第七卷

3个月前 作者: 袁康
    越绝外传记范伯第八


    【题解】


    本篇记述范蠡</a>的事迹,主要是写范蠡入越时的遭遇,而重点又放在越王句践对范蠡的态度上,是用还是不用,这跟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有关。因此行文详述范蠡入越时的遭遇,而略范蠡在越建功立业的事迹。


    范蠡与文种相邀进入越国,受到越大夫石买的阻挠,越王句践听信石买,开始没有重用范蠡。范蠡于是“退而不言,游于楚、越之间”。后经文种进言,才留下范蠡。当句践伐吴兵败失众、退守会稽山之后,才开始重用范蠡,用范蠡、文种之策,保存了社稷。又“师二人”,终于灭吴,得以报仇雪耻。这正如子贡所说:“荐一言,得及身;任一贤,得显名。”联系伍子胥</a>之事,说明了得贤兴国、失贤丧邦的道理。


    8.1昔者,范蠡其始居楚,曰范伯。自谓衰贱,未尝世禄,故自菲薄①。饮食则甘天下之无味,居则安天下之贱位。复被发佯狂,不与于世。谓大夫种曰:“三王则三皇之苗裔也②,五伯乃五帝之末世也③。天运历纪,千岁一至;黄帝</a>之元,执辰破巳④。霸王之气,见于地户⑤。子胥以是挟弓干吴王⑥。”于是要大夫种入吴⑦。


    【注释】


    ①菲薄:微薄。微食薄衣。指生活简陋。


    ②三王:禹、汤、文王。三皇:天皇伏羲</a>氏、地皇神农</a>氏</a>、人皇轩辕氏。苗裔:后代子孙。


    ③五伯:《吕氏春秋</a>·季春纪·先己》:“五伯先事而后兵。”高诱</a>注:“昆吾、大彭、豕韦、齐桓、晋文。”现在习惯上指春秋时代的五位霸主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五帝:司马迁</a>著《史记</a>》,首列《五帝本纪》,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末世:与“苗裔”同。


    ④天运历纪,千岁一至;黄帝之元,执辰破巳:此句的意思是:天道轮回,从黄帝历纪元开始,到如今已历一千余年。天运历纪,天道轮回。纪,古代历法术语,谓十二年为一纪,周而复始。黄帝之元,元,元年,纪元之始。执辰破巳,古有建除十二神之说,即: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是推算时辰以别吉凶的专用术语,如建在亥(十月为岁首),则辰为执,巳为破;建在子(十一月为岁首)则巳为执,午为破。从“执辰破巳”推知,则黄帝历以建亥(十月)为岁首,与《秦正》同。


    ⑤地户:地之出入口,与天门相对。地户在地之东南方。《升庵外集》:“《河图括地象》曰,东南为地户。”原注:“地不满东南是地户。”


    ⑥干:投奔。


    ⑦要:邀请。


    【译文】


    从前,范蠡居住在楚国的时候,人称范伯。他自称家境贫寒、地位卑贱,从未有过世袭的爵禄,所以自己对住的、吃的要求不高。天下最没有味道的食物他吃得很香甜,天下最破残的房子他住得很安耽。又披头散发装作疯子,行为与世俗格格不入。他对大夫文种说:“三王是三皇的苗裔,五伯是五帝的后代。天道运行,周而复始;从黄帝历纪元开始,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如今霸王的气运,出现在东南地户的方向。因此伍子胥带着弓箭投奔吴王阖庐。”于是就邀文种一道到了吴国。


    8.2此时冯同相与①,共戒之②:伍子胥在,自与不能关其辞。蠡曰:“吴越二邦,同气共俗,地户之位,非吴则越。”乃入越。越王常与言尽日③。大夫石买④,居国有权,辩口,进曰:“炫女不贞,炫士不信。客历诸侯,渡河津,无因自致,殆非真贤。夫和氏之璧⑤,求者不争贾⑥;骐骥之才,不难阻险之路。□□□□之邦,历诸侯无所售,道听之徒,唯大王察之。”于是范蠡退而不言,游于楚、越之间。大夫种进曰:“昔者市偷自炫于晋,晋用之而胜楚⑦;伊尹</a>负鼎入殷⑧,遂佐汤取天下。有智之士,不在远近取也,谓之帝王求备者亡。易曰:‘有高世之材,必有负俗之累;有至智之明者,必破庶众之议⑨。’成大功者不拘于俗,论大道者不合于众。唯大王察之。”


    于是石买益疏。其后使将兵于外,遂为军士所杀。是时句践失众,栖于会稽之山,更用种、蠡之策,得以存。故虞舜曰:“以学乃时而行,此犹良药也。”王曰:“石买知往而不知来,其使寡人弃贤。”后遂师二人,竟以禽吴⑩。


    【注释】


    ①冯同:越臣有扶同,吴臣有逢同,未知为谁。


    ②戒:提醒。


    ③常:通“尝”。与言尽日:《史记正义</a>》引《越绝书</a>》作“越王常与言,尽日方去”。此缺“方去”二字。


    ④石买:越国大夫,其事见《外传记地传》。


    ⑤和氏之璧: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给楚厉王。楚王使玉工辨识,说是石头,以欺君罪断卞和左足。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玉,仍以欺君罪断其右足。前689年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下。文王派人问他,他说:“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文王使人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


    ⑥贾:同“价”。


    ⑦昔者市偷自炫于晋,晋用之而胜楚:市偷,小偷。《淮南子</a>·道应训》为齐、楚之间事。此说晋用之而胜楚,是一故事两传。


    ⑧伊尹:名挚,见《吴内传》4.10注③。负鼎入殷:传说伊尹为奴隶时是厨师,烹调技术很高,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妻,伊尹作为家用奴隶厨师的身份陪嫁。所以说他背着鼎到了商国。


    ⑨破:疑为“被”之讹。


    ⑩禽:同“擒”。作灭亡讲。


    【译文】


    这时冯同跟他们有交往,提醒他们说:“吴国已经有伍子胥在,自然就跟吴王阖庐说不上话了。”范蠡说:“吴、越两国,有着共同的风俗习惯,地户的位置,不是吴国就是越国。”他们于是来到越国。越王句践曾经跟范蠡讨论问题,谈了一整天方才离去。大夫石买在越国位高权重,又能说会道,他对越王句践进谏说:“炫耀美丽的女子不贞洁,夸耀才能的男子不真诚。他们远离本国,跋山涉水历经诸侯各国,无缘无故自己跑来,恐怕不是真正的贤人。譬如和氏之璧,想得到它的人就不会去理会价钱的高低;千里良马,寻找它的人就不会去畏惧艰难险阻的道路。□□□□的国家,又经历了诸侯各国没有把自己推销出去,我看是一些道听途说</a>而无真才实学之辈,希望大王明察。”范蠡于是不声不响地离开,在楚国和越国之间来回游历考察。大夫文种向越王句践进谏说:“从前有个小偷在晋君面前炫耀自己的本事,晋君重用他而战胜了楚国;伊尹以陪嫁奴隶厨师的身份到了商,从而辅佐商汤取得了天下。有才能的人,不能以远近作为选取的标准,这是说帝王要找完美无缺的人是没有的。《周易</a>》上说:‘一个才华出众的人,一定会有受到世俗讥刺、批评的麻烦;一个智慧极高、看问题深刻的人,一定会因有出格的思想而遭致大众的非议。’成就伟大功业的人不会被世俗所束缚,论述崇高理想的人不会被世众所接受。希望大王明察。”


    于是越王句践逐渐疏远石买,后来叫他外出带兵打仗,结果就被军士们杀死了。这时越王句践战败,丢掉了大片国土和民众,只带着几千残兵退守到会稽山上,于是改用文种、范蠡的策略,社稷得以保存。正如虞舜所说:“能虚心学习、听取正确意见,而且能随时落实在行动上,这就好比一剂良药啊。”越王句践说:“石买这个人只知过去而不知将来,他差一点使我失去了两位贤人。”后来就把文种、范蠡二人当作自己的老师,终于灭亡了吴国。


    8.3子贡曰:“荐一言,得及身;任一贤,得显名。”伤贤丧邦,蔽能有殃;负德忘恩,其反形伤。坏人之善毋后世,败人之成天诛行。故冤子胥僇死①,由重谮子胥于吴②,吴虚重之③,无罪而诛④。《传》曰:“宁失千金,毋失一人之心。”是之谓也。


    【注释】


    ①僇:通“戮”,杀戮。


    ②重:多次。谮:进谗言。吴:吴王。


    ③虚:指虚罪,凭空捏造的罪名。


    ④无罪而诛:此传语不见所本,疑为训诂之辞。如今之“古人云”之类。《南齐书</a>·胡谐之列传》:“千金可失,贵在人心。”


    【译文】


    子贡说过:“做臣子的能献上一句善言,就会对自己有好处;做国君的能任用一位贤人,就会使自己名声显著。”伤害贤臣就会导致亡国,阻挡能臣就会招来祸殃;忘恩负义的人,反过来受到伤害的是他自己。毁坏别人善行的人没有后代,败坏别人成就的人会遭到天谴。所以伍子胥受冤枉被杀害,是由于有人多次向吴王夫差进谗言诋毁他,而吴王夫差又将这些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在伍子胥身上,无罪而把他杀害了。《传》说:“宁可丧失千金,也不要失掉人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越绝内传陈成恒第九


    【题解】


    本篇记述的是子贡穿梭于齐、吴、越、晋之间的外交活动。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吴越春秋</a>》卷五文字基本相合。而据《德序》和《篇叙》,此篇当编次在《内经九术》篇之后。


    陈成恒相齐简公,欲增强权威,独擅朝政,策划了伐鲁事件。这是子贡这次外交活动的起因。子贡受老师孔子</a>的派遣,出使齐、吴、越、晋等国,辗转数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外交才能。大国之间相互抗衡,小国得以保全,即利用吴国制衡齐国,以解鲁国之急;又利用晋国牵制吴国,在客观上帮助了越国,这是其基本的外交方略。为此,他抓住各当事人的心态——陈成恒欲削弱强族专权齐国、吴王夫差欲北上称霸又忌惮越国、越王句践欲立志报仇又惧怕吴国,又设身处地地为他们分析国情,陈述</a>利弊,说得合情合理,使得各当事人心甘情愿地按照他预设的路线走下去:陈成恒陈兵不动,夫差北上称霸,越王出兵助吴,晋君备战争霸。吴、齐艾陵一战,晋、吴黄池一会,完成了大国制衡、鲁国保全的外交使命,同时使弱小的越国赢得了喘息的机会,为日后攻灭吴国、称霸诸侯获得了有利空间。


    9.1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①,欲为乱②,惮齐邦鲍、晏③,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④,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⑤,孔子止之;子路辞出⑥,孔子止之;子贡辞出⑦,孔子遣之。


    【注释】


    ①陈成恒:即田常,名常(恒),死后谥成子。前387年,其曾孙田和代齐为齐侯,齐国悉归田氏。齐简公:齐悼公子,名壬,前484—前481年在位。


    ②为乱:谋国篡位。


    ③鲍、晏:鲍氏、晏氏。时有鲍牧、晏圉(齐相晏婴</a>子)。高、国、鲍、晏四姓,世为齐卿。伐鲁事,当在前484年。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高、国、晏诸族之败在齐晏孺子元年(前489)。时唯鲍氏盛。


    ④丘:孔子名丘。此自称。


    ⑤颜渊(前521—前490):名回,字子渊,孔子弟子。辞:请求。


    ⑥子路(前542—前480):仲氏,名由,亦字季路,孔子弟子。


    ⑦子贡:见《外传本事》1.1注⑥。


    【译文】


    过去,陈成恒为齐简公的相国,企图篡位作乱,但害怕国内鲍氏、晏氏等大族,所以派遣军队去讨伐鲁国借以提高自己的威望。鲁哀公十分忧愁。孔子也感到十分忧虑,就召集弟子学生对他们说:“诸侯之间有相互攻伐的事我们尚且感到羞耻,鲁国是我的祖国,我先人的坟墓都在这里,现在齐国将要来攻打鲁国,怎能没有一个人出去为国奔走呢?”听了这话,弟子颜渊挺身而出,请求派他出去,孔子不让他去;弟子子路要求派他出去,孔子也不让他去;弟子子贡请求派他出去,孔子便派子贡出使以救鲁国。


    9.2子贡行之齐,见陈成恒,曰:“夫鲁,难伐之邦,而伐之,过矣。”陈成恒曰:“鲁之难伐,何也?”子贡曰:“其城薄以卑,池狭而浅①;其君愚而不仁,其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有恶闻甲兵之心,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吴城高以厚,池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②;重器精弩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③,此邦易也。君不如伐吴。”成恒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也;子之所易,人之所难也!而以教恒,何也?”子贡对曰:“臣闻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内。臣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堕鲁以尊臣④,而君之功不与焉。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而求成大事,难矣。且夫上骄则犯⑤,臣骄则争,是君上于主有却⑥,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立于齐,危于重卵矣。臣故曰不如伐吴。且夫吴明猛以毅而行其令⑦,百姓习于战守,将明于法,齐之愚⑧,为禽必矣⑨。今君悉择四疆之中,出大臣以环之,黔首外死⑩,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黔首之士,孤立制齐者?,君也。”陈恒曰:“善。虽然,吾兵已在鲁之城下,若去而之吴,大臣将有疑我之心,为之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见吴王,使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陈成恒许诺,乃行。


    【注释】


    ①池:护城河。


    ②选:精选。


    ③明:精明能干。


    ④破鲁以广齐,堕鲁以尊臣:堕,同“墮(huī)”,毁坏。广、尊,均为使动用法。


    ⑤犯:钱培名札记:“‘犯’字疑误,《史记》作‘恣’。”


    ⑥却:通“隙”,嫌隙。


    ⑦吴明猛以毅而行其令:钱培名《札记》:“句有脱误,《吴越春秋》作‘吴王刚猛以毅’。”按,吴,指吴王。明,疑为“刚”之讹。


    ⑧愚:通“遇”。


    ⑨禽:同“擒”。


    ⑩黔首:黎民。《说文解字</a>》:“秦谓民为黔首,谓黑色也。周谓之黎民。”


    ?孤立制齐者:《史记》作“孤主制齐者”,疑“立”为“主”形近之误。


    【译文】


    子贡出行,首先来到齐国,见到陈成恒,说:“鲁国是一个很难攻的国家,但你却偏偏要去攻伐它,太不明智了吧!”陈成恒问道:“为什么说鲁国难攻呢?”子贡回答说:“鲁国的城墙又薄又低,城河又狭又浅;鲁国的国君愚昧又不讲仁义,大臣们虚伪又没有才能,老百姓一听到打仗就心里厌烦,这样的国家是不能跟它开仗的。您还不如去讨伐吴国。吴国的城墙又高又厚,城河又宽又深;士兵身上的铠甲崭新而且牢固,战士经过精心挑选个个精神焕发;军中武器精良,弓弩强劲,又选派了智勇双全的将领指挥防守,这个国家是很容易攻打的。您不如去讨伐吴国。”陈成恒十分气愤地说:“你所说的难攻,正是人家觉得易攻的;而你所说的易攻,却是人家觉得难攻的!用这种难易颠倒的话来教诲我,是何道理?”子贡回答说:“我听说,忧患出在国内的就去攻打强国,忧患出自国外的就去攻打弱国。现在您的忧患在国内。我听说您曾经可以获得三次封赏却三次都没有成功,是因为朝中有反对您的大臣。现在您如果攻破了鲁国就会使齐国的土地得到增广,使带兵大臣的威望得到提高,但在其中却显示不出您的功劳。您这样一来,上使得国君更加骄恣,下使得群臣更加放肆,而您自己想成就大事就更加困难了。况且君主骄恣就会暴戾,大臣放肆就会争权,这样您上和君主有了嫌隙,下跟群臣不断纷争。这样一来,您在齐国的处境就危如累卵了。所以我说您不如去讨伐吴国。况且吴王为人刚强坚毅而令出必行,老百姓熟谙战斗,将领精通兵法,齐军跟他们交锋,一定会吃败仗。现在您赶快把国内的青壮百姓都征集起来,派出群臣带着他们去包围攻打吴国,等到战争结束大量百姓死在外面,那些大臣也死的死,伤的伤,失去了往日的强势,这样一来,在朝堂上就没有了与您匹敌的强臣,在朝外也没有了依附于强臣的民众势力,能够孤立齐君控制齐国的就只有您一个人了。”陈成恒说:“说得好!好是好,但是我国的军队已经在鲁国的城外,如果这样离开鲁国到吴国去,大臣们将会对我产生怀疑,怎么办?”子贡说:“您暂且按兵不动,不要攻城,请让我去拜见吴王,说服他以援救鲁国的名义讨伐齐国,您就可以出兵应战。”陈成恒爽快地答应了,子贡于是向吴国奔去。


    9.3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臣闻之,王者不绝世,而霸者不强敌;千钧之重,加铢而移①。今万乘之齐②,私千乘之鲁③,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④。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义在存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曰:“虽然,我常与越战⑤,栖之会稽。夫越君,贤主也,苦身劳力,以夜接日,内饰其政⑥,外事诸侯,必将有报我之心。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曰:“不可。夫越之强不下鲁⑦,而吴之强不过齐,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且夫伐小越而畏强齐者不勇,见小利而忘大害者不智,两者臣无为君取焉。且臣闻之,仁人不困厄,以广其德;智者不弃时,以举其功;王者不绝世,以立其义。今君存越勿毁,亲四邻以仁;救暴困齐,威申晋邦以武⑧;救鲁,毋绝周室,明诸侯以义。如此,则臣之所见,溢乎负海⑨,必率九夷而朝⑩,即王业成矣。且大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


    【注释】


    ①千钧之重,加铢而移: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钧。铢,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等于旧制一两。此句意思是:齐国之强,若兼并了鲁国,则其势力更强了。


    ②万乘(shèng):万辆战车。古代四马驾一车为一乘。


    ③私:私有。动词,以……为私,占为己有。


    ④切:同“窃”,私下。


    ⑤常:通“尝”,曾经。


    ⑥饰:整治,整顿。


    ⑦越之强不下鲁:《史记》作“越之劲不过鲁”,《吴越春秋》作“夫越之强不过于鲁”。按,联系下句“而吴之强不过齐”,此“下”当是“过”之误。


    ⑧救暴困齐,威申晋邦以武:按《史记》作“救鲁伐齐,威加晋国”,又其上文有“诛暴齐以服强晋”句,《吴越春秋》作“害暴齐而威强晋”。救,疑为“诛”字之讹。诛,讨伐。


    ⑨负海:靠海,沿海。


    ⑩九夷:古称东部民族为夷,有九种。《后汉书</a>·东夷列传》云:“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泛指沿海各诸侯国。


    ?下吏:属吏。古代一种外交辞令,外臣对所至之国国君的敬称(“你”的敬避词),往往以“下吏”“左右”称呼之。


    【译文】


    子贡向南行,到吴国见到吴王夫差,对吴王说:“我听说,推行王道的人就不会使诸侯列国世系绝灭,推行霸道的人就不会让匹敌之国势力强大。千钧重物,加上微小的东西就会改变它的分量。现在,有万乘战车的齐国,将要吞并有千乘战车的鲁国,进而跟吴国争霸,我心里正替大王您担心。况且援救鲁国,可以扬名天下;讨伐齐国,可以获得厚利。这种正义的举动在于能够保存面临灭亡的鲁国,这种勇武的精神在于能够削弱强大的齐国,而且威势震慑晋国,这对于推行王道的您来说是不用置疑的。”吴王夫差说:“这样做虽然可以名利双收,但是我们曾经跟越国发生过战争,把他们围困在会稽山上。越王句践是个贤明的国君,他节制物欲,身体力行,刻苦磨砺自己,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对内整治国政,对外结交诸侯,必定念念不忘寻机向我报复。您还是等我讨平越国回来再说吧。”子贡说:“不能这样做。越国国力最强也没有超过鲁国,吴国的强大也没有超过齐国,如果等您讨平越国回来,那么齐国也就已经兼并了鲁国。况且忍心攻打弱小的越国却害怕攻打强大的齐国,这不是勇敢的行为;只看到眼前的小利而不顾日后的大害,这不是明智的举措。从这两方面来说,我认为您的想法不可取。而且我听说,一个有仁义之心的人会救人于艰难困境,来推广他的恩德;一个具有聪明才智的人会抓住时机,来建立他的功业;一个推行王道的人就不会使诸侯列国世系灭绝,来弘扬他的正义。现在大王您保存越国不去毁灭它,用仁义的行动来亲睦四方邻国;用武力去讨伐强暴的齐国使它陷入窘境,余威可以震慑晋国;拯救鲁国,使得周朝宗室的世系不至于灭绝,让诸侯明白您这是尊奉周室的正义之举。这样的话,我将会看到吴国的威望超越沿海,沿海诸侯一定纷纷前来吴国朝贡,到那时大王您称王天下的事业就成功了。况且强大的吴国何必如此惧怕小小的越国!您如果心里不踏实,不妨让我去见见越王,叫他派出精锐的军队随您一同去讨伐齐国,这样您实际上是使越国国内力量空虚,而名义上却可打着率领诸侯讨伐暴齐的旗子。”吴王夫差听了非常高兴,便让子贡赶快前行。


    9.4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闻之,除道郊迎至县①,身御子贡至舍,而问曰:“此乃僻陋之邦,蛮夷之民也。大夫何索,居然而辱②,乃至于此?”子贡曰:“吊君,故来。”越王句践稽首再拜,曰:“孤闻之,祸与福为邻,今大夫吊孤,孤之福也,敢遂闻其说。”子贡曰:“臣今见吴王,告以救鲁而伐齐。其心申③,其志畏越,曰:‘尝与越战,栖于会稽山上。夫越君,贤主也。苦身劳力,以夜接日,内饰其政,外事诸侯,必将有报我之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且夫无报人之心而使人疑之者,拙也;有报人之心而使人知之者,殆也;事未发而闻者,危也。三者,举事之大忌。”越王句践稽首再拜,曰:“昔者,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与吴人战,军败身辱,遗先人耻。遯逃出走④,上栖会稽山,下守溟海⑤,唯鱼鳖是见。今大夫不辱而身见之⑥,又出玉声以教孤,孤赖先人之赐,敢不奉教乎!”


    【注释】


    ①县:《周礼</a>·秋官·叙官》郑玄</a>注:“距王城三百里至四百里曰县。”


    ②辱:辱临鄙邦。谦词,犹屈尊、枉驾。


    ③申:明白。


    ④遯:同“遁”,逃。


    ⑤溟海:大海。


    ⑥不辱:不以……为耻辱。


    【译文】


    子贡向东出发来见越王,越王句践听到这个消息,赶忙派人清扫道路,亲自来到郊外迎接,又亲自驾车把子贡送到宾馆,恭敬地问子贡道:“这里是一个偏僻贫穷的国家,人民野蛮落后。先生有什么事要我帮忙,竟然不远千里屈尊来到鄙国?”子贡说:“您将有大祸来临,所以来向您表示慰问。”越王句践赶忙叩头拜谢,说:“我听说祸与福是相互依存的,今天先生来慰问我,是给我带来福气。我斗胆请您把您知道的讲给我听。”子贡说:“我去见过吴王,告诉他救援鲁国、讨伐齐国的利益,请他出兵。吴王内心很明白伐齐的利益,但他又害怕越国偷袭。他说:‘我们曾经跟越国发生过战争,把他们围困在会稽山上。越王句践是个贤明的国君,他节制物欲,身体力行,刻苦磨砺自己,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对内整治国政,对外结交诸侯,必定念念不忘寻机向我报复。先生还是等我讨平越国回来再听从你的意见。’况且没有报复人家的心思,却使人家怀疑你要报复他,那太愚笨了;有报复人家的意图,却让人家知道了,那就危险了;报复的行动还没有实施,消息就已经泄露出去,那就会招致祸殃。这三种情况是办大事所最忌讳的。”越王句践又叩头拜了再拜,说:“以前,我不幸很小就失去了先人的教诲,自不量力,与吴国拼战,仗打败了,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也使先人蒙受了耻辱。突围出来后,逃到会稽山上,居住在深山老林,活动在茫茫大海,成天跟鸟兽鱼鳖打交道。现在先生不怕遭受怠慢而亲自远道赶来看望我,又用金玉良言教导我,我如今仰赖先人的保佑得以保存社稷,怎敢不认真听从您的教诲!”


    9.5子贡曰:“臣闻之,明主任人不失其能,直士举贤不容于世①。故临财分利则使仁,涉危拒难则使勇,用众治民则使贤,正天下、定诸侯则使圣人。臣窃练下吏之心②,兵强而不并弱③,势在其上位而行恶令其下者,其君几乎?臣窃自练可以成功至王者,其唯臣几乎④?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⑤,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⑥,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句践稽首再拜曰:“昔者吴王分其人民之众⑦,以残伐吾邦,杀败吾民,屠吾百姓,夷吾宗庙,邦为空棘,身为鱼鳖饵。今孤之怨吴王,深于骨髓!而孤之事吴王,如子之畏父,弟之敬兄。此孤之外言也。大夫有赐,故孤敢以疑?请遂言之。孤身不安床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好色,耳不听钟鼓者,已三年矣。焦唇干嗌⑧,苦心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愿一与吴交天下之兵于中原之野,与吴王整襟交臂而奋⑨;吴越之士,继迹连死;士民流离,肝脑涂地,此孤之大愿也!如此不可得也。今内自量吾国,不足以伤吴;外事诸侯不能也。孤欲空邦家,措策力⑩,变容貌,易名姓,执箕箒,养牛马,以臣事之。孤虽要领不属,手足异处,四支布陈,为乡邑笑,孤之意出焉?!大夫有赐,是存亡邦而兴死人也,孤赖先人之赐,敢不待命乎?”子贡曰:“夫吴王之为人也,贪功名而不知利害。”越王慥然避位曰?:“在子。”子贡曰:“赐为君观夫吴王之为人,贤强以恣下?,下不能逆?;数战伐,士卒不能忍。太宰嚭为人,智而愚,强而弱?;巧言利辞以内其身?,善为伪诈以事其君;知前而不知后,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吏,灭君之臣也。”越王大悦。


    子贡去而行,越王送之金百镒、宝剑一、良马二?,子贡不受,遂行。


    【注释】


    ①容:容悦,逢迎取媚。


    ②臣窃练:我私下推断。练,熟悉。此可释为推理。


    ③并:合。此可释为匡扶。


    ④唯:独,只有。句意为“舍我其谁”。


    ⑤重器:指车骑之类。


    ⑥羽旄:古代军旗的一种。以雉羽、旄牛尾装饰旗杆,故名。


    ⑦分:疑为“奋”之音讹。有号召、动员的意思。


    ⑧嗌(yì):咽喉。


    ⑨整襟交臂而奋:两人面对面、手与手格斗。整襟,衣襟相碰。奋,格斗。


    ⑩措策力:措,置,弃置、放弃。策力,谋划与武力。《吴越春秋》卷五作“愿空国,弃群臣”。


    ?“孤虽”数句:按,此数句疑为错简,当置“与吴王整襟交臂而奋”句下。要领不属,头与身不相连属。即身首异处。支,同“肢”。


    ?慥(zào):仓促,急忙。


    ?贤强以恣下:“贤”字不可解,疑为“坚”字之讹。即与前“刚猛以毅”的“刚猛”同义。


    ?逆:违背。


    ?智而愚,强而弱:外表聪明,实则愚蠢;表面强壮,实则虚弱。即外强中干。


    ?内:同“纳”,纳入,使进入。


    ?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


    【译文】


    子贡说:“我听说:英明的君主使用人才不会不顾他的专长,正直的人推举能人不会取媚于世俗。所以管理财物分配利益的事就派仁义的人去做;涉足险地抵抗外敌的事就派勇敢的人去做;管理百姓治理国家的事就派贤德的人去做;匡正天下安定诸侯的事就派圣明的人去做。我私下推断您可能会有这种想法:兵力强盛但不去匡扶弱小,却凭着强势对弱势国家或臣下肆意发号施令,那样的君主能成就王霸之业的有多少呢?我也暗自思忖,可以成功地辅佐某位君主称王称</a>霸的,除了我还有几个呢?现在吴王夫差有讨伐齐国的野心,您不要可惜那些宝物,把它们送给吴王以取得他的欢心;不要怕难为情地说些谦恭讨好的话,以便在礼节上尊重、景仰吴王以抬高他的地位,那么吴王就一定会去讨伐齐国。如果吴国战而不胜,就是您的福分;如果吴国打胜了,就一定会带着剩余的军队逼近晋国与晋国争霸,请让我北上去见晋国国君,叫他和您共同攻击吴军,吴国的势力就一定能够削弱了。吴国的骑士、精兵经</a>过与齐国的交战已疲惫不堪,车辆、旌旗在与晋国的交锋中也丧失殆尽,您就可以在吴国陷入困境的时候制伏它,就一定可以灭亡吴国了。”越王句践叩头拜了再拜,说:“过去,吴王夫差动员全国的力量,来残酷地征伐我国,打败我的军队,屠杀我的百姓,平毁我的宗庙,把我们的国家弄得旷无人烟、荆棘遍地,百姓的身体成为鱼鳖的食料。现在我对吴王夫差的仇恨,深入骨髓!但我又不得不小心侍奉吴王,像儿子害怕父亲,弟弟尊敬兄长那样。这当然是我做的表面文章。先生不吝赐教,所以我哪敢怀疑您的来意!请让我把心意表明了吧。我晚上躺在床上睡不上一个安稳觉,最有滋味的东西吃来也不香甜,眼睛没有心思看美人,耳朵没有闲空听音乐,已经有三个年头了。这几年我即便嘴唇发焦、喉咙发干也不顾,刻苦磨练自己的意志,亲自操劳国家大事;在上尊重群臣,认真听取他们的正确意见,在下教养百姓,悉心训练他们的耕战能力。我正希望现在就倾全国的力量跟吴国军队在大平原上干上一仗,与吴王夫差面对面地拼杀。我即使脑袋搬家,手足分离,四肢散满一地,被国人讥笑,我的那口怨气也就可以发泄了。只要看到吴、越两国的勇士,前赴后继,哪怕人民流离失所,肝脑涂地,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只是这样的机会无法得到。现在我估计我国目前的力量,还不能够对吴国造成伤害;对外联络诸侯各国也还不能做到。我愿意尽我全国的财力物力,暂时放弃我的复仇计划,改变自己的容貌,更换自己的姓名,手拿扫帚簸箕,替人喂牛养马,用臣仆的礼节来侍奉他们。今有先生赐教,是让我们这个快要灭亡的国家得以保存,使我们这些行将死亡的人获得了生机啊。我仰赖先人的保佑得到您这位救星,敢不听从您的吩咐吗?”子贡说:“吴王夫差的为人,只知贪图一时的功名,但不顾日后的安危。”越王句践慌忙离开座位,说:“全靠您了。”子贡说:“我替您观察吴王夫差的为人,他刚愎自用,对臣下恣意妄为,臣下不能有反对意见;又穷兵黩武,士兵们不堪忍受战争之苦。太宰伯嚭为人貌似聪明,实则愚蠢;外表刚强,实则虚弱;用花言巧语作为他进身的手段,善于弄虚作假来欺骗他的君主;只知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懂得考虑后患,顺从君主的错误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是一个断送国家的奸吏、灭亡君主的佞臣。”越王听了非常高兴。


    子贡准备离开越国启程回吴,越王句践送给他黄金百镒、宝剑一把、良马二匹作为答谢,子贡没有接受就走了。


    9.6至吴,报吴王曰:“敬以下吏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乃惧曰:‘昔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抵罪于县①。军败身辱,遯逃出走,栖于会稽。邦为空棘,身为鱼鳖饵。赖大王之赐,使得奉俎豆而修祭祀②。大王之赐,死且不忘,何谋敢虑?’其志甚恐,似将使使者来。”


    子贡至五日,越使果至,曰:“东海役臣孤句践使使臣种,敢修下吏问于左右③:昔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抵罪于县。军败身辱,遯逃出走,栖于会稽。邦为空棘,身为鱼鳖饵。赖大王之赐,使得奉俎豆而修祭祀。大王之赐,死且不忘。今窃闻大王将兴大义,诛强救弱,困暴齐而抚周室,故使越贱臣种以先人之藏器:甲二十领、屈卢之矛、步光之剑④,以贺军吏⑤。大王将遂大义,则弊邑虽小,悉择四疆之中,出卒三千,以从下吏;孤请自被坚执锐,以受矢石。”


    吴王大悦,乃召子贡而告之曰:“越使果来,请出卒三千,其君又从之,与寡人伐齐,可乎?”子贡曰:“不可。夫空人之邦,悉人之众,又从其君,不仁也。君受其弊⑥,许其师,而辞其君。”吴王许诺。


    【注释】


    ①抵罪于县:按《史记》《吴越春秋》皆作“抵罪于吴”。抵,触犯。县,古时称帝王所居之处,即王畿</a>为县。因称天子为县官。这里尊称吴王。


    ②奉俎豆而修祭祀:捧着祭品敬献给祖宗。奉,通“捧”。俎豆,古代祭祀、宴享的礼器。修,治办。


    ③敢修下吏问于左右:意思是冒昧地向您询求。一种外交辞令。敢,自言冒昧之词。修下吏,有“备上礼物修好结交于你”的意思。左右,谦敬词。不直称其人,称左右以示尊敬。


    ④屈卢之矛、步光之剑:屈卢,《史记·商君列传》:“屈卢、干将,并古良匠造矛戟者名。”此用作良矛的代称。步光,良剑名。


    ⑤贺:慰劳,犒劳。


    ⑥弊:通“币”。


    【译文】


    子贡回到吴国,向吴王夫差报告说:“我严肃地将您的话传达给越王句践,他非常害怕,便战战兢兢地说:‘以前我不幸很小就失去了先人的教诲,自不量力,冒犯了上国。仗打败了,自己也失去了脸面,仓皇逃了出来,栖身在会稽山深山老林里。弄得国家旷无人烟,荆棘遍地,自己也差点成为鱼鳖的食料。仰赖大王的恩赐,使我能够捧着俎豆进行祭祖典礼。对大王的恩典,我到死也不会忘记,哪里还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呢?’看他内心十分恐惧,估计不久将会派使者到来。”


    子贡回到吴国的第五天,越国的使臣果然到了吴国。使臣见到吴王说:“东海边替您当差的臣仆句践派了使者文种,冒昧地通使问好并向大王询求:以前我不幸很小就失去了先人的教诲,自不量力,冒犯了上国。仗打败了,自己也失去了脸面,仓皇逃了出来,栖身在会稽山深山老林里。弄得国家旷无人烟,荆棘遍地,自己也差点成为鱼鳖的食料。仰赖大王的恩赐,使我能够捧着俎豆进行祭祖典礼。对大王的恩典,我到死也不会忘记。现在我听说大王将要为天下伸张正义,讨伐强暴,救助弱小,约束强横的齐国,匡扶周朝的宗室,所以派遣越国小臣文种将先人珍藏的器物——铠甲二十副和屈卢大矛、步光宝剑献上,来慰劳将士们。大王将为天下伸张正义,我国即便弱小,也将从国内挑选出三千士兵,跟随您一起出征,并请求让我身穿盔甲、手拿武器跟战士们一道参加战斗。”


    吴王非常高兴,便召见子贡并告诉他说:“越国的使者果然来了,还请求出兵三千,他们的国君也一起来,跟我一道讨伐齐国,这样可以吗?”子贡说:“这样不好。把人家的财物掏空了,把人家的士兵全部征用了,又让人家的君主跟随出征,这样做不仁道。您还是接受他们献上的礼物,答应他们派遣军队,但不能答应他们的国君跟随出征的请求。”吴王听从了子贡的建议。


    9.7子贡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①;兵不先辨②,不可以胜敌。今齐吴将战,胜则必以其兵临晋。”晋大恐,曰:“为之奈何?”子贡曰:“修兵休卒以待吴,彼战而不胜,越乱之必矣。”晋君许诺。子贡去而之鲁。


    吴王果兴九郡之兵③,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获七将④。陈兵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⑤。吴、晋争强⑥,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去邦七里而军阵。吴王闻之,去晋从越⑦。越王迎之,战于五湖。三战不胜,城门不守。遂围王宫,杀夫差而僇其相⑧。伐吴三年,东乡而霸⑨。故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是也。


    【注释】


    ①卒:同“猝”,急促。此指突发事件。


    ②辨:同“办(辦)”,备办。


    ③兴九郡之兵:指动员全国的部队。九,言其多。


    ④“与齐大战”数句:事在公元前484年。


    ⑤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事在公元前482年夏。黄池,春秋卫地,后属宋。今河南封丘西南。


    ⑥争强:争夺盟主之位。


    ⑦吴王闻之,去晋从越:时吴王夫差率主力在黄池,听到国内关于越国袭击之事,回师南下。从,追逐。


    ⑧僇:通“戮”。


    ⑨东乡而霸:成为东方的霸主。乡,通“向”。


    【译文】


    子贡离开吴国到了晋国,对晋定公说:“我听说,计谋没有预先确定,就不能应付突发的情况;军队没有训练好,就不能战胜敌人。现在齐国和吴国就要打仗了,吴国如果胜利了,就一定会把它的军队移向晋国。”晋定公大为惊恐,说:“怎么办呢?”子贡说:“整顿好武器、休整好军队等待吴国军队的到来。吴国如果打了败仗,那么越国就一定会乘虚袭击吴国。”晋定公听从了子贡的意见。子贡于是离开晋国回到鲁国。


    吴王夫差果然动员全国的军队讨伐齐国,与齐国军队在艾陵展开激战,把齐国军队打得大败,俘获了齐国的七位将领。战胜后仍然驻军原地不返回吴国,后来果然在黄池与晋国的军队相遇。吴王夫差与晋定公争夺霸主之位,晋军发起攻击,把吴军打得大败。越王句践听到这个消息,便率领军队渡过钱塘江袭击吴国,在距离吴都城七里的地方摆开阵势。吴王听到越军袭击吴国,就放弃与晋国对敌而回师对付越国。越王句践率军迎了上去,两军激战在太湖边。经过多次鏖战吴军不能取胜,城门也没守住。越军便围住吴王宫殿,杀了吴王夫差,处死了太宰伯嚭。灭吴三年后,越国成为东方霸主。所以说子贡到外面转了一圈,保全了鲁国,搅乱了齐国,破灭了吴国,使得晋国强大,越国称霸。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