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飲編卷一
3个月前 作者: 郎廷极
廣寧 郎廷極 北軒 輯
良時
娛心景物,慰眼風光,合終歲而計之,寥寥無幾,假非歡伯,何物堪酬,第須吾儕興會,適與感觸爾。次良時第一。
頌椒。 元旦飲椒柏酒,庾信</a>詩: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
人日。 清雪居士陶□人日與友人索飲詩:一年今日獨稱人,辛苦艱難六尺身,貼燕粘雞姑閣置,可餘椒酒賞靈辰。
燈宴。 上元紀事:十三日為上燈宴,十八日為落燈宴,此數日間,家家多有宴會。唐人詩云: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蓋春氣方舒,又值歲豐人樂,銀花照室,火樹聯街,固昇平第一景象也。
探春宴。 《天寶遺事》長安士女春時鬭花,以奇多者為勝,皆以千金市花植於庭,為探春之宴。 退之詩:直把春償酒,都將命乞花。又清雪居士詩:看花那計日,得酒且澆春。
花朝。 北軒主人花朝戲以酒酧花詞:花朝庭榭自穠華,祝酒還澆幾玉漥,但願花開長有酒,莫教酒熟便無花。
踏青。 祝枝山</a>書:寒食前後,踏青郊外,藉草觴花,真春遊樂事。
社會。 春、秋二社同。 杜詩:南翁巴曲醉。註:晉隱者南翁,社日至眾會上,願聽巴歌,乞一日醉。
宴幄。 《天寶遺事》長安貴遊子弟每春時遊宴諸名園,載以油幕,遇雨即以覆之,盡歡而歸。
訪花。 梅、牡丹、芍藥、荷、桂、菊及諸異種花。李義山詩: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耽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庭花盛開。 不拘何種花。岑嘉州詩:朝回花底恆會客,花撲玉缸春酒香。又唐人詩:不向花前醉,花應解笑人。《開元遺事》學士許慎選,春日與親友宴花圃中,不張幄,設坐,但使童僕聚落花座下,曰:吾自有花裀。
修禊。 《月令廣義》古時上巳,皆謂三月初第一巳日,魏以後但用三日,不復用巳,然仍沿上巳之名。 《閱耕餘錄》上巳禊飲,肇自古昔,采蘭祓除,尤稱佳事,不知廢自何時,迄今遂莫之舉也。余家水鄉勝地,不乏願約一二同好,及此風日清美,駕言出遊,臨綠波,藉碧草,覽芳物,聽嚶鳴,娛情觴咏之中,寄想煙霞之外,便覺蘭亭諸賢去人不遠。
聽黃鸝聲。 《世說補》戴顒春日常攜雙柑斗酒,往聽黃鸝聲,曰:此俗耳針砭,詩腸鼓吹。 白居易</a>詩:醉教鶯送酒,閒遣鶴看船。秦觀詩:郊原春鳥鳴,來此動豪酌。倪瓚詩:酒溫鶯語煩三請,葚熟蠶筐已四眠。
送春。 牧之詩:悵望送春杯,慇勤掃花帚。
新綠。 北軒主人詩:鶯啼樹裏迷濃綠,蝶舞樽前映嫩黃。
泛蒲。 五日,飲菖蒲酒,席間多設黍粽。放翁詩:已過浣花天,行開解粽筵。
觀競渡。 《瑣言》樂天詩:龍頭畫舸銜明月,鵲腳紅旗蘸碧流。水嬉之樂,莫踰於此,爾時挈伴攜樽,正無拘招屈也。
避暑會。 《開元遺事》長安富人每至暑伏,各於林亭內植畫棟,以錦結為涼棚,設坐具,召名姝,轉相邀請為避暑會。 北軒主人曰:袁紹河朔之會,《典論》言其晝夜酣飲極醉,至於無知,反不若此雅韻矣。
竹篠飲。 《語林》陸機在洛,夏月忽思東頭竹篠飲,語劉實曰:吾鄉思轉深矣。 清雪居士詩:占竹預期逃暑飲,愛蓮嘗作泛湖遊。
喜雨。 北軒主人曰:亢暘之際,驟得甘??,見中庭卉木蔚然菁葱,便知農疇亦復如是。或遇暑天毒熱,一雨生涼,是皆宜以酒賀。
巧夕。 《玉燭寶典》洛陽人家,七夕使蜘蛛結萬字,裝同心膾,造明星酒。 姚叔祥書:靈駕渡河,清飇扇席,瓜果之筵,莫謂兒女事也。
迎秋宴。 樂天詩:因思望月侶,好卜迎秋宴。
新漲。 《北軒筆記》絲柳垂堤,鈿萍貼水,宜乎春。掠波翠翦,迎悼紅衣,宜乎夏。鴈嶼雲飛,鷗汀月朗,宜乎秋。觀水之樂,此三時為最矣。
中秋。 陳仲醇曰:是日即天陰無月,亦宜設酌以待。 《石林詩話》晏元獻守南都,直中秋陰晦,僉判王琪函詩以入,曰:只在浮雲最高處,試憑絃管一吹開。公喜,即治具召客,至夜分,月果出,樂飲達旦。
登高。 東坡與李公擇書:秋色佳哉,想有以為樂。人生惟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景,無如此節。 清雪居士曰:一年嘉序,惟上巳、重陽,寒暖適宜,風光最勝,昔人所以有展上巳、展重陽也。 杜詩:舊日重陽日,傳杯不放杯。
紅葉。 北軒主人詩:玉醅濃似酪,丹葉粲如花。又《北軒詩話》新綠紅葉,古來雅集無傳,予筮仕江寧郡司馬,地勝官閒,每遇斯時景,即偕一二知己,尋眺郊原,流連觴咏。迄今二十餘年,雞籠山畔,桃葉渡邊,追憶舊遊,宛然在目,而酬唱之作,已什無一存矣。
好月。 不拘何時。李白</a>詩:惟願當歌對酒時,月光常照金樽裏。又,李紳詩:醉筵多向月中開。
煖寒會。 《霏雪錄》王仁裕</a>冬寒時,擁篲掃徑,迎客飲酒,謂之煖寒會。 樂天詩:越調管吹留客曲,吳吟詩送煖寒筵。 李君實曰:仲冬之月,甜薰熾炭,處乎帷中,山茶蠟梅,聊資瓶翫,得深堂邃閣團坐而謀歡適,不妨稍入夜。
雪朝、雪夜。 清雪居士曰:賞雪宜泛湖、宜登山、宜野亭、僧閣。不爾,如党家姬所云:於銷金帳中淺斟低唱,飲羊羔兒酒,亦自不惡。
守歲。 杜詩: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四十明朝是,飛騰暮景斜,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
勝飲編卷一譚瑩玉生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