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师傅第十

3个月前 作者: 吴兢
    本篇导读


    太宗认为“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凡是圣明的帝王,都有道德高尚的师傅。太子与诸王地位高贵,尽享荣华,教育不当便会变得骄奢淫逸,自取灭亡。贞观君臣对于约束皇子、尊师重学的重要性有十分深刻的认识,其所规定的具体做法确实有助于限制皇子的骄纵情绪,从而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


    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a>有脚疾1,不堪践履2,太宗赐与步舆入东宫3,诏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4,大见崇重5。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懔然曰6:『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7,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8。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9。


    1 李纲:字文纪,观州蓚(今河北景县)人。贞观初任太子少师,五年卒。


    2 践履:穿鞋走路。


    3 步舆:一种皮塾的木制便轿。东宫:即太子府。


    4 引:即牵引,此为搀扶的意思。


    5 大见崇重:显得非常尊重。“见”同“现”,显示。


    6 懔然:态度严肃的样子。


    7 “托六尺之孤”二句:语出《论语</a>·泰伯》中曾子</a>的话。谓臣下受嘱托辅佐幼君。六尺之孤,指年龄在十五岁以下的孤儿。百里之命,指方圆百里的公侯国的政令。


    8 不可夺之志:语出《论语·子罕》“匹夫不可夺志也。”即不能迫使改变的志向、原则。


    9 耸然:很尊敬的样子。“耸”通“竦”。


    译文


    贞观三年,太子的老师李纲的脚部有病,不能穿鞋走路。太宗赐他乘坐步舆进入东宫太子府,诏令皇太子搀扶他上殿亲自拜见,显得十分尊重。李纲给太子讲述君臣父子的伦理,以及问寝视膳的礼节,道理中肯,言辞恳切,使听讲的人忘记了疲倦。太子曾经讨论自古以来君臣必须遵循的原则,以及尽忠尽节的事,李纲严正地说:“接受托孤,辅佐幼君,代理国政,古人认为困难,我认为容易。”他每逢发表言论,言辞态度都慷慨激昂,有不可迫使改变的意志。太子从来没有不肃然起敬的。


    赏析与点评


    “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当我们说话时感情洋溢,言辞慷慨激昂,往往会给别人一种意志坚定、不能动摇的感觉,因而较容易获得别人的敬佩与尊重。从老师李纲面对李承乾这个太子学生时,所表现出的从容态度,慷慨言辞,后人便知道什么是“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


    贞观六年,诏曰:『朕比寻讨经史1,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2?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之位3,意将未可。何以然?黄帝</a>学大颠,颛顼学录图,尧学尹寿,舜学务成昭,禹学西王国,汤学威子伯,文王学子期,武王学虢叔。前代圣王,未遭此师,则功业不著乎天下,名誉不传乎载籍。况朕接百王之末,智不同圣人,其无师傅,安可以临兆民者哉?《诗》不云乎:「不愆不忘,率由旧章4。」夫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可即著令,置三师之位。』


    1 比:近来,指时间。寻讨:探讨、研究。


    2 曷(hé)尝:何尝、未尝。


    3 “前所进令”二句:据《隋书</a>》所载,隋废三师之位,至贞观十一年复置,与三公皆不设属官。三师,北魏以后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都是古代与天子坐而论道和辅导太子的官员。


    4 “不愆不忘”二句:语出《诗经</a>·大雅·假乐》,意思是要按照前代规矩办事,不要失误,不要忘记。愆,过失,差错,罪过。率,遵循。旧章,老法规。


    译文


    贞观六年,太宗下诏说:“我近来研讨经史,凡是圣明的帝王,哪一个没有师傅呢?先前所呈上来的官职的法令中竟不见有三师的职位,想来不妥。为什么呢?黄帝曾向大颠学习,颛顼曾向录图学习,尧曾向尹寿学习,舜曾向务成昭学习,禹曾向西王国学习,汤曾向威子伯学习,文王曾</a>向子期学习,武王曾向虢叔学习。前代的圣明君主,如果不曾受这些老师的教育,他们的功业就不会显扬天下,他们的声名也不会在史籍中记载流传。何况我位居历代帝王之后,智慧比不上圣人,如果没有师傅的指教,怎么能够统率亿万百姓呢?《诗经》上说:‘不犯过失不忘本,一切按照老规矩办事。’如果不学习,就不明白古人的治国之道,不这样而能使天下太平的是从来没有过的!应当立即拟定法令,设立三师的职位。”


    赏析与点评


    “不学则不明古道”——这里所谓的古道,是指儒家思想所推崇的上古美政。儒家提倡,法先王,恢复三代美政,以尧、舜、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等明主贤君和先贤先圣为学习对象,希望重建“王者仁政”的新盛世。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上智之人,自无所染,但中智之人无恒,从教而变。况太子师保1,古难其选。成王幼小,周、召为保傅2。左右皆贤,日闻雅训,足以长仁益德,使为圣君。秦之胡亥3,用赵高作傅。教以刑法,及其嗣位,诛功臣,杀亲族,酷暴不已,旋踵而亡。故知人之善恶,诚由近习。朕今为太子、诸王精选师傅,令其式瞻礼度4,有所禆益。公等可访正直忠信者,各三两人。』


    1 太子师保:即指太师、太保。古人教育太子有师有保,统称“师保”。


    2 周、召:周公旦(武王弟)和召公。保傅:古代保育、教导太子等贵族子弟及未成年帝王、诸侯的男女官员,统称为保傅。


    3 胡亥:即秦二世。


    4 式瞻:瞻仰效法的意思。


    译文


    贞观八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智慧高明的人,自然不会受周围环境的熏染,但智慧中等的人就不稳定了,会随着所受的教育而改变。况且太子的师保人选,自古以来就很难选择。周成王年幼的时候,周公和召公担任太傅、太保。左右都是贤明之人,他天天接受有益的教导,足以增长仁义道德,于是成为了圣明的国君。秦朝的胡亥,起用赵高做他的太师。赵高用苛刑峻法来教育他,等到秦二世继位之后,就诛戮功臣,屠杀宗族,残暴酷毒,很快就灭亡了。因此可知,人的善恶确实可以受到周遭环境和左右亲近的习染和影响。我如今为太子、诸王精心挑选师傅,让他们瞻仰效法礼节制度,得到补益。你们可以寻访正直忠诚信义的人,各推荐三两个人。”


    赏析与点评


    “中智之人无恒,从教而变。”——社会上,智虑一般的平凡人往往是占大多数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这些平凡人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足与缺陷,唯有透过教育,不断地学习,才能让我们纠正错误,改过迁善。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