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留守长安

3个月前 作者: 孙毓修
    时安庆绪、史思明虽死,思明之子朝义尚据洛阳。雍王率师进讨(雍王名适,代宗太子,即德宗也),议以忠武副之,而鱼朝恩、程元振乱政,格之不行。俄而粱崇义据襄阳叛,仆固怀恩起兵于汾州,引回纥、吐蕃之众,入寇河西。广德元年(代宗年号)冬十月,吐蕃至奉天(今陜西乾县),京师震骇,急令忠武出镇河阳以御之。闲废日久,部曲离散,仓卒召募,得二十骑而行。及至咸阳,吐蕃已过渭水。忠武请益兵,又为程元振所阻。吐蕃遂入西京,代宗出奔陕州,六军逃散,多往商州(今陜西县)暴掠。


    忠武谓其将王延昌曰:“大军逃溃,多往商州,速往收之。”延昌径往抚谕之。诸将方纵兵暴掠,闻忠武谕,皆大喜听命,得四千人,军势稍振。忠武乃泣谕将士以共雪国耻,取长安,皆感激受约束。


    代宗在陕州,虑吐蕃出潼关,征忠武诣行在(天子所在之处,曰行在)。忠武表曰:“臣不收京城,无以见陛下。若兵出蓝田(今陜西县),寇亦不敢东向。”上许之。鄜坊节度判官段秀实(字成公,汧阳人。朱泚反,秀实以笏击之,遂遇难)说白孝德引兵赴难。孝德即日引兵趋京畿,与蒲陕华商之兵,合势进击。吐蕃闻之,大惧。京师百姓又恐之曰:“郭汾阳王自商州将大兵至矣。”吐蕃不战而退,西京乃复。忠武奉命为西京留守。


    自西蕃入寇,天子东走,天下皆归过于程元振,太子尤深恶之。元振惧,见忠武复立功,上必听从其言,乃劝天子毋还长安,而都洛阳。此忠武留守之命所由来也。长安,自唐初作都以来,经累朝之经营,宫殿市廛,皆极一时之盛。其时天下之大势,不趋于江海,而趋于陆。我国形胜,当海道未通以前,作都之地,莫有善于关中者也。忠武因上疏论之曰:


    臣闻雍州之地(秦地于禹、夏为雍州之城),古称天府,右控陇蜀,左扼崤函(崤函山名);前有终南、太华之险,后有清渭、浊河之固;神明之奥,王者所都;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兵强士勇,雄视八方;有利则出攻,无利则入守。此用武之国,非他方所同,秦汉因之,卒成帝业。其后或处之而泰,或去之而亡,前史所书,不惟一姓。及隋氏季末,炀帝南迁(炀帝即位,以洛阳为东京,自长安都此,筑芳华苑,穷极侈丽,以迄于亡),河洛邱墟,兵戈乱起。高祖唱义,亦先入关,故能剪灭群雄,底定区宇。以至于太宗、高宗之盛,中宗、玄宗之明,多在秦川,鲜居东洛。间者羯胡(羯,匈奴别称,今山西辽州即其故居。胡者,北狄之通称,安禄山等,唐人皆目之为胡)构乱,九服分崩(九服,犹言九方也),河北、河南,尽从逆命。然而先帝(指肃宗)仗朔方之众,庆绪奔亡;陛下藉西土之师,朝义就戮(贼将田承嗣、李怀仙杀史朝义来降)。岂惟天心就顺?抑亦地势使然,此陛下所知,非臣饰说。近因吐蕃凌逼,銮驾东巡。盖以六军之众,素非精练,皆市肆屠沽之人,务挂虚名,苟避征赋,及驱以就战,百无一堪。又中官(即太监)掩蔽,庶政多荒。遂令陛下震荡不安,退居陕服,斯盖关于委任失所,岂可谓秦地非良者哉?今道路云云,不知信否?咸谓陛下已有成命,将幸洛阳。臣熟思其端,未见其利。夫以东周之地,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谓卫署,皆已荒废也),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棘,豺狼所噑,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将何以奉万乘之牲饩,供百官之次舍?况其土地狭隘,才数百里。东有成皋,西有二室,险不足恃,适为战场。陛下奈何弃久安之势,从至危之策;忽社稷之计,生天下之心?臣虽至愚,窃为陛下不取。


    代宗览奏,不觉垂泣谕左右曰:“子仪用心,真社稷臣也。可急还京师。”十一月,车驾自陕还宫,忠武伏地请罪。帝驻车劳之曰:“朕用卿不早,故及于此。”鸣呼!此言也,其犹有自知之明也夫。


    【批评】


    吐蕃入寇,诸将不来勤王,百姓不为固守,坐视中国之亡,此非时人之无爱国心也,实愤帝之用程元振耳。太常博士柳沆一疏,可作国民之代表。其辞曰:


    “犬戎犯阙度陇,不血刃而入京师,武士无一人力战,此将帅叛陛下也。陛下疏元功,委近习,日引月长,在庭无一人犯颜回虑,此公卿叛陛下也。陛下始出都,百姓填然夺府库,相杀戮,此三辅叛陛下也。自十月朔,召诸道兵,尽四十日,无只轮入关,此四方叛陛下也。陛下既欲存宗庙,安社稷,独斩程元振首,驰告天下;悉出内使隶诸州,持兵符付大臣,然后削尊号,下诏引咎。如此而兵不至,人不感,天下不服,臣请阖门寸斩,以谢陛下。”


    其言甚壮,代宗犹以程元振有保护之功,仅削官爵,放归田里而已。由此观之,专制之朝,是非不明至此,而国不亡者幸也。


    我国文明至唐而极盛矣,其菁华皆聚于西京。今览唐人说部所载,可知其概也。玄宗而后,寇盗屡作,已多残毁,加以黄巢之焚掠,五季之纷纭,而唐人遗迹尽矣。后世虽欲见先民之规范,以资模仿,而不可得,可胜叹息。近有英人史泰音者,游历新疆,于沉沙中得唐人残破之物,有木器、陶器、绣品等物,欧人见之,惊为至宝。我国并此残物亦不得也。


    肃、代之时,版图日蹙,迥非开元以前比矣。云南为南诏所有,而吐蕃乘间蚕食。凤翔以西,郑州以北,悉被其患。山南、剑南诸边州,亦往往没于吐蕃。忠武奉命驰驱,亦仅能拒之而已,不能复其故疆也。代宗不能励精图治,惟思迁都以避其锋,不知我能往,寇亦能往。即使迁都,亦不过偷安旦夕,安见其能长治久安哉?


    代宗即位之后,安庆绪、史思明都已死了,但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还占据着洛阳。雍王(名适,代宗的太子,即后来的德宗)率兵讨伐,朝廷想让郭子</a>仪做他的副手,而鱼朝恩、程振元扰乱政务,硬从中作梗,以致不能实现。不久,梁崇义占据襄阳叛变,仆固怀恩又在汾州起兵,引回纥吐蕃的兵,入寇河西。广德(代宗年号)元年冬十月,吐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朝廷震惊,急忙命令郭子仪出镇河阳去抵御。但是因为闲废的日子太久了,他的部队早巳离散,仓猝之间,只召募了二十骑,便带着前去。等他赶到咸阳,吐蕃兵已经渡过渭水。郭子仪请朝廷增兵,又被程元振阻碍。吐蕃便直入西京。代宗逃往陕州,六军逃散,大多到商州(今陕西县)干抢掠的生涯。


    郭子仪对他的部将王延昌道:“大军逃多往商州溃逃,赶快去把他们收编。”王延昌便赶到商州去招抚,那时各将正在纵兵暴掠,听说郭子仪招抚他们,都很高兴地听命于他,收服四千人,军势稍振。郭子仪流泪告谕将士,共雪国耻,收复长安。全军都感激涕零,愿意听从指挥。


    代宗在陕州,担心吐蕃出潼关,便调郭子仪到天子的行在(天子外出待的地方,叫行在)。郭子仪上表道:“我如果不收复京城,没有脸来见皇上。如果能够从蓝田(今陕西县)出兵,贼人也不敢往东边。”代宗许可。那时鄜坊节度判官段秀实(字成公,开阳人。朱泚叛乱后,段秀实用笏打他,于是被杀)劝说白孝德带兵救难。白孝德便即日带兵赶到京畿,与蒲陕华商四处的兵马,合力进攻。吐蕃听到这个消息,大为惊恐。京师的百姓,又吓他道:“汾阳王从商州带着大队兵马就到了。”于是吐蕃不战而退,西京便又收复了。郭子仪奉命在西京留守。


    自从吐蕃入侵以来,代宗往东逃了,天下人都怪罪于程元振,太子更是恨他恨得厉害。程元振心里害怕,又见郭子仪立了大功,知道代宗必定听从他的话,便劝代宗不要回长安而定都于洛阳,所以有让郭子仪留守西京的命令。长安自从唐初建都以来,经过历朝的经营,宫殿市廛,都是盛极一时。那时天下的形势,重点不在江海,而在于陆地上。我国的胜地,在海路还没有开通的时候,用来作都城的地方,是没有再比长安好的了。因此郭子仪便上疏切论东西两京的利害:


    我听说雍州的地势,古来称为天府之国。西边控扼陇西和西蜀,东边以殽崡为屏障,前面有终南山和华山的天险,后面有渭水、黄河的保护,实在是神明的所在,帝王天然的都城。方圆几千里,战士十几万,兵强马壮,雄视天下。有利时就出关攻打,失利时便入关自守。在这里建都最适合用兵,不是其他地方可比,秦朝汉朝都代代于此建都,最后成就了帝王大业。后来的政权,有的在此建都而成功,有的离开此地而失败,前代史书所记载,不是一家王朝的孤例。等到隋朝末年,隋炀帝南迁首都(隋炀帝即位后,把洛阳作为东都,从长安迁都,修建芳华苑,奢侈异常,直到灭亡),致使中原地区化为废墟,兵乱四起。我大唐高祖皇帝首倡起义,也是先进入关中,所以能扫灭群雄,安定天下。后来太宗、高宗朝的强盛,和中宗、玄宗朝的开明,多是皇帝呆在关中之地,很少到东都洛阳居住的。自从羯人、胡人(羯,是匈奴的别称,现在山西辽州就是他们以前待的地方。胡,是北狄的通称,安禄山等人都被唐人看做胡人)叛乱以来,天下分崩离析,河南河北全部降服于叛军。然而先帝肃宗仰仗朔方的军队,才令安庆绪节节败退;陛下您也是借着西边的军队,才将史朝义斩首(田承嗣、李怀仙杀掉史朝义向朝廷投降)。难道仅仅依靠的是天命所归么?怕也是有地利的缘故,这些都是陛下您知悉的事情,不是老臣随便杜撰。近来因为吐蕃侵犯皇城,大驾向东巡幸,之所以有这等危难,是因为军队大部分都没经过严格训练,都是些市井之徒,只求在军队挂个虚名,暂且躲避各种赋税而已。等到要用他们时,一上战场,没有一个管用的。而且太监蒙蔽圣听,导致国政荒废。致使陛下您颠沛不安,退到陕州来避难,这只因任命非其人罢了,怎么能说关中不是好地方呢?如今路上老百姓都这样说,都说陛下要巡幸东都洛阳,不知可有此事?我细细思索了一番,实在没看出有什么好处。东都洛阳长期被叛军占据,皇宫几乎被毁坏,各个官署的房子也缺乏,而且城内人口不满千户,市井到处是荆棘,连豺狼都来嚎叫乱窜。既没有军队储备,又缺少人力物力。向东从郑州、汴州,直到徐州;向北从覃州怀州到相州,人烟稀少,千里没有人烟,如此将要怎么供奉陛下的日常开销,怎么供给百官的住宿呢?况且洛阳土地狭小,只有几百里地。虽然东部有成皋,西边有华山的险要,但根本不足以成为凭仗,只能做战场。陛下您何必放弃能长期安定的长安城跑到极为险要的洛阳,忽视国家大计,致使百姓恐慌呢?老臣虽然极为愚笨,私下也认为这是不妥的。


    代宗看完他的奏疏,不觉流泪,对左右的人道:“子仪的用心,真是忠于国家的大臣啊,我要赶紧回到京师。”便于十一月自陕州回到长安。郭子仪伏地请罪。代宗停车慰劳他道:“我不能早用你,所以失败到这种地步!”代宗的这句话,似乎还有自知之明。


    【评论】


    吐蕃入侵的时候,诸将不来援助朝廷,百姓不愿坚守,眼看中原被占领,这不是因为大家没爱国之心,实在是对皇帝重用程元振很愤怒。太常博士柳沆的一封奏疏可以作为唐朝国民的代表。他的奏疏说:


    “吐蕃入侵,过了陇西,兵不血刃直接攻入京城,武将没有一个肯力战,这是将帅背叛陛下您。陛下疏远大功臣,将政务委任亲近的人,时间长了,朝廷里的大臣没有一个人敢犯颜直谏,这是公卿大臣背叛陛下。陛下才离开国都,百姓轰然抢夺了府库,互相残杀,这是京城百姓背叛陛下。从十月初陛下下诏各路军队来援,过去四十天,没有一个士兵进入关中,这是四方诸侯背叛陛下。陛下既然还想守着宗庙,安定国家,只有杀了程元振,向天下人急速告知;将所有内臣隶属于诸州,将兵符付与大臣,然后削去尊号,下诏书承认罪过。如果这样天下军队还不来勤王,百姓还不感发忠义之心,天下诸侯不服从命令,我请求满门抄斩,来向陛下您谢罪。”


    他的话非常悲壮,唐代宗仍然因为程元振曾经有护驾的功劳,只将他削去官爵,放回老家罢了。从这可以看出专制王朝的君主不明事理到了这等地步,不亡国简直是幸运。


    我国的文明到唐朝可谓最鼎盛了,所有精华全部汇聚于西京长安。现在只要翻阅唐人的小说记载就可以了解大概。唐玄宗</a>以后发生多次叛乱,长安城已经多处残破毁坏,加上黄巢起义焚烧掳掠,五代战乱,唐人的遗迹损失殆尽。后代即使想看看老祖先的规范,想要模仿,都不能够了,怎能不叹息呢?近代有位叫史泰音的英国人,在新疆游历,在流沙里发掘到唐代人残破的物品,有木器、陶器、丝织品等东西,欧洲人看到了惊叹不已,如获至宝。我国就连这等残存之物都没有了。


    肃宗、代宗的时候,大唐版图已经逐渐萎缩,远不是开元以前时期可以比拟的了。云南被南诏国吞并,而吐蕃乘着中原内乱,渐渐往中原侵占。凤翔以西、郑州以北的地方,全部遭受外患。山南、剑南等边疆州县,也往往被吐蕃吞并。郭子仪奉命讨伐,也只不过能抵御而已,不能再恢复旧有的疆土了。代宗不能励精图治,只想迁都来避开锋芒,不知道我能去,敌寇也能去,即使迁都,也不过偷安于一时,怎么能长治久安呢?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