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征意大利

3个月前 作者: 钱智修
    拿破仑攻土龙归,以功擢陆军少将。奉罗伯比斯命,密侦热内亚海湾形势。及事竣而罗伯斯比败,遂以嫌疑罪被囚。拿破仑在狱中,谈笑从容,日读意大利北境地图,具知其厄塞险要。行军途径囚二星期,国会知其无他,乃见释。


    时有荐拿破仑为步兵队长者,拿破仑以国内党争方烈不能有所展布,辞不就。上书当道,请往土耳其练兵。尝告人曰:“此书若得当者,余必以步卒起为耶路撒冷(Jerusalem)之王。”此可知其当日屈居人下,而欲驰骋于域外之雄心也。书上不报,拿破仑亦郁郁居巴黎。会国民协会,组织督政府(Directorial Government),以督政五人主国政,政策渐倾于平和。过激党恶之,欲勾连王党余烬,再图革命。国会大恐,乃复起拿破仑督炮兵,副陆军大将巴拉(Barras)御乱民。


    拿破仑再起督炮兵,在一千七百九十五年(清乾隆</a></a>六十年,民国前一百十七年)之九月。逾月四日,与乱民战于丢勒柳宫前,发炮毙二百人,乱遂定。说者谓是时若乱民得志者,则革命之局尽翻,巴黎必鱼烂,拿破仑再造法国之功大也。明年,复以巴勒荐,拜意大利统兵之命。遂于三月二十一日,至尼司(Nice)受符节。其出征前十二日,始与故子爵蒲赫那(Beauharnais)之妻约瑟芬(Josephine)成婚。时拿破仑年二十六岁,约瑟芬年三十,美名冠于一时,尤能以术阴连朝贵,拿破仑之得专阃寄,盖约瑟芬与有力云。


    当是时,奥地利戍意之兵凡二十万,而法兵只五万,驻热内亚河畔已二年,糗粮衣械悉不备。拿破仑欲直捣各城以给军食,语部曲曰:“若辈既饥且寒,国家良负汝。今余新受命拜大将,思欲纳若辈于饶沃之区,恣若衣食,前途多美望,亲若辈勇气,何如耳。”此盖拿破仑誓师之第一日也,于是率兵三万人,径前攻敌军。转战逾月,连得胜,遂进军龙巴地(Lombardy),与奥师战于洛第(Lodi)。时奥人扼守阿达(Adda)河,列世炮岸次,谋毁渡河之石桥。拿破仑自引兵夺桥进,万弹奔腾,尘埃蔽天,不少挫,人尤服其神勇。


    拿破仑既得龙巴地,遂奄有意大利北境,进略奥疆,奥遣宿将华穆萨(Wurmser)御之,军容甚壮。而拿破仑出奇制胜,其势锐不可当。又时纵间谍,以自由民主之说,鼓动其土著为内应,故奥军益不支。一千七百九十七年(清嘉庆二年,民国前一百十五年)四月,法军进驻里鸟朋(Leoben),离奥京仅百英里。奥廷大震,请和,拿破仑许之。乃以十月十七日,署和约于堪布福米倭(Campo Formio)。当会议时,奥使定约文,首称奥皇帝认法为民主之国。拿破仑怒曰:“吾法民主,如日方中,人无不被其光灵者,何劳尔国承认。”因掷茗椀于地,椀尽碎,奥使股弁不能声,卒去之。


    堪布福米倭和约成,奥领尼德兰(今比利时地)及来因河以西地,均归法。又于意大利北境,建立西萨尔宾共和国(Cisalpine Republic)。拿破仑以次年二月奏凯返巴黎,计掳敌军十五万,夺国旗百七十方,大炮五百十尊,快炮六百尊,战船三十三艘,金资货贿无算,劳苦功高为一时冠,年仅二十八岁耳。然政府中人颇因是忌之。拿破仑解兵柄,就职于学士院,每出必御学士章服。人有疑拿破仑无大志,将以学问家终其身者,讵知其正韬晦以待时耶!


    一千七百九十八年(清嘉庆三年,民国前一百十四年)四月,拿破仑起为东征总司令,率师征埃及。政府意本欲侵英,其改而征东,盖从拿破仑计也。五月师渡地中海,顺势取毛而太(Malta)岛。逾月,陷亚勒散得(Alexandria),进窥埃京之开罗。法军见金字塔巍峨插天(金字塔为埃及古墓,高至五百英尺,旁有石象女首狮身,狰狞可畏)。埃及骑兵,自塔旁来迎敌,势猛历无伦,颇胆怯。拿破仑指塔誓其众曰:“此塔岳岳者,悉千古之英雄,彼灵旗矗天,阴灵下瞩,汝辈慎弗愧此长眠人也。”众闻之,争出接战,遂攻克开罗城。时英将讷尔逊(Nelson),败法人于尼罗河,法海军歼焉。然拿破仑仍以陆军定埃及全境,进军至叙利亚,会英师扼之于亚克(Acre)。而国报频至,法京事尤危急,始命克雷白(Klebe)统军留守,兼程返巴黎。


    拿破仑以一千七百九十九年(清嘉庆四年,民国前一百十三年)八月班师。其治埃及,为时不过一年。而擘画部署,在在见其经济。师行所至,必诫其部曲,毋得仇视回教徒。


    又设议院二,用阿剌伯名辈及回教中端士为议曹,议整顿埃及内政。浚水利,务农垦,锄豪暴。开罗一城,较法军未蒞前商业兴起数倍。盖拿破仑意,欲步武亚历山大王,建帝国于东方,以断英国与印度之交通。虽未竟厥施,然规模固已宏远矣。


    【批评】


    器小者易盈,强梁者不得其死。人挟尺寸之才,以争权利于乱世。政潮之起落无常,肘腋之伺隙者众,未有不身败名裂者。拿破仑功名之士也,然党争方烈,则辞步兵队长而不为。征意既归,则御学士章服以自晦。惟亟亟于建立东方帝国,以发扬国威。是不特避实就虚,善处功名之地,亦可知其志量恢宏,有翔步云霄弥纶宇宙之概,彼鸡虫之得失,不足当其顾盼矣。


    拿破仑誓师,以丰衣美食相歆动,其语与迦太基大将汉尼拔(Hannibal)同。古兵家有因敌为粮之说,而纵兵大掠,且视为争城得地者正当之报酬,即此意也。然而其术则已惨矣,至于处经济竞争之世,而谋图存自立之方,非拓殖民地,不足纳过剩之人口。非有海陆军,不能为商业之后援,则此全国民之衣食问题所系,必人人急起直追,始能不落人后,无俟乎霸主之驱策者也。


    向戌弭兵,子罕责其以诬道蔽诸侯,国家不能自立。而欲藉国际之均势以生存,或强邻之卵翼以为重,皆诬道也。拿破仑告奥使,谓法国民主,如日方中,何劳尔国承认,说得何等响亮。吾侪生于积弱之中国,纵不必有是能力,亦安可不以此自励乎?


    灭国之道,有豪夺,有巧取。豪夺者其为势暴而设计浅,故五胡乱华,金元覆宋,皆不久而光复故物。巧取者其为势隐而设计深,或利用旧朝而潜夺其政权,或朘削财源而阴制其死命。常能使人堕其术中,万劫不复。拿破仑之治埃及,盖亦用巧取之法耳,若谓其真有益于埃人,则今日欧洲各国之于殖民地。亦有以卫生之周备,都市之繁隆,自诩仁政者,顾何以其土著反憔悴枯槁以至于沦亡耶?是知民族自主权,实生死存亡之关键。凡有血气,莫不当尽保卫之责也。


    拿破仑攻打土龙回来,因为战功被提拔为陆军少将。奉罗伯比斯的命令,他秘密侦查热内亚海湾形势。事情结束后罗伯斯比战败,拿破仑被国会以嫌疑犯的罪名囚禁。在监狱里,他谈笑风生,从容不迫,天天看意大利北边境的地图,详细地了解了意大利的险阻要塞。在行军路上被囚禁了两个星期,国会知道拿破仑并没有其他的心思,就把他释放了。


    当时有人举荐拿破仑做步兵队长,拿破仑以国内党政争夺太激烈不能有所作为,推辞不就。他上书给当局,请求前往土耳其练兵,他曾和别人说:“如果我的请求可以获得批准,我必定以步兵作为起家的资本,成为耶路撒冷(Jerusalem)之王。”从这就可以看出拿破仑当日虽然屈居人下,但很想驰骋于国外的雄心壮志。信交上去后没有回应,拿破仑郁郁寡欢地居住在巴黎。当时国民协会,组织了督政府(Directorial Government),以政府的五人主持国政,法国政策渐渐倾向于平和。过激党派十分讨厌他们,想勾结王族的余党,再次革命。国会知道后非常害怕,于是恢复了拿破仑炮兵队长的职位,与副陆军大将巴拉(Barras)一起抵御乱民。


    拿破仑又当起了炮兵队长,是在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民国前117年)的9月。第二个月的四日,和乱民在丢勒柳宫前大战,发炮打死了200多人,叛乱才被平定。有人说,那时候如果让乱民得志胜利,那革命的局势将全盘覆灭,巴黎必定会像鱼肉一样慢慢腐烂,由此可见拿破仑再造法国的功劳很大。第二年,拿破仑又因巴勒举荐,领远征意大利统兵的命令。于是3月21日,他到尼司(Nice)领取了兵符。拿破仑出征前的第12天,刚与之前的子爵蒲赫那(Beauharnais)的妻子约瑟芬(Josephine)成婚。当时拿破仑正好26岁,约瑟芬30岁,约瑟芬的美艳当时很出名,尤其是善用于手段暗中攀附朝廷权贵,拿破仑能够专心地在外统军打仗,大概约瑟芬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当时的局势,奥地利在意大利戍守的将士有20多万,而法国军队只有5万,驻扎在热内亚河畔已经二年,军饷、粮草、扎营的工具全都不完备。拿破仑想直接攻占各个城池来补充自己军队的粮食军饷,就和他的部下说:“士兵们!我们在此饱受饥寒之苦,国家确实有负于你们。现在我受命做了你们的将军,我就想带你们到世界上最富饶的地方去,供给你们衣服、粮食,你们在那儿将会得到尊敬、荣誉和财富。意大利方面军的士兵们!难道你们的勇敢精神和坚忍力量不够吗?”这是拿破仑誓师的第一天,于是他亲自率兵三万人,直接前进攻打敌军。打了好一个多月,连连得胜,于是便进军龙巴地(Lombardy),与奥地利的军队在洛第(Lodi)交战。当时奥地利军队坚守阿达(Adda)河,在岸边安置了很多大炮,想摧毁过河的石桥。拿破仑亲自领兵夺桥后前进,万弹奔腾,尘土漫天飞扬,遮天蔽地,不久便攻下来了,所有人都佩服拿破仑的神勇。


    拿破仑得到龙巴地后,随后便吞并了意大利北境,进逼奥地利疆土。奥地利派遣久经战争的将领华穆萨(Wurmser)去抵御拿破仑,军队很壮观。然而拿破仑出奇制胜,势力锐不可当。当时他又经常派出间谍,以自由民主的说法,鼓动当地的土著人作为内应,所以奥地利的军队越来越无力招架。1797年(清嘉庆二年,民国前一百十五年)4月,法国军队进驻里鸟朋(Leoben),离奥地利京都仅仅百英里。奥地利十分惊恐,急忙请和,拿破仑答应了。于是在10月17日,双方在堪布福米倭(Campo Formio)签署和约。会议进行时,奥地利大使拟定和约条文,第一次称奥地利皇帝认同法国为民主自治的国家。拿破仑大怒说:“我们法国的民主,如日中天,没有人不被他的光芒照耀,何须劳烦你们国家承认。”随即把茶杯摔在地上,茶杯粉碎,奥地利大使大腿发抖,惊恐至极不敢说话,于是把这一条文删除了。


    堪布福米倭合约达成,奥领尼德兰(今比利时地)及莱茵河以西的地方,全部归法国。又在意大利的北部边境,建立了西萨尔宾共和国(Cisalpine Republic)。拿破仑在第二年2月时胜利返回巴黎,总计俘虏敌军十五万,缴获军旗170多面,大炮500多门,快炮600多门,战船33艘,金银财宝货物不计其数,拿破仑的功劳在当时位居第一,当时才年仅28岁。然而政府中的人因为这个很是嫉恨他。拿破仑被迫卸下兵权,在学士院就职,每次出门必然穿着学士的服装。有些人怀疑拿破仑胸无大志,会以学问家的身份终结一生,哪里知道拿破仑正在韬光养晦以待时机呢!


    1798年4月(清嘉庆二年,民国前一百十四年),拿破仑被再次起用,担任东征总司令,率师征讨埃及。政府的意思本来是想先进攻英国,拿破仑改变主意决定征讨东边,政府也就听从了拿破仑的计划。拿破仑5月率军横渡地中海,顺势攻取了毛而太(Malta)岛,第二个月,攻陷亚勒散得(Alexandria),进逼埃及首都开罗。法军看见金字塔高大壮观,直插云霄(金字塔为埃及古墓,高至五百英尺,旁有个女首狮身的石像,狰狞可畏)。埃及骑兵,从塔旁出来迎战敌军,其士气勇猛无比,很令人害怕。拿破仑指着金字塔告诫众人说:“这塔高高耸立在此,里面全都是盖世英雄,灵旗直冲云霄,他们的英灵在俯看我们,你们不要愧对长眠在此的人啊!”众人听到这话,争相出战,随后开罗城被攻破。当时英国大将讷尔逊(Nelson),在尼罗河击败法国军队,法国海军全部阵亡。然而拿破仑仍然以陆军军队平定埃及全部国土,进军到叙利亚,与英军相遇于英国守卫的亚克(Acre)。然而法国的军报却到了,法国京都危急。拿破仑不得以才命克雷白(Klebe)统军留守驻地,自己日夜兼程返回巴黎。


    拿破仑在1799年(清嘉庆四年,民国前113年)8月份班师回朝。他管理埃及,用了仅仅一年的时间。然而筹划部署,各方面都可以体现他的才干。军队到达的地方,必然警告他的军队,不可以仇视回教徒。


    又设了两个参议院,起用阿剌伯的名辈和回教中的端士做为议员,商议整顿埃及国家内政,顺通水利,开垦农田土地,铲除强横凶暴的人。开罗城,因此比法国军队没有来之前商业繁荣了数倍。按照拿破仑的想法,是想做亚历山大,在东方建立自己的帝国,用此来断绝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交通。虽然最后没有全部达成他的目标,但是规模已经十分宏远了。


    【评论】


    容器小便容易满,强暴的人会死无其所。人们喜欢凭借自己小小的才华,在乱世中争夺权利。政治如潮水一样起落无常,身边伺机进攻的人很多,没有不身败名裂的。拿破仑是有功业和名声的人,但是在党派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的时候,他就辞去了步兵队长不做。征讨意大利归来后,他便每天穿着学士服以韬光养晦。唯有在想建立东方帝国,以发扬国威一事上十分急切。这说明他不仅懂得避实就虚,擅长处在功名利禄之下,也同样可以知道他的志气恢宏,有翔步云霄统摄宇宙的英雄气概,他那些微不足道的过失,不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拿破仑出征前向战士宣誓,用丰衣美食来鼓动士兵,他说的话和迦太基大将汉尼拔(Hannibal)是一样的。古代兵家有从敌人方面取得粮食等物资的说法,领兵大肆掠夺,被视为攻占城池夺得土地的人应该得到的报酬,就是这个意思。然而这个方法现在的下场很惨,身处经济竞争的世界,而图谋保存自立的一方土地,如果不拓展殖民地,根本不足以容纳那么多过剩的人口。只有海陆军队才能作为商业经济的后援,这是关乎全国民众衣食问题的大事,必定是人人奋起直追,才能不落人后,这无疑是霸主驱使民众最好的计谋。


    宋国大夫向戌发起弭兵之会,子罕责备他是用欺诈之术蒙蔽诸侯,国家因此不能自立。然而要想凭借国际之间的平衡势力来求生存,或者是想倚靠强邻的羽翼来保</a>护自己,这些都是属于欺诈之术。拿破仑告诉奥地利的使者,我们法国民主自治,如日中天,何必劳烦你们国家的承认,说得多么响亮。我们生活在积弱不振的国家中,纵然没有拿破仑那样的能力,但又怎么能不以此来激励自己呢?


    毁灭一个国家的方法,有豪夺,有巧取。用豪夺的人比较残暴,但是计谋没有那么深,比如五胡乱华,金元覆宋,都是没有多久就被推翻的。巧取的人暗地里隐藏自己的势力,而计谋深沉,或者利用以前的王朝潜伏而夺取它的政权,又或者剥削经济来源从而暗地里要他的性命,常常能让人深陷他的阴谋中,万劫不复,不能自拔。拿破仑用来治理埃及的办法,用的也是巧取的办法,如果他的办法真的有益于埃及人,那今天欧洲各国将会全部成为殖民地。也有以周密</a>完备的卫生设施,用都市的繁荣昌盛来自己夸耀自己是喜好仁政的人,但为什么土著人反而变得困苦、贫困,以至于最后成了沦亡之人呢?由此知道民族的自主权,实际上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凡是有骨气血肉之人,都有应当尽自己的责任来保卫自己的故土。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