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祖庭广记卷第六
3个月前 作者: 孔元措
族孙
滕字子襄,鲋之弟也。长九尺六寸。汉高祖十二年,征黥布还,过鲁,封为奉嗣君。亦尝为孝惠帝博士,终于长沙王太傅。襄,鲋第子也,为孝惠帝博士,至长沙太傅。生忠,忠生武及安国。延年,成鲋子彦之子,历位九卿。武帝时,迁御史大夫,辞曰:臣世以经学为本传,世承家法。今俗儒繁说远本,杂以妖妄,难可以训。房第侍中安国受诏缵集古义,臣乞为太常,典臣家业,与安国编摩古训,使永垂来嗣。帝重违其意,遂拜大常,其礼物如三公焉。在位数年,著书十篇,为赋二十四篇而卒。又作书与弟及戒子,皆有义焉。
安国,十一世孙也,治尚书</a>,为武帝博士。鲁共王坏孔子</a>旧宅,壁中得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a>、孝经</a>,悉还孔氏。故安国承制作书传,又作古文孝经传,亦作论语训解,至临淮太守。安国坐卬卬生??吉,成帝诏世为殷绍嘉公子何齐哀帝以殷。绍嘉公为宋公。
光字子夏</a>,十四世孙,霸之少子。年未二十,举为议郎。举方正,为谏大夫。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奉使称旨,上信任之,转仆射、尚书令。绥和中,拜丞相,受博山侯印绶。哀帝即位,益封光千户。平帝立,徙光为帝太傅。明年,徙为太师,归老于第。光年七十,元始五年薨,太后使九卿策赠以太师、博山侯印绶,谥曰简烈侯。子放嗣。博山侯子建,僖之曾祖父也。少游长安,与崔篆友善。及篆仕王莽,为建新大尹,尝劝子建仕。对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请以此辞归。终于家。
安光武建武十三年,以殷绍嘉公为宋公。
僖字仲和,章帝初,拜兰台令史。元和二年春,帝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大会孔氏男子二十以上者六十三人,命儒者讲论。僖因自陈谢。帝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 圣者子孙,焉有斯言乎!遂拜僖郎中。诏从还京师,使校书东观。后拜临晋令。三年卒。二子:长彦、季彦,好章句学。详见汉传。
季彦守其家业,门徒数百。时人为之语曰:鲁孔子好读经,兄弟弦诵,略不停。学士必欲就声名,不师孔氏,焉能成?延光二年,河西大雨雹,大者如斗。安帝召季彦见于德阳殿,问其故,对曰:此皆阴乘阳之征也。今贵臣擅权,母后党炽,陛下宜修圣德,虑此二者。帝默然,左右皆恶之。季彦闻之曰:吾岂容媚势臣而欺人君乎!年四十九,终于家。
扶字仲渊,后汉顺帝阳嘉二年六月,由太常为司空。
昱字元世,七世祖霸,成帝时历九卿,封褒成侯。自霸至昱,爵位相系,其卿相牧守五十三人,列侯七人。昱少习家学,大将军梁冀辟,不应。太尉举方正,对策不合,乃辞病去。后遭党事禁锢,灵帝即位,公车征拜议郎补、洛阳令,以师丧弃官,卒于家。
震字元上,十九世孙,为博陵太守,终尚书侍中。
宙字季将,十九世孙,仕至太山都尉。有碑文。
谦字德让,一十世孙,郡诸曹吏。融字文举,二十世孙,宙之子也。河南守贺进辟融,举高第,为侍御史。尝为北海相,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虽一介之善,莫不加礼焉。献帝时,论者多欲复肉 刑,融乃建议,朝廷善之,卒不改焉。岁余,复拜太中大夫。卒,年五十六。魏文帝</a>深好融文辞,每叹曰:杨、班之俦募,天下有上融文章者,辄赏以金帛。所著诗、颂、碑、议论、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凡二十五篇。备见汉传。
衍字舒元,二十二世孙也。少好学,年十二,能通诗书。弱冠,公府辟,本州举异行直言,皆不就。避地江东,晋元帝引为安东参军,专掌记室,书殷积而衍每以称职见知。中兴初,与庾亮俱补中书郎。明帝之在东宫,领太子中庶子。于时庶事草创,衍经学深博,又练识旧典,朝仪轨制多取焉。于时元、明二帝并亲爱之。以太兴三年卒于官,年五十三。凡所撰述,百余万言。子启,庐陵太守;备见晋传。
惠云,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以为奉 圣侯。
迈,宋孝武帝大明二年,以为奉 圣侯。迈卒,子拲诩俱反。嗣。
灵珍二十八代孙。
后魏文帝太和十九年,改封为崇圣侯长。北齐显祖文宣皇帝天保元年六月辛巳,诏改封崇 圣侯为恭 圣侯,邑一百户,以奉祀英哲。陈废帝光大元年十二月庚寅,以兼从事中郎为奉 圣侯,奉祀。
巢父字弱翁,三十七世孙。广德中,为左卫兵曹参军,累拜湖南观察使。未行,会普王为荆襄副元帅,署行军司马。俄而德宗狩奉天,行在权给事中,为河中、陜华招讨使。累上破贼方略,帝嘉纳。未几,兼御史大夫,为魏溥宣慰使。卒,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忠,诏具礼收葬,赐其家粟帛。存恤之从子戣、戡、戢,备见唐传。
惟昉
三十八代孙。唐宪宗元和四年二月,以为兖州参军。戣字君严,擢进士第,郑滑卢群辟为判官。入为侍御史,累擢谏议大夫。条上四事,宪宗异其言。俄兼太子侍读,改给事中,再迁尚书左丞。论罢蚶、莱,即拜岭南节度使。穆宗立,以吏部侍郎召,改散骑常侍,还为左丞。以老自乞,后以礼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二,赠兵部尚书,谥曰贞。子遵孺、温、裕。温裕天平军节广使。遵孺子纬备见唐传。戡,字君胜,进士及第,补修武尉,以疾归洛阳。未几,李吉甫</a>镇杨州,表置幕府。后诏以卫尉丞分司东都。自贞元后,帅镇劾奏僚佐,不验辄斥。至是,给事中吕元膺执不可。宪宗遣使谕曰:朕非不知戡,行用之矣。未几卒,年五十七。追赠司勋员外郎。子温质,为太子少保。备见唐传。
戢字方举,擢明经、书判高等,为校书郎、阳翟尉,累迁湖南观察使,召授右散骑常侍、京兆令。岁旱,文宗忧甚,戢躬祠曲江池</a>,一夕大澍。帝悦,诏兼御史大夫。卒,赠工部尚书。子温业、温谅,俱进士第。备见唐传。
温业,字逊志,擢进士第。大中时,为吏部侍郎,求外迁,宰相白敏中顾同列曰:吾等可少警,孔吏部不乐居朝矣。后为太子宾客,
荣三十八代孙。唐武宗会昌二年为国子。监丞。袭 文宜公纬字化文。擢进士第。累迁尚书左仆射。赐号持危启运保乂功臣。铁劵恕十死。兼京畿营田使。昭宗进司空。以太学焚残。乃兼国子祭酒完治之。加司徒。封鲁国公。又进兼太保。后擢吏部尚书。以司空、门下侍郎辅政。疾乞归田里,帝动容,诏使者送纬至堂视事。会天子出次石门,从至莎城,以病还都。家人召医视,纬曰:天下方乱,何久求生。不肯服药,
卒,赠太尉。子崇弼,亦登进士等,仕至散骑常侍。备见唐传。宪,仁玉次子。 宋建隆初,任尚书工部员外郎、河东转运使,终于开封浚仪知县。世基,太平兴国二年赐同本科出身。冕,兖州参军,大中祥符元年,诏为安州应城县主簿。
谓,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一日诏。进士谓同三传出身。
延祐,
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一日,诏习学究。延祐同学究出身。
延鲁,
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一日,诏习学究、延鲁同学究出身。
延龄,
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一日,诏习学究、延龄同学究出身。
延渥,隰州清化县令。
延之擢进士第,殿中丞。勗字自牧,仁玉次子,举进士第,博学有长者之誉。大中祥符二年正月,以殿中丞知兖州。曲阜县,兼捡校 先圣庙,赐绯鱼袋。辞日,赐绢及衣,月给如通判例。东封谒庙,求孔氏子孙,令主看庙宇。勖时通判广州经度制置使。宝元二年九月二十六日,以秘书监分司南京,管勾兖州仙源县 文宣王庙事,为尚书工部侍郎致仕。历官五十年,仁爱于其民,孝友于其家。卒年八十九,累赠吏部尚书。五子,长道辅、赠太尉,次延济。延范,皆不仕,无子。次良辅,太子中舍。次彦辅,国子博士。良辅二子,长宗寿</a>,曹州节度推官。次宗质,不仕。彦辅一子宗彀,不仕。道辅字原鲁,勗之长子,祥符五年登进士第,尝为龙图阁直学士,复召为中丞。道辅直道独立,朝廷尊严。尝知谏院,上书请章献明肃太后归政天子,而廷奏枢密使曹利用、上御药罗崇勋罪状。后帝废后,乃极谏,黜知兖州。及再入为中丞,勘宦者冯元士事,尽法不徇。景祐初,以龙图阁直学士、给事中知乡县。后知郓州,中路得疾卒,年五十四,葬 祖墓西南。后诏追郭皇后位号,而近臣有为帝言道辅明肃太后时事者,帝亦记其生平所为。赠尚书工部侍郎,累赠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二子:长舜亮,为中散大夫,次宗翰为朝散大夫、知兖州,奉 祖祀。道辅不好鬼神禨祥事,初在宁州,道士治真武像,有蛇穿其前,数出以近人,众传以为神,
以闻于朝,刺史率其属往拜之,蛇果出,道辅举笏击杀之。自州将以下皆大惊,曰:神蛇尚杀之,不可犯也。后徂来山,石介</a>作击蛇笏铭云:文见碑文卷末。
金入化,端肃字肃之。四十八代孙,笃志好学,不乐进仕。翰林侍讲党怀英举端肃闲居乡里,年德俱高,虽不习科举,其读书养道,该通古学,堪任国子小学</a>教授。明昌四年三月十二日召赴 阙,特赐进士及第。补将仕郎,以年老乞归。瑭字德纯,四十九代孙,博学才优,尤工翰墨,常为庙学正。贞祐二年,以四举终场,赐同进士第,莱州招远县主簿。
擢字用之,五十代孙,通贯经术,性质纯古,登大定二十二年进士第,待阙莱州掖县令。章宗皇帝以 圣人后,特授太学助教,俄丁内难,服除,补省掾秩满,授右三部司正,终于刑部主事。
世系别录
树,九代生子
聚。
聚字子彦,十代封蓼侯。
臧,十一代文帝时为太常,嗣蓼夷侯琳,十二代嗣蓼侯,位至诸史。茂,十三代关内侯
黄,十三代?州从事方之曾祖。
宣,十四代汉宣帝元康</a>四年,封长安公捷,十四代列校尉
喜,十四代列校尉诸曹
永,十五代汉末大司马封字侯
寿,十五代王莽时,封合意侯。立,十五代
奇字子异,十六代字侯永之子也。
元,十六代为校书郎
尚,十六代为距太守
嘉,十七代城门校尉
方,字广平,十七代豫州从事
畴字元矩,十七代为陈相
澍,字君德,十八代鲁从事
仁,十八代以文学为议郎,迁博士南海太守
旭,字延寿,十九代中为相史?字定伯,十九代鲁户曹。
誧字仲旨,十九代为鲁相史术字子佑,十九代为鲁史
翊,十九代举孝廉,拜御史,迁乐阳令。
丰十九代为御史兼门下侍郎。
乂字元隽,二十代魏谏大夫准,二十代为功曹吏
□,二十代桓帝时鲁都督
□字伯序,二十代鲁都督纲,二十代灵帝建宁中,为鲁掾
畅,二十一代灵帝建宁中,为鲁掾恂,字士信,二十一代晋东平将军卫尉
郁,二十一代后汉冀州刺史演,字舒光,二十二代中书郎
扬,二十二代下傅亭侯
启,二十三代广陵太守
惔,二十四代宋祠部郎中
默之,二十六代广州刺史
景进,二十八代魏功曹掾
白乌,二十九代魏兴和三年邹丞
灵龟,二十九代后魏国子博士
硕,三十代治书侍御史
安,三十一代北齐青州法曹参军颖
达字仲达,三十二代国子祭酒曲阜宪公本传不该族属,世系有之,故载于此。志玄,三十三代国子司业
志幻,三十三代礼部郎中
志亮,三十三代中书舍人
惠玄,三十四代国子司业洪州都督
琮,三十四代洪州都督
立言,三十五代礼部郎中
慎言</a>,三十五代黄州刺史
务本,三十五代沧州崇光县令
如圭,三十六代海州司户参军赠工部郎中岑父,三十七代著作佐郎赠尚书左仆射
惟时,三十八代兖州都督参军载,三十八代擢进士第
温质,三十九代四门博士
遵宪,三十九代举明经
温裕,三十九代天平军节度使
温资,三十九代太子少保
温谅,三十九代擢进士第
绚,字延休,四十代晋成帝咸通二年登进士第。
纶字司言,四十代登第,殿中侍御字征夫。四十代晋成帝咸通十四年状元
绛字受之,四十代明经及第
昌弼字佐化,四十代登进士第,散骑常侍照。四十代晋成帝咸通十一年登第,
昌序字昭举,散骑常侍
昌明字昭仪,四十代唐光化二年登第。晃四十四代参军
宗简,四十六代太子中舍
宗翰,四十六代中散大夫鸿胪卿
舜亮字君亮,四十六代登第,中散大夫赠特进
旻四十六代仁宗庆历七年八月丁未,赐汝州龙兴县处士粟帛,隐居县之龙山强阳城,性孤洁,喜读书,里田数百亩,遇岁饥,分所余周不足者,未尝计有无。闻人之善,若出于已,动止必依礼法,人皆爱慕之,见旻于路,辄敛衽以避。葬其父,庐墓三年,卧破棺中,日食米一溢,壁间生紫芝数十本。州以行义闻,故有是赐。又给复其家。盗尝入旻家,发其廪粟,旻避之,纵其所取。尝逢羸弱者为盗掠夺其赀,旻追盗与语,责之以义,解金畀之,使归所掠。居山未尝,逢毒蛇虎豹,或谓之曰:子母夜行,此亦可畏。旻曰:无心则无所畏。
若虚字公实,四十七代登进士第,奉议郎,袭封奉 圣公。事计崇奉杂录。
若拙,字公智,四十七代进士出身金州司理
若冞,四十七代迪功郎济阴簿恢,字宏之,四十七代奉直大夫
惇,字厚之,四十七代朝散大夫
忱,字诚之,四十七代儒林郎
恂,四十七代奉议郎
端朝,四十七代太学博士
传, 四十七代朝散大夫知邠州军州事
若初,字公慎,四十七代登第
琰,字粹老。四十九代中顺大夫、忻州同知金初从事太师梁王麾下,以功补官,王以 圣人后,特授文资
瑰,四十九代承事郎行开封府祥符簿
瑀,字汤光。四十九代承直郎摭,字伯顺。五十代 庙学录摰,字莘夫。五十代 庙学正
元顺,字存之。五十一代 庙学录。
孔氏祖庭广记</a>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