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问篇第十四

3个月前 作者: 孔子
    【原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①,谷②;邦无道③,谷,耻也。”“克④、伐⑤、怨⑥、欲⑦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⑧,仁则吾不知也。”


    【注释】


    ①有道:指政治清明。


    ②谷:小米,即俸禄,这里指代做官。


    ③无道:指政治黑暗。


    ④克:好胜。


    ⑤伐:自夸。


    ⑥怨:怨恨。


    ⑦欲:贪心。


    ⑧可以为难矣:可以算是难能可贵了。


    【译文】


    原宪询问耻,孔子</a>说:“国家清平时领取俸禄,当国家无道时仍然领取俸禄,就是耻。”原宪说:“好胜、自夸、怨恨、贪欲的行为不去做,能算是仁了吗?”孔子说:“算是难得了,是否算是仁我就不知道了。”


    【原文】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①;邦无道,危行言孙②。”


    【注释】


    ①危言危行:讲话正直,行为正直。危,正。


    ②言孙:说话委婉谨慎。孙,通“逊”,谨慎。


    【译文】


    孔子说:“国家清平,说话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无道,行为正直,说话谦逊。”


    【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①,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注释】


    ①言:言论、著作。孔子认为,德、言、仁、勇四者,德、仁是根本,戒世人少尚言、勇,而重德与仁。


    【译文】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必定会讲理,会讲理的人不一定有德行。仁者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原文】


    子曰:“贫而无怨①难,富而无骄②易。”


    【注释】


    ①怨:怨言。


    ②骄:骄傲、骄纵。


    【译文】


    孔子说:“贫困而不抱怨很困难,富有而不傲慢则容易。”


    【原文】


    子贡曰:“管仲</a>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①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②,民到于今受其赐③。微④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⑤矣。岂若匹夫匹妇⑥之为谅⑦也,自经⑧于沟渎⑨而莫之知也?”


    【注释】


    ①相:辅佐、帮助。


    ②一匡天下:天下的一切都得到匡正。


    ③赐:恩赐。


    ④微:假若没有。


    ⑤被发左衽:披散头发,衣襟向左开,这是少数民族的服饰打扮。借指中原沦为少数民族的附庸。


    ⑥匹夫匹妇:一男一女,指普通老百姓。


    ⑦谅:诚实。


    ⑧自经:自己上吊而死。


    ⑨沟渎:沟渠。


    【译文】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者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去殉死,还辅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把天下纳入了正规,民众到如今还受到他的好处。没有管仲,我辈大概要沦为野蛮人了。他难道会像普通人那样恪守小节,在山沟里自杀而不为人知吗?”


    【原文】


    陈成子①弑简公②,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③。”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④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注释】


    ①陈成子:齐国大夫陈恒,“成”是他的谥号。


    ②简公:齐国国君,姓姜名壬。


    ③三子:指鲁国当时的执政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④之:到。


    【译文】


    陈成子谋害了齐简公,孔子特地沐浴上朝,报告鲁哀公说:“陈恒谋害了他的国君,请讨伐他。”哀公说:“你去报告三位大夫吧。”孔子退出来说:“因为我曾经担任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国君却说‘报告三位大夫’!”于是向三位大夫报告,他们不同意讨伐。孔子说:“因为我曾经担任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


    【原文】


    子曰:“君子上①达②,小人下③达。”


    【注释】


    ①上:指崇尚仁义。


    ②达:通达。


    ③下:指追求财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达于崇高的仁义,小人通达于追求财利。”


    【原文】


    蘧伯玉①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②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③!使乎!”


    【注释】


    ①蘧伯玉:卫国大夫,名瑗。孔子在卫国时曾住过他家。


    ②夫子:指蘧伯玉。


    ③使乎:好一位使者。旧注:“再言‘使乎’者,善之也。”即称赞他的才能不止是当使者。


    【译文】


    蘧伯玉派人去拜访孔子,孔子与来人同坐而询问他说:“夫子在做什么啊?”那人答道:“夫子想减少自己的过错但还没能做到。”那人退出后,孔子说:“好使者!好使者!”


    【原文】


    子曰:“不在其位①,不谋②其政。”曾子</a>曰:“君子思</a>不出其位。”


    【注释】


    ①位:工作岗位。


    ②谋:考虑、参与。


    【译文】


    孔子说:“不在这个职位上,就不考虑它的政务。”曾子说:“君子的思虑不越出自己的职位。”


    蘧使谈心


    此图描绘了蘧伯玉派去的使者拜访孔子的情景。


    【原文】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①过②其行。”


    【注释】


    ①而:用法同“之”。


    ②过:超过。


    【译文】


    孔子说:“君子感到羞耻的是言谈不符合自己的行为。”


    【原文】


    子曰:“不患①人之不己知②,患其不能也。”


    【注释】


    ①患:担忧。


    ②不己知:不了解自己。


    【译文】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没有本领。”


    【原文】


    或曰:“以德报怨①,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②报怨,以德报德。”


    【注释】


    ①怨:怨仇。。


    ②直:正直。


    【译文】


    有人说:“以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啊?”孔子说:“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要以正直来回报怨恨,以恩德来回报恩德。”


    【原文】


    子曰:“上①好礼,则民易使②也。”


    【注释】


    ①上:在上位的统治者。


    ②使:意为使唤、役使。


    【译文】


    孔子说:“在上者喜好礼仪,民众就容易役使了。”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