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峭

3个月前 作者: 陈继儒
    边陲流尽战士血 中庭犹自歌舞喧


    料今天下皆妇人矣。封疆缩其地,而中庭之歌舞犹喧;战血枯其人,而满座之貂蝉自若[1]。我辈书生,既无诛乱讨贼之柄,而一片报国之忱,唯于寸楮尺字间见之[2],使天下之须眉而妇人者[3],亦耸然有起色。集峭第三。


    今译


    料想当今天下都是女人了。眼看着国土逐渐地被敌人所蚕食,而厅堂里面却一片笙歌热闹非凡;眼看着战士们的血都流得枯干了,而朝廷官员却视若无睹游乐如故。我们读书人,虽然没有诛平祸乱讨伐贼人的权柄,满腔报效国家的赤忱,只能用文字来表达,使天下枉为男子汉的人,因惊惭羞愧而有所改进。因此把有关峭的文章集成了这第三卷。


    注释


    [1]“封疆”四句:唐高适</a>《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可参证。貂蝉:古代王公显宦冠上之饰物。喻达官显贵。


    [2]寸楮(chǔ):片纸。楮木叶似桑,皮可制纸。古人遂用楮作为纸的代称。


    [3]须眉而妇人:虽然长了胡须眉毛而胆气却像个妇人。


    放下放下再放下


    放得俗人心下,方可为丈夫;放得丈夫心下,方名为仙佛;放得仙佛心下,方名为得道。[1]


    今译


    能放得下人间世的情欲之心,


    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能放得下大丈夫的意气之心,


    才能成为真正的神仙与佛祖;


    能放得下成仙佛的自得之心,


    才能彻底参悟透人生的底蕴。


    注释


    [1]本则摘自明曹臣《舌华录》。


    宁为薄倖狂夫 不作厚颜君子


    吟诗劣于讲书,骂座恶于足恭。两而揆之,宁为薄倖狂夫,不作厚颜君子。


    今译


    吟诗作赋比不上讲解书中道理使人的收获更大;


    在座上对人破口大骂比对人过分恭敬要坏得多。


    然而如果冷静地将这两方面加以权衡比较的话,


    我宁愿做个轻薄狂狷的人,吟诗作赋,骂在当面,


    也不愿做个厚脸皮的家伙,阳奉阴违,背后捣鬼。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宁为真士夫,不为假道学;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1]


    今译


    宁愿做个真正安贫乐道的读书人,


    也不愿做伪装成有道德学问的人;


    宁愿像兰草美玉因坚贞而被摧折,


    也不屑像萧艾贱草那样茂盛生长。


    注释


    [1]“宁为”二句:语出南朝宋刘义庆</a>《世说新语</a>·言语》:“毛伯成(玄)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意为宁肯洁身自好而死,不愿作龌龊之人而享受荣华富贵。


    浮名梦中蝶 幻而本非真


    身世浮名,余以梦蝶视之,断不受肉眼相看。


    今译


    人世浮名像庄周梦</a>蝶那样,


    只是事物变幻的虚假现象,


    绝不会执幻为真看它一眼。


    达人撒手,俗子沉身


    达人撒手悬崖,俗子沉身苦海。[1]


    今译


    通达人生真谛</a>的人,能从危险境地及时抽身;


    凡夫俗子贪图享乐,堕入三界轮回难以自拔。


    注释


    [1]本则摘自明洪应明</a>《菜根谭</a>》。


    少言语多著述 载清名咀英华


    少言语以当贵,多著述以当富,载清名以当车,咀英华以当肉。


    今译


    要言不烦,显得贵重,使你一言九鼎;


    著书立说,变得富有,使你财富无穷;


    树立美好的名声,当作车子,使你无往而不适;


    欣赏美好的文章,当作美味,才是心灵的大餐。


    失足千古恨 回头百年人


    一失脚为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1]


    今译


    一时不谨慎而犯下错误,会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终于发觉而深感后悔时,已事过年衰无法挽救。


    注释


    [1]本则摘自明唐寅</a>《废弃》诗。


    居官应有山林气 在野须有治国才


    居轩冕之中[1],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2]。


    今译


    在朝廷为高官显贵春风得意时,


    应当怀有山林隐士的清高志趣;


    在林泉作世外高人逍遥隐逸时,


    应当具备治理国家的闳大才能。


    注释


    [1]轩冕:古制大夫以上的官吏,出门时要穿礼服(冕)坐马车(轩)。比喻高官。


    [2]廊庙:殿下屋和太庙。指朝廷。经纶:指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本则摘自明洪应明《菜根谭》。


    清廉无位之公卿 浊富有爵之乞丐


    平民种德施惠</a>,是无位之公卿;仕夫贪财好货,乃有爵之乞丐。


    今译


    平民百姓如多做善事施惠与人,


    就俨然是没有官衔名位的公卿;


    高官显宦如贪恋财物接受贿赂,


    虽然身处高位其行为如同乞丐。


    烦恼丝断身清凉 营求念绝心自在


    烦恼场空,身住清凉世界;营求念绝,心归自在乾坤。


    今译


    将喧嚣烦恼的红尘事彻底勘破,


    此身安住在清凉无欲的世界里;


    将奔走钻营的凡欲念斩尽杀绝,


    此心逍遥在自由自在的天地中。


    觑破兴衰得失灭 阅尽荣枯心肠冷


    觑破兴衰究竟,人我得失冰消;阅尽寂寞繁华,豪杰心肠灰冷。


    今译


    看破了人世兴旺与衰败的根本道理,


    人我不同、得失有别的想法就像冰一样消融;


    看尽了人世寂寞和繁华的轮回过程,


    纵是英雄豪杰、肝肠如火也会像寒灰般冷却。


    穷通未定局已定 老病未到早破关


    穷通之境未遭,主持之局已定;老病之势未催,生死之关先破。求之今人,谁堪语此?


    今译


    在还没有遭际困厄或通达的境遇时,


    便已经确立起人生的终极奋斗目标;


    在还没有受到衰老和疾病的折磨时,


    便已经看破了生死无常的深刻道理。


    当今的人浑浑噩噩无异于行尸走肉,


    深刻而孤独的我又能和谁谈论这些?


    秋叶难辞枝 野鸟犹恋巢


    枝头秋叶,将落犹然恋树;檐前野鸟,除死方得离笼。人之处世,可怜如此。


    今译


    秋树上弥留的黄叶,即使将要落下仍然眷恋着枯枝;


    屋檐下执着的野鸟,直到快要死去仍然贪恋着旧巢。


    人生苦苦贪恋着蝇头微利,


    如同这秋叶野鸟一般可怜。


    百折不回 万变不穷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能有万变不穷之妙用。


    今译


    一个人对任何事情都要有百折不挠的心志,


    这样他纵遇千难万险都有应付裕如的能力。


    养性堪立命 人力可回天


    执拗者福轻,而圆融之人其禄必厚[1];操切者寿夭[2],而宽厚之士其年必长。故君子不言命,养性即所以立命;亦不言天,尽人自可以回天。


    今译


    性情固执乖戾的人福气薄,


    性情圆满融通的人禄命一定丰厚。


    性情褊急浮躁的人寿命短,


    性情宽容厚道的人活得肯定长久。


    所以君子从来不妄谈命运,


    而是修养心性,以安身立命;


    君子也不会冒昧揣度天意,


    而是通过努力,以改变天意。


    注释


    [1]圆融:佛教语。破除偏执,圆满融通。


    [2]操切:苛刻,办事过于急躁。


    宁以风霜自挟 毋为鱼鸟亲人


    苍蝇附骥,捷则捷矣,难辞处后之羞;茑萝依松,高则高矣,未免仰扳之耻。所以君子宁以风霜自挟,毋为鱼鸟亲人。[1]


    今译


    苍蝇附在马尾巴上,速度固然飞快,


    但却丢不掉粘在马屁股上的羞愧;


    茑萝绕着松树生长,爬得固然很高,


    但却洗不掉攀附依赖他者的耻辱。


    所以君子宁愿带着峻厉风霜之气以坚持操守,


    也不要像鱼鸟一样靠人喂养而刻意与人亲近。


    注释


    [1]本则摘自明洪应明《菜根谭》。


    面谀不如背誉 乍交不如久处


    有面前之誉易,无背后之毁难;有乍交之欢易,无久处之厌难。


    今译


    得到当面赞誉容易,没有背后毁谤就很困难。


    一交往就欢喜容易,长时间相处不生厌很难。


    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宇宙内事,要力担当,又要善摆脱。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不摆脱,则无出离之襟期。


    今译


    对待天地人生的各种事情,


    既要尽力担负责任,又要善于摆脱束缚干扰。


    如果不能够承当担负,便不可能干出治世的伟业;


    如果不善于摆脱束缚,便不可能具有超世的胸怀。


    无事提防堪应变 有事镇定可消灾


    无事如有事时提防,可以弭意外之变。有事如无事时镇定,可以消局中之危。[1]


    今译


    平安无事时,要时刻提防,


    好像随时都可能发生事情,


    才能消弭意外发生的变故;


    变故发生时,要保持镇定,


    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就可消除其中隐藏的危险。


    注释


    [1]本则摘自明洪应明《菜根谭》。


    斜阳树下禅心远 深雪堂中诗兴高


    斜阳树下,闲随老衲清谭;深雪堂中,戏与骚人白战[1]。


    今译


    当落日余晖洒向桑榆,


    悠然自得地和老和尚在古树下谈论禅理;


    当鹅毛大雪飘入房间,


    兴致勃勃地和文人们在堂室里作诗取乐。


    注释


    [1]白战:徒手作战。比喻作禁体诗,不得用某些常用的字眼。


    心莫为形役 身莫被名牵


    心为形役,尘世马牛;身被名牵,樊笼鸡犬。


    今译


    如果一个人的心灵为形体所奴役,


    那么他就像牛马一样生活在世上;


    如果一个人的身心被名利所束缚,


    那么他就如鸡犬一样被关在笼中。


    人须通古今 士应晓廉耻


    人不通古今,襟裾马牛[1];士不晓廉耻,衣冠狗彘。


    今译


    一个人不能通达古今的道理,


    就如同穿着衣服的牛马一般;


    一个人没有廉洁与知耻之心,


    就如同穿衣戴帽的猪狗一样。


    注释


    [1]“人不通”二句:唐韩愈</a>《符读书城南》:“人不通今古,马牛而襟裾。”襟裾,衣的前襟或后襟。借指衣裳。


    清贫自乐 美色成空


    荷钱榆荚[1],飞来都作青蚨[2];柔玉温香,观想可成白骨[3]。


    今译


    新嫩的荷叶,初开的榆荚,


    飞来都变成囊中用之不尽的金钱;


    风情万种惹人爱怜的美女,


    通过禅学的观想不过是白骨一堆。


    注释


    [1]荷钱:荷叶嫩者为荷钱。唐杜甫</a>《绝句漫兴》:“点溪荷叶叠青钱。”榆荚:榆树的果实,形似钱而小,联缀成串,也称榆钱。南北朝庾信</a>《燕歌行》:“榆叶新开巧似钱。”


    [2]青蚨:传说中的虫名。代指钱。


    [3]观想:指白骨观。佛教九种观想中的骨想。观想是以智慧专心一致观察念想佛或法等特定之对象,而致力于证悟,为佛教修行法。白骨观是其中重要观法之一。它的具体方法是观想死尸之筋断骨离,形骸分散,白骨狼藉不净之状,借以知无常而除却贪欲执着之念。


    声应气求同心友 风行水上自然文


    声应气求之夫[1],决不在寻行数墨之士;风行水上之文,决不在于一句一字之奇。[2]


    今译


    如果是情意相投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绝不会存在于寻章逐句的迂腐人中。


    如果是风行水上自然天成的好文章,


    绝不会沾沾自喜于一字一句的奇特。


    注释


    [1]声应气求之夫:《易·乾·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疏》:“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后指朋友间意气相合,如声气相投。


    [2]本则摘自明李贽</a>《焚书</a>》。


    为人贵认真 处世善藏拙


    任他极有见识,着得假认不得真;随你极有聪明,卖得巧藏不住拙。[1]


    今译


    任凭你见识再广大能弄虚作假,


    却经不起真诚检验而原型毕现;


    任凭你聪明到极点能卖弄乖巧,


    却不能掩藏住拙劣而无处遁形。


    注释


    [1]本则摘自明吴从先</a>《小窗自纪</a>》。


    无技之人最苦 多技之人最劳


    是技皆可成名,天下惟无技之人最苦;片技即足自立,天下惟多技之人最劳。[1]


    今译


    所有的技能都能够使人成就名声,


    天下只有无一技之长的人最痛苦;


    专一的技能就足以使人谋生过活,


    天下只有擅多种技能的人最辛劳。


    注释


    [1]本则摘自明吴从先《小窗自纪》。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