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见地方志提要卷九
3个月前 作者: 陈光贻
○江西
明林庭■〈木昂〉纂修。庭■〈木昂〉字利瞻,福建闽县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升郎中。出知苏州府,云南参政,嘉靖二年任江西布政司右参政,三年升湖广右布政使,官至工部尚书</a>,卒谥康懿,《明史</a>》有传。江西旧无通志,嘉靖癸未巡抚都御使盛应期属庭■〈木昂〉及宪副周广纂成是编。其书体例悉依一统志例,列藩省三卷,次列府三十四卷,文简事核,匣然有序。卷前有嘉靖四年副都御使陈洪谟序,及江西会城图一。江西建置沿革,春秋</a>、战国时,地属吴、楚,秦为九江郡,汉初为淮南国,以豫章树氏郡属之。王莽时曰九江郡,东汉曰豫章,隶扬州刺史部,献帝时以扬州所属江东诸郡悉入吴。于是以汉豫章旧郡,乃增置庐陵、鄱阳、临川、安城四郡都尉,晋初隶扬州;元康元年割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合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宋、齐因之,梁太平二年分寻阳、太原、齐昌、高唐、新蔡五郡,置西江州,治于寻阳。陈省西江州,隋置洪州总管府,及江、饶、吉、虔、袁诸州,大业初改州为郡,复为豫章、九江、鄱阳、临川、庐陵、南康、宜春七郡。唐兴改郡为州,武德五年置洪州总管府,开元二十一年置江南西道观察,管州八,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信州、抚州。五代初为杨吴所踞,后属南唐;宋为江西路统江、洪、抚、信诸州,南康、临江、建昌三军。元至元十五年改设江西行中书省,至正末为陈友谅所据。明洪武九年改元行中书省为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治南昌府,领府十三,南昌、瑞州、九江、南康、饶州、广信、建昌、抚州、吉安、临江、袁州、赣州、南安,凡属州一,属县七十。
江西省大志七卷明嘉靖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王宗沐纂修。宗沐字新甫,临海县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嘉靖三十五年擢江西提学副使,迁山东布政使,总督漕运,尝上疏请辟海运,议者言其不便,遂寝。后官刑部左侍郎,以事罢归,卒谥襄裕,著有《海运详考》《海运志》《敬所文集》。此志为宗沐督学江西时,采其俗产、山川、赋役诸事,札留箧中,后三年移参藩政,复为编纂成帙,而付梓焉。其书分赋书、均书、藩书、溉书、实书、险书、陶书七类,皆为见闻笔录,摭采于旧籍者极少。其书所记江西一省之大事皆备,自序有云:“《大志》志大者也,故名曰《大志》。”江西自古以产陶瓷著闻,故此志《陶书》一类记载较详,谓陶厂设于景德镇,镇在浮梁县西兴乡,其地水土宜陶。镇于宋景德时所置,故名曰景德,明时官设陶厂于此。此篇记陶厂规模,及管理事宜甚详。按此书刻成于嘉靖,万历又为重刻,嘉靖原本,今存绝少矣。
南昌府志三十卷明万历十六年刊本(吴兴丁氏旧藏本,上海图书馆藏胶卷)
明范涞修,章潢纂。涞字原易,休宁县人,万历十三年任南昌府知府。潢字本清,南昌人,荫荐,仕顺天府教授。南昌为秦九江郡地,汉析九江置豫章郡;六朝名南昌,隋唐为洪都。南唐复为南昌,宋为隆兴,元为龙兴,明复为南昌,迄今未更。郡志见载《隋书</a>·经籍志》有雷次宗《豫章记》一卷,其书今亡。南唐时涂廙撰《豫章古今记》,犹引次宗旧志为证焉。宋洪刍</a>谓廙书瞻则近秽,疏则及漏,亦非完书。乃掎摭书传,疏所见闻,重辑其旧书析为十二部,又谓之《豫章职方乘》;淳熙间程叔达又撰《豫章职方后乘》,元刘有庆、潘斗又补述《续志》。明有洪武王庄之志,宣德任肃之志,弘治祝翰之志;南昌郡志源委,其大略如此焉。此志继弘治《祝志》重修,据范涞自序谓:“为潢及张宗伯所纂,前后凡三易稿。”其书所记自弘治辛酉于上,颇采旧志,后皆新创。其书全编,凡四十一目,总括为七类:曰舆地、曰创置、曰典制、曰封爵、曰乡献、曰杂录、曰艺文;体裁修辞,尚为雅正。按此书原刻本,吴兴丁氏旧藏,国内仅有胶卷流传。
进贤县志二十五卷首一卷清道光三年刊本(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藏,现藏上海图书馆)
清朱湄修,贺熙龄纂。湄字鞠坪,安徽泾县人;嘉庆十九年进士,二十五年任进贤知县。熙龄字蔗农,湖南善化县人,嘉庆十五年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记名御史。进贤有县志,始于明成化《孙志》,继则有正德《谈志》《杨志》,嘉靖《万志》,崇桢《陈志》。清康熙</a>初知县聂当世重修,乾隆</a></a>间又修而未成,迄朱湄官进贤时,延熙龄继纂而成之。熙龄以史馆才,覃精著述,修成此志,颇具体例。全编分舆地、建置、赋役、学校、典祀、职官、选举、循吏、人物、列女、杂识、艺文十二门,目六十有三。舆地所叙沿革,颇具考证,谓春秋之豫章,唐之钟陵,非今之进贤县,以证前志沿革之误。又仿范成大</a></a>《吴郡志</a>》例,次星野于舆地志沿革之后,寺观、仙释列入杂识,体例雅正,较前修诸志,颇有展进。
奉新县志十四卷清康熙元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黄虞再修,闵钺纂。虞再字字九,号泰升,陕西伏羌县人,顺治</a>十二年进士,十七年任奉新知县,官至江西督学佥事。钺字晋公,号治庵,奉新县人;顺治十一年举人,家居未仕。奉新为唐新吴县地,南唐改曰奉新,明清皆属南昌府。县志创于宋嘉定间张国均撰《新吴志》,见陈振孙</a>《直斋书录解题</a>》。修于元者无考。明永乐间一修,成化、嘉靖各一修,其书皆佚。此志自顺治十七年十一月开纂,迄康熙元年六月书成;其凡例曰:“统以十类,分以十四卷,卷有总目,有附目;总目各为小叙,以括大意。事则大书,注则小书,使观者便览。”其例则附注详明,可谓得体例矣。此书为建昌县胡时雨所刻,刊刻颇精。
靖安县志六卷明嘉靖四十四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赵公辅修,吴琯纂。公辅字黄村,嘉靖间仕海防粮捕通判,兼署靖安知县。琯三韩人,举人,嘉靖间任靖安县训导。按本志沿革云:“靖安于春秋处吴、楚之间,汉、唐置镇,为兵防要地,五代、南唐始改镇为县。”此志修时,靖安为南昌府属县,邑志据本志序谓有旧志三卷,而未言纂成于何年何人。按此书体裁,分地理、建置,食货、学校、武备、职官、选举、人物、艺文、杂纪十门,而无分目,叙述颇简约。每篇首有小序,后有赞论,皆出于琯手,文笔简絜。
武宁县志十卷首一卷清康熙五年刊本,雍正</a>三年补刊(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冯其世纂修。其世号际生,德安云梦县人,顺治十八年由贡生任武宁知县。此志为其世仕武宁时,延邑人汤民贞、张元会、陈思</a>珊、胡文衡、汪克淑等征采,亲为总集成书;编纂草草,中多疏漏。书前有雍正三年知县廖科龄补刻序,谓“取旧板而校正之,为之补其散佚”。按此志已非其世之原书矣。武宁为三国吴西安县,晋改曰豫宁,隋废。唐武德间复置,曰武宁县,后曰豫宁,寻又复曰武宁,明清均为武宁县,属江西南昌府。县志可考者,修于明成化丙午,嘉靖癸卯知县徐麟重修。此志继徐麟县志重修,为清修县志之始。
宁州志十卷清乾隆二年百尺楼精刊本(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藏,现藏上海图书馆)
清张耀曾修,陈昌言</a>纂。耀曾字荣闾,直隶景州人,由贡生授抚州府通判,雍正十年调升宁州知州。昌言字玉亭,宁州人;贡生,授教谕。《宁州志》创修于嘉靖二十二年知州龚暹纂州志十八卷,再修于万历。清康熙十九年知州班衣锦又重修州志八卷,体裁颇佳。此志依《班志》重修,列为八纲,分隶六十四目。惟卷一之图考编缀极精,有总图四,乡图八,皆附图说,注明水陆路里程等,版刻亦颇精美。宁州古艾州地,宋置义宁军,元改军为州,明改曰宁州,清初仍之,后改名义宁,今曰修水县。
饶州府志四卷明正德六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陈策修,刘录纂。策字嘉言,无锡县人;弘治六年进士,正德初任饶州府知府。录字世臣,鄱阳县人,嘉靖二年进士。郡志始于宋史</a>定之撰《饶州志》二卷,其后纂修无考,明正德庚午策为郡守时,延录编集此志,又有张禧、秦碧、陈达、刘懋、顾应祥、汪文盛,及六属邑绅,鄱阳陈良翰、周震</a>,余干胡恩、徐冠,乐平龚渊,安仁薛球,浮梁陆隆恩,德兴胡辅,共让纂成草,而总归录裁定。按其志例,依一统志,各篇均有评语,为出录手。志中记浮梁县西兴乡景德镇造陶,正德初元设御器厂于此。按此志称瓷皆云陶,瓷之名为始于宋,明时通行犹不广焉,嘉靖《江西省大志》亦称瓷为陶也。饶州旧为鄱阳郡地,隋开皇中改为饶州。五代南唐为永平军,宋复为饶州,隶江南东路,元为饶州路,属江浙行中书省,明为饶州府,隶江西布政司,领县六,鄱阳、余干、乐平、浮梁、德兴、安仁。
鄱阳县志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乾隆十四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黄登谷纂修。登谷字春畲,号荻邨,顺天府大兴县人,乾隆二年进士,十一年任鄱阳知县。秦置番阳县,汉改曰鄱阳,位于鄱阳湖东故名,地肥沃,物产富庶,大江以西最推名邑。宋史定之《番阳志》、王仲通《鄱阳志》,实通记今饶州一郡,王德琏《鄱阳县志》,乃为邑志之始。明时有邑令刘应麟县志,清康熙间邑令王克生又重修县志十六卷。此志创修于乾隆丙寅,初延新建凌之调(广心)主笔,甫二月之调以疾辞归,登谷亲为编纂,己巳书成。其书体例,参配明刘应麟县志,分列十一类,曰舆地,曰建置,曰职官,曰赋役,曰学校,曰选举,曰人物,曰艺文,曰杂志,曰别志,曰备志,每类各系子目。
余干县志十卷首一卷清康熙八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江南龄纂修。南龄字衢三,开化县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康熙三年任余干知县,在职凡十一年,升山西太原府同知去。余干汉为余汗县,隋始改今名。其地山川、疆域、人物、俗尚始见载于史定之《番阳志》中,其后杨元鉴又为《干越颛记》。县志则始于明洪武甲寅邑人章纶创修,嘉靖癸巳知县石简,万历辛巳知县李中,又先后继修。此志创修于康熙元年知县史大成纂成志稿,南龄继为之考核,征近闻,重辑成书。其体裁定为图四、志八、表二、列传十一,后附纪载一篇,文笔则慎严简核。
婺源县志十二卷清康熙八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刘光宿修,詹养沉、游有伦纂。光宿奉天人,任婺源知县。养沉、有伦邑人,事迹均未详。婺源县志可考者,有正德、嘉靖、天启三志,此志继天启志重纂。分疆域、选举、建置、官师、食货、兵防、人物、艺文、通考、外志十类,各系子目。列选举于建置之前,殊失编次,又通考附寺观、仙释、古迹、丘墓、方伎、■〈礻幾〉祥、佚事六条,尤非体例。考乃书志之遗,为考详缺误耳,其六条所叙,非考之体也。观其书,体裁之错乱若是者甚多。婺源建置,唐开元二十八年始置婺源县,属歙州。宋仍之,元设徽州路,升婺源县为州,属兴安府,明属徽州府,清仍之。婺源地处皖、赣之交,为岩邑也。
婺源县志三十九卷首一卷清乾隆五十二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彭家桂修,张图南纂。家桂字兰庭,号馨山,江西庐陵人;贡生,乾隆四十五年授婺源知县,任满去;五十四年回任,翌年去,五十六年复回任,卒于官。图南事迹未详。婺源古称星源,唐始建县。清代属安徽省徽州府,民国二十三年划归江西。县志始于宋咸淳五年,胡升撰《星源图志》,元至元间汪幼凤又撰《星源续志》。明正德八年教谕傅鼎纂《婺源县志》六卷,嘉靖、天启又先后重修。清康熙八年知县刘光宿重修,三十三年知县蒋灿重修。此志继《蒋志》纂成,全书分疆域、选举、建置、官师、食货、兵防、人物、艺文、通考九门,各系子目。宋儒朱熹</a>生于邑南松岩里。此志记朱氏乃仿《史记</a>》例,故人物志</a>别立《朱子世家》一篇。
德兴县志十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存卷一至六)
清毛九瑞纂修。九瑞河南郑州人,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九年任德兴县知县。德兴宋、元诸志,均久佚,明有永乐、景泰、嘉靖、万历四志,亦散佚难征。此志乃承万历时知县何镤所修县志重纂,九瑞自执笔,助之采摭者,有邑人严济明等。其书体例,定为十类,曰舆地,曰建置,曰礼制,曰食货,曰秩官,曰选举,曰风俗,曰灾祥,曰人物,曰艺文,为目凡六十有七。每类首有小序,出九瑞手笔,其辞义气,多讽谕微旨。此志体裁,据后修县志凡例,议其编次,多无伦次,叙事发论,迭见错出。但审此志,记载事物,则以轻重以定详简,如选举、人物诸门,则细密详慎,颇具稽考。纪历代大事,省郡志书已记之者从简。舆地志沿革篇,颇多考订,谓德兴为汉余汗县地,唐总章二年郡守窦俨,奏立银冶于邓公场,五代南唐升元二年改场置德兴县,宋以后则建置无甚变革也。山川篇载,邓公山一名银山,在县东南三里。隋朝驸马张蒙于此获银笋,银宝始发,唐郡守窦俨奏立银场,至宋山穴倾擢银竭,时范仲淹为饶州守,奏罢之也。古迹篇载有银井。按此志食货所述物产,皆为今所有焉,古有今无之物,又不可不载;故入之于山川古迹,则符编著之法,后修县志者,讥其编次无伦,殊若不当。
广信郡志二十卷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孙世昌纂修。世昌号慎庵,辽东广宁人,由荫生任泰州同知,以功擢守广阳,调恩威,以艰归;服阕,补广信知府。广信唐曰广信州,宋曰信州上饶郡,元曰信州路,明改曰广信府属江西,治所上饶县,清因之。郡志成于明成化间,据本志旧序,有嘉靖五年郡守费子和序,谓其书搜罗颇富,体制略具。此志纂成于康熙癸亥,其体例仿嘉靖旧志,分舆地、食货、职官、学校、选举、人物、方外、杂志八门,子目五十有三。卷前有世昌及范文在修志序二,旧序凡四,书后有鲁高梦跋。题书名有二,目录及序第一行均题曰《广信府志》,每卷之第一行,则题曰《广信郡志》,兹从卷端第一行题名著录。
玉山县志十卷清康熙十年刊本,二十年增刊(北京图书馆藏)
清唐世征修,郭金台纂,彭天福增补。世征号魏子,湘潭县人,顺治十八年进士,康熙八年任玉山知县。金台玉山县人,事迹未详。天福康熙十九年任玉山知县。玉山建县,始于唐证圣中隶浙江衢州;乾元初改属信州,宋元仍之。明升信州为广信府,隶江西布政使司,领县七,玉山仍属之。县志修于明成化间知县方中,万历己丑又修于知县钱应斗。此志继万历《钱志》重修,据世征序云:“自万历己丑以后,至康熙九年之事,皆新纂补之,已丑以前,仍旧志,稍厘正之。”其书定为舆地、建置、赋役、正祀、官师、选举、人物、艺文八类,各系子目,序次不混。志刻成于康熙十年,因旋遭闽变之乱,志版毁于兵火者半。越十年辛酉知县彭天福为之增纂补刻,增复其书。
贵溪县志八卷清康熙十一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毕士俊修,杨燝、江熙龙纂。士俊字用章,直隶东光县人,顺治甲戌科举人,康熙初任贵溪知县。燝与熙龙皆邑人,事迹未详。贵溪为晋时晋兴县地,隋省入余干。唐永泰初割弋阳之西乡,及余干之东北乡,置贵溪县,隶信州。唐末以其地为江、闽要冲,又置雄石镇,遏使宿兵焉,迄明清未废。《贵溪县志》宋元无可考,明志据士俊序谓:“景泰时张广文铎创之,天顺改元陈公敏求来县事成之。万历初伍公袁萃修未及半,旋以内召不果,前壬子岁,钱公邦伟重辑之,而志始略备。”按《贵志》皆毁明末兵火,此志之修如同始创,其书体例未参前志,定例为八类,首舆地、次食货、次职官、次学校、次选举、次人物、次方外、杂志,中分子目井然,有条贯焉。地舆类山川目,载龙虎山在县城南八十里,为象山一支,历召山南行十数里,析而南分两支,环抱状若龙虎。《道书》称为第二十九福地,汉张道陵</a>尝炼丹于此,山下有演法观、丹井、丹灶、飞升台诸胜迹。方外志后,附《天师世家》一篇,载第一代张道陵,字辅汉,沛丰人,尝作《道书》二十四篇,有术为人治病,后居龙虎山,子孙世家焉,而传道术。唐天宝七年始册赠张氏天师,宋、元、明、清皆快赐有封号。道陵子第二代,名衡字灵真,第三代名鲁字公祺;第四代名盛字元宗。迄此志修时止,张氏子孙相传已五十余代矣。
铅山县志十三卷清乾隆四十九年刊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藏)
清杨浩然纂修。浩然广西灵川县人,举人,乾隆四十九年任铅山知县。铅山旧名永平县,宋为州,明为铅山县,清因之。县城东北有鹅湖山,为朱、陆讲学之所,自宋以来言宋学者,莫不景仰其地,遂成名区矣。明嘉靖四年费宷纂《铅山县志》十二卷,万历四十六年柯仲炯纂《铅书》八卷,多道鹅湖之事。此志浩然官铅山时踵《郑志》重修,卷前列广信知府连柱序,全书分天文、地理、建置、赋役、学校、武备、秩官、名宦、选举、人物、列女、方外、杂记十三门,子目六十有一。其体例以纲统目,以目附纲,有条不紊;位置次第,皆合于编法。
南康府志十二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廖文英纂修。文英号昆湖,连州人,崇祯十二年选贡,授南康司理,主讲白鹿洞书院。清康熙七年擢任南康知府。南康有郡志,自宋淳熙间朱端章</a>撰《南康志》始,元志则无考;于明有正德《陈志》,万历《田志》。此志继《田志》重修,体裁一依《田志》,分类十有二,曰封域,曰建置,曰赋役,曰学校,曰秩官,曰名宦,曰选举,曰人物,曰女德,曰艺文,曰杂志,曰外志,体裁具备。其后康熙六十年,熊维典又重为增补,纪载南康明及清初之事最为详备。其书记南康建置,始于南唐杨吴以庐山南设星子镇,属德化,宋太平兴国三年升星子镇为县,属江州。七年置南康军,以星子为附郭县,又割江州之都昌,洪州之建昌隶之。元至元十四年改为南康路,隶江浙行中书省。明初为西宁府,寻复名南康,隶江西布政司,正德二年分建昌五乡增设安义县,清仍明制,领星子、都昌、建昌、安义四县。南康在匡、庐之阳,古为重镇;所称江右之地轴,视之为锁钥北门。庐山在郡城北,当大江彭蠡之交,其山脉为岷山南支;度桂岭达彭蠡之口,其峰特高且大,巍为奇观,山水甲天下。自晋以来为释道隐逸之所,又为游客避暑所居。晋释慧远撰《庐山记</a>》,宋道士支昙撰《庐山赋》。历代诗人骚客,称咏庐山者,亦不少,南康遂以此山名世。
都昌县志十三卷清康熙三十三年增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曾王孙修,徐孟深纂。王孙字道扶,浙江秀水县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初授汉中府司理。康熙十六年改调都昌知县,升户部主事,即致仕归。孟深字邃友,都昌人,康熙辛酉科举人。按本志序谓:“都昌有万历、崇祯二志,久佚不传。”按此志创于康熙二十五年,是时前志尽佚,文献无征;草创志稿,事多舛错。康熙三十三年知县吴邦宪又为增补七八年之事。按其书体裁,纲目颇为混淆,但查其传本极稀少也。都昌汉彭城县,唐析置都昌县;以县北有都村,配以昌字取名也。故治在今县北九十里王市镇,大历间徙治彭蠡湖东即今治也,明清皆属江西南康府。地产白瓷泥,景德镇瓷泥大半取给于此。
三郡图说一卷明刊《王奉常杂著》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王世懋纂修。世懋字敬美,太仓州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好学善诗文与兄世贞齐名,而先世贞三年卒,所著诗文刊有《王奉常集》。此编世懋官九江道时,因江西布政使徐中行命纂道志而作。时九江道领辖饶州、南康、九江三府,故名《三郡图说》,一名《饶南九三府图说》。此编记饶、南、九三府之冲要僻俗之境,为明代记一道之志仅存之书。此编未成,而江西右布政使徐中行转任左使,与世懋同城而治。嘉靖时严嵩专权,杀杨继盛等,中行与吴国伦葬继盛,严嵩败,以为二人与嵩有连,而徐、吴二人为当世才子,朝议谪其官,故中行以江西右使转左使,而宗室有斗者,各发其阴事,至是中行亲草爰书,即据案而瞑,时万历戊寅十月十三目,卒年六十二岁。世懋久与中行友善,为经济其丧,收集其遗稿,归葬中行于长兴,仍以布政使礼葬也,长兴县署刊其遗稿,为《天日先生集》。此编故当时未有刊行,而刊之于世懋自著之《王奉常杂著》中,故未见于著录。此编实为官修之道志,世懋仿古图经之例。书后有世懋跋云:“令郡县长吏图其地境,而略说于图后。”于跋可知为奉藩命而修之志也。
九江府志十六卷明嘉靖六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冯曾修,李汛纂。曾河间县人,正德九年进士,嘉靖初任九江知府。汛别号镜山居士,事迹未详。按本志序云:“九江郡故志岁久残缺。”按今存府志,此书最旧,是为汛及郡同知姜辂,郡人王汝宾、柳邦杰、陈守仁、何贯、陈必升、陈守信等纂辑,仅逾两月而成。其书体例,分方舆志、食货志、职官志、学校志、选举志、人物志、外志、诗文志八类,凡四十八目,卷首有府城图一,各县图,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泽各一,九江府五县总图一。按志叙九江沿革,春秋时分属吴、楚二国,战国属楚,秦为九江郡,汉为豫章郡,三国分属吴、魏,南境入吴,属武昌郡,北境入魏,属庐江郡;后尽为吴所有,属武昌。晋置寻阳郡属江州,宋、齐、梁、陈因之,隋废寻阳置九江郡,唐为江州,五代南唐为奉化军,宋为江州军,元为江州路,明为九江府,领县五,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泽。九江郡治在德化,城前临湖水,城借为壕,有甘棠、李公、谢公、海天、郭洲诸隄。庐山在府城南二十五里,郡境多高山大川,平原无多。
德化县志十六卷清乾隆四十五年补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高植纂修。植字槐堂,浙江武康县人;乾隆十四年进士,十六年任德化知县,升任松江府同知去。德化唐浔阳县地,五代时南唐改曰德化,明清时为九江府治所。县有庐山所在,自古为名区;旧事早载于府志,邑之有志,清康熙间知县宁维邦首创。此志为植纂成于乾隆二十年,四十五年知县沈锡三又为增补。其书体例,表三,曰沿革,曰秩官,曰选举,志六,曰方舆,曰建置,曰食货,曰学校,曰典礼,曰艺文;传十二,曰名循,曰邦贤,曰忠义,曰孝友,曰道学,曰儒林,曰文苑,曰武功,曰笃行,曰隐逸,曰侨寓,曰列女;录二,曰文录,曰诗录;记四,曰古迹,曰古事,曰杂记,日别记。纲目混淆,复出重沓,非体裁之佳者也。
瑞昌县志八卷明隆庆四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刘储纂修。储湖广兴国州人,嘉靖四十四年由举人任瑞昌知县。按瑞昌旧志修于正德丙子岁,嘉靖乙丑知县骆秉韶延乡官陈良显、监生曹一中雠校,已而移官未就。丁卯储知瑞昌,与教谕谢顾编辑成之,迄隆庆戊辰江一鹏来摄县事,为之刻行。其书体例,分舆地、建置、赋役、职官、学校、秩祀、人物、艺文八类,凡五十七目。瑞昌置县,据本志舆地志沿革篇所叙,秦以前无考,汉为浔阳县地。三国时周瑜令程普驻兵于斯地,忽群鸟飞集军中,谶曰此祥也;既而赤壁捷音至,遂名为赤鸟镇。晋永和初省浔阳,入柴桑地,隋改为■〈言盆〉城县,唐初复为寻阳县。建中初立为场,南唐升为瑞昌县,宋因之。元属江州路。明仍为瑞昌县,属九江府,领乡八,编户一十四里,弘治五年并为十三里。按此志所述之柴桑地、■〈言盆〉城地,地犹乡焉,地之称独见之于赣省志书。
彭泽县志十五卷首不分卷清嘉庆二十四年刊本(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藏,现藏上海图书馆)
清周岩纂修。岩字雅山,苏州元和县人,监生,嘉庆二十二年任彭泽知县。《彭泽县志》,自明万历十年邑令叶朝荣修县志九卷,清康熙二十二年邑令王廷藩重修县志十四卷,体例较备;乾隆二十一年邑令吴会川又重修,号为名书。此志为岩官彭泽时续补《吴志》后六十余年事,襄助采辑者,有邑人刘黻(东桥)、柯翘(楚埜),自戊寅九月开修,迄已卯腊月蒇事。其书体例,分星野、方舆,建置、食货、学校、典礼、爵秩、选举、列传、列女、艺文、杂记十二门,系仿王、吴二志,叙次相循,似比《王志》能肆,而较《吴志》为严,且其补缺考订,厥功甚多矣。按彭泽沿革,为汉时始置治,故城在今湖口县东三十里,三国吴尝置彭泽郡,晋陶潜</a>尝为令于此,隋改置龙城县于东界,后改为彭泽,五代南唐时迁今治,明清属九江府。县因山为城,俯瞰小孤山,为采石以上入江路之阨塞处。
建昌府志十九卷明正德十二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夏良胜纂。良胜字于中,号东洲,南城县人,正德二年解元,三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进考功员外郎。尝与同省舒芳、潮九川、徐鏊四人,以上疏直谏,罹罪戍边,时号江西四谏。世宗立召复故官,起为文选</a>郎中,迁南京太常少卿,请归。著有《东洲稿》十二卷、《谏东戍录》一卷。考建昌之名始于宋,置府始于明,领南城、南丰、新城、广昌、泸溪五县。志乘宋有绍兴间胡舜举之《旴江志》,及姜得平、陈岐二《续志》,记今建昌府事也。据本志良胜自序谓:“《旴江志》经兵燹不可考见,正统、景泰间郡守韩彻,同知何恩辈,首复锐意修志不果;及良胜始克纂成于正德丙子,建昌乃复有郡志矣。”按此志实为建昌郡志首创,全编凡十九类,定纲系目,颇有体裁。今惟天一阁藏此原本,为稀世珍本。
广昌县志六卷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王景升修,魏宗衡纂。景升镶蓝旗人,监生,康熙二十一年任广昌知县。宗衡广昌县人,事迹未详。广昌建置,始于宋淳化间析南丰县之三乡设广昌县。邑志自元迄此志凡十修,一修于元连仲默,二修于明正德何宗嗣,三修于嘉靖丙申李乔,四修于嘉靖乙卯强仕增,五修于万历癸巳颜魁槐,六修于万历丙申陈时,七修于崇祯壬申徐时进,八修于清顺治丙申沈寅新,九修于康熙癸丑王维</a>翰,此志为第十修。查十志今九不传,此志亦为仅存之本。按此志纂成于兵火之后,前志已大抵无存,景升为之搜求残篇,订旧增新,如同初创。其编例总为六门,审其绪次,体例亦未臻备,草率成书。如艺文志,选录蔓滥,诗有残缺之章,且于邑事无关者亦入之。
抚州府志十六卷明嘉靖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黄显修,许大经纂。显琼山县人,嘉靖二十年进士,三十年任抚州知府。大经临川县人,举人。《抚志》于宋景定中郡守家坤翁始成志三十五卷,明弘治中邵宝重修。此志为显守抚之三年,属郡人陈九川,徐良傅、许大经、王铣、白湄、杨诚等修之,文笔出于大经之手。于嘉靖癸丑九月始事,是岁显以奔丧南归,郡贰林垠克终其事。其书为纲者三,曰天文、曰地理、曰人道,为目二十。按抚州沿革,春秋战国时分归吴、楚,由秦汉至宋元,或隶九江郡,或称豫章郡,或名临川郡,后遂为抚州。明始置抚州府,领县七,宜黄、辛梁、东乡析于明,临川、崇仁置于隋,金豁、乐安置于宋。抚州山川,其镇山曰巴山,为临水所出焉,一名临川山。南有军峰,东有螺首,西有华盖,北有蜉蜒,东南有云林,西南有芙蓉。其川大曰临水,其浸曰千金坡,筑于唐时,累石为堤,傍开六石门,可溉田二万顷。
金谿县志九卷明嘉靖六年修,二十四年重刊本(天一阁藏,存卷一至三,卷五至六)
明林初修,王蓂纂。初四会县人,举人,嘉靖四年任金谿知县。蓂字时正,一字东石,号序子,金谿县人,弘治十七年举人,正德六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嘉靖时历官南京礼部祠祭司郎中,浙江提学副使。蓂夙慕青田之学,尝与同邑洪范、黄直、吴悌,在翠云山讲学,创致知格物之说;取宋儒二十四人语录,辑为《心学录》一书。金谿自宋淳化五年割临川、安仁、贵溪三县地置县,景定间创修县志,明永乐间重修。此志是取材于《永乐志》,及《弘治抚州志》辑成。其体例分为五十四门,而无大纲,序次尚符编例。自永乐后百三十年之事,记载甚详而赅,建县以来五百六十二年之事,亦皆披载,然于永乐以后记载为略。
宜黄县志八卷清康熙五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尤樨章修,欧阳斗照纂。樨章字雯庵,福建晋江县人,举人,康熙元年任宜黄知县。斗照字子进,宜黄县人,举人。宜黄建县始自宋开宝间,迄清数百年间,县名未更。县志于明有嘉靖鲍凤之志,万历王尚廉之志,又有正德间邑人黄漳(濯缨)私纂之《宜黄县志考订》,天启以后未有刻本矣。樨章谓《鲍志》失之冗杂,《王志》分天、地、人三门,体似类书,皆欠志体。乃与斗照斟酌前志,订成体例凡三十余门,均随事标题,而无条贯。惟纪乡都里程民俗,尝亲临访察,较为翔实也。
乐安县志八卷清康熙十一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存卷二至四)
清杨之琳修,原良纂。之琳号剑华,陕西人;顺治十四年进士,十五年任乐安知县。良字鸣喜,乐安县人。考《乐安县志》,创始于宋淳熙癸卯,元至元戊寅重修,明洪武丁巳黄德民修之,正德壬申穆世杰修之,四志久佚,今之传本则以此志最旧矣。惜此本已残缺,取《同治县志》所录前志序跋,与此书所存卷互参,知全编定为地舆,建设、田赋、秩官,选举、人物、艺文、杂志八类,目一百有余,每类前有小引,后有志论。增正德以后之典章人物甚备,体裁庞浩。乐安置县始于宋绍兴十九年,割崇仁之天授、乐安、忠义三乡,及庐陵之云盖乡置乐安县,治于詹墟镇。县南门外有金鳌桥,构结甚巨,为县闻名胜迹;桥一名安浦,跨鳌溪,溪流涌急,建筑不易。桥创建于何时,据本志艺文志,有宋端平间萧崱《安浦桥记》,咸淳间何时《鳌溪桥记》,明成化间吴宣金《鳌桥记》。桥最后重修于万历四年邑人游升汉,升汉先世已经四次重修此桥矣。
东乡县志二卷明嘉靖三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秦镒修,饶文璧纂。镒字国重,锡山(无锡县)人,嘉靖初任东乡知县。文璧字德温,临川县人。东乡于明正德七年分临川县地置县,又割金溪,安仁、余干、进贤地益之。此志为首修,镒官东乡时亲致礼于文璧,属以撰之;又命庠生吴峦来赞厥成。此志脱稿,镒以事将去任,遂亟属峦缮写,鸠工而刻之。通许崔应极以代摄至县,亦为之厘正。其书编次,卷上原县,星分、地分、城池(街巷附)、形胜、山、水利,墟市、桥津、户口、土产,贡赋、力役、职制、公署、祀典、恤典,礼仪、武备,卷下风俗、名宦、仕宦(分进士,乡贡,岁贡、徵辟、援例、椽辟、武功、封赠)、人物(分卓异、忠义、隐逸、名士、死难、勇毅、列女、义民)、古迹、祥异、方外、著述、文类二十八门。东乡物产,据此志土产篇草之属共列数十种,其小序云:“大约东乡所产之草,可供药物者甚多,民不知采用,药则买于市耳,惟外科疡医多用之,往往得师口传,而改易其名,难证以本草也。”又贡赋篇,贡物有野味、茶芽、黄蜡、药材、杂皮、翎毛、弓、箭、弦等。
临江府志十四卷明隆庆六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管大勋修,刘松纂。大勋字世臣,浙江鄞县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改礼科给事中,历刑、工左右给事中,隆庆初出知临江府知府。松字汝贞,号罗川,新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刑部郎中。时徐学诗劾宰相严嵩专擅,疏稿出松手,嵩颇恨之,以忌引归,年甫三十。遂绝意仕进,以文章诗歌适志,著有《罗川遗稿》。临江郡志据本志大勋序谓:“临江郡自宋淳化肇建,志风几作矣。前此版籍存亡,《洪武志》偶得于民间,缺逸过半。《弘治志》学士世家多藏之,独《嘉靖志》俱完。”按其语临江志书,明洪武时始焉,而未言宋时郡志成于何年,仅曰志风几作矣。《嘉靖志》书只九卷,纪载疏略,不纪天文、艺文、释老、物产。此志虽后作数十年,而纪载详明,考订精密,故选录之。按此志为大勋官临江时所修,松为总纂,同知邓原玉,通判段豸、唐诒,推官陈承勋协辑。咨旧采新,体裁賅实。其书体例,编为十四卷,卷一舆图、卷二沿革、卷三疆域、卷四建置、卷五官师、卷六农政、卷七赋役、卷八秩祀、卷九防圉、卷十选举、卷十一名宦、卷十二人物、卷十三杂志、卷十四艺文。舆图有新刻临江疆域图一、新刻临江郡城图一、新刻临江郡治图一、重刻宋临江军旧城图一、重刻宋临江军旧治图一、重刻洪武己巳志疆域图一、重刻洪武己巳志郡城图一、重刻洪武己巳志郡治图一、重刻弘治壬戌志郡城图一、重刻弘治壬戌志郡治图一、新迁临江郡学图一、清江县图一、新淦县图一、新喻县图一、峡江县图一,图凡十五,其小序云:“临江新辑郡乘,舆图要矣。追刻而编次之者,怀古重始之微也吁。”查志乘之翻刻旧志舆图者,莫若此志之备。沿革谓:宋淳化三年以清江地建临江军,清江为附郭县,并吉之新淦,袁之新喻俱隶之。元至元十三年改军为路,元贞二年升新淦、新喻县为州。洪武初改路为府,属江西省,清江仍之,新淦、新喻复为县。嘉靖五年析新淦之南置峡江县。”所叙概略。
清江县志八卷明崇桢十五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秦镛纂修。镛字大音,号若水,无锡县人;崇祯十五年进士,授清江知县,官至监察御史。镛明《易》学,著有《易序图说》《周子通书半解》《皇极内篇小衍》。清江建县始于南唐,属筠州,宋于清江地置临江军,清江遂历来为临江附郭邑。邑乘始于何时未可详考,但据本志镛序谓:“志为清江三百年缺典。”按其语意,则此志以前清江无县志焉。此志为邑士杨廷麟、熊化等二十八人采集,镛自总纂成书。其书以记山川、封域、谣俗、土风颇详,所记自万历至崇祯间事物,大抵无缺,万历以前则较疏略。
瑞州府志十四卷明正德十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邝璠修,熊相纂。璠任丘县人,弘治六年进士,正德六年任瑞州知府。相字尚弼,高安县人,正德六年进士,官至御史巡按。按瑞州府居江西省城之西,明时领州县三,高安为附郭县,上高在府城西南,新昌在府城西。瑞之名自宋改筠州为瑞州始,元为瑞州路,明为瑞州府,历来为江右名郡。按晁公武</a>《郡斋读书志</a>》,及《宋史·艺文志》有《瑞阳志》十卷,为雷孝友撰,时郡守周纶。元至治二年学正杨升云又纂《瑞州志》。而据相序谓:“自至治以迄正德,而《瑞志》之修,仅此一见,何其希阔寥绝甚也。”相未考瑞州宋元已有志书矣。此志为相及高安司谏胡镇,节推傅朝,生员刘弘道、朱梦昌共事纂成。其书体裁,首舆地、次建置、沿革表、山川、形势、风俗、学校、书院、宫室、祠庙、丘墓、古迹、名宦、人物、寺观、仙释诸门,为相新裁编例重纂;如天文、财赋、储恤、秩官、选举、恩例、灾祥、遗事、词翰诸门,则仍因旧志,仅增补而巳。而财赋一篇,则件系斑駮,疏注详明,取《尔雅</a>》之例。世谓明修志书颇疏经济物产,但此志所叙物产,可谓深切详尽矣。
上高县志二卷明嘉靖三十三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陈廷举修,郑廷俊纂。廷举字一贤,湖广省黄冈县人;举人,嘉靖二十九年任上高知县。廷俊福建莆田县人,举人,嘉靖间任上高县教谕。上高为建城县地,唐武德五年更名高安,中和间镇南节度使钟传,奏请以高安置上高镇。五代南唐升元中改为上高场,保大十年升为上高县,属筠州。宋宝庆间改筠州为瑞州,此志修时上高属瑞州府。按此志先为知县朱孔年,教谕杜宗创修,经廷俊数年收集成稿,及廷举仕上高时,廷俊出其稿以示。廷举命训导仁和叶祯,相协校正付梓。其书于秩官一门,宋元二朝,则备载无遗;又于人物诸传,亦详述无漏。后之重修县志者,咸谓此编纪载,具存其实也。
袁州府志十四卷明正德九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徐琏修,严嵩纂。琏字宗献,武邑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八年由户部郎中,出知袁州知府。嵩字惟中,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顾鼎臣榜进士,是科多出权贵。嵩自翰林院编修历官至柱国少师大学</a>士,世宗朝官太子太师,恃宠揽权,贪贿赂;凡直陈时政忠义之士,皆为斥戮之。其子世藩为太常寺卿,父子济恶,杨继盛尝劾嵩十大罪,五大奸,嵩恕杀继盛。其后御史邹应龙极论嵩父子不法,始罢嵩官勒令归籍,居铃山,著有《铃山堂集》。袁州之名始于隋,因郡境有袁山故名;而山又以袁京处士所居得名也。明时袁州为府,领县四,宜春、分宜、萍乡、新喻。袁志创修于宋嘉定十三年,其后代有修纂,书皆不传。据本志凡例:“国初有旧志,又有续编,然求之民间亡矣。惟成化间训导陈定所修志仅存。”此志继《成化志》重纂,为嵩罢归铃山时所纂成。时太守姚惟宁,志始修于太守徐琏初成志稿。助襄采辑者,有通判毛鹏、钱士宜,郡士欧阳诚等。其书编次,卷一建置沿革、郡邑名、分野、形势、疆域、风俗、山川,卷二户口、土产、贡赋、徭役,卷三城池、坊巷、厢隅、桥梁,卷四公署、学校、兵卫、邮传、储恤,卷五坛壝、祠庙、寺观、丘墓、宫室、古迹,卷六职官、名宦、武勋、流寓,卷七科第、岁贡、辟举、吏员,卷八人物、贞节、封赠、仙释,卷九祥异、遗事,卷十至十四艺文,凡十四卷,四十一目。其书体例,于图、表、志、传、艺文,尽括无遗,捃摭于子史传纪之说,网罗金石文字,采考颇为精博。
吉安府志三十六卷清顺治十七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李兴元纂修。兴元遵化人,贡生,顺治八年任吉安府知府。此志为兴元官吉安时所纂,当时相协编纂者,有郡人欧阳圭生、王辰、罗光复、康若生,其书体例,为记一、表三、志六、传十三、附录四,体约词详。吉安本吉州,元置吉州路,后改名吉安路,明清为吉安府,治庐陵县。
安福县志六卷清康熙十八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张召南纂修。召南字仲文,朝邑人;顺治十八年进士,康熙十二年任安福知县。安福建置,自秦始皇二十四年王翦灭楚,置安成县始;晋改曰安复,隋开皇九年乃改今名。邑志始自明嘉靖戊午张子崧作《安福丛录》,万历辛丑刘元卿作《福乘藏稿》。清康熙丁未焦荣始修县志,施闰章为之作序,书甫成旋遭滇南之役,志版煨烬。癸丑召南奉省檄征县志,得邑人邹虞春所藏私纂志稿,再征得《丛录》、《福乘》二私志,增采历年事实,编纂而成县志,首以县纪疆域,终以杂记遗事,凡二十有八门。
龙泉县志十卷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张扬彩纂修。扬彩字明瞻,永年县人,康熙十八年由举人任龙泉知县。龙泉为吉安府西南边属邑,即今之遂川县,界楚通粤,山高水深,形势险隘。据本志沿革,置县始于南唐时,升龙泉场为龙泉县。宋宣和间改曰钱江县,绍兴间复为龙泉,迄清未更。县志始于明景泰甲戌,久旷不修,此志继《景泰志》重纂,为县训导卢夔龙,及邑绅李士璜、郭远明、胡遵文、彭惟焯等分门纂辑,扬彩总集笔削成帙。据扬彩自序谓:“多凭绅士记忆其绪,综其大要汇而成帙。”按其书编次,总分十门,体裁未臻齐备;纪载为录耆老之回忆,与观察笔录,均未考证。与后修县志考核,此志谬误甚多。
赣州府志十二卷明嘉靖十五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王世芳修,董天锡纂。世芳字齐美,太仓州人;正德十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嘉靖七年任赣州知府,官至广东提学副使。天锡宁都人,弘治九年进士,官至廷尉。赣州建置,自晋太康三年置南康郡,隋改为虔州,宋淳化间始名赣州。元为赣州路,明洪武三年改为赣州府,领县十,隶江西承宣布政司。赣之名,盖取章、贡二水;《宋史·艺文志》载,李盛章《章贡志》十二卷,及周梦祥《赣州图经》。郡志修于元时者无可考。明有弘治、嘉靖、天启三志,《弘治志》久佚,嘉靖、天启二志,犹有传本。《嘉靖志》即此编,据世芳序谓:“创自正德丙子郡守当涂邢珣,延长汀李坚为之,属草已完,而殉擢官去。嘉靖元年金陵罗辂继任,属其门人欧阳诚者润色之,将付梓,罗以更任去弗果。嘉靖戊子世芳继修之,延天锡重覆考订;并增入近事,始刊成书。”按此志纂成于嘉靖丙申,乃天锡与教授陈英,举人李国纪参互考订而成。阅其书文笔颇就简约,据事直书,无夸饰之辞,能尽志乘核实之道,宋梁克家</a>《三山志》之流亚也。
赣县志十六卷清康熙二十三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刘瀚芳修,孙麟贵纂。瀚芳纂修《扶风县志》,已著录。麟贵字广成,邑人,康熙十七年举人,官清江县教谕,升陕西崇信知县。麟贵尝参纂《江西通志》,署名杨麟贵。因其父孙经世,遭丙戌之难,阖家死之,麟贵甫数令,为总兵杨继养子,故蒙二姓也。赣县为赣州府附郭县,郡以赣名始于宋,而县以赣名,早见于《山海经</a>》。郭璞</a>注汉高祖封淮南王,置豫章郡,而赣县隶焉。按赣县自汉以来其名未更,往事先载于郡志,县志肇于何年,未可详稽。据本志瀚芳序云:“县志则概乎未之闻,或云旧有弘治刻本,亦不可考。”查今存县志此书最早,执笔者为麟贵一人,取府志所载赣县事纂成县志。其书所纪山川、人物、城阙、台榭、田赋、仙释、方伎,则捃摭尤繁,琐细毕述。名宦纪宋周敦颐</a>于嘉祐间为赣通判,而后邑士知文章道义。明王守仁</a>于正德间尝巡抚赣省,至赣推行十家保甲法,以为邑之光宠耶。
兴国县志二十六卷首一卷清乾隆十五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存卷五至卷二十六)
清孔兴浙修,孔衍倬纂。兴浙字晴江,浙江钱塘县人,贡生,乾隆庚午任兴国知县,调靖安。衍倬事迹未详。此书非完帙,北京图书馆藏有全书。据同治《兴国县志》序谓:“此志袭用张尚瑗《潋水志林》体例,以志地、志人、志政、志事、志言为总纲,细目庞杂。”按本志官师篇,有《张尚瑗传》,记尚瑗辑前乘,仿宁化李世熊体勒成一篇,命曰《志林》。多借邑之山水以写其沉抱也。
定南县志略六卷清顺治九年修,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祝添寿纂修。添寿三韩人,顺治间定南知县。定南建县始于明隆庆三年,都御使张翀准赣州知府黄扆议割龙南县之高砂、下历、横江三乡,安远县之大石、小石、伯洪三乡,信丰县之潭庆乡,置定南县,隶赣州府。万历十三年知县章莹始修县志十卷,此志继《章志》重修,其书分星野、气候、建置、沿革、城池、街巷、井坊、表、墟、市、疆域、山川、古迹、险塞、桥梁、陂塘诸门,叙述简约,故名曰志略。
南安府志三十五卷明嘉靖十五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何文邦修,刘节纂。文邦字献卿,广东南海人,正德间南安知府。节字介夫,大庾县人,弘治十四年解元,十八年成进士,授兵部武选司主事。正德间以忤刘瑾谪知宿松县,转广德州判;瑾诛擢四川提学佥事,转云南兵备道,升广西按察使,历福建参政,浙江布政使,官至山东巡抚,年八十卒。辑有《广文选》《周诗遗轨》《两汉六朝文薮》诸书。此志为节纂成于嘉靖元年,文邦取而自为笔削;又经郡人秦锐校正刻成。其书体裁,尚属纯赡。按南安为今大庾县,唐虔州地,宋于大庾县置南安军,元为南安路,明改为府,领大庾、南康、上犹、崇义四县。郡志始于宋知军方崧卿,及军学教授许开,创修《南安志》二十卷,附《拾遗》一卷。明景泰间郡人蔡云翰重修,正德间郡守季斅,聘吉水曾焕,及郡进士刘潜又修。此志踵正德《季志》重纂,为南安郡志今存最古之书也。
上犹县志二十卷清乾隆五十五年刊本,卷十四至卷二十艺文志未刻(浙江省图书馆藏)
清贾文召修,蔡泰均纂。文召字仲官,甘肃伏羌县人;乾隆五十三年由举人任上犹知县,五十五年调建昌府泸溪知县去。泰均字章湖,上犹县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官工部都水司郎中,候补监察御史。按本志例言云:“《犹志》作于明嘉靖,康熙癸丑及丁丑修辑二次。至乾隆庚午邑侯方(求义)、李(珥)、李(都藩)三公,重加编辑,始有成书。然是时延泰和庶常梁君机为纂修,未告竣而梁君去,故其间仍不免有缺略。”其所叙上犹志乘之原委如是。此志之纂,因甲申岁上犹大水,旧志版片漂没无存,文召来官上犹,又延泰均纂辑,越四月志成,而文召去,知县黄宗祝继事刻成。其书体例,分图志、舆地、建置、官师、食货、祠祀、礼乐、兵防、选举、宦绩、人物、杂志、艺文十三门。据建置志谓:“犹邑隋属南康地,唐昭宗天祐二年,议建上犹场,南唐李璟保太十年上犹始为县,属昭信军。宋宁宗嘉定四年改上犹为南安,元至元十四年改南安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南安府,太庾、南康、上犹属之,清因之。”按其所叙沿革,与南安府沿革有混淆。
瑞金县志八卷明嘉靖二十二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赵勋修,林有年</a>纂。勋字建之,广东番禺县人,嘉靖二十年由举人任瑞金知县。有年纂福建《仙游县志》,已著录。据本志序谓:“瑞金前无志乘,唐宋以前事迹远不可稽。”按此志之纂,但考典籍,参之府志,询之故老而成。全编分舆地、官制、学校、人物、宫室、祀典、文章、杂志八类,每类各有小序议论务实。舆地类建置篇云:“瑞金春秋、战国、秦、汉迄五代,皆为属雩封内地,名象湖镇。唐天佑元年始置瑞金监,以其地尝掘土得金因名。南唐保太十一年升为县,太平兴国七年割地益之,元元贞二年以县属会昌,至正十九年,汉王陈友谅遣将熊天瑞得赣,据守其地。明初常遇春平赣,天瑞降,洪武初置赣州府,瑞金隶之。”
石城县志八卷清乾隆十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王士倧修,刘飞熊纂。士倧一名尔,汉军镶红旗人,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三年任石城知县。在官七年以忧去,服阕出仕,官至山东道监察御使。飞熊事迹未详。石城建置始于南唐,以四山多石,耸峙如城,以故得名。邑乘创于明弘治辛亥,崇桢癸未,邑令尚承业重修,清顺治已丑邑人董复辑有私志,庚子邑令郭尧京复修之。此志体例参尚、董、郭三志酌定,分舆地、经制、田赋、官师、选举、人物、纪事、艺文八门,子目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