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集卷第八
3个月前 作者: 王庭筠
辽阳金毓黻辑录
年谱
○年谱
金海陵王天德三年辛未先生生
按先生卒于章宗泰和二年元氏墓碑与金史</a>本传皆同惟墓碑作卒年五十有二中州集金史本传皆作年四十七兹从墓碑则先生之生应在是年
四年壬申二岁
元氏墓碑生未朞视书识十七字 【金史本传同】
贞元元年癸酉三岁
二年甲戌四岁
三年乙亥五岁
正隆元年丙子六岁
元氏墓碑六岁同父兄诵书能通大义
二年丁丑七岁
元氏墓碑七岁学诗 【金史本传同】
按据元遗山内翰冯公神道碑铭冯璧生于是年璧先生友也
三年戊寅八岁
四年己卯九岁
案据元氏闲闲公墓志赵秉文生于是年
五年庚辰十岁
中州集父遵古正隆五年进士 【元氏墓碑同】
世宗大定元年辛巳十一岁
元氏墓碑十一岁赋全题读书五行俱下日记五千余言涿郡王公翛然风岸孤峻少所许可一见公以国士许之金史本传稍长涿郡王翛一见期以国士
二年壬午十二岁
三年癸未十三岁
元氏墓碑公太师南阳郡王张公浩之外孙也
中州集张汝霖小传王子端内翰太师之外孙
按金史张浩传张公卒于是年
四年甲申十四岁
五年乙酉十五岁
六年丙戌十六岁
七年丁亥十七岁
八年戊子十八岁
九年己丑十九岁
十年庚寅二十岁
十一年辛卯二十一岁
十二年壬辰二十二岁
十三年癸巳二十三岁
寰宇访碑录昌宁公庙记王遵古撰正书大定十三年山西汾阳汾州府志台骀庙在府城东南三里有金大定十三年汾州观察判官王遵古碑铭
同上遵古为汾州观察判官庭筠省亲至此有行书诗石四片
同上黄华亭在汾州儒学池畔西贮金翰林修撰王庭筠行书诗庭筠父遵古为汾州观察判官省亲至此
中州乐府大江东去</a>注癸巳暮冬小雪家集作
按先生父遵古撰昌宁公庙记于大定十三年癸巳则正为官于汾州之时先生是年二十三岁或随父任而往或自家来省亲故有癸巳暮冬小雪家集之作至黄华山诗之作尚在其后不容于此时预书盖其后州人求得先生之墨迹而刻之耳
十四年甲午二十四岁
按据元遗山内翰王公墓表王若虚</a>生于是年若虚曾作诗讥公小视白乐天者也
十五年乙未二十五岁
十六年丙申二十六岁
元氐墓碑弱冠擢大定十六年甲科释褐承事郎恩州军事判官中州集大定十六年甲科文采风流照映一时
金史本传登大定十六年进士第调恩州军事判官
按三书皆谓先生于大定十六年登科当无舛误惟元氏墓碑中有弱冠二字则与年二十六岁不合此葢遗山推算未密而为约略之辞不得因此而致疑也
十七年丁酉二十七岁
元氏墓碑临政即有能官之誉郡民邹四者谋为不轨事觉逮捕千余人而邹四者窜匿不能得朝廷遣大理司直王仲翰与公治其狱公以计获邹四分别诖误坐预谋者十二人而已 【金史本传略同】
按此先生在恩州军事判官任内事也依元氐墓碑及金史所叙次第系于是年
十八年戊戌二十八岁
元氏墓碑再调馆陶主簿 【金史本传同】
按先生之调馆陶主薄 【薄:簿】 未详何年兹依墓碑及金史叙述次第系于是年
十九年己亥二十九岁
二十年庚子三十岁
元氏墓碑公蚤有重名天下士夫想望风采谓当一日九迁乃今碌碌常选殊不自聊秩甫满单车径去卜居隆虑
按金史本传御史台言庭筠在馆陶尝犯赃罪不当以馆阁处之此先生去职之由也元碑谓秩甫满单车径去为贤者讳例应如是
又按元碑谓先生前后山居十年明昌元年再出据此推算则先生之去官入山当在是年
又按卜居隆虑指山而言金史地理志彰德府属县林虑即隆虑山之所在也
二十一年辛丑三十一岁
博州庙学碑阴记末署曰熊岳王遵古记大定辛丑季夏晦男庭筠书
博州重修庙学记王公由太子司经来猝 【猝:倅】 兼提举庙学公名遵古字符仲好学守道天下目为辽东夫子末署曰庭筠书
按东昌府麒麟碣有同知王公赞 【已贝 【贝:见】 卷六】 盖先生之父时官同知博州防御使事故以州猝 【猝:倅】 称之先生或于是年夏至州省亲承父命而书此碑金石萃编谓先生时为恩州判官殊误
元氏墓碑乃置家相下买田隆虑借二寺 【按即慈明觉仁二寺】 为栖息之地自公来居以黄华山主自号
中州集平生爱天平黄华山水居相下十年自号黄华山主
金史本传先生卜居彰德买田隆虑读书黄华山寺因以自号
按金史以先生卜居彰德事系于明昌元年召试馆职之后此或被罢之后仍返故山非于是年始卜居于此也元碑及中州集叙述甚明兹从之
元乃贤河朔访古记</a>金熊岳王公庭筠隐居黄华谷中所居曰读书岩
按读书岩在山中慈明寺一称黄华上寺
又按先生撰游黄华山诗应近于此时惟不能详其为何年耳
二十二年壬寅三十二岁
寰宇访碑录超化寺题舍利塔诗大定二十二年王庭筠撰行书山东长清
按山东通志历城府志皆不载此诗刻惟续通志金石略载之注云承安二年密县岂访碑录有误记耶诗已见中州集题曰舍利塔是也
二十三年癸卯三十三岁
二十四年甲辰三十四岁
二十五年乙巳三十五岁
二十六年丙午三十六岁
元牍记金王庭筠行书太原重修儒学记笔势在博州二碑之下山西通志太原府儒学金正隆初太原尹完颜宗宪修大定丙午亚尹张子衍漕贰杨柏元立建贤堂于两庑间
按太原学记当书于先生山居之时故录于大定丙午年
二十七年丁未三十七岁
二十八年戊申三十八岁
五松亭记戊申之春庭筠尝一到其亭上
二十九年己酉三十九岁
刘祁</a>游林虑西山记宝岩寺南厓号五松亭亭亡止余一松王子端碑阴刻刘治中涛诗
同上岩下旧有亭号知胜王子端作记今无余迹
五松亭记李辅</a>之丞此邑也初入寺爱之辅之燕人名弼辅之其字也
续河南通志李辅之得邺南城注雨瓦筒以之支琴诗
按李辅之名弼时官县丞五松亭记及瓦筒诗皆先生居隆虑时作知胜亭记亦当作于山居之日故皆系于是年
元氏墓碑山居前后十年得悉力经史务为无所不窥旁及释老家尤所精诣
元氏墓碑从之游者如韩温甫路元亨张晋卿李公度
中州集李澥字公度相人少从王内翰子端学诗能行书工画山水
归潜志</a>李澥公度相州人王黄华门生也号六峰居士诗及字画皆得法于黄华
解缙</a>书史会要王庭筠书法传子澹游及张天锡
按李澥相州人少从先生学诗必在山居之日韩温甫名玉见中州集路张二氏无考张晋卿或即张天锡其何时从先生游则不可考矣
章宗明昌元年庚戌四十岁
金史本传明昌元年三月章宗谕旨学士院曰王庭筠所试文句太长朕不喜此亦恐四方效之又谓平章张汝霖曰王庭筠文艺颇佳然语句不健其人才高亦不难改也四月召庭筠试馆职中选御史台言庭筠在馆陶尝犯赃罪不当以馆阁处之遂罢
同上是年十二月上因语及学士叹其乏才参政守贞曰王庭筠其人也
元氏墓碑明昌初用荐者以书画局都监召
按据元遗山年谱遗山先生生于是年
二年辛亥四十一岁
三年壬子四十二岁
金史本传三年诏为应奉翰林文字命与秘书郎张汝方品第法书名画遂分入品者为五百五十卷
元氏墓碑俄授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
同上画誉既高尝被旨与舅氏宣徽公汝霖品第秘府书画因集所见及士大夫家藏前贤墨迹古法帖所无者摹刻之号雪溪堂帖一十卷
中州集用荐者供奉翰林
六研斋笔记</a>黄华老人刻雪溪堂法帖有李赞皇真迹
按汝霖汝方皆张浩之子先生之舅氏也先生撰香林馆记称汝方以右宣徽使出守沂州元碑之汝霖盖为汝方之误至汝霖于大定中为相卒于明昌元年此时不得有汝霖也
四年癸丑四十三岁
五年甲寅四十四岁
金史本传五年八月上顾谓宰执曰应奉王庭筠朕欲以诏诰委之其人才亦岂易得近党怀英作长白山册文殊不工闻文士多妬庭筠者不论其文顾以行止为訾遂迁庭筠为翰林修撰
元氏墓碑迁翰林修撰
六年乙卯四十五岁
金史赵秉文传明昌六年入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
归潜志赵学士秉文少擢第诗及字画有名王庭筠子端荐入翰林
承安元年丙辰四十六岁
金史本传承安元年正月坐赵秉文上书事削一官杖六十解职同上赵秉文传秉文上书论宰相胥持国当罢宗室守贞可大用章宗召问言颇差异于是命知大兴府事内族???等鞫之秉文乃曰初欲上言尝与修撰王庭筠御史周昂省令史潘豹郑赞道高坦等私议庭筠等皆下狱决罚有差
归潜志初赵秉文由外官为王庭筠所荐入翰林既受职遽上言云愿陛下进君子退小人上召入宫使内侍问今君子小人为谁秉文对君子故相完颜守贞小人今参政胥持国也上复诘问汝何以知此二人为君子小人秉文遑迫不能对但言臣新自外来闻朝廷士大夫议论如此上闻之大怒因穷治其事故王庭筠等俱下吏翌日有旨庭筠坐举秉文杖七十左贬外秉文狂愚为人所教止以本等外补
元氏墓碑出为言事者所累
中州集承安中为言事者所累
按元氏墓碑谓先生之于人少有可取极口称道他日虽百负之不恨
【金史本传略同】
即暗指秉文相攀事
又案中州集载先生狱中赋萱狱中见燕二诗当作于是时
同上被责南归至中山诗注云丙申春
按大定十六年丙申是年先生甫登第未闻有被责之事此当为承安元年丙辰先生正于是春被责盖误以辰作申耳且诗云六年侍从小臣心先生以明昌元年膺荐至是正为六年
汾州府志百福寺在平遥县东南四十里金时释益公名志益得法蒙山云和尚学士王庭筠子端闲居与云和尚友因见益公益公归晋过庭筠庭筠赠以诗承安元年栖此
按汾州府志载先生赠益公和尚还超山诗一首即作于是时亦即先生被责南归时也
又按汾州府志载先生题南山友云亭诗一首亦当作于是时又案先生父遵古时官澄州刺史澄州者今之海城县也
二年丁巳四十七岁
金史本传二年降授郑州防御判官
中州集谪郑州幕官
元氏墓碑出为郑州防御判官
续通志金石畧过超化寺诗王庭筠撰并书行书承安二年密县 【寰宇访碑录同】
同上题超化寺舍利塔诗王庭筠撰并书行书承安二年密县
按超化寺及舍利塔二诗在密县者刻于一石又皆著录中州集惟舍利塔诗又刻于山东长清题曰大定二十二年岂长清亦有超化寺而先生别有题咏耶
又按河南通志及开封府志密县超化寺在县南十五里隋开皇二年建宋元游赏名区完碑尚有存者葢先生谪官郑州时过此题诗
金史章宗本纪承安二年六月戊申以澄州刺史王遵古为翰林直学士仍敕无与撰述入直则奏闻或霖雨免入直以遵古年老且尝侍讲读也
按先生父遵古年已笃老故有是命遵古曾官太子司经故曰尝侍讲读
元氏墓碑承安初继丁内外艰哀毁骨立
按先生父遵古入京未久当即下世母张氏则太师南阳郡王浩之女也
又按先生应于是年春或翌年春丁艰去职
三年戊午四十八岁
四年己未四十九岁
涿州重修蜀先生庙碑承安二年夏四月里民始议增葺既成具兴废岁月乞文于庭筠将以刻诸石
同上碑前题云前郑州防御判官王庭筠撰书篆末题曰承安四年四月
按此碑书于承安四年四月时先生丁艰家居故称前郑州防御判官
元氏墓碑四年起复应奉翰林文字
金史本传四年起为应奉翰林文字
中州集未几复应奉
按是年先生服未阕故称起复又其奉职应在是年四月之后
五年庚申五十岁
香林馆记承安四年春二月上以右宣徽使张公出守沂州明年公以书抵庭筠公名汝方字仲贤太师南阳郡王之子平章政事莘国公之弟
按金史章宗本纪承安三年四月庚子右宣徽使张汝方以漏泄廷议削官两阶据是记则又于四年二月出守沂州先生尝与汝方品第秘府法书名画兹复承命而撰是记
泰和元年辛酉五十一岁
元氏墓碑泰和元年复翰林修撰扈从秋山应制赋诗至三十余首
中州集稍迁修撰
金史本传泰和元年复为修撰扈从秋山应制赋诗三十余首上甚嘉之
宋濂</a>题王庭筠秋山应制诗稿诗序中所谓九日正泰和元年九日丙辰然道陵以是月七日甲寅发京师二十九日丙子至自秋山道途所历凡二十三日其幸香林平顶山温泉等什皆可以次而推
按金史章宗本纪泰和元年九月甲寅如秋山丙子至自秋山
山西通志金石志主事麻秉彝碑泰和元年王庭筠撰今在虞乡县
按秉彝为诗人麻革之祖父
二年壬戌五十二岁
元氏墓碑朞年罹此不幸春秋</a>五十有二实二年十月之十日也官止承务郎绯衣银鱼
中州集卒官年四十七
金史本传明年卒年四十有七
按中州集及墓碑同为元氏一人之作而于先生卒年彼此不同何也中州集撰成于宋理宗淳佑九年己酉张德辉后序所谓己酉秋始锓木以传是也先生墓碑则撰于理宗宝佑元年癸丑 【即元宪宗三年】 碑中所谓癸丑夏六月某客燕中是也中州集盖据所闻书之故谓年四十有七墓碑则据其子万庆面请书之故谓春秋五十有二一则有撰述先后之分一则有传闻面询之异自以得于其子及撰述在后者为得实此又不待言也中州集锓版在先元氏不及追改撰金史者未及考其撰述之先后遽从中州集而书之故以其卒年为四十有七不可从也或谓墓碑有弱冠擢大定十六年甲科之语若先生卒年为四十七则大定十六年年二十有一正与弱冠语合以此致疑则又不然墓碑称先生季女幼在室又谓万庆为言先公之殁四十余年矣考先生卒于泰和二年壬戌下距癸丑撰碑之岁适为五十二年其季女年将六十安得谓幼四十余年之语亦有未审盖先生于撰文时推算未密而为此约略之辞或据其家行状叙入未及改订弱冠二字亦同斯例惟其卒年所系棊大不容舛误此又可推而知之者也余于先生卒年从墓碑而不用中州集及金史者以此
元氏墓碑泰和壬戌冬内翰王公卒于京帅 【帅:师】 道陵雅知公家无余财将无以为葬也诏有司赙钱八十万以给丧事求生平诗文藏之秘阁未几以御制诗赐其家其引云王遵古朕之故人也乃子庭筠复以才选直禁林者首尾十年今兹云亡玉堂东观无复斯人矣其家以遗文来上寻绎之久良用怆然而其诗有天材超迈无愧琬琰之句 【中州集及金史本传略同】
按王去非博州重修庙学记王公由太子司经来倅是记作于大定二十一年则先生父遵古之官太子司经必在大定二十年前是时章宗之父显宗允恭尚未卒而遵古方为其东宫詹事院官属也金史章宗本纪大定十八年以司经徐孝美等侍读是时章宗以世宗之冡孙居于东宫司经为之授读必有遵古在内且章宗本纪又有遵古常侍讲读之语并因其年老而为之内调相视至厚尤为确证故曰王遵古朕之故人也
中州集路铎王子端挽辞一首
同上李纯甫哭黄华诗一首
元氏墓碑冯内翰挽章云诗名摩诘画绝世人品右军书入神人以为实录云
续夷坚志</a>王勉道挽诗有幽花绝笔更伤神之句
元氏墓碑夫人张氏亦太师女孙子</a>男三人万安万孙万吉皆早卒女三人长曰从净幼为女官公殁后以能诗召见特加敬异次曰琳秀入侍掖庭季女幼在室公既无子以弟庭掞之次子万庆为之后以荫补官至行尚书</a>省左右司郎中文章字画能世其家孙某曾孙某尚幼
中州集子万庆字禧伯诗笔字画俱有父风仕为行尚书省左右司郎中犹子明伯幼岁学诗膂力绝人死于郑州年未四十也
金史本传子曼庆亦能诗并书仕至行省左右司郎中自号澹游云
按先生夫人及三子之卒及以万庆为嗣皆在何年为诸书所不详姑系于此以殿篇末
世系 【附】
熊岳王氏
望出太原辽天庆中占藉 【藉:籍】 熊岳
远祖烈 【即三十二代祖】 十九代祖文林</a> 十二代祖乐德 九代祖继远
七代祖咸饬 高祖 【五代】 叔宁 曾祖永寿 祖政
伯父遵仁 兄庭玉 明伯 显卿
仲父遵义 次兄 庭坚
父遵古
母张氏 黄华山主庭筠妻张氏 万安
万孙
万吉
从净 【女】
琳秀 【女】
季女
弟庭掞 万庆
金毓黻曰往余辑黄华先生遗事误从金史以卜居彰德买田隆虑读书黄华山寺之语置于章宗明昌元年不知此时先生山居已十年矣设使元年山居三年应召入京将何以雠于十年之语耶中州集载丙申春被责南归至中山诗先生于大定十六年丙申登第旋授官外任未闻是年春有被责之事迨经详考始知为承安元年丙辰之误被责之语指赵秉文相攀一事言也又如汾州府学有先生游黄华山诗石刻修志者因谓先生省亲至汾时所书不知王元仲官汾阳时先生年止二十三且在居山之前八年其身未历黄华何从而书此诗凡此皆非取先生毕生事迹分年胪举不易得其端绪此年谱之所由作也此谱之作颇病疏略穷搜冥讨所得仅此异日读书稍多补阙拾遗有进于是固所愿也
黄华集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