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年谱简编

3个月前 作者: 苏曼殊
    1884年1岁


    9月28日,生于日本横滨云绪町一丁目五二番地。随生母河合若生活。


    12月,河合若返故乡,转由河合若胞姐河合仙抚养。


    祖父苏瑞文(1817-1897),名仕昌,号蔼堂,经营进出口业发家,是中国早期从事海外贸易的经商者。50岁以后捐有职衔。


    父苏杰生(1846-1904),名胜,又名朝英,字仁章。1862年赴日本横滨经商,1882年任横滨英商万隆茶行买办,39岁后捐有职衔。


    嫡母黄氏(1849-1926),南溪乡人。1866年嫁于苏杰生。


    大庶母河合仙(1849-1923),日本人。1873年嫁于苏杰生。


    生母河合若(1866-?),日本人,河合仙之胞妹。1883年从乡间至横滨苏家助理家务,苏杰生与其私通后生谱主,曼殊生未三月,便出走。


    1885年2岁


    居横滨云绪町随河合仙生活。该年河合仙曾将其父母接至苏宅同住。时谱主“身体甚弱,因病而几死者屡”(河合仙《曼殊画谱·序》)。


    1886年3岁


    随河合仙及外祖父母生活于横滨。嫡母黄氏东渡日本与苏杰生大陈氏同住。


    1887年4岁


    居横滨。“性癖爱画”(河合仙《曼殊画谱·序》),“伏地绘狮子频伸状,栩栩欲活”(《潮音·跋》)。


    1888年5岁


    在东京与外祖父母随河合仙生活。


    1889年6岁


    与嫡母黄氏、二庶母大陈氏、妹妹惠龄、惠芳生活。与苏惠龄随黄氏返回广东沥溪,与祖父母、兄姐、叔婶生活。


    1890年7岁


    在沥溪随祖父母、嫡母生活。


    入简氏大宗祠村塾,师从苏若泉,与三叔明生、四叔朝勋、长兄煦亭、堂三兄维翰、长妹惠龄同窗。时谱主“性孤特,与人罕言语”,“以身体衰弱之故,虽在塾读书,一年而大半为病魔所困”(苏绍贤《先叔苏曼殊</a>之少年时代》)。


    1891年8岁


    村塾就读。小陈氏嫁于苏杰生。


    1892年9岁


    就读村塾。


    12月8日,苏杰生因生意不顺而破产,偕大、小陈氏回乡。河合仙留在横滨。


    1893年—1894年 10岁—11岁


    就读村塾。


    其间,因“广中重宗法,族人以子榖为异类,群摈斥之”(章太炎</a>《曼殊遗画·弁言》),备受族人冷漠与歧视。


    1895年12岁


    就读村塾。


    苏杰生携大陈氏及苏惠龄、惠芳、惠芬赴上海经营生意。


    1896年13岁


    就读村塾。时患病,受其婶虐待。


    3月,随二姑母苏彩屏、二姑丈陈献墀赴沪,与其父同住,受大陈氏刻治。其时从西班牙牧师罗弼·庄湘学习英文。


    1897年14岁


    在沪师从罗弼·庄湘。


    4月,因祖父患病苏杰生回乡照料。


    11月上旬,祖父病重,大陈氏携女儿回乡,谱主独留沪,继续学业,费用由父挚友陈仲谱资助。


    11月14日,祖父苏瑞文在乡病逝。


    11月29日,小陈氏在乡病逝。


    1898年15岁


    春,随表兄林紫垣东渡日本横滨,寓林家。


    2、3月间,入横滨由华侨创办的大同学校乙级班习中文。时校长为徐勤,同学有张文渭、苏维翰、冯自由、郑贯一诸人。


    该年,谱主时往云绪町探母。


    1899年16岁


    继续求学于大同学校。


    时谱主“性质鲁钝、文理不通”(冯自由《苏曼殊之真面目》),但初显绘事才能。


    1900年17岁


    春,升人大同学校甲级班。


    1901年18岁


    因具绘事天赋,除求学于大同外,兼任该校美术课教师。


    秋,入选梁启超</a>举办的夜间中文班深造。


    1902年19岁


    年初,与苏维翰赴东京筹议升学。会同张文渭欲投考高等师范学校,因手续繁冗,仅苏维翰录取。旋与张转入早稻田大学</a>高等预科中国留学生部,住牛(里“入”外“辶”)区某旅店。其生活费用由林紫垣供给,生活拮据。


    秋冬间,由冯自由介绍加入“以民族主义为宗旨,以破坏主义为目的”的“青年会”,交游日广,萌发反清意识。识叶澜、秦毓鎏、张继、陈独秀、吴绾章等人。此为从事反清革命之始。


    该年,谱主参与兴中会活动,并结识了廖仲恺、何香凝、黎仲实、朱执信等。


    1903年20岁


    春,入军事学校成城学校攻陆军专业。识刘季平。


    4月,参加“拒俄义勇队”,识陈去病。


    5月2日,参与改“义勇队”为“学生军”的商议。


    5月3日,编入学生军甲区队第四分队,识蓝天蔚、刘成禺</a>、许寿裳、纽永建、黄兴、林獬、陈天华</a>等人。


    5月11日,参加由“学生军”改名的“军国民教育会”。因谱主倾向反清,遭林紫垣反对而断其接济。


    9月初,因生活陷入困境,与吴帙书、昊绾章兄弟乘“博爱丸”返国。冯自由曾介绍谱主访陈少白。抵上海后旋赴苏州,在吴中公学社短期任教。识包天笑</a>、祝心渊、朱梁任、王公之、蓝志先等。其间绘制充满反清意识的《儿童扑满图》。并与学社同仁去狮子山招国魂,吟颂《招国魂》。


    10月,自苏州赴上海,任《国民日日报》翻译,与陈独秀、章士钊、何梅士共事。


    10月7日,《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发表于《国民日日报》副刊《黑暗世界》。始连载《女杰郭耳缦》,至12日载完。


    10月24日,《呜呼广东人》发表于《国民日日报》。


    10月8日至12月1日,连载《惨社会》于《国民日日报》。


    12月11日,《国民日日报》被查封。


    12月中旬,离开上海,抵香港,访陈少白,寓《中国日报》社。


    年底,至惠州某破庙披剃为僧。


    1904年21岁


    3月15日,苏杰生病逝乡间,曼殊拒不奔丧。


    春末,自上海赴暹罗,从乔悉磨习梵文,应聘于曼谷青年会。


    赴锡兰,应聘于菩提寺。


    7月,经广州赴长沙,应秦毓鎏之邀应聘于湖南实业学堂,与张继、杨性恂、杨笃生、黄兴同事,参与华兴会机密事务。


    冬,华兴会起义失败,同仁出走,谱主仍留湘。


    1905年22岁


    7月以前,仍执教于长沙。


    暑假,赴上海,旋至杭州。与刘季平由杭州至南京,任教于陆军小学。识钟海航、柏文蔚、石丹生、戴鸿渠,并与陆达权、陆灵素交往。参与筹建江南书报社,拜会陈散原、陈衡恪。与伍仲文切磋佛学。识赵声。出入歌场妓院,优游秦楼楚馆。


    秋后。至杭州寓白云庵。


    1906年23岁


    早春,再赴长沙任教于明德学堂,与胡元倓同事,学生有陈果夫。


    夏,应刘师培之邀赴芜湖皖江中学任教,识邓绳侯、江彤侯、陶成</a>章、龚宝铨、张通典</a>等。此时,谱主加入光复会,并为其中坚。


    暑假,赴上海,识柳亚子、高天梅等人。


    与陈独秀东渡日本寻母,识章太炎、汪东。


    8月下旬,返上海,旋回皖江中学,因学潮而与邓绳侯游南京。


    10月4日,返芜湖。旋与陶成章、龚宝铨赴上海。曾欲入留云寺学佛,未果。


    10月21日,自上海赴杭州,寓《杭州白话报》社。


    10月26日,赴沪,寓爱国女学。因云游四方,挥霍无度而境况窘困。


    11月底,迁入位于八仙桥的同盟会驻沪总部夏寓,自习梵文。


    1907年24岁


    1月6日,自上海赴温州,疑此行与光复会浙东起义有关。旋即返沪。


    2月13日,与刘师培、何震夫妇赴日本。住东京牛达区新小川町二丁目八番地《民报》社。与章太炎、陈独秀过从甚密、情同手足。其间译《梵文典》,自撰序言,章太炎、刘师培、陈独秀、何震均有序。


    第46章 苏曼殊年谱简编 (2)


    4月25日,发表绘画《猎胡图》、《岳鄂王游池州翠微亭图》、《徐中山王莫愁湖泛舟间》、《陈元孝题奇石壁图》、《太平天国翼王夜啸图》于《民报》增刊《天讨》。


    5月,与章太炎、张继、刘师培、陈独秀等人发起旨在“反对帝国主义,而自保其邦族”的国际组织“亚洲和亲会”,识陶冶公、吕夏诸人。


    春末,与章太炎送印度志士钵罗罕归国。


    6月10日,发表绘画《女娲像》于《天义》第一卷。


    夏,与周树人、周作人</a>、陈师曾、许寿裳、袁文</a>薮等筹办《新生》。


    6月25日,发表《孤山图》于《天义》第二卷。


    7月10日,发表《思秋图》于《天义》第三卷。


    7月25日,发表《江干萧寺图》和《海哥美尔名画赞》于《天义》第四卷。


    其间拟与章太炎游印度学佛,未果。


    初秋,曾数次与陈独秀会晤养母,时河合仙已适他人。何震辑《曼殊画谱》。


    8月10日,发表《画谱·自序》和托名河合仙撰《曼殊画谱·序》以及《秋瑾遗诗·序》、《清秋弦月图》于《天义》第五卷。


    8月上旬,迁至《天义》报与刘氏夫妇同寓。


    9月26日,抵上海寓国学保存会藏书楼,与陈去病、诸宗元、刘季平、高旭、朱少屏、黄节、邓实交往。并为藏书楼捐款。


    10月30日,发表《露伊斯·美索尔遗像赞》于《天义》报八、九、十合册。


    12月10日,东渡日本。


    1908年25岁


    年初,在东京。时读拜伦诗。并译歌德《题<沙恭达罗>》,拜伦《星耶峰耶俱无生》,撰《文学因缘》序言。与章太炎合撰《儆告十方佛弟子启》、《告宰官白衣启》。欲入真宗大学师从南条博士,未果。


    4月,因章大炎、刘师培交恶,刘迁怒于谱主,致使“飘泊无以为计”、“只可沿门托钵”、“旧坐愁城”(曼殊1908年5月7日至刘三信)。


    4月25日,发表《岭海幽光录》于《民报》二十号。


    7月10日至8月10日,发表《裟罗海滨遁迹记》于《民报》二十二号二十三号。


    时《文学因缘》出版,《拜伦诗选》出版。


    9月初,自东京返上海,旋赴杭州,寓白云庵,识僧人得山、意周。中旬移到韬光庵。


    10月7日,应杨文会邀抵南京(禾氏)垣精舍任金陵梵文学堂英文教师,与李世由、陈三立同亨。与夏曾佑会晤。


    11月12日,赴上海,与刘师培、柳亚子、邓秋枚、陈去病、黄节交游。


    12月10日,因脑疾静养。


    12月底,赴上海。


    1909年26岁


    年初,自沪赴日本东京,与龚宝铨、罗黑芷、沈兼士同寓“智度寺”。后转与章太炎、黄侃同居。


    春夏间,与章太炎、周作人、周树人交往,欲译印度长诗《云使》,未果。与陈独秀、章太炎、桂伯华等议建“梵文书藏”。


    6月,陪河合仙旅居逗子海滨。


    8月下旬,返上海,途中撰《潮音·自序》。经蔡哲夫介绍,识英人佛莱蔗。


    时值刘师培夫妇变节,党人雷昭性疑谱主与之同流,投函恐吓。为表清白,奔走杭沪间。


    秋,经陶成章介绍,赴印尼爪哇任教。途经香港、新加坡。任爪哇(口惹口班)中华学校英文教员,该校系光复会在南洋之大本营。


    该年,谱主诗作甚多,后大都发表于《南社丛刻》,有《久欲南归罗浮不果,因望不二山有感,聊书所怀,寄二兄广州,兼呈晦闻、哲夫、秋枚三公沪上》、《本事诗</a>》(十首)、《为调筝人绘像》(二首)、《题<静女调筝图>》、《调筝人将行属绘<金粉江山图>题赠二绝》、《寄调筝人》(三首)、《代柯子柬少侯》、《次韵奉答怀宁邓公》、《寄广州晦公》、《游不忍池示仲兄》、《谒平户延平诞生处》、《题<师梨集>》、《失题》、《过若松町有感》、《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樱花落》、《淀江道中口占》、《过蒲田》、《落日》、《题<拜伦集>》等。


    1910年27岁


    该年,谱主任教爪哇中华学校,结识黄水淇、张云雷、丁嵘、魏兰、沈均业,其中大都为光复会中坚。


    11月,欲译印度名剧《沙恭达罗》,未果。


    该年作长诗《耶婆提病中未公见示新作,伏枕奉答,兼呈旷处士》。


    1911年28岁


    英译《燕子笺</a>》脱稿,托罗弼·庄湘之女带往西班牙马德里谋求出版。


    8月28日,暑假赴日本横滨。


    10月中旬,闻武昌起义,上海光复,急谋返国。


    《潮音》在东京出版。


    该年10月之前,在泗水《汉文新报》始发表成名作《断鸿零雁记</a>》(未完)。


    1912年29岁


    3月3日,偕魏兰夫人何莲卿、丁嵘由泗水返国。途经香港,识平智础。途经广州晤黄节、蔡哲夫。


    4月6日抵上海,旋应《太平洋报》聘,主其笔政,同事有柳亚子、叶楚伦、朱少屏诸人。加入南社。并发表《南洋话》、《冯春航》于《太平洋报》。


    4月11日,偕张卓身、李一民游杭州。偕张继访陈去病。


    4月30日,东渡日本省母。


    发表《断鸿零雁记》于《太平洋报》,文名大噪,奠定其在文学史上地位。


    5月27日,自日本返沪。


    5月28日,发表《华洋义赈会观》于太平洋报。


    欲重译《茶花女遗事》,未成。


    6月中旬,偕马小进访刘季平、陆素灵夫妇。旋东渡日本。


    10月29日,返上海。


    12月13日,抵安庆,任教于安徽高等学校,识郑桐荪、沈燕梅、应溥泉、程演生、易沙等。


    1913年30岁


    1月,赴盛泽郑桐荪家作客。


    2月,偕张卓身、李一民至杭州,寓西湖图书馆,旋返沪。


    6月26日,赴苏州,住郑咏春处。与郑桐荪、沈燕谋合编《汉英辞典》、《英汉辞典》。作《吴门依易生韵》(十一首)。


    8月,偕平智础游西游,作《何处》、《南楼寺怀法忍、叶叶》二诗。


    10月,作《为玉鸾女弟绘扇》、《佳人》、《饮席赠歌者贾翰卿》等诗。《燕子龛随笔》分别发表于《生活日报》、《华侨杂志》。


    11月7日,《燕影剧谈》发表于《生活日报》。


    12月,遵医嘱赴日本养病。临行作《东行别仲兄》诗。


    该年,在《生活日报》发表《讨袁宣言》。


    1914年31岁


    1月,至东京,结识孙中山、居正、田桐、杨沧白、邵元冲、邓家产、戴传贤诸人。


    2月,攻《三论</a>宗》。作《憩平原别邸赠玄玄》、《偶成》、《芳草》诗。


    4月,小说《天涯红泪记</a>》发表于《民国》杂志。


    7月,《双秤记·序》发表于《甲寅》杂志。


    8月,中英诗合集《汉英三昧集》在东京出版。


    1915年32岁


    追随中华革命党,逗留日本。


    为冯自由作《三次革命军</a>题辞》。


    7月,小说《绛纱记</a>》发表于《甲寅》杂志。


    8月,小说《焚剑记</a>》发表于《甲寅》杂志。


    作《东居杂诗》(十九首)、《碧阑干》一首。


    1916年33岁


    闻居正于山东起兵讨伐袁世凯,前往青岛拜访。与周南陔游崂山。


    至上海,寓环龙路孙中山寓所。


    11月,发表小说《碎簪记</a>》于《青年杂志》。


    12月,撰小说《人鬼记》。


    1917年34岁


    年初,自杭州至上海。


    2月,撰《送邓、邵二君序》。


    4月下旬,东渡日本省母。5月4日抵东京,与河合仙游箱根。


    6月,返上海寓宝康里。肠胃病大发。识伶人小如意、小杨月楼。小说《非梦记</a>》发表于《小说大观》。


    7月,寓程演生所,叶楚伦、邓孟硕时来探视。


    秋,多种疾病缠身。适居白尔部路新民里与蒋介石、陈果夫同住。


    冬,入海宁医院。


    1918年35岁


    2月,因病情恶化转入广慈医院。


    5月2日,病逝。


    5月3日,大殓入龛。


    5月4日,移龛至广肇山庄。汪精卫经理丧事。


    5月9日,葬于杭州西湖孤山北麓。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