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集》著錄考

3个月前 作者: 嵇康
    《隋書·經籍志》:魏中散大夫《嵇康</a>集》十三卷。[1]


    《唐書·經籍志》:《嵇康集》十五卷。


    《新唐書·藝文志》:《嵇康集》十五卷。


    《宋史</a>·藝文志》:《嵇康集》十卷。


    《崇文總目》〔2〕:《嵇康集》十卷。


    鄭樵《通志</a>·藝文略》:魏中散大夫《嵇康集》十五卷。


    晁公武</a>《郡齋讀書志》〔3〕:《嵇康集》十卷。右魏嵇康叔夜也,譙國人。康美詞氣,有豐儀,不事藻飾。學不師受,博覽該通。長好老莊,屬文玄遠。以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景元初,鍾會譖於晉文帝,遇害。


    尤袤</a>《遂初堂書目》〔4〕:《嵇康集》。


    陳振孫〔5〕《直齋書錄解題》:《嵇中散集</a>》十卷。魏中散大夫譙嵇康叔夜撰。本姓奚,自會稽徙譙之銍縣稽山,家其側,遂氏焉。取稽字之上,志其本也。所著文論六七萬言,今存於世者僅如此。《唐志》猶有十五卷。


    馬端臨〔6〕《文獻通考·經籍考》:《嵇康集》十卷。[2] 楊士奇〔7〕《文淵閣書目》:《嵇康文集》。[3]


    葉盛《菉竹堂書目》〔8〕:《嵇康文集》一册。


    焦竑</a>《國史·經籍志》〔9〕:《嵇康集》十五卷。


    錢謙益《絳雲樓書目》:《嵇中散集》二册。[4]


    錢曾《述古堂藏書目》〔11〕:《嵇中散集》十卷。


    《四庫全書總目》〔12〕:《嵇中散集》十卷〈(兩江總督採進本)〉,舊本題晉嵇康撰。案康爲司馬昭所害,時當涂之祚未終,則康當爲魏人,不當爲晉人,《晉書》立傳,實房喬等之舛誤。本集因而題之,非也。


    《隋書·經籍志》載康文集十五卷。新舊《唐書》并同。鄭樵《通志略》所載卷數,尚合。至陳振孫《書錄解題》,則已作十卷。且稱康所著文論六七萬言,其存於世者,僅如此。則宋時已無全本矣。疑鄭樵所載亦因仍舊史之文,未必真見十五卷之本也。王楙</a>《野客叢書》〈(見卷八)〉云:《嵇康傳》曰,康善談名理,能屬文,撰《高士傳贊》,作《太師箴》,《聲無哀樂論》。余〈(明刻本《野客叢書》作僕)〉得毘陵賀方回</a>家所藏繕寫《嵇康集》十卷,有詩六十八首,今《文選》所載〈(有康詩二字)〉才三數首。《選》惟載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一首,不知又有《與吕長悌絕交》一書。《選》惟載《養生論》一篇,不知又有《與向子期論養生難答》一篇,四千餘言,辨論甚悉。集又有《宅無吉凶攝生論難》上中下三篇。《難張遼〈(遼下尚有一字,已泐)〉自然好學論》一首。《管蔡論》,《釋私論》,《明膽論》等文。〈(其詞旨玄遠,率根於理。讀之可想見當時之風致。——文下有此十九字。)〉


    《崇文總目》謂《嵇康集》十卷,正此本爾。《唐藝文志》謂《嵇康集》十五卷,不知五卷謂何?觀楙所言,則樵之妄載,確矣。此本凡詩四十七篇,賦一篇,雜著二篇,論九篇,箴一篇,家誡一篇,而雜著中《嵇荀錄》一篇,有錄無書,實共詩文六十二篇。又非宋本之舊,盖明乙酉吳縣黄省曾</a>所重輯也。楊慎《丹鉛總錄》,嘗辨阮籍</a>卒於康後,而世傳籍碑爲康作,此本不載此碑,則其考核猶爲精審矣。


    《四庫簡明目錄》〔13〕:《嵇中散集》十卷,魏嵇康撰,《晉書》爲康立傳,舊本因題曰:晉者,繆也。其集散佚,至宋僅存十卷。此本爲明黄省曾所編,虽卷數與宋本同,然王楙《野客叢書》稱康詩六十八首,此本僅詩四十二首,合雜文僅六十二首,則又多所散佚矣。


    朱學勤《結一廬書目》:《嵇中散集》十卷。〈(計一本。魏嵇康撰。明嘉靖四年,黄氏仿宋刊本。)〉〔14〕


    洪颐煊</a>《讀書叢錄》〔15〕:《嵇中散集》十卷。每卷目錄在前,前有嘉靖乙酉黄省曾序。《三國志·邴原傳》裴松之注,張貔父??,字叔遼,《自然好學論》在《嵇康集》。今本亦有此篇。又詩六十六首,與王楙《野客叢書》本同。是從宋本翻雕,每葉廿二行,行廿字。


    錢泰吉《曝書雜記》〔16〕:平湖家夢廬翁天樹,篤嗜古籍,嘗於張氏《愛日精廬藏書眉間記》其所見猶隨齋批注《書錄解題》也。余曾手鈔。翁下世已有年,平生所見當不止此,錄之以見梗概。《嵇中散集》余昔有明初鈔本,即《解題》所載本,多詩文數首,此或即明黄省曾所集之本歟?


    莫友芝</a>《郘亭知見傳本書目》〔17〕:《嵇中散集》十卷,魏嵇康撰。 明嘉靖乙酉黄省曾仿宋本,每葉二十二行,行二十字,板心有南星精舍四字。 程榮校刻本。 汪士賢本。 《百三名家集》本一卷。 《乾坤正氣集》本。 靜持室有顧沅以吳匏菴鈔本校於汪本上。


    江標《豐順丁氏持靜齋書目》〔18〕:《嵇中散集》十卷。明汪士賢刊本。康熙</a>間,前輩以吳匏菴手抄本詳校,後經藏汪伯子,張燕昌,鲍淥饮,黄蕘圃,顧湘舟諸家。


    繆荃孫《清學部圖書館善本書目》〔19〕:《嵇康集》十卷。魏嵇康撰。明吳匏菴叢書堂鈔本。格心有叢書堂三字,有陳貞莲書畫記,朱方格界格方印。


    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20〕:《嵇康集》十卷〈(舊鈔本)〉。〔21〕晉嵇康撰。〈(案此下原本全錄顧氏記及蕘翁三跋,并己見)〉〔22〕余向年知王雨樓表兄家藏《嵇中散集》,乃叢書堂校宋抄本,爲藏書家所珍秘。從士禮居轉歸雨樓。今乙未冬,向雨樓索觀,并出副錄本見示。互校,稍有訛脱,悉爲更正。朱改原字上者,抄人所誤。標於上方者,己意所隨正也。还書之日,坿志於此。道光十五年十一月初九日,妙道人書〔23〕。


    案:魏中散大夫《嵇康集》,《隋志》十三卷,注云:梁有十五卷,錄一卷。新舊《唐志》并作十五卷,疑非其實。《宋志》及晁陳兩家并十卷,則所佚又多矣。今世所通行者,惟明刻二本,一爲黄省曾校刊本,一爲張溥《百三家集》本。張本增多《懷香賦》一首,及原憲等贊六首,而不附贈答論難諸原作。其餘大略相同。然脱誤并甚,幾不可讀。昔年曾互勘一過,而稍以《文選》《類聚》讀書參校之,終未盡善。此本從明吳匏菴叢書堂抄宋本過錄。其傳鈔之誤,吳君志忠已据鈔宋原本校正。今朱笔改者,是也。余以明刊本校之,知明本脱落甚多。《答難養生論》『不殊於榆柳也』下脱:『然松柏之生,各以良殖遂性,若養松於灰壤』三句。《聲無哀樂論》『人情以躁靜』下,脱『专散爲應,譬猶遊觀於都肆,則目濫而情放。留察於曲度,則思靜』二十五字。《明膽論》『夫惟至』下,脱『明能無所惑至膽』七字。《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爲卜無所益也』下脱『若得無恙,爲相败於卜,何云成相邪』二句。『未若所不知』下,脱『者眾,此较通世之常滯。然智所不知』十四字。『及不可以妄求也』脱『以』字,誤『求』爲『論』,遂至不成文義。其餘單辭隻句。足以校補誤字缺文者,不可條舉。書貴舊抄,良有以也。


    祁承?</a>《澹生堂書目》〔24〕:《嵇中散集》三册〈(十卷,嵇康。)〉。《嵇中散集略》一册〈(一卷。)〉。


    孫星衍《平津館鑒藏記》〔25〕:《嵇中散集》十卷。每卷目錄在前。前有嘉靖乙酉黄省曾序,稱校次瑤編,彙爲十卷,疑此本爲黄氏所定。然考王楙《野客叢書》,已稱得毘陵賀方回家所藏繕寫十卷本,又詩六十六首。與王楙所見本同。此本即從宋本翻雕。黄氏序文,特誇言之耳。每葉廿二行,行廿字,板心下方有南星精舍四字。收藏有世業堂印白文方印,繡翰齋朱文長方印。


    趙琦美《脈望館書目》:《嵇中散集》二本〈(趙書後歸絳云樓。)〉。〔26〕


    高儒</a>《百川書志》〔27〕:《嵇中散集》十卷。魏中散大夫,譙人嵇康叔夜撰。詩四十七,賦十三,文十五,附四。


    註釋


    〔1〕本篇當寫定於一九二四年六月之前。附鲁迅</a>校本《嵇康集》後。收入一九三八年版《鲁迅全集》第九卷。


    〔2〕《崇文總目》 宋仁宗時宫廷藏書目錄,王尧臣</a>等奉敕編,原書六十六卷,已佚。清代修《四庫全書》時,從《永樂大典》輯得十二卷。


    〔3〕晁公武 字子止,巨野(今屬山东)人,南宋目錄學家。所著《郡齋讀書志》,四卷,又《後志》二卷,是我國第一部附有提要的私家藏書目錄。


    〔4〕尤袤(1127—1194) 字延之,無锡(今屬江苏)人,宋代詩人、目錄學家。官至禮部尚書。《遂初堂書目》爲其家藏書目,一卷。所載書目皆不錄撰人及卷數。


    〔5〕陳振孫 字伯玉,号直齋,安吉(今屬浙江)人,南宋目錄學家。


    〔6〕馬端臨(约1254—1323) 字貴與,樂平(今屬江西)人,宋末元初史學家。


    〔7〕楊士奇(1365—1444) 名寓,泰和(今屬江西)人,明初文學家。官至大學士。


    〔8〕葉盛(1420—1474) 字與中,昆山(今屬江苏)人,明代藏書家。官至吏部侍郎。《菉竹堂書目》爲其家藏書目,六卷。


    〔9〕焦竑(1540—1620) 字弱侯,号澹园,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明代學者。官翰林院修撰。萬历間奉诏修國史,僅成《經籍志》六卷。


    〔10〕錢謙益(1582—1664) 字受之,号牧齋,常熟(今屬江苏)人,明末文學家,後降清。《絳云樓書目》爲其家藏書目,四卷。陳景云(1670—1747),字少章,清代吳江(今屬江苏)人。著有《絳云樓書目注》。按文中括号内注文爲鲁迅所加。


    〔11〕錢曾(1629—1701) 字遵王,号也是翁,常熟人,清代藏書家。《述古堂藏書目》爲其家藏書目,四卷。


    〔12〕《四庫全書總目》 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清代乾隆</a></a>時編《四庫全書》所收入庫書三四七○种、存目書六八一九种的目錄提要,二百卷。乾隆第六子永瑢领衔主編,提要爲纪昀</a>等撰寫。按本节括号内的注文,除兩江總督采進本一句爲原注外,余皆系鲁迅所加。


    〔13〕《四庫簡明目錄》 《四庫全書總目》入庫書目提要的摘要本,二十卷。亦由永瑢领衔主編,纪昀等撰寫。


    〔14〕朱學勤(1823—1875) 字伯修,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藏書家。《結一廬書目》爲其家藏書目,四卷。文中括号内注文是朱氏原注。


    〔15〕洪颐煊(1765—1833) 字旌賢,号筠轩,清代浙江臨海人。所著《讀書叢錄》,二十四卷。


    〔16〕錢泰吉(1791—1863) 字辅宜,号警石,浙江嘉兴人,清代藏書家。所著《曝書雜記》,三卷。


    〔17〕莫友芝(1811—1871) 字子偲,号郘亭,貴州独山人,清末學者。所著《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十六卷。按此條引文中的靜持室疑當爲持靜室,清末丁日昌藏書室名。


    〔18〕江標(1860—1899) 字建霞,清末元和(今江苏吳縣)人。官翰林院編修,曾重刻《豐順丁氏持靜齋書目》一卷。丁氏,即丁日昌。


    〔19〕繆荃孫(1844—1919) 字筱珊,号藝風,江苏江阴人,清末學者。《清學部圖書館善本書目》,五卷。學部,清末设立的中央主管全國教育的机构。


    〔20〕陸心源(1834—1894) 字刚父,号存齋,歸安(今浙江吳兴)人,清末藏書家。所著《皕宋樓藏書志》,一二○卷,《续志》四卷。


    〔21〕舊鈔本 三字爲《皕宋樓藏書志》原注。


    〔22〕顧氏記 指叢書堂鈔本《嵇康集》後的顧广圻跋。顧广圻(1770—1839),字千里,号涧濱,元和(今江苏吳縣)人,清代校勘學家。著有《思适齋集》。蕘翁三跋,指叢書堂鈔本《嵇康集》後的三則黄丕烈跋语。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号蕘圃,又号复翁,吳縣(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藏書家。著有《士禮居藏書題跋》。顧氏記及蕘翁三跋皆已附入鲁迅校本《嵇康集》。此條案语系鲁迅所加。


    〔23〕妙道人 即吳志忠,字有堂,别号妙道人,清代吳縣人。以上系《皕宋樓藏書志》所錄《嵇康集》鈔本的吳志忠跋语。


    〔24〕祈承爗 字爾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藏書家。《澹生堂書目》爲其家藏書目,十四卷。


    〔25〕孫星衍(1753—1818) 字淵如,阳湖(今江苏武進)人,清代學者。所著《平津館鑒藏記》,三卷。


    〔26〕趙琦美(1563—1624) 字元度,号清常道人,常熟(今屬江苏)人,明代藏書家。《脈望館書目》爲其家藏書目,四册。按括号内注文爲鲁迅所加。


    〔27〕高儒 字子醇,涿州(今河北涿縣)人,明代藏書家。《百川書志》爲其家藏書目,二十卷。按下文中的賦十三原爲賦三,即《琴賦》(全文),《酒賦》(残存四句),《白首賦》(僅存其目)。


    1 梁十五卷,錄一卷


    2 案下全引晁氏《讀書志》,陳氏《解題》,并己見


    3 一部一册,闕


    4 陳景雲注云:十卷。黄刻佳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