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胜处看梅花

3个月前 作者: 周瘦鹃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春出游之计最先在于探梅,而探梅的去处总说是苏州的邓尉;因为邓尉探梅,古已有之,非同超山探梅之以今日始了。邓尉山在吴县(1)西南六十里,相传汉代有邓尉隐居于此,因以为名;一名光福山,因为山下有光福镇,而旧时是称为光福里的。作邓尉的附庸的,有龟山、虎山、至理山、茆冈山、石帆山等八九座小山,人家搅也搅不清,只知道主山是邓尉罢了。明代诗人吴宽</a>有《登光福凤冈》诗云:“昔年曾学登山法,纵步不忧山石滑。舍舆径上凤头冈,趁此深风当晚发。远山朝士抱牙笏,近山美人盘鬒发。我身如在巨海中,青浪低昂出复没。山下人家起市防,家家炊烟起曲突。梅林屋宇遥复见,一似野鸟巢木末。山僧见山如等闲,翻怪群山竞排闼。偶凭高阁发长笑,笑我胡为蹑石钵。夕阳满目波洋洋,西望平湖更空阔。山灵为我报水仙,预设清泠供酒渴。吴人非不好登山,一宿山中便愁绝。扁舟连夜泊湖口,舟子长篙未须刺。懒游已矣斯人骇,狂游不学前辈达。若耶云门在于越,何必青鞋共布袜。”


    诗中除了“梅林屋宇遥复见”一句外,对于梅花并没详细的描写,原来看梅并不限于邓尉山上,而梅树也散在四周的山野之间;即如和邓尉相连不断而坐落在东南六里的玄墓山就是一例,那边也可看梅,并且山上也是有不少梅树的。玄墓之得名,因东晋青州刺史郁泰玄葬在山上的缘故。现在此墓依然存在,位在圣恩寺的后面的山坡上,向右过去不多路,就是颇有名的“真假山”,嵌空玲珑,仿佛是用太湖石堆砌而成,正如人家园林中的假山一样,其实是出于天然,因山泉冲激所致,所以称之为“真假山”。这里一带,至今还有好几十株老梅树;而圣恩寺前,本来也种有不少梅树,不幸在暴日入寇时砍伐都尽。我在十余年前到此看梅,还不愧为大观,回来以后,曾怀之以诗:“玄墓梅花锦作堆,千枝万朵满山隈。几时修得山中住,朝夕吹嚼香蕊来。”


    寺中还元阁上,原藏有《一蒲团外万梅花》长卷,也足见当年山中梅花之盛。自明清以至民国,都有骚人墨客的题咏,而经过了这一次浩劫,前半早已散失,后半只剩胡三桥的一幅画,和易实甫、樊云门以及近人所题的诗词,并且不知怎样,纸上沾染了许多黑斑,有几处竟连字也瞧不出来了。后来我上山看梅,也看过了这一个残余的卷子,曾题了两首七绝:“劫余重到还元阁,举目湖山百种宽。欲寄身心何处寄,万梅花里一蒲团。”“万梅花里一蒲团,打坐千年便涅槃。佛雨缤纷花雨乱,如来弥勒共盘桓。”我虽仍然沿用着“一蒲团外万梅花”原意,其实哪里还有万树</a>梅花之盛,只能说是万朵梅花吧。玄墓之西有弹山、蟠螭山,以石楼、石壁吸引了无数游屐,那边也有梅树,可是散漫而并不簇聚,只是疏疏落落地点缀在山径两旁罢了。弹山的西北有西碛山,其南有查山,旧时梅花最盛,宋代淳祐年间,高士查莘曾隐居于此,筑有梅隐庵。庵东有一个挺大的潭,在梅林交错中,虽亢旱并不干涸,查氏就在上面的崖壁上题了“梅花潭”三字,可是这些古迹,已无余迹可寻;不过唐寅</a>诗有“十里梅花雪如磨”句,而李流芳</a>文有“余买一小丘于铁山下,登陟不数十武,而尽揽湖山之胜,尤于看梅为宜,盖踞花之上,千村万落,一望而收之”云云,那就足见这里一带,在明代是一个观赏梅花的胜处。


    在光福镇之西,与铜井山并峙的,有马驾山,俗称吾家山。山并不很高,而四面全是梅树,花开时一白如雪,蔚为大观。清康熙</a>中巡抚宋牧仲荦在崖壁上题了“香雪海”三字,复筑亭其旁,以便看梅。据说乾隆</a></a>下江南时,也曾到此一游,于是“香雪海”之名藉甚人口,游人络绎而至。诗人汪琬</a>曾有《游马驾山记》,兹摘其中段云:“前后梅花多至百许树,芗气蓊勃,落英缤纷,入其中者,迷不知出。稍北折而上,望见山半累石数十,或偃或仰,小者可几,大者可席,盖《尔雅</a>》所谓‘礜’也。于是遂往,列坐其地,俯窥旁瞩,濛然?然,曳若长练,凝若积雪,绵谷跨岭,无一非梅者。加又有微云弄白,轻烟缭青,左澄湖以为镜,右崇嶂以为屏,水天浩溔,苍翠错互,然则极邓尉、元墓之观,孰有尚于兹山者耶?”


    读了这一段文字,就可知道这马驾山香雪海亭一带,确是看梅最好的所在,不过“百许树”疑为“万许树”之误;因为二十余年前我到此看梅,也决不止百许树;但见山下四周茫茫一白,确有“曳若长练,凝若积雪”的奇观,至少也该有千许树呢。后来乡人因种梅利薄,不及种桑利厚,于是多有砍梅以种桑的。如今梅花时节,您要是上马驾山去向四下一看,怕就要大失所望,觉得香雪海已越缩越小,早变成香雪河、香雪溪了。清代画师作探梅图,多以香雪海为题材,吾家藏有横幅一帧,出吴清卿大澂手,点染极精。我曾请吴氏裔孙湖帆兄鉴定一下,确是真迹,特地转请故王胜之先生题端,而由湖兄检出愙斋旧笺,钞了他老人家的遗作《邓尉探梅》诗七律二章殿其后,更有锦上添花之妙,我于登临之余,欣赏着这画中的香雪海,觉得更有意味了。


    明代高士归庄,字玄恭,江苏昆山人,国亡以后,便遁入山林中,佯狂玩世,与顾亭林同</a>享盛名,一时有“归奇顾怪”之称。遗作《观梅日记》,详记邓尉探梅事,劈头就说:“邓尉山梅花,吴中之盛观也。崇祯间,尝来游。乱后二十年中,凡三至……”他最后一次探梅,历时十日;从昆山乘船出发,先到虎丘,寓梅花楼,赋诗二绝句,第一首:“邓尉山梅是胜游,东风百里送扁舟。更爱虎丘花市好,月明先醉梅花楼。”这首诗可算是发凡。第二天仍以舟行,过木渎,取道观音山而于第三天到上崦,记中说</a>:“遥望山麓梅花林,斜阳照之,皑皑如积雪。”这是邓尉探梅之始。第四天到士墟访友人葛瑞五,记云:“其居面骑龙山,四望皆梅花,在香雪丛中。余辛丑年看梅花,有‘门前白到青峰麓’之句,即其地也。庭中垒石为丘,前临小池,梅三五株,红白绿萼相间;酌罢坐月下,芳气袭人不止,花影零乱,如水中藻荇交横也。后庭有白梅一株,花甚繁,云其实至十月始熟,盖是异种。”他在这里探梅,是远望与近看,兼而有之的。第五天登马驾山,他说:“山有平石,踞坐眺瞩,梅花万树,环绕山麓。”这平石附近的崖壁上,就是后来宋牧仲题“香雪海”三字的所在。要看大块文章式的梅花,这里确是唯一胜处,我当年也就在这一块平石上,酣畅淋漓地领略了香雪海之胜。第六天游弹山之西的石楼,记云:“(石楼)前临潭山,潭山之东西村坞皆梅花,千层万叠,如霰雪纷集,白云不飞。”这里的梅花也可使人看一个饱,可是现在登石楼,就不足以餍馋眼了。第七天游茶山,他说:“茶山之景,梅花则胜马驾山;远望湖山,则亚于石</a>楼。盖马驾梅花,惟左右前三面,茶山则花四面环匝。”这所谓茶山,为志书所不载,大概就是宋代高士查莘所隐居的查山吧?他既说梅花四面环匝,胜过马驾山,将来倒要登临其上,对证古本哩。随后他又游了铜井山,记云:“铜井绝高,振衣山巅,四面湖山皆在目,而村坞梅花,参差逗露于青松翠竹之间,亦胜观也。”他这里所见,只是村坞间参差的梅花,已自绚烂归于平淡了。第八天上朱华岭,记云:“回望山麓梅花,其胜不减马驾山;过岭,至惊鱼涧,涧水潺潺有声,入山来初见也。道旁一古梅,苔藓斑驳,殆百余年物,而花甚繁,婆娑其下者久之。路出花林中,早梅之将残者,以杖微叩之,落英缤纷,惹人襟袖。复前,则梅杏相半,杏素后于梅,春寒积雨,梅信迟,遂同时发花,红白间杂如绣。”因看梅而看到杏花,倒是双重收获,眼福不浅;原来他记中所记时日,已是古历的二月十九日了。第九天他才游玄墓山,这是一般人看梅必到的所在,圣恩寺游侣如云,直到梅花残了才冷落下来。他记中只说:“途中所见,无非梅花林也。”又说:“遥望五云洞一带,梅花亦可观。”对于真假山一带梅花,不着一字,大约那时还没有种梅吧?第十天上蟠螭,至石壁,经七十二峰阁,至潭东,记云:“蟠螭者,在诸山之极西,梅杏千株,白云紫霞,一时蒸蔚。”又云:“潭东梅杏杂糅,山头遥望,则如云霞,至近观之,玉骨冰肌,固是仙姝神女;灼灼红妆,亦一时之国色也。”他在这里都是由梅花而看到杏花,杏花正在烂漫,而梅花已有迟暮之感了。第十一天他就出士墟而至光福,结束了他的邓尉探梅之行。归氏此行历十天之久,又遍游诸山,对于梅花细细领略,真是梅花知己。今人探梅邓尉,总是坐了小汽车风驰电掣而去,夕阳未下,就又风驰电掣而返,这样的探梅,正像乱嚼江瑶柱一样,还有甚么味儿?来春有兴,打算也照归氏那么办法,趁梅花开到八九分时,作十日之游,要把邓尉四周的山和梅花,仔仔细细地领略一下,也许香雪海依然是香雪海呢。


    对于邓尉梅花能细细领略如归玄恭者,还有三人,其一是清代名画师恽南田,他的画跋中有云:“泛舟邓尉,看梅半月而返,兴甚高逸;归时乃作《看花图》。江山阻阔,别久会稀,寤寐心期,千里无间。春风杨柳,青雀烟帆,室迩人遐,空悬梦想。”其二是名画师兼金石名家金冬心,他的画跋中有云:“小雪初晴,余寒送腊,具鹤氅浩然巾,入邓尉山,看红梅绿萼,十步一坐,坐浮一大白,花香枝影,迎送数十里;虽文君要饮,玉环奉盏,其乐不是过也。”一个是“看梅半月而返”,而尚有余恋,一个是“十步一坐,坐浮一大白”,而以梅花比之古美人要饮奉盏,他们都是善于看梅而领略到个中至味的。其三是清末名词人郑叔问,晚年自署大鹤山人,卜居苏州鹤园,日常以作画填词自遣;他的词集《樵风乐府》中,不少邓尉探梅之作,他自己曾说往来邓尉山中廿余年,并因爱梅之故,与王半塘有西崦卜邻之约。他的看梅也与归玄恭一样,遍历诸山而一无遗漏的;但读他的八阕《卜算子》,可见一斑。其一云:“低唱暗香人,旧识凌波路。行尽江南梦里春,老兴天悭与。  桥上弄珠来,烟水空寒处。万顷颇黎烂玉盘,月好无人赋。”这是为常年看梅旧泊地虎山桥而作。其二云:“瑶步起仙尘,钿额添宫样。一闭松风水月中,寂寞空山赏。  诗版旧题香,盛迹成追想。花下曾闻玉辇过,夜夜青禽唱。”这是为追忆玄墓山圣恩寺旧游而作。其三云:“数点岁寒心,百尺苍云覆。落尽高花有好枝,玉骨如诗瘦。  卧影近池看,露坐移尊就。竹外何人倚暮寒,香雪和衣透。”这是因司徒庙柏因社清奇古怪由古柏联想到庙中梅花而作。其四云:“枝亚野桥斜,香暗岩扉迥。瘦出花南几尺山,一坞苍苔静。  梦老石生芝,开眼皆奇景。大好青山玉树埋,明月前身影。”这是为青芝坞面西碛一小丘宜于看梅而作。其五云:“一棹过湖西,曾载双崦雪。蹋叶寻花到几峰,古寺诗声彻。  林卧共僧吟,树老无花折。何必桃源别有春,心境成孤绝。”这是为安山东坳里古寺中寻古梅而作。其六云:“刻翠竹声寒,扫绿苔文细。四壁花藏一寺山,香国闲中味。  对镜两蛾颦,想像西施醉。欲唤鸱夷载拍浮,可解伤春意。”这是为常年看梅信宿蟠螭山而作。其七云:“云叠玉棱棱,琴筑流澌咽。漫把南枝赠北人,陇上伤今别。  秀麓梦重寻,泉石空高洁。台上看谁卧雪来,独共寒香说。”这是为弹山石楼看梅兼以赠别知友而作。其八云:“初月散林烟,近水明篱落。昨夜东风犯雪来,梦地春抛却。  最负五湖心,不为风波恶。笑看青山也白头,一醉花应觉。”这是为冲雪泛舟,看梅于法华、渔洋两山邻近的白浮而作。原词每阕都有小注,十分隽永,为节约篇幅故,不录。但看每一阕中,都咏及梅花,而极其蕴藉之致;三复诵之,仿佛有幽香冷馥,拂拂透纸背出。


    邓尉的梅花,大抵以结实的白梅为多,一称野梅,浅红色和绿萼的较少,透骨红已绝无而仅有。盆梅向来盛于潭东天井上一带,往年我曾两度前去,物色枯干虬枝的老梅,可是所得不多,苏州沦陷期间已先后病死;硕果仅存的只有一株浅红色的大劈梅,十年前曾在那老干的平面上刻了一首龚定盦的绝句:“玉树坚牢不病身,耻为娇喘与轻颦。天花岂用铃旛护,活色生香五百春。”这二十八字和题款,还是从龚氏真迹上勾下来的。以这株老梅的本干看来,也许已有了五百年的高寿了。每年梅花盛开时,大抵总在农历惊蛰节以后,所以探梅必须及时,早去时梅犹含蕊,迟去时梅已谢落,最好山中有熟人,报道梅花消息,那么决不致虚此一行。


    * * *


    (1)吴县市是江苏苏州市已撤销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撤销前其辖区相当于今虎丘区、工业园区、吴中区、相城区全境。——编者注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