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 辩
3个月前 作者: 韩愈
愈与李贺</a>书,劝贺举进士[1]。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2]:“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3],同然一辞[4]。皇甫湜</a>曰[5]:“若不明白[6],子与贺且得罪。”[7]愈曰:“然。”律曰:“二名不偏讳。”[8]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9]。律曰:“不讳嫌名。”[10]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邱’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11],非周公孔子</a>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a>》不讥不讳嫌名。康王剑之孙实为昭王[12];曾参</a>之父名皙,曾子</a>不讳“昔”[13]。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14],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15]。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16],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17],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18];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19]。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官宫妾[20],即是宦者宫妾之行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耶?
【注释】
[1]李贺:字长吉,河南昌谷(今河南宜阳)人。中唐著名诗人,颇得韩愈</a>赏识。举进士:参加进士科考试。
[2]毁之:诋毁他。
[3]不察:不加分辨。和而倡之:随声附和。
[4]同然一辞:众口一词。
[5]皇甫湜:字持正,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元和进士,曾任工部郎中。
[6]明白:讲清楚。
[7]且得罪:将要得到无视“避讳”这种礼法习俗的罪名。
[8]二名不偏讳:名字中的两个字不单避讳其中的一个字。
[9]言征不称在:孔子之母名征在,孔子在用到这两个字时,用了“征”字就不连用“在”字。
[10]不讳嫌名:不避讳与名字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11]作法制:制定礼法制度,此指避讳的各种具体办法。
[12]康王剑:周康王名剑。之孙实为昭王:其孙名瑕,后谥昭王。
[13]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事亲至孝,性又谨慎,每日必三省其身。以其学传子思</a>,子思传孟子</a>,后世称之为宗圣。曾皙:名点,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曾参之父。
[14]汉讳武帝名“彻”为“通”:汉武帝名彻,汉代为避其讳,改“彻”为“通”。如“蒯彻”改为蒯通,“彻侯”改为通侯。
[15]今上章及诏:当今臣下给皇帝的奏章和朝廷发布的诏令。浒:唐高祖李渊小名虎。势:唐太宗</a>名世民。秉:唐高祖李渊之父名昞。机:唐玄宗</a>名隆基。
[16]谕:唐代宗名豫。机:唐玄宗名隆基。故当时宦官、宫妾不敢说“谕”和“机”。
[17]士君子:泛指品德端正的知识分子。言语行事:说话、办事。
[18]无讥:不受别人讥讽嘲笑。
[19]卒不可胜:最终也不可超越。
[20]比于:并列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