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到死之前,我们都是需要发育的孩子 · 3

3个月前 作者: 大冰
    认输,你就赢了


    我开始徒步或者卖唱穷游藏地的时候,鸟人鹏鹏正开始爬雪山。我还没把进藏线路全蹚完时,他已经是四川户外圈子里小有名气的登山家了。


    这让我很奇怪。当时一套基本的雪山攀登装备大概要一万多,加上技术装备,至少也得两三万。无法否认登山是有钱人的运动,这对当时银行户头从不过万的鸟人鹏鹏来说,肯定是个天文数字。


    我不太理解雪山对他的诱·惑。他忽然就开始疯狂迷恋登山的感觉,装备、技术、危险都没能阻挡他忽然加快的脚步。为了能继续参与这项运动,他甚至把报社的工作辞了。他去了一个俱乐部当高山领队,一边带菜鸟登山,一边挣装备钱。


    当时,他的理想是登上海拔6000 多米的雀儿山,有机会再去登一登新疆7000 多米的慕士塔格,然后就满足了,就回成都继续卖文为生。


    人有目标是个挺带劲的事儿,我记得当时还狠狠地鼓励过他。


    ?? =-  .  -=


    但这个理想他没坚持多久,就迅速自我解构了。再跟他提征服慕士塔格,他就摇头。他有段时间只要一和我聊到“征服雪山”这几个字就会说:“登山不是征服雪山,也不是征服自己,登山是亲近和融入雪山,山是不容亵渎的,必须要有颗虔诚的心。”


    我说:“你怎么变得神神叨叨的?融入?死在雪山上算不算融入?别和我矫情,你带队登顶四姑娘山二峰的那二十来次,你敢说一次都没有征服心态吗?”


    他不怎么解释,但很坚持自己的观点。


    我也爬雪山,如果自我挑战算是一种自我征服的话,那我至今为止都是征服的心态。我看不出这种征服的心态有什么不好,而且我坚信鸟人鹏鹏也未能免俗。


    他说:“你要是愿意听,我就给你讲一次失败的登山。”


    他给我讲的是一座海拔5588 米的雪山。


    《松潘县志》云:“晴空森玉笋,瘦动插天根,倘毓中原秀,应居五岳尊。”说的就是海拔5588 米的雪宝顶。此地位于阿坝藏族自治州松潘县境,是岷山的最高峰。


    雪宝顶是藏区苯波教七大神山之一,藏语为“夏尔冬日”,即东方的海螺山,在信众心中享有崇高地位。那里盛产水晶,各种色泽的都有,很多人说那里的水晶比其他地方的更纯净透亮,当地藏民说,那是来自智慧之神冬巴歇洛的恩赐。


    鸟人鹏鹏那次登山的同行共十五人,他是领队。其他都是菜鸟户外爱好者,基本没什么高海拔登山经验。鸟人鹏鹏出发时自信满满,言谈中全是轻松,他向队友们一挥手:“走起!弟兄伙,我们去占领那个高地喽!”他是第一次爬这雪宝顶,但之前已经登过4 座以上比雪


    宝顶技术难度高得多的雪山,自认为有轻松的理由。


    鸟人鹏鹏说:“你不知道我那时心中有多傲慢,比博客上与人骂战时还要傲慢,比宽巷子里龙门阵和人辩论时还要傲慢。我那会儿是那么相信自己的能力,也相信自己的运气……”


    雪宝顶主峰被众多高峰簇拥,是入门级到提高级的转型类山峰。


    东北坡有70 度以上的悬崖绝壁,西南坡终年积雪,沟壑纵横,有险景丛生的滚石区和狼牙区。传统线路相对容易,但就算是这条线路上也已经有好几位登山爱好者长眠于此了,所以不管鸟人鹏鹏怎么轻松,其他大部分菜鸟队员每个人都悬着一颗心,这颗心几乎悬到了脸上,


    满头满脸的紧张。


    前往C1 营地的800 米陡坡,鸟人鹏鹏预计不超过四个小时就可以走完。但实际上,背着大包的他们用了五六个小时。坡太陡、雪太厚,他们大多数时候都在悬崖边缘行走。貌似悬崖边危险无比,但只要不起大风,只要稍微小心,这段路就不会出什么问题。这段路最难的是体力分配,连着六个小时的运动,人会经历几个体能的极限。


    近六个小时后,他们到了山脊的营地。所有人还来不及坐下休息,一股夹杂着雪粒的大风忽然刮来,一位队员的帽子瞬间被掀走了,立马被吹到几百米的雪壁之下了。这风来得好奇怪,好像一个无形的巨大的脸正对着他们,撅起嘴来,恶作剧地呼出一口带唾沫星子的气流。


    一停顿,又是一口,然后一口接一口,直到连成片连成墙,一面一面地压过来。


    鸟人鹏鹏心里跳了一下,转身喊:“赶紧搭帐篷!”转念又想喊:“没事,都别紧张,大家早点儿搭起来,早点休息哈。”可这时风已经大了起来,后半句话被疾风结结实实地塞回到他自己口中。说是营地,实则总共不到十平方米,是前面无数登山者在陡峭山脊上一点点开辟出来的小平台,最多也就能搭三顶帐篷,人进去勉强能睡平。


    营地一共分成两块,上面一块是一个宽一米多、长三四米的平地,另一个在一个紧邻小坡下面,也大不到哪儿去。左边是他们上来时的悬崖,右边是雪檐,整个C1 营地暴露在山头上,爹不亲娘不爱,甚至没有一块可以遮风的石头。


    初次登山的人没几个可以在这样的帐篷里睡安稳,谁不担心一个外力横过来,连人带帐篷滚下山去。在这种地方瞬间摔死是件太容易的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旦有了意外,既没获救的可能,人又一时半会儿死不了,那走投无路的滋味才叫一个难受。


    风很大,帐篷几次差点儿被吹飞。搭好帐篷进到里面后,大家都不约而同沉默了。一层薄薄的布外,是越来越肆虐的狂风和越来越大的雪片。风和飞雪撼动着帐篷,或者说是玩弄,就好像一只在轻轻拨弄线团的淘气的猫。虽然知道不会出现被吹跑的危险,但每个人都止不住去想象大风把帐篷连根拔起、抛下雪山的情景,连同鸟人鹏鹏在内。


    他皱着眉头琢磨:真奇怪,我是开始害怕了吗?我是领队,我不能让人看出我害怕了……他调整了半天表情,却不能让眉头解锁,抬头一看,每张脸都抿着嘴锁着眉头……


    通往顶峰的山脊情况不明朗,在这个海拔高度,大家的体能不知道还能维系多久。这么大的风,愈演愈烈,不论是冲顶还是下撤,接下来的死亡概率都在倍增,这种境地让人怎能舒展开眉头……


    风吹到半夜,稍微停歇了一会儿,然后又是更猛烈的来袭。那个稍微停歇的空隙,鸟人鹏鹏透过帐篷缝隙望见雪宝顶的峰尖,一轮圆月停在雪峰上方,不是黄色而是惨白的……这轮月亮也勾起了大家的心事。第二天就是中秋了,按计划本来是可以下山赶个中秋节尾巴的,谁知道明天的中秋节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


    幸运的是,在这个位置居然还有手机信号,几个人心照不宣地不断发短信、打电话跟家人朋友报平安,有人打着打着电话,轻轻抽泣了起来。后来,我和鸟人鹏鹏坐在泡腾树街的山鹰户外聊起那个夜晚。他那晚也给家里打过电话,但没打通。那天晚上他想了很多,半睡半醒中,一下子好像回到剑门关旁的山沟里,一下子又好像回到了当兵时的那个灰色山谷。他说想起了当铁道兵的父亲那沉默劳作的一生……他说他想了很多朋友,欠他钱的,对他好的,和他吵过架的……也想起了我。


    他说:“我那时琢磨,唉,这小子很久没来成都找我蹭饭了。”我说:“你爬雪宝顶的时候,我正在若尔盖热尔大草原,如果那时你死了,飞去找到我不是太难的事。”他笑着说:“找你蹭饭去吗?你给我烧纸吃吗?”他很诚实地告诉我,他其实想得最多的是那个高高的姑娘。我知道那个姑娘,但没见过。听说那个姑娘有一米七六,给他做过广东边锅。他那时藏着掖着不让我们见,生怕谁抢走了她。那个姑娘在他此行之前曾打来一个电话,说:“我又回电台做旅游节目了,你还在登山吗?我带着未婚夫回来的,就不见你了……怕见了会掐架。想起以前,你帮我找节目素材,一起讨论选题,准备稿子,帮我邀请嘉宾,搞得好像是我节目的编外成员一样……一直还没谢谢你。等你登山回来吧,一起吃个饭。”鸟人鹏鹏对我说:“我一想到如果我死了,她会很伤心,心里一下子又难过又高兴。”


    中秋,5100 米的营地继续风雪交加,更添了大雾弥漫。能见度变得不到二十米,原定的冲顶计划被迫放弃,但谁都没提下撤。上山容易下山难,现在下山是百分之一百找死,所有人只能窝在帐篷里继续等天气。不少人的初期高反开始加剧。


    鸟人鹏鹏躺在帐篷里,看着手表,度日如年地一秒一秒数着秒针。下午,风稍停了,他喊上副领队,两人将装备穿戴完毕,走出帐篷。


    鸟人鹏鹏说:“我想往上再试试。”副领队没说什么,捣了捣他的肩窝。


    他们小心翼翼在雪深至大腿的山脊上用岩钉固定路绳,慢慢往上爬。有时风雪刮来,手套根本不管用了,手冷得刺骨的疼,那意味着手会冻伤。


    他们爬到一个叫“骆驼背”的地方,山脊两侧的坡度在60 度以上,一旦滑下去将尸骨无存,这里曾经夺去了好几名登山者年轻的生命。


    有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鸟人鹏鹏和副领队被困在一个鼓起的雪壁前,风雪竖着吹横着吹,死活要把他们从60 度的平面处揭下来。


    他用尽力气冲高处喊:“好吧!我服了……”


    他们两个人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撤回C1 营地,瘫倒在帐篷前。


    当晚又是狂风肆虐,风吹得帐篷呼呼作响,吹出了一次让人毛骨悚然的意外:一个帐篷松动了,差一点儿连人带帐篷被吹进山崖下面。


    辗转熬到天亮,风雪再次稍停。峰顶再度显露出来,好像在诱·惑着人们再度去攀登它。


    有队员问:“我们该怎么办?”


    鸟人鹏鹏望着雪宝顶说:“放弃吧。”


    两天两夜的风雪围困后,此次攀登最终停留在了距离顶峰200 米的位置。所幸的是,下撤的间隙回头望去,纯净的高原阳光赐给了他们最壮丽的雪山美景,美得完全不像人间。


    鸟人鹏鹏说:“当时越往下撤,心里反而越平静,没有理所应当的遗憾和惋惜,是真的有点儿平静。”我说:“来来来,你嘚吧嘚吧说了这么多,到底想说个什么大道理?”“我从那次起才真正学会去接受并承认一点儿失败,也开始慢慢明白一点儿道理:实在没必要去征服什么。”“怎么都是一点儿一点儿的?”


    他咂着嘴说:“要是一下子全都明白透了,那还活个什么劲儿啊。”


    我想问他下山后有没有去找那高高个子的女生吃饭,但看看他一脸非活明白不可的样子,终究还是没问出口。


    慢慢来,不着急


    我一直觉得,我和鸟人鹏鹏,我们两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有着异曲同工的往昔,或者殊途同归的未来。我们都曾经脑壳儿有包,面对那些包的时候,我们或委屈或愤懑,或小彷徨。我们都在雾霾里前行,摸索地走着。步调基本一致,有着大体一样的方向。


    当他学会了承认失败,学会了不去证明什么,不去征服什么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成长滞后于他。这让我有一点儿嫉妒,间或也看到一点儿希望。


    阿狼曾说:“年龄虽然慢慢大了,却总觉得一直未曾停下过脚步,也总觉得不应该停下脚步。”


    那个去国离家的姑娘,告诉我:“成长是一生一世的事情,到死之前我们都是需要发育的孩子。”


    我一天比一天认可这些话。


    一群人或一个人,前路总是一步一步、一点儿一点儿地延展。


    头上的包一点一点儿地消肿,脚下的新鞋子一点儿一点儿地被穿软,身后的歧路一点儿一点儿地模糊消散,面前的天地一点儿一点儿地拨云见日。


    一群人或一个人,只要还肯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前走着,就不会停止发育,是吗?


    勇猛精进和欲速而不达之间,总要找到个平衡。


    所以,大时代或者小个体,沉住气,着什么急呢。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