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尼母经卷第七
3个月前 作者: 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犯罪凡有三种。一者初犯罪缘。二者因犯故制。三者重制。云何名缘。
尔时世尊在修赖吒国游行。迦兰陀子修提那。为续种继后故作欲心。与其本二行欲。因此初犯。佛集诸比丘。是名为缘。云何名为制。若比丘行非梵行。乃至畜生。犯波罗夷不共住。是名为制。云何名为重制。
尔时世尊在毗梨只国。有一毗梨只子出家。后不乐道常思念欲事。归家即共其本二行欲。行欲已讫即生悔心。制本住寺。向诸比丘说所犯事。诸比丘闻已往白世尊。佛告诸比丘。初入犯波罗夷。如毗舍离林中乞食比丘。此是重制。
尔时尊者优波离。即从座起整衣服顶礼佛足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若有人于畜生边行淫。此为犯不。佛告优波离。初入亦犯。优波离复问。非道行淫为犯不。佛言初入亦犯。初入犯因缘。如律中广解。
重制有二种因缘。一者急二者缓。急者。乃至畜生与人同犯。是名为急。云何名缓。若有比丘欲舍道还俗行淫者。听舍戒还家。若后时还乐在道者。听出家与受具足。是名为缓。如难提伽比丘犯重。听忏悔在大僧下沙弥上。此亦是缓。譬如国王有犯罪者一者急二者缓。重制中亦如是。一缓一急。是故三处得决所犯事。
复有三处决了非犯。一者缘。二者制。三者重制。缘者。佛未制戒时初犯者此是缘。制者。初犯者制不犯戒。是名为制。重制者。若比丘比丘尼不得自在。为强力所逼强。共行欲不受乐者不犯。是名重制。是名三处决断不犯。复有三处决断所犯。一缘二制三重制。缘者。尔时世尊在王舍城。陀腻加比丘不与取。瓶沙王所护材木。如来欲令后比丘更不作过患。以此事故集诸比丘。是名为缘。若比丘若空地若聚落不与取犯波罗夷。是名为制。若自取若为他外逻教取若遣人取。是三处不与取犯波罗夷。是名重制。若他所有不作他想取犯突吉罗。此亦重制。一切所犯。如此三处决了应广知。
重制复有二种。一者急二者缓。急者。乃至草木小叶他物不与不得取。是名为急。缓者。若他物不作他想取。是名为缓。是名三处决断犯。
复有三处决断不犯。一缘二制三重制。缘如上说。制者。初未结戒时不犯。是名为制。重制者。他物他想不取。乃至不起盗心。是名重制。
尔时世尊在毗舍离。有比丘住跋裘河边。起不净想厌患此身。以衣钵雇比丘相杀。如来欲断如此恶因缘故。集诸比丘。是名为缘。制者。若比丘断人命。得波罗夷。不应共住。是名为制。重制者。从受母胎乃至老时断人命者。皆得波罗夷。是名重制。
复有重制。若人病求欲自杀。比丘若自与刀。若教人与刀。若自与药。若教人与药。如是等众多方便。皆名重制。重制有二因缘。一者急二者缓。急者。一切不得杀乃至蚁子。是名为急。缓者。若人作非人想杀者不犯。是名为缓。此是三处决断所犯。复有三处决断不犯。一缘二制三重制。缘者如上说。制者。初未制戒时作不犯。是名为制。重制者。于一切众生上不起杀心。是名重制。以是义故。名三处决断不犯。
复有三处决断。一缘二制三重制。缘者。尔时世尊在毗舍离跋裘河摩帝寺。诸比丘为乞食故。故妄语。如来断此因缘。集诸比丘。是名为缘。制者。若比丘自称得过人法。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应共住。是名为制。重制者。自称得身念处。乃至自称言得果。是名重制。重制复有二种。一急二缓。急者。一切不得妄语乃至戏笑。是名为急。缓者。若欲故作妄语。语不成令人不解者得偷兰遮。是名为缓。是名三处决断所犯。
有三处决断不犯。一缘二制三重制。缘者即如上说。制者。初未制戒时所作不犯。是名为制。重制者。如增上慢比丘。实未得道。闻边人说其得道。意谓实得。后翘勤不已。得阿罗汉果。知其本谓得者不实。心疑问佛。佛言不犯。是名重制。此是决断三处不犯。如是乃至众学。皆以此三法推可知。
复次应推缘。一钵二衣三尼师檀四针筒五道行人六人七房。钵缘者。
尔时世尊在王舍城。王舍城有一长者。其家中有大栴檀木作钵。乃至集诸比丘。是名为缘。制者。不应畜栴檀钵。是名为制。重制者。不应为诸白衣现神通力。是名重制。复有重制。比丘不应畜木钵石钵金钵银钵宝钵珠钵。不应架上安钵。不应泥团上安钵。乃至不应湿钵置钵囊中。此杂犍度中广明。是名三处决断犯。不应坐钵上。不应卧钵上。不应钵中盛水洗手足。一切处不应用。除病。不应用钵除粪。不应不爱护钵。敬之如目。除病。是名三处决断犯。
复有三处。应决断不犯。一缘二制三重制。缘者。
尔时世尊在波罗奈。诸比丘白佛。我等应当畜何等钵。是名为缘。制者。听诸比丘畜笼口钵更竖钵。是名为制。重制者。听诸比丘畜铁钵苏摩钵乃至赤钵。皆应畜之。是名重制。复有重制。若钵挂肩腋下使破者。听作筐盛之。若苏摩钵破者。劫波缕麻缕缀之。乃至用落沙胶之。若铁钵生穿破。应打铁令薄补熏受用。长钵不应过十日畜。钵破未过五缀。不应舍更求余钵。比丘尼得钵。即日作净施。不应过夜。此亦是重制。
衣缘者。一缘二制三重制。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六群比丘畜上色衣。佛集诸比丘。是名为缘。制者。不听畜上色衣。是名为制。重制者。不得畜锦衣白衣。不听畜有须衣罗网衣。是名重制。又复不听裹头行。又复不听畜革行缠除因缘。不得用僧伽梨裹木新面牛屎草土。不得脚蹑僧伽梨。不得揲僧伽梨敷坐。不得衬身著僧伽梨。不得不爱护僧伽梨。如自护其皮。是名重制。此是三处决断所犯。复有三处决断不犯。一缘二制三重制。缘者。
尔时世尊在波罗奈。有诸比丘。白佛。我等应当畜何等衣。是名为缘。制者。听诸比丘畜粪扫衣。是名为制。重制者。听畜十种乃至粪扫衣。又复比丘畜长衣不过十日。若有水火盗贼失衣者。有檀越大持衣来施。得受三衣不得过取。比丘得新衣。应作三点净。若比丘衣破听著衲。是名三处决断不犯。尼师坛。有三处决断所犯。一缘二制三重制。缘者。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时六群比丘畜尼师坛。长广过度。佛因是集诸比丘。是名为缘。制者。若诸比丘畜尼师坛过量。是名为犯。齐量者。长二修伽陀搩手半。广一修伽陀搩手半。重制者。不应畜上色尼师坛锦尼师坛帛尼师坛革尼师坛。不得用尼师坛裹木柿奈乃至裹土。护尼师坛法如护身皮。是名重制。此三处决断所犯。
复有三处决断不犯。一缘二制三重制。缘者如上说。制者。如佛齐量作。是名为制。重制者如佛度量作十种袈裟。衣财中染作袈裟色亦得作。是名重制。此三处决断不犯。
针筒。有三处决断。一缘二制三重制。缘者。
尔时世尊在王舍城。有针筒工师。信心三宝请众僧。常施针筒。常施不已。贫不自活。佛闻已集诸比丘。是名为缘。制者。不听比丘畜骨牙角针筒。是名为制。重制者。有诸比丘用上色作针毡。锦帛革作针毡。佛不听用上色乃至革作针毡。是名重制。此针毡筒。应好秘密藏之。不听与白衣持行。何以故。有一比丘。共贾客同路而行。尔时比丘语贾客言。我有因缘须下道行。可为我持此针筒去。须臾相及。道人去后。持直百千两价金珠著针筒中。道人来还。与针筒不语令知。至税处过已。还唤来捡挍。税主针筒中得此宝珠。种种呵责道人。极受苦恼。佛闻之制曰。从今已去不听与白衣持针筒行。是名重制。此是三处决断所犯。复有三处决断不犯。一缘二制三重制。云何名缘。缘者如上说。制者。如初未制戒不犯。是名为制。重制者。用铜铁铅锡竹苇木泥石作针筒听畜。复听比丘用十种衣裁作针毡受用。是名重制。此是决断三处不犯。
复有三处决断所犯。一缘二制三重制。缘者。尔时六群比丘常行诸国。夏时</a>或值天雨水涨漂失衣钵。或伤众生乃至践蹋生草。诸檀越慊言。外道持戒者。畏伤杀众生。夏犹不行。况佛弟子慈心者冬夏所求无有厌足。鸟依林树。野兽依山。皆有住时。云何比丘无暂时息。以是因缘世尊闻之。集诸比丘。是名为缘。制者。不听比丘夏安居中行。是名为制。重制者。有一比丘。夏安居时。结安居已无缘而出。夫安居法。结安居竟。不得无缘而出。如婆难陀释子杖头挂毛毳而行。皆不听也。
又如六群比丘。共比丘尼同路而行。复不中共盗贼同路而行。乃至不得如婆难陀释子擎宝盖著道而行。复不得挂钵络幢头而行。一切行路中所不应作。如是应广知。是名重制。此是三处决断所犯。
复有三处决断不犯。一缘二制三重制。缘者如上说。制者。若不及前安居。及后安居者。此亦不犯。复非无缘出行。此亦不犯。复有比丘。受七日法出到家中。知日尽欲来。母不听之。过七日已作失安居想。往白世尊。佛言。若心决断欲来。母不听者不失安居。若比丘夏安居竟。应移余处住。若有缘。不得去者不犯。若无缘。安居竟出外一宿还来亦不犯。是名重制。此是三处决断不犯。复有三处决断所犯。一缘二制三重制。缘者。
尔时世尊在王舍城。中有童子十七群。最大者年十七。下者十二。上富者。有八十亿万钱下贫者。有八十万钱。此童子中。一者父母所爱。字优波离父母生念。我唯有此一子。我百年后。云何得令此子长命老寿无苦常得安乐。意欲令学书诵经。恐复眼劳受苦。若欲教画。恐立久脚疼。若教天文算计。恐劳身心。又复思念。沙门释子常处闲静志求无为。此乃是大乐。可安著沙门中。复有十七群童子。是其伴侣。数数来唤相随出家。于是父母放令出家。师即为受具足戒。但年小昼二时食。夜未晓复啼索食。佛以天耳闻其啼声。即集诸比丘。是名为缘。制者。年满二十听受具足。是名为制重制者。年未满二十而不得受戒。复有十三种人受戒不听。于十三种中。若受一人戒。知不应与受戒。而与受戒者。受戒师亦有所犯。是名重制。此三处决断所犯。
复有三处决断不犯。一缘二制三重制。缘者如上说。制者。如未制戒前不犯。是名为制。重制者。年满二十与受戒不犯。若不知年未满二十。受戒者亦不自知。与受戒不犯。有一沙弥。年未满二十受具。心中生疑。为得戒不。往白世尊。佛言。听汝数胎中年。若不满者听数闰月。若复不满者。听数十四日布萨。数十四日布萨复不满。佛问诸比丘。此人得阿罗汉果未。诸比丘白佛言。实得阿罗汉果。佛语诸比丘。此是上受具。若如此者。虽未满二十得具足。不犯。如耶输陀善男子等受戒得戒不犯。乃至珊阇耶伽优婆提舍拘律陀等。二百五十人及余人等受戒得戒。是名重制。此是三处决断不犯。
复有三处决断所犯。一缘二制三重制。缘者。尔时世尊在王舍城。听阿罗毗比丘作私房。此阿罗毗比丘作房广长。所须甚多求索非一。此比丘住处村舍诸人。遥见比丘皆避入舍不欲相见。佛闻此因缘集诸比丘。是名为缘。制者。比丘无主私乞作房。应量作若过犯僧残。是名为制。重制者。如尊者阐陀私作房。从王索材。王言自恣听取。即伐路中一切人所贵重树。世人慊言。云何比丘无慈心断树生命。佛因是制戒。私作房不得伐路中大树。是名重制。
复于一时。世尊在拘睒弥国。阐陀比丘私作房。用有虫水和泥作房。作房竟有余长泥。尽取[卄/積]在房上。房即崩坏。佛因此制戒。不听私作房伐路中大树。不听用有虫水和泥。不听[卄/積]泥著屋上。是名重制。
尔时尊者罗睺罗。在那罗伽波宁。有一檀越笃信三宝。于尊者罗睺罗边生恭敬心。为罗睺罗私起房。作房竟即请罗睺罗受用。罗睺罗数时受用。舍向余方教化。房主复用此房施多人。罗睺罗后时来到。闻已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佛教罗睺罗。汝到檀越边问之。檀越见我身口意有何等过。檀越答言。不见有过。罗睺罗还到佛所。具说檀越之言。佛因此即集诸比丘。或有施如法施如法受如法用。或有施不如法施不如法受不如法用。若有檀越。自出意作房施一人。若后时转施与众多人。是名不如法施不如法受不如法用。若有人自意作房施与一人。后时转施与众僧。是名不如法施不如法受不如法用。若有出意自作房施众中一人。此众后时分作二部。若回此房与一部。是名不如法施不如法受不如法用。若有檀越自出意作房施众多人。后时转施一人若转施大众。此皆不如法施不如法受不如法用。如法者。若施一人一人受用。施众多人众多人受用。施众僧众僧受用。若僧分作二部。施一边一边受用。是名如法受用。是名重制。此三处决断所犯。
复有三处决断不犯。一缘二制三重制。缘者即如上说。制者。如初未制戒时所作不犯。是名为制。重制者。若众僧示作房处。所作齐量无诸妨难。若复作塔为僧作房舍不犯。是名重制。王舍城中有檀越。为僧起六十口房。皆不犯。是名重制。此三处决断不犯。一切不犯者。顺佛教而行是也。犯者。违佛教行是也。比丘法。佛所听者应作。佛所不听不应作。如初中后亦如是。云何名毗尼。毗尼者。凡有五义。一忏悔二随顺三灭四断五舍。云何名为忏悔。如七篇中所犯。应忏悔除。忏悔能灭。名为毗尼。云何名为随顺。随顺者。七部众随如来所制所教。受用而行无有违逆。名为随顺毗尼。云何名灭。能灭七诤。名灭毗尼。云何名断。能令烦恼灭除不起。名断毗尼。云何名舍。舍有二种。一者舍所作。二者舍见事。舍作者。十三僧残是也。就十三中。九事作即成不得谏。四事三谏不受。僧为作白四羯磨。罪成。成已若白三羯磨悔事不成。如此十三名舍作法。见者。如阿梨吒比丘说言。我亲从佛闻。行欲不能障道。舍是见故名为舍也。此二种名舍毗尼。总有二种。一可发露。二不可发露。可发露者。比丘十三僧残。比丘尼十九僧残。六三谏此有羯磨可除罪。名可发露。不可发露中。尼有一事可三谏。如比丘犯罪。僧羯磨摈出。有比丘尼。常来佐助言语比丘尼。比丘尼谏言。此不须佐助。乃至三谏不止。僧为作白四羯磨。至三羯磨时悔者罪犹可除。至第四羯磨。事成。不复可除。是名不可发露。如是比丘四。比丘尼七。皆无谏也。是名舍毗尼。此五总名毗尼义。云何为犯。犯有二种。一者犯重。二者犯轻。犯重者。欲作恶时烦恼火盛。能烧善心令灭恶事得成。名为烧义。成恶事已后改悔时。心生苦恼善心炽盛。能灭恶心。亦名烧义。犯轻者。起烦恼心微。随犯微罪灭微善心。不得自存名为炙义。后改悔时。起微善心炙小恶心。亦名炙义。
云何名犯。能使众生轮回三有。名为犯义。云何复名犯。所不听作而作。名之为犯。
云何名犯。犯所持戒。所犯受果。不可贪乐。故名为犯。
云何复名为犯。过患苦恼触逼切身。皆名犯义。能断善法。名为犯义。又言犯者。人及六欲天四禅四空三界中所作不善。皆名为犯。又言犯者。嗔心现前。名为犯。又烦恼染心。亦名为犯。又复犯者。烦恼在道中增长。名为犯义。又烦恼满足。亦名犯义。
云何烦恼名为犯义。如器中著水然火。溢出烦恼火。能令身口放逸。作不善业。是名为犯。又复犯者。七聚法中所不应作。作者皆名为犯。何故名波罗夷。波罗夷者破坏离散名波罗夷。又波罗夷者。为他刀槊所伤。绝灭命根。名波罗夷。佛法中波罗夷者。与烦恼共诤。为恶所害。名波罗夷。又复波罗夷者。为三十七住道法所弃。为四沙门果所弃。为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一切善法所弃者。名波罗夷。
又波罗夷者。于毗尼中正法中比丘法中。断灭不复更生。名波罗夷。世尊说言。有涅槃彼岸。不能度到彼岸故名波罗夷。波罗夷者。如人为他斫头更不还活。为恶所灭不成比丘。名波罗夷。尊者迦叶惟说曰犯最重恶。于比丘法中更无所成。名波罗夷。又波罗夷者如人犯罪施其死罚更无生路。犯波罗夷永无忏悔之路。于比丘法中更不可修。名波罗夷。如人欲到彼岸。愚痴故中道为他所诳而失彼岸。于佛教中。为烦恼所诳。失涅槃彼岸。是名为堕。
恶中淫欲最 不与取为最
断人命为最 过人法亦最
于善中翘勤 最能方便断
背舍诸功德 是名波罗夷
虽假著法服 入僧次而坐
与梵者超隔 故名波罗夷
受他施济命 行非功德器
能劫国土贼 是名波罗夷
云何名僧残。僧残者。所犯僧中应忏悔。不应一人边。乃至二三人边不得忏悔。众中忏悔名为僧残。一切比丘所忏悔事。皆应僧中。僧为作是名僧残。又言僧残者。残有少在不灭。名为僧残。又复残者。如人为他所斫残有咽喉。名之为残如二人共入阵斗。一为他所害命绝。二为他所害少在不断。不断者若得好医良药可得除差。若无者不可差也。犯僧残者亦复如是。有少可忏悔之理。若得清净大众为如法。说忏悔除罪之法。此罪可除。若无清净大众不可除灭。是名僧残除灭罪法。教令别住。行六日行摩那埵行阿浮呵那。行阿浮呵那得清净竟。于所犯处得解脱。得解脱起已更不复犯。是名僧残。
云何名为波逸提。波逸提者。所犯罪微故。名波逸提。又复波逸提者。非断灭善根罪枝条罪。名波逸提。又复波逸提者。如被斫者少伤其皮不至损命。波逸提罪亦复如是。此罪伤善处少。名波逸提。
云何名为波罗提提舍尼。波罗提提舍尼者。犯即忏悔。数犯数悔故。名波罗提提舍尼。又复名波罗提提舍尼者。忘误作非故心作故。名波罗提提舍尼。
云何名为偷兰遮。偷兰遮者。于粗恶罪边生故。名偷兰遮。又复偷兰遮者。欲起大事不成。名为偷兰遮。又复偷兰遮者。于突吉罗恶语重故。名为偷兰。一食人肉偷兰。二畜人皮偷兰。三剃阴上毛腋下毛偷兰。四用药灌大便道偷兰。五畜人发钦畔罗偷兰。六裸形行偷兰。七畜石钵偷兰。八嗔恚破衣偷兰。九嗔恚破房偷兰。十嗔恚破塔偷兰。是名自性偷兰。突吉罗者。名为恶作。犯身口律仪名为恶作。恶语二种。一者妄语二者非时语。非时语者。释摩男释子作平等心持药布施众僧。六群比丘谤言。好者与上座恶者与我等。施主答言。我当市上更买好药与尊者。六群比丘谤他故名恶语。所说不当时。名非时语。
应初夜受用者。一甘蔗浆。二水和甘蔗浆。复有八种浆。一庵罗果浆。二瞻波浆。三拘罗浆。四咒提浆。五元提浆。六舍林毗浆。七破楼尸浆。八蒲桃浆。如此等浆气味未变。至初夜得饮。变不得饮。二日二夜相应者。受具足人。与未受具足者共宿。至第三夜。具足者明相未现时应起坐。复有二夜相应者。若犯罪者应发露别。住别住处有畏难不得住者。听二夜覆藏。复有二时相应法。初夜时后夜时。应翘勤坐禅经行。何故不劝三时。行者中夜一时以自消息。是故不得教竟夜行。所以劝初夜后夜者。欲令行道不懈。是名二时相应。
夜应作者。夜中露地得卧昼日不得。欲晓时还入房中眠卧。若夜中经行时。为热故不得具著衣者。直被袈裟得经行。若竭支大者。不著泥洹僧袈裟亦得。著革屣取水与人若池边取水。夜得昼不得。中前所应者。从明相现至中。此时中应食无犯。有中所应食。五种正食是。非余不正食也。不正食中前得数数食。中前入聚落食法。若无檀越请。不语比座得入聚落乞食无过。若受请者。不语比座去有过。何以故。如拔难陀释子。处受请不语比座。晨朝向一受请处去。后更余处请檀越来至。唤拔难陀兼唤余比丘。比丘待拔难陀。日时已过不得中食。以是因缘佛制。比丘有请处。应语比座令知。中前病比丘得食粥。复有中前应入聚落。不应语比座。为佛为法为四方僧为塔为病得入聚落。
共行弟子一切入聚落。皆应白和尚。若有比丘。入聚落见檀越者应语比座令知。
后食者。食已竟后更得食。日时未过作残食法食。是名后食。病者。后食得数数食无过。看病者。作残不作残皆得食后食。若有檀越请应语比座。若无檀越请不语无过。若比丘昼相应夜不相应者。教授比丘尼时。昼日应教夜不应教。
若比丘尼受教诫法。十五日语教诫师。若即得白僧者。十五日暮尼得布萨。若昼日僧不集不得白僧者。至暮布萨时当白僧。得教诫已至十六日。比丘尼教诫师边取教诫。取教诫已即得布萨。若十五日比丘尼就大僧中受教诫。僧集时即乞教诫。更不须后时来乞。若比丘尼。比丘尼僧中受具足竟。即昼日大僧中受具足。不应夜来也。
若比丘尼得长钵。即日施人及作净施。至明相未现不犯。
若比丘尼得所用器听畜。十六种器中各畜一。若长者亦即日施人及作净施。至明相未现已来不犯。复有昼日相应者。若比丘贪乐坐禅。坐处无有依止师。依止师住处但使一日得往还。遥依止不失。若两寺相去一日得往还。若有守僧伽蓝者。亦得遥依止不失。若比丘同布萨结大界处。极远听一日往还结大界。是名昼相应法也。昼夜所应作法。受具布萨自恣与欲与清净欲自恣欲受安居受功德衣受三衣不离宿。是名昼夜相应法也。复有二日二夜相应法。受具足人与未受具人。二日二夜同宿第三夜受具者。明相未现时应起坐。若客比丘到他寺上。请房舍卧具受已。不语旧住者出外再宿。至第三夜明相未现时。若自来若遣人来。语旧住者善。若不语至明相现得罪。
若比丘在军中再宿。至第三夜明相未现时。若有时。可与相识者别。若无时。直去出军外明相现不犯。若与相识者辞知不放者。可直去不须辞也。是名二日二夜相应法也。
三夜相应法者。受具足者。与未受具足者。三夜同房。至第四夜明相未现时。未受具足者应出界外。若不能出。受具足者应出界外。是名三夜相应法也。复有五日五夜相应法。若比丘有盗贼难军贼难。不得持三衣自随者。应持三衣寄知旧白衣舍五日。至六日明相未现。应来看衣手自捉之。若过六日至明相现。尼萨耆波逸提。若比丘作亲意。不语取他衣著。过五日至六日明相现突吉罗。
若比丘自三衣。至五日应捡挍。无虫鼠伤坏不。若过五日至六日明相现。得突吉罗。是名五夜相应法。
六夜相应法者。若比丘离衣宿。至六日明相现失衣。复有六夜所行法。六夜行摩那埵是也。是名六夜相应法。七夜相应法者。酥油生酥蜜黑石蜜。为病者七日应畜。明相现至八日不应畜。若比丘夏安居中。若为佛法僧塔病。如是等众多受七夜法。尊者萨婆多说曰。若比丘受依止竟。乞七日法出界外。七日满还来到寺不失依止。是名七夜相应法。
毗尼母经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