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帝年下魏晋宋齐梁周大隋)
3个月前 作者: 费长房
历代三宝纪卷第三(帝年下魏晋宋齐梁周大隋)
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上
帝年下者。始自三皇天唯一主。终乎两汉地无二臣。爰洎魏晋已来逮我大隋驭世。其间京邑将若猬毛。鸱蹲鹤立之都二十有二国。其一吴三秦凉魏齐陈等。此之八国虽曰各保名器。并皆宣译佛经。能使三宝住持。则是四生蒙赖。所以务善者流庆。故致世录相沿焉。而纪目无闻乘。时霸王者十有四国既不阐扬圣教。于事莫知祖修。今各依彼志书粗略标其年世。庶知强弱始末废兴。曹魏文帝</a>黄初二年辛丑。刘备都蜀号汉。二主四十三年。还入魏元帝。西晋惠帝太安元年壬戌。张轨起凉州号凉。是为前凉。七主六十二年。入前秦符永固。晋惠永安元年甲子。刘渊起平阳。初号汉后称赵。是为前赵。四主二十六年。入后赵石勒。同永安元年。李雄起蜀。初号大成。后改称汉。四主四十四年。为晋穆所灭。东晋元帝太兴三年庚辰。石勒初起襄国。后徙都邺号赵。是为后赵。四主通冉闵三十五年。入前燕慕容俊。晋穆永和十一年乙卯。慕容俊创起黄龙。后徙都邺号燕。是为前燕。二主一十九年。入前秦符永固。晋孝武太元十一年丙戌。慕容垂起于中山还袭燕号。是为后燕。徙都黄龙。五主二十六年。入北燕冯跋。至十二年丁亥。吕光起凉州。还号为凉。是曰后凉。四主一十六年。入后秦姚兴。晋安帝隆安元年丁酉。秃发乌狐起于西平。亦号为凉。是曰南凉。三主一十八年。入西秦乞伏叱槃。至二年戊戌慕容德起于广固。亦号为燕。是曰南燕。二主一十三年。还为晋安帝所灭。至四年庚子。李皓起于炖煌。亦号为凉。是曰西凉。二主二十二年。入北凉沮渠蒙逊。晋安帝义熙三年丁未。赫连勃勃起于朔漠。都统万城。号为大夏。三主二十五年。入北魏太武至六年庚戌。冯跋起灭后燕。都于昌黎。号为大燕是为北燕。二主二十八年。亦入北魏太武。至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已卯。是北魏太延五年。太武西征遂灭北凉。自是诸国相吞略尽。唯北魏存。至齐明帝隆昌元年甲戌。是北魏太和十八年。孝文南迁都于洛邑。至梁武帝</a>中大通六年甲寅。是南魏永熙三年。武帝元循西迁长安。依周太祖宇文黑泰。齐太祖高欢别立清河王子元善见为主。北都于邺。缘是复分为西东。魏梁孝元帝绎承圣四年乙亥。都在江陵。为西魏灭。自是南朝历数北旋。其年即魏后元二年。萧衍</a>孙察魏赐嗣立绍继梁基。是曰后梁。既为附庸则是影国。周受魏禅因而跱之。仍都江陵。三主三十三年。绝于开皇七年丁未。始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受后汉禅。二年辛丑天下三分。五十九年。至晋武帝咸宁五年己亥。宇宙之内文轨复同。二十三年到晋惠帝永宁元年辛酉。州土幅坼竞建国都。至今开皇九年己酉。其间二百八十八年。故实沈已前天步孔艰。犹二六合。大梁之后王道清泰。还一九州。车书契来已九年矣。化有功被民无得称魏。至大隋四十四。主纪历三百七十八年。七代五都世录云尔。 ·魏文帝(七年都雒阳)
·明帝(十三年)
·齐帝(十四年)
·高贵乡公(六年)
·元帝(五年)
·(西晋)武帝(二十五年都雒阳)
·惠帝(十六年)
·怀帝(六年)
·愍帝(四年都长安)
·(东晋)元帝(六年都建康)
·明帝(三年)
·成帝(十七年)
·康帝(二年)
·穆帝(十七年)
·哀帝(四年)
·海西公(五年)
·简文帝(二年)
·孝武帝(二十四年)
·安帝(二十二年)
·恭帝(一年)
·宋武帝(三年都建康)
·前废帝(一年)
·文帝(三十年)
·孝武帝(九年)
·中废帝(一年)
·明帝(八年)
·后废帝(五年)
·顺帝(二年)
·齐高帝(五年都建康)
·武帝(十年)
·废帝(半年)
·新安王(半年)
·明帝(四年)
·东昏侯(二年)
·南康王(一年)
·梁武帝(四十八年都建康)
·简文帝(二年)
·孝元帝(四年都江陵)
·周愍帝(一年都长安)
·明帝(三年)
·武帝(十八年)
·宣帝(二年)
·静帝(一年)
·大隋开皇来(十七年都大兴)
魏(庚子)文帝丕(曹氏字子桓黄初元都雒阳佛入涅槃来至此已八百二十九年)
(辛丑)二 (壬寅)三 吴(孙权字仲谋立二十八年都建业号黄武元称太皇帝)
(癸卯)四 二
(甲辰)五 三(维只难于武昌郡译阿差末菩萨经</a>等二部合六卷)
(乙巳)六 (丙午)七 四 五
(丁未)明帝睿(文帝子泰和元) 六
(戊申)二 七
(己酉)三 黄龙元
(庚戌)四 二(竺律炎于杨都出三摩竭等经二卷)
(辛亥)五 三
(壬子)六 嘉禾元
(癸丑)青龙元 二
(甲寅)二 (乙卯)三 三 四
(丙辰)四 五
(丁巳)景初元 六(一本嘉禾止五年)
(戊午)二 赤乌元
(己未)三 二
(庚申)少帝芳(正始元) 三
(辛酉)二 四
(壬戌)三 五(立子禾为太子)
(癸亥)四 (甲子)五 六 七
(乙丑)六 (丙寅)七 八 九
(丁卯)八 十(康僧会。感得舍利放光。孙权信伏。即为会造建初寺。此江东寺之先也)
(戊辰)九 十一
(己巳)嘉平元 十二(废太子和立子亮为太子)
(庚午)二(昙柯罗于雒阳译僧祇戒本一卷) 十三
(辛未)三 太元元年(康僧会于杨都建初寺译六度集等经四部一十六卷)
(壬申)四(康僧铠于雒阳译郁伽长者所问经二卷) 神凤元年权薨 建兴元年四月亮立改元
(癸酉)五 二(支谦。从黄武年至此。凡出明度经等一百二十部一百四十九卷如吴录所载)
(甲戌)废帝高贵乡公髦(正元元年。昙谛于雒阳出昙无德羯磨一卷) 五凤元
(乙亥)甘露元 二
(丙子)二 泰平元
(丁丑)三(白延于雒阳出首楞严等五部六卷) 二
(戊寅)四 三(八月亮薨九月休立。是为景帝改永安元)
(己卯)五(颖川朱士行。最先出家。即汉地沙门之始也) 永安二
(庚辰)元帝陈留王焕(景元元) 三
(辛巳)二 (壬午)三 四 五
(癸未)四 六
(甲申)咸熙元(魏禅晋) 七(六月休薨七月皓立改元兴元年)
西晋(乙酉)武帝炎(泰始元司马氏字安世都雒阳) 甘露元
(丙戌)二(十一月八日。竺法护于长安白马寺译须真天子经</a>二卷) 宝鼎元
(丁亥)三 (戊子)四 二 三
(己丑)五(七月二十五日竺法护出大般泥洹经</a>二卷) 建衡元
(庚寅)六(九月护又出宝藏经二卷。光德太子经一卷赖吒和罗所问光德太子经一卷) 二
(辛卯)七 三
(壬辰)八(护又出新道行经十卷) 凤凰元
(癸巳)九 二
(甲午)十(护又出无尽意经四卷) 三
(乙未)咸宁元 天册元
(丙申)二 天玺元
(丁酉)三 天纪元
(戊戌)四 (己亥)五 二 三
(庚子)泰康元 四(为晋将王浚所灭入雒封。皓为归命侯。合五十八年。凡获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县。五十二万户。三百四十万。口兵士二十三万吏三万二千。后宫婇女五千人尽以赐将士)
(辛丑)二(强良娄至出十二游经</a>一卷) (壬寅)三 (癸卯)四 (甲辰)五(二月二十三日。护出修行经七卷) (乙巳)六(七月十日。护出海龙王经</a>四卷) (丙午)七(八月十日护出正法华经</a>十卷十月二十七日出普超经四卷十一月二十五日出光赞般若经十卷) (丁未)八(正月十一日。出普门品经一卷四月二十七日出宝女问经一卷) (戊申)九 (己酉)十(四月八日。护出文殊师利净律经</a>一卷。十二月二日。出离垢施女经</a>一卷。并魔逆经</a>等。并在洛阳白马寺出) (庚戌)泰熙元(四月武帝崩。太子哀立。是为惠帝。改元永平年) (辛亥)元康</a>元 (壬子)二 (癸丑)三 (甲寅)四 (乙卯)五 (丙辰)六 (丁巳)七 (戊午)八 (己未)九 (庚申)永康元 (辛酉)(始元元。正月伦篡改永宁元四月帝反正改) (壬戌)二(十二月改元安元) (癸亥)(永安元正月改建武元七月改) (甲子)永兴元(八月改) (乙丑)二 (丙寅)光熙元 (丁卯)怀帝炽(惠帝弟称永嘉元) (戊辰)二(法护出普曜经</a>八卷) (己巳)三 (庚午)四 (辛未)五(帝为刘曜所执送向平阳) (壬申)六 (癸酉)愍帝业(武帝孙建兴。元都长安。吴县民朱鹰共东云寺帛尼及信者数人。于松江沪渎口接得二石像。背有铭志。一名维卫佛二名叶佛将还安置在通玄寺) (甲戌)二 (乙亥)三 (丙子)四 (东晋)(丁丑)元帝睿(武帝从子建武元都建康) (戊寅)泰兴元(二年三月帝崩元帝方即位改元) (己卯)二 (庚辰)三 (辛巳)四 (壬午)永昌元(闰十二月帝崩) (癸未)明帝绍(元帝子称太宁元) (甲申)二 (乙酉)三(闰八月帝崩) (丙戌)成帝衍(明帝子称咸和元) (丁亥)二 (戊子)三 (己丑)四(丹阳尹高悝旦行至张侯桥。望自中有五色光。出水上高数尺。悝往看异之。遣人入水。乃得一金像。无光趺工。制殊常悝乃下车载像将还。至长干寺安置。委曲具在高僧刘萨何传。临海人张系世。常于海中捕鱼见水上有光往。视乃是铜莲华趺。即表上帝。敕安此像脚下。齐同如一。其趺上有梵书。外国僧读云。是阿育王第四女造开皇九年平陈此像今在京大兴善寺) (庚寅)五 (辛卯)六 (壬辰)七 (癸巳)八 (甲午)九 (乙未)咸康元 (丙申)二 (丁酉)三 (戊戌)四 (己亥)五 (庚子)六 (辛丑)七 (壬寅)八(六月帝崩) (癸卯)康帝岳(成帝弟称建元元年) (甲辰)二(九月帝崩) (乙巳)穆帝聃(康帝子称永和元) (丙午)二 (丁未)三 (戊申)四 (己酉)五 (庚戌)六 (辛亥)七 (壬子)八 (癸丑)九
(甲寅)十 (乙卯)十一 (符秦)帝健(皇始元都长安) 二
(丙辰)十二 三
(丁巳)升平元 (戊午)二 四 五
(己未)三 (庚申)四 帝生 寿光元(建子立) 二
(辛酉)五(五月帝崩) 帝(永固立生从兄。改永兴元) 二
(壬戌)哀帝丕(成帝子称隆和元) 甘露元 二
(癸亥)兴宁元 (甲子)二 三 四
(乙丑)三(二月帝崩) 五 六
(丙寅)废帝海西公弈(哀帝弟称太和元) 建元元 二
(丁卯)二 (戊辰)三 三 四
(己巳)四 (庚午)五(十一月帝崩) 五 六
(辛未)简文帝昱(元帝第六子。称咸安元。交州合浦郡人。董宗之常以采珠为业。尝于海底见光照曜。往取乃。得佛光。即表上台。帝敕安阿育王像背。冥然即合。四十余年乃方具足帝即于长干寺阿育王塔上。起三层木浮图) 七 八
(壬申)二(二月帝崩) 九(大史奏。有德星现外国分野。当有圣人入辅。遣符丕将十万众攻晋襄阳取弥天释道安</a>)
(癸酉)孝武帝曜(简文子</a>。称宁康元) 十 十一
(甲戌)二 (乙亥)三 十二(竺佛念。出菩萨璎珞经</a>一十二卷) 十三
(丙子)泰元元 (丁丑)二 十四
(戊寅)三 (己卯)四 十五
(庚辰)五 (辛巳)六 十六
(壬午)七 (癸未)八 十七
(甲申)九 (乙酉)十 十八
(丙戌)十一 (姚秦)帝苌(称建初元改。长安为常安而都之) 十九(僧伽提婆</a>出阿毗昙八揵度二十卷)
(丁亥)十二 二(二月八日。昙摩难提译王子法益经一卷) (乞伏秦)国仁(称建义元都宛州) 二十(僧伽跋灯出婆须蜜经十卷)
(戊子)十三 三 二 二十一(二月八日。弥天释道安卒)
(己丑)十四 四 三 大安元(苻丕立改)
(庚寅)十五 五 干归立(称太初元)
(辛卯)十六 六 二 太初元(苻登立改)
(壬辰)十七 七 三 二
(癸巳)十八 八 四 三
(甲午)十九 皇初元(苌子兴立改皇初元) 五 四
(乙未)二十 二 六 五
(丙申)二十一(九月帝崩) 三 魏道武帝(元氏立称皇始元年都中山) 七 六
(丁酉)安帝(德宗改隆安元) 四 二 北凉(沮渠氏字蒙逊立称神玺元都姑臧郡) 八 建初元(符崇立为干归所灭四十四年)
(戊戌)二 弘始元 天兴元 二 九
(己亥)三 二 二 永初元(徙都张掖) 十
(庚子)四 三(春庙庭树生连理。冬罗什至常安弘法) 三 二 十一
(辛丑)五(改元兴元) 四(三月五日出贤劫经</a>十卷。十二月出思益经四卷。并什出) 四 三 十二
(壬寅)大亨元(桓玄篡) 五(四月二十三日什于逍遥园。出大品般若经四十卷兴亲对) 五 四 十三(干归为姚兴所擒封归义侯)
(癸卯)永始元 六(十月十七日弗若多罗。于中寺出十诵律</a>五十八卷) 六 五 留姚立(徙都金城称更始元)
(甲辰)太和元 七(正月什出妙法华经七卷六月又出佛藏经</a>三卷) 天赐元 六 二
(乙巳)义熙元 八(华首经十卷罗什出) 二 七 三
(丙午)二(师子国遣沙门昙摩。来献白王像高四尺二寸此像今来在兴善寺) 九(昙摩耶舍。出舍利弗阿毗昙三十卷) 三 八 四
(丁未)三 十(什出小品经十卷) 四 九 五
(戊申)四 十一(八月二十日。什卒于逍遥园依外国法焚惟舌不灰) 五 十 六
(己酉)五 十二 明元立(改永兴元) 十一 七
(庚戌)六 十三 二 十二 八
(辛亥)七 十四 三 十三 九
(壬子)八 十五 四 玄始元(还治姑臧谶初到凉土也) 叱槃立(改永康元)
(癸丑)九 十六 五 二 二
(甲寅)十 十七 神瑞元 三(昙无谶出大般涅盘经四十卷) 三
(乙卯)十一 十八 二 四 四
(丙辰)十二 帝泓立(兴子。改永和元) 泰常元 五 五
(丁巳)十三 二(为晋将刘裕所灭灭凡三十二年) 二 六 六
(戊午)十四(十二月帝崩) 三 三 七(谶出海龙王经四卷) 七
(己未)恭帝德文(安帝弟号元熙元年禅宋) 四 八 八
宋(庚申)武帝裕(称永初元) 五 九 九
(辛酉)二(觉贤于道场寺。译华严经</a>五十卷或六十卷。起义熙十四年至此讫) 六 十(昙无谶译经至此年都讫) 十
(壬戌)三(五月帝崩) 七 十一 十一
(癸亥)废帝义符(武帝太子称景平元五月废之八月。隆立) 太武立(改) 十二 十二
(甲子)文帝义隆(武帝第二子称元嘉元年) 始光元(寇天师谦之到国) 十三 十三
(乙丑)二 二(置道坛) 十四 十四
(丙寅)三 三 承玄元 十五
(丁卯)四 四 二 十六
(戊辰)五 神嘉元(十一月十三日昼昏星现竟日) 义和元 十七
(己巳)六 二 二 木末立(改永和元)
(庚午)七 三 三 二(为夏赫连氏所灭还入魏凡四十四年)
(辛未)八 四(州镇悉立道坛置生各二百人) 虔立(逊子。称永和元)
(壬申)九 延和元 二
(癸酉)十 二 三
(甲戌)十一 三 四(昙无谶。自知命卒此年)
(乙亥)十二 太延元 五
(丙子)十三 二 六
(丁丑)十四 三 七
(戊寅)十五 四 八
(己卯)十六 五(太武亲西征) 九(为魏所灭。凉立凡四十三年)
(庚辰)十七 太平真君元
(辛巳)十八 二
(壬午)十九 三
(癸未)二十 四
(甲申)二十一 五
(乙酉)二十二 六
(丙戌)二十三 七(破浮图灭佛法)
(丁亥)二十四 八
(戊子)二十五 九
(己丑)二十六 十
(庚寅)二十七 十一(诛崔晧)
(辛卯)二十八 正平元
(壬辰)二十九 文成立(称兴安元。还起浮图复三宝)
(癸巳)三十(二月帝崩。太子劭立。至四月诛劭。劭弟立称太初元) 二
(甲午)孝武帝骏(称孝建元) 兴光元
(乙未)二 太安元
(丙申)三 二
(丁酉)大明元 三
(戊戌)二 四
(己亥)三 五
(庚子)四(广州献三角牛。河南献舞马。肃慎献楛矢) 和平元
(辛丑)五 二
(壬寅)六 三(昭玄沙门昙曜欣三宝再兴。遂于北台石窟寺。躬译净度三昧经一卷。付法藏传四卷流通像法也)
(癸卯)七(武帝子业立。号永光元。后改景和元) 四
(甲辰)八(十二月废业。业弟或字休炳立。是为明帝。改元) 五
(乙巳)泰始元 六
(丙午)二 献文立(号天安元)
(丁未)三 皇兴元
(戊申)四 二
(己酉)五 三
(庚戌)六 四
(辛亥)七 孝文立(号延兴元)
(壬子)泰豫元(明帝子昱立改元) 二(吉迦夜为僧正昙曜译杂宝藏等经四部合二十卷。具在魏世录)
(癸丑)元徽元 三
(甲寅)二 四
(乙卯)三(东莞人徐坦妻怀身。儿在腹中啼) 五
(丙辰)四 承明元(北台有百余寺。僧尼二千余人。四方诸寺六千四百七十八。僧尼七万七千二百五十人。见魏史)
(丁巳)顺帝准立(昱弟称升明元) 泰和元
(戊午)二(禅齐) 二
(己未)齐高帝道成(称建元元) 三
(庚申)二 四
(辛酉)三 五
(壬戌)四 六
(癸亥)五 七
(甲子)武帝赜立(高帝子称永明元年) 八
(乙丑)二 九
(丙寅)三 十
(丁卯)四(三月一日有石重数十斛。从海浮出江。取以献。凿为像坐。高三尺余) 十一
(戊辰)五(正月交州献一珠高二寸。具作佛坐像形。五月枳园寺沙门得三果) 十二(冀州送九尾孤大赦)
(己巳)六(六月东阳献六眼龟腹下有文字。又禅灵寺刹上放光) 十三
(庚午)七 十四
(辛未)八 十五
(壬申)九 十六
(癸酉)十 十七(迁庙向洛阳)
(甲戌)隆昌元(七月帝崩。太子绰立。十月绰弟新安王昭文立。十二月昭文叔鸾立) 十八
(乙亥)延熙元 十九(大赦制衣冠章服定四海立门弟颁律令正言音改拓拔为元姓修礼乐)
(丙子)二 二十
(丁丑)三 二十一
(戊寅)四 二十二
(己卯)永泰元(东昏侯宝卷立) 二十三
(庚辰)永元元 宣武立(孝文子改景明元)
(辛巳)中兴元(南康王宝融立改元禅梁) 二(昙摩流支。于洛阳白马寺为宣武译如来入诸佛境界经二卷)
梁(壬午)武帝衍(天监元都建康) 三
(癸未)二(沙门曼陀罗。出宝云等经三部合十卷) 四
(甲申)三 (沙门僧盛出教诫比丘法一卷沙门道欢出众经要览法一卷) 正始元(昙摩流支。出信力入印法门经</a>五卷。至二年方讫)
(乙酉)四 二
(丙戌)五 三
(丁亥)六 四(昙摩流支。出金色王经</a>一卷)
(戊子)七(敕庄严寺沙门僧旻等。撰众经要抄并目录八十八卷) 永平元(即正始五年。十地论十二卷。宝积经四卷或三卷。法华经论一卷。三部并勒那摩提出。三具足论一卷菩提流支提出)
(己丑)八 二(金刚般若经一卷论三卷。菩提流支于雒阳胡相国宅出)
(庚寅)九 三
(辛卯)十 四
(壬辰)十一(阿育王经</a>十卷僧伽婆罗出) 延昌元
(癸巳)十二 二(魏史云。此年撮天下僧尼寺积有一万三千七百二十七所。去承明来始三十余年。入楞伽经</a>十卷菩提流支于雒阳出)
(甲午)十三 三(深密解脱经</a>五卷。菩提流支于雒阳出)
(乙未)十四(敕安乐寺沙门僧绍撰经目四卷。解脱道经一十三卷僧伽出) 四(法集经</a>四卷菩提流支于洛阳出)
(丙申)十五(敕沙门宝唱。撰经律异相</a>五十卷。优娄频经一卷木道贤出) 孝明立(宣武子。改熙平元。造永宁寺。遣沙门慧生使西域取经。凡七年还。得经论一百七十部。并行于世)
(丁酉)十六(敕沙门宝唱。撰众经佛名六月废省诸州道士馆) 二(太后胡氏秉政)
(戊戌)十七(敕沙门宝唱。撰众经目录四卷。文殊问经一卷僧伽出) 神龟元(胜思惟经六卷。菩提流支于洛阳出)
(己亥)十八(敕沙门宝唱撰名僧传三十一卷) 二
(庚子)普通元(十法经僧伽婆罗出为一卷) 正光元(大萨遮尼乾子经十卷。佛名经十二卷。不增不减经</a>二卷。差摩经二卷等。并菩提流支。为司州牧汝南王于第出)
(辛丑)二(九月二十三日建立同泰寺。初竖刹。帝亲自幸。百司尽陪) 二
(壬寅)三 三(沙门慧生。凡历七年从西域还。得梵经论一百七十部。即就翻译并行于世。见魏史)
(癸卯)四 四
(甲辰)五 五
(乙巳)六 孝昌元(即正光六年。无畏德女经一卷。金刚三昧陀罗尼经一卷。如来师子吼经</a>一卷并佛陀扇多出)
(丙午)七 二
(丁未)大通元(同泰寺成帝亲幸改元大赦) 三
(戊申)二 四(武泰元。正月改三月孝明崩胡太后立临洮王子三岁为帝。建义元。四月改尔朱荣杀幼主。诛太后沈尸于河。立长乐王。永安元九月改诛葛荣。尔朱自号为天柱王。秉国政总百寮)
(己酉)中大通元(九月十五日。帝幸同泰寺。逊位为仆。地震。百寮请复位。凡十五日。十月一日驾还宫) 二(孝基元。五月改北海王颢立长乐王。弃殿北走保建兴。建武元六月改北海王升殿大赦。尔朱复奉长乐南攻。颢走为人斩送。还复永安号)
(庚戌)二 三(九月长乐杀尔朱荣。十月尔朱世隆立长广于高都。改建明元。十二月擒长乐送并州杀之。谥曰庄帝。隆后又废长广立广陵云)
(辛亥)三 广陵王位(改普泰元。摄大乘论</a>本三卷。佛陀扇多出胜思惟经论无量寿优波提舍等。菩提流支出)
(壬子)四 平阳王立(改永熙元。是为武帝)
(癸丑)五 二
(甲寅)六 (西晋)三(武帝入关。西移都长安。就周大祖宇文黑泰。是为西魏) 魏天平元(齐太祖高欢。别立清河王子善见为主。徙都于邺。是为东魏)
(乙卯)大同元 大统元(宝炬立改元。是文帝。宇文黑泰辅政为大丞相) 二(文殊问菩提经二卷。菩提流支出)
(丙辰)二 二(四月甘露降。秋谷不熟。民饥死者半) 三
(丁巳)三 三 四
(戊午)四 四(纳茹皇后) 元象元(迦叶等经三部七卷。月婆首那出。般若流支亦出)
(己未)五 五 兴和元(正法念经七十卷。般若流支出)
(庚申)六 六 二(总计天下僧尼大数。二百万矣寺三万有余。此去延昌未满三十年。承明出六十年)
(辛酉)七 七 三(解脱戒本一卷。谤佛经</a>一卷。业成就论一卷等。并般若流支出)
(壬戌)八 八 四
(癸亥)九 九 武定元
(甲子)十 十(正月诏宽刑罚。广学业。敦礼教。断草书。去文存质) 二
(乙丑)十一 十一 三
(丙寅)中大同元 十二 四
(丁卯)太清元 十三 五
(戊辰)二(侯景背魏奔梁。梁封为河南王) 十四 六
(己巳)三(侯景作逆。五月帝崩简文立。景为丞相总万机) 十五(诏依古礼男女异路) 七(东魏禅高齐)
(庚午)大宝元(湘东王在江陵。简文密诏以王为相国丞制) 十六 齐天保元(欢第二子洋立。是为文宣帝)
(辛未)(天正元景废帝立暕。改元太始元。景杀暕自立。改元) 十七 二
(壬申)(承圣元湘东在江。陵即帝位改元天正元。武陵在蜀即位又改元) 前元(废帝立) 三
(癸酉)二 二(四月命大将军魏安公尉迟向伐蜀八月擒秦王肃</a>撝送长安) 四
(甲戌)三(十一月平江陵地入岳阳。是为后梁附庸国也) 后元(齐王廓立。十月命柱国燕国公讨江陵杀湘东王) 五
(乙亥)四(三月送梁国图籍坟典来长安为西魏所灭) 二 六
(丙子)五 陈永定元(霸先立承梁末。仍都建康) 七
周(丁丑)愍帝觉(宇文黑泰子称周元) 二(无上依经</a>二卷真谛出) 八(月灯三昧经</a>十一卷。那连提耶舍出)
(戊寅)二(废觉立觉庶兄毓。是为明帝。称武成元) 三(立世阿毗昙十卷真谛出) 九(大悲经</a>五卷耶舍出)
(己卯)二(武成元) 四 十(乾明元正月洋子殷立皇建元八月洋弟演立)
(庚辰)三(武帝邕立明帝弟) 天嘉元(茜立)
(辛巳)武帝邕(保定元) 二 大宁元(演薨弟湛立)
(壬午)二 三 河清元
(癸未)三 四(摄大乘论十五卷真谛出或十二卷) 二
(甲申)四(佛顶咒并功能一卷。阇那耶舍出) 五 三(法胜阿毗昙七卷。那连提耶舍出)
(乙酉)五 六(胜天王般若经七卷。月婆首那出) 天统元(湛子纬立)
(丙戌)天和元 天康元(顼立) 二
(丁亥)二 光大元 三(月藏经十二卷。那连耶舍出)
(戊子)三 二 四(菩萨见实三昧经十四卷。那连耶舍出)
(己丑)四(婆罗门天文二十卷。达摩流支出) 太建元 五
(庚寅)五(大乘同性经</a>四卷。阇那耶舍出) 二 武平元(大云轮请雨经</a>一卷沙门圆明笔受阇那提耶舍出)
(辛卯)六(定意天子所问经五卷。阇那耶舍出) 三 二
(壬辰)建德元(如来智不思议经三卷宝积经三卷阇那崛多出) 四 三
(癸巳)二 五 四
(甲午)三(废二教毁浮图) 六 五
(乙未)四 七 六(沙门智周</a>等一十一人。往西域寻求佛经论等)
(丙申)五 八 隆化元
(丁酉)六 九 承光元(纬子恒立为周所灭。封纬为温国公)
(戊戌)宣帝赟(武帝子。称宣政元) 十
(己亥)(大成元正月改大象元二月改) 十一
(庚子)二(静帝阐立。宣帝子。禅大隋即兴三宝) 十二
(大隋)(辛丑)开皇元(春奉玺禅隋。冬沙门智周等赍婆罗门经论二百六十部应运来至敕旨付司访人令翻译) 十三
(壬寅)二(业报差别经一卷。洋川郡守昙法智出。象头精舍经</a>一卷。大乘方广总持经</a>一卷。毗尼多流支出) 十四
(癸卯)三(牢固女经一卷。百佛名经</a>一卷。大庄严法门经</a>二卷。德护长者经</a>二卷。等四部合六卷。并那连提耶舍出) 至德元(正月十日顼子叔宝立)
(甲辰)四(莲华面经</a>二卷。大云轮请雨经二卷。力庄严三昧经</a>三卷。等三部七卷。并那连提耶舍出) 二
(乙巳)五(大方等日藏经十五卷。从四年五月起首翻至五年二月方讫。那连耶舍出) 三
(丙午)六(大集经</a>六十卷沙门僧就合大威灯经八佛名号经</a>希有校量经善恭敬师经文殊尸利行经</a>合五经</a>并阇那崛多出) 四
(丁未)七(虚空孕菩萨经</a>。二卷如来方便善巧咒经</a>一卷。不空罥索观世音心咒经一卷金刚场陀罗尼一卷四部合五卷并阇那崛多出) 五
(戊申)八(佛本行集经</a>凡六十卷。七年七月起首至此年得十卷善恭敬善巧咒等经崛多出) 六(为大隋晋王所灭。自是九州复一统矣)
(己酉)九(佛本行集经又出一十五卷) (庚戌)十(佛本行集经又出二十卷) (辛亥)十一(佛本行集经又出一十五卷凡首尾五年方讫六十卷并阇那崛多译月上女经</a>善思童子等二经) (壬子)十二(法炬陀罗尼经二十卷阇那崛多出) (癸丑)十三(五千五百佛名经八卷。四童子三昧经</a>三卷并阇那崛多出) (甲寅)十四(诸佛护念经十卷。贤护菩萨经六卷。并阇那崛多出 敕沙门法经二十大德。撰众经目录七卷 敕有司撰众经法式十卷制约僧尼) (乙卯)十五(大威德陀罗尼经</a>二十卷。观察诸法行经</a>四卷。诸法本无经</a>三卷。譬喻王经二卷。发觉净心经</a>二卷。并阇那崛多译) (丙辰)十六(金光明经</a>嘱累一品。阇那崛多译) (丁巳)十七(金光明经前后三翻。今总为一部八卷。沙门宝贵合。开皇已来新所译经并此年正月二十四日奏闻) (戊午)十八(超世经十卷崛多出) (己未)十九(三聚经二卷崛多等出) (庚申)二十(十月三日夜后分地大震) (辛酉)仁寿元(正月一日改) (壬戌)二 (癸亥)三 (甲子)四 (乙丑)大业元炀帝广立(高祖文帝第二子在位十三年) (丙寅)二 (丁卯)三 (戊辰)四 (己巳)五 (庚午)六 (辛未)七 (壬申)八 (癸酉)九(穿汴河日使百万人米斗一千文) (甲戌)十 (乙亥)十一 (丙子)十二 (丁丑)十三
(大唐)戊寅 (武德元)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历代三宝纪卷第三(帝纪下魏晋宋齐梁周大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