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六十五
3个月前 作者: 澄观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六十五 翦七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尔时善财童子于善知识所起最极尊重心生广大清净解常念大乘专求佛智愿见诸佛观法境界无障碍智常现在前决定了知诸法实际常住际一切三世诸刹那际如虚空际无二际一切法无分别际一切义无障碍际一切劫无失坏际一切如来无际之际于一切佛心无分别破众想网离诸执着不取诸佛众会道场亦不取佛清净国土知诸众生皆无有我知一切声悉皆如响知一切色悉皆如影。
第十慈行童女寄灌顶住(寄灌顶住从前观空得无生心最为上首诸佛法水灌其顶故)文六同前初依教趣求中二先修入前教于中初二句重友解生次二句念乘思佛次观法下智证实际初句能观智现决定下所证穷极后于一切佛下离障自在。
渐次南行至师子奋迅城周遍推求慈行童女闻此童女是师子幢王女五百童女以为侍从住毗卢遮那藏殿于龙胜栴檀足金线网天衣座上而说妙法。
二渐次下趣求后友于中初至处次闻名五百为侍者以一期位满总摄五位十十法门互相涉入之法而相应故。
善财闻已诣王宫门求见彼女见无量众来入宫中善财问言诸人今者何所往诣咸报之言我等欲诣慈行童女听受妙法善财童子即作是念此王宫门既无限碍我亦应入善财入已见毗卢遮那藏殿玻璃为地琉璃为柱金刚为壁阎浮檀金以为垣墙百千光明而为窗牖阿僧只摩尼宝而庄校之宝藏摩尼镜周匝庄严以世间最上摩尼宝而为庄饰无数宝网罗覆其上百千金铃出妙音声有如是等不可思议众宝严饰其慈行童女皮肤金色眼绀紫色发绀青色以梵音声而演说法。
第二善财闻已下见敬咨问中亦三初见中先明远见表得门未证故后善财入已下亲睹依正等。
善财见已顶礼其足绕无数匝合掌前住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二敬三问并可知。
时慈行童女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应观我宫殿庄严善财顶礼周遍观察见一一壁中一一柱中一一镜中一一相中一一形中一一摩尼宝中一一庄严具中一一金铃中一一宝树中一一宝形像中一一宝璎珞中悉见法界一切如来从初发心修菩萨行成满大愿具足功德成等正觉转妙法轮乃至示现入于涅盘如是影像靡不皆现如净水中普见虚空日月星宿所有众像如此皆是慈行童女过去世中善根之力。
第三时慈行童女下正示法界中二一令观亲证并依中见正小大念劫皆无碍等十住位终故约报显。
尔时善财童子忆念所见诸佛之相合掌瞻仰慈行童女尔时童女告善财言善男子此是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我于三十六恒河沙佛所求得此法彼诸如来各以异门令我入此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一佛所演余不重说。
二尔时善财下以言显发于中二先显法名因后彰法胜用前中初善财默请后童女言答答中初示名名般若普庄严者有二义一由般若照一切法依中有正一中有多故所得依无所不现般若中云了色是般若一切法趣色即其义矣二由能证般若已具诸度庄严故所证所成亦庄严无尽次下显因云彼诸如来各以异门令我入此即其义也总摄三十六恒沙之别归于普门则一严一切严故名普严言三十六恒沙者住位既满则六度之中一一具六故为三十六皆恒沙性德本觉中来故云佛所求得(般若等者即大品经意具历诸法且初历五蕴云了色是般若一切法趣色色尚不可得云何当有趣非趣如是具历诸法皆然若般若意似当诸法之性不异色性故皆趣色色不可得当相性空既无所趣安有能趣若智者意一切法趣色是假观色尚不可得是空观云何当有趣非趣即中道观今?用意但要初句以取色性为诸法依以性普??故皆趣色则一色中具一切法是事事无碍之意故随一法皆??法界故得依果一一境中具诸庄严则庄严属果以果詺因名普庄严第二意即因自庄严言三十六下但约表义若约事释如休舍处)。
善财白言圣者此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境界云何童女答言善男子我入此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随顺趣向思惟观察忆持分别时得普门陀罗尼百万阿僧只陀罗尼门皆悉现前。
二善财白言下显法胜用先问后答答中先总后所谓下别总中初明修习契证相应后得普门下总明所得业用陀罗尼以智为体由得般若普严故能总持万法一持一切持故云普门以圆融十住亦同十地所得无量百千阿僧只陀罗尼门又彼总此别但举一持余三昧等略而不说(又彼总此别者谓地经之中但云无量百千阿僧只陁罗尼门解脱门三昧门亦然设有列者但列其十今有一百一十八门总持故云别也)。
所谓佛刹陀罗尼门佛陀罗尼门法陀罗尼门众生陀罗尼门过去陀罗尼门未来陀罗尼门现在陀罗尼门常住际陀罗尼门。
福德陀罗尼门福德助道具陀罗尼门智慧陀罗尼门智慧助道具陀罗尼门诸愿陀罗尼门分别诸愿陀罗尼门集诸行陀罗尼门清净行陀罗尼门圆满行陀罗尼门。
业陀罗尼门业不失坏陀罗尼门业流注陀罗尼门业所作陀罗尼门舍离恶业陀罗尼门修习正业陀罗尼门业自在陀罗尼门善行陀罗尼门持善行陀罗尼门。
三昧陀罗尼门随顺三昧陀罗尼门观察三昧陀罗尼门三昧境界陀罗尼门从三昧起陀罗尼门神通陀罗尼门。
心海陀罗尼门种种心陀罗尼门直心陀罗尼门照心稠林陀罗尼门调心清净陀罗尼门。
知众生所从生陀罗尼门知众生烦恼行陀罗尼门知烦恼习气陀罗尼门知烦恼方便陀罗尼门知众生解陀罗尼门知众生行陀罗尼门知众生行不同陀罗尼门知众生性陀罗尼门知众生欲陀罗尼门知众生想陀罗尼门。
普见十方陀罗尼门说法陀罗尼门大悲陀罗尼门大慈陀罗尼门寂静陀罗尼门言语道陀罗尼门方便非方便陀罗尼门随顺陀罗尼门差别陀罗尼门普入陀罗尼门无碍际陀罗尼门普遍陀罗尼门佛法陀罗尼门菩萨法陀罗尼门声闻法陀罗尼门独觉法陀罗尼门世间法陀罗尼门。
世界成陀罗尼门世界坏陀罗尼门世界住陀罗尼门净世界陀罗尼门垢世界陀罗尼门于垢世界现净陀罗尼门于净世界现垢陀罗尼门纯垢世界陀罗尼门纯净世界陀罗尼门平坦世界陀罗尼门不平坦世界陀罗尼门覆世界陀罗尼门因陀罗网世界陀罗尼门世界转陀罗尼门知依想住陀罗尼门细入粗陀罗尼门粗入细陀罗尼门。
见诸佛陀罗尼门分别佛身陀罗尼门佛光明庄严网陀罗尼门佛圆满音陀罗尼门佛法轮陀罗尼门成就佛法轮陀罗尼门差别佛法轮陀罗尼门无差别佛法轮陀罗尼门解释佛法轮陀罗尼门转佛法轮陀罗尼门能作佛事陀罗尼门分别佛众会陀罗尼门入佛众会海陀罗尼门普照佛力陀罗尼门诸佛三昧陀罗尼门诸佛三昧自在用陀罗尼门诸佛所住陀罗尼门诸佛所持陀罗尼门诸佛变化陀罗尼门佛知众生心行陀罗尼门诸佛神通变现陀罗尼门住兜率天宫乃至示现入于涅盘陀罗尼门利益无量众生陀罗尼门入甚深法陀罗尼门入微妙法陀罗尼门。
菩提心陀罗尼门起菩提心陀罗尼门助菩提心陀罗尼门诸愿陀罗尼门诸行陀罗尼门神通陀罗尼门出离陀罗尼门总持清净陀罗尼门智轮清净陀罗尼门智慧清净陀罗尼门菩提无量陀罗尼门自心清净陀罗尼门。
二别显中有百一十入门略分十位初八总知依正理事持二福德下九门明愿行持三业下九门明业持四三昧下六门明正受体用持五心海下五门染净诸心持六知众生下十门知所化持七普见十方下十七门知能化持八世界成下十七门明知刹海自在持于中言世界转者晋经云回转世界九见诸佛下二十五门知佛海自在持十菩提心下十二门明菩提因果持自心清净即性净菩提总摄诸门不出于此。
善男子我唯知此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
如诸菩萨摩诃萨其心广大等虚空界入于法界福德成满住出世法远世间行智眼无翳普观法界慧心广大犹如虚空一切境界悉皆明见获无碍地大光明藏善能分别一切法义行于世行不染世法能益于世非世所坏普作一切世间依止普知一切众生心行随其所应而为说法于一切时恒得自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第四谦己推胜可知。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为三眼彼有比丘名曰善见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第五指示后友国名三眼者施为行首复开导自他如目导余根故名为眼财施无着成于慧眼无畏之施成于慈眼法施开于法眼故复云三用上三眼见无不善又施行内成胜报外现见者皆善故出住之行故以出家表之又行本令物得出离故。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恋慕瞻仰辞退而行。
上明十住竟。
尔时善财童子思惟菩萨所住行甚深思惟菩萨所证法甚深思惟菩萨所入处甚深思惟众生微细智甚深思惟世间依想住甚深思惟众生所作行甚深思惟众生心流注甚深思惟众生如光影甚深思惟众生名号甚深思惟众生言说甚深思惟庄严法界甚深思惟种植业行甚深思惟业庄饰世间甚深。
大文第三善见已下有十善友寄十行位位各一人初善见比丘寄欢喜行(寄欢喜行者施随自他故名欢喜)文亦具六初依教趣求中亦二先念前友教中有十三句初总余别别分为三初二约菩萨论深一所证法界即事而真故二入菩萨地智唯证相应故(初二约菩萨者理智一对)次有七句约众生辨深一报类难知故(一报类难知者如回向品说)二妄想为因即无性故(二妄想为因即无性者妄想为因释依想住即无性言释于甚深故楞伽云前圣所知转相传授妄想无性斯为自觉圣智之境故甚深也)三染分行业唯佛知故(三染分行业等者以约众生故如一孔雀毛一切种因相等)四感异熟识若种若现恒转如流不可知故(四感异熟识者行相深细故经云阿陁那识甚深细等亦如楞伽上中下修照见自心生灭流注又经云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相生有二种住谓流注住相住有二种灭谓流注灭相灭古同释云流注是八识相续然相有三种已如前引今此即刹那流注与上照见自心生灭流注义相符也若常照之见其无性即自觉圣智故)五所变影像若内若外缘无性故(五所变影像等者相分即是影像第八缘三种境境即相分谓种子根身即内境也器世间即外境也变现心所等皆是内也色为二所现影亦通内外外即五尘内即五根)六名无得物之功而不失所名之物故(六名无得物之功已见上文)七文字言说皆解脱故(七文字言说皆解脱故者即净名中天女折身子已如前引)后三句合辨前文一染净二分皆严法界而无严故二十二分业不相知故三各自庄饰净染世间果报无失即同真故总上二分皆是般若波罗蜜普庄严故所以思之(皆严法界而无严者故金刚云庄严佛土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谓虽复庄严无能严心则称实理事理无碍方真严也总上二分下结法所属)。
渐次游行至三眼国于城邑聚落村邻市肆川原山谷一切诸处周遍求觅善见比丘。
二趣求后友于市肆等处处求者显随缘造修无不在故。
见在林中经行往返壮年美貌端正可喜其发绀青右旋不乱顶有肉髻皮肤金色颈文三道额广平正眼目修广如青莲华唇口丹洁如频婆果胸摽卍字七处平满其臂纤长其指网缦手足掌中有金刚轮其身殊妙如净居天上下端直如尼拘陀树诸相随好悉皆圆满如雪山王种种严饰目视不瞬圆光一寻。
第二见在林中下见敬咨问中先见次敬后问见中三先见身胜相见在林者行之初故同佛相者如说修行顺佛果故于中七处平满者两手两足两肩及项言其身殊妙如净居天者准晋经即师子上身相矣上下端直如尼拘陀树者准晋经云其身圆满如尼俱陀树此则但是一相言诸相随好者上但列十四故总结之目视不瞬圆光一寻复是二相都列十六耳余至瞿波处释(此则但是一相者以晋经合其身殊妙属后尼拘拖故今经二相彼但成一然如尼俱陁者其枝横布与上耸相称非如建木一向直耸非如傍覆一向婆娑故云上下端直若顺??相圆满最妙此明不长不短如人横寻与身相称七尺之人寻亦七尺此为福相)。
智慧广博犹如太海于诸境界心无所动若沈若举若智非智动转戏论一切皆息得佛所行平等境界大悲教化一切众生心无暂舍为欲利乐一切众生为欲开示如来法眼为践如来所行之道不迟不速审谛经行。
二智慧下明其心相即止观双运止过则沉智过则举不沉不举则正受现前不智不愚则双契中道起念止观皆成动转双非再遣未离戏论虽止观双运而无心寂照则一切皆息为践如来所行之道随所履道即是法门(明其心相者然世之相亦有三类一色相二声相三心相心相最胜然可修成含弘仁惠是胜相也今此正明菩萨心相言即止观双运者经初二句标示止观初智慧为观后于诸境下即止从止过下释若沉若举已下经然沉举略有二种一昏沉掉举此相即粗亦所不论二细沉举即如?辨若静无遗照动不离寂则是双行不沉不举故云正受现前然经一切皆息总该上四而?释之四对别显上释第一若沉若举竟二不智不愚则双契中道者即取下皆息该此名不智不愚若智牒前观也非智牒前止也今由皆息则止观两亡为真止观方契中道三起念下释动转皆息若有止观即为动转今由两亡故无动转四双非下释戏论字言双非者非止非观斯则第四戏论谤也再遣者又亡双非谓非非止观等由迹不忘如楔出楔故并戏论今云皆息戏论自亡上但遮过从得佛下显其成德故虽止观双运而无心寂照等双运即为双照无心即为双遮遮照同时互融平等即是如如平等之境)。
无量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释梵护世人与非人前后围绕主方之神随方回转引导其前足行诸神持宝莲华以承其足无尽光神舒光破闇阎浮幢林神雨众杂华不动藏地神现诸宝藏普光明虚空神庄严虚空成就德海神雨摩尼宝无垢藏须弥山神头顶礼敬曲躬合掌无碍力风神雨妙香华春和主夜神庄严其身举体投地常觉主昼神执普照诸方摩尼幢住在虚空放大光明。
三无量下明诸侍从不无表法恐繁不说。
时善财童子诣比丘所顶礼其足曲躬合掌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萨行我闻圣者善能开示诸菩萨道愿为我说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
敬问可知。
善见答言善男子我年既少出家又近我此生中于三十八恒河沙佛所净修梵行或有佛所一日一夜净修梵行或有佛所七日七夜净修梵行或有佛所半月一月一岁百岁万岁亿岁那由他岁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岁或一小劫或半大劫或一大劫或百大劫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大劫听闻妙法受行其教庄严诸愿入所证处净修诸行满足六种波罗蜜海亦见彼佛成道说法各各差别无有杂乱住持遗教乃至灭尽亦知彼佛本所兴愿以三昧愿力严净一切诸佛国土以入一切行三昧力净修一切诸菩萨行以普贤乘出离力清净一切佛波罗蜜。
第三善见答下正示法界中二初示依缘得法后又善男子下显法业用今初分三初总序初入行位故云年少创离十住之家名为出家又近言我此生者略有二义一念劫圆融故如毗目处说二显入解行生非见闻生故供三十八恒沙者过前位故次或有下明所修时分后听闻下所作成益于中初自修愿智行次见果用后知佛修因。
又善男子我经行时一念中一切十方皆悉现前智慧清净故一念中一切世界皆悉现前经过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佛刹皆悉严净成就大愿力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众生差别行皆悉现前满足十力智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诸佛清净身皆悉现前成就普贤行愿力故一念中恭敬供养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如来成就柔软心供养如来愿力故一念中领受不可说不可说如来法得证阿僧只差别法住持法轮陀罗尼力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菩萨行海皆悉现前得能净一切行如因陀罗网愿力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诸三昧海皆悉现前得于一三昧门入一切三昧门皆令清净愿力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诸根海皆悉现前得了知诸根际于一根中见一切根愿力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时皆悉现前得于一切时转法轮众生界尽法轮无尽愿力故一念中不可说不可说一切三世海皆悉现前得了知一切世界中一切三世分位智光明愿力故。
二显法业用中有十二句各先辨业用后出所由然不出愿智行如文思之总云一念者以得无依无念智故无法不现。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随顺灯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如金刚灯于如来家真正受生具足成就不死命根常然智灯无有尽灭其身坚固不可沮坏现于如幻色相之身如缘起法无量差别随众生心各各示现形貌色相世无伦匹毒刃火灾所不能害如金刚山无能坏者降伏一切诸魔外道其身妙好如真金山于天人中最为殊特名称广大靡不闻知观诸世间咸对目前演深法藏如海无尽放大光明普照十方若有见者必破一切障碍大山必拔一切不善根本必令种植广大善根如是之人难可得见难可出世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第四谦己推胜中谦己结前名随顺灯者用无念之真智顺法顺机无不照故后如诸下推胜中初句为总亦别显家族胜上但云灯照未必常故今推之明金刚智灯亲证真如为真正生则常照矣不同解行生也二报命胜由所证常故即金刚义三内智胜如于所证无尽灭故即是灯义四报体胜法性成身相不迁故亦金刚义五现于下明业用胜即对上随顺义以是即体之用故皆不可坏余并可知指示后友次文当说。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曰名闻于河渚中有一童子名自在主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为欲究竟菩萨勇猛清净之行欲得菩萨大力光明欲修菩萨无胜无尽诸功德行欲满菩萨坚固大愿欲成菩萨广大深心欲持菩萨无量胜行于菩萨法心无厌足愿入一切菩萨功德欲常摄御一切众生欲超生死稠林旷野于善知识常乐见闻承事供养无有厌倦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尔时善财童子受善见比丘教已忆念诵持思惟修习明了决定于彼法门而得悟入天龙夜叉乾闼婆众前后围绕向名闻国周遍求觅自在主童子时有天龙乾闼婆等于虚空中告善财言善男子今此童子在河渚上。
第二自在主寄饶益行(寄饶益行者三聚净戒能益自他故云饶益)初依教趣求国曰名闻者能持净戒现世果故河渚上者若持净戒生死爱河不漂溺故又无量福河常流注故童子自在主者三业无非六根离过故得自在则戒为主矣戒净无染故云童子(能持净戒现世果故者戒经云明人能护戒能得三种乐名誉及利养死得生天上福河常流注者不持戒者可犯之境皆有犯分由持戒故于无??境皆发胜福故)。
尔时善财即诣其所见此童子十千童子所共围绕聚沙为戏善财见已顶礼其足绕无量匝合掌恭敬却住一面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愿为解说。
第二尔时善财下见敬咨问中见聚沙者恒沙功德由戒积集故。
自在主言善男子我昔曾于文殊师利童子所修学书数算印等法即得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法门。
第三自在主言下正示法界于中二初举法门名体二善男子我因下明业用今初文殊所学者有智能护戒故书者能诠止作分明故数者表四重十重乃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故算者一一之因感几何果故印者持犯善恶感果决定故等者等余医方成五明故上明所学下辨所悟工巧神通皆智所为故亦表修戒发定慧故(有智能护戒者文殊主智故此言亦是戒经云当观如是处有智勤护戒戒净有智慧便得第一道释曰上二句以智为因下二句是智之果四重十重者四重通二乘别解脱戒十重已下大乘四重通亦唯大故弥勒受戒羯摩但受四不可过谓十重之中最后四戒谓悭瞋赞毁及谤三宝故成五明者五明在下业中上之诸名然但是声明中义并如五地今当略释)。
善男子我因此法门故得知世间书数算印界处等法亦能疗治风痫消瘦鬼魅所着如是所有一切诸病亦能造立城邑聚落园林台观宫殿屋宅种种诸处亦善调炼种种仙药亦善营理田农商贾一切诸业取舍进退咸得其所又善别知众生身相作善作恶当生善趣当生恶趣此人应得声闻乘道此人应得缘觉乘道此人应入一切智地如是等事皆悉能知亦令众生学习此法增长决定究竟清净善男子我亦能知菩萨算法所谓一百洛叉为一俱胝俱胝俱胝为一阿??多阿??多阿??多为一那由他那由他那由他为一频婆罗频婆罗频婆罗为一矜羯罗广说乃至优钵罗优钵罗为一波头摩波头摩波头摩为一僧只僧只僧只为一趣趣趣为一喻喻喻为一无数无数无数为一无数转无数转无数转为一无量无量无量为一无量转无量转无量转为一无边无边无边为一无边转无边转无边转为一无等无等无等为一无等转无等转无等转为一不可数不可数不可数为一不可数转不可数转不可数转为一不可称不可称不可称为一不可称转不可称转不可称转为一不可思不可思不可思为一不可思转不可思转不可思转为一不可量不可量不可量为一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此又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不可说转善男子我以此菩萨算法算无量由旬广大沙聚悉知其内颗粒多少亦能算知东方所有一切世界种种差别次第安住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亦能算知十方所有一切世界广狭大小及以名字其中所有一切劫名一切佛名一切法名一切众生名一切业名一切菩萨名一切谛名皆悉了知。
二明业用中三初总明次亦能疗下杂辨诸明三善男子下广显知算于中初辨能算之数后善男子我以此下算彼所算余三段可知(二明业用中三初总明者此之总文亦即声明书即声明中法施设建立名句文身等故其数算印即声明数施设建立通治取与中生疑障其界处等法即是因明故新经云种种智论名是论体即言论诤论等杂辨诸者即余三明一即医方明于中风痫消瘦是病相鬼魅所着亦是病相亦是病因因鬼等病故其能疗治即是除断能字亦是断已不生二亦能造下即工巧明瑜伽十五有十二工巧今略有五一营造工业二以善调练种种仙药即和合工业三善营理田农即营农工业四商贾即商贾工业其一切诸业即该诸文所不说者更有七不说谓音乐书算成熟方所事王变化咒术五又善别知众生身相即占相工业三作善作恶下即是内明然瑜伽有四施设建立一事二理三摄圣教四所应知今明于理于中有二一知六趣因果二此人下知三乘因果从如是等下总结兼于余三谓令其习学决定究竟即摄圣教圣教所知应辨事理即三藏故下知算亦声明摄)。
善男子我唯知此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门如诸菩萨摩诃萨能知一切诸众生数能知一切诸法品类数能知一切诸法差别数能知一切三世数能知一切众生名数能知一切诸法名数能知一切诸如来数能知一切诸佛名数能知一切诸菩萨数能知一切菩萨名数而我何能说其功德示其所行显其境界赞其胜力辩其乐欲宣其助道彰其大愿叹其妙行阐其诸度演其清净发其殊胜智慧光明。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大城名曰海住有优婆夷名为具足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闻是语已举身毛竖欢喜踊跃获得希有信乐宝心成就广大利众生心悉能明见一切诸佛出兴次第悉能通达甚深智慧清净法轮于一切趣皆随现身了知三世平等境界出生无尽功德大海放大智慧自在光明开三有城所有关钥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尔时善财童子观察思惟善知识教犹如巨海受大云雨无有厌足作是念言善知识教犹如春日生长一切善法根苗善知识教犹如满月凡所照及皆使清凉善知识教如夏雪山能除一切诸兽热渴善知识教如芳池日能开一切善心莲华善知识教如大宝洲种种法宝充满其心善知识教如阎浮树积集一切福智华果善知识教如大龙王于虚空中游戏自在善知识教如须弥山无量善法三十三天于中止住善知识教犹如帝释众会围绕无能映蔽能伏异道修罗军众如是思惟。
第三具足优婆夷寄无违逆行(寄无违逆行忍顺物理名无违逆)城名海住者近海而住故安住于忍如海包含故友名具足者一器之中无不具故忍器遍容一切德故忍辱柔和故寄女人。
渐次游行至海住城处处寻觅此优婆夷时彼众人咸告之言善男子此优婆夷在此城中所住宅内。
文中初依教趣求可知。
善财闻已即诣其门合掌而立其宅广博种种庄严众宝垣墙周匝围绕四面皆有宝庄严门善财入已见优婆夷处于宝座盛年好色端正可喜素服垂发身无璎珞其身色相威德光明除佛菩萨余无能及于其宅内敷十亿座超出人天一切所有皆是菩萨业力成就宅中无有衣服饮食及余一切资生之物但于其前置一小器复有一万童女围绕威仪色相如天采女妙宝严具庄饰其身言音美妙闻者喜悦常在左右亲近瞻仰思惟观察曲躬低首应其教命彼诸童女身出妙香普熏一切若有众生遇斯香者皆不退转无怒害心无怨结心无悭嫉心无謟诳心无险曲心无憎爱心无瞋恚心无下劣心无高慢心生平等心起大慈心发利益心住律仪心离贪求心闻其音者欢喜踊跃见其身者悉离贪染。
第二善财闻已下见敬咨问初见中四一见外依报二见友正报端正可喜者忍之报故素服等者忍华饰故三于其宅下见内依报四复有下明其眷属万行皆顺忍故。
尔时善财既见具足优婆夷已顶礼其足恭敬围绕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二敬三问并可知。
彼即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萨无尽福德藏解脱门能于如是一小器中随诸众生种种欲乐出生种种美味饮食悉令充满假使百众生千众生百千众生亿众生百亿众生千亿众生百千亿那由他众生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众生假使阎浮提微尘数众生一四天下微尘数众生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众生假使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随其欲乐悉令充满而其饮食无有穷尽亦不减少如是饮食如是种种上味种种床座种种衣服种种卧具种种车乘种种华种种鬘种种香种种涂香种种烧香种种末香种种珍宝种种璎珞种种幢种种幡种种盖种种上妙资生之具随意所乐悉令充足。
第三彼即下正示法界于中二初举法门名体器中出物兴福无尽故称法界福之所招故后能于如是下辨业用中三初正显业用次令见同益三使其目验前中三初益众生次益二乘后益菩萨今初亦三初总明以是称性之具即一小器融同法界无尽缘起故用无不应应无不益而其法界体无增减又表忍必自卑故小法忍同如一味为一内空外假为器忍能包含无外故随出无尽次出生下别明出味后如饮食下举一例余(又表忍必自卑下上直约善友依报释此下约表位释忍必谦卑卑而不可逾故小而大容上通二忍法忍同如即谛察法忍内空外假者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即假能用即空能大无有不成于空故故因外假而内有所用老子云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无空不成于假故空能多容此二无二中道器也)。
又善男子假使东方一世界中声闻独觉食我食已皆证声闻辟支佛果住最后身如一世界中如是百世界千世界百千世界亿世界百亿世界千亿世界百千亿世界百千亿那由他世界阎浮提微尘数世界一四天下微尘数世界小千国土微尘数世界中千国土微尘数世界三千大千国土微尘数世界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中所有一切声闻独觉食我食已皆证声闻辟支佛果住最后身如于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又善男子东方一世界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中所有一生所系菩萨食我食已皆菩提树下坐于道场降伏魔军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二又善男子假使下明益二乘二乘虽不立忍名亦忍尽无生理方成果故(二乘虽然不立忍名义如玄中)三又善男子东方下益菩萨约事如受于乳糜约法谓餐上品寂灭之忍得菩提故净名香积与此大同(约事如受乳糜者即世尊初成道受二牧牛女乳糜亦如前引约法餐上品寂灭忍者上品属佛故如十忍品净名香积与此大同谓受食已得圣果等故然净名有二处文一香积品中取饭来竟维摩诘语舍利弗等诸大声闻仁者可食如来甘露味饭大悲所熏无以限意食之使不消也生公释云以其向念故教食也亦欲因以食之为理泥洹是甘露之法而食此食者必以得之故饭中有甘露味焉大悲所熏者使人得悟为外熏义岂曰食能大悲力为然则饭之为气大悲熏也无以限意者饭出大悲即无限矣而限言少者则不消也释曰此乃以悲熏食得涅盘果以果詻因为甘露味未言食即表于涅盘若即食为涅盘理义则善成二菩萨行品因净名文殊礼觐世尊阿难怪问今所闻香昔所未有是为何香佛言是彼菩萨毛孔之香身子亦言我等毛孔亦出是香问其从来云食是香饭阿难问云是香气住当久如维摩诘言至此饭消曰久如当消曰此饭势力至于七日然后乃消又阿难若声闻人未入正位食此饭者得入正位已入正位得心解脱若未发大乘之意至发意已发意得无生忍已得无生忍至一生补处然后乃消譬如有药名曰上味其有服者身诸毒灭然后乃消此饭如是灭除一切诸烦恼毒然后乃消?广释相竟问云香饭是色法云何断惑远公释云由大悲香饭不思议力所以能断如轮王有一宝床圣王居上即能离欲逮得四禅玉女虽见如观佛像不生欲心况佛菩萨所受境界如华手经说菩萨有一照法性冠着此冠时一切诸法悉现在心诸事亦尔楷公释云虽有此释道理不然岂有色法性能断惑但以香饭资发观智能断烦恼非是食体即能断惑释曰此诸古德意并未惬当且约胜缘以解香饭不知香饭以表法门生公稍近于理故云七日消者不过七日一生补处即七日之内必有所得矣然一食之悟亦不得有二阶进也止一生补处者显佛无因得也无生菩萨及正位之人岂得假外方得进哉而今云尔者以明此饭为宣理之极备有其义为释曰此以有表理意也然净名中食意通理智大悲甘露味饭即三德涅盘涅盘经中亦以涅盘将喻甘露其饭香气即表大悲从体起用熏众生故今此寄位故表于忍忍通五忍无法不摄能忍是智所忍是理广说利他大悲熏也然净名云得忍则消亦该五忍之意不为此释殊为浅近)。
善男子汝见我此十千童女眷属以不答言已见优婆夷言善男子此十千童女而为上首如是眷属百万阿僧只皆悉与我同行同愿同善根同出离道同清净解同清净念同清净趣同无量觉同得诸根同广大心同所行境同理同义同明了法同净色相同无量力同最精进同正法音同随类音同清净第一音同赞无量清净功德同清净业同清净报同大慈周普救护一切同大悲周普成熟众生同清净身业随缘集起令见者欣悦同清净口业随世语言宣布法化同往诣一切诸佛众会道场同往诣一切佛刹供养诸佛同能现见一切法门同住菩萨清净行地善男子是十千童女能于此器取上饮食一刹那顷遍至十方供养一切后身菩萨声闻独觉乃至遍及诸饿鬼趣皆令充足善男子此十千女以我此器能于天中充足天食乃至人中充足人食善男子且待须?汝当自见说是语时善财则见无量众生从四门入皆优婆夷本愿所请既来集已敷座令坐随其所须给施饮食悉使充足。
二善男子汝见下令见同益三且待下令其目验及后三段文并可知。
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唯知此无尽福德藏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一切功德犹如大海甚深无尽犹如虚空广大无际如如意珠满众生愿如大聚落所求皆得如须弥山普集众宝犹如奥藏常贮法财犹如明灯破诸黑闇犹如高盖普荫群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南方有城名曰大兴彼有居士名曰明智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匝瞻仰无厌辞退而去。
尔时善财童子得无尽庄严福德藏解脱光明已思惟彼福德大海观察彼福德虚空趣彼福德聚登彼福德山摄彼福德藏入彼福德渊游彼福德池净彼福德轮见彼福德藏入彼福德门行彼福德道修彼福德种渐次而行至大兴城周遍推求明智长者于善知识心生渴仰以善知识熏习其心于善知识志欲坚固方便求见诸善知识心不退转愿得承事诸善知识心无懈倦知由依止善知识故能满众善知由依止善知识故能生众福知由依止善知识故能长众行知由依止善知识故不由他教自能承事一切善友如是思惟时长其善根净其深心增其根性益其德本加其大愿广其大悲近一切智具普贤道照明一切诸佛正法增长如来十力光明。
第四明智居士寄无屈挠行(寄无掘挠行者勤无怠退故)初依教趣求中初依前修治后渐次下趣求后友城名大兴者起大精进故友名明智者进足必假智目导故。
尔时善财见彼居士在其城内市四衢道七宝台上处无数宝庄严之座其座妙好清净摩尼以为其身金刚帝青以为其足宝绳交络五百妙宝而为校饰敷天宝衣建天幢幡张大宝网施大宝帐阎浮檀金以为其盖毗琉璃宝以为其竿令人执持以覆其上鹅王羽翮清净严洁以为其扇熏众妙香雨众天华左右常奏五百乐音其音美妙过于天乐众生闻者无不悦豫十千眷属前后围绕色相端严人所喜见天庄严具以为严饰于天人中最胜无比悉已成就菩萨志欲皆与居士同昔善根侍立瞻对承其教命尔时善财顶礼其足绕无量匝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为利益一切众生故为令一切众生出诸苦难故为令一切众生究竟安乐故为令一切众生出生死海故为令一切众生住法宝洲故为令一切众生枯竭爱河故为令一切众生起大慈悲故为令一切众生舍离欲爱故为令一切众生渴仰佛智故为令一切众生出生死旷野故为令一切众生乐诸佛功德故为令一切众生出三界城故为令一切众生入一切智城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能为一切众生作依止处。
第二尔时善财下见敬咨问中先见于市四衢者表处喧不挠无不通故敬问可知。
长者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人难得若能发心是人则能求菩萨行值遇善知识恒无厌足亲近善知识恒无劳倦供养善知识恒不疲懈给侍善知识不生忧戚求觅善知识终不退转爱念善知识终不放舍承事善知识无暂休息瞻仰善知识无时憩止行善知识教未曾怠惰禀善知识心无有误失善男子汝见我此众会人不善财答言唯然已见居士言善男子我已令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如来家增长白法安住无量诸波罗蜜学佛十力离世间种住如来种弃生死轮转正法轮灭三恶趣住正法趣如诸菩萨悉能救护一切众生。
第三长者告下称赞授法中三初叹发心胜能二善男子汝见下示己所化发心眷属生如来家者同四住中生也(同四住中生者四住生圣教家以三贤十圣大类相似故前同四住后同四地)。
善男子我得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凡有所须悉满其愿所谓衣服璎珞象马车乘华香幢盖饮食汤药房舍屋宅床座灯炬奴婢牛羊及诸侍使如是一切资生之物诸有所须悉令充满乃至为说真实妙法善男子且待须?汝当自见说是语时无量众生从种种方所种种世界种种国土种种城邑形类各别爱欲不同皆以菩萨往昔愿力其数无边俱来集会各随所欲而有求请尔时居士知众普集须?系念仰视虚空如其所须悉从空下一切众会普皆满足然后复为说种种法所谓为得美食而充足者与说种种集福德行离贫穷行知诸法行成就法喜禅悦食行修习具足诸相好行增长成就难屈伏行善能了达无上食行成就无尽大威德力降魔冤行为得好饮而充足者与其说法令于生死舍离爱着入佛法味为得种种诸上味者与其说法皆令获得诸佛如来上味之相为得车乘而充足者与其宣说种种法门皆令得载摩诃衍乘为得衣服而充足者与其说法令得清净惭愧之衣乃至如来清净妙色如是一切靡不周赡然后悉为如应说法既闻法已还归本处。
三善男子我得下正示法界于中二先举名财法无尽蕴在虚空随意给施故名随意出生福德藏亦表见空无不备故后凡有下显业用于中二一略举二善男子且待下举事现验于中先见众集后尔时居士下广施财法先施财后然后下施法于施一食令成八行初二约施余六约食食有五果一得之诸法即是慧命二得喜悦即常安乐三具相好即是常色四六即常力五即常辨言上味相者牙有甘露泉故余可准思(食有五果者即涅盘第二如来告纯陁云我今施汝常命色力安无碍辨由施于食益命益色益力益安益辨才故近得此五由是无常终得常五并如回向品中已释今此且配)。
尔时居士为善财童子示现菩萨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已告言善男子我唯知此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成就宝于遍覆一切十方国土以自在力普雨一切资生之具所谓雨种种色宝种种色璎珞种种色宝冠种种色衣服种种色音乐种种色华种种色香种种色末香种种色烧香种种色宝盖种种色幢幡遍满一切众生住处及诸如来众会道场或以成熟一切众生或以供养一切诸佛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诸功德自在神力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大城名师子宫彼有长者名法宝髻汝可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第四尔时居士下谦己推胜可知第五善男子下指示后友城名师子宫者禅定无乱如彼深宫处之则所说决定作用无畏故以为名友名法宝髻者绾摄诸乱居心顶故定含明智加以宝名以喻显法名法宝髻。
时善财童子欢喜踊跃恭敬尊重如弟子礼作如是念由此居士护念于我令我得见一切智道不断爱念善知识见不坏尊重善知识心常能随顺善知识教决定深信善知识语恒发深心事善知识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大方广佛华严经?钞会本第六十五
音释
肤
(芳无切皮肤也)。
网缦
(网文两切缦莫官切网缦谓佛指间皮相连如鹅雁掌也)。
瞬
(舒闰切目动也)。
疗
(力峤切治疾也)。
痫
(胡间切风病也)。
商贾
(商尸羊切行卖也贾公户切坐贩也)。
颗粒
(颗苦果切粒力入切)。
钥
(以灼切关下牡也)。
翮
(下革切鸟之劲羽也)。
憩
(去例切息也)。
挠
(女巧切扰乱也)。
埏埴
(埏尸连切和土也埴丞职切黏土也)。
绾
(乌版切系也)。
羁
(居宜切絷也)。
析
(先的切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