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 莫伽罗阇学童所问之义释
3个月前 作者: 佚名
一
尊者莫伽罗阇曰:
“释迦(佛)!我先二度问 具眼者!不为我解脱
及至第三回 天仙为解说”(一一一六)
“释迦!我先二度问”者,是彼婆罗门二回向佛世尊质问。世尊于彼质问而不为解说,而[思考:]“于其直后,此婆罗门之根成熟”。“释迦”者,是世尊由释迦族出家故而为释迦。又或有富有者、大富者、具财者故亦为释迦。彼有此等诸财,所谓信财、戒财、惭财、愧财、闻财、舍财、慧财、念处财、神足财、根财、力财、觉支财、道财、果财、涅槃财。由此等多数之财宝而为富者、大富者、具财者故亦为释迦。又或为可能者、有能者、有力者、有用者、勇者、英雄、战士、无怖者、无惧者、无骇者、无败去者、怖畏恐怖之舍断者、身毛竖立之离去者故亦为释迦。“问”者,释迦!我二度问、乞、求、信乐。此是“释迦!我先二度问”[之义]。
“尊者莫伽罗阇曰”[之句中],曰者,是句之接续。尊者是敬语。“莫伽罗阇”者,是彼婆罗门之名……乃至(一〇页参照)……称呼。此是“尊者莫伽罗阇曰”[之义]。
“具眼者不为我解说”,已不为我解说、不言、不示、不施设、不确立、不开显、不分别、不显示、不说明。“具眼者”,是世尊由五眼而为具眼者。[即](一)由肉眼为具眼者(二)由天眼为具眼者(三)由慧眼为具眼者(四)由佛眼为具眼者(五)由普眼为具眼者。
(一)世尊由肉眼为具眼者云何?于世尊之肉眼存在青色、黄色、赤色、黑色、白色之五色。于此有眼毛而青,如乌摩罗华,美丽绀碧。彼之[眼毛之]根元如黄羯尼迦华,美丽正黄之黄金色。世尊之两眼球赤如赤色甲虫,美丽深红。[其]中央黑如濡湿之木槵子,美丽不粗、湿润之漆黑。彼之深奥白如明星(太白金星),美丽净白、白、银白。世尊属于身体之宿世善行业而生起彼自然肉眼,于日中、夜中亦普见一由旬(三四里)。具备四支有闇黑之时亦[即]太阳没,于黑份(新月)之布萨时,于郁茂密林中,出现大非时之雨云,如斯,具备四支于闇黑之中亦普见一由旬。对于见色彼之屋顶、门户、壁栅、山岳、林薮、蔓藤不为障碍。假令一粒之胡麻置在[数百粒]胡麻之中亦可取出彼之胡麻粒。如斯世尊之肉眼原来是遍净。如斯,世尊由肉眼而为具眼者。
(二)世尊由天眼为具眼者云何?世尊以超人之[眼]为清净天眼,见诸有情之有死、生,知诸有情随业而趣于劣、胜、美、丑幸与不幸。[即]“汝等!此等之有情具身恶行,具语恶行,具意恶行,诽谤诸圣者,有邪见,取得邪见业。彼等身坏死后,生于苦界、恶趣、堕处、地狱。或又汝等!此等之有情具身善行,具语善行,具意善行,不诽谤诸圣者,有正行,取得正见业,彼等身坏死后,生善趣天界”,如斯以超人清净天“眼”,见诸有情之死、生,知随诸有情之业而趣于劣、胜、美、丑、幸与不幸。又世尊如愿意者,亦见一世界,亦见二世界,亦见三世界,亦见四世界,亦见五世界,亦见十世界,亦见二十世界,亦见三十世界,亦见四十世界,亦见五十世界,亦见一小千世界,亦见二中千世界,亦见三千[大千]世界。或又只要愿意亦可见[其他]者。如斯世尊之天眼是遍净。如斯“世尊由为具眼者”。
(三)世尊由慧眼为明眼者云何?世尊是大慧者、博慧者、疾慧者、速慧者、利慧者、择慧者、于慧分别善巧而有明了智。证得无碍解,达于四无畏,是十力之保持者、人牡牛、人师子、人龙、人良马、人轭兽、无边智者、无边威力者、无边名声者、富者、大财者、有财者、指导者、调伏者、教导者、令知者、令解者、令观者、令信乐者。彼世尊实是未起之道令起者、未生之道令生者、未说之道宣</a>说者、知道者、解道者、达道者。又现今随从道之彼诸弟子,仿[世尊]而具备[诸德]而住,彼世尊实知应知之物,见应见之物,眼者、智者、法者、梵天者。告示者、告说者、义之将来者、不死之施与者、法主、如来者也。彼世尊无有由慧而不能知者、不能见者、不能解者、不能作证者、不能触者。经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法由一切行相而现来于佛世尊之智门。如有所有应知,应所知之物,无论[其]自义、他义、俱义、现世之义、来世之义、明白之义、甚深之义、隐密之义、覆蔽之义、未了之义、已了之义,无罪之义、无烦恼之义、净白之义、第一义,其一切作用于佛智之中。一切之身业随佛世尊之智而起。一切之语业,随[佛]智而起。一切之意业随[佛]智而起。关于过去于佛世尊无有障害智。关于未来于佛世尊无有障害智。关于现在于佛世尊无有障害智。限于应知之物一切是佛智,限于有佛智一切是应知之物。佛智以应知之物为限界。应知之物以佛智为限界。超越应知之物无佛智之作用。超越佛智无有应知之义。彼等[智与可知]诸法相互同在一限界。譬如在于正相合致之函与盖之二者,函对盖无余,盖对函无余,相互同在一限界,如斯于佛世尊应知之物与智相互同在一限界,应知限度之物一切是[佛]智。有佛智限度一切是应知之物。佛智以知之物为限界。超越应知之物而无[佛]智之作用,超越佛智无有应知之物。彼等诸法相互(同在一)限界。佛世尊智之作用于一切诸法。一切诸法关系于佛世尊之[意门]转[心],关系于意欲[速行心],关系于作意,关系于心之生起。佛世尊智之作用对于一切有情。世尊知一切有情之意乐,知随眠、知所作、知信解、了知小尘垢、大尘垢、利根、钝根、善行相、恶行相、易教化、难教化、能、不能之有情。含天,含魔,含梵天之世界,及含沙门、婆罗门,含天、人之人人于佛智之中而活动。譬如任何之鱼龟乃至吞舟之大鱼为止,在大海中而活动,如斯含天,含魔,含梵天之世界,及含沙门、婆罗门,含天、人之人人亦在佛智中而活动。譬如任何之鸟乃至金翅鸟为止,在虚空之方域而活动,如斯等于舍利弗有慧之人人亦一切在佛智之方域而活动。佛智遍满天与人之慧,而胜于[彼]。所有贤刹帝利、贤婆罗门、贤居士、贤沙门之聪敏而长于议论,亦以射贯毛发程度之[练达],以慧解能摧破[他之]诸恶见而行之人人频为质问而接近如来,质问隐密覆蔽[之义]而彼等之质问由世尊而解说,解答。而[彼]解答之理由说示,而至彼等归投于世尊。如斯于兹世尊所谓由慧而极耀。如斯,“世尊由慧眼而为具眼者”。
(四)世尊由佛眼为具眼者云何?世尊以佛眼眺世间,见诸有情之小尘垢、大尘垢、利根、钝根、善行相、恶行相、易教化、难教化,或又见来世罪之怖畏而见住者。譬如于青莲之池、红莲之池、白莲之池、一部之青莲、红莲、白莲在水中生,在水中生长,尚未由水中出,没在水中而发育,一部之青莲、红莲、白莲在水中生,在水中生长,而在水面之所,一部之青莲、红莲、白莲在水中生,在水中生长,由水出不染著于水。如斯,世尊以佛眼眺世间,见诸有情之小尘垢、大尘垢、利根、钝根、善行相、恶行相、易教化、难教化、或又见来世罪之怖畏而见住者。世尊知“此者是贪行者,此是瞋行者,此是痴行者,此是寻行者,此是信行者,此是智行者”。世尊对贪行者说不净说。世尊对瞋行者告慈修习。世尊对痴行者总说(圣典)与遍问(义释)为时使听法,时使语法使与师共住。世尊对寻行者告安般念(数息观)。世尊对信行者应信乐之相,[即]告以佛之善觉、法之善法性、僧之善行道及自己之戒。世尊对智行者告以无常相、苦相、无我相之[如]观(毗钵舍耶)之相。
譬如山巅站立者 普见下界诸人人
又如彼之善慧者 升法所成之殿堂
打败生老普眼者 瞰视沈愁世间人
如斯,“世尊由佛眼而为具眼者”。
(五)世尊由普眼为具眼者云何?普眼者为一切知智。世尊具一切知智,正具、达、正达、成、正成、具备。
彼所不见者 此世无何物
又不识之物 无可知之物
应知皆知通 如来故普眼
如斯,世尊由普眼为具眼者。此是“具眼者不为我解说”[之义]。
“及至第三回,天仙为解说”,及至第三回佛被正当之质问而解说,不与拒绝,斯我把持,斯我保持,斯我为观察。天仙者,世尊是天而且是仙人故为天仙。譬如王之出家者言王仙,婆罗门之出家者言婆罗门仙。斯世尊是天而且是仙人故为天仙。或又世尊是出家者故亦为仙。求、觅求、遍求大戒蕴故亦为仙(求者)。求、觅求、遍求大定蕴、大慧蕴、大解脱蕴、大解脱智见蕴故亦为仙。求、觅求、遍求大闇身之摧破、大颠倒之破坏、大爱箭之拔除,大见葛藤之开解,大慢幢之撤去,大行作之寂灭,大暴流之度越、大重担之放下、大轮回轮转之断绝、大热苦之消灭、大热恼之安息、大法幢之举扬故亦为仙。求、觅求、遍求大念处、大正勤、大神足、大根、大力、大觉支、大八支圣道、大第一义、不死、涅槃故亦为仙。求、觅求、遍求有大权势诸有情“佛者何处耶”?“世尊者何处耶”?“天中天者何处耶”?故亦为仙。此“及至第三回,天仙为解说”[之义]。故彼之婆罗门言。
尊者莫伽罗阇曰:
释迦佛!我先二度问 具眼者!不为我解说
及至第三回 天仙为解说
二
此世界与他世界 含诸天之梵天界
有名声尊师瞿昙 之见乃不知通也
(一一一七)
“此世界与他世界”[之句中],此世界者,是人世界。他世界者,除人世界之其他一切世界。此是此世界与他世界。
“含诸天之梵天界”者,是含天,含魔之梵天界亦含沙门、婆罗门,含天、人之人人,此是“含诸天之梵天界”。
“尊师之见不知通”者,世间[之人人]不知尊师之见,忍、意欲、持说、意乐、意图。[即]不知、不见、不观、不得达、不存、不获得:“此人之斯见,斯忍者,斯意者,斯持说者,斯意乐者,斯意图者”。此是“尊师之见不知通”[之义]。
“有名声瞿昙”者,世尊得名声故,“有名声”。或者世尊被恭敬、尊重、尊敬、奉事、敬重、得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此是“有名声瞿昙”。故彼婆罗门言:
此世界与他世界 含诸天之梵天界
有名声尊师瞿昙 之见乃不知通也
三
如斯优异之见者 我已前来欲将问
如何观察世间者 死王无有见彼事
(一一一八)
“如斯优异之见者”,如斯优异之见者、最高之见者、最胜之见者、最殊胜之见者、秀逸之见者、最上之见者、胜妙之见者。此是“如斯优异之见者”[之义]。
“我已前来欲将问”,我已前来欲质问……乃至(四七页参照)……说示、得语。如斯亦是“我已前来欲将问”[之义]。
“如何观察世间者,以如何观察、观见、考量、度知、辨知、明了者”。此是“如何观察世间者”。
“死王无有见彼事”者,乃死王不见耶?不睹耶?不得达耶?无所有耶?不获得耶?此是“死王无有见彼事”[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如斯优异之见者 我已前来欲将问
如何观察世间者 死王无有见彼事
四
莫伽罗阇常有念 害破自我之[诸]见
世间空也须观察 如斯可度死[神关]
如斯观察世间者 死王无有见彼事
(一一一九)
“世间空也须观察”[之句中],“世间”者,是地狱世间、畜生世间、饿鬼世间、人世间、天世间、蕴世间、界世间、处世间、此世间、他世间、梵世间、天世间。有一比丘,白世尊言:“尊师示!世尊宣:‘世间’、‘世间’。尊师!如何意义而言为世间耶”?“比丘!破坏故言为世间。然则何者是破坏耶?乃眼破坏,色破坏,眼识破坏,眼触破坏,缘于眼触所生起乐苦又不苦不乐之受亦破坏。耳破坏,声破坏。鼻破坏,香破坏。舌破坏,味破坏。身破坏,触破坏。意破坏,法破坏。意识破坏,意触破坏,缘于意触所生起乐苦又不苦不乐之受亦破坏。比丘!破坏故言为世间”。
“世间空也须观察”者,是由二行相观察世间是空。[即](一)由不自在之正察,又(二)由空无行之正观
(一)由不自在之正察而观察世间空无者云何?于色中不得自在,于受中不得自在,于想中不得自在,于行中不得自在,于识中不得自在。即世尊曾如斯说:“诸比丘!色是无我。诸比丘!若色是我者,此色可不至于病。又于色可得谓:‘我色有斯!我色勿有斯’。然诸比丘!色是无我故,色至于病。又于色不得谓:‘我色有斯,我色勿有斯’。受是无我。诸比丘!若受是我,此受可不至于病。又于受可得谓:‘我受有斯,我受勿有斯’然诸比丘!受是无我故,受至于病。又于受不得谓:‘我受有斯,我受勿有斯’。想是无我。诸比丘!若想是我者,此想可不至于病。又于想可得谓:‘我想有斯,我想勿有斯’。然诸比丘!想是无我故,想至于病。又于想不得谓:‘我想有斯,我想勿有斯’。行是无我。诸比丘!若行是我者,此行可不至于病。又于行可得谓:‘我行有斯,我行勿有斯’。然诸比丘!行是无我故,行至于病。又于行不得谓:‘我行有斯,我行勿有斯’。识是无我。诸比丘!若识是我者,此识可不至于病。又于识可得谓:‘我识有斯,我识勿有斯’。然诸比丘!识是无我故,识至于病。又于识不得谓:‘我识有斯,我识勿有斯。’”
又世尊如斯说:“诸比丘!此身不成汝等之物,又不为他人之物。诸比丘!此可见由先业所行作、意思、感受之物。诸比丘!于此有闻(博识)之圣弟子善缘起如理作意。[即]此有时[故]此有。此生故此生。无此时[故]无此。此灭故此灭”。“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有六处,缘六处而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有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斯,有此一切苦蕴之集。然无明之无余灭故而行之灭,行灭故而识灭,识灭故而名色灭,名色灭故而六处灭,六处灭故而触灭,触灭故而受灭,受灭故而爱灭,爱灭故而取灭,取灭故而有灭,有灭故而生灭,生灭故而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斯有此一切苦蕴之灭”。如斯“由不自在之正察而观察世间空”。
(二)由空无行之正观而观察世间空者云何?于色中不得坚实,于受中不得坚实,于想中不得坚实,于行中不得坚实,于识中不得坚实。色由常坚实而[无]坚实故,由乐坚实而[无]坚实故,由我坚实而[无]坚实故,常恒、[不]常恒故,[不]不变易法故,不坚实而非坚实,以离坚实也。受不坚实而非坚实,以离坚实。想不坚实而非坚实,以离坚实。行不坚实而非坚实,以离坚实。识由常坚实而[无]坚实故,由乐坚实而[无]坚实故,由我坚实而[无]坚实故,常恒不常恒故,不不变易法故不坚实而非坚实,以离坚实。譬如苇[中空]而不坚实,不坚实髓,以离坚实也,譬如伊兰无坚实[之髓]以离坚实。譬如白[花之]薮不坚实,不坚实以离坚实。譬如肉色花树不坚实,不坚实以离坚实。譬如泡沫不坚实,不坚实以离坚实。譬如水泡不坚实,不坚实以离坚实。譬如阳炎不坚实,不坚实以离坚实。譬如芭蕉之干不坚实,不坚实以离坚实。譬如幻术不坚实,不坚实以离坚实,如斯色由常坚实而[无]坚实故,由乐坚实而[无]坚实故,由我坚实而[无]坚实故,常恒[不]常恒故,不不变易法故,不坚实而非坚实,以离坚实。受不坚实而非坚实,以离坚实。想不坚实而非坚实,以离坚实。行不坚实而非坚实,以离坚实。识由常坚实而[无]坚实故,由乐坚实而[无]坚实故,由我坚实而[无]坚实故,常恒[不]常恒故而不不变易法故,不坚实而非坚实,以离坚实。如斯“由空无行之正观而观察世间空”。由此等二行相而观察世间空。
又由六行相而观察世间空。[即]观察色(一)无主,(二)无欲作,(三)无乐决定,(四)无自在,(五)他,(六)种种(别离)。观察受、想、行、识无主,无欲作,无乐决定,无自在,他,种种。如斯由六行相而观察世间空。
又由十行相而观察世间空。[即]观察色(一)是绝无,(二)是空无,(三)是空,(四)是无我,(五)是无坚实,(六)是杀戮者,(七)是非有,(八)是痛根,(九)是有漏,(十)是有为。观察受、想、行、识是绝无、空无、空、无我、无坚实、杀戮者、非有、痛根、有漏,有为。如斯,由十行相而观察世间空。
又由十二行相而观察世间空。[即]观察色(一)非有情。(二)非命者。(三)非人士。(四)非人。(五)非摩奴之子。(六)非女人。(七)非男子。(八)非我。(九)非我所。(十)非我。(十一)非我之物。(十二)任何者亦非。观察受、想、行、识非有情,非命者,非人士,非人,非摩奴之子,非女人,非男子,非我,非我所,非我,非我之物,任何者亦非。如斯,由十二行相而观察世间空。
又世尊如斯说:“诸比丘!非汝等之物,须舍断之。其舍断者,是汝等长时之利益安乐。诸比丘!然非汝等之物者何耶?诸比丘!色非汝等之物,须舍断之,其舍断者,是汝等长时之利益安乐。诸比丘!受非汝等之物,须舍断之,其舍断者,是汝等长时之利益安乐。诸比丘!想非汝等之物,须舍断之,其舍断者,是汝等长时之利益安乐。诸比丘!行非汝等之物,须舍断之,其舍断者,是汝等长时之利益安乐。诸比丘!识非汝等之物,须舍断之,其舍断者,是汝等长时之利益安乐。诸比丘!汝等云何思惟此耶?于此之祗树园所有草、薪木、树枝、树叶为人人持去,燃烧,又从于用途而应用。然时,汝等将斯思念:‘人人持去我等,燃烧,又从于用途而用’耶?尊师!不然。其何因耶?尊师!此是非我,非我所。诸比丘!如斯,非汝等之物,须舍断之,其舍断者,是汝等长时之利益安乐。诸比丘!然非汝等之物者何耶?诸比丘!色非汝等之物,须舍断之,其舍断者,是汝等长时之利益安乐。诸比丘!受、想、行、识非汝等之物,须舍断之,其舍断者,是汝等长时之利益安乐”。如斯,而亦“观察世间空”。
尊者阿难白世尊言:“尊师!言‘世间空,世间空’。尊师!何故言‘世间空耶’?”“阿难!我、我所亦空故言‘世间空’。阿难!我、我所亦空者云何?阿难!眼是空,色是空,眼识是空,眼触是空,由眼触所生起乐苦又不乐不苦之受亦是,此我、我所无故是空。耳是空,声是空,鼻是空,香是空,舌是空,味是空,身是空,所触是空,意是空,法是空,意识是空,意触是空,由意触所生起乐苦又不苦不乐之受亦是,此我、我所[无故]亦是空。”阿难!我、我所空故言“世间是空”。如斯“观察世间空”。
单法之生起 持续单诸行
有如实观者 村长!无怖畏
世等草薪木 于以慧观时
除不结生[涅槃] 何物不冀求
如斯亦是“观察世间空”。
又世尊如斯说:“如斯诸比丘!有比丘至色之究极追求色,至受之究极追求受,至想之究极追求想,至行之究极追求行,至识之究极追求识,至色之究极追求色之彼,至受之究极追求受之彼,至想之究极追求想之彼,至行之究极追求行之彼,至识之究极追求识之彼,人言‘我’或‘我物’或‘有我’者,是无所有。”如斯亦是“观察世间空”。
“世间空也须观察”,须观察世间空,须观见、考量、度知、辨知、明了。此是“世间空也须观察”[之义]。
“莫伽罗阇常有念”[之句中],莫伽罗阇!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常”者,是于一切时……乃至(三八页参照)……于老年期。有念者,是由四行相而有念。[即]对身修习身随观念处而有念……乃至(三八页参照)……言彼有念。此是“莫伽罗阇!常有念”[之义]。
“害破自我之见”[之句中],“自我之见”者,有二十事之有身见。[即]于此无闻之凡夫不见诸圣,不熟达圣法,不于圣法中受教导,不见诸善人,不熟达善人法,不于善人法中受教导,(一)观色是我,(二)观我有色,(三)观我中有色,(四)观色中有我,(五)~(八)受、(九)~(十二)想、(十三)~(十六)行、(十七)观识是我,(十八)[观]我有识,(十九)[观]我中有识,(二十)[观]识中有我,所有如斯类之见、恶见、见执、见难所、见曲邪、见异动、见结、执、执取、住着、取、邪道、邪路、邪性、异学处、邪倒执、违邪执、颠倒执、邪执、对不如实为如实执,乃至为六十二恶见。此是“自我之见”。害破自我之见者,乃破自我之见,害破、取去、取除、坏、舍断、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是“害破自我之见”[之义]。
“如斯可度死”者,如斯可度死[神],亦可度老、度死、越度、超越、离越。此是“如斯可度死”[之义]。
“如斯观察世间者”,是如斯观察世间、观见、考量、度知、辨知、明了者。此是“如斯观察世间者”[之义]。
“死王无有见彼事”[之句中],魔亦是死王,死亦死王。“无见彼事”者,不见死王,不睹、不得达、无所有、无获得。即世尊如斯说:“诸比丘!譬如有林野之鹿,游于林野山林,安心而行,安心而立,安心而坐,安心而卧——其何因耶?诸比丘!乃不至猎师之眼——。如斯诸比丘!有比丘,离诸欲,离诸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具足初禅而住。诸比丘!此比丘言:‘魔是盲目,魔眼完全亡失,波旬至不见。’更又诸比丘!有比丘,寻、伺寂灭故而内之净,心之专一性,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第二禅……第三禅……具足第四禅而住。诸比丘!此比丘言:‘魔是盲目,魔眼完全亡失,波旬至不见。’更又诸比丘!有比丘,普遍超越色想,灭没有对想,不作意种种想,谓:‘虚空无边’具足空无边处而住。诸比丘!此比丘言:‘魔是盲目,魔眼完全亡失,波旬至不见。’更又诸比丘!有比丘,普遍超越空无边处,谓:‘识无边处’具足识无边处而住……普遍超越识无边处,谓:‘无何物’,具足无所有处而住……普遍超越无所有处,具足非想非非想处而住……普遍超越非想非非想处,具足想受灭而住。又以慧见彼诸漏已尽灭。诸比丘!此比丘言:‘魔是盲目,魔眼完全亡失,波旬至不见,已度世间之爱着。’彼安心而行,安心而立,安心而坐,安心而卧。其何因耶?诸比丘!不至恶魔之眼。”此是“死王无有见彼事”[之义]。故世尊宣:
莫伽罗阇常有念 害破自我之[诸]见
世间空也须观察 如斯可度死[神关]
如斯观察世间者 死王无有见彼事
偈终否……乃至(三二页参照)……“尊师!世尊是我师!我是弟子”而坐。
莫伽罗阇学童所问之义释第十五[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