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 大诤
3个月前 作者: 佚名
一
于僧伽,习决断斗诤裁判之比丘,应知事,应知失坏,应知犯罪,应知因缘,应知行相,应知前事后事,应知作不作,应知羯磨,应知诤事,应知灭诤。不可行爱不应行,不可行瞋不应行,不可行痴不应行,不可行怖不应行。应令悟之事应令悟,应令解之事应令解,应令观之事应令观,应令静之事应令静。言“我得党友”而不可轻侮他党,言“我多闻”而不可轻侮少闻者,我是上座长老而不可轻侮下座。不应说不来,不应依法、律除已来者,灭诤事应依法、律、师教,而灭其诤事。
二
“应知事”者,是应知八波罗夷之事、二十三僧残之事、二不定……四十二尼萨耆……百八十八波逸提……十二提舍尼……恶作……恶说之事。
“应知失坏”者,是应知戒坏、行坏……见坏……应知命坏。
“应知犯罪”者,是应知波罗夷犯、僧残犯……偷兰遮犯……波逸提犯……提舍尼犯……恶作犯……应知恶说犯。
“应知因缘”者,是应知八波罗夷之因缘,应知二十三僧残之因缘……应知恶说之因缘。
“应知行相”者,应依行相而知僧伽,依行相而知众人,依行相而……人……呵责人……应依行相而知被呵责人。“应依行相知僧伽”者,此僧伽能否依法、律、师教而得灭此诤事?如是依行相可知僧伽。众人……“依行相而可知”者,此人能否……得……如是依行相可知人。“应依行相知呵责人”者,此具寿能否立五种法而呵责他?如是依行相可知呵责人。“应依行相知被呵责人”者,此具寿能否立二种法能即实与不瞋,如是依行相可知被呵责人。
“应知前事后事”者,此具寿能否从事至事,或从失坏至失坏,或从犯罪至犯罪,或于[前]否定而[后]肯定,或肯定、否定异语而遁逃之,应如是知前事后事。
“应知作不作”者,是应知不净法,应知不净法之随顺,应知不净法之前分。应知不净法者,应知唯有二人成就法。应知不净法之随顺者,将他比丘之生支入比丘己之口。应知不净法之前分者,好恶色、身触、粗语、为自己供养淫欲、财物之赠答也。
三
“应知羯磨”者,应知十六种羯磨,……四种求听羯磨……四种白羯磨……四种白二羯磨……应知四种白四羯磨。
“应知诤事”者,应知四种诤事,应知口论诤事……应知义务诤事。
“应知灭”者,应知七种灭,应知现前毗尼……应知如草覆地。
四
“不应行爱不应行”者,行爱不应行之时,如何行爱不应行耶?于此有一人,此是我和尚、或是阿阇梨、弟子、门弟、同和尚者、同阿阇梨者、面识者、亲友、亲戚,同情彼,守护彼。非法说为如法,如法说为非法……[参照大品一〇.五(四)]……非粗罪说为粗罪。依此十八事行爱不应行之时,为多人之无益、多人之无乐、多人之不利,为天及人之苦无益。依此十八事而行爱不应行之时,为保持损害己身,又有罪,为智者所呵责,又多生非福。行爱不应行之时,如是为行爱不应行。
“不应行瞋不应行”者,行瞋不应行之时,如何是行瞋不应行耶?于此有一人,彼于我不利益而抱瞋怒,彼于我不利益而抱瞋怒,彼于我为不利益而抱瞋怒,我对爱乐者不利益,为不利益,应为不利益而抱瞋怒。于我不爱乐者为利益,为利益、应为利益而抱瞋怒。依此九种之瞋怒事而瞋怒、嫌恨,为忿、怒所制,非法说为如法……非粗罪说为粗罪,以此十八事而行瞋不应行之时……如是为行瞋不应行。
“不应行痴不应行”者,行痴不应行之时,如何行痴不应行耶?染者随爱欲而行,污者随瞋而行,痴者随愚痴而行,执者依执见而行,痴者、疑者为愚痴所制,非法说为法……非粗罪说为粗罪,以此十八事行痴不应行之时……如是为行痴不应行。
“不应行怖不应行”者,行怖不应行之时,如何行怖不应行耶?于此有一人,彼依危险,或依[邪见之]丛林,或依强力、暴恶、命难、或为梵行难,对彼恐怖战栗,非法说为如法……非粗罪说为粗罪,以此十八事行怖不应行之时……如是为行怖不应行。
依爱、瞋、怖、痴而破法。
彼名称减如黑分月。
“不行爱不应行”者,如何非法说为非法而不行爱不应行?法说为法而不行爱不应行……非粗罪说为非粗罪而不行爱不应行,如是为不行爱不应行。
“不行瞋不应行”者,如何……痴不应行……“不行怖不应行”者,如何非法说为非法而不行怖不应行……非粗罪说为非粗罪而不行怖不应行,如是为不行怖不应行。
依爱、瞋、怖、痴而不破法,
彼名称增长如白分月。
五
“应令悟之事令悟”者,如何非法说为非法,应令悟之事令悟也……非粗罪说为非粗罪,应令悟之事令悟,如是应令悟之事令悟也。
“应令解之事令解”者,如何非法说为非法,应令解之事令解……如是令解之事令解也。
“应令观之事令观”者,如何……非法说为非法,应令静之事令静……如是应令静之事令静也。
六
如何我得党友而轻侮他党者?于此有一人,得党友,得随徒,为有党者、有亲里者。彼不得党友、不得随徒,非有党者、有亲里者,对彼因轻侮,非法说为法……非粗罪说为粗罪,如是为我得党友而轻侮他党。
如何我是多闻而轻侮少闻者?于此有一人,多闻而忆持所闻,积集所闻者也。彼为少闻而少智、少忆念,对彼因轻侮,非法说为法……非粗罪说为粗罪,如是为我是多闻而轻侮少闻者也。
如何我是上座长老而轻侮下座?于此有一人,出家而岁久,经验丰富之长老也。此是新参者而乏经验,少知恩者也,彼语无效而轻侮彼[语],非法说为法……非粗罪说为粗罪,如是我是上座长老而轻侮下座也。
七
“不应说不来”者,不应令入来于还未入来之事务。“不应依法、律而除已来”者,不应依法、律而除僧众之集会目的。
“依法”者,是依实有之事也。“依律”者,是呵责而令忆念。“依师教”者,依白之成就,依唱说之成就也。“灭其诤事,应依法、律、师教而灭其诤事”者,检问者应问呵责者:“友!汝禁此比丘自恣……[大品四.一六(一〇)~(一五)]……依外道之弟子闻而疑之耶?”
见与见一致,见与见合致,
因见而不疑,其人不清净。
其人依自白,应与彼共自恣。
闻与闻一致……[参照第十一.二]
觉与觉……行自恣。
八
何为汝所见者?为何者之问?汝如何见?为何者之问?汝何时见?何……汝于何处见?为何者之问?
“何为汝所见”者,问事,问失坏,问犯罪,问不净行也。“问事”者,问八波罗夷事,问十三僧残事,问二不定事,问四十二尼萨耆波逸提事,问百八十八波逸提事,问十二波罗提提舍尼事,问恶作事,问恶说事。“问失坏”者,问戒坏,问行坏,问见坏,问命坏。“问犯罪”者,问波罗夷犯,问僧残犯,问偷兰遮犯……问恶说犯。“问不净行”者,问唯有二人成就法。
“汝如何见”者,问标相,问威仪,问形相,问变异也。“问标相”者,[问]或长短、或黑白也。“问威仪”者,[问]行、或住、或坐、或卧。“问形相”者,[问]居士之标相、或外道之标相、或出家标相。“问变异”者,[问]或行、或住、或坐、或卧也。
“汝何时见”者,问时,问日时,问时分,问季节。“问时”者,[问]晨早时、日中时、日暮时也。“问日时”者,[问]于晨早之日时、于日中之日时、于夕刻之日时。“问时分”者,[问]食前、或食后、或夜中、或日中、或于黑月、或于白月也。“问季节”者,[问]于寒季、于热季、于雨季也。
“汝于何处见”者,问处、问地、问场、问界也。“问处”者,是问于土地、于地、于地所、于大地。“问地”者,[问]于地、于山、于岩上、于楼上也。“问场”者,[问]东方之场、西方之场、北方之场、南方之场也。“问界”者,[问]东方之界……南方之界也。
———大诤终———
摄颂
事.因缘与行相 前后事.作不作
羯磨乃至诤事 灭诤.爱不应行
瞋.痴及怖.悟.解 观.静.有党及友
以及闻上座老 未至及已至者
依法.律.依师教 此大诤之说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