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波逸提

3个月前 作者: 佚名
    诸大德!今诵出九十二波逸提法。


    波逸提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喝陀伽释子反覆其言而与外道议论,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故作异答,故为妄语,约时处而不履行。诸外道讥嫌非难:“何以喝陀伽释子与我等议论,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故作异答,故为妄语,约时处而不履行耶?”诸比丘闻彼诸外道之讥嫌非难。于是,诸比丘至喝陀伽释子处而作是言:“友!喝陀伽!汝实与外道议论,以非为是……而不履行耶?”“友!如何可说服彼等外道,勿使彼等获胜。”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何以喝陀伽释子与外道议论,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故作异答,故为妄语,约时处而不履行耶?”于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集比丘众而问喝陀伽释子曰:“喝陀伽!汝实与外道议论,以非为是……故为妄语,约时处而不履行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与外道议论,以非为是……故为妄语,约时处而不履行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故意妄语者,波逸提。”


    二


    (一)


    “故意妄语”者,是欲欺诳者之言、语、说、话、语告等,非圣之语业也。即不见言见,不闻言闻,不觉言觉,不知言</a>知;见言不见,闻言不闻,觉言不觉,知言不知也。


    不见是眼不见,不闻是耳不闻,不觉是鼻不嗅、舌不味、身不触,不知是心不识也。见者以眼见,闻者以耳闻,觉者以鼻嗅、以舌味、以身触,知者以心识也。


    (二)


    由三行相不见而言:“我见。”如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即[一]语前思:“我将语虚妄。”[二]语时思:“我语虚妄。”[三]语已思:“我语虚妄已”。


    由四行相不见而言:“我见。”如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即语前思:“我将语虚妄。”语时思:“我语虚妄。”语已思:“我语虚妄已。”言异于所见也。


    由五行相不见而……思:“我语虚妄已。”言异于所见,言异于所忍也。


    由六行相不见而……思:“……语……已。”言异于所见,言异于所忍,言异于所乐也。


    由七行相不见而……思:“……语……已。”言异于所见,言异于所忍,言异于所乐,言异于所想也。


    由三行相不闻而言:“我闻。”……乃至……不觉而言:“我觉。”乃至不知而言:“我知。”如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即语前思:“我将语虚妄。”语时思:“我语虚妄。”语已思:“我语虚妄已。”由四行相,乃至由五行相,乃至由六行相,乃至由七行相……言异于所想也。


    (三)


    由三行相不见而言:“我见、闻。”如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由三行相不见而言:“我见、觉。”……不见而言:“我见、知。”……不见而言:“我见、闻、觉。”……不见而言:“我见、闻、知。”不见而言:“我见、闻、觉、知。”如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


    由三行相不闻而言:“我闻、觉。”不闻而言:“我闻、见。”不闻而言:“我闻、觉、知、见。”如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由三行相不觉而言:“我觉、知。”不觉而言:“我觉、知、见、闻。”如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由三行相不知而言:“我知、见。”……不知而言:“我知、见、闻、觉。”如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


    (四)


    由三行相见而言:“我不见。”……乃至……闻而言:“我不闻。”……乃至……觉而言:“我不觉。”……乃至……知而言:“我不知。”如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


    (五)


    由三行相见而言:“我闻。”见而言:“我觉。”见而言:“我知。”如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由三行相见而言:“我闻、觉。”见而言:“我闻、知。”见而言:“我闻、觉、知。”……,……知而言:“我见、闻、觉。”如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


    (六)


    由三行相,于见有疑,见而不确记,见而不忆,见而忘;于闻有疑,闻而不确记,闻而不忆,闻而忘;于觉有疑……于知有疑……知而忘,却言:“我知、见。”知而忘,却言:“我知、觉。”知而忘,却言:“我知、见、闻。”知而忘,却言:“我知、见、闻、觉。”如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


    由四行相、五行相、六行相、七行相知而忘,却言:“我知、见、闻、觉。”如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即语前思:“我将语虚妄。”语时思:“我语虚妄。”语已思:“我语虚妄已。”言异于所见,言异于所忍,言异于所乐,言异于所想也。


    (七)


    戏兴而说、躁急而说(戏兴而说者,即不考虑而说;躁急而说者,即想说此,[误]而说他也),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与诸善比丘诤论而骂诸善比丘,从种、名、姓、行业、职技、病、相、欲念、罪、卑下而骂詈,恶口侮慢。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与诸善比丘诤论而骂诸善比丘,从种……恶口侮慢耶?”于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乃至……“诸比丘!汝等实与诸善比丘诤论而骂诸善比丘,从种……恶口侮慢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为何与善比丘诤论而骂诸善比丘,从种……恶口侮慢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责已、说法已,语诸比丘曰:


    二


    “诸比丘!往昔于得叉尸罗国,一婆罗门有一牛名兰底伊沙罗(Nandivis欢喜满)。时,兰底伊沙罗牛言彼婆罗门:‘婆罗门!卿往言:“我牛能曳引满载之百车。”然后,与长者赌千金。’于是,彼婆罗门与长者言:‘我牛能曳引满载之百车。’而赌千金。诸比丘!于是,彼婆罗门系兰底伊沙罗牛于满载之百车曰:‘无角!进!无角!拉!’尔时,兰底伊沙罗牛即止立于其处。诸比丘!于是,婆罗门赌输千金而深忧。时,兰底伊沙罗牛言其婆罗门:‘婆罗门!卿何故深忧耶?’‘我实为汝输千金。’‘婆罗门!卿何故于我非无角而辱呼无角耶?卿[再]前往,言:“我牛能曳引满载之百车。”与长者赌二千金。我非无角,勿以无角辱呼我。’


    诸比丘!于是,彼婆罗门与长者言:‘我牛能曳引满载之百车。’而赌二千金。时,彼婆罗门系兰底伊沙罗牛于满载之百车曰:‘进!善牛!拉!善牛!’诸比丘!时,兰底伊沙罗牛即曳引满载之百车。


    当言善爱语 切勿语不善


    为言爱语者 牛即曳重载


    彼亦得财宝 由此皆欢喜


    诸比丘!其时,恶口侮慢之语,乃我不爱之语,今为何以恶口侮慢之语为爱语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骂詈语者,波逸提。”


    三


    (一)


    “骂詈语”者,以十事骂詈,即从种、名、姓、行业、职技、病、相、欲结、犯过、恶骂。


    种者,有二种:卑种与贵种。卑种者,旃陀罗种、竹师种、猎师种、车师种、除粪者种,此等名为卑种。贵种者,刹帝利种、婆罗门种,此等名为贵种。


    名者,有二名:卑名与贵名。卑名者,阿蛙康那加、奢蛙康那加、单尼达加、沙义达加、库拉蛙达加等。于各地方被轻蔑、侮慢而不被尊敬者,此等名为卑名。贵名者,与佛、法、僧有关连者,于各地方不被轻蔑、侮慢而被尊敬者,此等名为贵名。


    姓者,有二姓:卑姓与贵姓。卑姓者,库奢耶姓、婆拉多蛙奢姓,于各地方被轻蔑、侮慢而不被尊敬者,此等名为卑姓。贵姓者,瞿昙姓、莫迦拉那姓、伽奢耶那姓、瓦施达姓等,于各地方不被轻蔑、侮慢……而被尊敬者,此等名为贵姓。


    行业者,有二业:卑业与贵业。卑业者,木工业、打扫业等,于各地方被轻蔑……而不被尊敬者,此等名为卑业。贵业者,耕作、商贾、牧牛等,于各地方不被轻蔑……而被尊敬者,此等名为贵业。


    职技者,有二技:卑技与贵技。卑技者,笼技、陶技、织技、皮革技、理发技等,于各地方被轻蔑……而不被尊敬者,此等名为卑技。贵技者,印契、数、书等,于各地方不被轻蔑……而被尊敬者,此等名为贵技。


    一切之病者,卑也;然“蜜便病”者,贵也。


    相者有二相:卑相与贵相。卑相者,极长、极短、极黑、极白等,此等名为卑相。贵相者,不极长、不极短、不极黑、不极白,此等名为贵相。


    一切之欲结者,卑也。


    一切之犯过者,卑也;然而预流犯、定犯者,贵也。


    恶骂者,有二骂:卑骂与贵骂。卑骂者,汝是骆驼、汝是羊、汝是牛、汝是驴马、汝是畜生、汝是堕地狱人、汝无善趣、恶趣在等汝之谓、或以耶音呼之、或以巴音呼之、或以男女根名呼之,此等名为卑骂。贵骂者,汝是贤者、汝是有能者、汝是智者、汝是多闻者、汝是说法者、汝无恶趣、善趣在等汝之谓,此等名为贵骂。


    (二)


    一比丘于他比丘以恶口之意、侮慢之意、使其为难之意,以卑语对卑贱之种,即对旃陀罗、竹师、猎师、车师、除粪师等,言:“汝是旃陀罗、汝是竹师、汝是猎师、汝是车师、汝是除粪师。”语语波逸提。


    一比丘于他比丘……使其为难之意,以卑语对贵种之刹帝利、婆罗门,言:“汝是旃陀罗……汝是除粪师。”语语波逸提。


    一比丘于他比丘……使其为难之意,以贵语对卑种之旃陀罗……除粪师,言:“汝是刹帝利、汝是婆罗门。”语语波逸提。


    一比丘于他比丘……使其为难之意,以贵语对贵种之刹帝利、婆罗门,言:“汝是刹帝利、汝是婆罗门。”语语波逸提。


    一比丘于他比丘……使其为难之意,以卑语对卑名,即阿蛙康那加、奢蛙康那加、单尼达加、沙义达加、库拉蛙达加等,言:“汝是阿蛙康那加……汝是库拉蛙达加。”语语波逸提。


    一比丘于他比丘……使其为难之意,以卑语对贵名之佛护、法护、僧护,言:“汝是阿蛙康那加……汝是库拉蛙达加。”语语波逸提。


    一比丘于他比丘……使其为难之意,以贵语对卑名……以贵语对贵名……波逸提。


    一比丘于他比丘……使其为难之意,以卑语对卑姓之库奢耶、婆拉多蛙奢……以卑语对贵姓之瞿昙、莫迦拉那、伽奢耶那、瓦施达……以贵语对卑姓……以贵语对贵姓……波逸提。


    一比丘于他比丘……使其为难之意,以卑语对卑业之木工、清扫夫……以卑语对贵业之耕者、商贾者、牧者……以贵语对卑业……以贵语对贵业者……波逸提。


    一比丘于他比丘……使其为难之意,以卑语对卑技之笼师、陶师、织师、皮革师、理发师,言:……以卑语对贵技之印契师、数师、书师……以贵语对卑技……以贵语对贵技……波逸提。


    一比丘于他比丘……使其为难之意,以卑语对卑病者:患癞者、膨病者、患肺者、癫痫者,言……以卑语对贵病之蜜便病者言……以贵语对卑病者……以贵语对贵病者……波逸提。


    一比丘于他比丘……使其为难之意,以卑语对卑相之极长者、极短者、极黑者、极白者……以卑语对贵相之非极长、非极短、非极黑、非极白者,言……以贵语对卑相……以贵语对贵相……波逸提。


    一比丘于他比丘……使其为难之意,以卑语对卑欲之贪、瞋、痴所缠缚者,言……以卑语对贵欲之离贪者、离瞋者、离痴者,言……以贵语对卑欲……以贵语对贵欲……波逸提。


    一比丘于他比丘……使其为难之意,以卑语对卑犯之波罗夷犯戒者、僧残犯戒者、偷兰遮犯戒者、波逸提犯戒者、波罗提提舍尼犯戒者、突吉罗犯戒者、恶说犯戒者,言……以卑语对贵犯预流者,言……以贵语对卑犯者……以贵语对贵犯者……波逸提。


    一比丘于他比丘……使其为难之意,以卑语对卑下之骆驼、羊、牛、驴马、畜生、堕地狱人,言:“汝是骆驼……汝是堕地狱人、汝无善趣、恶趣在等汝。”语语波逸提。一比丘于他比丘……使其为难之意,以卑语对高贵之贤者、有能者、智者、多闻者、说法者,言:“汝是骆驼……恶趣在等汝。”语语波逸提。一比丘于他比丘……使其为难之意,以贵语对卑下之骆驼……堕地狱人,言:“汝是贤者、汝是有能者、汝是智者、汝是多闻者、汝是说法者、汝无恶趣、善趣在等汝。”语语波逸提。一比丘于他比丘……使其为难之意,以贵语对高贵之贤者……言:“……等汝。”语语波逸提。


    (三)


    一比丘于他比丘……使其为难之意,而如是言:“于此有多数之旃陀罗、竹师、猎师、车师、除粪师。”语语恶作。一比丘于他比丘……使其为难之意,而如是言:“此有多数之刹帝利、婆罗门。”语语恶作。


    一比丘于他比丘……使其为难之意,而如是言:“此有多数之阿蛙康那加、奢蛙康那加、单尼达加、沙义达加、库拉蛙达加……佛护、法护、僧护……库奢耶、婆拉多蛙奢……瞿昙、莫迦拉那、伽奢耶那、瓦施达……木工业者、打扫业者……耕作者、商贾者、牧牛业者……笼师、陶师、织师、皮革师、理发师……印契师、数师、书师……患癞者、膨病者、患肺者、癫痫者……蜜便病者……极长者、极短者、极黑者、极白者……非极长者、非极短者、非极黑者、非极白者……贪缚者、瞋缚者、痴缚者……离贪者、离瞋者、离痴者……波罗夷犯[戒]者……乃至……恶说犯戒者……预流者……骆驼、羊、牛、驴马、畜生、堕地狱者、彼等无善趣、恶趣在等彼……贤者、有能者、智者、多闻者、说法者、彼等无恶趣、善趣在等彼者。”语语恶作。


    (四)


    一比丘于他比丘……使其为难之意,而如是言:“此等实是旃陀罗、竹师、猎师、车师、打扫师等……乃至……实是贤者、有能者、智者、多闻者、说法者。”语语恶作。


    (五)


    一比丘于他比丘……使其为难之意,而如是言:“我等非旃陀罗、竹师、猎师、车师、打扫师……乃至……我等非贤者、有能者、智者、多闻者、说法者、我等无恶趣、善趣在待我等。”语语恶作。


    (六)


    一比丘于未受具者……使其为难之意,以卑语对卑贱者言、以卑语对高贵者言、以高贵语对卑贱者言、以高贵语对高贵之贤者、有能者、智者、多闻者、说法者,言:“汝是贤者、汝是有能者、汝是智者、汝是多闻者、汝是说法者、汝无恶趣、善趣在等汝。”语语恶作。


    一比丘于未受具者……使其为难之意,而如是言:“此有多数之旃陀罗……我等非贤者、有能者、智者、多闻者、说法者、我等无恶趣、善趣在待我等。”语语恶作。


    (七)


    一比丘于他比丘,无恶口侮慢之意,亦无使其为难之意,为嬉戏,以卑语对卑贱之旃陀罗、竹师、猎师、车师、打扫师,言:“汝是旃陀罗……汝是打扫者。”语语恶说。


    一比丘于他比丘,无恶口……之意,为嬉戏,以卑语对高贵之刹帝利、婆罗门,言:“汝是旃陀罗……汝是除粪者。”……以贵语对卑贱……以贵语对高贵之刹帝利、婆罗门言:“汝是刹帝利、汝是婆罗门。”语语恶说。


    一比丘于他比丘,无恶口……之意,为嬉戏,以卑语对卑贱者言……乃至……以卑语对高贵者言、以贵语对卑贱者言、以贵语对高贵之贤者……言:“……善趣在等汝。”语语恶说。


    一比丘于他比丘,无恶口……之意,为嬉戏,而如是言:“此有多数之旃陀罗……我等非贤者、有能者、智者、多闻者、说法者、我等无恶趣、善趣在待我等。”语语恶说。


    (八)


    一比丘于未受具者,无恶口……之意,为嬉戏,以卑语对卑贱者言……乃至……以卑语对高贵者言、以贵语对卑贱者言、以贵语对高贵之贤者……言:“……善趣在等汝。”语语恶说。


    一比丘于未受具者,无恶口……之意,为嬉戏,而如是言:“此有多数之旃陀罗……我等非贤者、有能者、智者、多闻者、说法者、我等无恶趣、善趣在待我等。”语语恶说。


    (九)


    为义而说、为法而说、为教而说,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为起诤论之诸比丘提供离间语,闻此语,为破此而语彼;闻彼语,为破彼而语此。于是,未起之诤事生起,已起之诤事增大。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为起诤论……提供离间语……语……生起……增大。”于是,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乃至……“诸比丘!汝等实为起诤论……[乃至]……增大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为起诤论……[乃至]……增大。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令增长……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以语令比丘离间者,波逸提。”


    二


    (一)


    离间语者,依二事有离间语:即为得爱好或为使离叛。


    由十事提供离间语,即从种、名、姓、行业、职技、病、相、欲结、犯过、恶骂。


    种者,有二种:卑种与贵种。卑种者,旃陀罗种、竹师种、猎师种、车师种、除粪者种,此等名为卑种。贵种者,刹帝利种、婆罗门种,此等名为贵种……乃至……。恶骂者,有二骂:卑骂与贵骂。卑骂者,言:“汝是骆驼……或以男女根名呼之。”此等名为卑骂。贵骂者,言:“汝是贤者……善趣在等汝。”此等名为贵骂。


    (二)


    比丘闻一比丘之语,提供他比丘离间语:“某比丘言汝是旃陀罗、竹师、猎师、车师、除粪师。”如是语者,语语波逸提。比丘闻一比丘之语,提供他比丘离间语:“某比丘言汝是刹帝利、婆罗门。”如是语者……“某比丘言汝是阿蛙康那加、奢蛙康那加、单尼达加、沙义达加、库拉蛙达加。”如是语者……“某比丘言汝是骆驼、羊、牛、驴马、畜生、堕地狱人、汝无善趣、恶趣在等汝。”如是语者……“某比丘言汝是贤者、有能者、智者、多闻者、说法者、汝无恶趣、善趣在等汝。”如是语者,语语波逸提。


    比丘闻一比丘之语,提供他比丘离间语:“某比丘言:‘此有多数之旃陀罗、竹师、猎师、车师、除粪师。’彼非言他,乃言汝也。”如是语者,语语恶作。比丘闻一比丘之语,提供……语:“某比丘言:‘此有多数之刹帝利、婆罗门。’彼非言他,乃言汝也。”如是语者……“某比丘言:‘此有多数之贤者、有能者、智者、多闻者、说法者、彼等无恶趣、善趣在待彼等。’彼非言他,乃言汝也。”如是语者,语语恶作。


    比丘闻一比丘之语,提供……语:“某比丘言:‘实旃陀罗、竹师、猎师、车师、除粪师等人。’彼非言他,乃言汝也。”如是语者……语:“某比丘言:‘实贤者、有能者、智者、多闻者、说法者等人。’彼非言他,乃言汝也。”如是语者,语语恶作。


    比丘闻一比丘之语,提供……语:“某比丘言:‘我等非旃陀罗……’……”……语:“某比丘言:‘我等非贤者、有能者、智者、多闻者、说法者、我等无恶趣、善趣在待我等。’彼非言他,乃言汝也。”如是语者,语语恶作。


    (三)


    比丘闻一比丘之语,提供他比丘离间语者,语语波逸提。


    比丘闻一比丘之语,提供未受具戒者离间语者,恶作。比丘闻一未受具戒者之语,提供比丘离间语者,恶作。比丘闻一未受具戒者之语,提供他未受具戒者离间语者,恶作。


    (四)


    非为得爱好、非欲离叛,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令优婆塞逐句同诵法[语]。因此,优婆塞不尊敬比丘、不随顺、不互相敬礼而住。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令优婆塞逐句同诵法语耶?因此,优婆塞……而住。”于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乃至……“诸比丘!汝等实令优婆塞逐句同诵法语,于是,优婆塞……而住耶?”“实然!世尊!”佛世尊予以呵责:“愚人!汝等何以令优婆塞逐句同诵法语,于是,优婆塞……而住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令增长……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令未受具戒者逐句同诵法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无论何者亦……乃至……。


    “比丘”者,……乃至……即此所谓比丘之意。


    “未受具戒者”,除比丘、比丘尼外,其他名为未受具戒者。


    句 随句 随字 随味


    句者,共始共终也。随句者,别始而共终也。随字者,如言“色是无常也”,即言“色”而止。随味者,言“色是无常也”,即出其音声“受是无常也”。句、随句、随字、随味皆是名为逐句之法。


    a “同诵”者,依句而诵者,句句波逸提;依字而诵者,字字波逸提。


    a''“法”者,佛所说、声闻所说、仙人所说、天人所说而具义、具法者。


    (二)


    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而逐句诵法者,波逸提。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而逐句诵法者,波逸提。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逐句诵法者,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罗。于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罗。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者,不犯也。


    (三)


    与[未受具戒者]共受学时、共修习时,通达大部分之读诵经偈者(于彼落诵一偈时)止之而教[如是]诵时,[于大众中高声读诵时,畏怯而]停顿时,[催促而]同诵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


    一


    尔时,佛世尊在阿罗毗邑阿伽罗婆塔庙。时,诸优婆塞为听说法而至僧园。说法终,长老各归精舍。一少年比丘与优婆塞共卧于讲堂,因失正念,无意而裸形,且作寝言及鼻鼾声。诸优婆塞讥嫌非难:“何以大德失正念,无意而裸形,且作寝言及鼻鼾声而卧耶?”诸比丘闻彼等优婆塞之讥嫌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亦讥嫌非难:“何以诸比丘与未受具戒者同宿耶?”于是,彼等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乃至……“诸比丘!比丘等实与未受具戒者同宿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彼等愚人与未受具戒者同宿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与未受具戒者同宿,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尔时,世尊在阿罗毗邑随意住,随后向憍赏弥出发游行,渐渐行至憍赏弥,世尊即住憍赏弥之婆耆罗园。诸比丘言尊者罗睺罗:“友!罗睺罗!世尊制不与未受具戒者同宿之学处。友!罗睺罗!汝自备床。”时,尊者罗睺罗不得床而宿厕中。时,世尊夜晓起床如厕,作謦欬之声,罗睺罗亦作謦欬之声。“谁耶?”“世尊!我罗睺罗也。”“罗睺罗!汝何故坐此耶?”尔时,尊者罗睺罗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与未受具戒者同宿二夜、三夜,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与未受具戒者同宿[处],过二夜、三夜,若宿者,波逸提。”


    三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未受具戒”者,除比丘以外,名“未受具戒者”。


    a “同”者,同一处。


    “宿处”者,全覆处、全障处、大部分覆处、大部分障处。


    a''“过二夜、三夜”者,二夜、三夜以上也。


    “若宿者”,于第四日天方晓,在未受具戒者之卧处,比丘卧之者,波逸提。在比丘之卧处,未受具戒者卧之者,比丘亦波逸提。或两者共卧者,波逸提。起而再三卧之者,[各]波逸提。


    (二)


    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而同宿过二夜、三夜者,波逸提。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而同宿过二夜、三夜者,波逸提。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同宿过二夜、三夜者,波逸提。于半覆半障处者,突吉罗。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罗。于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罗。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者,不犯也。


    (三)


    宿二三夜、宿二三夜以下、宿二夜而于三夜天方晓前离去而再[来]宿者,不犯也。于全有覆全无障处、于全有障全无覆处、于大部分有覆大部分无障处宿者,不犯也。于未受具戒者之卧处而比丘坐之、于比丘之卧处而未受具戒者坐之,不犯也。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


    一


    尔时,佛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阿那律正往舍卫城,于傍晚抵达拘萨罗国一村里。其时,该村里有一女人设有福德舍,具寿阿那律往女人处而言曰:“大姊!汝若无何不可,我拟于福德舍中宿一夜。”“大德!请宿。”其他旅人亦来彼女人处而作是言:“大姊!汝若允,我等亦拟于福德舍中宿一夜。”“贤者!彼沙门先来,若彼听许,可宿。”于是,旅人等往具寿阿那律处而作是言:“大德!师若允,我等拟于福德舍中宿一夜。”“贤者!可宿。”


    尔时,彼女人见具寿阿那律,忽生染心。于是,彼女人至阿那律处而作是言:“大德!尊者因此等人来,杂乱不得安乐而宿,我为大德于我舍内另设床。”具寿阿那律默然许诺。彼女人为阿那律于舍内设床已,而自粉饰涂香,至具寿阿那律处而作是言:“大德!尊师端正美丽,我亦端正美丽,然,大德!我愿作尊师之妇。”如是言时,具寿阿那律默然不语,二次……乃至……三次,彼女人向具寿阿那律作是言:“大德!尊师端正美丽,我亦端正美丽,然,大德!请尊师以我之一切为汝所有。”三次,具寿阿那律皆默然不理。彼女人脱衣行步于具寿阿那律前,或立、或坐、或仰卧。其时,阿那律垂目不视彼女人,亦默然不语。尔时,彼女人自语:“异哉!奇哉!众人以百千金馈我,而此沙门,由我自求之,却不欲接受我之一切为己所有。”即着衣低头于具寿阿那律之足下,对具寿言:“大德!我被罪过所制伏,而如是随心狂愚、随心痴冥、随心不善。大德!为防护将来之罪,愿纳受我罪之[忏悔]。”“妹!汝实被罪过所制伏,而如是随心狂愚、随心痴冥、随心不善。妹!汝以罪认罪,故我纳受汝如法之忏悔。妹!若有以罪认罪,为防护将来之罪而如法忏悔者,实于圣者之律,为增长之事也。”


    彼女人于其夜过后,亲手供奉具寿阿那律硬软美味之食,令饱满。于具寿阿那律食已,放下钵时,行敬礼而于一面坐。彼女于一面坐已,具寿阿那律说法、开示教诫令彼女欢喜踊跃。时,受阿那律说法教诫而欢喜踊跃之彼女人,对具寿阿那律曰:“殊胜哉!大德!殊胜哉!大德!譬如令倒者起,令覆者现,为迷者指示道路,亦如于闇中揭举灯火,‘令诸具眼者见众物’。如是,尊师阿那律以种种方便说法开示。大德!我今归依彼世尊、归依法、归依比丘僧。尊师!请自今以后至命终,摄受我为归依[三宝]之优婆夷。”


    于是,具寿阿那律至舍卫城,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何以具寿阿那律与女人同宿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乃至……“阿那律!汝实与女人同宿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阿那律!汝何以与女人同宿耶?阿那律!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与女人同宿[处]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女人”者,人女而非夜叉女、饿鬼女、畜生女。初生之女亦云[人女],何况长大者。


    “同”者,同一处。


    “宿[处]”者,全覆处、全障处、大部分覆处、大部分障处。


    “若[……]宿”者,于日没时在女人之卧处,比丘卧之者,波逸提。在比丘之卧处,女人卧之者,波逸提。或两者同卧,波逸提。起而再三卧之者,[各]波逸提。


    (二)


    于女人有女人想而同宿者,波逸提。于女人有疑想而同宿者,波逸提。于女人有非女人想而同宿者,波逸提。于半覆半障处者,突吉罗。与夜叉女、或饿鬼女、或黄门女、或畜生女同宿者,突吉罗。于非女人有女人想者,突吉罗。于非女人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女人有非女人想者,不犯也。


    (三)


    于全有覆全无障处、于全有障全无覆处、大部分有覆大部分无障处、于女人卧处比丘坐之、于比丘卧处女人坐之、两者同坐,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具寿优陀夷于舍卫城,往来于众多檀越家。时,具寿优陀夷晨着下衣,持上衣与钵,至一施主家。其时,姑坐于屋之入口,媳妇坐于内室入口。具寿优陀夷走近姑处,近姑耳说法。其时,媳妇作如是念:“彼沙门是姑之所爱者乎?或说谤言耶?”具寿优陀夷私与姑说法已,又至媳妇处,近彼耳说法。其时,姑作如是念:“彼沙门是媳之所爱者乎?或说谤言耶?”具寿优陀夷与媳妇说法已,离去。


    时,姑言媳妇曰:“彼沙门与汝说何语耶?”“母!彼与我说法。然,为母说何语耶?”“于我亦说法也。”彼女等讥嫌非难:“何以尊者优陀夷秘密说法耶?实应光明公开说法。”诸比丘闻彼女人等之讥嫌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何以具寿优陀夷为女人说法耶?”于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乃至……“优陀夷!汝实为女人说法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为女人说法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为女人说法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尔时,优婆夷等见诸比丘而作是言:“请诸比丘说法。”“妹!为女人说法者,非如法也。”“诸尊师!请以五、六言说法,由此则可得知法。”“妹!为女人说法者,非如法。”畏慎而不说。优婆夷等讥嫌非难:“何以诸尊师被我等请而不说法耶?”诸比丘闻彼等优婆夷等之讥嫌非难。于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以五、六语为女人说法。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以五、六语以上为女人说法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三


    尔时,六群比丘以“世尊听许以五、六语为女人说法”,即令无智之男人陪席,对女人说法五、六语以上。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令无智之男人陪席,对女人以五、六语以上说法耶?”于是,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乃至……“诸比丘!实令无智之……说法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为何令无智之……说法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对女人以过五、六语说法者,除有智之男人[陪席]外,波逸提。”


    四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女人”者,人女而非夜叉女、饿鬼女、畜生女,有智而能知善语、恶语、粗语、非粗语者。


    “过五、六语”者,五、六语以上。


    a''“说[示]”者,依句说者,句句波逸提;依字说者,字字波逸提。


    “法”者,佛所说、声闻所说、仙人所说、天人所说而具义、具法者。


    a “除有智之男人外”者,有智之男人除外。“有智之男人”者,得知善语、恶语、粗语、非粗语者。


    (二)


    于女人有女人想而以过五、六语说法者,除有智之男人[陪席]外者,波逸提。于女人有疑想……除有智之男人外,波逸提。于女人有非女人想……除有智之男人外,波逸提。对夜叉女、或饿鬼女、或黄门、或畜生女之有人体者,除有智之男人外,以过五、六语说法者,突吉罗。于非女人有女人想者,突吉罗。于非女人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女人有非女人想者,不犯也。


    (三)


    与有智之男人,以五、六语说法,以五、六语以下说法,立而再坐说法,于女人立而再坐说法,对其他女人说法;又问,依问而说法,为他人说法而女人闻者,不犯也。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毗舍离大林之重阁讲堂。其时,众多相识、亲友比丘等于婆裘河畔结夏安居。时,跋耆地方饥馑难以生活,以致白骨狼籍,谷物因病菌,叶茎干枯如箸,依赖残食,生存非易。其时,彼诸比丘曰:“今跋耆饥馑难以生活……我等由何方便,和合一致,无斗诤,安稳度过雨安居,亦无饮食之苦耶?”有部分比丘作如是言:“友!我等为诸居士作事,于是,彼等当想施与我等。如是,我等和合一致,无斗诤,安稳度过雨安居,无饮食之苦。”或有部分比丘作如是言:“止!友!何用为诸居士作事?友!我等为诸居士作使者,然彼等当想施与我等。于是,我等和合一致,无斗诤,安稳度过雨安居,无饮食之苦。”或有部份比丘作如是言:“止!友!何用为诸居士作事、为诸居士作使者?友!我等对诸居士互相赞叹上人法:‘其比丘是得初禅者,其比丘是得第二禅者,其比丘是得第三禅者,其比丘是得第四禅者,其比丘是得预流果,其比丘是得一来果,其比丘是得不还果,其比丘是得阿罗汉果,其比丘是得三智,其比丘是得六神通。’于是,彼等当想施与我等。如是,我等和合一致,无斗诤,安稳度过雨安居,无饮食之苦。友!于诸居士,互相赞叹上人法,乃最胜之[策]。”于是,彼诸比丘于诸居士前互相赞叹上人法:“其比丘是得初禅者……乃至……其比丘是得六神通。”


    时,其诸人[以为:]“我等实有善利,我等实有功德,如是诸比丘为我等入安居。如是之诸比丘,是持戒者、是善法行者,未曾有如是之比丘为我等入安居。”于是,彼等不自食其啖食,不供父母、不与子女、不与家婢、不与友人、不与同族亲戚,而将其[食物]施与诸比丘。彼等不自食嚼食、味食、饮物,不供父母、不与子女、不与家婢、不与友人、不与同族亲戚,而将其[食物]施与诸比丘。如是,诸比丘有美貌,诸根肥大,容貌光泽,充满喜悦。


    (二)


    安居竟,往见世尊,乃诸比丘之常法。时,诸比丘安居三月竟,收摄坐卧处,持衣钵往毗舍离。渐行至毗舍离重阁讲堂,至世尊处。至已,教礼世尊而坐一面。其时,在毗舍离安居竟之比丘等,因饥渴所迫,形体枯瘦,容貌憔悴,筋脉悉现。然,婆裘河边之诸比丘,有美貌,诸根肥大,容貌光泽,充满喜悦。与客比丘相互亲切致意,乃诸佛之常法。其时,世尊问婆裘河边之诸比丘曰:“诸比丘!诸事堪忍否?足食否?和合一致,无斗诤,而安稳度过雨安居,无饮食之苦耶?”“世尊!我等诸事堪忍而足食,和合一致,无斗诤,安稳度过雨安居,无饮食之苦。”如来知而问,亦知而不问;知时而问,亦知时而不问;如来有义利而问,无义利而不问;无义利之事,于如来则如败坏之桥梁。以此二因缘故,佛世尊问诸比丘,或为说法、或欲为声闻弟子制戒。其时,世尊如是问婆裘河边之诸比丘曰:“诸比丘!汝等如何和合一致,无斗诤,安稳度过雨安居,无饮食之苦耶?”于是,诸比丘以是因缘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汝等实有[言上人法]否?”“实有!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汝等何以为口腹故,于诸居士前,互相赞叹上人法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对未受具戒者,若说有上人法,即使真实,亦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未受具戒”者,除比丘、比丘尼以外,名未受具戒者。


    “上人法”者,言禅那、解脱、三昧、正受、智见、道修、证果、离恶、心离盖、乐静。“禅那”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解脱”者,空解脱、无相解脱、无愿解脱。“三昧”者,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正受”者,空正受、无相正受、无愿正受。“智见”者,三明。“道修”者,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证果”者,证预流果、证一来果、证不还果、证阿罗汉果。“离恶”者,离贪、离瞋、离痴。“心离盖”者,心由贪离盖、由瞋离盖、由痴离盖。“乐静”者,依初禅乐静、依二禅乐静、依三禅乐静、依四禅乐静。


    (二)


    “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已得初禅”,波逸提。“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得初禅”,波逸提。“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初禅已得”……“我是初禅之得者”……“我是初禅之自在者”……语“初禅由我证得”,波逸提。“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已得二禅、三禅、四禅,我得、我已得,我是四禅之得者、自在者,四禅由我证得”,波逸提。


    “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得空解脱、无相解脱、无愿解脱,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我得、我已得,我是无愿三昧之得者、自在者,无愿三昧由我证得”,波逸提。“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得空正受、无相正受、无愿正受,我得、我已得,我是无愿正受之得者、自在者,无愿正受由我证得。”波逸提。“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得三明……我是三明之得者……”,波逸提……乃至……。“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得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我是四神足之得者……”,波逸提。“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得五根、五力……我是五力之得者、自在者,五力由我证得”,波逸提。“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得七觉支……我是七觉支之得者……”,波逸提。“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得八圣道……我是八圣道之得者……”,波逸提。“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得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我是阿罗汉果之得者……”,波逸提。“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已舍贪、我已舍瞋、我已舍痴,已除、已脱、已断、已离、已弃”,波逸提。“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心由贪离盖、我心……我心由痴离盖”,波逸提。“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于静处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于静处我乃四禅之得者……”,波逸提。


    (三)


    “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得初禅与二禅……由我证得”,波逸提。“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得初禅与三禅……初禅与四禅……”,波逸提。“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得初禅与空解脱、无相解脱、无愿解脱、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由我证得”,波逸提。“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得初禅与空正受、无相正受、无愿正受……由我证得”,波逸提。“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得初禅与三明……由我证得”者,波逸提。“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得初禅与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由我证得”,波逸提。“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得初禅与五根、五力……由我证得”,波逸提。“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得初禅与七觉支、八圣道、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由我证得”,波逸提。“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得初禅,我得、我已得……乃至……我已舍贪、我已舍瞋、我已舍痴……已弃”,波逸提。“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得初禅,我得……乃至……由我证得。我心由贪……我心由瞋……我心由痴离盖”,波逸提。


    “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得二禅与三禅、二禅与四禅……我心由痴离盖”,波逸提。“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得二禅与初禅……由我证得”,波逸提……。


    “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心由痴离盖,又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由我证得”,波逸提……乃至……。“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心由贪离盖、我心由瞋离盖”,波逸提。“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语“我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解脱、无相解脱、无愿解脱、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空正受、无相正受、无愿正受、三明、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我得、我已得,我已舍贪、我已舍瞋、我已舍痴,已除、已脱、已断、已离、已弃、由贪……由瞋……我心由痴离盖”,波逸提。


    (四)


    “若说”者,对未受具戒者,欲言“我得初禅”而言“我得二禅”,对方理解者,波逸提;不理解者,突吉罗。对未受具戒者,欲言“我得初禅”而言“我得三禅……四禅……空解脱……我心由痴离盖”,对方理解者,波逸提;不理解者,突吉罗。


    对未受具戒者,欲言“我得二禅”而言“……乃至……我心由痴离盖”……言“我得初禅”,对方理解者……突吉罗。


    对未受具戒者,欲言“我心由痴离盖”而言“我得初禅”……言“我心由瞋离盖”,对方理解者……突吉罗。


    对未受具戒者,欲言“我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乃至……我心由瞋离盖”而言“我心由痴离盖”对方理解者……突吉罗。……乃至……。对未受具戒者,欲言“我得二禅与三禅……我心由痴离盖”而言“我得初禅”……突吉罗。


    (五)


    对未受具戒者,言“住汝精舍之比丘得初禅,得、已得,其比丘是初禅之得者、自在者,由彼比丘证初禅”,突吉罗。对未受具戒者,言“住汝精舍之比丘得二禅、三禅、四禅、空解脱……得阿罗汉果,得、已得……乃至……其比丘已舍贪……乃至……已舍瞋……乃至……已舍痴……乃至……已弃,彼比丘之心由贪……由瞋……由痴离盖”,突吉罗。对未受具戒者,言“住汝精舍之彼比丘于静处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得、已得,彼比丘于静处为禅之得者、自在者,其比丘于静处证得四禅”,突吉罗。


    对未受具戒者,言“使用汝之精舍,着用汝之衣,食汝之施食,受用汝之坐卧具,受用汝之病资具药物……已使用汝之精舍,已着用汝之衣,已食汝之施食,已使用汝之坐卧具,已受用汝之病资具药物……由汝与精舍、与衣、与食、与房舍、与病资具药物,彼比丘于静处得第四禅……第四禅由彼比丘于静处证得者”,突吉罗。


    (六)


    于受具戒者处实有而语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九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跋难陀释子与六群比丘斗诤不和。彼犯故出精之罪,对其罪乞求众僧处以别住,僧给予别住。时,舍卫城中一群人有僧众食。彼别住比丘坐于食堂之最下座。六群比丘,如是言诸优婆塞曰:“贤者!汝等所敬信、亲近之具寿跋难陀释子,实以受信施之手,行泄精,彼犯故出精之罪,对此乞求众僧处以别住,僧已处以别住,彼别住而坐于最下座。”


    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以比丘之粗罪,语未受具戒者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以比丘之粗罪,语未受具戒者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比丘之……语……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以比丘之粗罪,语未受具戒者,除比丘僧认许外,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比丘之”者,他比丘之……。


    “粗罪”者,四波罗夷及十三僧残。


    a “语”者,语女人、或男子、或居士、或出家者也。


    a''“未受具戒”者,除比丘、比丘尼外,其余名之。


    “除比丘僧认许外”者,比丘僧认许者除外。


    僧之认许,有罪限定而住不限定;僧之认许,有住限定而罪不限定;僧之认许,有罪限定、住限定;僧之认许有罪不限定、住不限定。罪限定者,即罪被指定,只得语其罪。住限定者,住被指定,只得语于其住。又罪限定、住限定者,罪被指定,住亦被指定,只得语其罪于其住。罪不限定、住不限定者,罪不被指定,住亦不被指定。罪被限定时,除所指定之罪,而语关于其他之罪者,波逸提。住被限定时,除所限定之住外,而语关于其他之住者,波逸提。罪被限定,又住被限定时,除所指定之罪外,除所指定之住外,而语关于其他之罪,其他之住者,波逸提。罪不限定,住不限定时者,不犯也。


    (二)


    于粗罪有粗罪想,对未受具戒者语者,除比丘僧认许外,波逸提。于粗罪有疑想[……乃至……],波逸提。于粗罪有非粗罪想[……乃至……],波逸提。语非粗罪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语粗罪或非粗罪之小罪者,突吉罗。于非粗罪有粗罪想而语者,突吉罗。于非粗罪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粗罪有非粗罪想者,不犯也。


    (三)


    言事而非言罪、言罪而非言事、比丘僧认许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〇


    一


    尔时,佛世尊在阿罗毗邑阿伽罗婆塔庙。其时,阿罗毗邑之诸比丘为修治讲堂而自掘地又令掘,诸人讥嫌非难:“何以沙门释子自掘地又令掘耶?沙门释子伤一根之命。”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何以阿罗毗邑之诸比丘,自掘地又令掘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自掘地又令掘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自掘地又令掘耶?愚人!诸人于地谓有情。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自掘地或令掘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地”者,有二种地:生地与不生地。言生地者纯壤纯土,少有砂石瓦砾,大部份为土壤。非烧土亦言生地。又土壤之积聚,而瀑雨四月以上,亦言生地。不生地者,言纯石、纯砂、纯瓦、纯砾,土壤少而砂石瓦砾多。烧土亦言不生地。又土壤之积聚,瀑雨四月以下,亦言不生地。


    “若[……]掘”者,自掘者,波逸提。“令掘”者,命他掘者,波逸提。命令一次,而屡屡掘者,[一]波逸提。


    (二)


    于地有地想,而掘之或令掘,破坏或使破坏,取或令取者,波逸提。于地有疑想,而掘或……令取者,突吉罗。于地有非地想,而掘或……令取者,不犯也。于非地有地想者,突吉罗。于非地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地有非地想者,不犯也。


    (三)


    言:“知此!与此!运此!欲此!以此作净!”者,不犯也。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一妄语品———


    摄颂


    妄语.骂.离间 句.宿之二种


    除有智者外 实有.粗罪.掘


    波逸提 一一


    一


    尔时,佛世尊住阿罗毗邑阿伽罗婆塔庙。其时,阿罗毗邑之诸比丘为修治讲堂而伐树又令伐。阿罗毗邑一比丘伐树,住其树之女树神向比丘言:“大德!勿为欲作己之住处,而伐我住处。”彼比丘不肯而仍伐之,打小女树神之腕。时,彼女树神作是念:“我今当夺比丘命。”女树神又念:“我今若夺比丘命,是我不正,我应以此事告世尊。”于是,女树神至世尊处。至已,以此事白世尊。“善哉!女树神!善哉!女树神!汝不夺比丘命。女树神!汝今日若夺彼比丘命,汝将多生受恶报。女树神!汝往!某处有树,往彼处矣!”


    诸人讥嫌非难:“何以沙门释子伐树又令伐耶?沙门释子伤一根之命。”诸比丘闻诸人之讥嫌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何以阿罗毗邑之诸比丘,伐树又令伐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伐树又令伐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伐树又令伐耶?愚人!诸人于树谓有情。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伐草木者,波逸提。”


    二


    (一)


    “草木”者,有五类种生:即根种、茎种、节种、枝种、种子种共五种。根种者,郁根、蘘荷、宇奢、宇奢陀、阿提义沙、黑藜芦、优西罗、巴达母达伽等,及其他以根栽植者,名为根种。茎种者,菩提树、榕树、比拉伽树、忧昙钵罗树、加奢加树、加美达那树等,及其他以茎栽植者,名为茎种。节种者,甘蔗、竹、芦等,及其他以节栽植者,名为节种。枝种者,阿就伽、巴腻奢伽、比利益拉等,及其他切枝栽植者,名为枝种。种子种者,七谷、七菜等,及其他以种子栽植者,名为种子种。


    (二)


    于种有种想,而伐或令伐,坏或令坏,煮或令煮者,波逸提。于种有疑想,而伐或……煮者,突吉罗。于种有非种想,而伐或……煮者,不犯也。于非种有种想者,突吉罗。于非种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种有非种想者,不犯也。


    (三)


    言:“知此!与此!运此!欲此!作净!”者,不犯也。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二


    一


    尔时,佛世尊在憍赏弥国瞿师罗园。其时,具寿阐陀行非法,于僧中被纠问罪而异语遁辞。言:“谁有罪?有何罪?于何而有罪?何故而有罪?汝等对谁言?汝等言何耶?”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阐陀于僧中被纠问罪而异语遁辞,言:‘谁……汝等言何耶?’耶?”……乃至……“阐陀!汝实于僧中被纠问罪而异语遁辞,言:‘谁……乃至……汝等言何耶?’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于僧中……‘……汝等言何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责已、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宜与阐陀比丘作异语罪,诸比丘!应如是与。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于僧中唱言:


    ‘大德僧!请听!此阐陀比丘于僧中被纠问罪而异语遁辞,若僧时机可者,则僧与阐陀比丘作异语罪。’如是表白。


    ‘大德僧!请听!此阐陀……遁辞,僧与阐陀比丘作异语罪,诸大德中,与阐陀比丘作异语罪,忍者默然,不忍者请说。


    僧与阐陀比丘作异语罪竟。僧已忍……如是知解。’”


    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具寿阐陀,说难教养……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若作异语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尔时,具寿阐陀于僧中被纠问罪,[思:]“作异语遁辞者,当得罪。”而默然以恼僧。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阐陀于僧中被纠问罪,而默然以恼僧耶?”乃至……“阐陀!汝实于僧中受纠问罪,而默然以恼僧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于僧中……以恼僧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责已、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僧宜与阐陀比丘恼他之罪。诸比丘!如是……[与上一章同。‘作异语’换为‘恼他’,‘作异语遁辞’换为‘默然以恼僧’]……诵此学处——


    作异语并恼他者,波逸提。”


    三


    (一)


    “作异语”者,于僧中就事或就罪受问,不欲述之,不欲除之,作异语遁辞,言:“谁有罪?有何罪?于何而有罪?何故而有罪?汝等对谁言?汝等言何耶?”此名“作异语”。


    “恼他”者,于僧中就事或就罪受问,不欲述之,不欲除之,而默然以恼僧,此名“恼他”。


    又未能与异语罪时,于僧中就事或就罪受问,不欲述之,不欲除之,作异语遁辞,言:“谁……言耶?”突吉罗。未能与恼他之罪时,于僧中就事或……不欲除之,默然以恼僧者,突吉罗。与异语之罪……言耶?波逸提。与恼他之罪……恼他,波逸提。


    (二)


    于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作异语以恼他者,波逸提。于如法羯磨有疑想,而作异语以恼他者,波逸提。于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作异语以恼他者,波逸提。于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不知而问,患病而不言,可能令僧起口论,或纷争、或斗诤,诤论而不言,可能有破僧或令僧不和合而不言,非法或依别众、或不宜羯磨者作羯磨而不言,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三


    一


    尔时,佛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其时,具寿沓婆摩罗子为僧分房舍及食。时,慈比丘、地比丘是新入者,以少德故,彼等得僧中之恶房恶食。彼非难具寿沓婆摩罗子比丘:“具寿沓婆摩罗子随其所欲分配房舍,又随其所欲指定请食。”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何以慈比丘、地比丘讥嫌具寿沓婆摩罗子比丘耶?”……乃至……“比丘等!汝等实讥嫌具寿沓婆摩罗子比丘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讥嫌具寿沓婆摩罗子比丘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讥嫌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尔时,慈比丘、地比丘因世尊禁止讥嫌,[心念:当令]诸比丘皆闻此事。即于诸比丘之附近,骂具寿沓婆摩罗子:“具寿沓婆摩罗子随其所欲分配房舍,又随其所欲指定请食。”诸比丘中……[与上一章同。“讥嫌”换为“骂”]……“……诵此学处——


    讥嫌或骂[僧之知事]者,波逸提。”


    三


    (一)


    “讥嫌”者,由僧所选定之受具戒者,即分房舍者、或指定请食者、或分粥者、或分果者、或分啖食者、或分杂细物者,欲令羞耻,或欲令得不名誉,或欲令困惑,[如此]讥嫌或骂受具戒者,波逸提。


    (二)


    于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嫌骂者,波逸提。于如法羯磨有疑想而嫌骂者,波逸提。于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嫌骂者,波逸提。讥嫌或骂未受具戒者,突吉罗。非由僧众所选定之受具戒者为分房舍者或……欲困惑之,或讥嫌或骂受具戒者或未受具戒者,突吉罗。由僧众选定或不选定未受具戒者为分房舍者,或……困惑之,或讥嫌或骂受具戒者或未受具戒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讥嫌事实上依爱、依瞋、依痴、依怖而为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四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诸比丘寒时铺卧具于露地以浴日光,人告以食时,不收卧具、不令收又不托人而离去,卧具遂[为]雨所浸。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诸比丘铺卧具于露地,出时不收、不令收又不托人而离去,以致卧具为雨所浸耶?”如是,诸比丘……乃至……白……乃至……“诸比丘!比丘等实于露地……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将僧伽之卧床、椅子、卧褥或坐褥,铺于露地或使铺,出时不收、不令收又不托人而离去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尔时,诸比丘住于露地,因食时收置卧具,世尊见比丘等为食时收置卧具,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八个月不降雨时、于布帐内、或树下之乌或鹰不排便处,听许铺置卧具。”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僧伽之”者,……施与僧团之物。


    “卧床”者,有四种卧床:即波摩遮罗伽脚、文蹄脚、句利罗脚、阿遏遮脚。


    “椅子”者,有四种椅子:即波摩遮罗伽脚、文蹄脚、句利罗脚、阿遏遮脚。


    “卧褥”者,有五种卧褥:即毛卧褥、布卧褥、树皮卧褥、草卧褥、树叶卧褥。


    “坐褥”者,有树皮制、优西罗、或文若草、或灯心草等所制,其内包装他物。


    “铺”者,由己铺。


    “使铺”者,使他人铺之。使未受具戒者铺[而不收],为己之罪;使受具戒者铺,铺者之罪。


    “出时不收”,己不收。


    “不令收”者,不使他人收。


    “不托人而离去”者,不托付比丘或沙弥或净人,而[行至]超过常人掷石所及之处者,波逸提。


    (二)


    于僧伽物有僧伽物想,铺于露地或使铺,出时不收、不令收又不托人而离去者,波逸提。于僧伽物有疑想……乃至……于僧伽物有私物想,铺于露地……离去者,波逸提。治弥利加布、外套、地毯、蓙、兽皮、足拭、板座等,铺于露地……离去者,突吉罗。于私物有僧伽物想者,突吉罗。于私物有疑想者,突吉罗。于私物有私物想,若为他人之私物者,突吉罗。己之私物者,不犯也。


    (三)


    收而离去、令收而离去、托他而离去、曝晒而离去、有障难时、灾祸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五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十七群比丘结党,彼等住时共住、往时同往。彼等或于精舍中铺卧具,出时不收、不令收又不托人而离去,以致坐卧具为蚁所啮。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十七群比丘于精舍中铺卧具,出时不收、不令收又不托人而离去,以致坐卧具为蚁所啮耶?”如是,诸比丘……白……乃至……“诸比丘!十七群比丘实于精舍中……不收、不令收又不托人而离去……所啮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彼等愚人,于精舍中……所啮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于僧伽之精舍中,铺敷卧具或令铺,出时不收、不令收又不托人而离去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僧伽之精舍”者,为僧伽而设施者。


    “卧具”者,卧褥、治弥利加布、外套、地毯、蓙、兽皮、尼师坛(nisīdana 坐具)、毛毡、莚、叶座。


    “铺”者,自铺。“令铺”者,使他人铺。


    “出时不收”者,己不收。“不令收”者,不令他人收。


    “不托人而离去”者,不托比丘、或沙弥、或净人,有篱之僧园,若出篱者,波逸提。无篱之僧园者,[行至]超过掷石所及处者,波逸提。


    (二)


    于僧伽物有僧伽物想,铺卧具或令人铺,出时不收、不令收又不托人而离去者,波逸提。于僧伽物有疑想,铺卧具……离去者,波逸提。于僧伽物有私物想,铺卧具……离去者,波逸提。


    于精舍之掷石所及以内、或集会堂、或布帐内、或树下铺卧具……离去者,突吉罗。将床或椅子于精舍或精舍掷石所及以内、或布帐内、或树下铺或令铺之……离去者,突吉罗。于私物有僧伽物想者,突吉罗。于私物有疑想者,突吉罗。于私物有私物想,若为他人之私物者,突吉罗;己之私物者,不犯也。


    (三)


    收而离去、令收而离去、托他而离去、有障难时、想[速归]即止其行、[令人]以托之、[此]有障难时、灾祸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六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阻挠[长老比丘]而[先取]好床,长老比丘[后取]而逐出彼等。其时,六群比丘言:“我等以何方便,于此入安居?”如是,六群比丘挤进长老比丘中,展设床座言:“感不舒畅者出去!”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挤进长老比丘中,展设床座耶?”如是,彼诸比丘……白……乃至……“诸比丘!汝等实于长老……展设……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于长老……展设……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于僧伽之精舍中,知而挤进先来比丘之[床]间展设床座,言‘感不舒畅者出去’,非有他义而作是理由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乃至……。


    “僧伽之精舍”者,为僧伽所设施者。


    “知”者,知是长老、知是病者、知为僧伽所设施之[僧物]。


    “挤进[……]间”者,挤入其中。


    “展设床座”者,以床或椅子排设于入口或近出口处者,突吉罗。[于其上]坐卧者,波逸提。


    “非有他义而作是理由”者,无其他任何理由,闯入其间展设床座。


    (二)


    于僧伽物有僧伽物想,闯入而展设床座者,波逸提。于僧伽物有疑想,闯入而展设床座者,波逸提。于僧伽物有私物想,闯入而展设床座者,波逸提。于床、椅子、入口、出口之近处以外,展设床座者,突吉罗;坐卧其上者,突吉罗。于精舍之近处、或集会堂、或布帐内、或树下、或露地以展设床座或令人展设者,突吉罗;坐卧其上者,突吉罗。于私物有僧伽物想者,突吉罗。于私物有疑想者,突吉罗。于私物有私物想,若为他人私物者,突吉罗;为己之私物者,不犯也。


    (三)


    染病而入、畏寒热之苦而入、灾祸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七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十七群比丘言:“我等欲于此安居。”而于附近修筑大精舍。六群比丘见十七群比丘修筑精舍而作是言:“友!十七群比丘在修筑精舍,往逐彼等。”一人言曰:“友!稍等,[彼等]正在修,俟修筑已,往逐。”如是,[修筑已,]六群比丘言十七群比丘:“友!出去!此精舍乃属我等。”“友!何不先行告知?我等当修其他精舍。”“友!此非僧伽之精舍耶?”“然!友!是僧伽之精舍。”“出去!此精舍乃属我等。”“友!此大精舍也。汝等可住,我等亦可住也。”“汝等出去!此精舍乃属我等。”瞋怒不喜,捉[彼等]首强行拖出。彼等被拖而哭叫。诸比丘如是曰:“友!汝等何故哭叫耶?”“友!此六群比丘瞋怒不喜,将我等拖出僧伽之精舍。”


    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瞋怒不喜,从僧伽之精舍拖出比丘耶?”如是,诸比丘……白……乃至……“诸比丘!汝等实瞋……拖出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瞋……拖出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瞋怒不喜,从僧伽之精舍将比丘拖出或令拖出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瞋怒不喜”者,激动不满之态。


    “僧伽之精舍”者,为僧伽所设施者。


    a''“将比丘”者,将其他之比丘。


    “拖出”者,于房内捉而拖出门口者,波逸提。于门口捉而向外拖出者,波逸提。一拖而越过多室者,[一]波逸提。言:“拖出!”而命令他者,突吉罗。令拖[出]一室,而过多室之门者,[一]波逸提。


    (二)


    于僧伽物有僧伽物想,瞋怒不喜而拖出或令拖出者,波逸提。于僧伽物有疑想,瞋……令拖出者,波逸提。于僧伽物有私物想,瞋……令拖出者,波逸提。


    拖出彼之资具或令拖出者,突吉罗。拖出或令拖出精舍附近,或集会堂、或布帐内、或树下、或露地者,突吉罗。[由彼处]拖出彼等之资具者,突吉罗。将未受具戒者从精舍或精舍附近……或露地,拖出或令拖出者,突吉罗。将彼等之资具,拖出或令拖出者,突吉罗。


    于私物有僧伽物想者,突吉罗。于私物有疑想者,突吉罗。于私物有私物想者,若为他人私物者,突吉罗;为己私物者,不犯也。


    三


    拖出或令拖出犯戒者、将彼之资具[……拖]出、将痴狂者[……拖]出、将彼之资具[……],将斗诤者、诤乱者、诤论者、论议者、使僧伽起纷争者[……]、将彼之资具[……],门弟或弟子之不如法行[……]、将彼之资具拖出或令拖出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八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有二比丘于僧伽精舍,一住楼上,一住楼下。楼上比丘,强坐于脱脚床,床脚穿过[天花板],伤及楼下比丘头,彼比丘呼痛。诸比丘走近彼比丘言:“友!汝何故呼痛耶?”彼比丘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强坐于僧伽精舍之脱脚床耶?”如是,诸比丘……白……乃至……“比丘!汝实强坐于僧伽……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强坐于僧伽……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在僧伽之精舍中,于楼上之脱脚床或脱脚椅坐或卧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僧伽之精舍”者,为僧伽所设施者。


    “楼上”者,常人之头不至[天花板]。


    “脱脚床”者,脚套上而已。


    “脱脚椅”者,脚套上而已。


    “坐”者,若坐者,波逸提。


    “或卧”者,若卧者,波逸提。


    (二)


    于僧伽物有僧伽物想,于楼上或坐或卧于脱脚床或脱脚椅者,波逸提。于僧伽物有疑想……乃至……于僧伽物有私物想……或卧者,波逸提。于私物有僧伽物想者,突吉罗。于私物有疑想者,突吉罗。于私物有私物想,若为他人私物者,突吉罗;为己之私物者,不犯也。


    三


    非在楼上时、触及头顶处、楼下不使用时、床板重叠时、[脚]有拴紧时、立于其处以手捉之或倚靠时,不犯也。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九


    一


    尔时,佛世尊在憍赏弥国瞿师罗园。其时,具寿阐陀之施主大臣为阐陀作精舍。然而,具寿阐陀将已建成之精舍,使人再三修葺涂饰,[因]重压而使精舍倒塌。具寿阐陀为集草木而践坏一婆罗门之麦田。于是,婆罗门讥嫌非难:“诸大德何以践坏我麦田耶?”诸比丘闻婆罗门之讥嫌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阐陀将建成之精舍,再三修葺涂饰,因重压而使精舍倒塌耶?”如是,彼诸比丘……白……乃至……“阐陀!汝实将建成……倒塌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将建成……倒塌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比丘作大精舍时,限于留门窗处,为定置横木,为装置窗牖,[住于无作物处之比丘,]得指示覆二、三重,若过此指示者,虽住于无作物处之比丘,亦波逸提。”


    二


    (一)


    a''“作”者,自作或令他人作。


    “大精舍”者,有施主之精舍。


    “精舍”者,有内部涂饰,有外面涂饰,或有内、外皆涂饰。


    a “限于留门窗处”者,[门窗之]横木周围二肘半。


    “为定置横木”者,为定置门户。


    “为装置窗牖”者,通风设备,涂白色、黑色或赤色。可饰华鬘、草鬘、摩竭鱼牙或栅栏。


    “住于无作物处之比丘,得指示覆二、三重”者,作物乃指七谷、七菜也。若住于作物处之比丘指示者,突吉罗。纵覆时可指示二覆,令三覆必离去。横覆时可指示二覆,令第三覆,必离去。


    “若过此指示者,虽住无作物处之比丘”,覆瓦时,一瓦一波逸提,覆石时,一石一波逸提。覆粘土时,一土块一波逸提。覆草时,一束草一波逸提。覆树叶时</a>,一叶一波逸提。


    (二)


    于覆二、三重以上,有过想而指示者,波逸提。于覆二、三重以上,有疑想而指示者,波逸提。于覆二、三重以上,有以下想而指示者,波逸提。于覆二、三重以下,有过想者,突吉罗。于覆二、三重以下,而有疑想者,突吉罗。于覆二、三重以下,而有以下想者,不犯也。


    (三)


    覆二、三重,覆二、三重以下,于山窟、于石</a>房、于草房、为他人而作,以己之财而作,除己之住屋外凡公众者,不犯也。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〇


    一


    尔时,佛世尊在阿罗毗邑阿伽罗婆塔庙。其时,阿罗毗邑之诸比丘修葺房屋,知而将有虫水浇于草土,或令浇。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阿罗毗邑之诸比丘,知水中有虫……又令浇耶?”于是,彼诸比丘……白……乃至……“诸比丘!汝等实知而将有虫水……又令浇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知而将有虫水……又令浇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知而将有虫水,浇于草或土上,或使浇之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而”者,自知或由他人告知。


    “浇”者,若自浇者,波逸提。


    “使浇”者,令他浇,亦波逸提。被命令一次而屡屡浇者,[一]波逸提。


    (二)


    于有虫水而有有虫水想,浇于草上或令浇者,波逸提。于有虫水而有疑想……令浇之,突吉罗。于有虫水而有无虫水想者……浇之者,不犯也。于无虫水而有有虫水想者,突吉罗。于无虫水而有疑想者,突吉罗。于无虫水而有无虫水想者,不犯也。


    (三)


    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二草木品———


    摄颂


    草木与异语 讥嫌并出时


    彼之二戒者 先来及拖出


    脱脚床坐卧 门窗有虫水


    波逸提 二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诸长老比丘教诫诸比丘尼,得受衣服、饮食、卧具、病资具药物。时,六群比丘作此思惟:“友!今诸长老比丘教诫诸比丘尼,得衣服……药物,然则,友!我等亦以此教诫诸比丘尼。”于是,六群比丘至诸比丘尼前而作是言:“诸姊请!至我等处,我等亦教诫之。”于是,诸比丘尼至六群比丘处,礼彼等而坐一面。时,六群比丘甚少为诸比丘尼说法,说俗语而时过,言:“诸姊往矣!”而令离去。时,诸比丘尼至世尊处,敬礼而立一面。世尊向立于一面之比丘尼曰:“诸比丘尼!教诫满足耶?”“世尊!教诫何能满足?六群诸师少说法……令离去。”时,世尊为诸比丘尼说法,令皆欢喜踊跃。诸比丘尼因世尊说法,欢喜踊跃,礼敬世尊,右绕而去。世尊以是因缘集比丘僧而问六群比丘曰:“诸比丘!汝等实为诸比丘尼少说法……而令离去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为诸比丘尼少说法……而令离去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责已、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选任教诫比丘尼之人,诸比丘!应如是选任。先请一比丘,请已,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于僧中唱言:


    ‘大德僧!请听!若僧时机可者,当选任某甲比丘为教诫比丘尼之人。’此是提议。


    ‘大德僧!请听!选任某甲比丘为教诫比丘尼之人。诸大德中,对于选任某甲比丘为教诫比丘尼之人,忍者……请说。


    我二次言此事……乃至……我三次言此事,大德僧!请听……请说。


    僧承认某甲比丘为教诫比丘尼之人已。僧已忍……知解。’”


    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说难扶养……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不被[僧伽]选任而教诫比丘尼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尔时,长老比丘被选任教诫比丘尼,亦得受衣服、饮食、卧具、病资具药物。六群比丘则谓:“友!诸长老比丘被选任教诫比丘尼,亦得衣服、饮食、卧具、药资具。然,友!我等往界外,互选任教诫比丘尼之人,以教诫比丘尼。”于是,六群比丘往界外,互选任教诫比丘尼之人,以近比丘尼而作是言:“诸姊!我等亦被选任,来我等处,受我等之教诫。”于是,彼诸比丘尼……[与前一章同]……呵责已、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选任具有八法之比丘,为教诫比丘尼之人,即(一)持戒者。(二)依波罗提木叉之律仪,摄身而住者。(三)具足威仪者。(四)少罪亦见怖畏者。(五)于学处受持学习者。(六)多闻者。(七)闻而忆持积集者。(八)若彼诸法初善、中善、后善,文、义具足,被称为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者。如是彼多闻诸法,忆持,以语积之,意集注一处而观,以正见善知解之,又彼能详细通晓二部之波罗提木叉,随条文,善决断分别显说,善音声语言,为大部分比丘尼所喜爱,有能力教诫比丘尼,未曾犯世尊为出家着袈裟者而制之重法,二十夏或二十夏以上者。诸比丘!具此八法之比丘,听许选任为教诫比丘尼之人。”


    三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不被选任”者,不从白四羯磨而选任。


    a “若[……]教诫”者,以八敬法教诫者,波逸提。以他法教诫者,突吉罗。教诫从一部僧受具戒者,突吉罗。


    a''“比丘尼”者,于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彼被选任之比丘,清扫房舍,储存饮水及用水,备座床,由同伴比丘陪伴而坐。诸比丘尼至此,礼彼比丘然后应坐于一面,其比丘当问:“诸姊!众参集和合耶?”若谓:“尊师!我等参集和合。”应问:“诸姊!善诵八敬法耶?”若谓:“尊师!善诵。”应显说:“此是教诫。”若谓:“尊师!不善诵。”应教诫之:


    (一)虽受具戒后经百岁之比丘尼,应敬礼、起迎、合掌,恭敬招待当日受具戒之比丘。对此法恭敬、尊重、奉行,当终生不可犯。(二)比丘尼于无比丘住之院内,不得安居,对此法……不可犯。(三)每半月,比丘尼从比丘僧请二种法,即问布萨及受教诫,对此法……不可犯。(四)安居竟,比丘尼于二部僧中受自恣三事,即或见、或闻、或疑,对此法……不可犯。(五)犯敬法之比丘尼,于二部僧中当行半月摩那埵,对此法……不可犯。(六)经二年学习六法之式叉摩那,于二部僧中请求受具戒,对此法……不可犯。(七)无论任何理由,比丘尼不得骂詈、诽谤比丘,对此法……不可犯。(八)从今以后,比丘尼对比丘应闭其语路,比丘对比丘尼不闭其语路,对此法……不可犯。


    若谓:“尊师!我等参集和合。”而说他法者,突吉罗。若谓:“尊师!我等不和合。”而说八敬法者,突吉罗。不与教诫而说他法者,突吉罗。


    (二)


    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于非和合比丘尼众有非和合想而教诫者,波逸提。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于非和合比丘尼众有疑想而教诫者,波逸提。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于非和合比丘尼众有和合想而教诫者,波逸提。


    于非法羯磨有疑想、于非和合比丘尼众有非和合想而教诫者……疑想而教诫者……和合想而教诫者,波逸提。


    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于非和合比丘尼众有非和合想而教诫者……疑想而教诫者……和合想而教诫者,波逸提。


    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于和合比丘尼众有非和合想而教诫者……疑想而教诫者……和合想而教诫者,波逸提。


    于非法羯磨有疑想、于和合比丘尼众有非和合想而教诫者……疑想而教诫者……和合想而教诫者,波逸提。


    于非法羯磨而有如法羯磨想、于和合比丘尼众有非和合想而教诫者……疑想而教诫者……和合想而教诫者,波逸提。


    于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于非和合比丘尼众有和合想而教诫者……有疑想而教诫者……有和合想而教诫者,突吉罗。


    于如法羯磨有疑想、于非和合……突吉罗。于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于非和合……突吉罗。


    于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于和合……突吉罗。于如法羯磨有疑想、于和合……突吉罗。于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于和合比丘尼众有非和合想而教诫者,突吉罗。……有疑想而教诫者,突吉罗。……有和合想而教诫者,不犯也。


    (三)


    与读诵、与质问,言:“尊师!请说。”而说示,以问质问、被质问而答、为他人说时而比丘尼闻之,为式叉摩那、为沙弥尼说者,不犯也。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二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诸长老比丘顺次教诫比丘尼。时,依顺次轮至具寿周利槃特教诫比丘尼。诸比丘尼如是言:“今日之教诫当不能满足,尊师周利槃特,当以其一偈反复而说。”于是,诸比丘尼至具寿周利槃特处,礼拜而坐一面。周利槃特向坐一面之诸比丘尼言:“诸姊![大众]和合耶?”“尊师!我等[大众]和合也。”“诸姊!善诵八敬法耶?”“尊师!我等善诵。”说:“诸姊!此是教诫。”以此偈反复而说:


    心高无放逸 智慧学圣人


    常念心寂静 苦恼不复存


    诸比丘尼作是言:“我等岂非言‘今日之教诫当不能满足,尊师周利槃特,当以其一偈反复而说’耶?”具寿周利槃特闻诸比丘尼之揄言,于是,具寿周利槃特飞翔于虚空,或行、或立、或坐、或卧于空中,又放烟、燃烧而消失其间,并说此偈及其他佛语甚多。诸比丘尼作是言:“实是希有!实是未曾有!如尊师周利槃特成功之教诫,我等还未曾有!”时,具寿周利槃特教诫比丘尼至日暮,言:“诸姊!归去!”而令去。如是,诸比丘尼因城门已关闭而于城外住,至翌日入城。诸人[见此]讥嫌非难:“此诸比丘尼非梵行者,于僧园中与比丘共宿,而今入城。”诸比丘闻此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周利槃特日没时,教诫比丘尼耶?”……乃至……“周利槃特!汝实日没时,教诫比丘尼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周利槃特!汝何以……教诫耶?周利槃特!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虽被选任而若至日没时,[仍]教诫比丘尼者,波逸提。”


    二


    (一)


    “选任”者,依白四羯磨所选任。


    “日没时”者,日已落之时也。


    a “若[……]教诚”者,以八敬法或以其他之法教诫者,波逸提。


    a''“比丘尼”者,于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二)


    于日没有日没想而教诫者,波逸提。于日没有疑想而教诫者,波逸提。于日没有非日没想而教诫者,波逸提。若教诫于一部受具戒者,突吉罗。于非日没有日没想者,突吉罗。于非日没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日没有非日没想者,不犯也。


    (三)


    与读诵、与质问,言:“尊师!请说。”而说示,以问质问、被质问而答,为他人说时而比丘尼闻之,为式叉摩那、为沙弥尼说者,不犯也。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三


    一


    尔时,佛世尊在释迦国迦毗罗卫城尼拘律树园。其时,六群比丘往比丘尼住处,教诫六群比丘尼。诸比丘尼对六群比丘尼作是言:“诸姊!我等今往教诫。”“诸姊!我等今亦欲为教诫而往,尊师六群比丘于此教诫我等。”诸比丘尼……非难:“何以六群比丘至比丘尼住处,教诫比丘尼耶?”时,其诸比丘尼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至比丘尼住处……教诫耶?”……乃至……“诸比丘!汝等……教诫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教诫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至比丘尼住处教诫比丘尼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尔时,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病,诸长老比丘至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处,作是言:“瞿昙弥!汝堪忍否?得过否?”“尊师!我不堪忍,我不得过。尊师!请说法。”“大姊!至比丘尼住处为比丘尼说法者,非如法也。”畏慎而不说。


    时,世尊晨着下衣,持外衣与钵,至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处,坐于所设座位。安坐之世尊,如是言瞿昙弥曰:“瞿昙弥!汝堪忍否?得过否?”“尊师!前诸长老比丘来为我说法,是故我安乐;然今因世尊所制,畏慎不说,是故我不安乐。”时,世尊为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说法……使之欣喜,由座起立而去。于是,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至比丘尼住处为病比丘尼教诫者。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至比丘尼住处教诫比丘尼者,除因缘外,波逸提。此处所谓因缘者,乃比丘尼病时之谓。”


    三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至”者,往其处也。


    “比丘尼住处”者,虽是比丘尼住一夜之处亦是。


    a “比丘尼”者,于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若[……]教诫”者,以八敬法教诫者,波逸提。


    “除因缘外”者,因缘除外。


    “病”者,言比丘尼不能往教诫或共住。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往比丘尼住处,无因缘而教诫者,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教诫者,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教诫者,波逸提。以其他之法教诫者,突吉罗。教诫于一部僧中受具戒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不犯也。


    (三)


    有因缘时,与读诵、与质问……[同波逸提二二.二(三)]……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四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诸长老比丘教诫诸比丘尼,而得衣服、饮食、卧具、病资具药物。六群比丘作如是言:“诸长老比丘非为法恭敬教诫诸比丘尼,诸长老比丘是为利养故,教诫诸比丘尼。”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作如是言:‘诸长老比丘……教诚……’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如是言:‘诸长老比丘……教诫……’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作如是言:‘诸长老比丘……教诫……’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作如是言:‘诸长老比丘为利养[故],教诫诸比丘尼。’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若作如是言”者,对由僧众所选任受具戒之教诫比丘尼之人,欲以恶口、欲以骂、欲以困惑而作是言:“为衣服……为尊敬而教诫。”者,波逸提。


    a''“为利养”者,为衣服、饮食、卧具、病资具药物、敬重、名闻、尊敬。


    (二)


    于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作斯言者,波逸提。于如法羯磨有疑想而作斯言者,波逸提。于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作斯言者,波逸提。对受具戒者非由僧选任教诫比丘尼之人,欲以恶口、欲以骂、欲以困惑而作斯言:“为衣服……为尊敬而教诫。”者,突吉罗。对由僧众派遣或未派遣为教诫比丘尼之人,欲以恶口……而作斯言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依其事实而言:“为衣服……为尊敬而教诚。”者,不犯也。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五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常]有一比丘于舍卫城中之街道乞食,一比丘尼亦于其街道乞食,彼比丘告其比丘尼曰:“妹!速往某处,应有与食。”彼尼亦作如是言:“尊者!请去某处,应有与食。”彼等屡屡相见而成友。时,僧众分配衣服。其时,比丘尼往受教诫而至比丘处,礼拜后而立一面。对一面立之比丘尼,彼比丘作是言:“妹!此我分配之衣,汝受用耶?”“尊师!受用!我有弊衣。”于是,彼比丘以衣与彼比丘尼。彼比丘亦成为弊衣者。诸比丘言彼比丘曰:“友!汝当作衣。”其时,此比丘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将衣与比丘尼耶?”……乃至……“比丘!汝实将衣与比丘尼耶?”“世尊!实然!”“汝之亲里耶?非亲里耶?”“世尊!非亲里也。”“愚人!非亲里之男子,对非亲里之比丘尼,不知威仪、非威仪,净行、非净行。愚人!汝何以将衣与非亲里比丘尼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将衣与非亲里比丘尼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其时,诸比丘畏慎,而不与诸比丘尼易衣。诸比丘尼……非难:“何以诸师不与我等易衣?”诸比丘闻彼诸比丘尼之……非难。其时,诸比丘……白世尊。于是,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与五众易衣,即对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此等五众听许与之易衣。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将衣与非亲里比丘尼者,除易[衣]外,波逸提。”


    三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非亲里”者,非系属父母亲里至七世者。


    “比丘尼”者,于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衣”者,云六衣中之一衣,而应说净之最少量[以上]。


    “除易[衣]外”者,除交换[衣]而与者以外,波逸提。


    (二)


    于非亲里有非亲里想,除易衣者外,波逸提。于非亲里有疑想……于非亲里有亲里想……波逸提。给予于一部僧中受具戒者衣,除易衣者外,突吉罗。于亲里有非亲里想者,突吉罗。于亲里有疑想者,突吉罗。于亲里有亲里想者,不犯也。


    (三)


    亲里者、交易物、与重物得轻物、或与轻物得重物、比丘尼以亲厚想而取之、以暂取想而取之、除衣外而与其他资具、与式叉摩那、与沙弥尼,不犯也。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六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优陀夷正作衣。一比丘尼至具寿优陀夷处而作是言:“尊师!愿为我缝衣。”如是,具寿优陀夷为彼比丘尼缝衣,然后,染华美之色,并于其中央画有男女交合之像,以叠置之。该比丘尼至优陀夷处而作是言:“大德!其衣在何处耶?”“妹!此衣也,叠置持去而收藏之,往教诫比丘尼僧时着此衣,当行于比丘尼众之后。”于是,该比丘尼持此衣去,往教诫比丘尼僧时,着此衣行于比丘尼众之后。诸人……非难:“此诸比丘尼,实欺人、恶人、无耻人也,其衣画有男女交合之像。”诸比丘尼作是言:“此乃谁所作?”“尊者优陀夷所作也。”“欺人、恶人、无耻人尚不为此,况尊者优陀夷耶?”


    于是,诸比丘尼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优陀夷为比丘尼缝衣耶?”……乃至……“优陀夷!汝实为比丘尼缝衣耶?”“实然!世尊!”“优陀夷!汝之亲里耶?非亲里耶?”“世尊!非亲里也。”“愚人!对非亲里人、非亲里女,不知威仪、非威仪,净行、非净行。愚人!汝何以为非亲里之比丘尼缝衣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为非亲里比丘尼缝衣或令缝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非亲里”者,非系属父母亲里至七世者。


    “比丘尼”者,于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衣”者,六种衣中之一衣。


    “若缝”者,自缝、每刺针者,波逸提。“令缝者”,令他缝亦波逸提。受命令一次而多[次]缝者,波逸提。


    (二)


    于非亲里有非亲里想而缝衣或令缝者,波逸提。于非亲里有疑想……于非亲里有亲里想……波逸提。为于一部僧中受具戒者缝衣或令缝者,突吉罗。于亲里有非亲里想者,突吉罗。于亲里有疑想者,突吉罗。于亲里有亲里想者,不犯也。


    (三)


    为亲里、除衣外而缝其他资具或令缝,为式叉摩那、为沙弥尼而缝者,不犯也。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七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豫约比丘尼同道而行。诸人……非难:“如我等有妇者之散步,其沙门释子亦与比丘尼同行。”诸比丘闻彼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豫约比丘尼同道而行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与比丘尼……行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与比丘尼……行耶?愚人!此非令……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豫约比丘尼同道而行者,虽一聚落间,亦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尔时,众多比丘及比丘尼由沙祇向舍卫城之公路行去,其时诸比丘尼言诸比丘:“我等亦与尊师等共行。”“妹!豫约比丘尼同道而行者,非如法也,汝等先行或我等先行。”“大德!尊师等为最上人也,请尊师等先行。”于是,从其后而行之诸比丘尼于道中,遇劫贼出而污剥诸尼。时,诸尼至舍卫城,以此事语诸比丘尼。诸比丘尼以此语诸比丘……。诸比丘……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觉有恐怖危险而需结队行于道者,听许豫约比丘尼同道而行。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豫约比丘尼同道而行者,虽一聚落间,除因缘外,波逸提。此处所谓因缘者,觉有危险恐怖,需结队而行于道时之谓。”


    三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豫约”者,“妹!我等往。”“尊师!我等亦往。”“尊师!我等往。”“妹!我等亦往。”“今日或明日或后日我等行往。”如此豫约者,突吉罗。


    “比丘尼”者,于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同”者,一起。


    a “虽一聚落间”者,于附近之村落,每村落间,波逸提。无村落而于旷野者,每半由旬,波逸提。


    “除因缘外”者,因缘除外。


    b “危险”者,于此道见贼之住处、食处、立处、坐处、卧处也。


    “恐怖”者,于此道见人为贼所杀、见被剥脱者、见被打者也。


    b''“需结队而行于道”者,不结队者不得行之谓也。


    行怖畏处已,见无畏处时,使去之:“诸姊!可[自]往。”


    (二)


    于豫约有豫约想而行于同道者,虽一聚落间,除因缘外,波逸提。于豫约有疑想……于豫约有非豫约想……波逸提。比丘约而比丘尼不约者,突吉罗。于不豫约有豫约想者,突吉罗。于不豫约有疑想者,突吉罗。于不豫约有非豫约想者,不犯也。


    (三)


    若有因缘、不豫约而行、比丘尼豫约而比丘不豫约、违约而行、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八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豫约比丘尼同乘一船。诸人……非难:“如我等有妇者于船游乐,其沙门释子亦豫约比丘尼同船游乐。”诸比丘闻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豫约比丘尼同乘一船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豫约比丘尼同乘一船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豫约比丘尼同乘一船耶?愚人!此……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豫约比丘尼同乘一船而往上游或往下游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尔时,众多比丘及比丘尼,由沙祇向舍卫城之公路行进,途中应渡河时,诸比丘尼对比丘作如是言:“我等亦与尊师同渡。”“妹!豫约比丘尼同乘一船者,非如法也。汝等先渡,或我等先渡?”“大德!尊师等为最上人也,请尊师等先渡。”后渡之诸比丘尼被贼所污剥。时,彼诸比丘尼至舍卫城,以此事告诸比丘尼。诸比丘尼以……语诸比丘。诸比丘……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横渡时,听许豫约比丘尼同乘一船。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豫约比丘尼同乘一船而往上游或往下游者,除横渡外,波逸提。”


    三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豫约”者,“妹!我等往乘。”“尊师!我等往乘。”“尊师!我等往乘。”“妹!我等往乘。”“今日或明日或后日我等往乘。”如此豫约者,突吉罗。比丘尼所乘而比丘乘之,波逸提。比丘所乘而比丘尼乘之,波逸提。或两者同乘之,波逸提。


    “比丘尼”者,于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同”者,一起。


    a “上”者,向河之上游;“下”者,向河之下游。


    “除横渡外”者,横渡除外。


    于附近之村落者,每村落间,波逸提。无村落而于旷野者,每半由旬者,波逸提。


    (二)


    于豫约有豫约想,而同乘一船以往上游或往下游者,除横渡外,波逸提。于豫约有疑想……[参照波逸提二七.三(二)]……不犯也。


    (三)


    横渡时、不约而[同]乘、比丘尼豫约而比丘不豫约、违约而[同]乘、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九


    一


    尔时,佛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其时,偷兰难陀比丘尼于一特信之家,得受常施食。诸长老比丘亦由彼居士请食。时,偷兰难陀比丘尼于晨着下衣,持上衣与钵,至其家,对居士作如是言:“居士何故办此多量之硬软美食耶?”“尊姊!我招请诸长老。”“居士!其长老是何人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大迦旃延、尊者摩诃俱稀罗、尊者摩诃劫宾那、尊者摩诃周那、尊者阿那律、尊者离婆多、尊者优波离、尊者阿难、尊者罗睺罗也。”“居士!汝何以放置大龙而请小德耶?”“尊姊!何人是大龙耶?”“尊者提婆</a>达多、尊者拘迦利迦、尊者迦留罗提舍、尊者骞驮达多、尊者娑勿陀达也。”


    当偷兰难陀言此冗语恶口时,值诸长老比丘进来,“居士!汝实请大龙也。”“尊姊!汝今以尊者等为小德,今又为大龙也。”由此家被驱出,并断常施食。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提婆达多知而使比丘尼周旋取食耶?”……乃至……“提婆达多!汝实知而使比丘尼周旋取食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知而……取食耶?愚人!此……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知而使比丘尼周旋取食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尔时,由王舍城出家之一比丘至亲里家,诸人以“久[未见]大德来”,敬重供食。其家所特信之比丘尼,对诸人作是言:“贤者!供大德食。”彼比丘曰:“世尊禁止[比丘]知而使[比丘尼]周旋取食。”畏慎而不取。时过,不能行乞而不得食,该比丘至僧园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知在家人事先[为比丘]豫备供食,[然后]比丘尼顺便周旋之,听许受用。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知而使比丘尼周旋取食者,除在家人事先豫备外,波逸提。”


    三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者,自知或他人告彼,或自告之。


    “比丘尼”者,于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周旋”者,非事先欲与、非事先欲作,有人从中说</a>:“尊者是善说法者、尊者是多闻者、尊者是经师、尊者是律师、尊者是论师,请供尊者,请为尊者作。”此名为“周旋”。


    “食”者,五种啖食中之任一种啖食。


    “除在家人事先豫备外”者,在家人事先豫备者除外。


    “在家人事先豫备”者,或亲里,或被招待,或本有豫备。


    除在家人事先豫备外而[往]取食者,突吉罗。每咽食者,波逸提。


    (二)


    于周旋有周旋想而食之,除在家人事先豫备外,波逸提。于周旋有疑想而食之[……]突吉罗。于周旋有非周旋想而食之者[……]不犯也。由一部受具戒之比丘尼周旋而食之者[……]突吉罗。于非周旋有周旋想者,突吉罗。于非周旋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周旋有非周旋想者,不犯也。


    (三)


    在家人事先豫备、式叉摩那为之周旋、沙弥尼为之周旋、除五种啖食外之其他一切食者,不犯也。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〇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优陀夷之前妻出家为比丘尼,常至具寿优陀夷处,优陀夷亦常至彼尼处。时,具寿优陀夷独与彼于秘密处坐。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优陀夷独与比丘尼于一秘密处共坐耶?”……乃至……“优陀夷!汝实独与比丘尼于一秘密处共坐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独与比丘尼于一秘密处共坐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独与比丘尼于一秘密处共坐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独”者,一比丘与一比丘尼。


    “比丘尼”者,于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a “秘密”者,有见秘密、闻秘密。见秘密者,目被遮掩,举眉抬头皆不得见。闻秘密者,常语之不得闻。


    “坐”者,于比丘尼之坐侧,比丘或坐或卧者,波逸提。于比丘之坐侧,比丘尼或坐或卧者,波逸提。两人共坐或卧者,波逸提。


    (二)


    于秘密有秘密想而独坐者,波逸提。于秘密有疑想……于秘密有非秘密想……波逸提。于非秘密有秘密想,突吉罗。于非秘密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秘密有非秘密想者,不犯也。


    (三)


    若干有智之陪席者、立而不坐、非秘密可见处、放心而坐,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三教诫品———


    摄颂


    不选任.日没 尼处.利与衣


    缝衣及公路 船.取食.独十


    波逸提 三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近舍卫城有一集团于施食处设食。六群比丘晨着下衣,持上衣与钵,至舍卫城行乞,不得食而至该施食处。诸人言:“久未见大德来。”即敬重供食。于是,六群比丘第二日亦……乃至……第三日亦晨着下衣……至施食处取食。时,六群比丘作如是思惟:“我等当如何!归园,明日亦应来此。”乃日日住此,于施食处取食。诸外道[因而]离去也。诸人……非难:“何以沙门释子日日住而受施食耶?非为彼等而设之施食,是对诸沙门之施食而设也。”诸比丘闻此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日日住此而受施食处之食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受……耶?”“世尊!实然!”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受……耶?愚人!……当如是诵此学处——


    于施食处食取食一次,若过此而取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尔时,具寿舍利弗行于拘萨罗国,至舍卫城一施食处。诸人曰:“久未见长老来。”即敬重供食。取食已,具寿舍利弗因生重病不能离施食处。诸人翌日作如是言:“大德!请食。”具寿舍利弗曰:“世尊禁止日日住,而取施食处之食。”畏慎而不取,因此而断食。于是,具寿舍利弗至舍卫城,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病比丘于施食处屡次取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无病比丘于施食处食取食一次,若过此而取者,波逸提。”


    三


    (一)


    “无病”者,可离施食处也。“病”者,不能离施食处也。


    “施食处食”者,五种啖食中之任何一种食,或于舍内、或于帐幕内、或于树下、或于露地,不限定人数而有充分设备者。


    无病比丘可受食一次,若过此而受食者,突吉罗。每咽食,波逸提。


    (二)


    无病者有无病想,可于施食处受食[一次],过此限者,波逸提。无病者有疑想……无病者有病想……波逸提。病者有无病想,突吉罗。病者有疑想,突吉罗。病者有病想,不犯也。


    (三)


    有病者、无病而一食、于往时或归时[于途中与已行处]食、施主招待之食、为特定人而设之食、无限定而有充分设备之食、除五种正食外之其他一切食者,不犯也。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二


    一


    尔时,佛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其时,提婆达多已失名闻利养,却拥徒众,劝化诸家而取食。诸人……非难:“何以沙门释子劝化诸家而取食耶?何人不爱善调理耶?何人不喜美味之食耶?”诸比丘闻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提婆达多拥徒众,劝化诸家而取食耶?”……乃至……“提婆达多!汝实拥徒众,劝化诸家而取食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拥徒众,劝化诸家而取食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别众食,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其时,诸人请病比丘食。比丘等因别众食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受请。……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病比丘受别众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别众食,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指]病时,即此所谓因缘也。”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三


    其时,诸人于施衣时备妥衣食,拟先供食然后施衣而请比丘。比丘等因别众食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受请,是以[比丘之]衣不足。……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于施衣时听许受别众食,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别众食,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指]病时、施衣时,即此所谓因缘也。”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四


    其时,诸人请作衣之比丘饮食。比丘等曰:“别众食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受请。……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作衣时听许受别众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别众食,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指]病时、施衣时、作衣时,即此所谓因缘也。”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五


    尔时,诸比丘与诸人同行,比丘等对诸人言:“贤者!稍待,我等应去乞食。”彼等曰:“大德!请在此取食。”比丘等曰:“别众食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受请。……白世尊。“诸比丘!于行路时,听许取别众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别众食,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指]病时、施衣时、作衣时、行路时,即此所谓因缘也。”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六


    尔时,比丘等与诸人共乘船。比丘等对诸人曰:“贤者!稍待至岸,我等应去乞食。”彼等曰:“大德!请取此食。”比丘等曰:“别众食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受请……“诸比丘!于乘船时,听许取别众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别众食,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指]病时、施衣时、作衣时、行路时、乘船时,即此所谓因缘也。”


    如是,世尊为比丘制立学处。


    七


    尔时,比丘于各地安居竟,比丘等欲见世尊而往王舍城来,诸居士见异域来之比丘,请以饮食。比丘等……畏慎而不受……“诸比丘!于大众会时,听许受别众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别众食,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指]病时……乘船时、大众会时,即此所谓因缘也。”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八


    其时,摩竭陀国王斯尼耶频毗娑罗之亲人依邪命外道出家。时,邪命士至斯尼耶频毗娑罗王处,对王曰:“大王!我欲以食供养一切沙门。”“大德!汝若以佛陀为上首,比丘僧伽为第一,则汝当可作供食。”于是,邪命士遣使至诸比丘处曰:“诸比丘!明日受我请食。”比丘等曰:“别众食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受请。于是,邪命士至世尊处,与世尊相互敬礼,互相寒暄慰问之后立于一面。邪命士如是对世尊曰:“大德瞿昙为出家者,我亦出家者,出家者受出家者之施食实相应也。请大德瞿昙于明朝与比丘僧共受我供食。”世尊默然允诺,邪命士知世尊允诺而去。尔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沙门供食者听许别众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别众食,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指]病时、施衣时、作衣时、行路时、乘船时、大众会时、沙门施食时,即此所谓因缘也。”


    九


    (一)


    “别众食”者,四人[以上]之比丘,受请[共食]五正食中之任一种时,此名为别众食。


    “除因缘外”者,因缘除外。


    “病时”者,足伤亦名[病],[视作]“病时”而可食。


    “施衣时”者,不举行迦絺那衣式时,是雨期后一个月;举行迦絺那衣式时,是五个月也,[视作]施衣时而可食。


    “作衣时”者,作衣之时为“作衣时”而可食。


    “行路时”者,“我当行半由旬”时可食。往行者可食,归返者亦可食。


    “乘船时”者,“我当乘船”时可食,往上游者可食,往下游者亦可食。


    “大众会时”者,二、三比丘行乞食得生存,若第四人来,不得生存,[视作]“大众会时”而可食。


    “沙门施食时”者,任何其他沙门者供食,[视作]“沙门施食时”而可食也。


    除因缘外,取食者,突吉罗。每咽食,波逸提。


    (二)


    于别众食有别众食想,除因缘外,食者波逸提。于别众食有疑想……于别众食有非别众食想……波逸提。于非别众食有别众食想者,突吉罗。于非别众食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别众食有非别众食想者,不犯也。


    (三)


    二、三比丘共食,行乞食时,集于一处而食、“常施食、筹符食、半月食、布萨食、月旦食”,除此五正食外之其他一切食者,不犯也。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三


    一


    尔时,佛世尊在毗舍离大林重阁讲堂。其时,于毗舍离继续供施美食。时,一贫佣人思惟:“诸人至诚施食,功德不少!我亦施食。”于是,贫佣人至启罗婆帝迦处而作是言:“主人!我欲施食于以佛陀为上首之比丘僧伽,请付我工资。”启罗婆帝迦亦有净信,于是付与超额工资。彼贫佣人即至世尊处,礼世尊而坐一面。一面坐已,白世尊曰:“大德!请世尊明朝与比丘僧共受我请食。”“贤者!大比丘众多,汝当知。”“世尊!虽大比丘众,我已备多量之枣,以枣汁充作饮料。”世尊默然而允诺。时,贫佣人知世尊已允诺,从座而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


    诸比丘闻:“明朝贫佣人,请佛陀为上首之比丘僧伽,将供以枣汁充作饮物。”彼等于食时仍行乞取食。诸人闻贫佣人供请以佛陀为上首之比丘僧伽,即为贫佣人持来多量硬软之食。贫佣人于过夜后,令办种种硬软美味之食。时至,令人报世尊:“世尊!时至,供食已办。”于是,世尊晨着下衣,持上衣与钵,往贫佣人住处。至已,与比丘僧坐于已设之座。如是,贫佣人于食堂供奉诸比丘,诸比丘作是言:“贤者!少与。贤者!少与。”“诸大德!尊师等勿以‘此是贫佣人’而取少量,我备有多量之硬软食。诸大德!请取至满足。”“贤者!我等非为此理由而少取,我等于食时已先行乞取食,是故取少量也。”


    其时,贫佣人讥嫌非难:“何以诸大德受我供请,而他处取食耶?以为我不能与至满足!”诸比丘闻其贫佣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等受一处请而于他处取食耶?”……乃至……“诸比丘!比丘等实受一处请而于他处取食耶?”“实然!世尊!”世尊呵责:“诸比丘!愚人!汝等何以……食耶?诸比丘!……诵此学处——


    数数食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其时,一比丘病,另一比丘持乞得之食至病比丘处而言:“友!请用。”“止!我另有所期之食。”然乞得之食,至午后始持来该比丘处,[因此]彼比丘所期之食不得受用,乃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病比丘数数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数数食,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指病时,即此所谓因缘也。”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三


    其时,诸人于施衣时,备妥衣食,拟先供食然后施衣而请诸比丘。比丘等因数数食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受……[参照波逸提三二.三、四]“……当如是诵此学处——


    数数食,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指病时、施衣时、作衣时,即此所谓因缘也。”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四


    时,世尊晨着下衣,持上衣与钵,由具寿阿难随侍至一家,坐在已设之座。时,诸人捧食供奉世尊及具寿阿难,具寿阿难畏慎而不取。“取之,阿难!”“世尊!我有所期之食。”“阿难,净施之后可取食。”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净施后,数数取食。诸比丘!当如是净施:‘我所期食[施]与某甲。’”


    五


    (一)


    “数数食”者,受请五正食中之任何一食,除此之外,取食其他五正食中之一食,此名数数食。


    “除因缘外”者,特别场合除外。


    “病时”者,坐于一处不能充分取食,[视作]“病时”而可食。


    “施衣时”者,……“作衣时”者,……[参照波逸提三二]……。


    除因缘“食”……[参照波逸提三二]……非数数食想者,不犯也。


    (二)


    于因缘、净施之后食、二处三处受请而食于一处、顺次受请食、由全村请而于其村之一处食、由全集团之请而于其集团之一处食、受请而言“我取乞食之食”[拒请]、常施食、筹符食、半月食、布萨食、月旦食,除五种正食外之其他一切食者,不犯也。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四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有伽若之母乃净信优婆夷,伽若嫁与村落之一男子。时,伽若因事归母家。其时,伽若之夫,遣使至伽若处曰:“伽若!归来!我盼汝归来!”然而,伽若之母优婆夷[言:]“如何空手而归耶?”遂作饼。作毕,一行乞比丘入伽若之母优婆夷家,伽若之母以饼与其比丘。该比丘转告其他比丘,[彼亦来乞故,]伽若之母亦以饼与彼。彼比丘去而复语他比丘,其亦以饼与彼,于是,所作之饼随之悉尽。伽若之夫再遣使至伽若处言:“伽若!归来!我盼汝归来!”再次,伽若之母优婆夷[言:]“如何……”……悉尽。三次,伽若之夫遣使至伽若处言:“伽若!归来,我盼汝归来!伽若倘不归来,我即迎娶他妇。”三次,伽若之母优婆夷[言:]“如何……”……悉尽。于是,伽若之夫即迎娶他妇,伽若闻悉彼夫迎娶他妇,立而泣。


    时,世尊晨着下衣,持上衣与钵,至伽若之母优婆夷住处,坐于已设之座。时,伽若之母行近世尊前,礼敬世尊而坐于一面。世尊对一面坐之伽若之母曰:“伽若何以泣耶?”时,伽若之母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为伽若之母优婆夷说法……令欢喜,起座而去。


    (二)


    尔时,一商队由王舍城欲往跋谛耶罗伽,一乞食比丘向商队乞食。一优婆塞以麦饼予之。此比丘离去而告他比丘,[彼比丘来]其亦赠予麦饼,该比丘复又转告他比丘,其亦以麦饼相赠之,以致旅途备用之食粮悉尽,其优婆塞向诸人曰:“诸贤者!请稍等,因所备之食粮悉数赠予尊师等,我当另备食粮。”“贤者!我等不能等,因商队已出发。”言已即行。该优婆塞为备食粮而后出发,不幸遇劫贼出而被剥夺。诸人……非难:“何以沙门释子取而不知量耶?此人后行,不幸为劫贼所剥夺!”诸比丘闻此诸人之……非难。于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然,以十利故,我为比丘等制立学处,为摄僧、为众僧安乐……乃至……为敬重律。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以饼或麨给予来家之比丘随意取用时,比丘欲取可取满二、三钵,若过此而取者,波逸提。取二、三钵时,由其处持去应分与诸比丘,此为斯时之法也。”


    二


    (一)


    a “饼”者,为赠送而调理之物。


    “麨”者,为食粮而备之物。


    a''“来家之比丘”者,家是刹帝利家、婆罗门家、吠舍家、首陀罗家等四家也。来者,来此。


    “随意取用”者,需要多少,即取多少之谓。


    “欲”者,冀望。


    “可取满二、三钵”者,即可以取满二、三钵。


    “若过此而取”者,取二、三钵以上者,波逸提。持二、三钵而去者,见比丘必告曰:“彼处我已取二、三钵,于此勿再取之。”若见而不告者,突吉罗。若告之而取者,突吉罗。


    “由其处持去应分与诸比丘”者,应持至分座堂分配之。


    “此为斯时之法”者,在此时此是如法。


    (二)


    于二、三钵以上有以上想而取者,波逸提。于二、三钵以上有疑想……于二、三钵以上有以下想而取者,波逸提。于二、三钵以下有以上想者,突吉罗。于以下有疑想,突吉罗。于以下有以下想者,不犯也。


    (三)


    取二、三钵,取二、三钵以下,非为赠送物、非为行路所备食粮而施与、为赠物或行路所备食粮之残余、于停止行路时而予、亲里者、谓恣意取者、为他人、依己之财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五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一婆罗门请供食诸比丘。诸比丘足食已,复至亲里各家,或取食、或取钵食而归。其时婆罗门告近邻诸人曰:“诸贤!比丘等由我而足食,我亦当使汝等足食。”彼等作如是言:“贤者!汝何以使我等足食耶?汝所请之彼等尚且来我等家,或取食、或受钵食而归。”其时,此婆罗门讥嫌非难:“何以诸大德于我家取食已,更于余处食耶?我岂不能充分供应耶?”诸比丘闻婆罗门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诸比丘足食已,更于余处食耶?”……乃至……“诸比丘!比丘等实……食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何以彼愚人等足食已,更于余处食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足食已,复取嚼食、啖食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其时,诸比丘为病比丘等持来美味之钵食,病者不如所期而食,诸比丘以此舍弃。世尊闻喧声、大声、乌声,言具寿阿难曰:“阿难!其喧声、大声、乌声是何耶?”时,具寿阿难以此事白世尊。“阿难!诸比丘食病者之残食耶?”“世尊!不食。”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食病者及无病者之残食。诸比丘!应作如是残食法,当说:‘我于此食皆不需[残食与汝]。’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足食已,复取非残食之嚼食或啖食者,波逸提。”


    三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足食已”者,知座、知食、近立、给配、知[充分]而停止。


    a''“食”者,五正食中之一食,虽食草叶程度亦为食已。


    “非残食”者,[不作残食法]而作不净食。不以手持食而作,不取少食而作,不在投石范围内作,未食竟者作,足食竟由坐而立者作,不言“此食皆不需”时,非病者之残食时,此名“非残食”。


    “残食”者,[作残食法]而作清净食。以手持食而作,取[少]食而作,于投石范围内作,由食已者作,由足食不起座者作,言“此食皆不需”时,病者残食时,此名“残食”。


    “嚼食”者,除五种啖食、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之外,其余名为硬食。


    “啖食”者,五种软食:饭、粥、麨、鱼、肉。取食者,突吉罗。每咽食,波逸提。


    (二)


    于非残食有非残食想而食嚼食、啖食者,波逸提。于非残食有疑想……于非残食有残食想……波逸提。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之取食者,突吉罗。每食咽,突吉罗。于残食有非残食想者,突吉罗。于残食有疑想者,突吉罗。于残食有残食想者,不犯也。


    (三)


    令作残食法而食、言“当使作残食法之后而食”、为他人而持食去、病者之残食、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有因缘而食,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六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二比丘于拘萨罗国往舍卫城之街衢而行。甲比丘非法行,乙比丘言彼曰:“友!勿作如是之行,此非净行。”甲比丘心生怨恨,彼等至舍卫城。其时,于舍卫城有一集团施众僧食,乙比丘足食已。怀恨之甲比丘至亲里家,持来钵食,至乙比丘处而作是言:“友!食之。”“友!丰盛也,我足食矣!”“友!味甚美,请食。”乙比丘为甲比丘所迫,而食其钵食。怀怨之甲比丘对乙比丘言:“友!汝实言我[罪],而汝足食复受请而食非残食之软食。”“友!岂不应告耶?”“友!岂不应问耶?”于是,乙比丘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以非残食之软食请已足食比丘耶?”……乃至……“比丘!汝实以……请……比丘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为何以……请……比丘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将非残食之嚼食或啖食持来请已足食比丘,云:‘比丘!嚼之!食之!’知[罪]而欲使犯者,[若其比丘]食时,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b''“持来请”者,云随汝所欲而取之。


    a “已足食”者,……[参照波逸提三五.三(一)]……此名非残食。“嚼食”者,……[参照波逸提三五.三(一)]……肉。


    a''“比丘”者,其他之比丘也。


    b “知而”者,自知或他人告彼、或彼语。


    “欲使犯”者,[思:]“由此我当非难之、使忆之、叱责之、举言之、使其困惑。”而持来者,突吉罗。依彼语取而嚼啖者,突吉罗。每咽食,突吉罗。食已,波逸提。


    (二)


    于足食有足食想,而以非残食之嚼食或啖食持来请者,波逸提。于足食有疑想……突吉罗。于足食有非足食想……不犯也。欲令食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而持来者,突者罗。依彼语取而嚼啖者,突吉罗。每咽食,突吉罗。于非足食有足食想者,突吉罗。于非足食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足食有非足食想者,不犯也。


    (三)


    令作残食法而与、令行残食法之后言:“请食!”而与、言:“为他人持去!”而与、与病者之残食、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依因缘说:“请食!”而与,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七


    一


    尔时,佛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其时,王舍城有山上祭,十七群比丘欲观山上祭而往之。诸人见十七群比丘来,令沐浴、令涂油、令食之后,给与硬食。十七群比丘持硬食归僧园,而语六群比丘:“友!取食硬食!”“友!汝等于何处得硬食耶?”十七群比丘以其事语六群比丘。“噫!友!汝等取非时食。”“然!友!”六群比丘讥嫌非难:“何以十七群比丘食非时食耶?”于是,六群比丘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何以十七群比丘食非时食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汝等实食非时食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取非时食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于非时食嚼食或啖食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非时”者,日中过后至[翌日]天明之谓。


    “嚼食”者,……。“啖食”者,……肉。


    “我欲食”而取者突吉罗。每咽食,波逸提。


    (二)


    于非时有非时想而食嚼食、啖食者,波逸提。于非时有疑想而……于非时有时想而……波逸提。欲食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而取者,突吉罗。每咽食者,突吉罗。于时有非时想者,突吉罗。于时有疑想者,突吉罗。于时有时想者,不犯也。


    (三)


    由因缘而食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八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阿难之师具寿毗拉陀施沙住阿兰若。彼行乞食,得干饭持归住园,晒干而蓄藏之,欲食时,以水浸之而食,[不每日行乞,]经久方入村行乞。诸比丘如是言具寿毗拉陀施沙:“友!汝何以经久方入村行乞耶?”其时,具寿毗拉陀施沙以此事语诸比丘。“友!汝何以食蓄藏之食物耶?”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毗拉陀施沙食蓄藏之食物耶?”……乃至……“毗拉陀施沙!汝实……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毗拉陀施沙!汝何以食蓄藏之食物耶?毗拉陀施沙!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食蓄藏之嚼食或啖食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蓄藏”者,以今日所得留待明日食。


    “嚼食”者,……“啖食”者,……肉。


    “我欲食”而取者,突吉罗。每咽食者,波逸提。


    (二)


    于蓄藏有蓄藏想而食嚼食或啖食者,波逸提。于蓄藏有疑想……于蓄藏有非蓄藏想……波逸提。欲食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而取者,突吉罗。每咽食者,突吉罗。于非蓄藏有蓄藏想者,突吉罗。于非蓄藏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蓄藏有非蓄藏想者,不犯也。


    (三)


    贮时药以于时中食、贮非时药以于非时中食、贮七日药以于七日中食、尽形寿药有因缘而食,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九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为己要求美味之食而食。诸人……非难:“何以沙门释子……食美味之食耶?何人不喜善调理耶?何人不喜甘味耶?”诸比丘闻此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食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食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何以汝等……食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如是者,美味之食也,即酥、生酥、油、蜜、砂糖、鱼、肉、乳、酪也。任何比丘,若为己要求如是美味之食而食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其时,诸比丘有病。探病比丘询病比丘曰:“友!堪忍否?得过否?”“友!以前我等为己要求美味之食而食,由此而觉安乐。然,今依世尊所制,畏慎不能乞,是故我等不安乐。”……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病比丘为己要求美味之食而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如是者,美味之食也,即酥、生酥、油、蜜、砂糖、鱼、肉、乳、酪也。任何比丘,若无病而为己要求如是美味之食而食者,波逸提。”


    三


    (一)


    “如是者,美味之食”者,“酥”者,牛酥或山羊酥或水牛酥等,其肉为净肉之酥。“生酥”者,此等物之生酥也。“油”者,胡麻油、芥子油、蜜油、蓖麻油、兽油也。“蜜”者,蜂蜜也。“砂糖”者,由甘蔗制作。“鱼”者,行于水中者也。“肉”者,谓其为净肉之肉。“乳”者,牛乳,或山羊乳,或水牛乳等,其为净肉之乳也。“酪”者,此等之酪也。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无病”者,于无美味之食亦安乐也。“病者”,于彼无美味之食即不安乐也。


    a''“如是美味之食”者,如以上美味之食。


    无病者为己而要求者,每要求,突吉罗。想得后自食而取者,突吉罗。每咽食,波逸提。


    (二)


    于无病有无病想而为己乞讨美味之食者,波逸提。于无病有疑想……于无病有病想……波逸提。于病有无病想者,突吉罗。于病有疑想者,突吉罗。于病有病想者,不犯也。


    (三)


    病者、有病时乞求无病时食、食病者之残食、为亲里者、受请者、为他人、依己之财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〇


    一


    尔时,佛世尊在毗舍离大林重阁讲堂。其时,一比丘为一切粪扫衣者,住于墓处。由诸人所予者,彼不欲受。彼于墓处、树下及于门槛等处,自取祭祖先之供物而食。诸人……非难:“何以此比丘自取我等祭祖先之供物而食耶?此比丘是长老大坚身者而实以人肉为食。”诸比丘闻彼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将不与之食持来口边耶?”……乃至……“比丘!汝实将不与之食持来口边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将不与之食持来口边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将不与之食[物]持来口边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其时,诸比丘畏慎于[自取用]水及杨枝。……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听许自取用水及杨枝。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将不与之食物持来口边者,除水及杨枝外,波逸提。”


    三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不与”者,言非应取受之物。“与”者,由手,或由器物,或以投掷而给予之物,于投石所及之范围内立者,或以手或以容器而受取者,此谓给与物。


    “食物”者,除水及杨枝外,所有可咽食之物名为“食物”。


    “除水及杨枝外”者,水及杨枝除外,云“我将要食”而取者,突吉罗。每咽食,波逸提。


    (二)


    于不受有不受想而持不与之食物于口边者,除水及杨枝外,波逸提。于不受有疑想……于不受有受想……波逸提。于受有不受想者,突吉罗。于受有疑想者,突吉罗。于受有受想者,不犯也。


    (三)


    水及杨枝、于四种之大污物有因缘时、无因缘而行净法自取用之,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四食品———


    摄颂


    施食.别众.数 饼.足食有二


    非时.蓄藏.乳 杨枝此十事


    波逸提 四一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毗舍离大林重阁讲堂。其时,僧伽甚多嚼食。时,具寿阿难以此事白世尊。“然,阿难!对食残饭者与饼。”“世尊!如是!”具寿阿难得世尊之许诺,使食残饭者排列而坐,各与一饼;时,对一遍行外道女,予两饼而以为一饼。于旁之遍行外道女等,对彼女作是言:“彼沙门,汝之爱人也。”“彼沙门非我爱人,想予一饼而予二饼也。”二次……乃至……三次,具寿阿难予每人一饼。时,以为予遍行外道女一饼,其实予二饼。在旁之遍行外道女对其女作是言:“彼沙门……”“……予二饼也。”于是诤论爱人、非爱人。


    (二)


    一邪命外道士亦来分食。一比丘予邪命士甚多沾酥之大团食。于是,邪命士持团食而归。另一邪命士对彼邪命士曰:“友!汝从何处得来之团食耶?”“友!从彼沙门瞿昙秃头居士之分食而得。”


    优婆塞等闻该邪命士等之会话,彼等至世尊处,礼拜而于一面坐。坐已,彼等优婆塞白世尊曰:“世尊!外道等诽谤佛、法、僧,愿世尊告诸大德,勿予外道。”时,世尊为优婆塞等说法训诫……使之欢喜。于是,诸优婆塞由世尊之说法……欢喜,从座而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然,以十利故,我为诸比丘制立学处,为摄僧、为僧安乐……乃至……为令正法久住、为敬重律。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无论对裸形外道或遍行外道男或遍行外道女,若亲手给予嚼食或啖食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裸形外道”者,遍行者出家而裸形之谓。“遍行外道男”者,除比丘及沙弥,为遍行而出家者。“遍行外道女”者,除比丘尼及沙弥尼,为遍行而出家者。


    a “若[……]给予”者,以身或由器物、或投与者,波逸提。


    a1“嚼食”者,除五种啖食、杨枝、水外,其余名为硬食。


    a2“啖食”者,五种软食:饭、粥、麨、鱼、肉。


    (二)


    于外道有外道想,亲手予嚼食或啖食者,波逸提。于外道有疑想……于外道有非外道想……波逸提。予水、杨枝者,突吉罗。于非外道有外道想者,突吉罗。于非外道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外道有非外道想者,不犯也。


    (三)


    使予不予、置而予、予外伤用药,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二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跋难陀释子对同学共住比丘曰:“来!友!我等入村乞食。”[而]不予彼比丘,云:“去!友!我等共语或坐,不悦乐。我一人语或坐为快。”而驱逐之。时,彼比丘已近食时仍不能行乞食,又归时亦不得食而绝食。于是,该比丘至比丘园,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跋难陀释子对该比丘言:‘来!友!我等入村乞食。’[同行]而不予彼……而驱逐之耶?”……乃至……“跋难陀!汝实对比丘……而驱逐之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对比丘……而驱逐之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对[他]比丘[言:]‘来!友!入村或镇乞食。’[而带出,]将[施食]予彼或不予而令离去之,言:‘去!友!与汝语或坐,我不快,我唯一人语或坐为快。’以是理由而作,非他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对比丘”者,对他比丘。


    “来!友!入村或镇”者,村或镇、市亦只云村或镇。


    “予彼”者,以粥、嚼食或啖食予之。“不予”者,不予任何物。


    “令离去”者,欲与妇女游乐、欲秘密坐、欲行非法行,而如是云:“去!友!……一人……为快。”令离去者,突吉罗。令离去见处或闻处时,突吉罗。令离去已,波逸提。


    “以是理由而作,非他”者,无其他何等理由令离去。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令离去者,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而令离去者,波逸提;出他之罪者,突吉罗。驱逐未受具戒者,突吉罗;出他之罪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罗。


    (三)


    二人一处不能生存而令离去、或见高贵物可能起贪心而令离去、或见妇女彼当起不快而令离去、为病者或不在者或为守精舍人送粥或硬软食而令离去、非欲行非法行、因有事而令离去,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三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跋难陀释子至俗友家,与其妇同坐于寝室。尔时,其夫至具寿跋难陀释子前,问讯而坐一面。一面坐已,其夫即言其妻曰:“予尊师食。”于是,其妇予具寿跋难陀释子食,其夫言跋难陀释子曰:“大德!请去,因已给食。”时,其妇知其夫心起欲念,而向具寿跋难陀释子作是言:“大德!请坐,请勿去。”再次,其夫……乃至……三次,言具寿跋难陀释子……“……已给食。”三次,其妇言具寿跋难陀……“……勿去。”时,其夫外出,向诸比丘瞋讥跋难陀曰:“诸大德!尊者跋难陀与我妇共坐于寝室,我令去而不欲去,我等工作繁忙。”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跋难陀释子,进入食事中之家强坐耶?”……乃至……“跋难陀!汝实进入食事中之家强坐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为何进入食事中之家强坐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进入食事中之家强坐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进入”者,侵入。


    a''“食事中之家”者,有女人与男子居,女人及男子皆未出去或皆不离欲念也。


    “强坐”者,于大屋,离从门投石所及处[更入内]强坐者,波逸提。于小屋,过[中央之]横梁而坐者,波逸提。


    (二)


    于寝室有寝室想而进入食事中之家强坐者,波逸提。于寝室有疑想……于寝室有非寝室想……波逸提。于非寝室有寝室想者,突吉罗。于非寝室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寝室有非寝室想者,不犯也。


    (三)


    于大屋从门投石所不及处而坐、于小屋不过[中央之]横梁而坐、有其他比丘时、[男女]两者已出去或者离欲念时、非寝室,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四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跋难陀释子至俗友家,与其妇共坐于秘密屏处。其时,彼夫讥嫌非难:“何以跋难陀尊者与我妇共坐于秘密屏处耶?”诸比丘闻彼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跋难陀释子与女人共坐于秘密屏处耶?”……乃至……“跋难陀!汝实与女人共……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与女人共……耶?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与女人共坐于秘密屏处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女人”者,人女而非夜叉女、饿鬼女、畜生女,人女谓初生之女人,何况长大者。


    “共”者,同一处。


    a “坐”者,比丘近坐或卧于女人之坐者,波逸提。女人近坐或卧于比丘之坐者,波逸提。两人共坐或两人共卧者,波逸提。


    a1“秘密”者,有见秘密、闻秘密。见秘密者,目被遮掩,举眉抬头皆不得见。闻秘密者,常语之不得闻。


    a2“屏处”者,以壁、或敷铺物、或围幕、或木、或柱、或袋等任何物遮覆之处。


    (二)


    于女人有女人想而坐于秘密屏处者,波逸提。于女人有疑想……于女人有非女人想……波逸提。与夜叉女、或鬼女、或黄门、或畜生女之偶像共坐于秘密屏处者,突吉罗。于非女人有女人想者,突吉罗。于非女人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女人有非女人想者,不犯也。


    (三)


    任何有智之男子陪席者、立而不坐、非秘密可见处、无心而坐,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五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跋难陀释子至俗友家,独与其妇秘密共坐。时,其夫……非难:“何以尊者跋难陀独与一女人秘密共坐耶?”诸比丘闻彼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跋难陀释子独与一女人秘密共坐耶?”……乃至……“跋难陀!汝实与一女人……坐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坐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独与一女人秘密共坐者,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之意。


    a''b“独与一”者,一比丘与一女人。


    “女人”者,人女而非夜叉女、饿鬼女、畜生女,有智而能知善语、恶语、粗语、非粗语者。


    a “秘密”者,……不得闻。


    b''“共”者,同一处。


    “坐”者,……[参照波逸提四四.二。“于秘密屏处”换为“独于秘密”]……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六


    一


    尔时,佛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其时,具寿跋难陀释子之特信家以食请跋难陀,亦以食请其他比丘等。时,具寿跋难陀释子于食前访诸家。时,比丘等语诸人曰:“贤者!与食。”“诸大德!请待尊者跋难陀来。”二次,其比丘等……乃至……三次,其比丘等语诸人曰:“贤者!于过食时以前与食。”三次亦曰:“诸大德!我等为尊者跋难陀之缘故作食。诸大德!请待尊者跋难陀来。”


    其时,具寿跋难陀释子出访于食前,于日中始来,[因而]诸比丘食不满足。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跋难陀释子受请食而于食前访他家耶?”……乃至……“跋难陀!汝实受请食……访他家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访他家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受请食而于食前访他家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尔时,具寿跋难陀释子之特信家思:“当令尊者跋难陀见后,乃与僧众。”而为僧众送来嚼食。其时,具寿跋难陀释子入村乞食。时,其[使之]诸人至僧园中问诸比丘:“大德!尊者跋难陀在何处耶?”“贤者!具寿跋难陀释子入村乞食。”“大德!此嚼食当示于尊者跋难陀后,而分与僧众。”以此事白世尊。其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然,诸比丘!受藏之,以待跋难陀归。”时,具寿跋难陀释子因“世尊禁止食前访他家”而于食后访他家,至日中始归,[因此诸比丘]不得嚼食。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跋难陀释子于食后访他家耶?”……乃至……“跋难陀!汝实食后……访……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食后……访……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受请食而于食前或食后访他家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三


    其时,诸比丘于施衣时,畏慎而不访他家,而发生衣之不足。以……白世尊。“诸比丘!听许施衣时可访他家。诸比丘……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访他家,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施衣时,即此所谓因缘也。”


    如是,世尊为……制立学处。


    四


    其时,诸比丘欲作衣,需针、线、剪刀。诸比丘畏慎而不访诸家。以……白世尊。“诸比丘!作衣时,听许访诸家。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访他家,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指施衣时、作衣时,即此所谓因缘也。”


    如是,世尊为……制立学处。


    五


    其时,诸比丘有病需用药,[而]诸比丘畏慎……“诸比丘!听许告同席之比丘而访他家。诸比丘!……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受请食,有其他比丘时,不告彼而于食前或食后访他家者,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指施衣时、作衣时,即此所谓因缘也。”


    六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受请”者,受请以五正食中之一食。


    “食”者,受请之食。


    “有其他比丘时”者,能告而入。“无其他比丘时”不得告而入之。


    “食前”者,尚未食受请之食物者。


    “食后”者,已食受请之食物,虽食如草叶端亦是。


    “他家”者,刹帝利家、婆罗门家、吠舍家、首陀罗家等,四家也。“访他家”者,入一家之掷石所及处者,突吉罗。一脚过门者,突吉罗。二脚过门者,波逸提。


    “除因缘外”者,因缘除外。


    “施衣时”者,不行迦絺那衣式时,雨期后一个月;行迦絺那衣式时,五个月也。


    “作衣时”者,即作衣之时也。


    (二)


    于请食有请食想,不告同席之比丘而于食前或食后访他家,除因缘外,波逸提。于请食有疑想……于请食有非请食想……波逸提。于非请食有请食想者,突吉罗。于非请食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请食有非请食想者,不犯也。


    (三)


    于因缘、有他比丘时告彼而入、无他比丘时不告而入、由他家有道时、其家附近有可通行之道、往村落中、往比丘尼住处、往外道之卧处、往忏悔堂、往请食家、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七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释迦国迦毗罗卫城尼拘律树园。其时,释摩诃男有甚多药,释摩诃男至世尊处,礼拜世尊已,于一面坐。一面坐已,释摩诃男白世尊曰:“世尊!我欲于四个月以药请僧众自恣。”“善哉!善哉!摩诃男!即于四个月以药请僧众自恣矣!”诸比丘畏慎而不受,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听许受请四个月药资具自恣。”


    (二)


    尔时,诸比丘对释摩诃男请少量药,释摩诃男尚有甚多药。释摩诃男二次至世尊处……白世尊:“世尊!我更欲于四个月以药请僧众自恣。”“善哉!善哉!摩诃男!然,汝更于四个月以药请僧众自恣矣!”诸比丘畏慎而不受,以……白世尊。“诸比丘!听许受更请。”


    (三)


    其时,诸比丘对释摩诃男请少量药,摩诃男尚有甚多药。摩诃男三次至世尊处……白世尊:“世尊!我欲于终生以药请僧众自恣。”“善哉!善哉!摩诃男!然,汝于终生以药请僧众自恣矣!”诸比丘畏慎而不受,以……白世尊。“诸比丘!听许受常施请。”


    (四)


    其时,六群比丘着内衣,披上衣不正,威仪不整。释摩诃男言:“大德!何故着内衣,披上衣不正,威仪不整耶?出家岂非应着内衣,披正上衣,以具足威仪耶?”六群比丘对摩诃男心生怨恨,六群比丘曰:“我等以何方便可以为难释摩诃男?”时,六群比丘作如是言:“友!摩诃男以药请僧众自恣。然,友!我等向释摩诃男乞乳酥。”于是,六群比丘至释摩诃男住处而作是言:“贤者!要一陀那量之酥。”“大德!请待至此月夜,诸人将为运酥而往牛舍,请于明晨持去。”二次……三次,六群比丘向释摩诃男……“……请待……”“贤者!卿无意给与而请自恣耶?卿请自恣而不与。”其时,释摩诃男讥嫌非难:“何以大德等,[我]谓:‘请待至此月夜。’而不能等待耶?”诸比丘闻释摩诃男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释摩诃男言:‘大德!请待至此月夜。’而不能等待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由释摩诃男……而不能等待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何以汝等由摩诃男……而不能等待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无病比丘可受四月药资具之请,除更请、常施请外,若过此而受者,波逸提。”


    二


    (一)


    “无病……可受四月药资具之请”者,可以受病资具之自恣请也。


    “更请[亦可受]”者,我病时应乞而受。“常施请[亦可受]”者,我病时应乞而受。“若过此而受”者,所请之药量有限制,而于夜无限制。请之夜有限制而药量无限制。所请之药量有限制,又夜时亦有限制。请之药量无限制,又夜时无限制。“药量有限制”者,取药而言:“以如此之药施与我。”“夜有限制”者,取夜而言:“于某夜施与我。”“药量有限制,又夜时有限制”者,取夜及药而言:“以如此之药于某夜施与我。”“药量无限制,又夜时无限制”者,药、夜皆不取也。


    于药量有限制时,除所请之药,乞他药者,波逸提。于夜有限制时,除所请之夜外,于他夜乞者,波逸提。于药有限制,又于夜有限制时,除所请之药外、除所请之夜外,乞他药、他夜者,波逸提。药量无限制、夜无限制者,不犯也。


    (二)


    无须用药而乞药者,波逸提。需用某药而乞他药者,波逸提。于过有过想而乞药者,波逸提。于过有疑想……于过有不过想者……波逸提。于不过有过想者,突吉罗。于不过有疑想者,突吉罗。于不过有不过想者,不犯也。


    (三)


    以所请之药而乞其药,于所请之夜而乞于其夜,“我等虽由汝请如是等之药,但我等需用如此如此之药”如此告而乞之,“我等虽由汝于某夜所请,但我等需超过其夜而用药”如此告而乞药,为亲里者、请自恣者、为他人、由己之财,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八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拘萨罗王波斯匿率军出征。六群比丘往观出征军,拘萨罗王波斯匿见六群比丘由远方来。见已,遣使言之:“诸大德!汝等何故来此耶?”“大王!我等欲来见大王。”“诸大德!为何欲见我,无非喜[观]战耶?何不往见世尊耶?”诸人……非难:“何以沙门释子等来观出征军耶?于我等无所得亦无所益。我等为生活、为子女而来军队也。”诸比丘闻彼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往观出征军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汝等实往观出征军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往观出征军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往观出征军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尔时,一比丘之叔父病于军中,遣使至彼比丘处曰:“我病于军中,请大德来,我欲大德来。”其时,此比丘作如是念:“世尊制立学处,不得往观出征军,而我叔父病于军中,我应如何为是耶?”以此事白世尊。尔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有如是理由者,听许往军中。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往观出征军,除有如是理由外,波逸提。”


    三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出征军”者,由村出发之后,或屯营或行进也。“军”者,象军、马军、车军、步军也。十二人为一象军;三人为一马军;四人为一车军;四人以手持武器为一步军。为观而往者,突吉罗。于其处立观者,波逸提。离能观见之近处[往他处]而数数回见者,波逸提。


    “除有如是理由外”者,有如是理由者除外。


    (二)


    于出征有出征想,为见前往者,除有如是理由外,波逸提。于出征有疑想……于出征有非出征想……波逸提。为见一人一人而往者,突吉罗。于其处立观者,突吉罗。离能观见之近处而数数回见者,突吉罗。于非出征有出征想者,突吉罗。于非出征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出征有非出征想者,不犯也。


    (三)


    于僧园立观之,[军]来比丘之立处、坐处、卧处时,正在道路行时见之,有适当之理由或为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九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有应作之事而至军中,停宿于军中过三夜。诸人……非难:“何以沙门释子停宿于军中耶?于我等无所得亦无所益。我等为生活、为子女而住军中也。”比丘等闻此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停宿于军中过三夜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停宿于军中过三夜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何以停宿于军中过三夜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又比丘若有何等因缘需至军中,比丘可于军中宿[限]二夜、三夜,若停宿过此者,波逸提。”


    二


    (一)


    “又比丘若有何等因缘需至军中”者,若有因缘,即若有应作之事也。


    “比丘可于军中宿二夜、三夜”者,可停宿二夜、三夜也。


    “若停宿过此”者,于第四日日没时住在军中者,波逸提。


    (二)


    于过三夜有过想而停宿于军中者,波逸提。于过三夜有疑想者……于过三夜有以下想……波逸提。于三夜以下有过想者,突吉罗。于三夜以下有疑想者,突吉罗。于三夜以下有以下想者,不犯也。


    (三)


    停宿二三夜、停宿二三夜以下、停宿二夜而第三夜天明以前离去而又[来]停宿、病而停宿、为病者服务而停宿、军队为敌军所围时、有任何之障难时、于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〇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二夜、三夜停宿于军中,往[观]模拟战、列兵、配兵、阅兵。六群比丘中之一比丘往[观]模拟战而被矢所射。诸人嘲笑该比丘曰:“大德!善战耶?汝射得多少标的耶?”彼比丘受诸人嘲笑而忿怒。诸人……非难:“何以释子沙门往观演习耶?于我等无所得亦无所益。我等为生活、为子女而往演习也。”诸比丘闻彼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往观模拟战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往观模拟战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往……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若比丘二夜、三夜停宿于军中期间,或往[观]模拟战、或列兵、或配兵、或阅兵者,波逸提。”


    二


    (一)


    “若比丘二夜、三夜停宿于军中期间”者,指停宿二夜、三夜期间也。


    “模拟战”者,凡有示现[演练]互相击打之处。


    “列兵”者,此等是象军、此等是马军、此等是车军、此等是步军也。


    “配兵”者,象军在此、马军在此、车军在此、步军在此之谓也。


    “阅兵”者,有象兵队、马兵队、车兵队、步兵队。三象兵者,最少之象兵队;三马兵者,最少之马兵队;三车兵者,最少之车兵队;四人持武器之步兵者,最少之步兵队。


    为观而往者,突吉罗。立彼处而观者,波逸提。离见处复数数回见者,波逸提。为见一人一人而往者,突吉罗。于彼处立观者,突吉罗。离观处复再三回见者,突吉罗。


    (二)


    立于僧园观之,兵队来比丘之立处、坐处、卧处展示战斗,比丘正在行道时见之,有应作之事往而见之,于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五裸行品———


    摄颂


    饼.语.跋难陀等三 以及个别特信家


    摩诃男与波斯匿 军.射此等以为十


    波逸提 五一


    一


    尔时,佛世尊游行于支提国而往跋陀越邑。牧牛者、牧畜者、农夫、旅人等见世尊远远而来。见已,白世尊:“大德!请世尊勿往安巴提达。大德!安巴提达编发梵志之庵,住有神通、猛毒之龙,勿使彼害世尊。”如斯言时,世尊默然。二次……乃至……三次,牧牛者、牧畜者、农夫、旅人白世尊:“大德!安巴提达……勿使彼害世尊。”第三次,世尊仍旧默然。于是,世尊渐渐游行至跋陀越邑。世尊即住于跋陀越邑。其时,具寿娑伽陀至安巴提达编发梵志之庵。至已,入火舍设草之敷具,结跏趺坐,端正身躯,令起正念于前。其时,彼龙见具寿娑伽陀入,怒而吐烟。具寿娑伽陀亦吐烟;彼龙不胜怒而放出火焰,具寿娑伽陀亦入于火界三昧而放火焰。于是,具寿娑伽陀以火焰降伏毒龙之火焰。后,往跋陀越邑。时,世尊于跋陀越邑随意住宿,而后向憍赏弥出发游行。憍赏弥之优婆塞闻悉尊者娑伽陀与安巴提达毒龙决斗之事。世尊亦渐渐游行至憍赏弥。时,憍赏弥之优婆塞奉迎世尊后,至具寿娑伽陀处。至已,向具寿娑伽陀问讯而一面立。憍赏弥之优婆塞立于一面,语具寿娑伽陀曰:“大德!尊师等有何种喜好且难得之物?我等当早作豫备。”如是言时,六群比丘对憍赏弥之优婆塞等如此言:“贤者!纯净伽普提伽(kāpotikā酒名),乃比丘等喜好且难得之物,汝等应备此物。”


    于是,憍赏弥之优婆塞每家豫备纯净之伽普提伽,见具寿娑伽陀来乞食,而语娑伽陀曰:“大德!尊者娑伽陀!请汝饮伽普提伽。”于是,具寿娑伽陀于每家饮纯净之伽普提伽,出镇时,倒卧于镇口。其时,世尊与众多比丘俱出此镇,见具寿娑伽陀倒卧于镇口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扶持娑伽陀。”“如是!世尊!”诸比丘应诺,将具寿娑伽陀带回僧园,令其头向世尊而卧。然而具寿娑伽陀转身,足向世尊而卧。其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先前娑伽陀是否恭敬且顺从如来耶?”“然!世尊!”“诸比丘!今娑伽陀恭敬且顺从耶?”“世尊!不然!”“诸比丘!娑伽陀与安巴提达之龙共斗耶?”“然!世尊!”“诸比丘!娑伽陀今仍能与龙斗耶?”“世尊!不能斗。”“诸比丘!是否饮应饮之物而成无意识耶?”“不然!世尊!”“诸比丘!娑伽陀非相应法、非随顺行、非威仪、非沙门行、非清净行、非所当为。诸比丘!何以娑伽陀饮酒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饮须罗、面罗耶[酒]者,波逸提。”


    二


    (一)


    a “饮”者,若饮如草叶端之量,亦波逸提。


    a1“须罗[酒]”者,为小麦酒、饼酒、米酒、酵母酒、[此等之]调合酒。


    a2“面罗耶[酒]”者,为花酒、果酒、蜜酒、甘蔗酒、[此等之]调合酒。


    (二)


    于酒有酒想而饮,波逸提。于酒有疑想……于酒有非酒想而饮者,波逸提。于非酒有酒想者,突吉罗。于非酒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酒有非酒想者,不犯也。


    (三)


    于非酒而有酒色、酒香、酒味而饮之,饮以[酒]调羹、调肉、调麻油者,庵摩罗果汁,非酒而含有酒精之物,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二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以指胳肢十七群比丘而令笑,彼比丘窒息气绝而死。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以指胳肢比丘而令笑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令笑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令笑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以指胳肢者,波逸提。”


    二


    (一)


    “以指胳肢”者,受具戒者欲使受具戒者笑而以身触其身者,波逸提。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以指胳肢令笑者,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以身触著于身上之[衣服等]者,突吉罗。以著于身上之物触身者,突吉罗。以著于身上之物触著于身上之物者,突吉罗。以投物触身者,突吉罗。以投物触著于身上之物者,突吉罗。以投物触所投物者,突吉罗。


    于未受具戒者,以身触身者,突吉罗。以身触著于身上之物……以著于身上之物触身……以著于身上之物触其著于身上之物……以投物触身……以投物触著于身上之物……以投物触所投物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罗。


    (三)


    无令笑之意、因事而触,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三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十七群比丘嬉戏于阿致罗筏底河水中。时,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与摩利皇后于高楼上,见十七群比丘嬉戏于阿致罗筏底河水中,言摩利皇后曰:“摩利!受汝供养者戏于水中。”“大王!必是世尊未制立学处,或彼诸比丘不知已制立。”其时,拘萨罗国波斯匿王曰:“以何种方式,我不告而世尊能知诸比丘嬉戏于水中耶?”于是,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令</a>人迎请十七群比丘而赐与大砂糖块,即曰:“尊者!将此糖块供奉世尊。”十七群比丘持此糖块至世尊处而言:“世尊!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以此糖块供奉世尊。”“诸比丘!汝等于何处见王耶?”“世尊!于阿致罗筏底河之水中嬉戏时。”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嬉戏于水中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嬉戏于水中者,波逸提。”


    二


    (一)


    “嬉戏于水中”者,为嬉戏于过踝之[深]水中,或沈、或浮、或泳者,波逸提。


    (二)


    嬉戏于水中而有嬉戏想者,波逸提。嬉戏于水中而有疑想……嬉戏于水中而无嬉戏想者,波逸提。于足踝以下之水中嬉戏者,突吉罗。嬉戏于船中,突吉罗。以手、或足、或杖、或小石打于水者,突吉罗。玩弄盛于器中之水、或酸粥、或牛乳、或酪、或染汁、或小便、或泥等者,突吉罗。非于水中嬉戏而有嬉戏想者,突吉罗。非于水中嬉戏而有疑想者,突吉罗。非于水中嬉戏而无嬉戏想者,不犯也。


    (三)


    无嬉戏之意,因事务入于水中而或沈、或浮、或泳,欲至彼岸而或沈、或浮、或泳,于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四


    一


    尔时,佛世尊在憍赏弥国瞿师罗园。其时,具寿阐陀为非法行。诸比丘作如是言:“友!阐陀!勿如是作,此非净行。”彼以轻侮之态相向。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阐陀为轻侮耶?”……乃至……“阐陀!汝实为轻侮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为轻侮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轻侮[之态度]者,波逸提。”


    二


    (一)


    “轻侮”者,有二种轻侮:人轻侮与法轻侮。“人轻侮”者,受具戒者依制戒而言时,谓:“彼为被除却者、附有罪者、被叱责者,彼之语当无效。”而轻侮之者,波逸提。“法轻侮”者,受具戒者依制戒而言时,谓:“如何灭、或除、或驱出此人。”或言不欲学其法而轻侮之者,波逸提。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轻侮,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受具戒者以非制戒而言时,谓:“此不利于制邪、除恶、端正、敬重、精进”而轻侮,突吉罗。未受具戒者依制戒或非制戒而言时,谓:“此不利于制邪……”而轻侮,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罗。


    (三)


    言:“如是疑问从我等之师学习。”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五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使十七群比丘恐怖,彼等因受恐怖而哭泣。诸比丘作如是言:“友!汝等何故哭泣耶?”“友!六群比丘使我等恐怖。”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令彼等恐怖耶?”……[参照波逸提五二.一]……“……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令比丘恐怖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比丘”者,他比丘也。


    “令[……]恐怖”者,受具戒者欲令受具戒者恐怖,以色或以声、香、味、触促成,彼或恐怖或不恐怖者,波逸提。告示有贼、或蛇、或鬼之险道,彼或恐怖或不恐怖者,波逸提。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令恐怖者,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而令恐怖者,波逸提。欲令未受具戒者恐怖,以色或……促成,彼或恐怖或不恐怖者,突吉罗。告示有贼或……或不恐怖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罗。


    (三)


    无令恐怖之意而以色或以声、香、味、触促成,或告示有贼、或蛇、或鬼之险道,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六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婆祇国胶鱼山邑恐怖林鹿野苑。其时,诸比丘于冬季,燃有孔之大木以暖身,孔中之黑蛇受火炙而出袭诸比丘,诸比丘纷纷逃散。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诸比丘燃火暖身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燃火暖身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愚人!何以燃火暖身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为暖身而燃火或令燃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其时,比丘等病。探病之诸比丘言诸病比丘:“友!堪忍否?得过否?”“友!昔者我等燃火暖身,故我等安乐,然今为世尊所禁,畏慎而无以暖身,因此我等不安乐。”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听许病者燃火或令燃之以暖身,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无病而燃火或令燃之以暖身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制立学处。


    二


    尔时,诸比丘于薰钵及火舍,畏慎而不燃火。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有适当理由者,听许其燃火或令燃之。诸比丘!汝等……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虽无病而燃火或令燃之以暖身,除有适当理由外,波逸提。”


    三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无病”者,无火,彼亦安乐也。


    “病”者,无火,彼不得安乐也。


    b''“燃”者,若自燃之者,波逸提。


    a “火”者,火焰也。


    b “令燃”者,命他者,波逸提。命一次而屡屡燃者,波逸提。


    a''“以暖身”者,为使温热也。


    “除有适当理由外”者,有适当理由者除外。


    (二)


    于无病有无病想,为暖身而燃火又令燃者,除有适当理由外,波逸提。于无病有疑想……于无病有无病想……波逸提。举落下之燃木者,突吉罗。[于]病者有无病想者,突吉罗。病者有疑想,突吉罗。病者有病想者,不犯也。


    (三)


    病者,由他燃[火]以暖身,炭之碎片以暖身,于燃灯、薰钵及火舍,有适当理由,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七


    一


    尔时,佛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其时,诸比丘于多浮陀温泉沐浴。时,摩竭陀王斯尼耶频毗娑罗云:“我沐浴。”到多浮陀。乃于一面等待尊者等沐浴。比丘等沐浴至日暮,于是,频毗娑罗王因沐浴较迟,城门关闭,故停宿于城外。明朝擦单粗油而至世尊处,向世尊问讯而坐一面。世尊言坐于一面之摩竭陀王斯尼耶频毗娑罗曰:“大王!何故晨涂单粗油而来耶?”时,频毗娑罗王告以其事。于是,世尊为频毗娑罗王说法……而令欢喜。王因世尊说法……欢喜,从座而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其时,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僧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汝等实见王而不知适量沐浴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愚人!见王而不知适量沐浴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半月以内若沐浴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其时,诸比丘于暑时、热时,畏慎不敢沐浴,以流汗之身而卧,衣服及卧具因而垢污。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听许暑时、热时,于半月以内沐浴。诸比丘……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半月以内若沐浴者,除适当之时期外,波逸提。适当之时期者,热季终一个月半,雨季初之一个月,即两个月半之暑时、热时,此为适当之时期。”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三


    其时,诸比丘病。探病之诸比丘对病比丘曰:“友!堪忍否?得过否?”“友!往昔,我等半月以内沐浴,是故我等安乐。然,今由世尊禁制之,畏慎不敢沐浴,是故我等不安乐。”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听许病比丘半月以内沐浴,诸比丘……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半月以内……热时、病时,此为适当之时期。”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四


    尔时,诸比丘于营修事之后,畏慎不敢沐浴,以流汗之身而卧,衣服及卧具因而垢污。以……白世尊。“诸比丘!听许营造时,半月以内沐浴。诸比丘……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半月以内若沐浴者,除适当之时期外,波逸提……乃至……。”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五


    尔时,比丘等行路,畏慎不敢沐浴,以流汗……白世尊。“诸比丘!行路时,听许半月以内沐浴,诸比丘……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半月以内若沐浴者,除适当之时期外,波逸提。适当之时期者……乃至……。”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六


    尔时,众多比丘于露地作衣,为风尘所污,又天降小雨,诸比丘畏慎不敢沐浴,以湿身而卧,衣服及卧具因而垢污。以……白世尊。“诸比丘!风雨之时,听许半月以内沐浴。诸比丘……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半月以内若沐浴者,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热季终之一个月半,雨季初之一个月,即二个月半之暑时、热时,又病时、造作时、行路时、风雨时,即此所谓因缘也。”


    七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半月以内”者,不足半月也。


    “沐浴”者,用粉药或粘土沐浴者,每洗突吉罗。沐浴终了者,波逸提。


    “除因缘外”者,因缘者除外。


    “暑时”者,热季终一个月半。“热时”者,雨季初一个月,即应念“此二个月半为暑时、热时”可沐浴也。“病时”者,不沐浴,彼不安乐,当念“病时”可沐浴。“造作时”者,云乃至清扫房舍,当念“造作时”可沐浴。“行路时”者,当念“行半由旬”可沐浴,疾行者可沐浴,行已者可沐浴。“风雨时”者,受风尘或二三滴雨落于身上者,当念“风雨时”可沐浴。


    (二)


    于不足半月有不足想,除适当之时期沐浴者外,波逸提。于半月以内有疑想……于半月以内有以上想……波逸提。半月以上有以下想者,突吉罗。半月以上有疑想者,突吉罗。于半月以上有以上想者,不犯也。


    (三)


    于适当之时期、半月沐浴、半月以上沐浴、至彼岸时沐浴、于偏僻地、于事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八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众多比丘与遍行外道从沙祇往舍卫城道路中,途中出现劫贼掠夺彼等。舍卫城之王兵出而捕捉劫贼及所盗物,遣使至诸比丘处曰:“诸大德!请认领各自之衣物。”诸比丘无法分别认领。彼等讥嫌非难:“何以诸大德无法分别认领各自之衣耶?”于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僧,为诸比丘说相应适正之法后,告诸比丘曰:“然,诸比丘!以十利故,我为诸比丘制立学处,为摄僧、为僧安乐……乃至……为令正法久住、为敬重律。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得新衣之比丘,应取三种坏色中之一坏色,即青色、泥色或黑褐色也。若比丘不取三种坏色中之一坏色而着用新衣者,波逸提。”


    二


    (一)


    “新”者,云未行净法。


    “衣”者,六种衣中之一衣也。


    “应取三种坏色中之一坏色”者,虽如草叶端之衣亦当取之。


    “青色”者,铜青或蓝青之二种青色。“泥色”者,[泥]水色。“黑褐色”者,云任何之黑褐色。


    “若比丘不取三种坏色中之一坏色”者,如不取三种坏色中之一坏色,如草叶端而着用新衣者,波逸提。


    (二)


    于不取有不取想而着用者,波逸提。于不取有疑想……于不取有取想而着用者,波逸提。于取有不取想者,突吉罗。于取有疑想者,突吉罗。于取有取想者,不犯也。


    (三)


    取而着用、点净消失时、点净处破时、以点净缝于不点净物时、于补缀布、于坚缘布,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九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跋难陀释子,亲自以衣净施同学之共住比丘,却不还与彼而着用之。于是,彼比丘以此事语诸比丘:“友!彼具寿跋难陀释子亲自以衣净施于我,却不还与我而着用之。”……乃至……“跋难陀!汝实以衣与比丘……着用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着用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对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或沙弥尼,亲自以衣净施,不还与彼而着用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对比丘”者,即对其他比丘。


    “比丘尼”者,于二部僧中受具戒者。“式叉摩那”者,于二年学习六法者。“沙弥”者,受十戒者。“沙弥尼”者,女子受十戒者。


    “亲自”者,由自己净施。


    “衣”者,言六种衣中之一衣,已达应净施之最下量[以上]者。


    “净施”者,有二种净施:对面净施与展转净施。“对面净施”者,言:“我以此衣施与汝或某甲。”[而与之]。“展转净施”者,言:“我为净施此衣而给与汝。”彼应言:“谁是汝之亲友、知人耶?”答:“某甲、某甲也。”彼应言:“我当施与彼等,彼等之所有物,请汝代彼等着用或施舍或请汝随缘处理。”


    “不还与”者,不[还]与彼,不施舍而着用,波逸提。


    (二)


    于不还与有不还与想而取用者,波逸提。于不还与有疑想……于不还与有还与想而取用者,波逸提。受持之或赠他者,突吉罗。于还与有不还与想者,突吉罗。于还与有疑想者,突吉罗。于还与有还与想者,不犯也。


    (三)


    彼给与或施舍而取用,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〇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十七群比丘不收藏诸资具,六群比丘隐藏十七群比丘之钵、衣。十七群比丘对六群比丘言:“友!还与我等之钵、衣。”六群比丘笑,而十七群比丘哭。诸比丘如是言:“友!汝等何故哭泣耶?”“友!此六群比丘等隐藏我等之钵、衣。”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隐藏比丘等之钵、衣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隐藏比丘等之……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隐藏比丘等之……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隐藏或令隐藏其他比丘之钵、衣或坐具、针筒、腰带,虽为戏笑,亦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隐藏”者,自隐藏者,波逸提。“或令隐藏”者,令他隐藏者,波逸提。命令一次而屡屡隐藏者,波逸提。


    “比丘之”者,其他比丘之[物]。


    “钵”者,有二种钵:铁钵及泥钵。


    “衣”者,于六种衣中之一衣,应净施之最下量[以上]者。


    “坐具”者,云有边缘之坐具。


    “针筒”者,有针或无针之物。


    “腰带”者,有二种腰带:布条或有编织之带。


    a “虽为戏笑”者,以嬉戏为目的。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隐藏或令隐藏钵……腰带,虽为戏笑,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虽为戏笑或令隐藏其他之资具者,突吉罗。虽为戏笑,而藏或令藏未受具戒者之钵、衣或其他之资具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罗。


    (三)


    非为戏笑、[因]杂乱而收藏之、[想]说法之后给与而收藏之,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六饮酒品———


    摄颂


    饮酒与指.水 轻侮.恐怖.火


    沐浴及坏色 不还与.藏之


    波逸提 六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优陀夷[曾]为弓士,不喜乌鸦。彼射乌鸦而断其头,顺次穿置于串刺物上。诸比丘作如是言:“友!此等乌鸦为谁所杀耶?”“友!是我。我不喜乌鸦。”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优陀夷故意夺生物之命耶?”……乃至……“优陀夷!汝实故意夺……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故意夺……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故意夺生物之命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故意”者,明知犯罪而存心[进行]也。


    a “夺[……]命”者,断、止其命根以破坏其生命之相续也。


    a''“生物”者,指畜生而言。


    (二)


    于生物有生物想而夺其命者,波逸提。于生物有疑想而夺其命者,突吉罗。于生物有非生物想者,突吉罗。于非生物有生物想者,突吉罗。于非生物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生物有非生物想者,不犯也。


    (三)


    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无杀意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二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知水中有虫而饮用。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知水中有虫而饮用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饮用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饮用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知水中有虫而饮用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者,自知或由他人告彼。


    “有虫”者,知饮之当令其死,知而饮用者,波逸提。


    (二)


    于有虫有有虫想而饮者,波逸提。于有虫有疑想而饮者,突吉罗。于有虫有无虫想而饮者,不犯也。于无虫有有虫想者,突吉罗。于无虫有疑想者,突吉罗。于无虫有无虫想者,不犯也。


    (三)


    不知有虫、知无虫、知饮之不死而饮,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三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知诤事已如法裁决,欲令再羯磨而骚乱:“不成羯磨、不善羯磨,应再羯磨;不成裁决、不善裁决,应再裁决。”


    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知……而骚乱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知……而骚乱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知……而骚乱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知诤事已如法裁决,欲令再羯磨而骚乱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者,自知或他人告之。


    a “诤事”者,有四种诤事:争论诤事、非难诤事、罪过诤事、义务诤事。


    a''“如法”者,依法、依律、依师教而行,此名如法。


    “欲令再羯磨而骚乱”者,云:“不成羯磨、不善羯磨,应再羯磨;不成裁决、不善裁决,应再裁决。”而骚乱者,波逸提。


    (二)


    于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骚乱者,波逸提。于如法羯磨有疑想而骚乱者,突吉罗。于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骚乱者,不犯也。于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知所作羯磨依于非法、或依别众、或对不相应羯磨而骚乱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四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跋难陀释子故意犯出精罪,而向同学之共住比丘言:“友!我故意犯出精罪,勿告其他任何人。”其时,另一比丘故意犯出精罪,对其罪,乞求僧伽[令其]别住,僧伽对其罪给予别住。彼行别住时,见彼比丘而作是言:“友!我故意犯出精罪,而向僧伽乞求别住,僧伽对是罪与我别住,[于是]我别住。友!我受[别住],具寿请以‘彼受’而忆持我!”“友!其他任何犯此罪者亦如是行耶?”“然!友!”“友!彼具寿跋难陀释子故意犯出精罪而语我:‘勿告任何人。’”“然!友!汝岂非覆藏耶?”“然!友!”


    其时,彼比丘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知而覆藏他比丘之粗罪耶?”……乃至……“比丘!汝实覆藏他比丘之……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知他比丘之粗罪而覆藏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知[他]比丘之粗罪,若覆藏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知”者,自知或他人告彼。


    a''“比丘之”者,他比丘之……。


    “粗罪”者,四波罗夷及十三僧残。


    “若覆藏”者,知此而诸比丘虽非难、令忆持、叱责、轻蔑、羞辱亦不语而放弃其责任者,波逸提。


    (二)


    于粗罪有粗罪想而覆藏者,波逸提。于粗罪有疑想而覆藏者,突吉罗。于粗罪有非粗罪想而覆藏者,突吉罗。于非粗罪而覆藏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之粗罪或非粗罪或不净行而覆藏者,突吉罗。于非粗罪有粗罪想者,突吉罗。于非粗罪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粗罪有非粗罪想者,突吉罗。


    (三)


    [恐]僧伽将有斗诤、纷乱、异执、口论等而不告,[恐]将有破僧、僧不和合而不告,[知]此是粗恶残酷[恐]生命危难、梵行危难而不告,不见其他之如法比丘而不告,无覆藏之意而不告,依自己之行令知而不告,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五


    一


    尔时,佛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其时,王舍城有十七群比丘之亲友童子,优波离童子为彼等之首领。时,优波离之父母作是思惟:“于我等死后,以何方便令优波离生活安乐,无有劳苦。”优波离之父母又作如是思惟:“若使优波离学书,我等死后,生活安乐,无有劳苦。”其时,优波离之父母[再]作如是思惟:“若优波离学书则有指痛。若优波离学计数,彼于我等死后,生活安乐,无有劳苦。”时,优波离之父母又思惟:“若优波离学计数,则有胸苦。若优波离学画,彼于我等死后,生活安乐,无有劳苦。”其时,优波离之父母复思惟:“若优波离学画,则有眼痛。彼若为沙门释子,容易持戒,容易修行,取用美食,睡卧不通风之床,若优波离于沙门释子中出家者,彼于我等死后,生活安乐,无有劳苦。”


    优波离童子闻父母之对谈。于是,优波离童子往彼童子等处而作是言:“来!我等于沙门释子中出家。”“汝若出家,我等亦出家。”于是,彼童子等各往其父母处而作是言:“请准许我从家出离而入无家。”其时,彼童子之父母:“此童子等所愿皆同而所志亦善。”因此,听许其[出家]。彼等往诸比丘处,请求出家,诸比丘受彼等出家而令受具戒。


    彼等天未明即起而哭叫:“给我粥!给我食物!给我硬食!”诸比丘作是言:“友!待至天明,有粥即喝,有食即食,有硬食即食。若无粥、无食或硬食即往乞食。”诸比丘如是言时,彼等比丘仍哭叫:“给我粥!给我食物!给我硬食!”[一面喊叫一面]使卧床散乱不堪。


    世尊于天未明,起而闻童子等[哭叫]声,向具寿阿难曰:“阿难!何以有童子哭叫声?”其时,阿难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众而问诸比丘曰:“诸比丘!据悉诸比丘实明知而令未满二十岁之童子受具足戒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彼等愚人明知未满二十岁而授以具足戒耶?诸比丘!未满二十岁者,不能忍耐寒、暑、饥、渴、蚊、虻、风、热、虫、蛇之触,又不能忍受恶言、诽谤与肉身感受之苦、极苦,激烈之辛劳、不愉快、不适意,甚至能夺命般之苦痛。诸比丘!满二十岁者,能忍耐寒、暑、饥、渴……苦痛。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知未满二十岁而授予具足戒者,此人不得戒,[尊证]之诸比丘当受呵责,于彼比丘,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者,自知或他人告彼也。


    “未满二十岁”者,不足二十岁。


    欲授具足戒而求僧众、或阿阇梨、或钵、或衣并选戒场,突吉罗。由白突吉罗、二羯磨语突吉罗。羯磨语竟者和尚波逸提,僧众及阿阇梨突吉罗。


    (二)


    于未满二十岁有未满二十岁想而授具戒者,波逸提。于未满二十岁有疑想而授具戒者,突吉罗。于未满二十岁有满二十岁想而授具戒者,不犯也。于满二十岁有未满二十岁想者,突吉罗。于满二十岁有疑想者,突吉罗。于满二十岁有满二十岁想者,不犯也。


    (三)


    于未满二十岁有满二十岁想而授具戒、于满二十岁有满二十岁想而授具戒,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六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有一商队由王舍城欲往跋谛耶罗伽。一比丘向商队诸人曰:“我亦与诸公同行。”“大德!我等为藏匿税物。”“诸公当知。”官人等闻悉:“据传商队将藏匿税物。”而于途中寻求。彼等官人捕捉商队而言比丘曰:“大德!尊者何故明知贼商队而与之同行耶?”留难之后,予以释放。于是,该比丘至舍卫城,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明知贼商队而相约同行耶?”……乃至……“比丘!汝实知……行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明知……行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明知贼队而共同豫约同路而行者,乃至一聚落间,亦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者,自知或由他人告彼。


    “贼队”者,盗贼或将行贼事者,或有尚未行[贼事]者、或于王处行盗、或藏匿税物。


    “共同”者,一起。


    “豫约”者,谓:“贤者!我等同往。”“尊者!我等同往。”“尊者!我等同往。”“贤者!我等同往。”“于今日、明日或后日我等同往。”如此豫约者,突吉罗。


    “乃至一聚落之间”者,于附近之村落,每村落间,波逸提。于无村落之旷野,每半由旬,波逸提。


    (二)


    于贼队有贼队想而豫约同路行者,虽一聚落间亦波逸提。于贼队有疑想……突吉罗。于贼队有非贼队想……不犯也。诸比丘豫约而诸人不豫约,突吉罗。于非贼队有贼队想者,突吉罗。于非贼队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贼队有非贼队想者,不犯也。


    (三)


    不豫约而往、诸人豫约而诸比丘不豫约、违约而行、于诸事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七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一比丘往舍卫城之途中,于拘萨罗国经</a>过一村落之入口。一女人与夫争吵而从村落出,见彼比丘而言:“大德!尊师往何处耶?”“姊!我往舍卫城。”“我与尊者同往。”“来,姊!”其时,女之夫由村落出而问诸人:“诸位曾见如是妇耶?”“彼女人与出家者同往矣!”于是,彼人追及并捉比丘而予以殴打后放之。于是,该比丘于树下放火焰而坐。其时,妇人告其夫曰:“非彼比丘要我同行,乃我[请]与彼比丘共往也,彼比丘非恶徒,应去向彼谢罪。”其夫乃向比丘谢罪。


    其时,比丘至舍卫城,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与女人共约同路而行耶?”……乃至……“比丘!汝实与女人共约同路而行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与女人……行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与女人共同豫约同道而行,虽一聚落之间,亦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女人”者,人女而非夜叉女、饿鬼女、畜生女,有智而能知善语、恶语、粗语、非粗语者。


    “共”者,一起。


    “豫约”者,“姊!我等同往。”“尊师!我等同往。”“尊师!我等同往。”“姊!我等同往。”“于今日或……”[参照波逸提六六.二(一)]。


    (二)


    于女人有女人想而共约同路者,虽一聚落间,亦波逸提。于女人有疑想……于女人有非女人想……波逸提。比丘豫约而女人不豫约者,突吉罗。夜叉女、或饿鬼女、或黄门、或畜生女之变成人身而共约同路者,虽一聚落间,亦突吉罗。于非女人有女人想者,突吉罗。于非女人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女人有非女人想者,不犯也。


    (三)


    不豫约而往、女人豫约而比丘不豫约、违约而往、于诸事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八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有一名阿利吒比丘原为驯鹰师,心生如是恶见:“如我知解世尊所说之法,凡是世尊所说:‘此等是障道法。’但行之亦不足以障道。”众比丘闻之:“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生起如是恶见:‘如我……不足以障道。’”于是,诸比丘至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处作如是言:“友!阿利吒!汝实生如是恶见:‘如我……不足以障道。’耶?”“真正如是。友!如我知解世尊所说之法,凡是世尊所说:‘此等是障道法。’行之亦不足以障道。”“友!阿利吒!勿作是说,勿诽谤世尊。对世尊诽谤是不善,世尊实未曾作如是说。友!阿利吒!世尊依种种方便,所说障道之法确是障道,而行此等[障道法]者足以障道也。世尊说诸欲者,乐味少、苦痛多、失望多、于此处患难更多。世尊说诸欲,喻如骸骨也,苦痛多、失望多、于此处患难更多。世尊说诸欲,喻如肉片……乃至……世尊说诸欲,喻如草炬……乃至……世尊说诸欲,喻如火坑……乃至……世尊说诸欲,喻如梦……乃至……世尊说诸欲,喻如借用物……乃至……世尊说诸欲,喻如树果……乃至……世尊说诸欲,喻如屠杀场……乃至……世尊说诸欲,喻如刀、戟……乃至……世尊说诸欲,喻如蛇头,苦痛多、失望多、于此处患难更多也。”


    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闻诸比丘如是说,仍刚强顽固执取其恶见:“友!我实知解世尊所说之法,凡是世尊所说:‘此等是障道法。’但行之亦不足以障道。”诸比丘因不能使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离此恶见,乃至世尊处,以此事白世尊。其时,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众问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曰:“据说汝实起如是恶见:‘如我知解世尊……不足以障道。’耶?”“世尊!实然!”“愚人!汝究竟由谁了知我教示如是之法耶?愚人!我岂非以种种方便说障道之法是障道法也,行此足以障道耶?我说诸欲,乐味少、苦痛多、失望多、于此处患难更多,我说诸欲,喻如骸骨……我说诸欲,喻如蛇头,苦痛多、失望多、于此处患难更多。然,愚人!汝由己之误解而诽谤我等,并且自破坏,多积不善业。愚人!此实导致汝长夜不利之苦痛。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作如是语:‘我如是知解世尊所说之法,凡是世尊所说:“此等是障道法。”但行之亦不足以障道。’诸比丘应对此比丘作如是言:‘具寿!勿作如是言,勿诽谤世尊,对世尊诽谤者实不善,世尊实不作如是说。友!世尊以种种方便说示之障道法,确是障道也,而行此等[障道法]者足以障道。’此比丘[闻]诸比丘作如是言已,尚固执者,诸比丘为令其舍弃[恶见],应三次谏告。至三次谏告时,若舍则善,若不舍则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如是语”者,言:“我[实知解]世尊所说之法……不足以障道。”


    a “诸比丘”者,闻[恶见]之其他比丘应向彼等曰:“具寿!勿作如是言……足以障道。”应二次言之、三次言之,若舍则善,若不舍则突吉罗。闻而不言者,突吉罗。当引彼比丘于僧中言之:“具寿!勿作如是言……足以障道。”应二次言之、三次言之,若舍则善,若不舍则突吉罗。


    a''“此比丘”者,语如是之比丘也。


    应劝告其比丘。“诸比丘!应如是谏告。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于僧中唱言:


    ‘大德僧!请听!某甲比丘起如是之恶见:“我知解世尊之……不足以障道。”彼不舍此恶见,若僧时机可者,则僧为使某甲比丘舍其恶见而劝告之。’如是表白。


    ‘大德僧!请听!某甲比丘……不舍[其恶见],僧为使某甲比丘舍其恶见而劝告之。诸大德中,为劝告某甲比丘令舍其恶见,忍者默然,不忍者请说。我二次言此事……乃至……我三次言此事。大德僧……不忍者请说。


    僧劝告某甲比丘令舍其恶见已。僧已忍,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由白突吉罗、二羯磨语突吉罗、羯磨语竟者波逸提。


    (二)


    于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不舍者,波逸提。于如法羯磨有疑想……于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不舍者,波逸提。于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未被劝告者、舍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九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知之而与如是说[恶见]、不受法之处分、不舍成见之阿利吒比丘共事、共住或共宿。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知之而……共事、共住或共宿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知之……共事、共住或共宿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知之……共事、共住或共宿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知之而与如是说[恶见]、不受法之处分、不舍成见者共事、共住或共宿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者,自知或他人语彼或彼自语。


    “如是说[恶见]”者,“我如是知解世尊所说之法,凡是世尊所说:‘此等是障道法。’但行之亦不足以障道。”作如是之说者。


    “不受法之处分”者,被举罪而未回复清净(解罪)者。


    “不舍成见”者,未舍此见者。


    “与[……]共事”者,共事有两种:食共事与法共事。“食共事”者,将食物给与或受取者,波逸提。“法共事”者,[为彼]诵[法]或令[彼]诵[法],依句而诵或令诵者,句句波逸提。依字而诵或令诵者,字字波逸提。


    “共住”者,与被举罪者共布萨、自恣或作僧羯磨者,波逸提。


    “或共宿”者,于同一覆盖处,于被举罪者所卧处,比丘卧之,波逸提。比丘之卧处,被举罪者卧之,波逸提。两者共卧者,波逸提。起立之后,再三卧者,[各]波逸提。


    (二)


    于被举者有被举者想而共事、共住或共宿者,波逸提。于被举者有疑想……突吉罗。于被举者有非被举者想……不犯也。于非被举者有被举者想者,突吉罗。于非被举者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被举者有非被举者想,不犯也。


    (三)


    知非被举者、知被举而解罪者、知已舍其见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〇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骞荼沙弥起如是恶见:“我如是知解世尊所说之法,凡是世尊所说:‘此等是障道法。’但行之亦不足以障道。”诸比丘闻骞荼沙弥起如是恶见……[参照波逸提六八.一。“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换为“骞荼沙弥”,“阿利吒”换为“骞荼”;答彼比丘之中,“友!”换为“大德!”]……“……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令已信者转向他去也。”[世尊]呵责已、说法已,告诸比丘曰:“然,诸比丘!僧伽应摈灭骞荼沙弥。诸比丘!如是摈灭之——


    友!骞荼!从今以后,汝不得称世尊是汝师。其他沙弥得与诸比丘共宿二夜、三夜,汝即不得。[请汝]远去之,消失之。”于是,僧伽摈灭骞荼沙弥。


    其时,六群比丘知如是被摈灭之骞荼沙弥而予以抚慰、或伺候、共事复又共宿。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知被摈灭之骞荼沙弥而予以抚慰、或伺候、共事复又共宿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知被摈灭之骞荼沙弥,而予以抚慰、或伺候、共事复又共宿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何以汝等知……共宿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若沙弥如是言:‘我如是知解世尊所说之法,凡是世尊所说:“此等是障道法。”但行之亦不足以障道。’诸比丘应对此沙弥作如是言:‘友!沙弥!勿作如是言,勿诽谤世尊,对世尊诽谤者实不善,世尊实不作如是说。友!沙弥!世尊以种种方便[说示之]障道法,确是障道也,而行此等[障道法]者足以障道。’诸比丘对该沙弥作如是言已,[该沙弥]尚固执者,诸比丘当告以:‘友!沙弥!从今以后,汝不得称世尊是汝师,其他沙弥得与诸比丘共宿二夜、三夜,而汝不得。[请汝]远去之、消失之。’任何比丘知如是被摈灭之沙弥而予以抚慰、或伺候、或共事、或共宿者,波逸提。”


    二


    (一)


    “[被指定为]沙弥”者,称为沙弥也。


    “如是言”者,言:“如我知解世尊……不足以障道。”者。


    a “由诸比丘”者,所见闻之其他比丘也。彼等应言:“友!沙弥!勿作如是言……行之足以障道。”应二次言之、三次言之,若舍则善,若不舍,则诸比丘应对其沙弥言:“友!沙弥!从今以后……消失之。”


    a''“此沙弥”者,[作]如是[恶]说之沙弥。


    “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者,自知、他人语彼或彼自语。


    “如是被摈灭”者,斯被摈灭。


    “[被指定]沙弥”者,[指执恶见]之沙弥。


    “抚慰”者,向彼言:“我当施与钵、衣,或读诵或询问。”如是抚慰者,波逸提。


    “或伺候”者,为彼令取粉药、或粘土、或杨枝、或含嗽水者,波逸提。


    “或共事”者,二种共事之食共事……字字波逸提。


    “或共宿”者,摈灭沙弥所卧之覆盖处,比丘卧者,波逸提。比丘所卧之处而被摈灭沙弥卧之者,波逸提。两者卧之,波逸提。起立之后,再三卧者,波逸提。


    (二)


    于摈灭者有摈灭想而抚慰、或伺候、或共事、或共宿者,波逸提。于摈灭者有疑想……突吉罗。于摈灭者有非摈灭想……不犯也。于非摈灭者有摈灭想,突吉罗。于非摈灭者有疑想,突吉罗。于非摈灭者有非摈灭想,不犯也。


    三


    知非摈灭者、知舍其见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七有虫水品———


    摄颂


    故意杀.虫及发诤 覆藏粗罪.未二十


    贼队.豫约.阿利吒 被举.骞荼十学处


    波逸提 七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憍赏弥国瞿师罗园。其时,具寿阐陀行非法。诸比丘作如是言:“友!阐陀!勿如是为,此非净法。”彼答言:“友!我未询问其他堪能持律之比丘,我当不持此学处。”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阐陀被诸比丘如法言</a>之,而作如是言:‘友!我未……不持此学处。’耶?”……乃至……“阐陀!汝实由诸比丘如法言之,而作如是言:‘友!我未……不持此学处。’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被诸比丘如法言之,而作如是言:‘友!我未……不持此学处。’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虽由诸比丘如法言之,若作如是言:‘友!我未询问其他堪能持律之比丘,我当不持此学处。’者,波逸提。诸比丘!学戒之比丘应了知、询问、熟虑之,此为斯时之法也。”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由诸比丘”者,是由其他之诸比丘。


    “如法”者,由世尊所制立之学处,此名为“如法”,依此而言,却作如是言:“友!我未询问其他之堪能者、持律者、智慧者、贤者、多闻者、如法说法者……”……波逸提。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作如是言者,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而作如是言者,波逸提。于未制戒时言:“此非于制邪、除恶、端正、敬重、精进有作用。”若言:“友!我未询问其他堪能者、持律者、智慧者、贤者、多闻者、如法说法者之比丘,我当不持此学处。”者,突吉罗。未受具戒者于制戒或未制戒言:“此非于制邪……有作用。”若言:“友!我未询问其他堪能者、持律者、智慧者、贤者、多闻者、如法说法者之比丘,我当不持此学处。”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罗。


    “学戒”者,欲持学戒者。


    “应了知”者,应当知解。


    “应询问”者,[应当询问:]大德此是如何?此为何意耶?


    “应熟虑”者,应思虑、应比较衡量之意。


    “此为斯时之法”者,在此时此是如法。


    (三)


    说:“我当知,我当持学戒。”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二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世尊为诸比丘以种种方便说律、赞叹律、赞叹通达律者,再三赞叹具寿优婆离。诸比丘曰:“世尊以种种方便……赞叹优波离。友!我等当至具寿优波离处学律。”彼等众多之上座、中座、下座比丘至具寿优波离处学律。


    其时,六群比丘作如是思惟:“友!今众多之上座比丘……学律。若彼等精通戒律,不论何处、何事、如何小事将要对我[说:‘有罪。’]而引出。然,友!我等当诽谤律。”于是,六群比丘至诸比丘处,而作如是言:“说示此小小戒有何用?唯导致疑惑、苦恼、混乱而已!”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诽谤戒律耶?”乃至……“诸比丘!据云,汝等实诽谤戒律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诽谤律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于说示波罗提木叉时,若作如是言:‘说示此小小戒有何用?唯导致疑惑、苦恼、混乱而已!’而诽谤戒[律]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说示波罗提木叉时”者,诵或令诵或学习时。


    “若作如是言”者,言:“说示此小小戒……唯导致……。”[又言:]“凡是学此者,有疑惑、有苦恼、有混乱。不学此者,无疑惑、无苦恼、无混乱。不诵此者胜、不取此者胜、不学此者胜、不持此者胜,律[宜]消灭之!此诸比丘应不通晓律。”如此对受具戒者诽谤律者,波逸提。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诽谤律者,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非受具戒者想……波逸提。诽谤其他之法者,突吉罗。对未受具戒者诽谤律或其他之法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罗。


    (三)


    非欲诽谤而言:“来!汝学经、伽陀或论,[而]后学律。”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三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行非法,念:“应令知由不知而犯。”于说示波罗提木叉时,而作如是言:“我等今始知此法含于戒经中,收于戒经中,于每半月说示。”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于说示波罗提木叉时,而作如是言:‘……始知……’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于说示波罗提木叉时,而作如是言:‘……始知……’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于说示波罗提木叉时,而作如是言:‘……始知……’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于每半月说示波罗提木叉时,若作如是言:‘我今始知此法含于戒经中,收于戒经中,于每半月说示。’若其他诸比丘知此比丘曾二、三次于说示波罗提木叉时列席,勿再论,此比丘不能以不知之理由而脱[罪]。此时彼所犯之罪,应依法处分,更应呵责其无知:‘友!汝于说示波罗提木叉时,不一心专念,故汝失利得。’因此无知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每半月”者,每布萨时。


    “说示波罗提木叉时”者,[和尚]诵说时也。


    “若作如是言”者,行非法之后,念:“令知由不知而犯。”而于说示波罗提木叉时作如是言:“我今始知……”者,突吉罗。


    “此[比丘]”者,欲欺伪之比丘,诸比丘!对此以前曾列席之比丘……当以无知呵责之。“诸比丘!应如是呵责之。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于僧中唱言:


    ‘大德僧!请听!某甲比丘于说示波罗提木叉时,不一心专念6。若僧伽时机可者,则僧伽应举某甲比丘无知之罪。’如是表白。


    ‘大德僧!请听!此某甲……不专念,僧伽应举某甲比丘无知之罪。诸大德中,对于举某甲比丘无知之罪,忍者默然,不忍者请说。


    僧举某甲比丘无知之罪已。僧已忍……我如是知解。’”


    不举无知之罪而言不知者,突吉罗。已举无知之罪[尚]言不知者,波逸提。


    (二)


    于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言无知者,波逸提。于如法羯磨有疑想……于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言无知者,波逸提。于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言无知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疑想而言无知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突吉罗。


    (三)


    未闻[律]之广说,二、三次以内闻律之广说,无欺伪之意,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四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因瞋怒不喜而殴打十七群比丘,使彼等哭泣。诸比丘言:“友!汝等何故哭泣耶?”“友!六群比丘等因瞋怒不喜而殴打我等。”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瞋怒不喜而殴打诸比丘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瞋怒……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瞋怒……殴打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对比丘瞋怒不喜而殴打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对比丘”者,对其他之比丘。


    “瞋怒不喜”者,谓不满足、愤懑、不快活。


    “殴打”者,以身或所持物,或以投掷,乃至以[小如]莲叶程度[之物]殴打者,亦波逸提。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以瞋怒不喜而打者,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于未受具戒者以瞋怒不喜而殴打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罗。


    (三)


    被任何事物所迫害、欲求逃脱而殴打,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五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瞋怒不喜,对十七群比丘举手作剑势,彼等怕被打而哭泣。诸比丘言:“友!汝等何故哭泣耶?”“友!彼六群比丘等瞋怒不喜,对我等举手作剑势。”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瞋怒不喜,对十七群比丘举手作剑势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瞋怒不喜,对十七群比丘举手作剑势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瞋……举手作剑势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对比丘瞋怒不喜而举手作剑势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对比丘”者,对其他比丘。


    “瞋怒不喜”者,……不快活之谓。


    “举手作剑势”者,以身或以所持物,即使举[小如]莲叶程度者,亦波逸提。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瞋怒不喜而举手……[参照波逸提七四.二]……为欲逃避而举手作势,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六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以无根之僧残罪诽谤其他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以……诽谤其他比丘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诽谤……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诽谤……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以无根之僧残罪诽谤其他比丘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以无根”者,不见、不闻亦无嫌疑。


    “僧残”者,十三僧残中之一也。


    “诽谤”者,非难或令非难者,波逸提。


    a''“其他比丘”者,其他之比丘。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以无根僧残而诽谤者,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以[余之]污行、恶见而诽谤者,突吉罗。诽谤未受具戒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罗。


    (三)


    如此[有犯]想而非难或令非难,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七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故意使十七群比丘疑恼[而言]:“友!世尊制戒,凡未满二十岁者,不得受具戒,然汝等未满二十岁而受具戒,汝等在我等看来,岂非未受具戒者耶?”彼等哭泣。诸比丘作是言:“友!何故哭泣耶?”“友!六群比丘等故意使我等疑恼。”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故意使诸比丘疑恼耶?”……乃至……“诸比丘!据云,汝等实故意使……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故意使……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对比丘故意使疑恼者,即使令彼等有少时不安,仅此动机而无其他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对比丘”者,对其他之比丘。


    “故意”者,知、确认、持有目的、有意而行。


    “使疑恼”者,言:“汝实未满二十岁而受具戒,汝实非时食、汝实饮酒、汝实秘密与女人坐。”令起疑恼者,波逸提。


    “仅此动机而无其他”者,无其他任何动机而使疑恼也。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故意令起疑恼者,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于未受具戒者故意令起疑恼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罗。


    (三)


    无令起疑恼之意而言:“汝实未满二十岁而受具戒、汝非时……坐。汝应知,尔后勿起疑恼。”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八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与诸善比丘诤论。善比丘等作是言:“友!六群比丘是无惭愧者,不能与彼等诤论。”六群比丘作是言:“友!汝等何故以无惭愧之语侮辱我等耶?”“友!汝等于何处闻耶?”“我等近立于具寿之屏处听之。”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立于[与]己发生诤论而不知之诸比丘附近屏处而听耶?”……乃至……“诸比丘!据云,汝等实立于……诤论……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立于……诤论……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立于[与己]发生诤论而不和之诸比丘附近屏处而听者,‘我听彼等之所言’仅此动机而无其他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立于[……]屏处而听”者,从彼等闻而欲非难、攻击、令困惑而往者,突吉罗。立于彼处闻者,波逸提。后往者欲闻而急行者,突吉罗。立于彼处而闻者,波逸提。先往者欲闻而停留者,突吉罗。立于彼处闻者,波逸提。往他比丘之立处或坐处或卧处,当他正在密语时,应謦欬或出声令知,若无謦欬或出声令知者,波逸提。


    b''“诸比丘”者,其他之诸比丘。


    b “发生诤论而不和”者,令起纷诤者。


    a “仅此动机而无其他”者,无其他任何理由,近立屏处而听。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近立屏处而听者,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近立于未受具戒者屏处而听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罗。


    (三)


    闻彼等之[语]而想停止、远离、消灭、自脱[诤论]而离去,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九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行非法,于对各自行羯磨时遮[此],在[异]时,有事集僧伽,六群比丘因正在作衣,同意一比丘[出席羯磨]。时,僧众曰:“友!六群比丘唯来一人,然,我等对彼作羯磨。”而对彼行羯磨。于是,此比丘回到六群比丘处,六群比丘对此比丘作是言:“友!僧众作何事耶?”“友!僧众与我作羯磨。”“友!我等非为此而同意:‘与汝行羯磨。’若我等知为汝行羯磨者,我等即不同意。”


    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同意如法羯磨,而事后言不平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同意如法羯磨,而事后言不平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同意……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同意如法羯磨,而事后言不平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如法羯磨”者,依求听羯磨、单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之法,依律、依师而行,此谓如法羯磨。同意而言不平者,波逸提。


    (二)


    于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同意而言不平者,波逸提。于如法羯磨有疑想……突吉罗。于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不犯也。于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知依非法、依别众或对不值得羯磨者行羯磨而言不平,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〇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僧众有事而集会,六群比丘正在作衣,同意一比丘[出席羯磨]。时,僧伽告示为行此羯磨而集会之理由,该比丘曰:“彼[六群比丘]等同对各自行羯磨,诸师对谁行羯磨耶?”不同意,由座起立而去。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于僧伽提议决断时,不同意,起座而去耶?”……乃至……“比丘!汝实于僧伽提议决断时……而去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于僧伽提议决断时……而去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于僧伽提议决断时,不同意,起座而去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于僧伽提议决断时”者,或事件之报告,或表白而未决,或羯磨未竟。


    “不同意,起座而去”者,[云:]“何为?此羯磨不确定而不和合,不应作。”而去者,突吉罗。由众中离去,在伸手以内[之距离]者,突吉罗。离去伸手以外者,波逸提。


    (二)


    于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不同意,起座而去者,波逸提。于如法羯磨有疑想……突吉罗。于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不犯也。于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认为僧伽可能有斗诤、不和、喧闹、诤论而离去,认为有破僧或僧不和合而离去,因依非法或依别众或不值得羯磨事而行羯磨故而离去,因病离去,为病者所用而离去,为大小便所催而离去,无遮羯磨之意想再归来而离去,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其时,具寿沓婆摩罗子为僧伽设坐卧具,而分配所请之饮食。当时,具寿所著之衣服单薄。其时,僧伽得一衣,于是,僧伽将此衣赠与具寿沓婆摩罗子。六群比丘讥嫌非难:“诸比丘随亲厚,而将僧伽所得施他。”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由和合僧施与衣之后而言不平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由和合僧……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由和合僧……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由和合僧施与衣后,言:‘诸比丘随亲厚,将僧之所得物转赠他人。’而言不平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和合”者,僧众于同一界,共住者。


    a''“与”者,自与也。


    “衣”者,六种衣中之一衣,言应净施之最下量[以上]者。


    a “随亲厚”者,随友、随[所]知人、随亲友、随同一和尚、随同一阿阇梨。


    “僧之[……]物”者,布施僧之物。


    “所得”者,衣服、饮食、卧具、病资具药物,乃至粉药丸、杨枝、未织之丝。


    “后[……]而言不平”者,由僧伽选定受具戒者之坐卧具分配者、或请食差遣者、或粥分配者、或果物分配者、或硬食分配者、或杂细物分配者、施与衣而言不平者,波逸提。


    (二)


    于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施与衣而言不平者,波逸提。于如法羯磨有疑想……于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波逸提。施与其他之资具时而言不平者,突吉罗。非由僧伽选定受具戒者之坐卧具分配者……杂细物分配者,施与衣或其他之资具而言不平者,突吉罗。由僧伽或选定或未选定之未受具戒者,以分配坐卧具、或……杂细物分配者,施与衣或其他之资具而言不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对于事实上依爱、瞋、痴、怖之心而作[分配],言:“与彼有何利益?唯失利得而已,不正之行。”如此抱不平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二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舍卫城有一群人云:“供食而后施衣。”而为僧众豫备具有施衣之供食。时,六群比丘至彼人群处作如是言:“贤者!此等之衣施与此等比丘。”“大德!我等不能与,每年由僧伽对我等行乞具有施衣之供食。”“贤者!僧伽有[来自多处之]施与物及食,此等[六群比丘]之衣止于汝等,见汝等[施衣]而住于此处,汝等若不与者,谁人与之?贤者!此等之衣施与此等比丘!”于是,一群人受六群比丘之强请,所豫备施予僧伽之衣,便施与六群比丘,于僧伽[唯]施食。


    诸比丘中知有为僧伽豫备具有施衣之供食,而不知衣已转施与六群比丘者言:“贤者!请施衣与僧众!”“大德![已]无[衣],所豫备之衣已由六群诸师[强索]而转施与之。”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知已决定供养僧之所得物,却转施与其个人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知僧之……却转施与……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知僧之所得……却转施与……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明知已决定供养僧之所得物,却转施与其个人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者,或自知、或由他人语彼、或彼语也。


    a “已决定供养”者,发言:“我等将施与。”“我等将作。”此若转施与个人者,波逸提。


    a1“僧之[……]物”者,布施僧之物。


    a2“所得”者,衣服、饮食、卧具、病资具药物乃至粉药丸、杨枝、未织之丝。


    (二)


    于已决定供养之物有已决定供养之物想而转施与个人者,波逸提。于已决定供养之物有疑想而转施与个人者,突吉罗。于已决定供养之物有非已决定供养之物想而转施与个人者,不犯也。于已决定供养于僧伽却转施与其他僧伽或塔庙者,突吉罗。已决定供养于塔庙,却转施与其他之塔庙或僧伽或个人者,突吉罗。于已决定供养于个人却转施与其他之个人或僧伽或塔庙者,突吉罗。于非决定供养之物而有已决定供养之物想者,突吉罗。于非已决定供养之物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决定供养之物,而有非已决定供养之物想者,不犯也。


    (三)


    被问:“我等施与何处?”时,言:“汝等施与可得受用汝等之施物或可得果报或有久住之处,或又汝等之心所信乐之处。”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八如法品———


    摄颂


    如法.诽谤与无知 打.举手以及无根


    故意.屏听与不平 同意.沓婆并转施


    波逸提 八三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命令守园人:“我欲往园林游行,汝当至园林清扫。”“遵命,大王!”彼守园人应诺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于园林清扫时,见世尊于一树下坐。见已,即至波斯匿王处作是言:“大王!园林已清扫,但世尊于彼处坐。”“善哉!我等[去]近侍世尊。”拘萨罗国波斯匿王至园林近世尊处。其时,有一优婆塞近侍世尊而坐。波斯匿王见优婆塞近侍世尊而坐,即惊异而立。时,波斯匿王作是思惟:“此恶人如是近侍世尊,甚不相应!”即至世尊处,问讯而一面坐。其时,优婆塞为尊重世尊,对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不示致敬,亦不起立行礼。时,波斯匿王内心不悦:“何以彼人于我来时,不问讯亦不起立行礼耶?”时,世尊知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内心不悦而谓王曰:“此优婆塞多闻而通达阿含,于欲爱已舍离。”其时,波斯匿王作是思惟:“此优婆塞无鄙劣者之理,连世尊亦称赞彼。”即对优婆塞言:“优婆塞!请说汝之所欲!”“大王!善。”时,世尊为拘萨罗国波斯匿王说法……令欢喜。波斯匿王由世尊之说法……欢喜,从座而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


    其时,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在高楼上,见优婆塞于车道中,手持伞盖而行。见已,呼之近前而言:“优婆塞!据云,汝多闻而通达阿含,愿为我之宫女等说法。”“大王!我由诸大德而知之,诸大德始可为王之宫女等说法。”


    (二)


    其时,拘萨罗国波斯匿王知“优婆塞所言是实”即至世尊处,礼世尊已而一面坐。一面坐已,波斯匿王以此白世尊:“世尊!愿请一比丘为我等之宫女说法。”时,世尊以法语教示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乃至……右绕而去。时,世尊告具寿阿难曰:“然,阿难!汝[可]为王之宫女说法。”“如是!世尊!”具寿阿难应诺,故时常为王之宫女说法。


    时,具寿阿难晨着下衣,持上衣与钵,至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住处。其时,波斯匿王与摩利皇后同在卧床,摩利皇后遥见具寿阿难来,见已,因急起而掉落黄色之美衣。于是,具寿阿难返归僧园,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具寿阿难不先豫告而入王后宫耶?”……乃至……“阿难!汝实……入……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阿难!汝何以……入……耶?阿难!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责已、说法已,告诸比丘曰:


    (三)


    “诸比丘!若入王后宫,有十种过失。何等为十?诸比丘!王与王妃共坐于此,而比丘突入此处,倘王妃见比丘而微笑,或比丘见王妃而微笑,于是,王即如是思惟:‘彼等行不净行,或将行之?’诸比丘!此是入王后宫之第一过失也。再者,诸比丘!王乃多事忙碌者,曾至某一宫女处宿而不复记忆,宫女若由彼而妊娠,其时,王即如是思惟:‘此处除出家者外,他人皆不可出入,此乃出家者所为。’诸比丘!此是入王后宫之第二过失也。再者,诸比丘!王后宫有一宝物遗失时,其时,王即如是思惟:‘此处除出家者外,他人皆不可出入,此乃出家者所为。’诸比丘!此是第三……又,诸比丘!于王后宫内部之密事若泄漏于外界,时,王即如是思惟:‘此处除出家者外,他人皆不可出入,此乃出家者所为。’诸比丘!此是第四……又,诸比丘!于王后宫或王子欲求[杀]父王,或父王欲求[杀]王子,于是,世人将作是思惟:‘此处除出家者外,他人皆不可出入,此乃出家者所为。’诸比丘!此为第五……又,诸比丘!王将低地位者置(升)于高地位时,彼等不喜斯事者即作如是思惟:‘王与出家者交往,此乃出家者所为。’诸比丘!此是第六……又,诸比丘!王将高地位者置于低地位时……诸比丘!此是第七……又,诸比丘!王于非时兴军时,彼等……诸比丘!此是第八……又,诸比丘!王于时兴军,却由中途而退时,彼等……诸比丘!此是第九……又,诸比丘!王后宫驱驰象、马、车,充满欲念之色、声、香、味、触等境,此等非相应于出家者。诸比丘!此是入王后宫之第十过失也。”


    于是,世尊以种种方便呵责阿难,说难教养……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于受即位灌顶之刹帝利种王未退出寝室,后[夫人]亦未退出,比丘未豫告而越阈者,波逸提。”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即位灌顶”者,浇以刹帝利种之灌水。


    “刹帝利种”者,母系父系俱系善家世,血统纯粹,追溯至七世祖先皆不混乱,从其血统而言,无可非难也。


    a “王未退出”者,王未出寝室也。


    “后[夫人]亦未退出”者,王后未退出寝室,或王与后两者皆未退出。


    “未豫告”者,不豫先通知。


    “阈”者,言寝室之门槛。“寝室”者,不论何处,凡铺有王床之处,乃至围有纵幕者亦然。


    “越阈”者,若第一脚越过阈者,突吉罗。第二脚越过者,波逸提。


    (二)


    于不豫告有不豫告想而越阈者,波逸提。于不豫告有疑想……于不豫告有豫告想……波逸提。于豫告有不豫告想者,突吉罗。于豫告有疑想者,突吉罗。于豫告有豫告想者,不犯也。


    (三)


    豫告时、非刹帝利种、不受刹帝利种之灌顶、王已退出寝室、王后已退出寝室、两者均退出、非寝室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四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一比丘于阿致罗筏底河沐浴。一婆罗门将五百金之钱袋置于陆上,入阿致罗筏底河沐浴,忘[此]而去。该比丘恐婆罗门之钱袋遗失而拾之。时,婆罗门忆起,急走回而言于比丘:“友!见我钱袋耶?”“然!婆罗门!”并将[钱袋]交还。时,彼婆罗门作是思惟:“我以何方便,可免酬谢高额[之谢礼]?”“友!非五百金是千金。”为难之而逃脱。于是,其比丘归返僧园,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捉钱宝耶?”……乃至……“比丘!据云,汝实捉钱宝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捉钱宝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见宝物或视同如宝物者若捉或令捉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其时,于舍卫城有祭会。诸人修饰衣装而往园林。毗舍佉鹿子母亦修饰衣装,为往园林而出村。“我至园林为何?我当礼拜世尊。”于是脱下饰物,以上衣系包之,交与婢女曰:“汝握持此物。”于是,毗舍佉鹿子母至世尊处,礼拜世尊而坐一面。世尊为一面坐之毗舍佉鹿子母说法……令生欢喜。于是,由世尊说法……而欢喜之毗舍佉鹿子母,从座而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其时,婢女忘记所持之物而去,诸比丘见之,以此事白世尊。“然,诸比丘!拾捉起而代为收藏之。”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于伽蓝内,见宝物或视同如宝物者,以为‘所有者将必取回’,听许捉或令捉而收藏之。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除于伽蓝内外,见宝物或视同如宝物者若捉或令捉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三


    其时,迦尸国有一给孤独居士之农村。彼居士令其侍者:“若大德来,当作施食。”其时,众多比丘于迦尸国游行,至给孤独居士之农村。侍者遥见诸比丘前来,见已,走近彼诸比丘,礼诸比丘言:“诸大德!请于明日来受居士之供食。”诸比丘默然应诺。于是,其人夜间调煮美味硬软之食,告以食时已至,并脱下指环以供食比丘,并言:“尊师等食已,[请]自去,我当往农作。”而忘带指环即离去。诸比丘见之,暗忖:“我等若去,指环当失。”因而停留于此未去。其人农作归来,见彼诸比丘言:“诸大德!何故尚留于此耶?”其时,诸比丘以此事语其人,至舍卫城亦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于伽蓝内或止宿处内,见宝物或视同如宝物者,以为‘此物之所有者将必持回’,听许捉或令捉而藏置之。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除于伽蓝或止宿处内外,见宝物或视同如宝物者若捉或令捉者,波逸提。于伽蓝内或止宿处内,比丘见宝物或视同如宝物者,以为‘此物之所有者将必持回’,可捉或令捉而藏置之,此为斯时之如法行也。”


    四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除于伽蓝或止宿处内外”者,于伽蓝或止宿处内除外。“伽蓝内”者,言有篱园之园内、无篱园之境内。“止宿处内”者,言有篱宿舍之宿舍内部、无篱宿舍之境内也。


    “宝物”者,真珠、宝珠、琉璃、贝玉、玻璃、珊瑚、银、金、赤珠、琥珀也。


    “视同如宝物”者,世人所喜受用之物,此名“视同如宝物”。


    a “捉”者,若自捉者,波逸提。“令捉”者,令他捉者,波逸提。


    “于伽蓝内或止宿处内[……]藏置之”者,应记识其色或相,藏置而告示:“若失物者来。”若[失主]来此,应言:“贤者!卿之失物为何色相耶?”若所言色或相俱相应者,当与之。若不相应者,应言:“贤者!请[往他处]查索。”若从其住处离去时,应[将失物]嘱付于住此之善良比丘,然后离去。无善良比丘时,应嘱付住此之善良居士。


    “此为斯时之如法行”者,此为适合此时情况之法也。


    (二)


    于伽蓝内或止宿处内云:“应为所有者持回。”而将此宝物或视同如宝物者捉或令捉而藏置、视同如宝物而以亲厚想捉之、暂时捉、有粪扫物想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五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非时入村落,坐于会堂,论议种种之遮道论,即王论、贼论、大臣论、军兵论、怖畏论、战阵论、食事论、饮事论、衣服论、卧处论、华鬘论、香论、亲族论、车乘论、村落论、镇论、都城论、国土论、妇女论、勇士论、街道论、井户论、亡灵论、杂多论、世界起源论、海洋起源论,如斯之有无论等。


    诸人等……非难:“何以沙门释子非时入村落,坐于会堂,作种种遮道之论议耶?即‘王论’……[有无论]等,此宛如在家受欲者。”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非时入村落……论议耶?……等。”……乃至……“诸比丘!汝等实非时入村落……论议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非时入村落……论议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于非时入村落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其时,众多比丘等于拘萨罗国前往舍卫城,于薄暮时,至一村落。诸人见该比丘等而言:“诸大德!请入。”该比丘等因世尊禁非时入村落而畏慎不入,[因此]劫贼剥脱诸比丘。于是,比丘等至舍卫城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其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告[其他比丘],听许非时入村落。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不告而非时入村落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三


    其时,一比丘于拘萨罗国前往舍卫城,于日暮时,至一村落,诸人见彼比丘而言曰:“大德!请入。”其时,彼比丘以不告而非时入村落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入。劫贼剥脱此比丘。彼比丘至舍卫城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告同住之比丘而非时入村落。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不告同住之比丘而非时入村落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四


    其时,一比丘被毒蛇所咬,一比丘云:“我持火来。”而往村落。时,其比丘因不告同住之比丘非时入村落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入。[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于紧急时,未告同住比丘,听许非时入村落。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不告同住之比丘而非时入村落,除有相当紧急事务者外,波逸提。”


    五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同住”者,可得而告入[村]之比丘。“非同住”者,不能告而入[村]之比丘也。


    “非时”者,日中过后至天明也。


    “入村落”者,有篱之村落,若越篱而入者,波逸提。无篱村落而入近郊者,波逸提。


    “除有相当紧急事务者外”者,紧急之要事除外。


    (二)


    于非时有非时想,不告同住比丘而入村落,除有相当紧急事务者外,波逸提。于非时有疑想……于非时有时想……波逸提。于时有非时想者,突吉罗。于时有疑想者,突吉罗。于时有时想者,不犯也。


    (三)


    有相当紧急事务时不告同住比丘而入、同住比丘不在时不告而入、入[另一]村落之中途时、往比丘尼住处时、至外道之卧处、至忏悔堂时、经由有道聚落时、于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六


    一


    尔时,佛世尊在释迦国迦毗罗卫城尼拘律树园。其时,一象牙匠告诸比丘曰:“诸大德中欲[求]针筒者,我施予针筒。”其时,众多比丘乞针筒。有小针筒者乞大针筒,有大针筒者乞小针筒。于是,象牙匠为比丘等多作针筒而不能作其他商品,难以生存,子女亦困穷。诸人……非难:“何以沙门释子不知量而多乞针筒耶?此人为彼等多作针筒而不能作其他商品……子女亦困穷。”诸比丘闻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等不知量而多乞针筒耶?”……乃至……“诸比丘!比丘等实不知量……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彼愚人等不知量……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令[制]作骨制、牙制、角制之针筒者,波逸提,应打碎之。”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令作”者,[自]作或令他作,于作时,突吉罗。[作已]而得者,打碎,为波逸提,应忏悔之。


    a''“骨”者,所有之骨也。“牙”者,象牙之谓。“角”者,所有之角也。


    自作未成而自令作成者,波逸提。自作未成而他人令作成者,波逸提。他人未作成而自令作成者,波逸提。他人未作成而他人令作成者,波逸提。为他人作或令作者,突吉罗。由他人作而获得受用者,突吉罗。


    (二)


    干帝伽木制品、阿拉尼木制壶、义吒小盒、膏药壶、膏药篦、手斧柄、拭具等,痴狂着、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七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跋难陀释子卧于高床,世尊与众多比丘巡行房舍,至具寿跋难陀释子之住房。跋难陀释子遥见世尊前来,见已,以斯言白世尊:“大德!请世尊来卧我床。”时,世尊由此还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由其住处可知其人是愚人。”于是,世尊以种种方便呵责具寿跋难陀释子,说难扶养……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比丘作新卧床或椅子时,其脚除下部入于台基之部分,依佛指之八指尺长而造之,若过此者,波逸提,应切断之。”


    二


    (一)


    a''“作[……]时”者,若自作、若令他作也。


    “新”者,取“作”而言。


    “卧床”者,有四种之卧床:即波摩遮罗伽脚、文蹄脚、句利罗脚、阿遏遮脚。


    “椅子”者,有四种椅子:波摩遮罗伽脚、文蹄脚、句利罗脚、阿遏遮脚也。


    a “其脚除下部入于台基之部分,依佛指之八指尺长而造之”者,下部入台基之部分除外。过此而作或令作,作时,突吉罗。作成而得者,应切断而忏悔,波逸提。


    自作未成而自令作成者……[参照波逸提八六.二(一)]……他人未作成而他人令作成者,波逸提。为他人作或令作者,突吉罗。由他人作而获得受用者,突吉罗。


    (二)


    依量而作、[量]以下而作、得他人所作过量者切断而用,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八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卧床椅子皆入绵而作。诸人来精舍参拜,见此而讥嫌非难:“何以沙门释子之卧床……而作耶?宛如在家受欲者。”诸比丘闻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之卧床……而作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卧床……而作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何以汝等卧床……而作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作卧床及椅子而入绵者,波逸提,[绵]应取出。”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a “若作”者,[自]作或令作,作时,突吉罗。得之而取[绵],波逸提,应自白忏悔。


    a1“卧床”者,有四种之卧床……。“椅子”者,有四种之椅子……阿遏遮脚。


    a2“绵”者,有三种绵:木绵、蔓绵、草绵。


    自作未成而自令……他人作未作成而他人令作成者,波逸提。为他人作或令作者,突吉罗。由他人作而获得受用者,突吉罗。


    (二)


    制作纽、带、肩纽、钵袋、漉水囊、枕等,得他人之所作取出绵而用,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九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世尊听许诸比丘用坐具。六群比丘知世尊听许用坐具,不计量而用坐具,挂于卧床、椅子前及其后。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不计量而用坐具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不计量而用坐具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不计量而多用坐具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比丘作坐具时,应依尺量而作,即长为佛搩手之二搩手,宽为一搩手半,过此规定之尺量者,波逸提,应切断之。”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其时,具寿优陀夷因体大,于世尊前铺其坐具,四面拉开而坐。世尊言具寿优陀夷曰:“优陀夷!汝何故如皮匠,四面拉开坐具耶?”“大德!此因世尊为诸比丘制坐具过小之故也。”其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坐具听许缘一搩手。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比丘作坐具时,应依尺量而作,即长为佛搩手之二搩手,宽为一搩手半,缘一搩手,此为规定之尺量,若过此者,波逸提,应切断之。”


    三


    (一)


    a “作[……]时”者,自作或令作。应依尺量而作,即长……缘一搩手,此规定之尺量,过此而作或令作而作成者,突吉罗。得者即切断,波逸提,应自白忏悔。


    a''“坐具”者,指坐垫。


    自作未成而自令……他人未作成而他人令作成者,波逸提。为他人作或令作者,突吉罗。由他人所作而获得受用者,突吉罗。


    (二)


    依量而作、量以下而作、得到由他人过量而作成之物切断而用,作伞盖、地毯、幕、长枕、枕,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九〇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世尊为诸比丘听许用覆疮衣。六群比丘知世尊听许用覆疮衣而不计量用之,前后拉而经行。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不计量使用覆疮衣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不计量使用覆疮衣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用……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比丘作覆疮衣时,应依尺量而作,即长为佛搩手之四搩手,宽为二搩手,若过此者,波逸提,应切断之。”


    二


    “覆疮衣”者,脐以下、膝以上之罹患痒疥、疹子、湿疮、大疥病者,以此[衣]遮覆。


    “作[……]时”者,……[参照波逸提八九.三]……应依量而作……宽二搩手,过此者……[参照波逸提八九.三]……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九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世尊听许诸比丘用雨衣。六群比丘知世尊听许用雨衣而不计量用之,前后拉而经行。比丘中少欲者……[参照波逸提九〇.一]“……诵此学处——


    比丘作雨衣时,应依尺量而作,即长为佛搩手之六搩手,宽为二搩手,若过此者,波逸提,应切断之。”


    二


    “雨衣”者,为雨期四个月之用。


    “作[……]时”者,……应依量而作……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九二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难陀乃世尊之从第,貌美而端正,唯矮世尊四指。彼着用与佛等量之衣,长老比丘等遥见具寿难陀来,以为是世尊,即由座而起。彼等知来者是[难陀]后,讥嫌而非难:“何以具寿难陀着用与佛等量之衣耶?”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问具寿难陀曰:“难陀!汝实着用与佛等量之衣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难陀!汝何以着用与佛等量之衣耶?难陀!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作佛衣量或以上者,波逸提,应切断之。佛衣量者,即长为佛搩手之九搩手,宽为六搩手,此为佛之佛衣量也。”


    二


    (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佛衣”者,长为佛搩手之九搩手,宽为六搩手也。


    “作”者,自作或令作……[参照波逸提八九.三]……受用者,突吉罗。


    (二)


    以下作、得他人之所作由切断而用、伞盖……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十难陀戒———


    ———第九宝品 小事终———


    摄颂


    王.宝物.同住 针筒与卧床


    绵.坐具.疥疮 雨衣及佛衣


    诸大德!九十二波逸提法已诵竟。于此,我今问诸大德:“于此事得清净耶?”再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三次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今诸大德于此事得清净,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波逸提品终———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