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八十八(入第五十五经下半)

3个月前 作者: 澄观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八十八(入第五十五经下半)


    清凉山沙门 澄观 述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


    △三回向所为。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大发起。


    回向发起。令现前故。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初六自分二。初三福业大。


    佛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至)是为第三大发起。


    △二三化业大。


    又作是念我当教化调伏(至)而以庄严一切世界。


    严上亦为摄生故。


    是为第五大发起(至)是为第六大发起。


    △二四胜进二。初二胜进摄福。


    又作是念彼诸如来无量无边(至)是为第八大发起。


    △后二胜进起化二。初证体。


    菩萨摩诃萨又作是念(至)是为第九大发起。


    △二起用。


    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至)是为第十大发起。


    △四结。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发起。


    △五劝。


    若诸菩萨安住此法(至)具足如来无上大智。


    △五所作成满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究竟大事。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恭敬供养一切如来(至)诸佛正法究竟大事。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至)大智慧究竟事。


    △二有二门。明不坏回向中行。初正明不坏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不坏信。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於一切佛不坏信(至)调伏一切众生不坏信。


    十句义中前说。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至)无上大智慧不坏信。


    △二回向行成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得授记。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内有甚深解得授记。


    解会佛心。


    能顺起菩萨诸善根得授记。


    具解脱分善。


    修广大行得授记。


    大行已修。上三多约三贤。


    现前得授记不现前得授记。


    此二约对面不对面。法华云。其不在此会。汝当为宣说等。


    因自心证菩提得授记。


    初地证如。


    成就忍得受记。


    八地成忍。


    教化调伏众生得授记。


    九地具调化方。


    究竟一切劫数得授记。


    十地三大劫满。


    一切菩萨行自在得授记。


    等觉已入重玄。故云自在。如记慈氏等。若约行布。此回向位。但有前五。因便故来。若约圆融。并通斯十。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至)诸佛所而得授记。


    △三有二门。等一切佛回向中行二。初等佛善根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至)一切善根悉皆回向。


    此门正明等佛。佛为真善知识。同即等义。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以我善根同善知识(至)以我善根同善知识心。


    心即悲智为心。


    如是成就莫别成就(至)以我善根同善知识平等。


    平等契理。


    如是成就莫别成就(至)如是成就莫别成就。


    余各一义。皆云同者。同一体故。不见二相。故标中云。由此能以一切善根悉皆回向。


    △四结。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无上善根回向。


    △二回向行成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得智慧。


    彼文云。住此三昧。入深清净智慧境界等故。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於施自在得智慧(至)种种庄严言音得智慧。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至)诸佛无上现证智。


    △四至一切处回向中行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发无量无边广大心。


    无量无边故无不至。境既无量无边。心如境而广大。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於一切诸佛所发无量(至)发无量无边广大心。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心(至)无边广大智慧海。


    △五即无尽功德藏回向中行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伏藏。


    於一切法。蕴斯十义。故名为藏。即法而观。惑者不见。故名为伏。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知一切法是起功德行藏(至)发生欢喜净信藏。


    一切各十。是名无尽功德矣。


    △四结观。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至)悉能调伏一切众生。


    △六即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中行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律仪。


    彼约行首。故广就施。以明善根。今约行本。略辨律仪。善根皆顺平等之理。实通一切。故第八云。一切善根皆令究竟。究竟即是顺坚固义。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於一切佛法(至)於一切波罗蜜皆令满足律仪。


    通明十句。摄善饶益无所不具。通一切善。居然可知。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无上大智律仪。


    △七即平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中行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自在。


    具十自在。能随顺故。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命自在於不可说劫(至)十方无畏成正觉故。


    十自在义。如八地辨。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至)智慧神力菩提自在。


    此下入第五十六经。


    △八即真如相回向中行。如於真如。无障碍故。故彼位果云住於此位。得一切剎平等。平等即是无碍之因。亦无碍之义。又云。得佛无量圆满之身。一身充满一切世界等。即正显无碍之义。文四。初总标十章三。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无碍。


    前明自在。即作用任运。今明无碍。显作用无拘。


    △二征。


    何等为十。


    △三列。


    所谓众生无碍用(至)神力无碍用力无碍用。


    又无碍有二。一智。二事。十中有通有局。然法智无碍。多唯约智。如身剎等。多唯约事。如众生等。通於事智。然事无碍必通於智。智无碍境未必通事。二皆即体之用。是故并云无碍用也。然十皆通二利。且约化说。初一所化。二是化处。余皆能化。谓化法化身等。可以意得。


    △二总征十章。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众生等无碍用。


    △三依章别释。即为十段。文皆有四。谓标征释结。今初所化众生无碍用。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众生无碍用。


    △二征。


    何者为十。


    △三释。


    所谓知一切众生无众生无碍用。


    了性空故。


    知一切众生但想所持无碍用。


    唯心现故。上二实智。


    为一切众生说法未曾失时无碍用。


    知时说法。即是权智。上三约智辨无碍。余七约事无碍。


    普化现一切众生界无碍用。


    能现众生。


    置一切众生於一毛孔中而不迫隘无碍用。


    近收一毛。


    为一切众生示现他方一切世界令其悉见无碍用。


    远示他剎。


    为一切众生示现释梵护世(至)成等正觉无碍用。


    余四皆示上首之身。


    △四结。


    是为十。


    △二剎无碍用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国土无碍用。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一切剎作一剎(至)以此普示一切众生无碍用。


    知剎无尽。即通智通事也。故晋经云。於一切剎。深入无尽方便。度世经云。一切佛界所入无尽。皆通事也。余九唯事无碍。深即微细剎。余并可知。


    △四结。


    是为十。


    △三法无碍用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法无碍用。


    谓皆约智。於性相无碍之法。皆能知说。悉自在故。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知一切法入一法(至)不违众生心解无碍用。


    一多即入。而不坏本。


    从般若波罗蜜出生一切法(至)悉令开悟无碍用。


    实智出权。


    知一切法离文字而令众生皆得悟入无碍用。


    无文示文。


    知一切法入一相而能演说无量法相无碍用。


    一说多相。


    知一切法离言说能为他说无边法门无碍用。


    无说之说。


    於一切法善转普门字轮无碍用。


    一言圆备轮字之义。弥伽处释。


    以一切法入一法门(至)说不穷尽无碍用。


    门门互收。


    以一切法悉入佛法令诸众生皆得悟解无碍用。


    以真收俗。


    知一切法无有边际无碍用。


    横知无边。


    知一切法无障碍际(至)为众生说不可穷尽无碍用。


    竖穷其际。


    △四结。


    是为十。


    △四身无碍用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身无碍用。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以一切众生身(至)示现一切众生身无碍用。


    △四结。


    是为十。


    △五愿无碍用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愿无碍用。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以一切菩萨愿(至)充洽一切诸众生界无碍用。


    △四结。


    是为十。


    △六境界无碍用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境界无碍用。


    谓於此十胜劣相违境中。於胜现劣。回转无碍。是为菩萨分齐之境。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在法界境界而不舍众生(至)寂静威仪无碍用。


    △四结。


    是为十。


    △七智无碍用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智无碍用。


    前来诸段。虽亦有智。各从本类摄之。今则一向辨其智用。然智无若干。因法显别。以法从智。前法无碍。以智从法。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无尽辩才无碍用一切总持无有忘失无碍用。


    此二能化智。


    能决定知决定说一切众生(至)随应授药无碍用。


    此三知所化智。


    一念能入如来十力无碍用。


    此一上入佛智。前六皆权智。


    以无碍智知三世一切劫(至)无有断绝无碍用。


    此二权实无碍智。


    於一众生想知一切众生(至)解一切众生语无碍用。


    此二事事无碍智。


    △四结。


    是为十。


    △八神通无碍用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神通无碍用。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於一身示现一切世界身无碍用。


    无数色身通。


    於一佛众会听受一切佛众会中所说法无碍用。


    天耳。


    於一众生心念中(至)开悟一切众生心无碍用。


    他心。


    以一音现一切世界差别言音(至)各得解了无碍用。


    分别言辞。


    一念中现尽前际一切劫(至)悉得知见无碍用。


    宿住通。故度世经。名见前世。


    令一切世界具足庄严无碍用。


    往一切佛剎通庄严。乃是其中别义。


    普入一切三世无碍用。


    未来劫通。前已明过去。故通举三世。


    放大法光明现一切诸佛菩提众生行愿无碍用。


    即一切法智通。故度世云。一切诸佛菩萨所建立行。演法光明。而照耀之。即是法光照佛法也。


    善守护一切天龙(至)如来十力菩萨善根无碍用。


    即天眼。度世云。知见一切等故。谓见有所作。而守护之。十准晋本云。佛子略说菩萨平等观一切诸法通自在。此即一切法灭尽三昧。通平等寂灭故。故度世云。菩萨平等。寂诸音响。则以平等。制御众生。今文脱此。文中略举。故不由尽。大旨不异十通品辨。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得此无碍用则能普入一切佛法。


    △九神力无碍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神力无碍用。


    神通多约外用无壅。神力多约内有干能。故其中十力多约一毛含摄等。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以不可说世界(至)令诸众生悉得悟解无碍用。


    此即身力。后是智力。若以通摄力。十种神力但是一神足通耳。既分通力两殊。故十通中。少说神境。


    △四结。


    是为十。


    △十力无碍用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力无碍用。


    悲智之力皆无碍故。亦有事用无碍。从多说之。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众生力无碍用(至)不舍一切众生故。


    △四结。


    是为十。


    △四总结成益。


    佛子如是名为菩萨(至)无碍用门善巧示现故。


    欲成不成。已得无碍。得果不舍因。尤显无碍。


    △九有三门。明无缚无着解脱回向中行。彼有百门广显。以无缚着解脱。成就普贤自在智用。今略辨其三。即分三段。此门任志游戏。次门明境界难量。后门明智用干能。皆由无缚无着故。今初文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游戏。


    任志行成。游赏自在。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摄为五对。


    所谓以众生身作剎身(至)不坏於剎身是菩萨游戏。


    依正染净相作。而皆不坏本相。正显游戏之义。如世纵情游戏。无损动故。他皆仿此。


    於佛身示现声闻独觉身(至)是菩萨游戏。


    大小乘互现。


    於菩萨行身示现成正觉身(至)是菩萨游戏。


    因果互现。


    於涅盘界示现生死身(至)入於涅盘是菩萨游戏。


    生死涅盘互现。


    入於三昧而示现行住(至)不可穷尽是菩萨游戏。


    定散自在。谓初即定中起用而常定。后即用中入定而常用。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至)无上大智游戏。


    △二境界难量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境界。


    通二种境。一即游戏所行之境。故晋经名为胜行。二即分齐之境。谓出没无碍。唯菩萨能故。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示现无边法界门(至)悉方便开悟是菩萨境界。


    上三通所行境。下七皆分齐境。


    於如来身出菩萨身(至)成等正觉是菩萨境界。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至)无上大智慧境界。


    △三智用干能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力。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


    所谓深心力不杂一切世情故。


    一向深求故。释以不杂。


    增上深心力不舍一切佛法故。


    深求佛法。佛法即是增上。


    方便力诸有所作究竟故。


    所作究竟者。由有善巧。上三自利。


    智力了知一切心行故愿力一切所求令满故。


    此二利他。


    行力尽未来际不断故(至)而不舍大乘故。


    此二通二利。前七自分力。


    神变力於一一毛孔中(至)一切众生诸根性欲故。


    此三胜进力。


    △四结劝。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至)无上一切智十力。


    △十有四门。明法界无量回向中行。分之为三。初门明所回善根四。初标。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无畏。


    即是法施。善根无畏。即说法之德。


    △二征。


    何等为十。


    △三释十。初闻持无畏。


    佛子菩萨摩诃萨悉能闻持(至)是为菩萨第一无畏。


    △二辩才无畏。


    佛子菩萨摩诃萨得如来灌顶(至)菩萨第二无畏。


    上二不畏不能答难。


    △三二空无畏。


    佛子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空(至)菩萨第三无畏。


    了达二空。不畏妄念。四威仪无缺。所以无畏。


    佛子菩萨摩诃萨佛力所护(至)是为菩萨第四无畏。


    △五三业无过无畏。


    佛子菩萨摩诃萨身语意业(至)是为菩萨第五无畏。


    上二不畏外讥。


    △六外护无畏。


    佛子菩萨摩诃萨金刚力士(至)是为菩萨第六无畏。


    不畏众魔外道。


    △七正念无畏。


    佛子菩萨摩诃萨已得成就(至)是为菩萨第七无畏。


    不畏遗忘。


    △八方便无畏。


    佛子菩萨摩诃萨智慧方便(至)是为菩萨第八无畏。


    不畏生死。如善治船。不惧海难。


    △九一切智心无畏。


    佛子菩萨摩诃萨恒不忘失(至)是为菩萨第九无畏。


    不畏二乘。


    △十具行无畏。


    佛子菩萨摩诃萨成就一切(至)是为菩萨第十无畏。


    不畏不能化生。


    △四结劝。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至)而亦不舍菩萨无畏。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八十八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