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W.B.叶芝、《凯尔特的薄暮》及其他 · 1

3个月前 作者: [爱尔兰]W.B.叶芝
    爱尔兰诗人W.B.叶芝(1865—1939),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一生几乎都用于对生命奥秘的无尽探求和对美的无限追寻,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也有人认为他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


    一、早年的生活和创作


    1865年6月13日,威廉·巴特勒·叶芝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附近,父亲是一位由律师变成的肖像画家,母亲来自爱尔兰西北沿海斯莱戈郡一个经营磨坊业和船运业的富裕家庭。


    叶芝出生后不久,便随父母迁至斯莱戈居住。起初,他和其他孩子在家接受父母的早期教育。母亲经常给孩子们讲斯莱戈一带流传的爱尔兰民间传说;父亲则随意地教给孩子们一些地理和化学知识,还带着叶芝在斯莱戈附近的乡村游荡,探索自然历史知识。斯莱戈风景荒凉优美,或许,母亲讲述的带有华丽幻想色彩的神话传说,更增添了这片地域的神奇魅力。叶芝视此地为童年的故乡,日后从这里汲取了大量创作素材。


    叶芝年轻时代的肖像


    值得一提的是,叶芝一家极具艺术天分,后来,不仅叶芝成为著名诗人,他的弟弟和两个姐妹也都在绘画和工艺美术上大有成就。


    不久,叶芝一家迁往伦敦,以成全画家父亲的事业。1877年1月26日开始,叶芝就于格得芬小学,在那呆了四年,成绩一般。一份成绩单上的评语如下:“表现平平。拉丁语成绩较为突出。拼写极差。”


    1880年,因为经济原因,叶芝一家搬回都柏林,叶芝转入附近中学就。其间,他经常去父亲坐在附近的画室,见到不少都柏林的艺术家和作家。1884年到1886年,叶芝在都市艺术学校(现在的爱尔兰国立艺术和设计学院)学习。


    青年叶芝


    1884年左右,叶芝开始写作诗歌。据叶芝自述,他涉足诗歌的初衷,并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样,是因为什么多愁善感的诗人情绪,而是颇富功利色彩:为了找回自信。他在校成绩平平,深感自卑,“别人知道的事情我却一无所知”。幸而他发现自己有写作天分,并借此赢得他仰慕的品学兼优的同学的钦佩和友谊。他的处女作之一《雕像岛》很快发表于《都柏林大学评论》。诗歌从此在他的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回忆少年时代,叶芝说,他对诗歌的热爱是“不可动摇”的:“……我相信……如果一种强大、仁慈的精神塑造了这个世界的命运,那么我们通过概括了这个世界的心灵之所欲的词句,便能更好地理解这种命运。”


    1889年,《奥辛的漫游及其他诗作》出版。《奥辛的漫游》以爱尔兰神话为素材,写作时间长达两年,这成为诗人风格成熟以后,少数几首他不曾否认的早期作品之一。接下来几年,《诗集》(1895),《秘密的玫瑰》(1897),《苇间风》(1899)陆续出版。他早年的写作风格受雪莱、斯宾塞和前拉斐尔派艺术运动的影响,之后又受到威廉·布莱克的启发。此外,他和萧伯纳、王尔德以及其他一些爱尔兰作家也有交流。总体而言,这些早期作品充满浪漫主义、神秘主义气息,探讨爱情和各种充满神秘感的主题。


    二、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


    叶芝从早年始,就致力于复兴爱尔兰文学。受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奥里亚尼及其他爱尔兰民族作家的影响,他意识到爱尔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并渐渐相信,通过重振爱尔兰文学传统,能够唤起民族身份意识。为此,他的诗歌开始取材于爱尔兰民间传说,《奥辛的漫游》就是这种努力的早期成果。其后出版的《凯尔特的薄暮》(1893)之类作品,更反映出诗人大力搜集民间传说、延续民族文化传统的热情。


    1896年,叶芝结识奥古斯塔·格雷戈里夫人,后者赞赏叶芝对爱尔兰民族文化的热爱,劝说他继续创作戏剧。叶芝、格雷戈里夫人和其他一些爱尔兰剧作家一起,发起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这一运动由许多以爱尔兰文化为创作题材的作家担任中坚力量,后来成为爱尔兰第一任总统的道格拉斯·海德等翻译家也表示了大力支持。


    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的成就之一,是爱尔兰文学剧院的成立。1899年,叶芝、格雷戈里夫人等人成立这所剧院,上演盖尔语和爱尔兰戏剧。叶芝亲自起草宣言:“我们希望为戏剧在爱尔兰找到未受玷污、仍具想象力的观众,他们能够被训练来全副身心地倾听……以及那种在英国剧院中毫无影踪的实验自由,倘若没有这种自由,任何艺术或者文学的新运动都不可能成功。”这个剧院运营了两年左右,不是很成功。不过,爱尔兰民族戏剧社团在这个基础上成立。1904年,社团在都柏林成立著名的阿比剧院,以叶芝的《胡里汉的凯瑟琳》为开幕大戏。叶芝后来一直担任该剧院的董事会成员和剧作家。


    。。??-  .  -


    叶芝


    1902年,叶芝帮助成立顿·艾默出版社,专门出版促进爱尔兰文学复兴的作品。1904年,出版社更名为卡拉出版社,由叶芝的两个姐妹负责管理,目的是“寻找创造着美的事物的爱尔兰人的双手”。在1946年关闭之前,该出版社出版了70多种籍,其中48种是叶芝本人的作品。


    叶芝对爱尔兰民族文化的贡献有目共睹,在他这样的文人和大批爱尔兰民族主义者的努力下,爱尔兰不仅在民族文化意义上获取了明确的身份归属感,在政治地位上也取得独立。1921年,英国政府和爱尔兰签约,允许成立爱尔兰自由邦。1923年,叶芝作为杰出的爱尔兰诗人,获诺贝尔文学奖。诗人深知爱尔兰刚获独立,自己就被冠以这一荣誉的象征意义。他对各处涌来的贺信,都用上了这样的答谢辞:“我觉得,接受这一荣誉的,与其说是作为个人的我,毋宁说是作为爱尔兰文学的一个代表的我,它是欧洲对自由邦表示欢迎的一种方式。”受奖致辞上,他再度强调爱尔兰文学的价值及自己对其精髓的领悟:“当我们想到这些[爱尔兰]戏剧,我们便能想起一切浪漫的、诗意的事物,因为我们所呼唤的民族主义——也是历代爱尔兰人在失望的时刻所呼唤的民族主义——正是充满浪漫、富于诗意的。”


    三、爱情和婚姻


    上文说到,叶芝发表的第一首诗是《雕像岛》。尽管叶芝本人后来对这首模仿英国诗人埃德蒙·斯宾塞的幻想诗不以为然,但它对叶芝可谓意义特殊。1886年,身材高挑、青春美貌的21岁女演员、爱尔兰民族主义者毛德·冈小姐,因为对《雕像岛》的喜爱而主动与叶芝交往,从此充任叶芝的梦中情人和缪斯长达十余年。在他们相识的数十年中,叶芝曾向冈小姐求婚四次,均遭拒绝,原因据说是两人对于民族独立运动的见解不同。叶芝偏向温和路线,通过形而上的文学复兴来召唤、聚集民族精神;冈小姐却是不折不扣的行动派,她选择的丈夫是爱尔兰民族主义者约翰·麦克布莱德,后者致力于革命运动,1916年复活节大起义后被英国政府处死。


    毛德·冈(1866—1953)


    好事者考证,尽管冈小姐始终没有嫁给叶芝,但是他们于1908年在巴黎有过一夜相聚。叶芝的一个情人将此描述为“多年钟情,一朝得偿”,不过叶芝本人事后只是平静地评论道,“性爱的悲剧在于灵魂是永恒的处子。”冈小姐对此的态度,则是写信给叶芝,建议他们从对彼此的爱情中,把“尘世之欲”清除掉,并赞赏禁欲对艺术家而言的种种好处。他们并没有因为这一次相聚而发展出超越友谊的新一层关系。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