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所缘缘论会释
3个月前 作者: 明昱
陈那</a>菩萨 造
唐三藏法师 玄奘</a> 译
明蜀沙门 明昱 会释
观者察义。所缘者有境义。缘者能引生识义。谓观察所缘之境。亦能引生于识。方是所缘缘也。故论中云。带彼相起。及从彼生。释论云。凡是境者。理须生其似自相识。随境之识。彼是能生。彼是所缘。故知所缘缘者。唯一色等法。具足有境引生二义。而余乘别执极微者。纵许引生。阙有境义。别执和合者。纵许有境。又无引生。故论主令彼观察二义斯备。方可立宗。
诸有欲令眼等五识。以外色作所缘缘者。或执极微许有实体能生识故。或执和合以识生时。带彼相故。
余乘所执。心境两分。谓离识外。别有色等五尘。与眼等识作所缘缘。非意识故。以彼意识。唯缘假故。释论谓余乘意云。纵许意识缘实事境。有其片分。亦能将识相似之相。离无其境。于眼等识。境不相离。是知彼执外色等法。唯与五识作所缘缘。或执下。彼许极微体无转变。是实有义。体既实有。则能生识。故执极微作所缘缘。释论云。或许极微。虽复极微。唯共聚已。而见生灭。然而实体。一一皆缘。不缘总聚。犹如色等。设自诸根悉皆现前。境不杂乱。彼根功能各决定故。而于实事。断割有能。一一极微。成所缘境。彼因性故。彼眼等识之因性故。是彼生起亲友分义。然而有说。其所缘境。是识生因。在诸缘故。引此以证极微为所缘缘也。或执和合者。彼许极微。合聚为相。而有所缘。所缘实有。必能生识。故识生时。带彼相起。是执和合为所缘缘也。释论云。或复于彼为总聚者。彼诸论者。执众极微。所有合聚。为此所缘。相识生故。由于总聚而生其智。是故定知彼为所缘。如有说云。若识有彼相。彼是此之境。亦引此以证和合为所缘缘也。
二俱非理。所以者何。
极微于五识 设缘非所缘 彼相识无故
犹如眼根等
论主总破前执极微和合。为前五识所缘缘者。俱非理也。所以者何者。徴释非理之义。极微下。立比量破之。极微是前陈有法。于五识设缘非所缘为宗。彼相识无故为因。犹如眼根等为喻。谓彼所执极微之体。无转变故。许是实有。于五识上。设若许有生识之缘。非是所缘之境。以极微相。眼等识上无故。犹如眼等五根。于眼等五识上。无有所缘义故。以眼不自见。耳不自闻。鼻不自嗅。舌不自尝。身不自触。是谓五识上无五根之相。以喻五识上无极微相状者。由彼极微。至极微细名色边际。于眼等识。力不能对。故于极微。说有生识缘。而无所缘境也。
所缘缘者。谓能缘识。带彼相起。及有实体。令能缘识。托彼而生。色等极微。设有实体。能生五识。容有缘义。然非所缘。如眼根等。于眼等识。无彼相故。如是极微。于眼等识。无所缘义。
将释颂词。先明所缘缘正义。谓能缘识。带彼相起者。释有所缘境也。及有实体。令能缘识托彼而生者。释有生识缘也。以能缘见分。及所缘相分。同依自证分生。不前不后。同时起故。应知识不自生。生必带相为所缘境。相不自起。起必引识作能缘心。由此一法。有二功能。一能引识。一作所缘。故名所缘。而又名缘也。色等下。正释颂词。色等极微。至然非所缘者。释前二句所立之宗。如眼根等。至无彼相故者。释后二句因喻之义。如是极微。至无所缘义者。结显缘义容有。必无所缘境也。
和合于五识 设所缘非缘 彼体实无故
犹如第二月
论主立量。破第二执义。和合是前陈有法。于五识设所缘非缘为宗。彼体实无故为因。犹如第二月为喻。谓彼所执和合之法。合聚为相。形显现故。说为有境。于五识上。设若许有所缘之境。非是生识之缘。以彼和合体无实故。如第二月者。以是捏目错乱现故。以喻和合元非实有。众微合聚。有假相生。故说设许所缘。而非缘义。
色等和合于眼识等。有彼相故。设作所缘。然无缘义。如眼错乱。见第二月。彼无实体。不能生故。如是和合于眼等识。无有缘义。
释上颂意。谓执色等诸和合相。于眼识等。设许有彼和合相现。有是所缘。然而和合。其体非实。无有缘义。如于眼中错乱。见有第二月相。彼非实有。以喻和合。亦非实有。不能生识。故无缘义。
故外二事。于所缘缘。互阙一支。俱不应理。
结成前执二义非理。外二事者。即前所执极微和合。离识别有。故云外事。于所缘缘。互阙一支者。谓于极微。阙所缘境。于彼和合。阙生识缘。故外二事。俱不应理。释论云。离识之外。执有二种极微总聚。此皆阙其一分义故。自体相现。及能生性。具斯二分。方是所缘。于极微处。即阙初支(即前自体相现)。于第二通。便亡第二(即前及能生性)。若如是者。如向所论二种过失。重更收摄。令使无差。论释记云。此乃警其勿犯耳。
有执色等。各有多相。于中一分。是现量境。故诸极微相资。各有一和集相。此相实有。各能发生似已相识。故与五识。作所缘缘。
由前论主于极微处。许能生识。于和合处。许作所缘。故余乘转计云。前许极微有生识缘。又许和合为所缘境。今推极微体中具和集义。故诸极微有和合相。即将极微。能引生识。体具和集。即作所缘。二义斯备。其必无失。今言</a>有执色等者。等于声香味触五尘也。各有多相者。谓色有青黄等相。声有清浊等相。香有好恶等相。味有甜苦等相。触有冷暖等相。于中一分是现量境者。谓于五尘极微体中。各具一分和集。是现量境。故诸下。谓由极微体具和集。故诸极微。彼此相资。于五尘中。各有一分和集相现。此相实有。各能发生似已相识者。是说极微体具和集。能与五识作所缘缘。
此亦非理。所以者何。
和集如坚等 设于眼等识 是缘非所缘
许极微相故
论主复立比量。破彼转计。和集是前陈有法。设于眼等识。是缘非所缘为宗。许极微相故为因。如坚等为喻。谓彼所执极微体具和集相者。犹如坚湿暖动等相。非眼所见。无所缘义。故立宗云。设于眼等识上。许是生识之缘。无所缘性。以许极微体具和集。元是极微一体相故。
如坚等相。虽是实有。于眼等识。容有缘义。而非所缘。眼等识上。无彼相故。色等极微。诸和集相。理亦应尔。彼俱执为极微相故。
释上颂意。坚湿暖动。四大性也。地水火风。四大相也。坚等能造。地等方现。故知坚等性之相状。是实有体。于眼等识。容有缘义。而非所缘。眼等识上。无彼坚等相状性故者。以坚湿等。唯住性位。不同地等相貌显现。色等下。以法合喻。谓非极微体具和集。许是实有。容有缘义。而非所缘。眼等识上。无极微体具和集相故。故云亦尔。由执和集不离极微。故复责云。彼俱执为极微相故。
执眼等识。能缘极微。诸和集相。复有别生。
由前转计极微体具和集之相为所缘缘。论主以如坚等喻破之。谓彼所执俱是极微相状性故。无所缘义。故复转计和集之相。即是极微。相显现故。有是所缘。体是极微。复能生识。今言执眼等识能缘极微诸和集相者。谓诸五尘。和集之相。皆是极微合聚为体。体能生识故。缘彼极微和集差别之相。复能引生差别识者。识生似境故。故云复有别生。
瓶瓯等觉相 彼执应无别 非形别故别
形别非实故
论主说颂。破前执意。初句。牒彼执意。彼谓瓶瓯等形有别。所生觉相亦有差别。第二句。总破。谓所缘瓶瓯虽有差别。能缘觉相。应无有别。以前唯许极微能生识故。后二句。释成。谓瓶瓯之形既非实有。不能引生能缘觉相。故云。非形别故。觉相亦别。以彼形别。非实有故。
瓶瓯等物。大小等者。能成极微。多少同故。缘彼觉相应无差别。若谓彼形物相别故。觉相别者。理亦不然。瓨等别形。唯在瓶等假法上有。非极微故。
释上颂意。瓶瓯等者。等物之多。大小等者。等形之别。此释所缘有差别也。能成极微。多少同故者。多能成大。少能成小。极微本同。此释生识缘无差别。缘彼觉相应无差别者。彼执和集为境。极微生识。极微既同。所生觉相。应无差别。若谓下。牒彼执意。以释第三句为破词。故云理亦不然。瓨等下。释第四句。成上第三句义。瓨字音缸。长颈瓶也。译师以瓨瓶二字互用。
彼不应执极微亦有差别形相。所以者何。
极微量等故 形别唯在假 析彼至极微
彼觉定舍故
恐彼转计极微亦有差别形相。故先抑云。彼不应等。所以者何。徴释极微无别之义。颂中初句。谓能成极微。随有多少。其量皆等。无差别故。次句破彼形别唯假。不能生识。后二句。释成次句。谓析彼形至于极微。缘彼别形所生觉相。决定舍故。
非瓶瓯等。能成极微。有形量别。舍微圆相。故知别形。在假非实。又形别物。析至极微。彼觉定舍。非青等物。析至极微。彼觉可舍。由此形别。唯世俗有。非如青等。亦在实物。是故五识所缘缘体。非外色等。其理极成。
释上颂意。谓非瓶瓯有形量别。即舍能成极微圆满之相。以彼极微。无转变故。故知别形。在假非实者。释次句。又形别物。析至极微。彼觉定舍者。释后二句。非青等物。析至极微。彼觉可舍者。例显。谓形犹可析。色不可分。犹可析故。应知是假。不可分故。亦在实物。是故下。结显内色为所缘缘。其理极成。
彼所缘缘。岂全不有。非全不有。若尔云何。
内色如外现 为识所缘缘 许彼相在识
及能生识故
前破外执之非。此明内色为正。故复问云。彼前五识所缘缘法。岂全不有。答云。非全不有。若尔云何者。牒徴非全不有之义。颂中依内色立宗。显示大乘所缘缘义。内色为前陈有法。为识所缘缘为宗。许彼相在识。及能生识故为因。如外现为喻。颂中前二句。谓内相分。如彼所执心外有法而显现故。与前五识作所缘缘。释论云。此中内声。为显不离于识。而有所缘。由诸世俗。共许于境。在外而住。应云如外。此不离识。应知色无内外。执者自外。以对外故。复有内名。若不执外。内亦不名。内外俱泯。成唯识义。后二句。如次释成所缘缘义。许彼相在识者。有所缘也。及能生识故者。有缘义也。
外境虽无。而有内色似外境现。为所缘缘。许眼等识。带彼相起。及从彼生。具二义故。
外境虽无者。牒前已破极微和合。理非有也。而有内色。似外境现。为所缘缘者。释颂中前二句。许眼等识。带彼相起。及从彼生者。释后二句。带彼相起。释所缘。及从彼生。释缘义。故云具二义故。
此内境相。既不离识。如何俱起能作识缘。
余乘问。内境相分。既不离识。与识俱起。如何俱起。能作识缘。何则。要前引后。方有缘义。
决定相随故 俱时亦作缘 或前为后缘
引彼功能故
论主答。谓境与识。决定相随。虽俱时起。亦能作缘。引生于识。若不引生。不名俱起。及相随义。后二句。就问中前后义答。谓或能引前识功能。即为引生后识缘故。如眼缘色。色中功能引识同起。识即缘色。前眼识灭。后识生时。亦是能引前识功能。即能引生后识缘境。故说前为后缘。引彼识起。是功能故。
境相与识。定相随故。虽俱时起。亦作识缘。因明者说。若此与彼。有无相随。虽俱时生。而亦得有因果相故。或前识相。为后识缘。引本识中。生似自果功能令起。不违理故。
境相下。释颂中前二句。因明下。引证。谓彼说言。若此相分。与彼见分。有无相随。虽俱时生。而亦得有相分为因。见分为果的义。言有无相随者。有即相见二分住现行时。无即相见二分居种子时。住现行时。彼彼有用。种子位中。彼彼用无。此说相分见分。若现若种。决定相随。是不离义。或前下。释后二句。本识。即第八识。似自果者。谓眼根引生眼识。乃至身根引生身识。名为自果。是以眼等为因。生识为果。意谓引本识中生似自果者。乃是五根功能令起。不违理故。
若五识生。唯缘内色。如何亦说。眼等为缘。
余乘问。谓若五识唯缘内色。即得生起。如何余处。亦说眼等五根为缘。方得生识。
识上色功能 名五根应理 功能与境色
无始互为因
论主答。前二句。以明根境俱属色故。故言色时。根境俱彰。谓本识上。有相分色。五识所缘。名五尘境。色中功能。引生五识名为五根。应当正理。后二句。明互为因。谓五根功能。与五境色。从无始来。更互为因。功能为因。引生境色。境色为因。引起功能。是更互为因的义。
以能发识。比知有根。此但功能。非外所造。故本识上。五色功能。名眼等根。亦不违理。功能发识。理无别故。在识在余。虽不可说。而外诸法。理非有故。定应许此。在识非余。此根功能。与前境色。从无始际。展转为因。谓此功能。至成熟位。生现识上。五内境色。此内境色。复能引起。异熟识上。五根功能。根境二色。与识一异。或非一异。随乐应说。如是诸识。唯内境相。为所缘缘。理善成立。
以能发识比知有根者。谓根非现量。唯比量可知。此但功能。非外所造者。谓根与境。不同处故。发识功能。名为内处。即是五根。所缘之境。名为外处。即是五尘。以外所造。名为尘义。故本下。正释前二句。功能发识理无别故者。谓发识功能。名胜义根。但取发识。即名为根。更无别义。在识在余虽不可说者。谓色不离识。名为在识。心外有法。名为在余。不论内色外色。唯取发识。名胜义根。故云虽不可说。然而心外执有极微和合诸法。以理推之。既非实有。定应许此。发识之色。在识非余。此根下。释后二句。谓此下。释成展转为因的义。成熟位者。即此果报已熟位也。谓由五根功能。于果报位。生起现识体上五内境色。名相分色。由内境色。复能引起当来异熟果上五根功能。名胜义根。前云外所造。今云内境色者。前分根境。故说外造。此不离识。故名内境。释论云。此中内声。言不离识。本无其外。望谁为内。故知内外之名。随情假立。根境下。显示唯识义。谓根境识三。即相见分。同自证分。故名为一。色心各别。复名为异。同体用别。名为非一。用别体同。又名非异。谛了唯识随乐应说。苟非谛了。逐触成邪。如是下。结显内色为所缘缘。理善成立。意破余乘妄执心外极微和合为所缘缘。俱非理也。
观所缘缘论</a>会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