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三
3个月前 作者: 弘赞
明 广州沙门释 弘赞</a>在犙 辑
新安沙门释 弘丽罗峰 校
毗摩那房
或云毗摩罗。此是阎浮提中大师子王名。彼所作房。形如大师子王也。
象形房
房似象形也。内法传云。西国房迮。居人复多。卧起之后。床皆举摄。或内置一边。或移安户外。床阔二肘。长四肘半。褥席同然。轻而不重。然后牛粪干揩其地。令使清净。安置座床。及木枮小席等。随尊卑而坐。如常作业。所有资生之具。并棚上安之。其床前。并无以衣遮障之法。其不合者。自不合卧。如其合者。何事遮身。其众僧卧具。必须安儭。方合受用。坐具。意在于此。如其不尔。还招累背之辜。圣有诚言。不可不慎。
床梐
梐应作陛。即床陛也。按梐。是周礼</a>天官掌舍。设梐枑再重。若今行马。以为卫也。非此用。余如九十事中释。
缝?
?。于谨切。音隐。缝衣曰?。又合秩曰?也。
作枕
佛言。听作枕。若四方。若圆。若三角。义净</a>三藏云。南海十岛。西国五天。并皆不用木枕支头。神州独有斯事。其西方枕囊样式。其类相似。取帛或布。染色随情。缝为直袋。长一肘半。宽半肘。中间贮者。随处所出。或可填毛。或盛麻缊。或蒲黄柳絮。或木棉荻苕。或软叶干苔。或决明麻豆。随时冷热。量意高下。斯乃取适安身。实无坚强之患。然为木枕疏硬。顶下通风。致使时人多苦头。疾然则方殊土别。所玩不同。聊述异闻。行否随好。既而暖物除风。麻豆明目。且能有益。用成无爽。又为寒乡冻顶。多得伤寒冬月鼻流。斯其过也。适一时温顶。便无此患。谚云。冻顶温足。未必常可依之矣。
舍?床
舍?。亦作扇那。或云奢那。即是麻类。其树高与人等。皮堪缉织为衣。用此织为绳床。
跋磨草
草体坚韧有势。少力不能断。故西国取以为绳。用织作绳床。如此方菅草也(按梵音?摩。此言铠。义当固也。菅。居颜切。音奸。其叶似茅。而滑泽。茎有白粉。柔韧可为索。左传</a>曰。或取一编菅。是也。晋有神僧名道开。于照德寺内。重阁上。编管为禅室。如十斛箩大。常坐其中)。
蛇蝎
蝎。应作蝎。如上释。杂事云。时有龙女。信心纯善。劝令其子。往听经法。年少苾刍。未离欲者。皆生恐怖。即以毛绳。系其龙项。掷于寺外。佛告诸苾刍。勿以毛绳系龙蛇项。若见来时。即可弹指告言。贤首。向不见处去。随言去者善。若不去者。以羊甲杖。缓杈其头。置罂??中。傍穿孔口。以物塞。擎之出外。此杖无者。以软绦等。系项牵出。此亦无者。应以杖徐按。绳索系项。举置瓨中。如前弃外。彼放草丛中。蛇纵瞋火。焚烧此草。蛇亦命终。佛言。不应弃草丛内。彼弃露地。不久观察。便有诸虫来相唼食。佛言。弃已。不应即去。可于露地弃之。待入穴已。然后可去。
衣架
杂事云。佛言。应作衣架者。兰若苾刍。求竹无处。佛言。应将葛蔓横系置衣。或葛亦无。佛言。以绳为笐。
蝙蝠
蝙。音鞭。蝠音福。一名蟙?。一名灵鼠。一名翼鼠。一名飞鼠。以方言别故。有此多号。因其昼伏夜飞。又称伏翼。蝙蝠是原名。??毛灰色。五百岁色白。头重累。则倒悬。名之倒挂。能伏气。冬月不食。因能伏气。故多寿。复名仙鼠。西域记云。曩者南海之濒。有一枯树。五百蝙蝠于中穴居。有诸商侣。止此树下。时属风寒。人皆饥冻。聚积樵酥。蕴火其下。烟焰渐炽。枯树遂然。时商侣中。有一贾客。夜分已后。诵阿毗达磨藏。彼诸蝙蝠。虽为火困。爱好法音。忍而不出。于此命终。随业受生。俱得人身。舍家修学。乘闻法声。聪明利智。并证圣果。为世福田。近迦腻色迦王。与胁尊者。招集五百贤圣。于迦湿弥罗国。作毗婆沙论。斯并枯树之中五百蝙蝠也(??。音茸)。
燕鸟
伊甸切。音晏。鳦鸟也。其名自呼曰鳦。故随其声呼为鳦。声多稍小者名汉燕。紫??轻小者名越燕。??斑黑声大者。名胡燕。此等鸟作巢。皆避戊己。别作?燕并非。
棂子
离呈切。音陵窗楯间隔子也。今言</a>窗棂是也。
横概
古外切。音贵。杖也。杂事云。窗扇被风吹开。佛言。应着转枢。上复安扂。彼开闭时难。佛言。应用羊甲杖。而开闭之。
摩醯陀罗像
陀。亦作首。如上释。今以此为印也。印者信也。所以对物为验也。又楷定不可改易也。根本杂事云。时诸苾刍。僧物及私物。并无记验。佛言。可畜其印。凡印有二种。一是大众。二是私物。若大众印。可刻作转法轮像。两边安鹿伏跪而住。其下应书元本造寺施主名字。若私印者。刻作骨锁像。或作髑髅形。欲令见时生厌离故。不听宝作。应用鍮右。赤铜。白铜。牙角。不应刻作男女行非法像(亦听木作)尼陀那云。佛言。苾刍衣物。应为记验。不知云何记验。佛言。应为纽结。或墨点净。及余记验。方乃持之。
三腊
佛言。听若大三腊者。共一床坐。杂事云。佛言。老少不应杂坐。若无夏者。得共二夏者同座。一夏者。得与三夏者同座。若二夏已去。共大三夏者。皆得同座。若在俗舍。座难得者。虽亲教。轨范。亦得同座。以物隔中。无致疑惑。
作棬
驱圆切。音圈。屈木为之。谓之棬也。
洗脚处
杂事云。佛言。苾刍不应随处洗足。然洗足处。应在寺东南角。如龟背形。时诸苾刍作已太滑。不堪揩足。佛言。应可涩作。注曰。此洗足处。亦堪洗浴。西方诸寺。及在处皆有。大小无定。露地而作。或大如床。小可半席。四畔叠砖。高一尺许。中间砖砌作龟背形。以礓石灰泥。水洗不去。傍通一穴。令水外流。濯足洗身。最宜要用。
水盆
律言。时诸比丘冬月洗脚患冷。佛言。安澡槃。洗脚器。在屋里洗。杂事云。老苾刍。身体羸弱。不能往彼洗足之处。应使执事人。令其洗足。应作洗足盆。洗足之器不合用宝。应以瓦作。如象足蹋地。其中稍高。合得支足。或可于中作莲台形。当须涩硬若是众物。用洗足已。应可覆在隐屏之处。若是私物。安门扇后。
须达多
或云苏达多。此云善施。谓彼常好。给施穷乞孤独。无亲人食。因此行故。时人共美其德。更号为阿那他宾茶揭利呵跛底。此云给孤独食长者。乃胜军王之大臣也。西域记云。善施长者。仁而聪敏。积而能散。拯乏济贫。哀孤恤老。时美其德。号给孤独焉。
亲友
须达多长者。亲友名珊檀那。此云护弥。乃王舍城大富长者也。
尸呵城门
或云尸婆。又云始缚迦。此翻能活。毗婆沙论云。始缚迦门。彼门神前生。名末度塞建陀。中阿含经</a>云。息城门神名蜜器。大论云。安城门神名蜜膊。涅槃经云。佛言。时彼城门有一天神。告须达言。仁者若往如来所者。多获善利。须达多言。善男子。汝是谁耶。天言长者。我是胜相婆罗门子。是汝往昔亲友。我因往日见舍利弗。大目犍连。心生欢喜。舍身得作北方天王毗沙门子。专知守护此王舍城。我因礼拜舍利弗等。生欢喜心。尚得如是妙好之身。况当得见如来大师。礼拜供养。须达长者。闻是事已。即还复道来诣我所。
侨客
侨。同?。祁尧切。音桥。旅寓而居也。
祗陀
此云战胜。谓生时。父波斯匿。战胜外国故。新云逝多。又曰誓多。此言胜。譬喻经</a>云。卑先匿王。第一夫人子名琉璃。第二夫人子名祇。祇初生之日。四方奉宝。一时俱至。王曰。吾诸子生。未曾有此。可名为祗(此言最胜)昔维卫佛时。有人诣寺饭僧讫。以一奴婢。给扫寺庙。自尔之后。天上人中。受福无量。今复为王太子。值佛得道。
决价
决。谓决断。若事决断已定。更无再覆。夫为王子之法。不得妄言。既出语已。事已决定。此是先王之法。故王子阅王旧制。自知戏言。便为决价。遂任须达以金钱布地。而为价也。西域记云。城南五六里。有逝多林。是给孤独园。长者闻佛功德。深生尊敬。愿建精舍。请佛降临。世尊命舍利子。随瞻揆焉。惟太子逝多。园地爽垲。寻诣太子。具以情告。太子戏言。金遍乃卖。善施闻之。心豁如也。即出藏金。随言布地。有少未满。太子请留曰。佛诚良田。宜值善种。即于空地建立精舍(经云以金布地遍入十顷)。涅槃经云。须达取金。随集布地。一日之中。唯五百步。金未周遍。祇陀即语须达。余未遍者。不复须金。请以见与。我自为佛造立门楼。常使如来经由入出。祇陀自造门楼。须达长者。七日之中。成立大房。足三百口。禅坊静处。六十三所。冬室夏堂。各各别异。厨坊浴室。洗脚之处。大小圊厕。无不备足。破僧事云。长者造寺。满六十所。其置寺外。别造六十四院。悉皆重阁。既造了已。供寺所须家具悉足。遣使请佛。尔时世尊。从室罗筏城中。与苾刍众同至寺所。敷座而坐。时长者并诸眷属。前后围绕。俱诣佛所。金瓶盛水。盥世尊手。其水不出。长者忧恼。便作是念。我今应有宿世罪障。令水不出。尔时世尊。知彼长者心之所念便即告之。汝无罪障。此之寺地。汝曾往昔已造毗诃罗。施佛及僧伽。汝今注水。非昔日旧立施处。所以瓶水不为汝出。汝可移立旧施寺处。长者受教。便立旧处。其水即出。世尊即出五种妙音。广为赞叹。欲咒愿时。誓多太子。心作是念。惟愿世尊。先说我名。世尊知已。随誓多心。告诸苾刍。此誓多林给孤独园。施佛及四方苾刍僧伽。是时誓多太子。闻世尊先称己名即大欢喜。起大信心。为佛造立寺门。四宝所成。法显</a>传云。出舍卫城南门。千二百步道西。长者须达起精舍处。精舍东向开门户。两厢有二石柱。左柱上作轮形。右柱上作牛形。池流清净。林木尚茂。众华异色。蔚然可观。云云(毗阿罗此云游行处即僧所游履寺也)。
?阇国
亦作婆阇。如衣揵度中释。
三亲友
一象。二猕猴。三鵽鸟。鵽。丁刮切。挝入声。尔雅</a>云。鵽鸠。一名冠雉。形大如鸽。似雌雉。鼠脚。无后指。岐尾。为鸟憨急群飞。北方沙漠有之。大论云。迦频阇罗鸟。此乃如来往昔修菩萨行时。愍世无礼。示为鸟身。舍利弗示为猕猴身。目犍连示为象身。以此相问。定其长幼。化于道俗。令知上下尊卑。今此地犹存。在于波罗奈城。鹿野伽蓝池侧不远。已于其处建为塔矣。
不礼白衣
佛言。不应礼白衣。广弘明集</a></a>云。出家不存家人之礼。出俗无沾处俗之仪。梵网经</a>云。出家人法。不向国王父母礼拜。六亲不敬。鬼神不礼。顺正理论云。诸天神众。于近事边。无敢希求礼敬。如国君主。于诸苾刍。定无希求礼敬事者。惧损功德及寿命故。如契经说。北方毗沙门天王。请大目连舍利弗等。五百圣僧。至自宫中。设供养已。请施颂愿。而复请曰。从今以后。诸出家者。及在家近事等。至我庙中。一切皆应施我颂愿。我等眷属。亦从今时。每以专诚护持正法。令佛出家在家弟子。于一切时。恒无恼害。时二大圣。许其所请。遍告一切出家在家诸有受持佛戒者。从今以去。至天庙中。皆应如法施天颂愿。然未曾令合掌敬礼。由此等证。定知世尊。非许礼敬。若近事乐礼天神。便与外道等无差别。爱乐邪徒。所作业故。又若近事礼敬天神。则应爱重赞天邪论。便与爱乐敬天邪徒。同禀邪戒。作诸劳侣。由此方便。习近邪师。堕恶趣因。渐坚增盛。从此展转。乃至多生。亦乐多行如是邪行。若近事礼敬天神。引多有情。作大衰损。彼事天者。咸作是言。近事深闲佛教。现来礼敬我所事天。必于天神。有怀敬信。善哉我等。无倒归依。又诸世间乐至理者。推寻佛教。未究其真。睹此便生僻执。谓佛教似世间书</a>传。以不能辩真义理。乃令是人还归依诸天神众。引如是等。无量有情。令增邪执。名大衰损。又非诸近事。系属天神。自是邪徒相率归附。非出家人。皆应致敬。是故近事。不应礼敬一切天神。理极成立。尼陀那云。佛言。苾刍于天神处。不应供养。亦勿轻凌。于天神像。不应毁坏。不应右绕天庙。亦勿左绕。若因道便。而右绕者。诵圣伽陀。謦欬弹指。令其警觉。如律云。昔优填王。受佞臣谗。谓宾头卢。每受礼不起迎逆。遂生恶心。欲往杀之。宾头卢知。王恶念而来。便下床七步迎之。王自知妄受佞言。因请悔过。遂免地狱。由僧迎故。其后七日失于王位。乃被邻国兴兵擒捉。锁脚囚禁。经于十二年也(不礼君亲其义详在广弘明集中)。
应礼
如律次第。应为敬礼。此不重出。然礼敬之法。自利。利他。何以知之。如成实论</a>云。以礼敬等。种种利他。令他尊贵。人所恭敬。是名利他。亦令他人随学恭敬。亦得福德。又礼敬他时。自破憍慢。以破不善分故。多所利益。亦以显他功德。礼敬等有如是利。凡为礼敬。要须合式。不宜越次。以成非礼。两皆获罪。故内法传云。礼拜之轨。须依教为。进具若分影在前。即须受小者之拜。佛言。有二种人。合受礼拜。一谓如来。二大己苾刍。斯则金口诚教。何劳辄事谦下。小者见大。缓须伸敬。唱畔睇而礼之。大受小礼。自可端拱。而云疴??柢(延也切。是咒愿彼令无病义耳)。如其不道。彼此招愆。随立随坐。不改常式。既其合受。无容反敬。斯乃五天僧徒之轨则也。岂有小欲礼大。先望大起。大受小恭。恐小嫌恨。为此则匆迫匆迫。尊执卑而不听稽首。辛苦辛苦。卑求敬而不能至地。若不如此。云乖礼数。呜呼。亏圣教。取人情。敬受乖仪。诚可深察。延波既久。谁当偃诸。分别功德论</a>云。欲论先兄而后弟者。以阿若拘邻最长。以须?为最小。此佛法阶次之大要。若以聪哲博达为元首者。此乃是婆罗门法也(拘邻即憍陈如。须跋是佛临涅槃时。最后度者)。杂事律。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颇得一亲教师。一屏教师。一羯磨师。得与弟子二人同时受近圆不。佛言得。此二谁大。佛言。无有大小。得与三人同受不。佛言得。此三谁大。佛言。亦无大小。得与四人同受不。佛言。不得。何以故。非众为众而作羯磨。理相违故。若如是作者。得罪。此等诸人。既同时受。无大小者。云何致敬。及为知事人。并受利物。佛言。此等诸人。不应相礼。若作知事。及受利物。随他差与。而领受之。又佛言。彼身不净。不应敬礼。自身污染。不合礼他。设他礼时。亦不应受。有二种不净。一啖嚼不净。谓嚼齿木。啖诸饮食。根果饼菜之类。若食啖时。及以食了。未净漱来。皆名不净。二秽污不净。谓大小便。及以料事不净处。并剃发时。乃至未净洗濯漱口已来。皆名不净。有如斯等不净触时。受礼礼他。咸招恶作。善见云。十人不应礼。比丘尼。式叉摩那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犯戒人。眠人。食人。大小便嚼杨枝人。若为上十种人作礼。及叉手。得突吉罗罪(金口明文。此方不用。致令轨则并悉湮沉。若有存心正教。当共鼓扬。使世尊之遗法不为长坠也。畔睇此译为敬礼。旧云和南者。讹也。如增一揵度中释)。
数岁
彼不及后安居受大戒。数以为岁。佛言。不应尔。此谓五月十七日以去。受于大戒。故不及后安居。若在十六日夜分受者。由及安居。三月满已。则为一岁。于同夏之中。此为最小者。凡受大戒。三羯磨已。二师即应指授年月日时。令其识知。若冬。若春。若夏。某月某日。若食前。若食后。若干影。或记其十二辰数。若后忘者。亦应教授令识。此即比丘六念法中之一念也。寄归传云。然羯磨竟。急须量影。记五时之别。言五时者。一谓冬时。有四月。从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二谓春时。亦有四月。从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三谓雨时。但有一月。从五月十六日。至六月十五日。四谓终时。唯一日一夜。谓六月十六日昼夜。五是长时。从六月十七日。至九月十五日。此乃独于律教中。佛制如是次第。明有密意也。若依方俗。或作三时。四时。六时。凡西方南海出家之人。创相见者。问云大德几夏。答云尔许。若同夏者。问在何时。若时同者。问得几日。若日同者。问食前后。同在食前。方问其影。影若有殊。大小成异。影若同者。便无大小。坐次则据其先至。知事乃任彼前差。向西方者。必须问此。不同支那记其月日而已。若六月十七日明相才出。受其近圆。则同夏之中。最为大者。由其不得后夏故。若六月十六日夜将尽。而受戒者。则同夏之中。最小。由其得后夏故(此传中。月数。皆上前一月)。又西方行法。受近圆已去。名铎曷攞(译为小师)。满十夏。名悉他薜攞(译为住位)。得离依止而住。又得为邬波?耶。凡有书疏往还。题云求寂某乙。小苾刍某乙。住位苾刍某乙。若其学通内外。德行高著者。便云多闻苾刍某乙。不可云僧某乙。僧是僧伽。目乎大众。宁容一己。辄道四人。西方无此法也(乙。亦作甲。元是虚名。以令自称。今时有无知之徒。乃不自道名。而云某甲。取笑识者)。
平地
若作房屋。欲平地时。应耕已。磨平之。若无沙弥。净人平者。他耕地已。比丘得自平之。
不燥
苏老切。音嫂。干也。俗作??非。
小屋
佛言。病比丘不应在阁上大房中住。应在小房中住。若别作小屋。西域祗洹寺图云。寺西北角日光没处。为无常院。若有病者。安置在中。堂号无常。多生厌背。去者极众。还唯一二。其堂内安一立像。金色。涂香。面向东方。当置病人在像前坐。若无力者。令病人卧。面向西方。观佛相好。其像手中。系一五色彩幡。令病人手执幡脚。作往生净土之意。随病者所乐。何佛国土。即安彼佛形像。称赞彼佛功德相好。国土庄严。令其喜悦。不应违病人意。反作障缘。获大重罪。当于像前。烧香散华。称彼佛号。供养不绝。使彼病者。净心相续。无间断也(言堂号无常者。意取见者。知身幻伪。悉归无常。起厌离心。悟常寂境。或名供病堂。今时避称。改为延寿。或名长生。或名涅槃。并非正号失其本旨)。若其身死。应为烧殡。如根本杂事。云。佛言。苾刍身死。应为供养。不知云何供养。佛言。应可焚烧。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如佛所说。于此身中。有八万户虫。如何得烧。佛言。此诸虫类。人生随生。若死随死。此无有过。身有疮者。观察无虫。方可烧殡。欲烧殡时。无柴可得。佛言。可弃河中。若无河者。穿地埋之。夏中地湿。多有虫蚁。佛言。于丛薄深处。令其北首。右胁而卧。以草稕支头。若草若叶。覆其身上。送丧苾刍。可令能者。诵三启无常经</a>。并说伽陀。为其咒愿。事了归寺。应可洗身。若触尸者。连衣俱洗。其不触者。但洗手足。还至寺中。应礼制底(余如无常经临终方诀广说。应作。至于丧服礼制之仪。如尼戒立塔句中释。事病法式。准药揵度看病句应为。言三启者。见在后毗尼增一法和南句中出)。
弃虱
时病比丘。拾虱弃地。佛言。不应尔。彼老病比丘。数数起弃虱疲极。佛言。听以器。若毳。若劫贝。若弊物。若绵。拾着中。若虱走出。应作筒盛。用角。牙。骨。铁。铜。铅锡。若竿蔗草。及竹。苇。木。作筒。虱若出。应作盖塞。以缕系着床脚里安之(若寒冻时。不宜用牙骨铁铜锡瓦等筒。应用竹苇木作。弃时。当时出外干暖处安置。不应久贮筒内。致死)。杂事云。时诸苾刍。以虱壁虱。及诸虫类。悬弃于地。彼便闷绝。佛言。凡是生命。不应悬弃。亦不应随处辄为弃掷。虱安故帛。此若无者。可安木孔墙隙。壁虱。置青草中。此若无者。置凉冷处。若更有余虫。可于所宜处。失置(壁虱。亦名木虱俗名臭虫。后梁有常律师。欲往南岳。途遇慧成禅师同宿。夜中投虱于地。成密知之。及明告别。成曰。咋夜一檀越被冻困苦。常惭之永诫)。
不串
串。同惯。古患切。关去声。直音惯。串习也。谓心之常习也。孔氏曰。幼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井索
有部律云。苾刍行路。须持井索。然绳有三种。谓长中短。长者一百五十肘。短者十肘。二内名中。时有处足水。彼尚持长绳。佛言。可量地势。长短随时。
浴室
如杂揵度。律本第五十二卷出。
香泥
若比丘身汗臭。听以香着泥中洗之。杂事云。时有敬信俗人。以上香泥。来施苾刍。皆不敢受。俗侣报曰。圣者。我今以仁为福田。乃至云。幸当为受。苾刍白佛。佛言。应受。既受得已。对面弃地。俗起讥嫌。佛言。不应弃掷。便将涂拭发爪佛塔。彼言。圣者。岂我不见发爪塔耶。我于先时已供养塔。今故持来奉上仁等。佛言。应置头边。涂于壁上。时时鼻嗅。凡诸香物。能令眼明。又诸敬信居士等。以妙华鬘。来施苾刍。皆不敢受。乃至白佛。佛言。见施华鬘。宜应为受。彼受得已。随处弃掷。乃至佛言。不应辄弃。苾刍便用于发爪塔。悬以供养。乃至彼言。我今故持来奉上仁等。苾刍得已。挂房门上。俗人见时。谓是佛殿。即便敬礼。佛言。勿安门外。应置房中屏处。时复嗅香。但是香物。能益眼根。苾刍不知云何屏处。佛言。可于卧处。挂在头边。
汲水
汲。居立切。音急。取也。说文云。汲引水也。
??槔
??。同??。古屑切。音结。槔。姑劳切。音高。??槔汲水具也。墨子</a>曰。刚木为??槔。是也。亦作桔槔(桔音戛)。
厕屋
根本杂事云。佛言。应在寺后西北隅作厕。有二种厕。一者直舍。二者傍出。言直舍者。如方丈屋。厕在其中。言傍出者。于房后檐架木傍出。周以板障。令厕在中。于外可置洗手足处。及着瓶处。厕安门扇。并须横扂。外置木屐。入时应着。厕极臭气。应为直次。洗拭令净。置叶土等。勿损飞虫。洗时但直泻水。以扫帚揩。不应用手。应可别作小便之处。不知云何作。佛言。近厕应作。通水令出。别安门扇。法皆如厕。僧祇律云。厕屋不得在东在北。应在南在西。开风道。作法者。若作坑。若依高岸。若坑底有水出者。当使净人先起止中。然后比丘行。若临岸上。底下流水者。应安板。令先堕板上。后堕水中。应作两孔。三孔。孔广一肘。不舒手。长一肘半。屋中应安隔。使两不相见。边安厕篦。屋下应安衣架。厕边应着灰土。巨摩。若作小行处。亦同厕法。安置方向。若无小便处者。应以罂盛。当安穿底瓯。别一瓯中行以写中。若无瓯者。当用木杓写中。不得大行涕唾中。律本云。应别作小便处。掘地作坑。下安砖石。持瓨着上。开瓨底漏下。瓨两边安木。应作盖覆。母经云。小便处。应安木屐。欲小行时。当着屐上。莫令涉唾小便污上。五分律云。厕满应除去。若生虫。应作坑安之。若未生虫。持麹末着厕陷中。虫即不生。三千威仪云。至舍后上厕。有二十五事。一欲大小便当行时。不得道上为上座作礼。二亦莫受人礼。三往时。当直低头视地。四已往。当三弹指。五已有人弹指不得逼。六已上正住。弹指乃踞。七正踞中。八不得一足前。一足却。九不得令身倚。十敛衣。不得使垂圊中。十一不得大咽。使面赤。十二当直视前。不得顾听。十三不得污壁。十四不得低头视圊中。十五不得视阴。十六不得以手持阴。十七不得草画地。十八不得持草画壁作字。十九用水不得大费。二十不得污湔。二十一用水洗净。不得使前手着后手。二十二用土当七过。二十三当用澡豆。二十四归房三过用水漱口。二十五设见水草土尽。当语直日主者。若自手取为善。文殊经云。大小便时。身口状如木石。不得作声。大智律师入厕垂训云。折叠衣裳。整齐??履。省约用筹。点滴使水。并息语言。安详进止。当念此身。满中盛屎。臭不可闻。秽不可视。行厕革囊。诚为可鄙。云何于身。耽欲无耻。云何于食。乐着肥美。结习成因。果报必是。一入泥犁。穷劫不已。苦乐在心。升沉由己。道岂远哉。未之思尔。优钵祇王经云。伽蓝法界地。漫大小行者。五百世身堕拔波地狱。后经二十小劫。常遣肘手抱此大小便处。臭秽之地。乃至黄泉。福田经云。佛告天帝。及诸大众。昔我前世。于波罗奈国。在大道边。安施圊厕。国中人民。得轻安者。莫不感羡。缘此功德。所生清洁。累劫修道。秽染不污。功祚大备。自致成佛。金色晃昱。尘水不着。食自消化。无便利之患。于是世尊。以偈颂曰。
忍秽修福事 为人所不污 造厕施便利
烦重得轻安 此德除贡高 因解生死缘
进发成佛道 空净巍巍尊
作杷
蒲杷切。音琶。有齿曰杷。无齿曰朳。杂事云。以铁作锸。若不能得铁。应以木作锨。以牛粪和土作。泥涂之方用(朳音八。锨。虚严切。险平声。锹属)。
?取
?同??。俱愿切。音见。抒满也。?舀也(抒音暑。舀。以沼切。遥上声。抒舀也)。
注水
陟虑切。音着。灌注水流射也。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三
音释
辜
音姑。罪愆也。
枑
音护。
缊
氲字上声。枲也。乱麻也。絮也。
谚
音砚。俗语也。
笐
杭字去声。晒衣竿也。
濒
音贫。水涯也。亦音宾。同濵。
礓
音江。小石。
祁
音奇。
垲
音开上声。高爽也。
盥
音管。
攞
音裸。
薜
音备。
稕
肫字去声。束秆也。
罂
音英。瓶之总名也。
陷
堪上声。陷也。小阱也。
湔
音笺。傍沾也。
晃昱
上音黄上声。光也。下音欲。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