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二十九
3个月前 作者: 弘赞
明 广州沙门释 弘赞</a>在犙 辑
新安沙门释 弘丽罗峰 校
湿病
时诸比丘。因饮食过度。身患湿病。博物志</a>云。若杂食者。百病妖邪之所钟。食逾少。心逾明。食逾多。身逾损。故食不可过度。要览云。夫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故君子慎言</a>语。节饮食。内法传云。凡四大之身。有病生者。咸从多食而起。或由劳力而发。或夜餐未泄。平旦便餐。或旦食不消。午时还食。因兹发动。遂成霍乱。呃气则连宵不息。蛊胀即终旬莫止。然后乃求多钱之肾气。觅贵价之秦胶。富者此事可为。贫人分随朝露。病既成矣。斯何救焉。纵使卢医旦至。进丸散而无因。扁鹊</a>昏来。遗汤膏而宁济。火烧针刺。与木石而不殊。震足头摇。媲僵仆而何别。斯乃良由不体病本。不解调将。可谓止流不塞其源。伐树不除其本。枝条弥蔓。求绝无因。凡候病源。旦朝自察。若觉四候乖舛。即以绝粒为先。纵令大渴。勿进浆水。斯其极禁。或一日二日。或四朝五朝。以瘥为期。义无胶柱。若疑腹有宿食。叉刺脐??。宜须恣饮熟汤。指剔喉中。变吐令尽。更饮更决。以尽为度。或饮冷水。理亦无伤。或干姜汤。斯其妙也。其日必须断食。明朝方始进餐。如若不能。临时斟酌。必其壮热。特讳水浇。若沉重战冷。近火为妙。其江岭已南。热瘴之地。不可依斯。热发水淋。是土宜也。如其风急。涂以膏油。可用布团。火炙而熨。折伤之处。斯亦为善。熟油涂之。日验交益。若觉痰癊阗??。口中唾数。鼻流清水。糟糁咽闭。尸满枪喉。语声不转。饮食亡味。动历一旬。如此之流。绝食便瘥。不劳炙顶。无假捩咽。斯乃不御汤药而能蠲疾。即医明之大规矣。意者以其宿食若除。壮热便息。流津既竭。痰癊便瘳。内静气消。即狂风自殄。将此调停。万无一失。既不劳其诊脉。讵假问乎阴阳。各各自是医王。人人悉成祇域。至如鸾法师。调气蠲疾。隐默者乃行。思禅师坐内抽邪。非流俗所识。访名医于东洛。则贫匮绝其津。求上药于西郊。则茕独亡其路。所论绝食。省而且妙。备通穷富。岂非要乎。又如痈痤暴起。热血忽冲。手足烦疼。天行时气。或刀箭伤体。或坠堕损躬。伤寒霍乱之徒。半日暴泻之类。头痛心痛。眼疼齿疼。片有病起。咸须断食。又三等丸。能疗众病(丸如前诃黎勒句中说</a>)。此等医明。传乎帝释。五明一数。五天共遵。其中要者。绝食为最。旧人传云。若其七日断食不差。后乃方求观世音。神州多并不闲。将为别是斋戒。遂不肯行学。良由传者不悟医道也。其有服丹石。及长病。并腹块之类。或可依斯。蛇蝎等毒。全非此疗(恐有用丹石之人。忍饥非所宜也。又飞丹则诸国皆无。服石神州独有。然而水精白石有出火者。若服之。则身体爆裂。时人不别。枉死者无穷。由此言之。深须体识。除蛇蝎毒。自有硫磺雄黄雌黄等药治之。无宜绝食)。而绝食之时。大忌游行。及以作务。其长行之人。纵令断食。随路无损。如其差已。后须将息。宜可食新煮饭饮。熟菉豆汤。投以香和。任饮多少。若觉有冷。投椒。姜。荜茇。若知是风。宜着荆芥。医方论曰。诸辛悉皆动风。惟干姜非也。加之亦佳。准绝食日。而作调息。讳饮冷水。余如药禁。如其啖粥。恐痰癊还增。必是风劳。食亦无损。若患热者。即熟煎苦参汤。饮之为善。茗亦佳也。若绝食不捐者。后乃随方处疗。苦参汤。偏除热病。酥。蜜。油。特遣风痾。其西天罗茶国。凡有病者。绝食。或经半月。或经一月。要待病可。然后方食。中天极多七日。南海二三日矣。斯由风土差互。四大不同。致令多少。不为一概。未委神州。宜断食不。然而七日不食。人命多殒者。由其无病持故。若病在身。多日亦不死矣。曾见有病。绝粒三旬。后时还差。则何须见怪。绝食日多。岂容但见病发。不察病起所由。壮热火然。还将热粥食饮。带病强食。深是可畏。万有一差。终亦不堪教俗。医方明内。极是讳焉。其斯之谓。智者思察。用行舍藏。闻而不行。岂医咎也。行则身安道备。自他之益俱成。舍则体损智微。彼我之功皆失也(医明者。西国五明论中之一数。名曰医明。乃广明医术也)。
患风
时有比丘患风。医教用烟。佛言。听用。须烟筒。听作。律摄云。此筒法。长十二指。应以铁作。或一嘴双嘴。吸烟入鼻。可治诸疾。若鼻中洟出。即以酥油灌之。目得迦云。时有苾刍身婴病。若医教食大麻粥。苾刍白佛。佛言。医人处方。听食麻粥。或是蔓菁根茎华叶。及其子实。并除风疾。咸应作粥。而啖食之(本草云。菜中之最有益者。惟蔓菁耳。常啖食之。令人肥健。通中益气。下气消谷。其根治热毒。风肿。消渴亦可解除。但食多令人胀满。又云。过食动气。若卒肿毒起急痛者。取大根削去皮。捣如泥。醋煮三沸。急搅出。傅肿处。帛裹。日三易。若一切热肿毒。取生根一握。盐花少许和捣。傅肿上。日三易。若男子阴肿如斗大核痛。人所不能治者。捣傅之。即差。其子主治黄疸。利水。又治霍乱。除膨。去目睛青盲。消症瘕积聚。若急黄。压油一盏顿服。蜘蛛咬伤。捣末酒服。故蔓菁园中。无蜘蛛。是其相畏也。常服明目。洞视。肥肠。用子三升。醋三升。煮令熟。[暻-京+恭]干为末。井华水服方寸。若黄疸皮肤。眼睛如金色。小便赤。用生子为末。熟水调下方寸。日三即差。若风??入腹。身体强。舌干燥硬。用子三两为末。每服温酒下一钱。心腹胀。以子一大合捣熟研。水滤取汁一盏。顿服自愈。若阴黄。汗出。涕唾黄。取子为末。平旦以井水服一匙。日再加至两匙。以止为度。若风痰。以子为末。温水调一匙服。良久吐出涎沫。若虚劳眼暗。取三月华阴干为末。以井华水。每空心调下二钱。久服可夜读。故仙家取子制服。辟谷长生。余能种种疗治。如彼书说。此不繁述。言方寸者。匕也。谓作匕法。正方一寸。用抄散也)。
患疟
疟。鱼约切。音虐。痁病也。然此病。有寒有热。或一日一发。或间日一发。或三四日一发。或二日连发。住一日者。此等皆如医方处治。若鬼发者。则寒热日怪。梦寐不祥。多生恐怖。言动异常。即以疗疟病鬼咒治之。咒曰。
须蜜多(一)阿腻吒(二)迦知腻吒(三)呜呼那须蜜多(四)支波呼睺须蜜多(五)伊知腻吒吒须蜜多(六)莎诃(七)
若行此法。须五色缕线。咒作七结。若痛从头下。先系项。系脚。系手。令大急之。咒水三遍。??之。即差(应诵咒一遍。结一结。诵七遍。结七结。然后以系之。??。音巽。含水喷也。或可用比丘尼律中之咒。咒之。若非鬼病可用方药治之。方有多种。而最简要者。不烦多药。不劳煎煮。用好常山一钱。丁香三分。冷极多者五分。甘草三分。俱剪碎。以好酒头半碗浸之。用纸封碗口。一宿。或打露亦佳。若当明日发。今夜浸之。次早天将明。温暖。向东服之。睡息。是日即止。屡验。其渣晒干。犹能治二三人。若是小儿。不能服。囊药带项亦止。或以药酒拭唇)。
看病
时有白衣病。来至伽蓝中。比丘为看病。诸比丘白佛。佛言。听方便喻遣。若称誉佛法僧者。能作事为作。僧祇律云。尔时尊者。优波离白佛言。世尊。若大德比丘病者。当云何看视。佛告优波离。大德比丘病。不得着边陋小房中。及着隐回处。应着显现房中。共行弟子。依止弟子。常侍左右。扫洒房中。巨磨涂地。烧众名香。勿令臭秽。敷置床座(拟问疾者来坐。然问疾之人。亦不得久住)。若比丘来问疾者。应与前食后食。非时来者。应与非时浆。若有问事。病者应答。病人力劣。应侍者答。若优婆塞来问讯者。应言。善来长寿。语令就坐。而为说法。汝大得功德。如世尊说。看持戒病比丘。如看我无异。若有供养。为咒愿受。若病人患下。问病者。不得久停。应速发遣。若病人不能出。应畜三除粪器。一授病人。一持出。一洗已。油涂日[暻-京+恭]。如是递用。一人应户边住。莫令人卒入。一人在病人边住。时时为随顺说法。其大德比丘。应如是看视(十诵云。看病人应随病者先所习学。而赞叹之。不得毁呰。退本善心)。复问世尊。小德比丘病。当云何看视。佛言。不应着显现处。臭秽熏外。不得着僻猥处死时人不知。应安人中。若病人有二师。若共行依止弟子应看。若无者。众僧应差看病人。若一二三人看。若病人衣钵外。有医药直者。应取还供给。若无者。众僧应与。若僧无者。彼有重价衣钵。应转贸轻者。供给之。病人惜者。应白众言。大德僧。某甲病比丘。不知无常。悭惜衣钵。不肯贸易。白僧已。软语说法。使得开解。然后贸易。若复无者。应乞与。若不能得者。应僧食中。取好者与。若复无者。看病人应持二钵。入村乞食。持好者与。是名小德比丘病法(途中病法。详在彼文)。律摄云。若病人贫。无药直者。师主知识等。应为办之。或施主边求。或用僧伽物。或窣堵波物。或幡盖等庄严之具。依价卖之。以供药直。若后病差应偿。若无力者。不还无犯。大师之子。是父财故。若看苾刍。供给病者。除性罪已。余皆应作。若病者命欲终时。其看病人。应移病者。置私卧具上。善为方便。勿令瞋恼。若索衣钵等。应急呈现。身亡之后。所有丧事。若亡者无物。用僧伽物。或看病人为病者乞。若有病人。为病所困。便将衣钵。随处布施。其受施者。不应即分。应于余日。问其进不。若重索者应还。若言不取者应分。然诸病人。及瞻病者。所有行法。随教应作。不依行者。得恶作罪。僧祇云。佛告优波离。病比丘中。有不得如法看便死。得如法看便活者。是故应好看。务令如法安隐。即为施命。是故看病。得大功德。诸佛赞叹。如生经</a>。世尊以偈赞曰。
人当瞻疾病 问讯诸危厄 善恶有报应
如种果获实 世尊则为父 经法以为母
同学者兄弟 因事而得度
杂譬喻经</a>云。昔有沙门行草间。有大蛇言。和尚道人。道人惊。左右视之。蛇言。道人。莫恐莫怖。愿为我说经。令我脱此罪身。蛇曰。道人闻有阿耆达王不。答曰。闻。蛇曰。我是也。道人言。阿耆达王。立佛塔寺。供养功德巍巍。当生天上。何缘乃尔也。蛇言。我临命终时。边人持扇堕我面上。令我瞋恚。受此蛇身。道人即为说经。一心乐听。不食七日。命过生天。却后数月。持华散佛。众人怪之。在虚空曰。我阿耆达王。蒙道人恩。闻法得生天上。今来奉华报佛恩耳。是以临终之人。傍侧侍卫者。不可不护病者心也。智度论云。从生作善。临终恶念。便生恶道。从生作恶。临终善念。而生天上。什师曰。外国法。从生至终。所作福业。一一书记。若命终时。傍人为说。令其恃福。心不忧畏。彼自念从生至今。常行正命。必之善趣。吾将何畏也。是故宜须顺护。勿令失善。随愿往生经云。佛告普广菩萨。若四辈男子女人。临终之日。愿生十方佛刹土者。当先洗浴身体。着鲜洁之衣。烧众名香。悬缯幡盖。歌赞三宝。读诵尊经。为病者说因缘譬喻。善巧言词。微妙经义。苦空非实。四大假合。形如芭蕉。中无有实。又如电光。不得久停。故云色不久鲜。当归坏败。精诚行道。可得度苦。随心所愿。无不获果(余如房舍揵度小屋句中略释)。
木欓
多朗切。音党。应作??。乃大筒也。应法师云。以木若瓦为之。短阔于桶也。
与匙
仁之切。音时。寄归传云。西方食法。唯用右手。必有病故。开听畜匙。其箸则五天所不闻。四部亦未见。而独东夏共有斯事。俗徒自是旧法。僧侣随情用不。箸既不听不遮。即是当乎略教。用时众无讥议。东夏即可行焉。若执俗有嗤嫌。西土元不合捉。略教之旨。斯其事焉(言略教者。文录在后)。
○迦絺那衣犍度法
衣名迦絺那 坚实功德聚 体洁妙精微
荷负五种利 十方诸世尊 殷勤称赞誉
外道叵知名 施者越恶趣 往昔须阇多
莲华佛弟子 割截羯耻那 万贤围绕刺
又如阿律陀 展衣当欲治 善逝千圣众
亲临而纳理 如是衣功德 甚深难思议
受舍须知法 不可谬宣旨 受乃通三心
成则在现意 本为满足故 如来说九句
舍法略殊分 僧伽及于己 句义非一等
须当得其智 初八是根本 后二亦其事
中则百一八 出彼互相义 若人解了此
受舍无有疑 斯谓圆满语 具足诸句味
不邪命
邪命者。谓以邪法得利也。此有五种邪法。求利活命。一为利养故。诈现奇特。二为利养故。自说功德。三为利养故。占相吉凶。四为利养故。高声现威。令人畏敬。五为利养故。称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以邪因缘活命故。是为邪命。复有四种邪食活命。一下口食。谓出家人。合药。种谷。植树。不净活命。名下口食。二仰口食。谓出家人。观视星宿。日月。风雨。雷电。霹雳。不净活命。名仰口食。三方口食。谓出家人。曲媚豪势。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不净活命。名方口食。四维口食。谓出家人。学种种咒术。卜算吉凶。如是活命。名维口食。以上相违。名净命食。
不以相得
为求利养故。诈现奇特相。或高声现威。令人畏敬。或现坐禅。持戒等相。以求利故。现此邪伪。是名为相。非此获利。名不以相得。百喻经</a>云。昔者夫妇。有三幡饼。夫妇共分。各食一饼。余一幡在。共作要言。若有语者。要不与饼。既作要已。为一饼故。各不敢语。须臾有贼入家偷盗。取其财物。一切所有。尽毕贼手。夫妇二人。以先要故。眼看不语。贼见不语。即其夫前侵掠其妇。其夫眼见。亦复不语。妇便唤贼。语其夫言。云何痴人。为一饼故。见贼不唤。其夫拍手笑言。咄婢。我定得饼。不复与汝。世人闻之。无不嗤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为小名利。诈现静默。为虚假烦恼。种种恶贼。之所侵掠。丧其善法。遂堕三涂。都不怖畏。求出世道。方于五欲耽着嬉戏。虽遭大苦。不以为患。如彼愚人。等无有异。
激发
吉逆切。音戟。激感也。所谓感激也。
经宿
摩得勒伽云。过安居竟。有三业。谓衣。器。迦絺那衣也。安居中得。不得用作迦絺那衣。如佛所说。经宿衣。受迦絺那衣。不成受。云何经宿。谓过十夜。或经一夜。
谄曲
丑剡切。音讇。谄谀也。面从曰谀。佞言曰谄。解脱道论</a>云。谄曲者。如其心念。虚相推举。善言称赞。贩弄好恶。为调要利。排谐相悦。引利自向。此谓谄曲。
辗治
正作??。尼展切。音碾。车轹物也。转轮治谷也。今此借用。应作展。之辇切。旃上声。舒也。开整也。
五条十隔
律云。五条作十隔。如是衣。僧应受作功德衣。若复过是者。亦应受。言过者。或七条。二十一隔。或九条。二十七隔。乃至二十五条。一百二十五隔。应割截作。不得缦作。十诵云。若以不割截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作迦絺那衣者。不名为受。律摄云。要是新衣。已浣染者。未曾披着。及非急施衣。若僧伽胝。或嗢呾罗僧伽。或安呾婆娑。此中随一。咸须作了。若未了者。不合舒张。五肘及过。斯成应法。若体疏薄。往返盖尸。帖叶缦条。先曾披着。犯舍堕物。破碎被柔。及以补替。并不应张。若十五日得已成者。亦得作羯耻那衣(此有部律。十四日白僧。十五日差人作衣。十六日张衣)。善见律云。十六日明相出。将迦絺那衣裁来与众僧。比丘应语衣主。须针线染色。作衣比丘多少。檀越闻已。应供养作衣比丘饮食。为僧受迦絺那衣。应知受法用。若衣裁者。应先浣。与众多比丘共割截簪缝治。即日染成。点净已。应受。若衣未成。应唤一切比丘共成。不得说道德。作留难。唯除病者。律摄云。乃至能行二三针者。皆共助作。成已。至十六日。其张衣之人。应以涂香烧香。及华彩。严饰供养羯耻那衣已。置净盘上。擎向众首。在上座前。捧衣而住(云云)。僧祇律云。应襞叠此衣。着箱中。众华散上。母经云。自恣后。得作四事。一解大界。二还结大界。解界有二种因缘。一为大水湮没相坏。不知处所。二为贼难故。诸比丘皆出界外。故须结解也。三受迦絺那衣。四安居竟。受敷具。是事自恣后因缘。善见律云。何以于迦絺那衣。如是殷勤。谓诸佛所赞故。往昔有佛名为莲华。有声闻弟子名须阇多。作迦絺那衣未成。莲华如来。与一万六千比丘。围绕共作。如律本说。受此衣已。得五事利。有部律云。获十种饶益。一畜长衣。得过十日。二畜长衣。得过一月。三得离衣宿。四得上下二衣。随处游行。五得多畜三衣。六得别众食。七得展转食。八不受请。得自往食。九得非时入村。不嘱授。十得法学家。随意受食(余详羯磨法中)。
在僧前受
谓受功德衣。要在众僧前受。非一人前受。亦非一人受。非二三四人前受。亦非二三四人受。凡住处。下至要得五善比丘同界。一人受差。四人羯磨。成受。不得界外自受。若过五人。说欲者。成受。若出界外还。闻僧已受功德衣竟。即便随喜。亦得成受。十诵云。若减五人受迦絺那衣。不得名受。若四比丘。第五白衣。不名得受。若沙弥非比丘。外道。摈人。不共住人。乃至出佛身血人。作第五人。不名受迦絺那衣。善见云。若住处不满五人。得唤余寺众僧足数受。得足数。客比丘不得受。若住处有五比丘。若过五。不解受迦絺那衣法。得余处请一知法比丘。使羯磨受。得为羯磨。自不受。亦不得衣分。若同布萨界。有多住处。不得别受迦絺那衣。应和合一处受一。僧祇律。听大众一万二万。和合难者。众多人。得别作迦絺那衣。一切如大众。但称众多为异。四人已上。不得别作。又听一人独住者作(按四人一人。诸部无文)。摩得勒伽论。听余处比丘。闻某处受迦絺那衣。发随喜受。亦成受。有五种人不名受。谓无腊人。破安居人。后安居人。余处安居人。摈人。若余处自恣已。至余处得受。但不得住处利。根本部。总有十种人。不合同受羯耻那衣。一未有夏人。二破夏人。三坐后夏人。四余处坐夏人。五张衣之时。不现前人。六行遍住人。七遍住竟人。八行意喜人。九意喜竟人。十授学人。复有十人。但得利物。不获饶益。谓以求寂替前第四。便成十人。有五种人。利及饶益。悉皆不得。谓三种舍置人。余处坐夏人。僧伽破。非法之党(饶益。如上十种)。
与一比丘
谓僧获迦絺那衣物。应与一比丘。为僧作持功德衣人。若人多施衣物。应取一好者。作迦絺那衣。余随意羯磨分之。善见云。僧持迦絺那衣与谁。应与衣坏者。若衣败比丘多。败衣比丘中老者与。若无老者。腊数大者与。不得与悭贪者。十诵云。应先立受迦絺那衣人。若有五法。不应立作受迦絺那衣人。一随爱。二随瞋。三随怖。四随痴。五不知受不受。反上应立。又五比丘。不得作迦絺那衣人。一无岁。二破安居。三后安居。四摈。五别住。
迦絺那
旧翻功德。按梵音。本含多义。未可直翻。迦絺声近迦提。迦提是星名。是星直此月。此月所得衣。于此月初。受作功德衣。还受斯号。据正梵音云。求那。此翻功德。今以迦絺那。直翻为功德。由见未可。故上古传来。名表非一。是知迦絺那。不可以一义翻之。或翻云坚固。又云坚实。或云荫覆。又名难活。以贫人取活为难。舍少财入此衣功德。胜如以须弥大衣聚施。翻功德者。以此衣力。能持五事功德。或云彼坐夏有功。以五利赏德。故古翻为赏善罚恶衣。赏安居。善比丘众。罚破安居。非法者。不得也。有言赏前安居众。罚后安居者。此义未必然也。其后安居人。不及迦提月解坐。而此功德衣。要是迦提月所得之衣。复在迦提月受。若过此时。不得受。非后安居人无善功德也。新云羯耻那。律摄云。有何因缘。故此衣名作羯耻那耶。谓是坚实。精妙之义。然由大众舍所持衣。此能荷负。令无违犯。有斯力用。故名坚实。或由此衣。体精妙故。十诵律</a>。优波离问佛。是衣有何义故。名迦絺那衣。佛言。是衣名字为迦絺那。何者是迦絺那。以是衣受迦絺那。何者是迦絺那义。衣名是迦絺那义。生九心故。名受迦絺那。八因缘故。名舍迦絺那。如毗尼中说。是迦絺那衣住处。名荫覆。荫覆义云何。迦絺那衣住处。荫覆僧得衣物等施。
出功德衣
(如律文出)根本羯磨云。佛言。至腊月十五日。张衣之人。白僧伽言。诸大德。明日当出羯耻那衣。仁等各守持自衣。既至明日。僧伽尽集。作前方便已。令一苾刍。单白羯磨(作前方便者。谓六方便法。一问僧集不。二问和合不。三问未受大戒者出。四问不来者说欲。五问僧今何所作为。六答出功德衣。此之六法。遍一切羯磨前。唯除结界。阙者不成。据诸羯磨。准事应答。改第六句。答云某羯磨。余悉同上)。
○拘睒弥揵度法
夫士处世。审察为先。育德之本。言行是要。审察得慧。则是非理穷。言行有轨。则举躁皆规。晦其慧。无以鉴邪正。非其轨。无以定祸福。祸福乖。则善恶靡分。邪正昧。则贤愚难别。?言诡语。睹之莫辨。是以近恶朋。远贤士。狎习时深。言行日浊。如附草虫。随芒赤绿。心使炽然。情结弥盛。发言如鸩毒。怀忿若修罗。唯忧自不胜人。岂知己非他是。强力诤讼。不避贤良。是故世尊亲临诫谕。不受一言。舍之遐逝。心无顾恋。固封己见。偏执自情。失释子之六和。乖大悲之四摄。敬顺尚无。焉获沟坑之道迹。浊行未除。宁感洁净之乐报。是则人天无路。道果不收。地狱是径。鬼畜趣因。因果历然。岂容不信。不信则无劳滥披法服。斗乱僧伽。自丧德于终身。负遗殃于长劫。斯等过患。其谁之咎。良由罔察。失言行轨。致使祸及自他。名流万世。若诸智者。欲思悛革。秉正圣慧。审察是非。以和为道。履忍为阶。敬世尊言。如法律教。奉五正诲。除五违犯。谦下自卑。顺僧伽训。永蠲怨竞。得无诤乐。如杂宝藏经</a>云。
得胜增长怨 负则益忧苦 不诤胜负者
其乐最第一
伽奢国
亦云迦尸。又云迦尸。或云加赦。或云迦施。又云迦施罗。如二篇中释。
梵施
梵是西音。施乃此方之言。梵音具云。梵摩达哆。此云净施。亦云净授。故诸经多云梵授。或云梵达。此皆华梵存略之言。于梵摩字。去摩存梵。于达哆音。去哆存达也。
拘萨罗国
此是舍卫城之国号也。伽奢。拘萨罗。二国相邻。皆波斯匿王之所统也。
长生
余处多云。长寿王子名长生。今律云。长生王子。名长摩纳。长字乃从父得名。摩纳。此翻年少。长寿王经</a>云。昔有菩萨为大国王。名曰长寿。有太子名曰长生。以正法治国。无刀杖之恼。不加吏民。风雨时节。五谷丰饶。有邻国王。治行暴虐。不修正法。国民贫困。谓傍臣曰。我闻长寿王国。去是不远。炽饶富乐。而无兵革之备。我欲今往攻夺其国(云云)。佛告诸比丘。时长寿王者。我身是也。太子长生者。阿难是。邻国贪王者。调达是。调达与我世世有怨。我虽有善意向之。故欲害我。阿难。与彼本无恶意。故至相见。即有和解之心。菩萨求道勤苦如是。至见贼害。无怨恚之意。自得致佛。为三界尊。
怨仇
古文述。同渠尤切。音求。匹也。仇也。尔雅</a>云。仇仇匹也(仇。音酬。报也)。
四部兵
谓象。马。车。步也。如九十事中释。
富卢醯侈
增一阿含云。名曰善华。此人原是国师。婆罗门种。乃长生王旧臣。堪任国事。后为梵施王夺国。将去也。
恶声鼓
谓打破败鼓声。犹如驴鸣。是不吉之兆。现其死相。乃西国之刑规也。
车辗
辗。音释如上。车轹物也。所谓輘轹。车之陵践也。
如野象
昔有一大象。为众象所恼。若欲饮水。其众象子。前混令浊。若欲食草。其诸象子。于前食啖。践蹋污秽。彼象念言。我今为群象所困。宁可避去。念已。即去。向空静林。常得清水美草。犹其离恶群伴。逝向他邑。住空寂林中。而得快乐。佛因以此为喻也。法句譬喻经</a>云。
学无朋类 不得善友 宁独守善 不与儿偕
乐戒学行 奚用伴为 独善无忧 如空野象
阿难邠坻
邠。卑民切。音宾。亦作阿难宾坻。即给孤独长者。如衣揵度中释。
随举比丘
谓随顺被举人。名随举比丘也。
阿?婆陀
?。音羺。是僧非时集会。或云法会从事也。非时者。除布萨自恣。余一切时僧集。共作羯磨法事。或云阿奴谟柂。此言随喜。谓僧所作法事。随而生欢喜。今不听不见罪比丘作随喜僧事。母经云。非时集会者。除食时。粥时。甜浆时。是余一切作法事时。如法。如毗尼。如佛教。是名非时集。若非时僧集。上座应问。诸大德。何故非时僧集。诸比丘答曰。有如是等法事。应当作。故集。上座应作羯磨。若白一。若白二。若白四。是名非时集法。复有二种聚会。一众竟夜说经论义。一众默然端坐禅思。复有五日一会。法会时。有上中下三众尽集。集已。皆敛容整服端身静坐。兼复各相恭敬。威仪法则。观者无厌。能生人善心。此是五日聚会法也。
●律藏卷第四十四
○瞻波揵度法
若欲成办作法者 当顺法律世尊教
非法别众不应为 是法和合斯当作
四种满数人应知 得呵不呵如律说
一人举一二三僧 僧还举僧此非法
僧举一人二三人 斯等羯磨当习学
重作羯磨佛不听 僧有四种人数别
作法定众不减人 尼等非辈不满数
不听六种非羯磨 非法别众和合者
是法别众并相似 相似和合呵不止
此等羯磨佛皆呵 持律之人须当识
白二白四莫增减 亦不前后与参差
不见不悔不舍恶 斯三有犯并无犯
无犯言无及言有 不应与作举羯磨
有罪言见忏悔舍 不应与彼而作举
实犯之罪言不见 不悔不舍如法治
如是作举顺毗尼 无罪无过获善利
解说五种法非法 和合别众法相似
责他非众不成呵 比丘尼等诸难辈
被举灭摈离见闻 并受法者呵不成
同界善众相比坐 此即成诃法不违
欲作此法返作彼 斯名非法不成就
羯磨准事作相应 是佛听许不当越
时有为他作诃责 非法别众五转讹
复有众僧为比丘 羯磨非法而别众
或言是法或言非 和合别众并相似
众共诤论纷纭辩 佛说非法别众者
僧先羯磨十三人 后为作法不成解
除彼十三难人已 羯磨余者解无过
驱出难人成驱出 余者解已不成驱
如是瞻波法具足 解此文句善羯磨
伽尸国
如上释。
婆娑婆
阿育王经</a>。婆娑婆。翻为天主。此或外国音。按天主。梵语非婆娑婆也。十诵云。阿叶摩伽国。聚落名王萨薄。是中有旧比丘名共金。
十三种人
此十三种。总名难人。障出家法。从犯边罪。至二根者。是也。
驱出
摈出也。母经云。摈出有二种。一永摈。二为调伏故摈。调伏者。未忏悔中间。及饮食坐起言语。一切僧法事。皆不得同。是名??出。调伏羯磨。此人若刚强。永无改悔。尽此一身。不复得同僧事。尊者波离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于僧事无缺。而强摈者。此事云何。佛言。??有二种。一者善摈。二者恶摈。如摈十三种人者。名为善摈。与此相违。名为恶摈。是名摈出羯磨。若比丘为调伏故。摈出者。后时改悔。求僧除罪。顺僧教敕。不敢违逆。能使众僧齐心欢喜。僧即集。为解摈羯磨。更作听入僧羯磨。尊者复白佛言。摈出忏悔。此事云何。佛言。为调伏者。听使忏悔。永摈者。不听忏悔。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二十九
音释
呃
音额。
媲
音闭。
僵朴
上音姜。下音付。
?糁
上音旦。下音糁。
诊
音轸。视也。
茕
音穷。独也。单也。
痁
音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