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 2
3个月前 作者: [古罗马]马可·奥勒留
23 正如你是弥补这个社会体系的一员,因此你的每一项行为,应该也是对合乎社会准则的生活的补充。因此你的某项行为若是与社会化的目标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就会把你的生活搞得四分五裂,令它无法和谐如一。那是一种反叛的举动,就像民众的一员从众人的和睦相处中单方面地脱离出去一样。
24 孩子们的吵闹和嬉戏,“背负着躯壳的小精灵”——《奥德赛》(1)里的冥界让人觉得更真实!
<em>(1) 《奥德赛》(Odyssey),古希腊史诗,相传为古希腊诗人荷马所作,讲述英雄奥德修斯历经艰辛返回家园的故事。</em>
25 绕开事物的物质要素,直接研究让它得以存在的因由。然后确定这一样事物凭借其本性,最多可以存在多长时间。
26 你承受了无穷无尽的困扰,是因为你没有让支配你的心灵去完成它生来便要完成的工作。不过到此为止吧。
鲲 + 弩 + 小 + 說 + k u n n u ~ co m-
27 当别人谴责你或者憎恨你,或者人们做出类似的批评时,不妨看看他们的内心,看看他们是哪种人。然后你就会明白,即使他们对你有意见,你也用不着焦虑不安。不过还是应该善待他们。按本性来说,他们是你的朋友,而且众神也用各种方式帮助他们——通过托梦和神谕——至少众神会帮他们实现孜孜以求的目标。
28 宇宙的循环总是如此,上下往复,从永恒走向永恒。整体的意念要么在每一个个体上都留有一股特殊的冲动——倘若果真如此,那你对结果应该欣然接受——要么,它只有一股原初的冲动,其他一切都是由此而生:那你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整体要么是一名神祇——那便一切都好;要么,如果整体是无目的的——原子或分子的某种随机排列——那你自己不应当毫无目的。
我们很快就会被埋入泥土。然后泥土也会发生变化,后面还有无穷无尽的变化。只要想想这些层层叠叠的迅疾变换,就会对所有终将湮灭的事物不以为然。
29 宇宙的因由如同一股洪流,将一切裹挟而去。所以,这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按照本性在当下的要求行事吧。倘若你有这份能力,就马上着手,用不着回头看别人会不会知道。不要寄希望于柏拉图的乌托邦,要满足于点滴的进步,但不要把取得的成绩看成多大的成就。那些认为自己的一举一动事关哲学的小人物,在公众的眼里,是多么微不足道啊!他们满脑子都是浆糊。有谁能改变他们的观点呢?既然改变不了观点,那么除了奴役——让人们一边抱怨一边服从——还有什么别的选择?接下来,再给我讲讲亚历山大、腓力(2)和法莱隆的德米特里(3)吧。如果他们看清了宇宙自然所抱的意愿,并且愿意向它学习,那我也会效法他们。不过如果他们只是趾高气扬地扮演了悲剧的角色,那么不会有谁非要我去模仿他们。哲学的工作是纯朴而谦逊的。不要诱使我陷入狂妄自大之中。
<em>(2) 腓力(Philip),即腓力二世(PhilipⅡ),马其顿国王(前359—前336),亚历山大大帝之父。</em>
<em>(3) 法莱隆的德米特里(Demetrius of Phalerum),古希腊的演说家,以雄辩著称,他是哲学家泰奥弗拉斯托斯的学生。</em>
30 且从高空俯瞰——看那成千上万的牛羊,成千上万的典礼,在风暴或平静海面上航行的船只,一系列的创造、结合与消亡。也想想古人的生活,后人的生活,其他部族如今所过的生活;有多少人从未听说过你的名字,有多少人很快便会将它遗忘,有多少如今称赞你的人,或许很快便会对你责备有加。想想看吧,无论是回忆还是名望,还是别的什么东西,全都不值一提。
31 对外在因素引发的事情,要冷静地接受,对你自发的各种行为,要持守公正。换言之,就是要让冲动和活力在有益社会的活动中得到实现,有益社会的活动所展现的,正是你的本性。
32 你可以摆脱许多不必要的困扰,它们全在你自己的判断之中。你马上就可以给自己营造出广阔的空间,只要你将整个宇宙纳入自己的思绪,凝望时间的永恒,思考万物的瞬息万变——从诞生到消亡之间的罅隙是多么的狭小,在你出生之前和身故之后的时间鸿沟又是何等的宽广。
33 你所看到的一切,很快便会消亡;那些目睹这些归于消亡的人,很快自己也会归于消亡。长寿或早夭并无不同。
34 这些起支配作用的心灵是怎样的?他们追求什么,是什么支配着他们的喜好和价值观?尝试看清他们赤裸的灵魂吧。他们居然以为他们的指责能给别人带来伤害,他们的赞扬能给别人带来好处,这是什么样的想法啊!
35 失去不外是变化。宇宙自然喜欢变化,从自然中诞生的一切都是有益的。同样的事情亘古至今一直在发生,这种状况还会一直延续到永恒。所以你为何要说,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一切都是坏事,所有的神明显然无力纠正这一状况,因此人世始终为痛苦所掌握?
36 组成万物的物质都会腐朽。水、尘土、骨骼、恶臭。同样,大理石不过是泥土的沉淀,金银不过是沉积物;你的衣物是动物的毛皮,你的紫衣是鱼血染成;其他事物也是如此。生机也是一样,可以从这种东西变成那种东西。
37 受够了这种悲惨的生活,受够了抱怨和装模作样!你为何感到困扰?这件事有什么新奇?那件事有什么令你疯狂的地方?是它的起因吗?那就面对它。还是物质方面?那也面对它。在起因和物质之外,也不会再有什么东西了。不过即使是在为时已晚的此时此刻,也要留意你与众神的关系:让自己变得更加纯朴,更加善良吧。这样的探索,进行三年和一百年,并无不同。
38 如果他做了错事,他伤害的是他自己。不过他也有可能并未做错。
39 要么万物出自同一个理性的源头,它们相继问世,如同一副协调一致的躯体,因此某个部位不应当抱怨对整体有利的事情发生——要么一切都是原子,此刻混合在一起,将来终究会分崩离析,别无其他。那你为何还要感到困扰?对你那起支配作用的心灵这样说:“莫非你死了,衰朽了,变成了动物,正在装模作样,正在跟别的动物一起吃草吗?”
40 众神要么拥有力量,要么没有力量。如果他们没有力量,为何还要祈祷?如果他们拥有力量,为何不祈求免于各种世俗恐惧、欲望或悔恨的能力,而去祈求这件事能够成真,或者那件事不要发生?当然,如果众神能够与人合作,他们也能实现这些目标。
不过你也许会说:“众神已经将这些交由我自行处理了。”那么,自由地运用你的能力,岂不胜过卑屈无力地担心力所不及之事?又是谁告诉你,众神不会帮我们实现我们力所能及之事?不管怎样,就这些事祈祷一番,看看情况如何吧。一个人祷告说:“我怎样才能与那个女人同床共枕?”你就祷告说:“我如何才能不再有与她同床共枕的欲望?”另一个人祷告说:“我怎样才能摆脱那个人?”你就祷告说:“我怎样才能不再想摆脱他?”另一个人:“我怎样才能救回我的孩子?”你:“我怎样才能不害怕失去他?”如此这般。把你的祈祷都变成这样,看看情况如何。
41 伊壁鸠鲁说:“我生病的时候,并不会跟人谈起身体的不适,我不会跟看望我的人闲聊这些话题,只会继续探讨自然哲学的基本原理,尤其是这一点,心灵如何在承受肉体之苦的同时,保持镇定,追求自身的善。”他还说:“我可不给医生们自命不凡的机会,始终维持着健康与适当的生活。”要是你生了病,不妨以他为榜样。各个学派都认为,无论遭遇何种不测,都不可放弃哲学,也不要跟外行人愚昧无知地闲聊。专心做好眼前的工作,专心使用你的工具。
42 当你因为别人的无耻感到恼怒时,应该马上问自己:“人世间有可能再也没有无耻之徒吗?”不可能。那就不要指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成真。此人只是人世间难免会有的一名无耻之徒而已。对无赖、叛徒、各种令人恼火的人,都应当如此看待。只要承认这样的人难免会有,你就能用更加和蔼的态度来对待他们。
还有一种有用的想法,那就是自然赋予了我们纠正错误的品德。善意是残酷的解药,其他过错也有其他品质来纠正。总之,你总有办法让误入歧途的人改过自新,任何做错事的人,都是认错了目标,走上了歧途。
你又会受到什么伤害呢?你会发现,这些令你懊恼的人,没有一个能给你的心灵带来恶劣影响;真正的危害只能发生在心灵之中——否则便不存在。
不管怎么说,愚昧无知的人做出愚昧无知的事,有什么危害或者令人惊讶的地方呢?想想看吧。难道你不应该责备自己,居然没有料到这个人会做出这样的错事来?你的理性已经让你做好了准备,让你能够猜到这个人很可能会做出这样的错事,可你却忘到了脑后,还为他犯错感到惊讶。
最重要的是,当你抱怨别人忘恩负义的时候,先反省一下自己。如果你相信那般品性的人能够守信,或者你做了善举之后,觉得这样还不够,善举本身还不是足够的报偿,那么显然,错误在你这里。你行善还想要什么报偿呢?难道你做了合乎本性的事,还不够——还要给它开出一个价码?眼睛视物,腿脚行走,可曾要求回报?眼睛和腿脚正是为了派上这样的用场而生,按照它们的构造行事,才算尽了本分,人也是为了行善而生,当他做了善事或者有益于公共利益的事,他就已经实现了生而为人的目的,得到了自己的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