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南极的斗争 ? 一

3个月前 作者: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斯科特队长 南纬90°


    1912年1月16日


    今天,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当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而进行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队凯旋班师,而斯科特等五名最后冲击南极的人却永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研究南极探险史的科学家们指出:阿蒙森的胜利和斯科特的惨剧,并不在于他们两人的计划周密与否,而是在于前者依据丰富的实践经验制订计划,后者凭推理的设想制订计划。阿蒙森断定,人的体力和西伯利亚矮种马都无法抗御南极的严寒,唯有北极的爱斯基摩狗才能在极圈拉着雪橇前进,于是他用20条膘肥体壮的狗胜利完成了到南极去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则认为,狗的胃口太大,南极没有可猎的动物来补充狗的口粮(事实并非如此,狗可以和人吃同类的食物),于是决定用人力拉着雪橇长途跋涉,终于使自己和四名伙伴在从南极返程时因极圈寒季的突然提前到来,在饥寒交迫之中死于体力不支。


    发人深省的是,斯蒂芬·茨威格没有为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用他生动的语言,记述了斯科特的悲壮一幕。这是因为正如茨威格在本篇结束时所说:“只有雄心壮志才会点燃起火热的心,去做那些获得成就和轻易成功是极为偶然的事。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占绝对优势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译者题记


    征服地球


    20世纪眼帘底下的世界似乎已无秘密可言。所有的陆地都已勘察过了,最遥远的海洋上都已有船只在乘风破浪。那些在一代人以前还不为世人所知、犹如仙境般的迷迷濛濛的地区,如今都已服服帖帖地在为欧洲的需要服务;轮船正径直向长期寻找的尼罗河的不同源头驰去。半个世纪以前才被第一个欧洲人看见的维多利亚瀑布<em>[1]</em>如今已顺从地推动着转盘发出电力;亚马逊河两岸的最后原始森林已被人砍伐得日益稀疏;唯一的处女地——西藏也已经被人揭开羞涩的面纱;旧的地图和地球仪上那个“人迹未至的地区”(terra incognita)<em>[2]</em>是被专家们夸大了的,如今20世纪的人已认识自己生存的星球。探索的意志已在寻找新的道路,向下要去探索深海中奇妙的动物界,向上要去探索无尽的天穹,因为自从地球对人类的好奇心暂时变得无秘密可言以来,足迹未至的路线只有在天空中还能找到,所以飞机的钢铁翅膀已竞相冲上天,要去达到新的高度和新的远方。


    <em>[1]</em><em> 维多利亚瀑布,世界上最宽大的瀑布,地处非洲赞比西河上中游交界处。它从石床上直泻而下,飞雾和声响可远及15</em><em>公里。1855</em><em>年11</em><em>月英国传教士,殖民者戴维·利文斯通来此发现后,以英国女王命名为维多利亚瀑布。赞比亚独立后,恢复原名,称莫西奥图尼亚瀑布(the Falls </em><em>‘Mosi-Oa-Toeja</em><em>’),在洛兹语或通加语中意为声若雷鸣的雨雾。</em>


    <em>[2]</em><em> 具有逻辑头脑的古希腊人设想世界是个球体,因而认为必然要有一个陆块由极南方来平衡欧洲及亚洲——不然的话,世界就会翻转而成南、北对调的状态。公元2</em><em>世纪的地理学家托勒密在他的地图上就画出了这样一个地区,在已知世界的下面画出一个跨越底部的大陆,取名为terra incognita</em><em>(人迹未到的地区或未知的地区)。文艺复兴期间,地图绘制者坚持在地图上画出这个传统性的大陆,但画出的位置比托勒密所画的还更向南,为terra australis</em><em>(南方的陆地),又由于它仍是个未知的大陆,通常还附上incognita</em><em>(人迹未到的)一词。</em>


    ?? *=-  .  -=


    但是,直到我们这个世纪,赤裸的地球还隐藏着她的最后一个谜,不让人看见。这就是她那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躯体上两块极小的地方,是她从自己造物的贪欲中拯救出来的两块地方:南极和北极——她躯体的脊梁。千万年来,地球正是以这两个几乎没有生命、抽象的极点为轴线旋转着,并守护着这两块纯洁的地方不致被亵渎。她用层层叠叠的冰障隐藏着这最后的秘密,面临贪婪的人们,她派去永恒的冬天做守护神,用严寒和暴风雪筑起最雄伟的壁垒,挡住来往的通道。死的恐惧和危险使勇士们望而却步。只有太阳自己可以匆匆地看一眼这闭锁着的区域,而人的目光却还从未见过它的真貌。


    近几十年来,探险队一个接着一个前往,但没有一个达到目的。勇士中的佼佼者——安德拉<em>[3]</em>的尸体在巨冰的玻璃棺材里静卧了33年,现在才被发现。他曾驾着飞艇想飞越北极圈,但却永远没有回来。每一次冲击都碰到由严寒铸成的晶亮的堡垒而粉碎。自亘古至今日,地球的这一部分还始终蒙住自己的容貌,成为她对自己造物的欲望的最后一次胜利。她像处女似的对世界的好奇心保持着自己的纯洁。


    <em>[3]</em><em> 安德拉(Salomon August Andree, 1854</em><em>—1897</em><em>),瑞典飞艇驾驶员,1897</em><em>年驾飞艇横越北极时遇难,距茨威格著《夺取南极的斗争》时有33</em><em>年,距斯科特遇难25</em><em>年。</em>


    但是,年轻的20世纪急不可待地伸出了它的双手。它在实验室里锻造了新的武器,为防御危险找到了新的甲胄,而一切艰难险阻只能增加它的热望。它要知道一切真相。它想要在它的第一个十年里就能占有以往千万年里未能达到的一切。个人的勇气中又结合着国家间的竞争。他们不再是仅仅为了夺取极地而斗争,而且也是为了争夺那面第一次飘扬在这块新地上的国旗。于是,为了争夺这块由于热望而变得神圣的地方,由各民族、各国家组成的十字军开始出征了。从世界各大洲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人类等待得已经不耐烦了,因为这是我们生存空间的最后秘密。从美国向北极进发的有皮尔里<em>[4]</em>和库克<em>[5]</em>驶向南极的有两艘船:一艘由挪威人阿蒙森<em>[6]</em>指挥,另一艘由一名英国人——斯科特海军上校<em>[7]</em>率领。


    <em>[4]</em><em> 罗伯特·皮尔里(Robert Edwin Peary, 1856</em><em>—1920</em><em>),美国探险家,据以往的探险史记载,他于1909</em><em>年4</em><em>月6</em><em>日到达北纬90</em><em>°并胜利归来,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到达北极的人,但事后有人质疑。</em>


    <em>[5]</em><em> 弗雷德里克·库克(Frederick Albert Cook, 1865</em><em>—1940</em><em>),美国医生和极地探险家,声称自己曾于1908</em><em>年到达北极,比皮尔里还早一年,但很快受到非难,皮尔里说库克“欺骗群众”,调查结果几乎没有支持库克的证据,从而使他名誉扫地,死时仍悲愤莫名。然而自20</em><em>世纪70</em><em>年代以来,极地研究专家们对库克踏上极地一事日趋表示肯定,因为库克在1908</em><em>年提出的极地探险报告中首次描述的许多现象,业已被现代冰地研究的成果以及飞机,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所证实。相反,1973</em><em>年物理学家兼天文学家在详细研究了罗伯特·皮尔里公布的全部资料后,得出结论:皮尔里上将根本没有到达北极。参阅[</em><em>苏]</em><em>《在国外》1983</em><em>年第10</em><em>期文章:《谁第一个踏上北极》,中译文请见《者文摘》1984</em><em>年第3</em><em>期。</em>


    <em>[6]</em><em> 罗阿勒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 1872</em><em>—1928</em><em>),挪威探险家,于1911</em><em>年12</em><em>月14</em><em>日到达南极,是世界上第一支到达南纬90</em><em>°并胜利归来的探险队的领队,以后又声称到过北极,从而成为世界上唯一到过南、北两极的著名探险家。</em>


    <em>[7]</em><em> 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 1868</em><em>—1912</em><em>),英国皇家海军上校,著名南极探险家。1912</em><em>年1</em><em>月18</em><em>日与四伙伴到达南极,返程时罹难。</em>


    斯科特


    斯科特,一名英国皇家海军的上校,一名普普通通的海军上校。他的履历表简直就同军衔表一样。他在海军的服役深得上级的满意,以后又同沙克尔顿<em>[8]</em>一起组织过探险队。没有任何特殊的迹象能暗示出他是一位英雄。从照片上看,他的脸同成千上万的英国人一样,冷峻、刚毅,脸部没有表情,仿佛肌肉被内在的力量凝住了似的。青灰色的眼睛,闭得紧紧的嘴巴。面容上没有任何浪漫主义的线条和一丝轻松愉快的色彩,只看到他的意志和考虑世界现实的思想。他写的字是英文的某一种字体,清楚而没有曲线的花饰,写得快而又工整。他的文风清晰和准确,像一份报告似的以真实性动人而不掺杂任何的臆想。斯科特写的英文就像塔西佗<em>[9]</em>写的拉丁文一样质朴而刚劲。人们会觉得他是一个讲究实际而完全没有梦想的人。在英国,即便是具有特殊才能的天才也都像水晶石般的刻板,把一切都提升到尽责的高度。斯科特就是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英国人。他和英国的历史已经发生过上百次的联系。他出征到过印度,征服过许多星罗棋布的岛屿,他随同殖民者到过非洲,参加过无数次世界性的战役。但不论到哪里,他都是一副同样冷冰冰的、矜持的面孔,带着同样刚强的毅力和集体意识。


    <em>[8]</em><em> 欧内斯特·亨利·沙克尔顿(Sir Ernest Henry Shackleton, 1874</em><em>—1922</em><em>),英国人,南极探险家,1909</em><em>年1</em><em>月到达南纬88</em><em>°23</em><em>’,因严重冻伤未能到达90</em><em>°而返回基地,但他在南极顺利通过的2740</em><em>公里路程,被誉为当时南极探险中最伟大的业绩,从而在欧洲各国被封为爵士,以后又带领探险队横跨整个南极洲。</em>


    <em>[9]</em><em> 塔西佗(Cornelius Taritus, </em><em>约55</em><em>—约120</em><em>),古罗马著名历史学家,其文体独具风格。</em>


    不过,他的那种钢铁般的意志,人们早已在事实面前感觉到了。斯科特要去完成沙克尔顿已经开始的事业。他要组织一支探险队,然而资金缺乏。但这也难不倒他。他献出了自己的财产,还借了债,因为他自信有成功的把握。他年轻的妻子替他生了一个儿子,可是他毫不犹豫,像又一个赫克托耳<em>[10]</em>似的离开了自己的安德洛玛刻。<em>[11]</em>朋友和伙伴们不久也被找到了。世间再也没有什么能动摇他的意志。一艘名叫“新地”号的奇特的船把他们送到冰海的边缘。之所以说这艘船奇特,是因为它有着双重的装备:一半像诺亚方舟那样载满活的动物,<em>[12]</em>一半是一个备有成千件仪器和大量图的现代化实验室。因为人为了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一切和精神食粮也都必须随身带到那空寂无人的世界去,令人奇怪的是,在新时代最精良的技术复杂的装备中却结合着原始人的最简陋的防御工具——兽皮、皮毛、活的动物。而整个探险行动也像这艘船一样,具有双重的面貌、奇异的色彩:这是一次冒险的行动,但它又是一次像一桩买卖似的盘算得非常仔细的行动;这是一次大胆的行动,但又是一次最小心谨慎的行动——每一个细节都要算得十分准确,但发生意外的可能性仍然防不胜防。


    <em>[10]</em><em> 赫克托耳,希腊神话特洛伊故事中的英雄。</em>


    <em>[11]</em><em> 安德洛玛刻,希腊神话中赫克托耳的妻子,以钟爱丈夫着称。</em>


    <em>[12]</em><em> 活的动物,是指带到南极用来牵引雪橇的西伯利亚矮种马和爱斯基摩狗。</em>


    他们于1910年6月1日离开英国。那正是这个盎格鲁—撒克逊的岛屿王国阳光灿烂的日子。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和煦的太阳高悬在没有云雾的上空,光芒四射。当海岸线渐渐消失时,他们无比激动,因为人人都知道,这一别温暖的太阳就是好几年,有些人也许是永别了。但船首飘扬着英国国旗,当他们想到,这面象征着世界的旗帜将随同他们去占领地球上迄今还没有主人的唯一地方时,他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