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纲要卷八

3个月前 作者: 佚名
    古南沙门 通门 阅正


    七空居士 葛? 提纲


    卷三百九十六之七叶(胜义瑜伽品)至三百九十七之十五叶


    善现言。一切法皆用无性为自性。何故有时佛说有清净法耶。佛告善现。我说一切法平等性为清净法。世尊。何等一切法平等性。善现。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性相常住。是名一切法平等性。此平等性名清净法。此依世俗说</a>为清净。不依胜义。所以者何。胜义谛中。无分别。无戏论。一切音声名字路绝。善现言。若一切法如梦所见。如像。如响。如阳焰。如光影。如幻事。如变化身。如寻香城。虽现似有。而无实事。云何依止如是非真实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愿言。我当圆满一切法。我当发起无量光明。遍照十方无边世界。我当发起一妙音声。遍满十方无边世界。随诸有情心心所法。意乐差别。为说种种微妙法门。令勤修学。证得殊胜利益安乐。佛告善现。汝所说法。岂不亦如梦之所见。如像如响。乃至如寻香城耶。善现答言。如是世尊。若一切法如梦所见。广说乃至如寻香城。皆无实事。云何菩萨摩诃萨。发诚谛言。我当圆满一切功德。利益安乐无量有情。世尊。非梦所见。广说乃至寻香城中所现物类。能行一切法。况能圆满。余一切法。亦应如是。俱非实故。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非实有法。尚不能行一切法。况能圆满非实有法。复次善现。一切法非实有故。不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如是诸法。一切皆是思惟造作。诸有思惟所造作法。皆不能得一切智智。复次善现。如是诸法。于菩提道虽能引发。而于其果无资助能。由此诸法无生无起无实相故。诸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虽起种种身语意善。修行一切法。而知一切如梦所见。乃至如寻香城。皆非实有。复次善现。如是诸法。虽非实有。若不圆满。决定不能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善现白佛言。佛证无上正等觉时。所得佛法。为依世俗。为依胜义说得名耶。佛告善现。依世俗故。说名为得。不依胜义。若依胜义。能得所得俱不可得。若谓此人。得如是法。便有所得。有所得者。便执有二。不能得果。亦无现观。善现言。执无二者。为能得果。有现观耶。佛言。执无二者。亦复如是。若无二无不二。即名得果。亦名现观。所以者何。若执由此便能得果。亦有现观。及执由彼不能得果。亦无现观。俱是戏论。若离戏论。乃可名为法平等性。善现言。若一切法皆以无性而为自性。此中何谓法平等性。佛言。若于是处都无有性。亦无无性。亦不可说为平等性。如是乃名法平等性。当知法平等性既不可说。亦不可知。除平等性。无法可得。离一切法。无平等性。善现。法平等性。异生圣者俱不能行。非彼境故。善现言。法平等性。岂亦非佛所行。境耶。佛言。法平等性。非诸贤圣所行之境。谓随信行。若随法行。若第八。若预流。乃至若诸佛应正等觉。皆不能以法平等性为所行境。善现言。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于一切法皆得自在。云何可言法平等性。亦非诸佛所行境耶。佛言。若平等性与佛有异。可言是佛所行之境。然平等性与佛无异。云何可说佛行彼境。善现当知。若诸异生法平等性。若随信行法平等性。若随法行法平等性。若诸第八乃至若诸如来应正等觉法平等性。皆同一相所谓无相。是一平等。无二无别。于此一法平等性中。诸平等性既不可得。于中异生及诸圣者差别之相。亦不可得。(九十六卷竟)善现言。若一切法平等性中。异生圣者。法及有情。俱无差别。云何三宝出现世间。佛言。如来于法。方便善巧。能于无相。建立种种法等差别。复次善现。若诸如来不为有情施设诸法差别之相。诸有情类为能自知不。善现答言。诸有情类不能自知。佛言。是故如来应正等觉。于无相法方便善巧。虽为有情施设种种差别之相。而于诸法平等法性。都无所动。善现言。如是一切愚夫异生。亦于诸法平等法相。无所动不。如是随信行。若随法行。若第八预流。乃至若菩萨摩诃萨。亦于诸法平等法性。无所动不。佛言。一切法及诸有情。皆不出过平等法性。皆于诸法平等法性。都无所动。善现白佛言。若一切法平等法性。即是异生平等法性。亦是随信行随法行第八预流。乃至如来应正等觉平等法性。令一切法及诸有情相应异故。性亦应异。是则法性亦应各异。云何于诸异相法等。可得安立法性一相。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分别法及诸有情有种种性。佛告善现。一切法性。是空性不。善现答言。如是世尊。一切法性皆是空性。佛告善现。于空性中法等异相为可得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于空性中。一切异相皆不可得。佛告善现。由此当知平等法性。非一切法。不离一切法。善现白佛言。平等法性。为是有为。为是无为。佛告善现。平等法性。非是有为。非是无为。然离有为法。无为法不可得。离无为法。有为法亦不可得。善现。若有为界。若无为界。如是二界。非相应非不相应。无色无见。无对一相。所谓无相。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依世俗说。不依胜义。何以故。非胜义中可有身行语行意行。非离身行语行意行。胜义可得。当知即有为无为平等法性。说名胜义。是故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动胜义而行菩萨摩诃萨行。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能证无上正等菩提(胜义瑜伽品竟)。


    卷三百九十七之十六叶(无动法性品)


    善现。若诸法等。平等法性。皆本性空。此本性空。于有无。非能所作。云何不动胜义而作菩萨所应作事。佛告善现。若诸有情。自知诸法皆本性空。则诸如来不现神通。作希有事。谓于诸法本性空中。虽无所动。而令有情远离种种妄想颠倒。安住诸法空。解脱生死苦。谓令有情远离一切想。亦令远离一切法想。安住无为界。解脱生死苦。无为界者。即诸法空。依世俗说名无为界。善现言。由何空故说诸法空。佛告善现。由想空故。说诸法空。复次善现。若变化身复作化事。此有实事而不空耶。善现答言。诸所变化。都无实事。一切皆空。佛告善现。变化与空。如是二法。非合非散。此二俱以空空故空。不应分别是空是化。何以故。非空性中有空有化二事可得。以一切法毕竟空故。复次善现。无一切法非化。诸是化者无不皆空。善现言。世间诸蕴。诸处。诸界。缘起。缘生。缘起支等。可皆是化。诸出世间波罗蜜多。若三十七菩提分法。乃至若由彼法所得诸果。若依彼法施设种种补特伽罗。岂亦是化。佛告善现。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无非是化。然于其中。有是声闻所化。有是独觉所化。有是菩萨所化。有是如来所化。有是烦恼所化。有是善法所化。由此因缘。说一切法皆如变化。等无差别。善现复白佛言。所有断果谓预流果。或一来。不还。阿罗汉果。或独觉地。或如来地。永断烦恼习气相续。岂亦是化。佛告善现。如是诸法。若与生灭二相合者。亦皆是化。世尊。何法非化。善现。若法不与生灭相合者。是法非化。世尊。何法不与生灭相合。善现。不虚诳法。即是涅槃。此法不与生灭相合。是故非化。善现复白佛言。如世尊说。平等法性。一切皆空。无能动者。无二可得。无有少法非自性空。云何涅槃可言非化。佛告善现。如汝所说。无有少法非自性空。此自性空。非声闻作。非独觉作。非菩萨作。非如来作。亦非余作。有佛无佛其性常空。此即涅槃。是故我说涅槃非化。非实有法名为涅槃。可说无生无灭非化(无动法性品竟)。


    卷三百九十八(常啼菩萨品) 卷三百九十九之十四叶


    常啼菩萨。常乐居阿练若处。歘然闻有空中声。曰咄。善男子。汝可东行。决定得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于内外法。心莫散乱。勿破威仪。勿坏身相。勿动于一切法。何以故。若于诸法有所动者。则于佛法不能安住。于生死诸趣轮回。不能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空中声复语常啼菩萨言。善男子。汝当于空无相无愿甚深之法。应生信解。汝应以离一切相心求深般若波罗蜜多。


    常啼菩萨思惟。何时当见法涌菩萨。得闻般若波罗蜜多。永断种种虚妄分别。疾证无上正等菩提。善现当知。常啼菩萨即住此处。作是念时。于一切法中。起无障智见。由斯智见。即能现入无量殊胜三摩地门。安住如是三摩地中。现见十方诸佛如来。咸共赞慰。教诫教授此诸三摩地所禀自性。无入无出。亦不见法能入出者。以于诸法无所执故。即名般若波罗蜜多。时十方佛方便赞慰。教诫教授已。忽然不现。常啼菩萨心怀惆怅。作是思惟。我向所见十方诸佛。先从何来。今往何所。谁能为我断如是疑。我当疾诣法涌菩萨所。当以何物而为供养。我若空往。自喜不生。何以表知至诚求法。我于今者。应自卖身。以求价值。持用供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及说法师。何以故。我于长夜诸界趣生。虚丧坏灭无边身命。无始生死。受无量苦。故我今者定应卖身。时天帝释见已念言。此善男子。我当试之。为实慕法。为惑世间。即自化作婆罗门。语常啼曰。我欲祠天。但须人血。人髓。人心。常啼即申右手。执取利刀。刺臂出血。破骨出髓。欲剖心出。有长者女。作是念言。何因缘故。困苦其身。常啼报曰。我为供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及说法师。长者女言。当获何等功德胜利。常啼答言。法涌菩萨。于甚深法。已得自在。当为我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菩萨所学。菩萨所乘。菩萨所行。菩萨所作。我得闻已。如说修行。成熟有情。严净佛土。速证无上正等菩提。长者女恭敬合掌。白常啼言。大士家贫。尚为如是微妙功德。不惜身命。况我家富。为是功德而不弃舍。唯愿大士勿复自害。我身亦愿随大士往。共植善根。为得所说诸佛法故。时天帝释即复本形。曲躬而立。赞言大士。善哉善哉。为法至诚。坚固乃尔。我实不用人血心髓。但来相试。今何所愿。我当相与。常啼报言。我本所愿。唯有无上正等菩提。天主颇能与斯愿不。时天帝释赧然有愧。此非我力。唯有诸佛大圣法王。于法自在能与斯愿。常啼报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我所愿。颇能惠不。时天帝释倍复生惭。我于此愿。亦不能与。然我有力。令大士身。平复如故。常啼报言。如是所愿。自能满足。无劳天主。时长者女。入舍白父母言。愿多与我家中所有种种供具。亦听我身。五百侍女。持诸供具。往妙香城。为欲供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及说法师。定获无边微妙佛法。父母报言。汝应严办供具侍从。速当共往。常啼菩萨寻声复问天帝释言。如是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今在何处。我欲供养。唯愿示之。天帝释言。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在此台中。七宝座上。四宝函内。真金为叶。吠琉璃宝以为其字。法涌菩萨以七宝印。自封印之。尔时常啼菩萨。及长者女。并其父母侍女。闻是语已。即取所持种种供养之具。分作二分。先持一分诣宝台所。供养般若波罗蜜多。复持一分俱共往诣法涌菩萨所。供养已。顶礼双足。合掌恭敬。右绕三匝。却住一面。请问大师。我先所见十方诸佛。先从何来。今往何所。唯愿为我说彼诸佛所从至处。令我了知。知已。生生常见诸佛(常啼菩萨品竟)。


    卷三百九十九之十四叶(法涌菩萨品) 卷四百


    尔时法涌菩萨摩诃萨。告常啼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如来应正等觉所有法身。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何以故。诸法实性皆不动故。善男子。诸法无来无去。不可施设。诸法即是如来应正等觉。广说乃至佛薄伽梵。善男子。一切如来应正等觉。非即诸法。非离诸法。善男子。诸法真如。如来真如。一而非二。善男子。诸法真如。非合非散。唯有一相。所谓无相。善男子。诸法真如。非一非二非三非四。广说乃至非百千等。何以故。诸法真如离数量故。非有性故。譬如阳焰乃至如梦。为所何来。去何所至。彼人愚痴无智。若谓如来应正等觉有来有去。亦复如是。善男子。若于如是诸佛所说甚深法义。不如实知。执如来身。是名是色。有来有去。当知彼人迷法性故。远离般若波罗蜜多。亦复远离一切佛法。善男子。诸有为法。缘合故生。缘离故灭。于中都无生者灭者。是故诸法无来无去。诸如来身。依本修净行圆满为因缘故。及依有情先修见佛业成熟故。有如来身出现于世。佛身灭时。亦无所去。但由因缘和合力尽。即便灭没。是故诸佛无来无去。善男子。汝于如来应正等觉无来去相。应如是知。随此道理。于一切法无来去相。亦如是知。善男子。若于如来应正等觉及一切法。能如实知无来无去。无生无灭。无染无净。定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必得无上正等菩提。法涌菩萨。为常啼菩萨说诸如来无来无去相时。令彼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地诸山大海。及诸天宫。六种变动。诸魔宫殿。皆失威光。魔及魔军。皆悉惊怖。彼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所有草木丛林。生非时华。悉皆倾向。空中亦雨种种香华。时天帝释。及诸天众言。得闻如是胜义之教。一切世间住身见者。闻是法已。能舍执着。皆悉住于难伏之地。常啼菩萨踊跃欢喜。作是念言。我今已为获大善利。谓因我问。令诸有情得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说诸如来应正等觉无来去相。令尔所众。获大饶益。我由如是殊胜善根。足能成办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无复疑虑。我于来世。定成如来应正等觉。利益安乐无量有情。顶礼双足。合掌恭敬。白言大师。我从今日。愿以身命。奉属大师。以充给使。作是语已。合掌而住。时长者女。及诸眷属。合掌恭敬。白常啼言。我等从今。亦以身命。奉属供侍。是时法涌菩萨。说法既久。日将欲没。下师子座。还入宫中。尔时常啼菩萨。便作是念。我为法故而来至此。未闻正法。不应坐卧。我应唯住行立威仪。以待大师。法涌菩萨。既入宫已。时经七年。一心不乱。游戏菩萨无量无数三摩地门。安住菩萨无量无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常啼菩萨于七岁中。不坐不卧。唯行唯立。长者女亦七岁中。唯行唯立。不舍所愿。进止相随。常啼菩萨作是念言。我今当为法涌菩萨敷设严饰师子之座。扫洒其地。散妙香华。既敷座已。求水洒地。恶魔隐蔽。城内外水皆令不现。乃至遍体皆刺出血。为说法师周洒其地。曾不发起一念异心。时天帝释作是念已。变常啼等所出身血。一切皆成栴檀香水。有天上不可思议最胜甚奇栴檀香气。时法涌菩萨摩诃萨过七日已。从所游戏三摩地门。安庠而起。为说般若波罗蜜多。告常啼言。善男子。一切法平等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平等。一切法远离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远离。一切法不动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动。一切法无念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念。一切法无畏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畏。一切法无惧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惧。一切法一味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一味。一切法无际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际。一切法无生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生。一切法无灭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灭。太虚</a>空无边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大海水无边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妙高山无边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妙高山严好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严好。如太虚空无分别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分别。尔时常啼菩萨摩诃萨。闻说般若波罗蜜多差别句义。即于座前得六十二亿三摩地门。从是以后。多闻智慧。不可思议。犹如大海。随所生处。恒见诸佛。常生诸佛净妙国土。乃至梦中。亦常见佛。为说般若波罗蜜多。亲近供养。曾无暂舍。离无暇法。具足有暇(法涌菩萨品竟)。


    卷四百之十七叶(结劝品)


    善现当知。由是理趣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威德殊胜。令诸菩萨。速能引得一切智智。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学六种波罗蜜多。令速圆满。欲具通达诸佛境界。欲得诸佛自在神通。欲疾证得一切智智。欲能毕竟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应学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应于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恭敬听闻。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如说修行。如理思惟甚深义趣。书写流布。为他解说。应以种种上妙华鬘涂散等香。衣服璎珞。宝幢幡盖妓乐灯明。及余种种珍奇杂物。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所以者何。由此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诸如来应正等觉真生养母。是诸菩萨摩诃萨众真轨范师。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咸共尊崇。恭敬赞叹。一切菩萨摩诃萨众。无不供养。精勤修学。是为如来真实教诫。尔时佛告阿难陀言。汝于如来有爱敬不。阿难陀曰。如是世尊。如是善逝。我于佛所。实有爱敬。如来自知。佛告庆喜。如是如是。汝于我所实有爱敬。汝从昔来。尝以慈善身语意业恭敬供养。随侍于我。未曾违失。庆喜。汝应如我现在。以实爱敬。供养我身。我涅槃后。汝亦当用如是爱敬。供养尊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第二第三。佛以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教诫庆喜。令深爱敬。供养尊重。过如来身。复告庆喜。我以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对今大众。付嘱于汝。汝应受持。我涅槃后。乃至一字。勿令忘失。如是般若波罗蜜多。随尔所时。流布于世。当知即有诸佛世尊现住世间。为众说法。庆喜当知。若有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恭敬听闻。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如说修行。如理思惟甚深义趣。书写流布。为他解说。复以种种上妙华鬘涂散等香。衣服璎珞。宝幢幡盖。妓乐灯明。及余种种珍奇杂物。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当知是人常见诸佛。恒闻正法。修诸梵行。时薄伽梵说是经已。无量菩萨摩诃萨众。慈氏菩萨而为上首。大迦叶波。及舍利子。阿难陀。诸大声闻。及余天龙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按经文初分四百卷。后第二分七十八卷。第三分四十七卷。第四分二十八卷。第五分十卷。总计一百六十三卷。与初分四百卷经义相同。品目互异。或一品分为两。或二品合为一品。既分合各殊。义则繁简互出。随文悉载。不免复陈。兹照卷次详列品目。而以初分品目系注其下。庶异同皎尔。义可相参。品题秩然。全经宛在。至于经中意义。有初分含摄。而后分发挥圆满更圆满者。有绪本初分而引伸曲畅融通更融通者。亦间有初分未载者。另集义同文异一卷。备全经之后。仍详注所自。令与初分经文义趣交参。掀揭各见。别开生面。倍饶融通。探索多奇。乃无遗憾。其自五百六十五卷第六分后。以至第七会及第十六会凡三十五卷经文。仍依初分例提纲要。晰条理录之。盖列品题者。仿昔人以经题一句为全经。慎遗漏也。辨异同者。俾学人以妙义各见为融通。珍义趣也。大抵区区之意。务简约以便流通。则惟恐文繁。捧全经而毋凌节。又惟恐或略。庶几体备全经。义探简要。行笈毋繁。流通克广。是余志尔。敬为引端。以当前导。统俟高贤慈悲鉴别。


    庚戌仲冬望前一日。七空居士葛?合十载述。


    ○大般若经第二会序


    观夫委契中道。摅妙轨于无垠。流赏一归。漾玄津于有截。何尝不首情而汲悟。即事以排疑。疑繁而诲自广。悟初而访逾笃。所以重指鹫阿。再扣龙众。慧命相聚。则善现居宗。法恐为群。则妙祥端首。既而摇区示警。辟?开严。舌掩大千。身分巨亿。光泛慈影而六趣沾和。声飏法言</a>而十方动讯。既骇殊观。方希秘奖。或谓迹高类诞。情昏伫析。故尝言曰。殉蠡管之察。是病高深。执蟪菌之辰。终欺岁祀。夫以浅定微术。犹擅五通。小善片言。实应千里。况埏孕群品。弹厌众灵。万期一会。穷冥极远。是使微尘刹土。不动而游。恒沙诸佛。不谋而证。非般若至??。其孰能致此。是用十空莹晒。七如朗听。虽恼趣森横。寂岸层迥。莫不同幻蕊之开落。不灭不生。比梦象之妍蚩。无染无净。猋谷投响。则誉毁共销。月池寖色。则物我俱谢。文优理诣。感通悟永。凡有八十五品。七十八卷。即旧大品光赞放光。然大品之于光赞。词倍丰而加美。即明此分之于大品。文益具而弥正。攒辉校宝。岂不盛欤。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四百一 缘起品(初分缘起品)


    卷四百二 欢喜品(初分学观品)


    卷四百二之十七叶 观照品(初分学观品) 卷四百三(初分相应品) 卷四百四(初分转生品) 卷四百五之十二叶(观照品竟)


    卷四百五之十三叶 无等等品(初分赞胜德品)


    卷四百五之十七叶 舌根相品(初分现舌相品)


    卷四百六 善现品(初分教诫教授品) 卷四百七 卷四百八之十叶(善现品竟)


    卷四百八之十一叶 入离生品(初分劝学品)


    卷四百八之十八叶 胜军品(初分无住品)


    卷四百九 行相品(初分行相品) 卷四百十之五叶(行相品竟)


    卷四百十之六叶 幻喻品(初分譬喻品)


    卷四百十一 譬喻品(初分菩萨品 初分摩诃萨品)


    卷四百十一之十五叶 断诸见品(初分摩诃萨品)


    卷四百十一之十八叶 到彼岸品(初分摩诃萨品) 卷四百十二之十七叶(到彼岸品竟)


    卷四百十二之十八叶 乘大乘品(初分摩诃萨品)


    卷四百十三 无缚解品(初分大乘铠品)


    卷四百十三之十六叶 三摩地品(初分辩大乘品) 卷四百十四之十三叶(三摩地品竟)


    卷四百十四之十四叶 念住等品(初分辩大乘品) 卷四百十五之十叶(念住等品竟)


    卷四百十五之十一叶 修治地品(初分辩大乘品) 卷四百十六之十四叶(修治地品竟)


    卷四百十六之十五叶 出住品(初分辩大乘品) 卷四百十七之十二叶(出住品竟)


    卷四百十七之十三叶 超胜品(初分赞大乘品) 卷四百十八之四叶(超胜品竟)


    卷四百十八之五叶 无所有品(初分赞大乘品) 卷四百十九 卷四百二十之十叶(无所有品竟)


    卷四百二十之十一叶 随顺品(初分随顺品)


    卷四百二十之十四叶 无边际品(初分无所得品) 卷四百二十一 卷四百二十二 卷四百二十三(初分观行品)(无边际品竟)。


    卷四百二十三之十二叶 远离品 卷四百二十四(初分无生品 初分净道品)(远离品竟)


    卷四百二十五 帝释品(初分天帝品 初分诸天子品) 卷四百二十六之二叶(帝释品竟)


    卷四百二十六之三叶 信受品(初分诸天子品 初分受教品)


    卷四百二十六之八叶 散华品(初分散华品 初分学般若品初分求般若品) 卷四百二十七(初分叹众德品)(散华品竟)


    卷四百二十七之五叶 授记品(初分摄受品)


    卷四百二十七之十二叶 摄授品(初分摄受品) 卷四百二十八之三叶(摄受品竟)


    卷四百二十八之四叶 窣堵波品(初分摄受品 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四百二十九 福生品 功德品 外道品 天来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四百三十之五叶 设利罗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四百三十一 经文品(初分较功德品) 卷四百三十二之十叶(经文品竟)


    卷四百三十二之十一叶 随喜回向品(初分随喜回向品)


    卷四百三十四 大师品(初分赞般若品)


    卷四百三十四之十八叶 地狱品(初分谤般若品 初分难信难解品) 卷四百三十五


    卷四百三十六 清净品(初分着不著相品)


    卷四百三十六之十六叶 无标帜品(初分说般若相品) 卷四百三十七


    卷四百三十七之十五叶 不可得品


    卷四百三十八 东北方品(初分难闻功德品) 卷四百三十九 卷四百四十(东北方品竟)


    卷四百四十之四叶 魔事品(初分魔事品)


    卷四百四十之十四叶 不和合品(初分魔事品) 卷四百四十一


    卷四百四十一之十四叶 佛母品(初分佛母品) 卷四百四十二之十四叶(佛母品竟)


    卷四百四十二之十五叶 示相品(初分佛母品 初分不思议等品) 卷四百四十三(示相品竟)


    卷四百四十四 成办品(初分办事品 初分众喻品)


    卷四百四十四之十四叶 船等喻品(初分众喻品) 卷四百四十五


    卷四百四十五之六叶 初业品(初分真善友品)


    卷四百四十六之六叶 调伏品(初分趣智品)


    卷四百四十六之十六叶 真如品(初分真如品) 卷四百四十七 卷四百四十八


    卷四百四十八之八叶 不退转品(初分不退转品)


    卷四百四十九 转不转品(初分不退转品)


    卷四百四十九之十八叶 甚深义品(初分巧方便品) 卷四百五十(甚深义品竟)


    卷四百五十一 梦行品(初分巧方便品)


    卷四百五十一之四叶 愿行品(初分愿行品)


    卷四百五十一之十七叶 殑伽天品


    卷四百五十二 习近品(初分善学品)


    卷四百五十二之十五叶 增上慢品(初分善学品) 卷四百五十三 卷四百五十四(初分断分别品)(增上慢品竟)


    卷四百五十四之十四叶 同学品(初分巧便学品) 卷四百五十五


    卷四百五十五之十一叶 同性品(初分巧便学) 卷四百五十六


    卷四百五十六之五叶 无分别品(初分愿喻品)


    卷四百五十六之十七叶 坚非坚品(初分坚等赞品) 卷四百五十七


    卷四百五十七之十六叶 实语品(初分嘱累品) 卷四百五十八


    卷四百五十八之十四叶 无尽品(初分无尽品)


    卷四百五十九 相摄品(初分相引摄品)


    卷四百六十 巧便品(初分多问不二品)卷四百六十一(至)四百六十三之四叶(巧便品竟)


    卷四百六十三之五叶 树喻品(初分实说品)


    卷四百六十四 菩萨行品(初分巧便行品)


    卷四百六十四之六叶 亲近品(初分巧便行品)


    卷四百六十四之十三叶 遍学品(初分遍学道品) 卷四百六十五(遍学品竟)


    卷四百六十五之十八叶 渐次品(初分三渐次品) 卷四百六十六


    卷四百六十六之十五叶 无相品(初分无相无得品) 卷四百六十七</a>


    卷四百六十七之十四叶 无杂品(初分无杂法义品) 卷四百六十八


    卷四百六十八之十四叶 众德相品(初分诸功德相品) 卷四百六十九(至)四百七十一之七叶(众德相品竟)


    卷四百七十一之八叶 善达品(初分诸法平等品) 卷四百七十二 卷四百七十三


    卷四百七十三之五叶 实际品(初分不可动品) 卷四百七十四之十五叶(实际品竟)


    卷四百七十四之十五叶 无阙品(初分成熟有情品) 卷四百七十五


    卷四百七十六 道土品(初分严净佛土品)


    卷四百七十七 正定品(初分净土方便品)


    卷四百七十七之十四叶 佛法品(初分无性自性品)


    卷四百七十八 无事品(初分无性自性品)


    卷四百七十八之八叶 实说品(初分胜义瑜伽品)


    卷四百七十八之二十叶 空性品(初分无动法性品)(第二分竟)


    ○大般若经第三会序


    夫正理晦于率情。而情由理镜。妙观暌于循迹。而迹以观冥。然情迹两崇。假名相而耽习。则理观双拔。资渐渍于多闻。王城所以亟迁。圣席于兹复坦。是用入游戏定。擒前会之神踪。出微妙音。集向时之遥证。光敷法润。澡沃心源。将欲利无利于情区。度不度于生品。运六通于即寂。流四辩于忘言。固当住不思议。得无分别。至如梦中重梦。尚萦驰徇之劳。即明觉后复觉。乃有发蒙之庆。何物物之殊炫。而如如之罕觏哉。彼如复如者。非异所异也。在缠出缠而性净。有佛无佛而体常。会之。则归来号如来矣。乖之。则流异称异生焉。前际空而累尽。后际空而德满。尔其辟甘露门。坐金刚座。假名法外。无色而庄严。胜义谛中。无心而启悟。故能断以空滞空之恶取。开无说假说之善权。熙妙色之殊对。霈圆音之各解。莫非自般若以为源。依般若以成学。譬山王之高妙。谷王之宗长。义必重深。辞亦丰秘。凡五十九卷。三十一品。于旧无涉。号单译焉。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四百七十九 缘起品(初分缘起品)


    卷四百七十九之十叶 舍利子品(初分相应品 初分转生品) 卷四百八十(至)四百八十二之十二叶(舍利子品竟)


    卷四百八十二之十三叶 善现品(初分教诫教授品) 卷四百八十三 卷四百八十四(初分劝学品 初分无住品 初分波若行相品)卷四百八十五(初分譬喻品)卷四百八十六(初分菩萨品 初分摩诃萨品)卷四百八十七(初分大乘铠品)卷四百八十八 卷四百八十九 卷四百九十(初分辩大乘品)卷四百九十一 卷四百九十二 卷四百九十三(初分赞大乘品 初分随顺品)卷四百九十四 卷四百九十五 卷四百九十六(初分无所得品)卷四百九十七(初分观行品)卷四百九十八(初分无生品 初分净道品)(善现品竟)。


    卷四百九十八之十六叶 卷四百九十九 天帝品(初分天帝品 初分诸天子品 初分受教品) 卷五百(初分学般若品)


    卷五百之十二叶 现窣堵波品(初分摄受品 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一 卷五百二


    卷五百二之四叶 称扬功德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三(称扬功德品竟)


    卷五百三之五叶 佛设利罗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三之十五叶 福聚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四(福聚品竟)


    卷五百四之十八叶 随喜回向品(初分随喜回向品) 卷五百五


    卷五百五之十八叶 地狱品(初分赞般若品 初分谤般若品) 卷五百六


    卷五百六之十七叶 叹净品(初分赞清净品 初分着不著相品) 卷五百七


    卷五百七之十五叶 赞德品(初分说般若相品)


    卷五百八 陀罗尼品 卷五百九


    卷五百九之五叶 魔事品(初分魔事品)


    卷五百十 现世间品(初分佛母品)


    卷五百十一 不思议等品(初分不思议等品)


    卷五百十一之五叶 譬喻品(初分众喻品)


    卷五百十二 善友品(初分真善友品 初分趣智品)


    卷五百十三 真如品(初分真如品) 卷五百十四


    卷五百十四之五叶 不退相品(初分不退转品) 卷五百十五


    卷五百十五之十七叶 空相品(初分巧方便品) 卷五百十六 卷五百十七(空相品竟)


    卷五百十七之十一叶 殑伽天品


    卷五百十七之十四叶 巧便品(初分善学品) 卷五百十八 卷五百十九(初分断分别品) 卷五百二十(初分巧便学品)


    卷五百二十之十二叶 学时品(初分巧便学品)


    卷五百二十一 见不动品(初分愿喻品 初分坚等赞品) 卷五百二十二(见不动品竟)


    卷五百二十三 方便善巧品(初分无尽品 初分相引摄品) 卷五百二十四(初[问]多问不二品) 卷五百二十五 卷五百二十六(初分实说品 初分巧便行品)(方便善巧品竟)。


    卷五百二十七 慧到彼岸品(初分遍学道品)


    卷五百二十八 妙相品(初分三渐次品) 卷五百二十九(初分无相无得品) 卷五百三十(初分诸功德相品) 卷五百三十一卷五百三十二(妙相品竟)。


    卷五百三十二之四叶 施等品(初分诸法平等品) 卷五百三十三(初分不可动品) 卷五百三十四(初分成熟有情品) 卷五百三十五(施等品竟)。


    卷五百三十五 佛国品(初分严净佛土品)卷五百三十六


    卷五百三十六之三叶 宣化品(初分净土方便品 初分无性自性品) 卷五百三十七(初分胜义瑜伽品 初分无动法性品)(宣化品竟)(第三分竟)


    ○大般若经第四会序


    若夫识之所识。曷尝非识。如之所如。未始不如。是故能行与所行兼空。则摄受之理废。自性与无性不异。则执取之念忘。若忘执而有恃。或存概以隳业。知盛修而不行。乃虚己而制胜。恐野马之情未戢。故灵鹫之谈复敞。或曰。其在名也。每切有行之诫。其在实也。必警无行之怠。涂致或爽。折中奚归。窃应之曰。一切凡夫。剖名相之符。保痴爱之宅。所以措怀有着。拟议必违。至真反此。动寂斯会。由此言之。行亦不行。不行亦不行。而宛然行矣。宛然不行矣。以假名般若。授假名菩萨。是持幻法与幻人。故无作亦无得。此又晨蜉之语岁。梦蝶之议觉乎。慨斯取之未倾。欣此教之方渐。凡二十九品。一十八卷。即旧小品道行。新道行明度经。品之为言分也。分有长短。故有大品小品焉。道行。即分中之初品。译者。取以别经。明度。乃智度之异言。即就总目为号。实由残缺未具。故使名题亦差。今大教克圆。鸿规允布。心术之要可复道哉。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五百三十八 妙行品(初分劝学品 初分无住品 初分般若行相品 初分无生品) 卷五百三十九


    卷五百三十九之四叶 帝释品(初分天帝品 初分诸天子品 初分受教品)


    卷五百三十九之十六叶 供养窣堵波品(初分摄受品) 卷五百四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四十一之七叶(供养窣堵波品竟)。


    卷五百四十一之八叶 称扬功德品


    卷五百四十一之十一叶 福门品 卷五百四十二


    卷五百四十三 随喜回向品(初分随喜回向品) 卷五百四十四之九叶(随喜回向品竟)


    卷五百四十四之十叶 地狱品


    卷五百四十五 清净品(初分着不著相品)


    卷五百四十五之十叶 赞叹品(初分说般若相品)


    卷五百四十五之十五叶 总持品(初分难闻功德品) 卷五百四十六之十叶(总持品竟)


    卷五百四十六之十一叶 魔事品 卷五百四十七


    卷五百四十七之五叶 现世间品(初分佛母品)


    卷五百四十七之十八叶 不思议等品(初分不思议等品)


    卷五百四十八之八叶 天赞品(初分趣智品)


    卷五百四十八之十七叶 真如品(初分趣智品 初分真如品) 卷五百四十九


    卷五百四十九之六叶 不退相品(初分不退转品)


    卷五百四十九之十八叶 空相品(初分不退转品屡言空) 卷五百五十


    卷五百五十之四叶 深功德品(初分巧方便品)


    卷五百五十之十四叶 殑伽天品(初分殑伽天品)


    卷五百五十之十六叶 觉魔事品(初分善学品) 卷五百五十一


    卷五百五十一之十四叶 善友品(初分善学品) 卷五百五十二之四叶(初分断分别品)(善友品竟)


    卷五百五十二之五叶 天主品(初分巧便学品)


    卷五百五十二之九叶 无杂无异品(初分巧便学品)


    卷五百五十二之十七叶 迅速品(初分巧便学品) 卷五百五十三


    卷五百五十三之六叶 幻喻品(初分愿喻品)


    卷五百五十三之十五叶 坚固品(初分坚等赞品) 卷五百五十四(坚固品竟)


    卷五百五十四之七叶 散华品(初分嘱累品 初分无尽品)


    卷五百五十五 随顺品(第四分竟)


    ○大般若经第五会序


    盖闻申申夭夭。宴居而欲流诲。愤愤悱悱。离座而思请益。况深慈之远鞠。遍知之委照。妙感之潜通。玄机之盛扣。其于说也。何能已乎。神运之来。亟谐景集。灵山之上。复动希声。良由心涂易芜。情霭难拂。滞识象之为识。昧空色之即空。岂知夫法体法如。不一不二。性相性宗。言虑莫寻。既无一在而可舒。又无不在而可卷。谅非朕兆之可导。又非尘躅之可随。斯则行不行矣。住不住矣。观无二之性。与二不二。则非一之名。在一恒一。故纷之则万舛。澄之则一如</a>。一如未限。而义区之。一义未易。而名异之。一名未改。而相贸之。一相未派。而取乱之。过此以往。其不涯矣。故正乘之与大心。回向之与随喜。忘之。则戒定慧蕴。存之。则相心见倒。夫见生死者三有。着涅槃者二乘。是故知生死空。斯出三界矣。知涅槃空。斯过二地矣。释五华之授记。乃证菩提。搋七宝之较量。高深福地。天供天护。加顶赞而徒殷。神咒神珠。语灵祥而不极。铺惟此会未传兹壤。凡二十四品。今译十卷。亹亹通韵。新新渴奉者。固当不以抵羽而轻积珍矣。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五百五十六 善现品(初分无生品)


    卷五百五十六之十八叶 天帝品(初分诸天子品 初分求般若品)


    卷五百五十七 窣堵波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五十七之十一叶 神咒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五十八 设利罗品


    卷五百五十八之六叶 经典品


    卷五百五十八之十二叶 回向品(初分随喜回向品)


    卷五百五十九 地狱品


    卷五百五十九之九叶 清净品


    卷五百五十九之十七叶 不思议品 卷五百六十之七叶(不思议品竟)


    卷五百六十之八叶 魔事品


    卷五百六十之十五叶 真如品


    卷五百六十一 甚深相品


    卷五百六十一之十叶 船等喻品


    卷五百六十一之十一叶 如来品


    卷五百六十二 不退品


    卷五百六十二之十三叶 贪行品 卷五百六十三


    卷五百六十三之六叶 姊妹品


    卷五百六十三之十三叶 梦行品


    卷五百六十四(初分善学品 初分断分别品)


    卷五百六十四之九叶 修学品


    卷五百六十四之十四叶 根栽品 卷五百六十五(初分巧便学品 初分愿喻品)


    卷五百六十五之七叶 付嘱品


    卷五百六十五之十四叶 见不动佛品(第五分竟)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a>第六会序


    原夫控归涂以弥纶。践要极而端务。莫若警十度于一施。披六蔽于三檀。矧般若之大猷。固总领而高视。诚庶心之扄牖。积行之枢轴。故能范围真际。充塞尘区。泛之则无缘。绥之则无动。大悲抗其首。大舍维其末。恬五痛之苦修。倏三祗之遥序。愿无近远。遇物成资。善靡鸿纤。触涂必衍。凭无象而永日。辍有轮于长夜。穷幽尽妙。其般若之致乎。粤有天王。是为最胜。捐乐宫而下拜。泛嘉言而上表。念兹在兹。爰究爰度。然以位悬道隔。非目击之能存。所以轨众谐辰。寄言提而取悟。即旧胜天王般若。今译成八卷。一十七品。其发明弘旨。敞拔幽关固已。法宝骈映。义林交积。自性三种。郁无性以芊眠。果德万区。殷不德而辉焕。凡鼓箧之土。犹希取质。况乘杯之客。如何勿思。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五百六十六(缘起品)


    卷五百六十六之五叶(通达品)


    修学般若波罗蜜多。则能通达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慧般若。方便善巧。妙愿。力。智波罗蜜多。是名菩萨修学一法。能通一切法。


    卷五百六十七(显相品)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如地水火风空等相。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信解如来三种清净。


    世间常有大火炽然。谓贪瞋痴为火烟闇。云何当使一切有情。从此世间。皆得出离。若能通达诸法平等。无染着心。名为出离。


    诸法无本而有业果。


    如是诸法。空无所有。非自在性。虚妄分别。因缘合故。无生似生。


    无名字法。假立名字。谓是有情。谓是般若。谓有能说。谓有所说。谓有听者。及所听法。胜义谛中。皆同一相。所谓无相。都无差别。


    如来于法。本无说心。亦不作意为此为彼。但障重者虽近如来而不见闻。


    卷五百六十七之十三叶(法界品) 卷五百六十八


    最胜天王白佛言。云何名为法界。佛告最胜天王。当知法界即是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即是诸法真如。天王当</a>知。真如深妙。但可智知。非言能说。何以故。诸法真如。过诸文字。离语言境。一切语业不能行故。离诸戏论。绝诸分别。无此无彼。离相无相。远离寻伺。过寻伺境。无想无相。超过二境。非识所了。住无所住。寂静圣智。及无分别。后得智境。无我我所。求不可得。无取无舍。无染无著</a>。清净离垢。最胜第一。性常不变。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性相常住。天王当知。是为法界。是名实相般若波罗蜜多。真如实际。无分别相。不思议界。亦名真空</a>。及一切智一切相智不二法界。最胜便白佛言。云何能证能得如是法界。佛告最胜。当知出世般若波罗蜜多。及所得无分别智。能证能得。世尊。证得。义有何异。天王当知。出世般若波罗蜜多。能如实见。故名为证。后智通达。故名为得。


    实相般若波罗蜜多。甚深微妙。闻慧粗浅。不能得见。是胜义故。思不能量。出世法故。修不能行。诸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远离诸相谓都不见内外诸相。离戏论相。离分别相。离寻求相。离贪著相。离境界相。离攀缘相。离诸能知及所知相。最胜白佛言。能如是观诸法无相。复云何观。佛言。天王。诸佛境界。不可思议。何以故。离境界故。一切有情思量佛境。心则狂乱不知此彼。何以故。同虚空性不可思量。求不可得。离寻伺境。诸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尚不见有异生境等可得思量。况佛境界。亦不依止一切妙愿。虽行种种波罗蜜多。而于彼果都无所著。于诸幻法乃至涅槃。亦不依着。何以故。离我我所。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随顺般若波罗蜜多。不违生死。虽在生死。不违般若波罗蜜多。随顺法相。最胜白佛言。云何随顺甚深法相。不违世俗。佛言。随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远离色受想行识。不远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不远离法而无取着。随顺般若波罗蜜多不远离道。何以故。具大方便善巧力故。何谓菩萨方便善巧。佛言。谓四无量。诸菩萨具大慈悲喜舍心故。常能利乐所化有情。是为菩萨方便善巧(六十七卷)。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不可得。诸菩萨相亦不可得。但由方便善巧威力。为有情类示现入胎。乃至涅槃。种种化相。诸天计常。谓无堕落。为破彼执。示现入胎。因令彼天起无常念。复有诸天。放逸着乐。不修正法。菩萨多勤精进。如救头然。破放逸行。示现堕落。复有下劣有情。善根少故。不堪见佛。示现婴儿。及作童子。有高行人。常能离俗。菩萨为彼示现出家。复有天人。端坐受乐。不得圣道。菩萨为彼示现苦行。亦为降伏苦行外道。示现种种难行苦行。有天人等。不求出离。而根性纯熟。是深法器。为是有情示现三转十二行相无上法轮。复有天人。乐闻圆寂。菩萨为彼示现涅槃。当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现如是种种化相。


    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终不生于无暇之处。


    菩萨终不生长寿天。不能利他。不见佛故。多生欲界。示现出世。利乐有情。


    菩萨生处。必具三宝。宿愿强故。


    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能得如来十身差别。


    卷五百六十八之八叶(念住品)


    菩萨善修身受心法念住 如来功德威神。


    卷五百六十九(法性品)


    如来法性因果。甚深微妙。不可思议。功德威神。及所说法利乐他事。亦复如是。天王。如来法性。在有情类蕴界处中。从无始来。展转相续。烦恼不染。本性清净。诸心意识。不能缘起。余寻伺等不能分别。邪念思惟。不能缘虑。远离邪念。无明不生。是故不从十二缘起说名无相。非所作法。无生无灭。无边无尽。自相常住。天王。诸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知法性清净如是。无染无著。远离垢秽。从诸烦恼。超然解脱。此性即名诸佛法本。福德智慧。因之而起。本性明净。不可思议。


    诸佛悉知有情本性清净。客尘烦恼之所覆蔽。不能悟入。我当为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除其烦恼。令得悟入本性清净。复作是念。此诸烦恼。无力无能。自体虚妄。违清净法。何以故。背一切智。顺生死故。清净法性。为诸法本。自性本无虚妄烦恼。皆从邪念颠倒而生。譬如四大。依虚空立。虚空无依。烦恼亦尔。依于法性。法性无依。诸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如实观知。不起违逆。以随顺故。烦恼不生。是诸菩萨观察烦恼。不生染着。若自染着。云何说法令他出离。


    复作是念。若生死中有一烦恼能益有情。我则摄受。然无是事。故名断灭。


    如是法性。无量无边。为诸烦恼之所隐覆。随生死流。沉没六趣。长夜轮转。随有情故。名有情性。诸菩萨起厌离心。除五境欲。灭诸分别。修无上道。是时此性名为出离。超一切苦。故名寂静。


    诸菩萨依此法性。修习善根。来入三有。饶益有情。虽现无常而非真实。何以故。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如实观知真法性故。具足方便大悲愿力。不舍有情。二乘异生。既无如是大悲愿力。不见圆净法性。不能如实饶益有情。


    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能如是观真净法性。诸佛如来无边功德不共之法。从此性生。由是性出。一切圣者戒定慧品。从此性生。是性寂静。过诸名相。性是真实。远离颠倒。性不变异。故称真如。是圣智境。故名胜义。


    诸菩萨复作是念。法性离相。诸法离相。无二无别。何以故。诸法离相。即法性离相。法性离相。即有情离相。有情离相。即法界离相。法界离相。即诸法离相。如是离相。求不可得。法性真如。有情真如。无二无别。法性真如。诸法真如。无二无别。诸法真如。诸佛真如。无二无别。法性真如。三世真如。不相违逆。三世真如。即蕴界处真如。蕴界处真如。即染净真如。染净真如。即生死涅槃真如。生死涅槃真如。即一切法真如。天王当知。真如名为无变无异。无生无灭。自性真实。如实知见。诸法不生。诸法虽生。真如不动。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清净不变。如虚空等。一切三界无能及者。遍有情身无与等者。清净离垢。本来不染。自性明净。自性不生。自性不起。在心意识非心意识。性即是空无相无愿。遍虚空界诸有情处。一切平等。无量无边。不异不别。非色受想行识。不离色受想行识。非地水火风大。不离地水火风大。无生不离生。虽逆生死。不顺涅槃。眼不能见。耳不能闻。鼻不能嗅。舌不能尝。身不能觉。意不能知。不在心意识。不离心意识。是名法性。菩萨摩诃萨。以能通达此法性故。修行清净。能于三千大千世界示现色身。所现身者。非色非相而现色相。虽非六根所行境界。而化有情常无休息。菩萨如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通达法性。即得自在无有移动。而起智业游戏神通。种种示现。如是自在。是无尽相。遍一切处无色现色。自在遍观诸有情心。见如实心性。自在忆念无边无数劫。相续不断。自在变化住解脱相。自在漏尽。为有情故不证漏尽。自在出世。是圣智境。自在甚深。声闻独觉不能测量。自在坚牢。魔不能坏。坐菩提座成就佛法。最为第一。自在随顺。转妙法轮。自在调化一切有情。自在受位得法自在。


    若欲受生。于生自在。远离系缚。若欲现灭。于灭自在。随其生处。恒摄大乘。成熟佛法。


    若离名相。即是平等。若法平等。即无执着。无可执着。是法真实。若着真实。即是虚妄。以不着故。即非虚妄。


    虽转法轮。不见说听</a>。虽现涅槃。而知生死本性平等。


    譬如虚空。遍满一切。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心亦如是。


    菩萨善能通达世俗谛法。虽说诸法而非实有。终不取着。


    诸法无灭。是故无生。何以故。性不变故。但依世俗见有生灭。皆是虚妄。非真实有。


    邪见外道。但欲断死。不知断生。若法不生。即无有灭。外道不知断生。终不离死。


    净修一行。亦生净土。何以故。一一行中具众行故。


    此诸菩萨。能生众善。有巧方便。化度有情。住此佛土。身不动摇。而游无边诸佛世界。虽作种种佛事。而不作意。亦无分别。


    鹫峰山中旧住天神。皆是安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是故能知过去佛境久近差别。


    如来所居之处。皆无杂秽。即是净土。


    三世诸佛。皆因般若波罗蜜多而得有(法性品竟)。


    卷五百七十(平等品)


    能执。所执。一切烦恼障善法者。依身见生。能灭身见。一切随眠及诸烦恼。皆永寂静。作愿亦息。


    于五取蕴妄谓有我。即起我见。真实之法。自性平等。无能所执。我见相违。是故为障。当知如是我见。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都无所住。名为寂静。即是平等。远离我见。通达平等。名真实空。


    修一切种波罗蜜多。远离魔障。不见可修。不见可离。故名平等。缘一切智。心不休息。常修空行。由大悲力。不舍有情。故名平等。于一切法。心缘自在。心缘无相。而修菩提。不见无相及菩提异。故名平等。心缘无愿。不舍三界。不见无愿及三界异。故名平等。


    缘有为法。为得佛智。缘无为法。为得寂静。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无有一心一行空过。而不回向一切智者。如是菩萨虽遍缘法。而能不着。观一切法无不趣向大菩提者。菩萨所缘境界。无有一法不趣菩提。何以故。菩萨修行。皆因外缘而得成立。


    最胜天王。无量劫修行一切波罗蜜多。为诸菩萨守护般若波罗蜜多。今得值我咨受。于未来世。复经无量劫。修习无上菩提资粮。然后证得所求无上菩提。


    卷五百七十之八叶(现相品)


    舍利子问最胜言。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通达法性。尔时即应坐菩提座。何缘先现苦行六年。降伏天魔。复成正觉。最胜答曰。大德。当知菩萨实无苦行。为伏外道故示现之。谓彼外道自称能修苦行。菩萨示现过彼苦行。经于六年。一无亏失。然实菩萨无斯苦行。时有诸天人众。因见此事。安住三乘。复有天人宿善根力。深乐大乘。则见菩萨坐七宝台。身心不动。舒颜含笑。入胜等持。时经六年方从定起。有天人众深乐大乘欲听闻者。则见菩萨端坐说法。经于六年。既经六年从定而起。随顺世法。诣无垢河浴。有牧牛女乳麋奉献。复有六亿天龙等。各持种种香美饮食而来奉献。时牧牛女天龙等。互不相见。各见菩萨独受其供。菩萨尔时实不洗浴。亦不受彼人天等供。菩萨方便善巧。菩提树下受草敷坐。右绕七匝。正念端坐。下劣有情见如是相。诸大菩萨见有八万四千天子。各别敷一大师子座。而诸天子互不相见。各谓菩萨独坐我座。菩萨方便善巧。眉间毫相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诸魔宫殿皆失威光。即皆颠仆。菩萨以大悲力。令诸魔众皆离怖畏。恐怖欢喜二事交怀。如是菩萨处菩提座。魔来扰乱都不生瞋。一刹那心。能与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相应。已至究竟。通达一切所知见觉。尔时菩萨。将欲示现转大法轮。诸梵天众哀愍三请。天主帝释皆为如来敷师子座。时三千大千世界。靡有间隙如一毛孔。天龙人非人等。充满其中。若诸有情。应闻苦法而受化者。闻佛说苦。应闻无我。寂静。远离。无常。空法而受化者。亦复如是。应闻如幻。乃至如寻香城法而受化者。亦复如是。应闻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而受化者。闻佛说空无相无愿。时有情类。或闻如来说一切法从因缘生。或闻说蕴。或闻说界。或闻说处。或闻说苦。乃至集。灭。道。或有闻说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或有闻说寂止妙观。或有闻说诸声闻法。或有闻说诸独觉法。或有闻说诸菩萨法。如是菩萨方便善巧。示现种种转法轮相。随诸有情根性差别。各得利乐。深心欢喜。


    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心无所缘。亦无所住。譬如有人。生无色界。八万大劫。唯有一识。无有住处。亦无所缘。如是菩萨。心无所缘。亦无所住。何以故。是诸菩萨。心不行无行处。心不想无想处。心不缘无缘处。心不着无著处。心不乱无乱处。心不随智。心不自住。亦不住他。不依眼住。不依耳鼻舌身意住。不依色住。不依声香味触法住。心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两间。心不缘法。亦不缘智。不住三世。不住离三世。


    信受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近佛境界。以此一心。即能通达一切佛法。达佛法故。利乐有情。不见有情与佛法异。何以故。有情佛法。理无二故(现相品竟)。


    卷五百七十一(无所得品)


    善思菩萨最胜天王问答。


    以无所得。故得授记。


    求法者。实无所求。若实可求。即为非法。


    真实理中。无有一法可生可灭。


    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具足正信。心不放逸。勤修精进。即得正念。用是念智知有知无。云何有无。若修正行得正解脱。是名为有。若修邪行得正解脱。是名为无。眼等六根。色等六境。世俗为有。胜义为无。精进菩萨能得菩提。是名为有。懈怠菩萨得菩提者。是名为无。说五取蕴皆从虚妄分别而生。是名为有。说世俗法不由因缘自然而起。是名为无。说色无常。苦。败坏法。是名为有。若言常乐非败坏法。是名为无。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无明缘行。是名为有。若离无明而行生者。是名为无。乃至生缘老死愁叹苦忧恼亦复如是。施得大富。是名为有。得贫穷者。是名为无。受持净戒得生善趣。是名为有。生恶趣者。是名为无。乃至修慧能</a>得成圣。是名为有。作愚夫者。是名为无。若修多闻能得大智。是名为有。得愚痴者。是名为无。若修正念能出离者。是名为有。不得为无。若行邪念不得出离。是名为有。能得为无。离我我所能得解脱。是名为有。执我我所能得解脱。是名为无。若言虚空遍一切处。是名为有。言五蕴中有真实我。是名为无。如实修智能得解脱。是名为有。若着邪智能得解脱。是名为无。离我等见能得空智。是名为有。着我等见能得空智。是名为无。菩萨知世有无。能修平等。了达诸法从因缘生。世俗故有。不起常见。知因缘法。本性皆空。不生断见。于诸佛教。如实通达。


    卷五百七十一之十二叶(证劝品)


    治世轮王(即然灯佛)咨问功德。宝王如来证劝最胜菩萨化有情类。所现色像。无决定相。


    一切有情心行各别。是故菩萨种种示现 (最胜天王问答第六分初品经文。起至此品问答竟。此后二卷经文曼殊室利说最胜往因)。


    卷五百七十二(显德品)


    曼殊室利菩萨问佛。经几劫数。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而能对扬如来所说如最胜天王者。


    若诸菩萨勤修众善。是则不能久住生死。利乐有情。故菩萨以处生死为乐。不以涅槃而为乐。何以故。诸菩萨以化有情而为乐故。若勤修善。便速尽漏。不能利乐一切有情。是故菩萨具方便力。久住生死。得见无量无边如来。听受无量无边正法。化导无量无边有情。不厌生死。不乐涅槃。若观生死而起厌怖。欣乐涅槃。则堕非道。不能利乐一切有情。通达如来甚深境界。云何非道。声闻独觉。于有情类。无大悲心。非诸菩萨摩诃萨道。不能具足福德智慧。以是义故。非菩萨道。时多闻佛赞叹精进力言。善哉善哉。应修自行。勿习非道。时精进力白佛。何谓菩萨自所行道。佛言。菩萨成就一切福慧。以大悲力。不舍有情。虽知诸法无一可生。而方便现生。虽知有情无一实有。而方便化导。知一切法皆离自性。观诸佛土犹如虚空。而能巧便严净佛土。知一切佛法身无像。方便示现相好庄严。知自性空。悉能通达甚深智慧。能以方便为他说法。不证声闻独觉乘果。勤求如来所证解脱。不舍菩萨一切道行。是名菩萨自所行道。时精进力从彼如来。闻说菩萨所行境界。复白多闻佛言。如我解佛所说义者。菩萨具足方便善巧。观一切法无非是道。谓异生法。若声闻法。若独觉法。若菩萨法。若如来法。何以故。是诸菩萨所通达故。曼殊室利。彼精进力。即是今者最胜天王。


    曼殊室利复白佛言。世尊。正信流出何法。佛告曼殊室利。正信流出得真善友。世尊。多闻流出何法。佛言。多闻流出妙慧。世尊。布施流出何法。佛言。布施流出大富。净戒流出何法。净戒流出善趣。安忍流出何法。安忍流出容受一切有情。精进流出何法。精进流出能办一切佛法。静虑流出何法。静虑流出远离一切散动。般若流出何法。般若流出远离一切烦恼。听法流出何法。听法流出远离一切疑网。正问流出何法。正问流出于法决定妙智。居静流出何法。居静流出胜定及诸神通。正修流出何法。正修流出厌道。无常声流出何法。无常声流出于境无所摄护。苦声流出何法。苦声流出无生。无我声流出何法。无我声流出灭除我我所执。空声流出何法。空声流出寂静。正念流出何法。正念流出圣见。身心远离流出何法。身心远离流出一切妙定神通。圣道流出何法。圣道流出圣果。胜解流出何法。圣解流出成就一切解脱。佛生流出何法。佛生流出一切菩提分法。


    卷五百七十二之七叶(现化品)


    不违正理。常无诤论。名护正法。何以故。世间愚夫皆着诸见。顺正理者。则常说空。是故世间共兴诤论。愚夫爱重有法。顺正理者。于有则轻。世间说有常乐我净。顺正理说。无常苦无我不净。是故世间共兴诤论。诸愚夫类。顺世间流。顺正理者。逆世间流。是故世间共兴诤论。愚夫着蕴界处。顺正理者。都无所著。是故世间共兴诤论。顺世愚夫。不行正理。顺正理者。与世相违。故常无诤。名护正法。


    不住无生无灭法者。则无辩才说甚深法。何以故。远离戏论。不见所缘。不见能缘。心无所住。是故能说。不住我法。不住此彼。唯住清净胜义谛中。是故能说。


    贤德天子修习希有陀罗尼门。经劫说法亦不穷尽。此希有者。过诸文字。言不能入。心不能量。内外法中。皆不可得。无有少法能入此者。是故名为众法不入陀罗尼门。所以者何。此法平等。无高无下。无入无出。无一文字从外而入。无一文字从内而出。无一文字住此法中。亦无文字共相见者。亦不分别法非法异。是诸文字。说亦无减。不说无增。从本际来。都无起作及坏灭者。如诸文字。心亦如是。如心一切。法亦如是。何以故。法离语言。亦离思量。从本际来。无生无灭。故无入出。由此名为众法不入陀罗尼门。若能通达此法门者。辩才无尽。


    卷五百七十二之十二叶(陀罗尼品)


    若得如是陀罗尼门。诸有所说。一文一字。无非佛语。如是所说。远离色声香味触法。何以故。此所说法。非世俗故。


    宝功德菩萨告大众言。诸佛世尊无生无灭。何用劝请不入涅槃。若太虚空入涅槃者。如来乃可入般涅槃。若有真如法界实际不思议界入涅槃者。如来乃可入般涅槃。


    卷五百七十二之十七叶(劝诫品) 卷五百七十三


    较量持经福聚 较量毁经获罪。


    卷五百七十三之五叶(二行品)


    诸菩萨应于甚深境界。广大境界。功德境界。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甚深境者。体是无为。不着二边。亦不相离。自性清净。诸障解脱。不可思议。不可称计。不共一切声闻独觉。广大境者。诸佛如来一切功德。大悲般若。二法为性。离分别相。无功用心。利乐有情。无时暂舍。诸所说法。皆称彼意。功德境者。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所与相应。一切功德。三十二相。八十随好。随诸有情根欲性行所乐种种形相差别。佛威神力悉能示现。皆为有情解脱生死。如是名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所行境界。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凡有五事不可思议。一者自性。二者方处。三者诸住。四者一异。五者利乐。


    卷五百七十三之十三叶(赞叹品)


    堪忍界主大梵天王。顶礼世尊。愿以神通力。令此般若波罗蜜多久住世间。


    宝月如来。有二苾刍弟子。作大法师。善说深法。一名智盛。二名谛授。常随彼佛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智盛即是曼殊室利。谛授即是最胜天王。此二菩萨。拥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十方佛国。若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即往听受。寻光来集。


    卷五百七十三之十九叶(付嘱品)


    佛告阿难陀。受持此经。有十种法。一者书写。二者供养。三者施他。四者谛听。五者披读。六者受持。七者广说。八者讽诵。九者思惟。十者修习。


    佛告持髻梵王。于此秽土护持正法。须臾之间。胜净土中。若经一劫。或一劫余所护功德(第六分经文竟)。


    般若纲要卷八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