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多罗宝经心印卷六
3个月前 作者: 佚名
宋天竺三藏沙门求那?陀罗译
曹洞三十四世博山三世雷峰沙
门释函是疏
嗣法门人沙门 释(今无今覞)较
○四示圣智空事。以破妄计。分六。
△初大慧难诸法断灭。
大慧复白佛言。如世尊所说。以彼彼妄想。妄想彼彼性。非有彼自性。但妄想自性耳。(唐译云。由种种心。分别诸法。非诸法有自性。此但妄计耳)世尊。若但妄想自性。非性自性相待者。非为世尊如是说烦恼清净无性过耶。一切法妄想自性。非性故(唐译云。世尊。若但妄计无诸法者。染净诸法。将无悉坏)。
一切诸法。自心所现。非有非无。由迷自心。妄起计著有法自性。如来世尊尝曰。诸法无自性。唯有妄想性。故大慧难云。若但有妄想性。而无诸法自性。则净染诸法。将无悉坏。此疑诸法断灭也。不知诸法由自心现。无有自性。愚夫不知。妄想见有。为离妄执。故说圣智自性空事。空非堕有。而有圣智所知。又非坏法。下文反覆推明。总示此旨耳。
△二示无诸法性。非无圣智知见。
佛告大慧。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大慧。非如愚夫性自性妄想真实。此妄想自性。非有性自性相。(唐译云。一切凡愚分别诸法。而诸法性。非如是有。此但妄执。无有性相)然。大慧。如圣智有性自性。圣知圣见圣慧眼。如是性自性知。
许大慧所述。唯妄想性无诸法性。而非断灭也。谓一切诸法。无烦恼清净一定之性。而非无性。故曰如圣智有性自性。圣知圣见圣慧眼。如是性自性知也。盖以圣智有性自性。乃由圣知圣见圣慧眼。一如</a>诸法实相。内外相应。无别境界。不如愚夫妄生分别。妄有所计也。
○三难诸法非无。圣智堕有。分二。
△初疑圣智所知同妄想现。
大慧白佛言。若使如圣以圣知圣见圣慧眼。非天眼。非肉眼。性自性如是知。非如愚夫妄想。世尊。云何愚夫离是妄想。不觉圣性事故。世尊。彼亦非颠倒。非不颠倒。所以者何。谓不觉圣事性自性故。不见离有无相故(唐译云。不见圣人所见法故。圣眼远离有无相故)。
圣智所知。非如妄想。谓圣智所知。不如妄想境界也。此盖出愚夫不离妄想。不觉圣性。虽境界不同。然同一能见。同一所见。乃妄想之能所欲离。圣智之根尘宛尔。此大慧之所为难也。意谓愚痴凡夫现有妄想分别。云何得离。现有圣智境界不如实知。不可言觉。然圣智所知性自性相。同妄想现。所谓世间说牛。圣人亦说是牛。世间说马。圣人亦说是马。着想不同。而同一流布。故曰彼非颠倒。非不颠倒也。不见离有无相。此即不觉圣事。所谓非不颠倒也。夫此性自性相。一见离有无。一不见离有无。都无二法。而境界各异。以此起难。即以此明宗。佛与菩萨。机感相构。真无别旨也。
世尊。圣亦不如是见如事妄想。不以自相境界为境界故。世尊。彼亦性自性相妄想自性如是现。不说因无因故。谓堕性相见故。异境界非如彼等如是无穷过。世尊。不觉性自性相故。世尊。亦非妄想自性因性自性相。彼云何妄想。非妄想。如实知妄想(魏译云。世尊。非因分别有法体相。而有诸法。世尊。彼云何分别。不如彼分别。应如彼分别)。
复言圣智虽不与妄想同见。而诸法未尝不与妄想同现。不与妄想同见。是境界不离诸法而异。而与妄想同现。则诸法不因圣智而无。同一诸法。而在妄想。唯欲说空。在圣智。不嫌堕有。此下文之所难也。圣不如是见如事妄想等者。谓圣智觉自心现。固不以自心现相。而为实境界也。然非无所现之性自性相。同妄想自性现。但圣智不说因与无因。堕性相见。不如愚夫境界别异。自生无穷之过。以愚夫不觉性自性相。由自心现也。故知此性自性相。圣智所知。同妄想现。即不可谓因妄想有。故曰亦非妄想因性自性相。既性自性相不因妄想而有。则妄想所计。即非妄想计。亦如妄想计耳。总谓同一诸法。而圣智所知。即妄想所计。以出下文遮妄计说空。而圣智所行。反堕有见也。
△二疑圣智堕有。
世尊。妄想异。自性相异。世尊。不相似。因妄想自性相。彼云何各各不妄想。而愚夫不如实知。然为众生离妄想故。说如妄想相不如实有。世尊何故遮众生有无有见事自性计着。圣智所行境界计着。堕有见。说空法非性。而说圣智自性事。
此领上性自性相。异见同现。以为如来遮妄想而说非实。显圣智而说所行。犹是堕空堕有也。自性相不因妄想而有。故谓妄想异。自性相异。异则不相似。既不相似。犹因妄想见自性相。此愚夫不如实知各各自性相。各各无妄想境界也。然既为众生离妄想计有。而又说圣智所行境界。是妄想之能所欲空。圣智自性所行境界。宛尔无过矣。不知一切诸法。圣凡同现。觉自心者。不堕有无。故曰诸法无性。不觉自心。妄计为有。或计为无。悉乖法体。如来悯此。为说空法。谓无法性。唯有妄想。若知法体元虚。妄计非实。则即妄想境界。而为圣智所行。刹那转变。无二无别。非谓于此则遮。于彼反堕。真妄殊体。有无相待。非住自觉观察者之所显示也。
○上三难诸法非无。圣智堕有竟。
△四示圣智空事离于有无。
佛告大慧。非我说空法非性。亦不堕有见说圣智自性事。然为令众生离恐怖句故。众生无始以来计着性自性相。圣智事。自性计著相见。说空法。大慧。我不说性自性相。大慧。但我住自得如实空法。离惑乱相见。离自心现性非性见。(唐译云。我为众生无始时来。计著于有。于寂静法。以圣事说。令其闻已。不生恐怖。能如实证寂静空法。离惑乱相。入唯识理。知其所见。无有外法)得三解脱。如实印所印。于性自性。得缘自觉观察住。离有无事见相。
如来说空。说圣智自性本来寂静。盖为众生无始习气。计着一切内外性相。欲令远离。又惧其自生恐怖。故说圣智事自性空法。所谓住自得如实空法也。此如实空法。离自心现。而非堕无。得解脱印。而非堕有。三解脱。谓空无相无愿。得此解脱。始知自性空事。如实法印。本有本寂。真唯识性。自觉观察。远离有无一切相见惑乱也。
○五示圣智空事不立宗趣。分三。
△初示不应立不生宗。
复次大慧。一切法不生者。菩萨摩诃萨不应立是宗。所以者何。谓宗一切性非性故。及彼因生相故。说一切法不生宗。彼宗则坏。彼宗一切法不生彼宗坏者。以宗有待而生故。又彼宗不生入一切法故。不坏相不生故。(唐译云。又彼宗即入一切法中。不生相亦不生故)立一切法不生宗者。彼说则坏。大慧。有无不生宗。彼宗入一切性。有无相不可得。大慧。若使彼宗不生。一切性不生而立宗。如是彼宗坏。以有无性相不生故。不应立宗。五分论多过故。展转因异相故。及为作故。不应立宗分。谓一切法不生。如是一切法空。如是一切法无自性。不应立宗。
一切法不生。三世如来同说。盖为不觉。非为觉者也。夫觉自心现者。顿息诸妄。内身自证。都无指示。除为众生离诸执着。说无生性。离诸恐怖。说有圣智自性空事。然不应立是为宗也。宗一切性非性者。正原一切性本无生性。立不生宗。是因妄见生相。故曰及彼因生相故。既因妄见生相而说不生。而复立此为宗。彼宗则坏。以不生对生。为有待故。又此宗入一切法。一切法既不生。亦应无不生之相。犹有不生之法相。则法非不生。此说所以坏也。不坏相不生。唐译不生相亦不生。即指圣性空事。为离执着。及与恐怖。不应立是为宗也。因妄计有。故言不生。无因有立。有无二相。于一切法。性不可得。若立是宗。徒乖法体耳。如五分论。宗因展转。所有异相。皆属作起。秪成多过。乃知一切法不生者。为离执着。如是一切法空。一切法无有体性。揆之如实自相。都无是说。故不应立宗也。按三量中。比量三支。一宗。二因。三喻。并合结为五分。宗有九过。因有十四过。同喻五过。异喻五过。共三十三过。此外道所立也。若以我法。宗亦有一过。谓不得法体。因喻为成立宗。宗过。则因喻展转。异相更多耳。何谓不得法体。如立量云。一切法不生为宗。因云无自性故。喻云如芭焦。徴过云。何等法不生。答云。心所现法。法皆心现。无有生性。徴云。心无生性。有不生性不。答云。谓无生性。故云不生。岂得更有。结过云。若不更有者。立不生宗。非得法体。然我法方便。为断彼执。非有实法。彼执若断。自然了心初相。还于本得。如实自证。大用现前。情谓顿息。生与无生。俱为剩说。故不应立宗。如来所为直示心源。不由他悟也。
△二示圣智所见。如幻无过。
大慧。然菩萨摩诃萨说一切法如幻梦。现不现相故。及见觉过故。当说一切法如幻梦性。除为愚夫离恐怖句故。大慧。愚夫堕有无见。莫令彼恐怖。远离摩诃衍。
幻梦非实。不可说有。幻梦宛尔。不可说无。有无俱非。有现不现。悉由觉想。所以说如幻梦。于诸法体。固无乖谬。亦能觉彼智者。当处知归。得本无事。故为当说。除为愚夫离恐怖者。以愚夫堕有无见。各有所依。闻说梦幻。茫然无据。遂生恐怖。远离大乘。故凡说圣性事。或般涅槃。皆属方便也。若得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惝然自觉。始知如来某夜成佛。某夜涅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默契相应。难为显示。倘欲指点目前。非幻无以为喻耳。
△三总结不生如幻。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无自性无说。无事无相续。(魏译云。无自体无识。无阿黎耶识)彼愚夫妄想。如死尸恶觉。一切法不生。非彼外道宗。至竟无所生。性缘所成就。一切法不生。慧者不作想。彼宗因生故。觉者悉除灭。
如来藏本无自性。亦无说示。一切八识。如虚空华。俱无实事。所有圣教。但为指迷。愚夫无智。不达方便。此为妄想恶见也。一切法不生。一切法至竟无所生。因缘和合。如幻如梦。智者于中。不应作想。盖以外道因生而说不生。执为实法。故此一切法不生。不同外道因说。觉。则方便悉除耳。事。即相。相续。即流注。相与流注。总指八识生灭。如幻不可得也。
譬如翳目视。妄见垂发相。计着性亦然。愚夫邪妄想。施设于三有。无有事自性。施设事自性。思惟起妄想。相事设言教。意乱极震掉。佛子能超出。远离诸妄想。
翳目垂发。喻愚夫妄见。由此妄见。起诸觉想。施设三有。又由三有假立名相。执为实性。复起妄计。建立言教。展转相因。意乱辞荒。楞严云。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妄想世间。念念生灭。若能觉此。一刹那间。当体寂静。真不可思议矣。
非水水想受。斯从渴爱生。愚夫如是惑。圣见则不然。圣人见清净。三脱三昧生。远离于生灭。游行无所有。修行无所有。亦无性非性。性非性平等。从是生圣果。
非水水想。此愚夫迷处。乃圣人悟处。清净三昧。即悟所指归。以三解脱。安住心海。顺性起行。离于生灭。所向无碍也。净名颂云。不着世间如莲华。常善入于空寂行。达诸法相无挂碍。稽首如空无所依。此正性非性平等。因该果海。果彻因元。知无差别也。
云何性非性。云何为平等。谓彼心不知。内外极漂动。若能坏彼者。心则平等见。
住有无中。不达平等。秪为不了诸法无生。了自心现。现不可得。当处寂静。亦无平等及不平等。此所为平等心也。
○上五示圣智空事不立宗趣竟。
△六示圣智远离所知。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如攀缘事。智慧不得。是施设量建立施设。所摄受非性。摄受亦非性。以无摄故。智则不生。唯施设名耳。
一切诸法有无境界。皆假施设。非智慧所行。觉自心现量。始知一切建立。妄计能所。悉无自性。摄受既息。斯大智现前。一切境界。如汤销冰。更无有冰知冰销者。处于世间。随世流布。而无颠倒耳。大慧为出此意。先述圣言。下乃起难也。如攀缘事。即世间有无诸法也。所摄受。谓所取之境。摄受。谓能取之心。见能取所取。悉无自性。智则不生。谓智不于此而起分别也。
云何。世尊。为不觉性自相共相异不异故。智不得耶。为自相共相种种性自性相隐蔽故。智不得耶。为山岩石壁地水火风障故。智不得耶。为极远极近故。智不得耶。为老小盲冥诸根不具故。智不得耶。世尊。若不觉自共相异不异智不得者。不应说智。应说无智。以有事不得故。若复种种自共相性自性相隐蔽故智不得者。彼亦无智。非是智。世尊。有尔??故智生。非无性会尔焰故名为智。(唐译云。以知于境。说名为智。非不知故)若山岩石壁地水火风极远极近老小盲冥诸根不具智不得者。此亦非智。应是无智。以有事不可得故。
智慧不得。有三种难。一不觉了。智不具故。二诸法互相隐蔽。所知之境难知故。三山岩石壁老小盲冥。有所障而不知故。此三种不知。皆非智者。以出下文知而事不得。非不知而事不得也。
佛告大慧。不如是无智。应是智。非非智。我不如是隐覆说。攀缘事。智慧不得。是施设量建立。觉自心现量。有无有外性非性。知而事不得。不得故。智于尔??不生。顺三解脱。智亦不得。非妄想者无始性非性虚伪习智。作如是知。是知彼不知。
前三难是无智而事不得。如来所说。应是智。非无智。若无智而不得。隐覆说耳。故复云。攀缘事智慧不得。但施设建立。此乃觉自心现量也。觉自心量。则觉所现一切有无诸法。无有自性。于攀缘事。深达源底。分别顿息。虽顺三解脱门。而亦无圣智可得。谓安住心海本有寂照。不同外道妄觉随无始习气所知境界。此彼之所知。正所谓真无智也。
故于外事处所相性无性妄想不断。自心现量建立。说我我所相摄受计着。不觉自心现量。于智尔??而起妄想。妄想故。外性非性。观察不得。依于断见。
此正示彼不知也。彼一切处所有无诸法。现在妄想不断。悉从自心现量。建立能所。摄受计着。究其初。但唯不觉。故于无分别智。自生分别。依于所知。起诸妄想。妄计有无。观察有无。生灭无从。复成断灭。若能知此。则智慧现前。诸攀缘事。一时顿息。所谓知而事不得。智于尔??不生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有诸攀缘事。智慧不观察。此无智非智。是妄想者说。于不异相性。智慧不观察。障碍及远近。是名为邪智。老小诸根冥。而智慧不生。而实有尔??。是亦说邪智。
偈说前三种智所有不得。悉非智者。知彼非智。则智于摄受。不生计着。但唯施设。心量所行。非境界可议耳。
○上四示圣智空事。以破妄计竟。五因不了自宗。妄执方便。再立宗说。以破世论。分三。
△初责愚夫着方便说。起大慧请。
复次大慧。愚痴凡夫。无始虚伪恶邪妄想之所回转。回转时。自宗通及说通。不善了知。着自心现外性相故。着方便说。于自宗四句清净通相。不善分别。大慧白佛言。诚如尊教。惟愿世尊为我分别说通及宗通。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于二通。来世凡夫声闻缘觉。不得其短。
此为愚夫不善了知自宗四句清净通相。故有此问也。不了知自宗四句清净。故于圣教方便之说。妄生分别。为习气恶觉之所流转。此宗通说通所为显示也。四句。即有无四句。离四句。得法体清净。是为清净通相也。
△二示宗说不堕凡夫见相。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三世如来有二种法通。谓说通。及自宗通。说通者。谓随众生心之所应。为说种种众具契经。是名说通。自宗通者。谓修行者离自心现种种妄想。谓不堕一异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意识。自觉圣境界。离因成见相。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二边者所不能知。我说是名自宗通法。大慧。是名自宗通及说通相。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契经。即九部所说。谓契理契事。皆依众生心而为引导。无有实法。此乃宗通方便。实不废权。故须离言得旨。又修行者之因说达宗也。离自心现种种妄想等者。谓自心所现一切有无四句妄计。皆由迷如来藏。随心意意识之所妄现。随妄现而起分别。一觉自心。妄想不生。分别永息。此自觉圣智所行境界。离因缘相应一切见相。是名自宗通相。不随一切方便言说。故非外道二乘之所能知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谓二种通。宗通及言说。说者授童蒙。宗为修行者。
同一圣教。童蒙得说。修行得宗。非如来实有二种分别。所谓止记论我时时说。亦随所见耳。
○三斥世论以显自宗。分六。
△初示世论不入自通。能招惑苦。破坏结集。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一时说言。世间诸论种种辩说。慎勿习近。若习近者。摄受贪欲。不摄受法。世尊何故作如是说。佛告大慧。世间言论种种句味。因缘譬喻。采集庄严。诱引诳惑愚痴凡夫。不入真实自通。不觉一切法。妄想颠倒。堕于二边。凡愚痴惑而自破坏。诸趣相续。不得解脱。不能觉知自心现量。不离外性自性妄想计着。是故世间言论种种辩说。不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诳惑迷乱。
此因说通。以为应善内外论议。以资乐辩。遂忆世尊尝训。故有前后相违之疑也。世间诸论。即指外道典籍。各依邪见。着为定论。或旁通曲达。庄严名理。如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引伸义味。诳惑心识。而于自通真句。实为背驰。夫觉心内证。远离所知。识性乐见。易成境界。一切理解。鸟道玄微。觉想所行。翻为秘密。此种深执。较之粗重欲乐。尤难解脱。甚有依通自宗。楷模圣教。以绝学之微言。为恶觉之成论。所谓句中无意。意在句中。出自若辈。都成袭语。句中宾主。几同义学表遮。遮即同无。表终堕有。遮表不别。举体无明。遮表同时。纷纭名相。矢口现成。拟超格外。此解成碍。恍惚离微。诬罔名句。不达自宗。虽在正法。同于世论。此即五十年后。破坏结集。所谓恶觉因见也。觉自心现者。所宜观察。出自心外。皆为颠倒。增长妄识。续生死因。不可不慎。地持谓修习五明。一切内外声医技巧。此为久远大菩萨。藏识明白。入一切世间。随众生心。而为引导。不宜借此。辄弛圣禁。抑当自鉴。始为知时耳。
大慧。释提桓因。广解众论。自造声论。彼世论者。有一弟子。持龙形像。诣释天宫。建立论宗。要坏帝释千辐之轮。随我不如。断一一头以谢所屈。作是要已。即以释法摧伏帝释。释堕负处。即坏其车。还来人间。如是大慧。世间言论。因譬庄严。乃至畜生。亦能以种种句味。惑彼诸天。及阿修罗。着生灭见。而况于人。是故。大慧。世间言论。应当远离。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习近。
举此以为不可近习世论之鉴。谓世论因譬庄严。极诸巧辩。触类无穷。难为折伏。此乃识心变幻。诳惑闻见。不诠正理。有障自宗。招生死苦。莫此为害。也。
大慧。世论者。惟说身觉境界而已。大慧。彼世论者。乃有百千。但于后时后五十年。当破坏结集。恶觉因见盛。故恶弟子受。如是。大慧。世论破坏结集。种种句味因譬庄严。说外道事。着自因缘。无有自通。大慧。彼诸外道无自通论。于余世论。广说无量百千事门。无有自通。亦不自知愚痴世论。
身觉境界。谓五阴身见闻觉知所行境界也。或即见闻觉知而起论说。或以见闻觉知所缘空寂灵妙玄微之境。而为宗趣也。破坏结集。谓破坏如来结集正教。此即学正法而堕邪见者。若非此辈。决不能破坏正教也。自因缘。即身觉境界也。其所著者。不出见闻觉知。非取为自性。即舍就虚玄。依傍自通。实同异学。流布当世。疑误将来。自既沦溺。亦沦溺于他。论说无穷。迷惑倍剧。为可悲痛耳。
△二示如来随自通说。
尔时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外道世</a>论种种句味因譬庄严。无有自通。自事计著者。世尊亦说世论。为种种异方诸来会众天人阿修罗。广说无量种种句味。亦非自通邪。亦入一切外道智慧言说数耶。佛告大慧。我不说世论。亦无来去。唯说不来不去。大慧。来者趣聚会生。去者散坏。不来不去者。是不生不灭。我所说义。不堕世论妄想数中。所以者何。谓不计着外性非性。自心现处。二边妄想所不能转。相境非性。觉自心现。则自心现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者。空无相无作。入三脱门。名为解脱。
世尊亦尝为异方诸来会众。及天人八部。广说本事部。或本生部。未曾有部。皆广说无量因缘句味。故疑如来亦说世论也。不知如来所说因缘。皆为自通缘起。或即世谛。说第一义谛。而人不知。惑为世谛耳。世尊于此总不明说。但曰我不说世论。亦不言所说何事为非世论。则知如来现前一切言说。皆非世论也。又曰。亦无来去。以异方诸来会众。似有来去。如来直于自通现量第一义中。直捷指示。故曰唯说不来不去。则知一切众生。不达现前境界。于自心现量妄想计着。以为实有来去。故复诏曰。来者趣聚会生。去者散坏。此乃生灭。不来不去。是不生灭。以明我所说义。不堕世谛妄想数中也。如来自通。住自心现量。见一切外性非性。非有无二边境界所能回转。处人天中。随自境界。说有三世。人谓如来说于三世。而如来实无三世。说有三乘人天。人谓如来说于三乘人天。而如来实无三乘人天。随世颠倒。说有三世。说有三乘人天。为欲众生达自宗通。得如来随自境界。不由言说。故复丁宁告语曰。觉自心现。则于自心所现。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者。空无相无作。入三解脱门。名为解脱也。此三解脱门。于觉自心量本有三昧。极为相应。如来所为再三提命也。
△三示如来止论。
大慧。我念一时。于一处住。有世论婆罗门。来诣我所。不请空闲。便问我言。瞿昙。一切所作耶。我时答言。婆罗门。一切所作。是初世论。彼复问言。一切非所作耶。我复报言。一切非所作。是第二世论。彼复问言。一切常耶。一切无常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我时报言。是六世论。大慧。彼复问我言。一切一耶。一切异耶。一切俱耶。一切不俱耶。一切因种种受生现耶。我时报言。是十一世论。大慧。彼复问言。一切无记耶。一切记耶。有我耶。无我耶。有此世耶。无此世耶。有他世耶。无他世耶。有解脱耶。无解脱耶。一切刹那耶。一切不刹那耶。虚空耶。非数灭耶。涅槃耶。瞿昙。作耶。非作耶。有中阴耶。无中阴耶。大慧。我时报言。婆罗门。如是说者。悉是世论。非我所说。是汝世论。
此外道从世论中发问。如来从自通第一义中正答。而非外之也。所作。即因生。非所作。即无因生。一切常无常生不生一异俱等。皆世论所有。第一义自通所无。如来谓初世论二世论。此固直示。无有隐覆。外道不知。多所置问。可谓当面错过。如来始终直示。谓如是说者。悉是世论。非我所说。是汝世论。昔梵志问世尊云。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良久。梵志云。世尊大慈。开我迷云。令我得入。此良马见鞭影也。我如来尝云。止记论。我时时说。故知构机为难耳。婆罗门。出五天竺。自称祖从梵天口生。遂从梵姓。即梵志也。其种倨傲多诤。或出家。或在家。成事相承。多有经论。不请空闲。亦倨傲一端。西域礼有所请。皆先白听许。名请空间也。刹那。微细生灭也。虚空。涅槃。非择灭。此三无为。是正法有。作非作。即问三无为是作非作也。
我唯说无始虚伪妄想习气种种诸恶。三有之因。不能觉知自心现量。而生妄想。攀缘外性。如外道法。我诸根义三合知生。我不如是。婆罗门。我不说因。不说无因。唯说妄想摄所摄性。施设缘起。非汝及余堕受我相续者所能觉知。大慧。涅槃虚空灭。非有三种。但数有三耳。
迷如来藏。而为无明。不觉妄动。此无始虚伪习气也。一切世间根身器界。皆以虚伪为因。因此虚伪。不能觉知自心所现。妄生计着。摄取外法。而外道误为根尘识三。和合生起也。外道不知现前根尘识三为迷自心。内识变似。妄计实有。万法从生。即成因论。谛观</a>生灭。觉知因尽。又计无因。此非如来所说。如来惟说虚伪习气。妄取能所。假名施设。故曰非汝及余堕受我相续者所能觉知也。我相续。指二乘。二乘法我未尽。犹未知无明发业初相。益见三无为法。无有自性。且非法执境界。况外道乎。
复次大慧。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痴爱业因故有三有耶。为无因耶。我时报言。此二者。亦是世论耳。彼复问言。一切性皆入自共相耶。我复报言。此亦世论。婆罗门。乃至意流妄计外尘。皆是世论。复次大慧。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颇有非世论者不。我是一切外道之宗。说种种句味因缘譬喻庄严。我复报言。婆罗门。有。非汝有者。非为。非宗。非说。非不说种种句味。非不因譬庄严。婆罗门言。何等为非世论。非非宗。非非说。我时报言。婆罗门。有非世论。汝诸外道所不能知。以于外性不实妄想虚伪计着故。谓妄想不生。觉了有无自心现量。妄想不生。不受外尘。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论。此是我法。非汝有也。婆罗门。略说彼识。若来若去。若死若生。若乐若苦。若溺若见。若触若着。种种相。若和合相续。若爱若因计着。婆罗门。如是比者。是汝等世论。非是我有。大慧。世论婆罗门作如是问。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辞而退。思自通处。作是念言。沙门释子。出于通外。说无生无相无因。觉自妄想现相。妄想不生。
世尊复答。总不出世论二字。后乃带言。乃至意识稍动。微涉外尘。皆为世论。即此一语。可谓彻底相为矣。有非世论。而非汝知。此亦远离恐怖之意。才曰非为非说。即曰非不说种种句味。非不因譬庄严。夺其所执。而亦不离所执。别有通涂。所谓非即非离。唯当自觉耳。不觉外性不实。皆由虚伪。则妄想生起。觉有无诸法。悉从自心。不受外缘。则妄想永息。亦止就外道平日之不觉。使自觉之。始终止记。彼自无疮。勿伤之也。复即外道所计妄识。终告之曰。若来若去。若死若生。若乐若苦。若溺若见。若触若着。种种相。若和合相续。若爱若因计着。如是比者。皆汝世论。尤为全盘掀翻。杀尽活尽。而乃退自念言。沙门释子。出于通外。说无生无相无因。觉自妄想现相。妄想不生。外道述此反谤。且谓果能尽如来说耶。为不尽如来说耶。以为不尽。则语固宛尔。便以为尽。则如来自通。止于如是。所谓从上密旨。岂婆罗门数语觑破耶。
△四示世论摄受贪欲。不摄正法。
大慧。此即是汝向所问我。何故说习近世论种种辩说。摄受贪欲不摄受法。大慧白佛言。世尊。摄受贪欲及法。有何句义。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乃能为未来众生。思惟咨问如是句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所谓贪者。若取若舍。若触若味。系着外尘。堕二边见。复生苦阴。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诸患。皆从爱起。斯由习近世论及世论者。我及诸佛说名为贪。是名摄受贪欲不摄受法。
贪欲之法。唯取舍二心。括尽身觉境界。穷身觉境界。或现在法相。或意法虚缘一切龟毛兔角影现。是情是理。悉名尘境。循是尘境。故取若舍。悉堕有无相见。一切苦聚。成于贪爱。爱有为因。生死为果。此世论所为不可近习也。
△五示摄受正法。远离世论。
大慧。云何摄受法。谓善觉知自心现量。见人无我及法无我相。妄想不生。善知上上地。离心意意识。一切诸佛智慧灌顶。具足摄受十无尽句。于一切法无开发自在。是名为法。所谓不堕一切见。一切虚伪。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边。大慧。多有外道痴人。堕于二边。若常若断。非黠慧者。受无因论。则起常见。外因坏。因缘非性。则起断见。大慧。我不见生住灭故。说名为法。大慧。是名贪欲及法。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自心现量。无有自他。凡所有见。皆是虚妄。于此深知深信。则人法二我。当下释然。一切时处。不取有性。觉想全销。照明诸地。不因心念。与诸佛慧。无有差别。自能以十无尽句。不勤功用。自在增胜耳。复言不堕诸见虚伪有无性相者。盖以外道堕此。起断常执。此自通身觉之别。深切着明。乃珍重云。我不见生住灭。说名为法。如来所为示人于划然自尽处。全体大用。其旨微矣。受无因论。即指外道所执生因。而起常见。谓无因者。因非其因。是为无因。觉生因尽。复起断见。然因与无因。总成断灭耳。
△六总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一切世间论。外道虚妄说。妄见作所作。彼则无自宗。惟我一自宗。离于作所作。为诸弟子说。远离诸世论。心量不可见。不观察二心。摄所摄非性。断常二俱离。乃至心流转。是则为世论。妄想不转者。是人见自心。来者谓事生。去者事不现。明了知去来。妄想不复生。有常及无常。所作无所作。此世他世等。斯皆世论通。
初二偈。谓外道无有自宗。皆由能所摄受。遂为妄想流转。如来自宗。与外道异。亦唯远离能所。更无别旨也。第三四偈。即示人于能所远离时。默然自契。不作相见。所谓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楞严云。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从何立。即此不可见之心量。自知自信。不更复起观察。一时有无能所断常诸见。总不可得。若到此际。稍涉微念。即被流转。翻成世论。故曰妄想不转者。是人见自心。可谓叮咛致诫矣。后二偈。更示人于日用事物。一切去来之相。洞然明了。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如云如电。如影如响。此正觉自心量者。自他不隔。今古齐观。不如世论之有常无常。所作无作。此世他世。种种见觉也。
○上二示语义识智。以显宗通之用竟。三示正法解脱。远超愚外。分三。
△初列妄想涅槃。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言涅槃者。说何等法。名为涅槃。而诸外道各起妄想。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如诸外道。妄想涅槃。非彼妄想。随顺涅槃。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或有外道阴界入灭。境界离欲。见法无常。心心法品不生。不念去来现在境界。诸受阴尽。如灯火灭。如种子坏。妄想不生。斯等于此。作涅槃想。大慧。非以见坏。名为涅槃(魏译云。大慧。而彼外道见如是法。生涅槃心。非见灭故。名为涅槃)。
上明摄受法。此则依正因而辨正果也。初云。如诸外道。妄想涅槃。复云。非彼妄想。随顺涅槃。妄想随顺。邪正较然。下列种种。不出妄想。末出正法。正明随顺。所谓随顺者。随顺自性也。本来自性清净。而由客染障覆。故令不显。若觉自心量。真圣道生。断障所显。名为涅槃。所谓随顺真如。离障施设也。阴界入灭境界离欲者。谓彼观察阴界入法。毕竟无常。不贪境界。既不贪境界。则心心数法。不现在前。故亦无三世去来之念。如灯尽种坏。即喻彼灭受境界也。此一种妄计。但为想坏。而非见坏。见坏者。观自心现量。了知阴界入法。由迷自心。妄现境界。本无有生。亦无所灭。生灭见离。妄想顿息。自性涅槃。而非观法无常。随灭想受。妄计涅槃也。
大慧。或以从方至方。名为解脱。境界想灭。犹如风止。或复以觉所觉见坏。名为解脱。或见常无常。作解脱想。(唐译云。或谓不起。分别常无常见。名得涅槃)或见种种相想。招致苦生因。思惟是已。不善觉知自心现量。怖畏于相。而见无相。深生爱乐。作涅槃想。
从方至方。古注引论云。第二外道。说最初有方。从方生世间及人。人生天地。次第灭没。还入于方。说为常住。为涅槃因。然胜论师立六句生因。实句中有九法。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明论师计大梵时方本际自然虚空我。七法常住。能生一切法。此三种说方。皆无体相。彼见现前诸法。无所从生。妄计生因。从于虚无。如自然虚空本际种种立名。俱无实体。又注谓方。犹类也。从方至方。无有异趣。如楞严知人生人。悟鸟生鸟。穷八万劫。无有改移。从类至类。不失本性。此又自然外道。前三。从方而生。还归方灭。后一。本性无失。随处自在。依此妄计。以为常住。一切境界。希望想灭。如风顿止。计为涅槃也。觉所觉见坏者。谓不见能觉之心。与所觉之境。名为见坏也。见常无常者。谓不起常无常见。按此二种。似与离摄所摄。及远断常二见相近。然不由觉知自心所现。妄自遏捺。全堕能所。以见息见。总名妄想耳。见种种相招致苦因。生怖畏心。见于无相。此类二乘观无常苦空。作无我想。守偏真如。乐于空寂。由不善觉自心现量。故不知一切性相。内识变似。俱无实事。妄生怖畏。舍一取一。不离妄想也。
或有觉知内外诸法自相共相。去来现在有性不坏。作涅槃想。或谓我人众生寿命。一切法坏。作涅槃想。或以外道恶烧智慧。见自性及士夫。彼二有间。士夫所出。名为自性。如冥初比。求那转变。求那是作者。作涅槃想。或谓福非福尽。或谓诸烦恼尽。或谓智慧。或见自在。是真实作生死者。(唐译云。或计自在是实作者)作涅槃想。
觉知内外诸法等有性不坏者。即认五阴中我。名为自性。如前身觉。此为常计。我人众生寿者一切法坏。谓四相灭坏。同于虚空。此成断见。自性。谓冥谛。士夫。即神我。士夫从自性出。故曰如冥初比。求那。翻依。谓神我依冥初转变而生。依是作者。作涅槃想。所谓依无生有。有还归无。亦同断见耳。福非福尽。谓无罪福。一切无碍。无有因果也。或谓诸烦恼尽。或谓智慧。彼以烦恼智慧为二。或谓尽烦恼而依智慧。或谓烦恼自然而尽。不由智慧所断。皆非正因也。或见自在。即大梵天。顺世师计大梵天。能造作众生生死。即以能作为常住也。
或谓展转相生。生死更无余因。如是即是计着因。而彼愚痴不能觉知。以不知故。作涅槃想。或有外道言得真谛道。作涅槃想。或见功德功德所起。和合。(魏译云。有作所作。而共和合)一异俱不俱。作涅槃想。或见自性所起。(唐译云。或计诸物从自然生)孔雀文彩种种杂宝。及利刺等性。见已。作涅槃想。
展转相生。谓父生子。子生孙。生生相续。无有别因。不知流爱为种。结想为胎。摄受无明惑业。为生死本。无有解脱。以不知故。安于生死。作涅槃想。如今世间。父子祖孙。生死相继。误为法尔也。真谛。即冥谛。是执冥谛以为道也。功德功德所起。即能作所作也。疑能所和合。而生一异俱不俱见。总不出四句也。自性所起。谓自然生。亦同无因。谓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竖。畜生本横。松直棘曲。鸟兽文彩。诸杂珍宝。皆自然生。无有因果也。
大慧。或有觉二十五真实。或王守护国受六德论。作涅槃想。(唐译云。或谓能解二十五谛。即得涅槃。或有说言能受六分。守护众生。斯得涅槃)或见时是作者。时节世间。如是觉者。作涅槃想。或谓性。或谓非性。或谓知性非性。(唐译云。或执有物以为涅槃。或计无物以为涅槃。或有计著有物无物为涅槃者)或见有觉与涅槃差别。作涅槃想(唐译云。或计诸物与涅槃无别。作涅槃想)。
二十五真实。即数论二十五谛。六德。即胜论六句。前计二十五冥谛及六句论。即为涅槃。此以能觉能受。乃为涅槃也。王守护国。谓受六分。守护众生也。时。即时散外道执一切法。皆从时生。观于草木荣枯开落。计时为常为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也。性。物也。有物无物。非有非无。亦因与无因摄也。觉。觉想。觉想动摇。涅槃寂静。或谓为别。或计无别。同一妄计耳。
有如是比种种妄想。外道所说。不成所成。智者所弃。大慧。如是一切。悉堕二边。作涅槃想。如是等外道涅槃妄想。彼中都无若生若灭。(唐译云。于此无有若住若出)大慧。彼一一外道涅槃。彼等自论。智慧观察。都无所立。如彼妄想。心意来去漂驰流动。一切无有得涅槃者。
结言外道所计种种涅槃。皆妄想见。不成涅槃也。谓不出有无二边。若住若出。都无实义。总属心意漂动。即使究竟灭尽。终无有真得涅槃者。此皆不由觉知自心现量。随自心现。虚妄分别。无如实智。一切所作。俱不成立。
△二示如来随顺涅槃。
大慧。如我所说涅槃者。谓善觉知自心现量。不着外性。离于四句。见如实处。不堕自心现妄想二边。摄所摄不可得。一切度量。不见所成。愚于真实。不应摄受。弃舍彼已。得自觉圣法。知二无我。离二烦恼。净除二障。永离二死。上上地。如来地。如影幻等诸深三昧。离心意意识。说名涅槃。大慧。汝等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当疾远离一切外道诸涅槃见。
自心现量。即本来清净涅槃也。此涅槃。一切有情。平等共有。其性本寂。唯真圣者。自内所证。故曰觉知。觉知此已。见本寂性与一切法。不一不异。所谓不着外性。离四句。见如实处也。见如实处。真如理显。离一切相一切分别。所谓不堕自心现妄想二边。摄所摄不可得也。真如理显。想相俱寂。则寻思路绝。名言道断。所谓一切度量。不见所成。愚于真实。不应摄受也。盖如实处。非言思凑泊。徒为所愚。故不应摄受。二无我。谓人无我法无我也。二烦恼。谓根本及随也。二障。谓惑智二障。二死。谓分段变易也。此四二种。从觉知自心现量。一时俱见。至证无住处涅槃。始获圆满。此涅槃。即真如理。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所谓甚深三昧。离心意意识也。此二涅槃。因中果上。二俱平等。惟如来有。兼余依及无余依。共为四种。如来悉具。如来虽无实依。而现似有。是故如来可言具四。二乘断见思烦恼所显真理。虽有微苦所依。而二惑永灭。故亦得有余涅槃。若无余依。二乘亦有亦无。依不见本来自性清净。及无无住处。说彼为无。依烦恼障尽所显真理。离相湛然</a>。寂灭安乐。与佛无差。说为亦有也。
△三总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外道涅槃见。各各起妄想。斯从心想生。无解脱方便。愚于缚缚者。远离善方便。外道解脱想。解脱终不生。众智各异趣。外道所见通。彼悉无解脱。愚痴妄想故。
此言外道所计种种涅槃。皆由妄想。无有解脱方便。无解脱方便者。谓不善觉自心现量。不觉自心现量。则见能缚。及与所缚。见有能缚。则有心可空。有智可灭。见有所缚。则有法可断。有境可离。所谓愚也。种种摄取。各称智者。而实无智。无有解脱之理也。
一切痴外道。妄见作所作。有无有品论。彼悉无解脱。凡愚乐妄想。不闻真实慧。言语三苦本。真实灭苦因。譬如镜中像。虽现而非有。于妄想心镜。愚夫见有二。不识心及缘。则起二妄想。了心及境界。妄想则不生。心者即种种。远离相所相。事现而无现。如彼愚妄想。
作。作者。即所计因相也。所作。即因所生法。总堕有无二品。无解脱分也。盖识性欲见色相。故一切有无境界。皆觉想所乐。乐于觉想。则必愚于真实。所谓有烦恼则无智慧。有智慧则无烦恼也。有无诸计。徒招因果。都无实事。唯有言语。故云言语三苦本。若见真实。则诸妄顿息。即灭苦因。镜。喻自心。像。喻自心所现一切色心境界。心与境界。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心量。了则种种皆心。能所俱忘。现而无现。如幻如电。不可有无也。
三有唯妄想。外义悉无有。妄想种种现。凡愚不能了。经经说妄想。终不出于名。若离于言说。亦无有所说。
三有唯妄想。谓三有诸法。皆由内识变似。有外境生。实无别义。愚不能了。妄见种种耳。诸修多罗所说妄想。皆云无性。唯有名字。若离名字。即无妄想可得。妄想既虚。说亦非有。不可又缘圣教。所谓执药成病。如来示人。真无剩义耳。
上五示宗说二通。以善语义识智之用。拣别愚外。扶进自他。正法解脱竟。
楞伽阿?多罗宝经心印卷六
音释
惝
(昌两切惝惘失意貌)。
掉
(徒了切动摇也)。
觑
(七虑切伺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