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多罗宝经心印卷四

3个月前 作者: 佚名
    宋天竺三藏沙门求那?陀罗译


    曹洞三十四世博山三世雷峰沙


    门释函是疏


    嗣法门人沙门 释(今无今覞)较


    ○十示诸法常住如幻。以显如来藏自性无生。分四。


    △初显惑乱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常声者何事说。佛告大慧。为惑乱。以彼惑乱。诸圣亦现。而非颠倒。(唐译云。大慧。依妄法说。以诸妄法。圣人示现。然不颠倒)大慧。如春时??。火轮。垂发。乾闼婆城。幻。梦。镜像。世间颠倒。非明智也。然非不现。大慧。彼惑乱者有种种现。非惑乱作无常。所以者何。谓离性非性故(唐译云。大慧。妄法现时。无量差别。然非无常。何以故。离有无故)。


    一切诸法。悉无自性。如春??火轮。不可有无。此如来所以说常也。计有无惑乱者。颠倒想耳。颠倒可灭。法性常住。法华云。无上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诸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涅槃亦云。我亦不说内外六入及六意识常。我乃宣说灭内外入所生六识。名之为常。夫内外唯心。圣凡同现。惑乱由识。迷觉攸分。所谓一切凡夫有二种想。一世流布想。二着想。一切圣人唯有世流布想。无有着想。故知着想若灭。离性有无。春??火轮。法尔常然也。


    大慧。云何离性非性惑乱。谓一切愚夫种种境界故。如彼恒河。饿鬼见不见故。无惑乱性。于余现故。非无性。如是惑乱。诸圣离颠倒不颠倒。是故惑乱常。谓相相不坏故。大慧。非惑乱种种相妄想相坏。是故惑乱常(唐译云。大慧。妄法是常。相不异故。非诸妄法。有差别相。以分别故。而有别异。是故妄法。其体是常)。


    一恒河水。饿鬼不见。不可言有。余众生见。不可言无。无有无性。而非无水。所谓不坏世间相。而成出世法也。一切诸法。妄想分别。法无分别。无分别法。是名常住。颠倒。属凡夫法。不颠倒。属二乘法。颠倒与不颠倒。皆为分别。非法实相。故诸圣悉离耳。


    大慧。云何惑乱真实。若复因缘。诸圣于此惑乱不起颠倒觉。非不颠倒觉。(魏译云。云何迷惑法名之为实。以诸圣人迷惑法中。不生颠倒心。亦不生实心)大慧。除诸圣。于此惑乱有少分想。非圣智事相。大慧。凡有者。愚夫妄说。非圣言说。


    此复言圣智事。于惑乱法。无有少想也。凡外于如幻法上。无常计常。乃至无我乐净。计我乐净。此凡外所为颠倒也。二乘于如幻法上。常计无常。乃至我乐净。计无我乐净。此二乘对治凡外。而自以为不颠倒也。不知颠倒与不颠倒。皆为觉想所转。而于惑乱真实自相。不得相应。故知有少分想。即不能入圣智事耳。


    ○二示惑乱起二种性。以显真如平等。分二。


    △初示惑乱起二种性。


    彼惑乱者。倒不倒妄想。起二种种性。谓圣种性。及愚夫种性。圣种性者。三种分别。谓声闻乘。缘觉乘。佛乘。云何愚夫妄想起声闻乘种性。谓自共相计着。起声闻乘种性。是名妄想起声闻乘种性。大慧。即彼惑乱妄想起缘觉乘种性。谓即彼惑乱自共相。不亲计着。起缘觉乘种性。云何智者即彼惑乱起佛乘种性。谓觉自心现量。外性非性。不妄想相。起佛乘种性。是名即彼惑乱起佛乘种性。又种种事性。凡夫惑想。起愚夫种性。


    此即惑乱显示起二种性。以明惑乱之法。本自平等。但能离诸分别。即名真如也。自共相计著者。谓声闻观阴界入空。作无我想。证人无我。而自共相不灭。故不得法无我也。自共相不亲计著者。谓缘觉于自共相。计于缘起。不乐愦闹。而于法我。犹未顿忘也。即彼惑乱起佛乘种性者。谓即惑乱。即非惑乱。当处想尽。即如如佛。此觉自心现量者。见一切法。无有法体。故妄想不生也。一切凡外执现前种种事物。将为实有。是为愚夫种性。所谓非常常想。非乐我净。作乐我净想也。


    △二示离妄平等真如。


    彼非有事。非无事。是名种性义。大慧。即彼惑乱不妄想。诸圣心意意识过习气自性法转变性。是名为如。(魏译云。圣人观察彼迷惑法。不虚妄分别。是故圣人能转心意意识身相。离烦恼习故。是故圣人转彼迷惑法。名为真如)是故说如离心。我说此句。显示离想。即说离一切想。


    承上于惑乱法。所起种性。彼惑乱法。非有实事。非无实事。由依妄想而有分别耳。诸圣智者观彼惑乱。离诸分别。但能转心意意识一切妄想习气。复本自性。得见法性。名为真如。所谓如离心也。离一切分别之心。真如法性。自然显示。此句。谓真如法性也。真如法性。显示离分别法门。离一切分别。更无余义也。故知一切惑乱。法非分别。一切妄想。性非分别。皆由不觉。内起妄心。外见妄法。内外惑乱。悉无实事。惟在迷中。亦非无事耳。


    ○上二示惑乱起二种性。以显真如平等竟。三示惑乱无法。分二。


    △初示惑乱无法如幻。


    大慧白佛言。世尊。惑乱为有为无。佛告大慧。如幻无计著相。若惑乱有计著相者。计着性不可灭。缘起应如外道说因缘生法。


    此问惑乱之法为有为无者。因上惑乱常义计也。不知所谓常者。灭内外入所生六识名常。非实有法常也。内外所生六识既灭。则法无自性。不可有无。谓之如幻。计着之相。无所从生矣。若如幻犹有计着之相。则计着法必不可灭。如外道说。外道于十二因缘。计从因生。此由不知自心所现。妄见实有耳。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惑乱如幻者。复常与余惑作因。佛告大慧。非幻惑因。不起过故。大慧。幻不起过。无有妄想。大慧。幻者从他明处生。(唐译云。大慧。夫幻事者。从他明咒而得生起)非自妄想过习气处生。是故不起过。大慧。此是愚夫心惑计着。非圣贤也。


    惑乱如幻复当与余惑作因者。谓此惑乱之法。虽是如幻。若犹于此而起妄计。则幻不能止惑。复当为惑作因。此防拨无者。不能深达如幻。则迷情未尽。着想犹存。借口空华。反成颠倒。不知西域幻法。从于明咒而得生起。喻如幻法。从自心不觉。妄有所现。无有主者。无有觉知。所谓幻不起过。无有妄想也。非自妄想过习气处生者。谓妄想由不达自心所现。一切诸法。悉同幻起。随顺习气。妄计有无。遂为过患。达法如幻。妄计顿停。所谓幻非惑因也。迷生惑乱。悟同幻者。妄想之心无附。即因缘之遘徒然。古今圣贤。真无两旨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圣不见惑乱。中间亦无实。中间若真实。惑乱即真实。舍离一切惑。若有相生者。是亦为惑乱。不净犹如翳。


    圣不见惑乱者。谓惑乱即真实。不于惑乱中间。复有不惑乱以为真实也。故曰中间若真实。惑乱即真实。知妄即真。顿离内外相见。此觉自心现者。至无所有。犹如琉璃。无有余翳也。住九地菩萨。见法有性。犹云不见佛性。谓见佛性。则不复见一切法性。涅槃云。菩萨摩诃萨实无所见。无所见者。即无所有。无所有者。即一切法。所谓惑乱即真实也。


    △二再示如幻无过。


    复次大慧。非幻无有相似。见一切法如幻。(唐译云。复次大慧。见诸法非幻无有相似。故说一切法如幻)大慧白佛言。世尊。为种种幻相计着言一切法如幻。为异相计着。若种种幻相计着言一切性如幻者。世尊。有性不如幻者。所以者何。谓色种种相非因。世尊。无有因色种种相现如幻。(唐译云。若依执着种种幻相言一切法犹如幻者。世尊。非一切法悉皆如幻。何以故。见种种色相不无因故。世尊。都无有因令种种色相显现如幻)世尊。是故无种种幻相计著相似性如幻(唐译云。世尊。不可说言依于执着种种幻相。言一切法与幻相似)。


    一切诸法。无有主者。无有觉知。非幻无以为喻。故世尊重言之。而非以种种计著相言如幻也。若以种种计著相言如幻者。则现前色相。不由计着而有所现。是有性不如幻者。便非无因。盖欲显一切法。由迷自心。而不同于作者因相。故曰无有因种种相现如幻也。复终之曰。无种种幻相计著相似性如幻。则世尊所说一切法如幻。旨趣自晓然耳。故知外道异因。总由不知现前色相。皆自心现。有无诸性。悉不可得。一切法不生。一切法如幻。此如来秘密之旨。大慧深领法要。而以如幻非计著相。所谓直显法性欤。


    佛告大慧。非种种幻相计著相似一切法如幻。大慧。然不实一切法速灭如电。是则如幻。大慧。譬如电光刹那顷现。现已即灭。非愚夫现。如是一切性。自妄想自共相观察。无性。非现。色相计着。


    此言非因计着诸相而言一切法如幻。谓一切法速灭如电。故言如幻也。一切诸法。如电光现。不可有无。愚夫不达诸法实相。妄起分别。以为实有自共相现。而不知妄现非性。但由色相计着。当下无生。抗行回互。俱无所用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非幻无有譬。说法性如幻。不实速如电。是故说如幻。


    法无自性。当生不生。不生说无。生而无生。故说如幻。此得法实相者之所显示也。


    ○上三示惑乱无法竟。


    △四直示无生如幻。令离希望。


    大慧复白佛言。如世尊所说一切性无生及如幻。将无世尊前后所说自相违耶。说无生性如幻。


    一切法不生。一切法如幻。此当生不生之旨也。性无自性。故曰无生。是无而非无也。如虚空华。故曰如幻。是有而非有也。如来秘密。非智所及。前后相违之难。盖欲明此耳。


    佛告大慧。非我说无生性如幻前后相违过。所以者何。谓生无生。觉自心现量。有非有。外性非性。无生现。大慧。非我前后说相违过。然坏外道因生。故我说一切性无生。大慧。外道痴聚。欲令有无有生。非自妄想种种计着缘。大慧。我非有无有生。是故我以无生说而说。


    生无生。此如来决定之旨。为觉自心现量者。说是秘密也。自心所现。故非无性。现唯自心。故非有性。一切外性非性。即无生现前。说有因生。说无因生。皆自妄想计着也。


    大慧。说性者。为摄受生死故。坏无见断见故。为我弟子摄受种种业受生处故。以声性说摄受生死。


    性。法也。佛说有法者。为令弟子知生死摄受之因。所以破无因断见也。涅槃云。众生行业。不常不断。而得果报。虽念念灭。而无所失。虽无作者。而有作业。虽无受者。而有果报。受者虽灭。果不败亡。无有虑知。和合而有。一切众生。虽与十二因缘共行。而不见知。不见知故。无有终始。此佛所以说因缘性也。声。犹名句也。谓有法摄受。亦空有言说。盖复示其行业因迷。觉则当下性离。涅槃为众生而言。非为觉者。此不可与迷情未尽者道也。


    大慧。说幻性自性相。为离性自性相故。堕愚夫恶见相希望。不知自心现量。坏因所作生。缘自性相计着。说幻梦自性相一切法。不令愚夫恶见希望。计着自及他一切法。如实处见。作不正论。大慧。如实处见一切法者。谓超自心现量。


    幻无自性。唯心所现。现如梦幻。不能为一切法而作生因。所以坏愚夫希望计着也。如实处。即指自心所现一切如幻之法。不堕有无能所。所谓诸法实相也。不见一法。方见实相。此觉自心现量境界。唯证相应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无生作非性。有性摄生死。观察如幻等。于相不妄想。


    一切诸法。无有生性。妄有所作。即受生死。生死如幻。而为妄想之所摄持。所谓不自生。非不生。无生缘起。缘起无生。悟此者。可以超然自得也。


    ○上十示诸法常住如幻。以显如来藏自性无生竟。十一示离言得义。止外别愚。选择觉心。建立涅槃。分五。


    △初示离言得义。


    复次大慧。当说名句形身相。(魏译云。说名句字身相)善观名句形身菩萨摩诃萨。随入义句形身。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觉已。觉一切众生。大慧。名身者。谓若依事立名。是名名身。句身者。谓句有义身。自性决定究竟。是名句身。形身者。谓显示名句。是名形身。又形身者。谓长短高下。又句身者。谓径迹。如象马人兽等所行径迹。得句身名。大慧。名及形者。谓以名说无色四阴。故说名。自相现。故说形。是名名句形身。说名句形身相分齐。应当修学。


    前谓言说不显示第一义。此言随入义句形身。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谓非言说是第一义。亦非所说是第一义。第一义圣智乐处。言说所入。故知言</a>说所入。即自性决定究竟之句。入决定究竟。则言说所说。不足显示。然所以达此者。亦由言说。谓之以楔出楔。所当善观也。依事立名者。如依水土人工所作浆具。名之为瓶。自性决定究竟者。如依诸法如幻之句。得一切法决定无有自性。究竟如来藏真如之义也。字画有长短。音韵有高下。因字得名。累字成句。所谓显示名句也。径迹。谓观径迹。知为象马人兽所行。如观句而得义也。无色四阴。谓受想行识也。因受想行识之名。而知四无色阴。观点画长短音韵高下。而字之自相现也。由名句形身。而入第一究竟之义。所谓疾得菩提。自觉觉他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名身与句身。及形身差别。凡夫愚计着。如象溺深泥。


    偈责愚外不知离言得义反为觉想境界所转。如象溺泥。深用怜悯也。


    △二示止论。以明义不在言。


    复次大慧。未来世智者。以离一异俱不俱见相我所通义。问无智者。彼即答言。此非正问。谓色等常无常为异不异。如是涅槃诸行。相所相。求那所求那。造所造。见所见。尘及微尘。修与修者。如是比展转相。如是等问。而言。佛说无记。止论。非彼痴人之所能知。谓闻慧不具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令彼离恐怖句故。说言无记。不为记说。又止外道见论故。而不为说。


    止论。四论之一。有二义。一止外道无记论。不为记说。为痴无智故。离彼怖畏故。止邪论故。二止根未熟者。令离执着故。默契无言故。时节因缘故。故设未来智者。若以如来离四句通义问于无智。必致非正之答。反以色等诸相能所展转。多所难问。此佛说无记。故止不为论。以彼痴人无知。闻慧不具。苟为记说。必生恐怖。以离四句甚深空义。非识所泊。若堕四句。又成戏论。增益邪见。如来所以为后世勖也。色等。谓于阴界入诸法。所有常异四句也。涅槃诸行。谓能证涅槃之行也。相所相。谓能相所相。依所依。谓能依所依。造所造。谓能造所造。见所见。谓能见所见。尘及微尘。谓泥团微尘也。修与修者。谓人我法我也。此展转相待。虚无实义。不可记录。故曰无记也。


    大慧。外道作如是说。谓命即是身。如是等无记论。大慧。彼诸外道愚痴。于因作。无记论。非我所说。大慧。我所说者。离摄所摄。妄想不生。云何止彼。大慧。若摄所摄计著者。不知自心现量。故止彼。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以四种记论为众生说法。大慧。止记论者。我时时说。为根未熟。不为熟者。


    此明止记论之所由说也。命。生死之根。以此为身。成于因作。此外道无记。非如来所说。谓如来所说。离能所取。妄想不生。而不直示唯心者。以有因作计着。不知自心所现。故止之也。然诸佛如来四种记论。引导众生。止记论者。非但为外道。亦为根未熟者。时节未至。不可增其意言。时节将至。且欲悟之言外。所谓但遮其非。不言其是。涅槃云。如彼鸳鸯。巡邻提鸟。共相游止。不相舍离。如来谓异法是苦。异法是乐。异法是常。异法无常。异法是我。异法无我。时节若至。其理自彰也。


    复次大慧。一切法离所作。因缘不生。无作者。故一切法不生。大慧。何故一切性离自性。以自觉观时。自共性相不可得。故说一切法不生。何故一切法不可持来不可持去。以自共相。欲持来无所来。欲持去无所去。是故一切法离持来去。大慧。何故一切诸法不灭。谓性自性相无故。一切法不可得。故一切法不灭。大慧。何故一切法无常。谓相起无常性。是故说一切法无常。大慧。何故一切法常。谓相起无生性。无常常。故说一切法常。


    此正言止论说也。一切法不生。离能所。无作者故。一切法无自性。自共相不可得故。一切法无去来。自共相来无从去无至故。一切法不灭。无性相故。一切法无常。相起无常性故。一切法常。起即不起。无常性常故。详此六义。唯无所有。除无所有。不容有说。故曰止论。以此制诸外道。即以此别示玄义。如来深密。唯当默契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记论有四种。一向反诘问。分别及止论。以制诸外道。有及非有生。僧佉毗舍师。一切悉无记。彼如是显示。正觉所分别。自性不可得。以离于言说。故说离自性。


    一向。直答也。反诘。质难答。分别。条畅答。止论。即置答也。僧伽。指数论所立二十五冥谛。毗舍。指胜论所立六句。因与无因。无有实义。无可为说。唯说无性耳。


    ○三别四果。以出真觉。分六。


    △初问四果差别。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诸须陀洹。须陀洹趣差别通相。若菩萨摩诃萨善解须陀洹趣差别通相。及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方便相。分别知已。如是如是为众生说法。谓二无我相。及二障净。度诸地相。究竟通达。得诸如来不思议究竟境界。如众色摩尼。善能饶益一切众生。以一切法境界无尽身财。摄养一切。


    问四果相。欲明四果与觉地通别。为众生分别显示。令舍人法二障。证二无我。超诸地相。通达佛地。究竟庄严。获如意宝。以无所有。转相度脱也。一切法境界。谓无所有境界也。


    ○二列三种须陀洹。分二。


    △初示须陀洹果相。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听受。佛告大慧。有三种须陀洹。须陀洹果差别。云何为三。谓下中上。下者。极七有生。中者。三五有生而般涅槃。上者。即彼生而般涅槃。此三种有三结。下中上。云何三结。谓身见。疑。戒取。是三结差别。上上升进。得阿罗汉。


    须。翻无漏。陀洹。翻修习。谓修习无漏也。又须翻流。陀洹翻逆。谓逆生死流也。又翻入。谓入圣流也。上中下。分利钝二种。钝根人天七返。乃般涅槃。现生。盖指极利也。此三种人。断三种结。唐译无下中上三字。然断结亦分利钝。故云三结差别也。


    △二示须陀洹断结差别。


    大慧。身见有二种。谓俱生。及妄想。如缘起妄想自性妄想。譬如依缘起自性。种种妄想自性计着生。以彼非有非无。非有无无实。妄想相故。愚夫妄想种种妄想自性相计着。如热时??。鹿渴水想。是须陀洹妄想身见。彼以人无我摄受无性。断除久远无知计着。


    身见二种。谓俱生分别。妄想。即分别也。分别属见惑。虽广摄内外诸法。亦依五蕴妄计有无。如幻人从缘。而起男女屈伸诸相。生一切众生分别。而实非有非无。都无实事。唯妄想相。如彼渴鹿。妄见水性。此须陀洹以人无我智。观摄受无性。而得除断也。按须陀洹断二种烦恼。不堕外道作因。犹依人无我智。灭摄受性。故法无我非分也。


    大慧。俱生者。须陀洹身见。自他身等四阴。无色相故。色生造及所造故。展转相因相故。大种及色不集故。须陀洹观有无品不现。身见则断。如是身见断。贪则不生。是名身见相。


    俱生。属思惑。声闻?五蕴空。而得解脱。谓受等四蕴。无色相可得。色蕴依四大及四大造色。互相和合。无有自他。远离有无邪见。贪想不生。总二种断。是名身见断。


    大慧。疑相者。谓得法善见相故。及先二种身见妄想断故。疑法不生。不于余处起大师见。为净不净。是名疑</a>相须陀洹断。


    得法善见相者。所谓见谛也。离有无因。见于真谛。是为证法善见。身见随断。疑则不生。疑有三种。谓疑法。疑己。疑人也。证法善见。则不疑法。身见已断。则不疑己。不疑法不疑己。则亦不疑人。谓法己二疑。得人而断。故不于余处起大师想也。为净不净者。疑词也。


    大慧。戒取者。云何须陀洹不取戒。谓善见受生处苦相故。是故不取。大慧。取者。谓愚夫决定受习苦行。为众具乐。故求受生。彼则不取。除回向自觉胜。离妄想无漏法相行方便。受持戒支。是名须陀洹取戒相断。


    求生乐处而取戒支。是为戒取。须陀洹所有受持。皆为自觉胜。回向无漏法行。故戒取断。


    须陀洹断三结。贪痴不生。若须陀洹作是念。此诸结我不成就者。应有二过。堕身见。及诸结不断。大慧白佛言。世尊。世尊说众多贪欲。彼何者贪断。佛告大慧。爱乐女人。缠绵贪着。种种方便身口恶业。受现在乐。种未来苦。彼则不生。所以者何。得三昧正受乐故。是故彼断。非趣涅槃贪断。


    金刚般若云。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实无所入。乃至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可知作断结想。为堕身见。及诸结不断也。须陀洹唯断欲贪。若涅槃贪。则四果不断。三昧正受。即证法善见所生。谓三昧正受。障彼贪欲。而得现断。以思惑须陀洹未尽也。


    ○上二列三种须陀洹竟。


    △三示斯陀含果相。


    大慧。云何斯陀含相。谓顿照色相妄想生相。见相不生。善见禅趣相故。顿来此世尽苦际。得涅槃。(唐译云。谓不了色相。起色分别。一往来已。善修禅行。尽苦边际。而般涅槃)是故名斯陀含。


    顿照色相妄想生相者。谓此一来。为了色相所生分别。分别不生也。此分别。指思惑。非见惑。善见禅趣。即证法善见所起禅定。大般涅槃云。斯陀含人。系心修道。为断贪欲。瞋痴憍慢。以此系心。一往来已。尽苦边际。而般涅槃。


    △四示阿那含果相。


    大慧。云何阿那含。谓过去未来现在色相性非性生见过患。使妄想不生故。及结断故。(唐译云。谓于过未现在色相起有无见分别过恶。随眠不起。永舍诸结。更不还来)名阿那含。


    阿那含能见三世色相所起分别过患。尽诸分别。永舍诸结。此分别。亦指思惑也。阿那含般涅槃有七种。一中般涅槃。谓舍欲界未至色界。于中涅槃。除现在般涅槃。则中为利根也。行般涅槃有二种。一精进无自在定。二懈怠有自在定。按此惟见分别过患。不言禅乐。当指利根精进也。


    △五示阿罗汉果相。


    大慧。阿罗汉者。谓诸禅三昧解脱力明。烦恼苦妄想非性。(唐译云。谓诸禅三昧解脱力通。悉已成就。烦恼诸苦。分别永尽)故名阿罗汉。


    阿罗汉。即是无学。由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得到彼岸。永断三世生因。亦断三界阴身。所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不受后有也。


    △六别阿罗汉不同超觉。


    大慧白佛言。世尊。世尊说三种阿罗汉。此说何等阿罗汉。世尊。为得寂静一乘道。为菩萨摩诃萨方便示现阿罗汉。为佛化化。佛告大慧。得寂静一乘道声闻。非余。余者行菩萨行。及佛化化。巧方便本愿故。于大众中示现受生。为庄严佛眷属故。大慧。于妄想处种种说法。谓得果得禅。禅者入禅。悉远离故。示现得自心现量得果相。说名得果。复次大慧。欲超禅无量无色界者。当离自心现量相。大慧。受想正受。超自心现量者不然。何以故。有心量故。


    上言阿罗汉。谓指三乘中定性一乘。而非菩萨示现。及佛化化。若菩萨佛化。于妄想众生中。种种说法。谓得果得禅。都无能所。为示自心现量。此得果相。与定性不同。摄诸同事。引进大乘也。故欲超世间四禅。四无量。四无想定者。当离自心现量相。又出世间灭受想定。亦属心量。超自心现量者不然。下文若觉得解脱。正指此也。一言得自心现量。一言离自心现量。得即觉义。觉即离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禅四无量。无色三摩提。一切受想灭。心量彼无有。须陀槃那果。往来及不还。及与阿罗汉。斯等心惑乱。禅者禅及缘。断知见真谛。此则妄想量。若觉得解脱。


    禅者及禅。即上能入所入。既有能所。即有禅所缘境界也。断。断集。知。知苦。由知苦断集。所见真谛。不离心量。觉。谓觉自心现量。觉则顿离。离心现量。乃真证心现量耳。


    ○上三别四果。以出真觉竟。四选择觉心。分三。


    △初正示观察觉相。


    复次大慧。有二种觉。谓观察觉。及妄想相摄受计着建立觉。大慧。观察觉者。谓若觉性自性相。选择离四句不可得。是名观察觉。大慧。彼四句者。谓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是名四句。大慧。此四句离。是名一切法。大慧。此四句观察一切法。应当修学。


    一切众生不得自觉圣智者。皆由不了目前诸法。唯心所现。妄生计度。才有计度。便为四句所摄。若能观察一切诸法。离四句不可得。自心妄想随歇。觉体自如。动静出没。无依无主。无有觉知。无不照了。无有自他。不容安置。所谓若觉得解脱。是为观察觉。所当修学也。性自性相选择者。谓于一切诸法体相。精详选择。知其虚实。不为目前所愚。乃能超然顿离也。


    △二并示妄想觉相。以明自觉圣乐。


    大慧。云何妄想相摄受计着建立觉。谓妄想相摄受。计着坚湿暖动不实妄想相四大种。宗因相譬喻。计着不实建立而建立。是名妄想相摄受计着建立觉。是名二种觉相。若菩萨摩诃萨成就此二觉相。人法无我相究竟。善知方便。无所有觉。观察行地。得初地入百三昧。得差别三昧。见百佛及百菩萨。知前后际各百劫事。光照百刹土。知上上地相。大愿殊胜。神力自在。法云</a>灌顶。当得如来自觉地。善系心十无尽句。成熟众生。种种变化光明庄严。得自觉圣乐三昧正受。


    坚湿动暖。指四大种。谓依四大种诸不实相。妄自摄取。分别建立。如依地相。立量云。是实有法。以是为宗。因云坚故。喻云如金刚。此为不实分别之相。妄自摄取分别建立也。若能了达二种觉相。如是为愚外。妄觉分别。如是为我法。无所有自觉观察。始知一切目前诸法。皆由自心。不觉妄现。现唯自心。无别因相。知其无别。总由不觉。不觉之中。无有作者。是为无人。不觉之外。无有别因。是为无法。此二无我。究竟如是。如是观察。分别顿息。自能善知方便。以无所有觉心。了解行地。即入初地。得百千差别三昧。十方三世。无边刹土。一时顿见顿入。本愿神力。自在无碍。遍历诸地。超法云灌顶。至如来自觉究竟法身。依十无尽善根。普现化身。转相教授。无有穷尽。而不出自觉圣智安住胜乐境界也。


    △三示善四大造色。入观察觉。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四大造色。云何菩萨善四大造色。大慧。菩萨摩诃萨作是觉。彼真谛者。四大不生。(唐译云。彼诸大种。真实不生)于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观察。观察已。觉名相妄想分齐。自心现分齐外性非性。是名心现妄想分齐。谓三界。观彼四大造色性离。四句通净。离我我所。如实相自相分段住。无生自相成。


    此教善四大造色入观察觉也。四大。谓地水火风。造色。谓色香味触也。觉彼真谛者。谓四大真谛也。何谓四大真谛。谓四大无有自性。分别见有。分别未起。法性常寂。即三界现在名相分齐。皆自心分别想相。而此常寂法性。不因分别而有出没。故知四大及四大造色。清净无余。离四句。离我我所。常住自相如实法中。住如实法。建立分段自相。无生法忍。当处成就。


    大慧。彼四大种云何生造色。谓津润妄想大种。生内外水界。堪能妄想大种。生内外火界。飘动妄想大种。生内外风界。断截色妄想大种。生内外地界。色及虚空俱。计着邪谛。五阴集聚。四大造色生。


    四大种从妄想成。生内外四大。所谓妄想津润。成于水大种。生内外水界。地火风亦复如是也。盖由迷自心。故有妄想生起。非有因生。亦非无同。亦不能为他作生因。外道妄计五大能生十一根。不知色及虚空。自无始不觉。一时顿现。佛顶经云。觉海性澄圆。圆澄</a>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而谬以色空皆能作因。故为邪谛也。


    大慧。识者。因乐种种迹境界故。余趣相续。大慧。地等四大。及造色等。有四大缘。非彼四大缘。所以者何。谓性形相处所作方便无性。大种不生。大慧。性形相处所作方便和合生。非无形。是故四大造色相。外道妄想。非我。


    承上四大妄想生起。此复出四生诸趣。皆由不觉妄现。非彼四大能作生因也。识。即妄想也。四大既为内识变现。而此识性又乐见种种色相。复能于余趣相续。则知三界内外色相。始由识想变。既由识想续。非彼四大能作生因也。四大从妄想生。故曰有四大缘。四大不能复作生因。故曰非彼四大缘。且地等各有自体。各有形相。各有方位。所作方便。虽无自性。而非无形色。形色岂能为形色作因。况能作无色蕴因。此大谬也。故曰外道妄想。非我法也。


    复次大慧。当说诸阴自性相。云何诸阴自性相。谓五阴。云何五。谓色受想行识。彼四阴非色。谓受想行识。大慧。色者。四大及造色各各异相。大慧。非无色有四数。如虚空。譬如虚空过数相。离于数。而妄想言一虚空。大慧。如是阴过数相。离于数。离性非性。离四句。数相者。愚夫言说。非圣贤也。


    复分别五阴自性。以见四大不能生五阴也。谓色阴从四大生者。以所造色犹有四数各各异相。至无色阴。无有四数。犹如虚空。彼虚空者。离于数相。且无虚空名字。由妄分别。谓一虚空耳。诸阴亦然。离于数相。离于有无四句。故谓四大能生者。固外道邪见。即谓色受想行识。实有自相可得。亦愚夫妄执之说。非诸圣者也。按此分别五阴自性。虽见四大不能生五阴。然亦直指五阴离于诸相。离于有无四句。当体无生也。


    大慧。圣者如幻种种色像。离异不异施设。又如梦影士夫身。离异不异故。大慧。圣智趣。同阴妄想现。是名诸阴自性相。汝当除灭。灭已。说寂静法。断一切佛刹诸外道见。大慧。说寂静时。法无我见净。及入不动地。入不动地已。无量三昧自在。及得意生身。得如幻三昧。通达究竟。力明自在。救摄饶益一切众生。犹如大地载育众生。菩萨摩诃萨普济众生。亦复如是。


    五阴如幻。离异不异。觉自相如实。是名圣智趣。不觉自相。妄有分别。是名妄想。同此五阴。迷觉攸分。故曰圣智趣同妄想现也。佛告憍陈如云。色是无常。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亦是无常。因灭是识。获得解脱常住之识。色即是苦。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色即是空。因灭是空色。获得解脱不空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色是无我。因灭是色。获得解脱真我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故知此当除灭者。即灭此无常苦空无我之五阴也。灭已说者。即说此解脱常住。解脱安乐。解脱不空。解脱真我之五阴。所谓寂静法也。凡外即色是我。于无常无我无净无乐法中。妄见常乐我净。愚夫离色有我。对治凡外。又于常乐我净法中。妄见无常无乐无我无净。皆妄想也。灭此妄想。离异不异四句施设。当体寂静法无我见。清净无余。即入第八不动地。成就无量三昧。得意生身。如幻力通。自在无碍。犹如大地普育群生也。盖从不觉所起。妄有分别。即为惑乱。觉分别起处。悉唯自心。一切惑乱。如幻如梦。本自如如。即此分别。成妙观察。所谓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也。


    ○上四示选择觉心竟。五示建立涅槃。分三。


    △初别列外道二乘涅槃。以显如来涅槃。


    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槃。云何为四。谓性自性非性涅槃。种种相性非性涅槃。自相自性非性觉涅槃。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是名诸外道四种涅槃。非我所说法。大慧。我所说者。妄想识灭。名为涅槃(唐译云。大慧。我所说者。分别尔焰识灭。名为涅槃)。


    先列四种涅槃。以斥邪因邪果。然后出我法正涅槃也。性自性非性者。数论师昧为冥谛。从冥生觉。从觉生我心。究竟归于冥谛也。种种相性非性者。明论师计大梵时方本际虚空我。七法常住。能生一切法。一切法悉还常住也。自相自性非性觉者。顺世师计一切色心等法。皆以四大极微为因。即四大中最精灵能缘觉体。用为心法。一切有情无情。自相自性。皆有极微觉体。所谓执一切觉。以为涅槃也。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者。相续流注。即行阴也。行阴灭时。此湛不摇。非真寂灭。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所谓湛入合湛。归识边际。二乘不觉自心所现。于相续灭。作涅槃想。总不离识也。如来涅槃。妄想识灭。即灭分别识也。此分别识。从迷自心。不觉而起。觉自心现。分别不生。斯即涅槃。自觉为因。识灭为果。此言识灭。以果明因也。


    △二示妄想识灭。即为涅槃。


    大慧白佛言。世尊。不建立八识耶。佛言。建立。大慧白佛言。若建立者。云何离意识。非七识。佛告大慧。彼因。及彼攀缘故。七识不生。意识者。境界分段计着生习气。长养藏识。意俱。我我所计着思唯因缘生。不坏身相。藏识因。攀缘自心现境界计着。心聚生。展转相因。譬如海浪。自心现境界风吹。若生若灭。亦如是。是故意识灭。七识亦灭。


    如来已答建立八种识。而大慧独疑不离七识者。以迷如来藏。举体成识。全识即藏。故八识不可离。然八识妄起见分。成七识我。疑应断除也。不知六识与八识为因。而八识与六识为缘。七识依起。无自体性。以显意识为过。此下发明因缘二义。证成七识不生。故意识当灭也。意识揽外尘境界。妄有分别。引发习气。加藏识迷。由是七识意。同时俱起。计我我所。思惟因缘。相继而生。而实七识与藏识。同一如</a>来藏不坏真相。迷真而起。无有二体。此明六识与八识为因。而七识依起。无自体性也。藏识为因。所现六尘自心境界。六识由是攀缘计着。起七识心聚。此明八识与六识为缘。七识依起。无自体性也。因缘展转。意识为过。如心海意浪。以六识缘自心现境界风吹。而有生灭。六识若灭。则心意自停。如大海无风。斯境像明彻矣。然总由迷自心量。见相随生。见执为意。缘相生识。若觉自心现量。一切境界。分别不生。见执随谢。如来藏心。应念圆寂。而此不言觉自心量为涅槃者。佛性为因。涅槃为果。是因非果。名为佛性。是果非因。名为涅槃。今以果言。故言识灭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不涅槃性。所作及与相。妄想尔??识。此灭我涅槃。彼因彼攀缘。意趣等成身。与因者是心。为识之所依。如水大流尽。波浪则不起。如是意识灭。种种识不生。


    涅槃无有性。亦无有取舍。但自心所现。觉想灭处。斯为涅槃耳。虽八识因。与六识缘。七意身转。然彼坏相俱转。唯心所现六尘境界。似有现前。为识所依。无有断绝。非达自心。分别难停也。如水大流尽。波浪则不起。此约识灭。心海自如也。


    △三穷妄想差别。以显智如成实涅槃果海。


    复次大慧。今当说妄想自性分别通相。若妄想自性分别通相善分别。汝及余菩萨摩诃萨。离妄想到自觉圣。外道通趣善见。觉摄所摄妄想断。(唐译云。善知此义。超诸妄想。证圣智境。知外道法。远离能取所取分别)缘起种种相妄想自性行。不复妄想。


    上言妄想识断即名涅槃。故此欲菩萨穷妄想差别。直下顿离。到自觉圣也。缘起本无二法。觉妄亦非两心。穷妄无因。悟觉非别。至能所断处。始知与外道同一缘起。而妄想自性所行。即为自觉圣智所显尔。


    大慧。云何妄想自性分别通相。谓言说妄想。所说事妄想。相妄想。利妄想。自性妄想。因妄想。见妄想。成妄想。生妄想。不生妄想。相续妄想。缚不缚妄想。是名妄想自性分别通相。大慧。云何言说妄想。谓种种妙音歌咏之声。美乐计着。(唐译云。为执着种种美妙音词)是名言说妄想。大慧。云何所说事妄想。谓有所说事自性。圣智所知。依彼而生言说妄想。是名所说事妄想。大慧。云何相妄想。谓即彼所说事。如鹿渴想。种种计着而计着。谓坚湿暖动相一切性妄想。是名相妄想。大慧。云何利妄想。谓乐种种金银珍宝。是名利妄想。大慧。云何自性妄想。谓自性持此如是不异。恶见妄想。是名自性妄想。大慧。云何因妄想。谓若因若缘。有无分别因相生。是名因妄想。大慧。云何见妄想。谓有无一异俱不俱恶见。外道妄想计着妄想。是名见妄想。大慧。云何成妄想。谓我我所想。成决定论。是名成妄想。大慧。云何生妄想。谓缘有无性生计着。是名生妄想。大慧。云何不生妄想。谓一切性本无生。无种因缘。生无因身。(唐译云。谓计着一切法本来不生。未有诸缘而先有体。不从因起)是名不生妄想。大慧。云何相续妄想。谓彼俱相续如金缕。(唐译云。谓此与彼递相系属。如针与线)是名相续妄想。大慧。云何缚不缚妄想。谓缚不缚因缘计着。如士夫方便。若缚若解。是名缚不缚妄想。于此妄想自性分别通相。一切愚夫计著有无。


    妙音歌咏。兼声韵文辞也。声韵清浊。文词雅俗。分别所依也。有所说事。谓言说所诠事理也。圣智所知。依彼而生者。谓于圣智显示所入。不能因指见月。于所显示。翻成觉想境界也。即彼所说事如鹿渴想者。如说地而作坚想。说水而作湿想。说火暖想。说风动想。说五蕴而谓色受想行识有实法相。计即计离。起诸分别。如鹿渴想也。利妄想。谓依金银珍宝而起乐着也。自性持此如是不异者。谓分别一切诸法有自体性。执持不舍也。若因若缘。有无分别因相生者。谓于因缘。起有无因相分别。谓此因缘此。彼因缘彼。彼因无此因。此因无彼因。一切因相分别而生也。有无一异俱不俱者。此四句法。外道邪见分别也。我我所想成决定论者。谓执我所为一定法。如分别心境自他。或根身器界。成决定论也。缘有无性生者。谓一切有无诸法。皆从缘生。缘有有现。缘无无现。无有因果也。一切性本无生。无种因缘生无因身者。谓一切法无生因。不由缘起。如鹄定白。如乌定玄。歘尔而现。无有因性也。彼俱相续如金缕者。谓一切法以和合成。如空和色。如瓶和水土。以递相系属。成一切法。缚不缚因缘计着。如士夫方便。若缚若解者。谓由能缚。而有所缚。缚解由我。执方便力。而生分别也。此十二妄想差别。一切愚夫。因是计著有无。一切智者。因是了达除断。所谓自觉圣智。善分别外道通趣也。


    大慧。计着缘起而计著者。种种妄想计着自性。如幻示现种种之身。凡夫妄想。见种种异幻。(唐译云。大慧。于缘起中。执着种种妄计自性。如依于幻。见种种物。凡愚分别。见异于幻)大慧。幻与种种。非异非不异。若异者。幻非种种因。若不异者。幻与种种无差别。而见差别。是故非异非不异。是故。大慧。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如幻缘起妄想自性。异不异有无莫计着。


    幻。喻缘起一切诸法也。幻现种种。凡夫妄见。喻缘起计着种种性相也。依于幻者。现种种身。如依于梦。有诸梦事。愚夫见实。谓异于幻。如异幻者。幻不应为种种作因。而实因幻。如梦中事。实因于梦。若不异者。幻与种种。无有差别。而实种种现时。非无种种。如梦现时。实见现事。故知幻现种种。非异非不异。如幻缘起与种种计着法相。亦非异非不异。觉自心现者。不应于此。作有无异不异想。世尊所为直捷显示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心缚于境界。觉想智随转。无所有及胜。平等智慧生。妄想自性有。于缘起则无。妄想或摄受。缘起非妄想。种种支分生。如幻则不成。彼相有种种。妄想则不成。


    此言迷缘起。即为遍计。达缘起。即是圆成。缘起如幻。非觉自心者。不能达也。不觉自心所现。于所现境。妄计有无。所谓心缚境界。觉想随转也。无所有胜处。即觉自心境界。自相如实知。所谓平等智也。此一偈已尽旨趣。后乃深明缘起实无自性。所有计着种种。皆妄想也。故曰妄想自性有。于缘起则无。然此妄想。在迷惑中。似有摄受。若达缘起如幻。始知妄想本非摄受之性。性非摄受。即无妄想可得。而幻现支分。不成实事。种种诸相。亦无容分别耳。故曰妄想则不成。到此当自憬然已。


    彼相则是过。皆从心缚生。妄想无所知。于缘起妄想。此诸妄想性。即是彼缘起。妄想有种种。于缘起妄想。


    上言缘起无性。支分不成。诸相元虚。妄想无托。今复云若见有相。即心缚之过。此原妄想无知。故于缘起如幻。起分别见耳。然分别之性。既无所知。即同缘起。心缚之相无因。惑相之心亦偶。故曰此诸妄想性。则是彼缘起也。分别虽有种种。亦如幻种种现。总不可得也。


    世谛第一义。第三无因生。妄想说世谛。断则圣境界。


    此言世谛第一义谛。在迷悟转变。无有别说也。迷。则圣智皆同觉想。悟。则分别悉是妙观。世谛因迷。第一义谛因悟。舍此迷悟。则二谛无因。无因妄计。非圣所说。故曰第三无因生也。如来于缘起诸法。欲人觉自心现。妄计顿停。即是第一义境界。直下承当。无有余遗。非此则彼。不容拟议也。


    譬如修行事。于一种种现。于彼无种种。妄想相如是。譬如种种翳。妄想众色现。翳无色非色。缘起不觉然。譬如炼真金。远离诸垢秽。虚空无云翳。妄想净亦然。


    禅观所现。色相元虚。翳目见色。不可有无。以喻不了缘起。妄想相生。法尔如是也。然缘起本幻。妄想非他。不觉之垢秽若离。真金宛尔。眚目之云翳顿消。虚空如然。复喻妄净。非别有真也。


    无有妄想性。及有彼缘起。建立及诽谤。悉由妄想坏。妄想若无性。而有缘起性。无性而有性。有性无性生。依因于妄想。而得彼缘起。相名常相随。而生诸妄想。究竟不成就。则度诸妄想。然后智清净。是名第一义。


    妄想缘起。悉皆不实。而有无之执。尝见由妄想坏。是妄想无性。人或易知。缘起法虚。最难了达。故设妄想若无。而有缘起者。则离妄想。而有缘生。是有法从无因生也。不知迷藏为识。妄有见生。而起于相。依相立名。转生分别。如朿芦然。无有实事。知无实事。应念圆明。是为第一义清净无翳也。楞严云。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若空华。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又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于中更容他物。夫根尘即缘起法也。识性犹妄想也。识论谓色心等法。皆由内识。变似现前。故知缘起。本从识生。复更生识。识性元虚。根尘何立。彼知见性。清净无余耳。


    妄想有十二。缘起有六种。自觉知尔??。彼无有差别。五法为真实。自性有三种。修行分别此。不越于如如。


    承上妄想清净。成第一义。故此言证自觉圣者。所见妄想缘起。智及所知。五法三性。俱无差别。会归真实。自相如如也。


    众相及缘起。彼名起妄想。彼诸妄想相。从彼缘起生。觉慧善观察。无缘无妄想。成已无有性。云何妄想觉。彼妄想自性。建立二自性。妄想种种现。清净圣境界。妄想如画色。缘起计妄想。若异妄想者。则依外道论。妄想说所想。因见和合生。离二妄想者。如是则为成。


    此五偈。反覆言妄想即正智。名相即如如。缘起即成实。愚夫分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也。依于缘起。妄计名相。缘起如幻。相计本虚。诸虚幻尽。成实现前。无别实性。觉想何存。性本无二。妄建立有耳。涅槃云。有智慧时。则无烦恼。有烦恼时。则无智慧。又云。若言一切法无我。如来秘藏。亦无有我。凡夫谓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故曰妄想种种现。清净圣境界也。始知无明实性。即是佛性。悟妄元真。不离妄有。但除妄计。性计无妄。离此别求。即为异因耳。妄想如画色。缘起计妄想者。言缘起本从妄想而现。复即缘起而生分别。如画狱相。自画自怖。犹以妄想而说所想也。能现所现。合成二妄。觉妄即离。离妄即实。无有二致也。


    ○上三示如来藏超过愚外妄想言说。成就诸地。究竟果海竟。四示自觉一乘。照明诸地。善断诸漏。圆满佛身。不堕有无。分四。初示自觉一乘。分五。


    △初示自觉圣智。


    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自觉圣智相及一乘。若自觉圣智相及一乘。我及余菩萨善自觉圣智相及一乘。不由于他。通达佛法。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前圣所知。转相传授。妄想无性。菩萨摩诃萨。独一静处。自觉观察。不由于他。离见妄想。上上升进。入如来地。是名自觉圣智相。


    此答自觉圣智。而言前圣所知。转相传授。妄想无性。故知一切凡夫。不能明达觉性。皆为妄想之所留滞。旋旋破除。细想旋生。若知无性。则即妄即真。觉想尽处。不由他悟。所谓自觉。永明觉云。同一无性。故得现成。妄性本虚。生元是佛。真性叵得。非今始成。此盖约根本智也。


    △二示一乘。


    大慧。云何一乘相。谓得一乘道觉。我说一乘。云何得一乘道觉。谓摄所摄妄想。如实处不生妄想。是名一乘觉。大慧。一乘觉者。非余外道声闻缘觉梵天王等之所能得。唯除如来。以是故说名一乘。


    摄所摄妄想如实处不生妄想者。盖谓现前众生妄想境界。即是诸佛如来真俗无二大寂灭场。等一法界。无有差别也。最胜王经曰。修菩提行者。于诸圣境。体非一异。不舍于俗。不离于真。依于法界。夫法界者。一切众生。真空</a>常住。自相自性。如实本际。不生不灭。无有觉知。此如来行处。非凡所知。非圣所识。故曰非余外道声闻缘觉梵天王之所能得。所谓究竟觉也。


    △三示三乘随机。


    大慧白佛言。世尊。何故说三乘。而不说一乘。佛告大慧。不自般涅槃法故。不说一切声闻缘觉一乘。以一切声闻缘觉。如来调伏。授寂静方便。而得解脱。非自己力。是故不说一乘。复次大慧。烦恼障业习气不断。故不说一切声闻缘觉一乘。不觉法无我。不离分段死。(魏译云。声闻辟支佛未证法无我。未得不可思议变易生。唐译云。未觉法无我。未名不思议变易死)故说三乘。


    如来不为声闻缘觉说一乘法。谓声闻缘觉。不能离言说所说。得自觉圣智。不得自般涅槃法。自般涅槃。谓自性涅槃也。本有自性。本自寂灭。不受生死。处生死中。不为生死之法所入。常自寂灭。当体如如。如如之性。不能自觉。要藉缘起。遇世间缘。便起分别。摄取声色。作三界因。招轮回果。遇出世缘。便起厌离。摄取禅定。作四谛十二支因。成解脱果。然如如自性。非轮回。不离轮回。非解脱。不离解脱。非此两边。亦不离两边也。如来悯诸凡夫耽着世间。谓世间常。为说无常。谓世间乐。为说是苦。谓世间净。为说不净。谓世间我。为说无我。二乘以此调伏。得解脱道。而非自性解脱。起烦恼断。习烦恼不断。得人无我。不觉法无我也。习烦恼。起于无明。不觉业动。非觉自性。不能远离。业习不断。惟不知不觉耳。世尊尝云。声闻缘觉。尚不见无我真性。何况有我真性。同一真性。无我所入。非自性觉。故曰不见。众生分别吾我。不觉为咎。无用即离。所谓摄所摄妄想如实处。最难担荷。稍生分别。便堕所知耳。不离分段死。魏译未得不可思议变易生。分段二乘已离。变易二乘未断。而言不可思议变易生。当指随类对现。则二乘非分也。


    △四示一乘平等。


    大慧。彼诸一切起烦恼过习气断。及觉法无我。彼一切起烦恼过习气断。三昧乐味着非性。无漏界觉。觉已。复入出世间上上无漏界。满足众具。当得如来不思议自在法身。


    佛顶经云。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所即相分。佛顶言所先于能。则法我根极习气。最为微隐。此菩萨至妙觉方尽也。起烦恼。谓人我也。二乘起烦恼虽断。而见过习气未忘。此俱云断者。当是时节既至。忽然觉悟。习气断处。则法无我自然明达也。三昧味着。此即法我习气。彼于非转处。而生转想。如彼醉人。见上日月。实非回转。生回转想。故以无常苦空无我等想。味着三昧。对彼流转。得世间解。入无漏界。于此若觉。则三昧味着。亦非定性。习气顿断。一切见息。即是出世无漏。本觉性现。法身宛然。非谓别有出世无漏界也。


    △五总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天及梵乘。声闻缘觉乘。诸佛如来乘。我说此诸乘。乃至有心转。诸乘非究竟。若彼心灭尽。无乘及乘者。无有乘建立。我说为一乘。


    即如来乘。有心分别。尚非究竟。故所知愚。至十一地。犹有微细待尽。得尽此已。真如自性。方始现前。无有乘及与乘者。过于数量。不可建立。所谓一乘也。佛语舍利弗云。如来一切悉知见觉。亦不自知我知见觉。若使如来作知见觉相。是则非佛世尊。名为凡夫。故知一乘之道。泯相离性。独一无侣。脱三种缘集气类。唯妙圆觉。更无所有。圆觉云。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此非达一切法真如平等自性。无能见也。


    引导众生故。分别说诸乘。解脱有三种。及与法无我。烦恼智慧等。解脱则远离。譬如海浮木。常随波浪转。声闻愚亦然。相风所漂荡。彼起烦恼灭。余习烦恼愚。味着三昧乐。安住无漏界。无有究竟趣。亦复不退还。得诸三昧身。乃至劫不觉。譬如昏醉人。酒消然后觉。彼觉法亦然。得佛无上身。


    三种解脱。即三乘果证也。人法无我。烦恼尔??。皆为引导二乘之说。得一乘解脱者。此皆远离。所谓无乘及乘者也。二乘断起烦恼。为习烦恼之所愚。常为空寂所转。如彼浮木。为风所漂。见一切内外诸法。随所知转。味着三昧。安住界外。顿绝生因。故亦不退还也。此三昧醉。经劫不觉。觉即无上。所谓自性真如。非诸解脱。亦不离解脱也。


    △上初示自觉一乘竟。


    楞伽阿?多罗宝经心印卷四


    音释


    种


    (之仲切)。


    歘


    (风骨切与欻同风有所吹起也)。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