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九(之上)
3个月前 作者: 佚名
天竺沙门 般剌密帝 译
乌长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a>
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
西京大兴福寺沙门 惟悫 科
皇宋首楞大师 可度 笺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
次色界文四。初初禅文二。初述文三。初梵众天。
笺云。则所依器世。能依修心之者。
不假禅那。无有智慧。
笺云。梵云禅那。唐言静虑。即静而虑。即当定义。即虑而静。即当慧义。定慧等学。明见佛性。今也既无定慧。故曰无有智慧。
但能执身。不行淫欲。
笺云。则离于欲染。
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
笺云。想者取象。念者冥记。而令取象冥记。一切俱亡。
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笺云。是人。应前无想无念之念。梵者净也。侣则明侣。梵众天者。俱舍颂云。色天瑜善那。十六里也。初四增半半。梵众八里。梵辅十六里。梵王二十四里。少光天三十六里。此上倍倍增。唯无云减三。梵众。寿量半劫。身长半由旬八里。修下品三禅。得生其中。
欲习既除。离欲心现。
次梵辅天。
笺云。言有一分离欲之心现前。
于诸律仪。
笺云。乃修六事法。厌上界。为苦。为粗。为障。欣上界。为净。为妙。为利。
爱乐随顺。
笺云。得此六事法现前。生其爱乐。心下随顺。爱乐。则能爱乐之心。
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笺云。德乃道德。辅则佐辅。此天。寿量一劫。身长一由旬。修中品禅。得生其中。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
后大梵天。
笺云。则不行染也。
清净禁戒。加以明悟。
笺云。作六事观行。功加前梵辅天。明悟。则是增胜不是□理之悟。
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
笺云。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二九十八。则色界一十八天。皆归往此天也。此大梵天。寿量一劫半。身长一由旬半。修上品中品禅。得生其中。
阿难。此三胜流。
后结。
笺云。指此三禅。乃殊胜之流类。
一切苦恼。所不能逼。
笺云。为作六事观行。离下界苦。故初禅离苦也。
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笺云。诸漏不动。则无欲爱之心也。
阿难。其次梵天。
次二禅文二。初述文三。初少光天。
笺云。则向下诸天也。
统摄梵人。
笺云。向下梵人。皆梵王之统摄也。
圆满梵行。
笺云。圆净行也。
澄心不动。寂湛生光。
笺云。则修六事法。久而光明也。
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笺云。旧云光音天。言此天。新生天子。见下界火灾光明生怖。发其音色。?相告报。故曰光音。若言少光。光明少欲。
光光相然。照耀无尽。
次无量光天。
笺云。或自身佗身光。或能依光。与所依宫殿光也。
映十方界。遍成琉璃。
笺云。映彼色界十方。
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笺云。言光明渐胜。无有量故。
吸持圆光。
三光音天。
笺云。吸为吸览。持为住持。圆光则彼天之观行。
成就教体。
笺云。亦以光明为教体。作此观生吐天。如前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教体则生解善。
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
笺云。发化清净者。发起教化清净也。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
后结。
笺云。谓此二禅天。离忧纯喜。更无下界忧愁悬念也。
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笺云。粗漏已伏者。下界欲已是伏也。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
三三禅文二。初述文三。初少净天。
笺云。言圆满光明。成就教中昔声之体。
披音露妙。
笺云。披见教音。便露此天妙行。
发成精行。
笺云。言教成精纯之行。
通寂灭乐。
笺云。约自佗定。或通彻意地。得乐其定故。
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笺云。谓意识。离忧而纯乐受。彻意地乐。名之为净。于自佗中。此净最少。故名少净。
净空现前。
次无量净天。
笺云。即定也。
引发无际。身心轻安。
笺云。离下界忧苦故。
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
笺云。成寂灭乐。彻意地乐也。
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
三遍净天。
笺云。世界。所依天界。身心。能依有情。
胜托现前。归寂灭乐。
笺云。则此天。观行修六事法。殊胜托皈寂灭乐也。
如是一类。名遍净天。
笺云。周遍适悦故也。
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
后结。
笺云。无苦忧二境。
身心安隐。得无量乐。
笺云。言此天人。纯乐无喜。
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笺云。佛乃断道虽非正得真三摩地云云。为有忧可舍。则有喜生。毕犹穷。具犹尽也。
阿难。次复天人。不逼身心。
四四禅文二。初述四流又二。初述又四。初福生天。
笺云。无苦乐逼迫也。
苦因已尽。
笺云。出欲界苦。
乐非常住。
笺云。无三禅乐。
久必坏生。苦乐二心。
笺云。坏犹灭也。言灭生苦乐二心。
俱时顿舍。
笺云。顿舍苦乐。
粗重相灭。
笺云。欲界烦恼灭。
净福性生。
笺云。谓修六事法。厌下界。为苦为粗等。
如是一类。名福生天。
笺云。福生天者。此结约净福生故。苦诸教则无云天。言有极殊胜之云。无下界粗云但有定果云。无业界云也。
舍心圆融。
二福受天。
笺云。舍苦乐二道之心。圆德融明。
胜解清净。
笺云。威被天定也。
福无遮中。
笺云。无遮。遍益义。言得福无边也。
得妙随顺。
笺云。得福随顺。
穷未来际。
笺云。言受其福乐长故。
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笺云。此经。说有净福可受。故名福受。若诸教。则福生天。言有胜福力。故生彼天。
阿难。从是天中。
三广果天。
笺云。则福生天中也。
有二歧路。
笺云。路分曰歧。
若于先心。
笺云。则前舍道之心。
无量净光。
笺云。言修彼天行。转深无其边量。
福德圆明。
笺云。转益圆满光明。
修证而住。
笺云。修彼天定。
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笺云。言此天。于色界中。果报最广大故。
若于先心。
四无想天。
笺云。则舍道之心。
双厌苦乐。精研舍心。
笺云。亦舍道之心。
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
笺云。得彼天定。
心虑灰凝。经五百劫。
笺云。心。舍道之心。虑。念虑也。
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
笺云。佛乃断道。此人用生灭心。灭前苦乐。有所得心。得生彼天。不得不生灭性。
初半劫灭。后半劫生。
若准余文。则第二念。一向无相。临终想起。今言</a>半生半灭。若取理言之。则寿虽五百。总一生灭。处中而论。半。则属生。半。唯属灭。只见无心五百。宁知五百元生。生必灭随。故知分半。更有多释。理不如初。恐繁不述。
笺云。疏中有三解。若准余文。则第二念下者。为无想。在因中修无想定。死后无想中。有迎之。生彼天时。见彼天人。或坐或立。皆无言语。寻作是念。此是何处。便忆曾修无想定。今证此涅槃处。作此第二念。便无想者。若报尽则有想便坠。若据经。须言初半劫生。则第二念无想也。便将灭字。向下云劫灭。是五百大劫。灭念想之时也。后半劫生者。欲尽时也。却生是欲坠时。心念生也。今言下者。第二解。约首楞理上。此徒亦是半生半灭。不了生灭也。只见下第三解也。为伏现行不生。而种子有生也。
如是一类。名无想天。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
后结。
笺云。苦约下地。此四禅离乐故。
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笺云。虽非无为是真。真不动地。约此四禅天人。离下界苦乐二心。名真不动也。或二句。皆言真也。
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亡。
后明五净文三。初标。
笺云。复重也。言是此四禅天中。重有五不还天。言不还欲界也。
下无卜居。
笺云。言向下欲界等天。更无卜居。
故于舍心。
笺云。舍道之心。
众同分中。
笺云。同分有三。然有天同分。人同分。地狱同分。此则天同分也。
安立居处。
笺云。得阿那含人。在彼中。安立居止处所。
阿难。苦乐两灭。斗心不交。
次述文五。初无烦天。
笺云。则无苦乐二心相形。
如是一类。名无烦天。
笺云。无烦天。已离四谛下。烦恼两灭。
机括独行。
次无热天。
笺云。心机该括。一时清净。故云独行。
研交无地。
笺云。无有研磨交互对治事故。
如是一类。名无热天。
笺云。无热。已离四谛下。烦恼热故。或无苦乐二法研究相交之所。
十方世界。妙见圆澄</a>。更无尘象一切沈垢。
三善见天。
笺云。妙见圆澄者。则善见天之定也。
如是一类。名善见天。
笺云。善见者。色身殊胜。众所乐见也。
精见现前。
四善现天。
笺云。天之观行。
陶铸无碍。
笺云。谓陶择镕铸苦乐二法。更无相碍。
如是一类。名善现天。
笺云。善现者。色身殊胜善能现故。诸教先说善现天。后说善见天。此经。先说善见天。
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
五色究竟天。
笺云。几者。动之始。又几微也。谓此究竟天。是色穷微之处。穷尽色法。上性。即彼天之性。下性。是入无边之性。此是那含之人。悟生空涅槃之性。言此性无有边际。
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
笺云。色究竟者。彼天是有色位最极究竟之处。
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
后结文三。初明同居不亲。
笺云。佛乃断道。此五不还天人。彼诸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天王。独独钦闻此那含居此天。虽闻则不见。
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次比不能观。
笺云。说喻云。旷野深山圣道场地。如汉土南岳天台等山。
阿难。是十八天。
后结色界。
笺云。十八天。和前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二九一十八。
独行无交。
笺云。更无苦乐二境相交也。
未尽形累。
笺云。故有身在。累亦形也。
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笺云。界中有色。名曰色界。
复次阿难。从是有顶。
后无色界文二。初述文四。初空处天文二。初标异路。
笺云。色界顶也。
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歧路。
笺云。下是色边际。□是空边际。
若于舍心。
后释升沉文二。初明发慧起尘。
笺云。即舍道之心。
发明智慧。
笺云。发起明白。生空智慧。
慧光圆通。便出尘界。
笺云。出三界也。
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
笺云。明阿罗汉人。不居此天。已出离也。此则一歧路。
若在舍心。
后沈空迂昧。
笺云。则舍道之心。
舍厌成就。
笺云。舍厌之心成就。
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
笺云。乃觉此身质碍。销灭质碍入空。此方名无色界也。
诸碍既销。
二识处天。
笺云。牒前销碍。
无碍无灭。
笺云。无碍是识。识则不灭。
其中唯留阿赖耶识。
笺云。即八识也。
全于末那半分微细。
笺云。乃留第八净分。染分已无。
如是一类。名为识处。
笺云。但有我无身也。
空色既亡。
三无所有处天。
笺云。牒前文。
识心都灭。
笺云。则灭前半分微细。是灭第八识染分。净分即不灭。
十方寂然。迥无攸往。
笺云。成彼天观行。
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
笺云。则无色界与识也。
识性不动。
四非非想处天。
笺云。七八二识不动。
以灭穷研。
笺云。灭第六识。言推穷研究皆六识也。或是双舍喜乐。
于无尽中。
笺云。细识无尽。
发宣尽性。
笺云。灭八识染分。净分不灭。
如存不存。
笺云。如存。则存七八。不存。则不存第六。
若尽非尽。
笺云。若尽。尽第六。非尽。不尽七八。
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笺云。非想无下界粗想。非非想。不无上界细想。
此等。穷空不尽空理。
后结文六。初述四空超钝。
笺云。便断云。此等但穷尽质碍。归于顽空。不尽真空</a>之理。指四空处人。
从不还天。圣道穷者。
笺云。又断云。是前色界四禅五不还天。圣人道路将穷。或圣道将穷者。言究圣人道路之者。一向穷生空涅槃。不回心入大。此则精简。故无□劣。
如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
笺云。定此是不回心入大阿罗汉。则未出三界。唯在不还。
若从无想诸外道天。
次明无想归轮。
笺云。言色界四禅无想天。则外道所居。
穷空不归。
笺云。言穷顽空。不归真空。
迷漏无闻。便入轮转。
笺云。乃断道。此是迷有漏天。作无为解。如无闻比丘。便入轮回。始终生灭。
阿难。是诸天上。
三明天众尽凡。
笺云。广果已下天。
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
笺云。料简前诸天人。皆是凡夫因中所修。果中招感酬答。于佗报答将尽。宛入轮回。
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提。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
四述天王处圣。
笺云。指此四禅已下诸天王。向彼天中。是游履进趣修行之路。故于彼天为王。然十信菩萨。作金轮王。至十地菩萨。作四天王。
阿难。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
五彰无业色。
笺云。定性现前。现定果色身。无业果色身。
从此逮终。名无色界。
六结界通收。
笺云。界中无色。名无色界。
此皆不了妙觉明心。
笺云。此中。又结答阿难前来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修罗等事。
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七趣沉溺。
笺云。言积其虚妄。发生此七趣也。
补特伽罗。
笺云。唐言数取趣。为数取人天等趣业故。
各从其类。
笺云。言随其善恶业所招。或生天上。或在诸趣。
复次阿难。是三界中。复有四种阿修罗类。
三返释修罗文二。初标。
笺云。返释修罗者。理贯三涂。后释此修罗有四种。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四趣所摄。故于此释。不顺故言返也。梵语阿修罗。亦云阿素洛。唐言非天。言虽有天报。而心多谄曲。故云非天。
若于鬼道。以护法力。成通入空。
后释文四。初鬼。
笺云。虽为鬼趣。又有慈心。护佛教法。成其神通之道。出入在于空中。
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
笺云。卵生。则九分想。一分情。
若于天中降德贬坠。
次人。
笺云。言降下其德。贬诤坠落此修罗中。
其所卜居。邻于日月。
笺云。言其所居止。与天王相近。
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
笺云。胎出。则五分情。一分想。
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
笺云。此则毗摩质多阿修罗王。
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
此变化生。化应离有。情想离也。
阿难。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沉水冗口。旦游虚空。暮归水宿。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趣摄。
四畜。前明鬼类。势合连谕。何以天络。返谈修类。然余形一趣。依决而言。此约四生。理宜居后。上承天道。下接二途。中贯人伦。散明收□。统三界之沈举。论七趣之迷源。因果义终。宜垂结劝。
笺云。冗散也。水半散之?。水散于口也。湿生。情想合也。诸教言六趣。此经。约生起义。故添仙为七。
阿难。如是地狱。饿鬼。畜生。
四劝除迷习文八。初统收群妄。
人。及神仙。
笺云。人者。□思觉义。阴阳不测。谓之神。仙迁也。迁向山中故。
天。洎修罗。
笺云。天。以光洁为义。
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花。元无所有。但一虚妄。更无根绪。
笺云。于妙圆明等者。言向真体上看。如空中花无实果。无根元头绪。
阿难。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净。皆由随顺杀盗淫故。
次指业迷迷真。
返此三种。
三断起轮回。
笺云。为闻说杀盗淫是业故。便拟舍此三业。
又则出生无杀盗淫。
笺云。不了首楞严性上。无一法可舍。无一法可取。
有名鬼伦。无名天趣。
笺云。若有此身三则为鬼。若无此身三则为天。天。以神用自在为义也。
有无相倾。起轮回性。
笺云。若有身三。则倾天趣向鬼趣。若无身三。则倾鬼向天。如重倾轻。此等相倾。皆是轮回。科云断起轮回。则断三业生天。起三业堕狱。皆轮回也。
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
四劝随源寂。
笺云。有此身三生鬼。无此身三生天。此二。于本觉理上皆无。
无二亦灭。
笺云。能遣之心。是无二亦灭。
尚无不杀不偷不淫。云何更随杀盗淫事。
笺云。意谓不作无杀偷染之执。云何更随杀盗淫事。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
五除迷勖断。
笺云。是有私招地狱。
因各各私。众私同分。
笺云。言私招中。亦有同分。
非无定处。
笺云。言有定处也。
自妄发生。生妄无因。无可寻究。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
笺云。前问云。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等。此中又结答云。自妄发生。
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习气不灭。落于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如来说为可哀怜者。
六愍学存虚。
笺云。虽欲除妄。倍加虚伪者。以生灭心。除生灭法。虚伪可知。
汝妄自造。非菩提咎。
七指法自招。
作是说者。名为正说。若佗说者。即魔王说。
八显标双路。回谈玄旨。理事搜源。修学灵标。卓然高刊。虽修门迥阐。三路遐开。而止观融真。二魔难辨。心灵万变。定境二差。识暗随邪。一飘难止。法王圆照。了义悬开。许胃三摩。应褰昧网。
笺云。作是说者。言作如是无杀盗淫等说。是正说。若作有杀盗染佗说。即邪说也。疏云向谈玄旨。则玄妙理旨也。理事搜源。理搜源。则五密因。事搜源。则三修证。修学灵标。则修学者。灵智之标表也。卓然高刊。卓然分明之?。高然刊定也。三路。三修证也。二魔。则内魔攻起。是心魔。外魔附着。则天魔。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机。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
三除魔保定文二。初略除心境文二。初许宣来听文二。初略陈标来文四。初述已彰修范。
笺云。第三除魔保定流通。然谓魔不显除。学流虚倦。是故世尊无问自说此一分经文。何故世尊而自说。显下位诸菩萨。皆不能知有五十种魔事。况乎二乘。及凡夫辈。唯佛一人。能知能说。一阴之中。各有十种魔事。五阴共成五十。初从贪巧怪鬼魔。终至变易遮文魔已来。是除魔保定流通之旨。将当也。罢散也。
汝等有学缘觉声闻。
笺云。言有学。简去无学。
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
笺云。首楞严会上。会三归一。诱二归真。
吾今已说真修行法。
笺云。前五密因。三修证。佛说已了。真修行。简外道假修行。
汝犹未识修奢摩佗毗婆舍那。
次陈未识诸魔。
笺云。言五十重魔。佛未说之。修谓能修。奢摩佗等。是所修也。
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不能识。
笺云。此五十重魔事。最微细故。
洗心非正。落于邪见。
笺云。言洗其身心。归于魔道。非正道也。
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着鬼神。或遭魑魅。
笺云。未出色阴。有十般阴魔。未出受阴。有十般天魔。未出想阴。有十般天魔。未出行阴。有六十二异计。
心中不明。认贼为子。
笺云。认妄作真也。
又复于中。得少为足。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证圣。天报已毕。衰相现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阿鼻狱。
三说谬证招??。
笺云。据无闻比丘。在生。曾修得有漏四禅定现前。妄言自证第四果。寻后死相来迎。便言我阿罗汉。不受后有。今既有中有。则谤阿罗汉受后有。又谤佛说阿罗汉。不受后有亦虚。由此发得地狱业。此比丘。承第四禅天果已熟。且生广果天。天报尽。寻入地狱。若言天界生谤。招下界业。且上界不发下界业。此是中有发业也。
汝今谛听。吾今为汝。子细分别。
四来听明旨。
阿难起立。并其会中同有学者。欢喜顶礼。伏听慈诲。
后顶伫微诠。
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有漏世界。
后辨定惊魔文九。初显标圆体。
笺云。世界是所依。
十二类生。
笺云。是能依有情。
本觉妙明。
笺云。本来真觉。微妙圆明。此是标。
觉圆心体。
笺云。释上句也。
与十方佛。无二无别。
笺云。自智与佛智无殊。自心与佛心无别。前文云。我与如来宝觉真心。无二圆满。既也如是。何故又有众生。故下文云。
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
次指相迷生。
笺云。痴则根本无明。爱了情爱。
生发遍迷。故有空性。
笺云。既有根本无明。有情爱发生。周遍迷妄。便有第七识起来。执八见分为我。带得一分顽空当情。
化迷不息。有世界生。
笺云。既有顽空。乃依空立世界。
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
笺云。简去无漏。
皆是迷顽妄想安立。
笺云。皆是迷妄顽嚚。虚妄想相。目根本无明。
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三举喻双彰。
笺云。片云。喻顽空。太清。喻觉性。如圆通颂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此生起义。
汝等一人。发真归元。
四显归销妄。
笺云。起始觉智。合本觉理。
此十方空。皆悉销殒。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
笺云。前文云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此治断义。
汝辈修禅饰三摩地。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心精通?。
五述证人同湛。
笺云。饰修饰也。意谓既能饰三摩地。即与十方菩萨等。身心精明通达。泯灭妄心一般。
当处湛然</a>。
笺云。在定中也。
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
六彰魔鬼惊摇。
笺云。欲界诸天。
见其宫殿无故崩裂。
笺云。谓行人在定有功故。
大地振坼。水陆飞腾。无不惊慑。
笺云。飞即腾也。
凡夫昏暗。不觉迁讹。
七凡昏不觉。
笺云。问。凡夫还知否。答。凡夫昏暗。不觉迁改更讹。
彼等咸得五种神通。唯除漏尽。
笺云。问。诸魔等。以何知见宫殿振裂。云。彼等咸得五种神通。唯是未得漏尽通。若得漏尽。即名为佛。
恋此尘劳。如何令汝摧裂其处。
八明恋处尘居。
笺云。因尘生劳。故曰尘劳。言诸凡夫恋此。不能摧裂魔王宫殿。
是故神鬼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三昧时。佥来恼汝。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
九佥仪恼定文三。初喻风刀断。
笺云。佥咸也。魔王以怒为力。还能恼得行人否。云。彼魔在尘劳内。汝等行人。在妙觉中。来恼于行人。似风吹日月之光。风喻魔力。光喻行人心。刀喻魔力。水喻行人心。
汝如沸汤。彼如坚冰。暖气渐邻。不日销殒。
次喻冰□潜销。
笺云。言不日之间销殒。
徒恃神力。但为其客。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
后相成坏由心又二。初总标成坏。
笺云。若成菩提亦汝心。破乱菩提亦汝心。或此诸魔□于行人。但成就得破乱也。
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后别陈迷悟文二。初迷文二。初显迷输便。
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阴销入明。
后表悟无留。
笺云。入真明。
则彼群邪。咸受幽气。
笺云。指魔鬼等。是幽暗之气分。
明能破暗。近自销殒。如何敢留。扰乱禅定。
笺云。言魔王近其人。自然销亡殒灭。
若不明悟。被阴所迷。
后悟文二。初显阿难遭溺。
笺云。则被魔所扰。
则汝阿难。必为魔子。成就魔人。如摩登伽。殊为眇劣。彼唯咒汝。破佛律仪。
笺云。则摩登伽。坏汝律仪。
八万行中。秪毁一戒。
笺云。犯魔触戒。
心清净故。尚未沦溺。
笺云。不犯根本罪。
此乃隳汝宝觉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没。宛转零落。无可哀救。
后喻显飘零。
笺云。籍没灭没也。
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
后广辨群魔文五。则色受想行识。大意有二。初明外魔惑堕。彰异计归邪。前文二意。初表心攻致现。后明妄爱招魔。就理分条。义门随异。且依阴相。初决长科色阴文三。初总标文三。初指趣定门文三。初劝拂迷心。
笺云。道则无上道。场则寂灭之场。念者冥记为性。言在定更无诸妄念。疏云。初明外魔惑堕。是料简前三十重魔事。皆是魔鬼故。后彰异计归邪。是后二十重。唯是异计因非因。声闻缘觉等。前文二。初表心攻致现者。为内心攻起为心魔。后明妄爱招魔者。既有内心攻起。必有外魔附着。间。诸教中说</a>四魔。天魔。阴魔。烦恼魔。死魔。何以此经。说有五十重魔事。答。就理分条。义门随异。言就其道理。八其条件也。问。既理义异。今五十重。为当以五位配之。则资粮。加行。见道。修道。无学。为当以五尘配之。答。且依阴相。诸教说五种。不出此经二种魔。一时摄尽。
其念若尽。
次指真明现。
笺云。则诸念尽也。
则诸离念一切精明。
笺云。一念离之时也。
动静不移。忆忘如一。
笺云。动则诸念。静则离念。忆则思忆。忘则识泯。
当住此处入三摩提。
后引人定门。结文可解。
笺云。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便起得下五十重魔。经贯下去。至五十彻。
如明目人。
次明阴相现存。
笺云。是悟法界理。或正在定中。内心清净。如明目也。
处大幽暗。
笺云。未出色阴也。
精性妙净。
笺云。已悟法界理。
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
笺云。犹在色阴。未发智光。
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尽。
后尽超迷本文三。初显性光舒。
笺云。明出色阴。无有幽暗黯郁。
是人则能超越劫浊。
次暗销起浊。
笺云。若有色阴。便有质碍。时分迁流。今色阴销。则超劫浊。
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后指阴迷源。然玄网妙指。义可探许。而密境参邪。非佛日无由显照。若不慧灯高炳。觉路难寻。十力洪悲。应悬广指。
笺云。观其所由。是出色阴后。返观在色阴中也。疏云十力者。一处非处力。二业力。三定力。四根力。五欲力。六性力。七至处道力。八宿命力。九天眼力。十漏尽力。
阿难。当在此中。
次别释文十。初身能出碍境文四。初研心离织。
笺云。在定中也。
精研妙明。
笺云。则加行智。
四大不织。
笺云。不交织。
少选之间。
次□碍时销。
笺云。少许选退之间。
身能出碍。
笺云。透墙越壁也。
此名精明流溢前境。
三目暂相应。
笺云。是观心也。或精绝明白。用加行智。流溢前境者。将此观心洞着所缘境。流。驰法也。溢者。内心润泽。如水流溢。
斯但功用。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四显分邪正。
阿难。复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内彻。
次拾出蛲??境文四。初研心内彻。
笺云。前向境上流溢。此向身上内彻。乃内心明彻也。
是人忽然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
二拾出身虫。
笺云。蛲??。身中小虫也。
此名精明流溢形体。斯但精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
三目暂相应。
笺云。精纯凝明。溢注形体。向身上也。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四显分邪正。
又以此心。内外精研。
三闻空说法境文四。初研心互涉。
笺云。前向境上。向身上。此中亦境亦身。内则身。外则境也。
其时魂魄意志精神。
笺云。天气曰魂。地气曰魄。乃第六识。心念曰意。是第七识。在心为志。明正曰精。阴阳不测曰神。
除执受身。
笺云。即第八识。
余皆涉入。?为宾主。
笺云。其余魂魄。笺云相涉。用一为主。其余为宾。
忽于空中。闻说法声。或闻十方同敷密义。
二显听空声。
此名精魄递相离合。成就善种。暂得如是。非为圣证。
三目暂相应。
笺云。递相离合。?为宾主。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四显分邪正。
又以此心澄露皎彻。
四心魂现刹境文五。初澄心内皎。
笺云。澄湛披露。皎皓明彻。
内光发明。
笺云。智光也。
十方遍作阎浮檀色。一切种类。化为如来。
次色变绝真。
于时。忽见毗卢遮那。踞天光台。十佛围绕。百亿国土。及与莲华。俱时出现。
三佛控莲台。
笺云。毗卢遮那。唐言遍寂。未入定前。或闻梵网经</a>说。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百亿千华上。复现千释迦。□纳得此种子在心。到入定时。乃发起现行。台上有光。曰天光台。
此名心魂灵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诸世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
四目暂相应。
笺云。此名心中魂魄。灵明悟解。染此种子在心。入定。发起现行。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五显分邪正。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观察不住。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五空呈宝色境文四。初研心抑按。
笺云。抑勒按磨。降伏制止。其心超过越分。
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青黄赤白。各各纯现。
次宝色交呈。
笺云。青中现黄。黄中现青。不相妨碍也。各各精纯显现。或纯现是不相妨碍。诸色各别也。
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暂得如是。非为圣证。
三目暂相应。
笺云。逾越也。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四显分邪正。
又以此心。研究澄彻。精光不乱。
六暗中瞻象境文四。初究心澄注。
笺云。研穷寻究。澄湛映彻。精光智光也。
忽于夜合。在暗室内。见种种物。不殊白昼。而暗室物。亦不除灭。
次见物如晨。
笺云。夜合则夜半。物不除灭。并然在前分明。
此名心细密澄其见所视洞幽。暂得如是。非为圣证。
三日暂相应。
笺云。内心微细秘密。澄湛其见也。洞幽者。洞达其幽暗也。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四显分邪正。
又以此心。圆入虚融。
七并尘无患境文四。初心融纯□。
笺云。圆遍悟入。虚通融明。理也。
四肢忽然。同于草木。火烧刀斫。曾无所觉。又则火光不能烧爇。纵割其肉。犹如削木。
次明刀火无伤。
此名尘并排四大性。一向入纯。暂得如是。非为圣证。
三目暂相应。
笺云。并除排遣四大姓。入纯顽也。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四显分邪正。
又以此心。成就清净。
八清净□呈境文五。初净心功极。
笺云。现也。
净心功极。
笺云。则加行智。
忽见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国。具足七宝。光明遍满。
次变土庄严。
笺云。未入定前。闻说诸佛国土七宝庄严。生其净想。纳种在心。入定发起现行。
又见恒沙诸佛如来。遍满空界。楼殿华丽。下见地狱上观天宫。得无障碍。
三垢净遐观。
笺云。又闻所说天宫快乐。地狱最苦。又生厌离。纳种在心。入定已来。发起现行。
此名欣厌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为圣证。
四目暂相应。
笺云。欣天宫决乐。厌地狱最苦。凝结想心。有此之故。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五显分邪正。
又以此心。研究深远。
九见闻通障境文四。初研心究远。
忽于中夜。遥见远方市井街巷。亲族眷属。或闻其语。
次隔外见闻。
笺云。中夜三更也。九夫曰市。因市说井。直曰街。曲曰巷。尔雅</a>说文云。大曰街。小曰巷。
此名迫心逼极飞出故多隔见。非为圣证。
三目暂相应。
笺云。言行人在定。逼迫其心。逼迫穷极。心乃飞出。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四显分邪正。
又以此心。研究精极。
十无端说法境文五。初研心用极。
笺云。无端说法境。是内心攻起双途。内心攻起。外魔附着。
见善知识。
次望见师迁。
笺云。知因识果。识法知非。曰善知识。
形体变移。少选无端。种种迁改。
笺云。或为童男。或为童女。多般形状。
此名邪心含受魑魅。
三目受群邪。
笺云。心触客邪也。
或遭天魔入其心腹。无端说法。通达妙义。非为圣证。
四大魔借辨。
笺云。天魔则欲界顶上诸天魔也。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五显教邪正。向谈玄境。密用穷微。既总叙双途。应垂结劝。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色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
后结劝文三。初总明交现。
笺云。言现境者。在定中现如斯之境也。色者。质碍义。阴者。阴覆真体。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次错认沈伤。
笺云。谓言登圣者。未得谓得。未证言证。
汝等当依如来灭后。于末法中。宣示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后劝流真勖。向陈□境。且约趣申明。处定生狂。由须广示。
大佛顶首楞严经</a>卷第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