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类 垂说门

3个月前 作者: 道忠
    ●上堂


    杨亿</a>古清规序云。长老上堂陞座。主事徒众。鴈立侧聆。


    传灯</a>录弘忍大师章云。能居士跪。受衣法。(乃至)礼足已。捧衣而出。是夜南迈。大众莫知。忍大师。自此不复上堂。凡三日。大众疑怪致问。祖曰。吾道行矣。何更询之。 又南岳让禅师章云。後马大师。阐化於江西师遣一僧去云。待伊上堂时但问作麽生。伊道底言语。记将来。僧去。一如</a>师旨。廻谓师曰。马师云。自从胡乱後三十年。不曾阙盐酱。师然之。 又百丈海禅师章云。马祖上堂。大众云集。方陞座良久。师乃卷却面前礼拜席。祖便下堂。


    忠曰。五祖章。已有上堂语。葢其盛行。自马祖百丈时而已。


    祖庭事苑</a>云。或问。每质诸佛经</a>。所集四众。未尝不坐今禅门上堂。必立而听法。何谓也。曰此百丈禅。师之深意也。且佛会说法。四众云萃。所说法义。不局性相。所会时节。未知久暂。今禅门。自佛教东流後六百年。达磨祖师。方至汉地。不立文字。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接学者。俾於一言之下。顿证无生。所聚之众。非久而暂。故不待坐而立也。百丈曰。上堂升座。主事徒众。鴈立侧聆。宾主问醻。激扬宗要。示依法而住。此其深意也。


    古德曰。睦庵所辩如此而後代不然。如诸录普说。五六纸。或至十余纸。岂可谓一言下。证无生。所聚非久哉。


    忠曰。质之佛经。四众皆坐者。葢经首听法。往往有退坐一面文。又十诵律</a>云。比丘尼到只洹听法。诸比丘敷敷具竟。多有残在。比丘尼语比丘言。余者。借我等坐。比丘白佛。佛言。听敷敷具竟。残与比丘尼坐。又毘奈耶杂事云。听法之时。应敷座席(止此)。此亦容坐听。然而立听。是佛制也。智度论云。佛法中。诸外道出家。及一切白衣。来到佛所皆坐。外道他法。轻佛故坐。白衣如客。是故坐。一切五众。身心属佛。是故立。若得道诸阿罗汉。如舍利弗目连须菩提等。所作已办。是故听坐。余虽得三道。亦不听坐。大事未办。结贼未破故(止此)。由此。出家五众。除得道者外。不许坐而听法者。西竺古制。而龙树</a>之论。如揭日也。非百丈深意。为说不多。集不久创立此规。睦庵不援智度而酬问。而臆断。为百丈新立者殆乎诬矣。智论复言。坐者於供养不重。立者恭敬供养法重(止此)。是故华严善财听法。无不言起立合掌白言。顶礼其足。合掌而立等。又大集经</a>云。金刚光藏世界大众。至娑婆世界。觐见释迦牟尼如来。头面礼足。右绕三帀。却在一面。合掌而立(止此)。此是宾客亦立。葢敬法重於供养也。


    旧说曰。以上堂对小参。则可称大参也。


    忠曰。凡四节。开炉。元宵。佛祖忌。国忌。请两班。谢秉拂。谢都寺斋。祈雨雪。禳旱涝。出队。病起。客至。讣至。一切因事。无不上堂。不可枚举。载在诸录。


    又曰。粥饭过僧堂。云上堂(见丛轨门)。又上间下间。称上堂下堂(见座位门)。皆义别也。


    ●旦望上堂


    敕修清规上堂云。凡旦望。侍者隔宿。禀住持云。来晨。祝圣上堂。住持登座。拈香祝寿。(其规如彼)


    又见节时门。旦望处。


    旧说曰。上古朝参暮参。中古五日一参。近代旦望参而已。(忠曰。备用所说。见五上堂处。)


    春明退朝录</a>云。唐在京文武官职事。九品以上。朔望日朝。又曰。其武官准令。五品以上。每月六参(五参上堂处详引)。


    忠曰。六参中。亦有朔望。云章曰。旦望上堂。且循俗礼也(止此)。其说有据。


    ●五参上堂


    校定清规云。如初五。初十。二十。二十五。此四日。谓之五参上堂。座上不铺设。众中有未尽齐整及常住缺典事。畧而提之。欲众知也。不可多谈世谛。厌人听。古人朝暮咨参。何有限日。今从简要。於五日。一陞堂也。侍者当隔宿。覆住持。恐住持事繁。或有失记。是日开静前。令行者。报覆知事头首寮舍。及再请後。挂上堂牌。


    忠曰。朔日。五日。十日。十五日。二十日。二十五日。一月総有六参。但旦望。别有祝圣上堂。故除之。余四日。名为五参。即每五日。一参也。非谓一月五度参矣。葢拟朝制。五品以上官。五日一朝。若鼠璞</a>及退朝录。则十日作十一日。二十日作二十一日。余同此。参义见小参处。


    敕修清规上堂云。五参上堂。两序至座下。径归班立。住持登座。不拈香。


    旧说曰。五参上堂。同小参。鸣法鼓唯一通。


    唐书百官志云。文武官。职事九品以上。及二王後。朝朔望。文臣五品以上。及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日参。号常参官。武官三品以上。三日一朝。号九参官。五品以上。及折冲当番者。五日一朝。号六参官。


    五代史李琪</a>传云。明宗初即位。乃诏羣臣。五日一随宰相。入见内殿。谓之起居。琪以谓非唐故事。请罢五日起居。而复朔望入合。明宗曰。五日起居。吾思所以数见羣臣也。不可罢。而朔望入合可复。


    宋宋敏求</a>春明退朝录云。唐在京文武官。职事九品以上。朔望日朝。其文官。五品以上。及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日参。武官。五品以上。仍每月五日。十一日。二十一日。二十五日。参。三品以上。九日。十九日。二十九日。又参(王沂</a>公家一本云。四品以上。九日。十九日。二十九日。再参)。其长上折冲果毅。若文武散官。五品以上。直诸司。及长上者。各准职事参。其洪(正字犯宣祖庙讳)文馆。及国子监博士学生。每季参。若雨雪沾服失容。及泥潦并停(以上唐仪制令)。凡京百司。有常参官。谓五品以上。职事官。八品以上供奉官(以上唐六典</a>)。正(正字犯仁宗嫌名)元二年。敕文官充翰林学士。皇太子诸王侍读。武官充禁军职事。并不常朝参。其在三馆等。诸职掌者。并朝参讫。各归所务。是年。御史中丞窦参奏。常参文武官。准令每日参。自艰难以来。遂许分日。待戎事稍平。即依常式。其武官准令。五品以上。每月六参。三品以上。更加三参。顷并停废。今请准令。却复旧仪。十三年御史台奏。诸司常参文官。隔假三日以上。并以横行参假。其武班。每月先配。九参六参(九参谓。一月九次。六参谓。一月六次)。今後每经三节假满。纵不是本配入日。并依文官例。横行参假(以上唐会要</a>)。後唐同光二年。四方馆奏。今後除随驾将校。及外方造奉专使。文武两班。三品以上官。可於内殿对见。其余并诣正衙从之。天成元年。御剳赐文武百僚。每日正衙常朝外。五日一赴内殿起居。每月朔望日。赐廊下食。唐室承平时。常参官。每日朝退赐食。谓之廊餐。自乾符乱离罢之。惟月旦入合日。赐食。明宗即位。谏官请。文武百僚五日一起居见帝於便殿。李琪以为非故事。以五日为繁。请每月朔望日入合。赐廊下食罢五日起居之仪。至是宣旨。朔望入合外。五日一起居。以为常。天成元年。敕。今後若遇不坐正殿日。未御内殿前。便令合门使宣不坐放朝。班退。是年御史台奏。凡新除官。及差使者。合於正衙谢辞。每遇内殿起居日。百官不於正衙叙班。其差使及新除官辞谢。不令参谢。每内殿起居日。百僚先叙班於文明殿庭。候辞谢官退。则班入内殿。从之。晋天福二年。中书门下奏。在内廷诸司使等。每除正官。请令赴正衙谢。後不赴常朝。其京官未陞朝官。只赴朔望朝参。从之(以上五代会要</a>)。国朝诸在京。文武陞朝官。每日朝。其有制免。常朝者。五日一参起居(国朝令文)。按唐制文武职事官。并赴常参。武班五日一参。又有三日一参(五日参。并朔望为六参三日参乃九参)。所谓常参官。未有无职事者。由後唐同光中乃分常朝内殿。凡随驾将校外方进奉使。文武三品以上官。即於内殿对见。其余并诣正衙至天成初诏。文武百官。每日常朝外。五日一赴内殿起居。其趋朝官。遇宣不坐放朝。各退归司。本朝视朝之制。文德殿日外朝。凡不厘务朝臣日赴。是谓常朝。埀拱殿曰内殿。宰臣枢密使以下。要近职事者并武班日赴。是谓常起居。每五日。文武朝臣。厘务令厘务。并赴内朝。谓之百官大起居。是则奉朝之制。自为三等。葢天子坐朝。莫先於正衙。殿於礼羣臣无一日不朝者。故正衙虽不坐。常参官。犹立班俟放朝。乃退(唐有职事者。谓之常参今隶外朝不厘务者。谓之常参)。


    又鼠璞说。见丛轨门。参假处。


    大慧为真空</a>道人慈行普说云。方是时。大沩(真如慕喆)法席甚盛。龙象蹴踏。每遇陞堂。三通鼓罢。大众鴈行而立。风渗渗地。趺坐良久。乃举个古人颂子云。欲识本来心。青山绿水深。不是身心境。徒将闻见寻。识得便识取。不用更沈吟。参。便下座。後五日。又当参。复举。是柱不见柱。非柱不见柱。是非已去了。是非里荐取。参。但是陞座。除拈提公案外。其余多类此有个川僧滑稽。从沩山下来。有问。大沩法道如何。僧云。规矩法度甚好。只是念诵多晒。曰。三八念诵。丛林定法。何言甚多。僧云。大沩独不然。三八日。僧堂前维那念诵了。五日法堂上。长老又念诵。衲子传以为笑。


    普灯录佛海远禅师章云。上堂。昨夜来报五参。正值老僧洗脚。起来抖擞精神。末上输他一着。


    雪岩钦禅师录云。凡遇五参。见曲彔床上个汉。胡说乱道。何不也历在耳根。 又云。前日有两个兄弟。来侍者寮说。要上方丈请益。我与侍者说。每遇五参。须说做工夫一段。他何不领畧。又何须到方丈听说。方才便是。这里无口传心授底佛法。待此後五参。把我自己。为伊再说一遍。


    普灯录西禅舜禅师章云。上堂曰。五日一参。三八普说。千说万说。横说竖说(云云)。 又简堂机禅师章云。上堂曰。五日一参。三八普说。自扬家丑。更苦问理问事。问心问性。克由叵耐。


    别峯印禅师录。慈航到上堂曰。每遇五日一参。虽是诸方旧例。今日宗师面前。岂容乱呈懵袋。虽则恁麽。不可放过(云云)。


    别峯云禅师录云。上堂。支提门下。五日一参。我才合掌。汝便和南(云云)。


    无准范和尚录普说云。凡遇五日。须要上堂。三八须挂牌。勉强以塞方丈之责。亦不是矜夸学解。眩曜见知。及造妖捏怪。只据自家所见。赤骨律地。与兄弟相见。


    偃溪闻禅师香山录上堂云。五日不陞堂。三八不入室。供是众人办。饭是借米吃。


    清拙澄禅师建长录。举龙济修山主。诸佛不出世。四十九年说颂。师和二首。代五参上堂。


    忠曰。日本古亦有五参。 中岩月禅师崇福录云。五参众立定。师出来。大众如例问讯(云云)。


    ●五上堂


    五参上堂。又名五上堂。


    备用清规五日上堂云。古宿。朝夕激扬此道。晚参曾不越宿。今时遇五上堂。单提正令。亦不易得也。


    ●九参上堂


    退朝录云。九参。谓一月九次。又云。三日参。乃九参(见五参上堂处)。


    古德有行九参上堂者。


    传灯录罗汉琛禅师章云。众僧晚参。闻角声。师曰。罗汉三日一度上堂。王太傅二时相助。


    ●圣节上堂


    天子生日为圣节(详报祷门)。上堂祝寿。详敕修清规。


    续灯录禾山志传禅师章。有圣节看经上堂。


    日本亦行圣节上堂。 清拙澄禅师建仁录。有天寿节上堂。


    ●谢秉拂上堂


    四节。头首秉拂之後。住持上堂。谢劳。此谓谢上堂。


    敕修清规。四节秉拂云。次日方丈请茶。如都寺办斋。并请茶。半斋点心。别日上堂叙谢管待。


    虗堂愚和尚宝林录谢头首秉拂上堂云。以坛拜将。为求活国之英。以拂授人。要见枯心之士。云黄峯下。象龙所归。虗堂薄处先穿。引得证龟作鼈。


    ●谢都寺斋上堂


    四节秉拂。都寺办斋。住持上堂。谢之(见谢秉拂上堂处)。


    虗堂愚和尚育王录谢秉拂夏斋上堂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若说到金轮水际。崑仑山椒。功归何所。击拂子。吽吽。有甚饆饠[饥-几+追]子。快下将来。


    希叟谢都管冬斋上堂(见职位门都管处)。


    南堂谢秉拂冬斋上堂(见饮啖门冬斋处)。


    北磵简禅师续集。化斋偈云。解结冬年办四斋。赤洪崖打白洪崖。信心檀越家家是。只告诸天次第排。


    ●出队上堂


    出队义。见杂行门。


    大川济和尚天章录。出队上堂云。为众持鉢去。七佛旧仪式。庵园塔庙间。处处遍敲击。施主一声惭愧。化主当面着贼。贼已着了。且道如何拔本。太无厌生。


    元叟端禅师录出队寄归。示众偈云。太湖三万六千顷。埀白西来把钓竿。虾蟹鱼龙都不见。月明空照夜涛寒。


    北磵简禅师道场录。出队归上堂云。半月出去。鼻孔不见眼睛。一日归来。眼睛不见鼻孔。失却惺惺。换得骨董。虽然只是泼骨董。贪者不与。廉者不取。卓拄杖云。打归常住。


    ●出乡上堂


    密庵录多出乡上堂。葢即出队也。


    密庵杰禅师灵隐录。出乡归上堂云。持鉢去持鉢归。草鞋跟断通消息。玲珑八面尽光辉。游魔宫入虎穴。当机撞着恶声头。直教心地顿休歇。且据个什麽道理。便乃如是。老不以筋力为能。


    ●因事上堂


    忠曰。虽其事不定。多是有毁逆违难。因此说法。不露言其事。故称因事也。


    虗堂和尚育王录因事上堂云。天之有云也。可以蔽日月。降甘雨。地之有水也。可以济舟楫。润焦枯。人之有心。可以兴祸福。制刚柔。三才既明。理归一揆。所以然者何也。卓拄杖。大鹏展翅葢十洲。篱边燕雀空啾啾。


    祖庭事苑云。丛林或说因事。往往妄议当日猥琐世谛杂事。岂其然也。夫宗师唱道。无不因此事。而有语言偈颂。以接引学者。岂存诚於世谛者哉。若宗师。因世谛。彼非此是。以出示人天。又何足为後世法耶。至如初洞山因事颂曰。五台山上云蒸饭。佛殿前头狗尿天。刹竿头上煎鎚子。三个猢狲夜簸钱。又慈明因事颂。时来开鉢展巾单。饭了收盂困即眠。石人抚掌呵呵笑。木女弹筝儞自筝。又韶九峯因事颂。收得便除四足。两耳却挂金鐶。好是月明深夜。一声清透松关。此皆因事而作。岂留情於是非动静之间者哉。


    忠曰。睦庵以因事。强为因此事。不因世谛。若然。则宗师语言。上堂偈颂。无不因此 。则都可名因事上堂偈颂矣。特标因事何为。凡佛祖出乎五浊恶世埀化。动则遇魔难。宗师即托魔难。开示道法。此云因事上堂。因事偈颂而已。何复彼非此是耶。


    ●引座


    忠曰。引座者。导引他陞座也。若突然敷演。则众可惊疑。故住持先表白。故语尾。必有恐人无凭等语。旧说曰。引座有二。一他寺尊宿来访时。首座劝请说法。住持为之先引座。以申尊宿。当为众阐扬之意。二他刹虗席。请本寺西堂。或首座等。迁补。即专使。先请本寺住持引座。次受请新命陞座。


    敕修清规上堂云。若尊宿相访。特为上堂。或引座举扬。 又迎待尊宿云。如大尊宿。则首座众头首。禀住持。劝请为众。开示法要。住持先到客位。陈意。若允。首座具状。两序大众。同诣客位。插香拜请。次请住持引座。(乃至)住持先引座。与常上堂同。


    右为尊宿引座者。


    敕修清规受请人陞座云。住持出陞座。与五参礼同。令请客侍者。请新命趺坐。褒美新命为法而出。劝请举扬。慰众渴仰。举话有无不拘(松源为掩室引座。笑庵为松源引座。皆不举话石桥为简堂引座。息庵为复庵引座。皆举话)。


    无准范禅师径山录。为石谿和尚赴蒋山。引座云。宝公宝山之宝。非青黄赤白等色。亦非大小方圆等相。三贤莫辨。十圣那知。是故公亦秘惜。若非其人。未易分付。今日石谿不涉安排计较。突然在前。无心而得。既得之已。亦不以为奇特。眩曜於人。是则故是。争柰我此千百衲子。虗心久矣。皆欲一见。是以鸣鼓集众。殷懃虔请。愿陞此座。於香烟起处。放此宝光。令我一众。因此宝光。获见此宝。同得受用。尽未来际。永无退失。然虽恁麽。更有一事。不得不疑。或有个没意智汉。不识好恶。犯众出来道。蒋山蒋山。不得将常住物。作自己人情。吾侄却须自作支遣。莫教累及老叔。恐人无凭。先此奉白。


    右为受请新命引座者。


    ●陞座


    旧说曰。普说为陞座。或上堂亦称陞座。


    忠曰。古有上堂称陞座者。如临济录</a>。後世陞座与上堂不同。诸录已分二名。不可槩为一也。又日本称陞座者。多有散说与普说同。如唐僧。无学大休竺仙清拙等日本录中陞座。亦有散说葢观土风。惬时机而已。按陞座有散说。无学为滥觞焉。


    瑞溪卧云日件录云。妙智太岳曰。陞座与普说。有异。然此方陞座。全同普说。有散说。其弊自绝海矣。予按绝海已前尊宿陞座。早有散说。(忠次下引。)


    敕修清规。受请陞座云。侍者覆住持。鸣鼓。如常上堂式。


    联灯会要</a>释迦牟尼佛章云。世尊一日陞座。大众才集定。文殊白槌云。谛观</a>法王法。法王法如是。


    六祖法宝坛经</a>云。韦使君请益。师陞座。


    临济玄禅师录云。府主王常侍。与诸官请师陞座。师上堂云。山僧今日事不获已。曲顺人情。方登此座(云云)。


    已下畧录来朝唐僧。日本录中。陞座有散说者。


    无学元禅师建长录。庆忏释迦图绘像。陞座。先提纲。次散说(百六十言)。後说偈。 又越州太守夫人。请庆赞释迦像。楞严经</a>。陞座。先提纲。次散说(三百七十言)。後四句偈。 又圆觉录开堂。大光明殿庆忏陞座。先拈香。次趺坐提纲。次散说(四百七十言)。後长偈。


    忠曰。无学录。陞座数则。但此三则。有散说。然不如後人繁长。


    大休念禅师寿福录。武藏守三祥。供净智寺开山。陞座。先拈香。次就座散说。後说偈。


    竺仙仙禅师净妙录。足利观心公周年忌。陞座。先问答。次提纲。次散说。後长偈。


    清拙澄禅师录。近江太守直庵居士。七七日。陞座。从头散说。次回向。後拈提。 又直庵百日拈香。陞座。先拈香。次问答。次散说。次回向。次叙谢。後四句颂。


    已下畧录日本禅祖。陞座中。有散说者。


    南浦明禅师万寿录。龟山法皇大祥。奉敕就嵯峨殿陞座。先拈香。次就座。索话问答。次提纲。次散说。後拈提。


    梦窓石禅师天龙录。後醍醐天皇十三回忌。就多宝院。陞座。先拈香。次就座问答。次提纲。次散说志趣。回向。後长偈。 又庆赞京城东山八坂宝塔。陞座。全同上。


    月庵光禅师录。前豫州太守。为先考正受院殿。陞座。先拈香。次志趣回向。次就座。索话。问答。次提纲。次散说志趣。回向。後拈提。说偈。


    忠曰。支那诸录。陞座无散说。且如续灯录所载。净因臻。圆通秀。佛国白等。自余不遑枚举。


    ●说禅


    忠曰。日本禅林。有说禅一规。而今详之。只是陞座耳矣。其必挂文殊像者。葢行之於僧堂也。有处。没意智。对机之後。不提纲。直叙志趣。或初埀语。叙志趣。皆失体裁。其提纲之後。说志趣者。如宋时慧林德逊(佛陀禅师)。净因惟岳(佛日禅师)。慈德殿陞座。见续灯录。夫说禅者。何谓也。但是谓提纲说法而已。故大监禅师丛林细事云。秉拂提纲。不必押韵。但据平生参学所见。滔滔地说将去。所贵宗眼正。手段高。如临济德山赵州云门。可以为法。若能如是。古风可复。古来但云说禅。不言做禅(止此)。然说禅。而无提纲。何说禅之有。


    忠曰。中华未有规矩。詺说禅者。其禅史祖录中。唯有说禅文字。畧录一二。


    联灯会要仰山寂禅师章云。沩山云。寂子说禅。如师子吼。惊杀狐狼野犴之属。


    传灯录归宗常禅师章云。师上堂云。吾今欲说禅。诸子总近前。大众进前。师云。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大慧为照超二大师普说云。有个月和尚。法嗣大通自信禅不及。每日在方丈内。修长忏。所以端师子有颂。讥之曰。何山长老修长忏。坛上闍梨爱说禅。子细思量无别事。都卢只为大光钱。


    中峯山房夜话云。今之禅流。将欲据大牀。挥麈尾。首取诸家语要。拣择记持。及渔猎百氏之杂说。以资谈柄者。是说禅之师也。不惟不能与人解黏去缚。而亦自失本真丧坏道眼。


    ●小参


    旧说曰。小参。不时讲之。鸣鼓唯一通。其规约於大参。故曰小参。大参者。上堂也。参者。交参义。


    敕修清规云。凡集众开示。皆谓之参(见晚参处)。


    祖庭事苑云。禅门诘旦升堂。谓之早参。日晡念诵。谓之晚参。非时说法。谓之小参。夫是皆以谓之参者。何乎。曰参之为言。其广且大矣。谓幽显皆集。神龙并臻。既无间於圣凡。岂辄分於僧俗。是以谓之参也。其主法者。以平等一心。应勤植万类。令法久住。岂曰小补。或以小参。为家训。愚未之前闻。


    敕修清规小参云。小参初无定所。看众多少。或就寝堂。或就法堂。(乃至)鸣鼓一通。众集两序归位。住持登座(与五参上堂同)。提纲。叙谢。委曲详尽。然後举古。结座。 又晚参云。如住持入院。或官员檀越入山。或受人特请。或为亡者开示。或四节腊。则移於昏钟鸣。而谓之小参。可以叙世礼。曰家教者。是也。


    禅苑清规</a>小参云。小参家训。纲纪丛林。夫小参之法。初夜钟鸣。寝堂设位。集知事徒众。宾主问酬。并同早参。提唱之外。上自知事头首。下至沙弥童行。凡是众中。不如法度。事无大小。并合箴规(广说乃至)。出家行脚。入众参禅。粥饭茶汤。晨参暮请。语言事业。动止威仪。应系众中规矩。并当委曲提撕若其缄口无言。迤逦玄纲坠地。後进如蒙法药。应当刻骨铭肌。敛片善以无遗。剔纤瑕而必去。小参之设。意在斯焉。


    有行堂讲之者。 希叟昙禅师录。有行堂小参(又见立参处)。


    义堂日工集云。建长众寮。听长老中岩讲清规。云天童净和尚小参。不必於法堂。随处行之。故今日本永平寺犹讲此规。


    传灯录药山俨禅师章云。大众夜参。不点灯。师埀语曰。我有一句子。待特牛生儿。即向汝道。时有僧曰。特牛坐儿也。何以不道。师云。侍者把灯来。其僧抽身入众。


    联灯会要德山监禅师章云。小参示众云。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时有僧出作礼。师便打。僧云某甲话也未问。为甚便打。师云。儞是甚处人。云新罗人。师云未跨船舷时。好与三十棒。


    汾阳小参。见提纲处。


    元亨释书藏山空禅师传云。空曰。石林老(行巩)禅海波澜。吾虽不得而尽。偏洲傍渚。傥打浮泳。我昔辞林。林告曰。小参。虽家训。又自有家法。子归故里。敲唱宗乘。妙叶之一路。不可乱做也。即与二篇冬至曰。拟着即错。铁牛掣断黄金索。不拟犹乖。撒手还同万仞崖。这里一咬便断。如花开铁树。似笋迸石头。无阴阳地。尽自宽闲。争柰东山山前。一片松根竹脚。未曾踏着在。蓦拈拄杖一画云。不得侵疆越界。除夜曰。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凤萦金网。趋霄汉以何期。如石含玉。不知玉之无瑕。蛇护神珠。蕴风雷而未化。设使翱翔霄汉。鼓荡风雷。闻者震惊。见者眩惑。也只间闲地可可地。岂不见。僧问洞山。年竆岁尽时如何。山云。家家门底野狐儿。拍床云。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


    ●家教


    小参又曰家教(又见小参处)。


    黄龙死心禅</a>师录云。夫小参者。谓之家教。何谓家教。譬如人家。有三个五个儿子。大底今日干甚事。小底今日干甚事。是与不是。晚间归来。父母一一处断。丛林中亦复如是。院门今日干甚事。是与不是。住持人当一一处断。


    清拙澄禅师圣因录云。古德小参。谓之家教。说些细大法门。汾阳六七人。夜夜小参。德山小参。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令行千古。如在耳目。云峯悦禅师小参。举百丈示众语至今丛林。脍炙人口。莫不皆是从悲智海中流出。血滴滴地。亲切为人处。岂似後来攒花簇锦。对句押韵。以当宗门提唱。 又日本录小参云。古德小参。谓之家教。细大法门。一一指陈。後来法道不古。竞出新样。攒花簇锦。以巧妙为奇特。不知古人实头处。正是拙中之巧。


    云峯小参。联灯录载。


    笑隐欣禅师龙翔录云。明日结制。今夜小参。谓之家教。如家里人。说家里话。


    ●家训


    小参曰家训。见小参处。


    校定清规云。小参谓之家训。初夜鸣鼓。寝堂排设(有处只就法座)。事无大小。竝合箴规。众中规矩。委折提撕。若其缄口无言。迤逦纲宗坠地。小参之法。意在斯焉。鸣鼓一通。侍者候众集定。请住持。出踞座。侍者於法座前问讯(云云)古之丛林。每夜咨参。汾阳以夜寒罢参。不特为规矩家训。而设意专激励学者。箴其做处偏枯。各自讨生涯。立地成佛作祖。今时丛林。每遇解结冬年四节。小参。葢为叙谢两班。及大小职务。又缘诸方专系都寺干斋。故当晚小参时。叙谢心力为众之勤。若常住自辨。不必言也(云云)。如施主请小参。观其来意。或咨扣因缘。则又与家训不同也。或斋後。或夜静。俱得。又有所至处。官员请小参者。又有出队处。众人裒率。请小参者。虽名为小参。乃与升座。事体一同。此尊宿家。遇缘即宗之谓也。


    备用清规小参云。百丈谓之家训。古法只就寝堂。箴诲埀示。委曲提撕。(乃至)前辈时时。激扬宗旨。开发後昆。


    忠曰。祖庭事苑云。或以小参为家训。愚未之前闻(止此)。余谓。死心敷衍小参谓家教义(见家教处)。睦庵与死心同时人。或怪其说乎。然备用已言。百丈谓之家训。葢其目在古清规。而睦庵偶不见也。


    中岩月禅师建长录。入寺当晚小参。埀语问答毕。师乃云。小参者。家训也。古德喻之。有一大家底主人。朝暮使令屋里儿女侄弟。排列座下。分付家中行事云。大儿当行其事。小底当作何事。以至奴婢仆辈。一一示其当行事。便如我宗门中。两序诸职事人。教它排列法座下。一一标示当行底事。乃至四来兄弟。在僧堂里。究明己躬大事。斯乃最要紧事。近来佛法弊甚。在小参时。长老力作文言。谓是提纲。或举古则。拈之颂之。以当宗旨。以予观之。当得甚麽椀脱丘。兄弟家。莫说道。新长老不会说法。只会弄口觜才方入院。杂谈恶言。以当佛事。便是杂恶言谈。不会文章词语。他後到阎王面前。未知他爱儞文言耶。又听我条直言语乎。兄弟各自谛审思惟。勉之(次结座。其语见结座处)。


    ●朝参


    早朝参禅也。


    禅门规式云。阖院大众。朝参夕聚。


    僧史畧别立禅居章云。有朝参暮请之礼。随石磬木鱼。为节度。


    忠曰。禅林朝参於粥罢。


    普灯录杨岐会禅师章云。一日当参。粥罢久之。不闻挝鼓。师问行者。今日当参。何不击鼓。云和尚(慈明)出未归。师径往婆处。见明执爨。婆煑粥。师曰。和尚今日当参。大众久待。何以不归。明曰。儞下得一转语即归。下不得各自东西。师以笠子。葢头上。行数步。明大喜。遂与同归。(忠曰。当参者。当五参之日也。)


    忠曰。世礼言朝参者。盖入朝参谒义(见五参上堂处)。


    杜工部集。重过何氏诗云。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皇明通纪集畧。弘治纪云。今朝参外。不得一覩天颜。


    ●早参


    朝参。又名早参。


    祖庭事苑云。禅门诘旦升堂。谓之早参(详小参处)。


    广灯录洞山聪禅师章。夏日早参颂云。晨参暮请无别事。古代相传直至今。折旋俯仰。全体是。莫累曹溪与少林。三月莺啼春树老。九旬时雨日霖霖。滴滴不离毗卢界。海上番人笑夜深。 又早参颂云。曙色才分便即参。九年面壁过多谈。俱胝一指虗劳力。禅客岂待口喃喃。


    ●晚参


    旧说曰。晚参。对朝参为言。


    敕修清规晚参云。凡集众开示。皆谓之参。古人匡徒。使之朝夕咨扣。无时而不激扬此道。故每晚必参。则在晡时。至今丛林坐参。犹旦望五参陞座。将听法时。大众坐堂也。若住持至晚不参。则堂司行者。禀命住持。覆首座。鸣僧堂钟三下。谓放参钟也。备用清规坐参云。若晚参。堂司行者。不覆首座。不鸣僧堂前钟。方丈客头。鸣法堂鼓。住持出堂。首座头首领众。随至法堂。或寝堂。随方毘尼。上座坐定。侍者出班。两班东西堂。各出班问讯。晚参毕。众散各归寮。药石。


    临济玄禅师录云。师晚参示众。


    僧宝传汾州昭禅师传云。并汾地苦寒。昭罢夜参。有异比丘。振锡而至。谓昭曰。会中有大士六人。柰何不说法。言讫陞空而去。昭密记以偈曰。胡僧金锡光。请法到汾阳。六人成大器。劝请为敷扬。 又杨岐会禅师传云。慈明。饭罢。必山行。禅者问道。多失所在会阚其出未远。即挝鼓集众。慈明遽还。怒数曰。少丛林。暮而陞座。何从得此规绳。会徐对曰。汾州晚参也。何为非规绳乎。慈明无如之何。今丛林。三八念诵罢。犹参者。此其原也。


    清拙澄禅师录晚参云。晚参之举。盛起於汾阳。汾阳老人。日日晚参。杨岐挝鼓逼慈明晚参。正谓此也。或暂止参。则云和尚今晚放参。


    祖庭事苑云。日晡念诵。谓之晚参(详小参处)。


    忠曰。晚参。直如临济晚参示众。杨岐所谓汾州晚参。是也。然目之於日晡念诵者。当时讹言。又如晡时念经。言诵放参也(丛轨门放参处辨)。


    ●广参


    忠曰。大众一同参。故言广。


    盐山拔队和尚行录云。大众广参次。国师(三光)还问师曰逍州因什麽道个无字。


    ●立参


    忠曰。立地说法。故云立参而已。即晚参也。


    希叟昙禅师法华录。及小参中。有为行者。立参四则。 又晚参普说云。慈明出游。杨岐乃挝鼓。请归立参。


    ●训童行


    备用清规训童行云。五参上堂罢。当训童行。参头行者。令喝食行者。报各局务行者。行堂前挂牌。报众。昏钟鸣。行堂前。鸣板三下。集众。行者上寝堂排立定。参头入方丈请住持出。就座。参头进前插香。喝参。同问讯九拜。进前屏息。拱听规诲已。又同众三拜。珍重而退。


    禅苑清规训童行。有立身。陪众。作务。三章(文繁)。 又监院云。训诲童行之法。宜以方便预先处置。不得妄行鞭捶。设有惩戒。当库堂对众行遣。不过十数下而已。不虞之事。不可不慎。


    村寺清规云。童行方入寺。须先训之。以祖师偈颂。近世所刊缁林宝</a>训。及了禅师训童行歌。沩山警策证道歌。永安僧堂记等。是也。次训之。以大悲楞严诸秘咒。观音圆觉金刚诸经。若语孟中庸</a>大学</a>周易</a>礼记</a>。并可兼训之。(乃至)早以佛祖书。入诸肺腑多应作好人。葢先入者为主。他日虽中之杂毒。亦不足以害其正念。(乃至)亦不可只训其歌呗鼓钹以规嚫。施。(乃至)宜教观音聪明神咒。久而渐渐聪明。纵未即聪明。亦足以资性长福消灾。(观音聪明咒见经咒门)


    童行义见职位门。


    禅月大师戒童行偈。 诸祖偈颂载。


    月窟清禅师训童行。 诸祖偈颂载。


    慈受深禅师训童行颂。 慈受偈颂载。


    中峯本禅师训童行。 幻住清规载。


    慈航朴禅师沙弥训练法。 人天宝监载。


    ●说规矩


    希叟累行说规矩。葢有所特警诫。敕修清规备用清规等。训童行之类也。


    希叟昙禅师开善录上堂。谢远首座。并说规矩云。结绳为政。画地为牢。尧舜之君。犹有化在。拈杖。拄杖子罪犯弥天。刚强难化。非结绳可以取其信。非画地可以格其非。啇令至严。恶心转炽。瑞严老朽。既司其职。当言不避截舌。卓杖。轻轻点着。返朴还淳。何故。不过虎溪桥谁识东林远。 又为新归堂兄弟晚参。注云。说规矩不录。 又众寮晚参。说规矩云。妙断去漫。巧运风斤之手。专工修月。细无玉斧之痕。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金可作瓶盘。假洪炉烹炼。学道谨鞭羊之戒。希贤思画虎之羞。蝇附骥。千里可期。葛倚松。九霄有望。马胜热威仪。摄众忍不步趋婆罗门聚会无殊。速须敬远堤防六贼。守心城。莫使穿窬。埽荡羣邪。行正路。须教透彻。百丈颓纲。要人提掇。杨岐破屋要汝支撑。灼然皮下有血人。终不随他语脉转。倘能深信。彼此无辜。其或未然。拍膝一下。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


    教苑清规训童行云。训童行之法。当说出家因缘。或说规矩礼度。或说经中大意。


    ●听教


    义堂日工集云。中华禅院。每夜坐禅罢。随意就于诸寮而夜话。商量古今事。谓之听教。今日本不然。是以兄弟。见闻局於册子上。而不通方。


    ●普说


    旧说曰。普说即陞座也。上堂亦陞座也。但普说不炷祝香。不搭法衣。以为异。普说自真净始。三佛亦行之。到大慧方盛。普说。须是知见广博人而始得。或曰。今时陞座。即普说也。多唯演五部大乘经本缘。施食法来由耳。中华宗师。岂如是耶。少赞檀主者。则有之。如今时普说。与唱导之师经供养何异(经供养者檀家请供养其经则为作之也)。又曰。陞座如讽经。拈香如愿文。正述讽经之功德。


    忠曰。如供养五部大乘经。普说。则何得不演五部功德。若复余时陞座。而演五部功德。则或剥可当也。原夫末代道薄。无开示宗要之普说。多是檀那荐亡。供养经时。为普说。故语路自然。不似中华宗师普说而已。或不监其本。而但责其末。何足鍼起膏肓哉。


    敕修清规普说云。有大众告香。而请者。就据所设位坐。有檀越特请者。有住持为众开示者。则登法座。凡普说时。侍者令客头行者。挂普说牌。报众。铺设寝堂。或法堂粥罢。行者覆住持。缓击鼓五下。侍者出候众集。请住持出。据坐普说。与小参礼同。


    旧说曰。普说者。一时说。普於一切时也。或曰。普说一切法也。或曰。说普法也。普法者。即普贤法也。随缘真如曰普。不变真如曰贤。随缘不变。圆融无碍法门也。


    忠曰。华严经</a>毘卢遮那品。演义钞云。言普法者。一具一切。一一称性。同时具足等。


    太清曰。普说非明眼人。则不可也。语中必演自家悟道缘。葢人天众前。吐露自悟境界。岂未悟人。而得普说哉。


    忠曰。眼若不明。何说而可是。太清之言可笑。又云。普说中。必说自悟处。古人普说。何必如此。是太清自枉立格式。


    大慧杲和尚为虎丘沼长老普说云。一百年前。本无普说。因熙宁元佑间。真净和尚。居洞山归宗时。方有普说。大意以开悟学者为心。然古人立个法门。亦自有出处。何以知之不见。大华严经离世间品。普慧菩萨。云兴二百问。普贤菩萨瓶泻二千酬。於中有一问。曰何等名为普说三世。答曰。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说三世。何等为十。所谓过去世说过去世。过去世说未来世。过去世说现在世。未来世说过去世。未来世说现在世。未来世说无尽。现在世说过去世。现在世说未来世。现在世说平等。已上是九世。却把当人这一念。如贯数珠相似。穿过九世。以此一念。通为十世。故曰。现在世说三世。即一念是为一。所以李长者有言。无边刹境。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於当念(云云)。


    忠曰。按华严普慧问。但云何等为说三世(五十三经</a>)。乃无普字普贤答云。有十种说三世。何等为十(云云)是为十菩萨。以此普说三世(止此)。至此。方有普说字。 又离世间品云。有十种智慧观察。(乃至)於一切世界。普说正法。智慧观察(五十四经)。亦有普说字。


    又永大师请普说云。师云。丛林旧无普说。有来方五六十年。始因真净和尚。寻常不入室。时便为大众。普说。如普说。入室一般。


    东山外集答普贤书云。正月二十九日。坚上座自衡阳归来。得玅喜老书。此老名虽未脱罪籍。其身甚安乐。道愈光。衡之伊山开福花药三院。与之馆参徒。无事即骑马入三处。坐方丈与之入室普说。来者皆湖海英爽。有志之士。是临济一宗。未至委地矣。


    备用清规普说云。洞下尊宿。每遇朔望。众寮设位。为众普说。惟大慧和尚。宗通说通。不拘时节。不择方所也。


    虚堂愚和尚录告香普说云。古之宗师。为人直截。凡有所问。只就问处与之破执。初无实义。後来垛生招箭。形於语言。乃有普说。普说首出於真净和尚。三佛以来皆有普说。无非怒骂呵咄。鞭策诲励。使其大心衲子。勇於进工。近世宗师。间有普说。尚多文体。不见古人直截为人处。大似场屋中论</a>策一般。及攻其所从。乃药贴上语。不能疗人之病徒使其末流。纷纷传集秘蓄。以当本参殊不知。我王库内无如是刀。


    明极俊禅师普说。举华严普说三世法毕云。由是东震旦禅林中。有普说之举。即宗此法。然此普说亦不易举。无非法性宽。波澜濶。有变通逸格之才。回乾转坤之作。方可任此责。前辈大珠南阳临济德山岩头罗山。亦不敢举此。黄龙南。死心新。灵源清</a>。长灵卓。亦不敢举此。至於真净文。方有普说之举。以後圆悟大慧应庵。皆宗此式。中峯密庵下。惟无准石田痴绝虗堂外。余者法性不宽。波澜不濶。虽有此举。终是不能通畅。况乎山僧肤浅末学。孤陋无闻。讵敢当此责耶。


    华严经离世间品云。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说三世。何等为十。所谓过去世说过去世。过去世说未来世。过去世说现在世。未来世说过去世。未来世说现在世。未来世说无尽。现在世说过去世现在世说未来世。现在世说平等。现在世说三世即一念。是为十。菩萨以此普说三世。 又十定品云。此菩萨。普入一切世界。而於世界无所着。(乃至)於一念中。普得一切三世智。普知一切三世法。普说一切诸佛教。普转一切不退轮。於去来现在一一世。普证一切菩提道。於此一一菩提中。普了一切佛所说。


    忠曰。禅林普说目。当援十定品为证。贵径截。而易晓人耳矣。又大慧言。真净和尚。方有普说。捡古宿录中。真净语录。不载普说。


    ●告香普说


    普说。有告香者。


    小补韵会号韵告居号切。增韵启也。又沃韵。姑沃切。增韵启告也。尔雅</a>请也。注云求请也。


    正字通云。告古到切。音诰。启也。尔雅请也。


    忠曰。今告香者。谓插香于师家。请求普说。或启求开示之意也。韵会姑沃切。正字通古到切。竝有启也请也训。则二音相通。


    汉书</a>高帝纪注。孟康曰。古者名吏休假曰告。师古曰。告者。请谒之言。谓请休耳。


    忠曰。今告香。请谒插香求开示也。汉书注</a>。告音如嘷呼之嘷。又音喾。


    云章曰。告字。上之告下音郜。下之告上音谷。学者就师家。插香以告之请法。则用谷音</a>。师家顺学者之请而说。则用郜音。日本禅林。未曾行之。为可憾焉。


    忠曰。韵会毛氏曰。凡告命告假之告。止音去声。余经史告示。有音无音。合二韵通用(止此)。云章。何从得二音义别耶。葢周礼</a>大祝作六辞。一曰告上曰告。发下曰诰(止此)。此是文告之辞也。云章依此妄说。至今学徒。传妄无辨。


    敕修清规告香云。每夏前告香。新归堂者。推参头一人。维那和会定。同众诣侍司。禀云。新挂搭兄弟。欲求和尚告香普说。敢烦侍者咨禀。(乃至)如住持允从。即报堂司。出告香图。(其规详彼)


    备用清规告香云。四月五日。告香。开示方来。


    校定清规云。夏前。例於四月初五日已前。看新挂搭兄弟若干人。就中推一人。为参头。


    忞公清规云。或头首中。有未告香者。亦可为参头。北磵简禅师录告香普说云。告香乃丛林盛礼。前辈未尝尽行。道大德备。如慈明和尚。尚且至再至三。然後受南禅师告香。况非慈明乎。


    旧说曰。夏前新挂搭人。请普说者。葢列刹宗师。自证虽可无异。为人演法。门风或不同。新到要识之。或意在若说入做因缘。可以为榜样焉。


    瑞溪梦语集云。即庵录曰。告香普说。丛林典故。予谓。普说寻常可行之。告香普说行之不多。何以知之。普说之盛。无如大慧。然六十则内。告香唯一耳。大慧曰。一百年前。无普说。然则告香。葢有普说以来。有此式也。大慧引经证普说字。其告香字。亦可证。而未捡出矣。


    入寺之初。告香普说。是又丛轨也。今畧录。


    敕修清规告香云。住持入院後。人事定。库司备香。首座领众恳请。为众告香。然後开室(古法未预告香不许入室)。大慧有告香普说。在其普说第二卷。


    偃溪闻禅师录灵隐告香普说云。丛林新人入门。例有开室告香二事。诸方临夏。告香一节。不举行久矣。山僧叨冐此来。已及两月。汩汩人事。日不暇给。向後入室之际。两班单寮。暨诸宿德。不必访及。若是晚学。有志慕道者。来自大方。不妨商确。


    清拙澄禅师录。夏前告香普说云。诸方旧例。今古常仪。入寺之初。为众普说。近日堂中首座。诸耆德。同上方丈。坚请。告香普说。务欲复见古道颜色。


    ●开室


    忠曰。开室即入室也。言开室。令众入参也。犹如公孙弘开东合。延贤人之开矣。


    敕修清规云。住持入院後。为众告香。然後开室(详告香处)。 又入室云。遇开室时。粥前侍者。令客头行者。僧堂前诸寮。挂入室牌。


    偃溪录新人入门。例有开室告香二事(详告香处)。


    虗堂愚和尚录灵隐立僧普说云。旦夕必为诸公开室相见。


    ●入室


    旧说曰。入室者。师家勘验罢参的学者。见解深浅。教其无底滞矣。


    敕修清规入室云。入室者。乃师家勘辨学子。策其未至。捣其虗亢。攻其偏重。如烹金鑪。鈆汞不存。玉人治玉。碔砆尽废。不拘昏晓。不择处所无时而行之。故昔时衲子。小香合。常随身。但闻三下鼓鸣。即趋入室(今时以三八入室者备故事也)。 又云。粥罢。下堂。客头即缓击鼓三下。住持至达磨前炷香。同侍者三拜。入据室坐。侍者问讯。班左立。行者问讯。班右立。头首领众。达磨前。各炷香三拜。联接而至室前。後至者。依次炷香展拜。接排而立。次第相趱。不许搀先乱序。侍者烧香问讯。出外揖首座入。入先左足。仍以左手上香。进前问讯。至禅椅右侧立。听举话。或下语。或不下语。随意。过禅椅左。问讯退步。触礼一拜。举左足出。揖次人入。一出一入。相向问讯。联接不绝。 又告香云。古法未预告香不许入室。


    云章曰。凡有入室。侍者以竹篦。度与住持云。请入室。是即天童如净</a>和尚之规也。


    禅苑清规入室云。或分郭(作廊)。或分寮。或隔日。或排日。或早或晚。各逐住持人建立。入室时到。侍者令行者装香。当面设拜席(有处不拜更不展席)。竟咨禀住持人。如有指挥入室。则挂入室牌。或打鼓。或打板。或敲入室牌警集大众。住持人坐。侍者方丈外东边。叉手立。如众稍集。排立定。或一行面东。或两行相对。侍者入方丈。当面问讯。转身禅椅东边香台後。面南立。先问讯。左手上香问讯讫。当面问讯。出於大众前问讯。请入室。侍者归寮。入室人。略转身问讯。大众依次第。叉手而进。不得搀前。令众动念。於方丈门右边入。先举左足。当面问讯讫。转身叉手。禅椅西南角。问讯而立。又先问讯。然後吐露消息。不得语话多时。亦不得说世谛闲</a>话。久滞大众。吐露竟。问讯退。当面礼拜(有处一拜有处三拜有处大展有处触礼)。面东转身叉手。从左边出。先举左足。所以避後来之人。免有冲撞。出方丈外。望住持人问讯乃去。大众前又问讯而出。或作两行。入室。入门便分两向。东西次第送进(有处或举话或通话或请益各分一时不许相杂有处混而为之)。大众入室竟。侍者入室。仍卷席而退(入室礼。合烧香。烧香之法。初入方丈当面问讯讫。转身叉手。於香台南立。向住持人问讯。右手上香。当面问讯。禅椅角立。今以滞时妨众。故不烧香。有处门外设席。一拜而退。亦恐妨众也。入室人。常令衣服完净无带垢腻。及令威仪齐整。举止安详。以表敬重人之意也)。晓谕侍者。非紧急人客。要切事务。於入室时。不得通报。仍令行者。不得出声说话。敲磕喧众。


    校定清规云。入室之法。或三八日。或不定时节。鸣皷三下。集众。侍者预。令行者挂牌。住持於方丈内坐。侍者於室外东边。列一行立。仍於室门限外。设席。众人烧香。大展三拜。不问戒腊。鴈行而立。於室外西边。如头首知事。插入。不妨余人搀行。令人动念。俟排稍定。侍者入室内。住持前问讯了。烧香。复当面问讯。出室外。对入室上首人。问讯揖入。当先举左足。叉手进。住持前问讯。转身於禅倚角西南叉手而立。住持举话。下语毕。复正面问讯。叉手。从东边出。亦先举左足。出门外席内。触礼一拜而退。据清规所载。入室例合烧香。烧香之法。初入方丈。当面问讯。转身叉手。於香倚南面。向住持问讯。右手上香。却当面问讯。方过禅倚西南角。听举话。今以滞时妨众。故不烧香。就门外设席。一拜而退。亦恐妨众。或行古法。烧香。亦在住持意。当於寝堂中。或挂达磨顶相。设香烛供养。其住持。当展拜了。方归室中坐。侍者随住持後拜。入室弟子。次第於像前。烧香一炷。设三拜。如前鴈行而立。次第入室。


    备用清规入室云。开大炉韛。煆炼方来。真正举扬。克尽厥责。晓昏不拘时也。近代三八。聊应故事。渐寂无闻。可不痛心耶。 又云。按大慧竹庵云门议集。入室罢。住持复出。达磨前。炷香大展九拜。仰遵遗教。頫谢证明。令法久住。


    禅林宝训</a>云。万庵曰。古人入室。先令挂牌。各人为生死事大。踊跃来求决择多见近时。无问老病。尽令求纳降款。有麝自然香。安用公界驱之。因此妄生节目。宾主不安。主法者。当思之。


    已下。略录上古言入室者。恐非用今入室规者。


    传灯录牛头融禅师章云。命入室上首智岩。付嘱法印。令以次传授。 又百丈海禅师章云。属大寂阐化南康乃倾心依附。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号入室。 又禅门规式云。除入室请益。任学者勤怠。或上或下。不拘常准。


    广灯录。大阳坚禅师章云。在灵泉入室。灵泉问云。儞从什麽处来。师云。僧堂裹来。泉云。儞为什麽。不筑着露柱。师於言下省悟。


    松源岳禅师录云。上堂。举马大师入室罢。西堂百丈南泉。随侍翫月。


    已下。略录规矩入室者。


    黄龙书尺。答筠阳圣寿禅师书。题注云。来书勉夏中。为僧入室。


    痴绝冲禅师雪峯录云。上堂。举善侍者。在大愚芝。入室次。大愚趯出一只履。善侍者退身而立(云云)。


    文字禅。泐潭凖禅师行状云。师槌拂之下。常三百人。而宿户外者。又百余许。求入室就学。师难之。


    僧宝传大沩喆禅师传云。迁住大沩。众二千指。无所约束。人人自律。唯粥罢。受门弟子问道。谓之入室。斋罢。必会大众茶。诸方才月一再。而喆讲之。无虗日。


    大慧。礼侍者断七普说云。有时入室了。却上方丈。见老和尚。同在火炉头坐。老和尚曰。或有个禅和子。得似老僧。儞又如何支遣。老汉曰。何幸如之。正如东坡说作刽子。得一个肥汉剐。我却倒与老和尚入室。被我拶得上壁。老和尚呵呵大笑。思量遮老和尚。粉骨碎身。亦未能报得(老和尚圆悟也老汉大慧自言)。


    又大慧。为苏宜人普说云。马祖百丈已前。无入室之说。要识真个入室麽。寻常钟鸣鼓响。鹊噪鵶鸣。尽是宣扬第一义谛。


    大慧武库云。师云。今时一般宗师。为人入室。三五徧。辨白他不出。却教他说悟处。更问。儞见处如何。学人云。某见处说不得。却云。儞说不得。我如何见得儞去。若恁麽地。如何为人。不见泉大道到慈明。明云。片云生谷口。游人何处来。泉云。夜来何处火。烧出古人坟。明云。未在更道。泉便作虎声。明便打一坐具。泉推明向禅牀上。明却作虎声。泉云。我见八十四人善知识。惟师继得临济宗风。看他恁麽问答数句子。那里便是见他处。须是如此始得。


    隐元</a>琦和尚录。有入室。每人为埀一语勘捡。其中有居士二人。侍者亦进。


    已下。略录入室之後。行普说者。


    破庵先禅师录云。径山西堂寮入室罢。众请就座普说。


    雪岩钦禅师录有入室後普说。


    大休念禅师寿福录。有相模守殿府中。入室陞座。永平元禅师曰。如净和尚。入室已前。行普说。


    已下。畧录日本国行入室者。


    荣西</a>兴禅护国论</a>云。入室。谓遇和尚闲暇之日。建立之。此宗一大事也。


    圣一国师年谱云。後宇多天皇。建治元年乙亥。师七十四岁。九月。藤丞相实经。洎其子家经。率诸官从。入山请师上堂。且复行入室礼。


    约翁俭和尚塔铭序云。上躳入山。请师为众入室。御龙床於筹室之左。顾谓侍臣曰。此丛林盛典也。朕深敬悦(师时住南禅上後醍醐天皇也)。


    大休念禅师寿福录相模守府中。入室(见前)。 又法光寺百日陞座云。法光寺殿。休沐之暇。会诸山知识茶话。命僧入室下语。激扬宗旨。要使未信宗乘者。知有自己一段大事因缘。


    义堂日工集云。府君问。古人入室。仪式如何。余答曰。日本。则吾先师住天龙时。有入室之仪。近来不闻行之。


    入室。有每三日行之者。 曹源生禅师录。岁夜小参云。死心和尚云。丛林小参。谓之家训。莫是谈玄说妙。举古明今。五日上堂。三朝入室麽。错莫是行须缓步。语要低声。严净律仪。精持戒行麽。错。


    入室。有隔日行之者。 介石朋禅师柏山录上堂云。柏山小小丛林。安居九十日。五日不陞堂。隔日不入室。


    日本入室。不妨人观听中华亦有例。 东坡外纪云。师民瞻诗注云。佛印禅师。法名了元。饶州人。公久与之游。时住持润州金山寺。公赴杭过润。为留数月。一日值师。挂牌。与弟子入室。公便服。入方丈见之。师云。内翰何来。此间无坐处。公戏云。暂借和尚四大。用作禅床。师曰。山僧有一转语。内翰言下即答。当从所请。如稍涉拟议。所系玉带。愿留以镇山门。公许之。便解玉带。置几上。师云。山僧四大本无。五蕴非有。内翰欲於何处坐。公拟议。未即答。师急呼侍者云。收此玉带。永镇山门。公笑而与之。师遂取衲裙相报。因有二绝。公次韵答之(其诗今畧之又见东坡诗集)。


    祖庭事苑云。入室参问。祖师传云。五祖大师。至夜。密令侍者。於碓坊。召卢行者入室。遂传衣法。又法华云。着如来衣。入如来室。阿含经云。佛告苾蒭。吾欲两月宴坐。汝等不须参问。唯除送食及洒地时。可至於此。应知。佛祖当时有入室参问之仪也。


    旧说曰。大慧谓。马祖百丈已前。无入室之说(止此)。可知事苑所援可证入室文字耳。其实非今之所谓入室也。


    ●受牌


    忠曰。立僧首座。奉堂头命。或普说。或入室。堂头先令送某牌。立僧谨受之毕。或普说或入室。


    虗堂和尚。灵隐立僧普说云。兹蒙堂头举众。俾山野受牌。与兄弟举话。此亦丛林任重之责。既不敢宁居。恐旦夕必为诸公。开室相见。


    ●纳牌


    忠曰。立僧奉堂头命。受入室牌。为众开室毕。却纳其牌於方丈也。


    虗堂和尚。立僧纳牌普说云。兹来至节在迩。久在首座寮入室。殊觉不便。恐妨山门请人次第。方丈纳牌。既缘会许时。以道义故。遂举些古人履践处。以当末後殷勤。第衰老。出语太过。望兄弟救之。幸甚。


    ●示众


    六祖法宝坛经云。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此外坛经示众多)


    忠曰。诸录示众。此为最古也。


    ●垂示


    忠曰。埀示。即示众也。语见诸录。


    临济玄禅师录云。第二代德山埀示云。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


    ●登座


    敕修清规受请人陞座云。指座有法语。


    忠曰。登座语。永兴禄和尚为始(禄嗣玄少备)。


    传灯录。福州莲华山永兴禄和尚章云。闽王请师开堂日。未陞座。先於座前立云。大王大众听。已有真正举扬也。此一会。总是得闻。岂有不闻者。若有不闻。彼此相谩去也。方乃登座。


    ●垂语


    又是埀示也。


    雪窦显禅师录云。云门埀语云。十五日已前不问汝。十五日已後。道将一句来。自代云。日日是好日。敕修清规受请人陞座云。指座有法语。登座埀语问答。 又开堂云。住持埀语问答。


    忠曰。上堂埀语。称索话非也。见索话处。


    ●索话


    校定清规。住持受请云。次索话问答。提纲。


    虗堂愚和尚育王录云。师敛衣就座。索话。人天交接。两得相见。莫有不承言。不滞句底麽。


    备用清规云。古之学者。有疑未决。出众请问。宗师答话。贵在解粘去缚。今之索话。已失古意。先大慧深非之。


    清拙澄禅师录圆觉前堂首座寮铭序云。古德未说法已前。先埀语。令学者有疑请问。问以决疑。一言之下。超越生死之岸。後来变其名。曰索话。此二字。已庀谬矣。


    ●索语


    索话又曰索语。


    敕修清规秉拂云。秉拂人。索语问答了。提纲。


    竺仙东度语。建长寺结制。秉拂埀语云。凡到者里。必须埀语。俗曰索语。去古既远。源流益别。本其宗猷。无有是处。虽然。者里亦不妨。随例颠倒。正恁麽时。还有并却咽喉唇吻。出来。道得一句底麽。


    ●钓语


    索话又曰钓语。或曰钓话。葢钓学者问话之义。


    禅林宝训云。万庵曰。古人上堂。先提大法纲要。审问大众。学者出来请益。遂形问答。今人杜撰四句落韵诗。唤作钓话。一人突出众前。高吟古诗一联。唤作骂阵。俗恶俗恶。可悲可痛。前辈念生死事大。对众决疑。既以发明。未起生灭心也。


    ●提纲


    说法曰提纲。提起宗旨大纲。而说。又曰提要。万庵曰。古人上堂。提大法纲要(见钓语处)。是也。


    敕修清规开堂云。住持埀语。问答。提纲。(又见叙谢处)


    睦州踪禅师录云。问佛法大意。请师提纲。师云拈将来。与儞提纲。


    广灯录汾州善昭禅师章云。师因北地寒。僧众难立。云。且住小参。候春暖。不经旬日。忽有一僧。两耳带环。手持金锡。来到方丈云。和尚何得住却小参。众中自有不惮寒暑。为佛法者。堂中见有六人。是法器。言讫而退。不知处所。师却小参。乃成一颂。胡僧金锡光。请法照</a>汾阳六人成大器。今我为提纲。 又普安道禅师章。提纲。商量颂云。若欲正提纲。直须大地荒。欲来冲雪刃。不免碎锋鋩。 又桃园朗禅师章云。若是唱道门风。权且强名。若论祖宗提纲。直下难为开口。


    雪岩钦禅师录。有乾会节提纲。


    杜工部诗集。石犀行云。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已下。略录论提纲体裁。


    忠曰。古德语录。上堂提纲。有押韵。有不押韵。有用偈颂。其体不一定。本无挂唇齿法。何有拘章句式。旧说曰。提纲拈提。不用押韵。只据自家所见。宣发道蕴。滔滔地说将去。为妙。


    大慧示銛远二禅人法语云。近世前辈老衲。皆已化去。正宗日益淡薄。丛林日益凋弊。邪法日益增炽。裨贩之流。各各自谓。得上人法。以无义语。绮饰言词。砌鬬排叠。裒糅佛祖教乘。累句荐出。谓之秘密心要。魔魅凡庸。幻惑无识。称有道之士者。如麻似粟。末世光明种子。未具择法眼。遭其邪毒。入其心腹者。不可胜数。致使後生晚学。随例骨董。临济和尚曰。有一般秃兵。向教乘中取。意度商量。成於句义。如把屎块子。口中含了。却吐与别人。呜呼如来正法眼藏。达磨单传之宗。如以一丝引千钧之石。安得此老复出。为後进。鍼膏肓。而起废疾</a>乎。


    清拙澄禅师录晚参云。只如马祖百丈黄檗临济德山云门诸大老宿。不得已。为人开口。莫不直截。指示根源。河倾海涌。汗漫无际。又何曾譔述言词。逐句下语。张王李赵为人注解来。末代大法浇醨。无此大模范大力量。弄出小巧禅道。制作奇言妙语。攒花簇锦。风月烟云。对句押韵。如作诗一般。当知此是做禅。非说禅也。说禅早是不中。况禅可做乎。使佛祖正法眼藏。流为戱论。法道下衰。莫甚乎是。若是大丈夫汉。争肯咂啖这般野狐涎唾。


    竺仙仙禅师南禅录。为二品太夫人普说。判玉泉皓开堂。两言君不见云。是又岂可与念语录。习答问。制造提纲。对以四六藻绘文词。以悦时流者。同日语哉。


    永觉寱言云。少室心印。岂落文彩。古人聊为接引之计。始挂唇吻。然皆浑朴简真。刻的示人。非夸会逞能。外饰观美而已也。後世即大不然。雕章琢句攒花簇锦。极意变弄。各竞新奇。岂独淫巧之意。乖衲僧之本色。而理因辞晦。道以言丧。欲其一言半句之下。触发灵机。不亦难乎。


    元叟端禅师录答慈云珏长老书云。上堂提唱。务在单提个事。开悟人天。前则马祖百丈德山临济。後则大慧应庵。纵横波辩。直达心源。得大自在。无出曹溪卢祖。皆可为法。


    ●自叙


    忠曰。叙说自不才不德。常有谦逊之语。


    大监清规开堂云。埀语。问答。提纲。自叙。叙谢。


    ●叙谢


    忠曰。叙谢。或为二。所谓自叙。及谢语也。或为一。如此所引。及自叙处。谓叙临筵知识。两序。侍者。单寮。蒙堂等之德。而谢也。又名谢语。


    敕修清规小参云。住持登座。提纲叙谢。委曲详尽。 又秉拂云。叙谢方丈。及两序。勤旧。诸寮大众。 又云。近时叙谢。循袭繁赘。使人厌听。取诮识者。葢秉拂以法为施。苟徇时仪。但摠标名。或畧提过。足矣。


    ●结座


    旧说曰。结座有二种。一举古拈提。名结座。此是提纲之後。有叙谢。遂以举古结一会也。二提纲语尾。直为结座语。此是无叙谢拈古。故以此结说法也。


    已下。畧录举古拈提。名结座者。


    敕修清规小参云。提纲叙谢。委曲详尽。然後举古结座。 又受请陞座云。登座提纲。叙谢。结座。 又开堂祝寿云。住持埀语问答。提纲。叙谢。结座。


    大监清规云。提纲自叙。叙谢。拈提。结座。


    已下。畧录提纲尾。有结座语者。


    保宁勇禅师录。在蒋山受疏上堂。提纲毕。乃云。炉治钳鎚枉用工。吹毛何必在磨砻。灵光昨夜辉牛斗。坐致昇平宇宙中。久立(止此)。是结座语也。


    北磵简禅师净慈录。朝廷供罗汉。祷雨禳火祈江。结座有八句偈。


    希叟昙禅师开善录。郡王忌提纲毕云。结座。亲随弥勒下长汀。一字王书奉化名。辅国功成归内院。子孙恩被锦衣荣。


    断桥伦禅师国清录入寺次日。为太师越国公上堂。提纲毕。结座。有七言四句偈。


    如净和尚清凉录入寺上堂。提纲毕。结座云。复举三圣道。逢人则便出。出则不为人。兴化道。我逢人则不出。出则便为人。此两则公案。验尽衲僧。难为着眼。忽被我大檀越建康府主。等闲覰破。举似清凉。可谓龙吟云起。虎啸风生。未免借尚书</a>鼻孔。为丛林出气。有个口号。举似诸人。一举首登龙虎榜。太平亲到凤凰池</a>。全生全杀超言象。更透机先向上机(止此)。此结座举古又有颂。


    明极俊禅师建长。录入寺上堂。提纲毕。结座云。法流东去。觉花开浩劫之英。道自西来。慧辩泻银河之碧。铁网罥出。珊瑚万树</a>春。金鎚敲出。凤凰五色髓。纵说横说。无是不是。三世诸佛。没觜。六代祖师没觜。天下老和尚没觜。须弥峰顶浪滔天。大洋海底塳尘起。


    宗峰超禅师大德录。入寺上堂。提纲後。复云。昔日世尊云云。此结座也。


    已下。畧录普说小参之结座。


    无学元禅师录长乐庆赞普说终。有结座。五言长篇偈。


    中岩月禅师建长录入寺。当晚小参。提纲後。结座云。生缘抛离十三霜。威加海内归故乡。溪谷山川总依旧。殿堂楼阁转昌昌。久立。


    ●拈提


    拈弄古则也。


    大监清规云。拈提结座(见结座处)。


    ●拈古


    即同拈提。


    碧岩录</a>第三十九则云。僧问云门。如何是清净法身。门云。花药栏。僧云。便恁麽去时如何。门云。金毛狮子。雪窦颂云。花药栏。莫颟顸。星在秤兮不在盘。便恁麽。太无端。金毛狮子大家看。 圆悟评云。雪窦相席打令。动弦别曲。一句一句判将去。此一颂。不异拈古之格。


    东山外集法语云。建祖禅人问东山拈古。山曰。拈古之法。无他。只要眼正有出古人手段。若只到古人田地亦动他底不得。先德虽谓之公案。欲後人就其节文轻重。而断之使合其宜。然亦不只於此。汝不见。世间造泥孩儿乎。或揑聚击碎。或击碎揑聚。为之心肝五脏。为之眼耳鼻舌。衣服鲜明。机关动转。见者随其好丑。爱恶。而形之语言。造之者方且袖手仰视。而不知其为泥孩儿矣。若能如是。乃可於古人公案中。出一只手。若见他心肝五脏。不得。捏聚击碎他底不破。切不可动着。然则东山此语。不独施之於拈古。会麽。祖伫思。东山曰。我与麽弄泥团也不会。乃喝出去。


    ●代语


    忠曰。代语有二种。一代现前众。谓师家埀语。令众下语。不契则自下语代众。此是代语。可通别语名。云门录多代语。盖宗门代别。云门为始焉。二代古人。谓举古则。而他古人无语处。我代他下语。


    碧岩录云。云门埀语云。人人尽有光明在。看时不见。暗昏昏。作麽生是诸人光明。自代云。厨库三门。又云。好事不如无。 评云。寻常代语只一句。为什麽。这里却两句。前头一句。为儞略开一线路。教儞见。若是个汉。聊闻举着。剔起便行。他怕人滞在此。又云。好事不如无。依前与儞扫却。


    大慧为永大师普说云。近世为宗师者。老婆心切。为人代语。这个最教坏人家男女。未说别人。如死心和尚。也有这个病痛。有个宜大头。是灵源禅子。来云嵓挂搭。死心要请充维那。宜不肯。死心云。儞与我做维那。待老僧非时。为儞入室。宜乃受之。其时参灵源底兄弟。多不肯死心。一日宜以职事。当禀方丈。上去。见死心。心错认他来入室。叫行者装香。宜郎忙退身。借香匣坐具。去烧香礼拜了。倒问死心。守宜非时上来。请和尚答话。心云。恰值死心不在。宜云。何得当面讳却。心云。不好。儞作老僧。我却答儞。宜便云。恰值死心不在。心云。谢答话。可知是难得人。死杀那汉。如此尊宿。尚自与人代语。教学者自道始得。常记。山僧在夷门。一日送亡僧。老和尚问。亡僧迁化。向甚麽处去。山僧答一转语。老和尚云。儞这语。只道得八成。儞问我。与儞道。山僧掩耳云。莫恶口。老和尚呵呵大笑。这老子</a>古锥。有时室中。见禅和子。下得语不是。忍俊不禁。也为他代语。山僧每见他挂牌。爱去外头听。一日又要为人代语。望见山僧。乃云风汉在外面壁听遂休。山僧在云居秉拂。曾举。有一僧。辞覆船去。见雪峯。峯问。近离甚处。僧云覆船。峯云。生死海未渡。为甚麽覆却船僧无语。却回举似覆船。船云。何不道渠无生死。其僧欢喜。复往雪峯。峯问。还道得也未。僧云。道得。峯云。试道看。僧云渠无生死。只见。雪峯从禅床上走下来。把住这僧。云此不是汝语。僧云不敢。实是覆船恁麽道。峯云。我有二十棒。打覆船。二十棒老僧自吃。不干闍梨事。妙喜云。是即是。不干这僧事。二十棒雪峯何须自吃。当时杲上座。添作四十。只打覆船为甚麽如此。老老大大。不合与人。代语。老和尚闻而笑曰。这汉无状。葢师资相忘敢尔。所谓代语。只成教坏他。於他何益。


    ●别语


    举古则中。虽他古人有语。我复别下一转语。谓之别语。见於诸录。与代语不同。


    ●拣话


    五位显诀中。有别拣语。是也。


    传灯录瑞鹿先禅师章云。师有时云。大凡参学佛法。未必学问话是参学。未必学拣话是参学。未必学代语是参学。未必学别语是参学。未必学捻破经论中。奇特言语。是参学。未必捻破诸祖师奇特言语是参学。若也於如是等参学。任儞七通八达。於佛法中。傥无个实见处。唤作乾慧之徒。


    ●对机


    忠曰。师家答学者问也。见参请门。问答处。


    ●秉拂


    敕修清规。四节秉拂详录。


    秉拂五头首。见职位门。


    ●分座


    敕修清规云。前堂首座。表率丛林。人天眼目</a>。分座说法。开凿後昆。


    分座本迦叶缘。 中本起经</a>云。世尊。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众说法。天龙鬼神。四辈弟子。严整具足。於时摩诃迦叶。埀发弊衣而来。诣佛。世尊遥见叹言。善来迦叶。豫分半床。命令就坐。迦叶进前。头面作礼。退跪自陈曰。余是如来末行弟子。顾命分座。不敢承旨。大众佥念。此老道士。有何异德。乃令世尊分座命之。此人俊乂。唯佛明焉。於是如来察众所念。欲决所疑。广论迦叶大行齐圣。


    书记有分座者。 大慧年谱云。圆悟着临济正宗记。以付之。俾掌记室。分座训徒。师乃握竹篦。为应机之器。


    ●茶话


    永觉晚录。有晚间。师学问答。次师说法。名曰茶话。


    ●夜话


    佛通寺愚中和尚会里。道话。曰夜话。见丛轨门。陪禅处。


    ●佛事


    忠曰。禅林凡托事。开示佛法。谓之佛事。文字出净名经。复次反魔事。故谓之佛事。见放光说。凡开光。安座。拈香。入牌。起龛。秉炬等。无不称佛事。


    维摩经菩萨行品云。阿难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饭。能作佛事。佛言。如是如是。阿难。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树。而作佛事。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有以饭食而作佛事。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而作佛事。有以佛身。而作佛事。有以虗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炎。如是等谕。而作佛事。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或有清净佛土。寂寞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劳。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 注肇曰。佛事者。以有益为事耳。如来进止举动。威仪俯仰。乃至动足。未曾无益。所以诸所作为。无非佛事。放光般若经</a>不和合品说魔事毕云。若有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讽诵般若波罗蜜者。便具足五波罗蜜。及萨云若已。当知是为佛事。


    ●立地


    忠曰。佛事名立地。盖语不多故。立地而成也。


    虎关链禅师十禅支录序云。师(虎关)曰。予考订古今禅册备十门。一曰开堂。二曰上堂。三曰小参。附陞座。四曰拈提。五曰普说。六曰法语。七曰对机。八曰立地。九曰偈賛。十曰秉拂。


    ●拈香


    旧说曰。拈烧义也。凡佛祖等前。烧香。皆是拈香也。


    敕修清规入院云。到佛殿拈香。有法语(止此)。又开堂。为王臣檀越嗣法师。拈香是也。今以拈香为佛事名。备用清规达磨忌云。住持举拈香佛事(止此)。是也。又旧说曰。陞座。如讽经。拈香佛事。犹如愿文也。又犹如诸经之流通分也。


    海藏纪年录云。康永三年。师六十七</a>岁。六月。武州刺史高师直。遇亡父六七日忌。因金吾卫长史平氏明。劝师为其拈香。师诿氏明曰。拈香。盖有丛规。非可常用者。古德未及此。老僧日在众也。窃哂。据师位者。忽遗往哲远业。以习近图。繇是往既获拒武州之须於府命(源将军)。今乌可失先拒于此邪。君善为我辞焉。氏明曰。祖佛出兴。随机赴感。何常之有。师曰。噫。荡然无反。吾谁与归。使者三反。师终不可。识者尚其节义也。


    忠曰。拈香。盖有丛规者。盖为佛祖拈香。不待言之。其为居家者。如建寺檀主。德业稍大。则入院人。为之拈香矣。以习近图者。日本国俗。荐亡灵忌辰。请拈香佛事。师僧为之。属四六文。广赞亡灵事业。其间非无虗褒。或以香。直供灵。则其德难当。故说道。檀家借手山僧。供养十方三世佛祖。大小神只等。回此功德。庄严亡者报土。此般古德。未曾为之。盖虎关之所恶。在于此。又如宁兀庵。为尤木石拈香。直供其灵。木石参禅彻悟人。应供无愧。不可以为例矣。


    ●小拈香


    旧说曰。凡陞座已前。有甲长老。拈香。此为大拈香。大拈香毕。次乙长老。出拈香。此拈香。名脚踏佛事。拈香毕。乙长老陞座。若无大拈香人。则长老直出拈香。转身陞座。则此拈香。为小拈香。


    东渐清规。临时行事陞座云。如本寺开山。或本山前住讳日。当代住持。升座。或就本庵安排。若法堂铺设。挂真於座上。对灵而设座。(乃至)施主守塔比丘。出众。真前烧香。请佛事。受请人出烧香。先住持前问讯。又至证明人前问讯。巡与大众普同问讯。举法语毕。住持前问讯归位。又施主如前。请住持佛事。受毕。离位进炉烧香。径往证明人前。巡问讯。蓦直头首背面透过。次普同问讯据座。两班转位排立。法座左边头首。住持方为上。右边知事排立。侍者後至立。住持先小拈香(或云。若无拈香人则谓之小拈香有拈香人则谓之脚踏佛事)。毕趺座(已下礼与上堂同)。


    ●脚踏佛事


    见小拈香处。


    ●庆忏


    禅苑清规看藏经云。如施主。於看经了日。设斋供庆忏。更须读。


    应庵华禅师录云。檀越张子明。装佛庆忏。请小参。如净和尚录云。新起妙严庆忏陞座。


    忠曰。碧岩录云。长庆云。大似因斋庆赞(止此)。即作赞。恐作忏者讹。然诸录多作忏。


    ●开光明


    忠曰。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请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光明。


    大慧杲禅师录云。江给事请。开佛光明。师执笔云。教中道。清净慈门刹尘数。共生如来一妙相。一一诸相莫不然。是故见者无厌足。又道。如来眼有大人相。名自在普见云。以众妙宝。而为庄严。摩尼宝光。清净莹彻。普见一切。皆无障碍。既然如是。为甚麽。却要他人点眼。还有道得底麽。若也道得。非独为黄面老子出气。亦使徧法界众生。悉沾利益。若道不得。听取一颂。举头忽覩明星现。因兹眼病见空华。遂以笔点云。今日还渠旧光彩。碧眸烱烱照尘沙。


    应庵华禅师录希叟昙禅师录已下。不遑枚举。


    教家开眼法。 黑谷语灯录云。问佛之开眼。及供养。答开眼者。本是佛匠雕开眼是事开眼。次僧家诵佛眼真言。而开眼。诵大日真言。而成就佛一切功德。此谓开眼也。供养者。持香华灯明。及珍宝等。奉上佛。此谓供养也。


    ●安座


    忠曰。不拘新像古像。凡奉之安殿内时。请宗师家。立地数语。此谓安座佛事。或有新像未点眼。则点眼安座。一时讲之。语中自具两意者。或有虽一时讲之。点眼安座。各别请一师者(如日工集云)。


    大川济禅师大慈录云。门前七塔坚庵主。造石佛。请师奉安。云。一二三四五六七。古佛不曾过去。七六五四三二一。妙转如是法轮。庵主向崖崩石裂处领话。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时出丑。直得西风阵阵高。秋雨番番急。塔户镇长开。无出亦无入。且道毘婆尸佛之前。释迦文佛之後。还有者个消息麽(弹指一下)。唵毘卢枳帝挲诃。


    ●鸣钟佛事


    虗堂愚和尚录鸣钟佛事云。烹金链玉。煆圣熔凡。不假钳锤。便成大器。霜清月皎。证圆通三昧之门。云淡天低。破劳生昏迷之梦。寿同空有。永镇化城。最初一椎。如何话会。声钟一下云。劫石有销日。洪音无尽时。


    ●行新桥佛事


    无门开和尚录请行新桥佛事云。云根架就笑谈中。凡圣如今一路通。个个脚跟亲蹈着。人人足下起清风。不似天台滑石。半巇半嶮。胜如赵州略彴。度马度驴。虽然欲行千里。要知一步为初。从兹不用频题柱。来往都乘驷马车。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