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氏六帖卷第二十三
3个月前 作者: 义楚
齐州开元寺讲俱舍论赐紫明教大师义楚</a>集
武备安邦部第四十七
○印(一)。
七印之文
陀罗尼集四云:有王绍父王位,布施不恡,开父王藏,得一金匮,上封七印,王令</a>开之,乃得王所受持陀罗尼也。王因之读诵,无求不应,乃至王後出家也。
诸法三印
般若论云:一切有为法,无为别法印,一切有漏法,无我印,涅盘实相印,知如来三藏法,有此印者是也。又诸法以苦、空、无常、无我印之。
法印大相。
万行经云:此经名大佛顶无量宝印,印之印者,记相因。
印为易识
善戒经云:印为记别,菩萨易识,修六度行,印名为菩萨矣。
贫人得印
观佛三昧经云:有一贫人,得王印宝瓶,驰走上树,被虵与象四兵倒树取之,贫人吞印在腹也。
曼荼罗印
不空云,此曼荼印大有功能,汝可说此不思议解脱坛印。
炎须七印
长阿含云:炎须大臣,为国典尊,知七国事,为相,佩七国印。後见梵天,悟法出家。七王、七居士、五百婆罗门等,亦随出家。
印佛顶骨
慈恩传云:三藏至佛顶骨所,香泥白练裹印之,得菩提树像一,沙弥得佛像一,沙弥得莲花像,乃施金钱五十,银钱一百,绮幡四口,锦一疋,法服二具等。
金瓶之印
法苑云:拘留孙佛入灭,以金瓶盛七宝印、黄金印,後释迦成佛付之。又金瓶宝付乾闼婆王守护。又金藏经云:阿育王齿相有异,以为密印。
涅盘三印
涅盘云:诸行无常,有为别法印;涅盘寂灭,无为别法印;诸法无我,二法双修印等。
当求宝印
大悲经</a>云:若为口业,词辩巧妙者,求宝印手。赞曰:七辩纵横若涌泉,须求大圣结良缘。九垓众水奔沧海,三月诸花落锦筵。髻上几生无价宝,炉中尽日五香烟。自家不解投津济,两岸长教置渡船。
印示於前。
崔豹</a>古今注</a>云:青囊盛印,奏刻者以青布囊盛印於前,示奉王法而行。非奏刻者,以青缯之囊盛印於後,谓奏刻者尚质直,故用布,非奏刻者用缯,尚文明也。自晋朝已来,奏刻之官,专以印居前,非後居矣。
玉玺谱
徐令言玉玺记曰:传国玺,秦皇取蓝田玉,刻而为之,其书李斯</a>所制,面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玺上隐起为盘龙,背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方四寸,细五龙盘,秦灭汉,传历王莽,为元后,授之于地,遂角小缺,莽灭,校尉公宾京,收玺授与更始於宛,更始败,以玺与刘盆子,建武三年,盆子降,缚上玺,授汉光武,祠千高庙,受传玺,至灵帝崩,少帝失位,掌玺者投井中,为孙坚所得,袁术拘坚妻而夺之,术死,荆州刺史徐璨得之,上汉,後传至晋怀帝,怀帝没,刘曜得之,又传石勒,季龙磨其隐文,又刻其傍为文曰:天命石氏,後冉闵败,其将符干,求救於晋,遂以玺送建业,永和八年,後历东晋宋齐梁,侯景窃位,为景所得,景败,伪将侯子监,盗玺走江东,惧追兵至,投诸佛寺,西霞寺僧永得之,陈永定三年,永死,弟子普智,奉玺献陈,陈亡传隋,隋未传宇文,传窦建德,武德四年,太宗克平建德,右仆射裴??奉传国玺及神玺六印以献。金玺有符节郎,掌天子八宝及国之符节,辩其所用。有事则诸於内,既事讫,即奉而藏之。一曰神宝,所以承百王,镇万国;二曰受命宝,修封禅,礼神只;三曰皇帝行宝,答疏於王公用之;四曰皇帝宝,劳賷勳贤用之;五曰皇帝信宝,徵召臣下用之;六曰天子行宝,答四夷书用之;七曰天子之宝,慰抚蛮夷用之;八曰天子信宝,召蕃国用之。神玺者,晋阳秋</a>云:晋孝武帝十九年,雍州刺史郗[怡-台+(犮-乂+又)]於慕容永处得玺,送建业。玺方六寸,厚一寸七分,高四寸六分。盘龙文隐起,文字巧妙,一与传国宝同。但形制高大,玉色不迨耳。自晋至梁,相传谓之镇国玺。及景败,侍中赵思齐持之渡江,兖州刺史郭元建得之,送齐文宣。齐亡,入後周。周传于隋,文帝初得,亦为之传国玺。开皇九年,改为受命玺。至开皇十九年,平江南,得真传国玺,乃改前所得大者名神玺。至大业初,着之于今矣。
○杖(二)(鞭附之)
杖令精进
百缘经云:有长者子多睡而聪,请僧与杖令振,见地中伏藏,曰:我少功力获此,何况勤精进矣。
如子执杖。
十诵律</a>云:有子父行於村野,父困於树下卧。欻有一蚊子上父头上,子以手去,去已还来。子怒,以杖打之,父遂命尽。无智,不犯杀罪也。
杖畏有处
智论云:三界中,佛、轮王、夜摩天已上,不畏杖苦,余皆容有也。
植为杖林。
释迦谱</a>云:昔无边身菩萨,将丈六杖量佛,佛常出杖余,上至梵天亦尔,投在地,植之成林。
持杖恐人
因果经云:有五恶果:一、自欺身,为人患毒;二、身多恐怖;三、多病;四、死入地狱;五、却得为人,多被杖故。有此五报,慎勿持杖向人矣。
宝杖[打-丁+豖]地。
不空云,持真言者加持宝杖[打-丁+豖]地,得众宝现及天女等。
七宝神杖
处胎经云:弥勒手执金刚七宝神杖,搅骨鏁,听彼声,知彼死者五趣受生善恶之处,及所作行业等。
以棒化之。
根本律云:有远国长者,供养外道六十人,别安一院。外道因持杖偶出,六众至彼,长者令在院中。外道闻之,即来欲入,六众以棒打之,皆伏而去。六众却来觐佛,见舍利子化一外道,七日乃伏。六众曰:我一日化伏六十。或问曰:何术能化?曰:以棒术。佛知集众制戒,无得用杖也。
驱使神鬼
大悲经云:若为驱使一切鬼神,求髑髅杖手赞曰:影灭魂消总是尘,髑髅偏近大悲身。威灵便可呼精魅,功效诚堪役鬼神。捷疾每来探翰海,飞天不敢损平人。劳生莫怕慈心尽,一把杨枝万劫春。
安心封杖
高僧传云:道安</a>尊者有受法弟子法遇,领众五百,一众清肃。忽有一僧饮酒,遇寻诲勤,亦不遣谪。道安尊者远知,竹筒内手自封杖一条。遇见,下泪曰:我训不齐之遇。集众行香度杖,伏地自责,令维那行杖三下。大众远近,无不叹伏。因是进业者多也。
七节神杖
譬喻云:有七宝杖,以备吉凶,如七枝戒也。又抱朴子</a>云:昔吴遣贺将军讨山贼,贼中有一人,善禁刀剑弓弩,皆发不得。贺曰:吾闻虫毒,刀剑有刃,皆可禁也。令持棒先锋,贼不备而败。
金吾杖
汉书</a>云:车辐棒,今执金吾杖亦棒也。以铜为之,黄金涂两末,谓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隶校尉亦鞭。御史大夫即守县长,类木为吾,夹车,故谓车辐,形似杖。
七宝马鞭
孛经云:智养大臣造七宝马鞭,藏刀在内,造其五条,杀辅相子,以恃击他智养子来。又云:三十二条奏君,先与其鞭。言欲谋上,鞭藏其刃,验之不虚,皆杀也。
鞭影入心
智论云:长爪梵志与佛论义,如调着马,见鞭影即行;梵志闻法悟解,法影入心也。
鞭致其祸
贤愚经</a>云:波斯匿王有妹,生三十二儿,大已勇力绝人,最小者过桥与辐相子争胜,损他手足,被造三十二宝鞭,内安其刀与之,返告於王,彼欲杀上,悉皆被杀,各有因果。
鞭指其腹
异相云:佛逾城,夜鞭指耶输腹,遂诞罗睺罗也。
疮鞭粪附
百喻经</a>云:有人见被鞭打成疮,用粪附之,将以为妙药,令子打身成疮粪附。或问曰:何?曰:我试此粪药法也。如人修不净观,见色惑之矣。
青玉马鞍
古今注云:孙文豪获青玉马鞍,光明照曜。又輭玉鞭,见杜杨编也。
○甲(三)
甲、不可坏
正法念经云:天欲战时,诣甲胄林,从树而生种种甲胄,鲜明光彩,不可破坏,着此共战,无有欺者。
甲有十种
华严经</a>云:有十种甲:一、大悲;二、大慈;三、大愿;四、回向;五、福德;六、波罗密;七、智慧;八、方便;九、一切智;十、一切心决定甲等。
甲从身生
异相云:佛将灭,天当雨血,乃生一王,名曰难当,手如涂血,身生甲胄,有五百子,亦与王同,杀四恶王,破灭三宝。
无忧圣王
杂阿含云:无忧王初生,手如涂,身有衣甲。相师相曰:此王极恶,敢无敌者,外寇无忧,故为其名也。
兵不息甲。
大爱道经云:兵不息甲,人民灾,饥荒疾病,毒恶相应。又老子</a>曰:大兵之後,必有凶年。又天王鬼神,衣甲自生尔。
甲有三十二。
大乘本生地经八云:甲有三十二大金刚甲胄,一为众受苦,二为一切有情,三安置一切有情,四拥护佛法等,皆曰坚牢甲胄也。
○兜鍪(四)
兜鍪落海
正法念经云:天帝与修罗共战,被落兜鍪於海,大生惭耻。
纽铠编兜
集异记云:乱世以经书为甲胄兜鍪等。
得其兜鍪。
出高僧传。
○枪(五)(戟旗附之)
枪刺佛脚
起世经</a>云:佛为大众说法次,有枪空中下伤佛脚,大众咸惊,问佛果报。佛曰:吾昔日中为商人入海,两舡相遂,一舡破,有人欲上我舡,以枪刺致死,今受是报也。
枪旗五种
律颂云:鲸鱼妙翅龙师子,画刺旗上,以将军威矣。
枪刀不受
律云:一切枪、刀、弓、剑,不得受卖,生俗讥嫌;又有飞枪地狱。
从空而坠
宝林传云:龙树</a>南印土王不信法,菩萨化一人,手执白幡,常在王前,七年而立,近即不见。王怪而问之曰:何人也?曰:我是智人,正值天阴暗。曰:此是何时?曰:天与修罗战时。王曰:何证?曰:即有所验。斯须,耳鼻刀剑、手足枪戟、鬬轮大下如雨。又北方天王自手持金戟。
当求宝戟
大悲经云:为除他方逆贼,当求宝戟手。赞曰:难伏无过叛逆心,朱门</a>鴈列影沉沉。天王久报威长在,菩萨初持力更深。刀斗不须传猃狁,春光但觉照山林。巍巍大道慈悲广,佛德皇风盖古今。
旗幡徽号
古今注云:信幡,古号徽也。以题表官号,以为符信,故谓信幡。若乘舆则画白虎,取其义而有威信之德也。魏有青龙,东也,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畿内黄龙,亦信也。又以麟诏高贵卿,公於前讨晋文王,自执黄龙幡以麾是也。今晋朝唯白虎示信,用鸟取其飞腾轻疾也。一曰鸿鴈燕乙,有去来之信是也。又殳之与戟,诗云:伯执殳,为王前驱。以木为之,长三尺,为刃。殳者,殊也。後世刻像,无复典形,以赤油韬之,亦谓之油戟,亦谓之棨戟,公下通用之为前驱。
○刀剑(六)
佛制刀量。
根本一切有部云:佛许比丘所用刀子,形如象觜,或似鸡毛,大者八指,小即六指,中间大小随意尔。
刀为灰烬
随求云:有人受持此真言,偶犯王法,王令杀之,其刀自然化为灰烬,令送夜叉林窟,亦不能害,入水不溺,在火不烧,咒力免死。
不能者止。
未曾有经</a>云:持刀执毒,不能者止,其刀不及,或被害故。
梵天受刀
本行经云:佛欲剃发,梵天受刀,佛令落发,发大誓愿,度生死,证菩提等。
刀刮金落。
僧经:昔人以刀割刮佛面金,後入地狱,当受剥皮之报也。
刀利如智。
本行经云:昔一女子,兄出家後成道果,妹针与小刀子施。兄发愿曰:刀割烦恼,针贯道茅。兄喜,为现神通而去等。
持刀授人
律云不得刀授,人叹死快,持刀自割,佛皆不许也。
刀刃路
俱舍云:锋刃增路,以仰布刀刃,令罪人行。
神形刀利
灭神论曰:神之於形,由刀利之与刃,形之於刀也,且利非刃也,刀非利,然而舍无刀,舍刀无利,未闻刀灭而利存,形亡而神在也,难曰:刀有利之刃,欲能斩飞鸣,截犀兕,如无其利,则摧而卷之,岂非尽利而刀存,形亡而神在也。
銮刀鸿刀
銮刀,即欛上安铃也。冥记云:鸿刀者,武帝解鸣鸿刀赐方朔,长尺。朔曰:此刀黄帝</a>采首山之金铸,雄者已飞去,雌者留之也。不衔火於青溪之上。帝临崩,刀以示朔,化为龙。恐人得此刀,欲消之,刀於手中为赤色鹊,飞去云中也。又无常经</a>云:死刀随业下,意想并慞惶。无能相救济也。
大慧如剑。
十住经</a>云:持强记,刈去疑聚,所有功德,回向三乘,济诸含识。
剑号金刚
三昧定意经云:持金刚剑入金刚山,不见其迹。
舌为利剑
不空云:持真言者,加持宝杖打米多罗神,睺即出舌,以刀截之,即变成宝剑,持之有灵也。
宝剑能飞
正法念经云:轮王有剑宝,不宾之处,剑能飞往,彼见降伏,不杀伤也。
剑仙为伴
不空云:持灵剑者,得五剑仙为伴,即得剑仙三昧等。
剑自火出
央掘经生时,诸刹利等所有刀剑,自然拔出,卷落堕折,以至火出,表此人有大威德。
执剑绕像
陀罗尼云:当持剑右转,及以火炬遶其本尊三七遍,作法求之。
大智慧剑
异相云:以智慧剑断烦恼贼。又正理云: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
铸剑刚柔
法苑云:刚柔得中,用剑即柔,用金即刚,相和而铸,其剑即成。
断除魍魉
大悲经云:若为断除一切魍魉鬼神者,求宝剑手。赞曰:三尺吴钩百链金,冤魔未伏且威临。七星既在慈悲上,双刀无伤魍魉心。酆狱久埋寒黯黯,延陵初挂影沈沈。谁人指我修行路,顶戴高王观</a>世音。
龙泉剑
吴越春秋</a>云:张华</a>见牛斗间有剑气现,命雷焕为酆城令。焕於古狱下得剑二枚,送雌剑与华,曰:雌剑至,雄剑不来,终夫!雷焕子雷华带剑渡延平津,有龙拒舟,华以剑斩寻,落於水。使人寻之,见二蛟龙戏。
孔周三剑
列子</a>曰:卫孔周有三宝剑,帝王之。有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後来丹子适卫求之,周曰:三剑:一曰含光,观之不见,运之不知,经物不觉;二曰承影,将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际,北面察之,淡淡焉莫识其状,触物窃然有声;三曰霄链,方昼即见影而不见光,与日同色,触物而过,无血而合矣。
锟鋙剑
周书</a>曰:穆王征西戎,锟鋙国献此剑,切玉如泥,拂钟无声。
干将三王
法苑云:楚王令干将造剑,三年方成,王怒,欲杀将,谓妻曰:腹中儿也,令南山松下取剑报之,後子得剑入山,有客曰:请子头与剑,为报雠也,与之,客得上,王曰:此列士头镬中,煑三日不烂,依以奏之,王视之,客以剑拟王首入镬,客亦自刎,三首在镬,俱烂无别,共葬於汝南,有三王墓矣。
斩白蛇剑
古今云:汉高祖剑长七尺,斩白蛇。又高祖提三尺剑而取天下。有云:汉高祖为泗水亭长,送徒囚骊山,所提之剑三尺。後王富贵,别提宝剑斩白蛇也。又吴大皇帝有宝剑三口:一曰百链,二曰青犊,三曰漏影。又有宝剑六:一红霓,二紫雨,三辟邪,四流星,五青冥,六百里。又巨阙、太阿、莫耶。又庄周三剑等。
○弓(七)
弓手如飞
法句经</a>云:有一人作弓调快,买者争先,拆筋治角,用手如飞,弓胎本性取直,角须无枉,箭必无斜矣。
弓箭金刚
金刚顶经云:以金刚弓箭大菩萨三摩地,奉事一切如来智。
弓无兔角
密严经云:未闻石女儿能弯兔角弓,入陈大鬬战也。
手执强弓
造像经云:若人造佛,虽曾为恶,以造佛故,如强弓发箭,射叶即过;然受地狱苦,速疾而出也。
射有诸德
瑜伽云:一、由弓德,其性坚牢,善作究竟;二、由箭德,径直羽强[金*弓*矣]利;三、由中的究竟,工巧串习;四、曾於师受也。
弓名驼角。
般若灯论云:如驼角弓,有名无体,兔、马等亦尔也。
弓箭法施
大丈夫论:菩萨大悲弓,种种施为箭,破悭贪贼,永无有住处等。
射山如末。
正法念经:阿修罗与天战不如,遂取大山,欲坏天众。迦足天见已,手执弓箭射山,碎如微尘也。
祖王圣
本行经云:太子欲与释童子捔力鬬射,无弓堪者,乃取祖父圣王庙中之弓,抨弹如雷,众无能挽者。
弓弦自断
本行集云:用师子筋或皮为弓弦,或筝琴等,弹时诸弦悉断。
竹弓。柔弓。
高僧法行,常似狂人,以斥弓空射。後果有贼,实圣人。又孟子</a>曰:良弓之子,必先为箕也。又由基善射。楚王游苑囿,见白猨射之,接矢而戏。王命基射,基至抚弓,猨抱树而[口*号]。又六国时更羸,虚发而乃鴈落。又大广严经云禅定以为弓,空无我以为箭等。
荣官益职
大悲经云:若为荣官益职者,当求宝弓手。赞曰:宝手持弓重六钧,威灵偏享受官人。千翻拜禄金鱼跃,万户封侯彩服春。弛稳表心弦最直,角弯裁月面犹新。敢将七字称扬语,誓向须弥足一尘。又古今注云:角弓,两汉京兆、河南尹及执金吾、司隶校尉,皆使人导引传呼,使行者止,主者起,四人持弓,不起者射之。有乘高窥阚者,亦射之。魏晋用弩角也,设而不用焉。
○箭(八)(弹丸附之)
箭随皷出
法鼓经云:彼斯匿王有大战时,令只婆以妙药涂鼓,闻声箭出,皆中也。
箭射四方
文殊问经云:婆罗门法,以箭射四方至尽处,其中布珍宝,用施诸众生等,马走亦然也。
射孔皆中。
杂阿含云:离车童子善射,射只园门孔,箭箭皆中。阿难白佛:善作。佛曰:此亦非善作。阿难曰:何?曰:此亦未能破一毛作百分能中也。若能中者,善也。
无常死箭
异相云:无常死箭,如尘中箭,命在须臾;人中死箭,命亦非久。
射能随声
首棱严云:学射者,先射大准、小准,的支百毛、十毛、一毛、一毛之百分,乃至闻声即中。
箭射五百。
报恩经</a>云:一箭射五百贼,苦痛不可忍,悉皆归命,佛为之拔毒箭等。
一箭射七。
报恩经云:琉璃王兵攻舍维城,有一婆罗门出众与鬬,一箭射七人,兵大惊骇。又福德经云:菩萨捔力射箭,下至金刚轮,西土有箭井在焉。
问箭不拔
箭喻经</a>云:如人中箭,即为不拔。究问彼人,此箭从何方来?何木、竹、羽、弓之胶、筋、角?造人姓名是谁?如人百年不急,自救而死。
箭有多种。
起世经云:有刀箭、铍面、凿锥、犊齿叶、微细镞弩、大羽,如是等箭也。
箭毛近佛
别译杂阿含云:佛至箭毛鬼王宫,见佛欲近,箭欲刺佛,转不能近。佛为说法示教,利喜悟道矣。
箭中铁围
集福经云:佛为降伏勾鏁力士,捔力放箭,射至铁围山南,令目连取,乃伏世尊。
箭不虚发
四分律云:山若外道从师学射,十二年後,师令入箭张弓,候我出还放之,多时不来。山若见婆罗门射之,过树入地不现。师至曰:若未放箭,天下第一。山若与妻女路行,将弓箭百只,遇百贼,皆中箭而死。贼师未得其便,令妻脱衣在地,贼取衣中箭而死也。
贪瞋痴箭
大乘杂集论七云:贪瞋痴箭,於有有中,深起追求,相续不断,於僧佛法四谛,随爱疑门,能射伤故。
射腹不惧
异相云:有比丘入山,与猎人相遇乞食,猎者怒,张弓欲射,比丘开衣现腹,猎师怪而问之,曰:我因腹求食,故令射也。猎师悟而止。
射有伎能
根本律云:邬波难陀入射堂中,拈弓箭左右射中,告诸学射者,令求别师,佛知不许矣。
射如神圣
根本云:邬波夷入射堂,执弓箭仰射一鸟,四箭遮令不去,一箭射鸟,箭从口出也。
太子射神
本行云:太子武艺入神,挽强箭射如雨,过九铁鼓至铁围山等。
善射不坠。
大般若云:有善射人,令箭在空不坠,以後箭前箭筈筈相柱等。
求遇善友
大悲经云:求遇善友者,求宝箭手。赞曰:金镞银花白羽高,筈深坚直入弓牢。千钧发处空尘塞,百步穿时静海涛。桑下赠金情易得,人间倾盖事难遭。重重愿力皆真实,不似浮生割梦刀。
弹丸补孔
根本杂事二十二云:智养路见二小儿挟弹,傍有一婢挈一水瓶,一曰:可弹为孔。一曰:我能补之。如言,智养喜谓二小儿曰:有国亲大臣常毁骂我,後若骂我,汝能放粪丸入彼口否?曰:能。後果骂,时粪丸在口,因不复骂詈矣。
弹丸许畜
摩得勒伽论云:比丘许畜弹丸,为贼故;若无因缘,即不得用。
甘蝇飞卫
列子曰:甘蝇,古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坠,弟子名飞卫,过其师,有纪昌者,学射於卫,曰:先学目不瞚,昌归於妻,机下张目,二年後,锥到眦而不瞚,告卫,卫曰:视小如大,後三年,见蝨如车轮,乃教之,後以燕角弓朔蓬簳射,蝨贯心,後欲射,师将独步天下,以箭互射,锋锋相对,卫先矢尽,以棘针端扞之,既,二人相抱而哭,以为父子不传艺也。
乌号之弓
列子曰:蒙邑弟子鸿起怒,其妻怖之。乌号弓,綦卫箭,乌号,黄帝弓名。綦,地名,出美箭。
玄射杀者
法苑云:晋明帝杀力士含玄,语持刀者曰:我多筋,令疾断,不从。後见玄锋冠,朱衣,赤弓,丹矢,射持刀者,死也。
能梁射石
梁夜行,见卧石如虎,射之没羽,如李广矣。
○杵(九)
杵有其灵。
金顶轮经云:欲成就金刚杵者,取好铁长六十指,打作三楞,一下各三头,以咒加持,大有神验矣。
杵碎宫殿
法炬经云:天帝右手有金刚杵,有大威力,能坏修罗一切宫殿。
杵木日消。
譬喻经</a>:如木杵日消,比丘亦然,如比丘不修於道,食他信施,日自消也。
金刚为杵
俱舍论云:以金刚作杵楼至手持护法摧邪。又舍利弗舅长爪梵志,梦神执金刚杵,摧碎诸山,独立一山之下,表生舍利弗。又有宝杵藏。
跋折罗杵
大悲经云:为降大魔神,求跋折罗杵手,赞曰:三钴灵钗钹折罗,一心降伏大怨魔。如沟澹水双流曲,似月分形两影多。色静紫金堪比量,性坚顽石不相和。深惭无碍慈悲力,舟艥劳生出爱河。若摧冤敌者,求金刚杵,赞曰:八种金刚一法生,俱称能断断妖精。如沙水底心徒革,似杵人间捣不平。风削四楞刳玉柱,火悬三尺走流星。只缘法男同安乐,所以慈悲手里擎。
○斧(十)
斧生口中
别译云:譬之如斧,瞿伽比丘谤金为石,以舍利弗有非。天曰:勿作是语,比丘不从生入地狱。佛云:口者,伐身之斧也。
四尘成斧
俱舍云:四尘成薪,四尘成斧。斧性坚,能摧碎也,取其地性坚强。又有宝英斧,人将取薪,识者以千疋绢易之,功能集一切宝。
远离官难
大悲经云:求钺斧手赞曰:刃阔心坚一柄长,吹毛不觉透清光。金珠影动秋星小,玉佩形低月角凉。国主见时三锡马,君侯逢处赐衣裳。愿因知得修行路,遥礼千光坐道场。又古今注云:金斧、黄钺</a>、钺斧、玄钺,三代通用断斫。金黄钺为乘舆之饰,玄钺诸侯建。武王以黄钺斩纣,太公玄钺斩妲己,因太公诸侯秉也。将军加黄钺,以铜为之,黄金饰刃及柄,不得纯金,赐斩持节将也。又鍠,秦制,今乘舆诸侯公王妃通建之。一本又云:麾,所为指麾。武王执白旄,乘舆公王以朱,刺史二千石以[糸*董]黄也。
○轮(十一)
轮宝在空
中阿含云:轮王有金轮宝,从东方来。王初以四大海水,一切种子,羣臣翼卫,在高楼上,受灌顶位。有轮来应,金银铜铁随王,具足千辐,非人所造,随王意行,能摧不宾,亦名胜自在盖也。
轮迹相随
央掘经云:佛行四指,离地而现印文,即千辐轮文也。
伏龙轮索
不空云,欲伏龙者,加持轮索掷水,龙即为现,恣其所愿。
轮宝天与
异相三十四云:如金轮宝,帝释见王是金轮王者,令妙业天子造付天王,令飞行夜叉持之,王死却归天库所收也。
轮顶高盖
金顶轮王经云:轮王顶相,如白伞盖,佛顶亦然,轮相盖等,高胜光显也。
鬬轮战具
西域记云:有鬬轮,铁作,上有蒺梨锋刃,以绳缠之,鬬象用之。如中其鼻,断;中头,即破。此方不用,为象军也。
八、正道轮
俱舍云:语业命三毂,见思勤念辐,正定辋成轮,修者碾三毒。
不退金轮
大悲经云:若为不退菩提心者,求金轮手。赞曰:毂辐纯金泻作轮,拟永不退未来因。且将离欲消中廕,别朗光明碾外尘。四种已超高下久,两翻谁怕减增频。从兹万万僧只劫,长作莲华影里人。
○盖(十二)
草盖胜报
金藏经云:昔拂沙佛在野盛热,有放羊人以草覆之作盖,十三劫中不堕恶道,天上人间,生尊贵家,受胜妙乐,头上常有七宝随行之盖也。
王献其盖。
异相云:佛与比丘从王舍城诣毗舍离,阿闍贳王楼上遥见,恐有尘土至佛身,寻勑人持五百盖上佛。城中人众闻亦欢喜,亦送五百盖,帝释五百盖,河神五百盖,留一覆末法弟子。
施盖之福
金藏经云:昔善化王有子出家,成独觉果。入灭起塔,後见破坏。王自宝盖施之,重令修葺。後感百千世,常为轮王矣。
常有宝盖。
要集云:昔佛在世,迦毗罗城有一长者,其家巨富,财宝无量,不可称计。生一男儿,端正希有,顶上常有宝盖,因中施佛,盖来所感也。
五百献盖
净名经云:尔时长者子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诣佛所。其献於佛,佛悉受之。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等。
谛颜宝盖
持心梵天经云:息意天王太子,名曰谛颜,以颂献佛七宝盖。
花盖随佛
本行经云:摩纳童子以花供养定光佛,其花乃於上化成华盖,佛行即行,佛住即住,童子欢忻也。
悭为盖索。
菩萨本行一云:一切众生被贪盖覆,遭悭索缚等。
施盖於塔。
佛地论云:有轮王名修陁利,七宝千子。其最小子问母曰:我何时为王?母曰:汝小不及。子曰:我愿出家,成独觉果。入灭已,起其塔庙,王施宝盖等。
草盖廕佛
长阿含云:昔佛行郁单罗国,时遇大热,有牧牛人以草为盖,廕佛而去,天上人间得大利也。
一、盖廕覆
除灾患经云:佛在罗阅只国,欲渡江至余国。於是天热,二国王、龙王、天帝及国人各献盖五百,计二十五百。佛留一盖不受,廕末法弟子等。
光成伞盖
不空云,持此真言得大光明而成伞盖。
业盖大千。
法苑云:佛将成道,诸十方佛放光,合成一盖,遍及大千众生,业报盖悉现其中。
石盖随人
西域记云:昏大多国罗汉造寺,石像上悬空中,石盖有七,随人而转,罗汉愿。又四分律云:大惠王子父作孔雀盖。又俱舍云:盖五,唯在欲食,治用同故:一、欲贪,二、瞋患,三、昏眠,四、掉悔,五、疑。此五名盖,能障盖有情,不生善处。又大乘理趣六度经云:有大毒虵,其举头如盖,愚者息之而死。又云:热铁冠,戴即损人,喻贪瞋也。
华盖如云。
古今云:黄帝与蚩尤</a>战於涿野,常有五色云气如盖,金柯玉叶,止於帝上,有花菂之像,故因而作盖,号花盖焉。
曲盖折柄。
太公作,以武王伐纣,大风折盖,太公因之制曲柄盖。战国常以赐将师。自汉朝後,乘车用有四,谓[车*辟]輗盖,有军号,赐其一焉。
○网(十三)
网
说文曰:庖牺氏臣芒,见蛛网之结绳作也。又云:阳罗桀网。
网缦十指
大般若云:如来十指有网缦相,纹同绮画,色类朱丹,足指亦然。
蛛网罗文
见光童子经云:莫以蛛网罗天,无能布也;勿以小根,将谋大圣。
铁网覆宅
异相云:卢志长者太悭,以铁网覆宅,恐鸟雀犯物也。
铁网漉之
俱舍云:列河地狱,狱卒似人,以铁网漉诸罪人,在岸苦治致中矣。
铁网取龙
育王传云:王以铁网取龙,欲取如来舍利作八万塔。
七宝罗网
法华经</a>云:菩萨佛土以七宝罗网弥覆其上。又上生经</a>云:时小梵王持天众宝以为罗网等。
天网至疎
老子云:天网恢恢,疎而不失也。天网疎远,察人善恶,无有所失。
○索(十四)
宝索系腰
不空罥索云:取药精发为索系腰,以儿加持,而所向无障碍。
宝索三昧
经用众宝成索,儿力加持,无不应验。
索用三丝
不空云:用藕丝、杜仲丝、蚕丝合成罥索,须令童女合持,以儿咒之,威德甚大也。
龙女施发</a>
不空云:咒其龙女,令施其发,以之为索,真言加持,系自顶上,能使役一切鬼神,皆应验矣。
沙绳百肘
杂事律云:重兴王欲试满财,子大药令使索沙绳百肘。其父极忧,乃问於子曰:何不先索其样?大药报使人曰:君当为我奏大王知:仄陋小臣,寡闻少见,又无智策,仰测天心,未审大王须何色绳?王处帝都,朝多隽,又请垂一肘以样卑人,非直百肘,短绳千寻,亦应可辩。王闻叹异。智
大悲绢索
若谓不安,求之。赞曰:??索条条数百寻,安危只在自家心。光明智慧能</a>长照,魍魉精灵不敢侵。绾结似虬初出水,交盟如线拟投针。有时默念观音相,千眼澄澄四海深。
○梯(十五)
梯盗为屋
律云:檀胒迦比丘从主王木,大臣求木盖屋。臣曰:木尽。比丘言:我自看见王飞梯材将盖屋。王知,怒问责。比丘曰:王登位时,言施一切与僧佛也。王曰:非此佛制。
旋缚竹梯。
慈恩传云:三藏至鷄足山,欲上礼迦叶,其山峭峻,旋以竹缚梯而上也。
排橛而上。
西域记云:道过葱山雪岭,用橛为梯,旋排易而上。
阶梯之渐
正理云:明谦守质,乃登圣之阶梯。又:云梯可拒。墨子</a>曰:公输般为云梯攻城。墨子九拒也。
○车(十六)
三车门外
法华经云:佛诱火宅诸子於其门外,以羊车、鹿车、大牛之车,其车宝物庄绞,四面悬铃,张设幰盖,驾以白牛。
宝羽之车
处胎经云:王令严宝羽之车,诣岳跱山礼佛矣。
迟速不同
入定印经云:羊鹿二车行迟,喻二乘求佛果迟也。
车高十丈
泥洹经云:飞行皇帝之车,高十丈,四轮,驾六马,七宝所成,水陆空能行也。
车名云母
释迦谱云:菩萨母乘云母宝车,入毗岚园游观,天王引道生佛也。
车名。交路
纯真陀罗尼云:佛乘五交露车,往纯真天所,为作佛事。
宝车溢目
长阿含云:邠提长者与满财长者为儿娶妇,造十二宝车,光明溢目,途路驾行,覩者不觉日影西倾也。
羊车诣学
本行经云:太子诣学,乘羊车而至所,问师曰:书有二字,世久无矣。师不能对,乃至广说六十四种书等。
火车之报
报恩经云:佛言:我昔在火车地狱,更与一人同挽火车,前人力劣,牛头以杖刺我,我遂因发菩提心,欲代前人免苦。
回车之仁
阿含云:天帝战败,乘车而走,见树有鸟巢,恐损其卵,乃令御者回车。後军为有伏兵,不追而退,慈仁之报矣。
七宝之车
般若论云:佛下忉利天时,大树紧那罗王以七宝车载佛下阎浮提。又老子云:古者车三十辐,法一月三十日,毂法一身空也。又牛驾谓之车,马驾谓之车音,居人举曰辇舆也。又西天有车兵,此方乃革车千乘等。
奚仲造车
六艺论云:黄帝佐官七人,奚仲造车,苍颉造字,大挠甲子,隶首算术,容成历日,岐伯</a>医方,申区占候等。
指南车
古今注云:黄帝与蚩尤战於涿鹿野,蚩尤作大雾,迷於四方,黄帝在车以指南也,以示士卒,擒蚩尤斩之,即位也。
軿车五乘
部田反。北车,四面遮蔽,即妇人所乘座车子也。本以周公治天下致太平,越裳氏裹足重驿来进,一白一黑二矩象牙。既归,迷失道路,周公赐大锦二疋,軿车五乘,皆为司南之制,使越裳氏载之,南缘扶足近海际,朞年而还。至其国,使大夫张宴送而旋,亦乘司南,而背所指制。其辖轊皆以铁作,至铁亦尽以属巾车氏,攻而载之,光为先导,示服远人而四方正。车法具在上方故事。汉末丧乱,其法中绝,马光绍而重作。文章车,识道里也,起於西京,亦曰记里车。车上二层皆有木人,一里下层声鼓,十里上层击镯。尚方故事有作车法。镯,直角反,似铃大也,如小钟子。又辟恶车,秦制,桃弓苇失,穰不祥也。豹尾车,周制,象君子豹变也。尾言谦也。军乘舆建。又金根车,秦制,并天下,阅三代之舆服,谓殷得瑞山车,一曰金根,故因作金根之车。秦乃增饰而乘御马,而汉因不改。又车耳,古之重较也。文官青耳,武官黑耳。或曰,重较在车蕃上,重起如牛角,故曰重较也。
○舡筏(十七)
从舡底出
因果经云:佛化迦叶佛时,在河中,迦叶乘曰:沙门上乘。佛不从,曰:溺杀汝。佛言:不可。乃入水,从舡底而出,上舡,舡亦不损。
舡师渡佛
百缘经云:佛与僧众欲渡河,舡师与直。佛曰:我为二界舡师,未曾取直,常渡一切。佛说法,喻舡师悟道即渡也。
如筏喻者。
金刚经</a>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如人至岸,舍舡筏也。
正法舡喻
大婆沙二十九云:尊者阿难是乐法者,是正法将摄圣教,御正教舡,恒巡四授,与正法教授教诫,数数观察诸比丘等,不令懈怠。
舡不能止。
顺正理论云:如不系舡,求止不可得也。
泥舡渡河
三慧经</a>云:如人乘泥舡渡河,坏当不久,如人居世何久矣。
喻之如舟。
慈恩传云:帝察法师堪为公辅之寄,因劝罢道,助秉俗务。法师谢曰:玄奘</a>少践缁门,伏膺佛道。今道从俗,无异乘流之舟,使弃水而就陆,不唯无功,徒令腐败。愿得毕身行道,以报国恩,幸甚云云。
覆舡之所
搜神记</a>云:合肥口渔人夜闻筝声,是曹公载妓舡覆於此。
舸为赤马
古今注云:孙权呼舸为赤马,又小舡为驰马。又曹真有快马名惊[巾*乏],驰如风举,[巾*乏]之疾也。又洞冥云:汉武帝影娥池中有游月舡、触日舡、鸿毛舡、远见舡,载数百人,或以青桂棹,或以木兰之心为棹,练实为联蒿,细石脉之,为绳作缆。石脉出晡东园,细如丝,可磓万斤石里,破石而後得此脉,萦绪如麻紵也,亦名为麻,可为布矣。
○桥(十八)
问桥无益
大方等三云:有无智比丘过桥,问傍人曰:此桥何木?何山所出?何匠所成?又此水何来?深等无益语。
三桥所渡
除灾患经云:佛至江,龙为桥,二王为桥,佛化三身,人天大众亦然,等渡三也。
以身为桥
本行经云云,童子以身作桥,佛於上过,下不履泥等。
桥是化作
律云:王欲设会,而隔河外道欲先渡,占上座目连化生水长,外道不能。目连现桥在河上,大众皆过,外道欲上,皆没河中,然不教死矣。
桥为铁作
西域记三云:迦湿弥罗国有铁桥,登山履嶮等。
天台石桥
感通云:东晋帛道猷欲渡天台石桥,其桥一石如梁,横涧东有圣寺,过者成圣,无敢越者,远而险滑。猷住十年,见圣僧。
为佛造桥
大集日藏经九云:佛欲昇须弥山,为龙说法。梵天以下至四天王七处为造桥,用诸珍宝,愿佛昇也。佛化身皆遍,普为昇也。阿修罗亦为佛造桥,又一龙为桥,难陀二龙以身为桥,请佛而下之。天帝恐龙身麤涩,遍以衣覆之。
○担(十九)
菩萨四担
央掘经云:恐於恶世,不借身命,护持正法忍。国王大臣,恐一切众生。又四云:大地之重,名为重担。四者:一、水,二、山,三、草木,四、人。
加於勤苦。
法华经曰:即为如来肩所荷担。又金刚经云:即为荷担如来。
担木之山
俱舍云:七金山中有一山,名担木山,出此木。
苦蕴如担
婆沙七十九云:如人负担,而经险阻,而又颠蹶,为担逼切。如诸有情,荷蕴重担,经历生死。佛言欲脱,当断苦集等。
如附重担。
地藏经</a>云:如人负担极重,履於泥险,忽有隣人更附其物,乃转艰苦。如人亡已,自业尤重,更被骨肉杀生求福,如隣附物,转加辛苦矣。
龙王水族部第四十八
○龙(一)
父子为龙
本行经二云:时有毒龙坏国为灾,国人求婆罗门禁咒之,而免其害,人常供养。後因佛至,人不依敬,婆罗门怒,父子俱愿为龙,欲坏其国,佛知化彼方止也。
有多种类
大云经云:有象牛头鹿头,或千眼九头,形类万羌,具四生,有嫁娶。
娑竭花面。
大集经</a>云:娑竭罗龙王有子,名青莲花,面端正,身常无衣,旋有火烧。以是白佛,佛言:汝於过去尸弃佛时,曾为王子,出家在父王寺中,恃王力</a>故,斥逐众僧,自用常住,无惭愧故。果报所感如此也。
龙生十因
日藏经云:为求佛故布施,怖三途高心;求菩提持戒,以贪瞋痴心故。
医罗生树
杂事律云:贤劫中人二万岁迦叶佛时,有三藏比丘修习禅定,在医罗树下,因叶打额,乃发怒心。佛於非情,见有何过,两手折叶而堕其地,遂感龙身七头生树,以瞋心轻佛语故。
五类之主
大乘须弥藏经云:善住</a>龙王为一切象龙主,婆难陁龙王为一切虵龙主,阿耨达龙王为一切马龙主,婆楼那龙王为一切鱼龙主,摩那苏婆帝龙王为一切虾蟆龙主也。
虔龙七尺
洞冥记</a>云:西域进虔龙,七尺高,武帝看之,光如聚炬。有童子遥见黄鹄白首,鼓翼於帝前,即方朔耳。时方朔着黄绫单衣,头已班白。汉朝皆异其化,而不测其年。
张口随心
不空云:诵母心真言,加持宝剑拟彼军陈,彼即见大恶龙张口,彼即散退。又持咒者为贫乏,欲行施者加持,龙现如童子,令取如意珠与持真言者,随心满愿以施贫乏也。
龙毛黄赤
感通云:贞观十三年,龙大鬬,雷霆振击,水火交飞,久之乃静,塔庙如故。人皆拾得龙毛,长三尺许,其色黄赤。
海水为血
不空云,婆罗龙王与和修吉、阿那婆多鬬海水为血。
因债为龙
异相云:有人作债不得,乃发愿为龙,欲坏其国也。身死为龙,常坏稼穑。国人求佛,佛令婆迦陁比丘化之。龙见比丘转怒,降大风雹,比丘亦然。乃至烟火,龙力不及,以鉢覆之,令龙入鉢也。
其力甚大。
智度论云:地湿泥多,山崩树折,杀诸鸟兽,以此故知龙力甚大矣。
身绕须弥
阿含云:跋难龙王身缠须弥山七匝,震动山谷,薄布云雨,用尾打海水,至忉利天。
伏之在鉢。
杂阿含云:佛降,迦叶故往借宿,令在火龙石室。龙夜放火,佛亦放火,风雷电击。佛入慈心三昧,火龙尽其神力,不能害佛,降在鉢下。迦叶谓佛被龙已害,早晨见龙降在鉢中,大生信伏佛也。
怒居其上。
增一经云:难陀、婆难陀龙王兄弟,常怒沙门在於我上,乃放烟火。佛令目连降之。又波斯匿王至佛会下,见四老人不起,王怒欲杀。龙知亦怒,降大雨。佛令目连化金翅鸟,翅样遮雨,皆入大海。王不知是龙。佛勑天龙神鬼,若听法变现,留少本形,令人识知。
龙母为子
十诵律云:有龙子信心听法,比丘见之,为虵以绳系胭,着无人处。子归白母,母大瞋怒,欲害比丘。佛为龙母说法,令比丘今後不许。
龙妻食王
杂宝藏经</a>云:有龙妻食王心血,当祀火神。有夜叉云:我能取得。多将珍宝化作大商,求王博戏。王输,被将入海。王有智,以余易换,方免龙难也。
能持大地。
孔雀王经云:此等龙王,能持大地,具大光明,形色圆满,名称周遍。又离火沙怖,免王役怖,脱金翅鸟怖。又天与修罗共战之时,现大威力。
自生厌恼。
异相云:摩那斯龙王极厌自身腥臊,如溷中猪。沤波罗龙曾为长者子,受佛八戒时,金翅所获,将欲被食,以戒力免也。前生为女人,持八戒,有犯为龙。
龙设法会
弘道经云:阿耨达龙王请佛及僧,在无热池半月供养,化诸宫殿,设大法会,座褥食器悉是七宝,令诸眷属龙之族类皆得利。
为人出家
僧护经云:有龙化身为人,求僧度出家,与一比丘同房。後因睡眠,却复龙身。以龙有五不隐身:一生,二死,三受媱,四瞋,五睡。须复本形。比丘见,以具事白佛。佛因制戒,更出家者三问矣。
龙愍。贫人
要集云:时有贫人,受商人雇入海,舡难不行。贫人归敬三宝,发大誓愿:我当作佛,度如斯苦难之辈。龙知,寻托梦与龙曰:但诵贫人名,汝等得济。众不信,留贫人在板上去,舡并覆没,唯贫人得免。即佛因中发菩提心时也。
将龙远逝
不空云:持真言者,欲将龙去,以咒索系之在瓶,灌在中,随意持去。
龙女夜死
正法念经云:有诸龙女,龙子在乳傍,日出生,日没而死,有蠡敌千象力。
菩萨大龙
月上女经</a>云:舍利弗言:能与如是铠甲大龙问答等。
龙女成佛
法华经四云:婆竭罗龙女,年始八岁,利根智惠,受持法华经,故速成佛。以珠献佛,依经力即化成男子作佛。
白耳龙王
法显</a>传云:至印土,见僧大会,龙出池,为小白耳虵。僧以鉢盛乳,安龙在中,遍示众僧。显亦亲见,年常如此也。
八牛易虵
律云:有龙女受五戒,偶化为虵,被人所得,以绳穿鼻,持佛戒故,心忍不嗔。有商人见而愍之,牛八头换之,放也。乃以宫中无尽金,与商人报恩也。
龙头悉痛
异相云:有比丘依舡过海,为龙王从商人索之。比丘至龙宫,皆悉头痛,愿师医之。曰:我无药也。龙曰:请说法药。比丘说四谛法,龙喜痛止,与三昧施三宝矣。
雨龙毛异
续高僧传云:僧崖灭,疾雨迅风於潼州。慧果、惠荣为之设斋,咸雨龙毛五色,长者尺五,短者六寸,及雨幡花等。
泥龙止雨
陀罗尼云:若大雨时,和香泥作一龙,以丹尾头赤,向西安首,白芥子打紫檀钉项等。
沙弥生染
般若论云:有罗汉畜一沙弥,师往龙宫斋回,令涤鉢,见一粒饭,异常香美,白师曰:何往斋来?师曰:龙宫沙弥。後往至龙宫,见龙小女,以未离欲,愿生龙中。今沙弥,龙也。
龙有四毒
僧护经云:一老毒,二视毒,三气毒,四触毒,皆能害人。
掬水成火
大集经云:有盲龙遇佛,说受多苦。佛令掬水洗吾足,龙即掬水变成火或石。佛令发愿,然可不变。龙妻有小龙,常食其腋,以因中曾盗僧食所感。
生作婬龙
华首经云:有婆罗门养一女,端正,後因欲心向诸沙门,生为婬龙,名毗摩达多。
龙夺舍利
西域记三云:北印土有沙门与象拔刺得佛牙舍利,欲归起塔供养,过河被龙夺去,却回学禁龙法三年,至河结坛,龙却捧舍利出还也。
有八龙王
法华经云:一、难陀,此云喜;二、跋难陀,此云贤喜。二龙是兄弟也,每令风不鸣条,雨不破块,见者欢喜,因以为名。三、婆伽罗龙王,本是国名,国王触误仙人,仙人咒此一国,变成大海,此龙居中,故以为名。四、和修吉,此云多头,即九头龙王。五、德叉迦,此云多舌,常居地上。六、阿那婆达多,此云无热。七、摩那斯,此云慈心。华严经记此龙欲降雨时,先布大云,凝露七日,令营事毕,然後降雨,名慈心也。八、沤鉢罗,此花名也,即龙王所居止池有此花也,因以名焉。此八龙王,或在大海,或住虚空等。
龙有四种
广雅</a>云:一有鳞曰蛟龙,二有翼曰鹰龙,三有角曰虬龙,四无角曰螭龙。易曰:六龙御天也。
三类之长
山海经</a>云:百氏书曰:羽、鳞、毛各三百六十,羽凤、鳞龙、毛麟各为其长。
龙不能知。
道经序云:夫子谓弟子曰:鸟能飞,知罾得之;鱼泅,可网得之;兽能走,罗得之;至於龙,乘风云而上下,吾不能知。老子其犹龙耶?
慧远</a>。游龙
法苑曰:远居庐山,有游龙翔其前,奴仆以石抛之,龙乃大震风雷,远乃集众,烧香唱偈,乃止。
求龙拥护
大悲经云:若为诸善龙王来</a>护者,求俱尸铁钩手。赞曰:锻链纯金作铁钩,明锋利刃挂心头。惠灯暂照昏衢朗,法眼才开恶业收。触物暗牵如未舍,向人潜引似相留。今朝许上三车去,火宅门前认白牛。
二龙之兆
高僧智文,曾梦泛海,得二大鱼,甚异之。及於东安讲律,麈尾才震,两峯俱落。深怪其事,询建初琼上人,曰:此吉兆,必得二龙传公讲也。果得道志、法乘。二僧应其昔梦传受。
○龟鼈鼋鼍鳌(二)
龟鼈鼋鼍鳌
鼈三足曰能。瑇瑁即龟之类。鼍音陀。
龟藏其六
杂阿含云:有龟被野干所得,藏六不出,野干怒而舍去。佛告诸比丘:汝当如龟藏六,自藏六根,魔不得汝便。
龟恩被杀
杂宝藏云:时有商人五百,入海舡破,有一大龟,身广一里,救负商人,至於陆地,一人以饥故,石打gui头,余人曰:此有恩,何可见杀?饥人曰:我欲食肉,不食恩也。
龟诳花师
本行经云:有龟求食,入花园中,践踏他花,被园师捉得,致箧欲食。龟告花师:将我何用?别无大益。曰:汝践我花,我欲食汝。龟曰:我有明珠,令取免死矣。
掷之在水。
百喻经云:有小儿得一龟,欲杀不解,问人如何,曰:置水即死。龟得水而走也。如人修行,问邪见人,即失道果矣。
龙王被诳
六度经云:昔有国王长一太子,一公主重之,为造浴池。时有一龟触王女太子,王怒,令人捉得,送入大海。龟至海见龙曰:彼王有女,欲与君为妃。龙信而迎之矣。
投浮木孔。
称扬功德经云:如世海中,上有浮板,板有其孔。有盲龟欲投其孔,百年一举,值之甚难。如人遇佛,及得人身。又胜思惟经云:龟毛不可作袈裟。
巨灵之龟
古今云:其形最大,首冠蓬莱魔竭,不可较其优劣。一名玄衣督邮。江东谓青衣鱼为婢[鱼*聂],谓童子鱼名士父。又洞冥记:影娥池中有鼊龟,望羣而出岸上,如连璧,弃於沙岸。故语云:夜未央,待龟黄。又有能言龟。元封三年,邻过国献能言龟,长尺二寸,青匣广尺九寸,匣上开一孔以通气。东方朔</a>曰:唯水桂露以饮。置於通风台,言无不对。
黄安。龟背
洞冥云:黄安,代郡人,常服朱砂,体红,坐一龟,年可八十。人问安坐龟几多,少年曰:伏牺造网罟得相授,长二尺,已得龟坐背。此虫畏日月光,二千年一出头。我见五出头,行则负龟趋。世人谓黄安万岁。
跛鼈凌骥
列仙传</a>云:孔老方於大圣,可谓子如;子贡贤於仲尼,跛鼈凌骥。
井鼈测海
宝积经五十二云:一龟在海,随潮而出,误坠於井。井中有鼈,问龟:海还,大小如井?龟曰:我生大海,不知涯岸。喻净饭王以国位留佛。又鼈,古今云:亦名河白从事,又河白使者矣。
鼈报深恩
异相云:有鼈卖於市,菩萨买而放归江湖。夫水族之类,知水盈亏,将有水灾,鼈来报恩,先告菩萨,仍後为引路。有虵狐在水,菩萨救之,鼈曰:可也,有恩。复有一人被溺求救,菩萨救之,鼈曰:勿救此人,当为冤也。菩萨曰:狐虵未及人也。救之後,虵狐报恩。狐得金藏人,索分嫌少,告菩萨被禁。虵螫太子手,报恩留药,菩萨医之,方免也。
鼈啮猴支
五分律一云:鼈出水求食,食毕,岸上张口仰睡。有一猕猴,婬欲心炽,内支在鼈口中,谓是阴道,觉,啮之入水。猴抱鼈求救,时有仙人见而救之。
妻欲食肝
阿含经云:有鼈妻见夫频出上岸,与一猕猴为友。妻疑,恐有他故,便自托疾不食。夫曰:汝当何食?曰:我欲猕猴肝,无当我必死。夫曰:可得。即寻上岸,谓猴曰:水中极有好果,极美。君至我舍,为尔致之,当上吾背。猴信而上之。行至水半,猴怖问之。鼈以实告:我妻久病,欲食君肝。猴曰:汝何不早言?我肝得脱,在树上挂之,与汝取之。鼈信而负出。猴至岸,上树喜跃。鼈曰:何不来?猴曰:岂有腹中物而在树乎?
鱼鼈无声
骂意经</a>云:以鱼鼈等曾断他命,生乃七日,若不遇,百十年也。其类多者,造恶者多,同种类故。
鼈悞商人
生经云:鼈王身长六十里,出海岸睡着。经旬,有五百商人与共造食,在鼈背上谓高台,在上然火,鼈被火逼而走入海,商人一齐溺死。
鼋报严恭
感通云:严恭,杨州人。见卖鼋者,买而放之五头。恭渡江,舡破,钱没水中。夜有五青衣賷钱至恭家,与恭父兄言:寄此钱来。其钱尚湿。恭後到家,见是己钱舡破失者。恭曰:此五鼋之报恩矣。
鼍死说走
本行经云:耶输陀罗与宝不喜者,佛曰:吾因中曾为王太子被逐,妻亦同出,至河食之,乃得一鼍,煑而欲食,未熟水尽,令妻取水,太子饥,逼取之,食尽,妻取水来问夫,太子曰:鼍已走矣。因是也。
断鳌之足。
列子曰:鳌即巨龟,立四极,共工氏与颛顼争,触不周山,倒天缺等。
神龟黄绿
高僧法总送舍利隋州智门寺,掘基三尺,得神龟一枚,色黄绿,状如彩绣,头有八字云:上火王八万七千年。腹下有王与二字。表进文帝,羣臣共覩,放之於池,巡岸顾帝。又智梵送舍利郢州,得龟十八头,皆有绿毛,水中方见也。
○鱼(三)(鱼有六千四百种)
白山赤海
般若论云:昔人入海,见一白山,有三日出,水入赤海。舡师曰:此魔竭大鱼也。曰:山,身也。两眼如日,与日为三也。水入其口,如赤海也。应高声念佛,商人命难,共举佛声,鱼即隐也。昔为比丘破戒,为鱼心慈故。
鱼生天上
金光明经</a>云:十千鱼被人堰水,将入死门。流水长者子施水与食,又为说法。後鱼等同日命终,俱生天上。知宿命,因下以四十千璎珞报恩,雨花而回。
身代鱼命
异相云:昔佛曾为商人入海,见大鱼欲吞小鱼,商愍之,以身代小鱼,投之鱼口。又菩萨饥馑中,现身为肉山鱼米,行施波罗密等。
举网救众
鱼王经云:菩萨因中,曾为鱼王,居海领众数百,不犯生命。时被渔人张网获众,王在网底,以头柱地,用尾举网,众皆得免。
斗量鱼卖
六度经云:有一老翁,斗量鱼卖。嘷天大哭,我儿早死。若当在者,无我斯役。
人多鱼少
学仙人经云:昔有一王,名曰俱猎,池中有鱼,味美骨少,勑人守之,日取其八,守者亦盗其八。王觉池中鱼少,又勑一使守之,复取其八,鱼因是绝。如王治国,所任若多,为害不少矣。
长四十里。
生经云:时有国王,行慈普施,值天大旱,人民饥饿,乃愿身为大鱼,济诸国人,七日命终。海中为鱼,长四十里,犹如肉山,济诸饥者也。
儿头似鱓
感通云:江陵刘氏,以卖鱓鱼羹为业,後生一儿,其头似鱓,身即如人。
鱼腹得女
摩邓伽经云:有渔人得一大鱼,腹中有一女,异常端正,有一大仙人纳以为妻矣。
海有三难
生经云:海有三难:一、鱼难,长二万里;二、山难,暗石等;三、鬼神难,多矣。
河有百头
贤愚经云:佛在毗舍离越河边,有五百人下网在河,勤苦存济。阿难曰:此人等求道如此,何道不成?一日,网得一鱼百类头,别人竞挽之,终不出水。佛知而故往,欲化渔人,显因果理。佛呼鱼名,寻即出水。渔人怪而问佛,佛曰:此鱼本为外道,与母共居,诈作沙门,为求名利,与僧论义常屈。不如归告其母,母曰:汝後论。不如即以毁骂彼众,忍辱不报,汝便得胜。依言毁众,如象头、马头等百数。今感百头受苦,羞不出母在地狱也。渔人闻法,悟解习道也。
鱼为妙药
百缘经云:莲花王国内人民多病,医言须赤鲤鱼,王遂发愿为鲤鱼施诸病人,皆得痊愈。
自害恶性
出曜经</a>云:海中有鱼,名为自害,在岸炙身,被物所触,恚怒而死。
骨山血海
贤愚经云:昔有一王,多杀人众,死生大海为鱼,身被虫食,日夜受苦。就山揩磨,百里海水皆赤死,以其骨如山也。
鱼名璅舌。
释迦谱云:留离王杀释种,因中留离曾为鱼,名曰钩鏁,苦行婆罗门名两舌。释种为村人取鱼为食,杀他来,佛当为小儿戏打鱼头,乃至成佛,至今头痛也。
沪渎临海
续高僧传云:临海沪渎口,曾网相连四百余里。顗禅师广化金帛,买斯海曲,奏勑不许采捕。国为立碑,国子祭酒徐孝克为文,树在海滨,其辞悲楚,读者下泪。
鱼身最大。
海有八德。经云:鱼有四千里,乃至有二万八千里,海容之矣。
雌随其雄。
婆沙一百八十云:雄鱼行处,雌鱼皆随。
失兽摩罗
善见律十七云:此云锷鱼。俱舍云:此呼杀子鱼,有四足,大者丈余,下食獐鹿,上捕飞鸟。
鱼有四德
涅盘经云:错鳞鱼有四事:一、骨细故轻,二、有翅能飞,三、乐见光明,四、御物坚持。又正理论云:登木求鱼,去之弥远。
一不能免。
出曜经十八云:南海瀑涌,惊涛浸灌。有三大鱼,流入浅渚。自相谓言:我等厄此,宜可逆上,还归大海,得碍水洲。一大力,二次力,皆得免。第三力劣,不免。渔者得之。佛说颂曰:是日已过,命即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又乌贼鱼,一名河伯小吏。又鲤大曰鱣。又鳢鲔曰,大名鲔鱼子,亦曰蝇绲。又鱼尾赤曰,鳞曰魟。又曰魭,或雄雌[鱼*米]如米也。取像得水为鱼。又鱼子羣浮水上,名曰白萍。
人变为鱼
搜神记云:邑都,江陵人,年数百岁,头有一角,人以名之,後入江化为大鲤。又琴高,赵人,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术游冀於砀水,与弟子期入水取龙,後果乘赤鲤鱼出,寿二百余岁。
鱼生翅角
列仙传云:宋吴子英,舒乡人,善入水。捕得赤鲤鱼,爱其色,不杀。养之一年,饲以米谷,遂生角翅。鱼言:我来迎汝昇天。常每年下见其妻子。吴地中门并作神鱼,子英祠庙焉。
鱼名有异
南兖人谓赤鲤为赤骥,青鲤为青马,黑鲤为玄驹,白鲤为白骐,黄鲤为黄雉。又鲸,海鱼也,大者长数千里,小者长数十丈,一生万子,常以五月、六月就岸生子,至七月、八月导引其子还入大海中鼓浪,或雷喷波成雨,水族之类皆逃避匿隐,莫敢当也。雌曰鲵,大者长数千里,目为明月珠。又水军鱼,状如人乘马,众鱼从之。一曰鱼伯,大水有之。汉末有人见於河际,人马俱有甲,鳞如大鲤,手足耳目口鼻与人不异,视之良久,即入水也。出古今注三卷,晋太傅崔豹撰,字仲熊。又蟚[虫*白]鱼,小蟹也,生海边,食土,一名长乡。又有螯扁大者,名为拥剑,一名执火,其螯赤也。又鲂鱼、頳尾鱼劳,尾赤人劳,国破矣。
○螺(四)
声伏一切。
不空云:持真言者,用药涂螺,向彼方面吹及十声,一切如愿,水旱、龙神、鬼魅不顺皆伏,真言力也。
其声雄猛,
法华云: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表大乘法雄猛。
从螺求声。
中阿含云:有人吹螺,闻者来看,见螺无声在地,以脚触之,令教作声,实无。如人无识,即名为死也。
郍律受责
律云:阿那律在佛会下多睡,佛见责呵曰:咄咄胡为寐,瓮螺蚌蛤类。一睡一千年,转轮无穷已。那律被呵,遂发愿不睡,乃失肉眼,修得天眼。
呼召天神
大悲经云:若为呼召一切诸天善神,求宝螺手。诗曰:席散长吹大法螺,一声雄猛遍娑婆。神只共集威仪引,灵圣分形相貌多。来处烟光摇造化,去时风雨动山河。但将心病求良药,莫问东流几许波。又因明云人顶净,犹如螺贝结发量。
螺有文章
古今注云:以螺有文章,所以妇女髻婉转盘绾,为髻似螺。又螺贝,贝即小螺。
○蛤(五)
蛤得天生
婆沙论四云:佛在猕猴池侧说法,有蛤乐闻,谛听欢喜,忆持不忘,死得生天,下报佛恩。
蛤乘宫殿
金藏经云:佛在瞻波国迦罗池边,为众说法,一蛤草下,志心听受。有人持杖,误中蛤头,寻即命终,生於天上。感其宫殿,广十二由旬,得宿命通,知曾为蛤,乃乘宫殿,礼佛报恩。
水蛭之牙
胜思梵天经云:水蛭有齿,难为象之牙;突有角,未可堪为梯橙矣。
○獭(六)(虾蟹附之)
獭
说文云:獭,水犳也。又狙,当葛反,亦水兽,似狼而赤矣。
獭去池涸
中阿含十三云:有梵志在一林下,近池而住。时逢大旱,池水枯涸,见水面一獭前而过。梵志问曰:汝往何去?曰:我依前池多有鱼食,今已枯涸,欲入大海,唯恐人见。仙曰:弗往,我能致水,海亦多难。路遥乃致水獭住。
龟全藏六
六度经云:有林下比丘,终不得定,心将罢道。佛知化一比丘,同在树下。时有水犳,即獭也。逐龟欲食,龟藏其头尾四足,无能得便而去。比丘曰:我藏六根,亦可得定。比丘悟。
母虾十丈
洞冥云:有母虾,长十丈,须长八尺,为两翅,有鼻如锯。载桂之林,以须缠身,急流以为栖息之处。舟人尝折虾须为杖,後弃而飞,须化为龙,母亦在海傍也。
蟹长九尺。
善宛国常贡一蟹,长九尺,百足四螫,因名百足蟹。煑其螯,胜於黄,亦谓之螯胶,胜於凤喙之胶。
○虵(七)(蝎附之)
虵
梵语莫呼落伽,此云腹行,即虵也。
难调为虵。
无所有经云:难调比丘性恶不善,曾作毒虵,又多睡,故饥不得食。虵母愍之,为杀生类在傍,乃免嗔。
龙施为虵
因果经云:龙施比丘,因中曾为毒虵。昔道人在山修道,有一毒虵,常来听法。时遇冬寒,道人来归聚落。虵思慕道人,上树目送,遂自思惟:我身毒恶,人所恶见,宿业不善。遂自投身而死,生第四天,今为人出家。
其性极恶。
大方等经云:有虵极恶,如至其处,见闻臭气,有命皆死。泉池林木,亦皆枯死。恶龙之毒,亦复如是也。
其形可畏。
法华经二云:更受蟒身,其形长大五百由旬,聋騃无足,婉转腹行,为诸小虫之所唼食等。
虵有三毒。
报恩经四云:青莲花下有毒虵围绕,有三种毒:一啮,二触,三气嘘。
药消其毒
金色女经云:虵有毒恶,以阿伽陀药至彼虵所,其毒即消,乃至童子午触,无害药力也。
八十二种
俱苏摩经云:十种举头行,六种住即盘,十二螫人无毒,十三为王,二十九有时有毒,有时无毒。
断而复续
弘明集</a>云:神虵断而复续,不能使人不断;灵龟梦於宋元,不能免豫沮之网也。
虵是人毒
十住论云:有人毒生时,天雨血,性好杀人,目视气嘘,遇者皆死,时人号曰人毒虵。後将命尽,舍利弗化之,见而吐毒,舍利弗身转金色,遂发信心,得生天上,七返将来,成金碎支佛。众皆分之,误谓金也,以酬因中所杀人众也。
虵为金带
唯识宝生论云:有人福薄,见金带为虵吐毒,退走而避之。
悞取为金
宾头经云:有金色虵,花中盘睡。无智之人,见以为金,故收在囊中。将归,虵睡觉,吐毒为火,烧其舍宅。如痴人贪着名利,有舍自善圣财。
为毒所害
杂阿含云:有先郍比丘在虵头岩,有毒虵长尺余,随比丘身,被毒所坏,身如糟糠。佛知,集众为咒,以其护将来也。
虵入疮门
四分律云:有比丘尼跏趺而坐,有虵入疮门,白佛。佛令勿杀,与药令出,集众立制。今後坐禅,以脚跟掩而坐也。
虵辩雌雄
根本二十八云:重兴王国有外境,将二虵令辩雌雄。王令智药未决,至家烦闷。妻顾问之,具说虵事。妻曰:以软物脊上拂之,举脊者即雄。
头尾相竞
百喻经云:有一大虵,尾索先行。头曰:我常先行,有目,可认道路好恶。言已前去。尾怒缠树,头不能去,遂令尾先行,入火而死。如比丘少不尊长。
虵能悟道
百缘经云:有大长者多悭,生为毒虵,常护珍宝,近者皆死。佛为化彼,令入鉢中过,生天酬恩礼佛,佛为说法悟道也。
虵施金瓶
贤愚经云:有人勤力求财,买金满瓶埋之,於後命终为虵,常护金瓶,自生悔恨,遂令人施僧作福,得生胜处。
虵围商人
杂宝藏经云:有诸商人入海,路逢大蟒虵,高六拘卢舍,围诸商人。时有师子跳坐虵脑,众得免也。虵螫师子等。
生变为虵
续高僧传云:齐人明琛出家,有智略,造虵势论、屋子论,因难讲法华经,僧心生恶毒,生变为虵,如传。
虵衣鉢护
律云:有比丘死,平生多悭,众欲分衣鉢,尸变为虵,吐火烧衣死。佛知,令葬後分。
虵有习性
般若论云:舍利弗曾为虵也,为啮国王,被咒师追来令嗽,王毒虵死,入火不肯嗽,王至今得道,性犹犷也,吐食与罗云等。
虵羣贼死。
感通云:惠瑜姓岑,救法师弟子五十日,诵大品一部。入玉泉寺,有大虵护之。时有山下诸辈羣贼数十人,持剑至瑜房,虵吐气,贼死,瑜救得三人矣。
神虵黑头
善信经云:有虵长十二丈,行遇黑头虫,长五丈,虵怖而走,遇药树,触身两断,头活,尾皆臭烂,药树之力也。
虵蟆龟支
智度论云:虵、蟆、龟三为友,共近一池,池枯乏虵,令龟呼蟆欲食,蟆知不从友,须同类也。
外道变虵
婆沙三十七云:离系子外道投佛出家,不舍己见,闻佛弟子说彼法中种种过失,生重嗔恚,故变作虵。又大威光仙人问疑经云:虵有二毒,摄可食否?佛曰:如四摄。
郗后为蟒
梁武忏云:帝因郗皇后崩,常追悼之,昼即忽忽不乐,宵乃耿耿不寐。居其寝殿,闻外有搔窣之声,视之,见一大蟒。帝大惊骇,无所逃遁,蹶然而起,谓其妖祟。蟒遂人言曰:我昔郗后也,妾以嫉妬所谪,受饥穷虫食等苦,不可言也,乞一善免之。帝乃集僧求善,曰:无上佛名。帝乃自造忏录。后感此善生天下,来谢帝等。
[邱-丘+共]亭蟒神
续高僧传云:安世高</a>,安息国人。先有同学作福,不护戒,死作鄩阳[邱-丘+共]亭湖神。安世高往度之,庙极有灵,神现为虵。令世高将庙中物作福造塔,遂得生天。虵死,长数里。至今鄩阳有虵村在焉。
螭虵游路
洞宜记云:武帝微行於长安城,见一螭虵游路,董谒曰:昔桀媚妹喜,膝上以金簪贯上螭腹是也。螭腹有簪痕在,安非耶也?此白龙鱼鳞细者食之。帝曰:试我也。
灯光蝎种
根本律二十云:灯光王无睡,初夜与宫人欢乐,中夜检察象马,後夜库藏,逢人睡者便杀。有健驰罗多智,知王蝎生,令毡褥安马粪,即便有睡。只域与醍醐药,医之得愈等。
圣力能止
观音经云:蚖虵及蝮蝎,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行业所感
地藏经云:恶语伤人,虵蝎行等。
○虾蟆(八)
共为亲友
般若论云:虾蟆与龟、虵三,共为亲友。一日无食,虵令龟呼之,蟆曰:贫穷失本心,无义者为先。龟为我语虵,终不到汝边。
虾蟆多嗔
只域经云:有王多嗔,命域令医。域问其母:王种因何?母曰:我曾昼寝,梦与人合,如魇。及觉,见一虾,可长三尺,从身而下。後觉有身,故生其子。
林名虾蟆
中阿含云:印土有饶虾蟆林,佛曾住彼。
虾蟆不伏
忧婆塞戒经云:莎伽陀比丘因醉卧在寺门,佛自往看,谓阿难曰:此比丘昔降伏恶龙,今醉後虾蟆不能伏得。因是立戒,不得饮酒也。
其声怨王。
孛经云:有虾蟆被乌啄食,发声怨王,愿王似我。道人曰:何怨王也?曰:由王无道,不雨池枯,令乌得便,我受此苦。
闻法生天
育王经曰:昔佛在恒水边说法,有牧牛人柱杖听之,下伤虾蟆,死已生天,牧牛人大惭,佛曰:虾蟆因法故,今得生天,何况天人志心听吾法也,牧人悟解。
龙食後变
楼炭经云:龙食百味,饮食末後一口留之,变为虾蟆。
子生七蛙。
婆沙一百二十云:如一虾蟆生七子,表滋生多。又子曰科斗,亦曰玄针,又曰玄鱼,形圆有尾,尾脱生脚。又大乘须弥藏经云:虾蟆,龙王族类。又井蛙之量,岂测沧溟。
○虫蚁(九)
金蚁之像
西域记云:迦胒国有大石塔,有石佛高丈六,日光照时金色,若无日光绀青。此塔石基下有金蚁,大者如指,小者如麦,啮石成佛像等。
救蚁延寿
异相云:有罗汉畜一沙弥,相者言七日後命终。师亦知之,令归三宝。路逢蚁穴,被水欲没,沙弥以土救之,命延不死。师曰:慈心救蚁之功。
慈罗救蚁
要集云:慈罗长者,因大水救鼈狐虵蚁,後狐报恩得金藏。有人亦是因慈罗救得,负恩告官,言得伏藏。官断蚁上笔,终不成字,免。
不损其脚。
本事云:乃至杀害折蚁子脚,亦招短寿果报。
虫蚁不欺
续高僧法顺,引众骊山,地多蚁子,捐挥令移,尽皆远避。武功县有毒龙害人,顺至便止,徧治鬼魅。
蚁寿多生
法苑云:须达造寺,舍利弗量地见蚁子,曰:此蚁七佛造寺,在此至今。
蚁杀有罪
十问:辩惑论云:杀蚁子有罪,杀一阐提人无罪。古今注云:蚁名玄驹。有河内人,见河边有人马千万,皆如黍米,游动往来,从旦至暮。家人以火烧之,皆成蚊蚋。马皆是蚁,故呼蚊蚋为黍民,蚁为玄驹也。
虫豸
尔雅</a>曰:有足曰虫,无足曰豸。
虫鬬益大
三慧经云:有兄弟三人,大力守园,小者先守。夜见一不吉虫来,遂以手打脚踏,转自疲而止。次夜第二弟守,亦来转大。第三夜复来,兄以手摩娑而去。喻愚者过增,智者过止矣。
虫有多种
正法念经云:人身中有八万户虫,各有所食所主等。
虫生自尸
金藏经云:福增比丘,目连弟子,以贪身故,终不得道。师以神通力引至寒林,见一新死女人,有一虫於尸出入鼻口等。目连曰:此是王舍城中长者妇,爱身为虫等。
惠达避虫
续高僧惠达,常诵法华经。每行直视,见虫而避,不敢跨骞。或问曰:何?曰:此与吾命无别,将不他先成佛?
虫生鼻中
法句喻经云:昔有信士,与僧为友。信士病死,还生身中,为虫从鼻而出堕地。僧至见之,已得天眼,识是信士妻,欲踏之。僧曰:此夫也。
物有虫弃。
有部百一云:若米面有虫,须令自出,远弃勿杀。谷麦诸物,有亦复然。又正理云:食木之虫,不知皮外之味,岂知宇宙广哉。
不杀细虫
鼻奈耶六云:波斯匿王,有诸力士,受佛五戒,常持漉囊,不杀细虫。王曰:国有不宾,如何无误否?曰:细虫无过,有过者杀。後有强贼,力士乃入慈心三昧,刀剑火毒,不能伤害。力士敌降,王加赏二倍。
蠖屈前後。
般若论云:蠖屈安後足,然後进前足,如外道所缘尽,无进求生断见等,其虫亦名桑户虫也。
○蚤蝨(十)
七日而止。
六度经云:有比丘习定,被蝨所挠,以手摸安在新羊骨中,蝨食其髓,住寿七日,後得为人供养佛,七日而止。
蝨因蚤死。
报恩经云:昔有坐禅比丘,有蝨依身,常谓蝨曰:我坐定时,勿相恼我;如出定时,吾不阻汝。时有土蚤依蝨而住,蚤不依时,恼伤比丘,遂致衣在火俱死也。
蚤蝨恼人
骂意经云:一、魔坏人不得道,二、宿业罪报,三、不求净处,四、不等心,五、蚤蝨蚊等。
慈心安草
泥洹经云:衣中得蝨,当慈心安於草上绵帛中,避杀生也。
扪蝨床下
续高僧惠成依顗禅师,得众生语言三昧。後有常律相造夜宿,扪一蝨於床下。成早晨谓曰:夜来一檀越,极受寒冻。律惭伏。信又养蝨,求蝨於人,蚤蝨不暇顾。皆见高僧傅。又弘明集云:巨灵数仞,雄虵十围。兔白服而通灵,鹿皮饵而得道。凭怪石而为枕,因沧海而洗足等。
金翅羽族部第四十九(飞鸟有四千五百种)
○金翅(一)
羽族之王
处胎经云:佛言:吾曾为金翅鸟王,七宝宫殿如转轮王,内宫妇女状如天人,常以诸龙为食。又观佛三昧经云:梵语加娄罗王,此云妙翅。快得自在,日游四海,以龙为食。通四生,有嫁娶化生,食四生龙。日一龙王,小龙五百,寿八千岁。胎生食三,卵生二,湿一。
目连为使。
弘道经云:佛令目连至无热池,化为金翅龙,诸眷属无不怖也。
生便俊疾。
智论云:才出卵壳,即能从一须弥至一须弥,所谓大满加娄罗王、如意加娄罗、大威德等。
心为大宝
俱舍云:金翅福尽将死,不能得龙食,七日在金山上,被火所烧欲尽,龙为降雨,心在为帝青大宝珠。
应念来至。
十诵律云:有商人礼目连为师,归依供养,持宝入海,被龙制舡,即本师。目连寻知现通,化为金翅鸟,龙见而乃退矣。
身量极大
处胎经云:此鸟头尾相去八千由旬,高下亦尔。若飞时,从一须弥至一须弥,终不中止。故庄子</a>云:有大鹏鸟,形极大,背不知几千里。将欲飞时,击水三千里,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去地九万里乃得游。要从北溟至於南溟,一飞三月不止也。
释为金翅
法苑云:佛成道时,食乳糜,金鉢掷尼连,被龙来取,欲往龙宫供养。天帝见,化为金翅来夺鉢,将归天上,起塔供养,为鉢节会也。
金翅食异
涅盘经云:食一切水族金银等宝,除金刚宝,以因中施时心贡高,苦恼众生心多嗔故。有如意珠以为璎珞,变化万端,无事不备。身高四十里,衣广八十里,长四十里,重二两半。食居铁树,名究摩嗔罗,高百由旬,阴五十由旬,食龙依上。
立兄为王
杂事律云:有商人将妇入海,遇魔竭鱼破舡,人皆溺死,唯妇得一舡板,漂至海洲。有金翅鸟,其父命迎金翅子为王。母曰:汝当立兄为人王。翅即至波罗匿斯国,捉梵授王去,以王衣冠令兄着已,送至王殿,立之为王。语羣臣曰:此是汝王,当伏事。如有相缱,还令汝等俱沦大海。人众於是皆伏等。
○凤凰(二)
凤凰灵瑞
瑞应图云:麟凤龟龙,国之四瑞。故孔子</a>曰:凤鸟不至,雄曰凤,雌曰凰,字从凡鸟,羽毛之王,应南方火,曰神鸟。天老曰:凤麟前鹿後,鸿首纬尾,龙文龟背,燕颔鷄啄,五色备,出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内,过崑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丹穴,见则天下太平。又云:白凤紫冠出溟记。又白凤膏非梧桐而不栖,非竹实而不食。又经云:有凤凰神。
凤凰放人
异相四十五云:时遇大旱,续又大水,人多依丘树。有凤至,人或依之,得至山顶。无智错附鸬鹚,遂入深水。
凤水法门
感通云:泉在歧山之阳,即鸑鷟於歧山,即斯地也。饮此泉水,故号凤泉法门。寺近惠素扫洒。
凤台寺
感通云:晋永平中,有凤凰集白塔寺,因改为凤台寺。
○孔雀(三)
孔雀三痴
譬喻云:有孔雀为王新获,令咒水。医妃乃一国人,皆蒙医也。後不笼不系,笑之曰:何笑?曰:有三痴:一、我痴,舍五百孔雀;二、猎师痴,得我与金不肯;三、王痴,得神医也失之。言讫而去,即佛因中也。
闻雷即舞
智论云:孔雀闻雷即舞,大者也;小者闻雷即惊也。
见之弃乌。
生经云:遮离国无乌,忽有乌至,人皆与食,爱慕。後有孔雀至,人爱孔雀,齐弃其乌。
孔雀九德
增一经云:孔雀有九德:一、颜貌端正,二、音声清彻,三、行步庠序,四、知时而行,五、饮食知节,六、常念知足,七、不分散,八、少睡少婬,九、知返覆。佛以此喻比丘之行仪也。
持咒而免
孔雀王经云:雪山南面有金耀孔雀王,与众多彩女而为游戏,被捕猎者缚之,诵咒得免。
因蜜被缚
譬喻经云:孔雀王舍五百雌孔雀,逐一青孔雀。时王妃梦见,乃募人捉之。有猎者应召,树枝涂蜜。孔雀王食蜜而来,乃至猎人身涂其蜜。孔雀谓是与树无殊,被执而缚之。与金求免,不从,上王妃。
○鹤(四)
鹤太阳精
相鹤云:太阳精也,禀金火之气以生。三年顶赤;七年飞抟云汉;又七年昼夜十二时中鸣;六十年大毛落,昔毛生,色白如雪,泥水不能污;百六十年雄雌相视,有孕;一千六百岁饮而不食,胎化所产,仙人骐骥也。其相隆鼻短口,少睡露睛,赤目长胫,从耳善鸣,凤翼雀尾,龟背鼈腹,轩前垂後,多力善飞。其相鹤经</a>自浮丘公授与王子晋,崔文子</a>得之石室,後刘安</a>传之矣。
老鹤何之。
俱舍云:佛见老婆罗门夫妻二人,年老无所可诣,为说偈曰:少不修梵行,老失圣财宝,譬如二老鹤,共守一枯池。
千年一变
音义云:一千年鹤,毛苍也。二千年黑,所谓玄鹤。鹄似鹤而苍,只千年鹤。
为子断肠
广弘明云:庐山远法师,未出家时,善射弩。因射得一鹤雏,复欲射,母不起,见已死矣。意为其雏破腹,果见肝肠寸断。远因是发菩提心出家。
鹤择水乳
金色女经云:养鹤之法,乳和水饲之,鹤以鼻嗅乳,吸之饮也。乳凝食尽,水在
不食母肉
六度经云:昔菩萨身为雌鹤,生三子。时国大旱,无肉与子充食,乃自取腋下肉与子。子嗅香,知是母肉。三子不食,曰:宁我等死,不损母身。天愍与食也。
鹤生二子
婆娑云:有卵生人者,昔有商人入海,得一雌鹤,形色伟丽,奇而悦之,遂生二卵。开生二童子,长名世罗,次名鸟波。世罗,此云山近,故以为名。闻佛说出家,俱成无学,即大山尊者、小山尊者也。
○鹦鹉(五)
鹦鹉闻法
金藏经云:须达长者有二鹦鹉,能会人言。阿难为说四谛,闻以信解,死得生天,七返受妙快乐,後成辟支佛。
枭嫉获罪
音说经云:有王名音说,昼寝,有鹦鹉飞鸣。王闻欢喜,令网捕来,金笼恩养,甚加珍惜。有枭知而嫉之,亦来作声。王怒令捉,既获,悉拔毛羽杀人,因嫉致祸。
节食全身
六度经云:有国王爱食鹦鹉肉,悉令捕猎十余,在笼养肥即杀。有一鹦鹉多智,谓诸伴曰:我等因食,乃至如是,应当节食。瘦王知因食,自惭而放。
辩贞至死
六度经云:有鹦鹉王,嫌众喧杂,欲留贞正,寻即诈死。众以草覆尸,便投余王曰:汝王已死,可将尸来。众寻见之,王悉不纳。暂死乃尔,长死如何?众惭谢咎也。
鹦鹉说法
正法念经云:夜摩天中,鹦鹉说法,化导诸天,以前生曾将佛法邪命为人,故感生彼。
兄弟急难
本行经云:有鹦鹉兄弟被鹰捉,兄曰:啄鹰要节。弟遂啄鹰眼,乃免死。
猴夺其恩
律云:有人进鹦鹉於王,王惜,常在左右,而将共食,爱其能语,或以金玉笼。後又有人进小猕猴儿,王爱隽捷,因而弃鹦鹉。鹦鹉曰:猴性不恒,後必失也。果然。猴渐大,已见太子手中有果子,夺之,惊其太子,王怒杀之。鹦鹉有预知之智,况人乎?
王惭受谏
鹦鹉谏王经</a>云:有王养一鹦鹉,聪明能言。见王无道,乃白王言:王有七恶,臣不敢言。曰:何也?一、好色,二、嗜酒,三、博弈,四、游猎,五、好出恶言,六、越法则,七、劫夺民财。又有三惑:一、亲近邪佞,二、不附贤能,三、好伐他国,国灭破不久。王闻惭谢矣。
鹦鹉盗花
百喻经云:昔有贫人,被妻索异花。贫人善作鹦鹉,入园盗花,被他捉获,见王方作鹦鹉鸣,如人临终行善也。
报恩於林。
伽伽罗刹经云:有一鹦鹉,栖止大林,已经时岁。忽尔山火至,欲烧其林。鹦鹉曰:我常止此林,如何忍烧?须报恩德。乃入海取水洒林。天帝见以愍,而助雨止也。
鹦鹉请佛
百缘经云:有鹦鹉请佛林中说</a>法宴坐,後得生天。阿难问佛:此鹦鹉何能如是?佛言:此前生为居士,持五戒,犯一杀戒,断鹦鹉命,故堕其中,今因熟也。
鹦鹉报讐
根本杂事二十六云:大药有鹦鹉,令探军势,与彼舍利为友。王知事泄,皆鹦鹉也。令女送来。既至,欲杀。鹦鹉曰:乞依祖父法死。王曰:如何?曰:以麻系尾,火然之。王依之。鹦鹉载火便走,徧烧王宫。乃至入天神腹中,作人言,令知庙者曰:王禳灾。
孝养取谷
金藏经云:有鹦鹉养盲父母,常取好果。有果无时,取他谷穗。田翁见,怒,被网得之。翁问:汝取我谷为何?曰:我有父母自盲,取果共食。今果尽,取君谷也。翁曰:汝孝取谷,我今放汝,今後不遮也。
献米供王
善见律二云:阿育王常感鹦鹉献异常[禾*元]米,为王日食王福。
鹦鹉惜麻
有部律云:吐罗难陁尼惜施至食,佛言:此尼因中曾作鹦鹉,路有麻子车倒,众鸟欲食,鹦鹉曰:勿食,或害尔。众鸟去已自食,被他打死也。
○鹰(六)
鹰雀之鬬
出曜经云:有雀被鹰所得,曰:自咎若在本,何失至此?鹰曰:放汝至本,以吾势看得汝否?雀曰:可尔。乃放雀至两石间,索鹰请战。鹰怒下击,触石而死。曰:愚不及智。
化鹰逐鸽
贤愚经云:尸毗王行</a>慈为法,天帝试之,自化一鹰,令一天子为鸽,逐至王前,王以身肉代之,乃至尽命。
智有远近
报恩经云:鹰逐一鸽,至佛影中,安然无怖;至声闻影中,悲怖不止。有习无习别也。言汝诸声闻,观此一鸽,久远前後等,皆知过八万劫,不知定力劣也。佛知之。
鹰能示岸
中阿含云:有商人入海示岸鹰,至岸鹰以放之。又二月之节,鹰化鸠,鹰至岸不返,未至却回也,曰示岸鹰。
○鵰(七)(鹫附之)
盗取鵰巢
十诵律云:有比丘取他鵰巢烧,其鵰鸣叫绕寺。佛知,制戒不得取诸巢,犯盗。
火宅之类
法华经:鵰、鹫、鵄、枭、鸟、鹊、鸠、鸽。
鹫来求眼
百缘经云:比丘年老目昏,求人穿针,佛与穿之,曰:我为尸毗王时,天帝化为鹫鸟,从求眼无悔,遂感成佛。此比丘即昔时天帝也。
鹫鸟有灵
西域记云:佛说法华经,在鹫峯山,似鹫鸟,有灵,多集此山,故名灵鹫。又云:山峯上耸,有类於台。慈恩疏:栖鹫鸟,又类高台,故云鹫台山。
○鸟(八)
鸟衔书至
投身饿虎经云:旃檀太子逃国,卖身为布施王妃,责王一子今失。王曰:我以先失,今悔何及?令使远寻太子消息。太子远知,先修书,令乌衔至王所。
乌为鹿友
异相云:乌与九色鹿为友,一日军兵入山猎兽张围,鹿在中正睡,乌三返唤不得,乃至啄耳方悟,被缚上王,王见叹而放之。
先啄其目。
金色女经云:时有王子,身临山险而卧,施诸禽兽。天帝见已,化作一乌,欲食其目,王子不恡。天复释身,问求何果,曰:佛果。
为主损身
生经云:有鸟王名曰安住,领众数百。其妻有娠,思其王,食之肉乌。王令四乌至王宫盗之,候王进食,飞下夺之。王知,令人网捕获之。乌作人言,述其本末来意。王曰:乃有禽兽为主,不惜身命,愍而放之。
比丘被告。
杂事律云:比丘食次,有乌或狐来分食,须与。有不与乌食者,被嘘,告贼言:比丘有金。贼打比丘,索金言无。曰:乌言有也。曰:我不与他食所致。
鸟狐相赞
生经云:有乌在树上,下见一狐,食死尸肉。乌曰:君身如师子等。狐曰:君如凤凰。互相虚饰赞叹。有人见之,会语曰:汝等下劣,轻相自赞,即天受与拘迦利比丘因中也。至今如是。
鸟投树死
譬喻经云:有树果熟,乌来投食,果落,乌坠而死。偈曰:鸟来不为死,果落不为鸟,果熟鸟缘死,因缘会遇耳。
无即为果。
要集云:北方有国无鸟,人将至,无不爱重。後有人将孔雀至,弃鸟重孔雀,如舍邪归正矣。
乌欲杀人
异相云:有人贫,善鸟兽语。与人担物过水,鸟叫人怖,担物人笑。物主曰:我怖汝笑,何也?曰:乌言君身上有白珠,令我杀君取珠,乌待食肉,我不为之怖,罪笑也。物主曰:君贤哉!
乌猴为友
异相三十八云:有赤嘴乌,与一猕猴为友。乌生数雏,被虵来食。乌即告猴,猴怒,将虵石上打碎其头也。
乌障出家
金藏经云:闍夜多罗汉将诸弟子诣德叉尸罗城,见一鸟鸣微笑,弟子问师何笑,曰:此乌过去曾为子障我出家,令我流转,感生为乌,经历劫数,父母教子也。
乌还其米。
四谛论</a>云:梵摩达比丘无福,不得食。佛令大众分之,乃至令佛大众失食。遂教慈心定入灭尽定,圣人等为作福,彼转令转。波斯匿王知,乃与其米。有一乌衔一粒去,守者遇之,责乌,乌却还米。又弘明云:帝辛之朝,有雀生乌,小生大也,骄逸也,因灭其国。又郯子占乌经,一行集为九篇,曰灵鸟,亦曰慈鸟也。
○鴈(九)。
鴈王被网
报恩经云:昔有一王,爱食鴈肉,令人采捕,得一鴈。王有五百羣鴈,徘徊不去,独有一鴈,悲鸣吐血。猎师不忍,杀之而放鴈。王佛阿难因也。
鴈遗金羽
四分律云:有婆罗门,年一百二十岁,其妻貌美,男女亦多,死作鴈王。以爱子故,得宿命通矣,日夜自送金羽毛来。子後伺之,网得鴈王,总取毛羽。
雁传书信
报恩经云:善友太子未入海时,尝养一鴈,入海未还,夫人谓曰:汝可远寻我子消息。鴈即悲鸣,夫人作书系鴈项上,鴈即飞去诸处,寻觅太子。至利师婆王国,见太子付书,太子得书,乃知父母忧忆,又修书附鴈送归也。
因雁致争
本行经云:佛与天受,因争一鴈,致怨不止。始提婆</a>射得一鴈,落太子园中活,太子令人拔箭将养。提婆来索,太子不与,因是结恨害佛,广造诸逆等。
一雁自落
慈恩传云:昔如来渐教,许食三净,於一寺中,买赎不得。其检校人,旁徨无措,乃见羣鴈,过空戏言:今日僧供有阙,菩萨知时。言讫,引前一鴈,投身自坠。见已白众,众闻惊叹,无不对之叹泣,各相谓曰:此菩萨,我曹何敢食之?又如来设教,渐次而防,我等执彼初言,便为究竟,守愚无愍,致此损伤。自今已後,宜作大乘,不食三净,将鴈起塔。记之以表心焉,永传芳列,因名鴈塔也。
毗卢乘鴈
西域记三云:昔毗卢释迦王四人,避战被摈逐。一人离都,行路疲乏,有鴈亲附,即乃乘之,远至龙池。龙王小女,入园游戏,纳之为夫。後龙王知,与[叠*毛]及剑上。王夺国自立,至子为王,分佛舍利,起塔重葬。
鴈赐錏锻
杂事律云:有猎师得一鴈王,五百羣鴈悲鸣,徘徊不去。中有一鴈,又独悲叫,将鴈上王。王问其故,鴈作人言曰:此鴈王仁慈有德。王乃息责,遂赐金錏锻於鴈。王赏德记之,而放五百鴈翱而去。
有智免死
譬喻经云:有王夫人爱食鴈肉,王令人捕得十余,在笼养饲。一鴈有智,不食身瘦,笼眼得出,余皆被食。又贤愚经云:有五百鴈,因闻佛说法,敬心乐闻,後皆被杀,得生天也。
鴈衔芦飞
古今注云:鴈自河北渡江南,瘦瘠能高飞,不畏缯缴也。又鴈不至蜀南,不过崖州,彼有回鴈峯也。又有奠鴈之礼。又凫鴈海上砂石,悉皆消化,唯食海蛉不消,随其粪出为药,绝胜余物。
○鹅(十)
鹅如鹳鹊。
杂宝藏经云:时有鹳鹊在池中徐行,善鸣,诳诸水族。时有白鹅曰:知汝谄曲,欲食诸生类因果也。
鹅王说法
央掘经云:佛行步如鹅王相陵,虚行列行详审等。
鹅鼈为友
根本律云:有二鹅共一鼈,为其亲友。遇天大旱,池水皆空,鹅欲去东西,语鼈曰:好自存活。鼈曰:汝去,我何所依?可相将往。鹅曰:汝衔一杖,我口咬,共去他国,空中飞过。人或见曰:空中二鹅,共衔牛粪片飞。鼈曰:我不是牛粪,开口便坠。佛曰:如人口过。
鹅想受生
正法念经云:若人生北州,见青莲池,入中游戏,见彼父母为二鹅相合,随於男女,互起爱恚,而受胎胞。又云:六天男女,或乘鹅雁,以为云车而游。
鹅燕爱憎
广弘明云:何承天难报应论云:燕非虫命而不食也,鹅唯粟豆食之。杀鹅食而爱燕,若谓不识而无罪者,何将终已来为过?
鹅在铜鉢
杂事云:大药童子,父皆负诣殑伽河浴,见大铜鉢,白鹅在上流下。问子曰:何?曰:弶伽河东注,铜鉢随流去,白鹅在其上,斯非是余物也。
鹅常听法
高僧泽州远公养一鹅,常闻钟上讲,伏地听法,文终先出。闻黑白说戒,即不赴也。时共异之也。
食而出之。
孟子曰:仲子,齐国人,兄戴盖,禄乃万锺,仲子以兄不义,不食不居,避兄离母,居於陵,自货草履,妻辟麻布,後省母,见人馈兄鹅,嚬而恶之,何用此为,母後杀而令食之,兄至,曰:鹅肉也,母曰:是,仲子方知,出门而哇吐之,孟子曰:此比之丘蚓。
○鷄(十一)
食鷄为王
根本杂事二十七云:有大臣家一鷄,声异。相者曰:食此鷄肉者,当得为王。臣知,令杀烹之。子名大药,从学来,饥乃取头而食之。父知欲杀,逃在外家。後因国乱,药果为王。
为胤之族。
俱舍云:上古有仙,染鷄生子,今此部主,是彼之胤。
瓦鷄无用
辩正理云:瓦鷄无伺晨之用,陶狗无守夜之功。
鷄鸟不成
律云:有二雌雄鷄,共处林野。雄遭狸食,後雌与鸟合生子。有一异学鸟,鸣似鷄,学鷄作鸟声。鸟鷄二兼学,是二俱不成。如外道出家,沙门邪命等。
雉肉疗疾。
百喻经云:有人病,医曰:宜食雉肉。买得一雉,食已不瘳。医曰:此须常食。如人不久修行,便望果证。
雉燕之化
正理云:雉入水为蛤,燕入海为蜃,物之形变,成由先业,非情所欲及於此。
雉灭野火
般若经云:昔有一雉,见火烧林,即入水奋身洒火,往返不止。天帝见而问之曰:汝何所为?曰:我救此林,与诸有情而作依止,天为灭火,此林在也。心好志感
雉狸相畏
生经云:雉在树上,野狸在树下,欲图其雉,曰:我欲与君为夫妻。雉曰:终不可得。即天受与佛,因中
与鸡令杀
四谛论云:有一外道求作国王,修行苦行。有一罗汉知而化之,曰:汝何食?曰:诸果等。曰:与尔,此鷄可食。曰:我虮蝨不杀,可忍食鷄?曰:汝欲作王,王者日治万机,时杀多少?外道悟之,曰:此汝识鷄。
鷄王被诳
杂宝藏经云:雪山之侧有玉鷄,王多将鷄众而随从之。鷄冠极赤,自体甚白,语诸鷄言:远离城邑聚落,莫与人食,佛因中也。狸欲为妻,天受也。
鷄卵无罪。
法苑曰:支遁常与师论义,卵未成生类,不得与诸蜎飞同。师後奄化,经时岁已,忽见师将卵投破,有鷄出,遂悔所言失也。
鷄卵沐发。
法苑云:梁时,有人常以鷄子清沐,用三二十,令发光净。後临终时,头中鷄啾啾作,而临终悔焉。
鷄卵床齐
高僧传云:周武帝好食鷄子,一食数十,有监膳仪同进食。至隋文即位,犹监厨膳。开皇中暴死,三日而活。奏文帝:臣见武帝在阎王殿前,以铁梁压鷄子两胁下,出与床齐平。武帝令寄语大隋皇帝,少为作福。文帝勑天下人出一钱,追福造寺。
攘鸡之渐
孟子曰:宋大夫戴盈,意欲渐治十一税。孟子曰:如人攘隣鷄,日取一。或曰:非日月一,次年断,可乎?曰:少多同盗,变恶唯速。
远飞鷄
洞冥记云:有远飞鷄,朝即依人飞,晚翔四海,朝往而夕还,衔桂枝之实,归於南山。或落地而为桂胶,尝一滴,举体如金色。陆通常饵黄桂之酒。又祝鷄公善养鷄,得远飞之卵伏之,名白翻明雉,如鹄大,色若紫金,有翼,翼下有目,名目明鷄也。又成佛经云:穰伽王出世,人寿八万岁,聚落次比鷄飞。
○鸽(十二)
鸽施饥人
般若论云:佛曾作鸽,於雪山中,值多风雪,有一饥人,无食欲死,鸽令求火,施身与食。
鸽失果喻
杂事律云:有雌雄二鸽同巢,收果至满,以备风雨。天旱果乾,巢中才半,雄谓雌曰:汝何独食?遂啄杀雌者。後乃天雨,果湿却满。雄鸽深悔,如猛光王杀安乐夫人。
鸽王节食
六度经云:有鸽王领众五百,被猎者所获在笼。鸽王曰:贪者如饥,人得其毒,食六身非久。汝等节食,瘦瘠无肉。人皆放之。
鸽变为儿
冥报记</a>云:唐并州石壁寺有一老僧,禅诵为业。贞观末年,有鸽巢其房楹,生二雏,法师常以食就巢哺之。鸽雏渐长,学飞坠地而死,僧收埋瘗。经十日,僧梦二小儿,感闻经之善,得为人也。去寺十余里,其村作子,僧记日月满之,彼果有女子生二儿,因名鸽儿也。又正理云:鸽入水化蜃,当斯徘徊翱翔之时,其翼羽差池,今与鼋鼈为羣,岂复自识耶?又迦湿弥罗有鸽园精舍,因现鸽为名矣。
○枭(十三)
枭镜大逆
万行首掕严经云:土枭附块生儿,破镜以毒果为子,将成,皆食母而去。破镜有云兽,有云飞鸟也。
枭王被替
律云:时有众禽主死,共议欲立一王。众议曰:鸽非也,足长啄大,怒伤众脑。曰:鹅不可,鹅项白曲,如何直他?曰:孔雀不可,此舞戏时,现无惭故。曰:枭可乎?众曰:可尔。何也?昼藏夜出,不见我等。有鹦鹉曰:此鸟非也,众可替之,不以年耆。此不孝不祥物也,以鹦鹉替之。
枭鸟相食
杂宝藏经云:乌昼食枭子,枭夜食鸟儿,以此相报。乌有智,欲尽灭之,乃诈伤毛羽,求救於枭。枭曰:汝何至此?曰:众憎我嗔,不食汝子,损我毛羽,见逐至此。枭遂养之在巢。乌乃多衔薪草,枭怪而问之,曰:以被风雪,枭昼集,乌求火在巢,一时焚尽。而说偈曰:诸有宿怨,不应轻信,如乌诈善,焚灭枭巢等。
名义不善
诸经音义云:开西呼训猴,山东名训狐,亦名殦鸠,亦名鸺鶹,或勳胡土枭,恶名枭鸟,或名不孝鸟,兔枭、秃枭即俗呼,非矣。
四声独丑
增一云:有一鸟,声好形丑,如拘翅罗;二、形好声丑,谓鸷鸟;三、形声俱丑,如土枭;四、形声最好,如鹦鹉、孔雀。又曰:不能改形易声,怪鸟也。又曰:鹏,不祥鸟也。
○蝙蝠(十四)
无正定实。
正法念经云:譬如蝙蝠,人觅鸟时,入穴为鼠;人捕鼠出穴,称飞鸟。谓如道士,畜养妻子,为有仁爱;善耕稼,为有发肤;有王役时,即称出家道士也。
五百成圣
婆沙云:五百圣众集。婆沙者,过去曾为蝙蝠,在大枯树中。时有商人过海,遇风寒,在其树边然火,中有商人诵对法,藏火胤然树,五百蝙蝠忍死,俱得为人矣。
亦名仙鼠。
崔豹古今注云:亦名仙鼠,二名飞鼠,五百岁,脑白头重,集物头垂,故倒挂,食之得仙。亦名服翼,亦名蛾。蟔,音织墨,蝙蝠名也。
○蜂(十五)
众宝所成
正法念经云:诸天华中有宝蜂金翼,出妙音声,如天女音。
蜂来入眼
要集云:佛与弥勒因中修行,时弥勒多睡,佛化为蜂,欲入其眼,及螫其身。
采花之喻
戒经云:譬如蜂采花,不坏色与香,但取其味去等。又蜂蜜败人心也。
○蝇(十六)
蝇为眷属
根本律云:比丘许受一鉢时,得乾食在囊,湿食鉢中,漏湿蝇随之。小童曰:此者,大有眷属也。
蝇堕蜜死
无明罗刹经云:蝇堕蜜,得味甚少,所失甚多,不知好丑,见便生爱。
量不石广
梵天经云:蝇量饮酒,无至锺量。盖小器也。
蝇声天耳
中荫经云:以中有身得业,通见远色声及父母等,及千万里生缘处,蝇声亦闻也。
蝇入鼻癞
法苑引怨魂记云:齐高苑有人与一僧入燕,在路杀僧。至燕事了,回至杀僧处,忽见一蝇入鼻成癞,至死极悔矣。
唯不着火。
法苑云:青蝇之点不着火,余并能污。又飞蛾投火,蝇乐臭尸。又古今注:蝇虎亦名蝇狐,似蜘蛛而灰色,善捕蝇,亦名蝇蝗,亦呼蝇豹也。
○萤(十七)
萤火烧林
央掘经云:有人夜至林,见萤火惊怖,为林被烧。
萤火之焰
圆觉经</a>云:以萤火烧须弥,须弥终不坏着。以轮回心入於如来海,终不能可入。
萤火异名
古今注云:一名辉夜,亦名景天。一熠燿,一磷磷,一丹鸟,一丹良夜光,一宵烛,腐草之化食蚊蚋也。
○蚊(十八)
蚊蚁不杀
正法念经云:乃至蚊蚁恼触人者,慈心不杀。
释梵施衣
央掘经云:释梵天王将衣施圣人等,见如蚊蚋。
脚非桥梁
梵天经云:蚊子之脚,不堪作桥梁,喻小圣。
蚊蚁蠛蠓
婆沙一百五十一云:蚊蚁蠛蠓,醋水细虫,明眼之人,作意难见。又云:如蛴螬丘蚓,行动极迟。
蚊睫焦螟。
列子曰:江浦之间,有麽虫,曰焦螟,羣飞集於蚊睫,弗相触,栖宿往来,蚊蚋弗觉,离朱之目,方昼拭眦扬眉,望之弗见其形,师旷</a>擿耳,俛就不闻其声,乃黄帝容成,见之如嵩丘,以息听,砰然声如雷震也。
○杂类(十九)
人面千秋
婆须蜜经云:有飞鸟名千秋,人面,子长害母,如枭镜也。
我所多悭。
生经云:香山有鸟名我所,其山多诸花果药物,人来采取,其鸟悲鸣恡惜,称是我所,乃至於死,惜之矣。
鵁鶄厌火
经音义云:鵁鶄,似凫而脚高,有冠,美毛,人家养之,以厌火矣。
騼[马*占]义死
本生经云:目连为阿育王说本生事云:有騼[马*古]鸟双飞,一为人杀,一狂地鸣唤。同类云集,皆死,自无杀心。
异音演法
悲花经云:日尊佛国有飞鸟,名善果,常演说法,如无量寿国鹦鹉、舍利弗。
鸟如共命。
本行经云:雪山有一鸟,二头一身,一头睡,一头觉。觉者得好果,呼睡者,头不得而食之。睡者觉,闻香便怒,食好果不解相示,後见毒便食,俱死。即佛因中与调达因中。
天教放逸
阿含云:三十三天下有象、马、孔雀等,自夜摩天已上无也。天有实语鸟,亦水鸟,教逸乐鸟,诫天也。
雀入虎口
雀王经云:有一虎食兽肉,被骨齿间,不能食,饥欲至死。见雀张口而哀请,雀愍之,入口尽力出骨,虎乃能食。後得肉食,亦不让雀。雀责虎,虎曰:从我口中出,不死幸也。雀怒,伺其便宜。後见虎睡已,连啄两目而去。负恩小,不可欺也。
巢顶不起
僧伽罗经云:时有菩萨在山端坐入定,有鸟顶上为巢,有子忍之不起,乃至雏成,恐伤生。
鹧鸪被系
本生经云:释天王,往昔有一鹧鸪鸟,被系悲鸣,同类皆集,一时被杀。叫者问道人:我有罪否?曰:无。汝悲鸣时,自无杀心,他杀成罪也。
太古能言
列子云:太古神圣之人,备知万物之情,异类之意,会而聚之,训而受之,同於人民。先会鬼神精魅,次八方人民;未聚禽兽虫蚁血气之类,心智不殊也。
冶鸟穿树
法苑云:越地深山中有冶鸟,如谢许大,穿天树作巢,如五六升器。有采木人至树下,鸟鸣咄上或下,须随其声,如违,有虎灾。或化为人形,长三尺,涧中取石蟹,就火炙而食之,不可得犯。越人谓此鸟是越祝之祖也。
蝼蛄有神
法苑云:卢陵太守太原庞仙,字子及,自於其远祖,不知几也。尘事系狱,而非其罪。有蝼蛄行其左右,谓曰:汝能活我,当喜之乎?与食还来,渐大如豚。及欲临刑,蝼蛄破其壁出之。庞世世常以四节祠祀蝼蛄,後世稍怠,不能精心,因祭亦祀至今。
结草虫
古今云:一名结苇虫,於草稍末,折屈叶为巢也。又洞冥云:伺风鸟,夏禹所作。又有青鸟,赤头,路岐而下,来迎王女也。
鸩鸟如鵰
经音云:其毛色紫黑,胫长似鵰,食虵,羽翅上有毒,出女几山。
青雀赤雀
本行经云:佛将成道,诣菩提树,有青雀羣飞,来引菩萨也。又慈恩传云:佛光太子将生,赤雀羣飞至宫帏。青雀,吉鸟也。洞冥云:武帝有一宫娥,爱悦於帝,名曰巨灵,因而飞去,望见化成青雀,帝乃为起青雀台。时有青雀来,巨灵不见也。
鸳鸯
水鸟亦名匹鸟,相随不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至死。又野鹊一名神女喜鹊。鸟名孝鸟。雀名家宾,在人家栖集如宾。燕一名玄鸟。兽名烛夜。又江南有鹧鸪,其声自呼,常向日而飞,畏其霜,早晚即啼出,有时飞即衔叶覆背上。又鸲鹆一名尸鸠,不过济济列,无蝼蛄、蝼螜。硕鼠有五能而无一长:一飞不过屋,二缘不穷木,三泅不能渡谷,四穴不能覆身,五走不能远也。
蟋蟀
一名蛩,秋初生,得寒而鸣,济南谓之嬾妇。一名莎鷄,促织络纬,从声名也。
飞蛾
一名火花,一名慕光。
蜻蛉
一名青亭。
胡蝶
色青而大者是。小而黄者曰胡梨,一名小梨。赤者名赤卒,一名绦骝。一赤衣使者,好集水上,亦名赤弁,文人也。
蛱蝶
一名野蛾,一名风蝶,江东呼挞未。色白背青者,大如蝙蝠,或青黑班色,名曰凤子,一名凤车,一名鬼车,多生江南甘橘园中。
绀蝶
一蜻蛉,似蜻蛉而色细,辽东人谓绀蝶,亦曰天鷄。好以七月羣飞暗天边,海夷[狂-王+百]食之,海中青虾化之。
杨白蹶
似鴈而尾上白。
扶老
秃秋也。状如鸖而大者,头高八九尺,善与人鬬,好噉虵。
细鸟
洞冥记云:元封五年,勒毕国贡细鸟,以方尺之玉笼盛数百头,形如鹦鹉,声闻数里,如黄鹄,身大如蝇。帝以此候时,帝得旬日而去。帝求不得,明年复集,帏幕入人衣袖,因名宫蝉。宫人、婕妤皆悦之,有依者,蒙帝爱幸。武帝崩,稍稍无人获,爱其皮者,多为丈夫所媚。
蝉曰齐女。
古今云:昔齐王后心嫉忿死,尸变为蝉,登庭树而嘒唳鸣。王悔恨,故世人名蝉为齐女。
司夜鸟
冥记云:有司夜一更一声,五更五声,亦曰五时鷄。
嘉蛾
日出时,衔翅而舞。又有昇渠鸭,色赤,上美。渠上不食五谷,咂叶上露,因曰垂露鸭,亦曰丹毛凫也。
舍利为妻
有部杂律二十七云:有鹦鹉名具相,大药所有,令探半遮罗国兵士。王肯许妙药妇来否?鹦鹉至彼,见舍利鸟在王竹林中巢,共相慰问:汝从何来?曰:北方来室利王家,是监园使者,以舍利为妇。年少容仪,端正无比,恭勤智善,能解言语。因出暂游,被鵄擒去。我缘此故,忧箭中心,随处追求,联翩至此。我无俦匹,愿汝为妻。舍利曰:未曾闻异类为偶乃至诸偈也。便为夫妻。见王作诸饮食,具相曰:可得尝否?曰:不得。此有毒。欲杀彼王及诸兵众。具相知已,来报於王。後发四兵,密取妙药也。
释氏六帖卷第二十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