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陵开元寺志
3个月前 作者: 永觉元贤
福州皷山涌泉禅寺沙门元贤篡修
建置志
慨自白马西来,而珠宫花宇遂遍域内;然非殊胜之区,亦往往湮没不闻。泉南佛国,古刹实繁;传几千载者,唯开元一刹而已。硕果不食,虚名未坠,吊古者尚可过而闻焉。志建置。
大开元万寿禅寺,旧在郡城西清门外;後城增广,则寺当城内之西区也。唐垂拱二年乙酉二月,州民黄守恭,昼梦一僧乞其地为寺,恭曰:「须树产白莲乃可。」僧喜谢,忽失所在。越二日,桑树果产白莲。有司以瑞闻,乞置道场,制曰:「可」。仍赐「莲花」名,请僧匡护主之。长寿壬辰,陞为兴教寺。神龙乙巳,改额龙兴。玄宗二十六年,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纪年为名。有司复以应命,改额开元。历五代十国而至宋,旁创支院一百廿区,支离而不相属。至元乙酉,僧录刘监义白于福建行省平章伯颜,奏请合支院为一寺,赐额大开元万寿禅寺。明年延僧玅恩住持,为第一世。禅风远播,衲子竞集。复得契祖继之,垂四十年,食常万指。当元之季,饥馑洊臻,盗贼并起,寺因之不振。至洪武三十年,寺僧临难罄殒,有司以闻。次年,高祖皇帝命僧正映来住持。映至,修举废坠。不数载,寺为之中兴。然才一再传,而禅风不竞矣。至成弘间,遂复云散四方,丛林规制,日就陵夷。至隆万之际,老成凋谢,而佛宇僧舍强半民居。甚至戒坛为火药匠所据,浸及法堂,亦颇画而有之,垂三十年。至万历甲午,赖檀越宪副黄公文炳,力白当道,尽驱诸匠,始获青氊旧物,然亦仅存十一于千百之间而已。
紫云大殿,唐垂拱二年,僧匡护建。时有紫云盖地之瑞,因以得名。玄宗改额开元,仍赐佛像,後毁。乾寜四年,检校工部尚书</a>王审邽重建,塑四佛像。中尊是先有御赐像,有僧朝悟持辟支佛舍利,来纳塑像中。宋绍圣二年,僧法殊新之,移千佛像于其中。绍兴二十五年乙亥灾,寻建。元僧契祖命僧伯福甃殿前大庭石。至正丁酉复灾。洪武己巳僧惠远重建。永乐戊子,僧至昌复葺廊庑,增廓露台。庭前左右各濬小池,仍造小浮屠数座翼之。万历二十二年,檀越率寺众同修。崇祯丁丑,大参曾公樱、总兵郑公芝龙重建。殿柱悉易以石,壮丽视昔有加矣。効其力者僧广轮。
甘露戒坛,在大殿之後。先是,唐时,其地常降甘露,僧行昭因浚甘露井。宋天禧三年,朝例普度,僧始筑戒坛。建炎二年,僧敦炤以坛制不尽师古,特考古图</a>经更筑之,为坛五级。其间高下广狭之度,俱有表法。仍命崇灌序而纪之石,勅名「甘露戒坛」。侍郎陈谠书额。至正丁酉坛灾,洪武三十三年僧正映重构。虽壮丽如昔,而制度非复敦炤之旧矣。永乐辛卯,僧至昌增建四廊。隆庆间,戎器火药诸匠,夤缘入坛,挈妻子居之。冶炉磑碓之业炽,而委灰弃壤,堆若丘阜。至万历四年,火死材官四人。僧诉于官,乞移诸匠。诸匠恋为窟穴,官亦置不问。万历二十二年,居民回禄见梦,旦夕弗寕。檀越黄公文炳力白当道,尽驱诸匠。由是率众重修,坛复焕然。卒任其劳者,僧如佑也。旧藏经散失,仅存十之三。崇祯元年戊辰,僧如佑、僧广轮抵南都,恳通政使周公维京为主缘,募成全藏归,安置戒坛内。
法堂,在戒坛之後。至元乙酉,僧录刘监义建,至正丁酉毁。洪武三十一年,僧正映奉旨来住持。及陛辞,帝勉以清心洁己。映来寺,首复此堂而额曰:「清心洁己」,示不忘也。景泰中,僧惠琏稍葺之。嘉靖戊申,太守程公秀民捐俸重葺。自隆庆间,诸匠窟穴戒坛,後遂阑入法堂,而二三豪右亦睥睨其间。万历甲午,当道力为抉去,而堂始复故。仍悬旧额于其上。
禅堂,在大殿之右。至元间,开山玅恩建。元季毁,僧正映复建。永乐庚寅,僧至昌重修,额曰「莲苑觉场」。至嘉靖三十七年,水陆寺为豪右所夺。僧无所栖,乃拨堂为水陆。僧舍至今尚存。
双桂堂,旧香积堂也,在戒坛之左。僧玅恩开山时,首建此堂七间。至元己卯僧天全修,寻毁。洪武己卯,僧正映复建,僧永安继修之。後废,折入民间。万历九年,邑侯彭公国光清归寺,旋复贸为书塾。天启四年,总宪陈公亮</a>采,捐金赎之,以为接待十方之所。後陈公请给崇福废寺田四十七亩,仍赎本寺田二十八亩,共充本堂接待之费,兼侍戒坛香灯,永为十方常住。主其事者,僧戒瑝、僧道本也。後凭众共推迭主其事。崇祯丙子,鼓山住山元贤开法于此,始命今名,盖以庭植双桂方盛云。崇祯辛巳,僧定玺募赎十方单地。
檀越祠,旧为伽蓝祠,在大殿之右。至元间,僧玅恩建。至正丁酉灾,洪武间僧正映重建。嵗久倾圮,浸入民间。万历二十四年郡守程公朝京,究归寺。檀越宪副黄公文炳,率族建祠,祀黄守恭长者。
伽蓝祠,旧在法堂之左。既废,乃改祀东廊,实罗汉堂之故址也。先是,元开山玅恩,一夕梦五百僧求依止;黎明传闻武林南山寺罗汉堂灾,乃构是堂。凡三十间,中供观音大士,旁列五百罗汉。洪武二十六年,僧惠命修之。正德间,僧方銮复建。後废,折入民间。旧像无复存者,惟前炤廊尚在。乃度中改为伽蓝祠,左为僧舍,右尚为书塾。万历二十三年,檀越率众赎回。
圣王殿,在东塔後。祀慈兴圣王,即百二十院总伽蓝神也。先是,主僧每月朔必具度支之数呈之。名实不应,輙有谴。僧正映来住持,神亦现身受戒,由是奉之益谨。其兴创嵗月俱失记。万历十九年,郡缙绅请为四贤祀。二十四年,郡守程公朝京,复给炤归寺,祀圣王如故。後戊申年,官拨其地之三为姜祠。
东塔,号「镇国塔」。唐咸通文偁禅师始作木塔,凡级。作时,置大柜四衢,待施者。至夕钱輙满。师云:「每工匠日值百钱,可自取也。」有过取者,归輙迷途,後遂无敢多取钱者。咸通六年木塔成,赐名「镇国」。七年仓曹徐宗仁自上都来,以佛舍利镇塔中。宋天禧中,改作十三级。绍兴乙亥灾,淳熙丙午僧了性重建。宝庆丁亥复灾,僧守淳改造砖塔,凡七级。嘉熙戊戌,僧本洪始易以石,仅一级而止。法权继之,至第四级化去。天竺讲僧乃作第五级及合尖,凡十年始成。其上有铁香炉、铜宝盖,於塔八角以铁鎍上鈎之。厥顶作沃金胡卢,熀熀若黄金色。每层中为塔心,环转空洞。层各八龛,龛供石菩萨一尊。两壁刻二大神像翼之;外遶廊檐,护以石栏。梯而登,海色峰岚,在襜裾间。塔初层高二十八尺,圆广一百七十二尺;次级高稍杀二尺有五,圆杀八尺;三级高二十三尺五寸,圆杀十有六尺;四级高复减一尺有五,圆减尺者八;末则高一十九尺,圆百四十有六尺,顶竿长六十七</a>尺也。尽本末,凡高一百九十三尺有五寸。凡大石柱四十,大梁如其柱之数,小者亦如之。内外大斗,凡百九十有二,小斗四百四十。枅四十。大拱百有十二,小拱八十焉。下座复镌青石,具诸化境。坚致伟丽,皆鬼工神斧,非人力所能也。洪武甲戌,塔竿偃。丁丑僧永安募修。万历甲辰地大震,顶葢榱石,从南圮者二,从东南隅圮者八,诸级为所压者皆坏。万历丙午,侍郎詹公仰庇为主缘,寺僧通全、弘詧,暨南京天界僧真晓,募缘缮修,弘本董其事。
西塔,号仁寿塔,五代梁贞明二年戊申建。先是,地涌者数尺。俄有僧浮海来,止於寺。适闽王审知於大都督府造木塔,夜梦一僧语曰:「闻王於大都督府造塔,乞移之镇泉。」王怒,命斩之,首坠而身涌高数尺。王觉,骇之,物色於泉,泉人云:「有疯和尚,今去矣。」王乃以材木浮海,至泉建塔。经始于贞明二年四月朔,至十二月晦日成,凡七级,号无量寿塔。宋政和甲午十月十日,有青黄光起塔中,高侵云。须臾五色质明乃灭。有司具奏,赐名仁寿。绍兴乙亥灾,淳熙间僧了性再造。复灾,僧守淳改造砖塔。绍定元年戊子,僧自证始易砖为石。顶藏金银诸宝。规制一如</a>东塔,而围广杀五尺,高减一丈五尺五寸;壮丽耸拔则相伯仲也。嘉熙元年始竣工,实先东塔十年而成云。洪武辛巳塔心坏,住持僧正映重修。万历戊子飓风大作,塔竿坏,金顶坠地。里人傅明智重修,下际扶栏有坏者,俱易之。丙午年八月,复有异风,塔竿、铜盖、銕炉、銕鎍、沃金胡卢俱坏於簸荡中,壬子秋寺僧募众重修。
拜圣亭,俗呼拜香亭。在大殿之前,附于「三门」之後,不知创自何代。盖因祝嵩时,虑或阴雨,故作此以便礼拜。後之改创,多与「三门」仝。
三门,始创自垂拱三年,有石柱生牡丹之瑞。宋绍兴二十五年灾,寻建。泰定四年春复灾,佛果炤重建。至正十年监郡偰世玉署其门曰:「泉南佛国」。洪武间,僧正映重修。万历间,僧真晓重修。
东西二坊,在「三门」之外,泰定四年佛果炤所建。左曰「八吉祥」,右曰「六殊胜」,纪寺瑞也。洪武间,僧正映重修。寺前炤墙乃万历四年郡丞丁公一中所筑;天启甲子郡总宪陈公亮采重筑。
(右现存者十三所)
钟楼,旧在大殿之东北。乾寜二年毁,四年郡帅王审邽重建。仍铸新钟。後圮未建。
经楼,旧在大殿之西北。仆射大原公王潮,延僧书大藏经三千卷安置楼上。乾寜二年毁,郡帅王审邽重建。後圮未建。绍圣中别为藏殿。
寝堂,在法堂之後。至元丁亥,刘监义同平章伯颜建,後毁。洪武戊申,僧麟祥复建,塑卧佛像于其中。嘉靖间废,遂为居民所据,今不可复问矣。
方丈,在寝堂之後,背抵华仕舖,今街犹呼「大寺後」。嘉靖间,火刼之後,废不复振,遂尽属民居云。
旧檀越祠,在大殿西廊。元至元间,僧玅恩建,祀闽忠懿王,以黄守恭、董思安配。今废址折入民居。
旧祖师堂,在法堂之右,与伽蓝祠对。至元僧玅恩建。洪武间,僧正映重建。後废,折入民居。万历二十四年,寺僧赎回,今作僧舍。
东藏殿,旧在大殿之东。宋绍圣三年,僧法殊以所居堂为之,安藏经及唐太宗</a>御书。绍兴乙亥灾,寻复建。元僧契祖复作转轮藏。至正丁酉复灾未建,後其址贸之民间。崇祯己卯年,赎回为僧舍。
西藏殿,在弥陁殿南,洪武甲戌僧惠命建。盖因东藏殿既废,乃改建于此。有上、下二座,成化间毁。今上座地为郡绅请给,下座地并为水陆僧舍。
蒙堂,在大殿之西,檀越祠之下。元至元间,僧玅恩建,为监院退息之所。元末灾,不复建。今其址折入民间。
(右湮没不存者九所)
支院
尊胜院,唐垂拱间,鼻祖匡护大师即桑莲处立院。宋改为十方教院,本观始立大悲阁、造千手眼观音像。绍兴二十五年灾,更主者六,皆草创不称。至庆元四年,法瑄改作新殿,郡绅梁克俊、李訦实赞之,訦为之记。可遵、寿长、有朋主是院,俱有声。惟慎、太初二禅师出家于此。合一之後,住持契祖移建阁于他所。元末毁,遂不复建,址入民间。崇祯壬申年,僧戒瑝赎其地,郡绅陈公烜奎为建阁。
东塔院,唐咸通间,圣僧文偁造木塔于寺之东,遂立是院,弟子弘则以律名。宋废兴不可考。至正二十三年癸卯,住山空极建。弘治丁亥,僧庭敷重修,後贸诸士人。万历间,僧正派赎回居之。侍郎詹公仰庇题其居曰:「诗林禅榻」。崇祯己卯僧道昭重兴,赎回斯院田业。复新建弥陁殿,亦即塔殿之旧址也。
建法院,唐天佑二年州刺史王延彬建,以居律师弘则,使授毘尼。弟子良苑亦以律学教授。孙洛彦、本敷俱有声。
东律袒膊院,初寺旧有东律庵。唐大中间,太守改为院,延神僧袒膊和尚居之。世以律传。後住山佛果炤受业於此。
旧法华院,不知昉于何人。甲乙住持,僧众实繁。唐州牧林鄠改为禅,延常岌禅师为第一世。岌四世孙绍安、七世孙法殊,俱以律名。
西罗汉院,唐宣宗御极之二年,圣僧令言创是院于寺之西。徒宣壹以律名,八世孙本观为禅者师。
罗汉阁,在寺之东。有圣僧道昭居之,世称文殊化身。有孙惟凤主福岩,为禅者师。
清凉精舍,唐州牧王延彬创,以居讲师叔端。孙师寿、全勇、惠成俱有声。宋淳熙二年,僧本一主是院。绍兴二十五年,寺灾重建,造轮藏像、清凉山万菩萨于其上。
净土外白衣院,唐天复间,讲僧楚勤居是院。孙居锐、秘亨俱善讲说。亨之子可遵为禅者师。
地藏院,在寺之净土巷。唐判军事朱弘宵,创院置田以居僧行昭。孙景彬、义波俱以兴福名。
慈恩院,唐刺史王延彬立,以居禅师袭礼。及没,僧楚勤自白衣移居之。
九佛院,不知昉于何人。有从允为禅者师,出家于此。後其徒玄应、怀矩、法辉俱知名。
法兴院,不知创自何时。有高僧文展老宿居之。
东金身院,唐天成三年,王延彬置院于寺之东,延禅师挺赞居之。训练使陈敬通铸金像施之,因名。有孙永寜出世罗山,嗣慈明。
清吟院,唐天佑中,刺史王延彬构院大殿之东,居法师文超。超善诗,故以清吟名。後弟子无晦,文章俱知名。
新法华院,王延彬创于寺之西北,居法师省权。以权善《法华》,故名。
东天王院,不知昉於何时。五代高僧行通居之。後有子琦、道英,俱以禅着声。
清隐院,在寺西北。唐长兴元年,刺史王继崇创院,延禅师师寂居之。
报恩院,在寺之净土巷,不知昉于何人。唐栖岑法师出是院。
报劬戒律院,梁贞明间,刺史王延彬置院于寺之西,未成而卒。嗣子继武成父志,名「报劬戒律之院」。延栖岑律师居之。孙全朴有高行。
奉先院,在寺之西北,五代高僧栖霞建。
文殊东院,始创年月失记。有法师法周,受业于此。
西塔院,梁贞明二年,闽王造西塔,因立院,延名德居之,後实繁有众。宋元佑,太守陈康改为十方禅院,请大智禅师文宥住持,为第一世。院既敝,法师至聪再构。其後宗已以教名,庆老以禅名。
上方院,南唐保大末,清豁禅师构院以居。後出世漳之保福。
泗洲律院,梁贞明间,律师知琀开山。後孙本宗以律名,有朋以禅名。
浴室院,不知创自何人。有法师义英出是院。孙法超为禅者师。
六祖东院,南唐昇元间,州帅留从効创是院,延禅僧如岳居之。孙志添亦以禅名。
药师院,不知起于何人。五代时,有高僧道岑出家于此。
栖隐禅院,南唐保大中,董思安薨于漳,其妻頴川君与其子全武,营是院以荐冥福。先皆甲乙住持;宋为州者改为十方禅院,自然、有评二禅师皆主是刹。
菩提院,不知所自起。五代间,有禅师法骞出家于此。後住漳之隆寿寺。
天佑院,创于唐天佑间,故以名院。後有高僧继松頴籍于此。孙德风亦有至行。
深沙院,五代时,高僧惟宠始创是院居焉。嗣道弘善讲说,孙惟吉、守珍俱有至行。
西上生院,起创未详。有高僧禹昌居是院。
草堂院,即法华白衣改创也。宋端拱间,禅僧定诸归隐於此。孙宗悆亦有祖风。
兴福禅院,初名粥院,以主僧尝职千僧粥于此,因立院。初以甲乙住持,宋熙寜间,太守陈枢改为十方禅院,延本观禅师开法于此。後有朋禅师继主之。
东泗洲院,泉军州判官李微创是院于寺之东,延高僧普吉居之。孙文淑有至行,寿长主尊胜,阐教、宗永亦善讲说。
千佛院,兴创未详。後有主者,日诵《法华》,一鸽驯听之。後身为戒环禅师云。
宝胜院,兴创未详。戒环居之,作《三经要解》。
观主院,兴创未详。宋建炎间,律师敦炤居之,即重筑戒坛者。
七佛东院,始创年月未详。宋有嗣祖禅师受业于此,嘉泰中修其院,後出世承天。
普贤院,始创未详。宋有宗达禅师居之,後出世崇福。
极乐院,在寺之西。宋淳熙间,高僧了性与其徒守净创是院。专祀西方大圣,故俗呼「弥陀殿」。洪武癸酉,僧法坚重建。嘉靖三十七年,水陆寺为豪右所夺,僧无所栖,乃拨是殿,为水陆焚修。
保福院 仁王院 明律院 万嵗院 律西院
资福院 延寿院 华严院 光严院 西方院
崇教院 持明院 天竺院 栖贤院 因明院
孔雀院 普光</a>院 保尊院 北辰院 崇国院
律堂院 泗洲院 弥勒院 弥陁院 天宫院
板阁院 净名院
东释迦院 东观音院 东大悲院 新罗汉院
西文殊院 新上生院 西大悲院 东罗汉院
泗洲东院 新弥勒院 西泗洲院 东弥勒院
花地藏院 七佛西院 律释迦院 西维摩院
花泗洲院 菩提东院 菩提中院 菩提西院
律观音院 新观音院 西观音院 普贤前院
西释迦院 东维摩院 弥勒东院 弥勒西院
弥勒内院 西地藏院 六祖中院 六祖西院
北天王院 西天王院 律地藏院 深沙西院
北金身院 西奉先院 北泗洲院
法华白衣院 菩提内白衣院 净土内白衣院
东天王前院 菩提外白衣院 塔後地藏院
菩提地藏院 东天王前地藏院 西方罗汉院
支院旧有一百一十七区。自合一之後,诸院俱废,但有其名。畧存影迹者,则尊胜、东塔、极乐三院也。
梦观堂,在寺之西。元至正间,禅僧大圭所建,自为记。中有息见阁,亦有记。今皆废不可考。
西山塔,在郡城西五里。至元间,开山玅恩禅师始建。中位藏歴代住持灵骨,旁藏众僧灵骨。後第二代契祖禅师别立塔于其右,梦观禅师别立塔于其左,黄长者墓亦在其左。外有塔庵一所。
论曰:紫云旧刹,故域甚广,居者亦常万指。自永乐之後,主席久虚,禅风渐冺,高明之衲,云散四方。而守鷄肋者,视为故物,德既下衰,外檀弗至。地广人稀,睥睨斯起,由是寺之不能保故域者,十之七八矣。然犹赖为绵蕞所设之场,故经声佛火,不至全销也。近年戒坛、法堂已复,大殿亦幸鼎新,则似当七日来复之会,在人益善其事以应之。则为临为泰,未可知也。若徒芥蔕于故物之未归,而厥德弗修,则虽疆宇尽复,又将何以居之乎?若能懋修厥德,则虽敝寮老屋,尽可跏趺,固不止蜗庐草舍,仅容七尺而已也。况人心有佛,各能放光,安知黄长者不再见于今日乎?是在诸君之自勖耳!
开士志
紫云宿称名刹,讵以璇宫、花宇,独甲七闽哉?则以其多瑰玮之英,毓德于兹,脱頴于兹,可光我觉皇氏也。高踪未冺,往籍可稽,今拔其尤,志开士。
释匡护,开元尊胜之世祖也。姓王氏,律行良谨。夏讲《上生经</a>》,輙致千人。唐垂拱三年,州民黄守恭园桑生白莲。有司以闻,乞置道场。制曰:「可」,赐名莲花。有司延师主之。道场立,而莲所则为尊胜云。
释文偁,仙游人。唐元</a>和中,学佛于邑之仙苑。道资天成,不斵而器。咸通初州刺史闻师名,延致之。至则即寺东南造木塔五级。其所募,但设器于四门,令施者日投其钱。佣直令其自取;有过取者,归輙迷途,无敢多取钱者。师性高洁,澹然自处,至未尝手泉布影,不出山者三十年。连背《金刚》,室为之生白。所蓄军持水常不涸,盥輙随寒燠宜。乾符三年,示寂出殡,刺史缟素送之。师前嘱曰:「必香烟绝处葬我。」及匶至其处,大雷雨作,香烟绝而匶已在石中。窍见可识,石之竦出者亡虑十尺,若偃月焉!於今禽鸟莫栖其上,俗呼「板头塔」云。
释弘则,温陵人,师事文偁于东塔。咸通三年,受具上都兴善,遂如荐福,传总律师《四分》。乾宁初府主王审邽,以师秉戒坛事度僧。天佑二年,王延彬为创院居之,名曰「建法」。使授毘尼,学者咸会,众肃以和。师简素不求赢余,稍食亡有,虽王公予之,膏腴不纳。延彬赠长句,有:「莫恠我来偏礼足,萧宫无个似吾师。」师素少疾,一日忽薙浴,垂诫门人,遂瞑。
释智亮,不知何许人。唐时来居开元东律巷,袒一膊,行乞於市。祁寒霜雪犹然,人呼「袒膊和尚」。後隐德化戴云山,人往求之,见师堆豗坐,有虎驯其侧。由是求者益众,叩之雨阳輙应。州守致师乞雨,至则一头陀也,简之,问雨,曰:「坐我丽谯外,三日当雨。」既三日,不雨,日益炽。守以其不信,滋弗恭。亭午,忽有云起西北。少选,大雨,水至三尺强。守恐,使止雨。师曰:「守来可。」守至,雨止。乃以旧东律庵改院居之,凡十二年。一日俄取汤药,起爇香坐,诀众而逝。其徒泥肉身於殿,为州人福。绍兴寺灾,其殿独存。晋江陈则</a>一夕梦师曰:「尔改研名,籍永春,当得第。」则如其言,果然。其神如此!
释常岌,九座智广之法门弟,盐官、无等之门人。始偕广庵居富阳,亡何移南山居之。一日与广游,见其背後有影十二重,拊其背曰:「幸然无事,何必鬼窟里弄精魂?」广廻顾曰:「道什麽?」师曰:「好个杉树,不合当路!」广曰:「不是者个道理。」师曰:「是什麽道理?」广曰:「此去清源三四程。」师曰:「贼身已露!」声誉以是蔼然。州牧林鄠以开元旧法华改禅,延师为第一世。
释令言,仙游人,陈姓。出家苦行,後游燕赵。传《法华》、《上生》二经。归创院开元之西,曰罗汉,居之。常诵《法华》,通夕不寐。二经学者,坋集其门。及卒,葬之北山。舁者恠其龛轻,启视之,无有,俗呼「化身和尚」。
释宣壹,令言之伯子也。始生,白雀集庭,里庆之。少游学,通经能文。去逢掖,从季父令言,落发受具。去求灵瞻,教授《四分》、《俱舍》、《湼盘》,咸究通之,乃为二众依止。检身以律,皎如冰霜。一室晏如,惟清水、杨枝而已。唐广明初,州刺史林鄠以师为僧正。既而闽副帅王审知奏置坛,福唐,选师临坛,凡得戒者三千人。竣事,审知与之衣服、金银器若干,俱不纳。及卒,刺史王延彬为造塔,葬其全身焉!
释叔端,姓陈氏,仙游人。成童有出世志,告其父母,不听。乃日称观音名,求如愿,竟听之。依龙华律师维贤,度为勤策,未几受具。出游吴越,遍习诸经;教海源底,靡不洞达。时有勃海敬田者,岳岳然。师辨輙折之,名日以响。乾符中,归隐山中十载。州牧王延彬闻其道,亟聘而後至。延彬未敢与分抗,为置清凉精舍处师。为长讲大德,表锡明教师号。师守律严甚,生不知酒所。着有《义苑搜隐》、《宗镜》、《四缘诸钞》,凡数十卷。
释道昭,初名道闻,晋江人,姓王氏。生有紫帽蒙其首。依开元师宠薙落受具。後从叔端怀傚,学《上生》、《唯识》,悉臻其奥。天佑间,谒雪峰存,存搊之曰:「子有父母否?」师曰:「无子从何生?」峰曰:「此子後当为大法师。」闽龙启元年,州牧王延彬奏锡命服,且诏以昭易闻名。永隆初,郡长吏余廷英署师长讲,教雨周洽。天德三年,州牧王继勲请度僧设坛,以师临之。南唐保大八年,诏徵曰:「师学洞三乘,业精大论,闻名斯久,虚伫良深!」师不赴。时有清信者,将礼文殊于五台。道逢老人,问:「何之?」信具为言。老人曰:「泉之开元罗汉阁,抄《唯识论》者,即文殊也。子不即求而远为?」信曰:「谨奉教。」还物色之,见而拜。师曰:「礼我何故?」信具对所以。师曰:「我廼文殊耶?」信去。师曰:「此吾土地饶舌耳!」弃其相於外。居民夜闻有号诉者,曰:「我罗汉土地也,和尚弃我,君等幸哀而存我。」明求之,果得弃相。乃为祠隘衖中,尸祝之。保大九年秋卒,门人奉全身,塔于南安福田山。师所书注《成唯识论</a>》,凡八十卷,有魏晋笔法。太守朱佺为跋,後人争宝之。
释袭礼,洛京人,姓杜氏。仕唐昭宗,至水部员外郎。天复初,天子以朱全忠王梁,梁纵杀戮,至以兵犯行在。师乃陈乞为僧,可之,赐名寰外。来闽问道雪峰,一语豁然,如获旧物。峰器之。辞去清源,刺史王延彬遇之。良久,置慈恩院于开元以居师。莅众修己,方正以和,四方归之。延彬以闻,赐紫衣、师号「逍遥大师」。及入寂火浴,顶骨不坏。州牧王继勲叹异,遂为立塔於临江里。
释省僜,仙游人,姓阮氏。出家泉之开元。去游吴楚,遍叩宗匠。已而往漳见保福展,因入殿次,展指佛问曰:「佛恁麽意作麽生?」师曰:「和尚也是横身展。」曰:「一橛我自收取。」师曰:「和尚非惟横身!」展然之,遂为其嗣。梁天成间,刺史王延彬造千佛院,致师住持,十余年足不踰臬。晋开运初,黄绍颇守郡,迁主招庆。闽侯文进奏畀「明觉师」号。未几,州乱,招庆火于兵。留从効建节清源寺,其别墅名南禅,归招庆业,延师为第一世。法徒景附,成大法席。宋兴,徐相为藩,表闻。太祖嘉之,赐「真觉师」号。开宝五年迁化,塔号瑞光。
释从允,晋江人,姓吴氏。从开元九佛院学佛,清慎寡欲,律身益严。夜背诸经,昼习其义,无少间歇。刺史闻之,曰:「年富而勤,为佛何有?」月置斛米。师杜门不出,谢绝外请,市井之人莫识其面。後唐长兴三年,省询禅师游闽,师参谒,一言而契,询奇之。师保任益深,缚脱两亡。闽通文二年五月,取笔写伽陀告寂。火浴得舍利数百颗。
释玄应,从允之弟也。早岁依允出家,及禀具後,奋然力学,餍饫鲁竺间。兄戒毋以知解滑心。弃谒白龙希,希问曰:「会麽?」师曰:「不会。」希曰:「不会恰好。」留久之,尽得其道。还卜隐贵胡,与清豁为邻。开宝三年,漳刺史陈文灏创报劬白其父。泉帅洪进致师主之,三反不至。洪进召其兄仁济告曰:「不至,祸汝。」仁济乃苦劝,始行。洪进郊迎馆之,张御华甚。师至,揖退就馆,不解履而卧,其鼾如雷。洪进窥之,曰:「斯人住得也!」至漳,文灏率僚属请开堂。僧问:「如何是第一义?」师曰:「如何是第一义?」曰:「学人请益,师何以倒问?」师曰:「汝适来请益什麽?」曰:「第一义。」师曰:「汝谓之倒问耶?」又问:「如何是古佛道塲?」师曰:「今夏堂中有五百僧。」既而文灏奏赐紫衣、「定惠师」号。八年,法堂白虹见应,遗书文灏,留偈曰:
今年六十六 世寿有延促 无生火炽然
有为薪不续 出谷与归源 一时俱备足
遂化,闍维得舍利,塔於院之北冈。
释文展,不知何许人。居泉之开元法兴,谢去人间事,闭门而坐,日斋钟鸣始一开。其徒以献佛饭供之,则复闭。饭不至,则枵腹以度。州刺史王延彬高之,致以北禅。辞去,庵西山罗汉洞。再命,师乃积薪自焚,嘱徒以骨投之江。既而焰发,观则见其捻数珠念佛,趺坐自若。薪尽而罄有声,飞舍利石笋江上。徒如其嘱,投其骨焉。
释挺赞,号中岳,姓方,闽人。幼出家钟山,二十受具,遍叩宗匠,所悟光大。归而泉牧王延彬为院开元之东,礼师。于是训练使陈敬通作金象,因名院。参之者,虚而来,实而归,靡不自贺。陈洪进治州,益严其道,而师年高矣。开宝五年入寂,洪进设千僧饭,送闍维,得舍利,塔于西山。
释行通,晋江人,留姓。母梦老比丘而姙,生时异香絪緼。幼不近血食,及出家纳具,恬静苦澹,日唯一食。博洽经论,尤闲大乘;然夙夜于教观,不少休懈。居开元天王院,州大旱,刺史陈洪进延师请雨。期以三日当滂沱,果如言。洪进喜,奏赐紫衣、号法慧大师。遴主大刹,不应,辞去。一日无疾,跏趺而化。火浴得舍利,塔于南安大远村。
释师寂,姑苏长洲人,姓陆。初学儒,志则洒然,若世氛凂已,乃弃而学释於重玄寺。既纳戒,遂两习《四分》、《百法》,通之。诵《莲经》至七百徧,而《龙藏》且一两读。既卒业,授学者律论说,明白如指诸掌,然犹以为非究竟法。去厯叩宗匠,造雪峰,峰一见器之。誉闻温陵,招庆超觉待以宾礼。梁贞明间,州帅王延彬致之卢阳。唐长兴元年,子继崇嗣位,以水陆、清果、北藏、封崇四刹使自择,师俱辞;乃筑室于开元西北居之。继知州事王延美、延武、余廷英,咸深敬重。闽通文元年示寂,塔于北阳山。
释栖岑,同安人,姓陈氏。依开元报恩得度,禀具学毘尼、《俱舍》,咸究其传。梁贞明中开讲,至者如雨,而师辨若建瓴,沃人之心,罔不庆惬。刺史为构广堂,以容听众。寻于开元创院居之。师居不踰阈者廿年。有众盗溃入师丈室,师燕坐不动,告之祸福,竟投兵,拜而去。留从効奏赐紫衣、号「阐教大师」。陈洪进继知州事,请演说《西方观上生经》,感红莲变白、桂香飘空之异。宋开宝五年,端居而化,建塔于佛蹟山。
释栖霞,栖岑之弟。性清淳,以道自高。蚤嵗歴游禅匠间,归而敛退,呐呐然稠人中。久之,乃为庵开元之西北以居。师不居积,有斗升储召之斋,则辞曰:「受别请已。」州牧王继勲闻其苦节,将广其居,殖其粮。固辞曰:「毋为子孙累。」薄暮,有包笠而至者宿焉,顾其庵居,寒色满屋,解包以贋金与之。师置之床下。去七年复至,师笑曰:「卿惠者尚存。」出视,尘壒蒙密矣!与者叹曰:「此道人者,金其能垢之?」俛取旧物,谢而去。或问故,师曰:「锻术非真,用之适足以误人。」师之廉而有识如此。
释法周,字觉先,姓王氏,同安人。出家开元文殊,能勤慎,无惰容。历禀师承,遍穷教义。凡三应诏,讲《净名》、《法华》、《楞严》,咸称旨,赐紫衣、师号文慧。咸平初,太守宿翰尊礼师。一日翰至,相引行殿墀,见其下数茎草。翰指问曰:「古语道:『紫云盖地,凡草不生』,因甚而今却有?」师应声曰:「地因培客土,凡草有时生。」翰深叹服。移西郊。兴龙元年,以石门山塔成,即趺坐告众入灭。闍维有舍利,与其骨共葬焉。
释宗已,字子正。智辨过人,理教俱邃。初主资圣,夏讲则千人集焉。最为蔡襄</a>、吕缙叔所知。移主承天,亡何退庵资圣。中州连檄,主千佛宝林,以诸侯郑重为强起也。治平三年示化,茶毘得舍利莹然,塟之西山。
释清豁,永泰张氏子。肄业皷山晏国师,纳具事。坐夏招庆法因席,夜闻油灯声,忽有省。同冲煦造小界山契如庵主,值采粟。师问道者:「如庵主何在?」如曰:「甚处来?」师曰:「山下来。」如曰:「因甚麽得到者里?」师曰:「者里是甚麽处所?」如揖曰:「即下吃茶去。」省为如,遂诣杉庵,晤语及夜,豺虎驯扰,师为如更室大章山。去见睡龙溥,溥问曰:「豁闍黎见何尊宿来?还悟也未?」师曰:「清豁尝于大章得个入处。」漙集众曰:「豁闍黎出来烧香,对众说悟处,老僧与汝证明。」师出拈香,曰:「香已烧了,悟即不悟。」漙大悦,许之。南唐保大末,置院于开元,留从効延居保福,开法嗣漙。宋建隆三年,辞众,偈曰:「聚如浮沫散如云,聚不相将散不分。入郭当时君是我,归山今日我非君。」遂行。至苎溪,吟曰:「世人休说路行难,鸟道羊肠咫尺间。珍重苎溪溪上水,汝归沧海我归山。」至贵湖,爱其幽,邃居焉。寻有苫而宇之者,然门无壮钥,薄曲障风而已。州刺史陈洪进奏赐紫衣、号性空,辞谢以老。太平兴国元年冬,戒门人以其遗骸食虫蚁,勿塔。入嵁岩,坐磐石上长往。留七日,神色如生,虫蚁无犯。乃火而散之野,得舍利三百粒。
释法骞,姓施氏,晋江人。出家开元菩提院,参漳隆寿无逸,得其法。刺史陈洪进请开法隆寿,乃曰:「今日隆寿出世,三世诸佛,森罗万象,同时出世,同时转法轮,诸人还见麽?」僧问:「如何是隆寿境?」曰:「无汝插脚处!」又问:「如何是境中人?」曰:「未识境在。」有见师者,明日请心要,师曰:「昨日相逢序起居,今朝相见事还如;如何更覔呈心要,心要如何特地踈?」
释禹昌,惠安人。博闻强识,力学定慧,而苦节自厉,孑立寡与。居上生院,一室晏如,非其人莫敢造。有省才,时独还往。一日呼才会食,不见其所为具者。才入,相与附火,谭至半夜,趣出芋魁,分啖之,忻然。才遗师二环,辞曰:「勿庸累我。」复有施膏腴者,则曰:「有是,吾子孙其不免虎狼矣!」竟辞。老隐扬原山中。赋诗,有「饥食无名草,寒烧落叶薪」之句。
释自然,出世开元之栖隐,嗣石门聪法。僧问:「老胡出世,目顾四方;和尚出世,如何表示?」师曰:「清气为天,浊气为地。」曰:「恁麽则信手拈来?」师曰:「有甚交涉?」
释有评,越天衣怀之嗣,主栖隐。问:「如何是平常道?」师曰:「和尚合掌,道士擎拳。」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曰:「渠无面目。」问:「十二时中,如何趣向?」师曰:「着衣吃饭。」曰:「别还有事也无?」师曰:「有。」曰:「如何则是?」师曰:「斋後更请一瓯茶。」
释惟慎,未详何许人。尝遍参诸老,得法于慈明圆。宋天圣中游京师,至则径归。曾公亮</a>曰:「阙下无禅侣,如何驻得君?」师应声曰:「敢言知己少,性本类孤云。」太守廊简以主西山广福,辞。罗山时方改禅,未有主者,同安令葛源梦罗山神告以慎可。访得慎,不辞,履杖而往,开法罗山。
释本观,姓陈氏,字无本,晋江人。母梦金人授白芙渠而姙。师生首羃紫帽,异光发屋。毁齿,依德律师出家,试经得度。具戒後,从宗已学《法华》、《楞严》、《起信》。一日曰:「此糟粕也!」弃去。谒法超道者,超竪起拳曰:「一尘才举,大地全收。古人竪指便有悟入,汝今何为?」师礼拜。超曰:「汝见甚麽道理,便礼拜?」师曰:「一尘才举,大地全收。」超曰:「者钝根阿师。」师喏喏退。宋熙寜间,州守陈枢改粥院为禅,延师开法。参政吕吉父置法华,复请师兼主之;奏赐紫衣、圆觉师号。元丰八年,朝奉王祖道移主大中。元佑六年,大夫陈康民乃请师合崇福为禅席。一年谢事,居永阳北岩。七年岁大侵,太守陈慎夫召师劝赈贷,遂符师罗山。辞後,公卿屡致以名蓝,俱不起。元符三年四月二十三日,危坐告寂,火浴。而大夫江公着率僚属送之,为立塔于三圣岩。有《法华笺》、《语录》并传行于世。
释可遵,字行至,南安徐氏子。幼从开元居锐学佛,试经得度。参资寿智捷,得其法。去庐北山百丈石之旁。数年,移清溪月岩。志行静一,律身清苦。朝散黄元功母疾,梦人告之曰:「得遵岩主供之,可愈。」元功延师应之,果愈。元丰间,太守王祖道致师主尊胜,施者劝归之。老而矍铄,精修无怠。所得施利,悉作诸善事云。
释子琦,惠安许氏。初讲贯羣籍,而《楞严》、《圆觉》尤长。然以为不明心而泥言句,秪自障蔽耳。弃游江淮,咸目之琦道者。谒翠巗真,问佛法大意。真唾地曰:「者一滴落在甚处?」师扪膺曰:「学人今日脾痛。」真为解颐。去参积翠惠南,得其道。南领黄龙,师左右之。一日,南遣问:「老和尚三关语如何?」师厉声曰:「你理会久远时事作麽?」南益奇之。南没,五祖法演</a>命分座,室中垂语曰:「一人有口,道不得姓字为谁?」东林总闻而叹曰:「琦首座如铁山万仞,卒难逗他语脉。」蕲守乔郎中,以开元为禅林,延琦为第一世。居数年,成丛席,四方云会,室屋鼎新,礼乐法度大备焉。亟求退,得请至庐山。泉守以罗山召,乃归。守请开堂于兴福,遂如罗山。未期月,移主大中,又移主承天。居廿余年。改造留从効之屋,施者欣然助之,而不知其费也。朝廷赐紫衣、照觉大师号。诏移长芦,以老乞免。崇寕元年,有旨天下诸州建崇宁寺。守以师为第一世,与构之。政和五年示化,闍维,五色舍利甚大,弗与寻常比。顶骨、齿、舌、童真数珠,竝不坏,塔于悟空院之东。有《五会语录》行世。
释道英,惠安人,姓胡。得法于琦,主番易之荐福。僧问:「佛未出世时如何?」师曰:「琉璃缾贮花。」曰:「出世後如何?」师曰:「玛瑙鉢盛果。」曰:「未审和尚今日是同?是别?」师曰:「趯倒缾,拽倒鉢。」有《语录》甚传。
释有朋,字成之,南安蒋氏。初为宗已门学士,有声。宋元丰二年,太守陈枢致师主教尊胜。施者翕然,百仆俱起。然以心宗为根,名相为叶,而留意于教外。一日谒承天琦,琦诘曰:「朝看《华严》、暮看《般若》,则不问,如何是当今一句?」师曰:「日头正当午。」琦曰:「闲言语!更道!」师曰:「平生仗忠信,今日任风波,首尾往复五番。」琦肯之。八年以朝奉王祖道,符主禅兴福,嗣琦法。元佑初,赐紫衣。元符二年,大夫蒋长生复延以清果。崇寜四年乃告老。宣和六年九月十一日,忽笔偈曰:「张公吃酒李公醉,归去来兮</a>何所泥?打破虚空笑一场,金刚脚拄帝释鼻。」跏趺脱去。太守郑南送闍维,舍利如雨。
释法超,晋江施氏子。幼依弥勒院出家,试经得度,具戒游方。参越州清化志超,得其道,归居北山阅藏经。蓄一铁鉢以爨,日一食;或不觉过中,则不复食。终藏,以亲老归,作庵居之。廿余年,朝夕亲侧,乡人化之。乡之水为支海,寒月潮夕,行人出没泥涂中,甚苦之。师募造石桥,长八百余尺,凡一百三十间。中为亭六,为佛为塔,皆石为之,以压风涛。名悲济桥,行人至今德之。师居萧然,疏衣粝食,禅诵不置,蚊、蝱、蚤、虱不杀。是时宗闍黎津道者,本观、有聆二长老,常依度夏,参叩皆有所悟。非同志者,拒不纳,至面斥之。既终亲丧,负铁鉢出游。还道过漳浦,有陈将军庙,犯者立死,里人祀之,多杀生命。师授将戒,後存活者众。至同安,溘然而寂。茶毘明日,有白光发其处。所着有《辨邪正论》二卷、《修进录》一卷,行于世。
释志添,永春陈氏子。出家志乐闲靖,岩居苦行,有「道者」之称。去游方,造东林总之室,悟其吹布毛因缘,呈总偈。元佑初至京师,徐王召问心要,领旨,命四禅陞座,具求印可,饭千僧,阅大藏。以庆奏哲宗赐磨衲袈裟。端王题金鐶绦鈎云:「赐真觉道者,当来同成佛果。」奏赐「佛印」号,不受。诸宫屡赐紫衣四十余道,廻奏诸禅律。其「真觉」号者,元丰八年神宗升遐时赐之也。
释定诸,晋江人,学佛而兼通儒术。宋端拱中,受江南灯印可,归草堂隐焉。师宅心岑寂,俗嚣如遗。巾履之外,虚空在室。客至则歠茶清坐,去则面壁。太守屡畀千础,谢不应。有集曰《去华》。其〈题画水障〉云:「无波浪处生波浪,愁杀孤飘过海人。」又〈咏鹦鹉〉云:「罩在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不湏一向随人语,须信人心有是非。」盖不苟作也。
粥主,亡其名。居开元净土巷,僧司辟主千僧粥。有太保其官者,輙取粥器受草秣。主压「护神象」磨下,责以守不力。夜行道次,神见请还象设,师曰:「粥器僧用,见夺于官,尔护僧谓何?」神谢必归之。黎明,厮养者走归其器,且曰:「夜马毙二矣!」既而神又请如前。师咲曰:「器吾家物,归之,尔职,初何功?」神乃乞効力庖中,诸鼠若雀无敢犯。师乃位神如故。今目神为「诃责王」云。
释戒环,温陵人。性简靖,不溽世味。以空寂自颐,而深造道玅。尝作《楞严》、《法华》、《华严》三经要解,皆能痛去名相繁蔓,使人无泥枝叶,入佛知见。真发明秘要藏者也,至今学者多宗之。先是开元千佛院有主者业诵《法华》,一鸽日至听之。一日不至,主恠之。夜梦人告曰:「我鸽也,得师经力,转身为人矣。生某氏,而腋有白毛可识,能一视我乎?」主如其梦求视之,果然。父母遂诺以出家。少长,来从之,得度为戒环云。
释敦炤守律精严,以身范物,故四方咸宗师之,其徒万人。宋建炎二年,匡众之暇,览《南山戒坛图经》,因叹寺之戒坛制度觕陋,不尽师古。乃与其徒体瑛等更筑之,凡五级,轮广高深之尺度,悉手板雠;律法必有据依,无一出私意。既成,犹恐来者诞之也,使崇灌序表法,刻之石。
释太初,字子愚,温陵人,世儒者。初倜傥有奇志,诗文不凡。既而弃去,出家于开元尊胜。以佛律己,尽去豪举之习,时大夫士多推目之。南剑报恩席虚,郡守陈宓致师主之。亡何,真德秀</a>复以大沩延师匡众,二十余年至千人。其道博大,无谢古尊宿也。师不喜作文,作则传万口。如〈承天僧堂记〉,简严有体,丛林户诵之。而雌黄蔡襄〈洛阳记</a>〉多三字者,至今传其言也。
释了性,安溪黄氏。善讲说,然专导人为福。诸塔寺、梁道必成之。微一发私藏,以实感人,故人亦翕然向应。初宋绍兴中,开元东西塔灾,至淳熙间,师乃两建之。有徒守净佐师,能言且谑,人目之普化。其兴建凡十有七,俱所费不赀,非人力之所能也。
释玅恩,号断崖,全州倪氏子。初遍参名宿,旋入雪峰湘和尚之室。湘器之,至使分座。退居善见,痛自韬晦。至元廿二年,僧录刘监义言于行省,奏合开元百二十院为一禅刹。明年秋,延师为开山第一世,坚致,不获谢。至门曰:「第一句,最初步,说到行到,大千揑聚。」喝一喝,「莫来拦我球门路!」升座,嗣湘法。示众:「吾心似破竹,径直无纡曲,一点不相瞒,六六三十六。」上堂:「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三家村里,十字街头,秽语諠争,恶言厮骂,总是面门放光,助佛扬化。其柰学此道者,如人画龙;真龙见时,却又惊怕。因甚如此?识真者寡。」师履行纯实,律身清苦,终始无斁。脇不沾席者,四十二年。语言无华,而人心悦服。丛林法敝,以之具兴。三十年三月望,以法弟契祖补其处。越三日圆寂,既火而雨舍利。藏于西山,赐諡广明通慧普济禅师。《上生经解》、《语录》行世。
释契祖,同安人,姓张氏。初侍法石元智,智奇其材。既遍参毕,乃湛伏乡院。至元二十九年,玅恩请为堂中上座,至敬爱之。师尝疾,恩馈药资,不受,偈曰:「政坐虚消人信施,生身受此铁围殃。熔铜热铁都吞了,那更教人入镬汤。」恩益重其为人。三十年,恩使嗣位,代行湘师之道。师持盈者二十有八年,达官贵人至輙拜之。帝闻,赐「佛心正悟」之号。师善说法语,浑然天成。腊八曰:「半夜娘生眼豁开,狼忙便走下山来;看来只个星儿事,搅得乾坤作一堆。」重阳曰:「今朝重九节,篱根菊又开。诸方不说陶潜</a>,即说孟嘉。开元无可说者,归堂吃茶。」时真首座有能颂声,以卜隐颂,要师作。师曰:「自断胸中更没疑,行藏那许鬼神知;直饶天下藏天下,未是羚羊挂角时。」真叹服。延佑六年秋,无疾而化,寿九十,全身塔于西山。
释如炤,字元明,号寂室,晋江蔡氏子。从本寺道符出家。符业白良苦,师化之。开元合一,玅恩为第一世。师左右恩,恩甚器之。既而游方,天慧内发,深有所悟。尝典客雪峰,刺血书《法华》。及归,复刺血书《杂华》。恩益礼之。及恩迁化,契祖嗣位,命师知藏。大德八年领後堂,十年移前堂。及祖没,宣政命师补其席,嗣祖法。佛成道,上堂:「雪满于山,星回于天,一见便见,更待六年?瞿昙,瞿昙!无端引得众生起颠倒,东土望西天。」又曰:「雪窖生理幸可怜,六年曾不动机缄;眼皮爆绽三更後,明破星儿即不堪。」上闻,赐「佛果弘觉」之号。至顺二年,无疾溘化,葬灵骨于厯代塔。
释大圭,字恒白,号梦观,晋江廖氏子。初习儒学既成,父诏之曰:「吾为佛不成,吾以汝许佛。汝其毋违!」师乃往开元,礼广漩为师,得度後侍佛果。凡三歴职,而至分座秉拂。宣政檄师主承天,师谢不起。筑室开元之西,额曰「梦观堂」。师学博识端,为文似柳,为诗似陶。吴鉴称其为「圆机之士」,能贯儒、释而一之。卒,门人为建塔西山。所着有《梦观集</a>》、《紫云开士传》。
释正映,号洁庵,抚州金谿人,姓洪氏。幼入安仁三峰为沙弥。洪武十九年,试经得度。谒灵谷谦,方入门,怀中香忽堕地,遂有省。谦命领维那。谦没,往天界雪轩,命典藏。会有旨云:「泉州开元寺僧临难,选的当人住持。」乃阄选而出。及引见,谕曰:「着他去做住持。如今做住持难,善则欺侮你,恶则毁谤你。但清心洁己长久。钦此。」师奉勅来院。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开堂演法,众志翕然。首竪法堂,次建甘露戒坛,不数年百废俱修。永乐元年朝京回福州,诸山举住雪峰。重创佛殿、法堂、三门、两廊,及开万工池,作金鳌桥。洪熙元年得旨住持灵谷。宣德元年擢僧录司左讲经。卒于灵谷,有语录若干卷,名《古镜三昧》。
释本源,晋江人。幼不迩腥荤,出家习《法华》、《楞严》诸经,咸通其奥。尝游漳浦,道旁有石,师坐其上,後其石夜輙放光。漳人异之,为立灵岭岩居之。既而有司请主开元。永乐十八年正月,旨徵入京,其勅曰:「比闻高僧戒行精严,智慧超卓;造真如之藴奥,悟空寂之玄微,深用嘉奖。今特遣人赉勅谕意,惟冀高僧振锡来见,弘宣玅法,丕显宗风,以副朕企拳拳极万之怀,故勅。」师入京,奏对称旨,屡蒙奖赉。居半载,辞归故山。
论曰:余作〈开士志〉,而叹紫云之多贤也。非吉祥殊胜之地,能有是哉?然自桑莲现瑞以来,几及千载。古如斯,今亦如斯。何古则圣贤辈出,而今则寥寥绝响也?语云:「嘉羽生应龙,凤凰生百鸟。」其势必渐下耶?抑法运下衰、圣贤隐伏,今之不逮古非独一刹耶?呜呼!此岂可以局志道之士哉?凡有待于外者,时与势得而局之;无待于外者,非时与势可得而局也。故春秋</a>虽厄,不能局仲尼;陋巷虽贫,不能局颜渊;首阳虽困,不能局伯夷、叔齐,是在有志者之自立耳!若夫规厚殖、逐荣名,旦夕孶孶不能以时势自安,是惑之甚者也。悲夫!
温陵开元寺志
涌泉禅寺沙门元贤纂修
艺文志
古今代谢,转盻成空。其能留往蹟。以示方来者,唯有文而已。故杞宋无</a>徵,仲尼致叹,良有以也。兹开元纪咏,屡经火刦,散失殆尽。间有片言只字流落人间,已不啻珙璧珍之,敢置而弗录乎?志艺文。
碑记
重建开元寺记
监察御史里行.克威武军节度推官黄滔</a>撰
混沌死而天地生,道德销而仁义作。情军业网,始脉旋波。天谓洛龟河龙,文有生而不文无生,乃产金圣人於西国,钻智慧火,乾烦恼海。理不吾吾,而一贯生生。其姿电[火*霍]於周室,其波泒漾於汉代。繇是馆移鸿胪,城崇白马,斯有寺之始也。寺制殿,象王者之居,尊其法也。其後金地莲扄,周旋四海;乌飞兎走,或故或新。至如神运之灵莫灵矣,亦靡得而巍然。则我州开元寺佛殿之与经楼、钟楼,一夕飞烬,斯革故鼎新之数也。初仆射太原公,以子房之帷幄布泉城,以叔度之袴襦纩泉民。而谓竺乾之道,与尼、聃鼎,宜根乎信,而友乎理。矧开元阙宇,五十载之圣容,实寺之冠。洎帅闽也,愈进其诚,缮经三千卷,皆极越藤之精、书工之玅。驾以白马十乘,送以府僧,迎以郡僧,置兹之楼。既而蜀雨不飞,识者以为物之尤,罕留于世;敬之至,必动乎神,是必为地只所搜,龙宫之索。不然者,曷与斯故新之数期?厥理则明,我宜悄然不已。仲弟,检校工部尚书,为兹郡之龝也,武则拍孙吴之辈,文则</a>席夏、商於前。而复龙虎之内,以埙以箎。大耸孟龙之旨,乃割俸三千缗,鸠工度木。烟岩云谷之杞梓梗柟,投刃以时,趋功以隟,食以月粟,付以心倕。不期年,而宝殿涌出。栋隆臼绮,梁修新虹;八表四隅,悉半乎丈。柱盛镜础,方珪丛斗;楣承蟠螭,飞云翼拱;文榱刻桶,轇轕杈枒。或经纬以开织,或丹艧而缬耀。晶若蟾窟,嶪如鳌背。风夏触而秋生,僧朝梵而谷应。昇者骨冰,观者目波。而五间两厦,昔之制也。自东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左右真容,次弥勒佛、弥陀佛、阿难、迦叶、菩萨卫神。虽法程之有常,而相貌之欲动。东北隅则揭经楼,双立岳峰,两危蜃云;东瞰全城,西吞半郭。霜韵叩而江山四爽,金字骈而讲诵千来。是知天地日月鬼神,不欲一存其物,将有待于後人也!设使斯殿也,斯楼也,不有之故,其何以新?我公之作之为,其何以布之哉?三畧六韬</a>,流通具多;戈霜剑雪,为甘露洁。信英智之所措也!既毕召化内之缁锡,数迈于千,斋而落之累中。慈云五色,慧日</a>重轮。谈者以为梵天之宇,化于是矣;灵山之会,俨于是矣!我公之倅试大理评事,宋君曰骈。才推博古,识洞真如。请立贞珉,垂于不朽。公以小儒不佞,俾刻斯文。僧正临坛,大德僧宣一桑门之关楗者,曰:「寺有记,亡之矣!垂拱二年,郡儒黄守恭宅,桑树吐白莲花,舍为莲花道场。後三年,昇为兴教寺,复为龙兴寺。逮玄宗之流圣仪也,卜胜无以甲兹,遂为开元寺焉。尝有紫云覆寺至地,至今凡草不生其庭,大矣哉!自垂拱之迄开元,四朝而四易号。及阙谅兆水於木,垂云薙草(谓桑莲之与云草)。天启地灵之如是,则开元实寺之冠,斯又冠开元焉!金圣人无为也;尧舜亦无为也。参错其道,巍巍圣仪,永与诸佛如来俱,岂不其然?」愚是以奋笔於一公之说。乾甯四年丁巳冬,十一月日记。
重修法堂、甘露戒坛记
中顺大夫.泉州府知府.清江胡器撰
天下之教有三:曰儒、曰释、曰道。儒也者,教人以纲常之道,而欲全其性之所有也;释也、道也,示人以定慧之功,而欲超乎流俗之外也。故其教之之序有差,而其本则同主于戒。吾夫子则曰戒之色、戒之斗、戒之得;而佛氏所谓戒贪、嗔、痴,是也。泉之大开元禅寺,首教僧正映,江西抚之金谿人;蚤业释学,性頴行粹。洪武中,居京师之天界寺,时开元众僧临难罄殒。太祖高皇帝命僧录司,选拨正映,出领兹寺。陛辞之际,以「清心洁己」为训,映拜手稽首,对扬惟谨</a>。于是大阐宗风,兴其废教。首作讲堂,而额曰「清心洁己」,示不忘也。次作「甘露戒坛」于「洁己堂」前,以为务祖风。确守戒行者,必先味甘露而洁身心之为尚也。二作竝集,不费己资;木石甓垩,众乐为助,匠民告成。又惧嵗久而冺其详也,遂以状来请记于石</a>。余时承乏,忝守兹郡,因嘉正映释名</a>而儒行;上不辱皇祖之命,下有裨于浮屠之教。斯宜光于前而振於後也,遂为之记。
开元寺弭灾颂功德碑
广东左参议蔡一槐撰
夫禅扄之废兴也,其有与立矣!今宇内二氏之区递废,其遌立者,非祝圣之坛,则讲艺之所也。其初藉虚渺以营之,而卒赖名教以不坠,孰谓礼之薄且乱乎?吾郡诸禅,十八九湮,仅存紫云、月台二寺。紫云存者,惟三刹。首为紫云殿,以紫云之祥而名,即今祝圣道场。次戒坛,甘露井在焉。三、清心洁己堂。按旧志,洪武二十六年寺圮,太祖高皇帝特勅南都僧正映来住持。滨行,谕以「清心洁己」。映稽首南来,首建此堂而扁兹额,尊纶音也。方其盛也,百二支院,合为一区。梵呗精勤,戒律清严。嘉隆而来,浸以頺弛。王租僧房,半没豪右。所存仅三刹而已。戎器、火药诸匠,复盘结其中。洁己堂下,百竈云屯,烬土山积。戒坛、紫云旁庑,皆为寄食妻子之区。碓磑金铁之声,振动日夜。所造兵刃火攻诸具,荐陈无时。第令僧日夜寝食其旁,或佣人自盗,而苛责以偿直者有焉。夫以祝圣塲宇,日动金戈之声;以慈悲庄严之地,千百凶器储焉。每圣诞圣节,诸臣冠冕佩玉,侧足伛偻於竈厂、尘土之旁,苟且终事。甚非所以妥皇灵而隆矩典也。先时火药匠聚玄玅观,观毁,三十四人死焉;再聚月台山门廊,廊毁,二十余人死焉。乃入开元,亦火矣,督官林才等焚死。幸而寺僧扑灭,廊屋几希不烬。众监前灾,陈请当道。而诸匠业为奥区,不忍舍去,随告旋寝。兹嵗春夏魃雪,傍寺居民,回禄见梦。飞语传讹,人心惶惶,束装待窜。耆民陈实、赵用赞等,住持通楫、通全等,相率陈牒于观察乾铭杨公。惟公蒿目痌瘝,毅然独断;朝得牒,夕驱诸匠出,尽斥厂舍。与郡守罗阳程公议顿硝户、铁匠于演武塲,而择人烟不交之地以居。火药匠乃之旗纛庙。以秋移去,冬果火发,诸炮焰天,众匠与庙立尽。幸台高陡绝无附,故不延庐舍。使时而在寺也,万室绎络,枋肆辐集,其祸可胜言哉?观察公悯诸毙匠,厚加赈恤。而旁寺千家,咸神畴昔之异梦,衘二公之特恩;颂声载道,各相率捐助,再修开元以协成盛举。斯举也,存六百载之梵宇,活千百家之民命,其功令豫而德远矣!诸僧重修,先祝圣坛塲,次及两廊八十余间,後及戒坛、洁己堂。厘弊兴废,象教俨然更新,民居遂得帖席。谣者咸谓二公之来,为紫云再出,甘露重降,实生我、覆我也。按郡志,寺地舍于黄守恭长者,有桑莲之异。今其云仍蕃衍布在四县。裔孙文炳,思水木之谊,霔生全之恩;因一方耆民之请,思为之献章,以传永久。且裨後来诸匠,毋复营入兹寺,以遗厉梗。顾谓槐叔侄,寔隣兹寺,其帡幪至近也,敬为之载笔而记之颂。颂曰:
梵宇盛唐 浮屠宋季 楞严精疏 爰名兹寺 紫云在天 白莲在地 电虹履端 绵缀攸莅 咫尺天威 骏奔郡吏 中叶尘刦 大胪为崇 雪山休粮 金界还缩 遂启诸佣 仗公藴利 金铁飞精 火攻伏炽 毫镜重轑 净域含垢 祝圣之辰 有虔孔疚 猗与杨师 观察遐陋 穆风既扇 周云斯覆 恺慈鸾祥 宪令狮吼 驯彼暴鰐 睠兹灵鹫 咨尔和尚 同辞稽首 除戎不虞 回禄徵咎 维公之仁 求瘼如身 维令之肃 靡苛而速 恻然询谋 合德郡公 乃戒棷役 尽驱诸佣 旷远人烟 高原之墉 祸蓄而燔 止于武宫 不徙之祸 倍数于东 环寺西民 手额颂公 昔闻曲徙 称为上德 禋意修令 胜妖默默 鳞鳞西偏 仁猷允塞 侔造神功 岂伊佛力 公即秉钧 内翊皇极 豫斥凶残 以紏王慝 外寄九关 诘固封域 折冲弭萌 以匡王国 寺之檀祖 椒兰蕃息 黄氏令裔 附骥同陟 铭心不啻 愿劂副墨 诏之方来 以垂後则
万历二十三年乙未季冬,寺僧正派等立石
重修开元寺记
南京礼部尚书.郡人黄凤翔撰
今两都盖有朝天宫,云神坛象设,俨然于上。而黄冠者流,日灵承奔走焉。每嵗时,嵩祝之辰,则冠绅佩玉,云集辐辏。文武吏,各东西卿,大行设九宾胪句传;百官执职,传警诸所,为趋跄升降之度。唱赞导从之节,一与殿廷不异。夫叔孙通之起汉制也,为绵蕞习诸野外;汉帝临观,令郡臣肄习。彼何其委诸草莾也!乃知後王之制,备且详矣!虽其因之事,亦义起吾郡。开元寺建自唐垂拱间,白莲呈瑞,脍炙人口。厥後次第营拓,区院之庄严,浮屠之峻丽,屹然为城西巨镇,而有司习朝贺仪者诣焉。此与两都之朝天宫,秩在典籍岂殊哉?年所多历,日就頺毁,故檀越裔孙宪副同安黄君,斥财鸠众稍稍修葺之。而紫云正殿,工钜费繁,力寄羣缘,势难独任也。郡侯合肥窦公,以嵩祝诣寺,睹其陊剥不治,仅蔽风雨,则惄然骇曰:「天威咫尺之谓何,乃有司徒尔玩视也!」遂厚捐为倡,而郡丞清江杨公、别驾海盐陆公、司理江甯卜公、晋邑侯清远徐公、南邑侯东莞袁公,舍俸佐之;郡士民亦慕义响应焉。凡八阅月,而工告竣。时窦侯将以入觐。行矣诸耆老方相率祈佛,冀谐所愿。谓兹盛举也,宜有纪,而属笔于余。余谓如来示法以无为宗,其视吾儒名教,犹之苍与素、燕与越然。顾夫旛幢之供设,梵呗之赞颂,所为昕夕虔祷、展敬於空王者,厥礼一何重哉!数百年高皇帝纶音在焉,而诸司遥祝之仪,俯偻于剥栋頺楹之下,彼奉空王者计画无复之耳;而北面称臣子奚为者也?此窦公所为击目而心戄也。公方洁明仁,修举废坠,如学</a>宫,如尊经阁,如紫阳书院,如南溪石梁,皆捐俸营之,不以烦闾阎寸镪,兹特其一云。余既纪乎其事,而系之以诗曰:
银亟遥度 须弥嵂崒 国号毘尼 天曰兠率 弄土为城 编茅覆佛 积缕满千 贸花贡馝 发彼弘愿 更无长物 瑶坛之祝 天子万年 冠裳萃止 嵗时有虔 尊胜弗饬 礼敬虚悬 戒律具严 贪为悭缘 吾儒之教 亦复如然 懿哉郡侯 凭熊分虎 香风慈云 慧日化雨 性根菩提 泽庇寜宇 栴陛肃趋 枫宸在覩 爰霈檀施 成兹义举 净财递委 凡众齐心 露澄绀井 霞暎鸡林 层甍迎日 莲座凝荫 令辰崇典 天鉴如临 济济翼翼 以莫不钦 海国腾欢 羣黎戴德</a> 颂公佳绩 胜彼佛力 兼生其共 垂范罔极 爰勒岘碑 永镇宝域 恒沙有尽 贞玟弗泐
万历二十八年嵗在庚子秋八月日立石
梦观堂记
释大圭撰
恒白山人作堂于开元佛舍之西,曰梦观堂。其堂旧陿而长,詹子记之,以为堕轩者。其後得邻屋合而大之。山人贫甚,始以友之助作堂。助微不足,不中止。乃悉以凡服御者售之人,成之。既成而居其中,枵然。山人以乐,且以梦名之。客有过之者曰:「子名子堂,奚取诸梦?吾闻昔武丁梦说,尼父梦旦,帝鸿梦华胥氏。一以得相,一以行道,又以理人而治。是真其梦也。子之师未始有所谓梦者;虽有以梦,譬观世间之说,是虚其梦也。今梦果堂乎?则谁作?然则吾见子作之囏矣。堂果梦乎?则谁居?然则吾见子兴居、食饮,诵说、游息,必于是焉尔矣。堂乎梦乎?真乎虚乎?吾将释然寤而无惑也,如之何?」山人徐而谕之曰:「梦之梦也,堂之亦梦也;虚之梦也,真之亦梦也。於梦求梦,愈梦而不寤也。古之至人,梦于身,梦于人,梦天下万物;而其非梦者不梦,是之谓大觉。盖余所谓观者,余将以天下万物合而堂之,梦而观之。果能同余观而大觉不梦者,其谁也?抑又安知其无人乎哉?则与之乐斯堂矣!」客寤而退,书之以为记。时後作堂三年,乙酉之嵗,六月五日也。
息见阁记
释大圭撰
梦观堂之东斋为阁,其上牖而南焉,寔分乎二宫之间。北宫高,而南宫有楼益高,面遮背拥。阁不有见,见不能远。凡山水、草木、城郭、人物之盛美秀蔚者,无一於前,因名其阁「息见」。吾居,嵗不一二登。为吾徒者,以吾所不登,亦不时登。以故阁为弃阁也。一日,羣来告去其阶者,吾闵然念焉。夫物以无用弃,阁以庋诸物其用。且南乡而明,求其为可弃者无得。徒以南北宫者,限无览翫之适弃之,不已过邪?今有载道之用,而知道之明。其所为有绝人者,且澹然无外物接羣。高压之无所动其心,则以为无见而弃之,可乎?吾於是重有所感焉。古之人以见为妄,教人息之,则真者不求而致矣。而人廼逐逐於见,前趋疾驰之不暇,而暇真之求耶?今之去古之人远矣!吾生四十有七年,才卑智闇不适用,有媿乎阁者。方将登之,乐其静以老焉。不阁之得之幸,而阁之弃,其得辠阁也。二三子用吾言,无弃。至正辛卯二月五日记。
重兴尊胜阁记
释元贤撰
开元之有尊胜,盖昉于黄氏之桑莲云。按志,唐垂拱二年,州长者黄守恭,昼梦僧乞其地为寺。守恭曰:「必须桑树産白莲乃可。」僧喜谢,忽失所在。越二日,园中桑果産白莲。守恭即産莲处建尊胜院,延匡护大师居之。有司以瑞闻,敕建莲花道塲。後寺号屡更,至开元二十六年,始易今名。寺之居广至一百二十院,而尊胜其肇基也。熙寕间,僧本观建大悲阁于其中。绍兴中灾後,更主者六,草创卑陋不称。至庆元四年,僧法暄改作新殿,郡缙绅梁克俊、李訦实合赞之。至正丁酉灾,戊戌僧法持重建。嘉靖间废尽,为告给者所有矣。崇祯五年壬申,寺僧戒瑝思本源之地不可不复,乃捐衣鉢赎其故地。郡刺史烜奎陈公为主缘,繇是众缘辐辏,更创杰阁。上奉西方三大圣,而周环小屋以便居守。越乙亥冬始告成,规制弘敞,丹艧辉煌。尊胜之旧,复耸拔于云中矣。余以是冬开法紫云,乃登阁问故。凭吊之余,不能无遐思焉。昔匡护大师每夏讲《上生经》,輙致千人,非尊胜之始祖乎?慎公法嗣慈明,见梦罗山,为禅者师,非尊胜十世孙乎?至于禅、教、律三宗,如麟如凤,出于世瑞者,不下三五十人,非尊胜之毓其秀、发其源乎?是尊胜者,于周为漦,于汉为沛,梦观氏其知言</a>哉!然今日之尊胜,地如故也,阁如故也,圆顶方袍亦如故也;观者犹以古今不相及为限,其故何哉?抑余闻之故老云:「昔尊胜兴,而寺繇之以兴;尊胜替,而寺繇之以替。是尊胜乃一寺之权舆也。」今尊胜复矣,英衲之鹊起、法音之雷震,可计日以待也。诸君其勉之,以应斯会。因援笔而为之记。
开元寺题壁
檀越裔孙.云南副使黄文炳书
不侫炳初修开元,客有过者曰:「盖闻而祖分四子四安也,瓜瓞绵繁,人文之贲,素封之资,腾于四社。夫流长者积必厚,以若祖之遗,夫岂无其大者,而必曰舍宅为寺?抑子孙光扬先德,志继事述,亦岂无其大者,而必曰修寺?切有请也。」炳曰:「唯唯,否否。先祖舍宅为寺,兹也且八百余年,未尝言德;乃吾子孙敢以德诬先人哉?顾寺为嵩祝之所,实西陌奥区。民舍栉比,不啻千家。兵兴以来,硝冶二匠,以寺为肆;挈妻携孥,榴房蜂室,与僧杂居,几无寺矣。而硝冶一业,实为火祟。丽寺居民,回禄见梦。讹言朋兴,夕无寜寝。父老欲诉当道,惧不能胜,则怂恿不侫曰:『而祖德也,足下保而完之,义曷辞?』不侫不得已,为言于观察刺史诸公,业得请移匠,而後父老始遑眠食也。及旗纛火起,众以为妖梦是践,竞神其事,始议修寺。僧困力诎,无所措手,则以父老怂恿不侫曰:『而祖德也,抑绵蕞在是,足下继檀越而葺之,义曷辞?』不侫复不得已,聚族而谋,为之引其绪。先谋所最急者,支其倾頺,补其鏬漏,而他未遑也。凡不侫所为此者,皆出诸父老所怂恿,不侫无意也。虽然,不侫有大惧矣!夫所修者十一于百耳,异日者,子姓弟侄谓『吾祖实檀越是,而修又自吾族也』,与僧竞尺寸之地,为私塾别墅,以充都人口实曰『是倚檀越为奸利』。岂惟无所光于前人,且获戾焉。不侫何说之辞?」既以语客,因书寺壁,使郡人知不侫修寺之意;且以语吾宗之与修是寺者,不必任以为德也。万历丁酉秋日书。
序、跋
紫云开士传序
昔孔氏因鲁史记</a>修《春秋》,以编年合书君臣之事,未有所谓纪传者。迨司马迁</a>氏,始离书天子诸侯为纪、为世家,公卿大夫士为传,而後世因之。孔氏之所述作者为经,而迁则仅列於史;为书不同,褒贬一也。僧之史有传,其亦因史氏者乎?夫史所以褒贬,善善恶恶,是是非非,直其笔,当天下,心无毫发私而已。僧史宜若无褒贬然。凡道眼明、知见正者,戒检严而寂静胜者、智辨闳达而教化广被于人者,书之。至于神异者、高尚者、业读诵者、住持吾道者、生死去来自在者、六根不烬而设利者,悉书之。是亦褒矣,盖独无贬者焉!然彰其善则瘅其恶,褒贬之意微,而莫即测闚也。泉州开元寺,创于唐,更五季十国而盛,至宋益盛而未合。迄于我元,始合而大。其间高僧异人出世,名不灭磨于兹,而僧史未有作者。虽作如许列辈,率得于剽闻。傅会穿凿,琐细觕;不核其实,不语其精,而不着其大。今主者崇会师览之慨然,以为六百年异人名氏,湮没殆尽。而幸所存者,此不一修之,则後将无闻矣。以属大圭笔削云:「盛事,子其无让!」廼蒐集录摭碑刻,访长老遗轶;而序其世、正其年时、考定其姓名,尽去其怪迃卑鄙之说。人为之传,合若干卷,目曰《紫云开士传》。旧称「高僧」,今不称者何?以一行一艺名于时则为高;是书多禅者师,道德大备,岂「高」之一言能蔽之邪?且禅者重嗣法,不重肄业;今以肄业书之,十九世相承,其人不可得而变,其可变则变之矣。方今大法不竞,人物眇然,前哲已远,後生谁师?然则修僧史记、为僧列传,而谨褒贬之法,将以激隤波、复淳源,使人人劝为开士,以光我觉皇氏也。至正八年戊子夏</a>四月,释大圭序
开元寺志序
吾郡开元寺,余穉年尝就傅,卒业其中。弱冠,又与郡士友聚而结社。时牢落僧居,强半馆塾矣。而自是军兴,铸兵之冶、烹硝之竈,纵横宇下。工匠家室,与僧杂处,弃灰积苴,至不可搔除。殿堂坛廊,剥[饥-几+蜀]芜薉,傍後地日折而入於人家。自嘉靖之季至于今,盖三四十年往矣。惟是寺处西陌要区,嵗三大节,嵩祝之辰,绵蕞设焉。而郡邑常以致民读法,间与乡士大夫讌集,士大夫亦自不时过之。闤闠老幼,日夕嬉游[石*般]礴於其间,亦吾郡一别业也。顾相与坐视其荒圮,莫为意者。万历乙未,宪副懋新黄公适庐居,念始祖故为寺檀越,慨然白当道,徒匠撤冶毁竈。率诸黄修葺既,次第为寺乘以纪之。迨丁酉待次都门,示余徵序。余雅不信浮屠,然余行天下,见通邑大都,兰若、招提,郁然相望;亦以壮方隅、备祷祝、时息游,非徒为缁黄地而已。唐世士大夫侫佛亦豪举,白傅履道里第、王右丞辋川居,竝斥为佛祠。即黄氏先素封耳,其经始开元,至破园産不少靳。今啬不忍割亦已矣。业有故宫成构,因而勿毁,仍而勿攘,即时其损敝而补饬焉,固易易者。纵以为异教,为神丛,然未闻「明先王之道以道之,而輙庐其居」何哉。里优谑谈,以不铲佛面金为布施。斯言虽诞,以劝世深矣。余因序及之。寺始未具志中。
万历丁酉腊月,郡人李廷机</a>书于京邸
跋开元寺志後
丁酉冬,予以浙闱役竣,过里中,则睹开元殿庑焕然改观。叩之,知为宪副懋新黄公所葺也。黄公聚族而谋,自捐槖中装,并不及诸施者,称檀越矣。而君辙不居,曰:「赖吾祖之灵与族之谊、郡大夫之力,某何与焉已?」又戒其子若弟,慎无倚檀越名,资寺中尺土寸椽自润,以为郡人口实。予既习闻其概,比还朝,则宪副公先以服除,待次京邸。九我李先生业闻新举而韪之,佐以醵金;又弁诸志首,以章阐其事。而君高义益鼎吕月旦矣。夫泉之为名山古刹者众矣,大都不废于废,而废于修。其当废也,栋宇虽頺,胜趾如故,壶觞可至,风月可共;一或修葺,便如平泉、金谷各有主者。甚且屈山灵而蒙姓氏,裂地而分,画界而守。即一草一木,莫自必其荣悴,斯不亦修者废之耶?此无异故,则檀越为之标耳。余自束发从师,出入开元寺中,先後十余载。见寺傍僧舍尽为别馆,其丹炉石础尽为药栏花埴之具。然犹幸未遽废者,以未有修之者也。所未有修之者,则以阶前寻丈之地为嵩祝之所,即檀越无能介于其侧。譬之所期物忘其中,掉臂不顾已耳。故余谓宪副君高谊,不在捐资,而在戒子弟数语。烺烺侃侃,使夫侧耳而听、窥足而动者,赧然汗媿。或有所感发,而洗濯皈依。则斯修也,财施、法施固实兼之,其功德讵有涯哉?夫古之施者,患不为檀越;今之施者,患其为檀越。岂非古之檀越施之,今之檀越攘之也?公好义布施,饬南台、葺开元,捐资无所恡,真为檀越而不自居。惟不居檀越也者,而後乃称真檀越矣。余志公修葺,畧其事不着,着其善心,附于末简,以为世劝。庶几名山古刹,有修无废哉!万历戊戌春三月,郡人杨道宾书于教斆轩
重修戒坛序
李开藻(永春人 太常寺卿)
僧如佑,为泉州开元寺重修戒坛。以忍辱心,行大誓愿。铢丐粒请,积日累月。复檐危棂,幸免雨风。而像设栏楯,未复庄严之旧。复重趼四走,望门求施,则遇余於茅翁山中。余呼而告之曰:「上人,汝视泉州为何等州?开元寺为何等寺?戒坛为何等戒坛?夫天下之不知戒多矣!以不戒故,起种种心,乃至一切种种无状,不可言说、不可捄药;展转坑堑,不可解脱。圣大悲悯,以种种导护、种种方便,作大坛宇,具诸神威。俾望而入者,肃然生惧。因惧生信,因信还觉。如扬铃铎,如建旛幢,凡有耳目,咸得听覩。观此圣意,此戒不足而有坛,坛又不足以示戒。上人之修,乌容已乎?虽然,吾尝见坛矣!此坛坏时,此戒不坏;此坛既修,戒则复修。凡我大众,要识从上建戒坛意。又识今日修戒坛意,善皈依是,善成就是,善护念是;无有贵贱高下、众寡大小,必有随现愿力,立得波罗蜜多者。」
吾所见丛林戒坛,皆为周垣缭绕,时其鐍钥,无拦出入者。一切随喜,非自顾蠲洁,莫敢入。即入逡巡瞻礼,不敢咳唾、跛倚、睇视,其严如此。盖曰戒坛,不戒则不戒矣。故戒为入佛第一门;而严戒坛,又为修坛末後第一着。即再付上人金,佐筑垣费。仍识简末,呈诸施者。
重修曾炉寺记
曾炉派出於紫云。紫云旧多名僧,此盖其别隐修真之地云。兵燹後,寺几废。兹重过之,则槐竹葱蒨,香花粉郁;而诸禅房,亦稍稍增葺矣。问之主僧员晤,曰:「惟兹寺田,兵後存者三之一。其後一者又多迷失,仅存十之七。又奸佃据之,饷额在寺。法重僧逋,故寺几废。嗣後,叶、刘、锺三大人,稍宽抚之。迨今苏大人又为法,其豪据者尽以归僧。幸年稍稔,故得以其羡,及抄化所得者修之,以奉香火。是惟诸大人檀施之功,诸大人宜千嵗寿。」嗟乎!佛法歴千刦不磨,乃亦患苦如斯哉!往朱子簿同安时,悯梵天寺僧,诗云:「输尽王租生理微,野僧行乞暮来归。」於是颇为计。寺至今幸存不废,则朱子力也。夫天之大无外,王者之道亦无外。乃今不能为地,而猥以外教虐待之。此其於天、於王者之意,谓何甚矣哉?其异於子朱子之用心也!若诸大人,则今朱子哉!茶罢,员悟邀予记。余遂为纪其所以废兴者,兼志往来。
万暦十四年,翀鹏陈举贤记
崇祯五年,僧性慧同徒定玘重建
十奇颂卷跋
恒白山人题(即释大圭)
天不爱宝,紫云兴焉,甘露降焉;地不爱宝,桑莲瑞焉,芝草生焉。诸公竞出明珠、白璧以华之,是人之不爱其宝也。吾知石浮图益高,龙眼井益深,而高僧异人益羣然出矣。有奚必胶遗墨以求文殊、泥肉身以求袒膊者哉?
偈颂
十奇颂
一芬陁利遍流芳 不在春蚕叶上香 为瑞为祥百廿刹 阿谁又覔旧枯桩(桑树白莲)
一色光明拨不开 半青黄底浪疑猜 山河百二全包裹 放你函关望气来(紫云盖地)
清净尸罗全躰是 如何特地强安排 五层封土鬼蹲埵 更望天中上味来(甘露戒坛)
这里是甚麽所在 ??常枝蔓敢侵疆 还他一种灵苗好 吹落春风步步香(凡草不生)
碧眼龙眉解魇人 容求单位笑欣欣 明朝添五百闲汉 大屋泼天开紫云(应梦罗汉)
无端要播臭名声 平地干戈老贼精 是我何曾施寸刃 屈他五十六人兵(支院高僧)
涌出团团无缝塔 再来古佛也难寻 同时遮照全宾主 烂却虚空不转心(东西石塔)
雳雳声前俊不禁 豁开秋水碧沉沉 天生神物瞳人别 除是绠长来汲深(古龙眼井)
十支论注手抄过 弘法其如作俑何 大智人前三尺暗 後来入海算沙多(文殊墨蹟)
露肩担荷个什麽 想得平生诳謼人 坐刹清风明月底 云间更着一浑身(袒膊真身)
莲寺粧塑迦叶佛
揑土涂金巧像真 落人眼底翳还生 莲宫个个识得你 七佛中间第六名
莲寺盖山门屋
八字掀开解脱门 毋劳郢匠运风斤 是谁把手拽不入 华屋重重锁紫云
莲寺盖湼盘堂戒坛造塔
戒珠</a>光射湼盘城 盖复将来祸事生 个个紫云门下客 谁无灵骨堕深坑
题文殊唯识疏真蹟
业习顿空能所取 真唯识性绝纤埃 七零八落纸上语 莫谤文殊亲写来
莲寺都寺铸羹饭二铜镬
熔铜百沸可沾唇 惭愧杨岐鬬飣新 甘露作羹云作饭 全开鼎镬陷平人
都寺开僧堂天井移廊路
逼人参透此头关 得路何如塞路难 个个横眠单七尺 天光莹彻觉场寒
题文殊誊唯识注
唯识之成依主释 窥基</a>章疏已支离 随波逐浪犹抄写 大好堂堂七佛师
咏开元双塔金标
詹仰庇(安溪人 侍郎)
石塔双飞缥缈端 凌虚顶上结金团 晴光闪烁天中落 紫气飘摇云外寒
过雁犹惊明月动 腾龙误作宝珠看 欲擎霄汉惭无力 万古孤高一点丹
春日同姚云台寅丈、池太常明洲、黄观察肖源,开元寺角巾登塔,用扇头韵,续成五七言各一律
程朝京(休寜人 本府知府)
昼刻黄堂静 招寻古寺幽 紫云留佛偈 双塔剩荒丘
勘破西来意 希踪方外俦 抠衣沧海近 幸拓荫城头
凌风绝顶逐天游 郭外青青农事幽 欲逐枕书开北牖 喜看携榼向东丘
偷闲喜订空门约 胜果还输济世俦 自愧未能成底事 凭栏长忆白云头
和前韵(姚纯臣)
姚纯臣(吴县人 本府知府)
石塔千年古 禅关一径幽 凌虚追列子</a> 观化达齐丘
杯酒情无尽 阳春和寡俦 壮游谐夙愿 绝胜凤池头
双塔高标日影悠 振衣览胜复探幽 刹那今古田三变 无尽兴衰土一丘
槛外落花空色相 树头啼鸟亦朋俦 凭栏欲说无生话 却恐庭前石点头</a>
和前韵(有序)
袁崇友(东筦人 南安知县)
开元禅寺,其来旧矣。钟声一片,佛火犹红。塔影双标,法云</a>长紫。时维春日,雅属胜游。郡侯程公,停旄至止;二郡姚公,解带斯仝。七级既登,四赋爰着。於是肖源先生从而和之。玉麈齐挥,金音并唱。玄言如屑,夸白云以犹孤;揽衣遥临,蹑青云而更上。可谓神襟迈古,胜致无今者矣。友鄙人也,孟夏之日,羽苍徐君,与寓目焉。肖源公复执主礼,乃出琬琰以为观,叩宫商而竝隽。形神可释,鱼兎皆忘。命步和以菲才,媿追迹而莫及。虽文谢作者,而意悟昔人。用申两章,以酬一诺。固貂续为惭,亦龙雕已尽云耳。具书于左:
塔出日不瞑 云藏殿故幽 缘心消圣偈 佛意解蓬丘
拟作出尘侣 权参济世俦 请君临眺处 高咏一回头
车骑追随覔胜游 题诗转觉紫云幽 欲从白社誊千颂 未种红莲媿一丘
塔影自悬空不染 钟声长寂意难俦 神宫且莫论兴废 悟得余生到上头
和前韵(池浴德)
池浴德(同安人 太常寺卿)
古塔依禅刹 逶迤径渐幽 振衣登绝顶 豪气压高丘
北斗谁能酌 孤云我作俦 一尘飞不到 恍惚驾槎头
来兴登高塔 春深景象幽 云低横近郭 潮落见平丘
长啸开天籁 芳心结酒俦 坐谈忘夜久 星汉转檐头
苍茫风色浮莲宇 此日登临曲迳幽 异代河山经百战 双标石塔等三丘
乾坤眼底看犹小 意气樽前喜得俦 自是使君忧海国 应挥云雨覆苍头
双塔嵯峨连碧霭 危梯斜倚路通幽 但闻笳皷空中响 浑似逍遥海上丘
前代桑沧惊几变 郡僧飘落叹空俦 悬知世事须臾异 莫遣交情厌白头
和前韵(黄文炳)
黄文炳(檀越裔孙 云南副使)
祖道遗千载 幸存象教幽 风流推刺史 照耀比蓬丘
政简长无事 诗新自寡俦 口碑谁并永 双塔片云头
高标梵宇开金地 双塔峥嵘景象幽 好雨三时催令节 乘春五马入丹丘
老僧趺坐心长寂 词客当樽意寡俦 喜得追随人境外 兴豪挥洒碧云头
重修开元寺,诗以志喜
黄凤翔(晋江人 礼部尚书)
禅宫销歇半氛埃 此日青莲瑞色开 不用布金酬宝地 已看飞瓦上层台
香幡新袅烟霞起 灵鹫忻随燕雀来 忆我东林曾结社 长廊步履思悠哉
送紫云若我佑上人入都请藏经
张瑞图(晋江人 翰林院大学</a>士(建极殿))
道人楖栗一条銕 等闲敲落天边月 穷冬冻寒鸟不飞 紧着草鞋踏冰雪 问汝远游欲何之 道人手脚徤如骓 先上匡山参海印 後泝黄河入京师 问汝远游何所为 道人心事颇呆痴 欲乞藏经三万卷 还与盲眼作金篦 我闻经藏何处所 贝阙龙宫邃莫睹 呵护还列百千神 卷叶繁多十二部 非仗古佛生威光 不然么麽何由取 嗟哉末法真可怜 黄口亦说威音前 何曾脚跟能点地 空学鼻孔漫撩天 德山条捧临济喝 父也报仇子行刦 欲抛古教塞疮疣 惯道佛是乾屎撅 汝今此行亦壮哉 要与古圣吹寒灰 弥勒楼阁重重好 应须弹指为君开 紫云宝刹凌夷久 吉祥殊胜岂终蔀 行看白马自天来 共听开堂狮子吼</a>
题开元寺
释元贤
佛国名传久 桑莲独擅声 异葩根础发 瑞草覆庭生
殿古藏云紫 坛虚映日明 我来问陈蹟 金铎向空鸣
其二
昔産莲华地 神僧每托栖 袒膊援羣溺 挑灯醒世迷
廊长旋日永 塔耸切云齐 抄论人何在 堂虚鸟自啼
其三
古贤能秉律 坛构几经年 久没凡尘暗 重开瑞色鲜
飞花常入座 甘露每流泉 安得环与照 垂光照大千
其四
甘守白云隈 春风吹几回 秪因曾下种 故此却重来
石鼎生新焰 天花点旧苔 遥思洁己训 帝语尚如雷
元宵灯尊胜阁
千家灯火暮云间 海上鳌来共戴山 眼底乾坤终变幻 楼头乌兎几回环
管弦处处客长醉 钟磬声声僧独闲 夜半苦啼归去好 莫教直待鬂毛班
再登尊胜阁用前韵
杰阁峥嵘紫翠间 重来长忆旧溪山 莲园在昔元尊胜 宝构于今喜复还
帘卷直观沧海小 窗虚长对白云闲 满城第宅浑如锦 镜里谁饶两鬂班
论曰:呜呼!吾于志艺文,而叹不朽之难也。世书称不朽者三,立言居其一焉。夫言固可传,言而不文则不传。有言而文矣,而犹不传何也?或曰:「以其人不足传也。」夫夏殷之礼,且无徵矣。尼父六经,且失其二矣。岂人之果弗可传哉?呜呼!幻化匪坚,虽远必亡。天地且不能免,而况于人乎?况于文乎?吾释自有不可灭者在,有智者自勉之耳。
田赋志
佛制比丘,食禁邪命,故必仰给于檀那。然势不能常给,於是有污邪之畀。利之所在,害必随之,比丘自是多事矣。志田赋。
晋江县
原额田地山玖拾伍顷八亩三分。
奉例变卖,并崩陷迷失,共捌拾肆顷壹亩五分。
存寺壹拾壹顷六亩八分,俱系附山接海,瘦田沙地。
南安县
原额田山玖拾顷陆拾伍亩贰分。
奉例变卖,并开城濠,捌拾壹顷捌拾肆亩。
寺存捌拾顷捌拾壹亩贰分。
奉例丈量前田共丈贰拾顷肆拾捌亩零。
为卿官请给田地捌顷伍拾肆亩,寔在田地玖顷壹亩零。
惠安县
原额田地叁拾陆顷壹拾陆亩,海荡壹所,水门贰间。
奉例变卖及奏豁海渰,竝崩陷迷失,及奉文拨抵,开濬刘公陂,共去田地贰拾[栥-欠+七]顷壹拾叁亩伍分。
存寺田地玖顷贰亩陆分。
奉例丈量前田産九顷捌拾伍亩陆分。
同安县
原额田地肆拾肆亩肆厘壹毫。本县原题不丈,俱照旧额,今见存。
安溪县
原额田地拾陆顷[栥-欠+七]拾叁亩陆分。
奉例变卖田地拾伍顷捌拾捌亩陆分陆厘。
存寺田地捌拾肆亩玖分肆,今被请无存。
永春县
原额田地拾顷贰拾玖亩伍分。
奉例变卖田地七顷陆亩。
存寺田地叁顷贰拾叁亩伍分。
奉例丈量前田丈实産贰顷伍拾贰亩零,俱见存。
僊游县
原额田地壹拾伍顷伍拾陆亩伍分。
奉例变卖去田地壹拾壹顷贰拾玖亩。
见存田地四顷贰拾[栥-欠+七]亩肆分叁厘。
莆田县
原额田地三顷[栥-欠+七]拾陆亩叁分。
奉例变卖讫。
龙溪、长泰二县
原额田地伍顷贰拾肆亩陆钱。
奉例变卖讫。
论曰:紫云寺产,乃唐宋以来,众檀所施,僧赖之以存活。而输官税、供里役,一如民间,非有耗于国也。至于近世谓僧非民,且耗国,忍为变卖之议,及请给之谋。非独无以施之,且扼而夺之,产已失十之五矣。至嘉靖间,防倭事起,当道抽其六饷军,巡抚金公且徵其八。至於今日,军已撒而饷不减,又有加焉,如之何僧不穷且窜也?昔紫云高僧有弘则者,王公与之膏腴,谢不纳;有栖霞者,州牧王继勲为广其居,植其粮,固辞曰:「毋为子孙累」;有禹昌者,人施其膏腴,则曰:「有是,吾子孙其不免狼虎矣!」今日观之三师,真伟人哉!
永觉
全本计字 二万七千五百五十五
圈 四千七百四十九
加 签条封面字十四
合共工资洋壹百伍拾陆元
檀越裔孙黄仲训仝弟仲赞重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