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方外志卷第十三
3个月前 作者: 传灯
天台山幽溪沙门 传灯</a>撰
塔庙考第十六(附坟墓)
梵语「塔婆」,今略云塔;此翻方坟,亦翻圆塚,亦翻高显,义翻灵庙(翻者,译西天梵语为东土华言)。即供佛、菩萨及辟支、罗汉等舍利之所。随尊卑层级不同:佛菩萨者高十三层,辟支塔应十一层,阿罗汉塔成以四层,余随品级减之。此八种塔上并有露盘:佛塔八重,菩萨七重,辟支六重,四果五重,三果四,二果三,初果二,轮王一,凡僧但蕉叶火珠而已。後世建塔不原佛制,圣凡相滥,纰缪至多矣。台山塔凡若干处,赤城巅者最古,次国清、紫凝、护国诸寺。今次第以录缘起,後附诸祖墓塔及钱王等墓,以备通考。
塔类
赤城塔
在赤城山巅,七级,高二十丈,梁岳阳王妃建。旧有三所,今惟余一。中藏佛舍利子四十九颗。五代韶国师重修,存二十八颗,余散安东都府内,并应天寺、国清、护国等处。事见般若〈新寺砖塔记〉。
国清寺前大塔
是隋炀帝遣司马王弘为智者大师建。
寺内二砖塔
是韶国师建,分安赤城塔舍利二颗。
寺前七塔
供过去七佛。
寺前二小塔
表解脱门。
万松径二塔
三处俱炀帝建。
护国寺二塔
韶国师建,各安舍利三颗。
白岩塔
在白岩寺後山上,七级,高十五丈,普耀禅师建。
万年寺塔
自询禅师建。
宝华寺塔
七级,高二十丈,唐乾符闲建。
降魔塔
在华顶,智者大师降魔之处。後人建塔,久废。明王中丞恒叔重建。
真觉寺前双塔
智者大师将终,命门人曰:「殁後可於峯南龛居吾身,累石周屍。龛前立二石塔,使见者发菩提心。」今废。
寒山塔
在寒山寺石洞侧。寒山子入灭後,有梵僧杖锡拾黄金锁子骨,或问所以,对曰:「吾拾文殊菩萨舍利归西天耳。」後人於此建塔。
诸祖龛塔
昙猷尊者全身龛塔
在赤城山室。晋隐士褚世标登山,见尊者颜貌如生平,而举体绿色。他欲观者辄为云雾所蔽。
智者大师全身龛塔
大师以隋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於石城入灭,弟子舁归,龛全身於真觉寺。隋炀帝仁寿元年,於大师忌辰设斋,开龛,颜貌如生。至大业元年更开,惟空龛而已。
章安大师全身塔
师以唐贞观六年八月七日终於国清。九日,窆全身於国清之南山。
法华禅师塔
师以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终於东阳之法华山,塔於寺右。
左溪禅师塔
师以唐天宝十三载九月十九日终於左溪,门人分舍利为二分:一塔左溪之西原,遵像法之遗制;一塔东阳之东原,慰邑人之後思。
荆溪禅师全身塔
师以唐建中三年二月五日终於佛陇。全身之塔去智者大师茔兆百步,後为天人取去。事见〈神明考〉。
至行尊者塔
师以唐会昌三年二月十六日终於禅林寺,葬全身於金地道场。後二十三年,门人良湑、敬文发塔,火育之,得舍利千余粒,大如菽。即旧地建塔藏之。
正定尊者塔
师以唐中和五年三月十五日终於国清,葬於智者塔院之侧。
普岸禅师塔
师终於唐代,遗塔存平田寺。
韶国师塔
师於宋太祖开宝五年示寂於莲华峯,全身塔於本院。
紫凝山普闻智勤禅师塔
师於宋太宗</a>湻化初不疾而逝,塔於本山。三年後,门人迁塔发龛,覩师容仪俨若,髭发仍长,遂迎入新塔。
螺溪尊者塔
师以宋雍熙四年十一月初四日终於螺溪传教寺,门人累小塔窆於方丈後。徒属谋迁塔,见貌若生人,发长余寸,遂迁葬於国清东南隅。
此庵景元禅师塔
师於护国寺握拳而逝,茶毘得五色舍利,齿舌右拳无少损。塔於寺东刘阮洞前。
如庵主塔
在大同寺。
无见覩禅师塔
师终於大元元统甲戌五月二日,塔於善兴寺之西偏五十步。
噩梦</a>堂禅师塔
在国清,有塔铭,今佚。
文大德禅师塔
在高明寺,踪迹埋没,漫不可寻。适於深土中得小石一片,镌「文大德舍利」五字,则知亦有道高僧也。
窄庵伟禅师塔
愚杰英禅师塔
寂庵光禅师塔
空叟闻禅师塔
北源济禅师塔
已上五塔俱在华顶。
玅峯觉法师塔
在高明寺西偏,冯太史有塔铭。
象先清法师塔
在慈云寺前岭下,袁兵宪有塔铭。
易庵通法师塔
在国清寺,陆太宰有塔铭。
蕴空照禅师塔
在万年寺。
古蹟考第十七
夫宇宙之内,人物之盛,品汇之多,自古迄今,何可胜数?卒皆泯灭无闻,弃置不录。闲有获贻名於终古,得传美於当年;或物因人显,人以物名,孰不由精神所召、盛德所感而然耶?若羊祜伤逝而岘山万古,天台赋胜而孙绰</a>千秋;矧佛祖之精神,湛然</a>复性,圣人之盛德至矣!及人一行一坐,皆足启後世之遐思;一石一泉,谁不仰斯人之胜蹟?呜呼!物之传美固亦有由,人之流芳又岂容易哉?作〈古蹟考〉。
古蹟类
降魔塔(在华顶峯头,智者大师降魔之处(详〈祖师志〉)。古有静室(详〈高僧志〉)。余友僧如慧,字大观,万历十五年结茆其闲,趺坐三载。法弟传统,字无余,次踵其迹。是後住者,不得其人。)
拜经石(在华顶,相传谓智者大师向西天竺拜《楞严》处。然准莹公《清话》,但云「西望一十八载」,未尝言拜也。)
炼丹井(有二,一在华顶峯傍,一在桐栢观钟楼之下,旧传葛玄炼丹之所。)
太白堂(在华顶峯,李白</a>尝游天台,後人为建书堂。)
伏虎坛(伏虎禅师遗迹。)
鬼叠石(智者大师降魔遗迹。)
墨池(相传为王右军洗笔池。)
黄经洞(藏右军为白云先生所书《黄庭经</a>》处。)
甘泉先生居、茶圃(相传为葛玄种茶之圃。已上在华顶。)
灵墟石(初智者大师入山,见一老父告云:「师上庵,遇盘石可止。」果如所告,师於此晏坐。其後成寺,因号「灵墟」。)
天柱峯(永明禅师九旬入定,斥鷃巢衣裓处。)
智者岭(智者大师尝於此注《涅盘经》。)
察岭(汉高察隐居於此,後人名其岭。下有读书堂址。)
卓锡泉(在智者岭,大师遗蹟。)
宴坐石、石牀、看经台(皆在太平寺白云峯下,智者大师经行处也。)
净名堂(在大慈寺,智者大师曾讲是经,故名。)
智者泉(在大慈寺侧,今芜没。)
石经幢(在高明寺,连座葢高四尺许,幢体八方,上刻尊胜呪,末题云:「晋天福二年舍入幽溪禅院」。)
翻经堂(在高明寺,智者大师佛陇翻经之遗迹也,今行道庵。)
招手石(在定光庵之东峯,三石列峙,高丈许,色同赤城。一云在华顶,非。见〈圣僧志〉。)
金地岭、银地岭(在大慈寺之左右。见〈圣僧志〉。)
锡杖泉(昔寺僧取水甚远,普明禅师以锡杖叩之,泉水涌出。)
清音亭、更好亭、雨花亭、御书阁、万工池、万松径、曹源(已上皆在国清寺。)
放生池(有二,俱大师放生遗蹟。一自县溪至海际,绵亘三百余里。一在崇善寺前。)
洗肠井、金钱井、僊人井、结集岩、释签岩(已上皆在赤城山。具见〈形胜志〉。)
螺溪(在清心寺前,智者大师放螺之处,有石泓如釜。)
应真阁、玅音亭、先照亭(在石桥寺,俱废。)
昙花亭(贾丞相似道建,万历甲辰尼性慧募钱塘葛居士重建。)
列秀亭、右军墨池(在白岩寺,今废。)
闾丘太守影(在明岩寺。)
玅莲阁、览众亭(在万年寺。)
贫婆钟(在广严寺。)
自转藏、自满库(在大觉寺,今废。)
双松亭(在慈云寺,今废。)
亲到堂(在万年寺,宋仁宗有「如朕亲到」之语,故名。)
鲍湖(四明鲍大王遗迹。)
招隐峯(在欢嶴,顾欢招杜京产处。)
顾儒岭(在东[山*卬],顾先生读书堂在焉。)
拾得岩(在国清寺。)
系船山(山高与华顶埒,旧传古煎盐处。)
司马悔山(在县北十三里,司马承祯</a>应召至此而悔,故名。)
鹤峯(又名折山,王乔控鹤於此,故名。)
寒岩(寒山子隐此。)
刘将军宅(在县西五十步,晋黎护将军刘玄,因遇雨有金钱之异,遂舍宅为阐法寺。後寺徙溪南,而玄庙食其地。)
柳刺史宅(在县北二十五里,唐元</a>和闲,柳泌於此领务修药,筑室号「紫霄山居」。其中多有灵葩翠桱、修篁奇竹,又有曲池环沼,药室丹炉。)
孟简歇亭(在大慈寺西北,当华顶、石桥之冲。简廉察浙东,捐俸以建,为游人憩息,今废。)
普贤阁(在大慈寺,陈宣帝为大师建。)
止观亭(在国清寺解脱门外,隋炀帝为大师建。)
手书
师严教尊(爪)
喜舍供养(龙)
习恼余气(悬针)
缘觉侵断(垂露)
咸登常乐(飞白)
岂如菩萨(倒薤)
能施所受(鱼)
声闻是证(科斗)
戒定慧满(豸)
苦集灭道(大篆)
谷皮屏风一具(爪、篆、龙、鱼、科斗、飞白、垂露、倒薤等书。右诸字,隋炀帝为晋王时手书嚫智者大师者,旧在修禅寺,今亡。)
国清寺(隋炀帝敕。取大牙殿牓,填以雌黄,书以大篆,付使人安寺门。)
《陀罗尼经》(四卷,智者大师手书,旧在修禅寺,今留慧明寺。至唐宋时失去一卷,四明元通法师习大师书法补完。复恐散失,别书四卷以俟。後复散失,惟留一卷。至隆庆闲为谭海宪持去。今所存者,是元通所书。)
《华严经</a>》(唐虞世南</a>书,是晋译六十卷者,安修禅道塲供养,後为秦桧</a>取去。)
天台佛大中国清之寺(唐大中五年重建国清寺,散骑常侍柳公权书</a>「大中国清之寺」六字、「天台佛」三字。批僧清观状尾,言「天台佛」者,盖指大师也。)
岩镌
普贤境界(右四字楷,在修禅寺前石壁上,智者大师书。)
幽溪(右二字楷,在高明寺幽溪之上,大师书。)
结集、释签(右四字俱小篆,在赤城岩,唐清观法师书。)
玉京(右二字在赤城山,不知何人书。)
盖竹洞天(右四字大篆,在石桥傍,题云:「大宋嘉泰壬戌,奉议郎知天台县事晋陵丁大荣书。」)
曹源(右二字楷,在国清寺,宋谯国曹勳书。)
潜真洞(右三字行,在寒石山,宋米芾</a>书。)
蚪斗篆(右字在韦羌山。)
佛陇、天台山(右五字楷,在修禅寺前,宋国清寺僧志南(字指堂)书,傍有「指堂」字。)
天台僊界(右四字在桃源,邑令郑至道书。)
万松径(右三字楷,在万松径上,志南书。)
瞻风(右二字八分,在石桥瞻风亭侧,不知何人书。)
石梁(右二字行,在石梁,晋江庄一俊书。)
星桥胜槩(右四字行,在石桥,本县主簿灵壁王榭书。)
飞梁悬瀑(右四字八分,在石桥潭上,庐陵甘雨书。)
教源(右二字八分,在修禅寺前,明邑贡元许光宇书。虽无题名,余尝见其镌石。)
华顶峯(右三字,兵宪吴宪台书。)
碑刻考第十八
文章乃载道之器,器在则道存,器亡则道归於元始。是以古人之於道与器也,其用心不谓之不勤矣。以道传之於竹帛;弗久,则传之於嘉木;弗久,则传之於良石。石之或弗久,久之或弗传,是必道有弗尊也,文有弗古也,书有弗神也。三者苟有获一而必传,矧其全者乎?即如唐长安〈弘福寺圣教序碑〉,既得太宗之睿藻,复有奘师之道德,兼集右军之妙书,今人获片言只字,犹宝之如珙。夫道传之假,岂细故哉?天台僻居荒左,上古碑刻无闻焉,隋唐以来嘉刻非少,不灾於火则灾於水,惟修禅寺梁敬之碑[立*乞]然草莽闲,字画犹可辨,岂智师道德之所锺,肃公精神之所及,而山灵故为之密佑耶?外此皆弗传,传之或弗古,今存废古今并录,兼附岩石书刻於後,好古者不无探奇之一助云。
碑类
智者大师放生碑(陈宣帝勅国子祭酒东海徐孝克撰,不知何人书。在县前五显庙前。碑亡,文入本志。)
金庭馆碑(梁沈约</a>撰。碑亡,文入本志。)
天台馆徐则法师碑(陈仆射徐陵</a>撰,不知何人书。碑亡,文入本志。)
国清寺智者禅师碑(隋炀帝敕开府仪同柳顾言撰,不知何人书。碑亡,文入本志。)
善利亭记(唐博州防御使韩衍撰。碑文俱亡。)
修禅道场碑(唐翰林学士梁肃撰,徐放书。在寺前草莽中,字颇遒劲。)
修桐柏观记(唐元稹</a>、刘处静撰。碑文俱亡。)
佛陇禅林碑(唐台州司马陈谏撰,刺史徐放书。碑文俱亡。)
新桐柏观碑颂(唐崔尚撰,韩择木八分书,玄宗题额。在玅山,碑仆三截,中截犹存,文入本志。)
玉霄宫记(唐御史陆潜撰。碑文俱亡。)
褚伯玉碑(唐孔稚圭撰。碑文俱亡。)
佛窟禅师塔铭(唐州守郑仁弼撰。碑文俱亡。)
桐柏上清阁记(唐学士郑仁规撰。碑文俱亡。)
长生福田记(唐太守颜顒撰,何归儒书,沙门宗及篆额。碑文俱亡。)
白郎岩记(唐王展撰。碑亡,文入本志。)
福圣院碑(吴越王钱弘俶撰。碑文俱亡。)
护国寺碑(宋中书平章钱惟演撰,工部尚书</a>李瑞懿学《圣教序》笔法,检校司空鄂州刺史钱惟济篆额。文已残缺。)
传教寺碑(五代特进判和州钱弘俶撰。碑文俱亡。)
重修桐柏观记(宋曹勋</a>撰。碑亡,文入本志。)
重修桐柏道藏记(宋夏竦</a>撰。碑文俱亡。)
重修老君殿记(宋天台居士鲍嶷撰,松阳陈戒书。碑文俱亡。)
桐柏金籙斋记(宋郡守曾会撰。又有〈设醮铭〉、〈灵宝斋投龙记〉,皆会撰,碑文俱亡。)
重建三真人殿碑(宋句曲山道士王简竹撰,范子诠书,薛如初篆额。碑文俱亡。)
天台观碑(宋隐居徐观撰,道士杜有廷书。碑文俱亡。)
习养瀑泉记(宋陈襄</a>撰。碑文俱亡。)
秦鲁国贤穆大长公主墓碑(宋给事中兼直学士院杨愿撰,兵部侍郎米友仁书。碑文俱亡。)
重建国清寺碑铭(宋福建安抚司参议谢汲撰,提举玉隆观曹勋书,主管崇观贺允中篆额。碑文俱亡。)
诃罗神碑记(宋苾蒭慧远</a>撰,释蕴常书。碑文俱亡。)
佛陇记(宋龙图阁直学士叶清臣</a>撰。碑文俱亡。)
国清三隐堂记(宋禹穴沙门志南撰。碑文俱亡。)
石梁罗汉圣迹记(宋县令太史章撰。碑文俱亡。)
送金银钱还潭记(宋守俞建撰。碑亡,文入本志。)
伫真亭记(宋之瑞撰。碑亡,文入本志。)
导元院记(秘书校书郎张仁颖撰,僊都山道士叶璚秀书。碑文俱亡。)
昙华亭记(僧法照</a>撰。碑亡,文入本志。)
石桥寺碑(宋严首座撰。碑文俱亡。)
记人说生前事(宋王十朋</a>撰。旧碑亡,明都御史吴时来重刻。在昙华亭。文入本志。)
应心泉记(宋贺允中撰。碑亡,文入本志。)
万年览众亭记(宋福建转运副使贺允中撰。碑文俱亡。)
万年寺涂田记(宋大理少卿宋之瑞撰,提举浙东常平仓黄唐书。碑文俱亡。)
金文藏院记(宋邑令郑至道撰,县尉郑仪书。碑文俱亡。)
国清千门涂田记(宋刘潮撰。文入本志,碑近仆断。)
刘阮洞记(宋郑至道撰。碑亡,文入本志。)
飞泉石记(宋余亨记集,米南宫书。碑在慈圣寺,文入本志。)
广严寺记(宋苾蒭有严</a>撰,则休书,县令吴师正篆额。碑文俱亡。)
无相院记(宋礼部员外郎杨杰</a>撰,礼部郎中博陵崔度书,主客郎中河南鞠承之篆额。碑文俱亡。)
大智寺记(宋僧法殊撰。碑存,文入本志。)
净慧寺记(并〈转轮藏记赞〉,俱宋承议郎致仕韩韶撰,尚书金部员外郎韩昭书。碑文俱亡。)
福田庄记(宋丁可撰。碑亡,文入本志。)
智者塔鉢盂记(通判台州贾廷佐撰。碑文俱亡。)
重建法轮真一宫记(元学士虞集</a>撰。碑文俱亡。)
娑罗轩记(元僧梵琦撰。碑亡,文入本志。)
无见禅师塔铭(元昙噩撰。在华顶。文存本志。)
九天仆射祠记(郡倅李汇撰,姑苏丁椿书。碑文俱亡。)
祀夷齐碑记(郡守张廷臣撰。碑文俱亡。)
夷齐碑颂(在桐柏宫。)
重建桐柏山门记(国初道士吴彦钦撰。碑文俱亡。)
鸿蒙先生草庵铭(□□□□□□□□)
□三真人香火记(□□□□□□□□□□)
寒石山二僊示现记(□□□□□□□□□□)
明玅峯觉法师塔铭(在高明寺侧,翰林院编修冯梦祯</a>撰文,礼科都给事中王士性</a>书丹,礼部仪制司主事屠隆</a>篆额。文入本志。)
象先清法师塔铭(在慈云寺侧,袁兵宪黄撰。文入本志。)
易庵通法师塔铭(吏部尚书陆光祖撰文,礼科给事中王士昌题额,刑部清吏司员外郎刘启元书丹。)
重建国清禅寺记(邑侯王孙熙撰文,河南左布政王士奇题额,礼科给事中王士昌书丹,刑部清吏司员外郎刘启元立石。)
异产考第十九
夫五方之土,各异其性;五土之产,各殊其物。国之所本,民之所天,《禹贡》之所以详考宜矣。天台土地沙碛,民庶鲁朴;所产无嘉物,所出无奇货。上国之所不取,贵人之所不录。或有一二,适足标奇佛界,树异僊乡,若茯苓、白术、肥蕨、黄精等物,此又俭岁之膏粱,山林之府库也。然以之赡家,则日富而岁贫;以之养生,则神王而气固。天台异产,如此而已。余物虽众,又乌足书?
食类
黄精(按《本草》云:「黄精君,味甘气平,无毒。主补中益气,安五脏,益脾胃,润心肺,除风湿,补五劳七伤。久服轻身,延年不饥,耐寒暑。」稽康曰:「闻道人遗言,饵术黄精,能令人久寿。」《博物志</a>》云:「药物有大毒,不可入口鼻耳目者,即杀人,一曰钧吻。」卢氏注曰:「阴精、黄精不相连,根苗独生者是也。」又曰:「钧吻草与荇华相似,采者宜辩之。」)
青精饭(陶隐居《登真诀》载:「太极真人青精乾石饥饭。」注云:「以南烛草木煮汁,渍米为之。」《真诰</a>》云:「有道士邓伯元者,授青精石饭之法。」《上元宝经》云:「子服草木,王气与神通;子食青烛之津,命不复殒。」)
五芝(许迈云:「天台临海,山多有僊人芝草。」《耳目记</a>》亦云:「赤城山顶,有青芝二根。」《天台赋》云:「五芝含秀而晨敷。」注云:「赤芝、黄芝、白芝、黑芝、紫芝也,又有六芝。」《神农</a>经》曰:「上药养命,谓玉石之练形,六芝之延年。」)
术草(《吴氏本草》曰:「术,一名山连,一名山介,一名天苏,一名山姜。有仓白两种,台山皆有之。」曰:「术有家者,然不及野术为佳。」《抱朴子</a>内篇》曰:「南阳文氏,其先祖汉中人,值乱逃华山中,饥困欲死。有二人教之食术,遂不饥。数十年乃还乡里,颜色更少,气力转胜,故术一名山精。」《神农经》曰:「必欲长生,常服山精。」《异术记》曰:「术草者,山之精也。结阴阳之精气,服之令人长生,绝谷致神僊。」余谓苍白二术皆可服饵,苍术味苦而効速,白术味甘而効迟。)
菖蒲(《春秋</a>运斗枢》曰:「玉衡星散为菖蒲。」《孝经</a>援神记》云:「菖蒲益聪。」《吴氏本草》曰:「菖蒲,一名元韭,一名昌阳。」《神僊传》曰:「汉武帝上嵩山,忽见有僊人,长二丈,耳出头下垂肩。帝礼而问之,僊人曰:『吾九疑人也,闻中岳有石上菖蒲,一寸九节,食之可以长生,故来采之。』忽然不见。帝对侍臣曰:『彼非欲服食者,以此谕朕耳。』」《罗浮山记》曰:「罗浮山中菖蒲,一寸十二节。」余居幽溪,每采菖蒲入药,一寸九节、十二节者至多。其他谿谷,类皆有之。《抱朴子》曰:「韩终服菖蒲三十年,身生绿毛。」)
茯苓(《抱朴子》云:「任子季食茯苓十八年,玉女从之,能隐能见。」)
薯蓣(《本草经》曰:「薯蓣,一名山芋。益气力,长肌肉,除邪气。久服轻身,耳目聪明,不饥延年。」《湘中记</a>》曰:「永和初有采药衡山者,道迷粮尽,过息岩下。见一老公,四五年少,相对执书。告之以饥,与其食物如薯蓣,指教所去。六日至家而不复饥。」台山处处有之,藤叶如家植薯药而小,土人多不知采食。《异苑</a>》曰:「薯蓣入药,又可服食,野人谓之土薯。若欲掘之,嘿然有获;唱名者便不可得。」有移植者,随所种之物而像之。)
黄独(俗称毛团,根子皆可餐。年愈多而根实愈大。不费耕锄,道人清供也。)
蹲鸱(即芋也。昔高僧居山,惟种芋三百六十本。日餐其一,不游人间,因之得道。)
蕨粉(土名蕨鷄,以初生状如鷄拳故名。苖可煮食,根可为粉。山中之民,每於秋冬闲,漫山开掘,渟漉为粉。或切素作麫,或蒸炙为饼,皆甘美可口。万历己亥,天台失稔,乡人携妻子入山采蕨度荒者万余人。不填沟壑,蕨之功也。)
苣胜子(即胡麻也,可作饭。昔刘阮误入桃源</a>,僊女饭以胡麻,即此物也。今山中无此。《智者别传》云:「师共慧绰种苣拾橡,安贫无戚。」故知必由种植而得。)
橡斗子(即择树子。《庄子</a>》「狙公养猿,朝三暮四」,即此物也。实可为粉,秋末闲人人采之。水渍一月,晒乾,去其壳;复渍月余,然後磨,滤去滓,水渟成粉。山中有此,足称佳品。或云可愈痢疾。)
山栗(山中人称罗汉果。树不高,四五尺,遍山皆是枝叶。花果同於家栗,但大小为异耳,然香脆有胜於大栗也。秋闲善探者,日可斗许。或以之易米,或曝作乾粮,亦山居之佳品也。)
孟菜(处处有之,华顶最多。有油菜孟、火棍孟、犂头孟、藤孟。山中僧俗每於二三月闲,竞采为乾。清凉无毒,可愈痢疾,多食不伤胃。苦行沙门每赖此以当煮石之供。)
茶(陆羽</a>《茶经</a>》称:「生赤城山者与歙同。」桑庄《茹芝读谱》云:「天台茶有三品,紫凝、魏岭、小溪是也。」今诸处并无出产,而土人所需多来自西坑、东阳、黄坑等处。石桥诸山近亦种茶,味甚清甘,不让他郡。盖出自名山云雾中,宜其多液而全厚也。但山中多寒,萌发较迟。兼之做法不嘉,以此不得取胜;然所产不多,足供山居而已。)
泉(陆鸿渐《茶经》以天台瀑布泉为天下第十三水。余尝试饮,比余幽溪蒙泉殊劣。余疑鸿渐但得至瀑布泉耳,苟遍厯台山,当不取金山为第一也。)
木类
菩提树(旧惟东[山*卬]有之。相传谓西天梵僧游化於此,人得饭之,乃遗报此种。今山寺颇皆接得。树如柿,花亦大同。未结蘂先,乃别抽一叶,长指半许,阔两指,色白而光闰。乃结蘂於叶下,日则覆子以蔽秽,夜则捧子以承露。秋社後,取子为珠,十百中必有一二如罗汉者,谓之佛头。他处所产则无之。若西天佛菩提树,智药三藏移植於广州光孝寺者,其树不花不实,经冬不凋。叶之筋脉细致如绢,广人每用此为灯、为花、为蝉虫之翼,则与此大不相类。余谓树无定名,以实建名。菩提,梵语;此称为觉。佛於树下得成正觉,故称树为菩提。今以此珠令人念佛。佛称为觉,所念既觉,念者亦觉,成不二觉,即大菩提,树称菩提宜矣。又《校量数珠功德经</a>》,佛明言菩提子比槵子莲子等功德最多,则菩提有子明矣。)
琪树(李绅</a>诗云:「石桥峯上栖玄鹤,碧涧岩边荫羽人;水叶万条垂碧实,玉珠千日保青春。月中泣露应同色,涧底浸云尚有尘;徒使伏根成琥珀,不知松老化龙鳞。」自注云:「垂条如弱柳,结子如碧珠,三年子乃一熟。每岁生者,相续一年者绿,二年者碧,三年者红。缀条上璀错相闲。孙兴公赋所谓『琪树璀璨而垂珠』是也。」则李善</a>注谓「僊都所产」,正指桐柏、石桥等处也。)
金松(按唐李德裕</a>赋序云:「於颜太师犹子旧宅,覩奇木,枝似柽松,叶如瞿麦,访其名,曰『金松』。得於台岭,故为之赋。」其略云:「风入叶而成韵,露垂柯而流液;含春蔼而葱菁,映夕阳而的砾。疑翠羽之羣翔,笑金潭之旁射;亦犹处子在於隐沦,奇材遗於山泽。」)
罗汉(苍翠可爱,叶如翦刻,状如绿玉,结实如罗汉,故名。)
怪松(在资福寺。大数围,高不四五尺。枝叶翱翔於水面,状如舞凤。根株盘屈於岩畔,形类盘龙。樱宁子以「盘龙舞凤」颜之,陆龟蒙</a>〈怪松图赞〉即此也。余於万历壬辰特往观之,癸巳七月即为溪水摧坏。然台山宜松,佳者致多。今真觉寺後,覆智者大师塔坎者不下数百年,偃蹇如虬龙,亦可爱也。又石桥旧多古松,故风景愈佳,近为俗品所杀。唐人诗云:「画松一似真松树,待我寻思记得无?曾向天台山上过,石桥东畔第三株。」可想见也。)
杖类
万岁藤(土名倒挂刺。可作杖,近年须索者多,难得佳者。)
方竹(生南山,北山无此种。)
佛面竹(北山闲有佳者。可作杖,不堪他用,故植之者寡。)
花类
娑罗树花(一名鹤翎,出华顶峯。以多经风霜,树不高大。树数百枝,枝十余头,头六七叶,经冬不凋。花如芍药,香如茉莉。按〈蜀都赋〉,雅州瓦屋山产娑罗,花有五色,照映山谷,与此相类。)
杜鹃(台山致多。山涧边有高一二丈者,惟紫色者极高。有四、五色,白者盖寡。)
山矾(一名郑花,台山处处有之。黄山谷云:「江南山野中,有一种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谓之郑花。王荆公尝欲作诗,而陋其名,予请名曰『山矾』。野人采郑叶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曰『山矾』。又名『瑒花』,又名『玉蘂花』。」《高斋诗话</a>》云:「唐人王建</a></a>〈题唐昌观玉蘂花〉诗云:『一树珑松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女冠夜觅香来处,唯见堦前碎月明。』」今瑒花即玉蘂花,盖瑒,玉名,取其白耳。)
兰蕙(一干一花,正月开者兰,香清而雅。一干五七花,三四月开者蕙,香浓而浊。又有叶阔如建兰者,一干而五七花,开於秋闲,故知建兰亦蕙也。黄山谷以兰比君子,蕙比士大夫,槩山林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既滋兰之九畹,又植蕙之百亩。」是知楚人贱蕙而贵兰矣。)
玉兰(台山处处有之,其树有合抱者,土人谓之望春花。开时香满山谷。)
山海棠(土人谓之红棠梨,有红梨。树大者花开如红梅、红杏。)
草属
观音草(生山岩中,以盆盛清水沙石植之则青,着泥则萎。夏赤城诗云:「西来小草异嵩逢,天地生时别有工;怪见着根泥土上,只须水石养青藂。」)
长生草(即僊人指甲兰,素花多香,生山岩及古树中。取而空悬,曝之以日,经年不槁。王右丞诗云:「老根那复古春色,能住虚空自发生。」)
生卷柏(生石上,土人谓之万年松。曝之叶卷,得水叶舒。虽藏於箱箧,经年犹有生意。)
僊掌(生石壁上,如人掌。)
兽属
僊鹿(高五尺,逐则跽而请命。)
青羊(虞洪尝见於紫凝山。)
岐尾兽(傅弘业宰天台,有人猎得一物,如豕仰鼻,长尾有岐,谓之怪。傅识之曰:「虽非怪,天雨则悬於树,以尾塞其鼻。」後验之。见《葆光志》)
僊鼠(即服翼。在山孔中食诸乳石。其大如鸠鹊者。《僊经》所谓「玉芝」是也。)
麋鹿(相依道人,有同家畜。)
虎、豹、豺、狼(此为恶兽,独台山有之而不恶,非以圣僊异境而异物驯化耶?)
猿(台山有猿而无猴。猴性轻躁,喜犯苗稼。山居无此物,亦万安之福也。《天台游考》云:「金丝猿隐石梁闲,见者必大贵。」)
松鼠、栗鼠(松鼠尾小,栗鼠尾大。余幽溪果木丰饶,是物至夥。辰午饲以生饭,皆不失期而至。)
猩猩(虽有,不常见人。隆庆闲,有僧结茅於华顶峯,四壁陡立。雪夜跏趺拥炉,是物来附火。僧故怡然不屑,而是物亦相望於海翁,向晓乃去。後不复至。)
禽属
念佛鸟(声唤「阿弥陀佛」。)
捣药鸟(以其音丁当似之。)
金雀(石梁方广梵呗方作,先有金色鸟飞翔林石。)
飞生鸟(即五技鼠。状类鸱,大於鵞。紫毛,夜飞,人多以为怪。藏其皮,临产者持之则易娩胎,故列之土贡。)
天鷄(产桃都,李谪僊诗「空中闻天鷄」是也。)
画眉、黄头、黄莺、竹鷄、布谷、杜鹃、百舌、百劳、鹈鹕(山中鸟属无虑百种,惟是数鸟音声颇佳,空谷无人之境,足当一部鼓吹。)
药属
昔刘阮因采药误入桃源,则台山产药其来旧矣。然所产药品实不止此,今取及耳目者列之,亦居山者养生之一助也。
百药祖、黄寮郎、崔风便、石南藤、含藤清风藤、耆婆藤、天寿藤、百棱藤、紫葛、千里急、乌药(右十二品,按《本草》皆出天台。先朝廷常取清风藤,无有识者。後於临海山中得之,盖「天台」乃六邑之总名。)
天南星、枳殻、玄参、天门冬、何首乌、蛇牀子、无名异、牵牛、五味子、五倍子、覆盆子、龙胆草、瞿麦、香附子、骨碎补、山茨菰、桑白皮、枳实、麦门冬、桑寄生、山查子、五加皮、萞麻、威灵僊、金银花、车前子、草决明、桔梗、瓜蒌子、天花粉、僊遗粮、薏苡仁、茵陈马兰、柴胡、薄荷、大黄、常山、台芎、百合、贝母、莞花、巴戟、连翘、杏仁、蝉蜕、黄连、茯苓、芍药、茱萸、地黄、草薢、苦参、沙参、细辛、草乌、僊茅、根子、枸杞、白芷、卷柏、半夏、陈皮、苍耳、苍蒲、葶苈、狶莶、黄精、白术、花椒、前胡、独活、良姜、金线重楼。
石类
石连理木(产消山,皮日休</a>〈送从勉游天台〉诗「行过石树冻无烟」是也。)
图书石、砚石(《图经》云:石之丹者如霞,青者如黛。然求其美者不可得,惟宝花山所出者可为图书,潢水山所出仅可为砚而已。)
天童寺德清</a>和尚助洋十二元般若寺妙树和尚助洋十二元
延庆寺一峯和尚助洋一十元龙树</a>庵守林和尚助英洋六元
回龙寺修楞和尚助英洋六元迎恩堂梅春法师助英洋四元
七塔寺达光法师助英洋四元昭庆寺省彻和尚助英洋四元
国清寺光月和尚助英洋三元
光绪十九年阳月佛陇日种敏曦谨募
信受法师 谛愿法师 宗量法师 谛闲</a>法师 文权法师 庆云法师 沧量法师 荣祥法师 了尘法师 成光法师 文清法师 各助洋二元
辉寿法师 见法法师 则禅法师 道通法师 各助洋一元
光绪十九年阳月天台佛陇敏曦识
天台山方外志卷第十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