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3个月前 作者: 佚名
    《护国司南抄》,中国云南僧人所编纂的汉传佛教经典疏释。纂集者为云南大长和国内供奉僧、崇圣寺主、义学教主、赐紫沙门玄鉴。原书有疏释五卷,《校勘录》一卷。玄鉴纂集该文献的时间为云南大长和国安国六年(公元908年),今存本为大理国保安八年(公元1052年)释道常抄写疏释一卷。


    隋唐时期的佛教撰述,「其疏之注释常曰疏抄」,《护国司南抄》就是玄鉴对良贲</a>《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a>疏》(以下简称良贲《仁王经</a>疏》)的注释,所注并非良贲《仁王经疏》的全文,而是其中的部分文句或字词。玄鉴注释良贲《仁王经疏》,不仅引述汉地佛教经籍,也引录儒道两家要籍,从中可以看出南诏时期云南僧人的佛学水平以及中原儒道思想和汉传佛教对南诏文化的影响程度。玄鉴所引录的部分典籍今已不存,《护国司南抄》引录这些书的部分内容,保存了较为珍贵的文献资料。玄鉴有「义学教主」之称号,故本文献亦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义学僧人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本文献未为中外历代大藏经所收,也未为中外历代佛书着录。1956年8月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凤仪北汤天董氏宗祠发现,卷轴,高30.8厘米,当时已分作三段。其中首尾两段现藏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中间一段现藏云南省图书馆。由於分藏不同的单位,一般学者大都未见到原件,而见到本文献的人又不能仔细阅读原文并作出正确的鉴别,故前人有关本文献的介绍大都有误。如以玄鉴为密学或密宗教主,以现存抄本为南诏时期抄本就是其中最典型的错误。


    隋唐时期的佛教经典传抄,「经论则真书,而注疏则草书」。云南佛教唐初才经四川等地传入,经籍的传抄与汉地当时的风尚相一致。故即使是大理国时代的写经,亦大致保留了南诏时期抄经的习尚,即经论用正书,注疏用草书。本文献或者因其为注疏之注疏,或者因其乃抄备个人使用,故用更加简便的草书乃至自创的略书写成。所谓「略书」,往往是一些字的偏旁部首,如「护国」作「户口」,「波罗密」作「皮罗宀」,「金刚」作「金刂」。这些略书过去因为难於识读而一直被误为「白文」。由於现存的《护国司南抄》用行草乃至略书写就,且有不少字为抄者自造,颇不易识读,加之重抄疏释存在不少错误,并有一些地方模糊不清,故整理者虽数次抄录辨识,但仍有一些字未能识别,有些字的辨认亦无十分把握。当然,由於条件限制,未能一一查对本抄所引诸书,亦是未能全部辨识本抄文字的一个原因。因此,此次发表的整理本还存在种种问题,还有不少语义不通之处。希望将来有高明能在这个整理本的基础上整理出更完善的本子。


    本抄首段和末段据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所藏本文献的原件录文整理,中间一段据云南省图书馆藏缩微胶片录文整理,无校本。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