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卷第一百之五
3个月前 作者: 为霖道霈
五台山清凉国师澄观</a>疏钞 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a>论 闽鼓山私淑比丘道霈纂要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八)
○第五法宝髻。无痴乱行。六中。初文可知。(【钞】寄於无痴乱行者。以慧资定。静无遣照。动不离寂。名无痴乱。)
尔时善财童子於明智居士所。闻此解脱已。游彼福德海。治彼福德田。仰彼福德山。趣彼福德津。开彼福德藏。观彼福德法。净彼福德轮。味彼福德聚。生彼福德力。增彼福德势。渐次而行。向师子城。周徧推求宝髻长者。
○第二见敬咨问。
见此长者在於市中。遽即往诣。顶礼其足。绕无数帀。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善哉圣者。愿为我说诸菩萨道。我乘此道趣一切智。
【疏】市中见者。表处闹忘怀。乱中常定故。
○第三授己法界。於中四。一执手将引。即授法方便。显加行智归正证故。二作如是下。示其所住。即正授法界。三尔时善财见其下。正证法界。四尔时善财见是下。问答因缘。即後得智。
尔时长者执善财手。将诣所居。示其舍宅。
作如是言。善男子。且观我家。
【疏】初二可知。
○三正证法界中二。先总。後别。今初。
尔时善财。见其舍宅。清净光明。真金所成。白银为墙。玻瓈为殿。绀瑠璃宝以为楼阁。砗磲妙宝。而作其柱。百千种宝周徧庄严。赤珠摩尼为师子座。摩尼为帐。真珠为网。弥覆其上。码碯宝池香水盈满。无量宝树周徧行列。其宅广博。十层八门。
【疏】十层八门者。如八角塔形。层门各有三义。层别中解。门三义者。一通约所修之道。以八正为门。八正通入於诸位故。二约所依之道。即以八识为门。於眼根中入正定故。根若能入。境则可知。三约教显理。即四句入法。教理各四。故有八门。谓若失意。有空俱泯。便成四谤。得意通入。并称为门。寻教得解。即教四门。於理得解.即理四门。(【钞】寻教等者。但约诠旨。以为二四。亦约教为信行</a>。约理为法行。若准新经。言而各二门。故有八门。则亦可即就四门存泯不同。以为八耳。如一有门。见心妙有而入法界。则是有门。若取於有。即拂有相。名非有门。此有中二矣。二空者。知法空寂。即是空门。以空为空门。便权说非空门。三若谓妄惑本空。真智不空。即亦有亦空门。谓有二体。斯门亦权。故说妄因真立。妄无妄源。真对妄宣。真非真矣。则双存两亡。则为亦有非有。亦无非无门。四欲言其有。无相无名欲言其无。圣以之灵为非有非无门。若滞双非。末逃戏论。故复拂之。此双非门.为但是遮。为有所表。但遮同无。有表同有。还成有无。故此双非。言思亦绝。名非非有非非无门。故有八门。得意为门。失意此八亦非门矣。)
○二别。
善财入已。次第观察。见最下层施诸饮食。
见第二层施诸宝衣。
见第三层布施一切宝庄严具。
见第四层施诸采女并及一切上妙珍宝。
见第五层乃至五地菩萨云集。演说诸法。利益世间。成就一切陀罗尼门。诸三昧印。诸三昧行。智慧光明。
见第六层有诸菩萨。皆已成就甚深智慧。於诸法性明了通达。成就广大总持三昧无障碍门。所行无碍。不住二法。在不可说妙庄严道场中而共集会。分别显示般若波罗蜜门。所谓寂静藏般若波罗蜜门。善分别诸众生智般若波罗蜜门。不可动转般若波罗蜜门。离欲光明般若波罗蜜门。不可降伏藏般若波罗蜜门。照众生轮般若波罗蜜门。海藏般若波罗蜜门。普眼舍得般若波罗蜜门。入无尽藏般若波罗蜜门。一切方便海般若波罗蜜门。入一切世间海般若波罗蜜门。无碍辩才般若波罗蜜门。随顺众生般若波罗蜜门。无碍光明般若波罗蜜门。常观宿缘而布法云</a>般若波罗蜜门。说如是等百万阿僧只般若波罗蜜门。
见第七层有诸菩萨得如响忍。以方便智分别观察而得出离。悉能闻持诸佛正法。
见第八层无量菩萨共集其中。皆得神通无有退堕。能以一音徧十方刹。其身普现一切道场。尽於法界靡不周徧。普入佛境。普见佛身。普於一切佛众会中而为上首演说於法。
见第九层一生所系诸菩萨众於中集会。
见第十层一切如来充满其中。从初发心修菩萨行。超出生死成满大愿。及神通力。净佛国土。道场众会。转正法轮。调伏众生。如是一切。悉使明见。
【疏】别中十层三者。
一表十地。一施食。显初地行檀。二地持戒。以惭愧为衣服。三地忍行。以为严具。四地道品。为内眷属。精进可珍。五地文显。六地般若现前故。文中三。初总。次所谓下。别显十五门。一照体即寂而无不包。二即寂之照。无机不鉴。三外缘不转。四内照无求。五惑境不摧。六徧摧诸惑。七包含胜德而甚深。八普见法界而无碍。九一即无尽。十巧化无边。十一内证世间。十二外演胜辩。十三曲随物欲。十四事理交罗。十五观缘授法。後说如是下总结。七地有殊胜行。知种种教法。故云得如响忍。八层之中。含於二位。一八地无功用之神通。三种世间自在。二即九地法师。一音能演。九层亦二位。十地等觉。俱可为一生故。十层即如来地。
二表十行。以十行即十度故。前七文显。八大愿所成神通等故。九一生所系。力最上故。十唯至如来。智方满故。此即当位自摄诸位。向摄十地。即摄後诸位故。以十层双表二义。还如海幢。当位摄尽。十位才竟。说成佛故。前寄第六位摄。此寄第五位摄。前约正报摄。此约依报摄者。皆显位胜前故。
三者总不表位。但此菩萨。以行就机。现居胜报。渐次增胜。十显无尽。初四以物施。後後渐难。次二集法施。前浅後深。次二得法。初狭後广。後二现胜德。先因後果。总上三义。因果行位等法。以为长者之宅。
○四问答因缘。
尔时善财见是事已。白言。圣者。何缘致此清净众会。种何善根。获如是报。长者告言。善男子。我念过去过佛刹微尘数劫。有世界名圆满庄严。佛号无边光明法界普庄严王。如来应正等觉。十号圆满。彼佛入城。我奏乐音。并烧一丸香而以供养。以此功德。回向三处。谓永离一切贫穷困苦。常见诸佛及善知识。恒闻正法。故获斯报。
【疏】於中先问後答。回向三处者。谓离贫穷。招前四层之报。二三两果.即後六重。一丸之微.因愿力故报胜。又表万行混融。发起向佛。则随一行。无不具矣。何果不阶。
○第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无量福德宝藏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得不思议功德宝藏。
入无分别如来身海。受无分别无上法云。修无分别功德道具。起无分别普贤行网。入无分别三昧境界。等无分别菩萨善根。住无分别如来所住。证无分别三世平等。住无分别普眼境界。住一切劫无有疲厌。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疏】谦己云菩萨等者。世宝。三宝。蕴积十重之中。故云宝藏。常用无尽。是为无量福德。後推胜中。当法显</a>胜。故功德宝藏。皆不思议。即是总句。入无分别下别明。由无分别而具诸法。故不思议。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国土名曰藤根。其土有城。名曰普门。中有长者名为普眼。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论】周徧推求宝髻长者。明徧观心境空有。三界定乱。升进无依无得无证之定门。市中而见者。明寂乱等也。若望十住中解脱长者。即入三昧。明身含佛刹之门。表创居定体。此十行中定。明行体恒定。表处生死市鄽。摄化众生。无亏定体。明动用俱寂。性自离故。遽即往诣顶礼者。速会其定体。不迟滞也。已下正举申请中。执善财手者。引接也将诣所居。示其舍宅。令善财观察者。令知所因也。舍宅清净光明。真金所成者。约位。以禅为主。余九波罗蜜为伴。明定体白净无垢。报成光明。真金为舍宅之大体。白银为墙者。以禅体为戒。戒为防护义。玻瓈为殿者。以禅体显智成忍。此宝似水精明净。然有众色不同。绀瑠璃宝而为楼阁者。以禅体而作精进观照。更增明净清洁也。砗磲妙宝而为其柱者。以禅为行。住持诸法故。已下自余庄严。以次依十波罗蜜次第排之。十层楼阁。亦准此十波罗蜜。从下向上排之。自有次第。宅开八门者。一面各有两门。四方都八也。明八正道行也。第十层中。明第十智波罗蜜。圆会三世佛因果。一念而满。教化众生。及入涅盘。总皆不移也。约智境界。法尔如斯故。已下九层中。初以檀度。二以戒。三忍。配之自有次第。并是以行报生表法。为善财说本因中云。我念过去佛刹微尘数劫。有世界名圆满庄严。佛号无边光明法界普庄严王。彼佛入城时。我奏乐音。并烧一丸香。以此供养回向三处。得此果报。所居舍宅如是者。明得定体。以十住位中已得。言佛刹微尘为数量者。明定越迷尘。自智慧佛。入此十行禅门故。故表越迷尘智现。以善说法为乐音。表因定起慧也。定香但烧一丸。五分法身周备。回向三处者。但入此随行寂用无碍定门。即能永离贫乏。常见诸佛及善知识。恒闻正法。是为三处。如经具言。我唯知此菩萨无量福德宝藏解脱门者。明随行寂用无碍定门。能摄福智。及以大慈大悲四摄四无量法皆在其内。是故号此长者名为宝髻。表此随行定门。总为鬟摄法义。自余如文自具。此一段是第五离痴乱行。以禅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约智门中。诸位同治。约位之中。此位治世间出世间定乱不自在障。如此长者十层楼阁。总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及佛果。皆悉通收。以法界无依无性禅为体故。皆以自体无依无住禅体中十波罗蜜以为庄严。论主以颂释曰。无作自性禅园苑。普光</a>明智为大宅。差别观照严楼阁。布施法食满众生。净戒宝衣恒普着。精进慈心为采女。禅心善达世间智。五地通明菩萨住。寂灭般若第六层。七层方便住生死。无功八层用自在。九层一生法王居。第十层中佛果满。如是次第而修学。毕竟不居初中末。以此众法利羣生。依正二报於中得。此略释大况。广意如文。意明一行中十行齐行。无始无终。例皆如是。
○第六普眼长者。寄善现行。(【钞】寄善现行者。慧能</a>显发三谛之理。般若现前故。)国名藤根者。夫藤根深入於地。上发华苗。表善现行。般若证深.能生後得。後得随物而转。故取类於藤。城名普门者。实相般若.无所不通故。长者名普眼者。观照般若.无不见故。第一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於宝髻长者所.闻此解脱已。深入诸佛无量知见。安住菩萨无量胜行。了达菩萨无量方便。希求菩萨无量法门。清净菩萨无量信解。明利菩萨无量诸根。成就菩萨无量欲乐。通达菩萨无量行门。增长菩萨无量愿力。建立菩萨无能胜幢。起菩萨智。照菩萨法。
渐次而行。至藤根国。推问求觅。彼城所在。虽历艰难。不惮劳苦。但唯正念善知识教。愿常亲近承事供养。徧策诸根。离众放逸。
【疏】言深入诸佛无量知见者。无量有二义。一多故。即权智境。二无分量故。即实慧境。境无量故。智亦无量。知见亦二义。一别。谓知即是智。见即是慧。即照二境之智慧。二通者。谓知见二字。俱是如来能证。如实知彼义故。即无障碍智。若尔。何假重言。为拣比知.所以言见。为拣肉眼见.所以云知。此如世亲</a>般若论。释悉知悉见。入谓证达。余句易了。(【钞】知见已下。二释知见。於中亦二。先别。依法华论。後通。即般若论。论云。如来悉知是诸众生便足。何故复说如来悉见是诸众生。若不说如来悉见是诸众生。或谓如来以比智知。恐生如是心故。若尔。但言如来悉见是诸众生便足。何故复说如来悉知是诸众生。若不说如来悉知是诸众生。或谓如来以肉眼等见。为防是故。说知见二语。)二趣後。可知。
○第二见敬咨问。
然後乃得见普门城。百千聚落。周帀围绕。雉堞崇峻。衢路宽平。见彼长者。往诣其所。於前顶礼。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
【疏】咨问中。先见依正。百千聚落周帀围绕者。眷属般若也。雉堞崇峻者。般若防非。高而无上也。五板为堵。五堵为雉。堞即女墙。衢路宽平者。般若诸佛常行。非权径故。荡然无涯。(【钞】眷属般若者。然般若有五。一实相般若。即所证理。二观照般若。即能证智。三文字般若。即能诠教。古惟有三。新说有五。加第四境界般若。实相唯悟真境。兼後智体。今境界通事。六尘之境皆为境界。五眷属般若。即与慧同时诸心心所。今此具五。城为实相。长者为观照。释无量中已有境界。今有眷属。文字通四。)
○第三称赞授法。先赞。後善男子下。授己法界。於中二。先能疗病。即下化众生。後善男子我又下。明能合香。上供诸佛。今初。
长者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知一切众生诸病。风黄痰热。鬼魅蛊毒。乃至水火之所伤害。如是一切所生诸疾。我悉能以方便救疗。善男子。十方众生诸有病者。咸来我所。我皆疗治。令其得差。复以香汤沐浴其身。香华璎珞。名衣上服。种种庄严。施诸饮食及以财宝。悉令充足。无所乏短。
【疏】文二。先除身病。後治心病。前中亦二。先治无不能。後善男子十方下。来者皆治。兼与身乐。
然後各为如应说法。为贪欲多者.教不净观。瞋恚多者.教慈悲观。愚痴多者.教其分别种种法相。等分行者.为其显示殊胜法门。为欲令其发菩提心.称扬一切诸佛功德。为欲令其起大悲意.显示生死无量苦恼。为欲令其增长功德.赞叹修习无量福智。为欲令其发大誓愿.称赞调伏一切众生。为欲令其修普贤行.说诸菩萨於一切刹一切劫住修诸行网。为欲令其具佛相好.称扬赞叹檀波罗蜜。为欲令其得佛净身.悉能徧至一切处故.称扬赞叹尸波罗蜜。为欲令其得佛清净不思议身.称扬赞叹忍波罗蜜。为欲令其获於如来无能胜身.称扬赞叹精进波罗蜜。为欲令其得於清净无与等身.称扬赞叹禅波罗蜜。为欲令其显现如来清净法身.称扬赞叹般若波罗蜜。为欲令其现佛世尊清净色身.称扬赞叹方便波罗蜜。为欲令其为诸众生住一切劫.称扬赞叹愿波罗蜜。为欲令其现清净身.悉过一切诸佛刹土.称扬赞叹力波罗蜜。为欲令其现清净身.随众生心悉使欢喜.称扬赞叹智波罗蜜。为欲令其获於究竟净妙之身.称扬赞叹永离一切诸不善法。如是施已.各令还去。
【疏】二治心病亦二。先明除惑。义通大小。後为欲令其下。令其成益。此唯大乘。有十六句。初五通显大心行愿。次十别明十度之因。感十身之果。施满他心。故相好悦物。戒徧止恶。故净身徧至。忍兼忍理。故不思议。进策万行.故无能胜。禅唯一心。故无与等。般若照理。故显法身。方便显用色身可覩。愿穷来际。住劫无穷。力不可摇。悉过一切。智穷事法。故随物成身。後一句总离诸恶。故究竟净妙。
○二上供佛行。
善男子。我又善知和合一切诸香要法。所谓无等香。辛头波罗香。无胜香。觉悟香。阿卢那跋底香。坚黑栴檀香。乌洛迦栴檀香。沈水香。不动诸根香。如是等香。悉知调理和合之法。又善男子。我持此香以为供养。普见诸佛所愿皆满。所谓救护一切众生愿。严净一切佛刹愿。供养一切如来愿。又善男子。然此香时。一一香中出无量香。徧至十方一切法界。一切诸佛众会道场。或为香宫。或为香殿。如是香栏槛。香垣墙。香却敌。香户牖。香重阁。香半月。香盖。香幢。香旛。香帐。香罗网。香形像。香庄严具。香光明。香云雨。处处充满。以为庄严。
【疏】供佛行中二。初知香体。辛头者。即信度河也。波罗是岸。即彼河岸之香。阿卢那跋底。此云赤色极。乌洛迦者。西域蛇名。其蛇有毒。绕此檀树故。和合者。戒定慧等。融无碍故。次兴供起愿。後能成大供。文处并显。
○第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令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法门。如诸菩萨摩诃萨如大药王。若见若闻。若忆念。若同住。若随行往。若称名号。皆获利益无空过者。若有众生暂得值遇。必令消灭一切烦恼。入於佛法。离诸苦蕴。永息一切生死怖畏。到无所畏一切智处。摧坏一切老死大山。安住平等寂灭之乐。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疏】推胜中。谦已知一中。谓身心病除。成二世乐。故皆欢喜。以香普供。得佛十身。则何佛不见。余并可知。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大城。名多罗幢。彼中有王名无厌足。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礼</a>普眼足。绕无量帀。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论】雉堞崇峻者。重堞最高曰雉。雉重曰堞。城高曰崇。难升曰峻。明此善知识住第六行中。智慧无尽。重重尊高难入故。衢路宽平者。三空智慧。荡无涯际。世及出世。智无不周。对治诸病者。世间四大不和病。以汤药治。如烦恼病。以五停心观。十波罗蜜治。善合诸香者。以戒。定。慧。解脱。法身智身香。随根普熏。自佛出现。如上之事。皆约事表法。有事有法。皆含世间出世间二义。如十住中第六正心住。以海幢比丘入寂灭定。身出化云。徧周饶益。表第六住中般若寂用无碍门。今此十行位中。第六般若善现行中。举纯用是寂。得成就寂静身语意行。如上能疗治众生病者。实有是行。表法者。风病。明想念多者。以数息对治。引令内止方便。令所缘心息。顺无作定。显智用神通。利化一切。黄病。表贪欲多者。对以不净观。痰热病者。表愚痴多者。对以十二缘生观。鬼魅病者。表取着妙相。不离魔业。及天报神通。对以法空观。蛊毒者。表一切有所得心。能生一切诸缠害业。爱业喻水。瞋业喻火。如是等病。皆能对治。如合和诸香者。亦实有如是行。表法者。即明智慧善说教香。令熏净诸恶执业故。随诸恶业为臭.随智慧行为香。如辛头波罗香。即明阿耨达池西面。金牛口中所出大河。流入信度国。波罗者。此云岸也。明此香出此河之岸上。表此第六善现行。三空智慧。四辨无碍。如彼大池。涌出四河。润泽大地。复成大海。一切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香。皆生其中。若有众生闻而入信。皆得度脱。超升彼岸。经举其一。余三河。准此知之。阿卢那跋底香者。此云香赤色鲜明。表赤色是南方正色。又表离为虚无。为日。为明。为心。以离法心故。离犹丽也。像此位三空四辨无相智慧光明。丽於一切众生心境。皆得智慧解脱香故。乌洛迦栴檀香者。乌洛迦蛇名。栴檀者。香树也。明此蛇最毒。常患毒热。以身绕此香树。其毒气便息。表若有众生闻说心境俱空。本无体相。无有处所。无一法可得之香。信而悟入。一切烦恼毒热。自然清净。余香如名可解。如是八种智慧香。熏诸众生邪见识种。令依八正道行。入如来智慧香故。善男子。我唯知此令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门。明如上对治诸法智慧。开发诸佛智慧方便。皆令众生入佛智慧。皆欢喜故。
○第七无厌足王。寄无着行。(【钞】寄无着行者。方便涉有。不迷於空。事理无滞。不舍不受。故名无着。)第一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忆念思惟善知识教。念善知识能摄受我。能守护我。令我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退转。如是思惟。生欢喜心。净信心。广大心。怡畅心。踊跃心。欣庆心。胜妙心。寂静心。庄严心。无着心。无碍心。平等心。自在心。住法心。徧往佛刹心。见佛庄严心。不舍十力心。渐次游行。经历国土村邑聚落。至多罗幢城。问无厌足王所在之处。诸人答言。此王今者在於正殿。坐师子座。宣布法化。调御众生。可治者治。可摄者摄。罚其罪恶。决其诤讼。抚其孤弱。皆令永断杀盗邪淫。亦令禁止妄言两舌恶口绮语。又使远离贪瞋邪见。时善财童子依众人语。寻即往诣。
【疏】趣求中。先念教成益。後渐次下。趣求後友。既入其国。必闻其政。言多罗者。此云明净。幢者建立。表无着行。依般若净明。立胜行故。王名无厌足者。如幻方便。化无所着。故无疲厌心。
○第二见敬咨问。
遥见彼王。坐那罗延金刚之座.阿僧只宝以为其足。无量宝像以为庄严。金绳为网.弥覆其上。如意摩尼以为宝冠。庄严其首。阎浮檀金以为半月。庄严其额。帝青摩尼以为耳璫。相对垂下。无价摩尼以为璎珞。庄严其颈。天妙摩尼以为印钏。庄严其臂。阎浮檀金以为其盖。众宝间错以为轮辐。大瑠璃宝以为其竿。光味摩尼以为其脐。杂宝为铃恒出妙音。放大光明周徧十方。如是宝盖而覆其上。阿那罗王有大力势。能伏他众无能与敌。以离垢缯而系其顶。十千大臣。前後围绕共理王事。其前复有十万猛卒。形貌丑恶。衣服褊陋。执持器仗。攘臂瞋目。众生见者无不恐怖。无量众生犯王教敕。或盗他物。或害他命。或侵他妻。或生邪见。或起瞋恨。或怀贪嫉。作如是等种种恶业。身被五缚。将诣王所。随其所犯而治罚之。或断手足。或截耳鼻。或挑其目。或斩其首。或剥其皮。或解其体。或以汤煑。或以火焚。或驱上高山推令堕落。有如是等无量楚毒。发声号叫。譬如众合大地狱中。善财见已。作如是念。我为利益一切众生。求菩萨行。修菩萨道。今者此王。灭诸善法。作大罪业。逼恼众生。乃至断命。曾不顾惧未来恶道。云何於此而欲求法。发大悲心。救护众生。作是念时。空中有天而告之言。善男子。汝当忆念普眼长者善知识教。善财仰视而白之曰。我常忆念初不敢忘。天曰。善男子。汝莫厌离善知识语。善知识者。能引导汝至无险难安隐之处。善男子。菩萨善巧方便智不可思议。摄受众生智不可思议。护念众生智不可思议。成熟众生智不可思议。守护众生智不可思议。度脱众生智不可思议。调伏众生智不可思议。时善财童子闻此语已。即诣王所顶礼其足。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疏】先见有四。一见胜依正。二其前复有下。覩其逆化。三善财见已下。不了生疑。四作是念时下。空天晓喻。於中二。先令忆前教真实。使不生疑。後善男子菩萨善巧下。辨後行深玄。令其信入。然善财虽常忆教而生疑者。逆行难知故。贪益此世。不疑婆须。瞋痴现损。故胜热此王。并生疑怪。言深玄者。通达非道故。梁摄论戒学中。明菩萨逆行杀等。生无量福。得无上菩提。要大菩萨。方堪此事。此有二种。一实行。二变化。实行者。了知前人。必定作无间业。无别方便。令离此恶。唯可断命。使其不作。又知前人若舍命已。必生善道。又菩萨自念。我行杀已。必堕地狱。为彼受苦。彼虽现受轻苦。必得乐果。瑜伽菩萨地戒品之中。亦同此说。言变化者。即当此文。下王自说。二时善财下。敬问可知。
○第三授己法界中二。初授法方便。
时阿那罗王。理王事已。执善财手。将入宫中。命之同坐。
【疏】执手同坐。示无间之仪。表摄彼加行。令趣真故。
○二正示法界。令证相应。
告言。善男子。汝应观我所住宫殿。善财如语。即徧观察。见其宫殿广大无比。皆以妙宝之所合成。七宝为墙。周帀围绕。百千众宝以为楼阁。种种庄严。悉皆妙好。不思议摩尼宝网罗覆其上。十亿侍女端正殊绝。威仪进止。皆悉可观。凡所施为。无非巧妙。先起後卧。软意承旨。
【疏】於中四。一举果令入。
时阿那罗王告善财言。善男子。於意云何。我若实作如是恶业。云何而得如是果报。如是色身。如是眷属。如是富瞻。如是自在。
【疏】二以实显权。
善男子。我得菩萨如幻解脱。善男子。我此国土所有众生。多行杀盗。乃至邪见。作余方便。不能令其舍离恶业。善男子。我为调伏彼众生故。化作恶人。造诸罪业。受种种苦。令其一切作恶众生。见是事已。心生惶怖。心生厌离。心生怯弱。断其所作一切恶业。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善男子。我以如是巧方便故。令诸众生舍十恶业。住十善道。究竟快乐。究竟安隐。究竟住於一切智地。
【疏】三示其所得。於中初名。如幻者。了生如幻故。以幻化幻。次我此国下。明法门业用。後我以如是下。明法门胜益。
善男子。我身语意。未曾恼害於一众生。善男子。如我心者。宁於未来受无间苦。终不发生一念之意。与一蚊一蚁而作苦事。况复人耶。人是福田。能生一切诸善法故。
【疏】四直显实得。慈念之深。然诸位至七。皆方便故。休舍。观自在。开敷树华。多约慈悲。
○第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得此如幻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得无生忍。知诸有趣悉皆如幻。菩萨诸行悉皆如化。一切世间悉皆如影。一切诸法悉皆如梦。入真实相无碍法门.修行帝网一切诸行。以无碍智行於境界。普入一切平等三昧。於陀罗尼已得自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疏】推胜云无生忍者。由了如幻。方证此忍故。又後位中。当此忍故。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妙光。王名大光。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王足。绕无数帀。辞退而去。
【论】阿那罗王者。此云无厌足也。如十住第七住慈悲位。以休舍优婆夷表之。此十行第七慈悲行。以无厌足王表之。以明治恶人之行。自化作恶。自苦治之。令实众生。厌世修德。成菩提道。第七回向以观世音主之。第七远行地中。以夜天名开敷树华主之。如是皆是随位成就慈悲之别名。自余如经具明。此是第七无着行善知识。以方便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约智门中。诸位通治。约位门中。以治处生死中。染净二行不自在。令得住生死中大智大悲得自在故。
○第八大光。寄难得行。第一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正念彼王所得幻智法门。思惟彼王如幻解脱。观察彼王如幻法性。发如幻愿。净如幻法。普於一切如幻三世。起於种种如幻变化。如是思惟。
渐次游行。或至人间城邑聚落。或经旷野岩谷险难。无有疲懈未曾休息。然後乃至妙光大城。而问人言。妙光大城。在於何所。人咸报言。妙光城者。今此城是。是大光王之所住处。时善财童子欢喜踊跃。作如是念。我善知识在此城中。我今必当亲得奉见。闻诸菩萨所行之行。闻诸菩萨出要之门。闻诸菩萨所证之法。闻诸菩萨不思议功德。闻诸菩萨不思议自在。闻诸菩萨不思议平等。闻诸菩萨不思议勇猛。闻诸菩萨不思议境界。广大清净。
【疏】趣求中。先念前。(【钞】寄难得行者。无障碍愿力。乃能得故。)後渐次下。趣後。於中初推求得知。城名妙光者。前位悲增。今得无住妙慧。运众生故。土名大光者。慈定之智。无不该故。广大愿中。皆彻照故。後时善财童子下。自庆当益。
○第二见敬咨问。
作是念已。入妙光城。见此大城.以金银瑠璃玻瓈真珠砗磲码碯七宝所成。七宝深壍.七重围绕。八功德水。盈满其中。底布金沙。优鉢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华.徧布其上。宝多罗树.七重行列。七种金刚以为其垣。各各围绕。所谓师子光明金刚垣。无能超胜金刚垣。不可沮坏金刚垣。不可毁缺金刚垣。坚固无碍金刚垣。胜妙网藏金刚垣。离尘清净金刚垣。悉以无数摩尼妙宝。间错庄严。种种众宝而为埤堄。其城纵广一十由旬。周回八方。面开八门。皆以七宝周徧严饰。毗瑠璃宝以为其地。种种庄严。甚可爱乐。其城之内十亿衢道。一一道间皆有无量万亿众生於中止住。有无数阎浮檀金楼阁。毗瑠璃摩尼网罗覆其上。无数银楼阁。赤真珠摩尼网罗覆其上。无数毗瑠璃楼阁。妙藏摩尼网罗覆其上。无数玻瓈楼阁。无垢藏摩尼王网罗覆其上。无数光照世间摩尼宝楼阁。日藏摩尼王网罗覆其上。无数帝青摩尼宝楼阁。妙光摩尼王网罗覆其上。无数众生海摩尼王楼阁。焰光明摩尼王网罗覆其上。无数金刚宝楼阁。无能胜幢摩尼王网罗覆其上。无数黑栴檀楼阁。天曼陀罗华网罗覆其上。无数无等香王楼阁。种种华网罗覆其上。其城复有无数摩尼网。无数宝铃网。无数天香网。无数天华网。无数宝形像网。无数宝衣帐。无数宝盖帐。无数宝楼阁帐。无数宝华鬘帐之所弥覆。处处建立宝盖幢旛。当此城中有一楼阁。名正法藏。阿僧只宝以为庄严。光明赫奕最胜无比。众生见者心无厌足。彼大光王常处其中。尔时善财童子於此一切珍宝妙物。乃至男女六尘境界。皆无爱着。但正思惟究竟之法。一心愿乐见善知识。
【疏】初见中三。初见依报中二。先所见殊胜。云十由旬者。欲明圆满。既有十亿衢道。道各无量众生。岂世间十小由旬之所能受。故此中事物。皆应圆融表法。如理思之。後尔时善财下。能见无染。
渐次游行。见大光王去於所住楼阁不远.四衢道中。坐如意摩尼宝莲华藏广大庄严师子之座。绀瑠璃宝以为其足。金缯为帐。众宝为网。上妙天衣以为茵褥。其王於上结跏趺坐。二十八种大人之相。八十随好而以严身。如真金山光色炽盛。如净</a>空日威光赫奕。如盛满月见者清凉。如梵天王处於梵众。亦如大海。功德法宝无有边际。亦如雪山。相好树林以为严饰。亦如大云。能震法雷启悟羣品。亦如虚空。显现种种法门星象。如须弥山。四色普现众生心海。亦如宝洲。种种智宝充满其中。
【疏】二见王正报。处四衢道者。以四无量。用四摄法摄众生故。二十八相者。因未满故。
於王座前。有金银瑠璃摩尼真珠珊瑚琥珀珂贝璧玉诸珍宝聚。衣服璎珞及诸饮食。无量无边种种充满。复见无量百千万亿上妙宝车。百千万亿诸天伎乐。百千万亿天诸妙香。百千万亿病缘汤药资生之具。如是一切悉皆珍好。无量乳牛蹄角金色。无量千亿端正女人。上妙栴檀以涂其体。天衣璎珞种种庄严。六十四能靡不该练。世情礼则。悉皆善解。随众生心而以给施。城邑聚落四衢道侧。悉置一切资生之具。
一一道傍皆有二十亿菩萨。以此诸物给施众生。
为欲普摄众生故。为令众生欢喜故。为令众生踊跃故。为令众生心净故。为令众生清凉故。为灭众生烦恼故。为令众生知一切义理故。为令众生入一切智道故。为令众生舍怨敌心故。为令众生离身语恶故。为令众生拔诸邪见故。为令众生净诸业道故。
【疏】三主伴摄生。於中亦三。先列所施。通情非情。六十四能。义如别说。次一一道下。明能施人。即是助伴。後为欲普摄下。明其施意。
时善财童子。五体投地。顶礼其足。恭敬右绕。经无量帀。合掌而住。
白言。圣者。我己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疏】二三敬问。可知。
○第三授己法界中三。一总示法门。
时王告言。善男子。我净修菩萨大慈幢行。我满足菩萨大慈幢行。
【疏】谓大慈首出。离染圆满故。
○二明得法因缘。
善男子。我於无量百千万亿。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所。问难此法。思惟观察。修习庄严。
【疏】问难是闻慧。以三种慧。庄严此慈。
○三明其业用。
善男子。我以此法为王。以此法教敕。以此法摄受。以此法随逐世间。以此法引导众生。以此法令众生修行。以此法令众生趣入。以此法与众生方便。以此法令众生熏习。以此法令众生起行。以此法令众生安住。思惟诸法自性。以此法令众生安住慈心。以慈为主。具足慈力。如是令住利益心。安乐心。哀愍心。摄受心。守护众生不舍离心。拔众生苦无休息心。我以此法令一切众生。毕竟快乐。恒自悦豫。身无诸苦。心得清凉。断生死爱。乐正法乐。涤烦恼垢。破恶业障。绝生死。流入真法海。断诸有趣。求一切智。净诸心海。生不坏信。善男子。我已住此大慈幢行。能以正法教化世间。
善男子。我国土中一切众生。皆於我所无有恐怖。
善男子。若有众生贫穷困乏。来至我所而有求索。我开库藏恣其所取而语之言。莫造诸恶。莫害众生。莫起诸见。莫生执着。汝等贫乏。若有所须。当来我所。及四衢道。一切诸物种种具足。随意而取勿生疑难。
善男子。此妙光城所住众生。皆是菩萨发大乘意。随心所欲所见不同。或见此城其量狭小。或见此城其量广大。或见土沙以为其地。或见众宝而以庄严。或见聚土以为垣墙。或见宝墙周帀围绕。或见其地多诸瓦石高下不平。或见无量大摩尼宝间错庄严。平坦如掌。或见屋宅土木所成。或见殿堂。及诸楼阁。阶墀窗闼。轩槛户牖。如是一切.无非妙宝。善男子。若有众生其心清净。曾种善根。供养诸佛。发心趣向一切智道。以一切智为究竟处。及我昔时修菩萨行曾所摄受。则见此城众宝严净。余皆见秽。
善男子。此国土中一切众生。五浊世时乐作诸恶。我心哀愍而欲救护。入於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之门。入此三昧时。彼诸众生所有怖畏心。恼害心。怨敌心。诤论心。如是诸心悉自消灭。何以故。入於菩萨大慈为首。顺世三昧。法如是故。善男子。且待须臾。自当现见。
时大光王即入此定。其城内外六种震动。诸宝地.宝墙.宝堂.宝殿.台观楼阁.阶砌户牖。如是一切咸出妙音。悉向於王曲躬敬礼。妙光城内所有居人。靡不同时欢喜踊跃。俱向王所。举身投地。村营城邑一切人众。咸来见王。欢喜敬礼近王所住。鸟兽之属。互相瞻视。起慈悲心。咸向王前恭敬礼拜。一切山原及诸草树。莫不回转向王敬礼。陂池泉井。及以河海。悉皆腾溢流注王前。十千龙王起大香云。激电震雷。注微细雨。有十千天王。所谓忉利天王。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善变化天王。他化自在天王。如是等而为上首。於虚空中作众伎乐。无数天女歌咏赞叹。雨无数华云。无数香云。无数宝鬘云。无数宝衣云。无数宝盖云。无数宝幢云。无数宝旛云。於虚空中而为庄严。供养其王。伊罗婆拏大象王以自在力。於虚空中敷布无数大宝莲华。垂无数宝璎珞。无数宝缯带。无数宝鬘。无数宝严具。无数宝华。无数宝香。种种奇妙以为严饰。无数采女种种歌赞。阎浮提内复有无量百千万亿诸罗刹王。诸夜叉王。鸠盘茶王。毗舍闍王。或住大海。或居陆地。饮血噉肉。残害众生。皆起慈心。愿行利益。明识後世。不造诸恶。恭敬合掌。顶礼於王。如阎浮提。余三天下。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百千万亿那由他世界中。所有一切毒恶众生。悉亦如是。
【疏】於中五。一以法摄化。二我国土中下。以无畏摄。三若有众生下。以财宝摄。四此妙光城下。随机徧摄。五善男子此国土中下。以三昧摄。於中二。先以言告。後时大光王下。正以定示。显定业用。情与非情咸成胜益者。谓同体大慈。物我无二故。如世间王。德合乾坤。则麟凤来仪。宝璧呈瑞。况於出世慈力。不令草木屈膝耶。
○第四谦己推胜。
时大光王从三昧起。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门。如诸菩萨摩诃萨为高盖。慈心普荫诸众生故。为修行。下中上行悉等行故。为大地。能以慈心任持一切诸众生故。为满月。福德光明於世间中平等现故。为净日。以智光明照耀一切所知境故。为明灯。能破一切众生心中诸黑暗故。为水清珠。能清一切众生心中谄诳浊故。为如意宝。悉能满足一切众生心所愿故。为大风。速令众生修习三昧。入一切智大城中故。而我云何能知其行。能说其德。能称量彼福德大山。能瞻仰彼功德众星。能观察彼大愿风轮。能趣入彼甚深法门。能显示彼庄严大海。能阐明彼普贤行门。能开示彼诸三昧窟。能赞叹彼大慈悲云。
【疏】先谦己知一。慈本为物。名顺世间。高出众行。故名为首。即是幢义。余并可知。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王都名曰安住。有优婆夷名曰不动。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顶礼王足。绕无数帀。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论】大光王入菩萨大慈为首三昧。显所行慈心业用。饶益自在。令後学者仿之。以明无依之智。入等众生心。与之同体。无有别性。有情无情皆悉同体。入此三昧所感业故。令一切众生。及以树林涌泉。悉皆归流。悉皆低枝。悉皆稽首。夜叉罗刹悉皆息恶。以明智随一切众生。皆与同其业用。一性无二。如世间帝王。有慈悲於人。龙神顺伏。凤集麟翔。何况人焉而不归仰。况此大光王。智彻</a>真源。行齐法界。慈心为首。神会</a>含灵。与众物而同光。为万有之根本。如摩尼宝。与物同色。而本色不违。如圣智无心。以万物心为心。而物无违也。明同体大慈悲心。与物同用。对现色身而令发明故。山原及诸草树无不回转。向王礼</a>敬。陂池泉井。及以河海。悉皆腾溢流注王前者。以智境大慈。法合如此。若众生情识所变之境。即众生不能为之。如莲华藏世界中境界。尽作佛事。以是智境。非情所为故。圣者以智归情。令有情众生。报得无情草木。山泉河海。悉皆随智回转。以末为本故。如世间有至孝於心。冰池涌鱼。冬竹抽笋。尚自如斯。况真智从慈者欤。此第八行中。明智从悲行用故。以是列众之中。先标十千龙王以为众首者。表智恒游空。垂慈雨法。以龙游空。兴云注雨表之。次如天王自在已下诸众。皆明以大慈为首。三昧业用所招之众。如文具明。从顶礼於王已下。有四行半经。明摄化广狭。及推德善财升进。此是第八难得行善知识。以愿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约智门中。诸位通治。约位门中。治第八行中智悲不自在障。令得自在。大慈为首。智为先导。已前以慈修智。已後第九第十二位。以智行悲。前十住中亦如是。後十回向十地。亦仿此意。明以无功之智用。成慈悲等众生之业用。无自功可成。如来十力四无畏。任运自至。
○第九不动优婆夷。寄善法行。自发心来。於一切法无不得定。烦恼二乘不能动故。亦令众生心不动故。以智修慈。故示以女。居安住王都者。王子位故。智契实法。不为缘坏。名为安住。(【钞】寄善法行。说法授人。动成物轨。思择修习一切法故。)第一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出妙光城。游行道路。正念思惟大光王教。忆念菩萨大慈幢行门。思惟菩萨随顺世间三昧光明门。增长彼不思议愿福德自在力。坚固彼不思议成熟众生智。观察彼不思议不共受用大威德。忆念彼不思议差别相。思惟彼不思议清净眷属。思惟彼不思议所作业。
生欢喜心。生净信心。生猛利心。生欣悦心。生踊跃心。生庆幸心。生无浊心。生清净心。生坚固心。生广大心。生无尽心。
如是思惟悲泣流泪。念善知识实为希有。出生一切诸功德处。出生一切诸菩萨行。出生一切菩萨净念。出生一切陀罗尼轮。出生一切三昧光明。出生一切诸佛知见。普雨一切诸佛法雨。显示一切菩萨愿门。出生难思智慧光明。增长一切菩萨根芽。
又作是念。善知识者。能普救护一切恶道。能普演说诸平等法。能普显示诸夷险道。能普开阐大乘奥义。能普劝发普贤诸行。能普引到一切智城。能普令入法界大海。能普令见三世法海。能普授与众圣道场。能普增长一切白法。
善财童子如是悲哀思念之时。彼常随逐觉悟菩萨。如来使天。於虚空中而告之言。善男子。其有修行善知识教。诸佛世尊悉皆欢喜。其有随顺善知识语。则得近於一切智地。其有能於善知识语无疑惑者。则常值遇一切善友。其有发心愿常不离善知识者。则得具足一切义利。
善男子。汝可往诣安住王都。即当得见不动优婆夷大善知识。
时善财童子从彼三昧智光明起。渐次游行至安住城。周徧推求不动优婆夷今在何所。无量人众咸告之言。善男子。不动优婆夷。身是童女。在其家内。父母守护。与自亲属无量人众演说妙法。善财童子闻是语已。其心欢喜。如见父母。即诣不动优婆夷舍。
【疏】趣求中二。先依教。後趣求。前中有五。一思修前法。二生欢喜下。因修得益。无浊约无他。清净约自体。三如是思惟下。推功归友。至此偏悲者。修悲将满故。四又作是念下。广叹友能。五善财童子如是悲哀下。胜缘印劝。於中先印。天字两用。故晋本云。如来使天。随菩萨天。随菩萨天.是己业行之神。如来使天.是佛力摄生神。但修行位已着。皆有二天常随其人。後汝可诣下。劝诣後友。二时善财童子从彼下。趣求後友。可知。
○第二见敬咨问。
入其宅内。见彼堂宇金色光明普皆照耀。遇斯光者.身意清凉。善财童子光明触身。即时获得五百三昧门。所谓了一切希有相三昧门。入寂静三昧门。远离一切世间三昧门。普眼舍得三昧门。如来藏三昧门。得如是等五百三昧门。以此三昧门故。身心柔软如七日胎。又闻妙香。非诸天龙乾闼婆等人与非人之所能有。
善财童子前诣其所。恭敬合掌。一心观察。见其形色端正殊妙。十方世界一切女人无有能及。况其过者。唯除如来。及以一切灌顶菩萨。口出妙香。宫殿庄严。并其眷属悉无与等。况复过者。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无有於此优婆夷所.起染着心。若得暂见。所有烦恼悉自消灭。譬如百万大梵天王。决定不生欲界烦恼。其有见此优婆夷者。所有烦恼应知亦然。十方众生观此女人皆无厌足。唯除具足大智慧者。
尔时善财童子曲躬合掌。正念观察。见此女人其身自在不可思议。色相颜容世无与等。光明洞彻物无能障。普为众生而作利益。其身毛孔恒出妙香。眷属无边。宫殿第一。功德深广莫知涯际。心生欢喜。以颂赞曰。
守护清净戒 修行广大忍
精进不退转 光明照世间
尔时善财童子说此颂已。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疏】见中分二。先见依获益。後善财童子前诣下。见正超伦。二尔时善财曲躬下。敬问。可知。
○第三称赞授法。於中先赞。
时不动优婆夷。以菩萨柔软语。悦意语。慰喻善财而告之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後正授法界。於中二。先示法门名体。後徵业用之境界。今初。
善男子。我得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门。我得菩萨坚固受持行门。我得菩萨一切法平等地总持门。我得菩萨照明一切法辩才门。我得菩萨求一切法无疲厌三昧门。
【疏】不同前例。而举五法者。亦同九地。当法师位。须广知故。五中初二所持内德。一智慧无覊。偏名解脱。有智则烦恼不可坏。取着无能胜。故云难摧伏。此智包容。故名.为藏。二受持坚固.偏得行名。谓遇恶众生而能堪忍。徧生诸趣而心不迷。故云坚固。三即能持。深入法门。得法性地。则无不持矣。四即外化。由正思佛法。明照差别。故得辩才。能转法轮。称众生欲。五即上求。一心求法。故云三昧。近佛无厌。受法无足故。
○二徵业用之境界。於中四。一徵问。二显难。三重请。四广答。
善财童子言。圣者。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门。乃至求一切法无疲厌三昧门.境界云何。
童女言。善男子。此处难知。
善财白言。唯愿圣者。承佛神力.为我宣说。我当因善知识。能信能受。能知能了。趣入观察。修习随顺。离诸分别。究竟平等。
【疏】上三可知。
○四广答中二。先明得法因缘。以彰深远。释上难知。二显其业用以酬初问。今初。
优婆夷言。善男子。过去世中。有劫名离垢。佛号修臂。时有国王名曰电授。唯有一女。即我身是。我於夜分废音乐时。父母兄弟悉已眠寝。五百童女亦皆昏寐。我於楼上仰观星宿。於虚空中见彼如来。如宝山王。无量无边天龙八部诸菩萨众所共围绕。佛身普放大光明网。周徧十方无所障碍。佛身毛孔皆出妙香。我闻是香。身体柔软.心生欢喜。
便从楼下至於地上。合十指爪顶礼於佛。又观彼佛不见顶相。观身左右.莫知边际。思惟彼佛诸相随好无有厌足。窃自念言。此佛世尊作何等业。获於如是上妙之身。相好圆满。光明具足。眷属成就。宫殿严好。福德智慧悉皆清净。总持三昧不可思议。神通自在。辩才无碍。
善男子。尔时如来知我心念。即告我言。汝应发不可坏心.灭诸烦恼。应发无能胜心.破诸取着。应发无退怯心。入深法门。应发能堪耐心.救恶众生。应发无迷惑心。普於一切诸趣受生。应发无厌足心。求见诸佛无有休息。应发无知足心。悉受一切如来法雨。应发正思惟心。普生一切佛法光明。应发大住持心。普转一切诸佛法轮。应发广流通心。随众生欲施其法宝。
善男子。我於彼佛所闻如是法。求一切智。求佛十力。求佛辩才。求佛光明。求佛色身。求佛相好。求佛众会。求佛国土。求佛威仪。求佛寿命。发是心已。其心坚固。犹如金刚。一切烦恼及以二乘悉不能坏。
善男子。我发是心已来.经阎浮提微尘数劫。尚不生於念欲之心。况行其事。尔所劫中。於自亲属不起瞋心。况他众生。尔所劫中。於其自身不生我见。况於众具而计我所。尔所劫中。死时生时及住胎藏。未曾迷惑。起众生想。及无记心。况於余时。尔所劫中。乃至梦中。随见一佛未曾忘失。何况菩萨十眼所见。尔所劫中。受持一切如来正法。未曾忘失一文一句。乃至世俗所有言辞尚不忘失。何况如来金口所说。尔所劫中。受持一切如来法海。一文一句无不思惟无不观察。乃至一切世俗之法亦复如是。尔所劫中。受持如是一切法海。未曾於一法中不得三昧。乃至世间技术之法。一一法中悉亦如是。尔所劫中。住持一切如来法轮。随所住持。未曾废舍一文一句。乃至不曾生於世智。唯除为欲调众生故。尔所劫中。见诸佛海。未曾於一佛所不得成就清净大愿。乃至於诸化佛之所悉亦如是。尔所劫中。见诸菩萨修行妙行。无有一行我不成就。尔所劫中。所有众生。无一众生我不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未曾劝一众生发於声闻辟支佛意。尔所劫中。於一切佛法。乃至一文一句不生疑惑。不生二想。不生分别想。不生种种想。不生执着想。不生胜劣想。不生爱憎想。
善男子。我从是来。常见诸佛。常见菩萨。常见真实善知识。常闻诸佛愿。常闻菩萨行。常闻菩萨波罗蜜门。常闻菩萨地智光明门。常闻菩萨无尽藏门。常闻入无边世界网门。常闻出生无边众生界因门。常以清净智慧光明。除灭一切众生烦恼。常以智慧。生长一切众生善根。常随一切众生所乐示现其身。常以清净上妙言音。开悟法界一切众生。
【疏】分六。一举往见佛为发心缘。二便从楼下。内兴观念为发心因。先观後念。念福智等。即前五法之因。神通自在。是行坚固。三善男子尔时下。佛劝发心。能成前五。有十种心。初二成智慧。次一成总持。次二成神通。次二成三昧。後三成辩才。故上来取斯十句。释五法门。四善男子我於彼下正明发心坚固。五我发是心已来下。经久无违。六我从是来下。彰发心胜益。即前五因之果。
○二显其业用。
善男子。我得菩萨求一切法无厌足庄严门。我得一切法平等地总持门。现不思议自在神变。汝欲见不。
善财言唯。我心愿见。
尔时不动优婆夷坐於龙藏师子之座。入求一切法无厌足庄严三昧门。不空轮庄严三昧门。十力智轮现前三昧门。佛种无尽藏三昧门。入如是等一万三昧门。入此三昧门时。十方各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六种震动。皆悉清净。瑠璃所成。一一世界中有百亿四天下。百亿如来。或住兜率天。乃至般涅盘。一一如</a>来放光明网。周徧法界。道场众会。清净围绕。转妙法轮。开悟羣生。
时不动优婆夷从三昧起。告善财言。善男子。汝见此不。善财言唯。我皆已见。
【疏】於中四。一许现。即举五法中二。二申请。三正现。入一万三昧者。於一求法无厌三昧。即入一万。明知余解脱等。亦摄多门。四出定印述。并可知。
○第四谦己推胜。
优婆夷言。善男子。我唯得此求一切法无厌足三昧光明。为一切众生说微妙法皆令欢喜。如诸菩萨摩诃萨如金翅鸟。游行虚空无所障碍。能入一切众生大海。见有善根已成熟者。便即执取置菩提岸。又如商客。入大宝洲采求如来十力智宝。又如渔师。持正法网入生死海。於爱水中漉诸众生。如阿修罗王。能徧[打-丁+毛]动三有大城诸烦恼海。又如日轮出现虚空。照爱水泥令其乾竭。又如满月出现虚空。令可化者.心华开敷。又如大地普皆平等。无量众生於中止住。增长一切善法根芽。又如大风所向无碍。能拔一切诸见大树。如转轮王游行世间。以四摄事摄诸众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第五指示後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大城名无量都萨罗。其中有一出家外道名曰徧行。汝往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帀。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疏】都萨罗者。此云喜出生。谓此城中。出生无量欢喜之事故。以智度圆满。则能无所不生。友名徧行。巧智随机.无不行故.名真实行。示外道者。能行非道。又非道不染。故曰出家。余可知。
【论】问曰。何故此位念善知识悲泣流泪。何意。答曰。为明从智修悲。满佛十力故。又问。此位善知识何故为女。答曰。如下文云过去有佛。号曰修臂。修者。长也。明引接义。表此从无功之智。以愿波罗蜜行慈。接引一切众生故。王名电授者。是智也。为明智能破迷。见道速疾。如电光也。唯有一女者。慈悲也。明第六行至第七行。以悲修智。自第八行已去。以智修慈悲故。故以王女表之。是童女者。第八住。第八行已前。慈位犹有染习。此第九住第九行。从智起悲。无有染习故。故以童女表之。在家父母守护者。以方便为父.智度为母。以守护慈心为女。无染障故。净习障。至十一地方无。如十定品中。灌顶菩萨。犹三求推觅不见普贤者。其样式是也。善男子。我得菩萨摧伏智慧藏解脱门者。明第九法师行中。善摧邪论。世无当者。已入如是十力智分故。如下文云。我於彼佛所。闻如是法。求一切智。求佛十力。求佛辩才。又以法师位中。表行素洁清高。慈悲和悦。谦下无慢。以女表之。非即女也。善财入其宅内.见彼堂宇.金色光明.普皆照耀者。明此第九法师位。悲室教光所烛故。触善财身即得五百三昧门者。意有五门。一了相本净。自体光明。二达心境无依。不居空有。性自寂静。三如是三昧。能於世间无所染着。四以普眼舍得三昧者。明智眼无依。名之为舍。善知万有。名之为得。五如来藏三昧门者。明一智之内。含容万德。举此五数以明五百。都含五位五百法门。善财入此三昧如七日胎者。同此位中。以智入慈。柔和适悦也。一切众生见此女人皆无染着心。一切烦恼自然消灭者。明智相福资。仁慈端正。无染爱业以受其身。所生之身。无有淫相。天人恭敬。见者惑亡。善财以一行颂。叹此女人。修戒忍精进三种行。得光明照世间身。如经具明。以优婆夷入定。显求一切法无厌三昧门。令善财见。如文具明。以不空轮三昧者。须学世间出世间皆具足故。十力智轮三昧者。会佛差别智轮满故。佛种无尽藏三昧门者。智无不含。化无断绝故。此三三昧是总。一万三昧是别。明一多相容自在。入因陀罗网教门。已下推德升进。此是第九善法行中善知识。以力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约智门中。诸位通治。约位门中。治说法不自在障。令得自在。
○第十徧行外道。寄真实行。第一依教趣求。(【钞】十徧行外道寄真实行。智度已圆。称於二谛。言行不虚。故名真实。)
尔时善财童子於不动优婆夷所。得闻法已。专心忆念所有教诲。皆悉信受思惟观察。渐渐游行。经历国邑。至都萨罗城。於日没时。入彼城中。廛店隣里。四衢道侧。处处寻觅徧行外道。
○第二见敬咨问。
城东有山名曰善德。善财童子於中夜时。见此山顶草树岩巘。光明照耀如日初出。见此事已。生大欢喜。作是念言。我必於此见善知识。便从城出而登彼山。见此外道。於其山上平坦之处。徐步经行。色相圆满。威光照耀。大梵天王所不能及。十千梵众之所围绕。往诣其所。头顶礼足。绕无量帀。於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疏】见中。中夜见者。智入生死故。善财将入此位故。上云日没入城。於山顶者。表位极故。光明照者。以智慧光。破於生死。及二边暗故。
○第三称赞授法。
徧行答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我已安住至一切处菩萨行。已成就普观世间三昧门。已成就无依无作神通力。已成就普门般若波罗蜜。
善男子。我普於世间种种方所。种种形貌。种种行解。种种殁生。一切诸趣。所谓天趣。龙趣。夜叉趣。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地狱畜生。阎罗王界。人非人等一切诸趣。
或住诸见。或信二乘。或复信乐大乘之道。如是一切诸众生中。我以种种方便种种智门而为利益。所谓或为演说一切世间种种技艺。令得具足一切巧术陀罗尼智。或为演说四摄方便。令得具足一切智道。或为演说诸波罗蜜。令其回向一切智位。或为称赞大菩提心。令其不失无上道意。或为称赞诸菩萨行。令其满足净佛国土度众生愿。或为演说造诸恶行。受地狱等种种苦报。令於恶业深生厌离。或为演说供养诸佛种诸善根。决定获得一切智果</a>。令其发起欢喜之心。或为赞说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功德。令乐佛身求一切智。或为赞说诸佛威德。令其愿乐佛不坏身。或为赞说佛自在身。令求如来无能映蔽大威德体。
又善男子。此都萨罗城中一切方所。一切族类。若男若女诸人众中。我皆以方便示同其形。随其所应而为说法。诸众生等。悉不能知我是何人。从何而至。唯令闻者如实修行。
善男子。如於此城利益众生。於阎浮提城邑聚落。所有人众住止之处。悉亦如是而为利益。
善男子。阎浮提内九十六众。各起异见而生执着。我悉於中方便调伏。令其舍离所有诸见。如阎浮提。余四天下亦复如是。如四天下。三千大千世界亦复如是。如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无量世界诸众生海。我悉於中随诸众生心之所乐。以种种方便。种种法门。现种种色身。以种种言音而为说法。令得利益。
【疏】先赞发心。後善男子下。正授法界。於中二。先彰名体有四者。智徧知故。四义虽别。而得相成。一化境普周。徧行之名。亦从此立。二入定观机。三由无作神通。故能徧至前处。四由普门般若。故能在定普观。若约别者。无作无依。用而无住。普门般若.无法不穷。二善男子我普於下。显四业用。即分为四。一明至一切处用。二或住诸见下。普观世间用。观其所宜。随宜说故。三又善男子此都萨罗下。明无作无依用。故云不知从何而至。四善男子阎浮提内下。普门般若用。九十六种。皆能穷故。上来随胜别配。实则义通。
○第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一切处菩萨行。如诸菩萨摩诃萨。身与一切众生数等。得与众生无差别身。以变化身普入诸趣。於一切处皆现受生。普现一切众生之前。清净光明徧照世间。以无碍愿住一切劫。得如帝网诸无等行。常勤利益一切众生。恒与共居而无所着。普於三世悉皆平等。以无我智周</a>徧照耀。以大悲藏一切观察。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国土名为广大。有鬻香长者名优鉢罗华。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帀。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论】言外道名徧行者。菩萨化邪不化正。名为外道。凡所修进.未至究竟一乘法界理智妙行.一多同异自在.身土交彻.十方世界如因陀罗纲门。皆是外道。如是通凡及圣。尽以同行方便引之。名为徧行外道。即如此孔丘</a>老庄之流。亦是其类。如名潜相隐。随类而行。众生但受其益。总不知谁是谁非。如是之行.常徧十方。无时不现。如影随形。如响应声。非往来之质。以智通</a>万有。常对现色身。如下文云。我已成就普观世间三昧门。已成就无依作神通力。已成就普门般若波罗蜜。我普於世间种种方所。种种形貌。种种行解。饶益众生。乃至普徧一切诸趣。虽在世间。常行利益。时诸人众。不知从何而至。亦无疑怪。不知不觉。是何人流。有众生处.一切行徧故。此是第十真实行善知识。以智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此位治於生死中行不自在障。令得自在。余广意如文。前十住是入佛所住法门之样。此十行是普贤行之样式。十地仿此而成。十回向是以此十住十行中。和融慈悲愿力。起智兴悲。令使不偏。修出世涅盘。及染净二障。使得常居十方一切生死海中。依自体法界佛果普贤大行。恒常充满。如因陀罗网境界无碍门故。以是安立十回向门。和会智悲。世及出世。咸使融通。依本自在故。使偏修定业求出世者。和融无量想念。起大智用。无定乱故。安立十回向。(已上十善友寄十行竟。)
大方广佛华严经</a>疏论纂要卷第一百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