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佛教大事表
3个月前 作者: 梁启超
(表例)
一、表至唐末而止,以后无大事也。
二、年代用西历,省混杂,便省览,惟诸帝纪元仍附注于下。
三、年代不能确考者,下附疑号(?)。
247年(吴赤乌十)立建初寺,江南有寺之始。
253年(吴建兴二)支谦卒,谦译经百种。
260年(魏景元元)朱士行出家,汉地沙门之始。
266年(晋泰始二)法护始译经。
269年(泰始五)《方等泥洹经》初出(护译)。
272年(泰始八)《道行般若》再出(护译)。
288年(晋太康九)《法华》初出(护译),《光赞般若》初出(护译)。
291年(晋元康</a>元)《放光般若》再出(竺叔兰译)。
302年(晋太安元)《维摩诘经</a>》再出(护译),护卒(?)。
377年(苻秦建元九)道安</a>入长安。
384年(晋太元九)惠远入庐山。
387年(建元十九)《阿毗昙》初出(道安监译)。
389年(建元二十一)道安卒。
397年(晋隆安元)《中阿含》《增一阿含》出。
399年(隆安三)法显</a>往印度。
400年(姚秦弘始二)鸠摩罗什</a>至长安。
402年(晋元兴元)智猛往印度。
403年(秦弘始五)《摩诃般若》三出(什译)。
(晋元兴二)《阿毗昙毗婆沙》初出(觉铠译)。
404年(弘始六)《百论</a>》出(什译)。
405年(弘始七)《大智度论</a>》出(什译)。
406年(弘始八)《法华》定本出,《维摩诘》定本出(什译)。
408年(弘始十)《小品般若》三出,《十二门论</a>》出(什译)。
409年(弘始十一)《中论</a>》出(什译)。
411年(弘始十三)《成实论</a>》出(什译)。
412年(弘始十四)罗什卒。
(凉玄始元)昙无谶至凉。
413年(弘始十五)《长阿含》出(佛念译)。
414年(凉玄始三)《涅槃》定本出(谶译)。
(晋义熙十)惠远结白莲社念佛。
416年(义熙十二)法显归国。
417年(玄始六)《大集》出(?)(谶译)。
418年(义熙十四)《大般泥洹》三出(?)(法显译)。
420年(宋永初元)晋译《华严》出(佛驮译)。
435年(宋元嘉十二)《楞伽》定本出(求那译)。
446年(魏太平真君七)魏焚佛经,坑沙门。
452年(魏兴安元)魏复佛法。
500年(魏景明元)菩提流支至洛阳。
504年(梁天监三)武帝集道俗二万人发愿皈佛法。
511年(魏永平四)《十地论》出(流支译)。
516年(魏熙平元)遣宋云、惠生求经于印度。
519年(梁天监十八)慧皎</a>著《高僧传》成。
522年(魏正光三)惠生等赍经百七十部归。
527年(梁大通元)达摩至建业。
553年(梁承圣二)《大乘起信论</a>》出(真谛</a>译)。
563年(陈天嘉四)《摄大乘论</a>》《俱舍论》出(真谛译)。
572年(周建德元)周废佛、道二教。
575年(陈太建七)智珝初入天台。
594年(隋开皇十四)敕法经等撰《众经目录》。
597年(开皇十七)智珝卒。
624年(唐武德七)傅奕前七上书请废佛法,不报。
628年(唐贞观二)玄奘</a>适印度。
645年(贞观十九)玄奘归国始译经,《显扬论》出。
648年(贞观二十二)《瑜伽师地论</a>》出。
650年(永徽二)《俱舍论》再出。
659年(显庆四)《大毗婆沙论》出,《成唯识论</a>》出。
663年(龙朔三)《大般若经》出(以上俱玄奘译)。
664年(麟德元)玄奘卒。
674年(上元元)惠能受衣钵于弘忍。
676年(仪凤元)惠能在曹溪开演宗门。
682年(永淳元)窥基</a>卒。
694年(武周证圣元)义净</a>适印度。
700年(武周久视元)唐译《华严》出(难陀译,法藏同译)。
701年(武周大圣元)法藏始在长安讲新译《华严》。
705年(唐神龙元)《佛顶首楞严》出(密帝、房融同译)。
712年(先天元)惠能卒。
714年(开元二)无畏至京师。
730年(开元十八)智升</a>撰《开元释教录</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