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悲心、菩提心

3个月前 作者: 冈波巴
    慈心、悲心和菩提心共有三种生起方式:缘对众生[生缘]而生;缘对圣法[法缘]而生;无所缘对[无缘]而生。


    《珍珠之鬘》第四则


    顶礼诸位胜妙上师!


    大宝上师医王冈波巴</a>大师曾经这样教诲说:


    应诸位邀请,为向大家奉献一些教法,所以就以下内容,略作开示:


    若想修行真纯的正法,那么,在了解了生命的短暂无暇之后,我们就不应再作任何长久的打算,而要以只争朝夕的急切心情,努力地修习慈心、悲心(和菩提心),这一点儿,的确是极其重要的。


    慈心、悲心和菩提心共有三种生起方式:


    ◆ 缘对众生[生缘]而生;


    ◆ 缘对圣法[法缘]而生;


    ◆ 无所缘对[无缘]而生。


    1.通过缘对有情众生而生起慈心、悲心和菩提心是指,借助于缘对那些由于尚未证悟真如,而充满着“能所二执”之苦的有情众生们,而发愿希望“假如一切如母有情离苦得乐而获得圆满的大觉佛果,那该多好啊”!这样发愿之后,那么,对于所作的任何事情,我们就都不要再掺杂自私自利的行为,而(只是一心一意地)利乐尊贵的有情众生们。由于我们需要依靠尊贵的有情众生们,而真实地现证圆满的大觉佛果,因此,缘对有情众生(而发起慈心、悲心与菩提心)是极重要的;假如心中舍弃了有情众生,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圆成“解脱”和“一切智”了。由此可见,这种缘对有情的慈心、悲心与菩提心是最主要的(修学内容),因而,也是特别珍贵的。


    2.通过缘对圣法而生起菩提心是说,(从究竟实相上来看,)由于一切诸法都是梦幻,因而,无论有何作为,对于这一切,我们都应将它们(如实地)转观为梦幻。有关这层道理,如经论中有偈亦云:


    于诸如幻法,


    若已如幻修,


    亦得如幻觉。


    对于犹如幻化般的事物,


    假如已然做过了犹如幻化般的修习,


    那么,


    也就会犹如幻化般地获得大觉佛果了。


    在我们了知了一切诸法“犹如梦幻”之后,要知道,这时嗔恚的烦恼就不能生成了,因而,嗔恚(之结)也会在它的本源自处,自然地开解了呀!诸如此类的,依理类推,若已了知所有的贪嗔烦恼,都是如梦如幻的,那么这时,我们的心灵也就不会再流于贪嗔的情绪了。无论(行、住、)坐、卧,假如我们能把所经历的一切事件,都观如梦幻般地体会实修,那么这时,对于消灭“现象的实执”,当然也就毫无困难可言了;通过如此的践履实修,我们今生今世获得殊胜的成就,也就不费吹灰之力了。如此地缘对圣法,就叫做“菩提心”。


    3.无所缘对的菩提心是指,体会实修“远离一切有为戏论之相,且不成其为任何体性”的义趣。证悟这种义趣的人都说:“犹如麋鹿自投罗网一般,这些如母有情们(原来是在自讨苦吃,)真是可怜呐!”[下文恐有脱落]若能依此实修,就会生起“没有能修、所修(区别)的离戏”的体验,同时“诸法无所去来”的感受,也就会生起了。


    以上就是慈心、悲心与菩提心的三种生起方式,我们应该照此实修。


    除此之外,别无深法。


    ——冈波巴大师全集《珍珠之鬘第二辑·珍珠之鬘》第四则竟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