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3个月前 作者: 宣化上人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a>讲述于


    美国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center>


    </center>


    这是经文的开始,“忉利天”是梵语,翻成中文就叫三十三天。这三十三天不是由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合起来,到三十三层。忉利天位居第三十三?不是的,不是由底向上来数的,是怎么呢?是在中间,它东边有八天,西边有八天,南边有八天,北边有八天。这四八共三十二,分布在三十三天的四边,而它在中间,这叫三十三天。


    三十三天的天主,叫帝释,这帝释在天上,他是一个天主;在佛教里头,他只是一个护法。《弥陀经》上所说:“释提桓因等”,就是这个帝释天。在〈楞严咒〉里边所说:“南无因陀啰耶”,这个“因陀啰耶”就是帝释天。他在天上做天主,在佛教里他是一个护法。他不单不能做主,而且连坐的位置都没有,只是在门口站着。这位天主,就是一般人所谓万能的上帝。不错,他是万能的,天上的事情,他也管;人间的事情,他也管。但他和我们人间的人没有什么分别,为什么呢?他也有淫欲,也有饮食,也有睡眠这三种。只不过他轻一点,没有我们人间的人这么重。我们人间的人,在饮食方面,几天不吃饭,就饿得受不了;几天没有淫欲,不行淫欲,也就觉得很不自在;几天不睡觉,那更觉得精神不够。可是帝释天!就是一百天不吃饭,也可以,两百天也可以,三百天、一年不吃饭,都可以的;一年不睡觉,也可以的;一年没有淫欲,也可以。不过,他还是没有断欲。


    忉利天人的寿命是一千岁。以我们人间的一百年做为忉利天的一昼夜。你想一想:他的寿命虽然一千岁,但是比我们人间多多少年?忉利天有八万由旬这么大,城池的墙壁是七宝做成的,光是城池就有六万由旬大。忉利天天主的城叫善见城,所住的宫殿,都是用最名贵的宝贝造成的。所以他生到那个地方,就不愿意走了,而愿意在那儿做天主,也就是这个道理。他的左右前后、四维上下,都是珠宝,房子也都是珠宝造成的。这么美丽的地方,这么美丽的宫殿,所以,他的欲心,也就不会停止了,以为满足了,可以在那个地方安然享受天福,认为这是最快乐的地方。还叫一切众生都生到他这天国,这世界来。他认为我的世界是这么快乐的一个世界,你,或者谁欢喜来,我都欢迎的。他认为他很慷慨,因为他很欢迎一切人到他这里来住。但他不知道他自己生死不能了,也就因为贪着这种快乐。


    那么讲了半天,这个天主是怎么做的?是不是从地下升,升做天主呢?先做地主,然后做天主?广州有个地主,家家都供地主。是不是由地主升做天主呢?或者由地主做人主,再由人主又做到天主呢?不是的,那是怎么做天主的呢?是在迦叶佛时,这一个天主,他是个女人,所以你不要以为他是什么不得了的,天主原本是个女人。这个女人发心为迦叶佛造一座塔庙,那么她是什么因缘发起这个心呢?因为她看见一座破庙,这破庙里有尊佛像,破庙已经没有屋顶,没有天花板了。刮风下雨,把这尊佛像所贴的金面,都一道一道地冲下来,从脸上掉下来。她一看,就生了一种难过的心,说道:“哎哟!这佛像已经都脏了,现在又被风吹,又被雨打,啊!这太不好意思了。”于是她发心要把这座庙造好。


    她要造庙,但自己又没有钱,于是就找她的朋友,找她的亲戚,说:“我现在要造庙,但没有钱,你们大家可不可以帮我的忙呢?你们有亲戚就找亲戚,有朋友就找朋友,我们互相做一件慈善的事情,把这座庙修好了。”她的亲戚朋友说:“可以,我们大家来互相合作,造一座庙。”这么一找,恰恰就找了三十三个人,她是其中的一个发起人,另外又有三十二个。这三十二个大约多数是女人。这在历史上已不可考,也考察不出来了。若有男人,也很少的。因为男人呢?以为自己了不起,不欢喜造庙,说这个让女人她们去搞去。所以,就由三十三个女人把这座庙造好了,又造了一座宝塔。大家你拿出一点钱,我拿出一点钱,他也拿出一点钱,大家共同拿出所有的力量来造庙造塔。塔庙造完了,这三十三个人的生命结束之后,就都生到天上去了。生到天上去,每一个人有一层天,所以三十三个人就有三十三天。而这三十三天中间的忉利天天主就是帝释。这是忉利天的由来。


    “天”,天是什么意思?没有意思,要是有意思,就不叫天了。没有意思,为什么呢?天以自然为义,“自然”就是它的意思。也就是由这三十三个人业报,他们的业力所感,而现出来的这种天。要是没有这三十三个人,这三十三天也没有,所以我说没有意思。你想到那个天上去,那才没有意思,所以我们不要到那三十三天去。


    “宫”,是宫殿,这是最好的、最美丽的那种新型式,好像中国的一些宫殿。可是天上的宫殿比那种更美妙,美轮美奂,妙得更不可言。“神通”,什么叫“神”呢?什么又叫“通”呢?神,有个名字叫“天心”,天的心。通,名慧性,就是有智慧的这一种类趣。通,是无所不通,通达无碍;神,是无所不神,神乎其神的。神通有六种,六种也是一种,一种分为六种。所以说分开说是六,合而言之是一。再说起来,一也没有,本来没有神通,本来也就有神通。怎么说本来没有神通呢?怎么又说本来就是神通呢?这说起来很妙,我们先把这六种神通分开来说,然后再讲这个“本来是神通,本来不是神通;本来是一种神通,本来一种神通都没有”。


    六种神通分开来讲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神足通。神足通又名神境通,又名如意通。谈到天眼通,我们一样都是人,有的人和其他的人就不同,怎么不同法呢?他可以遍观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的庵摩罗果一样。阿那律尊者得到天眼通,他是天眼第一,他就是这样子。有天耳通,从人间到三千大千世界,这一切的音声他都可以听得见,天上一切的音声他也可以听得见。他心通,是你心里所想要做的事情,虽然没有说出来,他已经知道了。宿命通,是你前生所行所做,或善或恶,他都可以知道。神境通,就是方才所说的这个“神”──也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这就叫神。


    这个“神”和“妙”字,有少少的相似,所以有的时候说神妙莫测,也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境,是这种境界;通,通达无碍,本来不通而通了。好像墙本来是有阻碍的,你把它捅出个窟窿来,这就通了。我们的无明障碍,把自性的光明都给障住了,你能用你的智慧剑,一剑把它穿通了,这也是通。


    漏尽通,我们人为什么不能成佛,就因为漏了,我们人为什么不能做菩萨,也就因为漏。这个漏,说是漏到三界里来──漏到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里。这个漏,不但漏到三界去,更漏到九界去。什么叫九界呢?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九界的众生不成佛,就因为有漏,要是没有漏,就成佛了。这个漏从什么地方来的?就是从无明那儿来的。所以,你要是能破无明,就没有漏;破不了无明,就“漏无剩殆”,因此漏尽通的人是不易多得的。你要是没有漏,就了生死;你为什么不能了生死,就因为有漏;有所漏,像有漏的瓶子似的:你装上水,它漏了;再装上水,它还是漏了,总也存不住。你要是把这个漏没有了,那是漏尽通了。


    说我们人本来并没有神通,就是指我们,在凡夫的时候,没有神通。本来就是神通,在圣人的果位上来说,是本来就有神通的。凡夫没有神通,圣人有神通。圣人有神通,是不是从外边得来?不是,本来就有的。凡夫没有神通,是不是丢了?不是,也还在他的自性里边,不过他没有发觉到,没有把它找出来。所以,以为就是没有了,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本来没有神通。


    有神通和没有神通,这都没有什么重要。你不要以为有了神通,就是得道了,就是证果了,这与证果得道,差得远之又远。我们人不要得少为足,不要得到一点点,就以为:“哦!我这回发了财了!”得到一两金子,就以为发财了。人家有几万万两在那儿存着,都不以为意,还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你得到一两有什么不得了的呢?所以不要得少为足。“得少为足,中道自划”,是二乘的境界,不是大乘的菩萨根性。所以,不要以为有神通,就是很不得了。你有神通就认为自己不得了,那太小了,因你还有所执着,有所满足。“品”,就是这一类,和这个相同的品。


    <font color="#000000"><b>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b></font>


    “如是我闻”:现在《金刚经</a>》、《地藏经</a>》、《法华经</a>》,同时开讲,所以如是我闻,要讲三次。“如是”,是指法之辞,这是说如是之法是可信的,不如是之法是不可信的,而现在这个法是如是的法。如是,也是印可之辞,“印可”──就是这样,决定不可改的。这“如是我闻”是佛入涅槃之前,答覆阿难四种问题的其中一个问题。在释迦牟尼佛将要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哭得头昏眼花的,什么也都忘了。阿那律尊者,因为他没有肉眼,而有天眼,头脑也特别冷静,所以就告诉阿难,应该以四事请问于佛。


    这四事,第一是结集经藏时,在经的前边,应该用什么字,来代表一切的经藏?第二是佛在世的时候,佛弟子同佛在一起住;佛入涅槃之后,又应该和谁在一起住?第三是佛住世的时候,以佛为师;佛入涅槃之后,又尊哪一位做师长?第四就是应该怎么样来对待恶性比丘?当时佛就答说,结集经藏,一切经的前边就用“如是我闻”四个字。第二是依四念处</a>而住。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四念处。第三佛在世的时候,以佛为师;佛入涅槃的时候,就以波罗提木叉(戒)做师父,这是一切比丘、比丘尼的师父。第四对待恶性比丘,就要默而摈之。“默”是不讲话,“摈”就是摈弃他,不睬他,不理他。


    这个如是我闻,是为了断除众疑。在结集经藏的时候,大众顿起三疑,这三疑就是阿难在结集经藏时(之前他证了四果阿罗汉),没有人给他开门,他就从门缝进到结集经藏的会场里边来。因为其他参与结集经藏的人虽然已经证果,但是记忆力都没有阿难好。阿难是大权示现,在过去一切诸佛出世,他都当侍者,亲近一切诸佛。等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他也来出世,当释迦牟尼佛的侍者,这侍者就是预备结集经藏的。在阿难一上法座时,大众就顿起三疑。第一是怀疑释迦牟尼佛又活过来了,没有入涅槃。因为阿难登上狮子法座结集经藏的时候,相好庄严,相貌和佛一样,只比佛矮了三指,所以大众就以为释迦牟尼佛又活了。第二,以为他方佛来了。第三怀疑大约是阿难已经证果成佛了。大众生了这三种疑,等阿难一说出“如是我闻”四个字,这三种怀疑就都没有了。


    结集经藏用“如是我闻”,第一是断众疑,第二是遵佛嘱,第三是息争论。因为结集经藏时,阿难的年纪并不大,还很年轻。像他那样年纪轻的人结集经藏,恐怕就有些老资格的,好像老迦叶、憍陈如、须菩提、这些长老恐怕会说:“你一个年纪这么轻的人,有什么经验,有什么知识,可以编集经典?可以结集经藏呢?”因为如果阿难说经典是他自己写出来的,大众就未免生出一种争论,说:“你说的根本不对,佛没有这么讲。”可是阿难一说如是我闻,大众就不争了。为什么呢?统统都是阿难听佛所说的,并不是他自己杜撰的,所以就能息争论。


    第四异外道。关于外道用的经典,他们的思想如下:外道的论师说:“一切万法,世间所有的法,不出有无二字。”或者就是有,说万法都是有的;或者说万法都是没有的。一个有、一个无,就把所有一切法都包括了,所以外道的经典就用阿、嘎两个字作经首。阿就是无,嘎就是有。为了异于外道,所以佛在经首就用“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意思是说如是之法是我阿难亲自从佛那儿听来的。这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为什么不说耳闻,而说我闻呢?因为我是一身的总称,所以就用我来代表一切的六根。


    “一时”:这个“时”,为什么不说某年某月某日,佛在什么地方说法?因为国际间历数不同,有的正月是其他国家的二月,有的正月又是其他国家的三月或四月,没有一定的,所以佛经上就说有这么一个时候。如果说是一定的时候,考古家未免又要用很多脑汁来研究。而佛不想费考古家这么多脑汁,这么多的心血,所以在佛经上就用“一时”──有这么一个时候,这是时成就。


    “佛”:是主成就。佛已经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觉圆,万德备”,所以叫佛。这尊佛就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其实释迦牟尼佛在过去无量百千万劫已经成佛了,不过因为看见我们娑婆世界南赡部州的众生,机缘已经成熟,所以就来示现成佛,令一切众生也都成佛,都了脱生死。佛说的法是真实不虚的,我们一切众生必须要深深地接受这种道理,要是好像耳边风似的,从这个耳朵吹进来,从那个耳朵出去了,这必定得不到利益。必须要躬行实践,实实在在的,连头发那么微细的不真,也不能夹杂,必须要真。


    “在忉利天”:忉利天,这是处成就。“为母说法”:释迦牟尼佛升到忉利天去度他的母亲。因为佛出世七天之后,佛的母亲摩耶夫人就死了,死后生到忉利天去。摩耶是梵语,翻成中文是“大术”,又翻成“幻”。佛的母亲是过去千佛之母,所有佛出世,她都来做佛的母亲,就这么奇怪的事。她来做佛的母亲,等佛成佛之后,又要去说法度她,这就像我们人间唱戏一样。这世间要是你明白了,一切一切都好像做戏似的,在这做戏的里边,那就是人生的一个真谛</a>,人生的一种真理。你要是在这一个真理上明白,那个真理你也就明白了。


    所以,看戏一般人不会看的,只看戏的节目如何如何,有悲欢离合,又有一些个喜、乐、哀、惧、爱、恶、欲,就看这一些。明白的人呢?一看!啊!原来这都是如幻如化,人生不过如此</a>。“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佛教化众生也是游戏三昧,他对这件事情并不当一回事。不是像我们一般人,东也执着,西也执着,南北更执着,上下更放不下。不能看一切都是圆融无碍的,一切的一切无非是虚妄不实的境界。如果不能这个样子,就有所执着了。


    佛母摩耶夫人的角色就是做佛的母亲──千佛之母。而每一尊佛成佛之后,又要到忉利天为母亲说法,每一尊佛都是这样。但是这个说法,需要轮王来</a>请法,轮王就是转轮圣王,或者帝释。释迦牟尼佛到忉利天去说法,这是谁请的呢?这是他父亲请的。他的父亲就是轮王,他对佛说:“你应该到忉利天,为你的母亲说法,救度你的母亲。”这是轮王向释迦牟尼佛请法,又有的经典说是帝释请法。帝释就是三十三天忉利天的天主,他就是以前那个修庙的穷女人。那个穷女人因为修庙就做了天主,做了天主后,知道佛的母亲在这个天上,于是就去请佛来忉利天说法,有的经典是这么讲的。那么无论怎么讲,总而言之,佛说法,就要有人请法。


    释迦牟尼佛为母亲说法,说个什么法?说《地藏菩萨本愿经</a>》这个法。这个法是说孝道,人人都应该孝顺父母,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因为父母是人的根本,你孝顺父母,就等于自己给自己上肥料一样。自己行孝道,就是在自己的根上灌溉肥料。所以如果不孝顺父母,将来绝对没有什么前途的,要是能孝顺父母,这把你的根本栽培好了,将来一定会有很光明的前途。所谓本固枝荣,根本栽培好了,枝叶自然就会欣欣向荣;根深叶茂──你这根培得深了,你的枝叶也会茂盛。所以释迦牟尼佛就说这个法,那么往后都是释迦牟尼佛为母说这种种的道理。


    <b><font color="#000000">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font></b>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这十方世界是所有的依报;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这是正报。人是正报,世界是依报,这叫依正二报。“尔时”是当尔之时。现在我用五种的时来讲,这尔时有五种的讲法,第一个就是欲说时、正说时、已说时。欲说,愿意说法的时候,也就是想要说的时候。正说,正当这个时候,想要说孝顺父母这个法。已说,这个当尔之时,佛已经说完了孝顺父母这个法,这是第一个解。


    第二个意思是破外道。外道所说的法没有过去,也没有现在、未来,都说得很儱侗。所以现在破外道,说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三世的这个法,这是第二个尔时的意思。


    第三个尔时的意思是下种时。下种就是把种子种到地下,这叫下种,下了种就会有收割、成熟的时候。成熟之后又怎么样呢?解脱时,有个解脱的时候,这也是尔时的意思。这第三个尔时也就是:未种善根的人,这个人根本就没有善根,好像那个要出家的老者,他本来想要出家,但是这些大阿罗汉一看,一观察他──八万大劫以内都没种过善根,不可以出家的,所以不收。“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屡世种菩提”,因此现在已经出家的人,大约八万劫以内都种过善根,所以才能出家,不要以为马马虎虎就可以出家的。


    现在没种善根的人就教他种善根,好像没念过佛的人,教他念佛;没有持过咒的人,教他持咒。这都是种善根,也就是下种,那么下了种子,已经种过善根了,就要长出来,长出后,就要成熟。好像种田,春天种下,秋天就收谷,这是成熟。成熟了,要是不收割,就让它在谷的杆上,那也没有用,要把它收回来,这才叫得到解脱。这个意思也就是没有种善根的人,就教他种善根;已经种善根的人,就教他出家做和尚,这就是做和尚,成熟了;那么做和尚又要成佛,这需要证果,证果就得到解脱了。


    所以听经不是说:我听了两次经,就不再听了。你听得越多,就可以知道越多这种学问;你要是不多听,就不会增加你的学问,你就得不到佛学这种知识。第四是正师──真正的师父。说法的时候,要有真正的师父;有真正的师父后,就要说正教;说了正教,又要有正学。你要是没有正,不正正经经去学习,就是有正教,对你也没有益处。你有正教,你也想正正经经的学习,但是没有真正明白佛法的师父,你也学习不了的。所以第四个尔时,要有正师、正教、正学。


    第五种的尔时是:佛也愿意说法,众生也愿意听法。听法和说法是同时,不高不下,也不高也不低,机教相应,机教相扣。佛说这个法,就有这些众生来听。这叫佛欲说,众生欲听,也不高,也不下,平平的。以上是五种的尔时。


    在这一部经,“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一时”是时成就;“佛”是主成就;“忉利天”是处成就;“为母说法”这一句包括众成就。因为虽然是为佛母说法,但是天上有天众,人间的人也跟着上去,单单是佛的弟子,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常随众,都跟去了。所以忉利天的天主因陀啰耶就做护法主,做斋主,由他请法。所以“为母说法”这一句虽然说是为母说法,也是为大众来说法,因此这一句就是众成就。上面是六种成就。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所有十方尽虚空,遍法界这么多的世界。“不可说,不可说”:就是说不出来多少那么多,太多了,没有法子以言语说出来。那么不可说什么呢?“一切诸佛”:所有很多很多的佛。“及大菩萨”:和一切的大菩萨。“摩诃萨”:菩萨中的大菩萨,这些大道心的众生。“皆来集会”:你看!说《地藏经》时,十方诸佛都来集会,大菩萨也都来集会。那么人更应该皆来集会啦!所以,我们现在讲《地藏经》,十方诸佛菩萨都会来。你现在睁开你的佛眼看一看,十方诸佛和大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有数不过来那么多,现在也都来集会,护持这个法会。


    <b><font color="#000000">


    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font></b>


    这十方一切菩萨摩诃萨都到忉利天宫,“赞叹释迦牟尼佛”:赞,是称赞;叹是叹赏。这就是对释迦牟尼佛称赞叹赏。释迦牟尼是梵语,释迦是姓,牟尼是名字,这个名字──释迦牟尼──是别名,佛是通名。所有的佛都叫佛,但是每一尊佛都有他特别的名字,这叫别名。现在这一尊佛的别名是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是印度话,翻成中文,释迦是能仁,牟尼是寂默,就是能仁寂默。怎么叫能仁?是说他能以仁德来普济一切众生。寂默就是不动的意思,寂是寂静,默是默然;寂静默然就是什么声音也没有了,无声无臭。儒教里讲“至于静,无以复加矣!无声、无臭。”没有什么声音了,也没有什么臭,臭是味道,没有什么味道。这个时候就是到本体上了,本体是寂然不动的,寂然不动,这就是定,能仁就是慧。为什么佛能以仁慈来普济众生?因为他有智慧。这个能仁也就是随缘,寂默就是不变。佛常不变,而常随缘;虽然常随缘,可是常不变。那么在寂然不动的定中,他能感而遂通。


    所以“一切众生若干种心”,所有众生的心,无论有多少,“如来悉知悉见”,为什么佛能悉知悉见?也就因为能仁寂默。他能能仁,所以就能悉见;他能寂默,所以就能悉知。因此我们众生所作所为,不要以为没有人知道;我们的所作所为,佛都会知道。所以我们修道,有一分的真心,就有一分的感应;有十分的真心,就有十分的感应。要是你有百千万亿分的真心,那释迦牟尼佛在寂然不动本觉的位置上,也就能感而遂通,来帮助你,令你早成道业。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意思。


    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所谓“三觉圆,万德备。”就可以成佛。也就是始觉和本觉、究竟觉,这三个觉都圆满了,所以就成为佛。佛是半梵语,具足是佛陀耶。那么佛又是什么人呢?佛就是一个大觉悟者,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依照佛法去修行,都可以达到这种的觉悟,这种的果位。所以释迦牟尼佛早已经说过,说“一切众生皆堪做佛”,为什么皆堪做佛呢?因为皆有佛性。所以只要你肯努力修行,就皆堪做佛。


    “能于五浊恶世”:五浊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劫浊,就是这个时代非常不干净。见浊,见解非常不干净。烦恼浊,人有烦恼,这也是不干净。众生浊,众生也是不干净的。命浊,我们这个命也都是污浊不干净的。


    《楞严经</a>》上说,就好像在一盆清水,放上一些沙土,那土本来的功能,也都会失去了。土本来的功能是什么呢?留碍。土有一种障碍,所以人在上面走,土会托着。如果没有土,我们就掉到海里头去,因为土的底下有水,水来托着泥土;而水底下又是火,有时候火山会爆发,这也都是有一种变化的作用。那么说水底下是火,这火不会被水熄灭了吗?因为火太多了,水也熄不灭。要知道这种道理,那就要多研究佛法,才能了解。


    《楞严经》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水也失去清洁了,所以就叫浊。那么这五浊恶世也就好像水和土混了。这个世界是不清的,你说怎么样分别不清呢?就拿劫浊这个劫──时候,也分不清楚究竟是个什么时候。以前有一个人问我,什么叫时候?没有时候,分不清楚,这就是劫浊。


    见浊──你说我们这个见怎么能分别清楚?也分别不清楚。每一个人的见,你能分开界限吗?说这个是我的见,那个是你的见。你以哪个作为你见的边际?那么我见的边际又是哪一个?没有。没有边际,分别不清,混合在一起了,这是见浊。


    烦恼浊──这烦恼浊,大家都烦恼,你也有烦恼,我也有烦恼,烦恼和烦恼互相搅和在一起,也是分别不清楚。有人说,我知道我的烦恼是我的烦恼,你的烦恼是你的烦恼,那为什么你就能把我的烦恼给惹出来?如果那是我的,不应该由你惹出来;你的烦恼如果是你的,也不应该由我使令你生烦恼。那么这样看起来,烦恼也没有边际,也是混浊的。


    众生浊──众生今生做人,来生就做狗也不一定,再来生做猫也不一定,再来生去做老鼠也不一定,或者再来生就变一只虫子,各处爬也不一定,这你怎么能分别得清楚?众生和众生互相合作,开个大公司,也是互相分别不清楚。在这大公司里,不是你被人家卖了,就是人家被你卖了,互相有来往的关系。这不是浊吗?这就是众生浊。


    命浊──我们的命运也是混浊的。


    所以这五浊说起来,是很复杂的。可是释迦牟尼佛能在这五浊恶世,“恶世”就是最不好的一个世界。“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他能显现出来不可思议这种妙智慧──妙的大智慧,妙的神通,这种微妙不可思议的力量。这不可思议,就是你心里没法子想得到的;没有法子想得到的,就是微妙不可思议。什么是那微妙不可思议的呢?就是大智慧、大神通这种力量。


    <font color="#000000">


    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font>


    “调伏刚强众生”:调,调和;伏,降伏。什么叫调和呢?好像我们人吃东西,尤其是中国人,要有滋味,就调和五味,用酸甜苦辣咸这五种的味,来调和我们所吃的一味菜蔬。要是辣味放得太多了,那不喜欢吃辣的人,根本不吃这道菜;酸味要是放得太多,不欢喜吃酸的,也不吃这道菜;苦味要是多了,一般人就不欢喜吃;乃至甜味要是多了,也有人不欢喜吃。必须要把滋味调匀,每一样都不多不少,恰到好处。人欢喜吃合乎胃口的味道,佛法也是这样:有的欢喜这一种法门,有的欢喜那一种法门,有的欢喜信耶稣教,有的欢喜信天主教,有的欢喜信回教,有的欢喜信道教,有的欢喜信孔子</a>。


    孔、老、佛、耶、回这世界五大宗教,说起来是五个,实际上是一个。怎么说是一个?在佛所说的法,一切法皆是佛法,所有一切宗教的法门都包括在内了。无论你是天主教、耶稣教、回教、道教、是孔子(儒教),总而言之,都包括在这一切法之内,都没有超出一切法。无论哪个宗教也不能说它没有法,说它在这一切法之外,一切法之外根本就没有一个法。一切法皆是佛法,皆不可得。没有!一切法已经没有,这个才是真正到家的话。不是说,我有一个方法来骗骗你,我有一个什么好的东西给你吃,没有的,什么都没有的。本来没有,又怎么能知道本来什么也没有呢?六祖大师说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就没有,你要到什么地方去找尘埃呢?都没有,那你找什么尘埃?你要是有一个东西,那就会有尘埃的;因为没有,尘埃也没有地方染污它了。所以这一切法皆是佛法,明白道理的人,知道一切法都是佛法。


    但是法又有是法、非法;有究竟法、有不究竟法;有善法、有恶法。修行必须要修究竟法,就好像走路一样,你要是有飞机,想从美洲去欧洲,一定能够到的;你要是走路,从美洲走到欧洲,你说要走多久啊?除了在陆地走路外,还要经过海路的辛苦。到海边的时候,必须要坐船,船也走得很慢,就要花很长的时间。可是你要是坐飞机,就会很快的。这就是比方修不究竟法,你必须要修很长的时间,才能到你的家里边(成佛);你修究竟法,就很快到你家里边。不究竟法是什么呢?就好像所有的一切外道法。不错!修也是有一点好处,但是慢。而究竟法就是依照佛法去修行,这是究竟法。


    谈到调伏刚强众生,释迦牟尼佛对欢喜发脾气的人,首先不能说发脾气不好的。他说:“哦!有脾气不错,烦恼即菩提。你能吗?你有脾气,不要紧的,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让他觉得:我有脾气也不坏,我这脾气虽大,菩提也不小。于是乎,试一试看,那么一试,越试烦恼就越少,菩提就越大。所以烦恼日日减,菩提就日日增。你减了烦恼,就是菩提,所以对于刚强众生说这种法。


    那么对于懦弱的众生,佛怎么说呢?懦弱众生就是胆小,没有主意的众生。一天到晚总是害怕,甚至于猫叫一声,就吓得一哆嗦;狗叫一声,也把他吓得真魂出窍,有一点什么动静,他都怕。所以佛就说:“你不要怕,你研究佛法,佛就帮助你,保护你啦!”用这种哄小孩子的话,来哄胆小的众生。胆小众生一听,有一点安慰,心里觉得这个人说话是可以相信的,于是乎,就信了佛法。信了佛法,学了佛法之后,胆量就一天比一天大了。


    好像我在香港有一个皈依弟子,他在没有皈依以前,晚上都怕鬼怕黑,一到晚间,他连门都不敢出来,恐惧得不得了。就是有人在家,他也怕,觉得前后左右周围都有鬼,虽然他并没有看见鬼,但是他就怕鬼。以后他就皈依了,皈依之后,我也没有给他念一个咒,也没有给他用一个什么法?但是皈依之后,他自己就不怕了,不怕鬼,也不怕黑了。晚间一个人在家里也不怕,到外边去也不怕了。这就是对于没有胆量的众生,这样来帮助,使他有胆量。那么好哭的众生就叫他不要哭,要生一种欢喜心。总而言之,众生有所偏,他的性情有所偏激,偏到一边去,我们就用一个方法,使他得到中道,这就是调伏的道理。


    调伏刚强众生,“令他知苦乐法”: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乐,这刚强众生,因为刚强,根本苦他也不管,乐他也不管,什么叫苦?乐?他才不在乎呢!因为他刚强,苦也不怕,乐也不怕,这样无愁无忧,无苦无乐。释迦牟尼佛令刚强众生知道什么是真苦,什么是真乐。究竟什么是真苦呢?堕落就是真苦。例如:你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这就是真苦。什么叫真乐呢?你开悟证果,如证得阿罗汉果,行菩萨道,这是真乐。苦本来也很多,乐也很多,我们现在知道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知苦乐法,是知道苦和乐的滋味了。


    “各遣侍者”:这十方国土诸大菩萨摩诃萨,他不是单单自己来的。每一个菩萨,带着很多侍者,或者带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四个,有的又欢喜带多的,带几百、几千、几万个都有的。就各遣侍者,每一个人打发、派他跟前的侍者,“问讯世尊”:问讯,就是到佛的面前向佛问安。问安怎么样说呢?就说:“请问世尊少病,少恼,安乐行否?众生易度否?”世尊,您没有病吧!没有烦恼吧!您很快乐吧!众生容易度吧?这么样来问世尊。“是时”:这个时候,“如来含笑”:释迦牟尼佛面上就含着微笑,不是大笑,就是微微的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放出来百千万亿这么多种的大光明云──最大的光明云、彩云。


    <font color="#000000">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归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font>


    “所谓”:就是所说的。所说的什么呢?就是释迦牟尼佛所放出百千万亿大光明云。因为百千万亿是很多种──现在只举出来十种,这十种表示十乘观法,也就是表示十法界。所谓“大圆满光明云”:释迦牟尼佛放出大圆满光明云,这一种光明云,表示佛道遍照一切法界,这叫圆满。圆满是无在,无所不在,没有一个微尘那么多的地方是它所照不到的,那么尽虚空遍法界全被这种大光明云覆盖着,所以这就是佛道,佛道是圆满的。


    “大慈悲光明云”: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这就是菩萨道。菩萨所行的道,就是与众生一切乐,拔众生一切苦。众生欢喜什么乐,他就给他什么乐,欢喜甜的,给他吃甜的;欢喜酸的,给他吃酸的。


    普贤菩萨在庙里边做行堂时,什么叫行堂呢?就是给出家人添饭,出家人吃饭,桌子前面专门有一个人为出家人添饭,吃完了再添。普贤菩萨做这种工作的时候,他在身上带满了所有调味的东西,一个瓶、一个瓶的带了一身。你欢喜吃甜的,他给你放点糖;你欢喜吃酸的,他拿醋瓶子倒点醋;喜欢吃辣的,给一点辣椒,所以带这么一身瓶子。他带的这么多的调味料,譬如这个众生要吃酸的,他就倒酸的,他一倒,啊!这个人说:“嘿!我不要这么多!你怎么给我这么多呢?”那个说愿意吃辣的,他恐怕倒多了他不愿意吃,所以倒得很少,结果对方就叫:“嘿!再来一点嘛!这么少!”这叫“普贤菩萨难满众生愿”,他给多了,又嫌多;给少了,又嫌少,你看这是很不容易的,做菩萨也不容易。


    中国孔夫子,有一句话说得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说什么呢?他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女人和小人为难养也,就是不容易对待。怎么样不容易对待呢?“近之则不逊”,你和他太近了,他就不讲理,就不守规矩了。“远之则怨”,你要是和他远了,那他又怨你,就这么样不好应付。而孔子大约吃过这个亏,他在这个里边是个老行家,所以说出来的话都很合人心的。菩萨也是这样子的,你对人太好了,是不合乎中道;太不好,又不合乎中道,所以普贤菩萨难满众生愿。啊!这菩萨道是不容易行──我这样为你着想,你还这样不知足。现在这慈悲光明云就表示菩萨道。


    “大智慧光明云”:这个智慧是表示缘觉道。缘觉是修十二因缘而成道的,他需要有大智慧。什么叫大智慧呢?他观察十二因缘,又知道一切万物自生自灭,这种生灭的道理,他豁然明了由本有的佛性生出来一种真正的智慧,所以这大智慧光明云就表示缘觉道。十二因缘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是顺生门(流转门)。又有还灭门,还灭门就是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如果你把无明破了,这一切就都没有了,所以缘觉观察到这个地方,就先破无明,一切都是从无明来的,他把无明一破,就生出真正智慧。


    “大般若光明云”:般若就是智慧,智慧有(一)文字般若,(二)实相般若,(三)观照般若。这是表示声闻,声闻因文字般若,而生出来观照般若;由观照般若又达到实相般若,既达到实相般若,所以证阿罗汉果,这就是声闻乘。


    “大三昧光明云”:三昧是梵语,中文是定。这是天人修上品的十善,而有这种定力,得到四禅八定。四禅有四禅天、三禅天、二禅天和初禅天。初禅叫离生喜乐地,二禅叫定生喜乐地,三禅叫离喜妙乐地(离喜──离开欢喜妙乐地),四禅叫舍念清净地。又有四空处,是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合起来称为四禅八定。这一类人有定力,又修上品的十善,十善有上品、中品、下品。他又受三皈五戒,所以这一类的人能生到天上去。


    “大吉祥光明云”:这吉祥就是表示人道。人道一切都想要吉祥,在中国这两个字常常用在一起。吉,是吉利,例如过年或有好事,就说大吉大利。祥,是祥瑞。总而言之,就是好,所以表示人道。人道──修中品的十善,受持三皈五戒,可以生在人道。


    “大福德光明云”:这福德是表示修罗道。修罗有的时候在天上,有的时候在人间,有的时候在畜生道或饿鬼道。总而言之,他也有大福德,所以这种光明云就照着修罗道。


    “大功德光明云”:表示畜生道。佛放这种功德光明云,令一切畜生的罪业都消灭了,将来也可以离苦得乐。


    “大归依光明云”:这是表示饿鬼道。佛放这种光明云令一切饿鬼都改恶向善,改过自新,发一种皈依三宝的心,鬼也可以皈依三宝的。


    “大赞叹光明云”:这表示地狱道。佛用一种赞叹心放这种光明云,地狱道众生见到这种光明云也都离苦得乐,改过向善,发菩提心。这十种光明云,就表示十道众生的机宜,释迦牟尼佛放这么多种的光明云,令十法界的众生发心早成佛道。“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放了这种妙不可言的光明云完了之后,又怎么样呢?


    <b><font color="#000000">


    又出种种微妙之音。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蜜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蜜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font></b>


    “又出种种微妙之音”:又发出种种微妙的音声。种种,不是就一种,而是有很多很多种。微,是很轻微的,这声音不是太大,彼此和谐叫微。妙,是清晰。佛的声音是很清晰,很微妙的。佛用一种音声说法,可是无论那一类的众生听见佛说法的声音,都会明白。甚至于不同国家的人听见,也都会明白。佛用一种音声说出来,在日本人听,就是日本语</a>;在英国人听,就是英语;在法国人听,就是法语;在西班牙人听,就是西班牙语。虽然各国的人语言不同,但是在佛的一种音声里头,都能显现出,不用翻译成很多种语言,佛的境界是不可思议。所以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什么叫“音”呢?音者饮也,为什么叫饮呢?言其声音说出来,你听明白了,就好像喝到肚子去,你饮下去了。又音者,隐也。有大的,有小的,若隐若现,所以就说是隐。佛有不可思议的境界,他的音声发出来,众生听了就不同,不一样的,你听的是这种声音,他听的是那种声音。本来是一种音声,但是众生的种类不同,所听的就有不同。


    佛的音声可以到多远?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他曾经试着知道,他用神通向东方恒河沙数世界找佛的音声到底有多远?走过恒河沙数这么多的世界,听到佛的声音还像在他座前那么大的声音,所以佛这种的声音是不可思议的。现在佛出种种的音声,种种,是很多很多种,不是一种,那么总共有多少种呢?“所谓檀波罗蜜音”:檀,是檀那。檀那是梵语,翻成中文是布施。布施──以前讲过很多次,有所谓财施、法施、无畏施。虽然大家都明白,可是现在把布施的意思再往深的解释。布施──虽然布施而不着到布施之相,这才是真正的布施。着相的布施,是生天的果报;不着相的布施,是属于无漏的果报。不着相,就是心里不要记住它,比如说我布施给某个人钱,心里就在想:“啊!这回我做了布施,将来我会得到好的果报。”总这么想,就变成没有果报;就是有果报,也只是生到天上去,而不能得到无漏的果报。


    怎么样才叫不着相布施呢?要三轮体空,就是没有一个能施,也没有一个所施,中间也没有一个受者。什么叫能施呢?什么又叫所施呢?能施──就是有我,忘不了我,例如:我现在有一笔钱布施出来造庙,或者造佛像,或者印经典,这就生出一种执着心。什么执着心呢?生起我是一个能布施的人,我拿出五万块钱来做布施,这是能施。所施──我拿出五万块钱来施给旁人,或者造庙,或者是造佛像,或者印经,我做了这种功德,我有所施。我是个能施的,我又有所施,那么在能施、所施中间,又有一个受者。受者,有能受、所受。什么叫能受呢?有一个人布施出五万块钱,布施给我了,我是个能受;我所受的,是对方来布施给我的,那么对方就是所受。没有能施,也没有所施,既然没有能施所施,也就没有能受所受,这叫三轮体空。虽然做布施,而不执着布施相,这才叫“三轮体空”的布施。


    波罗蜜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到彼岸,又叫彼岸到。“到彼岸”是中文的文法,“彼岸到”这是印度梵语的文法,像是英文的文法。中文说</a>“到彼岸”──到了彼岸;英文就说“彼岸到”,梵语也说“彼岸到”,中文的文法稍微有点不同。这个到彼岸和彼岸到,到什么彼岸?到彼岸就是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成功了,达到我们的希望,达到我们的目的,这叫到彼岸。比如我们现在要了生死,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那么由生死的此岸经过烦恼的中流,而达到涅槃的彼岸,就叫到彼岸。我们从这个世界想要到佛的常寂光世界去,从现在开始走,将来走到了,这就叫到彼岸;我们从凡夫的此岸而到圣人的彼岸,证圣果,这也叫到彼岸;我们以前没明白佛法,现在明白佛法,这也叫到彼岸。不过,到彼岸──有究竟的彼岸,有不究竟的彼岸。


    什么是究竟的彼岸?什么是不究竟的彼岸?我们在凡夫上证了初果,就到初果的彼岸,没有到二果的彼岸;我们证了二果,这是二果的彼岸,没有到三果的彼岸;我们证了三果,这是三果的彼岸;我们证了四果,这是四果的彼岸,而还没有到菩萨的彼岸;我们证得菩萨的知见和智慧,这是菩萨的彼岸,而不是佛的彼岸;我们证到佛果的彼岸,这才是究竟的彼岸,是最后的彼岸。所以这个到彼岸,讲起来是很深,无穷无尽的。我现在只是讲了少少这个道理,你们明白彼岸的意思以后,推而广之,扩而充之,达到究竟的彼岸去了。这也就是虽然我给你们讲很少的道理,你们能照这个道理去推广扩充,把它扩大起来。我讲一个道理,你们能明白十个道理、百个道理,这就叫推而广之,扩而充之。


    又如我们现在开始讲经,这两个钟头讲完,就到彼岸了,这是波罗蜜,这一座的讲经到彼岸了。还有从前面“如是我闻”这一开始讲,这是此岸;讲到后边“皆大欢喜,信受而去”,讲完了,这是到彼岸了。总而言之,做什么事情,达到目的地,这就是到彼岸。你要是把这个到彼岸明白了,那就到彼岸去了。我们最大的目的,就是成佛,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到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我们的彼岸。


    “尸波罗蜜音”:这是半梵语,具足叫尸罗。翻成中文就是清凉──清是清净,凉是很凉爽的。这又干净又凉爽,意思就是没有热恼,没有烦恼,就得到清凉了,这是一个翻译法。


    又有一个翻译法,是什么呢?是防止。国有国防,防备、预备一些军队,其他国家若不守规矩,来抢夺我的国家,我就和他打,这叫“防”、国防。家有家防,人有人防。现在这是人防,人自己防备自己。什么叫防止呢?防备而停止。防备什么呢?防备作一切的恶事,所以要停止一切的恶事,不作恶,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古来有一个大居士,乞请上座和尚开示什么是佛法,这位和尚答覆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居士就说:“老和尚,我向您请问的是佛法呀!您所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三岁的小孩子都懂,您怎么可以对我讲这个是佛法呢?”老和尚说:“三岁小儿虽懂得,八十老翁行不得。”三岁的小孩子虽然懂,但是八十岁的老翁做不到。


    诸恶就是一切的恶,也就是恶中的单单一种恶。这个“诸”字,我把它当“一”字讲,本来“诸”是“多”,我说“多”就是“一”,就是一种的恶事。为什么你要作一种恶事?作一种的恶事,你就会作第二种恶事;作第二种恶事,就作第三种恶事;作第三种恶事,就作第四种;乃至百千万种恶事,这都是从一字堆积起来的,都是从一字凑成的。好像山,你看山那么大,它是从一粒微尘、众多微尘,集聚到一起而变成一座山。所以你要说多,多究竟是多少?没有数量的,莫如就讲它是一,还比较容易明白。因此连一件恶事也不要去作,这叫诸恶不作。你要是说诸恶莫作,他想:诸恶莫作,是很多的恶不要作;那么,这一件事也许不包括在诸恶里面,所以可以作了。我现在这个讲法是一件恶事也不可以作的,何况多呢?多了更不可以作。所以这是最要紧的,最妙的,一件恶事也不可以作。


    众善奉行,众是众多,和诸字意思一样。众善奉行就是每一件善事都要作,不论大善小善都要作,乃至像汗毛那么小,只要是好事,就要去作。要是不作,不作就少这么一点,就谈不到众。众就是全体大用,整个的,没有一点缺陷,一点也不少,才叫众。不是说我单作这个善事,不作那个善事;或者我单作那个善事,不作这个善事,不是的,是全体大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作善──多也作,少也作;大也作,小也作。但不可作恶,你要是作恶,无论大小恶都作,那个又颠倒了。所以这位老和尚说:三岁小儿虽懂得,八十老翁行不得。因为你作不到圆满。


    “尸罗”又有一个意思,就是戒,戒是戒律。戒律,就是佛入涅槃时,阿难以四事问佛其中的一问。这一问是:佛在世的时候,以佛为师;佛入涅槃后,以谁为师?佛答覆阿难所问,说出家弟子以戒为师──以戒律作为师父。戒律所说的,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就是止恶防非。所以释迦牟尼佛就说尸罗波罗蜜。


    那么谈到戒是最要紧,最第一的。前面布施也是修行第一个重要的问题,而持戒又是第一,也是第一重要的问题。所以有人说,怎么这么多第一呢?在佛法里头没有第二,都是第一,不论哪一个法都是第一。有一个人问我说,佛法有八万四千种法门,哪一种法门是第一的,最高最妙的?你猜我怎么答?我说佛法有八万四千种法门,就有八万四千个第一,哪一个也不是第二。为什么这么讲呢?八万四千个法门是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种的毛病,每一个众生皆有他自己的毛病,那么,对治他的毛病,把他的毛病治好了,这就是第一。


    譬如一切的药品──有治头痛的,有治喉痛的,有治眼睛痛的,又有治耳朵痛、牙痛、鼻痛的,还有治身上各部份毛病的。你说哪个药品是第一?要是说治头痛的药品是第一,治眼睛痛的药品是第二,这是错误的。你有头痛的病,吃治头痛的药,这药就是第一;你有眼睛痛的病,吃治眼睛痛的药,这药也是第一。好像我们人有贪瞋痴,你明白佛法,把你的贪心治好了,这治贪心的佛法就是第一;你明白佛法,把瞋心治好了,这治瞋心的法门就是第一;你明白佛法,将你的痴心消除,这治痴心的法门就是第一。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的习气毛病,佛就说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八万四千种的毛病。所以能把你的病治好的,这就是第一;没有治好你的病,就谈不到第一。因此八万四千法门,就有八万四千个第一。《金刚经》上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既然没有高下,所以我说八万四千种法门,八万四千个都是第一,你说这是不是佛法?


    我讲经和其他人讲经不同,其他人讲经讲这“诸恶不作”的“诸”字,一定当多字讲的,不会当一字讲。我呢!就是用英文的文法,倒回来从头上来找。因为我不识数,数目太多了,我不知道哪一个是哪一个。莫如赶不上,我就向后转,迎头赶上。例如:这个人很会跑,他转!我也转!转!你由后跟着这转的人跑,啊!他跑得快,赶也赶不上,我反转头,嗯!在这儿和他对上了,遇到了。你看!我讲经也是这个办法,数目多了,我数不过来究竟是多少?因此我就说一个。这回不单我明白,小小的孩子都明白,所以我是这样的讲法。


    这个尸罗波罗蜜,尸罗就是持戒,讲起持戒的人太多了,不过我讲一个持戒的人,他是谁呢?就是道宣</a>律师。道宣律师在中国是持戒第一,研究戒律最高的一位法师。他因为持戒律的关系,感动了天人给他送饭,人间的饭他不吃的,吃天上的饭,因为天人来供养他。在中国历代祖师以来,就是道宣律师受天人供养,这是人人都知道的。戒律就专讲戒相、戒法、威仪这些道理。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这三千威仪从什么地方来呢?从行、住、坐、卧四大威仪来的。行也有威仪,坐也有威仪,站也有威仪,卧也有威仪。要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行如风:行路好像起风一样。这个风,并不是飓风的风,也不是狂风的风。如果走路像跑似的,虽然不是飓风,但变成狂风了。不要那样,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那清风很慢地,水上没有波浪,有风是有风,但是水没有波浪


    ,要像这种风。


    立如松:立要像一棵松树似的那么直。不要缩头缩脖子,一点也没有精神的样子,就好像睡不醒似的,要挺起胸膛来。也不要弯腰驼背、低着头走路,低着头你总看地下,看地狱。说不要低着头,那就仰着头,太仰也不对,要自然直起来,这是四大威仪之中的立。还有,走路也不要东张西望,不要看看前边,看看后边。你东张西望地,警察一看,噢!这个人一定是想要偷东西,看看有没有人,他一定想要撬谁的门,就注意你了,所以不要东张西望,左右旁观。


    坐如钟:坐要坐得像一口钟似的。


    卧如弓:卧着时像一张弓似的,这叫托腮搭髂,称为吉祥卧。托腮,手托于右脸侧;搭髂,手搭于左上股;腿弯曲一点就好像一张弓似的。


    在行、住、坐、卧四大威仪中,每一威仪有两百五十条──行有两百五十条,坐有两百五十条,卧有两百五十条,立有两百五十条。这详细的,每一种有两百五十种这么多,你看,不是那么简单的。那么这两百五、两百五,四个两百五合起来是一千。这一千又有三个──过去一千、现在一千、未来一千,这就是三千威仪。


    因为道宣律师持戒精严,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具足,所以感动天人送饭。他修行时,不妄言,不妄笑。他不随便讲话的,你和他讲话,要讲合乎戒律的话,他才答你;不合戒律的话,他不讲。笑──他也是不苟言笑的,但是他也不哭,也不发脾气,也不扬嘴,总是本来天然的样子。喜怒哀乐,他没有的,没有喜怒哀乐,那是个什么人?是个木头人。木头人没有喜怒哀乐,也不会欢喜,也不会发脾气,也不会哭,也不会乐。可是这喜怒哀乐,在没有发以前,就是个中道。持戒的人,一举一动都是要守持中道。道宣律师因为守中道,所以感动天人给他送供,天人来供养他,也是日中一食,天上的天人陆玄畅,每天中午给他送供,送天上人吃的饮食。


    道宣律师在终南山修行,终南山和喜马拉雅山是连着脉的──山脉通着,接接连连地不断。听说在中国的终南山里边有很多老修行,在那儿修行悟道。也有很多狼虎,但是它们不妨碍出家修道的人,而且还都做护法。道宣律师在那儿修行,住茅蓬,天人给他送供养。这个时候窥基</a>法师就打妄想,打什么妄想呢?他说,“噢!人间所有的饮食,什么好吃的东西,荤的、素的,我都吃过了,唯独就没有吃过天上的饮食,道宣律师是天人给他送供,我到他那儿赶斋去。”赶斋就是到他那儿吃饭。于是,他就到终南山去见道宣律师。


    窥基法师当时也是国师,是玄奘</a>法师的徒弟,讲唯识的,非常聪明。当时,有八、九百个和尚在一起翻译经典,他也是其中的一个主要角色。他早些到那儿等着吃中饭,因为道宣律师只吃中饭。可是,等着、等着,中午,午后,等到晚间,也没有人送饭来,道宣律师也没有饭吃,窥基法师也没有饭吃。这窥基法师专好吃东西,一天不吃饭就受不了了,啊!这烦恼不小:“你说你这儿有天人送饭供养你,怎么我来没有呢?你是不是讲大话啊?你是不是在打妄语骗人啦?”道宣律师说:“嗯,随便你讲喽!你说我骗人,我自己知道是骗人,或是不骗人。”窥基法师说他骗人,他也不辩论。窥基法师等到天黑,也不能走了,就在茅蓬住下。


    住下了呢!这又是这样──一个肥和尚,一个瘦和尚。肥和尚就是窥基法师,瘦和尚就是道宣律师。道宣律师虽然吃天人的供养,但是不肥;窥基法师虽然没有吃天人送的供养,却吃得很肥很胖的,因为他欢喜吃东西,一天到晚叫厨子想办法做好味道的斋饭来吃,这个肥和尚就在这里住下了。窥基法师不打坐,也不参禅,倒头便睡,一睡就打呼、鼻息如雷,呼、呼、呼……,道宣律师打坐,他不打呼。窥基法师躺在那儿睡着就打呼,吵得道宣律师不得入定,既然不能入定,就在身上摸虱子(终南山是冷的地方,修道人很少洗澡,身上有虱子)。因为他不能入定,所以虱子就咬他,他就用手把虱子从身上拿出来。因为他持戒,不敢杀生,也不可以杀生,就慢慢地把虱子放在地下。这时候根本没有点灯,也没有什么事,而窥基法师也已经睡着了,根本也不知道,于是他就继续打坐下去……。


    到了第二天早上起来,道宣律师就对窥基法师说:“唉!你怎么一点也不修行,也不打坐,也不用功,晚上躺下就睡觉,打呼打得这么大声,还打闲岔,令我不能坐禅,也不能入定。”窥基法师说:“啊!你说我没有修行?我看你才没有修行。你说天人给你送供!?我到这儿来,天人也没有来过,我也没看见。昨天晚间在你这边住,你用功不好好用功,却捉虱子。你捉下两只虱子,你要是把它捏死也罢了,可是你把它放在地下,你这一放到地下,就把一只摔死了,而另一只虱子,却摔断了两条腿。摔死的这只虱子,就到阎罗王那儿去控告你,所以阎罗王准备派鬼来捉你去审问。我为你说了很多好话,说你是个修道人,希望阎罗王能原谅你,叫那两只虱子托生去吧!这才没有找你的麻烦,你反而说我打你的闲岔,不叫你修行?我看你才真是没有修行。”


    道宣律师想:这两只虱子扔到地上,他怎么知道?昨晚没有灯,也没有什么,他怎么知道这件事呢?于是乎也不敢强辩了。因为他持戒律,不能和人乱讲话,人家说他怎么了,他就忍着,也不辩论。之后,窥基法师说:“我走了,你在这儿装模作样修行,我今天不等吃午饭了。”


    到了中午,天人陆玄畅又来给道宣律师送供了,道宣律师不太高兴地说:“你昨天怎么不送饭来呢?”这陆玄畅即刻跪下说:“律师!昨天不是不送供,我送供时,却进不来你这茅蓬,距离这茅蓬四十哩地以内,都是金光灿烂,我睁不开眼睛,没有办法看见眼前的路,所以就问土地菩萨,为什么前面金光闪闪这么厉害,令我走不上去?土地菩萨说:‘在茅蓬里有一个人,是尊肉身菩萨,活菩萨。’昨天我走了几转,进都进不来,所以没法子给你送供,请你原谅。”道宣律师想一想,难怪窥基法师做国师,皇帝都相信他,原来是尊肉身菩萨,从此之后他不敢轻视窥基法师了,所以菩萨的境界不是我们可以测度的。


    “羼提波罗蜜音”:佛法里的六度万行,前面已经讲了两度了,还有四度,第三就是羼提,这也是梵语,中文译作忍辱,忍辱有生忍、法忍、无生法忍。无生法忍非常的奥妙,有一种法喜充满。若你证得这无生法忍,那你才是真正嗜到法的滋味,真正明白佛法的奥妙,不可思议。你能忍辱,就能得到波罗蜜;不忍辱,就得不到波罗蜜。


    “毗离耶波罗蜜音”:毗离耶也是梵语,译为精进。有的人误解这精进是向外道上去精进,其实真正明白精进的,是向佛法上</a>精进。若向外道精进,就只是修无益的苦行。在印度有很多种外道,有一种外道,不吃饭而吃草,学牛的行为,持“牛戒”。有的外道学狗的行为,持“狗戒”:狗所不做的事情,他也不做;狗所不吃的东西,他也不吃,狗吃的东西他才吃,这叫做“牛狗戒”。又有另一种外道在灰堆里睡觉:本来人的身体就是不干净的,他呢?还要在人身上增加很多灰尘,在灰尘里修行。又有一种外道,他说修行要吃得苦,吃得什么苦呢?要睡在钉床上,这表示他能忍痛,能行苦行……,以上种种叫做外道的无益苦行。像这种他自己认为是很精进的,其实是一种邪知邪见的精进,不是正知正见,所以这种精进是没有用的。


    要在善法上精进,不要在恶法上精进,你要是在恶法上精进,那就是背道而驰,违背道而走路。对善法上精进,例如:拜佛、念经、礼忏、念佛,这都是“身精进”。然后再“心精进”,什么叫心精进呢?心念兹在兹,时时刻刻都要修行,勤修善法,念念不忘,勤修精进波罗蜜,忘了自己的疲倦。你真正修佛法,就不觉得疲倦,也不觉得饿,也不会受一切不如法的烦扰,为什么呢?因为你能精进,所以就没有这些坏的感觉;若不精进,那就会发生毛病。又觉得疲倦,又觉得精神不好,就乾脆睡觉去了,这就是不精进。这精进主要看你自己怎么去做。一切时一切处,要勤修善道,这才是精进波罗蜜。


    去年暑假,我讲《楞严经》时,曾经讲过四句偈颂。这四句偈颂每一个出家人都应该记得,佛住世的时候,出家人每天都要念这四句偈颂,时刻不能忘失,所以我在暑假的时候特别讲过,我甚至认为想要出家的人应该把它记得,更何况是已经出家的人,更不可把它忘了。这四句偈是


    守口摄意身莫犯,


    莫恼一切诸有情,


    无益苦行当远离,


    如是行者可度世。


    守口摄意身莫犯:口不能随便讲话,也不能随便说是说非。不能说这个好,那个不好;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什么都不可以说的,这个口要把它管住。摄意,就是把意念总收摄起来,不要叫它东跑西跑。身莫犯,身体不要犯戒,一定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是个出家人,不要犯规矩,这叫守口摄意身莫犯。


    莫恼一切诸有情:不要恼乱一切有情,令一切的有情生烦恼,这“有情”不但是人,甚至就是一只畜生,你要是令它发脾气,这都是不对的,出家人应该莫恼一切诸有情。


    无益苦行当远离:没有益处的苦行应当离开远一点,可是十二头陀行是应该去做的;而没有益处,不合乎佛法的,就不应该去做。甚至于有外道法自言,可即身成佛,这都不要去学,应该要依照佛法去修行。也不要去修“牛狗戒”,这牛狗戒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外道行苦行,行得也很苦的,他就开天眼了,开天眼后,看见一只狗死后升到天上去了,他说这狗升天,那我依照狗去学,也可以升天的,所以他就持“狗戒”。另一外道他得天眼通,看见一只牛死后升天,所以他就学牛的样子持“牛戒”。这些外道徒因为没有智慧,所以虽然修种种的苦行,也没有益处的,而印度有些外道是这样的,所以说“无益苦行当远离”。


    如是行者可度世:像这样行道的人,才可以度世,教化众生。


    “精进”:本来没有精进,说是有精进,这不过是对我们一般凡夫来说这个法,根本在精进本身上是不会有个精进的。所以“六度”都是精进,也都不是精进。布施、持戒、忍辱,是属于身的精进;禅定、般若,是属于心的精进。这样讲起来,这个精进根本就没有了,精进就变成其他的,如般若波罗蜜等。你多做布施,这是布施精进;你多持戒,这是持戒精进;你多忍辱,这是忍辱精进;精进再精进,这是精进本身在精进;你禅定精进,坐禅不休息,这是坐禅的精进;你修般若,修习般若智慧,这是智慧的精进;学习般若法门,则是般若的精进。所以这精进本身就没有精进,他变成劳而无功,所以你不要执着你有精进,那就是你真精进。要是执着我这里也精进,那里也精进,说我这个精进可是无量无边的,六度波罗蜜我都精进了,那就等于没有精进了,因为你有一个精进在心里障住你这种境界,就不是真精进。


    佛法要是真明白了,根本就没有,你没有明白的时候,是有这个东西;明白了,就没有了。那你说我现在就没有了,我也不精进了。那你不精进,也是没有了,但这是不同的。要是你真正明白佛法,真正精进也没有了,为什么呢?因为你不执着了。你要是不明白佛法,一味执着你的精进,那不算精进。因你实在不明白佛法,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精进,所以更谈不上精进。所以佛法你没有懂得,你不明白;你要是懂了,你还要放下它;你不放下,那还是不懂佛法。这就是叫人离一切执着相,什么事情都不要执着;你有所执着,就是不明白佛法,这是精进。


    “禅波罗蜜音”:禅也是梵语,叫做禅那。翻译中文叫做思惟修,又叫“静虑”。禅有四禅、八定,又有九次第定。另外,又分世间禅和出世间禅,还有出世上上禅。“世间禅”是我们凡夫所修的,这其中有四无量心,有四无色定,这种境界不必详细讲,你要是用功修行坐禅去,自然就会明白这种境界。什么叫出世禅?出世禅有四禅八定,又有八胜处、八背舍,这些名相讲出来,你也糊涂了。好像说食数宝似的,虽说这个东西好吃,要是你没有放到口里头,始终不知道它的滋味,所以现在你就知道有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如来禅、祖师禅等,种种的分别。你只要肯用功去修行,将来都会得到其中的滋味。


    “般若波罗蜜音”:般若是梵语,中文翻作智慧。智慧又分为世间智和出世间智。世间智是世智辩聪,什么是世智辩聪呢?好像现在科学进步,哲学进步,还有一切的学问,这都是世间的学问。他能辩论,没有道理的能讲出道理来,这叫世间的智慧。出世间智──出世间的智慧,是勤求佛道,念兹在兹的,不断地研究佛法。甚至于睡觉也思惟佛法;作梦也思惟佛法;任何病痛的时候也思惟佛法,这才是真正地修出世的智慧。


    那么出世的智慧和世间的智慧究竟是一个或是两个呢?本来是一个的,但看你怎样用它。用到世间上去,就是世间智慧;若用到出世佛法上,就是出世的智慧。智慧并没有两个而分开讲,本来你研究世界的问题,知道世</a>界一切都是苦、空、无常、无我。那么现在就用这种的智慧来研究出世的学问,这也就是出世的智慧,世间智和出世间智并没有两个。一般的人多数有世间的智慧,而没有出世间的智慧;有的有出世的智慧,但没有世间的智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有的人很聪明,却尽做糊涂事,不必要的事情尽量去做,重要的事──生死问题,他却不管,不去研究它。而有的人研究出世的问题,却不懂世间的法。所以必须要“既入世而出世,既出世而入世”,入世出世要通达无碍,你若明白了,在这入世也就是出世;你若是不明白呢,你就是出世也是入世。


    古人有几句话说得很有用:


    聪明乃是阴骘致,阴骘引入聪明路;


    不信阴骘使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聪明”──我们人为什么会有聪明呢?因为我们前生做了很多有德行的事。阴骘是什么呢?阴骘就是你做了有德行的事,没有叫人知道,做了好事,也不张扬,说我做了什么样好事。例如:某一个人死了,没有棺材,我给他买了个棺材把他埋起来,虽做了这么一件好事,但是没有向人宣传,让人知道。总之,对人有利益的事情,他去帮助,做了好事,不向人去宣传,没有人知道,这就是阴骘。所以前生做了很多阴骘的事,今生就聪明;还有你前生看的佛经多,念的经多,如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几万遍,今生也会聪明;读书读得多,今生也会聪明,所以说聪明乃是阴骘致。这个聪明,是宿世有修行有德行,所以今生才聪明的。


    阴骘引入聪明路:因为有德行,所以你才聪明的,是用这德行把你引导到聪明的道路上。


    不信阴骘使聪明:你今生忘了,不走做好事的道路,不信阴骘,不做好事了,专门利用你的聪明去做坏事,这就叫做“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个聪明正是害了自己,为什么呢?你若是不聪明,也就不会去做坏事。因为聪明,你所知道的,旁人不知道,你把人家给害了,别人还不知道你是个坏人,所以这叫聪明反被聪明误。好像曹操</a>是个最聪明的人,简直聪明得比鬼神还聪明,可是他有些事情做得不当,也有一些事情做得不错,虽然聪明反被聪明误,但是他也有他的成就。喜欢聪明的人,听过这首偈语后,应该努力做好事,做有益人群的事,不要害人。


    我再来补充一段持戒波罗蜜,以前佛住世的时候,有两个比丘要去见释迦牟尼佛,经过很长的路程,中途没有水,两个比丘渴得不得了,几乎就要渴死了。一个比丘见着了一个人的头骨,里面有一些水,这个比丘说:“我们现在渴得这么厉害,可以喝这脑袋骨里的水。”另一个比丘说:“不可以呀!这里面有虫子,有虫子的水是不应该喝的。”这比丘说:“我们现在渴得这个样子,喝下这些水,就不会渴死,可以去见释迦牟尼佛呀!如果我们渴死,也没有法子去见佛了。”另一个比丘说:“我宁愿持戒死了,虽见不着佛,我也要依佛的教诲,我就是死了也没有关系。”这比丘就把像水瓢状的脑袋骨里的水喝下。而没有喝水的比丘果然就渴死了。


    喝水的比丘就往前走去见佛了,他请问佛说:“我们两人走到半路上,渴得不得了,见到一个人的头骨里有水,我就把这水喝了,免得渴死,好来见佛。我的另一个同参,他宁可渴死也不喝这水,他说这水里面有虫子,喝了就犯戒。结果我把这水喝了,我没有死;他没有喝这水,他就渴死了,所以我见到佛。”释迦牟尼佛说:“你以为他渴死了吗?那个比丘因为持戒关系,我令他先来见我,他现在已在我这儿听法了。持戒虽然很困难,但是这种诚心我是知道的;你不持戒,虽然见我,但是你的心没有这么诚,所以他已经开悟证果了,你现在还要慢慢修行。”


    由这一段看来持戒、忍辱、布施、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万行,都要真心去做。若没有真心,马马虎虎的,那与佛法不会相应的,一定要往真的做。所以“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益苦行当远离,如是行者可度世。”这四句偈颂,是出家人时时刻刻都不应该忘的,都要本着这四句偈颂去做。持戒是最要紧的,我们不要以为马马虎虎就算了,你马虎一点就差得很远了。所以修行一定要认真,脚踏实地去做,不要飘浮,要实实在在地去做。


    “慈悲音”:慈能与乐,悲能拔苦,使一切众生听见释迦牟尼佛的这种声音,都能离苦得乐,了生脱死。


    “喜舍音”:喜,欢喜;舍,布施。欢喜布施。慈悲喜舍,这四个字合起来叫做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做布施,一定要生一种欢喜心。欢喜做布施,欢喜行布施。不要舍了之后,心里又觉得舍不得,这就是没有生欢喜心。释迦牟尼佛生出这种喜音舍音,令一切众生听见这种声音,都生出一种欢喜布施的心。


    “解脱音”:这个解脱是得到一种真正的自由,无拘无束,所以解脱了。解脱什么呢?解脱六道轮回这种生死的苦恼。以前有一个和尚向一位有名望的高僧请法,他说:“请问上座,怎么样才能得到解脱?”这位高僧对这和尚说:“现在谁把你绑住了?”说完了这句话,这个和尚即刻就开悟了,“噢!原来没有人绑住我呀!是我自己绑着自己。”自己若不绑自己,自然就得到解脱了。


    那什么叫做自己绑着自己呢?这个地方,我们各位要想一想,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看不破放不下,才得不到自在;得不到自在,也就是得不到解脱。你若能看得破,一切都明白了,把什么都放下了,就得到真正自由了;得到自由,也就是得到解脱了。无拘无束,无挂无碍,远离颠倒梦想。真放下就得到解脱,放不下就没有得到解脱。释迦牟尼佛现在说这个解脱音,我们大家也都应该把自己解脱一下,不要自己把自己绑着,不要把自己都罠到监狱里头,永远也得不到自由。怎么说自己把自己罠到监狱里呢?你要是没有在监狱里,就得到解脱;没有得到解脱,就是等于在监狱里一样。想到东边去,也不自由;想到西边去,也不自由;想到南边去,也不自由;想到北边去,也不自由。


    得不到自由,并不是说这个臭皮囊得不到自由,而是指这个“性”。这个自性若得到自由了,愿意活着就活着;愿意死,随时可以死的。死了也没有毛病,就这么一坐就死了、就走了,这是真正自由。这叫做生死由我不由天,愿意生就生,愿意死就死。愿意生,生到一百岁、一千岁、一万岁……都可以的;愿意不生,随时都可以回到本有的家乡去。愿意住这个“房子”,就住这个房子;不愿住这个房子,随时都可以搬家。你若愿住这个房子,有两种解释法:是识神得到自由了。这是属于阴的,它可以到纽约,也可以到欧洲、澳洲,任何地方都可以去。并且当地的情形,它都知道,但是它不能拿东西,它不能在纽约买东西,带回三藩市来,为什么呢?因为它属阴的。这是识神,它可以看见纽约的境界,但不可以在那里办什么事情的。


    另一个自由是本有的佛性。这佛性是属阳的,是全体大用的。它即使是在三藩市,说要纽约的东西,伸手就可以拿来的。你说这是不是很妙?是不是神通?这就是一种解脱的境界,无拘无束,无挂无碍。它就是比如举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也像在一个房间里这么近,所以它愿意怎么样都可以,在这个世界上都可以办得到的,这是属阳的佛性。所以你要是得到解脱、自由,就可以有这样的境界,但是有这样境界的人,也不可以随便显示。不可以说你要德国出品的某种东西,叫我到德国给你买来,我显显神通,就可以办得到,这是不可以的。因为佛入涅槃时,告诉所有的弟子,不可用神通的,你若用神通,那就得赶快走,不要留在这世界上。因为一般人没有神通,你有神通,令人对你生出一种惊世骇俗的心。总之,你能随心如意做到的事情,这是属阳的;做不到的,这是属阴的,是识神的作用,我们每一个人要弄清楚。


    “无漏音”:什么叫无漏呢?就是没有无明了。没有无明,就得到无漏;即使你有一分无明,也得不到无漏。所以无明就是烦恼的根本,你有无明,就有种种的烦恼;没有无明,就没有烦恼。为什么你有贪心?因为你有无明。为什么你有瞋心?因为你有无明。为什么你有痴心?因为你有无明。所以这无明是烦恼的根本。为什么你有欲心?有这淫欲心?也因为你有无明。就因为你在这个最初的地方弄不明白,就造出种种的业来。你要是得到无漏音,就没有无明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发出种种的音,令一切众生由音声而悟道。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在娑婆世界佛教的本体在音声,以声音做佛事,所以有这表扬、赞叹、演说种种的音声。


    <b><font color="#000000">智慧音。大智慧音。师子吼音。大师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font></b>


    “智慧音”:什么叫智慧?智慧度愚痴,有智慧就没有愚痴,有愚痴就没有智慧,这两个是不可并列的。可是我再给你们说一个比较容易明白的:智慧就是愚痴,愚痴也就是智慧。有人说那我现在愚痴就是智慧,我就用我这愚痴去尽量愚痴。如果你能尽量愚痴,那就是真正智慧了。又有人说:“法师!你讲这个道理,我怎样都不相信,智慧就是愚痴,愚痴就是智慧!可是我看那愚痴人尽做糊涂事,而有智慧的人就做明白的事。”不错,你讲的非常对,我说的非常不对。怎么样讲呢?因为愚痴可变成智慧,所以我说愚痴就是智慧;而智慧也可以变成愚痴,所以我说智慧也就是愚痴。前几天我讲“聪明乃是阴骘致”时,已经把这个道理讲得很清楚,不过现在再把它显出来。你要是有智慧,为什么就不会愚痴呢?因有智慧的人就有真正的自由,也真正得到解脱了。


    怎么说呢?有智慧的人不会做糊涂事;你要是愚痴呢,就尽做糊涂事,不做聪明事。愚痴的人得不到自由,他总是被动的;有智慧的人,不会被动,他有真正的主宰,真正的智慧,不论什么事情来,都能认识事情的好坏。好就去做,不好就不做,有真正的判断力,有真正的择法眼。愚痴的人就没有,明明知道不对的,也要去做。比方说我们都知道赌钱是一件不好的事,但是他认为或者在万万分里头有一分机会──要是赢了,就会发财。就因为有这一念的无明贪心,想去发这无明财,于是乎把所有的财产都输了。输了之后,他还不觉悟,心想:我就差了那一步,我就赢了,就发财了。好像去买赌券,一块多钱买八个字,如果签对了,就可得很多万元,而今就差一个字没中,如果再买,一定会中。你说这是不是愚痴?如果赌钱的人都能赢钱,那设赌的人就无法发财了。


    还有人抽鸦片烟,人人都说抽鸦片烟是吸毒不好,而愚痴人就说我试试看,试一次觉得没得到究竟,就一次再二次、三次、四次,一次又一次地试。一试验就上瘾了。再不试就不可以,你说这是不是愚痴?一个好端端的人被鸦片烟支配得鼻涕、泪水,全身不舒服,一定得赶快再拿钱去买这东西,来支持自己的精神。这都是愚痴造成的,使你得不到自由。怎么得不到自由呢?吸鸦片烟的人以为吸鸦片烟是种自由,欢喜去做,其实当你不吸,犯瘾时,那是不是自由呢?乃至于其他一切一切都是这样,你去做什么不应该做的事都是愚痴,没有智慧。你要是有智慧就不会颠倒,不会去做不应该做的事。


    “大智慧音”:有大智慧者一见就可见到底,不必等到事情到不好的地步才发现,即能预先看到这事是不可以做,如果做了,将来结果是很不好的。他有大智,大慧,才能不做糊涂事情。什么叫大智大慧?研究佛法是大智大慧。研究佛法的人,才能得到真正自由,所以是大智慧。


    “师子吼音”:狮子是兽中之王,它一叫百兽皆惧,一切兽类都吓得站也站不住,跑也跑不动,措手不及。甚至连老虎、豺狼这一切凶猛的野兽,也都吓得不知怎么好。百兽闻之皆脑裂,脑袋都吓得爆裂了,吓得愚痴了。


    “大师子吼音”:平常的狮子吼</a>就如此厉害,大狮子吼这种声音,更是远近皆闻。


    “云雷音”:好像云彩里打雷的声音。


    “大云雷音”:这种雷声音比普通的声音更大,这是说佛法就好像天上一块大云彩,普照大地,普荫大地。这种雷声一响,世界各处都闻见,表示佛法普及一切众生。有云和雷就会下雨,下雨表示佛法普润一切众生的根性,令一切众生得到法雨的滋润。这法雨落到世界上,大树就得到多一点的法雨,小树就得到少一点的法雨,花草也各得其长,各得到应得的雨量。佛法也是这样子,众生得到法雨的滋润,也是各得其长,每一种佛法使每一类众生都得到滋润,法身慧命增加,开大智慧。所以释迦牟尼佛“出如是等”:“等”就是上面种种的音声。“不可说不可说音已”:“不可说”是一个最大的数目,说不出来那么多的音声。已,完了。出这么多种的音,完了之后。


    <b><font color="#000000">


    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


    遍净天。</font></b>


    前面佛放无量大光明云,演说种种的法音,使众生返迷归觉,舍邪归正。现在又有这个“娑婆世界”,娑婆是印度话,叫堪忍,又叫极苦。“极苦”是对西方极乐而言的,西方有极乐世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是极苦的世界,又叫“堪忍”,言其众生堪能忍受这种的痛苦。“及他方国土”:和其他的地方,就不是我们这娑婆世界了,是他方世界的国土。


    “有无量亿天龙鬼神”:有没有数量那么多,天上的龙和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也一齐来到三十三天的这个天宫了。“所谓四天王天”:又有四天王天,这四天王又叫护世四王,保护这个世界的。四天王是在须弥山的中间,忉利天就在须弥山的山顶。这个四天王,有东天王、南天王、西天王、北天王等四方的四大天王,东方的天王就叫持国天王,南方是增长天王,西方是广目天王,北方是多闻天王。四大天王所住的天,人的寿命有五百岁,以人间五十年为四王天的一昼夜。四王天和我们这个世界是最接近了,人世间谁做善、做恶,都由四王天来管着,管着我们这个人间的善恶,这是“四天王天”。


    “忉利天”:前面已经讲过了,梵语忉利,此云三十三天。又叫能天子,他在三十三天这个地方,能做天主。


    “须焰摩天”:是日月光照不到的地方,那么他那个地方是不是黑暗了呢?不是的,每一个夜摩天的天人,自己身上都有光的,所以不须要日月光的。这个天怎么叫夜摩天呢?夜摩天也是梵语,翻到中文叫善时分。为什么叫善时分呢?它这个天没有日月光,日月光到不了这个天,因为太高了,日月光都照不到它那个地方。它以莲花开合分昼夜,莲花开了是昼,是白天;莲花合上,就是晚间了。忉利天的寿命是一千岁,活一千岁,以人间的一百年作为忉利天的一昼夜。这夜摩天呢?寿命一千五百岁,身量高有一哩半。忉利天的天人身量高一哩,四王天的身量高,就半哩。这每一层天往上去就加五百岁寿命,加半哩的身量,越往上越高,越往上寿命越增加。


    “兜率陀天”:也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叫知足,这个天就叫知足天。兜率陀天有内院、外院。内院就是弥勒</a>菩萨现在住的地方,外院是一般的天人所住的。兜率内院,三灾到不了,兜率外院就会被三灾给毁灭了。


    “化乐天”:有一种快乐,是变化性的快乐,非常快乐,变化出来的快乐。


    “他化自在天”:这个天的这种快乐是由其他的天所化现出来的,他有神通,把其他天的快乐都可以转移到他这个天这边来。他化自在天所住的就是天魔,是天魔所住的地方,不是真正天上的神或仙所住的,而是天魔所住的。


    以上叫六欲天,这六天就是: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为什么叫六欲天呢?这儿的天人,虽然生到天上去,但是还有淫欲心,还有不清净的思想。我在暑假讲《楞严经》时,已经讲过这六欲天了,不过相信你们都不欢喜要,所以又都送回来给我了,所以我现在再送给你们。六欲天的天人都有淫欲心,四王天和忉利天的天人行淫欲,和我们人间的人是一样的,为什么一样呢?他们都有形体,四王天的天人也一样要结婚,忉利天的天人也一样要结婚,都有夫妇、父子的情形。四王天的天人生孩子,一生出来的小孩子有多大呢?就有人间小孩五岁那么大。忉利天呢?就有七岁那么大,夜摩天就有十岁那么大。小孩子一生出来就这么大,坐在天人的膝盖上。生出来,等一等吃一种自然的天露(天的甘露),他吃这天的甘露,是自然化现出来的,等吃完之后,没有好久,就变得和一般的天人一样大了,也就是身量有半哩高,寿命有五百岁那么长,这是四王天。


    这有四句偈。在暑假时我已经讲过了,我现在再讲一遍,我若不再讲,相信你们都忘了。


    四王忉利欲交抱,


    夜摩执手兜率笑,


    化乐熟视他暂视,


    此是六天之欲乐。


    所谓“四王忉利欲交抱”,四王天和忉利天淫欲的行为,和我们人间的人是一样的。“夜摩执手兜率笑”,夜摩天男女这种情欲就是互相握握手,好像西方人互相握手,在天上夫妇这种夫妻的性行为,只有握一握手这就算了,这是夜摩天。兜率天呢?男女行淫欲只互相笑一笑,因为那个地方的天人平时不笑的。为什么不笑呢?因为情欲太轻了,几乎没有情欲了。在六欲天天上,越高一层,欲念就越轻一点。为什么在我们人间修道的人要去欲断爱,要没有这个欲念呢?也就因为你欲念多,你的愚痴就多一点;你若欲念轻,智慧就增加一点。


    欲念就属于五浊恶世,所谓“五浊”,什么“浊”呢?就是这个“欲念”是最污浊,最不干净的东西。所以在天上四王天的这种欲念,这种情欲和我们人间一样的,忉利天比较四王天就轻一点,夜摩天就互相握一握手,“夜摩执手兜率笑”。


    兜率天他就互相笑一笑,你不要以为笑就是好啊!我们人间的人以为笑就是好事,“笑”也就是有一种情欲的作用,所以你到这夜摩天啊,这天人都是愿意自己修行用功,很少人与人之间互相握手,这握手就是男女夫妇间行这种性行为。“兜率笑”,兜率天对着笑一笑。


    “化乐熟视”,这化乐天的男女熟视。“熟”,就是看的时间久一点,譬如或者一分钟,或者五分钟,互相看一、两分钟这么熟视。“他暂视”,他化自在天,就这么一看就得了,不是看很久。六欲天男女的性行为就是这样子的,因为它越往高一层欲念就愈轻一层。你若欲念不轻呢,你也生不到那个天上去;你生到那个天,也都没有多少欲念了,所以这是六欲天的欲乐。


    初禅有三天,二禅有三天,三禅有三天。初禅三天是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梵众天”:什么是叫“梵”呢?梵就是清净的意思,这个初禅天的欲念更轻了,所以就叫“梵”。梵,这个地方所住的一切天人都是清净的,这是梵天的天民,所以有“众”。


    “梵辅天”:这也是清净而做天上的宰官,在天上做官的,所以叫“辅”,就是辅佐大梵天王。


    “大梵天”呢?就是大梵天王所住的地方,他是一个很用功修道的人,但是他只知道修天福,而没有得到开悟证果,所以修道修完了之后,他就生天了,生天就做大梵天王。这大梵天王,有梵众天、梵辅天来拥护他,这是初禅三天。


    这“初禅三天”叫“离生喜乐地”,离开生死,那个地方非常欢喜的。在我们人用功得到初禅的境界,可以到初禅天上去,可以见到天上大梵天王,大梵天王的宰官、老百姓。你能到初禅天的境界,你的脉就停止了,你那么一打坐脉不动。我们一般人的血脉若不动呢?这就死了。但是你这种境界,是因为你这个自性能到达初禅天上去。你身体上的血脉、脉络停止了,不流动了,但这并不是死,这也可以说是入初禅的定,或者入一个钟头、两个钟头、三个钟头、五个钟头,或者一天、两天、三天、五天、十天、二十天,你这脉都不动。脉不动,可是身体不会坏,我们一般普通人死了,到了七天之后,肉就臭了,身体坏了。但是你能用功有这种境界,你的身体不会坏的,不管入定多少日子,这个身体还是一点都不会坏的,这是入到初禅三天。


    “二禅三天”,是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怎么样能生到这天上呢?就是要去欲断爱,没有淫欲心;你若有淫欲心,那么不能生到这个天上了。这每一层天比每一层天都高一个阶级,为什么阶级能高一层呢?因为他这个欲念没有了,欲念轻了,一层比一层的欲念就减少,减轻。


    这二禅天,有少光天,这个天的天人身上也都有光,这个光比夜摩天的光更大了。不过在这一层天,在这二禅三天中,这少光天的光较其他两层天的光都少。为什么他有光呢?就是因为他在世间上的时候持戒清净、专守戒律。梵众天、梵辅天也是守戒律的,不过守得没有那么好,清净是清净,但没有发光。少光天守戒律不单守得好,而且生出一种光明来,所以生到这种天上。


    “无量光天”:前面那个是少光,这个光呢?有无量光,没有数量。


    无量光天再上一层就叫“光音天”。这光音天的天人怎么样讲话呢?就用光来说话。所以讲光学,好像电视都有一点电光的作用,由光来代表说话。这光音天的天人不讲话的,并不是说他不会讲话,而是他不用语言来说话,就用光来说话。有的法师就批评说光音天的天人是不讲话的,没有语言,没有文字,用光来代表语言、文字,他根本就不会说话。不是这样子的,他若不会说话,这光音天不就都变成哑吧了?那比这会说话的有什么好呢?这光音天既然是用光来代表说话,他自己变成一个哑吧,那生这天上也没有用啊!所以我说他也是有语言,不过他不用语言,就像我们人间有文字似的,由文字来代表语言。但是不是说单单用文字,就不要语言了。


    他用光就好像我们人间的文字一样,用光来写字,好像传真机那种性质,一定是这么样子。并不是说他就只用光说话,没有语言,不是的。所以讲佛法,你一定要把佛法和世间法互相这么一计算,那就知道了。你不要像有些法师就说,他那里没有语言文字,是哑吧,光音天的天人不会说话的,这他简直是不懂的。这是二禅天,人若是参禅得到二禅天的定力,这叫“定生喜乐地”,由定中生出来一种喜乐。得到这种境界,入这种定的人,是怎么样的情形呢?把他的呼吸气也断了,没有呼吸气了,呼吸气都停止了,这是二禅的境界。那么到这二禅的境界上,也并不是说,我的功夫就不得了了,就是最高了,不是的。


    你们用功的人,现在问一问自己,到没到这种程度呢?是不是脉也断了?呼吸气也断了?一打坐就呼吸气断了?没有。没有,就要用功去;若不用功呢,那你这生死就不能了。你就是到初禅、二禅,生死都没有了,所以这用功呢,不是说我见了一点小境界,见到护法菩萨来了,又见到谁了。我们在打坐时,即使见到光,这都是小境界,不要着住了。或者打坐,坐在那个地方,自己就晃起来了,不是你想要晃。你不想要动,但它动了,动了后,你想要停止也止不住,这都是六种震动的作用,六根,大地六变震动的表现。这个时候并不是真正的功夫,你还要往前去努力去才可以。你们若没有到初禅、二禅的境界,那就不能懒惰的。你懒惰生死就不能了,不能了,将来是很危险的,是个危险人物,不是这么容易就可以做一个和尚的。所以你一天懒,就是要往地狱里钻,你若想不到地狱去嘛!那就要勤力一点,勤加用功。


    你说,哦!我一用功就觉得不舒服了,很难受的。你到地狱,那比现在还难受,那更不舒服了。你现在要想舒服,将来就不舒服;你现在要是用点苦功,将来就会舒服。所以你自己算一算这数,你要是到地狱去的时候,那就不知道多长的时间了,那无间地狱是没有出来的时候,一天到晚都在那儿受罪。为什么到那个地方受罪去?就因为你出家作沙弥的时候很懒的,你不用功,不学佛法,现在叫你受罪、自在自在,到地狱里去自在。


    “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这是三禅天。前边初禅,叫“离生喜乐地”,二禅叫“定生喜乐地”,三禅叫“离喜妙乐地”。初禅脉停止了,二禅气停止了,三禅念停止了,念佛的这个念。初禅天,虽然是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已经清净了,但还没有光,不是没有光,有光,但光非常的微弱。二禅天是有光了,比那清净的更清净了。这个也有一个粗的比较,比较什么呢?就比较那个“地”,扫了头一次地,扫得干净了,是清净了,这比喻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楼板的地扫清净了,没有打腊。没有打腊,它就没有光。我们讲这世间法,没有打腊、没有光;那么你打腊有光了,这个楼板它有光了,这是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这是二禅天。


    三禅,这少净天,打完腊你还要把它擦,擦它才能很光的。擦完了,或许地下也有一些个尘,或者扫把上的那些毛,都没有清理干净,没有完全收拾好,所以光是有了,但是还没有干净。这三禅天呢,干净了,所以叫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把地打上腊,又把它擦得光明湛亮,一点尘埃都没有了。你不懂得天上的境界,就用楼板想一想这个道理,那就可以了。


    那么脉停住了,脉是血,属于血脉,脉停止了,这就是清净了。气要是停止了,就发光了。第三禅天呢?念停止了,你这妄念完全都停止了。初禅天虽然脉停止了,但这里边还有这个念,还有一念。二禅天呢,这个念也没断。三禅天,这个念停止了,他不会这个念生,那个念又起,那个念生,这个念起。我们一个人在一刹那间,就有九十个生死,在每一个生死里又有九百个念,所以在很短期间内,就有这么多的念。但是到三禅,这个念就断了,念停止了,一念再不生前念、后念,后念又生后念,不生了,念也在这儿停了,这是三禅的境界。不单脉停止了,气停止了,连这个念都停止了,念也没有了。你坐了一个月,也不知道是一个月,坐一年也不知道是一年,没有一个时间性,也没有一个空间性。


    但是坐在这个地方,你入这种定,并不是死,愿意回来还可以回来。你愿意回来,你这念不是停止了吗?啊!(一想起来)我怎么在这儿打坐呢?啊!这念又生出来,又回来了。因为三禅的境界是连念都没有了,所以叫“净”。如果你有念,还不能谈到净,就好像那个尘似的。你有这个气,也不能谈到光,你这个气停止了,你的光就现出来了。你的脉停止了,你身上才觉得清净。你气停止了,才有光;你念停止了,才是真正谈到净了,所以这叫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这是第三禅天。第三禅呢,就叫“离喜妙乐地”,把那个喜呢,又要离开,好像我们人生出欢喜心,就以为是好的,但这个都要离开它,连欢喜都不执着了,这叫离喜妙乐地,生出妙的作用来。


    <b><font color="#000000">


    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一切天众。龙众。鬼神等众。悉来集会。</font></b>


    “福生天”:怎么叫福生天呢?因为在这一层天的人,苦因已经尽了,乐非常住。他苦也没有了,乐也不执着了。什么叫“苦因已尽,乐非常住”呢?因为在初禅天,虽然得到初禅,脉已经停止了,可是他还有苦恼。到二禅天、三禅天,这苦恼还没有断。到四禅天,这福生天,“苦因已尽”,他这苦的种子,已经没有了。可是苦的没有了,是不是就乐呢?他也不执着于这个乐,所以叫“乐非常住”。初禅的苦恼,已经离开了。二禅的忧悬,二禅天的天人,他有一种的忧悬,这种忧愁还没有断。可是到这四禅,已经断了,所以这二禅的忧悬也没有了。


    那么什么是苦的因呢?苦的因就是“欲”,“欲”就是苦的因。什么是欲?就是欲念、欲望,英文叫Desires。这个欲就是一种苦的因,你若没有欲,就没有苦了。你若没有淫欲心,就没有苦因了,苦因就没有了。到四禅天的天人就没有淫欲心了,淫欲心断了,所以才说“诸欲杜绝”,这一切的欲都没有了,都断绝了,粗重的相都灭了,所有这些个有形色、很粗的相都灭了。粗重相灭了,他就得到一种清净的福德,这种的性,所以叫福生天,这清净的福生出来了,就叫福生天,这是四禅天的第一个天。一般人就光知道天,你知道有多少天呢?在佛经上有六欲诸天,又有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呢?就有九天,九个天。这福生天是四禅天的第一层天,他因为清净的福生出来了,现前了,所以叫“福生天”。


    第二叫“福爱天”:这福爱天就是<spanng="en-us"> lovely<spanng="en-us"> ,<spanng="en-us">


    lovely<spanng="en-us"> 什么呢?lovely<spanng="en-us">


    这个福,爱这福,所以叫福爱天,也就是爱这个福的天。这个天是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


    福无遮中,得妙随顺


    “舍心圆融”:他这种舍啊,到了圆融无碍的境界上,不能舍的他也舍了,能舍的他也舍了;放不下的也放下了,放得下的更放下了,所以这叫“舍心圆融”。“胜解清净”:胜,英文叫 victory。他得这种的胜解清净了。“福无遮中”:他这个福不知有多大,这种没有可遮盖住的福,超出天地之外。“得妙随顺”,他得到一种随心如意的境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妙随顺,随心如意。在这个时候,苦乐双离──也没有苦,也没有乐了,苦乐都离开了。


    苦乐既然离开了,他也不碍这种的有,这叫色界有。但是在这个有界中,他若欢喜的话,他也可以爱乐,所以他这种积蓄日久的功德,他另外有一种的爱求,另外有一种的希望,什么呢?他的希望就是在福爱天的上边这两种天,这两种天是什么?一个广果天,一个无想天,他希望这两种天的境界。可是广果天是四禅天之一,无想天是外道所住的地方,在没有到广果天之前,就在福爱天这个地方,也可以到广果天去,又可以到无想天去。这无想天就是入了外道的境界,所以在这个地方就很容易走错路,因为这个地方有个岐路。所以虽然是生到天上,也容易走到外道那个天上去。


    什么叫“广果天”呢?这广果天就是凡夫的果。六欲诸天这都叫凡夫,凡夫所得的果位,超不过广果天,没有广果天这种的境界这么好。这广果天,他离开下边这个天的这种染污,在这广果天,他的这种快乐是无穷无尽的,他的这种神通,也是妙用无穷的,所以生到广果天也是不容易的。到了这广果天,比在福爱天所得的这种妙随顺,更加深一层,不单随顺,而且还得到广妙随顺。所谓“随顺”,就是随心如意他所修的这种果,他想要希望的,就能证得这种的果,这是广果天。


    “无想天”:什么叫无想天呢?无想天他思想断了,可是断不是永远的断,他只断五百劫。他的寿命有五百劫,在他一生里边,思想不起,没有思想。可是在五百个劫里边,他有四百九十九个劫没有想,有一个劫里边他有想,这一个劫,在前半个劫他的思想灭,灭半个劫,不生起来,等到最后的那半劫,这个想又生出来。所以这个无想,就是说他一生很少时间有着思想。这一个天上,完全是外道所住的地方。外道在这一层天上,他自己以为是究竟的天,他自己以为在这会儿,就可以得到涅槃了,所以就在这个地方修行,修行修行还是要堕落的,这是外道所住的地方。


    “无烦天”:烦就是烦恼,这层天上的天人没有见思烦恼,见思烦恼都断了。什么叫见思烦恼呢?“见”,就是对着境界生出一种贪心来,这叫见的烦恼。“思”,对理论不清楚、不明白,就生出一种分别心,这是思惑。见惑、思惑,没有这种的烦恼,所以他没有一种烦热的烦恼。也没有苦,也没有乐,苦乐双亡,在这苦乐双亡的境界,他没有斗争心,没有斗争心,所以他这个烦恼也就没有了,烦恼没有就得到清凉,得到清凉就叫无烦天。


    “无热天”:热就是热恼,那个天上非常清凉,没有一种热的烦恼。“善见天”:怎么叫善见天呢?这层天,他这种见非常广大,非常的远,见得非常远。


    “善现天”:也就是有一种很微妙的变化,变化一切乐的境界。“色究竟天”:这以上所说的天,都叫色界天,这个是色究竟天。


    “摩醯首罗天”:摩醯首罗天是梵语,翻成中文,就叫大自在天。这大自在天,他有八只手,有三个头,骑着一头大白牛,所以他认为他很自在的。这摩醯首罗天,也叫大自在天。以上所说的这十个天,无想天是外道天魔所住的地方,那么其他九个天,合起来就叫四禅天。这四禅又叫“舍念清净地”,前面初禅脉住,二禅气停住了,三禅念也停住了,四禅呢,舍念,叫舍念清净地,把这个念也舍去了,没有了。


    “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乃至于有这个非想非非想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这就包括着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非非想处天,就是他连识都没有了,所以叫“非非想”,但这“非想”,又不是没有了,他还有少少的,所以也不是没有想,这叫非想非非想处天。


    “一切天众”:一切所有的天众,很多很多的。和“龙众”:这龙也很多。“鬼神等众”:这有鬼、有神,也很多很多。“悉来集会”:都来到忉利天宫这个法会来集会。


    <b><font color="#000000">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树神。山神。地神。川泽神。苗稼神。昼神。夜神。空神。天神。饮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来集会。</font></b>


    如前面说有那么多的天,这么多的鬼神、天龙等,都还没有说完。“复有他方国土”:他方是指其他的世界,其他的国土。“及娑婆世界”:不是单他方国土,他方世界的鬼神,而是和这娑婆世界的鬼神一起也都在这儿。“海神、江神、河神”:什么叫海、江、河?这都是有水的地方。佛在《长阿含经</a>》中讲到海、河、湖从什么地方来的,这是因为世界有太阳,太阳就有热力,有热力就有炙,有炙就有汗出,江、河、湖、海,都是由这汗而成就的,不单人有汗,地也有汗,树也有汗,一切众生都有汗。太阳无论晒到什么地方,它就有一股热力,这股热力就叫“炙”。


    在这世界上就是汗出太多了,水多就变成江河。尤其水是遍一切处的,尽虚空遍法界,什么地方都有水的。例如《楞严经》上讲在月明的中夜,用水晶珠盘向空承接露水,这水就来了。所以由这个证明水是遍一切处的。但虽是遍一切处,有时候我们看不见它,这是因为它有水的性,而没有水的体。就如同人有佛性,我们看不到佛性,只看到人的体一样。水有水的性,水有一种湿性,一般地方都有很大的湿气。所以这证明到处都有水,也到处都有火。可是水性火性是互相合作,而不是相互冲突的。那为什么又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水呢?天地和水是相连的,而四大天王有避水珠,如果没有避水珠,这世界上统统都是水,淹遍全世界。所以水不是到处都有的,这道理讲起来是很妙的。


    什么是海呢?海可当晦字讲,晦是黑暗的意思,就是说海里边很黑暗,你到海里边睁开眼睛,看不见里边有什么东西。海大得很,你什么也看不见,你不知道它有多深、多宽、多大,这叫海,也可以说是个大的意思,也可以说是晦昧不明的意思。海有很多神,龙王就是海里的神。海神中有一个叫海若,一个叫阳和,海若这个海神是兽类,不是虫类。它有十八条尾巴,八个头,长得和人的面貌一样,有八条腿,这是海中最高的神。其他还有很多神,如果你们打坐时见到有这个样子的,不用害怕,它是海神来供养你,不要以为它的样子怪,就害怕了。


    江字怎么讲?江和海有什么不同?江比河大、海比江大;江很宽,但不太深;河没有江宽。因为海是大的,是万流之主,所有江河湖都汇归到海里,无论多少江,它都能收下,不怕多,是容纳万流的。江就不同了,要往旁边的地方发展;海水则不往其他的地方流。江当做公讲,指它很公平的。另一种意思是“贡”,在中国所有江、淮、河、汉出产的东西都要进贡皇帝,所以叫公也叫贡。


    河也有一种讲法,这种讲法也不容易知道,就是“掌”也,河上没有风浪时,河面非常平静的如同手掌般,水平如镜。以上河神、江神、海神皆是水里的神。


    又有“山神”:山可当产字讲,又可当生字讲,在山上可生长东西。又可当虚字,虚发万物的种子。


    “地神”:地当底字讲,它在最低下,还能生长万物,又能运载万物。


    “川泽神”:川,穿也,言其能穿过地,它能穿过本来没有水的地方。泽,也是有水的地方。


    “苗稼神”:什么叫苗呢?植物从地里生长到某一高度叫苗。稼是种子,种子种入地里时叫稼,收成是叫籽。


    “昼神”:管白天的神。


    “夜神”:管晚间的神。昼夜的区分是晚上十二点以后属昼,白天十二点以后属夜,晚上十二点虽非正式有太阳,不过那时阳气已经生出来了,所以人们往往在早上天亮三点到五点时会有淫欲心,那是阳气生出来了。如果你没有淫欲,那就变成智慧。你往这边走,就变成智慧;你往那边走,就变成淫欲。这也就好像广果天、无想天之间,有一歧路、叉路。你往这边走,就是你存着正当的思想,它就帮助智慧;你往那边走,就帮助欲念。白天十二点以后属阴生,等到晚间也会生淫欲心,你不往淫欲路上走,就会往智慧路上去,阴阳这里边都有两条岔路,全凭你自己如何走。


    “空神”:空神是谁呢?空神就是〈楞严咒〉前面阿难偈颂中的舜若多──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你们听经不要听过去就算了,以为这是没有贪心,连法都不贪。不贪佛法,可也不要贪世法,你若不贪佛法而贪世法,一天到晚算钱,那也是一件麻烦的事。


    “天神”:天上的神。


    “饮食神”:饮食也有神,人每天即使喝一口水、吃一个水果、吃一样东西,都有神管的。你若信,它有的;你不信也一样有,只是你不知道。不是说我不信就没有,那是愚痴的说法。你信这个神,也有这个神;你不信这个神,也有这个神。以前北京有位段正元</a>,一般人叫他段师尊。他就曾遇着这么一个人,专管世间人一天谁吃多少东西,喝多少水,喝多少酒,吃多少糖,都有一定的。他如何管呢?他天天睡觉,而他父亲是位连长、营长这类的官员,手下有四、五百人。他这儿子二、三十岁了,不做事,只会成天睡觉。他很生气,心想我都五、六十岁了,还要做工赚钱来养你,而你二、三十岁了,却不设法自己做工维持生活,你一点工都不做,这在世间有什么用呢?不禁骂他这儿子,儿子却说:“你做人间的官,我做阴间的官。”“你做阴间的什么官?”“每天所有的人吃多少,喝多少东西,都是由我分配,由我来给他们的。”他爸爸说:“你胡说八道什么?人吃东西还要别人分配,没有这个道理嘛!那么你知道我明天吃什么东西,你分配给我看看。”


    “请等等,等我睡一觉才告诉你,现在我还不知道。”他父亲气得不得了,真是胡说八道,我吃东西还要你来分配?等到他儿子睡醒了,儿子告诉他:“明天你没饭吃的。”他大笑道:“我做这么大的官,会没有饭吃?那我吃什么?”他儿子说:“你明天只吃一个臭了的鸡蛋,和半碗糊了的小米粥。这是你明天的饮食。”“我那么有钱有势,怎么可能吃这么点,还是又臭又糊的东西?”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他赶紧杀鸡、宰鸭,又预备鱼肉的,弄了一堆好吃的东西,正准备吃时,他的上司来了一个命令,要他即刻出发到某某地方去剿土匪,刻不容缓的,连一秒钟都不可停留。这下煮好的东西,连碰也不能碰的要赶去打土匪。这一仗打得昏天昏地,他打土匪,土匪也打他,打得落花流水,非常热闹。折腾了半天,把土匪打跑了,他们也没饭吃,好不容易看到一户人家,想找东西吃,那却是个最穷的人家。这家人说我什么东西也没有,找了半天,米也没,面也没有,菜也没,只有一个臭蛋和半碗糊了的小米粥,这还是准备要给生小孩的产妇吃,现在你要吃,可以,我们宁可不吃。做官的饿得不得了,拿过这些东西就吃了,而他手下并没有想要吃丰富的东西,所以出兵前个个很早就吃饱,就他没有吃。在他吃了一个臭鸡蛋及半碗小米粥之后,才想到儿子昨天说他只吃这些东西的话,今天果然就吃这些东西。由此之后,知道他儿子的确在阴间当官,所以也就由他去了。这就是饮食神。


    “草木神”:草有草神,木有木神,树有树神。树,竖也,竖立,竖起来。在南赡部洲(南阎浮提)有棵树王,是最大的一棵树。树木大的时候,叫鬼神村,是鬼神所住的地方,鬼神就依着大树来住,如果没有这种树,鬼神就要受苦;有这种树,鬼神住在树的地方就觉得很快乐。所以大的树木就叫鬼神村。


    在三国曹操那个时候,有棵大树,大家称它神树。曹操不信,还叫人将树砍了,以后他便得了头风,一天到晚头痛,后来请华陀给他治病,就是因他得罪了鬼神〈树神〉。在《四分律》上说,不准比丘砍一切的大树,大树都有鬼神住着。例如在南华寺有棵樟树,向虚云</a>老和尚求受戒;在南岳津山老人有一棵白果树,结白果的树也去受戒。树神受戒的例子很多,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我方才说你信这神,这神也存在;你不信有这神,这神也不是没有。一般人都会说信就有,不信就没有,但在这里是:你信也有,你不信也有。就好像地里头有金矿,不管你知道有金矿或没金矿,信或不信,这金矿在地里头都有的。你信,就是知道有这个神;你不信,是你不知道有这个神,并不是这个神就没有,而是你根本就没有知识,没有这种智慧。所以我们不能跟着一般人的错误见解走。


    “如是等神”:这许许多多的神,不仅仅是所提出来的这些,其他还有很多神。“皆来集会”:都来忉利天听佛说法。


    现在三藩市发生很多天灾人祸,最近有个飓风,在灾区死了九十多个人,这种灾难是由于众生恶业的成熟,所以就发生了。有人说去年五月间,依据科学预测应该会发生地震,结果我开了一张保单,保证只要我在三藩市一天,就不会有地震;我如不在三藩市,到旁的地方去,那就不管了。因为我不喜欢发生地震,而掉到海里去,也不愿我身边的人掉到海里。为什么?因我不愿见龙王,不愿与八个头、八条腿、十八条尾巴的海神做朋友。这头是四个男四个女的,一个身体生出八个头,四对夫妻头很奇怪,它做的事也是奇奇怪怪,很特别的。所以我不想和它打交道,也不想让和我一起住的人去见它。这并不是我自私,因为见到它,也做不出什么好事情。


    今年有人告诉我三月、四月又有地震来,对这次地震,我是不是可以再开保险公司,让人来买保险呢?还是一样的。总而言之,我去年说的话,你不要忘了,我在三藩市一天,就保证不会有大的地震,但小小的问题我可不担保。因在这末法的时代,天灾、人祸会很多,所以希望大家多念观世音菩萨,多念地藏王菩萨,这样三藩市会稳如泰山,不会有大的问题。


    <b><font color="#000000">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诸大鬼王。所谓恶目鬼王。啖血鬼王。啖精气鬼王。啖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摄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爱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来集会。</font></b>


    “复有他方国土”:为什么叫复有呢?因为不仅仅前面那么多的菩萨,和天龙八部来到这忉利天,还有从他方国土来的。土在佛经上读ㄉㄨˋ,仍当土字讲。他方国土,就不是这个娑婆世界,而是其他世界,其他诸佛的国土。“及娑婆世界”:还有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语,译成中文叫堪忍,言其众生堪能忍受这种的痛苦,所以叫娑婆世界。“诸大鬼王”:一般人讲这个诸字,是当多字讲,我和其他人不同,怎么不同呢?我讲它不是多,是少字,就只是一个。有人说你讲错了,中文这个诸字都是当多字讲,为什么你当少字讲,说它是一个?我就欢喜当一个讲,为什么欢喜当一个讲呢?因为我很愚痴的,数目多了就记不住,一个容易记,两个就要费脑筋想一想才能知道。


    那么“诸”当多字讲,究竟是多少呢?没有数,没有数就很麻烦,所以我当一字讲。诸就是一,一也就是诸;多也就是一,一也就是多。我讲经和人不同的地方就在这个地方。诸大鬼王,我说就是一个鬼王,哪个鬼王呢?我现在讲那个鬼王就是那个鬼王,有瞋目鬼王、有摄毒鬼王、慈心鬼王、这一个一个的,我不把它混在一起。又者,这诸字可以当语助词,诸大鬼王就是那一些个大鬼王,也就是那一个大鬼王。这个“诸”为什么我又当一字讲,这是我一个不讲道理的讲法,现在解释给你听。因为若我不解释,你始终是心理不服的,认为我讲经讲错了,所以现在给你解释解释。


    这个“多”从什么地方来的?你找一找它的根源,是从一个的那个地方来的,甚至于一个都没有,所以多既然是从一那儿来的,你不妨就从第一那儿计起,你记着第一,就可以知道第二,又可以知道第三,以此类推,可以说,一就是无量,无量也就是一。“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归一本”,所以我们修行都要归一。修行,修什么?修这个心。心要怎么样子呢?心要专一,所谓“得一万事毕”,你要是得到这个一了,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修行也就要修这个一,要修你的念专一,念要是专一了,才能开智慧;念要是不专一呢?那是向外驰求。你要是能一念不生,那更妙。


    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虽然经文说有这么多鬼,你要是一念不生,一个鬼也没有;不但鬼没有,连一个神都没有了;不但连一个神都没有,连一个佛、一个菩萨也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这才是什么都现前了,在这个时候,佛也来了,菩萨也来了,声闻、缘觉、辟支迦罗什么都来了,为什么他来?就因为你没有了;你要是有,他就不来。妙就妙在这个地方,所以这真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也就是在“诸”这个地方。


    这个“诸”,你不要当“诸”,就是一个。一个也没有来,这个诸大鬼王,一个鬼王都没有,都跑了。鬼王没有了,这个世界也没有了。这个世界没有了,那你还担心什么?无忧无愁,无挂无碍,那时候所谓“性尽闻寂参天地”,性就是尽人性、尽己性、尽物性,这时候你就是天地,天地就是你;你就是诸佛,诸佛就是你,无二无别,哪有一个你我他呢?哪有这么多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呢?没有的。一切都没有了,那你还有什么烦恼?什么烦恼也都干净了,那时候真是清净至无余,“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你看这种境界,真是妙不可言。


    妙不可言,那么就不要言了吧?不要讲了吧?还是不行!因为我欢喜讲,还要再讲。不可言,不可言,谁知道啊?谁知道那个不可言呢?讲什么呢?讲诸大鬼王。这诸大鬼王很凶,鬼嘛!都是凶的。我讲这鬼,有一个讲法,鬼的腿很长,有多长呢?喔!不知道有多长,我也数不过来,他是有几丈长。总而言之,这个鬼字,即使是中国的一些个<spanng="en-us">


    Professor〈教授〉,对于这个鬼也都不认识,因为鬼的腿太长了,一般人看不见他究竟在什么地方。


    单讲这个鬼字就是归也──鬼者归也。所以中国有一句话,人死就是回家似的,归回去了,归到什么地方去?归到犯罪的地方去。鬼者归也,也就是归到地狱里去,以为地狱就是他的家,以为地狱就是他回去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迷了。我再讲一个英文的讲法,英文鬼字叫 ghost,这个字和英文去 go 字同音,就是去了,去干什么?他以为去那地方好好玩,是最好最好的。其实到什么地方去?跑到刀山上去!剑树上去!油锅里头去!跑到这些地方去!一天到晚


    go! go! go! 就是 go 到地狱去,go 到饿鬼里头去,go 到畜生里头去。所以中文讲法应该是归回来,英文讲法就是


    go,这是我的一个简单解释。那么这一个大鬼到什么地方去?什么地方也没有去,就只是在地狱里。


    “所谓恶目鬼王”:这个鬼,腿虽然长,但是眼睛很凶的。恶目是你一看到他的眼睛,就打颤颤,他的眼睛就有那么凶恶。


    “啖血鬼王”:他专门喝众生的血,尤其哪个地方有血,他都要去喝。


    “啖精气鬼王”:印度话叫毗舍阇,<楞严咒>上那个毗舍阇,就是啖精气鬼王。他欢喜吃人的精气、五谷的精气。好像我们人的精气为什么无形中就衰了?就因为有这种鬼,它来把你的精气给吸去。


    “啖胎卵鬼王”:啖胎卵鬼王是吃还没有成形的胎。如有的胎儿不足月就生出来,当胎衣落下来,都由这种鬼吃去。卵是鸡蛋之类的,他也吃。为什么做这种鬼呢?这种鬼在生的时候好杀生,杀生所得的肉,不要说旁人,就是自己的太太也不给她吃,不但不给肉吃,连血也不给她喝,不给她饮。他自己杀的生,他自己吃,自己饮。那么他连太太都不给吃,何况其他人呢?其他人他更舍不得了,这就表示他悭贪,所以死了就做啖胎卵鬼王,到处去吃这种迈迈东西,因为他在生悭贪。


    “行病鬼王”:行病鬼王就到处去洒瘟疫的流行病、传染病,这都因为有一个行病鬼王到处去散播疾病。


    “摄毒鬼王”:这摄毒鬼王是个好鬼,不是个坏鬼,你有什么毒气,他都可以帮你吸去,因为他是救人的。这个鬼是菩萨化身的,是来救度众生的,不是他给人家毒,而是不管谁有毒,他可以帮你把毒给吸出来,这是一个好心的鬼王。


    “慈心鬼王”:他的心是慈悲的,虽然做鬼,但为的是要到鬼里边去度鬼的,令鬼都发菩提心。


    “福利鬼王”:这也就是赐福的增福财神。


    “大爱敬鬼王”:又有一个鬼王叫大爱敬鬼王。


    “如是等鬼王皆来集会”:像前边所说那么多鬼王都一起来到忉利天中,听释迦牟尼佛说《地藏经》。


    <b><font color="#000000">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汝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汝知数不。</font></b>


    “尔时”:当尔之时。什么时候?就是每一个鬼王到忉利天听法的时候。什


    么叫鬼王呢?他是鬼中的首领。这一些鬼王不论是善、是恶,都是菩萨所化现的,你不要认为凡是鬼王就是鬼了。鬼王更厉害,这一些鬼王都是在宿世发愿用种种方法来教化众生的。有的用慈悲来摄受一切众生,有的就用凶恶去折伏众生。折伏和摄受,这叫“折摄二门”。因为有的众生遇见慈悲鬼王而发菩提心,这是用摄受行门来教化众生;有的众生遇着鬼王这种凶恶的样子而发菩提心,这叫折伏法,用折伏的法门来教化众生。既然明白这一切的鬼王都是菩萨所化现的,那么在这鬼王里边,根本就没有一个善,也没有一个恶。


    善恶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是从我们每一个众生的业报那儿来的。众生恶业成熟,就见着恶目鬼王;众生善业成熟,就见着慈心鬼王。无论是恶业或善业,到成熟的时候都应该转变。恶业成熟,就转于善业;善业成熟,有时也会转到恶业去。我们要是修习佛法,就不会被善恶业所转了,就只向善业这边走,而不向恶业那边转,不会误入歧途,到刀山、油锅、剑树上去。为什么要学佛法?就因为要把天地都给打翻了,天翻地覆,把天地都给打破了。怎么说把天地都给打破了呢?这天就是善业,地就是恶业,将天地这个善恶业扭转回来,都走到善路上去,不向恶路上走。你要是能这样子,这个恶的鬼王就没有用了,善的鬼王也没有工作了,因为没有工作,所以他们都要退休了。


    我现在讲经,对于录音机很不满意。为什么呢?因为它在那地方做工,让我一些皈依弟子都生出一种倚赖性,都懒惰起来,没有人亲自去写笔记。以前每个人都很注意的写笔记,写得很多很多,就记得很清楚,现在都不写了。听的时候不注意听,看的时候也都忘了。久而久之把我所讲的东西,统统都还给我了,叫我也退休了。鬼王──善鬼、恶鬼都没有用了,那我这个做法师的也没有用了,所以我还是不能叫善鬼、恶鬼退休的,他要是没有工作,我也没有工作,我也没有经讲了。没有经讲,也就没有人听,没有人听,那做一个法师有什么意思?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菩萨也叫妙德菩萨,又叫妙吉祥菩萨。为什么叫妙德?就因为他出生时有十种祥瑞:第一、光明满室;第二、甘露盈庭;第三、地涌七珍;第四、神开伏藏;第五、鸡生凤凰;第六、猪产龙狄(猪生出一条龙);第七、马产麒麟;第八、牛生白泽;第九、仓变金粟(仓库里头所有的谷子,都变成金子);第十、象具六牙(象本来是两根长牙,但这头象郤生出六根长牙)。有这十种不可思议的妙处,所以叫妙德;又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有这十种的祥瑞,所以叫妙吉祥。


    其实这一尊菩萨,已经不是菩萨了,是什么呢?是佛了。在过去世他已成佛,叫“龙种上尊王佛”。那么过去世他成佛了,现在成没成佛?现在也已经成佛了。现在成佛叫什么呢?叫“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其国土在北方的欢喜世界,所以文殊师利菩萨就是摩尼宝积佛。虽然他已经成佛,但是还倒驾慈航</a>,隐大示小,来做文殊师利菩萨。在《法华经》中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师祖宗,怎么是佛的师祖宗呢?日月灯明佛有八个儿子,八个儿子最后那一尊佛是燃灯佛,燃灯佛的师父是妙光法师。妙光法师是谁呢?就是文殊师利菩萨。而释迦牟尼佛是燃灯佛的徒弟,燃灯佛给他授记,所以今生作佛。这要是论起辈数来,文殊师利菩萨的辈份就高了,是释迦牟尼佛的祖师爷。但是现在释迦牟尼佛来成佛,他又做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你看菩萨的境界是一点相都没有,没有大大小小、高高下下的,没有这种种的分别。所以我讲《金刚经》时,常给你们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现在在这一间房子里讲经说法,或者有我过去的师父都不一定,或者有我过去的徒弟也不一定的。你们现在学佛法,要是谁学得真有道,真有德了,早开悟成佛,或者我再拜你们作师父也不一定的。所以在佛法里头妙不可思议,因此妙德、妙吉祥的这种妙处,也就在这个地方。若你明白了,“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若不明白,“着相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我讲经想起什么就讲什么,有时候把天讲得都破了,有的时候把地也讲得都震了,我也不管天塌地陷,什么也不管,什么都没有了。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什么又是个佛法兴?什么又是个佛法衰?哪有一个正法?哪有一个末法?没有的,什么都是假的。有人说你这个法师把我越讲越糊涂了,我就是想叫你糊涂嘛!你要是明白,你又不听我讲经了。好了!我还是讲这个糊涂经。


    菩萨摩诃萨,摩诃萨是个大菩萨,这尊大菩萨是哪一位?就是文殊师利菩萨。释迦牟尼佛就问文殊师利菩萨,“汝观是一切诸佛”:你看这一切到天宫来的诸佛,还有“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这个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现在来到忉利天集会的这些人。“汝知数不”:现在你知不知道来忉利天宫听我说《地藏经》的有多少佛?多少菩萨?有多少鬼神呢?数目多少你能够清楚吗?为什么我问你呢?因为你有大智慧,有真实的智慧,洞彻法源的智慧,所以现在我问你,你知不知道有多少?告诉我!请你答覆我。


    <b><font color="#000000">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佛所言。即当信受。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font></b>


    “文殊师利白佛言”:前面释迦牟尼佛问文殊师利菩萨说,这么多的佛菩萨及鬼神,你知道有多少数目吗?文殊师利菩萨就对佛说,“世尊!若以我神力”:假设以我所得的这一种神通智慧的力量,来“千劫测度”:我就是用一千劫这么长的时间来推测、来猜想度量,来算一算它的数目,“不能得知”:我也不知道这个数目。“佛告文殊师利”:那么释迦牟尼佛就告诉文殊师利菩萨。“吾以佛眼观故”:他说,我用佛眼来观察。什么叫佛眼?佛眼好像一千个太阳似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无所不闻,佛眼具足一切的功能,是一切智慧的表现。其余还有四眼──肉眼、天眼、法眼、慧眼。有一首偈颂说得很详尽:


    肉眼碍非通,天眼通非碍,


    法眼唯观俗,慧眼了真空</a>,


    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


    天眼是看什么都看得非常的彻底,而没有障碍。


    肉眼碍非通:什么叫肉眼?因为它能看见一切的人和东西。这个肉眼不是我们平常能看见的眼睛,是另外还有个肉眼,天眼和肉眼各在一边。那个肉眼是不单房子里边的东西可以看得见,就是房子外边,甚至于不论多远都可以看得见,只要你想看,就可以看得见。你要是不看呢?那当然就看不见。可是你虽然能看见,也最好是不看,为什么?你看一样东西,就费一个心念。生一个心念,多一个心念就不如少一个心念;你多一个妄想,就不如少一个妄想。你用这个眼去看东西,观察事情,这也都叫“念”。不过这一个“念”和一般人的“念”,又有多少不同,虽然不同,但是也没有什么益处,所以就算在你能看的时候,也应该不看。这个叫做“肉眼碍非通”,表示它可以看得见一切有所障碍的东西。


    法眼唯观俗:法眼是看俗谛,俗谛就是一般世间的情形。你要是开了法眼,念经不需要拿经典来念,只要睁开法眼,尽虚空遍法界都是经典,都有无量无边的法宝。你只要得了法眼净,就能遍观一切诸法实相,这是法眼唯观俗。


    慧眼了真空:这个智慧眼是观空的。俗谛又叫假谛,因为它不是一种有实在体的。真谛了真空,又叫空。慧眼了真空,它明了真空诸法实相。


    佛眼如千日:佛的眼睛就像一千个太阳那么样的光明。照异体还同:它看得的虽然是不一样,而它的本体是一个的。


    现在这段经文上,佛说他以佛眼观故,他用佛眼观察来到忉利天宫的诸佛菩萨、声闻、缘觉、辟支佛、天龙八部,“犹不尽数”:我都不详细知道这个数目。释迦牟尼佛说,“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在很久以前“已度”:什么是已度呢?就是过去的诸佛,这些已度的众生,是由地藏菩萨度化已经成佛的。“当度”:就是现在这一切的菩萨,是地藏菩萨在过去因地度化他们。“未度”:就是未来的一切天龙八部、天人、一切的众生,这是未度的。“已成就”:已经成就了。“当成就,未成就”:“成”字在这部经典上当什么讲呢?当“盛”字讲,就是很茂盛。“就”字当什么讲呢?当“高”字讲,高低的那个高。言其所成就的果位很大,很茂盛,而且又很高的。为什么这个“就”字当“高”字讲呢?因为他成就的这个果位,是很高的。又当“孝”字讲,就是孝顺父母的孝字。在中国这个孝字,不是一般人可以担得起的,那谁担得起?皇帝。古来皇帝以孝道来治天下,他成就最高的德行。因为这是皇帝以孝治天下的这种孝道,所以叫“成就”。


    而在这部经上地藏菩萨已经帮助一切众生成佛了。那么,现在帮助众生做菩萨,将来又帮助这一切的众生,成就他们最高的佛果。这个意思具足“种、熟、脱”这三个字──种,是把种子种到地下;熟是成熟了。譬如种谷子到地下,经过耕培灌溉的功夫,然后成了。成了,这叫熟。熟一段,然后又应该脱了。就是没有种善根的众生,令他种善根;已种善根的众生,令其增长;已经增长善根的,令其成熟;善根得到成熟了,就令其得到解脱。所以“成就”有这三种的意思。


    “文殊师利白佛言”:文殊师利又对佛说,“世尊!我已过去”:我文殊师利在过去,“久修善根”:很久很久以来,就修这个善根。“证无碍智”:已经证得到无碍的智慧。无碍智就是四无碍辩,四无碍辩也就是四无碍智。“四无碍辩”,辩才有四种:


    法无碍辩:讲出来的法非常有道理。虽然是一个道理,但能分别出来有百千万种那么多的道理,可是百千万种道理归纳起来,还是一个道理。


    义无碍辩。


    辞无碍辩:这是说出来的言辞非常有道理。


    乐说无碍辩:乐说就是欢喜讲。


    “闻佛所言,即当信受”:说我文殊师利在过去修大乘法,所以现在佛一说什么我即刻就信受了。“小果声闻”:可是小乘的人呢?小果就是小乘的果位──声闻、缘觉。“天龙八部”:和八部鬼神龙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瞬罗伽。“及未来世”:和未来世“诸众生等”:所有一切的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虽然听见佛所说的话是诚实之语。“必怀疑惑”:你看!佛所说的话这么样的诚实,他们还生疑惑,何况我的弟子?我讲经他不相信,要跑了,这也难怪的。你看文殊师利说,对于佛讲的诚实之语,一切天龙八部都不相信,都生怀疑。


    现在讲经,有的人以为这是很平常的,其实你能听到人讲经,这是最不容易的一件事,最难最难了。尤其在美国这儿,你看有几个地方讲呢?尤其是这样照着经典,一字一字把经里所有经文的意思都讲出来,这是没有的,在西方国家里可以说是很少、很少的。虽然是很少,但因为西方人从来也不明白佛法,所以现在听见真实的佛法也不认识了。就好像没有看见过金子的人,你给他金子,他就拿这个金子当铜来看。拿金当铜、拿钻石当玻璃,因为他不认识,所以你给他讲真正的佛法,他说这是很平常的,说这是讲外边的,不是讲里边的。其实,如果外边都不明白,里边怎么会明白?要里外双管齐下。你不明白理,就不能修行;你不修行,也不会明白理。所以要解行相应──解就是明白佛法;行就是照佛法去实行。


    你看释迦牟尼佛说这部《地藏经》的时候,连文殊师利菩萨都提出来说,恐怕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和未来的一切众生,不能信受。因为他们没有善根,善根不够,所以虽然听见佛所说诚实的话,必怀疑惑,他心里必定生出一种疑惑来。“设使顶受”:虽然顶受,假设他就是暂时顶受了,这么信一个很短的时间。


    好像有人也是一样皈依,但是他不生信心,因为在他脑里头充满了邪知邪见,你对他讲正法,他也不懂得。因为听不懂,所以“未免兴谤”:他免不了生毁谤。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文殊师利菩萨就这样提议,“唯愿世尊”:我现在唯愿世尊您!“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多说一点有关地藏菩萨摩诃萨,这位大菩萨,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什么叫因地呢?因地就是前生,就是宿世。作何行──他是修什么行门?立何愿──所发的是什么愿?我们人发愿,无论发什么愿,必须要履行我们的诺言。照着我们所说的话去做,不能改变的,无论什么样的困苦艰难,都要依照愿力去做。“而能成就不思议事”:而这尊地藏菩萨,他能成就这种不可思议的事,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b><font color="#000000">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已来。千倍多于上喻。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font></b>


    “佛告文殊师利”:释迦牟尼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我现在举出一个比喻。譬如什么呢?“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在这三千大千世界里边,“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这些东西都不单单只有一个,而是所有的木,所有的丛林。草多了叫丛,木多了叫林。稻是吃的,麻是用的。三千大千世界内的竹子、苇,你算算有多少?你能数得过来吗?数不过来的。“山石微尘”:微尘多了变成山。三千大千世界里这么多的东西,每一类“一物一数”:一件东西作一个数目。作一个多少数目?“作一恒河”:每一种草作一条恒河。有多少草,就有多少恒河,所以这个数目根本就数不过来。不只草、木、丛、林、稻、麻、竹、苇都是这样,一种东西就作一条恒河,不是单提出来一件,而是每一件作一恒河,两件作两条恒河,三件作三条恒河,四件作四条恒河……。草木是没有数量的多,恒河也就没有数量的多。所以这就表示数目太多了,根本就没有法子计算得出来。


    “一恒河沙”:那每一件东西作一条恒河,你说这恒河沙有多少呢?“一沙一界”:所有恒河沙里的每一粒沙,又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这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每一粒微尘又作一个大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在这一个大劫中,所积聚到一起的这些个微尘的数目。又“尽充为劫”:每一粒微尘再变成一个大劫。而“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以来”:他证得十地的果位到现在,“千倍多于上喻”:还比那些多得很多,比起上边的比喻,多过一千倍还不止。“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何况地藏菩萨,他以前做声闻时不知经过多长的时间;做缘觉、辟支佛,又不知道经过多长的时间。所以地藏菩萨他这种的行愿是太久了。


    <b><font color="#000000">


    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font></b>


    “文殊师利”:释迦牟尼佛叫文殊师利,说“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此菩萨是哪一位菩萨呢?就是地藏菩萨,他的威德和神通及誓愿不可思议,度一切罪恶深重的众生,他用威神来折服他们。他发的誓愿是: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地狱哪个时候不空,他不成佛的;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他要把所有的众生度完了,他才成佛。若有一个众生没有度完,他就不成佛,所以他才经过这么长远的时间还没成佛。因为这个众生度完了,那个又来了,总也没完。不是这个众生出世,就是那个逝世了;那个众生逝世,这个众生又出世了。出世的众生总是比逝世的众生多过十倍、百倍、千倍、万倍。你看我们现在计算三藩市死的人多呢?还是出生的人多?死的人要等到老了,又有病,才会死;出生的只等怀胎十月,就可以出生,非常的快。因为人要经过几十年才死,所以出生比死的超过几千万倍,因此累得地藏菩萨到现在也不能成佛。


    但是你说他后悔不后悔呢?他不后悔。众生越多,他越有工作做了;要是没有众生,他也没有工作,就成佛去了。成佛去,也没有什么事情干了,所以地藏王菩萨这就是没有事情来找事情干。本来很清闲的,他愿意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总是去度众生,这是地藏王菩萨的愿力。为什么地藏王菩萨发这种的愿力?因为他觉得他和众生是一体的,众生如果不成佛,他成佛也没有意思,所以他在这儿等着众生,和众生有这一种永远永远同体的因缘。地藏王菩萨这种愿力是没有法子测量,没有法子明白的。现在所说的不过是一小部分,其实他这种愿力是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的。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假设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听见地藏王菩萨这个名字。“或赞叹”:或者称扬赞叹,说地藏王菩萨愿力不可思议,神通不可思议,慈悲也不可思议,见着人就向人介绍。你们听过经,见着任何你们的同事和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应该向他们介绍地藏王菩萨这种的慈悲愿力。你们自己也想一想:啊!地藏王菩萨能发这一种的愿力,我又应该怎么样做呢?我是不是发一个小小的愿力?或者度一个众生成佛,我再成佛?或者度两个众生成佛了,我再成佛?不发那么大的愿力,只发一个小小的愿力,这都算没有白听《地藏经》一场。如果你听了就过去,那菩萨是菩萨,我是我,我和他没有什么关系,这就是你听了也等于没听一样。


    譬如男子要发愿,以前我有一个女朋友,这一回我要是成佛,我一定把她也度成佛,要这样子想;女子呢?就要想我以前一个男朋友,这个男朋友和我是最相亲相爱的,我现在修行,我要把他也度成佛了,我再成佛。要发这种的愿,不要“弥陀佛各顾各,摩诃萨不管他”。


    或者你说:“那我年纪最轻,我也没有男朋友,也没有女朋友。”可是你有爸爸妈妈,你要发愿一定把他们度成佛。说:“爸爸妈妈死了呢?”那还有兄弟姊妹。“若没有兄弟姊妹?”还有一般的朋友,都可以度的,你要发愿以哪一个作目标。再没有人,你可以说:“我有个师兄弟,我一定发愿把他度成佛了。”你们现在皈依我,不怕你们笑我,所有我的皈依弟子,如果有一个没成佛,我也不成佛。我没有地藏王菩萨那么大的愿力,说是把所有的众生都度成佛了。我的条件是要他必须是皈依的,还要真相信我的弟子──他要是不成佛,我就等着他。他堕地狱,我也堕地狱去找他去。你看这也是不错,也很伟大的。所以这个师父也是要多生多劫种了善根才能遇着。


    “或瞻礼”:瞻是用眼睛看,礼是礼拜。“或称名”:或念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的圣号。我们拜佛,这是瞻礼。我们现在讲《地藏经》,我说地藏王菩萨真是不可思议,这就是赞叹。在瞻礼的时候称念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这就是称名。“或供养”:我们现在把地藏王菩萨他老人家请到这个地方来,天天烧香拜一拜,又供水果,这就是供养。


    “乃至彩画”:不要说用木头,就用彩色来画一个地藏王菩萨像,谁画一个佛像,那就增加你相貌的端严圆满。佛的相貌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画出一个佛像,相貌就好一点;画出两个,更好一点;画三个、四个、五个……,你画百千万亿,那你就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了。总之画佛像、造佛像,相貌就会非常的好。“刻镂”:用刀把木头雕刻成佛像。“塑漆形像”:或者用胶漆塑这个形像。


    “是人”:这个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你画一个佛像就百返生于三十三天。这个“百返”不单单只是生到三十三天,而先在六欲诸天,和色界十八天──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连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天等,于欲界、色界、无色界每一界投生过一百次,然后再生到三十三天一百次,这个时间也是非常之久的。“永不堕恶道”:你只要或者赞叹、或者瞻礼、或者称名、或者供养、或者造种种地藏王菩萨的像,就永远都不堕落到恶道里头去了。


    “文殊师利”:文殊菩萨。“是地藏菩萨摩诃萨”:这位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这个久远是没有法子讲,太多了。就像前边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那么长的时间,怎么可以计算得出来呢?比射火箭到月球的数目还大,还难以计算。现在我们射入太空,这完全是用一种数学来计算它的力量,到什么地方,怎么样才可以停止,到太空轨道又怎么走,计算这个数准确后,就射入大气层,这要用多大的火力才能达到,这都是用算术算出来的。但是这还能算出来,唯独地藏王菩萨这个长远的劫,你没有法子算得出来,即使现在数学再高超、科学再精妙,也没有法子算得出来的。


    “身为大长者子”:地藏王菩萨他身为大长者的儿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这个时候,世界上有一尊佛,他的名号就叫师子奋迅。狮子是兽中之王,狮子要是一叫,百兽脑裂,一切兽类都吓得跑也不会跑了,站也站不住了,自然而然就倒在地上,甚至于腿都麻木了。那么这尊佛的名字就比方是个狮子。“奋迅”,奋是奋兴,迅就是快,表示师子跑得非常快。“具足万行”,是指六度万行佛都具足了,这一尊佛就叫这个名字。


    <b><font color="#000000">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font></b>


    “时长者子”:在这个时候长者子。“见佛相好”: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千福庄严。为什么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呢?就因为有“千福庄严”:怎么叫千福呢?我们修五戒十善,变成百福,每一个数目再变成十,成一千,这叫一个善、一个福。那么再集成一千福,这就是千福庄严。“因问彼佛”:这个长者子看见佛相这么圆满微妙,就问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作何行愿”:你以前修什么法门?发什么愿?“而得此相”:才能得到这么圆满的相好呢?“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告诉这长者的儿子,“欲证此身”:说你想要证得和我这个身相同的话,我就告诉你。“当须久远”:你应该在久远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把所有受苦的众生都度完了。众生离苦,你的相貌就圆满了,意思就是你把众生度成佛,你也就成佛了。


    <b><font color="#000000">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font></b>


    “文殊师利”菩萨!“时长者子,因发愿言”:当时这个长者子,听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这样告诉他,于是就发一种愿。他说“我今尽未来际”:我就是长者子自称。说我从现在乃至到尽未来劫。尽未来劫就是未来无数无数不知道有多少劫,所以才说“不可计劫”:不可计算那么多的劫。尽未来劫,未来劫尽了,没有了。这未来劫怎么会没有呢?根本就不会没有的,所以这个劫的数目也算不出来了。


    “为是罪苦六道众生”:我为了这一类受苦造罪的六道众生。因为娑婆世界的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是业,所以说是罪苦的六道众生。六道就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广设方便”:广是广泛的,设是设立。广泛设立种种的方便法门,不是只有一种的方便法门。“尽令解脱”:令一切的众生都得到解脱,离苦得乐,早成佛道。“而我自身方成佛道”:等一切众生都成佛了,然后我自己再成佛。假如有一个众生没有成佛,我也不成佛。所谓“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假设有一个众生没有成佛的话,我也不入涅槃。泥洹就是涅槃。


    “以是于彼佛前”: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这尊佛前,“立斯大愿”:他发这一种的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到现在有百千万亿这么久的那由他。那由他是印度的一个大数目。“不可说劫”:不可说也是一个大数目,那由他和不可说这么多的劫。“尚为菩萨”:现在还是做菩萨,还没成佛。


    <b><font color="#000000">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font></b>


    “又于过去”:又在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这么多的阿僧祇劫。不只三大阿僧祇劫,是不可思议阿僧祇劫,这个时间更长了。“时世有佛”:在那个时候的世界有一尊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这一尊佛的名号就叫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觉华是因,自在王就是果;觉华是本,那么定自在王就是末。就是指他在因地修这个觉华,而证得自在王的果。修觉华,用什么修?用定修。以什么成的自在王果?也是由定而成就的。所以定因定果,这叫因也定、果也定,由这定因而结定果,因此叫“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觉华定自在王,这是这尊佛的别名,如来是佛的通号,名有通有别的。


    “彼佛寿命”:寿是年龄大,命是生命,但是如来的寿命,依照《法华经》有三种的讲法,依照《十六观经》又有三种的讲法。


    第一,佛的法身真如不隔诸法。法身的真如和诸法丝毫也不隔,这叫做寿。以如理为命,以如如的理作为他的命。这很不容易讲明白的,因为这个地方以如如理,什么叫如如理?就是本来的理,就是佛的命,也就是法身。


    报身呢?以实相的智慧,境智相应,境也就是智,智也就是境──佛的境界也就是智慧,智慧也就是境界。佛以智慧而照了一切的境界,这叫境智相应,境界和智慧互相相应,境智不二。也就是境界来了,随来随照,随照随了。什么境界来,佛都认识,都明白,不会被境界所障住而不认识境界。这境界和智慧虽然是两个,但是也变成一个。以这一个道理为寿──作他的寿,以智慧作他的命,这是根据佛的报身来讲,这个叫寿命。


    那么以应身来讲,这叫应化身,化就是应身。应身以一期百年不断为寿。这一生活一百岁不死,这就是个寿,这是应化身──化身、应身,以他这一生的因缘去作这个命,这是依照《法华经》上三身的讲法。


    若依照《十六观经》的讲法又不同了,怎么呢?经上说应身示同生灭,佛示现也有生有灭,就是佛出世又入涅槃,这叫生灭。示同生灭是有始有终,有一个开始,又有一个终,这是讲佛应身的寿命。报身呢?这个报身一得永得,一得到佛的报身,永远都得到,这叫有始无终──有开始,没有终了,这是佛报身的寿命。法身的寿命怎么样?非寿非不寿。你说他长吗?也不长;你说他不长吗?也长。非寿非不寿,这是佛的法身,因为不能说他有多长,所以非寿;非不寿,但是你也不能说他短,所以非不寿。非寿非不寿,无始无终,没有一个开始,也没有一个末了,这是佛法身寿命的讲法。我相信讲这种名相很不容易明白的。这一尊佛的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这指的是什么寿命?就是佛报身的寿命,和应身的寿命。


    <b><font color="#000000">


    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座卧。诸天卫护。其母信邪。常轻三宝。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font></b>


    “像法之中”:佛法有正法、像法和末法三个时代。在正法时代,一般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都诚心修道而能证果,所以叫正法时代。像法呢?修行的人就少了,专门在表面上用功夫,也就是修塔、造庙,寺庙坚固,人人都欢喜作功德,建造佛寺、佛塔,欢喜求福而不求智慧,这个时候就是寺庙坚固的像法时代。正法时代有一千年,像法时代有一千年,末法时代是一万年,我们现在是末法时代。末法时代的人,就是斗争坚固。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入涅槃之后,是像法的时代。


    “有一婆罗门女”:有一个婆罗门女。婆罗门是印度的一种外道,这种外道是修清净行的,他们也吃素,不吃肉,也讲修道,没有男女的性行为,所以又叫净裔。净是修清净行,所谓清净就是男女没有性行为;如果要是有性行为,那就不清净了。这个婆罗门也修这种远离的法门,不过修来修去不得其要领,没有得到究竟的道理。这是印度一种古老的宗教,即使到现在,印度还有很多这种宗教。好像瑜伽,这都是一种婆罗门教所传出来的。婆罗门教在中国来讲就是道教,也是修清净行的。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法的时候,就有一位婆罗门种的女子。这个婆罗门女,“宿福深厚”:宿是前生,她虽然是婆罗门的女子,但是在前生就做了很多的好事,很多的功德,所以宿福深厚。


    “众所钦敬”:一般人见着她,就恭敬她,钦仰而恭敬,为什么一般人会钦仰而恭敬她呢?就因为她宿世有这个福报,做了很多功德。所以人的相貌好和不好,这都是在你过去生有没有功德?过去生如果有功德,你的相貌就会生得圆满;如果没有功德呢?相貌就不圆满,不圆满就是丑陋。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百福庄严。什么叫百福呢?作一千种的善事,这叫一福。你有这么一千个善事,叫一个福;那么一万个善事,这是十个福;十万个善事,就叫百福。释迦牟尼佛因为用百福庄严,才得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人的相貌都是随着宿世的因缘而长成的。所以某一个人相貌美丽,某一个人相貌不美丽,这都是由于前生的关系。所以这个婆罗门女,就受众人钦敬,她说一句话,一般人也欢喜听;她做一件什么事,一般人也欢喜,同意她做这一件事情。


    “行住坐卧”:行是走路,住是站,坐是坐在那地方,卧是躺着的时候。“诸天卫护”:行住坐卧时都有诸天来保</a>护着她。好像我方才讲,我们现在结上界,每一个人即使有业障,譬如有什么魔障,在这个时候也要停止,不可以来扰乱你。因为你在这儿听经,所以现在结上界,把一切的帐目暂时都停止,不准来啰唆,不准来麻烦,叫你一心一意来听经。这婆罗门女,她行住坐卧时,护法善神、天龙八部、诸天都来保护着她,可是虽然保护着这个婆罗门女,但是“其母信邪,常轻三宝”:她的母亲就不信正法,而信邪法。


    怎么叫信邪?信邪不一定说是信旁门左道,她是将信将疑,今天信佛,明天又生起了怀疑心,不知道这是不是──说是信三宝,我也没看见什么三宝佛;我也没看见法,虽然说有经典,也都是这样子,没有什么不得了的;僧──他也是个人嘛!这个僧人怎么就要我恭敬呢?生出一种怀疑,这就叫信邪了。没有正念,就是邪念;你没有正信,就是邪信,信邪了。好像有个外道说,你给我一百万块钱,我就卖给你一个皇帝做,你来生就会做皇帝,只要你给我一百万块钱就可以,那么你一想:喔!我来生可以做皇帝,好!就拿一百万块钱给他,这就叫信邪了。其实这皇帝怎么可以随便卖的呢?你怎么可以买皇帝来做呢?或者现在的民主国家可以买总统做。你今生是个女人,没有做总统,那你给我一百万块钱,我保证你来生可以做总统做。到来生无论有没有做总统,都找不着他去要这一百万块钱,他也不是开一个保险公司来保险你,所以这就叫信邪。


    怎么可以用一百万块钱买到一个总统做呢?没有这个道理。如果今生用一百万块钱可以买到一个总统做,这或许还是真的,为什么呢?我可以用一百万块钱去运动(拉票),使人人投我的票,那么我就可以做了。但是又要美国籍,外国籍不可以的。所以这就叫信邪,信邪就是所讲的没有道理,不合乎理。或者说是你给我一百块、一千块钱、一万块钱,我保证你来生就做男子,不做女人。你一听,喔!这可不错的,我一百万块钱买一个男人做,并不算很贵,很便宜的。那么就给这个外道老师一百万块钱,一给他钱,他就放到荷包里去,饮酒吃肉,随便玩女人,什么都做,做完了,你也没法子再找钱回来,所以保证我来生做男人,这也不保险的,这都叫邪。这是举出一、两种骗人的老千手段(专门骗人的就叫老千)。


    “常轻三宝”:因为尽信邪法,所以就不信正法。说什么呢?邪法说:“你何必信佛?你就是佛,只要你给我六十五块钱,就可以了。”六十五块钱就可以买一个佛做,像这样的都是邪法、邪道,佛怎么可以用钱买来做的?你可以做佛,但不是说用钱买佛来做。你用钱去做功德,功德做得够了,才能成佛的。你做功德,还要修道,还要参禅、打坐;你不修道,还是不可以的。好像释迦牟尼佛他要是可以买佛做的话,他也不必去雪山坐了六年,然后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他在作太子时,有很多钱,就可以随便买一个佛来做,但佛不是人可以用钱买的。轻三宝就是看不起三宝,见着和尚,见着出家人,他就毁谤、破坏。好像广东人,见着比丘、比丘尼最讨厌了。这就是常轻三宝。


    “是时圣女”:在这个时候,婆罗门女就“广设方便”:广设就是设了很多种方便。方便是对于约略能相信法的人,就对他讲方便,权巧方便。“劝诱其母”:劝是用好话相劝,诱是诱导,以利诱之。好像小孩子欢喜吃糖,你就对他说:“我有一块糖,跟着我走,就给你糖吃。”这就叫诱。那么这一个婆罗门女对她母亲也是说:“你跟着我学佛法,这佛法是最好的,是第一的。”但是她的母亲也都不相信。劝诱其母“令生正见”:令她的母亲,生出正知正见来。“而此女母”:而这个婆罗门女的母亲,“未全生信”:就是也信一点点,不是完全,将信将疑的。如你说的好像有点道理,但是我想又不完全是,是信、疑各一半一半。好像我的皈依弟子,对于师父所说的话,有的信一半,不完全信,或者是说这个道理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子,这就叫将信将疑,即未全生信。“不久命终”:这个婆罗门女的母亲,没好久就命终了。


    说这人如果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也不想吃饭,也不想穿衣服,也不想睡觉,也不想作工,什么都不需要做了,这是最好的。可是,虽然说最好,也有一个最不好,什么是最不好的呢?死了,如果你做善事,就生到三善道里头去;如果你做恶事,就生到三恶道里边去,或者堕地狱,或者转饿鬼,或者做畜生。昨天有几个游客到佛堂,我给他们讲做军人应有的责任。什么责任呢?我说在军人里头,也有菩萨,也有修罗。菩萨就在军队里来教化众生,令众生不要杀人杀得太多了;修罗也是在军队里头,但他却叫众生杀得越多越好。杀的人越多,他的威风越够,他的功劳也最高。菩萨则叫人不要杀生,令两个国家和平相处,把事情和平解决,他对军人说若能如此,那么他的功劳就是最高,也会做最高的官。我告诉他们要学菩萨,不要学修罗。


    什么叫修罗?什么又叫菩萨?中国有两个将官,一个是关羽</a>,他杀的人非常多,可是他死了之后做菩萨。秦将白起</a>,他杀的人也多,可是他死了就去变成牛、变成猪、变成马。他为什么变成牛、变成马,因为他坑降卒二十万──有二十万的兵都向他投降了,他却又刨一个大坑把他们活埋进去,这是一种修罗心。但是关公所杀的人是恶人,没有杀善人,所以叫除暴安良。结果一个就做菩萨,一个就变成牛、变成马、变成猪、变成羊。


    我们有一个美国的朋友,他是海军的军人,他问我,你信不信人死了会变成畜生呢?当时我说:“你相信人死了做畜生也好,不相信人死做畜生也好。你信会做畜生,你若应该做畜生,也要做畜生;你不信会做畜生,你死了应该做畜生,也要做畜生,不会有所改变的。你做佛事,就是佛;你做菩萨事,就是菩萨;做人事,就是人;做鬼事,就是鬼;做畜生事,就是畜生。你做什么事情,就是什么。这个不是你相信,就会去做;不相信,就不会去做。不论相信不相信,你应该做的,一定会做;不应该做的,一定不会做,不是你信不信的问题。”所以,有一个中国人说:“哦!你讲这个道理是非常高深的,我将来要来学习佛法。”


    说到不久命终,咱们现在每一个人应该自己想一想,我什么时候死呢?婆罗门女的母亲不久命终了,而我是在哪一天死啊?我死了又到什么地方去啊?会不会和婆罗门女的母亲一样的去堕地狱?我们听经,听到每一个地方,都要回光返照,照照自己,不是听了就当耳边风,过耳不留的,那是没有意思的。每个人都有死的时候,不要相信我方才说的──人死是最好的一件事;也不要相信──说人死是最不好的一件事。人将来都要死,不管它是好还是不好。你做好,就是好;做不好,就是不好。方才我说,“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


    古人有这么几句话:


    若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


    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


    看见他人死的时候,我的心里热得好像火那么热。不是热他人,不是为他人死,我心里难过啊!他怎么死了?看看轮到我,慢慢就轮到我了。前几天我讲生的比死的多,虽然生的比死的多,但是,死的也是一个一个轮着,将来都要死的。所以呀,我们“若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既然你不怕死,就赶快去死,现在就可以死,为什么你又不死呢?这死并不是怕不怕,而是好死和恶死的问题。恶死就是飞灾横祸,或者被车撞死;或者飞机出了意外;坐轮船,轮船沉了;坐火车,火车相撞了。这种种,你本来不想死,但是就死了,这叫意外。意外之死,就是恶死。你要是愿意死的时候,那死就是好死。你要是不愿意死呢?也可以永远不死的来修道。


    修道人,生死自由。愿意活着,永远都活着;不愿意活,现在一坐就往生,入涅槃了。但是你要有这功夫,性命生死由我,而不由天,谁也管不了我,是我自己管的。我愿意死,现在就死了;不愿意死,永远都活着。修道就是修这个,有这个能力。可是当你有这个能力时,有的时候就不愿意留在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实在是太污浊了,五浊恶世,不干净。


    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魂,是灵魂;神,是神识。魂神也就是第八识。婆罗门女的母亲命终后,魂神堕在无间地狱。什么叫无间地狱?时候无间、命无间、身无间──这是指一个人在地狱也满,多人在地狱也满,在后边会更详细讲无间地狱。什么叫无间?无间是没有间断,接接连连的。如命无间,当你生到地狱里去,虽然受苦,但是命还不断,死了又生,生了又死,都是因这神识的作用,神识是不变的。


    “时婆罗门女”:这个时候婆罗门女,“知母在世”:知道她的母亲在世。“不信因果”:不信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她不相信,这个因不清净,果就不清净;这个因不正确,果也就不正确。“计当随业,必生恶趣”:她算一算计,她的母亲,随着自己所造的种种恶业,一定会生到恶道去。“遂卖家宅”:所以她把家宅都卖了,“广求香华”:买很多名贵的香,买很多花,“及诸供具”:和一切的供具,供养“先佛塔寺”:在先佛塔寺,就是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佛塔寺院内。“大兴供养”:香、花、灯、烛、果、幢幡、宝盖,她用了很多的供具去供养佛。


    <b><font color="#000000">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画威容。端严毕备。时婆罗门女。瞻礼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觉。具一切智。 若在世时。我母死后。傥来问佛。必知处所。</font></b>


    “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婆罗门女看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他的形像在一个寺庙里边。“塑画威容”:这个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像是用泥塑的,然后画其威容,具有威德的容貌。“端严毕备”:具足相好,非常的圆满。毕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时婆罗门女”:在这个时候婆罗门女,“瞻礼尊容”:看着佛像,“倍生敬仰”:加倍生出敬仰的心。“私自念言”:在自己心里头想着。“佛名大觉”:佛是一个大觉悟的人,他具足一切的智慧──道种智、一切智、一切种智,具足三种的智慧。“若在世时”:假使佛在世的时候,“我母死后”:我的母亲死后,“傥来问佛”:傥,是或者;傥若,假设我要来问佛,“必知处所”:佛一定会知道我母亲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有一个问题,现在大家想一想──虽然我们修行不应该有想,但现在大家想一想这个问题。问题是什么呢?我们人到世界上来,是吃饭为了活着,还是活着为了吃饭?


    <b><font color="#000000">


    时婆罗门女,垂泣良久。瞻恋如来。忽闻空中声曰。泣者圣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处。婆罗门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宽我忧虑。我自失母以来。昼夜忆恋。无处可问。知母生界。时空中有声。再报女曰。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见汝忆母。倍于常情。众生之分。故来告示。</font></b>


    婆罗门女做这样的一个想法:佛是最有智慧的一个大觉者,可惜现在佛已经入涅槃了;如果佛在世的时候,我母亲死了,我若问佛,他一定知道我母亲生到什么地方!“时婆罗门女”:当这个时候婆罗门女“垂泣良久”:垂是低着头,泣是哭,良久不是很久的时候,只是一个时候,这是没有一定的时候,也就是她低着头哭的那个时候。“瞻恋如来”:瞻是看看佛的相貌。恋,是恋恋不舍的,也就是舍不得离开。好像本来并没有绳子,但是现在似乎有一条绳栓上了,但实际上没有,这叫恋。瞻恋如来,就是不愿意离开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像。


    “忽闻空中声曰”:在这时候,也正是婆罗门女身心专注,没有其他妄想的时候,只是一个瞻恋佛的心,一个想念佛性的心,所以在这时候,她可以说是心里清净。“忽闻空中声曰”:这时虚空里头有了声音,有什么声呢?“泣者圣女”:说你这个哭泣的圣女。虽然她的母亲有罪,但是她自己有善根,所以才叫圣女。“勿至悲哀”:你不要哭得太厉害!你不要悲哀得太厉害了!“我今示汝母之去处”:我现在告诉你,你的母亲到什么地方去了,你不要哭了。


    “婆罗门女”:这个婆罗门女,“合掌向空”:合起掌来,对着虚空。“而白空曰”:她也对着虚空中说</a>起话来。“是何神德宽我忧虑”:这是那一位菩萨?那一位神仙?这么好心啊!这么慈悲的来宽我忧虑,来安慰我,令我没有悲哀和忧虑呢?这德就是一种慈悲的德行。“我自失母以来”:我自从母亲死去之后。也就是我失掉母亲以后,“昼夜忆恋”:白天也想我母亲,晚间也想我母亲。“无处可问”:为什么我想念母亲呢?因为我的这个身体是母亲所生的,既是生我的人,我就应该孝顺她;可是我没有尽到孝顺,母亲就死了,所以我特别悲痛。


    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什么叫树欲静而风不止呢?这树想要清静一个时候,它不想摇动,但是风来吹它,吹得它摇来摇去的,这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我正想要奉养我的母亲,发一种孝顺的心,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所谓:“父兮!母兮!昊天罔极。”父亲和母亲的恩,比天都高、比地都厚,可是因为我没有孝顺母亲,所以现在非常的惭愧,非常的悲哀,但是我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去问一问。“知母生界”:不知道我母亲是生到天上去,或者是堕地狱了呢?


    “时空中有声”:当她这样问空中的时候,也很奇怪的,空中传来一种声音。“再报女曰”:再对这个婆罗门女说,“我是汝所瞻礼者”:你问我是何神德,宽汝忧虑吗?我就是你所礼拜的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见汝忆母”:我现在啊!看见你想念你的母亲,“倍于常情”:为什么婆罗门女能感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现在虚空里对她说话呢?这句话就说明白了。见汝忆母,我看见你想念你母亲,倍于常情,和一般普通的人不同,你是特别加倍的想你母亲。譬如人家用十分的心意来想念他的父亲、母亲,你呢?就有二十分。加倍就是和普通人不同。“众生之分”:和一般的众生思念父亲、母亲的情形不同。你是太诚心了,诚到极点。“故来告示”:虽然我已入涅槃,但是你把我都感动了,所以我来告诉你。


    <b><font color="#000000">婆罗门女。闻此声已。举身自扑。肢节皆损。左右扶持。良久方苏。而白空曰。愿佛慈愍。速说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将死不久。</font></b>


    “婆罗门女”当时“闻此声已”:听见空中告诉她说,他是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举身自扑”:这个时候,她的神情非常紧张,也可以说是好像发了狂一样,不顾一切,什么也都不管了,就举身自扑,举身就是向空中跳。听见空中有声,就想要到空中去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所以就往空中那么一跳,踊身虚空。这叫举身自扑,自己扑打自己。我相信这个婆罗门女不会功夫,也不会武术,所以就跌下来,把手、脚、腿都跌断,跌坏了。“肢节皆损”:肢,就是四肢;节,是一节一节。四肢──手有两三节,脚腿也有好几节。肢节皆损是手脚都损坏了,或者跌断,或者不能走,也不能动弹了。


    “左右扶持”:当时,她或者也有亲戚、朋友,跟她一起去供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所以说左右。或者是庙上的和尚,或者是比丘尼,一看这个女人怎么跌成这样子呢?所以左右扶持。“良久方苏”:在这个时候,因为跌得太厉害,她是什么知觉都没有了。良久,等到一个时候,就又活过来了。方苏,是又醒过来,就好像睡觉苏醒,明白过来了。“而白空曰”:她明白后,还记得向空中跳的事。这个时候她又向空中说了,“愿佛慈愍”:说我现在惟一的愿望,是请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您慈悲愍念我,愍念就是可怜的意思。“速说我母生界”:快点说出我母亲的去处,我母亲生到什么地方去了?为什么要快点告诉我呢?因为“我今身心将死不久”:我现在跌得这样,我的身体和我的心将要死了,很快就要死了。


    <b><font color="#000000">


    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即归其舍。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其水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走海上。东西驰逐。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啖。又见夜叉。其形各异。或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外出。利刃如剑。驱诸罪人。使近恶兽。</font></b>


    “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告诉婆罗门女说,“汝供养毕”:现在你在这儿供养完了之后。“但早返舍”:因为你的身体都跌坏了,要早一点回到你的家里去,到家里怎么样呢?“端坐思惟吾之名号”:要坐着,虽然手脚都跌断了,你还应该端端正正坐着。“思惟吾之名号”:想念思惟“南无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我的名号。“即当知母所生之处”:你就能知道你母亲生到什么地方去。


    “时婆罗门女”:当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叩头拜佛完了之后,“即归其舍”:就回到她自己的家里去。“以忆母故”:因想念她母亲的情形太过真挚了,所以,“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她坐得很端正,忘了痛,也不记得胳臂、腿都跌断了,只是一心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名号。“经过一日一夜”这么长的时间,没有休息,没有吃东西,也没有大小便利,也没有饮茶。端坐一日一夜──不是跪着一日一夜,是坐着二十四个钟头,只是念佛,没有做其他的工作。在这个时候啊!“忽见自身”:忽然间,在这念佛、念念……自己就走到一海边,她忽见自身“到一海边”,这叫什么?这不是作梦,因为诚心到了极点,这也可说是灵性,也可说是识神,也可以说是魂魄,总而言之,这么多的名称都是同一个。这种灵性就是人身体上的那个八识,这第八识因为婆罗门女坐的时间久了,也忘了痛,把一切都停止了,只有念佛这一念,这一念真诚了,八识就离开身体,所以,她忽见自身到一海边。


    每一个人坐禅,坐坐坐……,或者见到什么境界,那个时候,你的八识或者就离开身体,所以能见到其他的境界。八识──你要是开五眼,就可以看见鬼、神、菩萨、佛……,若没开五眼,就看不见。修道人的灵性(八识)也有五眼,那是在身体里边;若灵性离开肉体,那五眼就开了,所以能看见种种的境界。这位圣女,婆罗门女,一定也是修道很久了。所以这肉体上的五眼虽然没有开,但当她的八识离开肉体,就可以看得见,所以她忽见自身到一海边。


    “其水涌沸”:这海的水不是凉的,是热的。涌是水往上涌。沸是滚水,非常热,不是凉水。“多诸恶兽”:在这海水里边,有很多很多各种恶兽。究竟有多少?你不要管它多少,总而言之,是多不是少。“尽复铁身”:这些恶兽的身体,如铁那么坚固。“飞走海上”:这些恶兽在海上飞来飞去,飞得非常快。“东西驰逐”:东西来回追赶,互相驱逐。驱逐是你追我,我追你。“见诸男子女人”:又见到很多男子,也有女人,“百千万数”:有百千万数那么多。“出没海中”:在这个海里头,有时漂上来,有时又沉下去。“被诸恶兽,争取食啖”:这些恶兽是做什么的?是吃这些男女的,或者一口吞一个男人,或者一口又吞了一个女人,它们口也大,肚子也大,都是最凶猛的恶兽。


    “又见夜叉”:夜叉就是夜叉鬼,本名叫捷疾鬼,也是会飞会跑的,非常快。“其形各异”:每一个夜叉鬼的形像都不同,什么样子呢?“或多手”:或者一个夜叉鬼长了几十只手。“多眼”:或者有夜叉鬼,虽是两只手,但是生了很多眼睛,丑怪的不得了,凶恶的不得了。“多足”:或者手也不多,眼也不多,但是有很多腿,很多脚。“多头”:或者又有夜叉鬼,有很多的头。“口牙外出”:口像个血盆似的,一张开有斗那么大,一口可以吞很多人。牙就像刀剑似的,“利刃如剑”:口牙锋利,如剑那么快。“驱诸罪人”:赶这些罪人,“使近恶兽”:夜叉鬼是做什么的呢?是帮这些恶兽找东西吃。有的时候,因为人比兽聪明,逃的远远的,但是,你这一跑,迎头又来了夜叉鬼。所以后边有恶兽追赶,前边有夜叉鬼,站在那儿挡住,所谓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简直是无路可逃,上天下地,什么地方也不可能去。你想找一个朋友,去朋友家住一晚也不可以!


    <b><font color="#000000">


    复自搏攫。头足相就。其形万类。不敢久视。时婆罗门女。以念佛力故。自然无惧。有一鬼王。名曰无毒。稽首来迎。白圣女曰。善哉菩萨。何缘来此。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此是何处。无毒答曰。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圣女问曰。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不。无毒答曰。实有地狱。圣女问曰。我今云何得到狱所。无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圣女又问。此水何缘。而乃涌沸。多诸罪人。及以恶兽。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font></b>


    这一切的恶兽和夜叉,“复自搏攫”:搏是打;攫就好像鸟用爪去捉鸡,一爪抓住这就叫攫。这些恶兽和夜叉互相合作,把罪人捉住。“头足相就”:将罪人的头和足扭在一起;或者夜叉把恶兽捉住,叫它头足相就;或者恶兽把夜叉捉住,也头足相就;或者恶兽和夜叉把人捉住,叫他头足相就,总之都扭成很不好看的样子。“其形万类”:有千万种类的形像。“不敢久视”:令一般人也都不敢久看。


    “时婆罗门女”:这个婆罗门女,“以念佛力故”:她因为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名号的缘故,“自然无惧”:心里自然无所恐惧。“有一鬼王”:当时有一个鬼王,是鬼里边的领袖。叫什么名字呢?“名曰无毒”:他的名字就叫无毒。“稽首来迎”,稽首是叩头,向婆罗门女叩头。“白圣女曰”:对婆罗门女就说啦!“善哉菩萨”:说你这个善心的菩萨,“何缘来此”:你是什么缘故来到这个地方呢?


    “时婆罗门女”:当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此是何处”:这是什么地方啊?因为我也不知道我怎么来的。“无毒答曰”:这个无毒,就答覆婆罗门女,“此是大铁围山”:在这须弥山外边有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这是在铁围山西边的第一重海。“圣女问曰”:圣女又问鬼王说,“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我们常常听说铁围山里边有地狱,“是事实不”:这个事情是真的吗?到底有没有地狱啊?怎么有人不相信地狱呢?“无毒答曰”:无毒就回答圣女说,“实有地狱”:真有地狱,这不是人想像造出来的,的确有地狱啊!


    “圣女问曰”:婆罗门女又问了,“我今云何得到狱所”:她说,我现在为什么到这个地狱来了呢?“无毒答曰”:无毒鬼王又说,“若非威神,即须业力”:有两种原因,就可以来。第一,你要有威神,有神通,有德行,才能到这个地方;第二就是业力,你有罪业,才会堕到这个地狱来。“非此二事,终不能到”:若没威神和业力这两种事情,是不会到地狱来的。“圣女又问”:婆罗门女又问,“此水何缘而乃涌沸”:说这个水是什么原因,热得这么厉害?“多诸罪人”:有这么多的罪人,在热水里头煮。“及以恶兽”:又有这么多的恶兽。


    “无毒答曰”:无毒就对婆罗门女说,“此是阎浮提”:阎浮提译成中文是胜金,因为阎浮檀金树的树叶掉到河里就变成金子。这种金子是最殊胜,最特别的,所以叫胜金。而我们这个世界就叫南阎浮提。“造恶众生”:南阎浮提的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是业,都是造罪业。“新死之者”:这些最近死去的,也就是刚刚死去的人。“经四十九日”:经是经过。四十九日是七个礼拜──七七,四十九天。所以人死后若要做功德帮助他,超度他,须在四十九日以前。因为在四十九日以前,死者的罪业还没有定,你可以随时做功德,使他得到这种利益。要是过了四十九天,罪业就判定了,好像法院判罪似的,判决定罪后,就不能再改变了。那么在四十九日以前,如果能为亡者念经诵咒,就可以超度他,令他得到好处。那么要是过了四十九天,亡者的罪判决了,那么你念经超度他,有没有功德呢?有,但他所得到的功德少,力量小,没有那么大,也不能说一点都没有。所以大家以后作功德,最好在四十九天前。


    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没有人为他继续做功德。“为作功德”:替他做点功德,“救拔苦难”:救拔造恶众生的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在没死以前,他自己也没做过善事,没有种过善因。“当据本业”:所以应该根据他本来所造的罪业。“所感地狱”:所感受的地狱。“自然先渡此海”:自然的就要先到这个大苦海,受他所应得的业报。


    <b><font color="#000000">


    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font></b>


    “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在这个海的东边,另外又有一个大海,距离这个海有十万由旬那么远。“其苦倍此”:那个海的苦,又比这个海更厉害。你看人在这个海里头受恶兽、夜叉的追逐,你认为这就是苦了,但你到那个海一看,就知比这个苦还更加倍。“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在那个海的东边,又有一个海。“其苦复倍”:那种苦又比前一个海更多。


    这是什么原因有这种海呢?这是“三业恶因之所招感”:三业就是身业、口业、意业。身有三恶,就是造杀、盗、淫业,杀生、偷盗、邪淫,不守规矩;意有三恶:贪、瞋、痴──贪心、瞋心、痴心;口也有四恶:绮语、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是专说男女不正当的话;妄语是专讲大话、谎话、打妄语;恶口是骂人;两舌是对张三说李四不对,对着李四又说张三不对,互相挑拨是非。一个人说两种话,对甲说乙如何如何,对乙说甲如何如何。一个舌头说两种的话,所以就叫两舌。口有四恶,加上身三恶,意三恶,合起来叫十恶。这十恶又叫三业恶因,这是造恶的种子。


    为什么会有这种恶水的海,有这么多恶兽,这么多的夜叉呢?这都是人造恶因所招感出来的。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就结恶果。所谓咎由自取,罪业是自己造成的。“共号业海”:三海合起来叫做业海,这些地方都是人的业力所造成的。“其处是也”:这个地方就是业海了。


    <b><font color="#000000">圣女又问鬼王无毒曰。地狱何在。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所谓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无量。次有千百。亦无量苦。圣女又问大鬼王曰。我母死来未久。不知魂神当至何趣。</font></b>


    “圣女又问鬼王无毒曰”:婆罗门女又问无毒鬼王,“地狱何在”:你说有地狱,地狱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无毒答曰”:鬼王无毒对婆罗门女说,“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在三个海里边,这就是大地狱。


    怎么叫业海呢?业海就是众生的业力所聚集而成的。海是多的意思,不一定是真有海,而是指业力聚集,犹如大海那么样的无边无量,这三种海也可以说是人的身口意三种业所造成的业海。所以无毒对婆罗门女说,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地狱有多少呢?有百千万种那么多。“各各差别”:每一种地狱都不同的,都有特别的设备。也可以说每一个人造每一种业,就有一种地狱。地狱并不是人没有死之前,就先造出个地狱预备着。不是的,地狱是由每一个人的自业所现出,自己造什么罪业,就受什么果报,造种种的恶业,就受种种的恶报。


    好比有一种炮烙地狱,这个“炮烙”是用铜所造,里面是空的,可用火在里面烧。是什么样的人堕落到这种地狱里呢?就是好淫欲的人,好淫欲的人堕落炮烙地狱,因为业力所感现,他看炮烙不是炮烙,而是和人一样的形相。好淫欲的男人见到炮烙,就认为是个美女,所以就上去抱着这个美女,于是被火烧得皮焦肉烂,想要离也离不开了;要是个好淫欲的女人见到炮烙,就变成一个很英俊的男人,甚至于这男人就是她的旧朋友,于是乎认为他乡遇故知,老友相逢,所以也就不顾一切要上去相亲近,一亲近也就被这种欲火烧死了。烧死了,然后地狱有一种巧风,是一种妙法所造成的。这巧风一吹,他又会复活,但是活了后,还是受那种果报,但他就忘了他方才所受的刑罚,而只记得那好处,又重蹈旧辙,所以又在那里受苦果。炮烙地狱是这样,其余还有很多种,都有它的特别处,所以说各各差别。


    “所谓大者”:所谓大地狱,“具有十八”:就有十八大地狱,每一个地狱里又有十八隔,这十八隔就是十八个分别的处所。“次有五百”:其次又有五百地狱。“苦毒无量”:这种苦毒有数不尽那么多。“次有千百”:其次又有千百那么多地狱。“亦无量苦”:这些苦比五百地狱稍微轻些,但也是无量无边的。“圣女又问大鬼王曰”:婆罗门女就问鬼王大哥,请你慈悲指示我,“我母死来未久”:我的母亲死了没有好久,是最近死的。“不知魂神当至何趣”:不知道我母亲的灵魂现在到什么地方去了,请您鬼王大哥做做好事来告诉我。


    <b><font color="#000000">


    鬼王问圣女曰。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圣女答曰。我母邪见。讥毁三宝。设或暂信。旋又不敬。死虽日浅。未知生处。无毒问曰。菩萨之母。姓氏何等。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罗门种。父号尸罗善现。母号悦帝利。无毒合掌。启菩萨曰。愿圣者却返本处。无至忧忆悲恋。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鬼王言毕。合掌而退。</font></b>


    无毒鬼王听见婆罗门女问她的母亲生到哪一道去了,“何趣”即是生到六道轮回中的哪一道。“鬼王问圣女曰”:于是乎鬼王又问圣女,“菩萨之母”:鬼王看到婆罗门女能到地狱去,一定是因为威德愿力的力量,所以称婆罗门女是菩萨。“在生习何行业”:你的母亲在活着时,她都做什么事情?做什么生意?或所行所做是什么事情呢?


    “圣女答曰,我母邪见”:虽然是我的母亲,但我不能掩饰她的过错,她是邪知邪见。邪知邪见是五利使,指身、边、戒、见、邪。身见:总不愿吃亏,总要为自己的身体作打算,譬如吃东西要吃补品,怕自己身体不好,要喂得肥肥胖胖的。身上的肉不怕多,愈多愈好,他认为这是身体健康。一切时、一切处,都为自己的身体作打算──给自己找好地方住、吃好东西、穿好衣服……,一天到晚给这身体打算盘,怎样能对身体好?这是身见,不愿令身体吃亏而受损失。


    边见:所见的都是偏见。人家说抽烟不好,却觉得没有什么不好,以为这是最好的。反说你不懂其中妙处,你若知道妙处,恐怕你也舍不得,他讲得很有道理。边见就是说得很巧妙,辩得天衣无缝,辩得理由很充足,但实际上是个偏见。


    戒见:是邪戒。好像见到信佛的人不吃肉,就说不吃肉有什么不得了?你看那些人连盐都不吃,那才是真本事,若不信,你也试一试,故意这么讥毁三宝。总而言之,你所做的事情,明明是对的,他总要给你找出不对的,找出个毛病来,这就叫吹毛求疵──你说你没有毛病,他把你的毛吹开,说你看你这里还有个病,这就叫吹毛求疵。


    邪见:譬如人都说孝顺父母是对的,他说孝顺他们干什嘛?父母生子女是他们贪一时的快乐,你以为他对你有什么好处!所以不要管父母了,他们老了,死了,活该!早点死最好,免得在世上多一个消费者。他说得长篇大道。你说孝道是好,他说是不对的,那个老的你孝顺他干什么?这才是愚痴,他说你愚痴。这就是邪见,邪知邪见。


    “讥毁三宝”:讥是讥讽,毁是毁谤。看见拜佛的人,说:“看啊!那是信佛的人?信佛的人什么都干!没有看见他哪一样比人家好,他不也是一样吃喝嫖赌,什么都干的吗?信佛有什么好处?”他给信佛的人加上一大堆罪,加得信佛的人满头都是罪孽,简直比十恶五逆都厉害了,这叫讥。毁就是毁谤,不要相信佛,他们都是骗人的,就这样讥毁三宝。他说佛法僧都是假的──佛是泥像、法是纸上写字、僧人也是人嘛!和人有什么不同的?你为什么要信他?你为什么要给他叩头?这是愚痴到极点。他骂了一大顿,骂得那信佛的人,自己心里也怕丑了,所以有一些信佛的人都不敢教人知道。


    礼拜天来听经的老人中有一位,他前几年就要求皈依我,但我始终没有答应。他说什么呢?他说要秘密的皈依,不要教任何人知道。皈依也不是来偷东西,为什么要秘密呢?你要秘密的,但我这没有秘密的皈依,所以我叫他想清楚了再皈依。这真是奇怪!他说什么理由呢?他说他是个天主教徒,天主教里有一些老朋友,如果知道他信佛了,会说他叛教。可是你若不说,是欺骗人,这更是罪人。他说因为他在那里边还要拿一点救济,你看,这个样子怎么能信佛呢?真是可怜!


    “设或暂信”:设,是假设。或,是或者。暂信,是短暂的相信,不是永远的信。所以我们信佛要发愿永远的信佛,不要像婆罗门女的母亲,只是暂信。说我信一个时辰,信一个钟头,过了那个钟头,我就不相信了,这叫暂信。连两个钟头他都不信,只信一个钟头,最多五分钟的热度,过五分钟就凉了,只有五分钟的信心。我们发愿要有永远的信心。


    “旋又不敬”:或者有五分钟时间,他也随着拜佛,皈依三宝,也拜个师父。旋,就是一转身。对着佛,拜佛信佛,转个身就觉得莫名奇妙,就不敬了。“死虽日浅”:我母亲虽然死去不久。“未知生处”:但我不知道她生到什么地方去。“无毒问曰”:因为婆罗门女没有说清楚她母亲姓什么,叫什么,所以鬼王不得不又详细问她。“菩萨之母,姓氏何等”:你母亲姓什么?叫什么名字呀?在什么地方住呀?你的地址在什么地方呀?你要说清楚!


    “圣女答曰”:婆罗门女回答鬼王无毒说。“我父我母,俱婆罗门种”: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婆罗门的种族。在印度有四种姓(研究印度话,应该知道印度这四种姓是什么):婆罗门是净裔,刹帝利是王种,吠舍是做生意的商贾。什么叫商贾?商是行商;贾是坐贾,行商坐贾是指做生意的。旃陀罗是最贱的,是屠夫,杀猪宰羊的那类人。在印度,屠夫不可以和一般人一起走,要单独走一边;若碰到贵族,那更不能和贵族同一条路走。他们身上有标帜,人家一看就知道是旃陀罗,这是很低贱的行业,所以是最微贱的姓。


    婆罗门女是婆罗门种,是贵族。在印度和英国都讲究阶级观念,到现在印度和英国都还是有阶级观念;但在美国是民主的,大家没有什么阶级观念,都是很平等。而印度不是,高尚的人和低级的人是不能互相讲话的,如果和低层的人讲话,高尚的人会看不起你,说你这人没什么价值,太不值得。这种阶级观念分得很厉害。


    “父号尸罗善现”:我父叫尸罗善现。尸罗本来是戒律,但在这儿是指清凉的意思。“母号悦帝利”:我的母亲名叫悦帝利。这悦帝利也是梵语,在佛经上没有什么正式说法,不过我现在给它加上注解:悦是欢喜,帝是皇帝──皇帝所欢喜的,就是说这个人长得很漂亮,连皇帝都欢喜她,可以这么讲。因为人的名字没有一定的,你愿意怎么讲,只要是合理的都可以,尤其是梵语。所以听过之后,不要看到经文有不懂的地方,就说我不知道。要用你的智慧研究研究!你的智慧一开,喔!原来就是这样,我知道了。合理的,怎么讲都可以的,只要你不骂人,你不把它往坏的说就好,不要死板板的。


    “无毒合掌”:无毒听见婆罗门女这样讲,便合起掌来,表示恭敬。“启菩萨曰”:对婆罗门女说,“愿圣者却返本处”:我愿意菩萨你现在回到你自己所住的地方。“无至忧忆悲恋”:你不要再担心,忧愁想念你的母亲,悲哀的牵挂着她,放不下她。“悦帝利罪女”:悦帝利这个有罪的女人呀!“生天已来。经今三日”:她在三天以前已经生天去了,怎么生天的呢?


    “云承孝顺之子”:听说是因为她有一个孝顺的儿子,虽然是个女儿,但是在这里表示是个儿子。“为母设供”:因为她把所有的家产都变卖了,来供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修福”:来为母亲造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又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里、寺里、斋僧供众,布施即斋僧供众。


    “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不单是菩萨你自己的母亲得脱地狱之苦。“应是无间罪人”:同你母亲一样在地狱里的无间罪人,有无量无边这么多的罪人。“此日悉得受乐”:在这一天统统得到快乐,都离苦得乐了。“俱同生讫”:一起都生到天上去了。“鬼王言毕”:鬼王说完了这话,“合掌而退”:合掌恭敬作礼,退出去了。


    <font color="#000000"><b>


    婆罗门女。寻如梦归。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b></font>


    “婆罗门女,寻如梦归”:寻就是没有好久的时间。本来是寻找,但是在这儿不是当寻找讲,当作没有好久的时间,即须臾间之意。所以说寻如梦归,就好像做了一场梦回来一样。“悟此事已”:回来了,她自己就想:“喔!我到了一个海边,见到无毒大鬼王;接着又见到地狱恶兽,又见到这些罪人。我问我母亲生到什么地方,鬼王他说是生到天上去了。”她知道这一切事情并不是虚妄的,是由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威神帮助她而成就的。


    “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发一种弘誓愿力。弘是弘大,她立下大誓大愿,什么大愿呢?“愿我尽未来劫”:未来劫,什么时候会尽呢?不会有尽的,所以说地藏王菩萨的愿也不会有尽的。“应有罪苦众生”:所有六道有罪业的众生,“广设方便”:我要想尽办法,广设种种的方便。“使令解脱”:令一切众生都得到解脱,即是离苦得乐。


    “佛告文殊师利”: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时鬼王无毒者”:当时和婆罗门女问答的无毒鬼王,“当今财首菩萨是”:现在就是这位财首菩萨,他是无毒鬼王所修成的。财首菩萨修行七圣财,七种财宝:一、信,这是修行的一种财宝。二、戒财宝,尤其是在末法时代,传戒受戒都是稀有的事,而出家人一定要受戒,才是完整的出家人。三、多闻财宝。四、舍──布施也是修行的财宝。五、智慧,要有智慧,这也是修行的财宝。六、惭。七、愧。本来惭愧两字是合在一起,但在这里两个字是分开,这都是修行所应有的财宝,因有信、戒、多闻、舍、智慧、惭、愧这七种财宝,所以叫财首菩萨。“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所以我们大家要效法地藏菩萨前身,广行孝道,孝顺父母,救度父母的美德。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