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得多福

3个月前 作者: 演培
    演培</a>法师讲述</P>


    戊四 能得多福


    己一 劝持较量</P>


    <strong>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strong>


    以下是能得多福的文。首先劝持菩萨的名号以及较量功德的多少。佛说世间‘若有众生’,发心‘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其所应得的‘福’德,决定‘不’会‘唐捐’的。唐是空过,捐即弃舍,不唐捐,是即显示不会徒劳无益的。因此,我人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别以为对自己没有好处,其实,恭敬有恭敬的福德,礼拜有礼拜的福德,绝对不会空过,白白花费时间的。有人以为自己天天礼拜观世音,称念观世音,但总没有得到菩萨的感应,于是以为念拜观世音没有用,既没有产生智慧,亦没有增长慈悲,更没有得到禅定。殊不知这个想法是错误的,所以佛在此特别告诉我们:若果真正称念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绝对不会空过。既然如此,‘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受是领受,这是重在信力的支持;持是忆持,这是重在念力的记忆。领受于心,执持不忘,名为受持。所以受持菩萨的名号,是每个人所应牢牢遵守著的。


    现在举高僧传中一大德得到感应为证:当我国晋朝的时候,在中山地方,有位僧人帛法桥,年少的时候,就喜欢诵经,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声音总是有点阻塞而不畅达。法桥感到自己的业障深重,乃坚定的实行绝食,并恳切的至诚忏悔,且于七日七夜之中,虔诚敬向观世音菩萨礼拜祈求,希望得到菩萨的加被,让自己的诵经声音,畅达而无阻隔。其他法师看他不眠不食的苦修,觉得对于身体不利,乃劝他不必这样自苦其身,可是他仍然照样去行,一点不改自己的初意。真是所谓人有诚心,佛菩萨即有感应,所以到第七日的这天,喉内忽然觉得轻松起来,知道这是菩萨的感应,于是用水漱口,等到再念经时,声达三里之外。远近的人听了,都感到很奇怪,人畜都来听他诵经声音。一直到九十岁,声音都不改变。证知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是有灵感的,是不会枉费工夫的。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以上是劝持,现在正较德。吾人平日持念观世音菩萨,究竟有什么功德?而所得的功德是大是小,没有别的办法可知,唯有从比较中得知。即受持其他菩萨名号所得功德与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所得功德,两者互相比较一下,立刻就可知其大小。


    佛对‘无尽意’菩萨说:‘若’果‘有’这么一个‘人’,发心‘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这么多的‘菩萨名字’。恒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绵延数千里,宽四十里,而水极浅。恒河中沙,是很幼细的,佛经中形容多数,每以恒河沙为喻。如以手抓一把沙,其沙已多至不可胜数,一条河中所有的沙,更是难以形容其多。一粒沙比喻‘菩萨名,一恒河沙所代表的菩萨,当然是很多的。但这里所说,不是一二恒河的沙,乃是六十二亿恒河的沙,如是恒河的沙所代表的菩萨,可说菩萨是无量无边之多了。众生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这么多的菩萨名号,不用说,持名是很多的,福田亦是很多的。不但受持称念名号而已,‘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此之所谓四事供养。佛在世时,信徒供养,不出这四事。有病,就供养医药,平常则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因为这些,都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佛菩萨以及罗汉圣者亦不例外。可是这样供养,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尽形寿的如是供养。如二十岁开始发心供养,活到八十岁才死,就得供养六十年。总之,尽自己的有生之年,都这样的作四事供养。从上说来:受持如是多的名号,是受持多,为第一大功德;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是福田多,为第二大功德;四事供养,为供养多,是第三大功德;尽形寿发心供养,为时间多,是第四大功德。因此,佛再问无尽意菩萨曰:你的意见怎样——‘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简单的说,就是他所得的功德多不多?‘无尽意’菩萨老实的回答说:‘甚多!世尊’!此人所得的功德很多,不特无尽意菩萨会这样的回答,就是不论问什么人,亦会异口同声的这样回答:世尊!这些善男子善女人,所得的功德,实在太多了,不是我们所能说得出的。


    ‘佛’陀听了无尽意回答后,接著又对无尽意‘言’:此人的功德,固然是很多,‘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这人所得的功德,比较起来又怎样?首先对照起来看一看:只持观世音菩萨一个名号,没有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这么多的名号,这是显示持名少;唯念观音菩萨一个圣号,没有念恒河沙数的菩萨圣号,这是福田少;在时间方面,只是一时的礼拜供养,没有尽形寿的时间长,这是时间少;既是一时礼拜供养,所供养的四事,当然也就不会很多,这是供养少。在如是一多一少的比较下,以世间一般人的眼光看,自以前者的功德大而后者的功德小,甚至可说不能相提并论的。但佛不是这样的看法,所以开示我人说:‘是二人’所得的‘福’德,‘正’是平‘等无’有差‘异’的,且彼此所得的福德,都‘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在此或者有人要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举例说:如一颗摩尼宝珠,其价值,胜过其他海宝千万万。念观世音菩萨,如摩尼宝珠;念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如其他海宝,所以福德有大小不同。又如一两黄金,其价值,胜过千斤稻草。念观世音菩萨,犹如黄金;念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犹如稻草,所以福德有大小不同。再如经说:布施千万恶人,不如布施一个善人;供养千凡夫僧,不如供养一罗汉;供养千罗汉,不如供养一菩萨。为什么如此?恶人是不及善人的,凡夫僧还没有了脱生死,罗汉又是只求自度而不度生的,所以功德有大小的不同。


    世人大都有这样的一个观念,以为越念得多越好,殊不知念头太多,相对的妄想亦多,在做工夫方面说,是不怎么理想的。不论做什么,都贵于专一,决不可贪多。但我们常看到或听到很多学佛的人:时而想念这样的经,时而又要念那样的经,时而喜欢拜忏,时而对于念咒又发生兴趣,真是忙得不可开交。这样做,功德不能说没有,但有时弄得心乱不定,反而成为修行的障碍,所以不如至诚恳切专一不二的,或诵念普门品,或持观音圣号,较为获益得多。况且一心无二用,当下即普遍法界,六十二亿恒河沙的菩萨名字,亦无不在内的,是以专念最为妥善。


    当知所谓多少,原来是相对的,亦即是比较的。在诸法实相中,一切是绝对的,完全是平等的,根本没有多少的差别,所以华严经</a>中,常常说为一即多、多即一的圆融之理。本此,我们亦可说,念一观世音菩萨,亦即等于念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而这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亦可说即是一观音菩萨的化身。既然这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与礼拜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其功德的完全相等,当然没有一点值得我们惊异的,更没有一点可值得我们加以怀疑的!是以我望每个佛弟子,如果发心受持观音菩萨的名号,就专心一意的受持下去,绝对不可三心两意!如果三心两意,这也念念,那也念念,结果,不但得不到观音菩萨的救济,亦得不到其他菩萨的救济,真可说是两头皆失!


    <strong>己二 结显多福</strong>


    <strong>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strong>


    这是结显受持观音菩萨名号所得的福德。佛对‘无尽意’菩萨说:世间任何一个众生,如能‘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那他必然就可‘得’到像上所说‘如是无量无边’的‘福德之利’,绝对不会空过的。


    从本品开始直到这里为止,所谓“问答得名所以”的一段文,已经讲完。我们从这问答中,不但知道观世音之所以名为观世音,而且知道观音菩萨对众生的种种救苦救难以及满足众生所求的实际情形,所以应信奉菩萨。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