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3个月前 作者: 明旸
本书以浅显的语言来谈一谈我对佛教的一些体会。真是大海一滴、虚空一尘。正如先师圆瑛</a>大师遗著《楞严经</a>讲义》的自序后面说‘聊籍管窥之见,而论性天,但凭蠡测之才,而探义海’。因此本篇《佛法概要》,只能作为佛学院同学们和有志佛学者的入门方便。
学佛从何处下手,怎样才能成佛呢?这是佛教理论所要回答的内容。概括地说,可以归纳为四个字:‘智慧、慈悲’。而智慧与慈悲的具体表现,即是福慧两足,唯有修福修慧,积极利他,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功行圆满,才能成佛。
修福即是广修菩萨大行,要求在人的本位上,从事有益的事业,促进人类幸福,社会进步,国家繁荣。佛教徒要诚诚恳恳做到面向群众,面向社会,开创大乘入世利人的精神。要深深认识到不但释迦牟尼佛是在人间成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在人间成佛。值得一提的,佛陀还给人间留下一个民主的僧伽制度,规定僧伽中一切事务,一定要由僧伽大众会议来决定办理,不许个人或少数人独断独行。关于会议的程式、日期、工作检查、个人行为的批判等等,都有详细的规定。英国塞德兰侯爵在《印度的遗产》一书中写道:‘我们今天的议会制度,竟可以从两千多年前的印度佛教会议中见到,真是令人惊奇的事。’
修慧即是学习,增长知识,尊重知识。佛者,觉也。即具有高度觉悟、高度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例如悉达多太子青少年时代,完成了各种语言、文化、哲学、数学、天文、科学等学科的学习,成绩优异。但对人生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人生和宇宙的真理是什么?这些主要课题,常常萦回在他的脑际,百思不得其解,强烈的追求真理愿望,驱使著他,毅然离开王宫,到雪山去剃发出家。以自己本具的天然智慧,洞沏宇宙人生的实际真理。是一系列无有穷尽的缘起现象,豁然开悟。如生理现象有生、老、病、死的变迁过程;心理现象有生、住、异、灭的变迁过程;物理现象有成、住、坏、空的变迁过程;一切都是刹那刹那永不停息地急速变迁。‘变化密移’是物质与精神存在的唯一形式。‘诸行无常’的法则,能使人奋发向上,以变化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愚者经过学习,可以成为智者,我们众生经</a>过修福修慧,一定可以成佛。诸佛有宏深誓愿,可以示现同类身为众生破除疑网,开大智慧。
菩萨本著利他大乘佛教精神,能与众生休戚相关,‘兴无缘大慈’‘运同体大悲’的心念,就会油然而生,积极地来进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伟大宏誓,《华严经</a>》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从根本上说,有了众生,才有菩萨。《华严经》说:‘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以此为据,每个学佛者,在对待众生上,都应具足五心:
(一)不舍心:时时处处不舍一切众生,不舍菩萨行,菩萨的一切言论、行为、生活、学习,都是为了尊重众生的幸福,助成众生的幸福以众生的利益作为自己的第一生命,永远为众生的利益而工作、奋斗、无有止息。
(二)平等心,菩萨将众生当成父母和诸佛一样看待,‘以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
(三)无畏心:‘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坚持这样的志愿,所以菩萨是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忍能忍。
(四)同事心:佛经上说的同事,是指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思想,共同奋斗而言,菩萨在心理上和实践上与众生同事,不分彼此,打成一片,救度一切众生,而无一众生得救度者,不著度生之相。
(五)学习心:菩萨为了服务众生,助成众生幸福,要‘悲心恳切,学处广大’。‘难学能学,尽一切学’。作到学习一切知识,向一切人学习,像《华严经》写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样,不知疲倦地学习。菩萨于一切时,一切处都去学习,增长道种智,一切种智。
佛的智慧即是缘起和因果论。这是佛教对于宇宙人生探索的根本教义。在佛教的发展史上虽然有了许多变化,但都不能离开缘起和因果的根本教义。我们能够掌握这种甚深教义,即是了解佛法的核心,攀登智慧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