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总释名题

3个月前 作者: 佚名
    总释名</a>题有三段:一、明通别,二、七种立题,三、正释经题。


    一、明通别


    ‘佛说阿弥陀经</a>’是本经的题目,有通有别。‘佛说阿弥陀’是别题,为本经之专称。‘经’通题,通于诸经,凡佛金口所宣,皆名经。


    另‘佛说’二字也通他经,如佛说无量寿经</a>、佛说观无量寿经,净土三经</a>都标佛说,其他大乘经典也有,见大藏目录可知,故此二字又为‘别中之通’,虽是别题,却通余经。


    ‘阿弥陀’专属本经,乃‘别中之别’,是这部经真正的别题。


    二、七种立题


    古德认为佛经建立题目,不出七种,谓:三单、三复、具足一。三单即:


    单人—如维摩诘所说经</a>。‘维摩诘’居士名,因人,因地修行之人。若用佛号立题,则是果人立名。


    单法—如大般涅槃经</a>,只谈法性,即佛性,诸佛亲证之理体,众生本具之自性清净心,约理说涅槃,约智说是菩提。涅槃经单性法,无人、喻。


    单喻—如大宝积经</a>。有一二○卷,聚积许多经义而成,如众宝聚集,喻其理趣丰富。


    三复:


    人法—如地藏菩萨本愿经</a>。‘地藏’菩萨名。‘本愿’修法。


    人喻—如如来师子吼经</a>。‘如来’佛十号之一,是佛之果号,属果人。‘师子吼’譬喻。狮为万兽之王,狮子一吼,百兽潜藏,以喻佛说法能降伏邪魔外道,故佛座曰狮子座。


    法喻—如妙法莲华经</a>。‘妙法’是法,‘莲华’比喻。用‘莲华’喻‘妙法’,帮助众生明了。


    ‘喻’有全有偏。比喻是假借相仿事相来显示其义理,如狮子吼</a>,喻佛说法能伏邪外而言,并非完全相同,如‘佛面犹如净</a>满月’,乃假借十五之皓月,喻佛面清净光明,并不是说佛面如满月之圆,脸圆如盘,好看吗?庄严吗?取其皎洁非取其型状,借喻部分而已,因此,要懂得看比喻。


    如对生盲者说白色,喻如雪之白,盲人摸雪,以冷为白;喻如白鹤,一触,鹤飞了,又以飞为白,如是错解,再多的比喻也枉然,学佛须具‘道眼’,闻法要有智慧,莫死在句下,古德云:‘离经一字,便同魔说’,但若死执文字又是‘三世佛冤’,故要善解喻义,所谓‘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莫错会。


    具足一:


    人法喻—大方广佛华严经</a>,‘大方广’是性法,‘佛’果人,‘华严’比喻。人、法、喻三种具足。


    本经为‘单人’立题。‘佛说’指教主释迦牟尼佛。云何只写‘佛’而没标名?因此界仅释迦牟尼成佛,为娑婆教主,不须另列名号,凡经题之‘佛说’,皆世尊无疑。


    ‘阿弥陀’也是人名,极乐世界教主的果号。能说、所说皆果人,纯‘人’立题,无法、喻,谓‘单人立题’。


    此乃通途讲经之普通常识,欲研佛经,不可不知,故略作介绍。


    三、正释经题


    ‘佛说’指教主释迦牟尼佛,出生距今多久呢?因古印度不重历史,所发生的种种大事,全赖后人推研,很难准确,不像我国,周朝已有史官制度,记录国之要事,历史相当完整。所以,关于教主生日,众说纷纭,无从确立,依中国说法,降生在周昭王甲寅年四月初八日,若依此计算,今年是西元一九九一,已有三千零十八年,八十岁入灭,除掉八十年,入灭至今也有二千九百三十八年,而国际认为入灭至今有二千五百三十三年及二千五百三十五年,这二种说法较为普遍,其他还有十八种不同的版本,距离最近的说,佛降生至今不过二千五百五十五年而已,究竟如何?存疑!我们就随顺国际间的说法吧!学佛,这些并不重要,先摆在一旁,莫说是佛,我们自己也未必清楚自己的生辰,问妈妈,妈妈不太记得,依然成谜,以前,慈老常说:不要说世尊,我连自己生日都不知,因没问过母亲,后来也只是大概确定一下而已,并不标准。这跟修行无关,不必详究,待己证果,得他心通,自然便知,不过,约在二千多年前没错。


    二千多年前,世尊降生印度迦毗罗卫国,为净饭王太子,名悉达多。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关于这点,也有争议,有说二十五岁出家,三十五岁成道的,若如是,说法才四十五年,八十岁入灭,是大家公认的,这也不须探究。


    ‘佛’待经文再讲,一开始,理论多,恐大家‘入定’。


    ‘说’即讲说。古德云:‘说者,悦所怀也’。佛说法,畅悦本怀,皆自本性流露,心怀欢喜。为何标‘佛说’呢?因经通五人说。客语‘五’与‘女’同音,曾于某处讲经,提到佛初度五比丘,被误作佛成道,先度女人,女人较伟大,被同音字混淆了。佛经除佛外,‘佛弟子’,声闻如舍利弗、目犍连等,菩萨说的也不少,尤其华严经,差不多都是菩萨说的。‘诸天’真悟佛法,经佛印可也可说,如释提桓因善说般若,佛证无误,也是佛法。‘仙人’指一般修道者,通佛法也可以说,在佛世,经佛印许,等同佛说,佛灭后,就不可能了。‘化人’变化人。佛、菩萨、声闻、诸天,都能变化,仙人若有神通也能以变化人说法,如‘观佛三昧海经</a>’提及变化人说法的情形,不论佛子、天、仙、化人,只要经佛印许,都可说法。


    这部阿弥陀经除序分、流通分末段是结集者所加外,余皆释迦佛亲口演说,故标‘佛说’,拣非余四人说。


    ‘阿弥陀’梵语,译无量寿、无量光。经中云:‘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以光、寿释阿弥陀。其实,无量光、无量寿就概括一切空间、时间的所有功德。‘无量寿’约过去、现在、未来,竖穷三际的时间说。‘无量光’约空间论,横遍十方。仅此二释,括尽诸佛功德无遗,故有释‘阿弥陀’为‘无量’的,念一佛即念无量佛,万德具足,而以光、寿表之。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极乐世界在那?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阿弥陀佛于久远劫前,亲近世自在王佛,发菩提心,愿成就庄严国土,摄受十方众生,世自在王佛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清净佛刹,法藏比丘摄取之后,花了五劫的时间,截短取长,并发四十八愿,誓立胜妙国土,恒度众生,今因圆果满,终致成就。


    关于‘阿’的念法,近几年有人提倡念‘ㄚ’音,到底是ㄚ还是ㄛ?趁此略说一下。以历史观点看,翻遍辞典字典,如中文大辞典、辞海、中华乃至康熙</a>字典,‘阿’本音皆ㄛ(客家音)非ㄚ,ㄚ是破音。历史上许多地方读ㄛ的,如‘阿房宫’;今江苏丹阳县,古曰‘曲阿’等。本经译于一千六百年前,五胡十六国至东晋姚秦时的长安,当时北方‘阿’字,尚未出现破音,仍用ㄛ,ㄚ音在南方,如俗之阿公、阿妈、阿兄、阿嫂等,是长江以南的用音,只是开口声,并没意思,无字可写,借用阿字,读破音ㄚ。鸠摩罗什</a>法师在北方翻译,读ㄛ才对。还有,古来译者相当负责任,凡须读破音、二合音或轻重音,皆有标明。如咒语是梵音,当时中国无此字,须二字合起来切音,则标‘二合’,三字合切‘三合’,阿并没注明,念ㄛ没错。据我所知,大陆来的老一辈法师,没听过念ㄚ的。


    客家话阿爸、阿哥,既俗且土,毫无意义,我小时读唐书,如幼学琼林</a>,有神名‘阿香’(古传为雷部推车之女),老师特别叮咛,为恭敬故念ㄛ,不可读ㄚ,否则对神不敬。一千多年来ㄛ到今天,为何要改念ㄚ呢,实在不该!


    ‘经’通题。梵语修多罗,正译‘线’,国人重经不重线,且佛法未传来,儒有四书</a>五经</a></a>,道有老子</a>道德经</a>、南华经</a>,凡圣人言教皆称经,随顺国情故译为经,佛是天中天,圣中圣,所说之法更应称经。实际,经是经纬,不违线之本义。言‘经’,义尚未周,详云‘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佛佛道同,后佛如先佛之再来,所说真理无二无别。下契众生之机,佛法如药,众生烦恼如病,心病还需心药医,然众生根性千差万别,得应机说法,应病予药,才能药到病除,故云‘契经’。经之义,详说甚多,智者大师法华玄义</a>中以五义释</a>经:一、经。即经由,教行理,须由经显,依之而行,才能达成目的。二、契。即契经义。三、线。即贯穿义,佛说法如散花,以文字贯穿,令不散失。四、法本,诸法之本,世出世间一切修行法门,都从经出,为众法本。五、善语教。佛经说的都是好话,目的在使人断恶修善,自净其意。另印度传来之阿毗达磨杂心论(简称杂心论),言经有五义:一、涌泉义。佛经义理无穷,源源不绝如泉水。二、出生义。展转出生最上善法,一切行门,从经而出。三、显示义。显现妙理,事相理性,表露无遗。四、绳墨义。裁定邪正,明辨善恶,云何趣善弃恶,超凡入圣,经能定夺。五、结鬘义。也就是贯穿义。印俗喜以串花作头饰,如花环,但非挂在胸前,而是装扮头发,花因线穿故不散失,经因文字贯穿,而不遗漏。


    除此之外,另有许多解释,不一一详述,古德云‘实摄’义,贯穿所应说义,摄持所化众生之机,此是正义,余皆引申。总而言之,经者径也,指示修行的路径。经非读诵而已,旨在令人断恶修善,成等正觉。一般误为读经是读给佛听的,怕佛忘了,其实,读经是解义的前方便,经文熟,义理才能前后连贯,能解方能行,如修念佛法门,须懂信、愿、行道理,始得往生。古人云:‘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


    为何须释经题呢?因题是经的总纲,古德云:‘提其纲,则众目自张’,如渔网,提纲,则网目自舒,收放不难。又如衣领‘挈其领,则群缕必直’,了解经题,可以说已了解经的内容大意,所以,不论讲那部经,都要先释经题,提纲挈领后,便能抓住重点,不致离谱。本经为释迦牟尼佛所说,开示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之依正庄严,及持名念佛求生西方净土的方法。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