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八十七
3个月前 作者: 韩清净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a>沙门玄奘</a>奉诏译
韩清净</a>科记
摄事分中契经事行择摄第一之三
辛五、因摄2 壬一、颂标列
复次,嗢柁南曰:
因胜利二智 愚夫分位五 二种见差别 于斯圣教等
壬二、长行释6 癸一、因2 子一、标列
一切行因,略有二种。一、共,二、不共。
子二、随释2 丑一、共因3 寅一、出体
共因者,谓喜为先因;由此喜故,于彼彼生处障于厌离,滋润自体。
寅二、释义
为欲将生所生之处,虽有一切烦恼为因,而于生处生喜者生,非于彼起厌逆想者。
寅三、显说
又即此喜唯依色说,宿因生已,不待余因究竟转故。
又即此喜唯依色说等者:谓由先所习业,于当生处,喜乐驰趣,即于生处境[1]色所碍,中有随灭,生有续起。义如意地中说</a>。(陵本一卷十七页87)此应准释。
丑二、不共因2 寅一、出体
不共因者,谓顺苦、乐、非苦乐触,望于受等所有心法;无间灭意及俱生名、十种色等,望六种识。
寅二、释义
由彼虽从先因所生,剎那剎那别待余因,方得生起。
无间灭意及俱生名等者:若此六识为彼六识等无间缘,是名无间灭意。于尔所时俱起心所,名俱生名。当知此约等无间缘,望六种识为不共因。眼等五根、色等五境,及与法处,是名十种色等。当知此约所缘缘、或增上缘,望六种识为不共因。由彼六识虽从先因所生,要待余因差别为缘,方得生起。此差别缘,名不共因,剎那剎那变异转故。
癸二、胜利2 子一、出四胜利2 丑一、标列体性
复次,有解脱心、有净智见诸阿罗汉。
有解脱心有净智见者:谓心解脱、慧解脱应知。
有四胜利,当知不与诸外道共。一、于行时恒常住性;
一于行时恒常住性者:诸阿罗汉,具足成就六恒住法。谓眼见色已,无喜无忧,安住上舍,正念正知。如是耳闻声已、鼻齅香已、舌尝味已、身觉触已、意了法已,无喜无忧,安住上舍,正念正知。义如声闻地说应知。(陵本三十四卷二十五页2812)
二、于住时无相住性;三、往昔因所生诸行任运归灭;四、后有行今因断故,当不复生。
丑二、别释其相2 寅一、明渐次
为证如是四种胜利,有三渐次。谓学智见为依止故,得厌离者,于诸行中不生喜乐,乃至不生耽湎而住;厌离为先,而得离欲;离欲为先,心善解脱。
寅二、释胜利3 卯一、第一胜利
自斯已后,即由如是心善解脱恒常住故,无顺无违。
卯二、第二胜利
又于行时、或于住时,于一切相无复作意,于无相界作意思惟,无相而住。能障于此一切见趣先已永断,况当为碍。
卯三、后二胜利
彼由是二若行、若住,乃至寿尽,便以无学内般涅槃而般涅槃,先所生有于今永尽,当来诸行无复更生。
子二、不共外道2 丑一、举外道2 寅一、出见趣2 卯一、明建立2 辰一、由三分2 巳一、标列
又由三分,当知建立萨迦耶见以为根本一切见趣。一、由前际俱行故;二、由后际俱行故;三、由前后际俱行故。
巳二、随释3 午一、前际俱行
前际俱行者,谓如有一,作是思惟:我于去世为曾有耶?为曾无耶?曾为是谁?云何曾有?
午二、后际俱行
后际俱行者,谓如有一,作是思惟:我于来世为当有耶?为当无耶?当为是谁?云何当有?
午三、前后际俱行
前后际俱行者,谓如有一,作是思惟:我曾有谁?谁当有我?今此有情来何所从?于此没已去何所至?
辰二、广差别2 巳一、总标
又诸外道,萨迦耶见以为根本,有六十二诸恶见趣。
巳二、别辨2 午一、计前际摄
谓四常见论、四一分常见论、二无因论、四有边无边想论、四不死矫乱论,如是十八诸恶见趣,是计前际说我论者。
午二、计后际摄2 未一、列数
又有十六有想见[2]论、八无想论、八非有想非无想论、七断见论、五现法涅槃论</a>,此四十四诸恶见趣,是计后际说我论者。
未二、略摄2 申一、摄为五
如是计度后际论者,略摄有五。一、有想论,二、无想论,三、非有想非无想论,四、断见论,五、现法涅槃论。
申二、摄为三
如是五种,复略为三。一、常见论,二、断见论,三、现法涅槃论。
卯二、释因缘2 辰一、标列
又此一切诸恶见趣,由六因缘而得建立。一、由因缘故;二、由依教故;三、由依静虑故;四、由依世故;五、由依诸见故;六、由生处故。
辰二、随释6 巳一、由因缘
由因缘者,谓彼一切,萨迦耶见以为因缘。
巳二、由依教
由依教者,谓由依彼能显见趣不正法藏,师弟传闻展转相授为方便故。
巳三、由依静虑2 午一、得邪决定2 未一、标
由依静虑者,谓以静虑为依止[3]故,于先所闻、先所信解而得决定。
未二、广2 申一、标列二种
又此静虑,复有二种。一、与宿住随念俱行,二、与所得天眼俱行。
申二、随释后一2 酉一、标
宿住随念俱行者,谓计前际三常论中,由下中上清净差别,及于四种边无边论。
由下中上清净差别者:有寻有伺地说:或依下中上静虑起宿住随念,不善缘起,故于过去诸行,但唯忆念,不如实知,计过去世以为前际,发起常见。(陵本六卷十五页454)此应准知。
由彼忆念诸器世间成坏两劫出现方便。
酉二、释2 戌一、忆念成劫
若时忆念成劫分位,尔时便生三种妄想。若有一向忆念上下,下至无间捺落迦下,上至第四静虑之上,忆念如是分量边际,便于世间住有边想。若有一向傍忆无际,便于世间住无边想。若有忆念二种俱行,便于世间住二俱想。
戌二、忆念坏劫
若时忆念坏劫分位,尔时便住非有边想非无边想,诸器世间无所得故。
午二、说邪言论2 未一、标三种
复有依止诸静虑故,当知或说一分常论,或说无因论,或说不死矫乱论。
未二、广后一2 申一、简差别2 酉一、别辨相2 戌一、辨二净天2 亥一、标列
应知此中,有二净天。一、不善清净,二、善清净。
亥二、随释2 天一、不善清净
若唯能入世俗定者,当知是天不善清净,于诸谛中不了达故,其心未得善解脱故。
天二、善清净
若能证入内法定者,当知是天名善清净,于诸谛中已了达故,其心已得善解脱故。
戌二、辨二无乱2 亥一、标列
当知无乱,亦有二种。一、无相无分别,二、有相有分别。
亥二、配释
此中第一是善清净天,第二是不善清净天。
酉二、总释名</a>2 戌一、名不死无乱
前清净天,于自不死无乱而转,是故说名不死无乱。
戌二、名不死矫乱
后不清净,若有依于不死无乱有所诘问,便托余事矫乱避之。
申二、出种类2 酉一、辨4 戌一、觉未开悟2 亥一、怖畏妄语
以于诸谛无相心定不善巧故,先兴心虑,作是思惟:我等既称不死无乱,复有所余不死无乱,于诸圣谛无相心定已得善巧,彼所成德望我为胜。彼若于中诘问于我,我若记别,或为异记、或拨实有、或许非有,彼于记别见如是等诸过失已,作是思惟:我于一切所诘问中皆不应记。
亥二、怖他轻笑
又于是中见有余过,谓他由此鉴我无知,因则轻笑不死无乱。
戌二、起增上慢
有行谄者作是思惟:我于此中应如是记:非我净天一切隐密皆许记别,谓自所证及清净道。如是思已,故设诡言而相矫乱。彼既如是住邪思惟,遍布其心,于彼最上清净天所,故称我是不死无乱。
戌三、觉未决定
由怀恐怖,而无记别,勿我劣昧为他所知。由是因缘,不能解脱,以此为室,而自安处。
戌四、羸劣愚钝
又有愚戆专修止行,不能以其谄诈方便矫设乱言,但作是思:诸有来问,我当反诘;随彼所答,我当一切如言无减而印顺之。
酉二、结
由是计度有差别故,建立四种。
巳四、由依世2 午一、计前际
由依世者,谓依过去及现在世起分别故,名计前际。
午二、计后际
依未来世起分别故,名计后际。
巳五、由依诸见2 午一、辨2 未一、计命即身等2 申一、标依三见
由依诸见者,谓依三见,如前应知。
谓依三见如前应知者:谓若计命即身;或复计命异身;或复计我俱遍,无二无阙;是名三见。如有寻有伺地说应知。(陵本六卷十六页461)
申二、配有色等及有边等2 酉一、计我有色等3 戌一、计我有色
由依初见,于现法中计我有色。后或有色有想,或无有想,或非有想非无想。
戌二、计我无色
依第二见,于现法中计我无色。于后所计,如前应知。
于后所计如前应知者:谓后计我或有想、或无想、或非有想非无想,如依初见中说应知。
戌三、计我俱非
依第三见,我论有二。一者、说我有色、无色,二者、说我非有色非无色。余如前说。
余如前说者:谓后计我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依初见中说应知。
酉二、计我有边等2 戌一、出计因
又即计我是有色者,或言狭小、或言无量;计我无色,当知亦尔。此二我论,依第三见立为二论。一者、计我狭小,二者、计我无量。
戌二、列差别
由是四种我论差别,说我有边,说我无边,说我亦有边亦无边,说我非有边非无边,随其次第,如前应知。
随其次第如前应知者:谓若计我有色,说我有边;计我无色,说我无边;计我有色无色,说我亦有边亦无边;计我非有色非无色,说我非有边非无边。如前已说四种我论差别,今此有边、无边等,随其次第应知。
未二、计我清净解脱
又即依止如是诸见及依我论,复宣说我清净解脱,于欲、静虑皆得自在,随其所欲,多住变化;如其所欲,安住静虑。以清净见,游戏受用方便法乐。
午二、结
如是名为依诸见故,应知安立。
于欲静虑皆得自在等者:谓于诸天微妙五欲坚着摄受,嬉戏娱乐,随意受用,是名心得自在。由是说言:随其所欲,多住变化。若于四种静虑得具足住,是名观得自在。由是说言:如其所欲,安住静虑。妄计清净论者,起如是见,立如是论。如有寻有伺地说应知。(陵本七卷十三页526)
巳六、由生处2 午一、总标
由生处者,谓我有一想,乃至广说。
午二、别辨2 未一、约有想辨
有一想者,谓在无色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有种种想者,谓在下地。即如所说,随其次第,应知说我有狭小想、有无量想。
未二、约有乐等辨
一向有乐者,谓在下三静虑。一向有苦者,谓在捺落迦。有乐有苦者,谓在鬼、傍生、人、欲界天。有不苦不乐者,谓在第四静虑已上,乃至非想非非想处。
寅二、明衰损2 卯一、标列
又于如是诸外道处,当知总有三种衰损。一者、见及欲乐展转相违论衰损,二者、依我无智论问记衰损,三者、依法随法行证得衰损。
卯二、随释3 辰一、第一衰损2 巳一、标类
此中三种,若计有想、若计无想、若计非有想非无想论者,及断见论者,或依责他为胜利论,或依免难为胜利论,而起计度,当知是名第一衰损。
巳二、释由
由彼诸论计度后际,依未来世妄计于我为有无故。
辰二、第二衰损2 巳一、出差别2 午一、明无智
依我无智论问记衰损者,谓于若诸杂染、若杂染处、若能杂染,如是一切世俗、胜义二谛道理不如实知,由此无智有所趣向以为先故,得有差别。
午二、辨所趣4 未一、征
从此无智何所趣向?
未二、标
谓三四转。
未三、列
一、常无常等,二、有边无边等,三、自作他作等。
谓三四转者:谓有三种四句分别差别转故。
未四、释2 申一、总明问记2 酉一、由趣向差别
所以者何?彼由无智,要先趣向如是差别,后方问记。
酉二、于不可记事
又于圣法毗奈耶中,所有智者不可记事,于二道理不容记故,谓世俗、胜义二谛道理。
又于圣法毗奈耶中等者:显扬颂云:真如无漏性,成所作义利,静虑者如来,无譬自在故。(显扬论十七卷九页31,564b)此说智者不可记事,应准彼知。
申二、别释四转3 酉一、常无常等2 戌一、一向常等
此中四种一向常论计前际者,及计前际无因论者,二种差别,皆先计我,后方缘我一向常等诸论差别。
戌二、一分常等
又即四种一分常论计前际者,彼有差别,谓有一分缘常无常论,或有一分缘非常非无常论。
酉二、边无边等
边无边等诸论[4],如前边无边等,应知其相。
酉三、自作他作等4 戌一、自作论
若欲一切皆宿因作,名自作论。
戌二、他作论
若欲一切皆自在等变化因作,名他作论。
戌三、俱作论
若欲少分自在天等变化因作,一分不尔,名俱作论。
戌四、俱非作论
若无因作论,名俱非作论。
巳二、结衰损
当知是名第二,依我无智论问记衰损。由彼诸论计度前际,依过现世妄分别故。
辰三、第三衰损3 巳一、出种别
依法随法行证得衰损者,谓有沙门、若婆罗门,不观责他为胜利论,不观免难为胜利论,亦不依我无智诸论,为求利养恭敬等事,乐欲开阐,于恶说法毗奈耶中而求出家。唯除乐求出离解脱,当知彼是薄尘种类,为性愚戆,专修止行。
巳二、明证得2 午一、举初静虑
彼由为得初静虑定教授教诫,能于后际俱行见趣,及于前际俱行见趣,不然许故,而得超过;于现法中,又能超过欲界诸结,证远离喜。自斯已上,无闻无知,即于此中生涅槃想。
午二、例余等至
如由彼故,证远离喜;如是或有由别因缘,证得第二、第三静虑无爱味乐,第四静虑无苦乐受,从此已上,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当知亦尔,于种种想俱行苦乐受等差别已超过故。
巳三、结衰损
如是彼于趣诸取行不能超越,乐退还法,未般涅槃,起涅槃慢,当知是名第三衰损。
丑二、明不共2 寅一、知衰损
此中如来自然证觉寂静妙迹,于如所说一切行相三种衰损,由五种相如实了知。谓若彼自性,若彼诸见,若由无智彼得生起,若所缘转,若彼所缘粗弊过患及上出离。
寅二、常出离
于如是事如实了知,即出离中常自出离。
由五种相如实了知等者:于五相中,初二种相,第一衰损所摄;次一种相,第二衰损所摄;后二种相,第三衰损所摄。如前释相差别应知。
癸三、二智4 子一、出自性2 丑一、标列
复次,有二智,能令见清净及见善清净。谓法住智,及此为先涅槃智。
丑二、随释2 寅一、法住智2 卯一、标差别
法住智者,谓能了知诸行自相种类差别,及能了知诸行共相过患差别。
卯二、随难释
谓于随顺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三位诸行,方便了知三苦等性。
了知诸行自相种类差别者:诸行自相,非法住智所能证知,然随种类亦可分别,是故说言能了诸行自相种类差别。
寅二、涅槃智
涅槃智者,谓于如是一切行中,先起苦想,后如是思:即此一切有苦诸行无余永断,广说乃至名为涅槃。如是了知,名涅槃智。
广说乃至名为涅槃者:诸行永灭,证无为相,有多差别。谓名无动、无转,乃至最后名为涅槃。如摄异门分释应知。(陵本八十三卷二十一页6344)
子二、明修习2 丑一、约补特伽罗辨2 寅一、标列
即此二智,令见清净及善清净,要由二门正勤修习,方令彼净。一、自无力补特伽罗,因他教授能令彼净;二、自有力补特伽罗,多闻思求能令彼净。
寅二、随释2 卯一、第一补特伽罗
此中第一补特伽罗,不聪利故,信等诸根唯一味故,止观所缘于少分法谛察忍转。
卯二、第二补特伽罗
与此相违,当知第二补特伽罗。
唯一味故止观所缘者:三摩呬多地说:应时时间作意思惟奢摩他等差别之相,不应一向。为欲对治沈掉等故。若于止、举未串习者,唯一向修,是沈掉相。如此修者,当知住在方便道位。若时时间思惟舍相,如是在于成满道位。亦由于此一向修故,于缘起法及圣谛中不思择故,心不正定,不尽诸漏。于诸谛中,若未现观,不能现观;或已现观,不得漏尽。(陵本十三卷十一页1110)此说一味,即彼一向,谓无差别转故。
丑二、约现观边智辨2 寅一、标列
复有三种现观边智,修习彼故,见得清净。一、能顺生无漏智[5],二、无漏智,三、无漏智后相续智。
寅二、随释3 卯一、释自性
初,世间第一法所摄智;第二,若住于彼,能断见断一切烦恼;第三,烦恼断后,解脱相续智。
卯二、释修次
若住中智,便名已入正性离生,超过异生地,未得预流果。虽未克证第三解脱预流果智,于其中间所住剎那,如未克证,终无中夭,以时少故,从此无间必证第三。
卯三、简差别2 辰一、见清净
住此位中,如实现见所知境故,名见清净;有余惑故,非善清净。
辰二、善清净
若于此智更多修习,成阿罗汉,一切烦恼皆离系故,名善清净。
子三、释断相4 丑一、无余断2 寅一、标列
又无余断三相应知[6]。一、由不现行故;二、由界故;三、由事故。
寅二、随释3 卯一、不现行
不现行者,谓虽生起,而不染着;虽未永断,由数修习诸善法故,令成远分,诸缠烦恼不复现行。
卯二、界
界者,三界,如前应知。
卯三、事
事谓二事,一、烦恼事,二、是苦事。
界者三界如前应知者:前说断界、无欲界、灭界,是名三界。如彼释义应知。(陵本八十五卷十页6446)
丑二、离系界
又于安乐利益随逐诸离系品五种界中,有寂静微妙胜功德等,乃至涅槃为其最后差别应知。
有寂静微妙胜功德等者:无余地中,说有寂灭施设安立、寂灭异门安立,如彼广释应知。(陵本五十卷二十三页4046)
丑三、弃舍
又于此中,一切依持皆弃舍者,当知割舍父母等事。
当知割舍父母等事者:有余依地说七摄受事,名摄受依。又说:阿罗汉苾刍诸漏永尽,住有余依地,与六摄受事不共相应。(陵本五十卷二十三页4045)其义应知。
丑四、无相续等
又于中有、生有、后有无复更生,如其次第,当知说名无有相续、无取、无生。
子四、明所依3 丑一、未发趣等2 寅一、出障碍
又于三品,由三种门为障碍故,当知建立三结差别。谓未发趣故;虽已发趣,邪成立故;于正法中不正行故。
寅二、释三品
即在家品、处恶说法毗奈耶中而出家品、处善说法毗奈耶品。
又于三品等者:如下自释,在家等品,是名三品。未发趣等,名三种门。烦恼差别能和合苦,故名为结。由彼品类障碍解脱,其相各异,是故说结有三差别。
丑二、预流等2 寅一、明解脱
又行趣向逆流行者,解脱恶趣,成就二种解脱决定。一者、烦恼解脱决定,二者、后有解脱决定。
寅二、释得名
由是因缘,故名预流,乃至广说。
丑三、阿罗汉2 寅一、明解脱
又若证得阿罗汉果,先住[7]学地,于诸行中已不执受我及我所,后于诸漏皆得解脱。
寅二、释得名
又与四种义相应故,当知是名阿罗汉相。一者、自事已究竟,应作他事义故;二者、应得自义一切遍满道理义故;三者、未来行因已永断灭,应证现法乐住义故;四者、超有学地,入无学地相应义故。
癸四、愚位2 子一、标列差别
复次,愚位有五,若于中转,堕愚夫数。何等为五?一、不获得俱生慧故;二、不获得从闻他音缘生慧故;三、不获得真圣慧故;四、愚痴缠所缠缚故;五、彼随眠所随缚故。
子二、别广其相2 丑一、由妄计我
复有四种妄计我论。一者、宣说诸行是我,二者、宣说我有诸行,三者、宣说诸行属我,四者、宣说我在行中。
复有四种妄计我论等者:于四种中,初是我见,余是我所见,如是差别应知。集论中说:于五取蕴,有二十句萨迦耶见。谓计色是我,我有诸色,色属于我,我在色中;如是计受、想、行、识是我,我有识等,识等属我,我在识等中。于此诸见,几是我见?几是我所见?谓五是我见,十五是我所见。何因十五是我所见?由相应我所故,随转我所故,不离我所故。(集论一卷八页31,664c)今此总说,故有四种。
丑二、由作杂染2 寅一、标列
由二因缘,妄计我论作诸杂染。一、执着故;二、随眠故。
寅二、随释2 卯一、执着
执着故者,谓诸外道虽求解脱,由彼为障,于一切种不能获得。
卯二、随眠
随眠故者,谓诸内法耽着境界,暂时为障,而非究竟。
癸五、二见差别2 子一、略辨
复次,若有我见、若无我见,同缘诸行为境事故,说名同分;而于彼事邪取、正取、染污、清净等义别故,名不同分。
而于彼事邪取正取者:谓于诸行不如实取,是名邪取。若如实取,是名正取。义如下说。(陵本八十八卷一页6638)由邪取故,令心染污;由正取故,令心清净。由染污故,能为系缚;由清净故,能得离系。如是等类,名不同分。
子二、广释2 丑一、有我见2 寅一、邪取所缘2 卯一、标列
又由四相,于所缘事邪僻执着增上力故,能令我见作诸杂染。一、因缘故;二、自性故;三、由果故;四、等流故。
卯二、随释4 辰一、因缘故2 巳一、标列
因缘故者,谓二愚痴。一、事愚痴,二、见愚痴。
巳二、随释2 午一、事愚痴
事愚痴者,由愚事故,先闻邪法,后起我见。
午二、见愚痴
见愚痴者,谓愚见故,于见相应诸无明触所生起受妄计为我;由此为缘,恒为我爱之所随逐;复由此故,常于我见不能舍离。
辰二、自性故
自性故者,谓二因缘之所摄受,等随观察,于彼随眠不得远离。
谓二因缘之所摄受等者:谓事愚痴及见愚痴,名二因缘。我见种子常所随逐,名彼随眠不得远离。
辰三、由果故
由果故者,谓即以彼萨迦耶见为依止故,不能远离我慢随眠。是二随眠增上力故,能引当来诸根令起,由彼领纳苦乐二受,因更发起计我、我所不如正理思惟相应意言分别,谓我、我所有其领受。
是二随眠增上力故者:我见、我慢二种随眠,名二随眠应知。
辰四、等流故2 巳一、明意界
等流故者,谓由先因力所持故,即见种子所随逐意,后有意界由前因缘所熏修力而得成满。
即见种子所随逐意者:此句随释前未了义。当知此意,谓即异熟所摄阿赖耶识,由是前说先因所持。又为一切种子所随依止性,由是说见种子之所随逐。
即于如是后有意中,有无明种及无明界。
巳二、明法界
是二种子所随逐意所缘法界,
有无明种及无明界者:谓彼无明,住自性界,是名为种;习增长界,是名为界。当知界即种子异名,由义不同,故别建立。
彼由宿世依恶说法及毗奈耶所生分别萨迦耶见以为依止,集成今界。即由此界增上力故,发起俱生萨迦耶见。于善说法毗奈耶中,亦复现行能为障碍。
集成今界者:此中界言,意说法界。谓依宿世分别萨迦耶见所熏修力,于现在世所缘法界得成就故。
寅二、邪取行相3 卯一、标列差别
又即此见,由二种相,六转现行。一、由世故;二、由慢故。
卯二、随释其相2 辰一、由世故
由世故者,谓我于过去为曾有耶?为曾无耶?乃至广说,如应当知。
乃至广说如应当知者:谓如前说,萨迦耶见有三分别。一、由前际俱行故;二、由后际俱行故;三、由前后际俱行故。其义应知。
辰二、由慢故
由慢故者,谓我为胜,乃至广说。
谓我为胜乃至广说者:谓我为等、为劣,是名广说应知。
卯三、结成邪观
彼于如是一切如实不知不见,由此因缘,不如正理起于邪观。
丑二、无我见2 寅一、明位2 卯一、标
又明位有三。
卯二、释
谓闻他音、如理作意,是初明位;已能证入正性离生,是第二明位;心善解脱阿罗汉果,是第三明位。
寅二、无明位2 卯一、第一差别
其无明位,复有二种。一、先,二、后。随眠位是先,诸缠位为后。
卯二、第二差别
又约见、修所断有异,当知是名第二差别。
癸六、圣教等2 子一、简善恶说2 丑一、标明所为
复次,是处世尊,依自圣教为欲显示善说发起,依他邪教为欲显示恶说失坠,自有所说。后结集者,于法门中,称为世尊嗢柁南说。
丑二、释其因缘2 寅一、辨得失2 卯一、略标
由二因缘,善说法律名为发起大果大利,恶说法律即为唐捐。
卯二、别释2 辰一、于善说
一者、于善说法毗奈耶中,一切众苦永离可得,谓三种苦性。二者、一切诸结永断可得,谓下上分结。
辰二、于恶说
于恶说法毗奈耶中,如是二事皆不可得。
寅二、广所由2 卯一、依他邪教2 辰一、约苦苦辨2 巳一、出彼胜解2 午一、初二相
彼由依止萨迦耶见,于诸行中心厌苦苦欲乐为依,起兹胜解:愿于当来无有苦我,我无有苦。
午二、后二相
或复已断即彼苦因及彼当果,于未来世,由二种相而生胜解。谓苦未来当离于我,及我未来当无有苦。
或复已断者:谓于苦苦不现行故,说名为断。前说于诸行中心厌苦苦,今此复说于彼已断,由是故有四种行相胜解差别,若厌、若断分位别故。
巳二、明未永越
虽由如是四种行相乐断为依,离欲界欲,生初静虑,次第乃至于彼非想非非想处若定、若生。由是因缘,超越苦苦,而未能断下分诸结;未断彼故,当知苦苦未永超越。
辰二、约坏苦行苦辨
彼于坏、行二苦断中尚不生乐,何况能断。由彼随顺所未断故,当知于顺上分诸结亦未能断。
卯二、依自圣教2 辰一、发正胜解2 巳一、厌离三苦
住内法者初修观时,虽于欲界未得离欲,有情胜故,而于三苦深心厌离。依乐断欲,于诸行中,用无我见以为依止,发其胜解:愿于未来无三苦我,我无三苦。
有情胜故者:谓住内法补特伽罗,望彼外道沙门、婆罗门,说名为胜,由彼希求邪解脱故。
巳二、永断苦苦
彼初修习如是行已,于欲界欲而得远离,永断苦苦,如前复生如是胜解:当无彼我,我当无彼。
辰二、证永解脱
如是行者,于其苦苦究竟解脱,亦永超越顺下分结,即于此道次第进修,乃至能得阿罗汉果。
子二、广明识住2 丑一、流转摄3 寅一、出愚相2 卯一、标由怖畏
若诸愚夫,萨迦耶见以为依止,于永超越坏、行二苦,及永断灭随顺上分一切结中,谓我当无,于不应怖妄生怖畏,尚不起乐,况当能断。
卯二、释不应怖
又于是处,由二因缘不应生怖,谓唯有心住四识住,有转有染;又唯有心断四识住,无转无染。
谓唯有心住四识住等者:于五蕴中,识蕴名心,所余四蕴名四识住。义显无我,说唯有心住四识住。由是因缘,有生流转及有染污。
寅二、明转染2 卯一、约种种辨2 辰一、释因缘2 巳一、略标列2 午一、长行6 未一、果摄2 申一、列种种5 酉一、四依
复有四依。谓色、受、想、行。
酉二、四取
复有四取。谓于欲、见、戒禁、我语所有欲贪。
酉三、二缘
复有二缘。谓若所缘及若能缘。
酉四、六识
复有六识。谓眼识等。
酉五、二识住
复有二识住。谓烦恼缠住及彼随眠住。
申二、摄略义
此中诸取增上力故,以不如理分别为先,由我、我所邪境界取,由缘自相境界之取,由俱有依,此三因缘令诸识转,及令染污。
由我我所邪境界取等者:于四取中,我语取名我、我所取,见取、戒禁取名邪境界取,欲取名缘自相境界之取。前说四依,名俱有依。由此三种因缘、所缘、能缘,眼识等转,名诸识转。烦恼缠住及彼随眠住,说名染污。如是诸相,略摄前义应知。显唯有心住四识住,有转有染。
未二、因摄
复由三种。谓于现法趣集谛故;缘未来苦,我当如是如是爱故;于彼先因所生现苦而安住故。
未三、受摄
复由三种。谓趣乐位故,缘苦位故,安住不苦不乐位故。
未四、世摄
复由三种。谓趣来世故,缘去世故,住现世故。
未五、爱摄
复由三种。谓由后有爱,趣后有故;由彼彼喜乐爱,缘未来境界故;由喜贪俱行爱,住现在已得境界故。
未六、系摄
复由三种。由贪欲身系,趣向、随顺贪处事故;由瞋恚身系,缘彼事故;由戒禁、此实二取身系,住彼事故。
午二、嗢柁南
中嗢柁南曰:
果因与受 世爱及系
果因与受世爱及系者:前说诸识转染,因缘有六三种,如次配释应知。
巳二、随难释
喜爱滋润如前应知,谓如诸行因中宣说。
喜爱滋润如前应知等者:谓一切行喜为共因;由此为先,于彼彼生处障于厌离,滋润自体。如前已说应知。
辰二、释边际2 巳一、生边际2 午一、标列
又即彼识如是转时,于二生处,当知结生相续增广。一、于有色,二、于无色。
午二、料简
于有色处,依止中有而有去来;于无色处,唯有从[8]生。
巳二、住边际2 午一、标于两处
即于两处乃至寿尽相续而住,故名为住。
午二、别显人中
当知此住,欲界人中有三分位。谓初入胎识所滋润、胎分圆满、自胎而出。
卯二、约三界辨
当知此三复有差别,欲、色、无色,如其次第。
当知此三复有差别等者:前依若趣、若缘、若住,望义差别,说多三种。今此更说复有差别。谓趣诸欲故,缘诸色故,住无色故。由是说言如其次第。
寅三、斥余说3 卯一、由义无别
若有弃舍如来所说识流转道,而作是言:我当更作别异施设。当知是人所施设者,其文有异,其义无别,但有言事。
卯二、由不知答
或余智者,于其异文先示道理,后方诘问:汝所施设别异者何?彼于尔时茫然不了。
卯三、由后觉非
或于后时自得达鉴,于前所立如理谛观</a>,反生愚昧;由愚昧故,自觉无知,我本受持为恶非善。
丑二、寂止摄2 寅一、出因缘3 卯一、广依缘
又十色界名为色界,当知复有六种受界、想界、行界。
卯二、明断位2 辰一、略标列
又于三位,当知诸识解脱烦恼。谓于诸行深见过患,能令诸缠远分离故;于见地中,一切外道诸系随眠永断灭故;依止修道得究竟故。
辰二、释身系2 巳一、辨相3 午一、贪瞋身系2 未一、显差别
又诸外道,于所妄计一切生处,谓大自在、那罗衍拿,及众主等无量品类。乐生彼故,名贪身系;于他诸见异分法中深憎嫉故,名瞋身系。
未二、结杂染
依于邪愿修梵行故,于同梵行可乐法中起憎[9]背故,由此二缘,于增[10]上戒学能为杂染。
依于邪愿修梵行等者:如次配释前说贪、瞋二种身系应知。
午二、戒禁取身系
当知即彼由戒禁取,于增上心学能为杂染。
午三、此实执取身系
由此实执取身系故,于增上慧学能为杂染。
巳二、释名2 午一、名身系
如是四法,能于色身、名身、趣向、所缘安立事中,令心系缚,故名身系。
能于色身名身趣向所缘安住事中者:前说:由贪欲身系,趣向、随顺贪处事故;由瞋恚身系,缘彼事故;由戒禁、此实二取身系,住彼事故。此应准知。
午二、名意所成
又彼在意地故,意分别故,意相应故,意随眠故,染污意故,名意所成。
卯三、释彼断
又彼断者,谓缘彼境诸烦恼断,非彼所缘,即于彼境无倒解故。
寅二、明边际2 卯一、灭因缘
又由后有诸业烦恼之所摄持后有种识,当知于此依止建立。彼无有故,当来三种如前所说差别理趣生长广大,当知一切悉皆尽灭。
当来三种等者:此说三种,谓趣、缘、住。如前已广分别应知。
卯二、得对治2 辰一、总标
又即由彼无所住识,因分、果分不复生长,诸道所摄而得生长。
辰二、别释4 巳一、解脱所依
又彼空解脱门为依止故,名无所为;无愿解脱门为依止故,名为喜足;无相解脱门为依止故,说名为住。于彼爱乐数修习故,得善解脱。
巳二、解脱究竟3 午一、逮得恒住
一切随眠永灭尽故,心善解脱。从是已后逮得恒住,虽住诸行,而无所畏。
午二、灭不更生
已得诸蕴任运而灭,余因断故,无复更生。
午三、遍无所趣
彼有漏识由永灭已,遍于十方皆无所趣,唯除如影诸受,与彼识蕴、识树,当知如灯皆归寂灭。
唯除如影诸受等者:谓所有受是识树影,说名如影诸受,当知此谓果已成满受。于无余依涅槃界中般涅槃时,此亦永灭。义如菩萨地决择中说。(陵本七十七卷十九页5924)由是故言如灯皆归寂灭。
巳三、解脱异名
即于有余涅槃界中,依初缠断,说名寂静;依第二断,说名清凉;依第三断,说名宴默。
依第二断等者:随眠永断,名第二断。余依永灭,名第三断。
巳四、解脱因缘
又由三缘,识趣、识住皆无所有。一、由自然非染污故;二、由所余不染污故;三、由余识助伴无故。
一由自然非染污故等者:心性本净,名自非染。不为余染,名余不染。
辛六、断支摄2 壬一、颂标列
复次,嗢柁南曰:
断支实显了 行缘无等教 四种有情众 道四究竟五
壬二、长行释7 癸一、断支
诸修断者,略由五支摄受于断,能于诸行如实显了。一、由身远离故;二、由心远离故;三、由奢摩他品三摩地故;四、由毗钵舍那品三摩地故;五、由常委所作故。
癸二、实显了
复次,当知有十二种如实显了行相,如摄异门分说。谓听闻、各别善取、恶取故,正教、现量、比量境界故,自相、共相故,如所有性、尽所有性故,入见、究竟地故。
有十二种如实显了行相等者:摄异门分说有解释、开示、显了、了、解、知、等解了、近解了、黠了、通达、触、作证种种差别,是名十二种如实显了行相。如彼一一别释应知。(陵本八十三卷十六页6322)今此听闻、各别善取、恶取,当知十二种中,谓初三种。正教、现量、比量境界,谓彼第四、第五、第六。自相、共相,谓彼第七、第八[11]。如所有性、尽所有性,谓彼第九、第十。入见、究竟地,谓后二种。如是于法正闻思修,如实显了,故名行相。
癸三、行缘3 子一、标
复次,略有四种如实显了行相道理智所缘事。
子二、释2 丑一、别辨染净4 寅一、约内法异生辨
谓住内法异生,于率尔堕境所起受中,不如实知增上力故,能令诸行流转杂染;如实知故,能令清净。
寅二、约在家异生辨
复有在家异生,于欣后有等所依中,不如实知增上力故,能令诸行流转杂染;与彼相违,能令清净。
于欣后有等所依中等者:此中等言,等取受用诸欲应知。
寅三、约诸外道辨
复有诸外道,于所爱乐虚妄分别定生喜爱所依行中,不如实知增上力故,能令诸行流转杂染;与彼相违,能令清净。
寅四、约内法有学辨
复有住于内法有学,依诸根境所有忘念,于余残行不如实知增上力故,流转杂染;断余残故,便得清净。
丑二、料简清净
当知于此一切品中,诸清净品皆住内法。
子三、结
如是名为四所缘事。
癸四、无等教2 子一、出因缘2 丑一、标列
复次,由三因缘,如来所说教无与等。一者、宣说不共法故;二者、宣说无倒法故;三者、宣说自觉法故。
丑二、随释3 寅一、由不共
此中宣说:若趣萨迦耶集行,即是趣苦集行;若趣萨迦耶灭行,即是趣苦灭行。是名宣说不共法教。
寅二、由无倒
若复说言:此真实有。是名宣说无倒法教。
若复说言此真实有者:谓诸行中,无我性有,名真实有应知。
寅三、由自觉
若复说言:我如实知。是名宣说自觉法教。
子二、广流转
复有三种诸行流转差别。一者、萨迦耶,是诸有情染着安足处所义故。二者、世间,是染着处败坏义故。三者、有,是染著者更生义故。
癸五、四有情众4 子一、总标
复次,彼有情众略有四种。
子二、征起
何等为四?
子三、列释4 丑一、一向住可爱果
一者、一向安住可爱业果,即于此果耽着受用。谓生天处专行放逸。
丑二、一向因转
二者、一向因转。谓希求彼所有沙门、若婆罗门。
丑三、乐般涅槃
三者、乐般涅槃诸有情众。
丑四、诸杂种类
四者、诸杂种类。谓住于此、或住于果耽着受用;或乐摄受当来爱果;或时时修涅槃资粮,离诸放逸。
子四、料简
于前三种有情众中,随其所应,当知世间彼集、灭边,及萨迦耶彼集、灭边。
于前三种有情众中等者:初有情众,一向安住可爱业果;次有情众,一向因转;此是世间彼集、灭边。后有情众,乐般涅槃,是萨迦耶彼集、灭边。如是随其所应当知。
于后第四有情众中,当知萨迦耶彼集、彼灭趣道差别。
于后第四有情众中等者:若住于此、或住于果耽着受用,或乐摄受当来爱果,是萨迦耶彼集趣道;若时时修涅槃资粮,离诸放逸,是萨迦耶彼灭趣道。如是差别应知。
癸六、道四2 子一、标
复次,依二种道,当知施设四种行相。
子二、释2 丑一、依二种道
云何依二种道?谓依见道及依修道。
丑二、施设四种行相4 寅一、征
云何施设四种行相?
寅二、列
一、应遍知行相,二、应永断行相,三、应作证行相,四、应修习行相。
寅三、配
如是四种,三依见道,一依修道。
寅四、释2 卯一、依见道
入见道时谛现观俱,能遍知苦,断一分集,证一分灭。
卯二、依修道
于彼一分能断证者,于修道中,为求无余断及证故,如所得道应勤修习。因修如是诸思择道及修道故,永断余集,证得余灭。
癸七、究竟五4 子一、标
复次,证得如是极究竟者,由五种相,应知究竟。
子二、征
何等为五?
子三、列
谓已证得苦及苦因无余尽故;堪作他义,一切自义皆圆满故;证得毕竟断及智故;能入究竟涅槃城故;既得入已,于其圣位[12]能安住故。
子四、释5 丑一、第一相
于第一相,有割爱等四种差别,如前应知。
有割爱等四种差别等者:前说:有学有二清净说句。谓于后有一切行中,由不现行道理,名已割贪爱及转三结。无学有二清净说句。谓止慢现观故,及一切苦本贪爱随眠永拔除故,名已作苦边。(陵本八十五卷二十页6480)如是四种差别应知。
丑二、第二相
于第二相,有阿罗汉尽诸漏等所有差别,如前应知。
于第二相至如前应知者:谓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无复所作,证得自义,尽诸有结。已正奉行如来圣教,心善解脱。已具成就十无学法。如是等类所有差别,如前声闻地说应知。(陵本三十四卷二十四页2808)
丑三、第三相3 寅一、毕竟究竟
于第三相,有毕竟究竟,一切行事皆悉断故。
一切行事皆悉断故者:谓于当来后有众苦,已得寂静,不复现前故。
寅二、毕竟无垢
有毕竟无垢,一切烦恼毕竟断故。
寅三、毕竟梵行以为后边
有毕竟梵行以为后边,谓已获得彼对治故。
丑四、第四相2 寅一、举喻3 卯一、标
于第四相,譬如世间具五种相,名入宫城;随阙一种,不名为入。如是要具与彼相似五种相故,当知名入涅槃宫城。
卯二、征
何等名具世间五相?
卯三、列
一者、辟宫城门;二者、超逾隍堑而不堕落;三者、深起果决而越度之;
深起果决而越度之者:谓于宫阙深心爱乐,策勤精进,越度隍堑故。
四者、越隍堑已,逼临宫阙;五者、非自非余之所希望,胜幢既仆,徐入中宫。
寅二、合法3 卯一、标
如是入宫无诸罣碍。
非自非余之所希望等者:谓若自胜于他,心生高举,是名胜幢。当于尔时,不名究竟。既胜他已,不计自他,无增上慢,名仆胜幢。齐尔所时,乃名究竟。
入涅槃宫亦复如是。
卯二、配5 辰一、如彼辟门
先断能顺五下分结,如彼辟门。
辰二、如超隍堑
次于涅槃起深坑想,无明怖畏断无余故,如超隍堑而不堕落。
辰三、如彼越度
能到萨迦耶彼岸故,能持最后身故,如彼果决而越度之。
辰四、如逼宫阙
将入无余依涅槃界,如逼宫阙。
辰五、如仆胜幢徐入中宫
已断有爱,于诸境界无复爱生,遍于一切憍慢不起,而入涅槃,如非自他之所希望,胜幢既仆,徐入中宫。
卯三、结
如前所说五种因缘,入涅槃宫,当知亦尔。
丑五、第五相2 寅一、标列
又既入已,由二种相安住圣住。一、由行故;二、由住故。
寅二、随释2 卯一、由行故2 辰一、标列
行由三相,应正了知。一、不共故;二、无染故;三、正依止所依止故。
辰二、随释3 巳一、不共
永断顺五下分结故,于诸欲中毕竟离欲,即于是处而游行故,说名不共。
巳二、无染
于六恒住常摄受故,名为无染。
巳三、正依止所依
于一分法思择远离,谓恶象马等;
谓恶象马等者:声闻地说:不与暴乱恶象俱行,不与暴乱众车、恶马、恶牛、恶狗而共同行,乃至广说。(陵本二十四卷十五页2051)此应准知。
于一分法思择习近,谓衣服、饮食等;是名为正依止所依。
谓衣服饮食等者:此中等言,等取卧具、病缘医药供身什物,是谓四依。由依此故,于善说法毗奈耶中出家受具,成苾刍分。如菩萨地说应知。(陵本四十二卷九页3440)
卯二、由住故3 辰一、标列
如是于行善清净已,复由五相应了知住。谓若由此而住,若此为依,若由此离系,若此为依,若由此相应。
辰二、随释5 巳一、由此而住
当知此中,由不动心解脱而住。
巳二、若此为依
于一分法思择除遣,谓游行散乱劬劳因缘,身心疲怠;于一分法思择忍受,谓寒热等;是名为依。
巳三、由此离系3 午一、标
由于三种杂染离系,谓见杂染及爱杂染、寻思杂染。
午二、释
由见杂染得离系故,于后有中心无动摇;由爱杂染得离系故,于诸境界不被漂沦;寻思杂染得离系故,寻思唯善,无有不善。
午三、结
如是名为由此离系。
巳四、由此为依
此依四种静虑无动三摩地,安住第一现法乐住,是名为依。
巳五、由此相应2 午一、标二解脱
由与无学心善解脱、慧善解脱而共相应。
午二、别广离爱
又离爱者,于第二身不复生故,于涅槃舍无退转故,克证无上圆满德故。
辰三、总结
由此五相,应知圆满住第一住。
辛七、二品摄2 壬一、颂标列
复次,嗢柁南曰:
二品总略三有异 胜解断流转有性
不善清净善</a>清净 善说恶说师等别
壬二、长行释8 癸一、二品总略2 子一、总摄一切2 丑一、标列
略由三处,总摄一切黑品、白品。一、由所遍知法故;二、由遍知故;三、由成遍知故。
丑二、随释3 寅一、所遍知法
所遍知法者,谓苦谛、集谛,当知总摄一切黑品。
寅二、遍知
遍知者,谓灭谛,当知此摄白品一分。
当知此摄白品一分者:谓余道谛亦白品摄,故言一分。当知此中,灭谛名遍知者,谓是遍知果故。
寅三、成遍知
成遍知者,谓补特伽罗及道谛。补特伽罗虽是假有,当知亦是白品所摄,此即如来。
子二、别广灭谛2 丑一、标不可记2 寅一、依理
诸圣弟子,于世俗谛及胜义谛皆悉善巧,依二道理如实随观,俱不可记。
寅二、举事
谓如来灭后若有、若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皆不可取,亦不可记。
丑二、征释其义2 寅一、征
所以者何?
寅二、释2 卯一、依胜义
具[13]依胜义,彼不可得,况其灭后或有、或无。
具依胜义彼不可得者:谓依胜义,如来境界不可思议,名不可得,非如言说可取相故。
卯二、依世俗2 辰一、双征
若依世俗,为于诸行假立如来?为于涅槃?
辰二、别诘2 巳一、于诸行
若于诸行,如来灭后无有一行流转可得,尔时何处假立如来?既无如来,何有无等?
巳二、于涅槃2 午一、诘有非有2 未一、有
若于涅槃,涅槃唯是无行所显,绝诸戏论,自内所证。绝戏论故,施设为有不应道理。
未二、非有
亦复不应施设非有,勿当损毁施设妙有寂静涅槃。
午二、显其实相3 未一、名甚深
又此涅槃极难知故,最微细故,说名甚深。
未二、名广大
种种非一诸行烦恼断所显故,说名广大。
未三、名无量
现量、比量及正教量所不量故,说名无量。
癸二、三有异3 子一、内外荷担重苦差别3 丑一、标列
复次,由三因缘,内荷担苦与外荷担苦有其差别。一、所荷担,二、能荷担,三、荷担时。
丑二、别辨3 寅一、所荷担
谓外荷担,色一分摄,或秆、或薪、或余种类,是所荷担。愚夫乃以一切诸行为所荷担。
寅二、能荷担
又外荷担,属在身肩是能荷担。愚夫乃以一切爱蕴为能荷担。
一切爱蕴者:谓五有取蕴应知。由爱最胜,故名爱蕴。
寅三、荷担时2 卯一、标辨二种
又外荷担,唯以现肩荷担所担。愚夫乃以一切爱蕴荷担所担。
卯二、随广内担
欲舍所担,要并除蕴,无别方便而能弃舍。乃至未能舍所担来,恒常荷担大重担故,执持尫劣、微弱、细软、不静肩故,长时无间荷所担故。
丑三、总结
内有三德,领受如是荷担众苦,外则不然。
内有三德者:前说愚夫内所荷担,与能荷担,及荷担时诸差别相,名有三德。外无如是胜功能故。
是名二种荷担差别。
子二、内外缚别2 丑一、总标
复次,由五种相,愚夫内缚与彼外缚而有差别。
丑二、别辨5 寅一、约色一分及诸行辨
谓彼外缚,为色一分之所系缚,或木、或铁、或索所系。愚夫乃为诸行所缚。
寅二、约他缚自缚辨
又彼外缚,他缚所缚。愚夫乃为自缚所缚。
寅三、约易知难知辨
又彼外缚,易可了知缚、缚因缘、脱、脱方便。愚夫内缚,一切难知。
寅四、约死后即无及不舍辨
又彼外缚,死后即无。愚夫内缚,死后诸行随逐往来,循环不舍。
寅五、约能解脱未能解脱辨2 卯一、标辨二种
又彼外缚,所有出家能舍诸欲便得解脱,一切怨雠不能拘碍。愚夫内缚,虽得离欲乃至有顶,尚未能脱,况唯出家。
卯二、别广内缚3 辰一、离欲未离欲别
当知此中,在离欲位,魔羂[14]于彼不得自在;未离欲位,便得自在。
辰二、出家在家别
其出家位未脱魔手,若在家位随欲所作。
辰三、未离欲及生有顶别
未离欲位,魔缚所缚;由世间道虽生有顶,未脱魔羂。
子三、如来声闻同分异分2 丑一、总标
复次,略由四相,当知如来与慧解脱阿罗汉等,同分、异分。
与慧解脱阿罗汉等者:此中等言,等取心解脱、俱解脱阿罗汉应知。
丑二、别辨2 寅一、同分
由一种相,说名同分。谓解脱等故。
寅二、异分2 卯一、标列
由三种相,说名异分。谓现等觉故,能说法故,行正行故。
卯二、随释3 辰一、由现等觉2 巳一、了达四相
此中如来,无师自然修三十七菩提分法,现等正觉;等正觉已,遍依胜义,若于现法有能、无能、若现见法、不现见法,于一切种皆悉了达,是名自然等觉菩提。
遍依胜义等者:谓于补特伽罗,若已成熟,即于现法得般涅槃,是名有能;或证现观,名现见法。若未成熟,即于现法不般涅槃,是名无能;或不证现观,名不现见法。于此一切皆悉了达,当知此由等觉为依,故能如是遍行一切,是名遍依胜义。
巳二、不共声闻2 午一、明解脱
如是了达胜义法已,于其二障善得解脱,谓并习气诸烦恼障及所知障。与诸天众及余世间为解脱师,独一无二。
午二、结不共
当知了达如是四相,是名自然等觉菩提。由此不与诸声闻共。
当知了达如是四相者:此中四相,谓即前说有能、无能、若现见法、不现见法应知。
辰二、由能说法4 巳一、标
又依他义作所作等,能说正法。由五种相,当知不共。
又依他义作所作等者:作所应作,名作所作。等言,等取不应作、非所作应知。
巳二、征
何等为五?
巳三、列
一者、如来如实了知一切种道为道,一切种非道为非道。二者、知已,如实宣说是道非道,为令趣道,不趣非道。三者、若有如所说道乐欲勤行,为令彼行摄受方便如理所引作意正道,以教授门而为宣说。四者、彼如圣教行时,若有障碍止观过失,皆令除遣。五者、若有随顺彼法,皆令摄受。
巳四、结
是名能说不同分法。
辰三、由行正行3 巳一、约有依无依辨
此中正行不同分者,谓彼声闻先依如来,后行正行。夫如来者,无少所依。
巳二、约自他种姓辨
又彼成就声闻种姓,行于正行。而佛如来成自种姓。
巳三、约成熟二行辨2 午一、标简
又彼声闻或已成熟、或当成熟。非最后有菩萨身中二行可得。
非最后有菩萨身中二行可得者:前说声闻或已成熟、或当成熟,唯约证般涅槃为论,是故说随道行,及于现法成</a>大师教,是名二行。菩萨不尔,不般涅槃,非有二行可得,故作是说。
午二、别释2 未一、释二行
若未熟者,彼随道行,能熟当来成熟相续;若已熟者,彼于现法成大师教。如此二种,如其圣教,即如是行。
未二、明果利2 申一、标辨
若随道行,彼于来世当证涅槃;若于现法成大师教,彼依此身便证圣道、道果涅槃。
申二、随广
即此圣道及圣道果,无损乐故,名如实法;饶益性故,又说为善。
无损乐故者:无漏界中,一切粗重诸苦永断,住无损恼胜义乐故,名无损乐。
癸三、胜解2 子一、略标列
复次,于诸行中,略有二种无我胜解。一者、闻思增上胜解,二者、修证增上胜解。
子二、明渐次2 丑一、标
此中闻思增上胜解,能与修证增上胜解作生依止。
丑二、释2 寅一、由闻思
诸善男子净信出家,虽复在此极善殷到,且于其中不应喜足。
虽复在此极善殷到者:谓于无我无倒、无间、殷重如理思惟,是名极善殷到。义如摄异门分说。(陵本八十三卷十三页6313)
寅二、由修证
要此为依,于诸行中渐次修习无常等想,证得无我增上胜解。为令彼证转增胜故,勤修观解。
癸四、断2 子一、总标
复次,由四种相,应知诸行有二种断。
子二、别释2 丑一、四种相
何等为四?一、诸缠断故;二、随眠断故;三、后有诸行因性断故;四、现在诸行染行断故。
丑二、二种断2 寅一、标列
如是四种,当知总说为二种断,谓烦恼断及以事断。
寅二、配属
前之三[15]相,名烦恼断;后之一[16]相,说为事断。
癸五、流转2 子一、标列三苦
复次,于欲界中,诸行流转初中后位,当知略有三种密苦。一者、生时为其胎藏所覆障故,有覆障苦;二者、生已处婴稚位,多疾病苦;三者、衰耄诸根成熟,有老死苦。
子二、兼显苦灭
又彼诸行流转生起初中后灭,当知即是三种苦灭。
初中后灭者:谓如前说,于欲界中初中后位,诸行流转诸苦灭故。
癸六、有性2 子一、总标
复次,有三有性,为断彼故,诸圣弟子当勤修学。
子二、别释2 丑一、辨有性
一、依过去为因有性。由是因缘,净信舍家,趣于非家,深见过患,厌弃诸欲。
依过去为因有性者:谓于过去诸欲顾恋为因,有体性故。
二、依未来所生诸行为因有性。
依未来所生诸行为因有性者:谓于未来诸行欣乐为因,有体性故。
三、依现在未断意乐杂染有性。
依现在未断意乐杂染有性者:谓于现在杂染,未为修涅槃道之所对治,有体性故。
丑二、辨断相
为断如是三种有性,故有三断。谓无顾恋故,不欣乐故,断、离欲、灭界集成故。
癸七、不善清净等4 子一、标
复次,于诸行中,略有二种离增上慢观无我见。
子二、征
何等为二?
子三、列
一、不善清净,二、善清净。
子四、释2 丑一、不善清净2 寅一、征
云何名为不善清净?
寅二、释3 卯一、明观相3 辰一、空
谓如有一,远离而住,依观诸行无常性忍,由世间智,于无我性发生胜解。
辰二、无相
因此胜解,于眼所识色乃至意所识法等随观察,我、我所相不现行故,说名为断。
由世间智者:此世间智,谓顺决择分摄下中上忍应知。
辰三、无所有3 巳一、标能制伏
又能制伏四外系所摄贪瞋痴三种所有。
巳二、列三所有
谓贪欲身系摄贪所有,瞋恚身系摄瞋所有,余二身系摄痴所有。
巳三、释所有义
当知此中,极鄙秽义是所有义。
卯二、出智体
离增上慢无我智者,如理作意共相应故,定地摄故。
卯三、广因缘2 辰一、总标
当知此智,由二因缘不善清净。
辰二、别释2 巳一、第一因缘2 午一、举于空观
一者、即于此时,谓于趣入顺决择分善根位时,有粗我慢随入微细现行作意间无间转,由是因缘,作如是念:我今于空能修能证,空是我有。由是空故,计我为胜。
午二、例无相等
如空,无相及无所有,当知亦尔。
如空无相及无所有等者:此中无相,谓无我、我所相。无所有者,谓无贪瞋痴三种所有。如前已说应知。
巳二、第二因缘2 午一、标体性
二者、能令彼法现行因缘,谓于诸欲、或萨迦耶有染爱识。
午二、明过患
由于如是有染爱识不遍了知增上力故,便为诸欲、萨迦耶爱之所漂溺。由此意乐,于彼涅槃不能趣入,其心退还,如前已说。
由此意乐等者:谓于长夜,其心爱乐世间色声香味触等,为诸色声香味触等滋长积集。由是因缘,虽于涅槃深心愿乐,而复于彼不能趣入、不能证净、不能安住、不能胜解,其心退转。于寂静界未能深心生希仰故,有疑虑故,其心数数厌离、惊怖。如前声闻地说应知。(陵本三十四卷十八页2785)
丑二、善清净3 寅一、总标
又由八相,能遍了知;遍了知故,除诸过患。当知是名极善清净离增上慢无我真智。
寅二、别释3 卯一、八能遍知8 辰一、无常
又于此中已灭坏故,灭坏法故,说名无常。
辰二、有为
诸业、烦恼所集成故,说名有为。
辰三、思所造
由昔愿力所集成故,名思所造。
辰四、缘生
从自种子、现在外缘所集成故,说名缘生。
辰五、尽法
于未来世衰老法故,说名尽法。
辰六、殁法
死殁法故,说名殁法。
辰七、破坏法
未老死来,为疾病等种种灾横所逼恼故,名破坏法。
辰八、离欲法及灭法
由依现量能离欲故,能断灭故,名于现法得离欲法及以灭法。
卯二、配释观相
当知此中,除离欲法及以灭法,由所余相,略观三世所有过患;由所除相,观彼出离。若由如是过患、出离遍知彼识,名善遍知。
卯三、法无我性2 辰一、名诸法印
一切法中无有我性,名诸法印。
辰二、名圣法印
即此法印随论道理法王所造,于诸圣身不为恼害,随喜能得一切圣财,由此自然吉安超度生死广大险难长道,是故亦名众圣法印。
寅三、结简
当知此中,由前名通达智,由后名善清净见。
由前名通达智等者:众圣位中,有学名前,无学名后,如其次第,名通达智、善清净见。
癸八、善说恶说师等别2 子一、内外师弟高下差别2 丑一、标列
复次,应知由五种相,于内外法师及弟子高下差别。一、由住故;二、由御众故;三、由论决择故;四、由建立开显道故;五、由行故。
丑二、随释5 寅一、由住故
谓诸外道师及弟子,恒常住于愦闹之住;内法师、弟子[17],时时住于极寂静住。是名第一高下差别。
寅二、由御众故2 卯一、外道师
又外道师,由自有量出家弟子诸外道僧,说名有僧;由自有量在家弟子诸外道众,说名有众。希彼一切共许为师,故名众师。愚类众生咸谓有德,是故说名共推善色。
是故说名共推善色者:谓彼如是色类补特伽罗,愚类众生咸共推许名为善故。
卯二、内法师
当知如来,与彼相违。虽为一切天及世间无上大师,于彼同尊,而无所冀。
寅三、由论决择故2 卯一、外道
又外道师与自弟子,共兴议论决择之时,凡有所说展转意解,各各差别,不相扶顺,转增愚昧,非净其智。
卯二、内法
当知内法,与彼相违。
寅四、由建立开显道故2 卯一、外道师2 辰一、总显所依
又外道师为诸弟子,依止[18]无因、不平等因,施设、建立、开显其道。听闻如是不正法故,为大罗剎娆乱其心;又由不正寻思相应非理作意,其心散动。
辰二、别释其相5 巳一、名杂染
以于他所怀胜负心,咎责于他。若他反诘,便兴卒[19]暴。不审思择,轻出言词。自为无因、不平等因所覆藏故,名为杂染。
巳二、名愚昧
由此愚夫于染因缘,若自、若他不如实知,故名愚昧。
巳三、名不明了
离清净故,名不明了。
巳四、名不善
于清净因不善巧故,说名不善。
巳五、名不知量等
又乃至于应所说语、如所说语、是处说语,如是一切不如实知,是故说彼为不知量、为不知田[20]。
卯二、内法师
当知内法,与彼相违。
寅五、由行故2 卯一、辨2 辰一、外道2 巳一、举说因
又诸外道师及弟子,虽无异说,所说无减无颠倒故;虽不流漫,所说无增无加益故;虽等所说,义相似故;虽是法说,文平等故;虽复记别法及随法,然于同法乐为朋党。
巳二、显无义
当知彼于法随法行自义证得,不放逸者尚不能得,况纵逸者。彼由如是不得自义,便为他论制伏轻毁,并彼所受诸恶邪法。
并彼所受诸恶邪法者:谓彼所受诸恶邪法,亦为他论制伏轻毁故。
辰二、内法
当知内法,与彼相违。
卯二、结
是名五种高下差别。
子二、说苦乐等善恶差别2 丑一、遮非
复次,由四种相,当知诸行非定苦染。又由四相,非定乐净。
丑二、显正2 寅一、标列三事
如是四相,总依三事。何等为三?一、依生处故;二、依受故;三、依世故。
寅二、辨释四相3 卯一、依生处辨2 辰一、乐等
此中乐者,谓在第三静虑。乐所随者,谓在人中容有二种。
谓在人中容有二种者:于人趣中,多分引苦,少分引乐,名乐所随。
喜乐遍者,谓在初二静虑。未永离乐者,谓在第四静虑已上。
,
未永离乐等者:谓在第四静虑已上,现虽无乐,然有随眠,犹为当乐所随故。
辰二、苦等
此中苦者,谓在饿鬼及以傍生。苦所随者,谓在人中。忧苦遍者,谓在那落迦。未永离苦者,谓在上天众中,当苦所随故。
卯二、依受辨2 辰一、举乐等
又言乐者,谓不苦不乐受现在前位。乐所随者,谓苦受现在前位。喜乐遍者,谓乐受现在前位。未[21]永离乐者,谓于一切位,乐因所随故。
辰二、例苦等
若与此相违,当知苦差别。
卯三、依世辨2 辰一、举乐等
又言乐者,谓顺乐行及乐已灭。乐所随者,谓有乐因,于未来世当生起乐。喜乐遍者,谓于现在随顺乐处。未永离乐者,谓余二[22]世。
辰二、例苦等
与此相违,苦差别四,如应当知。
瑜伽师地论</a>科句披寻记卷第八十七
[1] 「境」,披尋記原作「淨」。卷一原文作「境」。
[2] 「想見」,大正、陵本作「見想」。
[3] 「止」,大正作「上」。
[4] 「論」,大正作「轉」。
[5] 「智」,大正作「智智」。
[6] 「知」,大正作「智」。
[7] 「住」,大正作「在」。
[8] 「從」,大正作「徙」。
[9] 「憎」,大正作「增」。
[10] 「增」,大正作「憎」。
[11] 編按:此段文披尋記原為:「正教、現量、比量境界,謂彼第四、第五。自相、共相,謂彼第六、第七。」卷八十三原文更正:「正教、現量、比量境界,謂彼第四、第五、第六。自相、共相,謂彼第七、第八。」
[12] 「位」,大正作「住」。
[13] 「具」,大正作「且」。
[14] 「羂」,大正作「羅」。
[15] 「三」,大正作「二」。
[16] 「一」,大正作「二」。
[17] 大正無「子」字。
[18] 「止」,陵本作「正」。
[19] 「卒」,大正作「辛」。
[20] 「田」,大正作「恩」。
[21] 「未」,大正、陵本作「不」。
[22] 「二」,大正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