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一
3个月前 作者: 韩清净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a>沙门玄奘</a>奉诏译
韩清净</a>科记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一
甲二、摄决择分4 乙一、结前显后
如是已说本地,次说诸地决择善巧。由此决择善巧为依,于一切地善能问答。
乙二、决择一切12 丙一、五识身地意地3 丁一、标当先说
今当先说五识身地意地决择。
丁二、随应决择5 戊一、阿赖耶识2 己一、问
问:前说种子依,谓阿赖耶识,而未说有、有之因缘、广分别义。何故不说?何缘知有?广分别义云何应知?
而未说有有之因缘分别义等者:为欲决择阿赖耶识,故举三种为问因缘。一、由未说契经有此阿赖耶识,二、由未说有之因缘,三、由未说广分别义,是故兴问。若契经有,何故不说?何缘知有?广分别义云何应知?
己二、答3 庚一、不说因缘2 辛一、标义
答:由此建立是佛世尊最深密记,是故不说。
由此建立等者:此答初问。由此阿赖耶识于大乘中方始建立,然未显了说此识名,恐彼凡愚由依此名,妄生分别,执为我故。然义非无,当知是佛世尊最深密记。由是道理,虽有不说。如世尊言:阿陀那识。即以异门,说此有义,名佛世尊最深密记。摄大乘论</a>说:何故声闻乘中不说此心名阿赖耶识,名阿陀那识?由此深细境所摄故。所以者何?由诸声闻不于一切境智处转,是故于彼虽离此说,然智得成,解脱成就,故不为说。若诸菩萨定于一切境智处转,是故为说。若离此智,不易证得一切智智。(摄论一卷五页31,134a)由是当知深密记义。
辛二、引证
如世尊言:
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暴[1]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
阿陀那识甚深细等者:解深密经</a>说有此颂,又彼长行广显阿陀那识建立道理应知。(解深密经一卷十六页16,692c)世亲</a>菩萨释此颂云:甚深细者,难了知故。一切种子如暴流者,次第转故,一切种子剎那展转,如瀑流水相续转故。恐彼分别执为我者,一行相转故,分别执可得。如世亲摄论释说。(一卷十五页31,325a)
庚二、知有因缘2 辛一、总标八相2 壬一、嗢柁南
复次,嗢柁南曰:
执受初明了 种子业身受 无心定命终 无皆不应理
壬二、长行
由八种相,证阿赖耶识决定是有。谓若离阿赖耶识,依止执受不应道理,最初生起不应道理,有明了性不应道理,有种子性不应道理,业用差别不应道理,身受差别不应道理,处无心定不应道理,命终时识不应道理。
辛二、随释一一8 壬一、由依止执受3 癸一、征
何故若无阿赖耶识,依止执受不应道理?
依止执受者:解深密说:执受有二。一者、有色诸根及所依执受,二者、相名分别言说戏论习气执受。(解深密经一卷十六页16,692b)今于此中,且说初一执受,名依止执受。摄受执持有色根身,令不坏烂故。
癸二、释3 子一、标
由五因故。
子二、征
何等为五?
子三、释5 丑一、初因
谓阿赖耶识先世所造业行为因,眼等转识于现在世众缘为因。如说根及境界、作意力故,诸转识生,乃至广说。是名初因。
阿赖耶识先世所造业行为因等者:此中义显阿赖耶识唯先业引,不待现缘,一切时转,执受所依道理成就。转识不尔,要待现缘,或转不转,执受所依不应道理。如说根不坏、境现前、作意正起,识乃得生,当知此唯显彼眼等转识,于现在世众缘为因。如是众缘若随阙一,彼诸转识必不得生,许能执受,故不应理。是为初因。
丑二、第二因
又六识身,有善不善等性可得。是第二因。
又六识身有善不善等性可得等者:此中义显阿赖耶识先业为因,一类无记,执受所依道理成就。转识不尔,或善、不善、无记性类差别可得,执受所依不应道理。是第二因。
丑三、第三因
又六识身,无覆无记异熟所摄类不可得。是第三因。
又六识身无覆无记等者:此中义显阿赖耶识是异熟果,无覆无记异熟所摄。唯此异熟可许执受,从彼先业所异熟故。转识不尔,从异熟生,非是异熟,是故说言无覆无记异熟所摄类不可得,许彼执受不应道理。是第三因。
丑四、第四因2 寅一、显过2 卯一、难无执受
又六识身各别依转。于彼彼依,彼彼识转,即彼所依应有执受,余无执受不应道理。
卯二、难有执受
设许执受,亦不应理,识远离故。
寅二、出因
是第四因。
又六识身各别依转等者:此中义显阿赖耶识遍满所依,成能执受。转识不尔,各别依转,非一一识遍满所依。许能执受,由二因缘不应道理,如文可知。是第四因。
丑五、第五因2 寅一、显过3 卯一、标
又所依止应成数数执受过失。
卯二、征
所以者何?
卯三、释
由彼眼识于一时转,一时不转,余识亦尔。
寅二、出因
是第五因。
又所依止应成数数执受过失等者:此中义显阿赖耶识从受生已,乃至命终不离于身,无间断转,可成执受。转识不尔,有间断转,若许执受,应成数数过失,故不应理。是第五因。
癸三、结
如是先业及现在缘以为因故,善不善等性可得故,异熟种类不可得故,各别所依诸识转故,数数执受依止过故,不应道理。
壬二、由最初生起2 癸一、征
何故若无阿赖耶识,最初生起不应道理?
癸二、释2 子一、举难
谓有难言:若决定有阿赖耶识,应有二识俱时生起。
子二、释非2 丑一、标容俱转
应告彼言:汝于无过妄生过想,何以故?容有二识俱时转故。
丑二、释其所以2 寅一、斥非
所以者何?且如有一,俱时欲见乃至欲知,随有一识最初生起,不应道理。
寅二、显正
由彼尔时作意无别,根、境亦尔,以何因缘识不俱转。
若无阿赖耶识最初生起不应道理等者:当知此中,非为显有阿赖耶识,容有最初生起可得,而作是说。虽缘起支识缘名色有其先后,然非此义。由有外难:谓有阿赖耶识,应有二识俱时并生;若尔,便无最初生起。为释此难,斥彼执有最初生起,谓无阿赖耶识,由是说彼不应道理。如文自释,其义可知。
壬三、由有明了性2 癸一、征
何故若无诸识俱转,与眼等识同行意识明了体性不可得耶?
癸二、释2 子一、成诸识俱转
谓或有时忆念过去曾所受境,尔时意识行不明了;非于现境意现行时,得有如是不明了相。是故应许诸识俱转。
子二、难无明了性
或许意识无明了性。
若无诸识俱转等者:此中更显识俱转义,成自前说最初生起不应道理,由是展转成有阿赖耶识。言或许意识无明了性者,当知此显识不俱转过失。
壬四、由有种子性2 癸一、征
何故若无阿赖耶识,有种子性不应道理?
癸二、释2 子一、由转变3 丑一、标
谓六识身展转异故。
丑二、征
所以者何?
丑三、释
从善无间不善性生,不善无间复善性生,从二无间无记性生;劣界无间中界生,中界无间妙界生,如是妙界无间乃至劣界生;有漏无间无漏生,无漏无间有漏生;世间无间出世生,出世无间世间生;非如是相有种子性,应正道理。
若无阿赖耶识有种子性不应道理等者:阿赖耶识为种子依,是名有种子性,由是亦名一切种子识。如意地中广显其义应知。(陵本二卷一页101)今说若无阿赖耶识,于六识身有种子性,不应道理。如文自释,其义可知。
子二、由间断
又彼诸识长时间断,不应相续长时流转,是故此亦不应道理。
又彼诸识长时间断等者:谓六识身,名彼诸识。或经久时不相续转,是名长时间断。由是因缘,不应种子相续长时流转。是故说彼有种子性,亦不应理。
壬五、由业用差别2 癸一、征
何故若无诸识俱转,业用差别不应道理?
癸二、释2 子一、标列
谓若略说有四种业。一、了别器业,二、了别依业,三、了别我业,四、了别境业。
子二、斥非
此诸了别,剎那剎那俱转可得,是故一识于一剎那有如是等业用差别,不应道理。
若无诸识俱转业用差别不应道理等者:此中义显若无阿赖耶识,便无诸识俱转业用差别可得,若许一识于一剎那有其业用差别,不应道理。如文自释,其义可知。言了别器业及了别依业者,此说阿赖耶识有此二业。由能了别外无分别器相,是名了别器业。由能了别内执受相,是名了别依业。义如建立所缘转相中说</a>。言了别我业者,此说染末那识,于一切识思量自我为其相故。言了别境业者,此说眼等六识应知。
壬六、由身受差别2 癸一、征
何故若无阿赖耶识,身受差别不应道理?
癸二、释2 子一、难应无
谓如有一,或如理思,或不如理;或无思虑,或随寻伺;或处定心,或不在定;尔时于身诸领受起非一众多种种差别,彼应无有。
子二、结定有
然现可得,是故定有阿赖耶识。
若无阿赖耶识身受差别不应道理等者:有色根身苦、乐、舍别,是名身受差别,当知此由阿赖耶识执受所依而得建立。彼识若无,便应无有身受差别;然现可得,是故说无阿赖耶识,不应道理。如理作意相应,名如理思;非理作意相应,是名不如理思。入无心定,名无思虑;未离寻伺欲,故名随寻伺。住色无色静虑等至,名处定心;若未得定,或从定出,名不在定。随尔所时,于自身中,或苦、或乐、或舍诸领受起非一众多种种差别。
壬七、由处无心定2 癸一、征
何故若无阿赖耶识,处无心定不应道理?
癸二、释2 子一、难非
谓入无想定、或灭尽定,应如舍命,识离于身,非不离身。
子二、引证
如世尊说:当于尔时,识不离身故。
若无阿赖耶识处无心定不应道理等者:此中义显处无心定,非识都无。由世尊说:当于尔时,识不离身故。若无阿赖耶识,便于尔时如舍命根,识离于身,依何建立处无心定?故不应理。
壬八、由命终时识3 癸一、征
何故若无阿赖耶识,命终时识不应道理?
癸二、释2 子一、简非间断
谓临终时,或从上身分,识渐舍离,冷触渐起;或从下身分。非彼意识,有时不转。
子二、出能执持
故知唯有阿赖耶识能执持身,此若舍离,即于身分冷触可得,身无觉受。意识不尔。
癸三、结
是故若无阿赖耶识,不应道理。
若无阿赖耶识命终时识不应道理等者:将命终时,识渐舍身,冷触渐起,是名命终时识,当知此即阿赖耶识。彼若无者,说余意识渐舍离身,不应道理。由彼意识非一切时相续转故,此尚不能执持于身,云何于身有舍离义。
庚三、广分别义2 辛一、明建立2 壬一、嗢柁南
复次,嗢柁南曰:
所缘若相应 更互为缘性 与识等俱转 杂染污还灭
壬二、长行2 癸一、略辨2 子一、标
若略说阿赖耶识,由四种相建立流转,由一种相建立还灭。
子二、辨2 丑一、建立流转
云何四相建立流转?当知建立所缘转故,建立相应转故,建立互为缘性转故,建立识等俱转转故。
丑二、建立还灭
云何一相建立还灭?谓由建立杂染转故,及由建立彼还灭故。
癸二、广释5 子一、所缘转相2 丑一、征
云何建立所缘转相?
丑二、释2 寅一、别辨相3 卯一、所缘差别2 辰一、辨二种2 巳一、标列
谓若略说,阿赖耶识由于二种所缘境转。一、由了别内执受故;二、由了别外无分别器相故。
巳二、随释2 午一、了别内执受2 未一、于有色界
了别内执受者,谓能了别遍计所执自性妄执习气,及诸色根根所依处。此于有色界。
未二、于无色界
若在无色,唯有习气执受了别。
了别内执受者等者:此即前说了别依业。彼所执受三界一切有漏种子,说名遍计所执自性妄执习气。当知习气,即彼种子异名。由以遍计所执自性妄执为因,能于现在已得生灭异熟识中,安置彼彼诸行习气,从因为名,故作是说。又五色根及彼根所依处,亦为阿赖耶识之所执受,由识执持不坏烂故。如是一切皆内身摄,名内执受。阿赖耶识以此为所缘境而生起故,名内执受了别。
午二、了别外无分别器相2 未一、标相
了别外无分别器相者,谓能了别依止缘内执受阿赖耶识故,于一切时无有间断器世间相。
未二、喻合
譬如灯焰生时,内执膏炷,外发光明;如是阿赖耶识缘内执受、缘外器相生起道理,应知亦尔。
了别外无分别器相等者:器世间相非所执受,但缘为境,故名为外。任运起故,名无分别。由是当知,器世间相依止缘内执受阿赖耶识而生。阿赖耶识无分别故,彼世间相于一切时无有间断。此生起相,如所举喻道理可知。
辰二、明微细
复次,阿赖耶识缘境微细,世聪慧者亦难了故。
阿赖耶识缘境微细者:前说二种所缘,名彼缘境。能缘行相无分别转难可了知,故名微细。
卯二、行相差别2 辰一、相似了别
复次,阿赖耶识缘境无废,时无变易。从初执受剎那乃至命终,一味了别而转故。
缘境无废等者:于所缘境俱遍无阙,故名无废。一味转故,名无变易。初受生时执受所依,名初执受。当知此所执受,在有色界有其二种,谓诸习气及色根身;若在无色,唯有习气。义如前知。
辰二、剎那了别
复次,阿赖耶识于所缘境念念生灭,当知剎那相续流转,非一非常。
非一非常者:此显剎那相续流转似一常现,而实非一非常。由念念别,是故非一。由有生灭,是故非常。此遮愚夫妄执为我,故作是说。
卯三、界处差别
复次,阿赖耶识,当言于欲界中,缘狭小执受境;于色界中,缘广大执受境;于无色界空无边处、识无边处,缘无量执受境;于无所有处,缘微细执受境;于非想非非想处,缘极微细执受境。
缘狭小执受境等者:此中唯说了别内所执受,名执受境。于欲、色界具二执受,于无色界唯有习气为执受境应知。
寅二、结略义
如是了别二种所缘故,于所缘境微细了别故,相似了别故,剎那了别故,了别狭小执受所缘故,了别广大执受所缘故,了别无量执受所缘故,了别微细执受所缘故,了别极微细执受所缘故,应知建立阿赖耶识所缘转相。
子二、相应转相2 丑一、征
云何建立相应转相?
丑二、释3 寅一、标列法
谓阿赖耶识与五遍行心相应法[2]恒共相应。谓作意、触、受、想、思。
寅二、辨彼相3 卯一、唯异熟摄及极微细
如是五法亦唯异熟所摄,最极微细,世聪慧者亦难了故。
卯二、常一类转
亦常一类缘境而转。
亦常一类缘境而转者:前说阿赖耶识缘境无废,时无变易。如是五法,当知亦尔,故作是说。
卯三、舍受相应无记性摄2 辰一、举相应受
又阿赖耶识相应受,一向不苦不乐,无记性摄。
辰二、例余心所
当知余心所[3]行相亦尔。
寅三、结略义
如是遍行心所相应故,异熟一类相应故,极微细转相应故,恒常一类缘境而转相应故,不苦不乐相应故,一向无记相应故,应知建立阿赖耶识相应转相。
子三、互为缘性转相2 丑一、征
云何建立互为缘性转相?
丑二、释2 寅一、别辨相2 卯一、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为缘2 辰一、标列
谓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作二缘性。一、为彼种子故;二、为彼所依故。
辰二、随释2 巳一、为种子
为种子者,谓所有善、不善、无记转识转时,一切皆用阿赖耶识为种子故。
巳二、为所依2 午一、由有执受
为所依者,谓由阿赖耶识执受色根,五种识身依之而转,非无执受。
午二、由有末那2 未一、标法
又由有阿赖耶识故,得有末那;由此末那为依止故,意识得转。
未二、喻合
譬如依止眼等五根,五识身转,非无五根。意识亦尔,非无意根。
又由有阿赖耶识故得有末那者:此中义显阿赖耶识为彼意识所依。由彼意识依末那转,末那依彼阿赖耶识而得有故。如伽他说:阿赖耶为依,故有末那转,依止心及意,余转识得生。阿赖耶识为所依缘,是故末那执彼为自内我,依此故说:由有阿赖耶识,得有末那。摄大乘论成立此有广分别义应知。(摄论一卷四页31,133c)
卯二、诸转识与阿赖耶识为缘2 辰一、标列
复次,诸转识与阿赖耶识作二缘性。一、于现法中,能长养彼种子故;二、于后法中,为彼得生摄植彼种子故。
辰二、随释2 巳一、长养彼种
于现法中,长养彼种子者,谓如依止阿赖耶识善、不善、无记转识转时,如是如是于一依止同生同灭,熏习阿赖耶识;由此因缘,后后转识善、不善、无记性,转更增长、转更炽盛、转更明了而转。
巳二、摄植彼种
于后法中,为彼得生摄植彼种子者,谓彼熏习种类,能引摄当来异熟无记阿赖耶识。
谓彼熏习种类者:诸业习气有福、非福、不动差别,由是能感三界爱非爱果,是名熏习种类。
寅二、结略义
如是为彼种子故,为彼所依故,长养种子故,摄植种子故,应知建立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互为缘性转相。
子四、识等俱转转相2 丑一、征
云何建立阿赖耶识与转识等俱转转相?
丑二、释2 寅一、别辨相2 卯一、阿赖耶识与识等俱转相2 辰一、辨俱转3 巳一、诸识俱转2 午一、总显诸识5 未一、与一俱转3 申一、标
谓阿赖耶识,或于一时唯与一种转识俱转,所谓末那。
申二、征
何以故?
申三、释
由此末那,我见慢等恒共相应思量行相,若有心位、若无心位,恒[4]与阿赖耶识一时俱转,缘阿赖耶识以为境界,执我起慢思量行相。
若有心位若无心位者:有心无心地说:分位建立者,谓除六位,当知所余名有心地。何等为六?谓无心睡眠位、无心闷绝位、无想定位、无想生位、灭尽定位,及无余依涅槃界位。如是六位,名无心地。(陵本十三卷十四页1124)今于此中,说无心位,当知唯取前五,不取后一;义显诸转识灭名无心故,转识生时名有心位。如是应知。
未二、与二俱转
或于一时与二俱转,谓末那及意识。
未三、与三俱转
或于一时与三俱转,谓五识身随一转时。
未四、与四俱转
或于一时与四俱转,谓五识身随二转时。
未五、乃至与七俱转
或时乃至与七俱转,谓五识身和合转时。
午二、别广意识2 未一、辨染净
又复意识,染污末那以为依止,彼未灭时,相了别缚不得[5]解脱;末那灭已,相缚解脱。
相了别缚不得解脱者:成唯识论</a>说:言相缚者,谓于境相不能了达如幻事等,由斯见分、相分所拘,不得自在,故名相缚。依如是义,有伽他言:如是染污意,是识之所依,此意未灭时,识缚终不脱。(成唯识论五卷九页31,25c)为成此义,复说异生善、染、无记心时,虽外起诸业,而内恒执我;由执我故,令六识中所起施等不能亡相。此应准知。
未二、辨缘境2 申一、标
又复意识,能缘他境及缘自境。
申二、释2 酉一、缘他境
缘他境者,谓缘五识身所缘境界,或顿不顿。
酉二、缘自境
缘自境者,谓缘法为[6]境。
或顿不顿者:谓彼意识,于一时间,或取非一种种境相,是名为顿;或复唯取一事境相,是名不顿。
巳二、诸受俱转2 午一、总标
复次,阿赖耶识,或于一时与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俱时而转,此受与转识相应,依彼而起。
午二、别辨2 未一、相杂俱转
谓于人中,若欲界天,若于一分鬼、傍生中,俱生不苦不乐受,与转识相应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相杂俱转。
未二、一向俱转2 申一、举苦受2 酉一、标俱转
若那落迦等中,他所映夺,不苦不乐受与纯苦无杂受俱时而转。
酉二、释难知
当知此受被映夺故,难可了知。
若那落迦等中他所映夺不苦不乐受者:此中等言,等取三种饿鬼,由彼与四种那落迦唯苦无乐故。如有寻有伺地说。(陵本四卷十四页304)由是因缘,彼阿赖耶识俱生不苦不乐受,为彼极猛利苦之所映夺,是名他所映夺。即彼苦相,名为他故。
申二、例余受
如那落迦等中,一向苦受俱转;如是于下三静虑地,一向乐受俱转;于第四静虑地乃至有顶,一向不苦不乐受俱转。
巳三、善等俱转
复次,阿赖耶识,或于一时与转识相应善、不善、无记诸心法[7]俱时而转。
辰二、简相应3 巳一、标
如是阿赖耶识虽与转识俱时而转,亦与客[8]受,客[9]善、不善、无记心法[10]俱时而转,然不应说与彼相应。
亦与客受客善不善无记心法俱时而转者:转识相应苦、乐、舍受,名为客受。转识相应善与不善、无记心法,名客善、不善、无记心法。由彼一切,非与阿赖耶识相应,不系属自,故得客名。
巳二、征
何以故?
巳三、释2 午一、显义
由不与彼同缘转故。
由不与彼同缘转故者:意地中说:同一所缘,不同一行相,一时俱有,一一而转,各自种子所生,更互相应。(陵本一卷十页41)今为显彼非相应义,故作是说,不同缘转。
午二、喻相2 未一、喻诸法俱转3 申一、举眼识与眼根2 酉一、成所喻法
如眼识虽与眼根俱转,然不相应。此亦如是。
酉二、释能喻相
应知此中,依少分相似道理,故得为喻。
依少分相似道理等者:但举俱转不相应法为喻,非一切义与彼例同,名依少分相似道理。此于因明名同类喻,谓随所有法望所余法,其相展转少分相似故。义如因明处说。(陵本十五卷七页1299)
申二、举诸心所法
又如诸心所法[11],虽心法[12]性无有差别,然相异故,于一身中一时俱转,互不相违。
虽心法性无有差别等者:诸心所法系属于心,与心相应,名心法性无有差别。然一一转各各从自种子所生,是名相异。
如是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于一身中一时俱转,当知更互亦不相违。
申三、举暴流等2 酉一、喻2 戌一、波浪喻
又如于一暴[13]流,有多波浪一时而转,互不相违。
戌二、影像喻
又如于一清净镜面,有多影像一时而转,互不相违。
酉二、合
如是于一阿赖耶识,有多转识一时俱转,当知更互亦不相违。
未二、喻一时俱转2 申一、喻2 酉一、眼识等喻2 戌一、眼识
又如一眼识,于一时间,于一事境唯取一类无异色相;或于一时,顿取非一种种色相。
戌二、耳等识
如眼识于众色,如是耳识于众声、鼻识于众香、舌识于众味亦尔。
酉二、身识等喻2 戌一、身识
又如身识,或于一时,于一事境唯取一类无异触相;或于一时,顿取非一种种触相。
戌二、分别意识
如是分别意识,于一时间,或取一境相,或取非一种种境相。
申二、合
当知道理亦不相违。
当知道理亦不相违者:前说于一眼识,乃至于一分别意识,或取非一种种境相一时而转。如是喻成于一阿赖耶识有多转识一时而转,是故说言道理亦不相违。
卯二、末那与阿赖耶识俱转相2 辰一、标列相应
又前说末那恒与阿赖耶识俱转,乃至未断,当知常与俱生任运四种烦恼一时相应。谓萨迦耶见、我慢、我爱,及与无明。
辰二、料简其相
此四烦恼,若在定地、若不定地,当知恒行,不与善等相违,是有覆无记性。
此四烦恼若在定地等者:谓四烦恼,于一切时恒常现行,是故说言若在定地、若不定地。又四烦恼,不与六识中善、不善、无记业相违,以是有覆无记性故。
寅二、结略义
如是阿赖耶识,与转识俱转故,与诸受俱转故,与善等俱转故,应知建立阿赖耶识俱转转相。
子五、杂染还灭相2 丑一、征
云何建立阿赖耶识杂染还灭相?
丑二、释2 寅一、明建立2 卯一、别辨相3 辰一、杂染根本3 巳一、略辨2 午一、辨差别2 未一、约生果辨3 申一、标
谓略说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
申二、征
所以者何?
申三、释3 酉一、有情世间
由此识是有情世间生起根本,能生诸根、根所依处及转识等故。
由此识是有情世间生起根本等者:有情世间,色非色蕴为其自体,由识为缘,此方得生,是故说识是有情世间生起根本。此中诸根、根所依处,色蕴所摄;及转识等,非色蕴摄。等言,等取转识相应诸心所法应知。
酉二、器世间
亦是器世间生起根本,由能生起器世间故。
由能生起器世间故者:成唯识说:谓异熟识,由共相种成熟力故,变似色等器世间相,即外大种及所造色。(成唯识论二卷十九页31,10c)当知此中,一切有情业相似故,名共相种。此成熟已,阿赖耶识受果生时,器世间相变似显现,依此故说是器世间生起根本。
酉三、有情界2 戌一、标互为缘
亦是有情互起根本,一切有情相望互为增上缘故。
戌二、释其所以
所以者何?无有有情与余有情互相见等时,不生苦乐等更相受用。由此道理,当知有情界互为增上缘。
亦是有情互起根本等者:一切有情更互为缘起苦乐等,当知亦以阿赖耶识杂染为其根本。已得转依诸净行者,无此杂染更相受用事故。
未二、约持种辨
又即此阿赖耶识能持一切法种子故,于现在世是苦谛体,亦是未来苦谛生因,又是现在集谛生因。
又即此阿赖耶识等者:现在已生阿赖耶识,于现在世是苦谛体,由能任持欲、色、无色一切法种子故,能为彼法生起之因。若望后法异熟果识,此能摄持彼种子故,名是未来苦谛生因。若于现法彼所持种得长养故,名是现在集谛生因。
午二、结略义
如是能生有情世间故,能生器世间故,是苦谛体故,能生未来苦谛故,能生现在集谛故,当知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
巳二、别简3 午一、标体性
复次,阿赖耶识所摄持顺解脱分及顺决择分等善法种子,此非集谛因。
午二、释相违
由顺解脱分等善根与流转相违故。
顺解脱分等者:顺趣解脱,修习种种彼资粮故,是名顺解脱分,此即资粮道摄。顺趣现观,修习暖等四加行故,是名顺决择分,此即加行道摄。等言,等取见道、修道、究竟道所摄诸无漏道应知。如是一切皆道谛摄,是故说言非集谛因,由与集谛正相违故。
午三、显增上2 未一、望余善根
所余世间所有善根,因此生故,转更明盛。
未二、望后展转2 申一、于自类种
由此因缘,彼所摄受自类种子转有功能、转有势力,增长种子,速得成立。
申二、于善业果
复由此种子故,彼诸善法转明盛生。又复能感当来转增、转胜可爱可乐诸异熟果。
所余世间所有善根等者:不与流转相违无贪、无瞋、无痴三种善根,名余世间所有善根。因此顺解脱分等善根生故,彼善根生转更明了、转更增盛,由此令彼种子速得增长。谓所摄受自类种子,若下品者,转成中品;若中品者,转成上品。依此说言转有功能、转有势力。
巳三、引证2 午一、有种种界
复次,依此一切种子阿赖耶识故,薄伽梵说:有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有意界、法界、意识界。由于阿赖耶识中有种种界故。
有种种界者:谓十八界展转异相性,名种种界。义如决择界善巧中说。(陵本五十六卷十页4518)
午二、有多界
又如经说恶叉聚喻。由于阿赖耶识中有多界故。
有多界者:此中多界,义显无量。如佛世尊,于恶叉聚喻中说:我于诸界,终不宣说界有边际。亦如决择界善巧中说。(陵本五十六卷十页4518)
辰二、转灭因缘2 巳一、略标
复次,此杂染根本阿赖耶识,修善法故,方得转灭。
修善法故者:此中善法,谓即前说顺解脱分及顺决择分等善根应知。
巳二、别辨3 午一、趣入作意摄
此修善法,若诸异生,以缘转识为境作意,方便住心,能入最初圣谛现观。
以缘转识为境作意等者:此中义显,于加行位修正加行,起四寻思,得如实智,故作是说。由于尔时,缘自分别体相为所行境,思惟真如相,而非实真如,名缘转识为境作意。此为方便,心住一缘能正观察,是名方便住心。
午二、通达作意摄2 未一、标位
非未见谛者,于诸谛中未得法眼,便能通达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未得法眼者:如实现证唯有法慧,是名法眼。今加行位尚未见谛,故言未得。
此未见谛者修如是行已,或入声闻正性离生,或入菩萨正性离生,达一切法真法界已,亦能通达阿赖耶识。
未二、辨相
当于尔时,能总观察自内所有一切杂染,亦能了知自身外为相缚所缚,内为粗重缚所缚。
能总观察自内所有一切杂染等者:缘阿赖耶,末那相应我见、我慢、我爱、我痴,是名自内所有杂染。观察此故,了知自所依身略为二缚所缚。于外境相,不能了达如幻事等,由斯见分、相分所拘,不得自在,是名外为相缚所缚。于内执受,为彼遍计所执自性妄执习气之所随逐,令无堪能,是名内为粗重缚所缚。
午三、修习作意摄2 未一、明得转依
复次,修观行者,以阿赖耶识是一切戏论所摄诸行界故,
一切戏论所摄诸行界者:诸有为法,可得施设有无、一异种种差别,由是说彼一切戏论所摄。阿赖耶识为彼依因,名诸行界。
略彼诸行,于阿赖耶识中,总为一团、一积、一聚。为一聚已,由缘真如境智修习、多修习故,而得转依。
未二、结断杂染
转依无间,当言已断阿赖耶识。由此断故,当言已断一切杂染。
辰三、建立转依2 巳一、转依与阿赖耶识相违相2 午一、标
当知转依,由相违故,能永对治阿赖耶识。
略彼诸行等者:欲、色、无色三界系法,名彼诸行。略摄一切,总为一团、一积、一聚,以无常等行次第观察,而不分别此是欲行、此是色行、此无色行、此是现见、此非现见。如是观察诸行,修道位摄。由此修习,能总对治下地、上地一切烦恼。义如决择声闻地四圣谛说。(陵本六十八卷四页5385)今依彼义,略释此文。内外诸行唯是无常,是名一团,义显阿赖耶识喻如灯焰,内执膏炷,外发光明故。此即以无常行,观察诸行诸所有受,皆悉是苦,是名一积,义显阿赖耶识,即以诸行粗重为自体故。此以苦行,观察诸行实有行中,唯有诸蕴可得,是名一聚,义显从彼阿赖耶识所生,除此无别有法及实我故。此即空、无我行观察诸行,如是次第观察行相,名缘真如境智。由是若修、若习、若多修习乃至究竟,故得转依。入见道时,虽于诸行亦为一团、一积、一聚,以无常等次第观察,然有欲、色、无色、现见、不现见别。今于修道,都不分别此是欲行、此是色行、此无色行、此是现见、此非现见,是故此说总为一团、一积、一聚。
午二、释4 未一、约体性辨
又阿赖耶识体是无常,有取受性;转依是常,无取受性,缘真如境圣道,方能转依故。
有取受性者:谓由净不净业差别熏习,数数能取新异熟果。若果已生,说此种子为已受果。由此道理,生死流转相续不绝,乃至未般涅槃。如意地说。(陵本二卷二页107)此应准知。
未二、约随眠辨
又阿赖耶识,恒为一切粗重所随;转依,究竟远离一切所有粗重。
未三、约建立因辨2 申一、标差别
又阿赖耶识是烦恼转因,圣道不转因;转依是烦恼不转因,圣道转因。
申二、释因性
应知但是建立因性,非生因性。
应知但是建立因性等者:如有颂言: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成唯识论释此颂云:颂中初半,显第八识为因缘用。后半,显与流转、还灭作依持用。(成唯识论三卷十页31,14a)今此但显后半颂义,由与流转、还灭作依持用,是故说是建立因性。非亲生彼,是故复说非生因性。
未四、约障碍随顺辨
又阿赖耶识,令于善、净无记法中不得自在;转依,令于一切善、净无记法中得大自在。
令于善净无记法中等者:无覆无记,名净无记。阿赖耶识杂染相应,于尔所时,相粗重缚未远离故,令于善法及净无记法中不得自在;若转依已,杂染断故,究竟远离一切所有粗重,于一切善及净无记法中皆得自在。当知此中,若世出世所有善法,名一切善。有余依中异熟所摄诸蕴,是名净无记法。
巳二、阿赖耶识断灭相2 午一、有余依摄3 未一、标
又阿赖耶识断灭相者,谓由此识正断灭故,舍二种取,其身虽住,犹如变化。
未二、征
所以者何?
未三、释2 申一、舍二种取
当来后有苦因断故,便舍当来后有之取;于现法中一切烦恼因永断故,便舍现法一切杂染所依之取。
便舍现法一切杂染所依之取者:谓末那识执取阿赖耶识为自内我,是名一切杂染所依之取。于现法中,阿赖耶识一切杂染断故,不为一切杂染所依,彼末那识亦不缘彼执取为我,名舍彼取。
申二、命缘暂住2 酉一、标所由
一切粗重永远离故,唯有命缘暂时得住。
酉二、引经证
由有此故,契经中言:尔时但受身边际受、命边际受。
午二、无余依摄
广说乃至即于现法一切所受究竟灭尽。
但受身边际受等者:于有余依涅槃界中,唯现领受最后身中果已成满粗重受,是名但受身边际受。又于衣服、饮食、卧具少有所求,但为养命受用如是资具受故,是名命边际受。于无余依涅槃界中般涅槃时,一切诸受无余永灭,是名一切所受究竟灭尽。解深密经广释此义应知。(三卷十九页16,702c)
卯二、结略义
如是建立杂染根本故,趣入、通达、修习作意故,建立转依故,当知建立阿赖耶识杂染还灭相。
寅二、结道理2 卯一、显胜义
如是已依胜义道理,建立心、意、识名义差别;由此道理,于三界等诸心、意、识,一切杂染、清净道理,应随决了。
如是已依胜义道理等者:意地中说:云何意自性?谓心、意、识。心谓一切种子所随依止性、所随依附依止性;体能执受,异熟所摄阿赖耶识。意,谓恒行意,及六识身无间灭意。识,谓现前了别所缘境界。(陵本一卷十页34)是名建立心、意、识名义差别。今指彼说,名依胜义道理。
卯二、简余处
余处所显心、意、识理,但随所化有情差别,为婴儿慧所化权说,方便令彼易得入故。
余处所显心意识理者:声闻乘教,说名余处应知。
辛二、辨成就2 壬一、问
问:若成就阿赖耶识,亦成就转识耶?设成就转识,亦成就阿赖耶识耶?
壬二、答2 癸一、标四句
答:应作四句。
癸二、别释相4 子一、第一句
或有成就阿赖耶识,非转识。谓无心睡眠、无心闷绝、入无想定、入灭尽定、生无想天。
成就阿赖耶识非转识者:此中转识,唯眼等六,不取末那。由前已说若有心位、若无心位,末那恒与阿赖耶识一时俱转故。下皆准知。
子二、第二句
或有成就转识,非阿赖耶识。谓阿罗汉、若诸独觉、不退菩萨,及诸如来住有心位。
子三、俱句
或有俱成就。谓余有情住有心位。
子四、俱非句
或有俱不成就。谓阿罗汉、若诸独觉、不退菩萨,及诸如来入灭尽定,趣[14]无余依般涅槃界。
戊二、识身差别3 己一、明建立2 庚一、问
问:内外诸法自性分[15]别,各住自相,何因缘故,十八界中唯六识界自性建立,所余诸界为彼所依、所缘、助伴而建立耶?
唯六识界自性建立等者:本地分说:云何眼识自性?谓依眼,了别色,乃至广说。云何意自性?谓心、意、识。又复广显所余诸界,为彼所依、所缘、助伴。(陵本一卷五页5)今指彼义,故作是问。
庚二、答2 辛一、辨差别3 壬一、六识界2 癸一、明生起
答:由六识界,于彼彼念瞬息、须臾、日夜等位速疾转变,托彼彼缘,依眼等根,缘色等境,用诸心所以为助伴,非一众多种种生起。
癸二、释得名2 子一、举所依2 丑一、总标义
由彼彼依之所生故,得彼彼名。如火依附彼彼缘故而得烧然,尔时便得彼彼名数。
丑二、别释相2 寅一、举喻
由诸草木、牛粪、糠札等为缘故,火方得然,尔时便数名为草火,乃至札火。
寅二、合法
如是眼、色以为缘故,眼识得生,数名眼识;如是乃至数名意识。
子二、例所缘等
广说应知。
广说应知者:显扬论说:心差别相,当知复由所依、所缘力而得建立。由所依力者,谓立眼识乃至意识。所缘力者,谓立色识乃至法识,青识、黄识乃至苦识、乐识,如是等。(显扬论十八卷一页31,568a)今于此中,唯说由所依力立六识名,略无所缘,故作是言广说应知。
壬二、眼等界
余眼等界,若彼自性从初生已,即彼自性相似生起,展转相续,究竟随转。
壬三、一识类
又一识类,藉彼彼缘,种种差别自性生起。
辛二、结建立
是故识界自性建立,所余诸界为彼所依、所缘、助伴而得建立。
又一识类者:于一识中,有善、不善、无记差别可得,名一识类应知。
己二、辨遍知2 庚一、标辨
复次,当辩识身遍知。
庚二、释相2 辛一、问
问:心清净行苾刍,由几种相遍知其心?
辛二、答2 壬一、标列
答:若略说由三种相。一、杂染爱乐相,二、杂染过患相,三、杂染还灭方便善巧相。
壬二、随释3 癸一、杂染爱乐相3 子一、征
云何心清净行苾刍,遍知自心杂染爱乐相?
子二、释2 丑一、总明作念
谓心清净行苾刍作如是念:今我此心于诸杂染长夜爱乐。
丑二、别辨相应2 寅一、于有贪性2 卯一、出离
自知爱乐诸杂染已,便从有贪性出,于离贪性安止其心。
卯二、还入
尔时其心于离贪性不能安住,亦不爱乐,更无异缘,唯有速疾还来、趣入、流散、驰骋有贪性中。
更无异缘等者:如下自释,自心杂染爱乐速疾回转无譬喻性,名无异缘。谓无因缘能为譬喻故。
寅二、于余一切2 卯一、出离
如从有贪性,如是从有瞋、有痴、下劣、掉举、不寂静、散乱性出,广说乃至从放逸爱乐住性出,于常勤修习诸善法中安止其心。
卯二、还入
尔时其心于常勤修习诸善法中不能安住,亦不爱乐,更无异缘,唯有速疾还来、趣入、流散、驰骋乃至放逸爱乐性中。
子三、结
如是名为心清净行苾刍,遍知自心杂染爱乐相。
如从有贪性等者:此中略说二十种心。谓有贪心、离贪心、有瞋心、离瞋心、有痴心、离痴心、略心、散心、下心、举心、掉心、不掉心、寂静心、不寂静心、定心、不定心、善修心、不善修心、善解脱心、不善解脱心。今略摄彼,故作是说。言散乱者,谓不定心。言放逸者,谓不善修心、不善解脱心。余如文知。由有贪等,令心杂染;由离贪等,令心安止。如是应知此略说义。
癸二、杂染过患相2 子一、标
如是遍知自心杂染爱乐相已,此心清净行苾刍,复能遍知自心杂染过患相。
子二、释2 丑一、念过患2 寅一、举有贪性
谓作是念:今我此有贪心,能为自害、能为他害、能为俱害,能生现法罪、能生后法罪、能生现法后法罪,又能为缘,生彼所生身心忧苦。
寅二、例余一切
如于有贪性,如是乃至于放逸爱乐性,当知亦尔。
能为自害能为他害等者:此说烦恼种种过患,如摄异门分别释应知。(陵本八十四卷十三页6388)
丑二、念等流
复作是念:此有贪心乃至放逸爱乐心,有过患故,有疫、有横、有灾、有恼。
有疫有横等者:谓若有情世间,自心杂染,众多疫病所依处故,是名有疫。有多怨敌互相残害所依处故,是名有横。当知此依行时,有贪、有瞋、有痴三烦恼起。又器世间三灾可得,是名有灾。当知此依住时,略心、散心、下心、掉心、不寂静心所起。又于净治烦恼地中,乃至未从一切究竟解脱,是名有恼。当知此依住时,不定心、不善修心、不善解脱心所起。
癸三、杂染还灭方便善巧相2 子一、总标
如是遍知自心杂染过患相已,复能遍知自心杂染还灭方便善巧相。
子二、别释2 丑一、出方便3 寅一、由了知
谓我今不应随自杂染,有诸过患、有疫、有横、有灾、有恼心自在转,必令自心随我势力自在而转。
寅二、由思择2 卯一、于有贪无贪
彼既如是了知,我今不应随顺自心而转,当令自心随我转已,数数思择,令有贪心舍有贪性,无贪性中安住爱乐,又复于彼见胜功德。
卯二、于余一切心
如是乃至令舍放逸爱乐住性,乃至于常勤修习诸善法中安住爱乐,又复于彼见胜功德。
寅三、由欣厌
彼多安住如是行已,尔时其心不由思择,于常勤修习诸善法中,自然安住爱乐;于前杂染爱乐性中,深生厌责。
又复于彼见胜功德者:谓见自心安住无贪,能于可爱所缘境事,远离贪缠所缠故。如是于无瞋等,随其所应,能治、所治差别应知。
丑二、成善巧2 寅一、明善知
由此因缘,心清净行苾刍,如实了知自心杂染爱乐速疾回转无譬喻性,又能善知如是杂染心有过患性,又能善知如是杂染心还灭方便。
寅二、结漏尽
由如是故,心清净行苾刍,速能证得无上心清净性,所谓诸漏永尽。
己三、辨善巧3 庚一、出差别2 辛一、标
复次,当辩心善巧差别及心转善巧差别。
辛二、释
谓依遍计所执自性,当知心善巧差别;依依他起自性,当知心转善巧差别。
当辩心善巧差别等者:了知自心成染、成净,名心善巧差别。了知自心缘力所生,名心转善巧差别。显扬论说:于依他起自性,执着初自性故,起于熏习,则成杂染。当知圆成实自性,无执着故,起于熏习,则成清净。(显扬论十六卷十三页31,559c)由是道理,此说依遍计所执自性,当知心善巧差别。显扬又说:此依他起自性,以相及粗重为体,云何说为依他起?由此二种更互为缘而得生故。谓相为缘起于粗重,粗重为缘又能生相。(显扬论十六卷十页31,559a)由此道理,此说依依他起自性,当知心转善巧差别。
庚二、显胜利
复次,若能善巧熏修心者,得二胜利。一、于果时触证安乐,二、于因时自在而转。
一于果时触证安乐等者:证得转依究竟成满,是名修果。于尔所时,诸苦永断,证胜义乐,名证安乐。未转依前,修诸善法,是名为因。于尔所时,遍知自心堪任修断,名自在转。
庚三、明作业3 辛一、由观察2 壬一、标列过失
复次,心混浊者有三过失。一、不如理作意过失,二、随眠过失,三、起缠过失。
心混浊者等者:为显不能善巧熏修于心,杂染相应令心混浊,故作是说。当知此有三种过失。一、由不如理作意,二、由烦恼随眠,三、由起烦恼缠。
壬二、明能对治2 癸一、举经问</a>
问:如世尊言:唯当于心深善勇猛如理观察。念住中说:要当于身住身循观,乃至于法住法循观。此何密意?
癸二、释意答2 子一、释初说
答:为显四念住唯观察心故。谓观心执受、观心领纳、观心了别、观心染净。
子二、释后说
唯为观察心所执受、心所领纳、心了别境、心染净故,说四念住。
唯为观察心所执受等者:此释前说要当于身住身循观,乃至于法住法循观所有密意,如次应知。声闻地说:为欲除遣我所依事愚故,立身念住。为欲除遣我所领受事愚故,立受念住。为欲除遣于心、意、识执我愚者我事愚故,立心念住。为欲除遣所执我心能染净事愚故,立法念住。(陵本二十八卷二十三页2403)其义应知。
辛二、由住行2 壬一、标
复次,有诸苾刍住三种住、行六正行,于大师教多有所作。
于大师教多有所作者:依大师教修习对治,于能治法能多安住,于所治法能令断灭,是名多有所作。
壬二、列
谓住解脱住、住解脱门住,及住能引解脱门法住。
谓住解脱住等者:住空、无相、无愿三摩地,是名住解脱住。住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是名住解脱门。住于空、无相、无愿三摩地中,观察诸法,思惟无常、苦、空、无我,及取蕴灭究竟寂静,如是能引三解脱门,名住能引解脱门法住。义如三摩呬多地说。(陵本十二卷八页997)显扬论说:若无差别,总名空、无相、无愿者,此通闻思修所生之慧,世及出世应知。若名空、无相、无愿三摩地者,唯是修所生慧,通世出世应知。若[16]名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者,此唯出世应知。(显扬论二卷十七页31,490b)此中差别,准彼应释。
行无间行、行善受思惟行、行修所引善根生起行、行离诸爱味简择谛行、行即于此无增上慢行、行正清净受用行。
行无间行等者:此中前三种行,如次配释闻思修慧。后三种行,如次配释三解脱行应知。
辛三、由舍施2 壬一、因摄
复次,有二种舍施。一、受者舍施,二、施者舍施。
壬二、果摄
施果亦有二种。一、得大财富,二、得此等流受用胜解。
有二种舍施等者:谓于有苦、有恩、亲爱、尊胜四种所施,是名受者。此有多别,义如声闻地说。(陵本二十五卷十四页2128)于此舍施,当来世中得大财富,名彼施果。若能施者,为庄严心、为伴助心、为资瑜伽、为得上义而修布施,是名施者舍施。由此舍施,于现法中得此等流受用胜解,名彼施果。由彼施果有差别故,是故说言亦有二种。
戊三、三世四缘2 己一、标辨
复次,当辩证成道理。
己二、证成3 庚一、释道理3 辛一、斥异说2 壬一、举未来向现在2 癸一、问
问:依何道理,应知宣说唯从未来非实非有诸行相生?
当辩证成道理等者:此中道理,于前有寻有伺地,去来实有论中已广分别,与此义同,应对勘之。(陵本六卷五页410)
癸二、答2 子一、征义6 丑一、转生义2 寅一、标征
答:若未来法行相实有而得生者,此法为转而说生耶?
寅二、释义
谓从未来世处,转向现在世处。
丑二、死生义2 寅一、标征
为死生耶?
寅二、释义
谓未来世死,生现在世。
丑三、缘生义2 寅一、标征
为彼为缘而得生耶?
寅二、释义
谓于未来法住不变,用彼为缘,于现在世有余法生。
丑四、业生义2 寅一、标征
为有业用而说生耶?
寅二、释义
谓于未来本无业用,至现在世方有业用。
丑五、圆满生义2 寅一、标征
为圆满相而说生耶?
寅二、释义
谓于未来相未圆满,至现在世相乃圆满。
丑六、异相生义2 寅一、标征
为由异相而说生耶?
寅二、释义2 卯一、于未来
谓于未来,有未来分及有因分,由此二种其相有异。
卯二、于现在
来至现在,有现在分及有果分,由此二种其相有异。
子二、难破3 丑一、总斥
如是六种诸法生起,皆不应理。
丑二、别破2 寅一、征
何以故?
寅二、难6 卯一、难转生
非无方无处法,有从异方转趣异方义。
卯二、难死生
亦非未来[17]未已生法,而有死义。
卯三、难缘生
若彼为缘而得生者,便异法生,非未来生,此于未来便为未有。
卯四、难业生2 辰一、说唯现有难
又一切法,第一义中无作用故,业用离相异不可得,唯即于相而假建立。设有异者,未来、现在同实有相,唯说现在独有业用,理不可得。
辰二、本无今生难
又此业用,便应本无而今得生。
卯五、难圆满生
又与世尊微妙言说即成相违。如说:诸行非常、非恒。汝显诸行业用无常,由此义故行应是常,等于一相[18]。
汝显诸行业用无常等者:此牒前说业用生义。谓于未来本无业用,至现在世方有业用,说彼诸行业用无常。即由此义,诸行自性应成是常。何以故?汝显无常唯是业故,又彼业用离相有故。若许尔者,即与世尊微妙言说有相违过。又应相无圆满、未圆满别,由是说言等于一相。
卯六、难异相生2 辰一、总难异分2 巳一、难所立义
若相异分得是有者,相之异分何故不有。
巳二、难能立因
又相异分本无今有,相之异分何故不成本无今有。
若相异分等者:谓于未来,有未来分及有因分,来至现在,有现在分及有果分,名相异分。今难[19]此相异分,若许是有,如是彼相异分应更有其异分可得,是名相之异分。以何因缘而不许有?此即难其所立不成。若谓彼相异分本无今有而得建立,相之异分何故不成本无今有?此即难其能立不成。由此义显未来、现在本无今有其义成就,说相异分理不得成。若许尔者,相之异分亦应得成,故作是难。
辰二、别难异分2 巳一、未来因分难
又离色等一切行相,余未来分必不可得。
又离色等一切行相等者:色等行相现在前时,是实是有。于未来分,彼色等相未现在前,非实非有,决定无可得义。此难未来有未来分。
巳二、现在果分难
又应未来无有果相,现在方有果相生起。
又应未来无有果相等者:此难未来唯有因分,现在唯有果分,故作是说。
丑三、结成
如是已辩证成道理。依此道理,应知宣说未来诸法一切行相非实非有,本无今有。
壬二、例现在往过去
如于未来,如是过去,随其所应,由此道理,当知宣说非实非有。
如是过去随其所应者:谓过去行有已还灭,与未来别,故作是说。
辛二、显自义3 壬一、过去行
复次,过去行云何?谓相已灭没,自性已舍。
壬二、现在行
现在行云何?谓相未灭没,自性未舍,生时暂住。
壬三、未来行
未来行云何?谓因现有,自相未生,未得自性。
未得自性者:诸法自相未现前转,说名未得。现前成就,是得义故。
辛三、解妨难2 壬一、释本无今有2 癸一、问
问:若彼诸行未来本无而得生者,空华、兔角、石女儿等何故不生?
癸二、答
答:由空华等无生因故。一切诸行各各差别,定有生因。
壬二、释不俱顿生2 癸一、问
问:若一切行各各差别有生因者,何因缘故,诸行俱时不顿生耶?
癸二、答2 子一、明待缘
答:诸行虽有各别生因,然必待缘方得生起。
子二、结无过
若彼彼行生缘现前,彼彼行因生彼彼行,是故诸行虽现有因,然无俱时顿生起过。
庚二、辨因缘2 辛一、征
复次,此中云何名诸行因?何等名缘?
辛二、释3 壬一、略辨2 癸一、标列
谓薄伽梵说:诸行生缘略有四种。一、因缘,二、等无间缘,三、所缘缘,四、增上缘。
癸二、料简
因缘一种,亦因亦缘;余之三种,唯缘非因。
壬二、广显4 癸一、因缘2 子一、征
云何因缘?
子二、释3 丑一、正辨相2 寅一、约诸法辨2 卯一、略标
谓诸色根、根依及识,此二略说能持一切诸法种子。
谓诸色根根依及识等者:五识所依清净色体,名诸色根。根所依处余色为体,是名根依。此及诸识色无色别,说之为二,依此建立能持一切诸法种子。
卯二、随释2 辰一、显差别2 巳一、辨随逐2 午一、总标举2 未一、随逐色根
随逐色根,有诸色根种子,及余色法种子、一切心心法[20]等种子。
及余色法种子等者:色法种子望诸色根,名之为余,当知此说大种及所造色。诸识及彼相应心所有法,名一切心心法。如是一切诸法种子,复有所余差别建立。所谓业种及名言种,漏无漏种,欲、色、无色三界系种。即依此义,而说等言。
未二、随逐识
若随逐识,有一切识种子,及余无色法种子、诸色根种子、所余色法种子。
午二、简差别2 未一、标简
当知所余色法自性,唯自种子之所随逐,除大种色。
未二、释由
由大种色二种种子所随逐故,谓大种种子及造色种子。
巳二、结因缘
即此所立随逐差别种子相续,随其所应望所生法,是名因缘。
及余无色法种子者:心及心法皆无色摄。今说彼种,唯取心法,以一切心前已说故。今望彼心,名之为余。
辰二、释道理2 巳一、随逐色根2 午一、简过
复次,若诸色根及自大种,非心心所法[21]种子所随逐者,
若诸色根及自大种者:此中大种,唯取清净色根所依止者为论,不通一切,故作自言。
入灭尽定、入无想定、生无想天,后时不应识等更生,然必更生。
午二、结成
是故当知,心心所法[22]种子随逐色根,以此为缘,彼得更生。
入灭尽定等者:谓诸圣者,依有色身入灭尽定;又诸异生,入无想定、生无想天,亦有色身为所依止;是故此中举以为论。为显彼所依身有诸色根,为一切心心法种子所随逐故。
巳二、随逐识2 午一、简过
复次,若诸识,非色种子所随逐者,生无色界异生,从彼寿尽、业尽没已还生下时,色无种子,应不更生,然必更生。
午二、结成
是故当知,诸色种子随逐于识,以此为缘,色法更生。
寅二、约补特伽罗辨2 卯一、举种类2 辰一、异生2 巳一、简永害3 午一、标
复次,若诸异生由世间道入初静虑,若得生彼,尔时欲界诸染污法及余欲界诸法种子,但被损伏,不能永害。
午二、征
何以故?
午三、释
由此异生从彼定退,欲界染法复现前故;从初静虑没已,复还生欲界故。
入初静虑若得生彼者:此中义显有二种人,一、谓入彼定者,二、谓生彼天者。然唯异生,由说唯能损伏欲界诸染污法,不能永害彼种子故。
巳二、广损伏2 午一、标列
复次,损伏略有三种。一、远离损伏,二、厌患损伏,三、奢摩他损伏。
午二、随释3 未一、远离损伏3 申一、征
云何远离损伏?
申二、释2 酉一、释远离
谓如有一,弃舍家法,趣于非家,远离种种受用欲具,受持禁戒。于所受持远离禁戒,亲近、修习、若多修习。
酉二、释损伏
由亲近、修习、多修习相续不断故,于诸欲具心不趣入、心不流散、心不安住、心不爱乐,亦不发起彼增上力缘彼境界所起烦恼。
申三、结
如是名为远离损伏。
亦不发起彼增上力等者:谓彼欲具无增上力,不缘彼境而起贪故。
未二、厌患损伏3 申一、征
云何厌患损伏?
申二、释2 酉一、释厌患
谓如有一,或由过患想,或由不净想,或由青瘀等想,或由随一如</a>理作意,如是如是厌患诸欲。
酉二、释损伏
虽[23]未离欲,然于诸欲修厌逆故,心不趣入,
或由过患想等者:谓于诸欲深见过患,生无常想、苦想、变坏法想,名过患想。于诸欲界能正观察下劣不净,或观内身朽秽不净,名不净想。对治贪欲盖故,观青瘀等,名青瘀等想。对治余盖,从顺障法净修其心,是名随一如理作意。
乃至广说。
乃至广说者:谓如前说心不流散、心不安住、心不爱乐应知。
申三、结
如是名为厌患损伏。
未三、奢摩他损伏3 申一、征
云何奢摩他损伏?
申二、释
谓如有一,由世间道得离欲界欲,或离色界欲。彼由奢摩他任持心相续故,于欲色中心不趣入,乃至广说。
申三、结
如是名为奢摩他损伏。
辰二、圣者2 巳一、标永害
若圣弟子,由出世道离欲界欲,乃至具得离三界欲,尔时一切三界染污诸法种子皆悉永害。何以故?
巳二、释所以2 午一、有学摄3 未一、标相2 申一、不起下惑
由圣弟子于现法中,不复堪任从离欲退,更起下地烦恼现前;
不复堪任从离欲退等者:谓若已得上地诸定,离欲界欲,或复具得离三界欲,由能永害彼种子故,无有因缘从彼定退,下地烦恼更复现前。
申二、不还下生
或生上地,亦不堪任从彼没已还生下地。
未二、举喻2 申一、损伏
如谷麦等诸外种子,安置空迥,或于干器,虽不生芽,非不种子。
申二、永害
若火所损,尔时毕竟不成种子。
未三、合结
内法种子损伏、永害,道理亦尔。
或生上地等者:此中上地,唯说静虑,以圣弟子不生无色界故。若得受生彼彼静虑,从彼没已,终不还来受下地生,以彼下地染污诸法种子已永害故。
午二、无学摄2 未一、明永尽
若圣弟子将入无余涅槃界时,所有一切善及无记诸法种子皆被损害。由染污法种子灭故,不复能感当来异熟果,
一切善及无记诸法种子皆被损害者:意地中说:般涅槃时,已得转依诸净行者,转舍一切染污法种子所依。于一切善、无记法种子,转令缘阙。(陵本二卷二页115)谓于尔时舍异熟识,不为一切善、无记法种子所依,故名缘阙。此说损害,其义应知。
亦不复能生自类果。
未二、出异名
当知是名第四损伏,所谓永害助伴损伏。
亦不复能生自类果者:谓染污法种既灭已,彼等流果不复现前故。
卯二、辨随逐3 辰一、异生2 巳一、约一切受辨
复次,具缚者所有心起,若乐俱行、或苦俱行、或不苦不乐俱行,此一切心皆乐种子、苦种子、不苦不乐种子之所随逐。
巳二、约一切心辨
若起善心、或染污心、或无记心,此一切心皆善种子、染污种子、无记种子之所随逐。
辰二、有学
又诸有学不具缚者所有心生,若世间善心、或出世心、或染污心、或无记心,此一切心皆为一切修道所断烦恼种子之所随逐。由未断故,有时得生,亦为所余诸法种子之所随逐。
亦为所余诸法种子之所随逐者:此中诸法,谓即一切善、无记法。此诸种子非是染污,望前一切修道所断烦恼种子,名为余故。
辰三、无学
又诸无学一切烦恼已永断者所有心生,若世间善心、若出世心、若无记心,此一切心皆已永离染法种子,但为一切善、无记法种子随逐相续而生。
丑二、明建立2 寅一、为声闻说
复次,此所建立种子道理,当知且依未建立阿赖耶识圣教而说。
寅二、为大乘说2 卯一、出所依
若已建立阿赖耶识,当知略说诸法种子,一切皆依阿赖耶识。
卯二、辨随逐
又彼诸法若未永断,若非所断,随其所应,所有种子随逐应知。
又彼诸法若未永断等者:此中诸法若性染污,未为见道、修道所断,名未永断。若诸有学出世间法,及诸无学所有诸法,名非所断。当知此中,若出世法,于一切时自性净故,名非所断;余世间法,由已断故,名非所断。义如后说。(陵本六十六卷十八页5308)随所生处所得自体,如是诸法种子皆悉随逐。然有差别,彼染污种或有具缚及不具缚,涅槃种姓或有或无,由是说言随其所应。
丑三、释妨难2 寅一、举经难
问:如世尊言:我说阿罗汉苾刍,于四种增上心法现法安乐住中,随一而退。若彼一切染污种子皆已永害,云何复起下地烦恼?若不复起,彼云何退?
寅二、辨义答4 卯一、标列
答:退有二种。一者、断退,二者、住退。
卯二、随释2 辰一、断退
言断退者,唯是异生。
辰二、住退
言住退者,是诸圣者,亦是异生。
卯三、料简2 辰一、具二退
若世间道断诸烦恼复起现前,当知尔时断退故退,亦是住退。
辰二、唯住退
若出世道断烦恼已,心营世务,不专修习如理作意,由此不能于其中间现法乐住数起现前。如先所得,后亦如是。然其下地已断烦恼不复现前,如是名为住退故退,非是断退。
卯四、显成2 辰一、反显
又若已断一切烦恼成阿罗汉,而彼一切染法种子未永害者,云何名为心善解脱阿罗汉果诸漏永尽。
辰二、正成
若已永害,于相续中永无一切染法种子,尚不应起不正思惟,况诸烦恼。是故当知由出世道断烦恼者,定无有退。
瑜伽师地论</a>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一
[1] 「暴」,大正作「瀑」。
[2] 「法」,大正作「所」。
[3] 「所」,大正作「法」。
[4] 「恆」,大正作「常」。
[5] 「得」,陵本作「復」。
[6] 大正無「為」字。
[7] 「法」,大正作「所」。
[8] 「客」,陵本作「容」。
[9] 「客」,陵本作「容」。
[10] 「法」,大正作「所」。
[11] 大正無「法」字。
[12] 「法」,大正作「所」。
[13] 「暴」,大正作「瀑」。
[14] 「趣」,大正作「處」。
[15] 「分」,大正作「各」。
[16] 編按:金陵本顯揚論原文為「苦」字,大正藏為「若」字。
[17] 「來」,大正、陵本作「生」。
[18] 「等於一相」,大正作「又等於一相」。
[19] 「難」,披尋記原作「離」。
[20] 「法」,大正作「所」。
[21] 大正無「法」字。
[22] 大正無「法」字。
[23] 「雖」,大正作「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