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三
3个月前 作者: 韩清净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a>沙门玄奘</a>奉诏译
韩清净</a>科记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三
戊二、总显相摄2 己一、长行3 庚一、三处所摄2 辛一、别辨相2 壬一、略摄3 癸一、标
复次,即前所说自性乃至业等五事,当知皆由三处所摄。
癸二、列
谓由色聚故,心心所品故,及无为故。
癸三、简
除余假有法。
即前所说自性至除余假有法者:此中总指五识身相应地及意地,名如前说。以意地名具摄一切识故,于意地初已释其义。今于意地文中,为显五事三处所摄,非不兼说五识相应;故于前说更置等言。遍一切义是等义故。由五相应遍通诸识差别转故。又一切法略有五种,谓心、心所有、色、不相应、无为。今说五事三处所摄,心心所品合为一故。于三处中五识依缘,及与意识一分所缘,皆色聚摄。六识自性、助伴、作业,及与意识一分所缘,皆心心所品摄。所余意识一分所缘,即无为摄。余假有法,即不相应;非此所说,是故除之。
壬二、广释3 癸一、辨品类2 子一、色聚3 丑一、标说
今当先说色聚诸法。
丑二、别辨2 寅一、大种摄3 卯一、明作五业2 辰一、问
问:一切法生,皆从自种而起。云何说诸大种能生所造色耶?云何造色依彼,彼所建立,彼所任[1]持,彼所长养耶?
问一切法生等者:此有五问。谓诸大种与所造色,云何能为生、依、立、持、养五因耶?下次第答,如文可知。
辰二、答2 巳一、释5 午一、生因2 未一、辨相2 申一、种子
答:由一切内外大种及[2]所造色种子,皆悉依附内相续心。乃至诸大种子未生诸大以来,造色种子终不能生造色。
申二、现行
要由彼生,造色方从自种子生,是故说彼能生造色,要[3]由彼生为前导故。
未二、结说
由此道理,说诸大种为彼生因。
由一切内外大种等者:谓若大种,于自身中亲附、执受,是名为内。若器世间,非于自身亲附、执受,是名为外。如下声闻地说。(陵本二十七卷一页2246)如说大种内外差别,诸所造色当知亦尔。如是内外大种及所造色一切种子,皆悉依附异熟所摄阿赖耶识。即此阿赖耶识亦名内相续心,以能积集诸法种子是心义故。
午二、依因
云何造色依于彼耶?由造色生已,不离大种处而转故。
由造色生已不离大种处而转故者:当知大种先据处所,后余造色依此处转。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四卷十六页4350)由此道理,故说不离。如一味团更相涉入,和合而转,不相离故。
午三、建立因
云何彼所建立?由大种损益,彼同安危故。
由大种损益彼同安危故者:谓若大种遇有损害或摄益时,彼所造色亦有损益;即由此义,名同安危。
午四、任持因
云何彼所任[4]持?由随大种等量不坏故。
由随大种等量不坏者:唯诸大种于此处所现前障碍,所余造色自相遍满,当知由彼势力任持,有所据碍。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四卷十六页4351)依此道理,故说造色随彼大种等量不坏,持彼本量令不损减故。
午五、长养因
云何彼所长养?由因饮食、睡眠、修习梵行三摩地等,依彼造色倍复增广,故说大种为彼养因。
由因饮食睡眠修习梵行三摩地等依彼造色倍复增广者:食有四种。谓段食、触食、意思食、识食。此四皆能长养诸根大种。今此饮食,但约段食,不说余三,下故言等。由欲界色,要具四食,及余一切长养因缘而得长养故。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四卷十八页4361)余一切者,即谓睡眠、修习梵行及三摩地。此中修习梵行,意谓远离非正梵行习淫欲法。诸有色法由二长养之所长养。一、由处宽遍长养流,二、由相增盛长养流。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四卷十七页4359)此言增广,即彼增盛宽遍当知。
巳二、结
如是诸大种望所造色有五种作用应知。
卯二、辨说极微2 辰一、简实有
复次,于色聚中,曾无极微生。若从自种生时,唯聚集生,或细或中或大。
辰二、明假说2 巳一、标
又非极微集成色聚。但由觉慧分析[5]诸色极量边际,分别假立以为极微。
于色聚中曾无极微生等者:此显极微建立,由分别有,非由体有。色聚诸法从种生时,聚集顿生,俱时显现。彼聚集相,或细或中或大,然非极微之所集成。以彼极微但由分别觉慧思</a>惟、称量、观察,分析诸色至极边际,假名极微,而非实有。即由是义,说彼极微无生无灭。
巳二、辨2 午一、有方分2 未一、标二种
又色聚亦有方分,极微亦有方分。
未二、简差别3 申一、标
然色聚有分非极微。
申二、征
何以故?
申三、释
由极微即是分,此是聚色所有,非极微复有余极微,是故极微非有分。
又色聚亦有方分等者:此中极微亦说有方分者,谓极微色亦有方所示现义,名有方分;然非有分,以彼更无余分可得故。极微唯依无分建立,非聚性故。诸聚极微可有细分,若极微处即唯此处,更无细分可以分析。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四卷十二页4334)
午二、不相离2 未一、略标
又不相离有二种。
又不相离有二种者:此不相离,谓极微与聚色不相舍离。为显建立聚极微义。
未二、列释2 申一、同处不相离
一、同处不相离。谓大种极微与色香味触等,于无根处有离根者,于有根处有有根者,是名同处不相离。
同处不相离等者:此中同处,唯说聚色。如下释言:乃至大种所据处所,诸所造色还即据此。即以此义说名同处。处所有二。一、无根处,二、有根处。外器所摄,名无根处,于此聚色名离根者;内身所摄,名有根处,于此聚色名有根者。诸色聚中,大种、造色同处一处,是故言等。极微与此不相离故,是名同处不相离。
申二、和杂不相离2 酉一、标相
二、和杂不相离。谓即此大种极微与余聚集,能造、所造色处俱故,是名和杂不相离。
和杂不相离等者:谓诸聚色从种生时,如种种物石磨为末,以水和合,团杂而生,非如苣蕂、麦、豆等聚。何以故?随彼生因增上力故,如是而生,为有用故。如下决择分说。(如本论五十四卷十四页说4344)由是当知,唯聚色生有和杂义。极微与此不相离故,是名和杂不相离。
酉二、喻简
又此遍满聚色,应知如种种物,石磨为末,以水和合,互不相离;非如胡麻、绿豆、粟、稗等聚。
又此遍满聚色等者:此释前说和杂义。
卯三、释大种名2 辰一、标义
又一切所造色皆即依止大种处,不过大种处量;乃至大种所据处所,诸所造色还即据此;由此因缘,说所造色依于大种。
辰二、释名</a>
即以此义,说诸大种名为大种。
又一切所造色等者:此释前说同处义。
由此大种其性大故,为种生故。
其性大故为种生故者:诸所造色遍为依止,故名为大。诸大生已,造色方生,名为种生。
寅二、色事摄2 卯一、略标列
复次,于诸色聚中,略有十四种事。谓地、水、火、风、色、声、香、味、触,及眼等五根。
卯二、简差别2 辰一、约内外辨2 巳一、内色2 午一、举根所摄聚
除唯意所行色。
除唯意所行色者:法处所摄律仪、不律仪色,及定果色,是名唯意所行色。非此所显,是故除之。以此唯说所余十四事故。
一切色聚,有色诸根所摄者,有一切,如所说事界。
午二、例根所依大种所摄聚
如有色诸根所摄聚如是,有色诸根所依大种所摄聚亦尔。
巳二、外色
所余色聚,除有色诸根,唯有余界。
一切色聚有色诸根所摄者有一切至唯有余界者:此约界摄为论。谓于根非根摄诸色聚中,若有彼彼事界可得,即说彼聚有彼彼界。由为因义、微细义、任持义,是界义故。若诸根摄所有色聚,当知具有十四种事,名有一切。然此一切唯约界摄,如下所说道理应知,是名如所说事界。若非根摄所有色聚,是名所余色聚。于此色聚,除眼等根,唯有九事可得。谓地、水、火、风、色、声、香、味、触。此亦唯约界摄,由是说言唯有余界。
辰二、约诸摄辨3 巳一、相摄
又约相摄有十四事,即由相摄施设事极微。
巳二、界摄
若约界摄,随于此聚有尔所界,即说此聚尔所事摄。
又约相摄等者:相谓自相。一一差别,略有十四,名十四事。即由诸色自相差别,施设假立名事极微。如是极微亦有十四,如事应知。然复有一,谓法处所摄实物有色极微。今不说之,同前意所行色,是所除故。
巳三、不相离摄3 午一、标
若约不相离摄,或内、或外所有诸聚。
或内或外所有诸聚者:根所摄色,是名内聚;非根所摄,是名外聚。
随于此聚中,乃至有尔所法相可得,即说此聚尔所事摄应知。
午二、征
所以者何?
午三、释2 未一、辨可得4 申一、唯一大种可得
或有聚中唯一大种可得。如石、末尼、真珠、琉璃、珂贝、璧玉、珊瑚等中,或池、沼、沟、渠、江、河等中,或火焰、灯烛等中,或四方风轮有尘、无尘风等中。
申二、有二大种可得
或有聚中二大种可得。如雪、湿树、叶、华、果等中,或热末尼等中。
申三、有三大种可得
或有聚中三大种可得。如即热树等中,或动摇中。
申四、有四大种可得2 酉一、标聚
或有聚中四大种可得。谓于内色聚中。
酉二、引证
如薄伽梵说:于各别内身,若发毛等乃至粪秽,是内地界;若小便等,是内水界;若于身中所有暖等,是内火界;若上行等风,是内风界。
未二、结有无
如是若于此聚彼相可得,说彼相为有;若不可得,说彼相为无。
如是若于此聚彼相可得等者:前中且约大种明不相离,当知诸所造色不相离摄,亦复如是。今此总结一切不相离义,故于文中作如是说。例如色蕴中眼,若据不相离摄,则有七物。谓即此眼及与身、地、色、香、味、触。如说于眼,如是耳、鼻、舌、身,及外色、香、味、触,随应差别皆当了知。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四卷八页4313)
丑三、料简3 寅一、约声等辨3 卯一、声2 辰一、标不定
复次,声于一切色聚中,界故说有,相即不定。
辰二、随难释
由现在方便生故。
声于一切色聚中界故说有等者:前不相离,依彼相有别别建立。然有定不定别。内外色聚,除声相外,余恒时有,是名为定。声即不尔。从现缘生,是名不定。故今别说。若于是处声相现前,彼不相离,应说有声;若不现前,应不说有;是故此言相即不定。然约声界,当知一切处有,是故此言界故说有。决择分中作如是说:声及声界不恒有故,今当别说。若于是处有声,当知此处复增其一。应知声界一切处增。与此义同。
卯二、风2 辰一、标列
风有二种。谓恒相续及[6]不恒相续。
辰二、随释2 巳一、恒相续
恒相续者,谓于彼彼聚有恒旋转风。
巳二、不恒相续
不恒相续者,谓旋风及空行风。
恒旋转风者:谓于内身有入出息,及于外器有风轮等恒相续转,是名恒旋转风。
卯三、暗明色3 辰一、出体
又闇色、明色,说名空界及孔隙。
又暗色明色说名空界及孔隙者:当知空界,闇、明色摄;孔隙唯暗所摄。又此空界,光明摄者,名为清净;孔隙摄者,名不清净。如决择分说。(陵本五十四卷十六页4353)
辰二、释别2 巳一、闇色
又诸暗色恒相续者,谓世界中间;不恒相续者,谓于余处。
又诸暗色恒相续者谓世界中间等者:世界坏已,未至复成,是名世界中间。于尔所时,空劫现前,不为有情之所居止,彼诸暗色恒时相续。若诸有情所居处所,常闇常明,彼诸暗色不恒相续。依此道理说有差别。决择分言:空界有二。一、恒相续,二、不恒相续。若诸有情所居处所常暗常明,名恒相续;余不尔处,非恒相续。文虽有异,义当准知。彼云常闇常明,名恒相续,义即暗色不恒相续。彼云有情所居处所,当知即此谓于余处。翻此,若非有情所居处所,当知即此世界中间。
巳二、明色
如是明色恒相续者,谓于自然光明天中;
自然光明天者:谓诸天身,自然光曜,内外清洁,无臭秽故。非如人中受用味等资缘,有恶色故。
不恒相续者,谓于余处。
不恒相续谓于余处者:此中余处,亦同前释。谓余有情所居处故。
辰三、明摄
又明闇色,谓于显色增聚应知。
又明暗色谓于显色增聚应知者:青黄赤白是谓显色。于彼增聚假立明暗,除此别无明暗色故。由此道理,前说明暗亦显色摄。
寅二、约诸种辨2 卯一、色聚种2 辰一、明差别
又由依止[7]色聚种子功能故,若遇相似缘时,或小聚无间大聚生,或大聚无间小聚生。
辰二、结增减
由此因缘,施设诸聚有增有减。
若遇相似缘时者:各各种子自缘和合,于一剎那色聚顿生;总说彼缘名相似缘。非不相似能顿生故。
卯二、四大种2 辰一、释经言2 巳一、举说
如经言:若坚、坚摄、近摄、非近摄[8]、执受,乃至广说。
若坚坚摄近摄非近摄执受乃至广说等者:此引经言,且举地界。谓有坚、坚摄、近摄、非近摄、执受、非执受差别。文中略无非执受,当知即广说是。复次,当知执受、非执受别。谓唯于色说名执受,心心所等名非执受。又于色中,所有内根根所依属,说名执受;外非根色,名非执受。又心心所任持不舍,说名执受;若依属根发毛爪等及死后身,名非执受。又执受色,由四因缘之所变异,故名执受。如下决择分说。(陵本六十六卷十页5279)此中诸义,随应准知。唯心心所所执及随逐自身,皆约种子为论,与彼有别。
巳二、释名2 午一、举地大2 未一、坚及坚摄2 申一、约现行种子辨
坚云何?谓地。坚摄云何?谓彼种子。
申二、约能造所造辨
又坚者,即彼界。坚摄者,谓发毛等,或土块等。
未二、近非近摄等3 申一、约内外辨2 酉一、近摄等
近摄云何?谓有执受。执受云何?谓内所摄。
酉二、非近摄等
非近摄云何?谓无执受。无执受云何?谓外所摄。
申二、约执不执辨
又心心所所执种子,名近摄,名执受;与此相违,名非近摄,名非执受。
申三、约不共共辨
又随逐自身故,名近摄、执受,如前说。
午二、例水等
如是水等界,如理应知。
辰二、明具有2 巳一、标
又于一切色聚中,一切时具有一切大种界。
巳二、释2 午一、举现见事2 未一、火大生
如世间现见干薪等物,钻即火生,击石等亦尔。
未二、水大生
又铜铁金银等,极火所烧即销为水。从月爱珠,水便流出。
午二、举神变事
又得神通者,由心胜解力,变大地等成金银等。
寅三、约色聚辨2 卯一、流转2 辰一、标列
又色聚有三种流转。一者、长养,二者、等流,三者、异熟生。
又色聚有三种流转等者:此中色聚,通说根、非根摄及法处所摄色。相续生故,得流转名。举其因缘,略有三种。一、由长养,二、由等流,三、由异熟生。若更分别,当知根所摄色唯由长养、异熟生而得流转,除此二外,无别等流。若非根所摄色,当知具有三种。法处所摄色,不由异熟生。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四卷十八页4361)
辰二、别广3 巳一、长养
长养有二种。一、处遍满长养,二、相增盛长养。
长养有二种等者:诸有色法,由二长养之所长养;诸无色法,唯相增盛说名长养。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四卷十七页4359)总略而言,增长广大是长养义。
巳二、等流
等流有四种。一、长养等流,二、异熟等流,三、变异等流,四、自性等流。
等流有四种等者:根所摄色唯有初二,非根摄色具有四种。总略而言,平等相续,是等流义。
巳三、异熟生
异熟生有二种。一、异熟体生,名异熟生;二、从异熟生,名异熟生。
异熟生有二种等者:业生异熟,是名异熟体生。异熟所生,是名从异熟生。此由最初相续有别,故成二种。
卯二、依处2 辰一、标
又诸色聚,略说依六处转。
辰二、列
谓建立处、覆藏处、资具处、根所依处、根处、三摩地所行处。
依六处转等者:六依持中,建立依持名建立处,藏覆依持名覆藏处,十身资具名资具处;如是三种,外色聚摄。根所依处及彼根处,内色聚摄。三摩地所行处,法处色摄。如是六处,三色所摄应知。
子二、心心所品3 丑一、标法数
复次,于心心所品中,有心可得,及五十三心所可得。谓作意等,乃至寻伺为后边,如前说。
谓作意等乃至寻伺为后边如前说者:此五十三心所,于意地助伴中一一具列,故指前说。(陵本一卷十页40)
丑二、辨彼生4 寅一、相应差别5 卯一、遍行位2 辰一、问
问:如是诸心所,几依一切处心生,一切地、一切时、一切耶?
辰二、答
答:五。谓作意等,思为后边。
卯二、别境位2 辰一、问
几依一切处心生,一切地,非一切时、非一切耶?
辰二、答
答:亦五。谓欲等,慧为后边。
卯三、善心位2 辰一、问
几唯依善,非一切处心生;然一切地,非一切时、非一切耶?
辰二、答
答:谓信等,不害为后边。
卯四、不善心位2 辰一、问
几唯依染污,非一切处心生,非一切地、非一切时、非一切耶?
辰二、答
答:谓贪等,不正知为后边。
卯五、不定位2 辰一、问
几依一切处心生,非一切地、非一切时、非一切耶?
辰二、答
答:谓恶作等,伺为后边。
几依一切处心生等者:遍于善、染、无记诸法依处而生,名一切处。遍于有寻伺等三地相应,名一切地。遍于过去、未来、现在相续流转,名一切时。若一生已,余相应转,是名一切。如是五十三心所,应知几依一切处心生、几通一切地、几遍一切时、几一切相应,故作是问。如于此问具四一切,所余诸问或具不具,差别应知。
寅二、生缘差别2 卯一、标
复次,根不坏,境界现前,能生作意正起,尔时从彼识乃得生。
卯二、释3 辰一、根不坏3 巳一、征
云何根不坏?
巳二、标
谓有二种因。
巳三、列
一、不灭坏故;二、不羸劣故。
云何根不坏等者:此中根言,通说色根及与意根。坏有二种。谓若全坏,是名灭坏;若由羸损,是名羸劣。与此相违,当知不坏。又色根坏略由四缘。一、由外缘所生,二、由内缘所生,三、由业缘所生,四、由自体变异所生。意根损坏亦由四缘。一、由盖所作,二、由散乱所作,三、由未证所作,四、由未解所作。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四卷二十一页4378)
辰二、境界现前2 巳一、征
云何境界现前?
巳二、释2 午一、辨境界
谓或由所依处故,或由自性故,或由方故,或由时故,或由显了不显了故,或由全分及一分故。
云何境界现前等者:此中境界,通说五识及意识摄。此境界性略有六种。一、由依处,谓有情世间所摄色,及器世间所摄色差别应知。二、由自性,谓相差别、作用差别、分位差别应知。三、由方位,谓东、南、西、北等方位差别应知。四、由时分,谓过去、未来、现在差别应知。五、由显了不显了,谓取实不实差别应知。六、由全分及一分,谓取一分事,或遍满事差别应知。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四卷二十二页4383)
午二、明现前3 未一、标二义
若四种障所不障碍,亦非极远。
未二、列四障
谓覆蔽障、隐没障、映[9]夺障、幻惑障。
未三、广极远
极远有二种。谓处所极远、损减极远。
若四种障所不障碍等者:此释境界名现前义。若为黑暗、无明闇、不澄清色暗所覆障,名覆蔽障。若药草力、或呪术力之所隐障,名隐没障。若少小物为广多物之所映夺,故不可得,如饮食中药,或复毛端,如是等名映夺障。若由幻化所作,色相殊胜,或复相似;或由内所作,目眩、惛梦、闷醉、放逸,或复颠狂;名幻惑障。如下闻所成地说。(陵本十五卷八页1304)若不为此四障所障,及非极远,是名境界现前。于极远中,损减极远,意谓极微。分析诸色至最细位,色不现前故。
辰三、作意正起2 巳一、征
云何能生作意正起?
巳二、释3 午一、标列
由四因故。一、由欲力,二、由念力,三、由境界力,四、由数习力。
午二、随释4 未一、由欲力2 申一、征
云何由欲力?
申二、释
谓若于是处心有爱着,心则于彼多作意生。
未二、由念力2 申一、征
云何由念力?
申二、释
谓若于彼已善取其相、已极作想,心则于彼多作意生。
未三、由境界力2 申一、征
云何由境界力?
申二、释
谓若彼境界或极广大、或极可意正现在前,心则于彼多作意生。
未四、由数习力2 申一、征
云何由数习力?
申二、释
若于彼境界已极串习、已极谙悉,心即于彼多作意生。
午三、简难
若异此者,应于一所缘境,唯一作意一切时生。
云何能生作意正起等者:作意若起,心方得生,是名能生作意。由作意力能取所识相状,能起于识故。如下思所成地说。(如本论十六卷四页说1375)此中略说,由四因缘多作意生,当知作意非唯有一。以由四力种种差别,非于一所缘境、一切时生故。
寅三、相续差别2 卯一、简五识
又非五识身有二剎那相随俱生,亦无展转无间更互而生。
又非五识身有二剎那相随俱生等者:此说五识由根不坏、境现前,或随一生,或复俱转,于一剎那差别可得。谓于尔时,若一眼识生缘现前,即于此时一眼识转;若于尔时乃至有五识身生缘现前,即于此时五识身转。然无力能相续随转,是故说言非五识身有二剎那相随俱生。又五识身依、缘、作意各别而生,自不与余作违顺缘。即由如是不随顺义,是故说言亦无展转无间更互而生。
卯二、显意识3 辰一、辨次第2 巳一、寻求心及决定心2 午一、别释其相2 未一、寻求心
又一剎那五识身生已,从此无间,必意识生。
又一剎那至必意识生者:此中五识或随说一,或复一切,于一剎那率尔生已,从此无间不随俱生,不更互生,此名率尔心。然于尔时,定有意识缘现在境分别寻求,是故说言必意识生,此名寻求心。
未二、决定心2 申一、简散乱
从此无间,或时散乱,或耳识生,或五识身中随一识生。
申二、成决定
若不散乱,必定意识中第二决定心生。
或时散乱至决定心生者:此说意识起寻求已,从此无间,或时散乱,或不散乱。由散乱故,彼初意识便不明了。不明了故,于尔所时,若有声相率尔现前,耳识得生;或复余相随一现前,五识身中随一识生。若不散乱,意识明了,定于所缘能生胜解,是名第二决定心生。所以者何?谓若意识任运散乱,于尔所时境相不了,应说彼心堕入过去,于现在境定不相续。无欲等生为因缘故。与此相违,当知意识定相续起,于所寻求而得决定。此名决定心。
午二、结成分别
由此寻求、决定二意识故,分别境界。
巳二、染净心2 午一、标列二因
又由二种因故,或染污,或善法生。谓分别故,及[10]先所引故。
午二、辨转随转2 未一、具二种
意识中所有,由二种因。
未二、唯随转2 申一、释2 酉一、唯由先引3 戌一、标
在五识者,唯由先所引故。
戌二、征
所以者何?
戌三、释
由染污及善意识力所引故,从此无间,于眼等识中,染污及善法生。
酉二、不由分别
不由分别,彼无分别故。
申二、结
由此道理,说眼等识随意识转。
又由二种因至随意识转者:此中通说意识及眼等识有染净心及等流心。染污、善法差别而生,是名染净心。分别所起及先所引,是名等流心。
辰二、释妨难2 巳一、举经难
如经言[11]:起一心,若[12]众多心。
如经言起一心若众多心者:如世尊言:若有众生于如来所,但发一心及一言说:善逝大师!善逝大师!如是发心,我尚说彼于诸善法多有所作,何况身语如其心量随顺奉行。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五卷一页4389)此说一心及众多心,准彼应知。
云何安[13]立此一心耶?
巳二、依义释</a>2 午一、标简
谓世俗言说一心剎那,非生起剎那。
午二、随释2 未一、第一义
云何世俗言说一心剎那?谓一处为依止,于一境界事有尔所了别生,总尔所时名一心剎那。
未二、第二义
又相似相续,亦说名一,与第二念极相似故。
谓一处为依止于一境界事等者:内六处中,随一眼处乃至意处为识依止,是名一处为依止。外六处中,随一色境乃至法境为识所缘,是名于一境界事。眼等诸识差别生起,是名有尔所了别生。
辰三、辨缘境2 巳一、唯缘过去
又意识任运散乱,缘不串习境时无欲等生,尔时意识名率尔堕心,唯缘过去境。
意识任运散乱至唯缘过去境者:此释前说意识或时散乱因缘及相。谓缘不串习境时,无欲等生,是名因缘。等言,等取念力。由此因缘,能生作意不相续起,是故意识任运散乱。其相云何?谓尔所时,意识不与五识于境俱转,唯缘先剎那中所寻求相。当知尔时意识名率尔堕心,彼所缘相名过去境。由此因缘,境不明了,故名散乱。
巳二、唯缘现在
五识无间所生意识,或寻求、或决定,唯应说缘现在境,若此即缘彼境生。
五识无间至缘彼境生者:此说寻求、决定二种意识与五识俱,同缘一境,现前明了,故名现在。此之意识缘五识境,相续而生,故名缘彼境生。
寅四、了相差别2 卯一、了总相
又识能了别事之总相。
卯二、了别相2 辰一、举五法5 巳一、作意
即此所未了别所了境相,能了别者,说名作意。
巳二、触
即此可意、不可意、俱相违相,由触了别。
巳三、受
即此摄受、损害、俱相违相,由受了别。
巳四、想
即此言说因相,由想了别。
巳五、思
即此邪、正、俱相违行因相,由思了别。
辰二、结遍行
是故说彼作意等,思为后边,名心所有法。遍一切处、一切地、一切时、一切生。
识能了别事之总相等者:此释眼等诸识及遍行心所取相差别。色等境界,名事总相,此识所取。色等事中所应识相,作意所取。云何名为所应识相?谓于事总相中,有其别相,非识所了,名此所未了别。即于是中所应了相,是名所了境相,亦名所应识相。如前已说,能生作意正起,识乃得生,是故作意能取诸识所应识相。又别相中,有可意、不可意、俱相违差别,此触所取。复有摄受、损害、俱相违差别,此受所取。复有言说因相差别,此想所取。复有邪、正、俱相违行因相差别,此思所取。如是别相,皆非识所能了;由是前说所未了别,当知通说后一切相。如是作意为先,思为后边,名五遍行心所有法。遍一切处、一切地、一切时、一切生故。
丑三、随应广2 寅一、约行相辨10 卯一、作意
作意云何?谓心回转。
卯二、触
触云何?谓三和合。
卯三、受
受云何?谓领纳。
卯四、想
想云何?谓了像。
卯五、思
思云何?谓心造作。
卯六、欲
欲云何?谓于可乐事,随彼彼行,欲有所作性。
卯七、胜解
胜解云何?谓于决定事,随彼彼行,印可随顺性。
卯八、念
念云何?谓于串习事,随彼彼行,明了记忆性。
卯九、三摩地
三摩地云何?谓于所观察事,随彼彼行,审虑所依心一境性。
卯十、慧
慧云何?谓即于所观察事,随彼彼行,简择诸法性。或由如理所引,或由不如理所引,或由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
随彼彼行者:行谓所行,于彼彼境现前行故。境界有四。谓可乐事、决定事、串习事、观察事。于此四事,欲乃至慧五心所法各别而生,是名别境心所有法。初三心所,随其次第,于前三境事生;后二心所,于后一境事生;如文可知。
寅二、约作业辨10 卯一、作意
又作意作何业?谓引心为业。
引心为业者:能引发心,令心缘境,是名引心。此若现起,心方生故。
卯二、触
触作何业?谓受、想、思所依为业。
卯三、受
受作何业?谓爱生所依[14]为业。
爱生所依为业者:受有苦、乐、不苦不乐差别。依彼三受,有三爱生。谓依苦受生别离爱,依乐受生和合爱,依不苦不乐受生俱相违爱应知。
卯四、想
想作何业?谓于所缘,令心发起种种言说为业。
卯五、思
思作何业?谓发起寻伺身语业等为业。
发起寻伺身语业等为业者:此中等言,等取或为和合、或为别离、或为随与、或为贪爱、或为瞋恚、或为弃舍,乃至或为染污、或为清净。(如显扬论一卷四页说31,481a)此文但说发起寻伺及身语业,略不说余,故置等言。
卯六、欲
欲作何业?谓发勤为业。
卯七、胜解
胜解作何业?谓于所缘,印[15]持功德过失为业。
印持功德过失者:谓于所缘功德过失,印可任持,不可引夺故。
卯八、念
念作何业?谓于久远[16]所思、所作、所说,忆念为业。
所思所作所说者:所思,谓意业。所作,谓身业。所说,谓语业。
卯九、三摩地
三摩地作何业?谓智所依为业。
卯十、慧
慧作何业?谓于戏论所行染污清净,随顺推求为业。
于戏论所行染污清净随顺推求者:此中戏论,谓即言说。诸染净法,言辞所说,是名戏论所行染污清净。如所言说思惟其义,是名随顺推求。
癸二、明建立3 子一、三世2 丑一、征
云何建立三世?
丑二、释2 寅一、约种子辨2 卯一、如法建立
谓诸种子不离法故,如法建立。
卯二、自相建立
又由与果、未与果故。
寅二、约果法辨
若诸果法,若已灭相,是过去;有因未生相,是未来;已生未灭相,是现在。
建立三世等者:种子及果皆可建立三世差别;然种微隐,要望现行方可建立。此复云何?谓已生现,是名过去;若未生现,是名未来;正生现时,是名现在。由是说言种子不离法故,如法建立。又彼果法,亦依种子与果、未与果故而得建立三世差别。由已与果,因已受尽,自性已灭,是名过去。由未与果,因及自性皆未受用,待缘当生,将起现前,是名未来。又已与果,因已受用,自性受用未尽,是名现在。如下决择分说。(陵本六十六卷十四页5294)由是当知,种果道理,非一非异。即由此义,更互为依,建立三世。
子二、四相3 丑一、征
云何建立生、老、住、无常?
丑二、释2 寅一、总标
谓于一切处识相续中,一切种子相续俱行建立。
寅二、别辨4 卯一、生有为相
由有缘力故,先未相续生法,今最初生,是名生有为相。
卯二、老有为相2 辰一、标相
即此变异性,名老有为相。
辰二、辨类2 巳一、标列
此复二种。一、异性变异性,二、变性变异性。
巳二、随释2 午一、异性变异性
由有相似生故,立异性变异性。
午二、变性变异性
由有不相似生故,立变性变异性。
卯三、住有为相
即已生时,唯生剎那随转故,名住有为相。
卯四、无常有为相
生剎那后,剎那不住故,名无常有为相。
丑三、结
如是即约诸法分位差别,建立四相。
于一切处识相续中一切种子相续俱行建立者:三界生处,名一切处。阿赖耶识结生相续,名识相续。彼识中种,为彼所持,相续流转,名与俱行。由此种子能生诸法,有其分位差别可得,是故建立生、老、住、无常。
子三、四缘3 丑一、标列
又有四缘。一、因缘,二、等无间缘,三、所缘缘,四、增上缘。
丑二、随释2 寅一、约体性辨4 卯一、因缘
因缘者,谓种子。
卯二、等无间缘
等无间缘者,谓若此识无间,诸识决定生,此是彼等无间缘。
等无间缘者等者:此中等言,谓识自性无间生时,一一相续。从善无间不善性生,不善无间复善性生,从二无间无记性生;劣界无间中界生,中界无间妙界生,如是妙界无间乃至劣界生;有漏无间无漏生,无漏无间有漏生;世间无间出世生,出世无间世间生;相续剎那,体唯是一。非如色聚增减不定,是故言等。自相续时,中无间隔,故名无间。然此无间,非谓剎那;但约诸识自性定相续生而建立故。此文中说</a>:此识无间,诸识决定生,此是彼等无间缘。决择分说:谓此诸心心所无间,彼诸心心所生,说此为彼等无间缘。(陵本五十二卷一页4137)文虽有异,其义无别。应依决择分文正解此所说义。此中识言,应知通说诸心心所。言此识者,应知说此无间灭位,诸心心所待彼当生,说此灭故。非随一识名为此识,可有诸识决定生义。若尔,便违建立等无间言。复次,当知诸心心所,非唯由识及彼心所众多非一,总说名诸;即识自类及彼心所有善、不善、无记,乃至广说差别可得,是故名诸。集论中说:同分异分心心所生等无间故,是等无间缘义。由善、不善、无记等别,可说同分异分等无间生。若唯自识种类非一名诸识者,此云何通!不许异类为缘生故。
卯三、所缘缘
所缘缘者,谓诸心心所所缘境界。
卯四、增上缘2 辰一、释2 巳一、约生识辨2 午一、举眼识
增上缘者,谓除种子,余所依,如眼及助伴法。
午二、例余识
望眼识[17],所余识亦尔。
巳二、约取果辨
又善不善性能取爱非爱果。
辰二、结
如是等类,名增上缘。
寅二、约安立辨4 卯一、因缘
又由种子故,建立因缘。
卯二、等无间缘
由自性故,立等无间缘。
由自性故立等无间缘者:此中自性,如前已说眼识自性乃至意自性差别应知。由彼彼识自性有别,依此建立等无间缘。诸心所法是彼助伴;虽有自性,不更别立。但随彼识说有等无间缘,心心所聚善不善等定俱转故。
卯三、所缘缘
由所缘境故,立所缘缘。
卯四、增上缘
由所依及助伴等故,立增上缘。
丑三、引证2 寅一、标
如经言:诸因诸缘能生识者,彼即此四。
寅二、辨
因缘一种[18],亦因亦缘,余唯是缘。
癸三、显差别2 子一、性类差别2 丑一、征
又如经言:善、不善、无记者,彼差别云何?
丑二、释3 寅一、善法2 卯一、别辨增一2 辰一、辨10 巳一、一种
谓诸善法,或立一[19]种。由无罪义故。
由无罪义故者:谓诸善法起现行时,不如烦恼生现法罪、生后法罪、生俱法罪,故名无罪。
巳二、二种
或立二种。谓生得善及方便善[20]。
生得善及方便善者:云何生得善?谓即彼诸善法,由先串习故,感得如是报。由此自性,即于是处不由思惟任运乐住。云何方便善?谓依止亲近善丈夫故,听闻正法,如理作意,修习净善</a>法随法行。(如集论二卷八页说31,669b)
巳三、三种
或立三种。谓自性善、相应善、等起善。
自性善相应善等起善者:云何自性善?谓信等十一心所有法。云何相应善?谓彼相应法。云何等起善?谓彼所发身业语业。(如集论二卷八页说31,669b)
巳四、四种
或立四种。谓顺福分善、顺解脱分善、顺决择分善,及无漏善。
顺福分善等者:云何顺福分善?谓能引摄生天乐异熟果,及于人中生富贵家。云何顺解脱分善?谓修习涅槃资粮。云何顺决择分善?谓加行位,信等善根顺趣现观入见道故。云何无漏善?谓永断贪欲、永断瞋恚、永断愚痴、永断一切烦恼,及能发起胜品神通等世出世共不共功德。
巳五、五种
或立五种。谓施性善、戒性善、修性善、爱果善、离系果善。
爱果善离系果善者:引摄人天可爱趣生,名爱果善。引摄随顺涅槃清净,名离系果善。
巳六、六种
或立六种。谓善色、受、想[21]、行、识,及择灭。
善色受想行识及择灭者:有漏五蕴为善所依,是名善色受想行识。无漏五蕴,是名择灭。由慧方便,有漏诸行毕竟不起,性离系故。
巳七、七种
或立七种。谓念住所摄善、正勤[22]所摄善、神足所摄善、根所摄善、力所摄善、觉支所摄善、道支所摄善。
巳八、八种
或立八种。谓起迎、合掌、问讯、礼敬业所摄善,赞彼妙说、称扬实德所摄善,供承病者所摄善,敬事师长所摄善,随喜[23]所摄善,劝请所摄善,回向所摄善,修无量所摄善。
巳九、九种
或立九种。谓方便、无间[24]、解脱、胜进道所摄善,及软、中、上、世、出世道所摄善。
巳十、十种5 午一、约方便辨
或立十种。谓有依善、无依善、闻所生善、思所生善、
有依善无依善者:如诸菩萨行布施时,不依世间名声赞颂,不依于他反报恩德,不依帝释魔王轮王自在等果;一切布施皆为回向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名无依善。与此相违,名有依善。
律仪所摄善、非律仪非不律仪所摄善、
律仪所摄善等者:谓若远离诸不善思,与信等五善根俱行,说名律仪。誓受律仪,百行所摄,是名律仪所摄善。如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三卷三页4216)与此相违,诸不善思恒与不信、懈怠、忘念、散乱、恶慧俱行,于不善业决定期愿,是名不律仪者。除此所说律仪、不律仪业,所有善品身语意业,当知是名非律仪非不律仪所摄善。
根本眷属所摄善、声闻乘所摄善、独觉乘所摄善、大乘所摄善。
根本眷属所摄善者:十善业道最后究竟,是名根本所摄善;先起加行,是名眷属所摄善。
午二、约系不系辨
又立十种。谓欲界系善;初、二、三、四静虑系善;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系善;无漏所摄善。
午三、约业道辨
又有十种。谓十善业道。
午四、约无学辨
又有十种。谓无学正见,乃至正解脱、正智。
午五、约感生辨
又有十种。谓能感八福生,及转轮王善,及趣不动善。
能感八福生等者:谓生人中大富贵家,是名第一福生。如是往生六欲界天及梵众天,是名第二乃至第八福生。此及轮王,皆福行生。余不动行,能趣色无色生,是名趣不动善。
辰二、结
如是等类,诸善差别。
卯二、略说善义
略说善有二种义。谓取爱果义,善了知事及彼果义。
寅二、不善法2 卯一、标
不善法者,谓与善法相违,及能为障碍。
卯二、释
由能取不爱果故,及不正了知事故。
寅三、无记法2 卯一、标列
无记法者,略有四种。谓异熟生,及一分威仪路、工巧处及变化。
无记法者略有四种等者:业所引生,名异熟生。此唯无记。威仪、工巧、三性可得;及变化心,通善、无记。此取无记一分,是名一分威仪路、工巧处及变化。
卯二、料简2 辰一、诸工巧处及威仪路2 巳一、举工巧处
若诸工巧但为戏乐,不为活命,非习业想,非为简择,此工巧处业是染污;余是无记。
巳二、例威仪路
如工巧处,威仪路亦尔。
若诸工巧至威仪路亦尔者:此中工巧、威仪,唯说染污、无记,略无善性。然非不有。由善加行所起工巧,及依寂静发起威仪,皆善性故。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五卷十三页4439)若依染着发起工巧,及依伎乐发起威仪,如是名为但为戏乐,故是染污。非依养命而习彼业,是名非习业想。非依加行而修善巧,是名非为简择。
辰二、诸变化心
变化有二种。谓善及无记。
变化有二种等者:若为利他而起变化,当知是善。若为嬉戏加行所摄,是无记性。此无染污,故说有二。
子二、根境差别2 丑一、法差别2 寅一、别辨增一2 卯一、内六处2 辰一、五根2 巳一、举眼11 午一、一种
复次,眼有一种。谓能见色。
午二、二种
或立二种。谓长养眼、异熟生眼。
午三、三种
或立三种。谓肉眼、天眼、慧眼。
肉眼天眼慧眼者:能照显露无有障碍有见诸色,是名肉眼。能照显露、不显露、有障、无障有见诸色,是名天眼。照一切种若色、非色所有诸法,是名慧眼。由有三分照了一切所知境界增上力故,建立三眼。如下闻所成地说。(陵本十四卷五页1193)
午四、四种2 未一、总标列
或立四种。谓有瞬眼、无瞬眼、恒相续眼、不恒相续眼。
未二、随难释
恒相续者,谓色界眼。
午五、五种
或立五种。谓五趣所摄眼。
午六、六种
或立六种。谓自相续眼、他相续眼、端严眼、丑陋眼、有垢眼、无垢眼。
午七、七种
或立七种。谓有识眼、无识眼、强眼、弱眼、善识所依眼、不善识所依眼、无记识所依眼。
午八、八种
或立八种。谓依处眼、变化眼、善业异熟生眼、不善业异熟生眼、食所长养眼、睡眠长养眼、梵行长养眼、定所长养眼。
午九、九种
或立九种。谓已得眼、未得眼、曾得眼、未曾得眼、得已失眼、应断眼、不应断眼、已断眼、非已断眼。
午十、十种无
或立十种者,无。
午十一、十一种
或立十一种。谓过去眼、未来眼、现在眼、内眼、外眼、粗眼、细眼、劣眼、妙眼、远眼、近眼。
巳二、例耳等2 午一、例同
如眼如是,耳等亦尔。
午二、显别2 未一、标
是中差别者,谓增三、增四。
未二、释3 申一、耳2 酉一、三种
三种耳者,谓肉所缠耳、天耳、审谛耳。
酉二、四种
四种耳者,谓恒相续耳、不恒相续耳、高听耳、非高听耳。
申二、鼻舌2 酉一、三种
三种鼻舌者,谓光净、不光净,及被损。
酉二、四种
四种鼻舌者,谓恒相续、不恒相续、有识、无识。
申三、身2 酉一、三种
三种身者,谓滓秽处、非滓秽处,及一切遍诸根所随逐故。
酉二、四种
四种身者,谓恒相续、不恒相续、有自然光、无自然光。
辰二、意根12 巳一、一种
或立一种意。谓由识法义故。
巳二、二种2 午一、标列
或立二种。谓堕施设意、不堕施设意。
午二、随释2 未一、第一义
初谓了别名言者意,后谓婴儿意。
未二、第二义
又初谓世间意,后谓出世间意。
巳三、三种
或立三种。谓心、意、识。
巳四、四种
或立四种。谓善、不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
巳五、五种
或立五种。谓五位差别。一、因位,二、果位,三、乐位,四、苦位,五、不苦不乐位。
巳六、六种
或立六种。谓六识身。
巳七、七种
或立七种。谓依七识住。
巳八、八种
或立八种。谓增语触相应、有对触相应、依耽嗜、依出离、有爱味、无爱味、世间、出世间。
巳九、九种
或立九种。谓依九有情居。
巳十、十种无
或立十种者,无。
巳十一、十一种
或立十一种,如前说。
巳十二、十二种2 午一、标
或立十二种,即十二心。
午二、释2 未一、世间2 申一、欲界心
谓欲界善心、不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
申二、色无色界心
色界有三心,除不善;无色界亦尔。
未二、出世间
出世间心有二种。谓学及无学。
卯二、外六处6 辰一、色10 巳一、一种
或立一种色。谓由眼所行义故。
巳二、二种
或立二种。谓内色、外色。
巳三、三种
或立三种。谓显色、形色、表色。
巳四、四种
或立四种。谓有依光明色、无依光明色、正不正光明色、积集住色。
巳五、五种
或立五种。谓由五趣差别故。
巳六、六种
或立六种。谓建立所摄色、覆藏所摄色、境界所摄色、有情数色、非有情数色、有见有对色。
巳七、七种
或立七种。谓由七种摄受事差别故。
巳八、八种
或立八种。谓依八世杂说。一、地分杂色,二、山杂色,三、园林池沼等杂色,四、宫室杂色,五、业处杂色,六、彩画杂色,七、锻业杂色,八、资具杂色。
巳九、九种
或立九种。谓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麤、若细、若劣、若妙、若远、若近。
巳十、十种
或立十种。谓十种资具。
辰二、声10 巳一、一种
或立一种声。谓由耳所行义故。
巳二、二种
或立二种。谓了义声、不了义声。
巳三、三种
或立三种。谓因受大种声、因不受大种声、因俱大种声。
巳四、四种
或立四种。谓善、不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
巳五、五种
或立五种。谓由五趣差别故。
巳六、六种
或立六种。一、受持读诵声,二、请问声,三、说法声,四、论议决择声,五、展转言教若犯若出声,六、喧杂声。
巳七、七种
或立七种。谓男声、女声、下声、中声、上声、鸟兽等声、风林丛声。
巳八、八种2 午一、约四言说辨2 未一、标列
或立八种。谓四圣言声,四非圣言声。
未二、随释2 申一、四非圣言
四非圣言者,一、不见言见、见言不见非圣言;二、不闻言闻、闻言不闻非圣言;三、不觉言觉、觉言不觉非圣言;四、不知言</a>知、知言不知非圣言。
申二、四圣言
四圣言者,一、见言见、不见言不见圣言;二、闻言闻、不闻言不闻圣言;三、觉言觉、不觉言不觉圣言;四、知言知、不知言不知圣言。
午二、约四语业辨
又有八种。谓四善语业道,四不善语业道。
巳九、九种
或立九种。谓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若远、若近。
巳十、十种3 午一、标
或立十种。谓五乐所摄声。
午二、征
此复云何?
午三、列
一、舞俱行声,二、歌俱行声,三、弦管俱行声,四、女俱行声,五、男俱行声,六、螺俱行声,七、腰等鼓俱行声,八、冈等鼓俱行声,九、都昙等鼓俱行声,十、俳叫声。
辰三、香10 巳一、一种
或立一种香。谓由鼻所行义故。
巳二、二种
或立二种。谓内及外。
巳三、三种
或立三种。谓可意、不可意,及处中香。
巳四、四种
或立四种。谓四大香。一、沈香,二、窣堵鲁迦香,三、龙脑香,四、麝香。
巳五、五种
或立五种。谓根香、茎香、叶香、华香、果香。
巳六、六种
或立六种。谓食香、饮香、衣香、庄严具香、乘香、宫室香。
巳七、七种
或立七种。谓皮香、叶香、素泣谜罗香、栴檀香、三辛香、熏香、末香。
巳八、八种
或立八种。谓俱生香、非俱生香、恒续香、非恒续香、杂香、纯香、猛香、非猛香。
巳九、九种
或立九种。谓过去、未来、现在等,如前说。
巳十、十种
或立十种。谓女香、男香、一指香、二指香、唾香、洟香、脂髓脓血香、肉香、杂糅香、淤泥香。
辰四、味10 巳一、一种
或立一种味。谓由舌所行义故。
巳二、二种
或立二种。谓内及外。
巳三、三种
或立三种。谓可意等,如前说。
巳四、四种
或立四种。谓大麦味、粳稻味、小麦味、余下谷味。
巳五、五种
或立五种。谓酒饮味、非酒饮味、蔬菜味、林果味、所食味。
巳六、六种
或立六种。谓甘苦等。
巳七、七种
或立七种。谓酥[25]味、油味、蜜味、甘蔗变味、乳酪味、盐味、肉味。
巳八、八种
或立八种。如香说。
巳九、九种
或立九种。亦如香说。
巳十、十种2 午一、总标列
或立十种。谓可嚼味、可啖味、可尝味、可饮味、可吮味、可爆[26]干味、充足味、休愈味、荡涤味、常习味。
午二、随难释
后五谓诸药味。
辰五、触10 巳一、一种
或立一种触。谓由身所行义故。
巳二、二种
或立二种。如香说。
巳三、三种
或立三种。谓可意等。
巳四、四种
或立四种。谓摩触、搦触、打触、揉触。
巳五、五种2 午一、第一义
或立五种。谓五趣差别。
午二、第二义
又有五种。谓蚊蝱蚤虱[27]蛇蝎等触。[28]
巳六、六种
或立六种。谓苦、乐、不苦不乐、俱生、所治摄、能治摄。
巳七、七种2 午一、总标列
或立七种。谓坚硬[29]触、流湿触、暖触、动触、跳堕触、摩按触、身变异触。
午二、随难释
谓湿滑等。
巳八、八种
或立八种。谓手触触、块触触、杖触触、刀触触、冷触触、暖触触、饥触触、渴触触。
巳九、九种
或立九种。如香说。
巳十、十种
或立十种。谓食触、饮触、乘触、衣触、庄严具触、床座触、机[30]橙[31]台枕[32]及方座[33]触、女触、男触、彼二相事受用触。
辰六、法2 巳一、出体性3 午一、标
略说法界,若假若实,有八十七法。
午二、征
彼复云何?
午三、辨4 未一、心所有法摄
谓心所有法有五十三,始从作意,乃至寻、伺为后边。
未二、法处色摄
法处所摄色有二种。谓律仪不律仪所摄色、三摩地所行色。
未三、不相应行摄
不相应行有二十四种。谓得、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异熟、命根、众同分、异生性、生、老、住、无常、名身、句身、文身、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时、方、数、和合、不和合。
未四、无为摄2 申一、标列
无为有八事。谓虚空,非择灭,择灭,善、不善、无记法真如,不动,想受灭。
申二、释说
如是无为,广八略六,若六若八,平等平等。
巳二、辨种类10 午一、一种
复次,法界或立一种。谓由意所行义。
午二、二种
或立二种。谓假所摄法、非假所摄法。
午三、三种
或立三种。谓有色、无色,及无为[34]。
午四、四种
或立四种。谓有色假所摄法、无色心所有所摄法、无色不相应假所摄法、无色无为假非假所摄法。
午五、五种
或立五种。谓色,心所有[35]法,心不相应行,善、无记无为。
午六、六种
或立六种。谓受、想、相应行、不相应行、色、无为。
午七、七种
或立七种。谓受、想、思、染污、不染污、色、无为。
午八、八种
或立八种。谓善、不善、无记、受、想、行、色、无为。
午九、九种
或立九种。谓由过去、未来等差别。
午十、十种
或立十种。谓由十种义。一、随逐生义;二、领所缘义;三、取所缘相义;四、于所缘造作义;五、即彼诸法分位差别义;六、无障碍义;七、常离系义;八、常非离系义;九、常无颠倒义;十、苦乐离系义、非受离系义及受离系义。
寅二、总结法数
如是若内若外六处所摄法,差别分别有六百六十。
如是若内若外至六百六十者:处有十二,一一建立各有十种。于一一处次第渐增十种,合有五十五数。如是十二总略建立,共有六百六十。
丑二、名差别2 寅一、释2 卯一、内六处6 辰一、眼
复次,屡观众色,观而复舍,故名为眼。
辰二、耳
数数于此声至能闻,故名为耳。
辰三、鼻
数由此故能齅诸香,故名为鼻。
辰四、舌
能除饥羸、数发言论、表彰呼召,故名为舌。
辰五、身
诸根所随,周遍积聚,故名为身。
辰六、意2 巳一、显义2 午一、约俱生我辨
愚夫长夜,莹饰藏护,执为己有,计为我所我及我我[36]。
午二、约分别我辨
又诸世间,依此假立种种名想。谓之有情、人,与命者、生者、意生,及儒童等。
巳二、结名
故名为意。
谓之有情等者:此中有情,谓诸贤圣如实了知唯有此法,更无余故;又复于彼有爱着故。言命者者,谓寿和合现存活故。言生者者,谓具生等所有法故。言意生者,谓此是意种类性故。言儒童者,即摩纳缚迦,谓依止于意,或高、或下故。等言,等取养育者及补特伽罗。如下摄异门分说。(陵本八十三卷十六页6323)
卯二、外六处6 辰一、色
数可示现,在其方所,质量可增,故名为色。
辰二、声
数宣数谢,随增异论,故名为声。
辰三、香
离质潜形,屡随风转,故名为香。
辰四、味
可以舌尝,屡招疾苦,故名为味。
辰五、触
数可为身之[37]所证得,故名为触。
辰六、法
遍能任持,唯意境性,故名为法。
寅二、结
如是等类,诸法差别应知。
辛二、重说义2 壬一、嗢柁南
此中重说嗢柁南曰:
自性及所依 所缘助伴业 由此五种门 诸心差别转
壬二、长行
此中显由五法,六识身差别转。谓自性故,所依故,所缘故,助伴故,业故。
庚二、六善巧摄
又复应知蕴善巧摄、界善巧摄、处善巧摄、缘起善巧摄、处非处善巧摄、根善巧摄。
又复应知蕴善巧摄者:六种善巧建立差别,决择分中广释其义。(陵本五十三卷十五页4256)
庚三、九事所摄4 辛一、标
又复应知诸佛语言,九事所摄。
辛二、征
云何九事?
辛三、列
一、有情事,二、受用事,三、生起事,四、安住事,五、染净事,六、差别事,七、说者事,八、所说事,九、众会事。
辛四、释9 壬一、有情事
有情事者,谓五取蕴。
壬二、受用事
受用事者,谓十二处。
壬三、生起事
生起事者,谓十二分[38]缘起及缘生。
壬四、安住事
安住事者,谓四食。
壬五、染净事
染净事者,谓四圣谛。
壬六、差别事
差别事者,谓无量界。
壬七、说者事
说者事者,谓佛及彼弟子。
壬八、所说事
所说事者,谓四念住等菩提分法。
壬九、众会事
众会事者,所谓八众。一、剎帝利众,二、婆罗门众,三、长者众,四、沙门众,五、四大天王众,六、三十三天众,七、焰[39]摩天众,八、梵天众。
所谓八众等者:此中前四,人趣所摄,依四因缘而得建立。后四,天趣所摄,依三因缘而得建立。如闻所成地说。(陵本十五卷二页1278)于天趣中,焰摩天众,当知此即他化自在天摄。由说欲界边际为建立因缘故。
己二、嗢柁南
又嗢柁南曰:
色聚相应品 世相及与缘 善等差别门 巧便事为后
瑜伽师地论</a>科句披寻记卷第三
[1] 「任」,磧砂作「住」。
[2] 「及」,大正作「又」。
[3] 磧砂無「要」字。
[4] 「任」,磧砂作「住」。
[5] 「析」,大正作「折」。
[6] 「及」,大正作「又」。
[7] 「止」,磧砂作「心」。
[8] 磧砂無「非近攝」。
[9] 「映」,陵本作「暎」。
[10] 「及」,大正作「又」。
[11] 「言」,磧砂作「有」。
[12] 「若」,磧砂作「苦」。
[13] 「安」,磧砂作「緣」。
[14] 「依」,磧砂作「待」。
[15] 「印」,大正、陵本作「任」。磧砂作「住」。
[16] 磧砂無「遠」字。
[17] 「望眼識」,披尋記原置於【午一、舉眼識】一科之下。
[18] 「種」,磧砂作「者」。
[19] 「一」,磧砂作「二」。
[20] 「善」,大正作「喜」。
[21] 「想」,磧砂作「思」。
[22] 「勤」,磧砂作「勝」。
[23] 「喜」,大正作「善」。
[24] 「間」,陵本作「礙」。
[25] 「酥」,磧砂作「蘇」。
[26] 「爆」,磧砂作「暴」。
[27] 「蚤蝨」,大正作「風日」。
[28] 編按:寒熱、飢渴、風雨、蚊虻、蛇蝎。
[29] 「硬」,大正作「鞭」。
[30] 「机」,磧砂作「抗」。
[31] 「橙」,磧砂作「蹬」。
[32] 「枕」,磧砂作「抗」。
[33] 「座」,磧砂作「坐」。
[34] 「無為」,磧砂、大正、陵本作「有為無為」。
[35] 大正無「有」字。
[36] 「我我」,磧砂、大正、陵本作「我所」。
[37] 磧砂無「之」字。
[38] 「分」,大正作「分事」。
[39] 「焰」,磧砂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