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课 诸家的判教 (一)

3个月前 作者: 方伦
    释尊应种种机,说种种法,所以在四十九年中,前中后各期,所说皆截然不同。佛教传入中国后,经中国学者,各据己见,将其分为若干时,或若干类,使学佛研经人士,获有线索可寻,较易探讨了解,名为判教。判者:分别同异之象,教者:圣人度世 (1) 之言。自唐以来,判别教相者二十余家,今择其较为重要普及者,分述于下:


    天台宗所判教相


    天台宗 (2) 智者大师 (3),判释尊所说之法,为五时八教。五时是就时间的先后分出,即第一。华严时,第二、鹿苑时, 第三、方等时,第四、般若时,第五、法华盘时。(4) 八教是就法的性质分出,八教中又分为化法四教,和化仪四教,化法是教化众生的法门:即一、三藏</a>教,二、通教,三、别教,四、圆教。(5) 化仪是教化众生的仪式:一、为上根顿说别教圆教的大法者,名顿教。二、对中下根渐次 ,自浅至深,次第而进者,名渐教。二、以不思议智慧神通之力,使听众各自领会,互不相知者,名秘密教。四、以不思议智慧神通之力,使听众闻解各异,证果不同,或闻小法得大果,或闻大法得小果者,名不定教。


    华严宗所判教相


    华严宗 (6) 将一切经教,判为五 (7),即一、在四部阿含经,及发智、婆娑论中,说灰心灭智的涅槃法者,名小乘教。二、在解深密经</a>,及唯识论等,分别五性 (8),建立依他 (9) 的万法者,为相始教。在般若经,及三论 (10) 等,说诸法皆空,显无所得义者,为空始教,这两种教,皆不开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义,故仅能为大乘始教。三,在楞伽经、起信论等,说真如缘起 (11) 之理,示一切众生皆成佛道者,名大乘终教。四、对于顿根 (12) 众生,应机说法,不必定依言句理路,但以促使对方顿悟心性,如净</a>名的无言 (13),世尊的拈花者 (14) 名顿教。五、在华严及法华经</a>中,开圆融不思议的法门,会三乘于一佛乘者 (15),皆名圆教。


    唯识宗所判教相


    此宗在判教之前,先分顿悟与渐悟二机,若是顿机,无论闻有闻空,皆能消归第一义,而证中道,无前后次第可言,若是渐机,须先由方便法,渐次证入究竟法,如是则将佛说经教,判为三时:第一、凡外妄执五蕴为实我,起惑造业,沉沦</a>生死,佛为破其妄执,乃于鹿野苑说阿含经,令小乘行人,悟我者不过是五蕴 (16) 十二处 (17),十八界 (18) 等法所假合,若加分析,则但有法而无我,是为我空法有论,属小乘有教。第二、二乘行人,初闻有教,虽解我空,尚执法有,佛为除彼等法执故,继说诸部般若经,显示一切法皆无自性,廓然大空,是为我法二空论,属大乘空教。第三、佛恐行人, 闻空教后,复起空执,谓真俗二谛 (19),性相皆空,如此则无法可修,无佛可成,落入断灭空。由是乃说解深密等经,演唯识三性 (20) 等教,开示境无识有,圆成实性,非是断灭,令悟入中道实相,是为境空心有论,属大乘中道教。


    【注释】


    (1) 言济度世间也。


    (2) 隋智者大师所立,因居天台山,故即以山名其宗。此宗以法华经、涅槃经、大品般若经、大智度论</a>等为主,明一心三观的妙理。


    (3) 隋智颛大师的赐号。


    (4) 详初级佛学教本第三课第二段。


    (5) 详初级佛学教本第三课注十。


    (6) 此宗依华严经</a>立宗,故名华严宗。


    (7) 亦名华严五教。


    (8) 法相宗将一切众生的根机,分为五类,名五性。一、有可修成阿罗汉果的无漏种子者,名定性声闻。二、有可修成辟支佛的无漏种子者,名定性缘觉。三、有可修成佛果的无漏种子者,名不定性菩萨。四、兼有以上二种或三种的无漏种子,则将来所证之位,遇缘成熟,并不一定证何种果者,名不定性。五、并无以上三乘的无漏种子,但有可修成人天果的有漏种子者,名为无性。


    (9) 是依他起性的简称,为三性之一。万法皆无自性,不能单独生起,须依靠众缘具备,然后乃生,名依他起性。


    (10) 中观论</a>简称中论</a>,及百论</a>,十二门论</a>,合称三论。


    (11) 一切事物,皆待缘生起,名为缘起。如来藏缘起,亦名真如缘起,言一切法皆依真如之体,因缘之用,而起生灭之相,若追溯其源:则真如不守自性,以一念无明,生起万法,故名真如缘起。


    (12) 具顿悟的根机者,名顿根。


    (13) 维摩诘译为净名。维摩诘所说经</a>,不入二法门品中,诸菩萨对于不二法门,皆有言说,独维摩诘以默然无言,显不二法门体。


    (14)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载:梵天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请佛说法,世尊拈花示众,并无所说,一时百万人天,皆不解其意, 独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因传与涅槃妙心,为禅宗的起源。


    (15) 法华经中说</a>:佛初以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法,教化众生,但最后皆教令成佛,会三乘于一佛乘,是名会三归一。


    (16) 见初级教本第二十七课课文。


    (17) 见中级第六课课文。


    (18) 见中级第六课课文。


    (19) 见中级第十八课注一注二。


    (20) 唯识宗终于宇宙万法,立三性义,一、普遍计度一切法,然后颠倒迷执,认为或有或无者,名遍计所执性。二、万法皆依因缘而生起,名依他起性。三、诸法的本体,名为法性,亦曰真如,湛然</a>常住,遍满十方,具有圆满成就真实之性,名圆成实性。此中遍计为妄有,依他为假有,圆成为实有。


    【习题】


    (一) 何谓判教?


    (二) 「化法」及「化仪」各作何解释?化法四教是什么?化仪四教是什么?


    (三) 秘密教及不定教,其性质怎样?


    (四) 写出华严五教的名目。


    (五) 解释法相宗的五性。


    (六) 禅宗起源的故事是怎样?


    (七) 唯识宗所笔判的三时教是什么?


    (八) 何谓依他起性?


    (九) 佛说大乘空教后,何故复说大乘中道教?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