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课 印度佛法的三个时期

3个月前 作者: 方伦
    佛灭度后,印度的佛法,可以分作三期来观察,每一期为时约五百年,过此一千五百年后,佛教也就绝迹于印度了。


    第一期 小行大隐时代


    释尊一生,说法四十九年,除阿含时代,占十二年,纯说小乘经教外,其余华严、方等、般若、法华、涅槃诸时代,共三十七年,皆说大乘经教。


    佛灭后,除上座与大众二部,在窟内窟外,各结集小乘三藏</a>外,文殊、弥勒等菩萨,与阿难尊者,在铁围山中,亦结集大乘三藏。又窟外大众部,所结集的经、律、论、杂、咒、五种法藏中,属于大乘类者亦不少,并非纯乎小乘。


    大乘教法,虽经铁围山和窟外的结集,然而在佛灭后五百年间:全印度所弘扬的佛法,多属小乘,在这时期,虽然也有大乘佛法,夹杂其间,然而由于小乘教法盛行的缘故,大乘教法,就隐没不彰,所以在这最初五百年中,可以名为小乘盛行,大乘隐没的时代,同时这五百年,也是所谓正法时期 (1)。


    第二期 大主小从时代


    初期五百年过去了,直至第六百年时,马鸣</a>菩萨 (2) 出兴于世,造了大乘起信论</a> (3),大庄严经论</a> (4),大宗地玄文论 (5) 等,极力提倡大乘佛法,由是大乘教义,始重光于世。到了七百年顷,龙树</a> (6) 提婆</a> (7),应运而生,为欲对破小乘一切有部等法执,乃广造诸论,以明大乘毕竟空义 (8)。到了九百年顷 (9),学者因受了龙树学说的影响,多数执空,陷于断灭见,由是无著</a> (10),世亲</a> (11) 根据瑜伽 (12) 唯识 (13),学理,发挥大乘妙有之理 (14),说种子 (15) 能生一切,因果不空。经过这两番陈义之后,大乘佛法,乃风行全印,使小乘成为附庸,所以在第二五百年中,可以名大乘为主,小乘为从的时代。


    第三期 密主显从时代


    二期五百年过去了,约在佛灭千二百年间,大乘空宗的清辩论师 (16),根据毕竟空义,破斥有宗。大乘有宗的护法论</a>师 (17),根据如幻有义,破斥空宗,其徒宗之,遂成空有之诤,使大乘分裂为二,同时小乘则趋于衰微。


    此时有龙智菩萨 (18),弘扬密咒 (19),把密咒来融摄印度风习,因之密咒乃渐发达,此时大小乘佛法,皆依附密咒而流行。直至佛灭千三百年间,因内有婆罗门教的复兴,外有回教的侵入,遂使佛教渐趋没落,终至绝迹于印度,所以在这第三五百年中,可以名为密咒为主,显教为从的时代。


    【注释】


    (1) 佛虽灭度,法仪未改,有教、有行、有证果者,是名正法时期。释尊法运期限,各经所载不同,古德多依用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之说。


    (2) 中又竺人,初为外道,善辩论,后为 肋长老所折服,遂皈正道,大宏佛法,催伏邪外,尤以著起信论,重光大乘宗旨,贡献最大。


    (3) 有二译本,一为梁真谛</a>译,一卷,二为唐实叉难陀</a>译,二卷,以梁本流通最广。


    (4) 十五卷,姚秦罗什译,内集种种之因缘譬喻,以劝诫人。


    (5) 二十卷,陈真谛译。


    (6) 亦译为龙猛,出世于南天竺,学照淹博,传说他从龙宫取出华严经</a>,开南天铁塔,取出大日经。其学偏于法性空方面,与有部的思想对立。


    (7) 南天竺人,为龙树弟子,付法藏的第十四祖。


    (8) 造中论</a>、百论</a>、十二门论</a>、七十空论、以解释般若系的经,发扬空的思想。造回诤论</a>、六十如理论、以批驳教外学说,阐明空义。


    (9) 或云一千年。


    (10) 健陀罗国人,先从弥沙塞部出家,后信大乘,夜升兜率天内院,于弥勒菩萨处,受瑜伽、庄严等论,昼则下天,为众说法,为法相宗之祖。


    (11) 梵名婆薮盘豆,或译为天亲,为无著之弟,生于印度阿逾陀国,造俱舍、唯识等、大小乘论各五百部,被号为千部论主。


    (12) 即瑜伽师地论</a>,一百卷,弥勒菩萨说,无著记录,唐玄奘</a>译。是唯识学的根本论,说妙有而不说性空,其中阐明瑜伽师所行的十七地,故名瑜伽师地论。


    (13) 唯与惟通,世间诸法,惟识所现,因一切法皆不离识,故名唯识。


    (14) 无著承弥勒菩萨的瑜伽法门,诵出瑜伽师地谕、分别瑜伽论、大乘庄严经论</a>、辨中边论、金刚般若论</a>。并造摄大乘论</a>、显扬圣教论、阿毗达磨论等,广说法相唯识妙理。其弟世亲,则造唯识二十论</a>、三十论、佛性论</a>、十地经</a>论、涅槃论</a>等数百部大乘论,以宣扬大乘有宗的教义。


    (15) 法相宗将阿赖耶识中,能生一切的功能,名为种子,犹如草木的种子能开花结果也。


    (16) 承龙树中观的宗旨,作大乘掌珍论,以破护法的有宗,而立空宗。


    (17) 南印度人,极弘瑜伽唯识之旨,与清辩争空有之义,作三十二寂,传法于戒贤论师。


    (18) 为龙猛的弟子,金刚智</a>之师,密宗第四祖,寿逾七百,面貌若三十岁人,玄奘法师曾遇之于印度,龙智劝其学密乘,奘师以非素愿辞。


    (19) 密宗的神咒,即陀罗尼也。


    【习题】


    (一) 解释:一、小行大隐时代。二、大主小从时代。三、密主显从时代。


    (二) 佛灭后,第二期五百年初,首先提倡大乘佛法的,是什么人?


    (三) 龙树菩萨,曾造过什么论?以阐明大乘毕竟空义。


    (四) 一、瑜伽。二、唯识。三、种子。作何解释?


    (五) 空有之诤,起于何时?何人?结果怎样?


    (六) 首先提倡以密咒来融摄印度风习者是何人?


    (七) 印度佛教,渐趋没落,是在佛灭后若干年?它的两个主因是什么?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