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3个月前 作者: 徐徐
    汪海洋要回国了!


    半年前,汪海洋的父母早在汪海洋要决定回国之时,就激动得把消息发布到了他们所能发布的每个地方。


    汪爸爸汪妈妈都是杭州半山某一小学的老师。半山离杭州市区一小时的路程,在汪海洋的童年时代,这里是相当偏僻的地方,但是,眼下随着杭州市越建越大,交通越来越发达,半山也占了市区一隅。虽然占得角落了点,但是,亮得晃眼的房价却是实证:谁说我们是杭州的偏房?你们临平余杭才是庶出呢,我们是嫡系!


    小学校园在某一天的清晨开始,一个草根奋斗成金龟的真实故事传遍了每个角落——在这小学里工作了20多年的汪老师李老师,他们的儿子即将回国,一回来就直接担任建大的副教授!


    建大是什么等级的大学?长三角最牛的大学!一般大学的副教授职称就远高于他们这一小学里的高级职称,何况是每年有无数学生挤破脑袋想要考上的建大!更何况,副教授只是个起点,没听见当初要汪海洋的那位学院院长刘教授的话嘛:海洋,到我们学院来吧,我代表学院欢迎你!你放心,作为高端人才引进,你一进来就是副教授,还会有自己的科研小组,在这里你会有很多表现才能的机会!


    院长刘教授说这话时,听众只有一个汪海洋。那是上半年,汪海洋去香港参加一个学术大会,刘院长也参加,听完汪海洋的报告后,刘院长直接找到他,亮明身份,一起去餐厅要了杯咖啡,简短相谈不到半小时,然后就这么说了。


    汪海洋在电话里向父母转述,目的只是为了让他们放心,他回国是有安排的,但是对于汪爸爸汪妈妈来说,这样的一个承诺远远不止“有安排”这个意思,这个承诺,意味着在海外苦读7年的汪海洋,一回国,就走在一条亮灿灿的鲜花红地毯上!


    凭什么不是呢?他们的儿子,从7岁进小学开始,从来都是最优秀的——12年的中小学教育后进了中国最好的高校,7年的中国本科硕士教育后又进了德国最强的大学,再经过7年的博士博士后留学生涯,他已被训练成金光闪闪的一代天骄,横空出世,一出现就被建大的院长相中。他们相信,此时,他们的儿子汪海洋,浑身上下每根头发都是值钱的,因为,当了20多年的老师,他们一直在向学生传道: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是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


    小学里的每位老师都向汪爸爸汪妈妈飘出最动人的笑容。他们恭喜道:“汪老师李老师啊,你们的儿子真有出息,建大的教授们,一般都是学校里上几节课然后就在外面开公司什么的,或者去给政府机关当当专家,在电视里做做嘉宾,挺舒服的,既体面又来钱快,真的,你们么,就享着儿子的福气吧!”


    汪妈妈笑着说:“我们呀,也就这个儿子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他从来没有让我们操心过。”


    汪爸爸则低调一些:“你们的孩子也照样很出色啊。”


    而有目光长远的老师开始为以后的良好关系铺路,不管用不用得上,先搭个底再说:“汪老师李老师啊,以后我们的孩子上个建大什么,就需要你们海洋的帮助了哦,到时一定不能忘了哦!”


    汪妈妈赶紧笑着说:“瞧你们说什么呢?!”


    瞧你们说什么呢?


    这话里,既有对老同事的嗔怪,又有对自己身份的矜持,还有替儿子推挡难题时表现出来的模棱两可的暧昧。


    就这样,汪妈妈汪爸爸以优秀儿子的成就一下子赢得了这座学校里每一个人的尊重。作为一位母亲,还有什么荣耀能比儿子的成就更值得骄傲的呢?


    詹小鹏在大学宿舍里收拾东西。大学四年,最多的东西就是书,单单各种教科书摞起来就有一人多高,但他不想带走这些东西。这些都是理论,大学四年,学的就是它们,每一页每一条都刻在他脑子里,但是,他却没法凭借这些理论为自己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一想到这,詹小鹏就气。


    还有一个理所当然的原因使得他必须抛弃它们:他居无定所,他不可能扛着一箱子书四处漂泊。


    詹小鹏叹口气。班级有一半的人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剩下的一半,其中又有一半有不稳定的工作(比如没正式合同的工作),还有一半是连不稳定的工作也没有。詹小鹏是介于不稳定与没工作之间,也就是说,处于全班倒数1/4的位子。


    情况是严峻的,但是前途还是光明的。詹小鹏其他没有,可是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不缺的。正是这种乐观主义精神,让他成功地说动楼下的宿管人员,得以在暑假期间暂时借住一下师弟的床位,继续蹭大学的资源。


    为行李打包,该卖的卖,该扔的扔,只有轻装上阵,才能更好更轻松地找到未来之路,于是,詹小鹏毫不惋惜地放弃了那一人多高的书……


    正当詹小鹏为大学毕业开始正式奋斗而喜忧参半时,在距离他上千公里外,有人正在念叨着他。


    “我们儿子大学毕业了!”


    詹小鹏爸爸妈妈拿着儿子的学士毕业照,看着,笑着。詹小鹏不知道,他父母等这一天等了好久好久,这一天以后,他们终于可以不用为他们唯一的儿子支付账单。


    每月生活费800元,每学年学费8000元,再加上往返车票之类,詹小鹏一年的支出将近2万,这个数字对于一个还算安稳的西部家庭来说,竟占了全家收入的一大半!


    现在,两位老人看着儿子身穿学士服的毕业照,感觉一种没来由的轻松。


    “快给小鹏写个信,说我们看了他的毕业照,很开心……再就是,要他好好工作,他不是说找了个2000多块的工作吗,让他安心,慢慢来,以后生活会越来越好的……别忘了,说我们很想念他,问他过年回不回来……”詹妈妈对詹爸爸说。


    “过年?那是半年后的事情呢。”詹爸爸笑着嘟囔。


    “半年很快的。”詹妈妈说。


    詹爸爸只得遵命。


    詹爸爸在给儿子写信。本来,他想把这4年来为儿子的教育支出列个清单,不过又担心儿子误解。长达4年的巨额费用,不是父母舍不得给,只是希望能够物有所值。


    詹爸爸写着对儿子的思念,写着对儿子未来生活的祝福,写着写着,不知为何突然老泪纵横。最后,詹爸爸写道:儿子,我们希望你有个好的开始,希望你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明天我会在你的卡上打3000块钱,也许这是我们给你的最后一笔钱了,这钱用于你在杭州开始新生活时的急用支出……我们老了,年轻人要自己奋斗了!


    詹爸爸去邮局寄信。他不像年轻人那样会用电子邮件,他一直使用信封和邮票。他在邮局的柜台上端正地填写好地址,仔细检查邮票,然后把信件投入邮箱,当听到扑通一声信件落柜的声音后,他突然感觉很轻松很轻松。


    人生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一件事终于圆满完成了!
关闭
最近阅读